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范文

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

第1篇

关键词:课程开发;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08-03

课程资源也叫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有利于资源共享,提高教师备课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是推进课堂改革、改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谈到课程资源建设,笔者结合自己的从教经验,认为主要就是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其一是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的关系;其二是课程资源建设的内容;其三是课程资源的运用。

一、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回答资源库是什么以及怎么建。课程开发是课程资源建设的前提。资源库的建设,首先要进行课程开发,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首先要做某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改良,二是根据改良的课程体系,围绕这个课程构建一个海量的教学资源库来支撑教学课程实施。

关于课程开发,首先要做岗位调研,通过对企业进行调研,分析某一专业对应的岗位工作群。接下来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岗位进行描述,将日常的、完整的、能反映整个职业面貌的归纳为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然后根据工作过程与方法相似等特征,将一个或几个类似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一个行动领域,再对每一个行动领域进行分析归纳,分析职业能力及对应的知识领域,按照教育规律制订出专业教学框架,根据具体的职业发展规律,进行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也就是确定出每个专业要开设的具体课程,到这里整个课程体系就开发出来了。然后是选出一门课,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学习情境,根据设计的学习情境,进行教学的具体实施。由学习情境到教学的实施就用到了教学资源。

总之,课程资源的建设建设思路可以归纳为,先进行课程开发,这门课开发出来才可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构建网络平台等,形成课程框架标准、课程标准、课程与资源库建设标准等,来完成课程和资源库的建设。

二、课程资源建设的内容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回答在教学资源库中应该建什么。教学资源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设计的,而我们的教学任务就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只要是在工作过程用到的都可以说是教学资源。具体到《纳税实务》这门课,主要培养学生税额的计算、税款的缴纳和申报的能力,可以简单归纳为三大类工作任务,涉税税额的计算、税款的申报,包括手工申报和网上申报和税款的缴纳。就拿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这个工作任务来讲,为了把这张纳税申报表填制好,需要什么相关资料,用到什么工具或设备,最后填好的表符合什么规范要求。那么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在执行这个任务过程中,所需要用的条件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

根据这个思路,《纳税实务》教学资源包括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教学指导文件。包括课程简介、教材与参考教材、课程标准、学习指南、授课计划、课程整体设计、实践教学设计、相关考证文件、税收法律法规库、参考文献等。

第二部分是具体的教学实施文件,包括电子教案、电子课件PPT、教学任务单、教学案例库、实践教学所需各种报表及相关案例、课程考核体系等。第三部分是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相关资料,包括习题库、案例库、历年考证真题及模拟试题、在线测试题等。

第四部分是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如多媒体教室、黑板、网络资源。

三、课程资源的运用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回答建好的教学资源库如何运用。对于《纳税实务》这门课的教学资源的应用,主要面向教师、学生,同时还可以面向企业和社会,做好社会培训工作以及学生的终身教育工作。

具体的应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具体教学实施中的运用,也就是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另一个是课程教学之外的运用。

教学资源的应用体现在课程教学组织和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环节。教师通过利用教学资源,来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具体包括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和实施等,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在资讯环节,教师下发任务单、学习资源,比如教材与参考教材、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任务单和课程网站等。学生可以通过相关资源了解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同时通过课程教案,明确了每个项目或学习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在计划决策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如何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任务单、实践教学方案、电子课件、案例等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的内容。在实施环节,学生根据任务单中的要求以及该任务的实施说明等,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在检查和评价环节,学生通过填写各种评价表,来完成对各种涉税税额计算的检查、纳税申报表的填写检查,同时完成对整个工作任务的评价。

此外,教学资源对于教师来说,除了运用在课程教学中外,还用于进行课程开发、知识更新等方面。首先可以利用已有的资源库中的相关资源作为指导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和重构,可以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提高现有专业建设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对象不同,教学目标不同,有的是专业不同,有的是学生的类型不同,通过已建的课程资源,把它拿出来进行重新的组合,开发出适合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类型的课程。其次是用来知识更新,学生要不断接受教师的新知识,因此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通过资源平台,加强学校间、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与研发,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这样才能教出更好的学生。

课程资源库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两个方面的用途。其一是学生可以通过资源库的资源,提前了解自己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以及具体的职业岗位,了解自己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同时针对具体每一门课学习的内容以及作用。其二是学生可以运用课程资源库,实现自我学习和自身的可持续教育。比如学生课下也可以进入课程网站,充分运用习题库、真题库、模拟试题库、在线测试、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反复学习。这样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同时在课堂上可以学,在课后只要有网络也可以随时随地地学。同时也为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以及就业提供相关帮助。在课程资源库里面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信息、模拟题及历年真题等供学生练习。这样就使得课程资源库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甚至实现了校内延伸到校外。

对于企业和社会而言,现在的办学大部分都是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以实现合作企业的员工的网络学习,也可以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间的联系,帮助企业解决一些理论问题,企业也可以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设置等中间来,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这样,企业也可以更充分地了解到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情况,学校也可以了解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生、需要学生掌握什么样的职业能力,实现人才培养、教学学习和学生就业的有效结合。这样既有利于学校的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微课;混合式教学模式

无线网络的覆盖和移动通讯设备的日新月异,促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认为:“微课符合时代的需求,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有趣的讲解,符合当今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律。”微课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它短小精悍、主题鲜明、易用性强,既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益的补充,也可以作为优质资源集合在翻转课堂、慕课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和各类学习软件之中,它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在教学中拥有广阔的前景。为了应对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冲击与挑战,适应现代化环境的教学形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中微课建设的方法与策略,将有助于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引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

一、微课的概念和内涵

在中国,微课的概念自2010年引入,是一种新兴领域的研究。微课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12—2013年是第一阶段,研究者主要关注微课的界定、微课开发与制作、微课的教学方法等课程建设方面的问题。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他在2011年提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2013年,胡铁生又重新修订了微课的定义,认为“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2014年,关于微课的研究进入第二阶段,研究者将微课与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联系起来,开始探索微课网络资源的建设与运用,胡铁生提出,“微课程应该定位于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呈现载体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1]。由微课定义的不断更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微课内涵的发展轨迹,人们对微课的理解由“微型资源构成”到“微型教学活动”再到“微型网络课程”,朝着立体化、课程化、系列化的方向迈进。微课应该具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微课顾名思义是微型课程,授课时间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第二,微课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视频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为载体传播、共享,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交互学习活动;第三,微课是一段完整的教学过程,授课人要准备完整的教学资料,课前设计教案与课件,授课时既要讲授知识点,也要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课后要对教学进行反思;第四,微课的教学内容为某一学科的具体知识点,可能是这个学科的某个重点、难点或一个考试要点等,并非是对整个教学章节或者一门课程的讲授。

二、大学英语课程微课资源制作的方法

微课制作要精心设计,突出教学内容,微课应该具有一定深度,能够带来学习者知识意义的螺旋式上升。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讲解生动形象、互动性强的教学视频受到普遍的欢迎。总的来说,微课的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具有教育性,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组织有序,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学方法准确,视频效果形象新颖,生动有趣,配套练习富有启发性;二是具有技术性,确切地说,微课集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视频制作技术成熟,画面效果协调,布局美观大方,视觉效果好。把握好微课制作的原则,才能作出有吸引力的作品。大学英语微课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微课教学过程完整

微课是一段完整的教学过程,参考课堂教学的流程,可以将微课教学大致分为“前端分析———导入———讲解———总结———布置作业”等几个阶段。前端分析是学情分析,是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分析判断;导入部分要生动形象,与教学任务密切相关,能够针对英语教学内容的特点,真实形象地联系具体场景,准确而迅速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习者去主动探究;讲解要清楚,重点突出而且详略得当,语言富有启发性;总结要简单明了,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布置作业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复习,适当的练习能够强化学习效果。总之,微课视频要逻辑清楚、内容完整,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

2.精心选择微课教学内容

就外语学习而言,微课可以选择的内容包括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文化教学、篇章理解、听读写译能力技巧等。在选择微课的教学内容时,应该遵循几个原则:一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一个单元细化为若干个不同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每一阶段的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讲授的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二是微课选题要实用准确。教师对讲授内容加以提炼,归纳出重点和难点,再生动形象地加以展示,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微课的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微课视频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习者的基础,抓住学生认知的特点开展教学设计,使微课视频既有实用性又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教师在布置微课学习任务前,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微课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Why(为什么学习微课)、What(微课学习了什么)、Where(哪里是学习重点和疑点)、How(如何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3.提高视频制作质量

微课制作的形式主要有五种:教学录像型、屏幕录制型、多媒体讲解型、动画讲解型和视频剪辑型。微课建设到达一定程度时,应该制作一些优质教学资源,高水准的微课视频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尤其在一个微课专题中,如果个别微课制作质量不高,将影响整个专题的质量和学习效果。目前,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努力中提高了微课制作水平,出现了一批内容新颖、制作水平高超的微课视频,教师可以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官网、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官网等众多网站中寻找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三、构建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黎加厚指出,“未来趋势是系列化的和教材配套的,进一步发展为移动-云端能够支持的,并且是跨系统的”[2]。本文所探讨的微课建设,不仅是构建视频资源,而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互作用,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完整教学过程。只有将微课放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通盘考虑,融入教学流程之中做整体化设计,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使微课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具备这样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和协作精神,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合作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较好地说明微课学习的认知规律,它将学习定义为“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学习包含四种要素,情境、对话、协作、意义建构。

1.课前应用阶段

首先,教师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的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开展教学设计,制作微课教学视频,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情境。因为翻转课堂是新生事物,教学流程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所以教师应该详细考虑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分层次制定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其次,学生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利用微课资源自学,自主制订学习计划、控制学习时间、掌握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随时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进程,督促学生学习进度。教师可采用面授的形式,答疑解惑、检查监督,此外,师生间、学生间可以利用QQ群、微信、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沟通,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作用。通过这些途径,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督促学习进度,学生可以开展研讨、求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2.课上知识内化阶段

课上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新的认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内化知识,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的主要场所,而是师生间、生生间协作对话、合作学习的场所。教学实践中,学生将课前自学的成果向教师及同学汇报,提出学习中难点、疑点,共同寻找答案;教师应该将课前自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的逻辑性,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点拨;之后,教师应该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运用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精神;最后,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发现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辅导。此外,教师还应该布置家庭作业,督促学生回顾总结学习内容,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3.课后评价反馈阶段课后,学生总结反思

学习过程,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回顾教学重点,是巩固提高的阶段;教师也可以布置不同的任务,对学习效果存在差异的同学重点辅导,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这一阶段,也是教师课后反思、促进教学的过程,教师应该发现教学难点,总结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机制,寻找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由大学英语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分析和设计可见,微课能够辅助教师教学,帮助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意识,推动学生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四、结语

教育部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微课的应用具有广阔空间,教师应把握教学发展脉络,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开发优质微课教学资源,设计和构建基于微课的现代教学模式,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微课应用效率和教学效果,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晓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15-18.

