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范文

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

第1篇

一、案例教学法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1.对于学生来说,案例教学法给予了他们更多的自我探讨与研究的空间。由于自我思考空间的增大,案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高中地理课堂通过案例教学法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使原本复杂难懂的地理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再加之教师对案例的详细讲解,更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心。3.案例教学法对于教师教学模式的丰富和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高中地理课堂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贡献了力量。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体现

1.对教材设计的案例进行展示。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通常会将课本上的自带案例作为课前的导入或者课后的习题分析,这在无形之中也体现了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的运用。例如,教师在进行城市与城市化的相关授课时,就可以利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发展模式案例进行举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2.课堂分组讨论与研究。在高中地理教师讲解完与书本课程相关案例的时候,常常会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探讨与分析,教师再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点评。这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还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3.课堂报告的完成。高中地理的日常教学还包括学生课后课堂报告的完成。学生通过书写课堂报告,达到对课程学习进行总结的目的。学生课堂报告的独立完成情况作为案例教学法的后续步骤,也对巩固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程上的应用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提升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

第2篇

案例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系统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流程、实施要点、构建策略都是比较系统化的。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中需要教师在吸收其他教学方法优点的同时,也要突出地理这一科目的地域性和综合性。教师在进行地理概念、成因、规律进行讲述时,还可以利用文字或者图像进行辅助表达,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适当减少对课堂的控制,充分结合案例教学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地理学习中的气候变化是大气状态中的一种长期变化,气候变化主要是: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

注重基本知识,了解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学生必须掌握地理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才能对地理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而案例教学的配合是很有必要的,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新型高效的教学方法将地理基础知识教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和学习地理的能力。所以,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时,不仅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气候变化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首先利用案例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①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一般规律。②分析近百年来全球气候的变化,归纳出变化特点及其以后变化的方向、带来的影响。③从多种方面来探究人类对气候变化所对应的策略。但是教学目标仅仅只针对基础知识是不够的,所以教师还应该增加相对应的能力目标:①培养和发展学生观看地理图表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③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在案例上标明教学目标来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高效完成地理的学习。

合理运用方法,认识教学重点

案例教学中要合理运用方法,这种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有极大的作用。自从新课程标准推行后,更加要求教师改良教学的过程和学习的过程。所以在案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应用方法。同时,教师在设计案例时,要从贴近生活实际的、能够充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出发,通过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表达想法,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小组的激烈讨论可以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的小组,通过引导小组进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团队合作中,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都充分得到发展,让学生由知识走向能力、由书本走向现实、充分培养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全球气候变化案例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明确提出教学的重点:①全球气候的变化特点。②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及其人类的解决方法。教学的难点:让学生理解全球的气候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的过程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来优化课堂的教学过程。在案例设计中,案例的背景问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充分吸引W生的兴趣,教师设计的问题还要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

加强学科配合,重视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中,加强学科之间的配合是核心内容之一,为了让学生对查阅、收集的资料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科之间的配合,高效地提升案例和资料对学生带来的积极作用。总之,课堂内外要充分结合在一起,通过促进学生对资料的收集,完成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而且学生在寻找资料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提取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发展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气候变化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引进当地的气候变化事例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对当地气候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实际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讨论,教师还可以给出资料:①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②过去一万年的气候变化。③近百年来气候的变化。然后给出问题:①什么是气候变化?②气候变化的表现类型。③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第3篇

关键词:地理案例 特征 成效 不足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还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教“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知识的方法”;在让学生学“知识”中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具体做法

1.选编地理案例

这是实施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选编高中地理案例,一是学习地理案例的编写知识;二是根据学生身边的实际、高中地理教材和热点地理问题;三是在正确的原则指导下,符合地理客观实际,精选案例,切忌“信手拈来”。

2.高中地理案例的类型

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将所选案例分成四类:一类是讲读式,如《茫茫宇宙觅知音》、《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及分布》等;讨论式如《宁启铁路扬州段开通对家乡的影响》、《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式如《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什么》、《身边的污染及人们的反映和能做的小事》;调查式如《扬州乡镇工业的类型、特点及发展方向》、《家乡河流的现状、变化、原因、危害及对策》等。

3.运用高中地理案例

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主要在课堂内展开和进行。首先是教师提供和呈现高中地理案例,呈现的方式是多样的,有印发地理背景材料;有学生、教师描述、介绍;有电教手段放映、模拟再现实际情景;有学生角色扮演、记者采访等形式。其次,分析和讨论高中地理案例,教师根据给出材料和相关的条件(包括课前),提出要求,进行师生互动分析:将高中地理案例的内容和相应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高中地理案例与道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规律。学生经过准备,包括阅读资料、调查访问(课前)、构建图示、分析资料、讨论问题、寻找方法、作出决策,进行发言交流。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研讨和学习、探索。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和评价:对前一阶段的案例教学进行概括和提升,即时表扬和肯定学生们的成绩,特别要鼓励那些虽有不足或明显错误但富有创意的发言、建议、想象等;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弥补。最后,给学生“布白”:提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留一段“悬念”,促使学生拓展视野、调整视角,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伏笔”。

这一程序可以看出: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必须进行独立的思考,略结论、重思维过程的养成。这与高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异曲同工。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三个鲜明特征

1.以学生为主

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非常注意学生的兴趣、个性和能力,运用许多幽默、故事和儿童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地理问题,我就以极大的热情去组织教学:

如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缅甸、马尔代夫等国,死亡人数超过16万,造成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海啸大劫难。我结合到高中地理《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一节的内容设计了《地震·海啸和高中地理学习》这一案例进行教学,满足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课堂上学生们非常活跃,教学效果比较显著。(本案例全文发表在2005年1月4日《扬州晚报》)

再如2005年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学生对此比较关注,希望老师介绍有关背景知识。于是,我在6月5日前后结合高中地理第六单元“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途径”和第八单元“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这两节内容,设计了《世界环境日的由来和历届主题》案例进行教学,还发动学生以“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中国主题)每人自编一份宣传的手抄报进行展出,学生们对地理课的兴趣更加浓厚。

