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升学历方法范文

初中升学历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升学历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升学历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自学能力 培养方式

引言

现阶段,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经逐渐成为众多初中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就初中英语而言,要帮助学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首先便需要教师积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空间;其次便是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最后需要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给予各个环节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英语自学成果。下面笔者就怎样实现对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展开详细的探究。

一、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英语教师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得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与满足,积极大胆地开展英语学习认知活动。为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变主导者为引导者和参与者,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在英语课堂提问中面向所有学生,避免顾此失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更多地给予学生展现自己英语能力的机会,最终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下,更积极主动地投入于初中英语学习。

为了更好地培养师生和谐关系,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教学开始之前,以朋友的身份,利用3分钟的时间与学生聊聊生活中的一些寻常琐事,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刚刚度过完愉快的周末,同学们都有哪些愉快的经历可以与老师进行分享呢?”或是“天气渐渐变冷了,同学们得注意添加衣物,别着凉感冒了”,通过这样一些简单的沟通与问候,可以很好地消除学生对英语教师的距离感,同时可以有效实现师生和谐关系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英语课堂提问环节,通过一些情感性语言实现师生融洽关系的建立,例如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说:“老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存在一些疑问,同学们有没有更多的想法,帮助老师做出正确解答呢?”这种形式的提问方法,不仅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使得能够准确做出回答的学生获得更多的满足感,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对于英语课程教学来说,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只有对初中英语学习有兴趣,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专心听课,在学习新的英语知识的同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认知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英文歌曲演唱、小组讨论、情境对话、诗歌朗诵等,实现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利用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抽象英语知识具体化,利用真实的图像与视频吸引初中生的眼球,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自主学习的欲望。

三、强化学法环节指导,为学生自学提供捷径

1.指导英语预习方法

英语课前预习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英语自学能力,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英语预习的方法。不论是词汇预习、课文预习还是对话预习都离不开英语教师的指导,教师应该结合不同项目的英语预习,给予学生详细的指导与要求,并且针对学生英语认知程度的不同给出不同的预习目标。学生在进行英语自学的时候有明确的预习目标,便会使得自主预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久而久之,便会逐渐养成预习习惯,掌握预习精髓,最终做到英语预习的有的放矢。

2.指导英语听课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英语听课方法的时候需要首先向学生明确以下几点:用眼睛观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表情、手势、黑板板书等,体会教师讲解的重点;用耳朵关注教师在教课时强调的讲解语言和知识要点,从而帮助自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用嘴巴积极地在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回答,主动要求表现自己的口语能力;用手记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方便在课堂结束之后可以对其进行反复查看与复习。

3.指导英语作业方法

课后作业是所有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初中英语也不例外。学生要实现英语自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需要教师给予详细的作业指导。同时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需要具备层次性、针对性与新颖性,如此才能够使得英语作业更加具有教学价值。另外,学生在完成英语作业的过程中更加需要保证的便是作业质量,确保作业完成的规范性、准确性与高效性,检查环节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面对翻译题或是改错题的时候,更应该要求学生对句型、时态、习惯用法、标点符号等各种细节进行逐一检查,确保不在细节上出现问题。如此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巩固,更可以实现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活学活用。

结语

为了实现学生英Z自学能力的提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并提出了几点想法与建议,希望为初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华茵.浅论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方法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06:168.

第2篇

关键词:提升;初中学生;读图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44

地理教学实践一再证明,教师自身熟悉并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地理读图的方法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在帮助学生提升地理读图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诱导启发学生,培养读图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看地图,培养学生读图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地图是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还应引导学生知道,地图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性,许多问题,如外出旅游寻找最佳景点、乘坐火车找乘车路线、探寻祖国山河奥秘、了解各地千差万别的气候分布等都需要地图知识做指导。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诱导启发学生,充分利用地图册、课本插图、地理景^图、地理模型、黑板略图等,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读图、指图活动,组织学习小组开展读图竞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

二、熟悉图表语言,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

初中地理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地理图像,类型较多,有地理图表、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片、剖面图、遥感图片等。教师应熟悉不同地理图表的读图方法,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

1. 区域地图的读图方法。区域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图上的图像,区域地图可以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读区域地图的基本步骤是一读图名,二读图廓,三读图例,四读图例在地图中的分布,五读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六得出结论。如在学习人教版7下《俄罗斯》的自然环境时,一读74页图7.48《俄罗斯地形图》;二找到俄罗斯轮廓;三看图例,不同颜色表示海拔高低不同;四根据图例得出俄罗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地势特点及主要的地形区;五找出俄罗斯主要河流并看流向,分析河流与地势的关系;六得出结论,俄罗斯地势南高北低,河流大多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河流和山脉构成主要地形区分界。