[2]钟志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5):10-16.

第3篇

关键词:政校共建 公共实训基地 课程资源

课 题: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2-2013年度科研规划项目课题“政校共建开放式培训平台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576624。

公共实训基地是由省、市各级政府主导、协同相关单位建设的面向社会提供职业教育、技能培训、鉴定和各种技术服务、资源共享的开放式培训平台,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硬件设施,是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保证。

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牵涉到硬件、软件、师资、投入和利用等一系列因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课程资源建设是公共实训基地软件方面最主要的建设内容之一,课程种类决定了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匹配性,课程内容的多层次设置决定了与各种培训要求的适应性,课程资源形式的多样性则决定了培训质量的高低。

一、公共实训基地的课程资源

1.课程资源的定义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或学习资源。AECT(美国教育与传播学会)对课程资源的定义为:课程资源是支持学习的资源,包括教学材料、学习环境和教学支持系统,是指一切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物化了的显性的或隐性的、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学组成要素。这里研究的是狭义的课程资源,主要指人才培养方案、培训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实训指导书、视频、多媒体课件等与课程、教学有关的直接因素。

2.课程资源的特性

(1)公共性与开放性。公共实训基地属于国家所有,公共性、开放性是其最基本的特性。公共性强调面向社会,服务对象包括企业、职业学校和劳动者个人。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面向全社会所有对象开放,二是课程资源开放,三是全天候开放。

(2)先进性与示范性。先进性是指课程资源应紧跟技术发展前沿的客观要求,体现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重点突出高端职业和技能、新兴职业和技能、长周期技能、前瞻性技能的培训与开发。不仅如此,先进性还要充分体现在服务理念、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以期做到以人为本和示范效应。

(3)实践性与操作性。学员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技能是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特色。通过实训和操作,使学员熟练掌握实际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和核心能力。

(4)匹配性与适用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以实际生产为依据,同时又必须适用于学员的实训操作。有些设备或是价格昂贵,或是体积庞大,或是利用率低,实训基地不具备拥有的条件,但通过对其进行模块化、模拟化、仿真化处理,就能大大提高匹配性与适用性,达到实际操作的功效。

(5)完整性与系统性。大到一种职业,小到一项技能,都有其职业标准和操作要求。对于一个专业而言,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以至于每一项操作步骤,课程资源应该是全面的,是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统一。

(6)综合性与通用性。在课程资源的总体设计上既要考虑技能训练的专业性,又要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综合性和通用性。通用性强,能进行多专业、多技能的综合实训,能有效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发挥实训基地的最大效用。同时要注重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内容的安排,最终使学员得到专业关键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

3.课程资源的建设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使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实施有效,要自始至终坚持以下原则。

(1)工学结合原则。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吸收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家能手等参与课程资源建设,真正做到课程资源与企业的实际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等紧密结合。

(2)科学化原则。突出人才培养方案、技能标准、课程标准等课程资源内容的科学与准确,既兼顾学员专业知识的掌握,又兼顾学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做到首岗能胜任、转岗能适应、发展有后劲。

(3)多样化原则。以传统的教材、实训指导书等课程资源为基础,以网络课程资源为突破,以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课件为特色,建立并完善各类课程标准,多形式、立体化构建课程资源。

(4)标准化原则。构建并逐步完善各种课程资源的开发标准或评价指标,以标准化促进课程资源建设的规范化和特色化。

(5)结构化和动态化原则。要确保各种课程资源的合理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方便操作者使用;要保持课程资源的长期稳定,不断更新和维护。

二、课程资源的重点建设内容

面向的对象不同,培训的标准、要求、内容等也各不相同。以在校高职生为主要培训对象构建课程资源框架结构及相应开发规范,就能较好地兼顾多种培训对象,满足公共性、公益性、先进性和示范性的基地特性要求。课程资源重点建设内容包括专业标准、技能标准、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学习单元库和课程资源素材库。

1.专业标准

根据专业建设要求,专业标准应涉及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教育类型、学历层次、学制、生源、就业方向、培养目标、专业开设、基本条件等。面向不同的培训对象,专业标准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既要考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要考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实施“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综合训练。

2.专业技能标准

专业技能标准主要源自国家职业标准、行业职业标准。专业技能标准的规定条目应包括:职业概况、基本素质要求、工作要求、理论知识与技能及相应比例等内容。

3.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

以职业岗位(群)的具体要求为依据,编制专业课程体系;以 “基本+特色”“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框架模式构建课程标准。专业课程体系应明确课程名称、学时、学分、颁布日期,主要包括课程描述(学时、学习与工作目标描述、学习与工作内容描述)、学习单元安排、各单元的教学内容、考核要求、授课教师基本要求、所需硬件、教材与参考资料等。

4.学习单元库

学习单元库是根据各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开发的,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学习对象、教学重点、教学工具、学时、教学方法等)、教学资料(包括教材、课程标准、讲授内容等)和各种教学资源素材(包括PPT、照片、摄像等)。由教学案例库、学习单元开发模板、自主学习平台开发模板和虚拟现实技术支持的学习单元开发系统是学习单元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5.课程资源素材库

课程资源素材库建设是一个边建设、边使用、边充实、边完善的过程。按媒体类型分类,主要包括文本文件库、图片库、动画库、视频库、音频库、课件库、三维交互和虚拟仿真软件库等;按应用类型分类,主要包括教学指导文件库(各类教材、学习指导书、试题等)、技术资源库(各类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技术文件)等。为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教学资源素材库应将参与资源库建设的著名企业信息纳入其中,主要包括:企业总体介绍、企业文化、企业主要产品、就业岗位信息、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情况、企业主页的超级链接等。

三、课程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是由绍兴市政府与地处绍兴的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的,是国家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单位。建成以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坚持公共性、公益性的基础上,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平台的优势,积极实施“‘教、学、做、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无论在公共服务方面,还是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实际工作岗位(群)要求为依据,构建并完善了包括34个专业的课程资源框架结构及其对应标准。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构建200余门课程资源库,搭建56门课程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编著以技能提升为主的校本教材87本,为持续稳定提升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夯实了基础。

二是强化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在教学组织方式上采用“两班制”“ 三班倒”和“课程周”,大力推广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CMM情景教学法( Customer Meets Machinist)”“一体化教学法”,真正使学生做到一人一机一岗的“工厂化”实训。随着课程资源的持续完善,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教学质量和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连续五届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五获桂冠,累计取得全部15个冠军中的7个。

三是“超市式”培训,自主灵活。为了解决企业和社会学员学习与工作冲突的矛盾,根据学员职业特点和企业生产实际,实训基地以人为本,推行并逐步完善“超市式”“模块化”的培训模式,学员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培训包”以及其中的“培训模块”。

四是优化教材选用,校本教材特色明显。实训基地的设备多种多样,或是没有操作指导书,或是不对型号,或是等级低,给实训教学造成了较多的困难。在此情况下,学校制定政策,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统编教材,并采取措施支持教师紧密结合学校实训条件和学员实际情况,编著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性,项目案例丰富,且源于实际。

参考文献:

[1]姬瑞海,杜时贵,林克伟.政校共建开放式培训平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

[2]王良春.政校合作――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2007(8).

第4篇

【关键词】大学城空间;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高职公共英语

一、什么是世界大学城空间

世界大学城()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并以远程教育为核心、综合了远程教学、及时通讯、个性化数字图书馆等功能的一个虚拟又真实的大学社区平台。世界大学城这个平台包含了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教师空间具备了资源储备、开放式学习、开放式教学、交流展示等功能。因此,大学城平台上的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利用这个空间进行课程资源的建设、储备及应用;每一个学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空间来学习所学的课程,并且和老师互动、交流学习上的问题。学生也可利用自己的空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积累自己的学习资料。

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现状

目前,在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公共英语都是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一、二学期开设。第一个学期以学习实用英语并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以下简称3A)为主。第二学期,学生进入职业英语的学习,并且由于大部分学生通过了3A,他们开始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做准备。其次,在高职院校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也是教学的目标之一。通常老师会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以英语为载体的学生团队活动会贯穿于整个教学中。这些活动符合高职生活泼好动的特性,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再次,大一英语课时有限,学生要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考试并完成英语团队活动,只有利用课余的时间,通过自主学习或团队成员积极组织、配合才能完成。然而,高职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老师们常常会花较多的精力来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常用的方法是以任务为导向和以兴趣为引导等方法。

三、基于大学城空间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现状决定了教师要基于以下原则来建设该课程的空间资源:(1)有利于学生完成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2)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3)要以任务为导向、以兴趣为引导;(4)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这些原则我在自己的教师空间中对课程资源进行了重整、归纳并应用于教学。目前教师空间公共英语课程资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 与教材相关的教学内容资源

大学第一学期开设的是实用英语课程,我院采用的教材是《新视野英语》,因此空间资源包括基于教材内容的PPT课件(包括每个单元的PPT);第二学期开设的是职业英语,因为专业不同,每个专业会选取不同的职业英语教材。以经贸专业为例,我给他们选用的教材是外研社的《新职业英语——经贸英语》。基于这本教材的PPT课件也放置在空间中。上课时,老师打开空间中的PPT课件,就可以给学生上课了。学生也可提前浏览老师的课件,了解将要讲授的内容,做好预习。课后,如果有同学觉得有课堂上没听懂的,同样可以去登录老师的空间,查看授课内容的课件,以弥补缺漏。在空间中,学生也可以就学习方面的问题和老师交流。

(二) 与3A考级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相关的课程资源

我院所有大一学生第一学期都要参加3A的过级考试,在第二学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要参加大学英语四级的考试。尽管针对这两种考试老师会做相关的辅导,但主要还是靠学生在课余时间做相当程度的真题来完成。因此空间资源还包括3A及四级历届真题及答案、各项题型分析、解题技巧、四级写作模板和各种范文。在英语考级中,听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模块,听力音频可单独放在一个栏目中。这样学生在课余的时间登陆老师的空间,找到这类资源,就可以做相关的练习了。学生也可以下载下来,放到自己的电脑上或智能手机上,学习起来非常方便。

(三) 与学生团队活动相关的课程资源

全国的各个高职院校都在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此课程改革强调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即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具体的方法是通过以学生团队的形式来学习。因此设计以英语为交流载体的学生团队活动成为了公共英语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第一学期设计的是以“my roommate”和以“English game”为主题的英语团队活动。“my roommate”主题活动是以寝室为单位,挖掘自己室友的特点,用英语相互介绍,并做成图文并茂的PPT形式;“English game”主题活动是由学生团队自己设计适合全班同学参与的英语游戏并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参与。 第二个学期的活动是“English play show”(英语剧表演)和“the plan of starting a business”(创业计划展示)。英语剧表演活动要求以学生团队为单位,可以自编剧本或查找已有的剧本,然后自导自演;创业计划展示活动要求学生团队用英语为载体展示出自己小组的创业计划。为了支持学生完成这些活动,老师必须在活动方法和资源上给予指导,这些活动的方法和资源(包括书籍、网址、视频、剧本、PPT格式、创业计划的基本内容、英语游戏范例等)都可以放在空间中,供学生随时学习、参考。

