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关系范文

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关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关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关系

第1篇

1.可经常进行思维游戏:研究证实,经常进行思维游戏(如拼图、下棋、联想等),能提高人的形象思维及抽象思维能力,改善人的思维状态。因此专家建议:人们每周进行2~3次的思维游戏,每次进行30分钟,可增强人的记忆力

2.可经常闻闻玫瑰花香:研究发现,闻着玫瑰花香入睡有助于增强人的记忆力。人在深度睡眠时,其大脑皮层负责思考和计划的部分会向大脑深处主管记忆的海马状突起传递信息,而玫瑰花的香气能刺激大脑皮层的活动,增强它向海马状突起发出信号的能力,从而可强化人的记忆力。此外,玫瑰花香还可使人的心情变得沉静,缓解人紧张烦躁的情绪,起到安神镇静的作用。

3.可经常转动眼睛:研究表明,经常左右水平地转动眼睛,每次转动30秒,能增强人的记忆力。因为左右水平地转动眼球能让人的左右大脑相互作用,具有修复记忆的功能。

4.可做冥想练习:冥想能够锻炼人的注意力。而注意力提高后可增强人的记忆力。在做冥想练习时,练习者可选择一间安静的房间,坐在或者躺在地板上,双手放在胃部,同时做深呼吸,然后专注于这一份沉静。每天冥想10分钟可起到很好的增强记忆力的效果。

5.可经常尝试新的思路:心理学家认为,新的思路可以帮助人们理清头脑中的纷杂思绪,增强人的记忆力。因此健忘的人可以尝试学习一门外语或培养一种新的爱好,如烹调、绘画等。

6.要保证睡眠质量:研究显示,优质的睡眠可使小脑的活性增强。而小脑控制人思维的速度和准确度。因此,保证充足、优质的睡眠可增强人的记忆力。

7.要养成“回头看”的习惯:如果你经常忘记东西放在哪里、煤气阀是否关好的话,可养成“回头看”的习惯。“回头看”的方法虽然简单,但可以有效地增加大脑对一些事物的印象,增强人的记忆力。

8.要锻炼不常用的那只手:惯于用右手的人要多运动左手,如用左手刷牙、拍球等。这种锻炼能刺激大脑中神经细胞的生长,增强人的记忆力。

9.要坚持进行体育运动:可以进行任何一种有氧锻炼或者强化力量的训练(如慢跑、游泳、举哑铃等),每周可进行3次,每次至少进行30分钟。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这种锻炼可以使人大脑中的一种神经细胞加速生长,而这种神经细胞与防止记忆缺失密切相关。■

相关链接

老年健忘不等于老年性痴呆

第2篇

【关键词】直觉能力;情感;联想和想象;音乐记忆力;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284-02

根据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直觉能力、情感、联想和想象,音乐记忆力、创造力五个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1 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 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知觉的范围很广,如视觉、听觉、触觉等。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根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

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

比如我们在教授《小纸船的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还要学生通过唱这首歌感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展、力度的变化,以及伴奏中琵音的效果等。经常的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了。

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是积累丰富的音乐表象另一种重要方式。作曲家之所以会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和他们有着丰富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有很重要的关系。

2 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运用一切方法启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现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演唱和演奏就是表达内心感情的最好方式,因为演唱和演奏的过程就是内心情感抒发的过程,是内心情感更深层的流露,也是感情的一次升华。比如在时期流亡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总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表达对沦陷的家乡的怀念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二泉映月》虽然是一首优秀的中国作品,但也能使外国人产生同样的情感。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指挥该曲时,就体验到了一种深深的“断肠之感”。

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演唱、演奏是分不开的,投入了丰富的情感会使歌声(乐声)更富于感染力,反过来又会激发学生更为深厚、强烈的情感活动。

3 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无论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题材还是从文艺作品中提取的题材;无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还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灵感而成,总之都是在他头脑中最先出现他感兴趣的形象,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等等。

(2)积累约定成俗的曲调。它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特定地区风土人情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联想。如,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

(3)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过去的观点是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否对发展形象思维有更大的好处呢?

(4)经常进行选择性想象训练。教师首先提供一个想象的范围,由学生选择适合的音乐。比如教师提出一个田园的景象,学生可以选择《森吉德玛》、《田园》、《龟兔赛跑》开始音乐等。

(5)丰富学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4 加强音乐记忆促进形象思维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己忆去完成。也就是当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这就是“内心音乐感”。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

记忆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抽象记忆,另一种是形象记忆,即把记忆同某种形象联系起来。凡是记忆力强的人,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都很强。如一个高段的棋手能够不看棋盘与人对弈,实际上在他的头脑里有一个棋盘的形象,一幅图胜似千方万语。音乐家的记忆一般都很强,莫扎特能够凭记忆把多声部的《赞美歌》记录下来,门德尔松能把遗失的管弦乐总谱凭记忆再写出来。

在音乐教学中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

(1)听记旋律。教师弹奏一般旋律,学生用模唱式唱名唱出。

(2)旋律听记填空。如56│54│(32)│1-│,教师弹奏括号中的音,由学生填写。

(3)记忆主题。大量地记忆各种主题,提高音乐的记忆力,力求做到博闻强记。

(4)默读乐谱,训练内心音乐感加强记忆。

(5)反复欣赏。为了保持记忆,在一个阶段之后,重复欣赏已学过的作品。

5 把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发展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第3篇

