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形势与政治课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问题导向式”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除了具有普通大学共性的特点之外,还应该焦距在“实用”和“能力”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的一个渠道就是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完成。然而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某些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理论的博和深,忽视了学生的需要。“问题导向式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研究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自在”的学习状态逐渐转变为“自为”的学习状态。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三个动态因素以信息为载体的互动过程[1]。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以教师在课堂上单向灌输理论为主,这种模式过分地强调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打破了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重点、难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为主,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中解答”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全过程。借此唤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共同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消除学生在价值判断方面对授课内容的反感与质疑,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互动,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良性转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教学内容而言,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一定程度的涉及,但囿于当时知识水平的局限,致使学生对一些比^关心的问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没有得到澄清。在进入大学后,面对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会再次将这些得不到解答的问题挖掘出来进行追问。除此之外,生活在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必然会表达自己的思考,在这一点上,“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所以,学生们会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对过去习得的思维方式及固有的价值规范产生再思考,进而会采取与中学时代全然不同的一种思维方式来提出问题。如果此时思政课教师只是对旧有理论的重复或者是对教材知识的照搬,学生是不会感到满意的。所以,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学生最迫切、最感兴趣的符合教学目的的问题挖掘出来,在深度把握教材理论的同时,把课堂教学与学生关注的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加以分析、讨论,使得问题最终得以解答。
(三)“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助于满足大学生的理性诉求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开学之初,我通过“蓝墨云班课”对山东华宇2015级230余名本科学生就“课程改革评价”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该调查不是专门针对“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改革的,因此仅选择其中与教学改革相联系的几项作分析。
(1)您喜欢具有哪些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多选)A.理论素养深厚,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B.对时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C.了解同学的问题并给予解答;D.能有效激发同学的课堂参与度;E.语言风趣幽默;F.其他。学生的选择是:选A的占70%,选B的占75%,选C的占25%,选D的占30%,选E的占42%,选F的占5%。(2)您认为《概论》课的老师应具备哪些特点?A.对时政有独特见解;B.对理论知识熟练掌握;C.能提供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源和信息;D.上课时多联系国内外时事问题。选A的占41%,选B的占14%,选C的占20%,选D的占25%。从以上两题学生的选择来看,学生普遍对于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对现实问题有独到见解的老师感兴趣。由此可见,学生对于纯理论性的知识是厌烦的,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要更多一些。
(3)您认为当前思想政治课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多选题)A.教材过于偏重理论,与现实结合不足;B.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低;C.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创造性;D.学生和任课教师有代沟;E.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F.其他。其中选A的占57%,选B的占41%,选C的占10%,选D的占10%,选E的占26%,选F的占5%。从学生的选择来看,教材内容偏重于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不足及单向度的灌输性教学是致使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将教材体系联系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体系。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我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2、3、4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2、3班,电子信息工程1班的同学,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举行了座谈会,学生代表们对“纲要”课教学方式提出了如下改进意见:一是多走下讲台,与学生多一些互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多播放一些历史性的影视片;三是多联系一些时政和社会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思考;四是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展示自己的想法。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座谈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有所期待的,他们希望教师能够解决他们的疑惑,希望将教材理论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效途径就是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这是学生对于课程的一种诉求。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
(一)问题的精度创设
“问题”――学生的热点难点问题,是破解教学重点、难点或疑点的导向,是实现或达成教学目的的关键[3]。所以“问题导向式”教学最终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本身的质量。如果提出的问题质量较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不仅能够顺利地引出所要讲授的内容,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4]。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我认为,教师在问题的创设方面除了关注授课内容之外,还应该关注三点:一是社会热点问题或者当地热点问题;二是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三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如在讲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可联系“德州雾霾的产生及影响”及“宿舍(校园)环境卫生”来创设问题。这样的问题接近学生实际,学生不陌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对于问题的产生,最为直接的方式是由教师提出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通过课下交流、蓝墨云班课、课堂调查;以及运用现代通信手段介入学生私人空间的方式(如微信、电子邮件、QQ、手机短信等),较准确地把握学生所关注、所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问题的精心包装
对精准创设的问题进行通俗化的理论包装是“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必要环节,如果教师展示的问题太过直白或太过枯燥,是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这样的问题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那么课堂教学也就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对问题进行精心包装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借助多媒体,抛出大量历史素材或者提供必要的案例,在分析案例基础上提出相关问题。也可以展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剖析来包装问题。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时,通过剖析当下理论界五种“流行”观点,提出问题“如何认识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在教学中,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对五种观点进行解说,然后引发讨论,最后在教师引导下问题得到解答。
(三)模式的合理设计
1.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师生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设计就是把教学目的和要求转化为一个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师生互动就是要把这些经过精心包装后的问题转化为教学项目分配给学生,学生按照所选择题目进行分组,分组后小组内的成员根据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并搜索相关的材料,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及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并由组长汇集组员的意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写出解答问题的发言提纲。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课堂上作中心发言3~5分钟,小组代表发言后,同组内其他同学还可以继续进行补充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e极参与相应的讨论、引导和点评。通过“问题”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统一起来,真正实现“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
2.以“热点话题为主题”开展演讲活动。要求人人准备、人人参与,演讲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内部选拔,然后推选优秀者到课堂演讲每人3~5分钟。演讲题目可根据主题自拟,文体也可以形式多样。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讲授“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时,我就让学生准备了以“改革开放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实践效果很好。通过这种主题演讲,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力、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均有提高。
3.观看视频资料并写出观后感。教师根据所授教学内容,围绕一定主题事先准备相关影视资料和准备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观看后对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其中的重要片段进行必要的解说,然后由学生分小组进行问题讨论,讨论结束后请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同学发言,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归纳和理论的升华,课后学生根据各自的体会及相应的理论基础,写出观后感。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需要将偏重于“以师为本”的“问题导向”教学转向重视学生需要的“以生为本”的“问题导向”教学,以进一步促进“问题导向”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的深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继东.“问题导向”的大学课堂教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53):76-7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关键词】高职高专 思想政治 面临问题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69-02
思想政治理论学科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是进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高职高专阶段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在进行教学实践开展中,主要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发展建设需要的,具有高素质、高道德以及高能力的社会技术实用人才。尤其是在新的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发展形势下的,社会中对于思想政治实用人才的需求不仅更大,而且对于思想政治建设人才的素质能力等要求也更高,这就要求在进行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能够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一批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需求的思想政治高技术实用人才。