(四) 以兴趣为引导的英语视听资源

无论是学生参加各种英语过级考试,还是英语课程的考核,或者是完成各种英语活动,都离不开对英语基本能力的掌握。促使学生掌握这些能力,我们除了以各种类型的任务为导向,也坚持以兴趣为引导,因此教师空间中提供多种多样的英语视听资源并对其分栏目归类,如英语音频资源和英语音频资源栏目等。英语音频资源包括英文歌、李阳疯狂英语、美国之音(VOA)和BBC等,英语视频资源包括各类经典英文电影、英语演讲视频、及其他受欢迎的英语学习视听资源,如《family album USA》、《hello, American》等。老师在课堂上根据需要可随时打开空间,调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学生们也可随时随地利用掌上电脑或手机来使用这些学习资源。

四、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普及,教师利用网络空间进行教学的方式和内涵将进一步扩展和延伸。人们将不断探索空间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方式,我相信,基于大学城空间这一平台的公共英语课程资源及应用也将随之更充实丰富。

参考文献:

[1]桂杉杉.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3)

[2]杨炳奎,李静艳.如何通过整合资源促进英语课程改革[J].基础教育论坛,2010(04)

[3]姜晶.网络环境下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教育信息技术,2009(7)

第5篇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各个领域的相继开放,各行各业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加之对国际外语能力的较高要求,决定了应用型教育在培养本专业人才方面具有很大的空间和作用。

一、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本文由收集整理专业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性

虽然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始终还没有摸索出一条最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模式,既让学生学以致用,又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在所有教师都想让学生好好听懂重难点时,教师就不自觉的开始了传统的讲授模式。因为我们怕学生单靠自己的力量或团队的力量无法学懂知识,教师放不开,学生很被动,教学效果就会打折扣。

2.实践学时偏少,实践教学随意性过大

学生没有国际货物买卖的感性认知,对课程的基本概念、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环节、各项交易条件、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规则等都难以深入理解,更谈不上灵活应用。单纯靠课堂理论教学是很难达到国际贸易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要求的。课程的理论学时偏多,实践学时偏少,占总学时的1/3,在实验教学上更为明显,如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的《国际贸易综合模拟》,我校是运用世格软件进行上机模拟操作,实验的随意性较大,会让课程之间的实验环节出现重复。

3.大多教师缺乏企业背景的实战经验

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到高校教书,缺乏实战的外贸经验。有些老师虽然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但由于外贸业务流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变化中,已经很难跟上实践的操作。另一方面,老师们也很想去企业实战,但因为外贸是流程性事务,而且牵涉到公司的业务秘密,想找一家单位难度也很大,这就出现了教一套做一套的现象。

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另一方面表现为“考试应急,考后忘光”的现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没有呈现一套系统的知识,他们总喜欢把课程之间的联系割断,这样对课程群整合教学资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应用型本科课程群教学资源改革的思路

课程群是指将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单门课程整合而成的系列课程,课程之间有横向的内在联系,又有纵向的连贯关系,但各自又自成体系,树立大课程观的一种理念。

1.国际贸易课程群的构建

面向专业的课程群建设坚持以学生的培养为主线、以课程的逻辑联系为纽带、以教师团队合作为支撑、以质量效益为抓手、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的新型课程建设模式的原则。所以搭建“国际贸易”课程群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2.专业课的重要性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将所有课程分成了两大系列课程,分别是理论课程组合实务课程组。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将实务课程组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根据进出口业务的实际情况,以“国际贸易实务”此门课的教学体系内容为核心展开。

3.结合专业分流方向构建课程群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大二第二学期将选择专业方向,目前主要有国际商务方向、国际货运方向和网络贸易方向,在设置必修的专业课如外贸函电、国际金融等课程的基础上,每个方向又有各自的专业课程。

4.基于企业岗位设置的角度构建课程群

根据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面向东北三省区域经济的中小企业,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基于外贸行业中所涉及的大多数企业所设置的通用岗位种类,考虑专业方向分流的课程,以工作流程为基础构建课程群。

三、课程群建设的探索

1.整合课程资源

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突出港口经济的特色,从大连中小企业的角度重新对课程群中的课程进行梳理,明确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划清各课程之间的知识界线,修订教学大纲、授课日历等。为了更好的体现课程的知识连贯性,目前我专业已启动了课程群教材的编写工作。

2.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突出“课堂教学、情景模拟、网络实验——三位一体”的创新教学方法。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改革,通过企业对外贸人才在产品上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上引入对具体产品的讲解。基本的思路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产品,在上课时跟全班同学分享,以达到学生对很多产品有一定的了解,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3.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群突出“实务”特点,即应以实践为主,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实务实验室、国际商务谈判实验室和国际商务单证实验室,增加开放性实验项目。比如上述的《国际贸易综合模拟》,以“任务驱动”为项目的实验指导书,让学生在局域网条件下能在寝室完成操作。另一方面实践教通过学校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去企业实习或观摩操作,或者请一些企业人员进课堂讲授经验,传授实用知识。

4.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课程群的建设需要教师发挥团队精神,在精讲2—3门课程的基础上,实现一人多课,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课程之间教学知识点的重复性。针对缺乏实战经验的师资情况,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措施,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5.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第6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基础会计;资源建设

开放教育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形式。而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必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对于电大开放教育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开放教育中网上教学是实施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开放教育的特色体现和重要标志。网上教学的实效性应以科学、合理的实施程序和灵活、恰当的策略为保证。因此,在开放教育网上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为出发点,考虑到课程教学的特点与要求,努力创建对网上教学有效的资源,并以使这些优秀资源得以应用最大化为教学目标。

一、根据课程特点,以学生为对象组建课程资源

1.按学生不同学习目的来组建课程资源

对于学习《基础会计》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以会计专业为主的,想从事或正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另外一种是对会计刚刚接触,处于好奇阶段的学生。针对这两种学生他们是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前一种学生他们的学习目的有两种,一种是会计专业知识已初步具备,想要有更高的要求如:参加初级与中级会计职称的考试,针对这些学生,我们在组建资源时就应当以文本形式为主,而且不能局限于教材,而应与职称考试同步,并随同会计准则的变化随时更新;另一种是刚刚对会计有初步了解,希望能过会计执业资格考试的同学,针对这些学生,我们组建资源时应当以IP课件为主,并辅以文本形式,这样才能通过网络课件的形式使学生根据自己不足来进行自主学习,并能够通过相应的文本资源(如模拟试题等)使其对基础知识与以巩固。对于后一种学生来说,《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可能就比较抽象难懂了,所以对于这些对会计一无所知的同学来说,组建资源时要以生动有趣的网络课件为主,而且要尽量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如在对于会计六要素进行讲解时,就可以生活中的实例为课件内容来定义“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等。这样可以更加生动地唤起他们对于会计的学习兴趣。

2.按学生学习能力来组建课程资源

这里的学习能力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在学生是否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充足的网上学习时间以及有效的学习策略;二是指学生的信息素养,体现在有效的确定信息、批判性的评价信息,以及创造性的利用信息的能力。对于开放教育的学生来说可以说学习能力不足的占到80%,其原因主要是工作时间的限制,家庭生活的影响,及以前所受教育的限制。

鉴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现状,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来组建资源。一是在学期初清理课程平台中学习辅导类资源,减少由于资源繁杂累积给学生带来的困扰,之后在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根据学习的进度和教材内容上传相关资源;二是要限制文本资源的篇幅,做到表述精练简洁;三是尽量避免直接链接网页或网站,如果确实需要链接,在链接网址前要对网页或网站中参考的信息作出说明;四是对指令性文件中篇幅超过千字的文本内容,在文件标题下应说明该文件的主要内容、适用对象、建议参看的时间等。 按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组建课程资源

开放教育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进行协作化学习的能力,因此学生主要采取个别化的学习方式和协作学习的方式。这样网上的课程资源就要根据不同的学习方式来组建。《基础会计》课程适合于个别化学习的资源类型主要有各章知识点、重点难点解析、作业讲评、期末辅导、往届试题、会计资格与职称考试试题等,这些资源按照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及时上传,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协作学习主要通过QQ、邮箱及网上论坛等平台进行,这种协作化学习主要是在案例讲解、习题分析时应用。

二、通过科学的网上教学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1.关注学生需求

网上教学活动中之所以出现师生间“教”与“学”的孤独,原因之一就在于缺少关注,其实学生作为求学者多数情况下虽然在网上教学中没有回应,但是他是有问题的,是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的,因此,要求教师要仔细了解并认真分析学生的需求,既关注共性的问题,又注意个性需求。比如在教学中如果你问“对于会计六要素的理解还有问题吗?”那么接下来要么是没有回复的帖子,要么就是一连串的“没有”,但如果我们问“请大家思考并举例,你自己都拥有哪些资产?”那么接下来会有几个同学回贴,而且回贴的内容肯定是各种各样,但我们会发现这几个同学的回答中可能是有错误的,可能有不全面的,这时我们再针对问题来讲解,而随着这样聊天式的问答中我们会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所以对所要讲的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分几大类,然后针对某一类问题提出一个具体问题,这样结合实际的有所指地设问相信会激发学生上网学习的热情。

2.拓宽学生视野

通过对学生学习目的的调查,我们知道有一半以上的学员是为了提升个人素质,并学有所用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单纯的教材搬家或作业讲评、期末辅导是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甚至学生会认为自己看教材就足够了,为什么要参与网教。为此要开设“专题讨论”,课前把与主题相关的材料放在相关教学栏目,供其自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引导,帮助学员了解相关问题的进展情况,关注学科的发展与前沿,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可能会有许多学生有参加资格证或职称考试的需求,这样如果我们把历年考试真题挂到“教学辅导”区中,相信会有许多同学关注的。

3.注重加强情感交流

第7篇

【关键词】微课 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36-01

《水文水力计算与应用》课程是湖南省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水利工程专业是省级精品专业,也是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水文资料的收集、设计年径流计算、设计洪水计算等专业技能。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教育理念不断的创新,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利于其有效开展,为此“微课”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课程对微课资源的需求

基于以下几点原因,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有效开展: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普遍薄弱,对计算有畏难情绪。由于该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理统计学基础,而高职学生通常在该方面的基础较差。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工作难以开展。

其次,传统教学资源利用率低,不利于学生学习。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国家对精品课程的开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但传统的教学资源内容过多,视频的时长在一个课时左右,资源的主体和突出点都不明显,让学习者盲目而失去耐心。

最后,实践机会缺乏,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能力差。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独特的特征,在教授学生理论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国内水利高职院校,大多数缺乏各种水文水利模型监测与计算的校内实训场所,在课堂内通过传统的教学资源,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操作步骤的直观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差。