2. 地理图表的学法指导。地理图表主要包括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等,其中柱状图、曲线图属于坐标图,其读图的基本步骤是一读横纵坐标的含义,二找极值或转折点,三分析曲线的发展变化规律,四使用地理语言表述结论。如学习中图版7上《气温和降水》时,67页图C《北京某年10月1日气温日变化曲线图》,一读横坐标,看出是24小时,所以该图是日变化曲线图;二找极值,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气温约23.6℃,最低气温出现在5时许,气温约6℃;三、分析规律,北京气温日变化较大;四得出结论,北京气温日变化规律,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 景观图片的读图方法。景观图片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此外,景观图片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在读景观图片时,要明确需要查找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再通过主要信息,分析地理事物特点及其之间的联系。如学习中图版八年级上《气候与人类活动》时,教师引导观察学生59页图H因纽特人的冰屋,图I亚马孙地区的高架屋,图J秘鲁利马的土坯房屋,对比三幅景观图在民居材料、结构等方面的差别,并分析气候对民居的影响。

三、抓住课堂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读图技能

课堂是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中把握读图的主要步骤是促使学生提升读图能力的关键。

1. 看图。这是首要的一步,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熟悉地理事物的分布,增强对地图的认知能力。在看图时引用前面所讲的读图顺序和方法。

2. 指图。是由看图到快速准确的在地图上指出地理事物的分布引导学生掌握地理读图技能的重要举措。指图的内容很多,要注意正确的指图方法,如河流是线状的、区域地形是片状的,还要注意指图范围的准确性。

3. 绘图。此步骤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根据资料绘制地理图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问题,也可以提升学生对地图的感知力。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绘制,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的重要内容,在绘制气温曲线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一看资料数值,二绘制横纵坐标,三描点,四连接各点,完成气温曲线图。通过这样的绘图过程,学生对于气温的变化规律认识更清楚。

4. 析图。学生通过看图、指图、绘图的过程,既可以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也可以得出地理事物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注重以上方法的灵活使用和反复使用,引导学生掌握课堂读图的技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读图能力就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12301

初中生普遍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加上课堂枯燥乏味,导致许多初中生对地理没有兴趣,学习不主动,不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地理学科学困生。如何转化初中地理学困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下面提出几点转化方法。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主动思考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必须要从激发和培养学生地理方面的兴趣做起。我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实行的是应试教育,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兴趣逐渐重视起来,但在教学方法上仍有不足。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那么初中地理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注重课堂情景导入。

精彩的情景导入让整堂课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情景的设置也要联系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所在,“投其所好”。教师可以多花一些心思选取一些热门的新闻,热播电视剧、电影、专题片或综艺节目的相关情节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比如利用的新闻事件,讲解中国的海洋资源;通过电影“智取威虎山”,讲解“雪原林海”――吉林省等。

2.联系生活实际。

在讲解地理知识时,可以联系学生生活中的经验,提出与生活相关的地理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寻求答案,积极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够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讲解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描述我们生活的地方一年四季天气是什么样的、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等,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二、明确初中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学困生往往并不是学不会,不聪明,而是不想学,学习态度不端正,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花费精力去学习地理这门学科。所以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和重要性是关键。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呢?

1. 满足生活的需要。

首先,学习地理是为了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在生活中,地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在古代,就有很多例子,说明了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例如被传为千古佳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故事“草船借箭”,诸葛亮就是将地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军事战争中,赢得了胜利。如今,必须要应用地理常识的地方也非常多,比如外出旅游,首先就要了解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才能在衣物和其他生活用品上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个地方降雨频繁,就要备好外套和伞;那个地方日照强烈,紫外线辐射强,就要做好防晒准备等。

2. 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完善知识结构。

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它不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学知识,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各门学科也有着广泛的联系,学习地理有助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环境的有效保护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航空航天、极地探险、边贸洽谈、中东战乱、三峡工程等,无一不与地理有关。

三、增加课外实践活动,培养能力

《地理教育国际》中明确指出,地理教育要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等。为了培养学困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要适当在地理教学课堂以外再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最好是以小M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学生们分工合作,一起思考规划,制定方案并且共同实施,完成任务。例如,测量早中晚不同时间学生的影子长度和方向等活动,让学困生也能自主发现问题,学会主动分析和思考问题。

综上,初中地理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解决,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兴趣,并且提高学校、教师甚至家长对地理学科的重视,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教师的引导。初中地理教师应积极研究和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唤醒学困生积极主动学习地理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成功转化学困生。

[参考文献]

[1]陈静珍.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方法[J]. 学周刊,2016(36).