2.重视实践和归纳

案例教学的教育性寓于它的实践性,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看,案例都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教育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必要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真切了解、认识实际状况,增长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地理教育在德育、智育、美育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等方面的教育价值。案例教学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尤其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调查、访问和野外考察为重要形式。学生围绕一个个高中地理案例,收集地理资料、组织环境资料、分析地理资料来回答高中地理案例中的问题,学生一改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而且从知识、技能、情感等各个领域,拓宽学生探索性、研究性学习的渠道,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条件,完全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地理能力培养的目标。例如:当前农村中的河流污染相当严重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给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结合高中地理第八单元“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一节内容,,我设计了《家乡河流的变化、原因及对策》案例进行教学:上课前一周的周五将围绕案例的5个问题印发给学生(①观察家乡河流的污染情况?主要有哪些污染物?②询问家长或年长的人,20年、10年前河流的情况?③观察并思考引起河流变化的原因;④针对目前的状况,你认为如何解决?你自己将怎么做?),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进行观察、调查、访问,收集各种信息资料,进行思考想象。到了课堂上,因为有一手资料,学生们都有话可说,纷纷发言,相互交流和补充,教师再进行归纳、指导。如对河流污染的原因分析得非常全面,除了教材上介绍的乡镇工业、农业、农民生活污水外,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还发现:自从农村有了自来水后,农民们就不注意保护河流水的清洁了;养殖业、洗浴业、医院、诊所是当今河流污染的“新杀手”;解决的办法也很多。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3.明显有别于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强调知识学习的系统性、结构性,这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案例教学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创新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下表是两种教学方式的比较:

传统教学的弊端

案例教学的优点

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中心

依赖教科书

重理论

以演绎法为主

注重正确与详细

强调服从统一

强化考试

以学生为中心

灵活运用教材

重实践

以归纳法为主

注重生动和有趣味

强调创造个性

强化兴趣

学习方法

被动式学习

依赖老师

学生一元化

勤奋,强调记忆

服从听话

为考试而学习

主动式学习

依赖自己

学生多元化

开拓,发挥想象力

不接受教师的摆布

出于好奇而求知

课堂气氛

纪律性强

紧张、正规

严肃、艰苦

纪律性差

放松、随和

轻松、愉快

教材

单一,资料少

平淡一色

容易使学生厌倦

难度教大

多渠道,背景资料少

丰富多彩

较生动活泼

较容易

学习效果

考试分数高

独创意识低

理论基础强

动手能力弱

考试分数低

独创意识高

理论基础弱

动手能力强

转贴于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主要成效和不足

在三年多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主要成效

1.便于学生理解环境知识

高中地理案例具有相关的背景资料,而且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利于学生感知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加深了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2.培养了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是围绕着一个案例展开的,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在这过程中,许多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如从图书馆、INTERNET上学会了自主收集和加工处理资料信息,能力得到了提高。

3.训练了思维能力

教学中选择的一些高中地理案例来源于现实实际,有些是热门话题,如温室效应、人口问题、城市化等,其中包含有核心部分和次要部分。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及经验剖析案例,把握案例的关键;教师有意识地对案例进行引申和扩展,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拟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4.获得了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案例教学是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科学家探索的活动,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交流中,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关注地理时势,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以及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5.学会了沟通和合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弘扬社会的人文精神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善于合作和交往、沟通的能力。

6.进行了思想教育

案例教学联系社会实际,能恰如其分地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联系乡土地理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环境的最热烈、最真挚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存在的不足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案例教学也不例外。初中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的不足有:

1.高中地理是一门文理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使高中地理案例的选择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不是专职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高中地理案例为材料;针对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我主要设计了讲解式案例、讨论式案例、活动式案例和调查式案例。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

3.高中案例教学因受教材、教学对象、教学辅助条件等的影响,特别是受高中分科、应试教育的影响,给课堂分析、讨论和实践调查带来了困难;同时案例教学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方面的掌握效果不好。

参考资料:

1.《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案例教学 实施策略

1.引言

随着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政府及社会各界加大了对教育的重视力度,尤其新课程制度的推行,各地区及各学校加强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地理教学的要求,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案例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并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基于此我对高中地理新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实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新课程教学效果的增强作出一定的贡献。

2.案例教学概述

2.1案例教学的概念界定

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教学方法,运用比较广泛[1]。主要是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发学生思考其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分析、讨论、解决及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换句话说,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将真实、典型性的问题、事物或者现象作为教学的情景,并通过这些问题、事物及现象引起学生的讨论,而这个讨论的过程就是教师要传授的一种学习过程、方法及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案例教学其实属于情景教学的范畴,但是又结合了探究法、讨论法等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这种能力的积累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及长远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合作及团队精神的培养。

2.2案例教学的发展历史

近些年来,案例教学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是,案例教学早在1870年就已经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了[2],采用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经典案例的剖析,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内涵及其运用的方法及范围,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法律规则。之后,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慢慢地在美国所有大学的法学院推广,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3]。1919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的德海姆教授接任了哈佛商学院院长的职务,于是他极力主张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商学院的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在各学科中广泛推广的序幕由此拉开了。到了20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法已经广泛运用于法学、商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当中,而且不断推广。现在,案例教学法几乎可以说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之一。

3.地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地理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景的描述,引起学生对案例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之间并不存在内涵的本质区别,主要是在概念的外延上有所不同,地理案例教学法界定案例的选取范围。具体来说地理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3.1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性分析

从新课程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对具体地理情景的描述,可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地理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地理之所以给学生一种艰涩难懂的印象,归根究底是因为地理的教学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般来说,认知是一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的过程。在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感性认识的前提下,讲授已经成为理论的地理知识,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认知的脱节,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地理案例教学法的互动性分析

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地理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本来就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4],强调的是一种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以学生朋友及伙伴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因此,案例教学要以师生的互动及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到实际生活中收集一些相关的地理案例,这样可以比较有效地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系统化、理论化的一些知识点丰富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理论化。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

3.3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全面性分析

地理案例教学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一般来说,作为一个地理案例涉及的肯定不止一个知识点,通常都是以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为重点展开的,但是涉及的知识点都比较全面。不仅如此,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是比较全面的[5]。首先,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案例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合作及团队精神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全面性。