而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传授知识的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通过将课程资源制作成碎片化、片段化的微课,利用最简短的时间对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进行逐一讲解。学生通过微课,既能亲眼了解各种实践操作的过程,也能利用自己的零散时间完成对课程的系统学习,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课程的微课资源建设

(一)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课程的知识点拆分

目前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包括五部分内容:水文资料的收集、设计年径流计算、设计洪水计算、水库的兴利调节计算、水库的防洪调节计算。这五个知识点内又有多个技能点,但并非每个技能点都需要制作微视频,因此要对所有的技能点进行解构和评估,形成微课资源中新的技能点。

(二)微课的结构设计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表现形式,其特点以短小精悍著称,视频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要在如此短短的时间内将一个技能点讲解透彻,就必须对微课的结构进行精心设计。如水库的兴利调节计算,首先采用水库现场拍摄的视频和制作的图示作为视频源对水库兴利调节计算的任务和目的进行介绍,以最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然后采用实例计算对兴利调节进行讲解,计算的过程要求简捷又不遗漏细节,使学生能根据展示的计算过程进行独立计算;最后在视频的结尾设置合理的提问和简短的总结,以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三)微课的制作

1.微课视频的录制。微课视频的主要制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摄像机拍摄,可以借助于专业摄像机或DV对教学过程进行拍摄;②智能手机拍摄,用三角架将智能手机固定,拍摄教师在白纸上的教学过程。③电脑屏幕录制软件录制,可以通过录屏软件,对各技能点在电脑上的操作过程进行录制。

2.微课视频的后期编辑和输出。微课视频录制完成之后,制作者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视频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比较简单易用的视频编辑软件有Camtasia Studio、会声会影等。

(四)微课的

微课制作完成之后需选择合适的平台,以方便学生在课前课后应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目前国内的微课平台有可汗学院、中国微课网等。

以上提到的微课资源建设模式已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主要问题。但由于《水文水利计算与应用》课程教学是一门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如何让微课取得最佳效果,对于微课资源的建设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61-65.

[2]蒋咏华.高校微课建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设备,2014(23):73-75.

[3]袁金超.基础教育微课资源设计开发的现状分析与政策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第8篇

论文摘要:从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内容、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具体方案和应用措施,为公共体育课程实现教学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途径川.近几年,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能够反映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新成果、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教材及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但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总体建设上仍处于探索、提高的阶段.因此,我们就必须在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加强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形成体育教学的信息化,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概念、内容和特征

立体化教学资源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是数字化时代教学现代化的标志,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优化教育资源诸要素配置的重要途径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立体化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学科(专业)网站,也可以把它们分成三个层次.它具有以下特征:数字化处理、光盘化存储、多媒体显示、网络化传输、学习资源系列化、教学过程智化等囚.这样的特征能够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实用化的教与学需求.

2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

公共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中介,能够反映社会的要求,并受到体育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为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体育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就必须包括知识、技能、情感、身体发展等四个方面.教学理论主要包括:体育卫生知识、人与环境有关知识、体育保健知识、人体解剖与生理有关知识、运动营养学基础知识、人体健康知识、传统养生知识等教学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内容、竞技性内容、娱乐性内容、保健性内容、情感性内容(体育游戏类)等.教学形式是以室外的运动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使学生在学习各种运动技能的同时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与培养.

3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3. 1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结合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步骤进行建设,首先,要建设公共体育课程的立体化教学包,完善基础的教学资源;其次,要整合基础的教学资源,建设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最后,要建设大学体育专业网站,提供综合的网络服务.

3. 2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

3. 2. 1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包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包的建设要以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主,重点开发公共体育教学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的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和技能锻炼指导书、试题库等,以及开发用于教师授课和学生复习的PowerPoint电子教案、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助教助学的CAI课件、提供学生自学自练的网络课程等同时要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呈现包括纸质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等多媒体、立体化产品形态,使这些内容相关、表现形式各异的教育资源,既有重复和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如图1),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3. 2. 2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库

在完成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包建设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将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指标体系和课程教学包应用数据库、高级编程语言和媒体制作软件开发形成学习系统.使体育理论知识形成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流媒体等各种素材,并按照课程、知识点的树状结构排列,便于教师、学生按内容检索;为体育实践教学提供运动技能的仿真练习、模拟系统,以便于学生学习各种运动技能.同时还要完善体育教学资源库的管理系统,以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查询和运用,形成整个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如图2).

3. 2. 3大学体育网站

大学体育网站的开发要根据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站为门户进行建设与实践.建设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网站、课外辅导网站、体育知识网站等几个部分(如图3).教学网站包括教学管理系统、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测试、教学评价和反馈系统等;课外辅导网站包括课外锻炼知识、俱乐部活动、校园体育竞赛组织与训练、场馆器材情况等;体育知识网站包括各类体育网站的链接、体育学术网站的链接等.使公共体育课程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将数字化学习资源、虚拟化网络空间与传统的课程资源及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师生之间利用学校、课堂、网络、通讯、生活实践等活动方式将体育运动的知识学习、经验建构和社会体验联结在一体,形成高质量的教学过程.

3. 3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实施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公共体育课程丰富的专业资源,而且还需要数码相机、扫描仪等外部设备的支持、计算机专门软件开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参与.从整体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个高校要协调好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相关的师资队伍,共同努力进行建设;二是技术手段的准备,以现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开发工具为基础,配置用于开发的软硬件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的主干道,并应用先进的资源建设技术、工具和手段;三是聚集优秀的师资力量,整合出优筹 立体化教学资源;四是制定合理规划,分期分批,稳步实施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4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公共体育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比较滞后,体育教学中只是简单的以教师教学为主体来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学生以盲目的模仿练习为主,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学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等都满足不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师生对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以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4. 1提高师生综合运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能力

一是要提高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其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是提高体育教师运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的能力,及运用多媒体形式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三是提高学生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能力,自主高效地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与交流,从而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程度.

4. 2以立体化服务保障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需要立体化的服务来支撑.首先,学校公共体育教学部门要实现动态化服务,将体育教学和体育相关服务延续到学生的整个学习期间,以满每一个学生对体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其次,通过体育教学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系统,为师生提供多类别、多形式、多阶段的教学资源应用服务,形成服务形式的立体化;最后,形成服务对象的立体化,任何教学单位和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获得内容丰富的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资源.

第9篇

〔关键词〕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资源建设

在数字化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传统的网络课程已经不能较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取而代之的是移动学习、微型学习等非正式学习形式。“微课”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资源形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便捷,使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都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和拥有感,它弥补了现有在线视频课程冗长拖沓的不足,也能更加适应现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正悄悄发生着变革,微课资源正开始建设和应用,本文就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

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向前迈进,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不断加强,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指出,要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来促进教学和管理创新,从教育者自身出发,去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微课程资源这种新的形式正越来越受到学习者的青睐,在微课程建设中要结合信息化手段,力求做到简单易学,因此,微课程的设计尤为重要。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发和建设微课程资源变成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微课程在信息化资源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其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作为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也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大潮不断发展前进,因此,建设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是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要求。

2、高职变革课堂结构与学习模式的需要。微课程对于变革课堂结构与学习模式意义非凡。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多采用“2+1”或“2.5+0.5”的模式,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间较短,微课程这种短小精悍的学习资源可以使学习者方便快捷地掌握所授知识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遇到困难,通过微课程资源也可以迅速解决。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是教师满堂灌,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角色由主体变为主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微课程这种教学资源将变革高职的课堂结构与学习模式,原因在于它可以高效地传输知识信息,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对于艺术类专业学生来讲,传统的教学模式更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开发高质量的微课程资源,可以有效激发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视觉素养和审美情趣。

3、艺术类专业应用微课程资源的适恰性。从高职艺术类专业来讲: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本身更为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操作示范类的微课资源更容易使职业院校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点。而这种微课资源本身的属性就具有艺术性,由于微课的主体内容是微视频,微视频作为可视化学习资源,其视频美观性及知识内容的视频表征对于课程资源的可用性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艺术类专业课程较为注重创意和审美,以此开发出来的微课资源可视化程度更高,因此,开发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资源,研究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对于促进区域资源共享与优化,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

二、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设计。微课程的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就是短小、易学,但是微课程又需要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因此,微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对参加全国高校教师微课大赛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认为微课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微课教学内容的百分比远高于其他环节。与此同时,许多教师认为自己没有掌握微课教学的设计方法,而大部分教师还在采取传统的学科性知识点的教授方法来设计微课教学内容,这就导致许多微课程教学资源展现出的效果不佳,不仅教学内容缺乏设计,而且不易于学习者掌握知识点。对于高职艺术类专业来说,微课程资源的建设除了要考虑教学内容设计的合理性还要考虑艺术类学生的审美诉求。

2、视频制作水平欠佳。由于微课程主要通过视频来展现,因此视频的制作质量对于整个微课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全国高校教师微课大赛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资源。但实际的情况是,由于微课教师来自各自不同的专业,对于视频制作方面毫无基础,导致他们的视频制作水平欠佳,有的可能从未接触过相应的软件,要制作出一个精良的微课视频对于他们来说困难重重。因此,这样的教师制作出的微视频无论是从清晰度、效果运用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不尽如人意,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对于高职艺术类专业来说,微课程视频制作要求更高,其视频美观性及知识内容的视频表征对于课程资源的可用性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

3、重建设轻应用。目前各类的微课教学比赛层出不穷,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微课资源,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http:///)到今年为止已经举办了三届,每届参赛和获奖的作品都可以在这个网上观看。来自全国各地各省市的高校都参加了这个比赛,可以说上面的微课资源非常丰富,可据调查统计,每年只有从参赛到评审阶段网上的微课点击量可观,等到结果出来后点击量就急剧下降,一直到第二年要比赛前点击量又开始上升,这种现象体现出了微课建设目前普遍存在的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一些教师制作的是比赛型微课,而没有考虑微课的应用价值。高职艺术类的课程在网上也有不少,课时点击量也是不尽如人意。

三、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对策分析

1、加强高职教师对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培训。通过调查发现,许多教师认为自己没有掌握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这就导致制作出的微课程缺乏教学设计,但是微课教学设计是微课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要加强教师培训,重点加强教师对微课教学设计的理念、策略、方法等培训,并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设计符合学习要求和受众需要的微课程,在形式上要吸引人,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等多种学习策略促使学习者有效学习。在设计上要勇于创新,针对自己课程的特点开创教学情境,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的高质量微课程教学资源。对于高职艺术类专业而言,学生都是艺术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审美能力,因此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应更为注重创意和审美。

2、加强高职教师对微视频制作技术的培训。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资源,但部分教师视频制作水平欠佳,对于微视频的制作缺乏信心。因此,要重视对教师视频制作技术的培训,包括前期拍摄以及后期制作技术等。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微课程制作,如课堂拍摄式、录屏式等,可以综合使用多种软件来达到设计目的,培训应主要加强教师视频拍摄、后期编辑、合成输出等视频制作技术的掌握,还可增加对动画、录屏、音频等多媒体软件的教授,力求教师可以独立制作出精美的微课视频。高职艺术类专业开发出来的微课资源可视化程度应更高,更具艺术性和美感,因此对教师的制作要求更高,对于视频制作的质量要求也更高。