[2]许华. 初中地理学困生成因与转化措施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观察能力 观察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37

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我们认为初中生物教学应以实验、观察为主线,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变“结论式”为“探索式”,使实验,观察,思维,获得新知识几方面有机结合,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其中,观察能力是生物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探究技能。学生是否懂得进行科学的观察,是否具有认真的观察习惯、良好的观察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推进生物有效教学,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兴趣

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兴趣,要加强方法指导,拟定学习计划,提出学习问题,力求使观察收到实效。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对细胞核的染色也要重视。使学生按照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通过绘制细胞结构图达到观察的目的。

学生的知识的求知欲,对生物学的好奇心,是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不可忽视的环节。在组织观察活动时,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深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与生物学有关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敏捷性提高了,概括性发展了,精确度增强了,他们就能更细致、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客观世界,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这对于他们发展思维,锻炼分析、鉴别、判断能力,独立获取知识是极为有利的。

二、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随着电脑的普及,多媒体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它具有把事物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抽象变具体,把细小的事物放大等特点,突出观察对象,生动、形象、可视性强。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细胞分裂”一节中,我们用动画模拟细胞分裂的过程,然后要求学生自己来讲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视听感官与大脑思维的积极协调活动,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不仅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也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在“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教学中,把竹节虫停息在竹节上的状态展示给学生,图中的竹子上有什么?“竹叶,竹枝。”学生的回答心不在焉,再点击下一个动画环节,“竹枝”竟然活动起来,教室里一片惊奇,更让同学们惊叹的是,翩翩起舞的美丽蝴蝶,停息在树上时恰似一片枯黄的树叶,强壮威武的北极熊,与白雪皑皑的北极大陆融为一体等等。以上这些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有什么的关系呢?学生急迫地想知道答案,教师这个时候再言归正传,学生既获得深刻的印象,同时由培养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

又例如讲“血液”这一部分内容时,在演示实验中观察血液中加入抗疑剂后的分层情况时,需要较长时间(一般几小时)才能出现结果,即使出现结果,也往往不明显。为了配合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在进行完实验操作后,可用放像机将最后的结果和现象放给学生看。学生一看便认出:哪一层是血浆,哪一层是血细胞。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发挥实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围绕实验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的定向性

实验中观察要有一定的目的,只有有目的的观察,才能做到深入细致、有效。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围绕实验目的,积极运用心理学中的“注意”规律,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正确轨道。如在观察和血涂片时,要求学生要观察到红细胞及白细胞,强调注意细胞的大小、形态、有没细胞核、颜色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看到血小板等。

(二)严格操作规程,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性

观察的有序性是指实验操作要有一定的顺序。例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时,先要求学生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让学生用肉眼观察认识种子的形态,进而用放大镜观察胚的各部分的位置,分辨胚芽、胚轴和胚根。在解剖观察花的结构时,要求学生由外向内各个解剖。

(三)运用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

观察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由于观察只能起到接受信息的作用,人脑接受到的各种信息中,既有本质的信息,也有大量非本质的信息,必须对它们进行筛选加工,抽取其本质的部分,这就要求观察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学生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加以培养锻炼。

四、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优良的观察能力,紧靠课本中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本中的教学只给我们提供了一切初步的指导,要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如带领学生到田野里,让他们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植物是草本植物还是木本植物?叶子是什么形态的?花是什么颜色,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了解到各种植物的特点。如果学生家里有只可爱的小猫,你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猫的全身、头、爪子、尾巴各有什么特点?小猫是如何抓老鼠的?它的哪些特点是与肉食相适应的?这样指导学生在自己周围的空间去观察、去思考、分析原因,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的主动性,而且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巩固、拓展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

总之,没有观察就无法认识生物世界。因此,教师要利用好生物教学,培养好学生准确和科学的观察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生物学习和心理发育乃至今后的人生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雪.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未来英才》.2014年7期.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探讨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时候,老师和家长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进行阅读,尊重学生选择阅读文本的权利。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以及性格的差异,对于阅读文本的选择都是有影响的,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只要有益学生阅读水平提升的书籍,老师都可以鼓励学生去进行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初中生更喜欢一些轻松幽默、生动活泼的文学作品,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适时地给予引导。如《小小说》、《青年文摘》等书籍就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时,老师和家长都不宜进行太多的干涉,应该让学生自主地去做选择,快乐去进行阅读,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各种快乐。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注重课堂教学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初中生大部分阅读学习的时间都在课堂,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以下结合教学,谈几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1.让学生学会复述文章内容。复述文章的内容是学生在对文章已经了解的情况下,按照文章内容,使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文章的一种阅读训练模式。在进行这种训练的时候,学生或者是改变人称来进行故事的讲述,或者是改变文章的角度来进行讲述,或者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扩展和补充,这些形式都是多样的,而且非常灵活。初中语文老师可以长期地坚持复述的训练,这对于学生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为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快速提升阅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开展阅读比赛。实践证明,开展阅读比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做法。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比较优秀的文章来让几名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来阅读文章的某一段,然后老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进行点评和表扬,对于在朗读中所出现的不足之处,老师要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争取下次更好地进步。通过开展阅读比赛,学生就可以很好地发现文章的优缺点以及作者深层次表达的风格和写作手法等等,这能够很好地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注重开展阅读讨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讨论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所开展的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就一些问题的探讨。适合初中语文教学的讨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常见的有同桌讨论、分组讨论等等。讨论这种阅读训练形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目的。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启发,使得学生的讨论能够紧紧围绕谈论的主题,达到进行阅读讨论训练的目的。