4.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是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我主要结合案例教学及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对新课程中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及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4.1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新课程中,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如下。值得强调的是对地理案例教学步骤的设计,主要是为其实施提供一个借鉴,并不是一个必须遵循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也可以将有些步骤省略或增加。一般来说,地理案例教学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步。第一,案例展示。案例引出可以采用发放资料、口头描述、视频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关键是让学生充分理解案例,为案例讨论做准备。第二,引出问题。在学生充分感知案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并最终引出案例讨论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要尽量从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实际中引出,并逐步深入。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直接引出讨论的主题的话,很容易给学生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这样会降低学生讨论的积极性。第三,小组讨论。引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的好处是可以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研究当中。第四,班级交流。在各个小组讨论出案例的结论的时候,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而且给学生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第五,总结评价。总结评价可以由教师做出,也可以由学生做出,再结合教师评点。

4.2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给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首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尊重学生的每一个观点,但是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案例的讨论围绕着主题进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引导不当或者控制不好的话,很容易出现讨论与主题偏离的现象。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有可能导致学生接收到错误的信息,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地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如果学生不积极,教学的效果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一方面学生达不到对知识的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会严重挫伤教师的教学热情。可能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教师不愿教、学生也不愿学。同时,案例的选取也非常重要。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尽量选取一些与学生关心话题相关的案例,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与学生都要对讨论过的案例做出反思与总结,这一点非常重要。毕竟,在讨论的过程中,由于头脑风暴的影响,对问题的认知很容易受其他观点的影响。学生进行课后总结,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案例及相关知识点。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总结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积累与总结教学经验,这对案例教学在课堂中的有效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结语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地理案例教学不仅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互动性,而且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全面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的运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不能盲目采用,否则不仅达不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而且有可能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更严重的是有可能阻碍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所以,教师一定要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案例,并且对学生讨论的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小玉.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教学的几点体会[J].地理教育,2011(1):45-46.

[2]袁平.以地理教学为切入点促进研究性学习实施—探索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中综合能力的培养[J].教育家,2010(9):49-50.

[3]陈皆兵.中学地理课堂实验教学探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2(11):76-78.

第5篇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1.联系实际在案例教学中,所选的案例一般都来自生活中,是学生熟悉或了解的,因此,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如教材中讲到的宝钢和鞍钢的区位对比、福特汽车的生产网络、美国硅谷的发展、上海交通的改善提高。这种实际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2.归纳总结教学案例的选材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学目标总的来说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有广泛的内涵,它可以通过学生在复杂的案例分析与决策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思考、归纳、领悟而形成一套独特的适合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升华与质变。

二、案例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调整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的特点是联系实际,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过程的理解,使学生有兴趣阅读。如将北京两客站三个方案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从而理解和掌握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类似的还有国际互联网带来的崭新生活、某规划区的公路线路方案选择、阜阳市对外交通口岸的转移、李守银家稻谷商品率的估算等。这些案例的选取都体现了将现代教学理论和思想教育渗透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与编写过程。2.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社会实际中求索适宜教学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3.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为主体。但是,这并不是说,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可有可无了,或者说,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只是一个旁观者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4.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这样可以避免教与学的脱节、实际与理论的脱节,同时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6篇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1.联系实际

在案例教学中,所选的案例一般都来自生活中,是学生熟悉或了解的,因此,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如教材中讲到的宝钢和鞍钢的区位对比、福特汽车的生产网络、美国硅谷的发展、上海交通的改善提高。这种实际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2.归纳总结

教学案例的选材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学目标总的来说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有广泛的内涵,它可以通过学生在复杂的案例分析与决策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思考、归纳、领悟而形成一套独特的适合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升华与质变。

二、案例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调整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的特点是联系实际,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过程的理解,使学生有兴趣阅读。如将北京两客站三个方案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从而理解和掌握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类似的还有国际互联网带来的崭新生活、某规划区的公路线路方案选择、阜阳市对外交通口岸的转移、李守银家稻谷商品率的估算等。这些案例的选取都体现了将现代教学理论和思想教育渗透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与编写过程。

2.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社会实际中求索适宜教学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3.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为主体。但是,这并不是说,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可有可无了,或者说,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只是一个旁观者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

4.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这样可以避免教与学的脱节、实际与理论的脱节,同时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选择好的案例

所选案例必须紧靠教学大纲的要求,紧抓教材的重、难点。反之,则容易偏离教学目标,学生对问题无从下手,而且可能误导学生,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知识。如学习“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则选择上海市为例,让学生谈谈如何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2.进行必要的引导

在讨论中,案例涉及的每个问题都必须由学生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教师则应围绕题目中心给予必要的引导,以免偏离案例分析讨论的目的要求。例如:在讲“工业的区位因素”时,先让学生充当决策者,一步步引导他们自己做出决策:决定工厂的区位、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等)、选择的区位应达到的目的(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理想的区位应具备的条件(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质优价廉、市场前景广阔等)、现实区位的选择(具有明显的优势条件),然后以宝钢和鞍钢区位优势条件进行论证。

3.及时做好总结

案例讨论完毕,一般应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简单做结论,应该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其深入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并结合上述案例,教师可进一步总结出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再思考。

4.进行反馈和提高

第7篇

案例指的是教学内容里的实例,而地理教学案例则是一些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能够具体地体现地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就是从空间与时间上来具体进行展现。从广义上来说,地理教学案例包括所有典型的以及不典型的地理实例,而狭义的则专门指能够对地理的理论和方法作出解释的典型事例。文章首先介绍了地理教学案例的内涵,然后从了解案例开发主体和明确案例开发目标两个方面介绍了高中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策略。其中了解案例开发主体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的智能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而明确案例开发目标则要依据学生的特点、课程的标准和教学的目标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高中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策略

(一)了解案例开发的主体

开发地理教学案例需要对学生的参与足够重视,学生是案例开发很重要的一个主体,而不能只注重展示教师的作用,毕竟教育是以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所以本文也是主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探究案例的开发。