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包含了才能以及心理,心理健康属于教育的一个目标,并且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实现目标教育的具体措施及保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依照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令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提升心理机能,挖掘心理潜能,以加快学生总体素质的提升以及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能力对其未来在社会中身心潜能的研发与运用程度有影响。

近些年来,大学生有较大的压力,如学习方面的压力、情感方面的压力、竞争压力以及经济压力等。正因如此,大学生出现了各类心理问题,有的还出现了行为障碍或人格出现缺陷。学科教育在学校的整体教育中占据最多的实践,学生大部分时间均在课堂中度过。教育部指出:在学科教学中,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由此可见,学科教学已经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1]

舞蹈教学作为特殊的艺术类别以及课程方式,在培养学生个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充分优势。舞蹈艺术不但展现着运动的身体,还属于运动的精神展现。舞蹈是身体艺术,并且也属于心灵艺术,是通过心灵来驾驭身体,通过身体展现心灵的艺术。舞蹈艺术是心灵的产物。从这一认知可以看出,如果在舞蹈教学中有意识地渗入心理教育,则可以彰显舞蹈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 舞蹈教育心理能够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学生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认知能力属于最关键的基本能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认知能力,才可以将舞蹈的基本功练好。认知能力包含听觉、视觉以及与运动的记忆力乃至注意力。对于一些才开始踏入舞蹈教学的学生而言,他们并不了解舞蹈的概念,也面临着适应新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此时,老师应当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与记忆力,如此才可以使未来的教学工作更加顺利。

1.1 通过舞蹈教育心理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对于人的心理活动而言,记忆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假如不具备记忆,学生就无法更好地进行学习,甚至平时的生活也无法正常执行。舞蹈是人体运动的一种形象艺术,对学生而言,他们应当先具备视觉的记忆力。也就是说,在老师的教学当中,学生应当牢记老师的动作。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通过十分优美的姿态乃至十分标准的动作进行示范,如此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视觉记忆力。除视觉记忆力以外,还有运动记忆力和听觉记忆力。运动记忆力指的是学生在活动当中,所有身体均能体会到一种反应。实际而言,人们在所有技巧当中,均可以令自身体会到身体各处在活动当中的信息。而在培养学生的听觉记忆力方面,老师应当在教学当中透过较为生动、科学、合理的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述。在表述时,要做到准确,如此方能良好地提升学生的听觉记忆力。在培养学生记忆力的过程中,老师应当通过较为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记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进行培养,研发学生智力,令其构成一个思维体系,真正提升舞蹈教学的效果。[2]

1.2 通过舞蹈教育心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在实际教学当中,老师应当将学生的注意力转至教学当中,如此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时,老师可以利用标准的示范动作、生动的语言乃至积极的教学情绪。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老师很难长期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想尽方式令课堂变得更为丰富、有趣,提升训练的价值。

2 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是舞蹈基本功教学的重要所在

学生学习的中级阶段,通常是指大二、大三学生的学习,属于思维与想象力提升的心理过程。因此,强化培训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在这一时期尤为关键。

2.1 培养思维

思维是认识活动的重心,不论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均为打造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所在。在学习的中级阶段,学生对舞蹈基本功认知能力的提升,对周遭环境的适应,对舞蹈知识乃至舞蹈技能的把控,均属跨越。此时,老师需要对学生的成熟给予肯定,还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令学生融入教学当中。在课堂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以提升思维能力。老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通过换位教学法,让自己处于学生的位置,对如何教学进行思索及观察;同时让学生做老师,谈论自己学过的舞蹈组合或者舞蹈技巧。学生需要将动作的标准乃至正确的概念讲解清楚,并且将规范的动作示范出来,以更好地理解所有时期的动作要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分辨正确动作以及错误动作的能力。要通过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令其想象力更加丰富。

2.2 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对人脑中原本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以构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学生依照自身的观察和想象,感受四肢与身体部位所需的力度以及相互协调的关系,将动作表达得比老师的示范更加精准动人,对学生而言尤为关键。并且,还要加强学生的情绪想象力与音乐、文学、构图的想象力。这就需要老师精于想象、勤于想象,如此才可启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在舞蹈教材的设计和传授中,除却动作的规格外,切不可强加其他给学生。应当激励学生超越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令学生的想象力更富生命力,更为生动。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是提升舞蹈基本功教学的重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心理方面协助学生平安度过,是提升教学品质的良好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艺术创造力是舞蹈基本功教学法的根基

3.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包含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方面。发散思维为根基,集中思维为理论依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的是在已经具备的知识与经验无法处理目前的问题时,则需形成一种特有、新颖的探索性思维方式。在课堂训练当中,由于学生条件各异,在传授技巧时可以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获取最好的结果。例如,通过地面转动的方式处理身体直线的问题,让初学者不会有腰部的负担,并且能够迅速将脚、膝、跨、肩一同打开,规避了常规训练时无法一同打开的问题,获得了良好的成效。[3]

3.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向老师学习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时,无法摆脱模仿,可是绝非单一地模仿,应当在学生模仿当中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创造力培养的比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意志,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热情。

第4篇

一、抓好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指出,考查一个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时,除了看他的结论是否正确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懂得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看他是运用思维开动脑筋想出来的;还是死记硬背的现成答案。每个学生都会思维,但是会思维并不等于思维得很好。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

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我们教师就要在确定简约的教学内容,采取简便的教学方法时,既要考虑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特点,使教学符合他的思维发展水平;又要创造条件,促进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我们抓住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重点,学生就会愉悦获取知识,否则,势必会顺水推舟,舍本求末,导致学生头脑迟钝,思维呆滞。