3、正确处理微课的建设和应用的关系。针对目前微课资源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笔者认为微课资源如果不进行交流与应用,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要正确处理微课的建设和应用的关系,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应形成良性循环的模式。通过建设微课资源促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教学应用的实践来指导微课资源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定期组织教研活动等向师生推广优秀的微课作品;开发相应的微课科研专题,供教师讨论和研究;定期开展微课培训,形成微课资源学习的良好氛围。对于高职艺术类专业,授课形式更为灵活,对于微课资源的应用应做的更好。

总结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更强调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微课程资源这种短小精悍的学习资源更有利于技能的习得,而对于艺术类专业而言,学生本身的审美性对于开发高质量的微课资源大有裨益,因此,开发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资源,研究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对于促进区域资源共享与优化,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张静然.微课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3]张浩.新媒体环境中的微型学习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信息化资源库;建设应用

一、引言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被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列入“十一五”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规划的重点课题之一。该课题是在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施行,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资源建设。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有效整合的大背景下重新提出的。课程信息化、信息化资源建设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是,在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信息化资源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出现网上开放和共享的资源很少.跟不上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更不能支持职校生学习方式的全面变革。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我省专业课程改革的深入,各农村职校已经意识到专业教学资源短缺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及课程改革的“瓶颈”,也纷纷加大了力度。进行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但由于缺乏信息资源标准及各校选用的专业教材不统一,因而各校专业课程资源库的建设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的交流和共享,大量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工作,带来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二、中等职校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教师与同学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始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态度和兴趣,学习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态度和兴趣与新的经验相互作用而发生。教学过程就是保证学生亲身体验的独立建构过程。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中应体现四个特点:一是情景的创设:二是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体现:三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四是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的呈现。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学生自身具有学习的能力.当学习符合其自身的目的时才会有意义。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涉及学习者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深刻的学习。同伴学习和小组学习,可促进学生主体的学习。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信息化的课程资源建设应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二是学习动机的激发;三是学习主动性的调动

3.教学设计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要求,确定解决他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其目的是优化教学效果。

基于信息化课程资源的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要强调教与学的结合;二要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包括情景创设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信息化资源的设计;三要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四要重视可操作性。

三、中等职校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流程

教师在已经深入了解职校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按照中等职校专业课程标准及知识体系结构,来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开发的基本程序。其过程如下所示。

建设步骤:

1.确定开发工具和方法:设计课程系统的框架.确定课程信息化资源的功能,根据教学需要及现有的条件.初步确定用哪种方法实现。

2艘集所需资料:根据课程的内容,搜集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图像、动画、视频等。

3.设计流程图:根据课程的内容及资源结构,设计、开发课程信息化资源系统的流程图。

4.制作信息化资源:利用各种软件制作课程信息资源,包括脚本的编写及具体的编程实现等。

5.模块测试与集成:分别对各个模块进行测试.对已实现的各功能模块给以有效、合理的集成。

6.资源:对网站站点进行调试并。

四、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应用课例分析

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在实际应用中可采取“专题研究模式”。“专题研究模式”是在普通资源利用模式、专题网站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提高的模式。在该模式中,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Learn with IT).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子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如图1所示。

下面以专业课教学中运用“专题研究模式”自主学习的课例来具体说明。

教学课题——“学习白炽灯线路的安装”,教学过程设计见图2、图3所示。

针对这种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结果可知,大多数学生认为信息化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能提高自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许多同学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习轻松愉快。课外大部分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主动地利用信息化资源去学习。大部分学生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值得在其它课程教学中推广。

五、专业课程信息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教学反思

1.利用专业课程信息化资源进行教学,在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个感官等方面确实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指导,有助于实现让所有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探究,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因此,在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方面,要针对职校生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特点,精心设计,努力达到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

2.在专业课实验实习课堂上,实验课件的选用.要符合科学性、可视性、变量的可调性、使用的便捷性等特征。做实验前,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到相关的网络资源,明确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实验时用信息化资源辅助教学,实验后运用资源来验证。这样实验效果会更好。

第11篇

关键词:网页美工;课程调研;教学资源库;MOODLE;教学实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大力推进与发展,高职各专业都在集结力量整合资源,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教学资源是为促进教学有效开展所提供的包括教学资料、教学环境及教学支持系统等在内的各种资源,也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者与学习者能够利用的一切要素。其中教学资料主要包括教材、教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图片、声音、视频、动画、案例等能够创造一定教育价值的课程相关资源,信息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在这方面体现得更充分,需要包含各种电子化形态存在的教学材料,包括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字化形态的资料。信息化教学环境最主要的特征在于网络教学的互动性与自主性,教学者如何组织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有效开展预习、学习与巩固学习,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是尝试或者正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高职学院各专业团队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在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法理论基础指导下,针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商务网站平面美工》的教学现状与特点,在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对象导向动态学习情境平台下建设教学资源库,整合各种电子化资源,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无缝结合,充分实现教学做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化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性研究,实现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教学设计或课程创新,并推广到其他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调研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所的《2013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电商企业最急需的人才类型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型人才需求占到了28.57%。技术型人才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美工人员,电商卖的就是图片和文字,美工人员成为企业标准配置的人员,要求具备视觉营销的思维,设计能力强,并熟悉网页设计技巧;另一类是IT人员,电商企业依靠高度信息化产生的效率取得竞争优势,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是企业的核心能力。通过对湖南省内各大电子商务企业进行人才调研,我们发现,“跨界”人才是电子商务行业的最爱。一个好的电商运营人才必须既精通互联网,又精通营销推广。一个好的电商视觉设计必须既精通设计美学,又精通视觉营销。同时,大部分毕业后自主创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能够组织或者独立完成产品拍摄、图片处理、店铺装修以及企业网站建设等工作,是他们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图1 电商企业最急需的人才类型

二、MOODLE平台概况及与环境搭建

目前,高校建设教学资源库平台主要通过自主开发资源平台、大学城空间平台与免费的教学管理平台三种方式。其中自主开发资源平台,需要团队拥有专业的信息技术开发人员,像电子商务专业团队侧重于商务人才,技术开发人员比较少,前期开发与后期维护管理都将一个大的问题。大学城空间平台是融合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在线教学平台,拥有课程设置、作业等各方面功能,但平台后台代码不开放,有些内容需要进行付费,使用者不能自己注册,需要机构认证付费才能使用,缺乏足够的自主设计与控制权。免费的教学管理平台有很多,其中主要以MOODLE、eFront Learning、Ilias、Dokeos、Sakai、Claroline、Atutor、Olat为代表,它们被越来越多的教学者与教学机构接受与使用,因为它不需要太多的编程能力,即使你是新手也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工作。其中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对象导向动态学习情境平台是使用者最多的一个免费开源课程管理系统,也被称之为学习管理系统(LMS),它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作为设计理论,认为教学应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和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以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反思,以开拓学生思维、创新与实践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独特经验去建构知识,并努力为学生的建构知识提供大量的认知工具,不断开拓学习时空,增强学习能力,使之获得学习的成功。网络信息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提供了最理想的认知工具。

与其它课程管理系统相比,MOODLE平台具有很多优点,完全不需要付出任何使用费用,界面操作方便简洁,可以在任何支持PHP的平台上安装使用,拥有很强的在线交互性,能够满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各种互动需求,对于有一点编程能力的教师来说,还能进行平台的二次设计与开发。教师可以全面控制课程的所有设置,还可以限制其他教师的访问与操作,可以以星期、主题或者社区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与安排,拥有包括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调查、作业、聊天、专题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灵活课堂配置,能够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活动进行全面的追踪与关注,快速实现课程包的下载备份与恢复。教师可以在作业模块布置作业,学生可以上传不限文件格式的作业内容到服务器,教师在线批改作业打分评价,教师的反馈会实时显示在每个作业的作业页面,并且有EMAIL反馈信息通知。教师可以自定义考试题库,随机组织试卷供不同的学生与班级使用,同时系统对在线测试题目进行自动评分。同时,还拥有聊天、投票、论坛、问卷调查等功能,最重要的是,MOODLE还拥有超强的资源模块功能,可以支持显示任何类型与格式的WORD文档、PPT、FLASH动画、视频和声音等文件,这为我们顺利开展教学提供了基础。

基于MOODLE种种优点,课程组选择了MOODLE教学管理平台作为教学资源库运载平台。首先选择在学院的局域网的虚拟机下进行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搭建试验,通过以下步骤完成了网络教学环境的平台:

第一步:数据库环境搭建

MOODLE平台是基于PHP脚本语言编写的开源程序,它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在安装MOODLE前还需要先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我们采用PHP经典组合:Apache、MySQL和PHP来建这个数据库。目前将这三个软件打包一起安装的软件包有很多,比如PhpStudy、XXAMP等。phpStudy是一个PHP调试环境的程序集成包,集成了最新的Apache+PHP+MySQL+phpMyAdmin+ZendOptimizer等各种程序。XAMPP(Apache+MySQL+ PHP+PERL)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建XAMPP软件站集成软件包,可以在Windows、Linux、Solaris、Mac OS X等多种操作系统下安装使用,支持包括英文、简体中文、繁体中文、韩文、俄文、日文等多种语言。两个软件包安装起来都非常方便,都可实现一次性安装,无须配置即可使用,是非常方便、好用的PHP调试环境。我们选择的是PhpStudy集成程序包进行数据库环境的搭建。

第二步:MOODLE平台的安装

MOODLE官网http://上有各种版本的MOODLE软件,注意MOODLE的版本要与Apache、MySQL、PHP等的版本保持一致,不然互相得不到很好的兼容。将Moodle压缩包解压缩至PHPstudy的安装目录下的WWW子目录中,打开IE浏览器,在其地址栏中输入http://localhost,开始MOODLE系统的安装。为了让MOODLE更好地支持中文,还需下载中文简体的语言包,将其解压后直接放在moodle/lang/下即可。

第三步:平台的访问

管理员添加《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管理员可以开放自主注册的权限,也可关闭注册权限。注册成功的教师与学生输入局域网地址即可登录《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平台,开始进行课程学习、讨论与在线测验等各种任务。

三、《商务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

课程组研究团队结合企业调研情况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将《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图像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与视觉营销设计能力。

本课程分为四个模块进行展开,分别包括:

模块一:主要让学生完整掌握PHOTOSHOP软件的使用。

模块二:数码相机的使用与产品拍摄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数码相机,对常见商品进行拍摄,并对拍摄后的照片进行图片处理。

模块三:网店色彩搭配、布局、装修与设计,要求学生了解网店装修知识的基础上,融合了创意与色彩的运用技巧,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商品页面设计的趋势,以及流行的设计技术,主要讲述网店装修所需要的知识,以及店铺页面的布局与视觉元素设计、页面色彩搭配、图片处理、普通店铺的装修和旺铺的装修。