1.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

所谓的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所保持的长时间的内在反应倾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认知倾向、行为倾向和情感倾向。他们的学习态度既是进行地理案例所产生的结果,也是后来开发地理教学案例的重要前提。其中,认知倾向指的是学生对于整个案例的开发的一些理解、认识和评价,比如学生是怎样看待案例对提高个人问题解决能力的帮助的;而行为倾向指的是学生在开发案例的过程里表现出了怎样的行为意向,比如学生在课前积极地阅读相关的案例材料;情感倾向指的是学生在案例的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比如学生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表现出喜欢或讨厌的情感。通常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将学生分为俘虏型、好奇型和投入型三种,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态度,并及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或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具体的促进措施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进行判断,分析学生当前的学习态度可能是怎样的;其次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交谈来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从而分析出该学生的学习态度;再次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开发的案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的一些看法,进而分析该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最后是对第一节案例课进行足够的重视,以生动而富有悬念的内容和平等而紧张的气氛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2.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

对于案例的教学,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些新知识需要与原有的观念或知识相关联才会被接受和运用。例如,学生在参与到某“商业区位选择”的教学案例的时候,假如学生原有的概念中连“区位”的概念都没有的话,就很难开发出好的案例出来。

所以,在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开发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一方面教师要分析学生所具备的这些知识有哪些是错误的或是有偏差的,还有哪些固有的知识会影响到案例的开发,然后帮助学生改变和了解到这些问题,进而避免对案例的开发产生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对学生已有知识中那些对新知识的学习有利的,与新知识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充分发挥其作用。

3. 学生的智能结构方面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智能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程度组合在每个人的身上,也就是说每个学生的智能结构是不一样的,此外,每个人身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一样,所以相同的优势智能也会随着发展的不同而不同。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智能结构,并在引导学生开发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优势智能结构,通过组织具体的活动或情景来展现他们的优势。

(二)明确案例开发的目标

泰勒原理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理论,任何课程的开发都应该弄清楚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校追求的教育目标是什么;二是通过哪些教育经验我们才能实现这些教育目标;三是怎样有效地将这些教育经验组织起来;四是怎样可以确定这些目标正在一步步的实现。解决这四个方面的问题的过程便是设计课程的基本程序,首先是确定目标,然后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最后是教育的评价。所以说明确开发目标是进行教学案例开发的重要前提。

1. 依据学生的特点

开发教学案例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地理教学案例不管怎样设计,最终还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如果开发教学案例时,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很难被学生吸收,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外在物,很难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态度或行为。然而,如果结合学生的能力、兴趣和爱好来制定开发目标,让教育目标语学生的这些特点相协调,就会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科学文化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还会帮助他们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2. 依据课程的标准

高中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了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课程的标准是课程编制和课程设计的重要指导,是处于学生的理想和期望之上的。可以说,课程目标是由专家和学者们认真地研究和思考之后而形成的,通过对社会、对地理学科本身、对学生的特点等的综合研究而最终制定的。所以在对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进行开发的时候,应该依据高中地理学科的课程目标。

第8篇

一、案例选择

案例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因为整个课堂探索的问题是根据案例设计的,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是围绕案例展开的。我们在案例教学备课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利用教材提供的案例。高中地理必修三中选取的优秀案例有很多(例如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以洞庭湖为例;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美国农业为例等等),以上这些案例是教材编写者研究大量各种相关资料,选择出最能体现课程标准,最有利于学生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实现的典型案例。我们在必修三课堂教学中应该优先选取这些案例。此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多种媒体中选取有用的案例。现代媒体种类多样,资讯发达,瞬息万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课堂选择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密切贴近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案例,这样既可以弥补教材上一些图、文、数据相对滞后的劣势,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通过什么途径选取的案例,最终课堂呈现的案例都应该具备下列特点。

1.典型性和导向性

教师选择案例前首先要研究教材中的原理性知识。其次,教师应该对本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状况、中国及世界经济和社会的热点问题比较熟悉,另外还要注意研究高中学生的心智特点,这样才能编写出典型性和导向性案例。例如我们学习传统工业区时通常以鲁尔区和中国辽中南工业区为例,学习新兴工业区时通常以美国硅谷和中国中关村为例。其中鲁尔区和美国硅谷分别是世界最典型的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学生比较熟悉它们的地理位置、区域特征。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材料,学生能比较顺利分析出这些工业区的形成条件、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并且能够根据这些典型案例归纳出工业区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能够利用这些规律解决中关村和辽中南工业区等一些具体工业区目前存在的问题。

2.启发性和实践性

案例教学中,大部分问题是学生围绕案例自己探索解决,因此案例要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过于简单直白的案例会减小学生的思考兴趣,过于晦涩难懂的案例会加大学生理解案例内容的难度,同样会减小学生研究案例的兴趣。所以,教学案例中的图形、文字必须通俗易懂,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只有选取这些案例,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学生才能真正投入地理课堂中。

二、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1.读懂案例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手段日益丰富,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地展示案例,让学生似乎来到了“现场”,这样就比较容易熟悉案例、读懂案例。例如我们在学习《流域开发和治理》一节时,以长江流域为例,在这个案例中我选取了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再说长江》的影像和文字资料,将长江流域的概况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充分感知了案例。再如我们在学习中心地理论时,先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南通地区重要中心地的名称、地理位置和主要职能,然后分四个学习组分别做成课件向全班同学汇报,最后以这些汇报课件作为案例来分析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观点。因为是大家熟悉的乡土地理,而且事前已经经历了收集资料的过程,学生迅速熟悉案例并对于后续探索充满期待。当然案例的形成和展现形式因为教学内容、教师教学风格各有不同,但不管使用何种方式,教师都应营造对学生充满吸引力的情境,以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之中,充分感知案例,从而为整节课的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2.分析案例

学生熟悉案例情境以后,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和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等方式剖析解惑。教师的提问,应该有一定层次和梯度,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教师设疑后,要巡回检查,了解学生阅读案例和探究问题的情况,对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进行点拨,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做好准备。

我在《传统工业区》这一节的案例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

①鲁尔区的位置是哪里?鲁尔区形成传统工业的区位条件是什么?(这是浅层性的设问,学生只要读德国地图,可以在图上直接找出答案,因此属于知识性的探究。)