一、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理论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与日常政治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并且容易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二)培养目的定位不准确
传统思想政治教学中,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并且在教学内容中,对于时政热点以及与学生自身发展有关的社会问题的关注明显不足,这就导致教学中,出现与时展需求脱节的情况,在学生培养方面也容易跟不上时代需求,容易导致培养目的定位不准确的情况。
(三)传统教育观的束缚
思想政治学科在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着严重偏见歧视问题,容易造成在教学开展中受到传统教学偏见歧视的影响,不重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学习的重要性,再加上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内容在日常的媒体传播与交流中比较常见,容易使学生造成一个熟悉的错觉,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学习起来又不认真、不深入等,这些都是传统观念束缚下的思想政治教学不利影响。
二、解决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学困境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教育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理念的形式来源于对于知识学科的认识以及对于教学需求的了解等多方面条件的促成作用,因此,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来讲,加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学习重要性的宣传教育。
(二)加大培训监管力度,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部分,对于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起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作用。加强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的培训与监管力度,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是应对目前教学问题困境,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教师队伍能力素质的培训监管中,应从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过硬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过硬学术水平、过硬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加强培训与管理,以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凸显高职高专特点,创新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与思想与初高中阶段学生相比,更加的成熟与独立。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学科又是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开展中,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阶段与思想认识特点,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科学的独立观点,能够结合时事热点、焦点问题形成自己的思想见解,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社会时展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在教学中引进一些时效性与针对性比较强的知识热点,进行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以提高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教学与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之,在新形势条件下,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教学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在教学实践开展中,应注意结合社会形势的发展需求,从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的创新改进上,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改革发展,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建设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狄春丽,王新塘.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11(1).
[2]杨丽斌.提高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调研分析[J].社科纵横.2012(1).
[3]刘彤,汪晓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主要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时事政治和形势教育,它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及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教育重任,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这恰恰是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时事政治和形势教育,是一个亟待重点探讨和突破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课加强形势教育是一项紧迫任务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出现了与形势教育的脱节现象。一是虽然各种考试都涉及时事热点,但不少学校总是采用突击方法,在考前搜集相关时事问题,让学生死记硬背以应对考试。二是尽管新课程教材与时事、生活联系紧密,但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仍然只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忽略形势教育,致使课堂教学缺乏时代感和应有的生活气息。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形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形势教育是中学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内容。苏霍姆斯基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残酷的感情”。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形势教育,是引导学生关心时政、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提高道德水准的要求。青少年处于人生初始阶段和情感最为丰富的时期,品格培育关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国家民族的未来。虽然现行思想政治教材涉及品德教育,但一旦脱离了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素材,就很难把知识内化为品格。
其次,思想政治课加强形势教育是推进新课改的需要。新课程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为一体的三维目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融进德育是当前学校德育的重点,如果没有时事材料的渗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必然是空对空。
再次,思想政治课加强形势教育,是应对社会转型和多元价值挑战的现实需要。开发性、多元化社会文化良莠并存,要求思想政治课发挥主流教育作用: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进行形势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教育学生分析比较和鉴别真伪,选择吸收先进文化,防止消极落后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渗透。
第四,突破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滞后性须加强形势教育。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修订频率较快,编写者根据一定历史时期国家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形,适时调整教材内容,但很难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社会现实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而教材相对处于静态,必须以动态的现实素材去丰富静态的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强化形势教育的原则
一是全方位高质量地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等。思想政治课结合国内外大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空洞的理论和概念,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其次,思想政治课强化形势教育,要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意识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但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潜移默化形成的,需要正面引导学生对时事、大事的辨析和判断。
再次,思想政治课强化形势教育须接地气。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课加强形势教育必须立足国情、校情、学情。当前,教育方面的国情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存,虽然多数学校都在思考探索素质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素质教育实施还存在诸多困难。教育的校情之一就是城乡差别,并由此决定了城乡民众思想意识的差异,城乡学生对时事的关注程度也就不同。教育的学情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想思潮不可避免地要影响青少年,加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形成时期,他们富有朝气而又迷惘徘徊,需要针对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中学思想政治课加强形势教育必须遵循教学规律。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青年学生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形势教育在选材、评价、要求上必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三、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加强形势教育的策略
(一)政治课教学要善于捕捉形势教育的契机
中学生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可塑性强。思想政治课要抓住这一特点,通过贴近生活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如“5·12”地震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政治教师及时地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兴趣促进思想政治课与形势教育的结合
子曰:“好知之不如乐知之”。所有智力教育都依赖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并有效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应从学生感兴趣的时事入手,如印发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小故事、让班级学生讲故事等,让学生在欣赏故事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三)典型案例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催化剂
思想政治课讲解一些学生关注的事件和典型案例,既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又能增强教学魅力,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教学八年级《思想政治》第六课《拒绝犯罪》一课时,播放一段从中央电视台《法治社会》栏目播放的典型案例,讲述贵州省贵定县洛北河中学骇人听闻的事件:5个九年级男生将该校一位女孩拉到男生宿舍……短短的案例解剖,便能使每个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思想政治课加强形势教育应强调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创造性和开发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开放教学形式、内容和问题结论。思想政治课不仅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人文性,还有鲜明的时代性,但由于教材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教学时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拓展,而且补充拓展的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如的科学理论,当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人类历史创造的文明成果、学科知识等。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补充拓展时,往往打上了教师的个性烙印,这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形势教育
1.举行时事政治大赛
每年我校都举行中学生时事政治大赛,让学生通过班内预赛、年级复赛,最后参加学校决赛。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广泛宣传、民主选拔,既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2.编写时事小报