二、抓好学生接受力的培养

接受力在心理学中叫做注意力。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开端。

注意力是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的必要条件。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很显然在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中,接受力是先行的关卡,不打开接受力这一关卡,其他的能力就无法通过与培养。

注意是人们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开端。教师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就应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另外要不断变换教学节奏,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的语调要抑扬顿挫,不要平铺直叙。教师努力帮助指导学生提高注意力,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抓好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记忆是人脑积累知识的仓库。教学讲究的熟读成诵,实际上是为了加强记忆力。记忆是人脑活动的产物。一切知识、技能、习惯、感觉都与记忆有密切关系。只有依靠记忆,才能保存课内外学习的经验和知识,单凭理解,不去记忆,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就不牢固,在讲话或写作需要时提取不出来,因为没有记忆的储备,早已忘光。学生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靠记忆,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兴趣、人格才能发展。

深刻的记忆终身难忘。根据学生记忆力的特点,教师讲课前,就应当根据本门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各单元教学在记忆上的任务,要使学习知道应当记什么,记的牢固程度和完善程度,使学生逐渐学会根据教学任务要求有目的地、自觉地去记必须记住的东西,此外,教师教学时首先要把教材讲清楚,使学生听懂、看懂,真正理解了意义,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熟记一些必须记住的材料,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四、抓好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第5篇

随着医学模式及健康观念的改变,现有的知识及能力已无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新的世纪将赋予护理人员更多的责任,因此,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品质和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做为护理部干事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下面浅谈一下护理部干事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

1 观察力

做为护理部干事,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观察领导的工作及生活习惯,还要为领导提供及时、准确、有效、可靠的信息,以及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根据领导的意图,提出多种工作方案,供领导选择,领导未想到的,干事应先想到,当好参谋,做好助手,协助护理部主任做好护理管理工作。

2 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也是护理部干事必备的心理品质,有资料表明,现代护理的独立思维能力占70%,而护理管理的独立思维能力则占的比例更高。在工作中,每天接触很多人和事情,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推断,如果缺乏思维的独立性,就会出现问题、干事应学会全面、深刻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注意思维广度、深度的培养,学会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处理问题,以利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护理事业的发展。

3 记忆力

记忆的准确性,是护理部干事的职业要求之一,良好而准确的记忆力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护理部干事的工作极其繁杂,每天面临大量的信息,需要有良好的、准确的记忆力才能胜任工作,这是因为,干事须随时为领导提供信息、传达信息、反馈信息,且各种信息是经常变动的,如果记忆出现差错,则影响工作,因此,护理部干事应有意识地培养良好、准确的记忆能力。

4 语言修养及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良好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是护理部干事必备的条件之一。因为,护理部干事经常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提出建议、协调工作等,这都需要有良好的语言修养及准确的表达能力,在与上下级谈话时,要态度诚恳、语言文明、表达准确,充分利用语言这一工具来提高工作质量。

5 人际协调能力

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是做好任何工作的有效催化剂。护理部作为医院护理管理的中心部门,经常与其它职能科室、临床科室发生工作联系,这就要求护理部干事具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做工作,既能让领导放心,又要临床科室满意。对上级领导尊重、服从,做事不能越级;对下属科室的护理人员关心、体谅;对机关职能科室人员谦虚、诚恳。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是对护理部干事的一种考验。

6 扎实的专业知识

护理部干事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不断充实新的知识和内容。不仅要学习专科护理知识,还要掌握多科系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全面的、有效的协助主任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非权利性影响。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护理部干事必须具有更加广泛的医学护理、预防保健、心理、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学习外语知识,了解中国乃至世界护理发展趋势,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7 熟练操作计算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护理部干事应有十分敏锐的、强烈的信息意识,并不断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获取并利用信息,将信息管理运用到现代护理管理工作中,同行之间可以通过信息网站面对面的学习和交流,因此,护理部干事必须学习信息网络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

第6篇

【关键词】客观事物;加工改造;创新思维;景观图

【中图分类号】G226.2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135-01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高中地理教师应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由于中学地理教学以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往往以宏大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为观察对象,所以观察方式较其他学科更为全面,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直接观察和实验观察、解剖观察和对比观察等方式都会被经常运用。在地理学习的感知阶段就应重视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不仅要熟练基本技能,还要提高感知能力。如观察地图应该先定方向,后查比例尺,再看图例,然后才能阅读其他内容;教给学生依次观察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而概括区域特征的方法;利用图像显示地形类型,进行特征比照;通过野外活动,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地理事物和地理想象的复杂性,在地理学习的意向、感知、理解等阶段都应加强注意力的培养和发展,通过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透过复杂的现象注意特定事物的能力,有利于注意力的全面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来提高注意力。如褶被和断层中的部分内容,涉及形态和成因,学生不好理解。若利用图片、模型、投影和录像交替演示,可以既通过有意注意,又通过无意注意进行感知,同时不断引起兴趣,使注意力得以保持。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在地理学习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对于大量的没有亲历过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要根据图像显示和语言文字描述在头脑中构造出形象,这是感知的结果,也是学对语法的定义是:“对语言的一般描述,主要是对其组织原则的理论描述。”事实上对于句型的操练,各种语言都有运用,主要还是需要语感,就是多听,多练。汉语教学,应始终围绕着以下几个原则和方法进行讨论:第一,以培养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这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使留学生能够用汉语与他人进行交际,能够听懂读懂别人说出写出的汉语,能够使用汉语和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第二,关注留学生课堂教学情况,正确处理个别教学实习与留学生其他学习活动的关系。第三,展开语言对比,凸现汉语特点,正确处理语法教学中汉语和其他语言的关系。第四,精讲多练,处理好实习生讲解和留学生操练的关系,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只有把握好了方向,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四、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学生能否记忆足够的地名,不但关系到地理知识的掌握,还直接影响着日常生活和工作。在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等认知阶段,都应培养和发展记忆力。除了加强理解记忆等意义记忆,还应注意:①重视机械记忆。大量的地名、特产和数据,需要机械记忆,通过反复再现和比较,储存在大脑中;②充分应用联想。经过理解,知识容易记忆。