②试分析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对前一层次的提升,要求学生从前一层次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原因的分析,要求学生结合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和案例提供的鲁尔区发展历史和发展特点分析出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③能否为鲁尔区的治理想出对策和措施?(这一层次的设问,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以前所学的地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解决问题

在对案例所设计的三个层次问题充分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对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和治理的方法及措施有了自己的认识、判断。在这样的基础上组织班级交流,既能综合大家的观点和提高大家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展现自我的能力。班级交流可以是教师主持,也可以是地理成绩较好的学生主持。班级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派一位代表上讲台依次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汇报过程中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说明,其他学习小组的成员可以质疑,本小组每个成员都可以回答质疑。这种班级交流的主要意义在于:①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中,无论是知识目标还是能力目标,达成效率大大提高。②在汇报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各种思想进行激烈碰撞,经常会擦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总结表述能力、思辨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发展。学生在交流鲁尔区治理措施时,提出许多教材上没有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另外通过对鲁尔区这个案例的详细分析,学生掌握了工业区区位的分析方法,能够把学到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课上有些学生提到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并对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和治理的主要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有理有据,非常精彩。

4.教师总结

案例教学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归纳的途径获取大部分地理知识,但是教师最后的总结也非常重要,教师要对整个学习活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学生明确围绕整个案例进行的讨论哪些过程方法是合理的、结论是正确的,哪些方法是不合理的、结论是错误的。这便于学生课后总结,指导下一次的案例探究活动。

三、案例教学的反思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案例;作用

中国分类号:G633.55

高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一直被广大教育界人所重视。新的课程改革大纲要求,高中地理学科课堂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想要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从转变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做起。“案例教学法”一经提出,受到了广大高中地理教师的一致好评。经过研究发现,将案例教学法引入高中地理课堂中,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教师实现教育目标。

一、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内容

与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从高中地理课程的典型例子中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方式。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具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应用典型案例,通过小组讨论,自我归纳的途径来学习新的知识。二是教师在授课时给出学生地理知识的相关概念,让学生通过该知识点找到相对应的案例,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

二、基于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综合运用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老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在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融入到地理学习的环境中。

(一) 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

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倡导的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很显然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案例教学法倡导的是学生在课前对阅读材料进行充分理解,之后查找相关的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中《人口数量变化》一课中,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的案例,如二战之后人口数量的状况。提出案例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发生,那么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会不会下降?并指导学生阅读该案例之后,通过网络,图书等媒介找出引起二战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对新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也为教师实现教学目标上提供了方便。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学生查找资料阶段时要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的感情培养。

(二) 开展案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课堂质量

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学习潜能,只要有正确的方式和足够的空间,那么学生的学习潜能就会在最大程度上被开发和利用[2]。基于以上的观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学习潜能用合适的方式加以开发和利用。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指明前进方向,这样一来学生认为学习也不是一件难事。因此,要想在真正意义上提高高中地理课程的课堂质量,就要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方面做起。

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从相关案例中找到其中的规律,让学生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是教师对自身的知识进行扩充。在高中地理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高中地理教学变得更加多样化,由于案例教学法的推行和实施,使得高中地理教学效果和以往相比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人教版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一课时,如何判断该地域是否适合种植水稻等,通过案例的仔细分析,可以让课堂环境变得更为活跃。

(三) 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合作的重要性被人们所重视。指导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学会交流与合作,这对学生的未来是非常有帮助的。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们下发了相关案例之后,可以对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让学生对案例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在对案例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架起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让学生学到了分享劳动成果的过程。例如教师对学生传授关于“南水北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讨论,在小组中分配一个组长,每个组长将不同的任务落实到人头。把南方和北方的自然情况等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开展相关讨论的目的在于对南水北调的重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新教学模式,最终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由于新的课程改革方案推行,就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做到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案例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相互探讨的方式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上,可以让课堂氛围变得更为活跃,学生的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袁平,王美清,李淑珍.以地理教学为切入点促进研究性学习实施探索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中综合能力的培养[J].教育家,2010(09):149-150.

第10篇

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以案例讨论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事前编写的案例进行分析、认证,提出自己的看法,集思广益,发挥群体功能。其基本步骤如下:首先是找到合适的教学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地理案例在我们的周围是很多的,但案例的选择要来自地理事实、符合地理客观实际,反映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要能提示地理要素的内存联系和地理原理的案例。这些案例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当代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中的交通运输布局时,我选用了“向莆铁路”这一案例,这条铁路就从我们学校旁边穿过,学生对此有很高的兴趣,结合向莆铁路的修建对家乡经济发展的影响,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而,在课前留多点时间给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通过资料的搜集,使他们对尤溪的交通运输状况有所了解,为课堂使用的案例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进一步加强教学效果。其次是营造合作的氛围。只有在和谐的合作氛围通过相互间的共同合作才能开展案例学习,因为案例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学生相互讨论、争论的过程。地理教师必须注意营造这种氛围,为案例教学创造和谐的氛围。第三进行必要的引导。在讨论中,案例涉及的每个问题都必须由学生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教师则应围绕题目中心给予必要的引导,以免偏离案例分析讨论的目的要求。例如:当学生讨论冷场时,应及时启发,活跃学生思维,使每个人都能进入角色;当学生离题太远时,要及时调整、控制节奏,以获得最佳效果。第四做好总结。案例讨论完毕,应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简单做结论,而是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引导其深入思考。教师要把好“讲评关”。一个案例可以允许存在多种正确的解决办法,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一刀切”,否则案例教学法又会在本质上回归于传统教学法之中,检验真理的标准在于实践,只有把讲评重点放在学生讨论的质量上、思路上,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改变传统概念教学

而案例教学不论是“从例到理”,还是“从理到例”,都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从而发现概念,并从中发现书本研究总结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较好地运用概念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重在激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从而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并不要学生去寻求这些问题预定的唯一正确答案,而是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策略以及多种可能的解释。

2.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注放式教学方式。从教育心理学“需要论”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心理上一旦形成了“自我实现需要”,应会为实现自己需要的满足而努力开发自己的潜能,必欲求之而后快。这时,他的思维火种就会熊熊燃烧,就会想方设法置疑、释疑,为自己的成功披荆斩棘,使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