三、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课堂的时间往往有限,而且很难发挥学生的个性,老师只能针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不能满足学生阅读中的个性需求。由于必要的课外阅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训练的时候,应当选择思想健康并且适合学生发展的读物。课外阅读读本的选择也应该遵循基本的认知规律,在开始的时候尽力选择一些和课本知识密切配合的书籍,难度不大但也有助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当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老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课外读本的选择,推荐一些能够扩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的课外读本。当然,当学生阅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之后,老师就可以推荐一些对于学生的人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且有一定深度的名著给学生阅读。阅读读本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老师大量地阅读一些文学书籍,然后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只有这样,在给学生进行推荐的时候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阅读能力。

四、小结

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会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喜欢阅读的书籍不同,以及阅读的目的不同,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学生掌握了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选择自己可以接受的阅读方式,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红献.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J].吉林教育.2011(16).

[2]侯军.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 2011(06).

第6篇

【关键字】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表达能力

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主要是通过表达来进行的,不管是口语还是书面表达的形式都是交流方式的重要体现。在现代信息不断向前发展,各种知识能力不断增强的社会,表达能力在人们日常的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以说表达的顺畅和恰当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在社交场合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个人的形象。

表达能力可以由先天和后天的影响来决定。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则是表达能力提升的关键。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足够地重视,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主动地去进行思想的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升表达能力。同时老师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定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具体方案,对学生进行有序的、科学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不仅仅可以让学生之间可以展开更好的交流,同时对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圈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探讨

1.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应该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教学的目标。在进行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可以多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表达能力的训练。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发言,为学生表达创造更多的机会,为此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开展一些演讲比赛或者辩论赛等方面的教学活动,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机会,在教学中慢慢地去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2.对学生的表达思维进行强化训练。表达能力的提升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表达逻辑和表达技巧。表达能力在日常运用中和学生灵活自如的思维逻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具备一定逻辑性的表达能够在学生日常的生活中通过锻炼培养出来。初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将提升和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进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对课文的逻辑推理或者针对有些突发话题的即兴演讲来进行学生思维逻辑的训练。但是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老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多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发言,同时也要对重点的知识进行点拨,不能只追求逻辑思维合理而忽略课文知识的理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进行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要求,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更多表达的机会。通过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况,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提升,当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问题时,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应对,这个过程对于提升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是一个很好的学校,是一个很好的课堂,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积极地了解社会,在人和人多样化思想的碰撞中提升表达能力。另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只有这样,学生的心灵之窗才能够向他人打开,才愿意进行表达,表达的能力在不断和他人之间的接触中也才能够很好地得到提升,更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总之,初中语文课程是初中学生语言学习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教师有义务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好地与人相处。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是现今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去引导学生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很好的交流,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和内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华章. 2011(24).

[2]李彤.表达与交流――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技能目标解析[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05).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的进展越来越深入,其包含的层面和含义也更加广泛,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习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尤其是针对物理学科而言,其所包含的知识涉及实际生活中的点滴。但是,初中物理课程的内容相对比较枯燥,而教师讲课时往往只注重课本知识,不能结合生活实际,因此学生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也会觉得索然无味。长此以往,很多初中生的物理学习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根本提不起兴趣。因此,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方法逐渐受到了诸多初中物理教师的重视,并将其灵活运用在课堂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

初中物理知识虽然不够深入,但是其中也有许多枯燥的概念和理论,而学生往往不能轻松理解。但是,初中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在无形中也有一定的关注,如果能够将生活常识与物理知识联系在一起,学生就能产生一定的好奇心,进而帮助理解课堂上的知识。

2.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思维相对还是比较活跃的,因此,将物理知识结合生活实践,使抽象的理论和概念生活化,能够使学生在生活点滴中认识到物理的用途和乐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1.巧用生活实践导入新课

一堂高效的课堂教学,必然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思想步骤和思维路线紧紧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初中生的学习科目相对较多,两节课之间的间隔较短,因此往往容易在课堂开始时受到上节课或者课间活动的影响,难以较快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中。而初中物理中有很多课程内容与生活实践息息相关,这就给教师以生活实践中的案例导入新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课堂一开始使用生活中的实践导入问题,能够带动学生积极地思考,使其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对课堂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热胀冷缩”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联想早餐吃煮鸡蛋时,蛋壳往往比较难以剥下的情形。但是,如果将热鸡蛋放进冷水中冰一下,就很容易将蛋壳顺利剥下,并且鸡蛋也比较完整。这样就将生活中的例子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带动了全员的学习氛围。

