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辐射安全与防护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核医学科;安全防护;辐射;管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医学的发展较快,在医疗卫生保健领域中,同位素被逐渐广泛地应用,广泛应用在医院的核医学科工作中[1]。核医学科是医院及医疗机构设置的重要科室之一,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治依据[2]。但是,电离辐射也会随着同位素的应用而产生,目前,一些医院的核医学科尚存在对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中的不足[3]。本文笔者针对某医院核医学科目前对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管理对策进行探讨,对医院核医学科的辐射安全进行管理,保障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的健康,为医院核医学科的临床工作提供帮助,现作如下分析。
1某医院的核医学科辐射检测情况
1.1对辐射进行检测的仪器及检测方法
本次对某医院的核医学科进行全方位检测,以了解掌握该医院核医学科辐射情况。辐射检测仪选用型号为BH3103X-γ的便携式巡测仪,对核医学科的工作场面进行射线测量;选用PCM-100(α、β、γ)对核医学科进行表面污染的检测;选用FJ-377热释光剂量计对个人计量进行检测。
1.2该医院核医学科辐射检测结果分析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该医院核医学科中,辐射源主要包括非密封源和密封源,非密封源为99mTc源、131I源、125I源,密封源为137Cs源、241Am源、90Sr源。本次测量结果具体如下:
(1)空气比释动能率:分装室、放射源库、给药室、分装室操作位置、骨密度室、治疗室、放免室分别为0.08-0.13μGy/h、0.13-0.24μGy/h、0.09-0.23μGy/h、3.20-4.01μGy/h、0.11-0.20μGy/h、0.11-0.14μGy/h、0.10-0.13μGy/h。
(2)核医学病房内表面污染的活度浓度测量结果:分装室、放射源库、治疗室、给药室、操作者手、放免室的活度浓度分别为0.17-0.25Bq/cm2,0.35-0.41Bq/cm2,0.13-0.21Bq/cm2,0.14-0.25Bq/cm2,0.22-0.24Bq/cm2和0.15-0.18cm2。
(3)本次参与个人剂量调查的有12名工作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每人每年有效剂量为0.07-2.18mSv,采用2000h/a的最长工作时间计算可得,在操作99mTc源的工作人员中,其工作量最大为8.06mSv,高于5mSv的年个人剂量约束值,因此,在尚未投入通风橱的运行前,应进行流作业的工作模式,并尽快购买通风橱进行安全防护。
(4)在本次研究中,在100厘米敷贴器贮源箱表面位置处,测量出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平均值为0.27μGy/h,与国家标准值相比明显较低,但个人剂量约束值明显较高,因此,该医院核医学科应该尽快投入有机玻璃防护眼镜及防护屏的使用,尚未运行使用时,采用流作业的工作模式进行。
2医院核医学科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对策
2.1合理进行医院核医学科的布局
在医院核医学科的工作区域布局中,应严格按照GB18871的规定对非密封工作场所进行分区、分级布局[4]。在辐射防护与管理中,应将工作场所分为监督区及控制区,即二区管理。监督区分别为显像室、标记实验室、放射性废物、诊断病床区以及放射性核素贮存区,控制区分别为给药室、操作室、病人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床位区。在对控制区以及监督区进行分区时,应该合理布局并安排区域的分布情况。例如,在进行检查室以及给药室的布局时,应将其分开,并诊断用的候诊室、给药室等进行合理布局,并设置专门用于受检者使用的卫生间。当在检查室实施给药操作时,必须采用放射防护设备进行防护。
2.2加强管理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处理
在医院核医学科的管理过程中,加强管理工作人员对存在放射性的核素废弃物的处理,是减少辐射的重要措施[5]。对于在医院核医学科工作现场残留的污染物废水,在处理过程中,应将废水置于衰变池进行储存衰变处理,使废水的放射性核素浓度比相关标准值低后,再在排放管道中将废水排出;对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废弃,在排放前应采用活性炭进行相关过滤处理,降低废气的放射性核素活度后再进行排放处理;对于高浓度废水以及使用过但仍剩余的原液,应将其进行集中收集,再统一进行处理,活性浓度降低至合格值后,再将其排放。
2.3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重视
医院核医学科的辐射来源以接触放射污染源为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知识的了解、提高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知识的重视意识,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性物质照射。大多数工作人员并未对辐射防护知识具有全面了解,因而并不重视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加之辐射存在于无形之中,导致工作人员并未养成良好的习惯,大量存在未换鞋便随意出入标记室、未佩戴防护手套即对放射源进行分类处理等,导致放射性污染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防护知识的宣教,提高防护意识。
2.4完善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措施
在单位内部中,规章制度能够保证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核医学科辐射防护与安全的管理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定期对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熟悉与掌握,定期培训在职的辐射工作人员,对于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入职前应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加强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安全及管理的认识。根据核医学科的科室特点,针对突发放射事件制定具有针对性、全面性的应急预案,并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当放射事件无可避免的发生时,可根据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及时处理与控制,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
3讨论
核医学科是医院及医疗领域中的重要科室,对广大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影响,核医学科的辐射防护与管理水平,与该科室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具有明显联系,因此,加强医院核医学科的合理布局、加强管理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处理、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重视并积极完善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措施,是保证核医学科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宏芳,娄云,万玲,等.核医学科操作人员及相关场所辐射水平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4):601-602.
