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程信息化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概述
公路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繁琐并且需要很强责任心的工作,该管理包含了公路建设的设备、材料、耗能等等记录,对公路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符合工程建设的脚步。公路工程的资料在管理上非常的复杂,还需要用以多样的信息化技术进行辅助,只有这样管理的效率才能得到提升。
2公路工程档案管理的现状
公路工程的档案管理对于一个公路建设项目来讲非常的重要,并且和一个企业能否获得长久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虽然路政部门对于档案管理明确了很多的规定还有指标,使得档案管理的工作取得很大的跨步与发展,但不能否认,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档案管理的工作还有很多的弊端,例如没有被足够的重视或者是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这些都会造成工程企业对资金以及人力等浪费,拖住了公路工程的建设脚步。通常一个公路工程的建设项目所使用的管理方式多位多元化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将信息的传输线路无限的延长,导致内部的管理出现的反应脱节等故障,这给档案管理的信息传输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麻烦。由于公路工程的项目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对与施工的技术还有管理等要求极其的苛刻,如果不对其进行完善,将很难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信息化技术在应用到档案管理中后,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数据的传输在速度上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这无形中使得公路工程在项目的决策上变得更佳的合理准确。经过这些年信息化技术的完善,公路工程的建设在档案的管理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是时间的掌控上还需要不断的去完善。
3如何完善公路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
3.1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完善。公路工程档案管理想要实现信息化管理,就必须将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揉捏进档案管理的工作中,使得档案管理更佳的科学。如何揉捏到一起?第一步就应该对公路工程的管理者在审时度势的能力上加强,根据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及其能力一个高素质专业化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并聘用专业的管理人员,之后建设完整的档案管理体系,对公路工程的进度还有资料等进行统计并记录,工程的规划以及控制还有最后的检查一点点的形成一种有效合理的现场资料,并进行审批检查最后导入相应的编制系统当中,但在存储信息时,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而且档案资料与公路建设的脚步必须相通,而公路建设的档案资料也要一步一步的转为智能化的计算和网络化的审批,并对公路工程建设中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有效的提高档案资料的系统性以及完整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除却基本的防火墙和权限设置之外,还要对其硬件进行检查,在发现任何问题之后即使的解决。
3.2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无论是什么单位,对于高素质的人才需求都是供不应求,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来讲,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就是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这对于公共建设企业的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要有规律的参加培训,例如一些主题性的扩展训练还有相关的会议,相关专家的讲座等等,其目的就是在员工的不断培训过程中,对自己的视野有所开拓,有效提高员工的知识,进而使得员工可以更加从容的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任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员工思维上根本性的信息化转变,所以说对员工要树立起档案信息的艺术,除却对员工督促也就是更合理的使用信息化技术去对档案管理之外,还要将信息化管理技术与传统的管理技术相结合,进而使得信息化管理中的工作可以被有效的落实;对新的效率高的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并培养员工的责任心,使得其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使命感,最终使得公路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对员工的工作考核力度进行加强,也就是对工作的业绩还有态度,当然更重要的是对计算机操作的技术以及信息化的认知等等多反面的考核,并且将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的工资福利等等进行挂钩操作,进而使得员工工作的热情不断的提高,最终使得财力以及人力等在有效的调配下,将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的运转。
4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
随着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得其运行的速度得到了提高,准确度也是越来越趋向完美,而储存的容量也是越来越大,这些不仅仅是信息化技术融入各行各业中的优势,也是信息化技术的特点,总的来说基础设施的能力提高不光可以促使档案信息化管理运行效率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得公路建设的发展提供了跨越性的跳板作用。所以说,在公路工程建设时,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得到扶着人的重视。
其一就是档案文件的管理上,首先要合理的使用信息化技术,对档案的查找以及收发还有存档等工作进行落实并将信息化管理技术与传统档案管理技术相结合,保证档案的完整真实,当然对于赢家设备的完善也要给与足够的重视,除了基本的电子计算机意外,还要不定期的对计算机的机房进行检查,无论是在卫生方面还是消防以及安全等,其二就是对员工落实相应的责任管理制度,对计算机的权限进行设置,最大化的防止数据信息被人为的篡改甚至是销毁等现象的发生。
其三就是确保信息化管理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可以有效的发挥出其决定性的作用,使得整套信息化管理的系统始终可以持续正常的工作,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把关,也可以将实际情况建设一套必要的数据管理机制,在对系统输入数据的时候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并对资料进行对比,必须要有负责人的签字才可以将数据进行输入,有效的保证数据的准确和全面,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档案数据的真实有效,而且还可以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
其四就是公路建设的领导阶层要时常的对几层的工作进行考察,以此来强化基础的设施建设,在考察的过程中,和几层的人员进行沟通并鼓励员工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状况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想法,在这种集思广益的环境中,有效的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与员工的关系无形中的被拉近,方便日后公路建设的管理工作开展。结束语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还有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公路建设的档案管理工作越加的完善,但也使得公路建设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应对越来越多的压力与挑战。笔者乡音只有不断的对实践的经验还有精华进行总结并借鉴,对更多的有利于信息化管理工作发展的途径进行探索,才可以真正的将人力物力进行节省,并提高公路建设档案管理的水平,最终使得我国的经济得到更高的发展,并提供更为优质的档案信息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陈舟宇.公路项目的造价管理信息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5.
[2]陈秀英.论信息化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促进[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
分工细致、劳力密集型的建筑业对信息的依赖度愈来愈大,信息已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资产,必须加以充分利用和妥善的保护。通常,每项建筑工程包括立项、设计、施工至维修保养等多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又需要多个位于不同地点和具有不同性质的公司和机构参与设计及施工的全过程。实施的全过程往往需经几年才能完成,参与人数众多,工序繁复,其间涉及大量的文件及图纸往来,急需协调管理。大型智能建筑工程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在内、外部参与者之间相互交换处理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包括设计阶段的各种图纸、进度控制;施工阶段的人员、物料、进度、质量和经济等数据,以及各类政府批文和法律文件等等。建设单位繁多,高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管理,已成为优质完成现代化建筑工程的关键之一。此外,建筑工程特有的分散性、移动性和一次性等特点,意味着如果没有一个整合的信息系统,工程相关的信息将不能很好地保存起来,更难于转化成有用的知识以供将来借鉴。广东经济发展很快,但少数建筑工程已出现因缺乏基本的建筑结构图纸资料而不准验收。大量社会调查发现,工程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多达50%的工作时间来搜查必要的信息,这将显著地降低了工程管理的效率。总之,建筑业应加速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市场的迫切需求,是新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我国已有不少公司开始介入建筑业信息化管理领域,并为改变建筑业信息化管理的落后局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建筑工程信息的构成及特性
2.1信息形态的传递形式
(1)文字图形信息。包括勘察、测绘、设计图纸及说明书、计算书、合同,工作条例及规定,施工组织设计,情况报告,原始记录,统计图表、报表,信函等信息。
(2)语言信息。包括口头分配任务、作指示、汇报、工作检查、介绍情况、谈判交涉、建议、批评、工作讨论和研究、会议的信息。
(3)新技术信息。包括通过网络、电话、电报、电传、计算机、电视、录像、广播等现代化手段收集及处理的一部分信息。
2.2建筑工程信息的特性
(1)大规模性。建筑工程信息是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各环节、各有关单位发生的信息总体。不仅有取自建设项目本身的,如工程概况、设计文件、合同结构、合同管理制度、信息资料的编码系统、会议制度、监理班子的组织、项目的投资目标、项目的质量目标、项目的进度目标等。还有来自项目外部环境的外部信息。如:国家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原材料及设备价格、市场变化、物价指数;类似工程造价、进度;投标单位的实力、投标单位的信誉、毗邻单位的情况;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国际环境的变化等。
(2)变动性。建筑工程信息不仅有那些在一定时间相对稳定不变的信息,还包括大量不断变化的动态信息。如: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投资及进度信息;反映在某一时刻,项目建设的实际进度及计划完成情况;项目实施阶段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机械台班数、人工工日数等。
(3)多门类性。建筑工程的信息有组织类信息、管理类信息、经济类信息和技术类信息,涉及多个学科和门类。组织类信息包括:编码信息;单位组织信息;项目组织信息;项目管理组织信息。管理类信息包括;质量控制信息;进度控制信息;合同控制信息;投资控制信息;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经济类信息包括:工程造价信息;工程量信息。技术类信息包括:前期技术信息;设计技术信息;施工技术信息;材料设备技术信息;竣工验收技术信息。
3建筑工程信息分类及信息化系统
(1)投资管理信息。投资控制信息是指与投资控制直接有关的信息。如:各种估算指标、各类工程造价、物价指数、设计概算、概算定额、施工图预算、预算定额;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合同价组成;投资目标体系;计划工程量、已完工程量、单位时间付款报表、工程量变化表、人工、材料调差表;索赔费用表;投资偏差、已完工程结算;竣工结算、施工阶段的支付帐单;原材料价格、机械设备台班费、人工费、运杂费等。
(2)合同管理信息。指建设工程相关的各种合同信息,如工程招投标文件;工程建设施工承包合同,物资设备供应合同、咨询、监理合同;合同的指标分解体系;合同签定、变更、执行情况;合同的索赔等。
(3)信息化系统。系统是一个由相互有关联的多个要素,按照特定的规律集合起来,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信息的产生和应用是通过系统实现的,信息系统是整个工程系统的子系统,建筑信息系统是由建设方、勘察设计方、建设行政管理方、建设材料供应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各自的信息系统组成。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多目标、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工序、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复杂的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的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4建立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只有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建筑工程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查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建筑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查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系统和高效的运做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条件和可能。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提供了方便,对实体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样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
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应该着手建设三大系统:
(1)是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系统;
(2)是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3)是建筑工程基于互连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傅京孙,蔡自兴,徐光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构成;信息分类;信息化系统
1建筑业现状
分工细致、劳力密集型的建筑业对信息的依赖度愈来愈大,信息已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资产,必须加以充分利用和妥善的保护。通常,每项建筑工程包括立项、设计、施工至维修保养等多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又需要多个位于不同地点和具有不同性质的公司和机构参与设计及施工的全过程。实施的全过程往往需经几年才能完成,参与人数众多,工序繁复,其间涉及大量的文件及图纸往来,急需协调管理。大型智能建筑工程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在内、外部参与者之间相互交换处理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包括设计阶段的各种图纸、进度控制;施工阶段的人员、物料、进度、质量和经济等数据,以及各类政府批文和法律文件等等。建设单位繁多,高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管理,已成为优质完成现代化建筑工程的关键之一。此外,建筑工程特有的分散性、移动性和一次性等特点,意味着如果没有一个整合的信息系统,工程相关的信息将不能很好地保存起来,更难于转化成有用的知识以供将来借鉴。广东经济发展很快,但少数建筑工程已出现因缺乏基本的建筑结构图纸资料而不准验收。大量社会调查发现,工程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多达50%的工作时间来搜查必要的信息,这将显著地降低了工程管理的效率。总之,建筑业应加速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市场的迫切需求,是新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我国已有不少公司开始介入建筑业信息化管理领域,并为改变建筑业信息化管理的落后局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建筑工程信息的构成及特性