我校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编写时事小报,指导学生自主设计排版,分工合作完成,并在年级范围内交流评比,学生在团体协作中既提高了实践能力,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3.学生撰写小论文
我校指导学生用教材所学知识点评时事新闻,培养批判意识,挖掘创造潜力,定期撰写小论文。学生认真收集整理时事材料,对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展开思考探索,通过撰写论文表达个性观点。
(六)加强学生习惯培养和方法指导
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关心、收集时事资源的好习惯,并指导学生对时事资源进行筛选加工和灵活多样展示,并体现实效与灵活的特点,既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也可以是小报展示,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时事背景、社会影响、发展趋势等。
论文关键词: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体会
一、加深理解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明确历史责任
现行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科书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加深理解学科的性质和任务,才能真正认识到党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全面承担起这一重任,才能使我们的政治课不辜负党的重托和时代的要求。
二、塑造自身形象,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优秀的品格可使学生产生敬佩感;真挚的师爱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渊博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卓越的施教能力使学生产生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的教学环境,不仅能够使教师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地全面展现思想政治课内容的科学性,真理性,发挥理论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人格的魅力,而且能以健康广泛的兴趣、愉悦的心情向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健全的人格。
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当代中学生涉世面较广,思想相当活跃,面对异彩纷呈的社会现象和国内外大事,他们难免要产生疑惑,产生矛盾心理。端正学生的态度,引导他们逐步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而来分析这些社会现象,正是我们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为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采取积极的态度,运用正确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入情入理的论证剖析。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教法常新
结合教学实际,改进教法,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力求课型的新颖设计,内容的生动活泼,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围绕课题,联系生活实际,采用分组辩论赛,案例讨论,看图说话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介入,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静态变作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降低了教学内容的学习难度,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而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许多老师深感初中思想政治课难上,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的体会是政治课没有新意,枯燥无味,这极大地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我觉得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无论从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应该深深反思,找出应对之策。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 在激发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达尔文小时候曾是一个平庸的孩子,因为他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的起点是他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促使你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地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妨创设情境教学;或者巧设疑问,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就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可能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探求。要鼓励学生表现与众不同的创见,提倡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问题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这种教学民主的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在这方面,教师要善动脑子,肯动脑子,舍得下功夫,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心人,采用有效方法的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激活课堂教学,进而改变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状况。学生爱学了,课堂活跃了,师生融洽了,成绩提高了。可见,只要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启发诱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爱学习,促使学生产生创造意识。
2 在巧妙设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提出问题,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就要承担授业、解惑的责任了。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引导,激励学生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学生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要鼓励学生质疑,向教师提问题,要学要问,学问学问,有问才有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质疑和学生提问,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会增强教学效果。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识情况,通过质疑来让学生思考问题,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所谓方法和学习需求,解决好这些问题正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教育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程序,引导学生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把握好教材的内容。
3 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中组织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足的缺陷。
兴趣活动可以就一门课的内容来组织如“政治理论研究小组”、“思想政治课学习小组”等。也可以就某个专题的探讨组建兴趣活动小组,如“法律问题研究小组”、“人生问题研究小组”、“道德问题研究小组”、“学习方法研究小组”等。兴趣活动小组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
兴趣活动和小论文比赛的作用: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二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团结和友谊。兴趣活动和论文比赛的组织简单易行,值得每一个政治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
4 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目前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为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授课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的原则,向学生阐述与思想政治内容有关的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引进党的方针政策;引进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材料、新观点、新问题;引进社会生活中的轶闻趣事,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像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要把沸腾的生活“请进”课堂来,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例如讲授“祖国统一”时,我为学生补充近几年势力分裂祖国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我国《国家法》的制定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活动的本质。
第一,认为政治课是一门“圣学”,师出马恩列斯,事关思想立场。因此政治课必须极其严肃,教师有如教主,学生有如信徒。教主说一,信徒不能有二,不能越雷池一步。师道尊严自是不言而喻。第二,认为政治课是一门“玄学”,要上好,非多讲不可,否则一些术语原理学生断难理解,于是乎教师苦口佛心,唠唠叨叨,整节课口沫横飞,直听得学生无喘息之机。第三,认为政治课是一门“智学”。这种老师一上课几乎就是叫学生抄笔记,划课本,背条条,做练习。教师在整个课堂中发挥的作用变成主要就是督促学生勤读苦练。这些错误倾向由于有悖课堂教学所需的民主性、启发性、指导性,不能发挥或正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果必然窒息学生的创造性。
我们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教师的教对于学生的学来说,居于主导地位,但教学活动,归根结底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和觉悟的过程。思想政治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对社会政治常识的学习,去明确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认识和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去掌握和运用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正确分析和对待社会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果离开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这一任务就难以实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发挥的应是指导作用,重在引导,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应以指导者的身份去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和知识的过程。
政治课是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到政治思想及品德教育的课程,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教学方法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发挥政治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就要认真改进政治课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
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总让学生有一种“干巴巴说教”的感觉。学生的这种“评价”确实指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弊端。为什么一门针对性这么强的课程却让学生认为是“说教”呢?原因就在于部分教师上课时仍沿袭那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这种照本宣科或漫无边际胡扯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为了改变教师“说教”,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来说,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来说服自己。因此,每上完一单元之后,我就要求学生结合现时生活写篇小论文。在指导学生写小论文时,主要是抓“近、深”两字。所谓的“近”指注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分析自己身边的事物、问题,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撰写出较有新意的小论文。由于要求写的都是自己身边的事情,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这样,既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所谓的,“深”则是指引导学生对所述问题的分析要有―定的深度。由于学生受主观因素的限制,往往对问题的分析容易泛泛而谈,缺乏一定的深度。因此,我就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仔细推敲,努力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既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使其积极思维,又能增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提高其写的技巧。