③强化对关键特征的记忆。区分主次,重点记忆关键知识,如地球的经线很多,但关键的几条是本初子午线、日界线、西经20o线和东经160。线。记住这几条经线,就抓住了经度位置的关键。

五、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思维是一个人理解知识的必要心理因素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条件,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

第7篇

根据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直觉能力、情感、联想和想象,音乐记忆力、创造力五个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一、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 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知觉的范围很广,如视觉、听觉、触觉等。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根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

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

比如我们在教授《小纸船的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还要学生通过唱这首歌感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展、力度的变化,以及伴奏中琵音的效果等。经常的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了。

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是积累丰富的音乐表象另一种重要方式。作曲家之所以会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和他们有着丰富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有很重要的关系。

他们随时随地注意搜集各种音乐素材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如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的慢板乐章取自一首黑人民歌,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第四 乐章以俄罗斯民歌《田野里有一棵小白桦》为主题、我国作曲家刘炽的《我的祖国》的旋律则是从几十首中国民歌的旋律中诞生的。大量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丰富了人的形象思维,对发展创造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大量掌握音乐作品,从最新的音乐教材统计在小学阶段学生将会演唱一定数量的歌曲,欣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135首,这将大大地加强学生音乐表象积累,为发展形象思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运用一切方法启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现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演唱和演奏就是表达内心感情的最好方式,因为演唱和演奏的过程就是内心情感抒发的过程,是内心情感更深层的流露,也是感情的一次升华。比如在时期流亡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总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表达对沦陷的家乡的怀念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二泉映月》虽然是一首优秀的中国作品,但也能使外国人产生同样的情感。日本着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指挥该曲时,就体验到了一种深深的“断肠之感”。

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演唱、演奏是分不开的,投入了丰富的情感会使歌声(乐声)更富于感染力,反过来又会激发学生更为深厚、强烈的情感活动。

三、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无论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题材还是从文艺作品中提取的题材;无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还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灵感而成,总之都是在他头脑中最先出现他感兴趣的形象,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也必然要沿着作曲家为我们创作的音乐形象出发去探寻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尽管很遗憾,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我们往往不能,有时甚是不可能再回到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但对音乐的情感感受却可能会是十 分强烈而相似的。从同一情感感受出发产生各种各样的想象,这正是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的好机会。比如当我们听到一段欢快的音乐时,产生的想象会是多种多样的:朋友的聚会,节日的狂欢,丰收的舞蹈,郊游的喜悦等等。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等等。

2.积累约定成俗的曲调。?它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特定地区风土人情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联想。如,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

3.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过去的观点是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否对发展形象思维有更大的好处呢?

4.经常进行选择性想象训练。?教师首先提供一个想象的范围,由学生选择适合的音乐。比如教师提出一个田园的景象,学生可以选择《森吉德玛》、《田园》、《龟兔赛跑》开始音乐等。

5.丰富学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四、加强音乐记忆促进形象思维发展

第8篇

1.艺术教育与德育二者之间是相互融合的关系。

正确认识艺术教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就不能不谈到美育。自古以来,美与善就是一个整体,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修养心性的“礼乐”活动。在现实教育中,一方面美育和德育它们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目的是同样的,另一方面对象的审美判断和道德判断往往也有一定的相融性。在艺术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可以发现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在审美主体上产生共鸣的现象,可以说艺术教育和德育是相互结合不分你我的。

2.艺术教育与德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艺术教育与德育一方面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德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德育也能确保艺术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不论任何时代的艺术都需要考虑道德功能与社会责任感,才能使艺术教育在德育的领导下健康成长。我们认为,对于艺术教育来说,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审美观显得非常重要,而正确的审美观的确立,除了有很好的艺术修养外,还与审美主体的人生观和道德修养有关。在艺术教育中渗透德育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

3.审美既是道德人生完成的手段,又是有道德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长期以来,艺术教育也从来都是作为德育的辅助,而实际上,审美既是促成品德形成的工具和手段,又同样是有道德、理性的人追求的至高境界。从“自然―审美―道德”相比,从“自然―审美―道德―审美”中的审美是更高一阶段的审美。这种审美不仅能给人以情感的慰藉,道德伦理的教化,更能激发人们对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并通过这种形式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达到人性自由的境界。因此说审美既是道德人生完成的手段,又是道德人生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二、艺术教育与智育相结合。

艺术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与提高学生的感受力。

感受力,心理学称之为感知觉能力。人的智力的开发与其感受力的高低密切相关,通过艺术认识世界是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也是富于理想和充满激情的,是以美自身的魅力去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以好的心态、理智的情感去获取有关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认识。