2.1信息形态的传递形式
(1)文字图形信息。包括勘察、测绘、设计图纸及说明书、计算书、合同,工作条例及规定,施工组织设计,情况报告,原始记录,统计图表、报表,信函等信息。
(2)语言信息。包括口头分配任务、作指示、汇报、工作检查、介绍情况、谈判交涉、建议、批评、工作讨论和研究、会议的信息。
(3)新技术信息。包括通过网络、电话、电报、电传、计算机、电视、录像、广播等现代化手段收集及处理的一部分信息。
2.2建筑工程信息的特性
(1)大规模性。建筑工程信息是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各环节、各有关单位发生的信息总体。不仅有取自建设项目本身的,如工程概况、设计文件、合同结构、合同管理制度、信息资料的编码系统、会议制度、监理班子的组织、项目的投资目标、项目的质量目标、项目的进度目标等。还有来自项目外部环境的外部信息。如:国家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原材料及设备价格、市场变化、物价指数;类似工程造价、进度;投标单位的实力、投标单位的信誉、毗邻单位的情况;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国际环境的变化等。
(2)变动性。建筑工程信息不仅有那些在一定时间相对稳定不变的信息,还包括大量不断变化的动态信息。如: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投资及进度信息;反映在某一时刻,项目建设的实际进度及计划完成情况;项目实施阶段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机械台班数、人工工日数等。
(3)多门类性。建筑工程的信息有组织类信息、管理类信息、经济类信息和技术类信息,涉及多个学科和门类。组织类信息包括:编码信息;单位组织信息;项目组织信息;项目管理组织信息。管理类信息包括;质量控制信息;进度控制信息;合同控制信息;投资控制信息;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经济类信息包括:工程造价信息;工程量信息。技术类信息包括:前期技术信息;设计技术信息;施工技术信息;材料设备技术信息;竣工验收技术信息。
3建筑工程信息分类及信息化系统
(1)投资管理信息。投资控制信息是指与投资控制直接有关的信息。如:各种估算指标、各类工程造价、物价指数、设计概算、概算定额、施工图预算、预算定额;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合同价组成;投资目标体系;计划工程量、已完工程量、单位时间付款报表、工程量变化表、人工、材料调差表;索赔费用表;投资偏差、已完工程结算;竣工结算、施工阶段的支付帐单;原材料价格、机械设备台班费、人工费、运杂费等。
(2)合同管理信息。指建设工程相关的各种合同信息,如工程招投标文件;工程建设施工承包合同,物资设备供应合同、咨询、监理合同;合同的指标分解体系;合同签定、变更、执行情况;合同的索赔等。
(3)信息化系统。系统是一个由相互有关联的多个要素,按照特定的规律集合起来,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信息的产生和应用是通过系统实现的,信息系统是整个工程系统的子系统,建筑信息系统是由建设方、勘察设计方、建设行政管理方、建设材料供应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各自的信息系统组成。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多目标、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工序、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复杂的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的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4建立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只有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建筑工程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查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建筑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查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系统和高效的运做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条件和可能。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提供了方便,对实体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样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
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应该着手建设三大系统:
(1)是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系统;
(2)是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3)是建筑工程基于互连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傅京孙,蔡自兴,徐光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关键词:地铁工程档案 信息化 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作用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发展要求地铁实现网络化管理,地铁工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适应地铁信息化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地铁网络化管理的必然选择。建立地铁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减少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1.地铁工程档案信息化的概述
地铁工程档案贯穿与整个地铁施工过程,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在这中间产生的各种有价值的、应该实现归档的、具有保存意义的文件资料。在地铁工程中,资料的归档的范围很广泛,包括项目的规划报建、项目招标、土地建设施工、各种机电的安装和维修、轨道的安装及工程设备的安装、设备的购买、对工程的验收,工程监理等。工程档案管理在工程验收和工程维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工程日后进行查阅的重要资料凭证。工程档案管理有利于加强工程质量控制、追究质量责任,并且在工程的维修、扩建方面有重要的引导和参考价值,对整个工程的建设和完善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使档案信息具有再次参考的价值。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将档案资料由纸质形式变为微机软件的形式,这一过程的实现,主要是对档案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搜集,对资料进行一定的筛选并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而完成的。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立能够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档案信息化的建立和完善也可以加快档案资料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进程,使档案信息的接收、档案信息的传递和存储融为一体,使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传统档案信息处理的手工模式,使得整个档案的编写花费时间过长,在最后的检索阶段也不能实现快捷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时效性。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通过计算机方便快捷的完成对档案的加工处理及检索利用,提高了工程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工程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后,可以实现对其文本的多次复制,方便其他部门的使用,同时信息化还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档案管理实行信息化后,能够有效提高档案信息处理加工的经济效率,原因在于信息的充分利用能够有效的节约经费。
2.加强地铁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2.1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加强地铁工程档案管理
在建立地铁工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首先明确工程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因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水平,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实现电子文件的准确、可靠,电子文件要与纸质文献同时进行,并严格按照纸质档案数据进行建档。在确保电子文件可靠性的同时,还要加强地铁工程档案电子文件的监督指导,只有确保电子文件在制定过程的准确性、在文件鉴定和文件归档过程中的完整性,才能保证文件的真实性、资料信息的有效性,才能真正为地铁工程建设提供可靠依据。地铁工程管理部门有利的领导也是加强工程档案建设的重要措施,为了确保电子文件在资源上的可靠和准确性,可以建立档案管理网络,使整个工程的建设连成一个整体,使地铁施工各部门进一步了解电子文件,并实现对于电子文件的重视。二是实现电子文档归档,电子文件应当同纸质文档同时归档,同时,电子文件还应该加入到档案数据库和本机数据库中,使工作人员在查阅的过程中,更加便捷,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充分发挥电子文件的优越性。三是要想充分发挥信息的积极作用,努力实现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同时还要加强件数据库的建立,将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为档案的信息管理带来便利,并进一步提高储存的安全性。为了更加方便电子数据的查找,还要积极建立和完善档案目录数据库,使计算机档案目录与档案资料一起进行归档。地铁工程建设复杂,涉及到城市、线网、交通、消防、安全等各个方面,档案范围广阔、数据繁多,因此可以在地铁工程信息化过程中要建立档案目录中心,为档案的数字化做准备。四是为了充分实现档案的信息化,应该制定地铁工程档案管理手册和录入、修订、考核、管理等工作流程,使信息化建设建设有“依”管理有“据”,保证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五是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立,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才能有效的实现档案信息化,同时,实现档案目录数据也需要稳定的基础设施系统做后盾。建立稳定、可靠的局域网,配备扫描机、打印机等,完善计算机设备,保证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能够快速、便捷的查询文献资料,提高档案利用率。规范的档案管理系统软件,能够更加方便的实现地铁电子档案资料的查阅和浏览,因此,可以通过电子档案信息基础设施的建立来进一步实现信息资源的利用。
2.2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地铁工程档案管理
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主要是适应于纸质档案管理,要想进一步跟上信息化的步伐,完善地铁工程档案,就要建立新的地铁工程档案管理制度。为了确保工程档案资料的有效、准确性,就要对工程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工程文件资料进行及时的记录、整理。建立各种管理措施,使文件的接受、采集、保管等环节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使电子档案在移交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完整的保护,使资料在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还要建立操作技术管理制度,使操作技术规范化,档案信息化处理要建立在规范、统一的标准之上。网络化的建立都要以一个标准为前提,只有按照标准进行构建才有可能实现操作的规范化,地铁档案信息化的建立也要有一个实行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地铁工程档案建立的可靠性、有效性。要想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可以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为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工程项目的进一步管理、规范做好基础。要想实现电子档案的安全,就要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完善档案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监督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实现文件资料的真实性;为了确保档案数据库的安全,还要努力实现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为档案数据安全提供有利的环境;为了实现地铁档案数据库的安全,可以加强对地铁内部局域网的管理,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外网,对两者实行严格的分离。在实现设施安全管理的同时,档案信息化安全还要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安全意识,同时防止人为的信息外露。为了实现人员的安全管理,在档案的管理中要严格遵守法律规范,执行《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切实做好安全保密工作。
2.3提升档案人员素质,加强地铁工程档案管理
地铁工程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这就需要打破以前传统的管理方式,在管理中加强信息技术要求,不管是档案信息的搜集、接收、整理还是归档,都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技术。要想实现高水平的档案信息化,档案人员应该充分实现档案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实现两者的优化组合,充分体现档案信息化的优势。在档案信息化的管理中,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网络安全保护技术,保护网络安全,防止档案信息外泄,同时防止外界恶意的黑客攻击,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安全。工程档案信息化还需要培养档案网络服务、数据库分析和软件开发等方面的人才,实现档案在管理、检索中的信息化。要想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还需要加强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培训,为档案信息化培养高素质人才,不仅实现对现有员工的培养,还可以从外引进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人才,优化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实现人员内部的互相学习,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地铁工程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加强对地铁公司一些专业部门的培训力度,实现一些二级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使他们增强档案管理理论和技能以及地铁工程建设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要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培养,进一步实现地铁工程档案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的融合。同时还要实现档案管理人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带领他们到地铁施工现场,进行一些实践知识的讲解,帮助他们理解档案管理中的一些理论知识,使其在工程档案检查中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真正履行其职责,实现档案信息化的有效管理。在提高知识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档案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增强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在信息的搜集、整理过程中认真负责,实现档案信息的完整、有效。在培养、引进人才的同时,还要经常进行经验的交流,实现经验互补,弥补自身知识的不足,共同探讨工作规律,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不断创新。
3.总结
在我国城市建设在急速发展,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地铁成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地铁工程档案管理是保证地铁质量,进行日后地铁修改、整顿的重要依据。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地铁工程档案管理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它不仅具有节省人力、物力资源的优势,也能够实现档案查阅的快速、便捷,更有利于档案信息的储存,加强地铁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电子文件的归档质量,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时代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邓代先.工程档案信息化之路[J].科技档案,2008(1):18220.