二、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促进中学生把各种理论知识转化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自身素质的中心环节和动力源泉。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农村劳动,到工厂参观访问,参加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和参与社会实践基地等建设,不断强化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保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一方针得以认真贯彻执行。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普通高中,与示范性高中相比,学生知识面普遍较窄,学生整体素质较差,具体表现在后进生群体相对较多,较多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纪律观念淡薄、厌学情绪明显、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烈,再加上现在的高考为“3+文综”模式,学生对思想政治这门学科也不够重视。面对像我校这种类别的学校的实际,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常有老师反映学生厌学,上课没有积极性,老师的情绪也因此受到影响。
那么,怎样避免学生厌学呢?笔者尝试过很多方法,但都收效甚微。有一次在学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这一内容时,我组织学生举办了一个“吹气球”的活动,无意中发现连平时经常打瞌睡的学生都非常积极地参与活动。活动结束后,学生们都在热烈地讨论活动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甚是活跃。受此启发,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努力采用趣味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主动研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趣味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是增强教学实效,构筑理想课堂的关键。在此,我首先谈一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使用趣味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用趣味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首先,由政治课的教学现状决定。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内容大多是由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组成,理论性、思想性、政策性比较强,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使该课程的教学陷入困境,教学效果欠佳,学生“不愿学”和“不重视”的现象普遍存在。绝大多数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学习动机大多是为了高考和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的需要。这是政治教师们困惑、烦恼的地方,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症结所在。可见,政治课存在着学生不喜欢的教学现状,而扭转这种不良局面的根本途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政治。
其次,由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决定。高中生具有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抽象概念,不过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他们仍需要借助于具体的形象。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为支撑,他们就往往不能正确地理解这些概念。而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思想性,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化呆板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理论为实践,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使用趣味教学法,创造乐学情景。
再次,由时展的形势决定。当前,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使用趣味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就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去激发学生学习上的兴趣,寓教于乐,力求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那么,作为政治教师应该怎样使用趣味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呢?
三、通过使用趣味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1.巧设导语,吸引学生的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要上得生动活泼,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关键的一步。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诗歌式、音像式,也可以采用让学生演小品的方式进行导入。如在讲“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时,我先让政治科代表负责编了一个关于“矛盾”的小品,并准备好“矛”与“盾”等必需的道具,并在导入新课时展示。我提醒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小品:这种“矛盾”是不是我们哲学所讲的矛盾?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作、组织能力,也增强了学科的吸引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导入,其目的都是通过运用趣味教学法,巧妙设置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创造力,也使学生带着兴趣或解疑的需求,探索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2.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兴趣。人们一般认为实验是高中理化科的专利,人文学科一般很少涉及课堂实验,这是对实验的一种狭义的理解。其实,生活中很多有趣的实验都可以作为政治课教学的素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借助于自然科学的实验,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政治科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如在讲“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一内容时,我准备了一个“光的折射”的实验。我把一支笔放在玻璃器皿中,由于光的折射使这支笔看起来变得弯曲了。因为实验比较简单,所以学生能够很快地运用物理学原理分析发生的现象及其原因。我因势利导说明:我们看到的事物的现象及其原因,都属于“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3.利用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我认为在现代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授人以渔”,还要“授人以欲”,让枯燥的说教,深邃的理论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信息,努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漫画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它以特殊的方式针砭时弊,扬美抑丑。我们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形式新颖、独特、滑稽、可笑,内容健康向上,教育意义深远的漫画,创设一个乐学的情境,然后根据漫画提出一些问题,从而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发表意见之后,教师适时地进行点评,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4.运用幽默的语言,增强学生的兴趣。“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战斗力也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如果一个教师能选用幽默、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有许多教师在上课时妙语连珠,课堂上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学生对这些教师的课总是充满着期待,这些教师的教学效果在高分中一次又一次得到证实。是什么使他们的课堂这么有魅力呢?——语言的幽默。
关键词:因素分析 生活理念 主观能动性
一、引言
教育作为国家科技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对于国家命运以及前途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理念以及教育目标的不断优化,在政治教学中对教育方式、教学方法以及教育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政治课改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内容,结合政治教学课改对政治教学创新,提升政治教学质量,对于适应现代教学理念,提升学生政治观念与素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政治教学课改基本理念
政治教学课改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科学的人生价值观;第二,通过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做一名有责任感的公民;第三,通过政治教学,逐步拓展学生的生活理念。政治教学课改主要是基于这三方面的理念开展,因此明确政治教学课改的实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方可实现政治教学课改的基本目的。
三、政治教学课改制约因素分析
1.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政治教学课改要求将上课过程的主导权交还学生,由学生作为课堂教育的主导者。但是现阶段,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观念的影响,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老师仍然扮演着主演的角色,大部分学生出于对于教师的敬畏,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形成与教师之间有效的交流沟通,也难以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学习进行循序善诱的教导。
2.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较差。对于政治教学课改,大部分教师认同充实教学课堂活动的方式,活跃教学课堂气氛,因此部分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认识不全面,将大量的经历时间用于课堂活动的组织上,虽然采用了模拟以及讨论等活动方式,但是由于教学方式缺乏科学性,导致教学主题与大纲偏差较大,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了课堂政治教学的成效。
3.政治教学课改目标定位不准确。政治学科作为系统繁杂,需要理论知识较为全面的课程,提升教学质量必须明确教学目标。而现阶段部分教师只是单调的要求学生熟知背诵条条框框的理论,却不能深层次的理解政治课程的实质,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也不够全面。
四、政治教学课改质量提升措施研究
1.政治课的教师必须明确课改的实质,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端正教师自身的教学态度,明确政治教学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强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引导,并结合多种形式,对学生政治课程学习形成有效的启发作用。
2.确保政治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在政治课上教师应该注意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于政治课的学习兴趣,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气氛。同时,也应该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因此也应注意充实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化政治课的教学深度。
3.充分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重要的教学手段,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对于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应该明确,不能将多媒体淡化课堂教学,也不能仅仅讲多媒体作为一种展示的手段。
多媒体作为为教师教学服务的手段,应该得到最为充分合理的利用,因此教师在使用过媒体过程中,应该注意将课件与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整合,同时结合课改的教学理念,讲政治课程中的各种结论以及政治课程观点清晰列入可见之中,加强学生对于政治课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4.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政治课程教学评价考核。为了充分贯彻新课改中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考核,并作为教学反馈的一部分。在完成一部分教学课程后,应该集中组织一次由学生主导的教学评课活动,可以采取调查问卷或者座谈的方式,积极了解学生在政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总结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5.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发散式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政治教学课改必须以教师作为引导者,而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课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明确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以及创新性,使其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结合以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针对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则应该帮助其明确学习目的,重视学习方法提高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6.注意测试训练考核形式。对于政治课程的测验,应该注意形式,避免测验的盲目性与随意性。首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承受程度,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避免过度测验引起学生的抵制与反感,降低了其对政治课程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