2.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感觉和知觉,使自己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而认识客观世界的带有个性特点的能力。审美教育中的美术和音乐不能只作为一种娱乐消遣,而应将其视为训练视觉和听觉,增强观察力的必要科目。这种训练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敏感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过美育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本身也就促进了其智力的进一步发展。

3.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记忆力是指把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检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在头脑中贮存起来,并再现出来的能力。学校中的智育一般着重于强化学生对概念、数字、命题、逻辑推理方面的记忆,而美育则是可以利用其显著的直观性、感受性特点,借助艺术手段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于具体事物的形象记忆。所以,艺术教育有助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并使其智育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是指在人脑中对以往形成的若干表现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能力,在创造活动中具有助推器的作用。不仅自然,艺术美同样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总之,美育过程中无论是让学生领略自然美,还是艺术美,都能够激发他们的丰富想象力,从而全面开发和提高智力。

5.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力。

第9篇

关键词:加强;音乐教学;形象思维;训练

根据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直觉能力、情感、联想和想象,音乐记忆力、创造力五个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一、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 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知觉的范围很广,如视觉、听觉、触觉等。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根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

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

比如我们在教授《小纸船的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还要学生通过唱这首歌感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展、力度的变化,以及伴奏中琵音的效果等。经常的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了。

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是积累丰富的音乐表象另一种重要方式。作曲家之所以会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和他们有着丰富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有很重要的关系。

他们随时随地注意搜集各种音乐素材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如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的慢板乐章取自一首黑人民歌,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第四 乐章以俄罗斯民歌《田野里有一棵小白桦》为主题、我国作曲家刘炽的《我的祖国》的旋律则是从几十首中国民歌的旋律中诞生的。大量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丰富了人的形象思维,对发展创造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大量掌握音乐作品,从最新的音乐教材统计在小学阶段学生将会演唱一定数量的歌曲,欣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135首,这将大大地加强学生音乐表象积累,为发展形象思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运用一切方法启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现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演唱和演奏就是表达内心感情的最好方式,因为演唱和演奏的过程就是内心情感抒发的过程,是内心情感更深层的流露,也是感情的一次升华。比如在时期流亡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总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表达对沦陷的家乡的怀念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二泉映月》虽然是一首优秀的中国作品,但也能使外国人产生同样的情感。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指挥该曲时,就体验到了一种深深的“断肠之感”。

三、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无论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题材还是从文艺作品中提取的题材;无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还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灵感而成,总之都是在他头脑中最先出现他感兴趣的形象,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也必然要沿着作曲家为我们创作的音乐形象出发去探寻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尽管很遗憾,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我们往往不能,有时甚是不可能再回到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但对音乐的情感感受却可能会是十 分强烈而相似的。从同一情感感受出发产生各种各样的想象,这正是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的好机会。比如当我们听到一段欢快的音乐时,产生的想象会是多种多样的:朋友的聚会,节日的狂欢,丰收的舞蹈,郊游的喜悦等等。

四、加强音乐记忆促进形象思维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己忆去完成。也就是当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这就是“内心音乐感”。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

记忆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抽象记忆,另一种是形象记忆,即把记忆同某种形象联系起来。凡是记忆力强的人,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都很强。如一 个高段的棋手能够不看棋盘与人对弈,实际上在他的头脑里有一个棋盘的形象,一幅图胜似千方万语。音乐家的记忆一般都很强,莫扎特能够凭记忆把多声部的《赞美歌》记录下来,门德尔松能把遗失的管弦乐总谱凭记忆再写出来。

五、把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发展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即使是经过改革后的启发式教学也存在着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内的弊玻在音乐教音中,过去我们认为学生会演唱、演奏就是个好学生了,现在看就不够了,不仅会演唱、演奏,还要会创作,才是好学生。

只有敢于创新,发展创造性思维,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才能的人。

【参考文献】

[1]孙辉.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教与学[J].中州大学学报,2010(05)

[2]邢彦琴.国外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4)

[3]张向荣.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新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8

第10篇

课堂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之外,还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并掌握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本领。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地理原理中的规律性的知识来武装学生。学生掌握了规律,既可以发展智力,又可以提高能力。这是因为智力的发展是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又突出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上,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又以思维的条理性为依据,而思维的条理性又以规律性的知识为基础。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的很好的知识体系。”传统的地理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智能的培养,学生往往只会死记硬背,不善于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

一、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

认识始于观察。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观察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地理观察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考察和研究,其形式主要有对各种地理事象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地理对象典型物品或模拟制品的观察和各种地图、示意图、图解、地理画片、照片、图表及其声光显示制品(录像、录音、幻灯、电影等)的观察。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指要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就是地理事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头脑中的概括反映,它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广阔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地理思维时要符合其特点。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思维时,要善于辨别地理区域差异,掌握地理区域特征,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改造自然,突出区域性的特点,防止学生由于地理区域特征模糊,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由于地理教材具有不同的逻辑属性,因而在教学中必须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思维。一般而言,地理观念材料的描述要运用形象思维,它主要是通过地理感性材料的描述和教师富有情感的生动讲述而进行的;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地理推理多种材料的阐述,要运用逻辑思维,其基本过程和形式是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它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获得地理现象规律认识的思维方式,所以它是地理思维中最重要的形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属性,在上述不同思维形式中做出正确选择,以便发挥它们各自不同的作用与功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与训练。