[2]杨公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实务[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建筑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 促进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 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有效地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用信息化进行建筑工程的技术改造, 带动管理进步, 提升建筑业, 使建筑业这样的传统产业, 在新型的工业化上, 实现新的跨越, 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在我国, 建设领域信息化是从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始的。目前, 建筑行业大多数企业都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及软件。
1 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意义
建筑工程的管理包括工程质量、施工进度、施工技术、施工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过程复杂,难以控制。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建筑工程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1.1 有利于规划总体建筑工程项目
将信息化技术引用到建筑工程的管理上来,可以使工程的规划更加详细、更加规范,通过对经费预算、资金控制、施工过程检测、工程安全管理等方面内容的信息化处理,能够科学的、准确的建立数据模型和数据分析库,顺利完成工程建筑的总体规划布局。
1.2 有利于构建公司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的引用使建筑公司的信息系统更加完善,资源管理更加规范,有利于公司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组织各种建筑工程信息。通过对原始数据的优化整合,实现对建筑工程的有效控制,同时也为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有利于领导层对于调整资源配置等施工环节作出科学决策。
1.3 有利于降低公司管理成本
通过互联网媒介,在建筑工程的物流采购与供应环节,充分利用电子邮件、网络搜索来寻找各种供应商家,通过网络信息数据对物料进行性价比评价,对售后服务等其他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不仅可以让公司获取质优价廉的产品,也降低了公司的采购成本。在施工过程中,也可利用信息化管理,对材料和设备实现动态管理,及时吸取现场施工反馈,对合同协议、财务支出、人力资源等工作环节实行标准化控制,有效降低各环节的管理成本。比如,从预算开始,通过信息化数据分析,计算出符合实际施工情况的准确数据,从而对项目施工的各种投入科学化控制,降低项目管理的风险系数。
2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就国外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各阶段的管理工作都是通过互联网或电子介质进行,而且必须符合有关的格式标准,即必须按照信息化的规程行事,其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已经相当的完善。但是就我国国内的建筑工程管理而言,则是刚刚建立起了数据库,跟国外建筑工程管理相比而言最大的不足,也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方向。而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2.1 计算机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范围狭窄
计算机应用还局限于部分企业,而在这些企业中往往又局限于局部的过程,把管理信息系统仅仅定位在信息检索查询和打印报表上。无法实现不同类别之间数据的关联、整合及分析,更无法与动态的行业信息结合起来。
2.2 管理系统的互动性差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各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之间的相互孤立的问题。在具体的是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好一点的企业虽然在管理中建立了局域网,运用了项目管理系统,而信息只在工地现场和项目经理部内部流动,现场管理与企业乃至该项目的其他方在网上根本无法互动,完全是个相对封闭孤立的空间,在这个范围内虽然能自给自足,但却无法跟外部的管理者进行良好的互动。
2.3 建筑工程信息化的误区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信息化误区,以为只要有了计算机和局域网就实现了信息化。大部分工程的业主方、设计施工方和监理方的信息交换依然基于纸介质来进行,并没有因为信息化的推进而改变。作为信息化的一个根本前提是信息必须数字化,并且存储在电子介质中,信息交换必须基于电子介质或网络来进行。而现阶段信息技术充其量只不过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了工具,并没有带来工作模式的改变。
总体而言,我国的建筑业信息化管理中,还存在着应用范围窄、管理体系之间互动性差、对信息化的正确认识不够、缺乏有序环境和统一标准等多方面的问题,这都相应的影响到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进程。
3 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3.1 确定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目标
建设部先在国家重点投资工程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进程,如以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全部信息实现无纸化;项目的有关各方利用网络以及电子介质进行信息的提交和接收;所有信息均存储在数据库中,便于共享和利用。它的终极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并最终增强行业的竞争力。其后在大型工程建设上进行推广,之后在整个行业推广。
3.2 在管理上建立和健全建筑工程管理
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而且是一场深刻的管理变革。要完成这一转变,必须抛弃已习惯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因此,在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中,不仅要成立以公司最高决策层亲自挂帅的组织领导机构,全员行动,整体策划,系统推进,而且要求行动上下一致、思想统一。
3.3 在工作中坚持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没有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将是无源之水。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计划统计、合同预算、材料管理、劳资管理、机械管理、施工管理、成本分析、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流程管理、系统维护等方面。为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个部门提供一个相互协同工作的软件平台,实现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信息、安全的目标控制,加强工程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促进工程项目管理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
3.4 在观念上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不同类型企业必须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确定本企业的信息化主线、突破口切不可盲目照搬,贪大求洋。目前,一部分建筑企业建立了公司局域网、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大部分企业还只限于使用财务管理、工程招投标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单项应用软件,系统集成水平低,信息化的总体水平不高。今后,企业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已有的信息化工作成果,推进专业业务系统的流程优化与再造;同时结合公司新的发展战略,展开具有前瞻性的信息化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能够充分享受政府及社会的公共资源,参与社会电子认证体系、现代金融支付系统和信用系统、网络公共服务系统。
3.5 在政府统一部署下,各行业全面推进信息化战略
因为市场竞争已由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演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信息化建设不再是一家企业、一个行业的事,整个供应链的每家企业都必须同时参与,否则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协同就无从谈起。把企业资源的内涵延伸到整个供应链,实现国际化采购和网上集团采购,控制采购成本和质量;实施物流管理,有效整合供应链资源;建立与供应链厂商的长期共同利益平台,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综上,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建筑产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我国的建筑产业也必将会完善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带来整个建筑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路工程;内业;信息化管理
1公路工程内业管理内容
内业和外业是一对相对的概念。针对于公路工程来讲,内业是指完成地点在室内的工作。众所周知,公路工程的工作大都是在户外进行,因此,我们很容易可以想到室内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资料。这些资料的作用就是在公路工程进行过程中,对施工过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记录,以便日后进行探讨解决。然而这些资料产生的时期是不同的,有的是在工程施工前工人们进行预想所得出的初步信息,还有一些是在施工过程中记录工程数据的信息。不同时期的信息应该单独划分,以免造成因信息数据混乱而调整错误的问题,影响公路工程的进度。内业工作虽然只是公路工程中整体工作的一小部分,但是其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这些资料连接着公路工程的各个环节,对公路工程进度调整和质量检查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整个公路工程的内业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建立起一个周到完善的那些管理体系,将这些复杂繁多的内业工作进行分级管理。一般来说,公路工程施工团队会建立专门的内业管理小组,而组长一般都由项目经理担任。然后再分设几个部门,每个部门中都有一些内业资料管理员。每个部门的内业资料管理员主要负责信息数据的收集、录入和整理工作,而组长一般都是发挥统筹监督工作小组的作用。
2提高内业电子文件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措施
2.1确保电子文件的可读性,合理确定登记备份的范围
我们都知道,文件的格式多种多样。由于一些条件的阻碍,我们目前所说的电子文件格式还无法完全进行统一,如果要将其完全统一,必须通过一系列复杂程序。然而文件格式的统一直接影响到文件的可读性,为了解决不能读取信息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些通信技术来保证信息可以在我们需要之时被读取出来。利用技术保证其可读性的操作步骤主要是标注出公路工程的完成进度。例如路基填筑的完成进度以及这个环节中的一些数据信息都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工具符号标识出来。接下来的步骤则是内业管理人员要到信息管理系统里把所采集的数据信息录入进去。数据一旦被录入,就会形成格式统一的帐表,方便我们读取和察看。除此之外,我们都知道公路工程开展时间比较长,每一天都有可能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因此,内业资料也会随着时间的递增而递增。然而先前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也必须进行合理保存,以防丢失。所以我们将每一天的数据信息录成电子文件之后,为了防止这些数据的丢失,必须做好备份工作。但是数据信息的数量庞大,如果将每一份数据都进行备份,那肯定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样反而会影响工程完成的进度。因此,我们必须将电子文件进行分类,根据电子文件对工程完成的重要程度来进行适当备份。那些价值比较大而且容易被丢失的文件必须进行多次备份,定时检查。这样才能够保证内业资料的安全,防止出现因资料丢失而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
2.2提高内业管理资料档案化和信息化水平,完善信息安全制度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内业信息的记录主要还是以纸质为主。然而,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它们被运用于各行各业。因此,在公路工程内业管理的过程中,内业资料的记录趋向于信息化、数字化和档案化。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对内化资料进行管理的好处在于可以快速地储存信息并就当下现有的信息进行分析,还可实时传输信息,这样可以提高内业资料的利用率。在我们需要这些数据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出这些资料。另外,虽然内业资料都是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存在于电脑之中,但是在将数据录入到管理系统中的过程中,人发挥着关键作用。没有人的参与内业资料的管理和保存,工作就不能完成。因此,人是影响内业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人在进行内业资料管理和保存工作时出现了一些差错,或因为某些原因人将数据进行了修改,那么这必将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破坏。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制定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约束内业工作人员的行为,使工作更规范化。如果有必要,可以对内业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尽可能地保障内业资料的安全。