[2]高芳,高向东,刘继平,等.某医院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分析与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14,23(2):140-143.
[3]郜风丽,刘淑娟.由辐射安全与防护探讨核医学科健康管理模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216-218.
[4]陈宇导,张峰,吴春兴,等.核医学科核素治疗病房的辐射防护及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574-576.
【关键词】核医学科;安全防护;辐射;管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医学的发展较快,在医疗卫生保健领域中,同位素被逐渐广泛地应用,广泛应用在医院的核医学科工作中[1]。核医学科是医院及医疗机构设置的重要科室之一,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治依据[2]。但是,电离辐射也会随着同位素的应用而产生,目前,一些医院的核医学科尚存在对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中的不足[3]。本文笔者针对某医院核医学科目前对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管理对策进行探讨,对医院核医学科的辐射安全进行管理,保障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的健康,为医院核医学科的临床工作提供帮助,现作如下分析。
1 某医院的核医学科辐射检测情况
1.1 对辐射进行检测的仪器及检测方法
本次对某医院的核医学科进行全方位检测,以了解掌握该医院核医学科辐射情况。辐射检测仪选用型号为BH3103X-γ的便携式巡测仪,对核医学科的工作场面进行射线测量;选用PCM-100(α、β、γ)对核医学科进行表面污染的检测;选用FJ-377热释光剂量计对个人计量进行检测。
1.2 该医院核医学科辐射检测结果分析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该医院核医学科中,辐射源主要包括非密封源和密封源,非密封源为99mTc源、131I源、125I源,密封源为137Cs源、241Am源、90Sr源。本次测量结果具体如下:
(1)空气比释动能率:分装室、放射源库、给药室、分装室操作位置、骨密度室、治疗室、放免室分别为0.08-0.13μGy/h、0.13-0.24μGy/h、0.09-0.23μGy/h、3.20-4.01μGy/h、0.11-0.20μGy/h、0.11-0.14μGy/h、0.10-0.13μGy/h。
(2)核医学病房内表面污染的活度浓度测量结果:分装室、放射源库、治疗室、给药室、操作者手、放免室的活度浓度分别为0.17-0.25Bq/cm2,0.35-0.41Bq/cm2,0.13-0.21Bq/cm2,0.14-0.25Bq/cm2,0.22-0.24Bq/cm2和0.15-0.18cm2。
(3)本次参与个人剂量调查的有12名工作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每人每年有效剂量为0.07-2.18mSv,采用2000h/a的最长工作时间计算可得,在操作99mTc源的工作人员中,其工作量最大为8.06mSv,高于5mSv的年个人剂量约束值,因此,在尚未投入通风橱的运行前,应进行流作业的工作模式,并尽快购买通风橱进行安全防护。
(4)在本次研究中,在100厘米敷贴器贮源箱表面位置处,测量出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平均值为0.27μGy/h,与国家标准值相比明显较低,但个人剂量约束值明显较高,因此,该医院核医学科应该尽快投入有机玻璃防护眼镜及防护屏的使用,尚未运行使用时,采用流作业的工作模式进行。
2 医院核医学科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对策
2.1 合理进行医院核医学科的布局
在医院核医学科的工作区域布局中,应严格按照GB18871的规定对非密封工作场所进行分区、分级布局[4]。在辐射防护与管理中,应将工作场所分为监督区及控制区,即二区管理。监督区分别为显像室、标记实验室、放射性废物、诊断病床区以及放射性核素贮存区,控制区分别为给药室、操作室、病人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床位区。在对控制区以及监督区进行分区时,应该合理布局并安排区域的分布情况。例如,在进行检查室以及给药室的布局时,应将其分开,并诊断用的候诊室、给药室等进行合理布局,并设置专门用于受检者使用的卫生间。当在检查室实施给药操作时,必须采用放射防护设备进行防护。
2.2 加强管理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处理
在医院核医学科的管理过程中,加强管理工作人员对存在放射性的核素废弃物的处理,是减少辐射的重要措施[5]。对于在医院核医学科工作现场残留的污染物废水,在处理过程中,应将废水置于衰变池进行储存衰变处理,使废水的放射性核素浓度比相关标准值低后,再在排放管道中将废水排出;对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废弃,在排放前应采用活性炭进行相关过滤处理,降低废气的放射性核素活度后再进行排放处理;对于高浓度废水以及使用过但仍剩余的原液,应将其进行集中收集,再统一进行处理,活性浓度降低至合格值后,再将其排放。
2.3 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重视
医院核医学科的辐射来源以接触放射污染源为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知识的了解、提高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知识的重视意识,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性物质照射。大多数工作人员并未对辐射防护知识具有全面了解,因而并不重视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加之辐射存在于无形之中,导致工作人员并未养成良好的习惯,大量存在未换鞋便随意出入标记室、未佩戴防护手套即对放射源进行分类处理等,导致放射性污染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防护知识的宣教,提高防护意识。
2.4 完善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措施
在单位内部中,规章制度能够保证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核医学科辐射防护与安全的管理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定期对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熟悉与掌握,定期培训在职的辐射工作人员,对于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入职前应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加强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安全及管理的认识。根据核医学科的科室特点,针对突发放射事件制定具有针对性、全面性的应急预案,并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当放射事件无可避免的发生时,可根据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及时处理与控制,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
3 讨论
核医学科是医院及医疗领域中的重要科室,对广大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影响,核医学科的辐射防护与管理水平,与该科室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具有明显联系,因此,加强医院核医学科的合理布局、加强管理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处理、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重视并积极完善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措施,是保证核医学科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宏芳,娄云,万玲,等.核医学科操作人员及相关场所辐射水平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4):601-602.