三、地理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形成新事物的形象的能力。由于地理的对象极其广阔,要素异常复杂,难以一一感知,因此学生在学习地理、获得地理知识时均要借助于想象。想象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源泉。地理想象的方法,一般有类比法、分析法、综合法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运用上述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想象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地理图像、模型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地理表象。如通过观察太阳系的示意图,使学生在大脑里形成太阳及其结构的形象。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各种地理形象加以取舍,重新组合,使学生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的地理形象。如运用学生看过的各种河流的形象,经过取舍和重新组合,形成尚未见过的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刚果河等河流的形象。此外,教师准确、鲜明、生动的讲述或描绘,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想象,发展想象力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或幻想,另一方面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具体的点拨,启迪其智慧,通过比喻、分析、联系和引申展开想象,以利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记忆能力的培养

记忆力是识记和再现的能力。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应注意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启发学生热爱地理,使之乐于记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超过责任感。热爱什么都能学好、记牢,冷漠什么也学不好、记不牢。因此,教师要结合丰富而有趣的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使更多的学生“乐而知之”。

2.依据学生的记忆特点,培养记忆能力。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以机械的记忆为主,中学生以意义记忆为主的不同特点而区别对待。要培养学生机械记忆的能力,对需要机械记忆的地名、地理术语、物产、地理数据等,尽可能赋予一定的意义。如我国沈阳、抚顺、鞍山、本溪四城市联结而成梯形,俄罗斯地名后多有格勒、斯克等音节,荷兰两大港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均有“特丹”音节。同时,更要培养学生意义记忆的能力,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新旧地理知识间的联系、地理知识与其它知识间的联系、地理现象与原因间的联系等,培养学生意义记忆的能力。

第11篇

1 高中生音乐学习心理特点

随着注意力、身体协调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高中生的综合音乐能力也随之得以发展,主要表现在构成音乐的各个要素的综合发展。高中生的听觉、记忆力等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使其音乐感知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听觉的灵敏度已经接近或超越成人水平。由于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更加愿意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等。

他们已逐渐形成音乐审美态度,包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对音乐作品、音乐表现和音乐创作的评价,他们更愿意通过了解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以及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去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由于中学生的音乐审美存在着一定的个人偏爱性,相当多的中学生已越来越表现出对通俗歌曲、流行音乐的热衷与偏爱,有的已经达到了狂热的程度,这种音乐审美趋势与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

2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结构的分析

音乐欣赏者因其水平差异而有欣赏层次的差别,形成欣赏水平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现在就从能力结构的层面来探讨和分析。

2.1 音乐整体感知能力。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统称,这两者在音乐审美过程中通常都是相互交织、共同发挥作用的。音乐感知能力是对音乐表现的多种要素,如音高、节奏、旋律、调性、音色、曲式结构、和声、音乐织体等方面的整体感知能力。从纵向结构来看,音乐织体已综合了旋律、节奏、和声、复调、调性、音色、音区等要素,不同体裁的音乐,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其织体都是不同的。从横向结构来看,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对音乐的整体感知会随着音乐的发展而进行,比如曲式,不同的曲式实质上就是不同的发展过程。在音乐的进行中,不同的速度,各个阶段不同的力度以及不同的织体所带来的都是不同的音响效果。高中学生的音乐感知觉已经得到突出的发展了,尤其是听觉的灵敏度已经接近或超越了成人的水平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对纵向和横向的各个音乐要素的感知以及综合感知的能力。

2.2 音乐的记忆力。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不仅需要听者具有较好的感知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记忆力。记忆力就是对欣赏过程中所感知到的要素加以分类储存。比如,在乐曲的中途有一个主题出现,我们就可以通过之前储存下来的信息去比较,判断它是否在先前出现过,它又与此前的主题是否有异同。如果对此前的主题没有记忆,那就无法对后来的主题作出判断了。由于高中生大脑皮层结构和机能的不断完善,抽象记忆已经发展到了较高水平,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音乐记忆力的培养。

2.3 情感体验能力。音乐鉴赏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是欣赏者与音乐作品所表达情感的交流过程,这一过程都会引起听者的情绪反应,而这种情绪反应,是以听者的生活经验为前提的。欣赏者的生活经验越丰富,亲身经历过的直接体验和通过阅读、看电影、通过别人的描述而获得的间接体验越多,他便能从音乐中获得更多的启示。情感体验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除了对作品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等的直接体验,还包括对作品情感内涵的理解。高中生情感体验非常丰富,并且逐渐趋于稳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乐曲产生的背景、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题材形式等表现特征来分析,以求对作品的情感内涵的准确把握,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2.4 音乐思维能力。音乐欣赏不仅需要生动、具体的情感体验,也需要广阔的、灵活敏捷的、深刻批判的思维能力,这两者要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相互渗透才能达到音乐鉴赏升华的阶段。这样,对音乐的感知,是在理性认识指引下的完整鉴赏。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得到突出的发展,思维的概括与组织能力进一步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品质。

第12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智力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271-01