1.1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缺乏系统性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市场主体、软件开发企业、造价信息用户等,对此,需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布局,分布进行实施。但是,目前全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建设规划体系不够完善,各个地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规划不统一、发展不平衡,实施进度不统一,市场培育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还未形成统一的体系。
1.2对信息化管理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认为最重要的工作是对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而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可有可无,不必追“风”,没有将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作为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有部分造价管理机构认为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的应用很难在短期内推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不愿进行投入,缺乏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进行改造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因此,全国目前仍然存在部分地区还未从当地工程造价管理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造价信息建设规划,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信息资源的开发明显滞后。
1.3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建设过于滞后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具有系统性、高集成性以及技术更新快等特点。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对信息的规范化以及标准化具有严格的要求,否则难以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以及对信息资源的大规模集成。而过去对工程造价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重视程度较低,工作滞后,导致工程造价行业内部各自为政,对资源造成了大量的浪费。由于缺乏对工程造价信息的传输、共享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性法规,部分单位不愿将造价信息共享出来,而另外一部分单位,将信息在网站上之后,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对其积极性造成了较大的打击。
1.4缺乏专业人才
虽然在过去的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培养、锻炼了部分人才,但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工程造价行业从事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难以有效满足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求,同时人才结构分布也不合理,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高端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创新能力与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尤其缺乏同时精通工程造价和信息技术两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另外,规范化、普及新的工程造价信息制度还未建立,大部分在岗人员对信息技术掌握的能力还相对较低,严重影响了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高效、高质的开展。
2信息化管理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建议
2.1制定统一的建设目标
根据《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内容,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在工程造价工作中的应用水平,促进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建立统一的目标,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总体思想为主要依据,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原则,实现统一规划,分布实施。
2.2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工作
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是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需要以国家信息标准为主要指导,建立建设工程造价行业信息标准体系,制定工程造价信息基础通用标准以及专用标准,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安全保障技术规范以及网络设计技术规范。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工程造价信息化软件环境的建设,监理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秩序,规范市场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的行为,保证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2.3建立完善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水平,需要建立完善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造价信息管理的具体职责,理顺各方工作关系,建立协调合作的工作机制,实现资源的共同开发、利益的共享、建立考评制度,落实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全面推动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2.4加强工程造价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同时随着信息系统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需要将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列为各个单位及各个专业执业资格培训的重点内容,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工程造价信息化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在造价工程师、造价专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评定中需要加入有关工程造价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考核内容,确保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另外,还需要进行广泛调研,在对国内外成功经验进行借鉴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
3结语
以泰兴市某节水灌溉示范工程为例,探讨了节水灌溉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架构与实现,为节水灌溉工程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
节水灌溉;信息化;管理
0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又是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传统的农业灌溉模式对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则达到了80%~90%。可以看出,我国的农业用水效率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差距明显,同时也表明农业节水灌溉研究大有可为。
1项目概况
泰兴市黄桥祁巷节水示范工程位于泰兴市黄桥镇境内,该地区为沙性土质,水资源浪费严重,旱灾时有发生。为了节约水资源,改变该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地区农业发展,从而推动整个通南高沙土地区节水工程,经批准在该地区实施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该示范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区位于祁巷村,南起港,北止祁巷门前东西大路,东到祁巷中沟,西至祁巷沟,东西长360m,南北长500m,耕地面积17.3hm2,需建泵站1座,铺设PVC-U型低压输水管1580m。衬砌渠道灌溉区位于祁巷中沟西侧,耕地面积72hm2,需建衬砌干渠2条共1000m,衬砌支渠6条共3900m。该示范项目包括:泵站工程、PVC-U型管道工程、衬砌渠道工程、自动化控制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笔者重点讨论自动化控制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2系统开发原则
由于灌区用水管理涉及农业、水利、经济工程技术等学科,而且许多因素与灌溉用水过程的关系难以完全通过解析方法进行定量描述,所以应用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实现用水管理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实用性本系统是一个面向实际的应用系统,系统的功能应尽可能满足实际要求,考虑到生产单位用户多数情况下为非专业人员,所以系统的操作应简单、易学、易用,以图形技术直观地实现各种操作。(2)科学性本系统需要实现灌区泵站自动控制、水量计量、污水流量计量、雨量、土壤水分的实时监测,对监测数据要加以科学分析,以提高决策的可靠性。(3)综合性系统开发过程中应强调用户、灌区管理人员、软件开发人员三方面的密切协作,注重“信息—经验—反馈”之间的联系,发挥综合集成系统的整体优势。(4)可扩充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决策环境以及决策问题都会发生变化,因而要求系统具有可扩充性。系统结构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各子系统留有程序接口。(5)自维护性对于操作人员的误操作或其它原因对系统造成的破坏,系统应具有较强的自维护能力,迅速恢复。
3系统开发要求
本系统由水务局控制中心、现场控制系统(含水泵控制系统)、田间电动阀控制系统三级系统组成,还包括IC卡水量计量系统(含土壤墒情采集仪、污水流量计IC卡及IC卡软件)[1]、雨量计等。系统功能要求如下:(1)实现用水量的实时自动采集,实时显示瞬时流量、存储累计流量。(2)实现灌区土壤水分的实时自动采集[2]。(3)实现各泵站、各闸门的计算机远程自动控制。(4)实现泵站用电量的实时监测。(5)充分应用数据库技术对各类监测数据实现存储、统计、处理和查询。(6)形成各类监测数据的各种报表。(7)实现将各关键设备的动态实时监测运行状况以声光报警技术提醒工作人员,以数据技术实现各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表管理,以备查询。(8)能科学地预算用水量、预报用水量,实现节水灌溉之目的[3]。(9)系统以图形界面为主,配合适当动画技术,实现多媒体用户界面,方便用户使用。(10)利用语音处理技术,实现整个系统各种操作的语音提示,更加方便用户使用。(11)利用图形技术实现诸如降雨量、河水水位、水池水位、稻田水份水位的各类曲线图及相关报表,实现对各类采集信息的快速查询、统计、打印。
4系统架构
系统是由局控制中心主机、现场控制系统、田间控制系统及传感器构成的具有三级结构的集散型控制系统(DCS)。水务局控制中心计算机作为中央控制级,其主要任务是完成水务局控制中心对灌区各种数据的远程监测,必要时也可以对现场仪表进行控制;现场控制计算机作为中间控制级,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灌区现场数据的采集及对各仪表的控制(包括泵站的控制),同时将数据上传水务局控制;在田间,有田间控制系统作为就地控制级,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存贮、预处理,并控制现场电动闸阀和水泵动作。本系统利用RS-485通信距离长、抗干扰性能强的特点,采用现场总线方式,将所有现场单元挂接在RS-485通信线上,实现控制主机对现场单元进行参数设置、数据传递、存贮和显示,并接受管理人员现场操作[4]。
5系统软件开发
系统的总体架构。由泵站检测控制模块、闸门控制模块、泵站上下游水池水位采集模块、雨量采集模块、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采集模块、稻田水分水位采集模块、泵站关键设备运行检测模块、查询统计模块、通信模块等组成[5]。本系统应用Delphi编程语言作为系统软件开发工具,利用3Dmax、Flash、Photoshop等作为系统图形界面的开发工具,使系统具有语音提示、界面直观、易学易操作等特点。(1)泵站控制系统界面。具有电机电流、电压显示,雨量、河水位、各泵水流量、储水池水位显示,水泵故障报警指示,水泵开关控制,水泵状态测试等功能。(2)闸门控制系统界面。具有各闸门用水量显示、水泵故障报警指示、雨量查询、用水量查询等功能。(3)河水水位、降雨量、土壤水分数据图表显示。
6结语
本信息化管理系统,控制界面均采用动画设计,用动画的方式显示整个系统的流程,方便美观。每步操作有多媒体语音提示,为操作管理员提供了极大方便。具有自动控制、检测和数据处理、报警和保护、数据存档、管理和通信、打印和显示、防雷、抗干扰等多种功能,从稻田水分数据采集到供水、管水均实现了农田灌溉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数据库不仅自动记录了每个阀门开关的日期、时间和用水量,同时也记录了各种仪表采集的数据,为科学分析、科学灌溉提供了依据。在数据库管理子系统中,根据用户输入的查询日期,计算机可以方便地完成调阅,并用数表和图形两种方式显示出来,使用户查看分析起来更加便捷。
作者:高荣官 叶军 单位:泰兴市水务局
参考文献:
[1]齐维贵,丁宝.单片微型机原理•接口•通信•控制[M].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87-190.