模块四:本模块以典型企业网站为载体,通过商务网页设计导引、商务网页布局与设计、网页效果图制作、静态页面制作、DIV+CSS网页布局五个学习型项目的创设,对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及完整展示,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制作出美观大方且能体现企业商务访求的网站。

根据课程各个模块内容的要求,课程需要整合各种教学并规范课程的教学管理,提供交互方便高效的在线教学平台,开发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教学资源库。课程组教师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对《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分类,主要划分为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岗位需求、文本教案、PPT课件、教学视频、课堂资源、进阶练习、任务扩展、顶岗实训、学生作品、素材等12个类别。以主讲教师负责制的方式,协作开发出12个类别共将近500个教学资源,供教师与学生在线教学使用。探索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的现实意义。

《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的首页导航如图2所示。

四、《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在MOODLE平台上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应用

课程资源库建设好后,课程拥有了丰富的资源,课程组成员进行了各种尝试,不断探索利用MOODLE平台将商务网站平面美工教学与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针对课程需要反复实践与MOODLE网络化的特点,我们研究的重点在于针对MOODLE平台在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扩展这三块的应用与思考。在实践过程中,采取了传统课堂与在线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探索,教学的方式也由单一的电脑机房观看教师的实践操作演示讲解,转为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的多元化方式。

课程组将《商务网站美工》整个课程划分为了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就是一个项目任务,每个项目任务里面有多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就是一个教学主题,我们尝试将每一个教学主题定义为一个教学任务单。

①课程组将教学任务单放入MOODLE平台上供学生在课前了解整个教学主题与任务,并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登录网络MOODLE平台进行知识预习,并完成相关练习,使学生提前熟悉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通过查看课前预习练习提交的情况,可在课前掌握学生预习的基本情况,从而做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基础,也更容易抓住教学重点与难点,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任务。

②课堂内教师登录网络平台,打开教学任务单,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任务进行评价,引入本次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登录教学平台,根据教学任务单的安排,观看教学视频,下载课堂素材,完成作业,并上交作业至平台课堂作业版块,课堂内教师面对面地答疑解惑。

③课后布置课外作业,进行任务扩展。课外作业的设计非常重要,课外作业是对本次教学任务的巩固、梳理与延伸。我们根据每次教学主题的特点与要求,精心构思设计出相应的课外作业,用以补充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或协作交流,教师扮演好指导者、参与者、咨询者、设计者和调解者的角色,从而对教学任务进行深化理解与掌握。学生完成任务扩展作品后上交至课外扩展作业版块,并在平台上讨论区与论坛区提问,教师在线解答。

④课程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任务结束后,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我们利用MOODLE平台上的测试板块主观与客观题,让学生在线做答,系统自动评分,以此检测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同时,对于主观设计题,我们采取人评与机评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团队自评、团队互评与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并利用投票版块了解学生对于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反馈。

五、结束语

通过为期两年的研究与实践,课程组完成了《商务网站平面美工》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逐步搭建好MOODLE在线教学平台,精心设计教学模块,对2013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教学实践,学生反映非常好,着重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教学更加深入有效。同时,利用网络在线教学,可以形成更多的再生性学习内容与知识点,让自主探究学习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Z].2010.

[2] 张洁.基于世界大学城的空间课程《Sql Server数据库基

础》的开发[J].电子世界,2013,(5).

[3] 袁鑫.基于Moodle的高职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

设的研究[J].科技广场,2013,(8).

[4] 胡彩玲,周静,陈东旭.基于世界大学城的《有机化学》

空间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广州化工,2012,(11).

[5] 罗治安,,李福胜,曾德昕,隆献.基于世界大学

城网络平台的空间资源课程建设与应用――以《社区康

复》课程为例[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2).

第12篇

【关键词】互联网资源 东盟语种 听说教学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58-03

外语听说课是外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技能训练课,在东盟语种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外语的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能力的训练中,听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就东盟小语种而言,因学习人数少,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贸规模日益扩大,外语能力全面特别是具备良好的听说能力的东盟语种人才成为了自贸区人才市场的宠儿。尽管近年来高职东盟小语种界从未放松听说课的教学力度,但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听说资源匮乏,极大地制约了东盟语种听说课的训练效果,难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预期,开辟新的资源获取渠道势在必行。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正快速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为东盟小语种界教学改革创造了条件。互联网既是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又是一个世界规模的巨大的信息和服务资源。许多高校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已经意识到互联网资源给信息化教学带来的便利,并结合自己的条件,积极地尝试运用到现实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以高职高专越南语实训教学及课程建设为例,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对互联网资源在高职高专东盟语种听说教学与课程建设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互联网资源在高职高专东盟语种听说教学与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外语听说课互联网资源是指从互联网合法和免费获取,以数字形式记录、通过多媒体设备演示和播放、用于听说教学的各类电子文件,它包括各种格式的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在线浏览或可供下载的可用外语教学的视音频资源,如网络电视、网络广播、视频短片等。高职高专东盟小语种听说课程的实训教学,体现在采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多样的且具有现代特色的视听内容,以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互联网资源对东盟小语种听说课的实训教学的实施和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弥补教材内容生活气息的不足。高职东盟小语种同英语专业相比,学习人数不多,各高校存在教材使用率低的状况。特别是近年来新编的听说教材不多。

互联网的视听资源,不但内容丰富,而且受众本身就是相关国家的民众,时效性强、语言鲜活,富有生活气息,可以有效地解决听说课原有教材的不足。传统的听力教学,学生听的都是由老师录制的语速缓慢、语音清晰的材料,其放慢的语速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人为的因素,它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正常语速下语音和语调的变化情况,长此以往,导致一部分学生的听力不过关,难以适应实际生活当中的正常语速。此外,教学研究表明,在听说教学中,长期人为地放慢语速还会带来不良的教学后果。一方面学生往往松懈自己的注意力,尤其是那些听力基础较好的学生会漫不经心地对待听力练习;另一方面会给学生留出时间把听到的外语译成母语,这样做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的能力。而且对学习最为不利的是,有些听力材料内容陈旧,学生的词汇拓展能力受到限制。而网络资源恰恰能弥补上述不足,为教学提供富有时代气息的素材,所选择的视音频资源语音纯正、地道,所播放的听力信息新、现代词汇丰富,对学生来说,听力课不再感到为难,而且从中可所获取海量的时政、经济和生活信息。

(二)实现实训教学的灵活性。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多媒体教室或多功能语言实验室,以满足灵活多样的教学需要。许多小语种已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多媒体听说教学方法,较好地利用了计算机、投影仪等先进多媒体教学设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虽然有多媒体语言实训室,但在教学中大多以播放为主,师生互动性难以体现。互联网资源的引入,学生可直接在计算机上完成视听、复述、模仿、听打和对话等学习活动,并快速保存下来供教师评阅,不仅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效果明显。通过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听说实训,可在语调、听力技能和口语能力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1.语音语调的标准化训练。在教学中,语音语调的训练是学好外语的第一关,教师利用互联网选择内容各异的音像资料,让学生在真实通俗的语言中体会越南语语音语调的特点。这些实实在在、生动形象的大量语言信息,可以使语音教学的内容从刻板的书面形式中摆脱出来,构成图文声并茂的立体教材,扩大语言接触面,同时实现学生在语音和语调方面的标准化训练。教师在电脑上通过控制分段和选择播放、定格观看等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所看资料的内容,模仿资料内容上的语音语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视、听、发音等感官系统在语音语调学习中的作用。

2.听力技能的实训。在传统的媒体使用中,学生只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通过网络资源在线学习,对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而言,学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者。网络资源提供的信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内容丰富且语料鲜活,学生在听力的实训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此外,网络资源的音频或视频中的语速均为正常语速,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实训,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

3.口语技能实训。互联网的出现,为外语口语技能的实训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和条件。口语需要一系列的输入、模仿、分析、记忆等各方面习得之后自然形成,继而启动流利的说话。互联网资源为越南语口语学习提供了帮助。在口语教学中,教师下载网络适用于口语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在口语实训教学中,可以开展各项口语教学活动如主题讨论,每个主题都有意义,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话题的内容上而不是形式上。很多内容都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主题,如打电话、学习、交友、坐车、购物、旅行、聊天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内容的来源均取自越南主流媒体互联网上,其内容丰富且用语表达规范。另外,在口语实训中,利用互联网资源下载的素材,通过跟读和角色扮演中,学生学到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及其交际功能,口语能力会迅速提高。

(三)为实现网络教学目标提供资源支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应用,东盟语种专业的网络课程建设提上日程,实现网络教学的目标成为可能,为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实现网络教学关键在于网络课件的制作和网络课程的建设,东盟语种的特点使制作的原始素材来源受到一定限制,特别是视频资料很少,而影像资料、录音资料往往是制作动态课件的关键因素。

听说教学的互联网资源都是以数字形式保存的,通过合法的获取,然后剪辑加工后就可以直接运用到网络课件的制作中,有利于推动小语种资源共享。网络教学成为第二课堂,因其开放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拓展知识空间,学生的学习更具趣味性和综合性。

二、互联网资源的获取途径

互联网视频和音频资源有别于互联网上一般的文本信息,它不能通过复制和粘贴保存下来,其获取有特定的方法和途径。本文简要探讨一些常用的获取方法,更侧重资源的下载,而不仅仅是在线浏览视听。

(一)网络电视。目前许多国家的大型电视台已经在互联网上提供网络电视服务,有的开设专门的网络频道,独立制作节目,但更多的是将已经播出的节目,制作成便于网络传输的文件,放到互联网上供观众在线收看。目前网络电视中运用较广的流媒体格式是Macromedia的FLV格式。

获取网络电视资源的前提就是要求小语种教师去寻找提供服务的网站,特别去关注对象国的国家级电视台。以越南语为例,河内电视台(HaNoiTV)是越南大型电视台之一,其新闻网站“http//Hanoitv.vn”很早就已提供网络电视服务,不仅可以在线收看,还可以下载保存。

(二)网络广播。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东盟国家的官方国际广播电台都提供有多语种的广播节目,而且可以在线收听下载,提供东盟语种网络广播的电台主要有:

1.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中国向全世界广播的国际广播电台。其下属的“国际在线”(CRI Online)拥有44种文字和49种语言,基本包括了我国周边邻国及世界上主要国家的语言,目前大多语种可以在线收听和下载。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信息量大,时效性强,而广西广播电台主办的北部湾之声,具有鲜明的特色,均可提供音频下载支持,可以成为东盟语种海量的视听资源库。

2.对象国电台。通过搜索对象国的官方网站,可以找到很多在线视听主流媒体网站,如越南的越南之声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都有在线广播。但这里强调的是,只要是国外的官方网站的节目和信息,其立场和观点都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性,教师在选择网络资源时,一定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政治敏感性,注意分清是非,坚定政治立场,对涉及国家利益问题的资源要加强注意识别并保持高度警惕。