[2]高芳,高向东,刘继平,等.某医院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分析与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14,23(2):140-143.
[3]郜风丽,刘淑娟.由辐射安全与防护探讨核医学科健康管理模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216-218.
[关键词] C形臂X线机;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4(c)-149-0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C形臂X线机(简称C臂机)在手术室中使用越来越广泛,可以直接应用于骨科手术中的术中定位,检查复位固定的效果,以及配合各种微创手术的开展、体内金属异物的取出等。能明显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亦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骨折愈合。但是,C臂机在使用过程中,可对医务人员及受术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如何在手术过程中对医务人员及受术者实施安全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显得非常重要。现将本院在手术过程中使用C臂机的防护体会总结如下:
1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X射线的电离辐射激发所引起的生物效应。X线照射后,可使组织细胞和体液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引起组织和器官功能不同程度障碍。所受损伤的程度与辐射的剂量率、照射的部位和面积、组织器官和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及受照个体对辐射的敏感性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液学的变化(主要是近期的白细胞减少及远后的白血病等),内分泌系统的异常,放射性白内障,生育功能减弱及至丧失,以及孕育畸胎、死胎、流产、智力低下[1],诱发各种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等。骨科手术中需要X射线多次定位照射,如果防护措施不完善,或不注意、不正确使用防护措施,可增加医护人员放射损伤的概率。
2 手术室电离辐射的防护措施
2.1 提高防护意识
应提高相关手术人员对电离辐射的危害性的认识及防护意识,主动正确实施安全防护措施。
2.2 防护原则
即遵循放射实践的正当性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对确实必须进行X线检查的,要把辐射剂量控制到可能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个人受到的辐射剂量不应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标准》的规定(连续5年内平均年有效剂量不应超过20 mSv;任何一年中有效剂量不应超过50 mSv)[2]。
2.3 备有专用手术间
手术室应根据本院骨科手术的数量设1~3个有放射防护设施的专用手术间。手术间使用面积应大于24 m2,并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以及时消除放射线与空气作用产生的臭氧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3]。同时,手术间内物品摆放整齐,避免放置过多物品。这样,不仅有利于操作,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散射线的折射,防止产生二次射线[4]。
2.4 术前准备
术前访视患者,了解骨折部位及手术方式。根据骨折部位及手术方式调整手术床及决定患者的,以利于C臂机的操作。C臂机应尽量安置在手术室中央。C臂机越靠近墙壁,工作时由墙壁产生的反射线和散射线就会越多。检查C臂机的性能及运行状况,保持良好状态,备好防护设施。
2.5 认真落实术中防护措施
①时间防护:人体受到照射的累积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照射时间越长,吸收的剂量越多,对身体的危害也越大。所以应尽量缩短X射线的曝光时间,减少曝光次数,减少人员在辐射场中逗留时间。②距离防护:X射线的照射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当距离增加一倍,照射量减少到原来的1/4。所以,当C臂机工作时,可以尽量离开,不能离开的尽可能增加与X射线的距离,但应注意无菌操作。③屏蔽防护:凡参加手术手术人员,均应穿戴铅衣铅围脖铅眼镜等进行防护,并可应用铅玻璃屏风等。④手术中使用C臂机的脚踩控制开关时,应妥善安置脚控开关,防止术中误踩,导致意外的机器运行。⑤术中应尽量避免在球管直接照射下进行操作或手术,有文献报道,如果每周在C臂机下操作2 h,则每年照射总剂量超过放射科人员年照射量的6倍多[5]。⑥受术者的防护:避免对受术者非手术部位的照射,并对非手术部位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特别是甲状腺、胸腺和性腺的防护[6]。孕妇、哺乳期和儿童尽量不选择在X射线下手术。
2.6 正确操作C臂机
C臂机操作最好有专人负责操作,对操作者应进行辐射防护知识、技能和法规培训。操作者应熟练掌握电离辐射的防护措施和C臂机的操作流程,掌握各种的照射方法,提高一次照射成功率,减少曝光次数和曝光时间。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使用无菌保护套。并防止C臂机碰撞无影灯、手术床和其他设备。
2.7 合理排班
合理安排手术人员,避免在短时间内反复接受照射。对经常参加此类手术者,应定期体检。一旦发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暂停安排参加此类手术。对怀孕、哺乳期者也暂不安排参加此类手术。平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营养均衡的饮食,有助于抗辐射,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2.8 C臂机的保养