[2]白鹏,莫卫东,张福萍,等.VisualBasic6.0高级编程技巧———多媒体通信篇[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130-135
[3]康立军,张仁陟,吴丽丽,等.节水灌溉联动控制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8):232-236.
关键词:采油气工程;信息化;管理;措施
1 采油气工程信息化概述
采油气工程信息化的管理目标,是实现数字化油气田的必然要求。对采油气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提高采油气生产的自控程度,可以减轻岗位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采油气生产的效率。
对于采油气工程数据库的管理,为采油气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对于数据库的管理,实现了采油气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整理。为油田采油气工程的生产管理提供动态资料,有利于进行油饩的动态分析,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不断提高油气井的产能,不断提高油气田的生产效率。
由于采油气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采油气工程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采油气工程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还比较低,与信息化管理目标之间存在差距。采油气工程信息化的数据处理和报表的形成,依据就是数据库资料。由于岗位员工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数据库的资料的精准程度受到限制。由于岗位员工的素质以及对待生产数据的态度,引起输送到数据库的数据资料不准确,有的生产单位报送的数据不及时,影响到数据报表的及时形成,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分析解释,带来不利的影响。
工程技术数据的质量不符合生产实际,导致对油气井生产状况的动态分析不准确,影响到增产措施的设计和实施,形成恶性的循环,直接影响到油气田的最终采收率。数据库的生产数据的准确程度不佳,录取的数据的渠道不同,进行对比分析的依据不好把握,导致数据库的数据资料的质量差。严重影响到地质研究及动态分析,如果科技人员不到生产一线进行生产数据的核实,就会影响到油气田开发方案的设计和改善,对油气田生产产生更大的影响。
生产单位对技术数据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生产单位为了做报表而出数据,有些数据就是编造的,根本不是生产现场录取的,与现实的生产数据偏差很大。对虚假数据进行分析,增产措施也很难见到实效。
采油气工程的生产数据采集不规范,没有建立合适的考核制度。基层工作人员不重视数据采集,影响到生产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对采油气工程信息化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
2 采油气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措施
优化采油气工程信息化建设的设计,将采油气生产实际和信息管理技术结合起来,使采油气工程的信息化与油气田生产实际相匹配,实时录取各项生产数据,及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产量,促进采油气工程的顺利进行。
2.1 建立和完善SCADA管理系统
在油气田生产实践中,建立自动控制和管理系统,就是利用SCADA管理系统,实现采油气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并对油气井的生产情况进行自动控制和管理。建立采油气生产企业的ERP系统,实现了油气田生产物资的统一管理,将采油气厂的物流、信息流和财务管理结合起来,达到油气田生产过程的结算和控制。同时建立各个生产管理的信息系统,达到油气田生产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的目标。
2.2 采油气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为了达到采油气企业信息化的管理目标,对采油气工程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油气田生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与生产实际相吻合,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放到首位。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从数据库信息基础资料的采集和处理,到各种数据报表的形成,以至后来的油气井的动态分析,都必须以基础资料为前提,才能把握采油气工程的关键点,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2.3 采油气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
为了达到采油气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对采油气工程实施信息化管理。设计信息化的总体管理目标,形成一个完整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采油气工程统一协调起来。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实时传输,达到规范化管理,避免由于人为的因素而引起的虚假数据,导致对油气井的产能评价不准确,影响到各项增产技术措施的实施。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体系,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应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安全入口,避免黑客的入侵,保证采油气工程信息化的安全运行,防止油气田生产数据的外泄,保护生产信息资料的安全。培养一批优秀的采油气工程信息化管理人员,提高人员的素质,使其适应采油气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需求。避免由于人为的原因,影响到信息化体系的正常运行,给油气田的生产带来安全隐患。
2.4 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采油气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问题,必须纳入管理目标。只有保证信息的安全,才能促进采油采气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油气田的生产目标。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首先需要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通过网络防火墙的设置,网络安全用户的账户及密码的设计,有效地防止网络黑客对数据的影响。
为了保证生产数据的安全,在服务器端安装杀毒软件,并实时监测计算机病毒程序,防止生产数据的丢失或者被恶意篡改。达到服务器机房的物理安全,应用安全以及管理安全,实施机房管理的保密制度,建立24小时值守的制度,避免疏忽而引起油气田生产信息资料的丢失或者损坏。建立健全各项信息管理规章制度,提高科技人员的素质,保护采油气工程生产数据的安全。
2.5 采油气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技术措施
为了达到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实施信息化管理,保证采油气工程的信息化处理,不断提高采油气工程的效率。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人机交互,所有的油气田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都通过网络解决,达到无纸化办公的状态。所有的生产信息资料,通过计算机就可以显示出来,减少了更多的纸张的浪费,提高了办公的效率。
管理信息系统,通过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员,对采油气工程的生产数据进行管理,避免数据的丢失或者损坏。能够及时发现采油气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不断提高油气生产的效率。
技术支持系统的应用,为了满足采油气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应用计算机技术和采油气工程技术的支持,适应现场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发现数据采集故障,及时进行现场处理,直到问题得以解决,恢复正常的状态为止。启动决策支持系统,建立采油气生产的专家系统,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分析,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一旦发生严重的生产事故,启动专家系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避免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影响到更多的油气井,使油气田的产能受到影响。
3 结束语
通过对采油气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措施的研究,提高了采油气工程的信息化水平,实现油气田生产的自动控制和管理,为数字化油气田生产提供了依据。采油气工程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必须满足油气田生产的需求,实现了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处理,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达到高效生产的状态,解决员工的劳动强度问题。通过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及时进行系统的维护和管理,通过专职的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工作,不断提高油气田的开发效果,达到节能降耗的技术要求,促进采油气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模式,满足数字化油气田生产的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昊天.关于采油气工程信息化工作的思考[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8):287.
[2]霍明慧.采油气工程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思考[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6):148-149.
[3]庞小东,苟磊.采油气管理区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J].石化技术,2017(1):247.