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始于观察认识。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观察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其形式主要有对各种地理事物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地理对象典型物品或模拟制品的观察和各种地图、示意图、图解、地理画片、照片、图表、实物(矿物、地形、地貌)及其声光显示制品(录像、录音、幻灯、电影等)的观察。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可通过对有关地区的自然、经济图表、图片、电视录像等观察,让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地理的特征,从而使学生在分辨事物异同点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不同地区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指要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就是地理事物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在人头脑中的概括反映,它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广阔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地理思维时要符合地理思维的这些特点。也就是说应该做到不论研究或学习地理、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都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各自然要素、各经济部门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以获得地理现象整体性的认识,避免只注意个别要素、个别经济部门 而忘记其它要素和其它经济部门的顾此失彼的纰漏。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思维时,要善于辨别地理区域差异,掌握地理区域特征,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改造自然,突出区域性的特点,防止学生由于地理区域特征模糊,出现张冠李戴现象的发生。此外,对于空间广阔的地理事物,在引导学生思维时,要将地理对象同它所处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联系起来,借助地图,将地理现象联系地图进行思维,以便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 。

由于地理教材具有不同的逻辑属性,因而在教学中必须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思维。一般而论,地理观念材料的描述要运用形象思维,它主要是通过地理感性材料的描述和教师富有情感的生动讲述而进行的;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地理推理多种材料的阐述,要运用逻辑思维,其基本过程和形式是分析综合 、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它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获得地理现象规律认识的思维方式,所以它是地理思维中最重要的形式;揭示地理事物之间、人地之间联系和关系,要运用辩证思维,如地球环境五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河流与气候、地形间的关系,人地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揭示和沟通地理多要素,多层次间的联系与关系,要运用立体思维,如地理结构的六大同心圆层,天体系统的结构、水圈的构成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属性,在上述不同思维形式中做出正确选择,以便发挥它们各自不同的作用与功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与训练。

地理想象能力的培养。想象力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形成新事物的形象的能力。由于地理的对象极其广阔,要素异常复杂,难以一一感知,因此,学生在学习地理,获得地理知识时均要借助于想象,想象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源泉。地理想象的方法,一般有类比法、分析法、综合法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运用上述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想象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地理图像、模型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地理表象。如通过观察太阳系的示意图,使学生在大脑里形成太阳及其结构的形象。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各种地理形象加以取舍,重新组合,使学生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的地理形象。如运用学生看过的各种河流的形象,经过取舍和重新组合,形成尚未见过的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刚果河等河流的形象。此外,教师准确、鲜明、生动的讲述或描绘,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想象,发展想象力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或幻想,同时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具体的点拨,启迪其智慧,通过比喻、分析、联系和引伸展开想象,以利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记忆能力的培养。记忆力是识记和再现的能力。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记忆力,应注意抓住以下几个方 面:

(1)启发学生热爱地理,使之乐于记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超过责任感。热爱什么都能学好、记牢,冷漠什么也学不好、记不牢。因此,教师要结合丰富而有趣的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使更多的学生“乐而知之”。

(2)依据学生的记忆特点,培养记忆能力。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以机械的记忆为主,中学生以意义记忆为主的不同特点而区别对待。既要培养学生机械记忆的能力,对需要机械记忆的地名、地理术语、物产、地理数据等,尽可能赋予一定的意义。如我国沈阳、抚顺、鞍山、本溪四城市联结而成梯形,俄罗斯地名后多有格勒、斯克等音节,荷兰两大港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均有“特丹”音节。同时,更要培养学生意义记忆的能力,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新旧地理知识间的联系,地理知识与其它知识间的联系,地理现象与原因间的联系等,培养学生意义记忆的能力。

第13篇

吃有利思考的食品

饮食与智力有关。首先把好早餐关。大脑要消耗葡萄糖,因此应提供定量的葡萄糖,但不是简单地吃糖就行。一项研究表明,早上常喝碳酸饮料吃甜点的孩子,其记忆力和注意力并不比同龄人出众。相反,英国阿尔斯特大学的研究发现,豆子等可提供碳水化合物和食用纤维的食品,能提高大脑的认知力。

午餐的明智选择是鸡蛋和沙拉。鸡蛋富含维生素B复合体,可用于产生神经传递素。研究表明,提高神经传递素的摄入量可减缓老年记忆力衰退。餐后点心首选酸奶酪甜点。它富含酪氨酸,是产生神经传递素的必需营养素。美国的研究发现,压力大时,体内的酪氨酸会加快消耗,补充酪氨酸能提高反应能力和记忆力。最后要用草莓和蓝莓来打发你的晚餐。实验表明,喂养这些水果的老鼠能提高协调能力、注意力和短期记忆力。

音乐改善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丝捷和她的同事研究发现,听莫扎特的音乐能提高人们对数字和空间的反应能力。最近她又发现,演奏莫扎特钢琴能刺激老鼠大脑发信号的神经细胞中的3个基因的活跃性。

一般认为,音乐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听故事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但是,音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使你变得聪明。相对接受戏剧教育或无特别教育的6岁孩子来说,接受音乐训练的同龄孩子的智商要高2~3分。罗丝捷还发现,接受2年音乐训练的学龄前孩子,与接受电脑训练的孩子相比,在空间反应测试中有更好的表现。

不要小看睡眠

不要小看睡眠。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肖恩・德拉蒙认为,如果你21小时不睡,则表现出的智能水平与醉汉无异。睡眠不仅可以使脑力得以恢复,而且还可以处理新的记忆,训练新的技能。如果睡足了觉,你的精神和注意力都会很好。而且,睡觉时大脑在处理新的记忆,想办法解决问题。还有证据表明,睡觉能产生瞬间灵感,疑难问题一下就解决了。