2.活用生活实践丰富课堂内容

在讲课过程中,由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其枯燥和无味是难以避免的。长此以往,学生不免会发呆出神甚至打瞌睡。而学生在课堂上难以理解的知识,在课下更难找到充足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消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对课堂内容进行充实和丰富,在使学生得到暂时的精神舒缓、吸引其注意力的同时,促进其对所讲知识的理解,从而使课堂的45分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积极发现学生的关注点,并在备课时收集相应的生活案例,在课堂上适时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浮力时教师可以结合煮饺子的过程进行讲解:当生饺子刚倒进锅里时,会沉下去,而随着温度的升高,饺子膨胀,体积增大,因此其密度就减小,且小于水的密度,进一步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其会渐渐漂浮起来,而且只有漂浮起来的才是煮熟的饺子。

3.将生活与实验和作业结合

物理教学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验来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和巩固,而在课后布置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作业,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知识和原理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物理的实用性,进而使其对物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增加其自主创新能力。而大多数初中生往往只有通过自己动手,才能将知识真正地化为己用,其实践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例如,在学习静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报纸和铅笔,在家里自己展开实验,将报纸平铺于墙面,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进行摩擦,观察报纸会不会“粘”在墙上,继而将报纸拿下,让学生注意其中的声音或者会发生的现象,并在下节课堂上进行探讨。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践进行相应的学习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教师在实践中可以总结多种方法,促进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物理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炜木.浅析生活化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4(8):33.

[2]安晓琼.生活化教学让初中物理课堂春光灿烂[J].生物技术世界,2014(6):114.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自学能力 方法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24-01

一、初中生自学英语现状

现阶段英语教学中,学生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接触英语,到初中时都已经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但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生对英语自学积极性并不高。因为我们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都是老师教、学生学,教育模式比较固话,并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何谈对英语的主动自学能力,教学显得被动化。同时由于我国应试教育普遍的压力性,老师都会在课后留很多课后作业,学生整日忙于完成作业,机械性太强,学生很难有多余精力去主动学习,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既使学生失去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又不流于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不能达到最初的教育目的。

二、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重要意义

针对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自学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可以很好的起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自身去感受、理解,从而更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俗话说“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与渔”,英语教学是一门“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学科,教与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才是最为关键的。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为重要,学生不但可以在课内对英语知识中所存在的疑难问题找出并寻求解答,还可以在课外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利用课余时间自由英语交流,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及活学活用能力,适应新课改发展要求。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与探索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树立自学意识

针对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做好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工作,使学生树立对英语自学的意识。传统教学模式中,灌输式教学方法,老师枯燥的讲解,学生乏味的做笔记,这样很难提升课堂讲课效率,学生也很难把所学知识全部吸收。在引导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当上课堂的主人。

2.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了挺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创造情景氛围,让学生在情景中对话交流,把英语课堂氛围创造好,学生自然而然的也就融入到了学习英语中来,通过学生在情景中对话,让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听,自己去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通过不同的情景,把学生融入到各个角色中来,让学生来尝试角色扮演,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提出表扬,满足学生的成就心态。采用多种方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多媒体教学亦不可少。初中生生理和心里都处在发展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初中英语中所需要学习的知识,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调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

3.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基础,而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是学好英语课程的关键。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发音要标准,书写要大体得当,句子要通顺,不要出现汉语式英语句子,多学、多听、多用,把好口语大关,最后对学生进行鼓励,每天早上养成晨读的好习惯。

4.多元化教学相结合

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已广泛被教育事业应用,比如创建校园英语文化小组、组织英语演讲比赛等,丰富学生业余时间对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在比赛讲演中树立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融洽师生感情,多元化教学手法相结合,利用初中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学习兴趣,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达到最终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永红.浅谈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方法研究[J].金田.2014.16:294

第9篇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在教师和学生建立了不可或缺的纽带,使得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一步步引导,传统的婴儿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逐渐失去了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逐渐退化。所以作为授课者,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自己去感知这门语言的魅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积极扮演好引导者的教学身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动力,使枯燥无聊的公式化教学更加多元化和生动化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我采用了情景化教学和合作型教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教育的可塑性较强,形象思维在他们的主观意识中仍占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课堂中我通过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角色扮演,让学生与英语更大面积接触来提升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认真去听,大胆去说,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达到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再者,作为教师,我会通过教学目的来将教学任务具体细分,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适学生开展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具体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通过不断学习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成就感和充实感,这是教师无法传递到的。 2. 注入方法,引导方向,成为习惯