此外,在测验过程中应注意试题的具体形式,不仅全面而且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梯度,同时兼顾试题题量与考核时间,以便于对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
五、结束语
在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新形势下课改的要求,提升政治教学质量与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是现阶段对于政治学教师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理解课改的理念,及时总结分析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革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升政治教学质量,实现学生政治理论知识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韩学志 求新亦要务实——浅谈当下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反思 [期刊论文] -新课程(教师版)2010(2)
关键词:初中政治;新理念;反思;观念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许多老师深感初中思想政治课难上,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的体会是政治课没有新意,枯燥无味,这极大地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我觉得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无论从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应该深深反思,找出应对之策。针对目前思想政治课出现的新情况,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提出几点反思。
一、营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环境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有了师生相容良好环境,自然就产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的动力,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充分体现平等与和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扮演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在言传身教中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人格、权利的尊重和对自己灵感、积极性的肯定。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会调动起自己的所有有利因素,进发出创造的火花。
(二)教师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善思。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绝不能抹杀学生的创造力,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教师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三)运用情感进行教学。教师要用旧习惯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他们遇到痛苦和不幸时,老师的同情和开导能使他们得到慰籍、获得信心,从而鼓起前进的勇气;教学中给学生一个肯定的评价,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他们就会喜欢这位老师,就愿意“为老师而学”。因此我们政治老师必须学会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清洗剂冲刷精神的污垢。
二、在激发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言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这尔文小时候曾是一个平庸的孩子,因为他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后来他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的起点是他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的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的去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妨可以创设情境教学;或者巧设疑问,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就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可能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探求,要鼓励学生表现与众不同的创见,提倡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问题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这种教学民主的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在这方面,自己要善动脑子,肯动脑子,舍得下功夫,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心人,采用有效方法的手段,激发了学生兴趣,也激活了课堂教学,进而改变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状况,学生爱学了,课堂活跃了,师生融洽了,成绩提高了。可见,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启发诱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爱学习,学生的创造意识也会随之产生。
三、在巧妙设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提出问题,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就承担着授业、解惑的责任了。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引导,激励学生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学生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要鼓励学生质疑,向教师提问题,要学要问,学问学问,有问才有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质疑和学生提问,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会增强教学效果。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识情况,通过质疑来让学生思考问题,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所谓方法和学习需求,解决好这些问题正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教育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程序,引导学生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把握好教材的内容。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教师教学要善于设疑,巧妙设疑,要联系学生实际,去启发唤醒,鼓励学生参与质疑,帮助学生分析,观察想象,还要抓住时机,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四、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这是由教师指导而学生独立进行的教学要素结合方式。它的特点是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足的缺陷。
兴趣活动可以就一门课的内容来组织如“政治理论研究小组”、“思想政治课学习小组”等。也可以就某个专题的探讨组建兴趣活动小组,如“法律问题研究小组”、“人生问题研究小组”、“道德问题研究小组”、“学习方法研究小组”等。兴趣活动小组要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
小论文比赛是就大家所关心的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的论文比赛。论文比赛要有计划、有安排,包括比赛次数、比赛比赛内容、比赛形式等都应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比赛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课题选择和设计的方法、资料收集的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的方法,论文撰写与修改的方法等方面都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兴趣活动和小论文比赛的作用: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二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团结和友谊。兴趣活动和论文比赛的组织简单易行,我想值得每一个政治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
五、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目前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为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授课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的原则,向学生阐述思想政材内容有关的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引进党的方针政策;引进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材料、新观点,新问题;引进社会生活中的轶闻趣事,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像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要把沸腾的生活“请进”课堂来,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例如讲授“祖国统一”时,我为学生补充近几年势力分裂祖国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我国《国家法》的制定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活动的本质。
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讲《合作、竞争》时,我组织学生做“绑腿双人跑”的游戏,学生通过体验、比较、思考、感悟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如教学《文明交往礼为先》时,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模拟星期日同学来我家做客的情景,学生在观察小品的同时,思考这两位表演者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在观察、思考、反思中使学生懂得了在交往中要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六、在加强引导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猎取知识,运用知识。古人曰:“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得很好。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跟着老师学一辈子。因此,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满足于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自学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基本的能力,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重要能力,是知识经济对终生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注重了自学能力的培养,还可能将学生的其他智能带动起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变课堂为学堂,做到教和学的最佳结合,主导和主体的和谐统一。
一个人是否能够成才,不仅在于所受的教学教育层次的高低,更主要的是取决于自己是否善于独立获取知识并把知识变为系统化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创新。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总量不断增加,知识更新率迅速提高,知识更新率迅速提高,如果学生只学会教师教给的一点知识,那么离开学校后面临大量的新知识,就会在科学与技术急剧发展的严重挑战面前束手无策。有了自学能力,无论知识更新周期如何缩短,科学技术综合化的步伐如何迅速发展,都可迎头赶上。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思想政治课不可忽视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非排斥教师的讲解,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教师要适当的讲述,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自始至终要引导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讨论和学习。这就为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面对21世纪的素质教育改革,历史赋予了我们光荣的使命,在教学观念中,我们要改变过去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句话。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大胆的运用新课改、新理念;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得乐趣。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今天看来是不行了,教师必须要有源源断的水。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课堂教学当中,引导好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但又是那么的不容易的事,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总之,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创造性表现为无穷无尽的好奇心,众多的疑问,丰富的幻想和大胆的探索精神,它是智慧的火花,是智力活动的最高阶段,也是智力发展的具体标志。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无定法,但要改变目前的现状,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只有深刻的认识到其中的利弊,在课后进行认真的反思,分析课堂上的所得所失,才能为我们今后的思想政治课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彭智勇《创新学习》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关键词:政治课 教学方法 中心环节 实践