术后对C臂机要进行常规清洗和消毒后,移至存放位置,锁住C臂机的固定脚踏开关,用防尘罩遮盖C臂机的球管、影像增强器及显示屏,避免因空气消毒损伤造成老化[7-8], 增加漏射线。定期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C臂机的保养、维修,保证C臂机的性能参数及指标符合要求,以避免C臂机工作时漏射线对人体的损害,保证C臂机使用的安全性。
3 讨论
手术室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各种医源性损伤的高危科室,而电离辐射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随着C臂机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频率越来高,其对人体的危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手术室工作人员可通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重视对他人的防护,加强职业教育,完善防护设备,落实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规程,合理排班,以减少放射线对人体的危害,保护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减少射线对手术患者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朱卫萍,朱华勇,潘葵芬,等.C形臂X线机对手术室护士辐射剂量和防范措施的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4):1986-1987.
[2]余建明.放射物理与防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85-186.
[3]贾凤菊,买力克・买买提.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6):806-807.
[4]杜建红.浅谈手术中使用C臂机的X线防护[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6):2175-2176.
[5]包苏娟.手术室护士自身防护与环境污染的控制[J].临床护理杂志,2003,6(5):36.
[6]王小玲.术中使用C形臂X线机电离辐射的防护[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14(6):135.
[7]杨丽萍,王楠.小型C臂X线机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11):1120.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电离辐射在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等直接施用于人,引起公众对“辐射防护安全”的高度关注。目前,医疗照射在公众受到的人工辐射源照射中居于首位,医学辐射的安全防护已成为辐射防护领域影响面最广的重要课题。只有掌握有关射线对人体作用的知识和防护措施,才能趋利避害,化害为利。
1 医疗照射的概念
医疗照射是指在医学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被检者或病人受到电离辐射的内、外照射。施行这种诊断或治疗的医生应加强对受检者或病人的放射防护。医疗照射从所获得的利益来衡量必须具有正常理由,既达到诊断或治疗的目的,又要把照射限制到可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2 核医学辐射的特点
对病人主要是内辐射(即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产生的照射),对医务人员主要是外照射(即放射性核素从人体外发射的射线对人体的照射),但管理不当也可产生内照射,在防护中也存在重视外照射,而轻视内照射的问题。
由于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特殊分布,病人全身受照剂量小,个别器官、组织受照剂量高。
3 产生核医学辐射的危害的因素
3.1 医学辐射安全文化教育不足大多医生不会忽视与医学辐射暴露相关的危险,有些医生非常清楚放射安全的内容,在成像时考虑到了相关情况;但有些医生则不会这样,同时未接受过相关的辐射暴露训练,在为病人进行成像检查时并不常规考虑这些因素。如医生在给病人进行放射性检查或治疗时,未能满足病人“辐射有害”的知情权。放射科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薄弱,对检查部位之外的正常器官未作防护措施。
3.2 患者对辐射危害的认识不足大多数病人在成像检查时不知道辐射剂量和长期的危险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病人进行普通心脏成像检查其中有明显的辐射暴露时,他们对相应的危险性所知甚少。因此,医生对病人的辐射安全负有责任,需对病人进行辐射知识教育,使病人对自身的健康有更多的知晓。
3.3 核医学也存在一些辐射防护问题许多年来,已经有了关于公众或家庭成员照射的标准(限值或约束值)。接受放射性核素治疗患者在离开医院时,这是特别重要的。在许多国家,有关规定和提出的限值差异大得惊人。一些欧洲国家要求患者住几天院,但是在其他欧洲国家不要求患者住院。这就导致了有些人所称的“核治疗旅游”,患者到限制少的国家进行治疗。在美国,大多数不愿合作的患者根本不住院。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很明显,并不缺乏明确的标准,而是使用了极度保守的模式以及社会对辐射效应的误解,还不如使用实际测量表明与标准的一致。辐射肿瘤学也有同样的问题,尽管有足够多的标准,但是仍有辐射治疗事故继续发生,而导致患者死亡。
4 核医学辐射的防护
4.1 内照射的防护