三、互联网资源在高职高专东盟语种听说教学与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从互联网上获取的视听资源经过编辑处理和格式转换就可以直接用于东盟语种的视听说课教学。这些资源,特别是电视和广播节目存在一些明显的优势,即在相关的网页上有全部或部分的文字材料,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互联网资源可以应用在课堂授课、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编写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

(一)互联网资源在东盟语种课堂授课中的应用。互联网视听资源语言新颖,内容丰富且实效性强,可以直接引入课堂作为教材的辅助材料,创新语言视听情境,丰富课堂主讲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越南语视听课上进行抄听训练时,如果仍然使用旧的材料,学生会因为与现实脱节而不感兴趣,而且用词也过时落后。把最新的互联网材料带入课堂的另一个好处是把单一的听力课变成时事听力课,让学生跟踪越南政经大事,加深对越南国情的了解。

(二)互联网资源在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中的应用。外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主要还是依靠学生自主学习来实现,不断加强课后听说实训,通过反复的听说实践才能提高听说能力。互联网资源在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中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听说资源短缺的问题,并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老师可以把获取互联网视听资源的渠道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运用互联网提高听说水平,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通过利用互联网资源的获取和学习,不但听说能力提高,而且可以获得对象国国情、(下转第66页)(上接第59页)文化和经济等信息的掌握,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互联网资源在特色教材编写中的应用。高职高专东盟语种视听教材缺乏,主要原因是因为过去信息不畅,原始素材少。而目前互联网资源在教材编写中的应用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尤其是编写具有特色的东盟语种视听教材,借鉴互联网资源必不可少,可以为东盟语种界的听力教材编写提供丰富而鲜活的语料。2008年,利用互联网资源编写的《越南语视听说多媒体教程》,弥补了高职院校没有自己特色的越南语专业视听教材。该教材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鲜活素材,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语料纯正,内容丰富,学生反映较好。

(四)互联网资源在东盟语种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应用。教学资源库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海量文本、视听资源的支撑,把优质的互联网资源应用到东盟语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将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供极大的帮助。国内外的主流媒体网站所提供的大量文字信息、视听信息成为资源库中重要的教学资源。2012年初,笔者所在学校应用越南语专业建设了全国高校第一个越南语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中设立了一个栏目为多媒体资源,上面有越南和国内的越南语网站40多个,点击链接网站可在线游览、收听和收看各类文字和视听信息,学生自主学习十分方便。此外,还可利用教学资源库中的在线翻译系统实现多种语言的在线翻译。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机遇,将互联网资源应用于东盟语种听说译教学课程建设中,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变革,弥补了现有听说教材内容的不足,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杨.军队外语非通用语教学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8

[2]梁茂华.中国外语非通用语教学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第13篇

论文关键词:教学资源 组织模式 资源建设

论文摘要:网络教学信息资源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资源中的重要形式之一,课程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及组织应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使之更加符合学习的规律,从而真正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基于学习者学习活动内容的网络教学资源组织模式,正是将网络教学资源的特点、信息的组织方式与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类型、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之间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提高了课程资源应用的有效性。文章以甘肃电大《心理学》课程为例,介绍了按学习者学习能力、学习类型及学习组织形式来建设课程网上教学资源的探索与尝试。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形式。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要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对于电大以远程开放教育为主的学校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个别化学习,充分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优势和个别化学习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习者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不同需求。

网络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在带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负面问题。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的序化和优化问题,已成为电大系统内教育和技术工作者们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及其组织模式

网络教学信息资源是远程教育资源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就电大课程网上教学资源而言,主要包括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网络版)、网络课程以及网上信息资源(含教学信息、辅导、答疑、讨论)等。而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的组织则指的是结合网络和教育教学资源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大量的、分散的、杂乱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序、优化,形成一个便于学习者有效利用的整体的过程。当前网络教学资源的组织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基于问题,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几种较为成功的网络教学资源组织模式,

“基于学习者学习活动内容的模式”即为其中的一种,该模式对电大网上教学资源的优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无论是信息的组织,还是新网络技术的运用,都应遵循“技术应该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哲学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信息资源的组织更符合学习的规律,从而真正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基于学习者学习活动内容的网络教学资源组织模式,正是将网络教学资源的特点、信息的组织方式与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类型、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之间进行有机的结合,强化了学习者信息素养的重视与培养,让学习者学会基于资源的学习,学会有效地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该模式主要包括按学习者学习能力高低的信息资源组织、按学习类型的信息资源组织和按学习组织形式的信息资源组织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都是网络教学环境下面向对象的信息组织模式的尝试,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信息和服务是其基本宗旨。

二、电大网上教学资源组织的前提

(一)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求为目的”的指导思想

搞好课程网上教学资源的有序组织,必须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求为目的”的指导思想,一切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来建设和选取课程资源,做到方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各类信息资源的内容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适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信息内容的编排要适应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尽可能符合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个体学习的习惯。尤其是各类从网上下载的辅导资料和拓展知识,责任教师要做对其内容的表现形式和呈现方式进行再创造,让学生不只学知识,还能学会如何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

(二)克服“重资源形式、轻资源内容”的做法

网上教学资源以其传输的即时性和共享性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但以各种名称命名的教学资源层层累积,也使人眼花缭乱而无从下手,有些资源则冗长的让人望而却步,大量的使用视频和动态图像让学生不便调用和下载。其实,多数学生并不苛求教学资源的表现形式,而是关心网上资源调用是否便捷、是否能及时解决他们学习中的困难。有调查显示,学习者关注的重点主要有是否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和答疑;能否提供知识应用性内容,如例题解析、案例分析、自测练习以及扩展知识的内容和途径;能否与教师、同学在网上进行交流和讨论。因此,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与选用要注重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克服一味追求形式多样性的做法。

(三)网上资源的内容和形式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减少网络存在的弱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应用,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手段和方式的变化一方面带来了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同时也为各地区开展网络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网络条件相对落后的西部电大,教师要明确教育手段与教育目的的正确关系,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的同时,还要积极避免网络存在的弱势,提倡恰当、适用和有效的使用媒体和技术,以保证学生用得上、用得起、喜欢用。

三、《心理学》课程网上教学资源组织形式的实践探索

《心理学》是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科)专业的一门省开必修课程。它是以中学生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管理心理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为指导,运用多种可行的研究方法,解决中学阶段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一门应用学科。课程3学分,第二学期开设。课程提供以文字教材(《中学心理学》(新编本)陈安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及文字辅导教材《中学心理学辅导》(新编本)陈安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为主、IP课件10讲为辅的配套教学资源,采用包括期末复习指导、定期网上辅导、不定期网上答疑和讨论、小组协作学习、专题交流、面授辅导、练习册等多种辅助学习手段。

(一)按学习者学习能力高低来组织网上教学资源

这里的学习能力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在学习者是否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充足的网上学习时间以及有效的学习策略;二是指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体现在有效的确定信息、批判性的评价信息,以及创造性的利用信息的能力。《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对象多为中学的语文教师或教学管理者,他们学习的主要动机为学历补偿和岗位转型。他们中的多数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学习的兴趣较浓,但自主学习的意识较为缺乏。由于对网上教学资源类型、内容及功能缺乏了解,限制了学习者快速准确的选取所需资源,更谈不上对信息资源做出评价和创造性的利用。

鉴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现状,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来组织教学资源。一是在学期初清理课程平台中学习辅导类资源,减少由于资源繁杂累积给学习者带来的困扰,之后在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根据学习的进度和教材内容上传相关资源;二是对文本资源 的篇幅做了一定的限制,做到表述精练简洁,阐明主要观点即可;三是尽量避免直接链接网页或网站,如果确实需要链接,在链接网址前要对网页或网站中参考的信息作出说明;四是对指令性文件中篇幅超过千字的文本内容,在文件标题下应说明该文件的主要内容、适用对象、建议参看的时间等。

(二)按不同的学习类型组织网上教学资源

奥苏伯尔根据课堂学习中知识的来源和学习过程的性质,将学习划分为“机械—意义”、“接受—发现”两个维度,并提出了与流行见解不同的观点,认为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互不依存的。发现学习不一定有意义,而接受学习在适当条件下完全可以产生有意义的过程和结果。因为学生的知识主要来自接受性学习,而不是自动或独立发现得来的,因而这样的划分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在接受学习中,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这种学习任务不涉及学习者方面的任何独立的发现,只要求他们将材料内化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以便日后某个时期可以再现并运用。在发现学习中,要学习的内容不直接呈现给学习者,所呈现的只是一些提示性的线索,学生则需要进行独立的或有指导的发现。换言之,在发现学习中,学习者的首要任务是有所发现,然后内化。

作为初高中阶段的教师,

《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对象大都有较为丰富的教学及教育管理经验,他们熟知中学生在学习和社会适应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但是他们苦干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尤其是缺乏心理学方面理论知识的指导。因此,在教学中要同时发挥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优势,一方面直接呈现课程中理论部分的重难点,使学习者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快速掌握基本知识点,然后采用发现学习即案例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主动发现学习过的知识点,并进一步内化至自己的认知结构中。需要说明的是,重难点讲解的呈现既可以通过编辑,以文本的形式上传至课程平台的辅导栏目中,也可以以录像或IP的形式上传,鉴于甘肃电大地处西北,网络发展较为滞后,为保证地域较为偏远的学生方便学习,我们选择以文本形式为主,录像、IP形式为辅。在案例教学中,案例主要由学习者自行提供,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事先规定案例涉及的范围,要求学习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事实案例,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将学习与工作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激发学习的兴趣;来源于实践的真实案例也更贴近教师的现实生活,更能激发学习者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案例通常由学生上传至课程论坛,责任教师收集整理后传至课程平台的案例教学资源库中。

(三)按学习组织形式组织网上教学资源

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三种:一种是竞争性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互相对立;一种是个别化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独立的;第三种是协作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协同工作并共同分享学习目标。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以学员自主性学习为主,同时还要培养学员进行协作化学习的能力,因此学习者主要采取个别化的学习形式和协作学习的形式。网上教学资源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形式来分类建设和组织。《心理学》课程适合于个别化学习的资源类型主要有指令性文件、各章知识点串讲、重难点解析、作业讲评、期末辅导、往届试题等,这些资源按照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及时上传,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公布课程责任教师的联系方式则是进行个别化辅导的重要保障。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协作学习的开展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资源。因此,在进行协作学习时,要为学生设计并提供一定的信息资源环境,尽量缩短时间,提高协作学习的效率。《心理学》课程论坛是我们进行协作学习的主要阵地,开学初,我们在论坛中发表公告,要求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上传至论坛中,论坛中以各小组名称作为论坛主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的主题下个人学习计划。学习计划中除了说明学习的基本进度外,更重要的是要介绍自己在学习中计划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为了更有效的进行指导,我们在论坛中以置顶的方式挂出学习策略的分类系统,供学生进行学习和选择。个人的学习计划是协作学习的第一次内容,其目的就是通过相互参看,相互学习,使自己的个人学习计划更完善,更能有效地指导学习过程。学期初,我们还建立了基于网络的其他通讯交流方式,例如QQ群、电子邮箱等。保证了各个阶段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活动的开展。学期中,主要的协作学习内容是案例分析。课程平台中案例资源库的建立是责任教师的主要工作,资源库中的案例主要由学生提供,由教师进行进一步的编辑、整理和汇总。在案例讨论的前一周,责任教师要上传相关的案例分析支持材料,帮助学生高效的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学期末,协作学习的主要形式为角色扮演。即让不同学生分别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由学习者解答问题,指导者对学习者的解答进行判别和分析。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互相转换。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将会有新的体会。角色扮演的成功会增加学习者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激发学习者掌握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作为课程责任教师,这个阶段主要的任务是针对期末考试的范围选取问题。

以上课程资源的建设和组织策略都在2010年设计开发的《心理学》网络课程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2011年,我们将对其使用的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并不断进行完善,使该课程的网上资源能够进一步促进网上教学的开展,使远程开放教育的网上学习过程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任为民.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深层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3,(18).