当今时代,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感到培养和造就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性,要求教育事业必须培养和造就开拓型、创造型人才。政治课教学必须打破陈旧的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革与完善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探究政治课的教学方法。
一、精心备课,这是上好课的前提
只有认真备好课,教师才能成功地上好课。因为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可以说教师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上课的效果。但是备什么,怎样备,这是每一位教师在备课前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1、按教学大纲,备好教材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教通过钻研政治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掌握重点和难点。
2、结合教学内容,备好时事政治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教师在备课时要广泛阅读有关新闻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时政热点,结合教学内容,找出哪些是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3、多角度思考,备好学生
教师备课时,要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于难点重点问题则详细介绍和指导练习。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方法灵活,这是上好课的中心环节
1、案例教学
在政治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政治与学生生活实际融合一体,即案例教学法。运用案例教学法则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此外,学生还可以大胆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善政治课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原本比较抽象、深奥的基本原理,通过画面、声音、色彩展示出来,使学习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聚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信息量,增强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气息,能大大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
3.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政治学科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正确把握学科与生活的科学联系,选择学生生活中相应的事例、现象和情境作为教学的切入口,有利于增强政治学科的亲和力和现实感,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认识生活的欲望和热情,选择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兴趣,促使政治走向学生。
三、巧设复习题目,是上课质量保证的必要条件
课后教师要针对土课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学完一课,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联系自己的学习、工作及社会现象的实际,写出有分析、有说服力的论文,先是小组交流,进行评议,最后教师给每篇小论文打上等级,选择有质量的进行演讲,提高学生学政治课的兴趣。同时要有效地设计复习题,这是完整上好一堂课的必要条件,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要让学生把学会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正确处理学好基础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笔者认为,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和能力二者密不可分。能力以知识为基础,有了知识才能不断进取,有所前进,有所创造;知识又是以能力为条件,有了能力才能使知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学完“商品和商品的基本属性”之后,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习题:“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一对矛盾,那么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同时运用这一基本理论,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打击假胃伪劣产品?”显然,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及其关系等一系列知识点的考察,同时它还考查学生对这一系列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的习题既联系学生熟悉的社会经济生活,又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检验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义能加强学生对国家政策的学习与理解,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生活中处处有政治。学生的生活实际是政治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教学中,要充分开采和利用学生这一重要资源,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将政治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求知欲,实现政治教学的通俗化,强化政治理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进而开拓政治教学的新境界,提高教学效果。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积极探究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不断的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服务课堂、符合课改精神,利于学生成才、成人、成功。
主要参考书目:
1、国家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号国家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附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论文摘要:为了使基础教育满足时展的要求,国家大力推进墓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从课程设置、教材制定、课堂教学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重新设计。本文在分析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途径的探讨应运而生,对我国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等顽疾展开了严峻的挑战。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符合高中生的实际。
在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很多内容没有贴近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感受,虽然通过新课程改革已经部分消除了“成人化”色彩和“假、大、空”的特点,但由于教材还是免不了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走,所提的思想政治教学要求还是不能紧密联系高中学生的实际,难以对高中学生起到真正的素质教育作用。
(二)传统教学方法仍占据主导地位。
相关调查显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居主导地位,缺少社会实践活动法。调查还显示,很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并不真正了解研究性的教学方法,对新型教学方法认识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常常可以发现,尽管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却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你教我听”,“你写我抄”,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
(三)信息化教学方式只流于形式。
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多为个人制作,而多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这方面知识水平有限,所制作的教学课件质量不够高。其次,有些老师把多媒体上课作为表演场面,只有偶尔上公开课、研究课和观摩课时,才采用多媒体上课来“装点”门面。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
(一)教材建设应和课程建设同步进行。
客观地说,如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内容已经比较注意反映时展的要求,教材经常修订,几乎届届都是新教材。尽管如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滞后的情况依然存在。思想政治课是供高中生学习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就要从高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脱离高中生的实际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应该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思想政治课教学当中课程的设置要有整体性,教学目标要有连贯性,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而教材编写则要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特征,即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和人文性。此外,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针对高中学生的实际,不断开拓创新,激发他们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
(二)传统教学方法应向研究性学习方法过渡。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被特别强调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目前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都开始实施,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有部分教师开始尝试。“研究性学习”方法有助于使学生由接受性学习转为自主性学习,由单一发现性、封闭性学习转为综合、开放性的学习,由掌握知识到转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课题学习方式就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布置和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分小组或个人就某些时事问题进行一些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和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有利于实现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三)正确发挥思想政治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多媒体网络课件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综合,教学内容的浓缩,需要注意的是今后高中思想政治课课件的设计不能仅仅是把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如果材料只是单一的文字、书本内容的浓缩,缺少动画、图像、视频资料,就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产生兴趣。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注意政治学科的特点,选择一些具有时效性的、有价值的新闻报道或时评作为辅助教学材料。比如《汉川大地震献爱心》等。把它们以适当方式引人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会用课本相关知识来理性地分析社会热点问题。
【关键词】初中 兴趣 政治 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对它应有两种理解,即一种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学习”,一种是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的“探究性学习”。
由此,我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根据我校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挖掘、整合,对课堂教学形式也进行了重新设计,适时、适宜、合理地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具有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探究能力。下面,就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设想。
一、培养持续探究的兴趣,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 的前提