4.1.1 病区环境的防护核素治疗由于剂量大,病人在医院停留时间长,明显增加了病房周围外照射剂量率,为了减少来自核素治疗后患者的照射,需在隔离病房留观48 h并在床边设置屏蔽,同时嘱病人多饮水多排尿,减少膀胱及其周围器官、性腺的吸收剂量;病人有专用候诊室,注射药物后禁止在高活性区逗留,造成不必要的辐射。
4.1.2 治疗中的安全防护治疗所给予的放射性剂量在满足医疗要求的同时减少到最低限度;在进行一系列检查时应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次序,检查时不过分强调低放射性活度而造成重复检查。
4.2 外照射的防护
[关键词]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环境影响
1工程分析
1.1 设备概况
某医院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购进了一台美国瓦里安公司生产的Clinac 23 EX电子加速器。电子加速器的加速粒子电流为200A,最高X射线能量为15MV。
1.2 直线加速器治疗室屏蔽情况
该医院直线加速器治疗室采取了屏蔽防护措施,具体防护情况见表1。
直线加速器治疗室的墙壁、顶棚、防护门的材料及厚度满足《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GBZ126-2002)的相关要求,即有用线束直接投照的防护墙(包括顶板)按初级辐射屏蔽要求设计,其余墙壁按次级辐射屏蔽要求设计;同时还应满足周围环境目标公众受照年有效剂量低于公众照射剂量约束值,并满足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具体分析见环境影响分析部分。
1.3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途径分析
根据医用电子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加速器运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有X射线和来自X 射线产生的中子,此外还有射线电离空气所产生的O3、NOX以及感生放射性等。
2评价标准
辐射环境评价标准采用《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包括公众照射、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剂量约束值,及《粒子加速器辐射防护规定》(GB5172)中的相关规定。
剂量限值适用于实践(如本项目)所引起的照射,而不适用于对病患者的医疗照射和无任何主要责任方负责的天然辐射源的照射。剂量限值分为有效剂量限值和对单个器官的当量剂量限值,根据本项目的情况,仅列出有效剂量限值。
公众照射剂量限值为,实践(如本项目)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估计值不超过1mSv,该值为世界范围内天然本底辐射年有效剂量中值(2.4mSv,UNSCEAR2000报告附件B)的41.6%。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
对于单个伴有辐射的“实践”项目,其对公众照射的剂量约束值取剂量限值的若干分之一,一般取值范围在每年0.1~0.3mSv。根据项目及周围环境情况,本项目加速器取每年0.1mSv。
职业照射剂量限值为,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20mSv,任何一年的有效剂量不超过50mSv。本项目职业照射剂量约束值取每年5mSv。
3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
3.1 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3.1.1 直线加速器治疗室周围环境放射性现状监测
该医院直线加速器治疗室已投入运行,因此对正常运行的直线加速器治疗室周围环境进行现场剂量率监测,监测结果见表2。
由表2的监测结果可知,直线加速器治疗室周围环境的X-γ辐射剂量率测值在0.09~1.15μGy/h范围,其中迷路口防护门缝处的辐射水平明显高于环境本底值,有少量的射线泄漏;而其余测点的辐射水平均属于正常天然本底辐射水平,基本没有射线泄漏,防护效果良好。
3.1.2 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剂量估算
该医院加速器周工作负荷为150Gy/周,实际工作中等中心剂量率一般为300cGy/min,折算为每周出束时间0.83h,则每年出束时间0.83h/wk×50wk=42h。
为简化计算分析,机头使用因子均取1,监测时工况采用15MV的X射线能量、40cm×40cm的照射野(大于一般肿瘤的大小),因此,采用表2中的监测值作剂量估算是偏保守的。根据表2及上述工作负荷与出束时间,人员受照年有效剂量为“X射线剂量率×年出束时间×居留因子”,估算结果见表3。
3.1.3 剂量评价
由表3可知,该医院加速器对周围环境目标公众(包括院内职工和院外公众)的年有效剂量最大值为0.008mSv,仅为相应剂量约束值(0.1mSv/a)的8%;对放射性职业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不包括感生放射性)最大值为0.0025mSv,远小于相应剂量约束值(5mSv/a)。因此,除了迷路口防护门缝处的辐射水平明显高于环境本底值,有少量的射线泄漏,治疗室屏蔽材料及厚度可满足辐射防护要求,穿越防护墙的导线、导管等不影响其屏蔽防护效果,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3.2 O3、NOX等有害气体环境影响分析
该医院直线加速器治疗室设有通风系统,换气次数为4~6次/h。只要保证通风系统完好和正常工作,加速器产生的少量O3、NOX等有害气体不会对人员和设备产生危害。对于治疗室外部环境,O3、NOX等有害气体经过扩散稀释,对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4辐射污染防治措施
4.1 选址及平面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该医院直线加速器治疗室位于住院部负一层,治疗室东侧为预留加速器治疗室,西侧为污水处理站,南侧为控制室,北侧为太平间通道,楼上为后装治疗室,加速器治疗室设计时考虑到了周围环境、公众及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项目选址和平面布局较为合理。