锻炼肌肉也能健脑

锻炼强健的肌肉也能健脑。研究表明,一周3次散步半小时,就能使学习能力、注意力和抽象理解能力提高15%,对老年人尤其明显。经常运动的老年人较不运动的同龄人有更好的记忆力表现。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专家发现,10岁到11岁的孩子一周锻炼三四次,成绩会更好,其中男孩表现最明显。专家认为,这是由于运动能将更多的氧送入大脑。另一原因是锻炼促进新大脑细胞的生长,成年人也不例外。锻炼是促进细胞生长发育的最好办法。

增强记忆力能提高智商

第14篇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现象和结论都要通过实验得到,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例如:氧气的性质在讲解时,尽可能给学生做演示实验,首先让学生观察实验前,各种反应物颜色、状态、怎样取用,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实验现象,以及让学生分析实验后的产物是什么?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实验可知:反应后的产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产物都是氧化物。

学生要在观察实验的同时,分清主次现象,并运用感观来感知,并且全面准确地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特征,指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物质变化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找出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注意力和记忆力

中学化学知识中抽象的概念较多,各知识点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不少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常常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来学习和理解化学概念,这样,很多学生感到化学这门课“难学、难记”。所以再教学中要有效地加强对学生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往往受情感意志的制约,有了兴趣,注意力才会集中,记忆力才会增强,从而使其全面准确,深刻地识记有关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

例如:在做H2O2制取O2时,为了说明二氧化锰在这个实验当中的作用,我把这个实验改成步骤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以启动他们自己分析和实验的能力。

(1)只在试管中加入双氧水,让学生自己去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2)只在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3)在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看是否有氧气产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二氧化锰与双氧水混合后有气体产生?学生得出结论:在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可以使反应速率加快。三个实验的结果不同使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北激发,从而进一步的分析出在这个实验当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做催化剂以及催化剂在化学实验中,只改变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

这样不但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加深了记忆力。理解是使记忆牢固的前提,为了获得巩固长久的知识,需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组织,建立多方面的联系,使学生便于产生联想。

在教学中,要知道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逐步将他们归纳整理,把相关联的概念放在一起连成线,形成一个知识系统,这样更便于掌握,便于记忆和应用。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设计了实验,疑问,讲解,练习四步课堂教学法,以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化学学科的特点,围绕每节和每章的重点内容,安排适当的演示实验和进行学生实验,将实验作为这堂课要解决的问题的先导,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在积极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在观察中启动直觉思维的活动。

(一)实验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刚刚开始学习化学知识,对实验现象分析不清,分不出主次,分辨不出实验现象的变化或者是一纵即逝的现象更难观察到。这就需要教师培养他们的观察方法和能力。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使实验能深深地在脑中留下痕迹,这就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设疑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能起到使全班学会把注意力集中,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通过“设疑”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设疑”使针对这堂课要研究的内容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提出一些问题,问题可以完全由教师提出,也可以部分由学生提出,教师提出的问题起到实验现象和要解决问题的桥梁作用。通过设疑引起学生有目的的思考,也引起了好奇心。好奇心使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动力。发散思维的实质就是多想、多看就能促进发散思维的发展。对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发言者课激起同学们的广泛联想,在互相补充、互相提醒、互相激励的气氛中,学生的发散思维活跃起来了。由于课堂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所以这种关系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充分发展。而且在讨论中,学生提出了对问题的种种看法,教师在此通过比较、综合、推理给予学生正确的解答,这同时也是集合思维的培养。

(三)讲解

随着问题讨论的深入,学生用已有的知识不能得到圆满的解释,需要获得新知识。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得到所需的知识。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中学习新知识,如饥似渴,教师及时讲解学生不理解的知识,会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深刻印象,给集合思维创造条件。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给集合思维充分的物质基础,培养创新思维,尤其集合思维,就要使学生在启发讲解后学到所需要的知识。

(四)练习

第15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他既要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又要有高度的形象思维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正是人的左、右脑所分别具有的优势功能。在过去的教育中,由于受形象思维是低级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高级的思维活动,这种片面观点的影响,对形象思维的研究很不够。形象思维活动只局限在幼儿阶段,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忽视了形象思维训练,即使象音乐这样一门主要是开发右脑功能的学科,也忽视了形象思维训练。音乐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培养情感和联想、想象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过去的音乐教育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

1. 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知觉的范围很广,如视觉、听觉、触觉等。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根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

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经常的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了。

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是积累丰富的音乐表象另一种重要方式。作曲家之所以会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和他们有着丰富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有很重要的关系。他们随时随地注意搜集各种音乐素材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大量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丰富了人的形象思维,对发展创造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大量掌握音乐作品,这将会大大地加强学生音乐表象积累,为发展形象思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运用一切方法启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现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演唱和演奏就是表达内心感情的最好方式,因为演唱和演奏的过程就是内心情感抒发的过程,是内心情感更深层的流露,也是感情的一次升华。比如在时期流亡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总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表达对沦陷的家乡的怀念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3. 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无论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题材还是从文艺作品中提取的题材;无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还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灵感而成,总之都是在他头脑中最先出现他感兴趣的形象,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等等。

(2)积累约定成俗的曲调。它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特定地区风土人情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联想。如,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

(3)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过去的观点是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否对发展形象思维有更大的好处呢?

(4)经常进行选择性想象训练。教师首先提供一个想象的范围,由学生选择适合的音乐。比如教师提出一个田园的景象,学生可以选择《森吉德玛》、《田园》、《龟兔赛跑》开始音乐等。

(5)丰富学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4. 加强音乐记忆,促进形象思维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自己的记忆去完成。也就是当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这就是“内心音乐感”。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