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保持独立持续的探究兴趣是一个人在学生时代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的心理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好的情境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它能够抓住学生的思维,吸引注意力,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有责任努力保持和发展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我在政治课上,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主要有以下三种做法。
(一)创设新奇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保持新颖和变化,科学合理地创设新奇教学情境,使学生求知猎奇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探究兴趣。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故事、寓言典故以及具有形象、生动、夸张、幽默、辛辣特点的漫画等材料来创设新奇的教学情境。
(二)创设参与教学情境,激发探究兴趣。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其实质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成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要使政治课鲜活起来,创设参与情境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三)搭建辩论舞台,创设探究空间,激发探究兴趣。在教学中我经常结合书本要求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现象举行一些辩论赛。收集法律例子的同学举出大量法律保护公民合法利益的事例,让学生明白我国的治国方略是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两者没有谁大谁小之分。显而易见,这种活动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才,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体合作精神 ,更重要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授人以渔,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出努力
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此,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将探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日常的学科教学之中。在激发学生主体探究政治学科兴趣的基础上,我结合课程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一般的学生掌握一种探究的方法,为学有余力的、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甚而获得创造性成果。下面也简单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逐步掌握探究政治问题的方法。学术争鸣,主要方式为撰写小论文。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带路,告诉学生撰写论文的方法。选材主要来自于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或课堂教学中争议较多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外以论文的形式,各抒己见。论文内容强调“新”字当头,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二是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和评价。对学生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见解,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予以充分的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因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往往是出自这里。
(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这一类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化知识,接受教育,同时培养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在政治教学中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形式是参观,调查。我国历史悠久,到处都有丰富的历史遗迹,为学生的参观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参观的对象有各级历史博物馆,革命记念馆,文化遗址,以及有关的展览会。参观的目的在于借助于实物,实景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长见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鉴赏力。
总之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政治课教学内容,深挖细研,巧设疑问,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其标新立异。
第一,设疑启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思维,才有创新。所谓设疑启发,就是要求教师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有梯度地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消除心理压力,各抒己见、积极辩论、敢于质疑。通过设疑启发,才能使学生从原有认识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欲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设疑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疑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更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论文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课难以实现其真正教学效用。因而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农村政治教学实践之中显得尤其迫切,这将在教学方式、教学气氛、教学互动以及学生成果得到尊重几个方面带来显著的变化。
目前农村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初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往往觉得抽象难懂,枯燥乏味,根据笔者这些年的教学以及对其它同类学校的观察,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1、农村中学目前基本上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几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法,教学法单调、照本宣科,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越来越感到无益又无味。2、长期以来。教师滞于理论说教,不和国内外大事紧密联系,不重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缺少身边大事的讨论,逐渐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3、考试题目设置不够合理。考试制度改革后,考题主要是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题的主要内容是来自于城市生活、城市建设、经济等一些方面,涉及农村生活方面的考题较少,因此对于我们这些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感到比较陌生,考试时只会做一些书上有的答案,这样自然而然的就降低了学习质量。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紧迫形势以及随之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农村思想政治课如何做到与时俱进,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教学的实效,这是每个农村政治教师必须思考和实践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课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构架理论与实际的桥梁,把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融于有情有趣的案例、事件或故事中,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如此,要想改变农村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提升思想政治教学效果,使得农村思想政治教学能营造好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需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农村政治教学实践之中。为了更好了实现二者的结合,笔者认为需要几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必须更新现有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改变照本宣章、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彻底改变教学为考试服务这一传统的错误理念。前几年国家实施的农远工程中,很多农村中小学都安置了广播卫视,购置了电脑设置了多媒体教室并连上了因特网,为改善教学环境、使用计算机教学提供了条件,但由于大多数农村中学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不会使用电脑不会上网更不会做课件,因而认为计算机教学无用,导致大量的多媒体教室闲置,电脑成为一种摆设。
第二,鼓励初中政治教师及时“充电”。不断扩大其知识面,开拓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多和城市中学交流讨论,多参与教学研讨活动,积极主动引进城市教学新思想、新方式。庆幸的是,时至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成本的降低,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年轻教师的大量补充,在农村中小学大力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可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式。
第三,政治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技术构建新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讨论国内外大事,并积极参与农村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讨论。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亦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已经开展多年了,但到目前为止,广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仍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种种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一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实际上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与学方式,与传统的农村政治教学有着迥然的区别,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式大为改变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虚拟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去。因此政治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些真实的模拟环境,充分利用因特网去搜集一些丰富多彩的时政材料,将一些能反映理论问题的社会热点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思想政治课内容设计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内容集为一体,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和形象化,激发和维持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气氛得到改善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思考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与善恶观的过程,利用一些有趣味性有意义的材料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展现生活画面,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学习的学习兴趣。
三、优秀的课件得以展现
信息技术环境中,课件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课件制作的好坏,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课件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低年级的学生保持精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但其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却占较大优势,因而要侧重选用一些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课件素材;高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相对趋于稳定,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要高一些,可制作一些有利于启发和诱导思维的课件,以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由上论述可知,鉴于思想政治课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关键性作用,因而一堂吸引人的思想政治课尤其显得重要。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农村政治教学之中,一定会大大提高农村政治教学的效果。真正发挥其教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
[2]周梅,利用网络信息传媒技术优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j].林区教学,2007(8-9):176-177.