第11篇

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 作用

案例教学是高中地理新教材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之一,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典型的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从而明确问题的思路,进行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案例教学,可承载大量的地理信息,学生在利用案例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抓住每一种案例的独特性,加以分析判断,从而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才能融会贯通并能解决地理问题。案例教学的优势如此突出,要搞好地理新教材的案例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其具体的作用,已成为实施好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一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学生通过典型案例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从而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案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例到理型,即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经过自主合作,寻找知识形成规律,发现基本概念并运用掌握的规律和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从理到例型,即给出基本概念,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发散思维,以例释理,以例证理,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它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教学案例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有真切的身体力行之感受。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及他人的教学经验,我归纳出以下案例教学的作用来和大家交流。

1.案例教学有利于教师优化课堂教学

学生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你给他提供多大的空间,他就会有多大的发展。而且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想象能力,给他一个方向,他就能找到许多捷径。传统的授课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授课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总在教师思维的牵制下活动。所以要想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广泛的思维点,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而新课改后的案例教学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从中发现地理规律和方法,同时也要求教师为了搞好案例教学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因为教师要提供或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信息,使教材提供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后达到教学预设的效果。案例教学的设立既丰富了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也改变了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地理教学模式,使地理教学日益多元化,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优化了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解山西煤炭开发时候,如何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可以用来迁移到新疆的天然气资源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开发,怎么样使新疆乃至西部地区富起来,西部大开发等一些问题。这样的案例分析可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2.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强,涉及面广,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教学,通过让学生阅读一些典型案例,了解最新的资料和信息,来补充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学生对一些典型案例阅读后,会对某些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产生好奇,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开放而灵活的思考,在思考的同时,创造灵感,从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在阅读案例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多疑问,这就要求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去查阅资料,或者去亲自考察和调查,然后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培养。大家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学生学习本身应是重实践重效益的,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3.案例教学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主体,而新课程的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阅读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随时要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体现出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长”。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引导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总之,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互动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例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我们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来说如果森林没有了会怎么样,学生可能想到的很多,首先会想到如果没有森林地球会失去绿色,生态平衡会打破,生物多样性会遭到破坏,没有氧气等。这些问题都是很好的师生交流。进一步可以衍生到新疆怎么样才可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4.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合作探究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都是人们合作探究的结果,我们的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一定要学会如何合作探究,才能立足于社会。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有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只是较多的停留在口头引导的层面。而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通常需要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某种地理原理或地理过程,学生在这种合作中互相沟通探究,不仅学到知识也学会了分享、尊重。这也是我们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例如,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节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西气东输实施的现实意义,东西部地区能源的赋存与消费进行比较,然后再让学生合作探究怎样解决这个矛盾,最后引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第1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有效性

高中地理教学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及运用的过程,案例教学是实现这些过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分析、解剖案例,提取相关的地理基本原理,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和方法。所以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在具体案例教学实践基础上,对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要求学生需要达到何种程度的能力、掌握哪些分析问题的方法步骤,并且应如何用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来反馈案例教学的效果等进行了探讨。

一.对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因此,地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可以理解为:案例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某个案例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应该是学生有没有从案例分析过程中学到什么地理原理或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在认真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习了某个案例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提升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见下表:

为提高案例教学过程中各环节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原有的案例背景知识体系,是提升学习有效性的基础

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需要运用逻辑思维;阐明地理事物之间和人地之间的联系,也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地理案例教学是以学生具有一定案例背景知识作为基础而展开的,例如,必修三的学习就需要学生有较为扎实的区域地图判读能力和基本的区域特征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当发现学生对案例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有缺失时,就必须及时地加以补充。

这在案例实施的准备阶段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利用性和牢固性直接影响后阶段调用知识解答问题的教学过程。以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对比为例,强化了学生区域地图地理基本信息读取、三大自然区地理环境基本特征差异对比、综合分析等方法训练,对中国的主要区域的自然地理基本特征进行前期的知识铺垫和查漏补缺,并在此基础上训练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多种技能,这样就为学生后阶段案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这种在学习新知识、新案例之前,帮助学生把记忆中零散的、支离破碎的知识整合起来、建构成知识网络体系是高中案例教学准备阶段的要点。

2.与乡土地理结合,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首先要找到可供学习的案例,地理案例就是学生学习新知识以及教师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载体。选择好的案例是地理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所以,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切的教学案例,所选定的案例内容要清楚明确、可读性强,最好对学生的情感有所触动,同时,又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给学生营造出思考的空间。

乡土地理来自学生身边的地理事实,即符合学生客观认知又能揭示地理要素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因此,精选身边的、学生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乡土案例供学生学习使用,可以更好的吸引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学习的愉悦度,从而使案例教学的效果会更好。如在学习《工业区位布局》时,有学生针对课本知识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疑问:“在我们每天上学途经的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他的布局为什么不是在河流流经城市的下游地区?”。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饶有兴趣地到了大坦沙污水处理厂进行参观。经过这次活动,学生知道了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主要净化荔湾区居民的生活污水,其处理标准还未能达到饮用标准仅是排放江河的标准。通过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布局的案例,学生不仅理解了污水厂布局要求,而且也得到了额外的知识收获,更好地理解了工业区位的基本原理。

3.案例呈现的直观性和可比性,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案例是理论和实践的一座桥梁,怎样呈现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学习中获得原理并应用到实践中,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从案例的呈现形式看,可以有文字、图表、景观图片、数据等多种形式,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应注意案例呈现的直观性,目的是使学生易于感知和理解;此外,还有案例的可比性也非常重要,目的是增强案例的反差,使学生易于对比,通过对比更好地理解地理基本原理。例如,在“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中,呈现了广州市二沙岛及大坦沙岛的相关资料,如两岛的位置、楼价、建筑景观图片、交通、医疗设施等对比图文资料,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刺激,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对两个乡土案例的分析过程中,也更好的理解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基本原理。

三.影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乡土案例资源获取不易,开发不足

课本案例较典型,但理论层面高,实践层面弱。而乡土案例不及课本案例典型,理论层面弱,但实践层面高,而且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所采用的乡土地理往往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后需及时进行反思,并对教学案例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及开发乡土地理案例。