伴随着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作为授课者,我们应授之与渔,而绝非鱼。我们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并且作为领路人合理地引导他们去学习去领悟去应用,让学生切实地参加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讲课之前我会先让学生们预习当堂所学课文,让他们在他们的角度上先去感知整篇文章,了解并背诵一些重要单词短语,重难点句型。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加深了他们的学习印象,更给了学生们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合理的自我感知知识的时间,让他们自我组成学习小组去沟通交流,这不但对提升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有帮助,还有益于提高课堂效率。 3. 课堂之外的小课堂也必不可少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更多的是要去听去说,所以作为教师来说,不仅仅要抓住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应当坚持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习英语成文一种习惯。而对学生来讲,课堂上的模块式教学也不足以让他们掌握一门语言,他们更需要去认真听、去大声说、去和学生交流的C会。

为了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掌握语言能力,我为学生们创建了一个英语交流的场所――英语角。其包含有英语故事、英语诗歌、以及一些英文歌曲、听力磁带,当然了英语角创设的最佳益处绝非如此,英语角更大的魅力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英语交流的环境,驱使着他们更主动地去用英语交流。我还提倡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一些英文电影,演讲,多听一些英语歌曲,倡导他们用英语小便签来代替平常之间交流的小纸条。将英语学习切实的落实到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让英语学习走进生活,成为一种习惯。 4. 结语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当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教会学生去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提高教学速率,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为了满足当下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坚持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利用好课外活动时间,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充分的应用到课外实践过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第10篇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主体特性的有效反映和生动体现.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能对今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效能的提高起到基础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例如,一个锐角是38度,则它的余角是 度.

这道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老师就不能直接给学生讲解答案,可以说一下这道题的考点:此题考查了余角的知识,掌握互为余角的两角之和为90°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去解答,从简单的习题开始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根据学生主体特性,贴近他们学习情感深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初中阶段作为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学习情感的有效养成,对学习能动性的充分调动具有促进作用. 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培养,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和空间,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其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其次,要根据学生主体特性,重视他们社会特性的发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性. 教师教学时,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全程包办”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性,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空间和时间,使学生进行自主独立的问题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反思情境,提高学生反思能力

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是自我唤醒自我的过程. 反思性数学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容和过程的反思,是为将来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做准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就我们目前的初中生来说,反思能力普遍偏差,对反思意识也不强烈、不迫切. 每次考试,都有不少学生在一些不该出错的地方重复犯错,甚至“屡教不改”.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反思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促进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发展,使反思成为能够使其终身受益的一种学习、思维方式.

如《初等几何研究》教材中有个例题是:“若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的距离为d,则有d2 = R(R - 2r)”. (其中R为外接圆半经,r为内切圆半径)在弄懂例题之后,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1. 一个三角形外接圆半径与内切圆半径有什么关系?

2. 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外接圆与内切圆. 四边形也是这样吗?

那么什么样的四边形同时有外接圆和内切圆?

3. 同时有外接圆和内切圆的四边形两组对边切点联线互相垂直吗?

对于l,由例题本身可知R ≥ 2r,当外心与内心重合为一点时取等号. 对于2,可以先考虑一个四边形有内切圆的条件是两组对边之和相等,再考虑一个四边形有外接圆的条件,即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然后综合得出结论. 对于3,证明是垂直的.

又比如:“设一点到矩形的一双对顶点距离之和等于到另一双对顶点距离之和,则其轨迹为矩形的两条对称轴.”当这个问题讲授之后,我提出:“P为矩形ABCD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当P与矩形四个顶点连接起来后得四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时,问:这样的P点有几个?它们有什么特点?当矩形改为正方形呢?”经过同学们研究之后得出:宽 ≤ ■矩形对角线时,五个点.宽 = ■矩形对角线时,七个点. 长 ≥ 宽 > ■矩形对角线时(含正方形),九个点的结论. 且这些点都在对称轴上. 这样一来,同学们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能开拓思路,得到发展提高.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钻研教材,剖析教材的能力.

三、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应用能力是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能力之一,对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提高能力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师应注重学生课外实践的锻炼,从而使学生数学应用的习惯得到优化. 课外实践锻炼是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提高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加深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品质进行提升的重要法宝. 教师要具有发展的长远眼光,将具有实践性、探究性的问题借助现有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经验进行解答,从而在提升能力中形成应用习惯.

例如,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时为了加强同学们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教师一方面可以从课前导入入手,另一方面可以在课后开展活动,来加深同学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练习. 可选的项目有很多,比如可以选择亲自制作金字塔,自己设计计算长、宽、高等数据,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可谓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又例如,如图,PA,PB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B两点,点C在O上,如果ACB = 70°,那么∠P的度数是 .

第11篇

一、目前新课程改革对数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数学能力主要有: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不能简单地布置预习课本多少页,而要制定详细具体的预习学案,从基础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完成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及记忆以及对定理的证明和公式的推导,也可以有适当的简单应用.通过课前预习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堂教学

1.设计问题,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找准新知识与已学过知识的联系点,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也不同.可以在已学过的旧知基础上进行类比,提升问题难度;可以是和学生经过口头交流后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不完全解决的问题.但必须是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的问题,以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又要具有探究性,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一问题最好能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有效形成一条主线,使得课堂教与学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利完成.