关键词: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
伴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信息化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导向,伴随信息化社会的逐渐普及,信息和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以及发展中有着非常明显的重要意义。建设工程档案中合理应用信息化管理是未来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发展方向,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样也能够有效强化档案管理工作为社会服务的效果。构建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够用于工程档案的管理,还能够控制物力人力资源的投入,从而优化工作效率。
1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含义
目前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和工程本身的质量以及人们的住居有直接的联系,人们的生活与电、水、气、交通和住房有直接的联系,而这些设施设备的建设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条件和质量。对此,做好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以往整理建设工程的档案资料都是在项目完成之后进行统一性的整理,但是需要配备由多人专业人员所组成的档案编制小组进行统一性的编制和管理。此外,再加上目录是人工设计并制作,不仅会存在较大的成本资源投入,还会导致人力物力过多浪费。就目前而言,计算机技术仍然可能处于发展状态,借助当前的管理技术以及大容量数据库,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记录到数据库当中,并经过简单的操作便能够从繁琐的数据库当中准确的寻找到所想要查询的信息内容,借助显示屏清晰的显示出来,从而极大程度的降低资源的查找时间,优化查找效率。
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构建电子信息档案,不仅能够规范建设工程档案资源的整理效率,节省资料编制的效率,查阅资料简便,还能够极大程度缩小档案馆的数量,降低建设工程档案资料整体人员的参与人数,优化工作效率。建设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研发以及实施,有利于借助电子文档的编辑和整体软件,实现动态归档建设工程资料,便于目前的档案整理以及事后的档案调阅和共享等,帮助相关人员掌握建设工程档案的实际信息。由此可见,建设用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降低成本、降低工作人员数量以及优化整理编制效率,提升档案使用质量等优势。
2 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归档文件不规范
近些年,工程项目的数量在飞速增长,同时规模也在不断托大,工程的结构形式、使用功能等也越发复杂,再加上大多数工程的建设周期非常长,涉及到多个审批部门,最终导致各个部门的工程技术资料之间存在重复、不衔接的问题,导致工程档案所归档文件不规范。
2.2 档案整体不规范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有较高的专业性需求。对此,对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其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还必须要有相关方面的专业能力,假设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基本流程不熟悉,其必然会存在接收文件不合理、不及时等现象,导致档案质量以及后续使用受到影响。
2.3 档案管理意识较弱
因为建设工程档案的收集归档并不完善、不及时,长期以来对建设工程的常规维护大多数都是依靠经验和记忆进行,平常发生问题时,因对建设工程档案的应用意识较弱,往往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只是敷衍而过,这也导致各个部门的档案管理行为存在较大缺陷。
3 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施与普及有许多优势,但是在实施方面有许多的困难,笔者认为,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准确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管理程序,合理应用信息化资源。为了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真正的信息化资源的全面应用,应当制定相应规范构建建设工程的管理手册以及修订、录入、审核、管理等几项工作流程;2、设计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手册,建立并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就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而言,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档案信息的查询、应用和共享便捷性、安全性,想要真正实现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应当在原本的管理制度上进行合理的创新和改变,设计符合信息化时代运行需求的规范和制度。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是整个档案管理系统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借助完善的制度约束并统一化档案信息的录入与调用、编码管理与体系、从而对建设工程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猝死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3、注重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支持。想要实现并不断发展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应当研发一整套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从档案信息的安全角度考虑,该系统还应当配备相应的技术防护能力。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借助该系统,能够简单、快捷并准确的录入档案信息。同时,该计算机管理系统还应当具备检索功能,通过关键字、词、句的检索,快捷、准确的寻找到相应的信息化档案,从而为档案信息化应用提供便利;4、就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大多数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层人员其工作能力和素质并不相同,大多都有所差异,部分资历较老的工作人员虽然能够独立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但是其只能够在传统的模式下完成相应的应用与管理,在全新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独立工作能力显然不足,无法胜任信息化时代之下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对此,可以明显发现,老资历员工对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并不能起到相应的扶持、支撑作用,所以专业性、技术性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对此,信息化时代之下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重点必然是人才的培养,想要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优化信息化档案的建设质量,就必然需要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的工作素质与能力,将工作重点放在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方面,通过教育、培训等多种方法优化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笔者认为,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可以通过挑选新的工作人员来保障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例如,建设工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与高职学校联合,让高职学校培养更多的专用型人才,从而有效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从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 总结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常规档案管理模式相比,具备更多的优势,不仅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还能够有效控制管理工作的繁琐性和成本,从而优化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提升工程建设的监督强度以及建设实际状况,进而提升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质量,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促使建设工程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咸春. 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刍议[J]. 现代商业,2012,20:187-188.
[2]邱柏霞.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J]. 城建档案,2012,10:70-71.
[3]莫斌. 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浅析[J]. 现代企业教育,2011,23:275.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原则;措施
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生活中普遍地应用到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办公中的应用是不断趋于标准化、网络化、自动化,大部分的工作都会依据计算机或是互联网进行办理,这对于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是对工程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构建健全的管理模式,将工程档案存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一、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对于工程档案信息化理解主要以两方面来阐述:一是工程档案信息的网络化与数字化进行有效的实现;二是有效地对工程档案进行存储、传递、接收和运用一体化;三是完成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的高度共享;四是要创新工程档案的管理模式。如今,针对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工程档案的检索和工程档案内容信息的存储:工程档案文件主题词的自动标引;工程档案的数据备份;工程档案的文件目录的打印;工程档案的整理与文书立卷;工程档案的保护以及库房的管理;工程档案的咨询与借阅管理;工程数据处理的各个阶段都依据有关行业的标准以及国家的政策作为构建依据的。
二、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因为工程档案的反复查阅与长时间的保存,对于原件丢失或是损坏都是不可避免的,这对于工程档案的利用和保管上带来了极大的烦扰。通过对低档平板扫描仪记录的方式的应用,可以将大量文档实现电子化存储,对于问题的解决有着巨大的作用,在电子化存储下,对于大量文档的应用、查阅、管理方面还有待提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的应用就是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手抄记录转换为应用信息技术存储工程档案,这是工程档案的管理取得的重要成果,还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水平。可以说,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完成科学开发工程档案资源的基础。
三、当前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电子化信息的不断发展,对于我国工程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同样也产生了大量的问题有待解决。
(一)面临安全与革新的挑战
原本的工程档案管理的中心主要就是为了运用、查询,基于此来确保工程档案管理具有更高的保密性。在档案管理系统迈向新纪元发展空间中,会对应用系统进行有机整合,比如文档管理一体化等。此类整合必须要应用新思维来处理各方之间的矛盾。除此之外,网络本身与计算机系统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单单是硬件资源会受到自然的影响,还会受到人为破坏,并且数据信息与软件资源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在未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下,在安全意识方面也较为薄弱,这样就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面对标准化和法制化的挑战
因为工程档案自身的特点就比较复杂,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分散管理。因为多方面进行管理,各个部门都有属于自已的一套标准,因此对管理标准化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在工程档案的立法方面也比较欠缺,致使众多的工程档案因为密集问题影响,而埋没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三)技术支持不充分
第一,电子文件在实质上对于它的保管期限与保管条件等方面是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情况发生。第二,基于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一些纸质的工程档案经过电子仪器的扫描即可以转化为电子档案,尽管它的价格很便宜,但是扫描的时间较长,无法满足将原始的纸质工程档案快速地转化为电子档案。
(四)人员配备不合理
就当前的工程档案管理人员而言,既有专业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人很少,由于存档的技术人员的知识较为单一,必然会出现专业与工作岗位不对口等问题。
四、推进工程档案信息化的原则与措施
(一)工程档案信息化应该遵守的原则
合理性原则。利用数字化方法来接受工程档案文件,其应对规范性的原则要有持续性,构建于信息档案有关的法律体系,只有这样才会使电子文件顺利地完成归档,对于传统的工程档案数字的保存与应用等工作来实现其标准化与规范化,避免重复建设、互不相容的状况产生。安全性原则。由于网络化、数字化的进程的不断加快,网络潜在的威胁也越见突出。所以,对于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力度一定要加大,要应用较强的安全措施,全面地保障工程档案信息的安全。效益性原则。对于工程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特定的环境下一定要遵守的是效益性原则,最为主要的是信息化工程的效益。选取数字化的内容主要是以经典为理念,核心要与社会应用的热点进行有效的结合,把重要的工程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会收获较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应用效果不大的对于工程档案是是不需要数字化的,避免浪费财力、人力、物力。
(二)促进工程档案信息化的措施
加强机读数据的前期工作。如若想做好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那么机读数据库的存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机读数据的质量主要针对于管理系统的效率高低的决定,对机读数据做好准备工作,提高对著录、标引等方面的重视力度。档案著录的内容主要指档案内容的选择、分析、记录的过程。形式特征主要是指档案信息的外表,比如文种、标题、载体、形成时间等,内容特征是指依据档案内容特点所揭示的项目,比如主题词、分类号等。标引与著录是对档案内容的浓缩,这样才会有效地将档案信息输入计算机中进行多方面的处理。重视光盘技术在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运用。光盘主要是通过光电存贮技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中的产物,是信息的检索与信息存储、电子化的归属。利用光盘进行存储,其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存储密度高、可靠性强、寿命长等,它会把大量的工程资料刻入到一张光盘内,以此来实现计算机管理,对于原文件进行扫描录入的方式,极大地减小了对库房空间的占用,降低了存储设备资金的投入,以此来减小成本。网络化管理是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趋势。网络化是基于计算机管理模式快速发展下的必然产物,通过对网络搜索,使工程档案查询速度非常快,也非常便利,它改变了传统的借阅模式。计算机把网络分为了上下级并且与各处室紧密相连,成为一个具有高效性的有机整体,来有效地衔接其他部门与档案部门之间的各个业务,每一个部门都可以利用网络进入到工程档案信息库中去查询。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主要就是采用了内部网络服务器在一定空间内对于工程的资源档案进行存储,简称为档案存放区。为加强工程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在进入系统时应该有一个用户的口令才可以进入到工程档案的数据库中,只有隶属于档案部门工作人员才有权利更改已经入库的档案。为了确保工程档案中的数据的安全性,要加大对系统的管理措施,在系统密码的设置上可以设置双层防护,这样才会有效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系统;在修改时在系统中一定要设置双重密码,以此来防止没有权限的操作人员对数据进行更改,一定要确保数据是安全的、准确的、完整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需加强病毒防治,来确保安全。对计算机病毒要加大防护力度,这是确保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营的核心工作,如果计算机感染病毒,那么最为严重的状态会导致整个系统出现瘫痪,因此要构建比较严格的管理机制,做预防工作。具体的要求是符合操作的规范性,同时还要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测与维护;为了防止突然状况的发生一定要对数据随做随保存,做好重要资料的备份,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影响;不要对来历不明的程序进行拷贝,在拷贝之前一定要做好查毒杀毒的前期准备,以此来确保万无一失。积极促进工程档案管理部门实施信息化管理。第一,对基础性工作进行强化,认真地构建实施计划,只有基础业务的工作做到规范化与标准化,才会有效地推进工程档案信息化的管理。第二,强化人才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运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来进行服务。作为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工程档案工作者一定要具备基础的电子与计算机文件管理知识。这便要求工程档案的管理人员要对自身文化、专业知识、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来有效地对工程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
五、结束语
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比较全面、长期且具体的工作,工程档案的管理团队对于工程档案信息化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大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是当前建设信息化管理的重中之重。信息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程档案管理者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自主上进,才会适应时代与社会的需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作者:王颖慧 单位:天津市引滦工程黎河管理处
参考文献:
[1]郭贵来.基建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建设研究[J].企业导报,2016,(18):36.