4.2 技术防治措施分析
4.2.1 在源强上,在满足同样治疗效果前提下应尽可能使用低输出辐射强度,此外还要求加速器有用线束外泄漏射线的控制值符合GBZ126-2002《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的有关要求。
4.2.2 在传播途径上,通过设置符合要求的屏蔽设施以降低治疗室周围的电离辐射附加水平(直线加速器治疗室的屏蔽设施具体见表1),此外机房进入通道采用迷路形式,以减缓防护门前的电离辐射水平。
4.2.3 在个人防护上,尽量使无关人员远离直线加速器治疗室,在直线加速器治疗室门外设置醒目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并且采取门机安全联锁、急停按钮和加速器本身带有的两道独立剂量监测系统等多道安全措施,以避免加速器的潜在照射危险。每个放射性工作人员均应配备热释光个人剂量片,并定期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建立个人剂量档案。该科室应配备1台个人剂量报警仪和1台防护剂量巡测仪。
此外,机房内有害气体采用机械通风及时排出,但应注意避免室内气流出现短路,造成有害气体局部浓度过高。
4.3 辐射环境管理措施分析
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该医院已建立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组织,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操作使用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等程序。放射性工作人员已按要求参加有关辐射安全教育培训及有关岗位培训,操作人员均持有辐射工作人员岗位培训合格证。此外还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基本的操作程序,重视和防范可能产生的各种辐射安全事故风险,如安全联锁装置失效,加速器工作时人员误入机房等,确保辐射安全。定期检查辐射安全设施(包括铅门、安全联锁等)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采取补救措施。
5结论
该医院已运行直线加速器治疗室的屏蔽材料及厚度基本能够满足防护要求,对放射性职业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分别低于相应的剂量约束值。排放的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对周围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因此,在实施了本报告表提出的辐射污染防治措施要求后,从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角度看,该项目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GBZ126-2002).
核电站、变电站、铀矿、射线探伤……随着工业的发展,辐射的运用范围日益广泛,人们对工业辐射安全与防护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刻板印象影响,很多人对辐射往往是“谈虎色变”。
对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森林就提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今的辐射防护技术已经得到快速发展,完全有能力把辐射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我们需要运用研究成果回应社会的关切,指导行业辐射防护工作,更好地保护从业人员与公众健康、保护辐射环境安全,促进核电、核技术应用与铀矿冶炼健康顺利发展。”在近期举行的广东省第二届工业辐射安全与防护学术交流会上,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会长戎明海在致辞中就表示,应该加强技术的交流与推广,更好地保护公众健康、提高公众对辐射的认识,促进核技术的健康发展。
辐射“神通广大”
一提到辐射,人们首先映入脑海的恐怕就是核电站了。核电站是人类电力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方式愈趋多样化,随之而来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电力供应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这个缺口将如何填补?
随着传统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新能源的概念层出不穷,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能源发电逐渐发展,并逐步填补了电力需求的缺口。而具有环保性高、资源消耗少、储存运输方便等优点的核能发电,也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核电站利用原子核的链式反应,产生大量热能,并最终将其转化为电能,不仅高效而且环保。中广核辐射监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彤提到,中广核2015年清洁能源上网电量相当于少消耗标准煤约346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51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82万吨,减排氮氧化物约54万吨。
除了核电站,辐射在工业中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设备进行探伤处理,例如我们要对飞机、桥梁、船舶等金属部件进行探测,查看这些金属部件中是否存在气泡、针孔、裂痕等问题,以便及时进行更换和维修。但是这种探测不能对这些部件带来损害,此时,核辐射就能大显身手了!