【论文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课难以实现其真正教学效用。因而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农村政治教学实践之中显得尤其迫切,这将在教学方式、教学气氛、教学互动以及学生成果得到尊重几个方面带来显著的变化。
目前农村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初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往往觉得抽象难懂,枯燥乏味,根据笔者这些年的教学以及对其它同类学校的观察,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1、农村中学目前基本上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几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法,教学法单调、照本宣科,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越来越感到无益又无味。2、长期以来。教师滞于理论说教,不和国内外大事紧密联系,不重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缺少身边大事的讨论,逐渐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3、考试题目设置不够合理。考试制度改革后,考题主要是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题的主要内容是来自于城市生活、城市建设、经济等一些方面,涉及农村生活方面的考题较少,因此对于我们这些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感到比较陌生,考试时只会做一些书上有的答案,这样自然而然的就降低了学习质量。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紧迫形势以及随之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农村思想政治课如何做到与时俱进,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教学的实效,这是每个农村政治教师必须思考和实践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课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构架理论与实际的桥梁,把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融于有情有趣的案例、事件或故事中,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如此,要想改变农村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提升思想政治教学效果,使得农村思想政治教学能营造好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需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农村政治教学实践之中。为了更好了实现二者的结合,笔者认为需要几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必须更新现有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改变照本宣章、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彻底改变教学为考试服务这一传统的错误理念。前几年国家实施的农远工程中,很多农村中小学都安置了广播卫视,购置了电脑设置了多媒体教室并连上了因特网,为改善教学环境、使用计算机教学提供了条件,但由于大多数农村中学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不会使用电脑不会上网更不会做课件,因而认为计算机教学无用,导致大量的多媒体教室闲置,电脑成为一种摆设。
第二,鼓励初中政治教师及时“充电”。不断扩大其知识面,开拓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多和城市中学交流讨论,多参与教学研讨活动,积极主动引进城市教学新思想、新方式。庆幸的是,时至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成本的降低,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年轻教师的大量补充,在农村中小学大力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可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式。
第三,政治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技术构建新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讨论国内外大事,并积极参与农村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讨论。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亦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已经开展多年了,但到目前为止,广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仍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种种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一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实际上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与学方式,与传统的农村政治教学有着迥然的区别,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转贴于
一、教学方式大为改变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虚拟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去。因此政治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些真实的模拟环境,充分利用因特网去搜集一些丰富多彩的时政材料,将一些能反映理论问题的社会热点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思想政治课内容设计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内容集为一体,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和形象化,激发和维持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气氛得到改善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思考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与善恶观的过程,利用一些有趣味性有意义的材料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展现生活画面,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学习的学习兴趣。
三、优秀的课件得以展现
信息技术环境中,课件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课件制作的好坏,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课件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低年级的学生保持精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但其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却占较大优势,因而要侧重选用一些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课件素材;高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相对趋于稳定,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要高一些,可制作一些有利于启发和诱导思维的课件,以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由上论述可知,鉴于思想政治课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关键性作用,因而一堂吸引人的思想政治课尤其显得重要。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农村政治教学之中,一定会大大提高农村政治教学的效果。真正发挥其教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
[2]周梅,利用网络信息传媒技术优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J].林区教学,2007(8-9):176-177.
关键词:新课程;参与度;教师素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参与度不高是业界老生常谈的话题之一。这一局面不扭转,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无从谈起,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笔者在近几年的新课改教学中,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一、努力提高教师个人素养,以较强的个人魅力吸引学生
1.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
根据教学经验,要使学生对所上的课程感兴趣,首先就要让学生对任课教师感兴趣。教师要注重情感投入,达到师生心理相容,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投给学生一份爱,学生就回报教师一份情,这种回报会转化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积极参与。
2.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可让学生信服。一个经常在知识上犯错误,或者经常不能准确而简明地解答学生疑问,且讲课时前言不搭后语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可想而知会是多么糟糕。
3.要具有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和基本功
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中介。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语言应简明、准确、有条有理、逻辑性强,并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良好的语言艺术能力是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一环。
二、改进、丰富教学内容,以增强吸引力,提高学生参与度
1.充分利用时政新闻,启发学生参与
时事思想政治主要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状态和趋势,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联系学生周围的社会现象、国内外大事,把学生的已知概念、原理和观点与最新的客观实际、最新的时政重点、热点相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2.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明确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规定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改进、丰富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无疑,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
众所周知,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保持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为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来源,这是时代的新产物,并很快地发展壮大,成为思想政治课程重要的环境资源。教师通过计算机技术制作课件,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更多的资料,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迅速地了解思想政治课,赋予思想政治课新的生命。先进的技术可以为教学锦上添花,使学生在较长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到教和学的双向活动中。
2.运用事例教学,让学生充当角色,强化参与
运用典型的事例进行教学,是思想政治课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方法。它适应当前思想政治教学的要求,也符合当前新课改的理念。课堂教学中,应以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学习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