2.易走入教案例,学案例的误区,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教学实际操作中容易让教师走入教案例,学生学案例的误区,这不仅是教师把握的错误,有时会因学生对案例所涉及区域的地理环境不熟悉所造成,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停下给学生进行该区域自然地理知识的补充。

3.事例教学与案例教学

事例教学与案例教学分别是基于“事例”与“案例”的分析而进行的教学,表面看两者只是一字之差,但其含义及实际的运用中却存有较大的区别,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容易混淆。事例教学是指师在教学中呈现的故事、事件等,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缺乏典型性,所以一般在课常教学中用于课堂的导入、说明或佐证一个概念或原理及作为习题的背景材料等。案例则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是指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所进行的客观书面描述,案例一般采用文字材料的呈现形式,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问题性特征,所以相比之下,案例比事例更具有说服力,在同类事件中更具有代表意义。

第1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教学效果

引言

案例教学法,就是对一个具体对象在实践过程中的情境细致描述,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思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对象和描述方法的传达,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传授着学习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实践能力。至于案例的选取就较为自由,但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案例只是作为教学线索,教育本身主要还是靠教师主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锻炼学生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 案例教学的意义

1.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旧版的教材中,往往对某一理论知识进行解释时,通常是先知识点后分析说明,不像新课程教材中,知识点在罗列后都会有一个个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概况、总结。这样学生就不会有被动学习的情绪,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通过一个个鲜明的案例,被动变主动,很容易使自己成为知识探索的主体,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地球公转自转一节中,旧教材就只是简单列出了太阳日、恒星日的具体时间,并没有作差别的描述,学生至此定然会困惑;在新教材中却有以活动案例的形式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自己得出区别,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2有利于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教师根据新教材编写的案例,不仅使每个课时的内容充实鲜活,避免了教条空泛,也使阅读教材成为了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有了案例引入课堂,课堂不再只是为了简单地说教,而是通过教材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来说明定义、原理和方法。这样不仅极大地增加了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可读性,也为教学工作减轻不少的压力。例如在传统工业区一节中,课本以德国鲁尔工业区来编排,在案例中图文并茂,详实细致,全面具体,又如为说明宇宙环境 对地球的影响时,选择太阳对地球是影响为典型案例等等。这样的教材自然很有趣味性、可读性,容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

1.3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新课程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很好的体现这种教育目标和方法。例如,在工业区位选择一节中,教材给出了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案例,通过详尽的相关信息,可以要求学生归纳各自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分别讨论选择的原因。这样通过鞍钢和宝钢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可以使学生对工业区位选择的要点有了基本了解,重要的是讨论过程中加强了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这样自然要比直接讲授工业区位选择更有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 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2.1地理案例的准备

案例教学对课堂教学重要自然不言而喻,要保证案例的时效性,教师必须要深入生活,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为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素材储备。在案例教学当中要注重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讲述法、趣味引导法等加强讲课效果。讲述法,就是针对高中地理教材中一些理论性很强,内容抽象的定义性知识点时,教师应该用精炼简洁到位的语言要讲述,案例要精心选择。例如,在讲到水资源合理利用一节时,教师可以举例有一富人很爱洗澡,但每次洗澡都要用50桶纯净水,这样好吗?爱洗澡讲卫生是好习惯,但用这么多的纯净水就很是浪费了,这样自然就引到了节约用水的教学当中来了;趣味引导法,就是用机智幽默的讲述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讲解常见天气系统中的气旋和反气旋时,就可以讲解三国历史中著名的火烧葫芦峪典故,在讲到洋流时,也可以马上引入新航路开辟的先驱们等等。

2.2地理典型案例讨论

开展地理典型案例的讨论,是地理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里,教师永远是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教育,教学效果很难保证。但在地理案例教学中往往需要学生的更多参与,许多学生在上课时可能少有兴致,可一旦到了案例分析或案例讨论时热情高涨满满。所以在案例分析或讨论中,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只作一个引导者,主体是学生[2]。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的角色,全力掌控案例讨论的进程和方向,在案例讨论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和点评。例如,在对某一地地形地貌的讨论活动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地理知识,大胆发言讨论,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逻辑思维。

结语

总之,在高中地理的实际教学当中应该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广大的地理教育工作者要精心选取合适的典型案例,并多组织一些有实际教育意义的案例分析讨论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14篇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体现了新的基本理念: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课程改革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并锻炼能力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引导者、 协助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

二、案例材料的选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案例教学日益显现出活力。作为一种新型的学形式,它与一般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把许多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案例进行评析、研究和运用,增强学生分析、概括和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地理课堂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

(1)教材提供。教材案例材料是经过教材编写人员精心策划编辑而成的,不可轻易弃之,它与所学内容紧密相连,对理解教材内容 ,培养运用 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2)在生活中采撷。生活中的案例与学生较为贴近,不仅具体、生动。而且易懂、真实可信,运用起来学生会觉得饶有趣味,主动性较强。如在讲“城市功能区分”时,学生对城市功能分区的概念和意义不易理解。为此,笔者通过展示学校的平面图,让学生思考学校的教学楼、实 验楼、图书馆和办公楼为什么集中成片分布?操场、室内球场、宿舍、食堂等为什么要集中分布?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由于这些内容很实际。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发言的积极性较高,思维也比较活跃。通过讨论,他们很容易得出功能分区的概念 和意义。(3)媒体报道。媒体报到的内容,能使我们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拓宽视野,将“小课堂”延伸到大社会。以这些材料为案例,贴近社会现实,也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 而大大提高教学成效。如在讲“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时,可以以报道较多的青藏铁路为案例。先介绍国家设计的进藏铁路线有四个方案,即青藏线、川藏线、滇藏线和甘藏线,再展示 四条铁路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所经地区的条件,让学生思考:① 目前已经有了公路和航空进入,为什么还要修铁路?②为什么选择青藏铁路?③为什么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修完以后,

停了很多年才开始二期工程?通过上述问题的思考,学生对铁路线建设所考虑的区位因素以及各种因素之问的关系就理解得就比较透彻了。同时,通过该案例学习,还能培养他们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地理案例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的选取与重组是案例教学的基础