辐射中的x射线和γ射线有强大的穿透能力,当射线束穿透物体时,如果物体存在缺陷或结构差异,该部位透射的射线强度就不同于周围区域。采用检测器检测透射射线的强度,根据强度变化情况就可以判断物体内部的缺陷和物质分布。射线探伤大大减少了机械故障发生的概率,这对于航空、航天工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除了在工业中大展拳脚之外,辐射还在其他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辐射虽然听起来很可怕,但也并不是魔鬼,人类完全可以控制并利用好辐射。
工业辐射没那么可怕
“低剂量的放射性并不可怕,人类自古以来就生活在辐射环境中。”广东省核工业矿冶局原副局长、研究员级高工叶维荣提到,人类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一定的辐射,但是剂量都很少,通常不会带来危害。而在工业领域,都会设置严格的防护标准,并且设立严密的工作体系,放射性物质从产生到废弃,都处于严密的监管之中。
“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可以说是层层把关,一点都不能含糊。”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陈瑞邦提到,放射源运输时必须使用专门的危险品运输车辆,运输司机及押运人员必须通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的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并持有有效的《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合格证》,佩戴个人剂量章及电子个人剂量计,携带环境辐射仪随时监测车内辐射剂量水平。运输车辆放置闪光灯、张贴电离辐射标志,运输途中不得随意停车逗留,直至将放射源运送到放射源库。
在开展辐射探伤工作时,存放放射源要实行“三人四锁”的管理模式,即依次对隔间门、源库大门、铁网门、放射源存储箱进行上锁。放射源存放的时候,就需要经过三个人的配合,先经业主保安人员开锁打开铁网门、业主安全管理人员开锁打开源库大门,放射源所属单位人员才能打开相应隔间门锁,将放射源存放在《放射源准进(存)证》上登记的存储箱内,并对存储箱上锁。放射源存放于放射源库内,由业主保安人员24小时看守管理。
在这样的层层防护下,工业辐射就如同被“困在囚笼的猛虎”,对环境的影响处于可控的安全范围。大亚湾电站,是国内知名的核电站,为了探测核电站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于2015年至2016年期间,对大亚湾周围环境中的放射性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大亚湾核电站周围介质中3H和14C(占国家批准排放限值最高的两种核素)的水平与核电站的距离明显相关,当距核电站3千米以上时,3H和14C与一般环境相当。据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主任黄乃明介绍,历史监测数据也表明,大亚湾核电站周边环境介质中3H和14C没有呈现出累积增加的变化趋势,“尽管3H和14C为核电运行后在周围环境介质中可以检测到明显高于环境本底的几种核素中的两种,且是对公众剂量奉献的主要核素,但核电所有排放核素的剂量总奉献小于限值的1/10。”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很多时候是无效应。”刘森林提到,人体细胞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人体受到辐射之后,细胞会做出反应对损伤的部分进行修复。当然,有没有效应,取决于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国际安全标准规定,人体每年在正常环境本底辐射之外,所受的辐射剂量上限是1mSv。
刘森林也提到,目前辐射防护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智能机械工具、智能可视工具、智能防护器具等的研发,可有效减少人与辐射源的接触,把人解脱出来。加上在线实时监测技术、精细屏蔽计算、剂量分布预报、防护措施建议等技术的开发,源头废物减量技术的发展等,这些技术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辐射安全防护工作的一次提升。
辐射防护意识很重要
在某一次使用γ射线进行射线探伤作业的过程中,射线探伤人员在回收放射源时,没有成功将放射源收回到γ射线探伤内。由于下一项的射线检测工作需要搬动γ射线探伤,当工作人员逐步靠近γ射线探伤时,个人剂量监测仪声响与灯光闪烁的频率越来越快,与平常的情况完全不同。但他对个人剂量监测仪的声响与灯光闪烁的异常情况并不在意,继续走向γ射线探伤。同事发现这一情况时,才把他给喊回来。但在这短短的不足半分钟的时间内,他就额外吸收了不必要的剂量,受到未知的射线辐射伤害。
在另外一次野外射线探伤作业中,有一位保安人员在没有注意辐射标志及监督区隔离带的情况下,经过X射线探伤场所设置的监督区域边界外侧附近,当他看到辐射标志及监督区隔离带时,认为自己受到了射线辐射,感觉全身都不舒服。尽管此后的测试测量都表明,该名保安没有受到辐射伤害,但是由于对辐射怀有强烈的恐惧心理,令他惶恐不安,乃至觉得自己身体都出了问题。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容耀文在学术交流会上介绍了辐射防护安全教育和培训的重要作用,从他介绍的实际案例可以看出,当前无论是射线探伤工作人员还是非射线探伤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偏差。
关键词: X射线;辐射危害;防护安全管理
1 电离辐射对人类的危害
自1895年发现X射线至今,放射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净利益的同时也承受着一定的危险。X线的照射量可随射线剂量的增大可在体内累积,长时间受超剂量照射将引起全身性疾病, X线可能引起的临床症状如下。
1.1以神经衰弱症候群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为主,诉有乏力、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心悸等;其次为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痛、少数人牙痛、部分人易感冒、腰痛、关节酸痛等。