[2]张迪.信息化环境下地铁工程档案管理改革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5,(12):44.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是一个分工细致,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工程管理要经过
立项审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后评估等不同的阶段,工程产品具有:施工周期长、涉及面广、产品多样性、工程量大、信息量大等特点。诸多的工程信息意味着如果没用一个整合的信息系统,工程相关的信息将不能很好地保存,更难于转化成有用的数据以借鉴。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造价管理人员,往往在技术交流、协调上;图纸、资料查阅;资源信息的搜查上花费较多时间,较严重得影响了工作效率。我国建筑工程量堪称世界之最,积累了大量的工程造价资料,利用计算机对其快速的归档、分析,灵活的组织管理,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当务之急,也是当前各行业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不断加大投资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实力,提升行业档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及原则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是国家、行业、地方造价管理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开放式的信息采集、加工、存储、的信息平台,建立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中标合同价、竣工结算价等全过程的工程造价及相关信息数据库,并为建设工程项目的概、预、结算提供各种基础数据。其目标是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计价提供造价信息的专业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应遵循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1.标准化原则。对各类工程造价信息流程进行规范,制定统一的格式和标准,实现基础数据标准化。
2.有效性原则。根据不同的用户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分析整理信息,提炼浓缩有效的信息。
3.定量化原则。采用定量的工具采集信息,并经过信息专业人员的分析比较,保证信息数据的真实准确性。
4.时效性原则。采集的工程造价信息应反映工程计价与控制过程的不同时期,具有相应的时效性。
5.高效处理原则。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应通过高性能信息处理系统,尽可能的缩短信息在处理过程中的时间,尽快分析出有效信息服务于用户。
三、加强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1.完善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机制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是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向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措施,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把信息化管理纳入日常工作,加强建设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制定信息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建立信息安全保障技术规范和网络设计技术规范;编制全国统一的建设工程工料机数据分类与编码、工程项目分类标准,为全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发展奠定基础。
2.工程材料管理
工程材料费用信息的管理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材料费用信息的及时、准确为工程的成本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工程材料价格的获取采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化协助手段可把传统的数据采集工作,变成社会化的协同工作大大降低采集成本,而且收集的数量大、时效性强,从而实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调动了用户工程的主动性。要准确、及时、全面获取某材料的价格信息,必须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综合、析疑、推导等工作,从中寻找出可用的市场信息收集后,建立价格信息管理库,该库的信息组成不仅包括相关专业所采集和掌握的材料价格的数据,还包括材料采购制度、价格评价体系和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为提高材料价格的时效性,需定期更新或增加数据库中的价格,既有效地提高工程价格的准确度,降低工程成本,又必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工程材料数量的控制对于工程材料的管理,建立材料保管专项数据库。严格执行材料准出、入制度,保管制度。材料领取计划单应注明:工程名称、资产号、合同号、图纸号、材料编号、领取数量及供货日期从审批到发货实现网上传递,使每一种材料都与工程项目、施工合同联系起来,既便于保管部门分类汇总,及材料的发放和库存数量的掌控,以及财务部门进度资金的控制,又便于施工、预算部门查询材料领取情况。
3.工程造价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建立起工程造价信息数据库,能够储存大量的工程造价历史数据,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工程造价指数、材料指数、主要材料平米含量。不仅可以为工程提供造价预测,效益评估,也可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与工程相关的数据也不断增加,没用一个规范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将会束缚行业高效、有序地发展。但是对以前工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应用还停留在粗加工阶段,不能够透过工程数据的表明数字去发现内在的规律,来提高工程数据信息的附加值,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工程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加工的运行机制,因此造成了工程数据资料极大的浪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完善的分析、加工运行和上传机制,可将零散的原始的工程数据汇总后进行科学系统的统计分析,传送到工程管理岗位的个个终端,能方便、快捷获取所需数据,使其更有效地为我们服务。
工程信息数据库不仅包括工程的造价组成和材料的消耗量等数据,也要包括工程特征和相关信息:工程名称、设计单位、结构类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编制人、审核人等:还包括:不同类型工程所包含的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各项工程组成结构中的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的主要参数:各项工程的设备和材料用量:各单位工程中主要分项工程量及所采用的价格指数报告期和材料市场价格报告期等信息。通过这些数据资料可以分析工程在建设期间的造价变化,各单位工程在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例,各种主要材料的用量及使用情况,找出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另外数据资料的分析可以研究同类工程在造价方面的差异,以及引起差异的原因,找出同类工程所共同反映出的造价规律。用计算机进行造价分析可以使建设单位随时掌握工程的进度和成本,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施工单位也可得到准确的造价信息,来保证工程建设快速、有序的进行。工程数据可为我们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信息,更可以为造价管理、招标、评标、概算审核提供依据。因此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整理制度,由专人通过计算机对工程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测算,并通过信息化管理网络各类工程造价指数和材料价格指数,使领导层和工程管理者能及时掌握和利用此类信息。
4.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系统与其他辅助系统的交互
建筑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应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施工以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系统进行很好的交互融合,通过这一措施可以使得建筑产品实现从构思规划阶段,到设计阶段,到最后的竣工验收阶段的全程自动化管理,可以为建筑工程造价信息系统的时效性和实时服务提供有力的保证。众所周知,网络为建筑工程造价行业创造了良好的信息平台,使其原有的陈旧工作方式得到了改变。在新形势下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中,还应当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对历史数据和新的工程数据进行动态的提取、分析和规划,通过这些步骤最终实现对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系统与其他辅助系统的交互,可以使各参与方在工程项目的每一阶段都能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增强了建筑工程造价信息的时效性,实现了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的高效控制,提升了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结 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工程造价管理行业中已初步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目前,有许多企业在工程造价领域应用信息技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已经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和发展,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也在逐步加大,具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更好的加强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最终实现与国际建筑市场的接轨,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群.浅析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话,2011(18).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
1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概述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涉及多个不同的部门、专业和环节,其信息的主要来源包括现场勘察资料、测绘资料、设计图纸、招投标书以及合同文件等,还包括了口头上的任务分配、工作指示、会议讨论等,概括来讲,建筑工程中的信息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各个单位和环节所产生的信息总体。建筑工程信息不仅包括了建筑项目自身中蕴含的各种信息,还包括了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不仅包括了相对固定的信息, 还包括了许多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信息,涉及许多不同的学科和门类。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主要是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对建筑信息进行综合处理,通过记录、查询、计算、传输等方式,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性,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工程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促进项目的整体进行,实现经济预算、资金成本控制等的信息化, 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管理的功能和作用,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2)促进信息系统的构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不仅能够应用在建筑工程外部管理系统中,在内部管理系统中同样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对管理系统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弥补,处理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实现对于信息资源的标准化管理。在建筑企业中构建信息化系统,应该遵循精简细算的原则, 对工程的各种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和系统化的整理,以方便进行管理和查阅。信息化系统能够极大地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为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数值支持,进而推动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
(3)节约工程成本:在建筑工程建设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原料的选择和采购方面,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容易造成工期的延误。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还可以促进供应商与贸易商之间共识的达成。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创建新的沟通交流渠道,促进贸易的便捷化,同时也能够为材料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有效节约成本。
2 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作为一项应用极其广泛的技术, 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实现与行业技术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2.1 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建筑工程与建筑项目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工程环节众多且相对繁琐,在前期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建筑施工过程中也需要对照相应的设计施工图纸,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上述内容相对繁琐,涉及的专业学科和内容众多,数据量也非常巨大,创建信息一体化,是非常迫切的。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工作包括了进度管理、人员管理、资金管理和安全管理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建筑工程管理。因此,在构建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应该立足工程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突破陈旧的管理思想的束缚,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将各种数据信息有机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相关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确保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展开,推动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2 建立高效的运作机制
建筑工程设计的专业门类众多,包括土木工程、房建工程、管线安装、装饰装修,以及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等,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信息量极其巨大,对于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在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单纯依靠人工管理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进展缓慢,而且对于信息的查询和处理滞后,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而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专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行业信息的收集、统计和分析,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后,为了确保其功能的有效发挥,还应该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制定相应的建筑工程管理标准,并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对标准进行及时修改,同时定期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实现建筑工程的标准化管理。
2.3 以建筑工程为核心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于建筑工程相关信息的管理,确保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如果无法实现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企业的信息化也就无从谈起,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实现管理信息的基础条件,工程项目管理则是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前提,能够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强化生产要素管理、合同管理以及相应的信息管理,能够逐步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由传统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而实现对于信息的综合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信息化管理进行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应该从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以及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计划,而不应对其他工程和企业的成功经验进行照搬照抄,以免影响管理的效果。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立足长远,明确企业自身的发展路线,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找到符合自身的道路。在信息化管理中,应该以建筑工程项目为核心,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展开都能够将建筑工程作为前提条件,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减少问题的产生,确保信息化管理功能的有效发挥。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科技发展的带动下,信息化技术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建筑工程而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体现在了相关技术的变革方面,更体现在了管理层面上,要想确保管理信息化真正实现,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束缚,创新管理方法,立足工程实际,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推动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路志强.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4(8):143-144.