2.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探究环节主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常见数学方法探索新的问题、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并通过分析问题、合理猜想、推理论证逐步解决问题.教师指导学生的探究并促进和调节进度,使问题不断引向深入.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构建、热情参与,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真正学会学习.

3.揭示规律,落实探究结果

知识是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应熟练地驾驭上课内容,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形成结构并及时判断学生的思维动向,掌握启发的时机,做到启而得法,启而能发.归纳并总结出相关的知识和规律.通过推理论证形成正确定理、推论、公式或正确的结论,然后揭示这些结论在本节知识结构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及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在系统的知识体系中理解这些规律.这一环节是重难点,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基础.

4.运用规律,学会解决问题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是最基本的目的,也是一节课必需的.一方面是对学生所学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应用;另一方面是掌握解题技巧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主要途径.数学能力也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或在找到问题的解答后才能获得.这个环节中要围绕教学重点,涵盖本节知识点,精选2-3题难易适中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索,从中感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通过学生对问题解答情况的反馈,教师针对性地进行剖析讲解,讲知识联系、讲知识转化、讲内在本质,尽可能地概括提炼规律,由点及面,由例及类,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

5.变式训练,深化提高数学能力

学生通过对定义、公式、定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达到解决双基问题的目的.新教材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法,更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训练学生触类旁通的数学学习能力,巧妙改变图形的背景、题目的已知条件或求解的结论,对题目的形式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演变和引申,使题目具有探究性、开放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另外,也可以让学生模仿或创造性地编拟变式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命题的结构,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例如,在学习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进行如下变式x2-5=0x2-5x=0x2-5x+4=0x2+4x+4=0.

6.反思小结,内化提升数学能力

归纳总结,为了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自学能力 培养方法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传授,无法对知识做到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教学效果自然难以尽如人意。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可以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真正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完全掌握和灵活应用有一定的难度,而很多初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长此以往导致英语成绩不理想。因此,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例如初中英语教师在讲解“now”和“just now”的区别时,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班级中一名学生做出读书的姿势,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What are you doing now?” 学生回答:“I’m reading now.”然后,教师紧接着提问:“What were you doing just now?”由于惯性思维,很多学生会回答:“I’m reading just now.”或者回答:“I were reading just now.”这时教师就需要指出学生的错误,给学生讲解“now”表示“现在”,而“just now”表示“刚才”,是已经过去的时间段,所以回答时不能用现在时,而需要用过去式,更不能用“I were…”的错误搭配。

通过这样情景对比的方式,教师讲解的英语知识更加直观有趣,也摆脱了过去直接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的固定教学模式,既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帮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效率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培养初中生英语自学能力时,教师更应该注重这一点,不能让学生只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英语教学内容,而是需要掌握住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减轻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负担和压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Let’s celebrate”中介词“at、on、in”、代词“which、what”和副词“where、when”的应用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效率。开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复习,仔细描述文中人物的外貌特征,锻炼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并在单词讲解时,用“In 2016,I…”的句型开始,叙述自己在2016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口语表达过程中掌握住介词用法。紧接着,教师可以利用预先做好的课件,为学生展示文中重要的单词以及语法,并带领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单词的发音以及语法知识点的运用。最后,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掌握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用能力,并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有限,如果仅依靠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因此,初中英语教师需要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让所有学生充分参与其中,这样既可以与课堂教学形成有利互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又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学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带有字幕的原声英文电影,并用简单的英语交流电影的的内容,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举办英语角、英语竞赛和英语讨论会等,营造出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英语自学心得,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订阅英文杂志和报刊,指导学生如何从杂志和报刊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又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为学生自学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为学生自学创造有利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颖,张欣洪.新课标英语教学中初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88.

第13篇

1.培养学生正确读图的程序

(1)地图所采用的比例尺、图例注记、方向要搞清楚。对这几大要素有了正确认识才能开始进行读图,这是根本。首先,比例尺大小清晰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地图形成对抽象距离的具体化想象;其次,学生正确把握地图的方向可以确保正确用图;再次,正确理解地图的图例注记是确保正确读出地理名称的前提,便于迅速锁定目标。对地图这三大要素搞清楚才可以进行正确读图。

(2)地图的要素要明确,这样才可以进行读图。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想要在地图中快速找到目标,就要对学生加以有计划、分层次、有目的地引导,让他们增强对所需信息的敏感性。

(3)树立读图意识,提前激发兴趣。有了读图兴趣才能更好地提升读图能力。地图上有时候会存在诸多复杂的铁路干线、铁路枢纽,因为名称太多难免造成记忆困难,教师因此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以旅行者的身份来进行路线设计,这样可以引发学生读图兴趣,提高读图效率。