[2]宋波.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应用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

[3]胡卫星.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组织模式问题研宄[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4).

第14篇

关键词:《基础日语》 教学资源建设 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内容的发展和变化,社会对日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读译能力以外,对日语专业人才的听说能力、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基础日语》课程仍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这显然难以适应当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基础日语》课程作为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是日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针对该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探讨与研究,对于培养适应时展的专业日语人才来说是十分必要且富有关键性意义的。

一、《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

《基础日语》是日语专业本科生在入学后一、二年级必修的学科基础课,普遍认为是日语教学中最为基础的核心课程。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语音、文字、词汇、会话、语法、阅读等日语初级阶段学习的基础知识及与之相关联的日本文化、社会、文学、历史等知识。设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为: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日语基础;培养其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训练学生日语实际应用能力;丰富其日本社会文化等背景知识,使学生具备初步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为高年级阶段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牢固的基础。

建设课程的教学资源,首先要建设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教师资源是课程教学效果最终实现的核心力量和课程创新发展的动力来源,学校应予以重视并投入力量重点栽培骨干教师;其次必须由专业教师团队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程教学效果最终实现的客观保障和实质性基础,教师应考虑《基础日语》课程的特殊性,依照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设计科学且合理的教学内容;最后还应保障课程的优良教学环境及良好教学效果,即设置多媒体资源教室和同声传译听力教室,图书馆也应提供充足的相关书籍资料并且保障资料的定期更新以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也可以定期举办口语类、竞赛类的相关活动,通过各种灵活的考试、考察方式来考察教学成果。

二、《基础日语》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应用分析

要建立一支具备高水平教学能力的教师团队,要求团队内部的年龄结构合理,教师职称分布须得当,以保证整体水平的均衡与持久。尤其值得外语教师注意的是,不能停止吸收新鲜知识。因为语言是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教师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对于《基础日语》课程来说,更是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均具备培养学生轻松听、流利说日语的能力。职称较高的资深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知识储备,在课程内容设置、课程目标制定等方面应起主导作用;而资历尚浅的年轻教师应发挥其与学生易于沟通、创新能力强的长处,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以期实现教学资源的实质性建设。与此同时,整个《基础日语》课程团队也应建立起集体备课制度,细化各阶段整体的培养目标,确定每节课应达到的教学效果,保证学生对日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与接下来的《高级日语》及其他专业课程的无障碍衔接做好准备。

此外,还应充分运用教师的集体力量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现阶段国内高校的《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仍沿用着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若想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授课教师需在延续板书教学的基础之上,积极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还能够起到高效能传输大量信息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以制作形式精美、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课程之中,既节省时间,又能快速吸引学生目光;还可以筛选与所学知识关联度较高的音频、视频资料用以辅助单词、语法甚至文化现象的解析,为学生展现一个合理易懂的的语言情景和文化背景;除此以外,教师仍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将假名的写法及单词的构成与简笔画或者汉字进行联想;还可以在教授相关知识之时积极涉猎时下大学生喜爱的动漫文化和流行元素,这样也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效率。教师还可以通过同声传译设备,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听、说训练,引起其对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视,在这期间也可以对学生的发音、造句和会话情况进行即时的逐个提问或教师随机监听,这样不但能考察听课情况,还可以依照学生的接受能力对课程进度进行及时的调整。

与师资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同样重要的还有考试方式的改革。单纯的应试教育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就业形势,于是,考试方式的改进也成为了需要教师慎重思考的课题。首先,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发多种多样能够体现学生真实学习效果的考试形式,如口头作文、情景会话演练、背诵课文等口语测验以及单词听写、造句作文、翻译练习等随堂笔试测验。其次,需要加大平时成绩所占课程最终总分的比重,并且平时成绩的评分标准也不应单纯依赖于学生的出席情况,而该取决于以上所提小测验的平均分数。最后,教师还可以在最终的课程总成绩中提出加分的政策,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日语的能力考试和知识创新类竞赛,随后给予相应的加分奖励。这样的设置并不是强迫学生参加考试,只是期望其能够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充足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基础日语》的教学目标是打造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日语人才,即在夯实日语语言基础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较高听说能力的培养。要改变《基础日语》课只注重学生词汇和语法学习的陈旧思想。不但要重视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还要求授课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完善,而且要对考核环节进行相应改革,使其能够更加真实高效地反映教学成果。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够激发学生对日语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并拓展知识层面,最终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民间美术调研;设计应用;创造性思维

作者简介:凌冰(1972-),男,江苏南通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7-0057-01

民间美术是相对官方艺术、文人美术和专业美术而言的。在古往今来各种各样的中国民间文学和艺术作品中,交织融汇着种种、故事传说和节庆风俗,反映了华夏民族驱邪纳祥的祈愿,也显示出中国传统象征文化的魅力。[1] (从周朝的六种技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及《春秋《考工记》里讲: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2] 对应英文中的craft,其重要内涵之一是指“一种需要特殊技能和知识的行业,尤其指手工艺术与手艺”。 [3]由以上得知,艺术本来的意义就是指“工艺”。举凡在民间形成、发展并广为流传的各种通俗的传统艺术以及具有民间色彩的技术与艺能,例如传统工艺、雕塑、编织、布艺、蜡染、中国结、剪刻、木偶、……等等,我们都概括称之为民间美术。民间美术集壮美和朴素于一身。表现出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散发着劳动人民内在的真、善、美等优秀品质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中华大民族中各族,都有着高度的审美能力和卓越的创造才能,产生、流传、发展着的多彩多姿民间美术,是传统文化精华和民族艺术瑰宝。

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同时也是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美术设计教育,是需要借助教材之外的资源才能实施的课程,需要创造性地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要充分发挥社区、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课程资源优势,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健全人格提供必要条件。由于美术设计教育长期以来受洋文化的影响,比如包豪斯,国内设计院校片面扩大了流行元素,把着眼点放在了“洋为中用”上,而忽视了“古为今用”。对于培养设计师发展极有价值的地方文化课程资源-民间美术往往视而不见。这不仅忽视了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本身的传承,也忽视了学生视觉语言、思维创造和文化内涵的全面提高和培养。

长期习惯使然的技能教学,使美术设计课程资源在开发和利用上存在着弊端和误区,导致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相对落后,美术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上的偏向,反映了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和传统的课题设计。事实上,美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创作学问,但,同时也传承了数千年的文脉。要达到这个要求,靠目前的课程设置还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对课程资源重新认识和定位,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找到设计课程的新源泉。

目前的国内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现状是,通过现有课程的学习,仅能表面的模仿和简单的画出一些设计图稿,看不到设计的文脉与底蕴。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学校简单的以“术”代“学”,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单薄、简单,体现出缺少物质、信息等资源。我们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比如中国公元前两千年出现在商周朝艺术中的最早的中国龙图像,现在依然在香港、伦敦、纽约以及旧金山的相关中国文化用品上演绎着。所以,作为深化课程资源的方式之一,民间美术正是创造出来的物质资源,是民俗的载体,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各民族、各地风俗民情的设计作品,有着深厚的文脉传承,具有亲近学生,直观、形象的特点,在美术设计教学中传播着民族文化和激发学生设计灵感作用。同时,民间美术调研与设计应用的课程是开放式的教学,是学生素质、知识和修养的综合性提高,并不是简单的应用技能训练。

民间美术设计课程资源极其丰富,它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它将院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包括乡土历史、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等)内容进行整合。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各地各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与节日活动的内容,民间美术与这些节日紧密结合着, 就地取材和因才施艺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

选择地方具有特色的民间美术进入课程实施过程中,成为设计师建构文化底蕴深度的平台,它对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创造性思维,开阔设计视野,加深对设计的理解是极其有利。通过开发,发挥美术设计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开放性,吸引学生亲自参与,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一方面,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构成了美术设计课程资源的有机成分,创造性地利用这一资源,为学生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性设计活动服务。另一方面,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将为学生提供一个灵动的时空,培养学生考察研究地方美术文化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的设计情感。此外,在民间美术调研与设计应用课程中,也应加强设计随时代变迁所需要的设计修养学习,对未来世界、人居环境、设计营销商务、设计心理、设计管理所必须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技术的了解,符合时代要求的市场价值观、伦理观。

民间美术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即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不再是仅仅利用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进行教学的教书匠,而是成长为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资源、研究教学成果、研究自身学识优势与劣势的研究者、探索者,包括教师的思路与素质,智慧与风格,新的课题方式所带来的与一般不同的互动训练方法,对象与结构不同等一系列的变革,加强理论创新,成为帮助学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的能力。为此,教师要付出比以往传统教学多出许多倍的心血和努力,客观上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所以,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达到培养一批研究性和实践型,也就是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相适应,在学科教学中相互沟通,教学相长的学术型教师群体的目的,直接为当前的美术设计课程改革服务。

从表象上看,民间美术的种类丰富,题材多样,角度多变,材质、图形不一。如:民间剪纸,风筝、皮影戏等等。很多工艺精致,色彩变幻丰富,图案造型高雅,独树一帜。从内涵看,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在《靳叔说》谈到,中国文化本身蕴涵包容的思想,强调“和谐”,“融汇”的精神。现代中国国策呼吁建立和谐社会,这就是传统文化。我相信,世界其他地方同样会萌生类似的价值观—追求“和平”,“平等”,“环保”,“与大自然融合”,屏弃“歧视”,“对立”,“互相攻击”等等,这些中国文化精神将会备受重视。如果秉承这种可贵的包容精神,将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融入设计,作品就不可能不被异族文化认可,一定大受欢迎。[4]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很多民间工艺已近失传。开设民间美术调研与设计应用课程既传承了古老的民间文化,又与创新艺术相结合,是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完美结合,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作。

参考文献:

[1](英)C.A.S.威廉斯,著.中国艺术象征词典[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奚传绩. 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