[2]仪俊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探析[J].门窗,2013(1):271-272.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是随着信息量不断扩大,技术的难度不断提高、信息的交流频繁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说,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已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近年来被一些实力雄厚的土木施工单位采用来以此辅助项目参与人进行某些项目管理工作。举一个例子来说,概预算软件是专业预算员编制施工概预算时使用的软件、技术资料员使用Au-toCAD图形软件绘制竣工图纸,这些软件的使用显著改善和提高了土木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这个例子很明显地说明了信息技术在土木施工中应用的必要性。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使用计算机是土木工程内部的管理的必然要求,我们还应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计算机,还具有更深刻的内涵。
(1)土木工程内部的管理使用计算机是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进行高效地采集、加工是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信息所要做的操作,也是一个必然的环节。这个环节对重复工作的减少有很大的帮助。这也为项目管理服务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依据。
(2)得更为及时有效的监督检查。土木工程内部的管理使用计算机使得信息反馈变得更快捷。在这个环节下,计划工作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最后自动化水平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1.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具体内容
1.1 专项信息网络
系统化的信息网络是建立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先决条件,它不但能够为工程施工建设施工提供信息数据检索、查询、浏览等服务,还可以加快有价值信息的输送速度。
1.2 信息接发装置
装设有手持式终端或者台式终端,对土木工程的有关信息数据进行接发工作,在凭借信息专项网络的基础上,交换一些有实用价值的信息,对于土木工程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1.3 相关信息输送标准的设置
规定土木工程信息数据输送标准,不但能够让信息输送系统所用的网络与国内普遍应用的输送网络(网通、电信)保持使用方面的兼容,而且还可以促使土木工程项目之间或者不同信号接发装置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更加稳定地进行。
1.4 数字信息集成系统
这些系统含有一些大型开发程序的应用,在根据以前所规定的土木工程信息化标准的基础上,并且经过合理的调节和改进,建设一个系统化的土木工程行业数据汇集与处理的集成平台,这样就有利于房地开发商进行数据资料调研,实现土工工程信息的集成和交互功能。
2.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保证了土木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可行性,它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
(1)工程应用。现代高新技术(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代表)的综合应用。
现代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除此以外,还有社会效益。在土木工程施工领域的一些大型企业,技术力量雄厚,计算机辅助施工已有了长足进步,这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综合利用。举个例子来说,×××大厦,基础混凝土施工时利用计算机监测混凝土温度来避免出现裂缝。当然还有一些企业利用通水量来控制建筑不出现裂缝。该大厦利用计算机多点监测标高引导钢模板体系的提升使垂直偏差尽可能避免。这些都是实例证明,是信息技术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的明证。
(2)经济。大幅度提高的设备性价比使土木工程管理信息化在土木工程管理中的普及应用成为可能。目前的市场价格,用性能较好的10台计算机组成局域网,所花费的资金不到二十万。但是,信息技术的推广为项目节省的开支远远不止二十万(如图1)。
说明该系统建立的有效性。除了这一个方面,成本节省还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利用和数其他项目各个环节的节省。信息技术的利用使施工项目信息能够进行进行海量存储、高效加工,共享信息在各项目参与人之间成为可能,最后促进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从根本上改变土木工程施工领域高新技术含量不高的局面
3.土木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研制步骤
土木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我国还处在发展阶段。目前一些公司,他们围绕着公司的长久发展推出了网络化的管理信息平台。适用于项目层次的实用化管理软件被一些技术力量雄厚的施工企业开发出来,像中建一局四公司、中建五局三公司等都开发出来适合自己公司发展的管理软件。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土木工程的信息化管理,高等院校中逐步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举个例子来说,清华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在这方面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工作。
施工领域在计算机应用落后于设计领域是我国土木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一个基本现状。据有效数据统计,施工领域土木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只占到后者的1/4左右(如图2)。
尽管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落后的现状依旧没有改变。虽然经过努力提高了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但是,系统的自动化己然没有摆脱落后的局面。信息技术更有效地为施工生产服务是深入土木工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制所要面对的一个严峻课题。
针对这个课题,在进行土木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时我们应当注意:①包括深入文献调研以及优缺点分析在内的周密的前期准备工作。②在准备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系统分析深入工地调研,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土木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开发的多层次多侧面的信息模型。③基于前面建立的信息模型,设计全面的系统。主要内容是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输入输出等设计。④通过具体的编程等环节并应用一定的开发策略来开发一个全面的土木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该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制的价值应该说明。
4.土木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以信息系统的出现为标志,该系统大大提高了土木工程管理中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效率,也极大地提高了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组织中信息传递方式发生变化,组织内部更多地通过对等的信息传递方式来沟通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5示范工程建设
为了有效推动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实施,进行示范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上海同济启明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研制开发并向市场成功推出同济启明星工程e随身电脑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又展开了“数字工地”系统的研制开发及产业化推广工作,且“数字工地”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现场监督信息系统已进入实施阶段。“数字工地”系统的核心思想是指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对施工技术、施工管理、质量监控等领域进行动态的、实时的、符合客观性标准的监督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图2“数字工地”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现场监督信息系统示意图
“数字工地”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现场监督信息系统由4个子系统组成,分别为硬件及底层软件子系统(图2所示)、网络管理子系统、工地检查子系统及现场支持子系统。该示范工程包含了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基本要素,反映了土木工程信息化的主要特征,它的建设在技术和管理上为今后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整体建设和全面实施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结语
土木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根本保障是研制开发高质量土木工程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访对土木工程实行信息化管理,减少决策失误,为项目参与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从而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冉跃生,李兴年.谈建筑结构改造中的粘钢加固施工技术[J].低温建筑技术,2009(12).
[2]程之皓.论结构粘钢加固技术[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10).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6012(2015)12-0147-0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往过于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已经慢慢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工程造价主要是是包括主管部门、工程的发包人与承包人,他们都需要通过工程的造价来了解市场的行情,然后确定承包的价格以及制定工程的价格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工程造价在建筑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一套工程造价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是工程造价工作的基础所在,也是加强造价信息管理的重中之重[1]。因此,对工程造价资料的管理,然后根据资料建立企业内部的价格系统,这是作为一个实施工程企业应该研究与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
1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方法
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大多体现工程造价信息的问题上,通过不同方法进行工程造价信息化的管理,能够帮助结构复杂、数据量大的一些造价信息,比如定额信息,根据结构特征快捷地查询到信息。材料价格信息也是工程造价信息中很重要的一类信息,并且影响着工程造价的结果。
1.1规划设计与制度需求
由于施工企业的项目比较分散,并且计算机的造价管理数据比较保密,所以通常施工公司会采用网络版而项目则采用单机版,单机版是定期通过电子邮件或专用服务器进行工程造价与图片信息的传输将数据传输到分公司。公司则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管理的实施离不了软件的技术支持,同时,软件的开发与推广也该有管理制度进行配合,工程造价管理需要信息化软件、硬件的配合,也要从制度上进行规范。
1.2关键技术与人才问题
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关键技术包括数据的分享、数据的加密、项目备份等等,通常会根据企业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分类,并对其进行唯一编号。而数据分享则是根据权限不同,不同密码进入不同的管理界面。数据的加密即安全机制,通过不同的访问权限确保数据的安全。项目备份在网络版中可以进行人工备份和服务器自动备份,而在单机版中则只能进行人工备份[2]。良好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关键的技术建立一支强大的信息开发与应用的队伍就是很关键的了,这也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工程造价管理建设的需要。
1.3实现功能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为核心,他的实现功能也包括很多方面:(1)汇总部分。工程计划、统计数据的出入问题,以及查询、汇总、分析与自动生成表等等功能。(2)文件管理。即对于文件的查询、输入与输出功能。(3)工程预算与网络部分。通过内部的成本预算,工料机来分析企业定额,通过网络可以对预算数据进行上传、分析、统计、查询、共享、维护、下载和检索等等。
1.4效益评估
在整体上看,通过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部门的数据共享,还可以防范企业成本预算,提高管理效率,制度相关的规定与措施,通过对大量数据分析,在第一时间就能掌握企业的情况,已经各个类型和单位的完成情况,这样能够节约人力与物力的资源,还可以减少失误,为建立健康环保的办公提供支持。因此,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去协调,要保证各个部门、各个层次都能统一的运作。
2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建议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要引起工程行业人员的足够重视,对于目前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应该从几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使信息能够更好地得到开发与应用,建立完整的信息体系,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信息化与标准化,让信息的管理与实现更快速。第二,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建立一支专业的团队,是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的要点,这样才能满足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3]。第三,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让建筑业的每个人员都明白自己的重要性,才能实现目标。从目前来看,作为施工企业多加强项目的建设,找到适应于本企业的管理体系,在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并且要长期发展下去就该从管理的力度上多下功夫,因此,做好工程,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信息与标准化,这样实现起来更加方便,建立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是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重点问题所在。
3结束语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新的创新技术,也是我国建筑领域的一次新革命,因此,造价人员应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让工程造价管理更加合理化,并能发挥出他的作用,才能尽早的实现工程造价的高速与智能[4]。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实现之后,在市场中也不断的出现了一些造价软件与产品,这些产品的功能还将会越来越强大,为建筑业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这一技术的应用,也为造价的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舒昌俊.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集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2]刘青青.基于斯维尔软件的工程造价管理BIM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4.
[3]陈欣.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信息共享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