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都围绕课标要求提供了相关的案例。但由于不同地区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必局限于某一版本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可以大胆运用其他版本教材的案例组织教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更多地要自行组织学生以更熟悉的案来进行教学。但无论是采用怎样的案例,其前提条件是该案例要能够达成课标的要求,同时注意防止学生出现“记忆案例”的情况,尤其是在实施案例教学的初期 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案例进行重新调整后,配以相应的、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展开讨论与探究。

(二)对案例所包含的基本地理原理、规律的提取是案例教学的关键

案例是对某一事件的陈述,通过案例进行教学,其本质不在于对案例具体细节的把握, 而是要求从案例所提供的具体事实中提取普遍性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 分析、解决新问题。由于受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中普遍存在对教材死记硬背的现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能够把握住案例教学这一基本要求,就很容易出现学生“单纯记忆案例”的情况,也就难以达到课标的要求。这种情况在必修三的学习中尤其容易出现,因为不同版本的必修三教材,多数章节都是由若干案例组成的,而对基本原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较少进行详细地叙述和归纳。如果教师仅对某案例作讲解,而没有以因地制宜的思想,在分析地区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进行提取与归纳,那么学生的学习成果就只是在于重现、复述案例,而当面对新情况的时候,就不懂得如何来进行分析, 也就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要求相距甚远。

(三)案例教学的具体形式阶段性

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情况,在具体形式上有所不同。在实施案例教学的初期,由于学生对案例学习缺乏认识,一般可由教师提供相关的思考问题,以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提取材料信息分析、回答问题的能力;而随着学生对案例教学的熟悉,教师可以只提供案例材料,而要求学生自己寻找其中所需要探讨的问题,然后展开探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某一章节结束后,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案例,并开展探究活动,形成探究的成果。这样循序渐进地实施案例教学,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获取有用的地理知识和能力。

(四)例的立足点应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和生存

第15篇

一、等值线的类型

等值线,顾名思义即由数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按类型可分为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深线、等PH值线、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年太阳辐射量线等等。等值线的特征是:(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数值相等;(2)等值线闭合而不中断;(3)两条等值线之间一般不相交。

等值线知识是高考中学生失分率较高的知识点,等值线图经常结合区域知识来考,因此高三复习时要照顾到区域知识点,尤其是中国自然地理的区域知识。

【例1】图一是世界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其中①是25℃等温线,②是20℃等温线。等温线③与②的数值不同,则等温线③的温度最有可能是( )

A. 15℃ B. 20℃

C. 22℃ D. 25℃

解析:从图中的经纬度及轮廓形状可知此地为非洲南部地区。首先③地处在①和②之间,因此③的取值范围是20℃――25℃,另外从图中等值线数值可看出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等值距相差5℃或为0,因此在四个选项中③的温度只可能是20℃。答案:B

二、等值线的判读规律

1. 一般在同一幅图上,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等或为0;

2. 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一边高于该等值线数值,另一边则低于该数值;

3. 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的地方(部位)数值小,向数值小的方向弯曲的地方(部位)数值大;

4. 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5. 根据等值线数值变化及排列状况,推断出影响等值线弯曲大小的因素。如下面几种常见的影响等值线弯曲变化的因素:

(1)等温线。影响因素:A. 海陆因素:1月北半球海洋温度比陆地高,7月份北半球海洋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南半球反之;B. 地形因素:气温低表示海拔高,气温高表示海拔低;C. 洋流因素:气温高表示受暖流影响,气温低表示受寒流影响;D. 坡向影响:气温高表示背风坡或向阳坡,气温低表示迎风坡或阴坡。

(2)等压线。影响因素:A. 海陆因素:1月北半球海洋是低压,陆地是高压;7月北半球海洋是高压,陆地是低压。南半球反之;B. 地形因素:海拔高气压低;海拔低气压高;C. 气温因素: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3)等高线。如果弯曲程度最大处是高值表示海拔比同纬度地区高,是山脊;如果是低值表示比同纬度地区海拔低,是山谷。

(4)等深线。如果弯曲程度最大处是高值表示海深比同纬度海区深,是海沟;如果是低值表示比同纬度海区要浅,是海岭。

(5)等降水量线。影响因素:A. 海陆因素:海洋一般降水多,陆地一般降水少。沿海降水一般多,内陆地区降水一般少;B. 地形因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C. 洋流因素:暖流影响降水多,寒流影响降水少。

(6)等太阳辐射线。如果弯曲程度最大处是高值表示该地区比同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要多,相反则表示比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要少。影响因素主要有大气状况和天气情况。

另外还有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PH值线等。

【例2】读华北某地地形图(图三)据图判断1~3题。

1. 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

A. ①

C. ①>② D. ③=④

2. 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是乙坡的 ( )

A. 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 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 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 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3. 若乙坡植被受破坏成为荒坡,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

A. 放牧山羊 B. 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 修梯田,种植水稻 D. 营造混交林

解题方法与技巧:这是一道典型的综合题,审清题是做好本题的关键。第1题较易,考查了等高线的疏密和坡度之间的关系;第2题难度较大,在自然状态下,植被好的区域,降水应多一些或是土壤水分条件好,北坡蒸发弱,土壤的水分条件应该好。解决第3题,需要有较强的区域知识,华北地区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不适宜种水稻,华北地区大部分为暖温带,适宜种植常绿和落叶阔叶林的混交林,阴坡光照不足,喜阳的经济林木就不适合了,放牧山羊不是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

答案:1. C 2. B 3. D

三、解题技巧:“高高低低”规律在等值线图判读中的综合运用

在解答这类题的时候,关键是要找出等值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1. 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区域的值大小判断

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区域,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高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高于较大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较低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低于较低值。

2. 等温线弯曲区域温度高低判断

等温线向高纬方向凸出,则此处的气温较两侧地区偏高,反之,向低纬方向凸出,则此处的气温较两侧地区偏偏低。

3. 等压线弯曲区域气压高低判断

某等压线向高空凸出,则此处气压比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若向低空凸出,则此处气压比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低。

4. 海陆上等温线弯曲时的季节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