2.培养学生正确读图的方法。

教师教授地理课程时,要注意针对不同课堂要点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读图方法进行读图能力培养,最为常用的方法包括:暗射图再现法、中心突破法、对比归纳法、形状观察法等。第一,中心突破: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迅速找到并牢记地图关键点,且将之作为日后解读地图的切入点。第二,形状观察:老师让学生仔细研究地图形状、轮廓,然后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寻找记忆点,使得学生可以轻松地进行图形判断,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第三,暗射图再现:课前拿出一些暗射地图让学生靠着记忆标注地图上的代表性地名、山脉、铁路、公路、河流、湖泊等,提升他们的读图能力,帮助其地理知识的积累。第四,对比归纳:地理图有时会存在相似性,教学中要将这些相似性进行有机联系,学生通过相似图形的比较,找到地图的异同,掌握同类型地图的解读方法。

二、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方法

1.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

识图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说学会了读图,对这一能力的培养旨在让学生看懂图像。多加思考是有效提升识图能力的途径,教师对学生进行看图引导时要形成积极思维,判别出地理现象的源起与过程。学习非洲气候时,引导学生仔细查看非洲气候的分布和特点,指导他们结合所积累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马达斯加岛当东西两侧的气候类型不同时,赤道穿过非洲,西侧气候为热带雨林,东侧气候为热带草原,运用地图对该类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识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2.提高学生的析图能力

第14篇

“学习力”这一概念来源于企业管理领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学界对“学习力”关注度和研究逐渐得到提升,并有学者开始涉及教育领域学习力研究,学习力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欲望,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学习和适应,提高自我和获得突破,也可以理解为学习的持久力。学生学习力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和学习创造力的总和,它是这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学习动力是指学习主体进行学习的原动力;学习毅力是指在学习中具有的持久力,包括学习精神、学习心理素质、学习自控力等;学习能力是指学习主体根据条件的变化,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转化力是指学习主体将学习成果转化实际成果的能力;学习创新力是指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的能力,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力是软生产力,是创新和创造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原动力。

二、学习力提升的研究价值

“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1965年美国系统动力学的奠基人――福瑞斯特教授写的《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学习力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项前沿的管理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学习力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高低的尺度,被视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在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总量的翻番周期越来越短,从过去的100年、50年、20年,缩短到现在的5年、3年。“谁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学习力,谁就能迸发出新的创造力,谁就能获得发展的主动权并获得竞争的领先优势。所以学习力是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力”。因此,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即如何提升学习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现行的研究中,关于学生学习力的测量主要是采用访谈和问卷的方式进行。但由于研究人员是采用观察与教简易的问卷的形式进行收集的资料,其信度与效度有待考证。有关于学生的学习力的问卷都是关于学习能力方面的,几乎未涉及学习力的其他方面,没有较系统的测量工具,而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学习力的提升研究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初中是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重要的学科工具。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少数教师迷信“满堂灌”、“一堂清”,将课堂变成自己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习惯了当听众和旁观者,对老师过度依赖,导致“一讲就懂,一做就错”。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阅读教材,如何理解例题,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将作业当成负担,抄袭、逃避等现象司空见惯,不知道数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综上所述,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是时代赋予教师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数学学科原有知识的积累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力的重要因素。用构建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学生知识的内化、智慧的发展需要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理解、内化所学的知识,当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原有知识积累相对较少时,会直接影响后续学习。根据已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与想象,进行新的创造,这才是学习力的最有价值的内容,是学习力的最高境界。因此,提升中学生数学学习力已成当务之急。

三、学习力提升的研究展望与启发

学习力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尺度,被视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强调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有利于其成为善于学习,智慧学习的人。

通过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力的研究,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科学学习方法的理念,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终身学习理念等,最终增强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在恰当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发挥并提高自己的学习力,成为爱学、会学的终身学习者。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合作学习能够提供民主、和谐的课堂,拉近师生心理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自我展示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学习兴趣,形成稳定的学习毅力。

通过对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形式,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总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经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第15篇

1 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

2 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

一是未认真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

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取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想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

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

四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包括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等等。

3 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不可否认,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一般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4 偏重结论

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见同学间有对数学问题过程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更难见有涉及。

此外,还有自卑心理、自谅心理、迷惘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

中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教师、家长、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中学生自身的因素。那么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学习的吸引力?笔者认为,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切实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坚持“四重、二引导”,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好学。

“四重”,即重基础、重实际、重过程、重方法。

注重基础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严格按照大纲提取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注重实际就是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水平等等;其次,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注重过程就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

注重方法就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

“二引导”,即学科价值引导、兴趣引导

4.1 学科价值引导

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学科价值,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知识。

一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悠久历史;

二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特别是它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让学生明白当前的数学学习与自己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能力增长的关系,使其增强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自觉性,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4.2 兴趣引导

一是问题激趣。问题具有相当难度,但并非高不可攀,经努力可以克服困难,但并非轻而易举;可以创造条件寻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并非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