1.2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主要为皮肤、指甲的营养障碍,长期被辐射部位容易发生神经性皮炎。
1.3外周血液改变最常见的改变主要是对血液系统中白细胞的杀伤力,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而易发生疾病。
1.4易引起细胞染色体畸变。引起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造成先天性畸形、流产、死胎、不育等病症。
1.5 X线辐射可诱发癌症,如乳腺癌、甲状腺癌、骨肿瘤等恶性肿瘤等。 人体易受辐射的组织器官: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不同,厚度也不一致。厚的部分,吸收X线多,薄的部分则相反。人体各部位细胞对X射的反应程度不一,其中以性腺最为敏感。乳腺是敏感组织,当大量人群每年普查时,要考虑潜在的致癌辐射风险。与乳腺组织中的脂肪、皮肤、乳晕组织相比,腺体组织对辐射最敏感,在2.25 cm深处,腺体组织的吸收剂量要比脂肪组织的吸收剂量高出30%[1],要求摄影时要合理使用自动曝光系统,在大量普查时按照ALARA原则在考虑乳腺的组成和厚度的不同时,充分利用曝光模式与cR的技术特点将入射剂量最优化,达到降低被检者的辐射危害。
2 防护
2.1机房及机器的防护要求
2.1.1机房宜较大,并有通风设备,就200Ma X线机而论,机房面积不得小于36 m2。另外,机房墙壁应有一定厚度的砖、水泥或铅皮构成,以达防护目的。
2.1.2 X线球管置于足够厚度的金属套(球管套)内,球管套的窗口应有隔光器作适当的缩小,尽量减少原发射线的照射。X线通过人体投照于荧光屏上,荧光屏的前方应有铅玻璃将原发X线阻挡,近代X线检查床改为密封式,床周以金属板完全封闭,可减少散射线。
2.2工作人员的防护要求
2.2.1工作人员不得将身体任何部位暴露在原发X线之中,尽可能避免直接用手在透视下操作。
2.2.2透视时须使用各种防护器材,如铅橡皮手套、铅围裙及铅玻璃眼镜等。利用隔光器使透视野尽量缩小,尽量降低毫安,缩短曝光时间。透视前应该有充分的暗适应用,以便用最短时间,得到良好的透视影像。
2.2.3照片时要避免接触散射线,一般以铅屏风遮挡。如照片工作量大,宜在照片室内另设一个防护较好的控制室(用铅皮,水泥或厚砖砌成)。
2.3患者的防护要求
2.3.1患者与X线球管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不少于35 cm。球管窗口下须加一定厚度的铝片,减少穿刺力弱的长波X线,易被患者完全吸收。
2.3.2患者应避免短期内反复多次检查及不必要的复查。对性成熟及发育期的妇女作腹部照射,应尽量控制次数及部位,避免伤害生殖器官。早期怀孕第1个月内,避免放射线照射骨盆部。对男患者,在不影响检查的情况下,宜用铅橡皮保护阴囊,防止受到照射。
2.4临床的射线诊断检查有普通X射线拍片、胸透、CT、CR、DR片等。均应根据合理地使用低剂量(ALARA)原则,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辐射剂量[2-3]。实际工作中,曝光量过大过小都是不准确的,若曝光过小,会导致信噪比过小,影像质量下降,但曝光量过大,影像质量不但无改善而且会增加曝光剂量,加大X线对受检者身体的损害,并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4]。CR摄影技术优点:因IP板动态范围大,线性度和曝光宽容度较大,使获取的信息能自动调节和放大增益,在可允许的曝光指数范围内取得稳定的适宜的影像密度,同时获得高分辨率图像质量[5];DR优点:对低对比度信息的显示功能更强[6],具备UNIQUE图像技术,使低剂量射片成为可能。以选择有效的曝光指数范围,采用在其他相同曝光条件下提高曝光指数的方法来实现降低曝光量和吸收剂量。
3 加强放射安全管理
为不断加强放射安全管理,各有关部门应做到严格监管医疗照射的防护与安全医疗照射防护的最优化,具体如下。
3.1放射工作场所要求 根据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放射工作场所的建设项目,放射诊疗装置的防护性能与技术参数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要求。施工前应委托有评价资质的技术中介单位出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经环保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项目建设。放射工作场所建设项目竣工后,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效果评价,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7]。
3.2放射诊断设备要求
3.2.1辐射发生器,能清晰、准确地显示各种操作参数(如管电压、过滤特性焦点位置、源与像接受器距离、照射野大小、管电流与时间或二者乘积等)。
3.2.2射线摄影设备,应配备达到预置的参数(时间、管电流与时间的乘积或剂量)后自动停止照射的装置。
3.2.3荧光透视设备应配备只有持续用力按压时才能使X线管工作的控制开关以及配备曝光时间指示器或入射体表剂量检测器。
3.3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操作具体要求。①确保患者所受到照射是达到预期诊断目标所需的最小照射;②职业医师和有关医技人员应认真选择并综合利用各种参数,以使受检者所受到的照射是向接受的国家质量和临床检查目的相一致的最低照射。对儿童受检者更应该重视参数;③具有采取了严格防护措施后,才可使用携式、移动式放射学检查设备;④避免怀孕或可能怀孕妇女施行会引起其腹部或骨盆受到照射的放射学检查(除非临床上有充分理由证明需要进行检查的除外);⑤周密安排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的任何诊断检查以使可能存在的胚胎或胎儿所受到的照射剂量最小尽可能对辐射敏感器官(如性腺、眼晶体、乳腺和甲状腺)提供恰当的屏蔽。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为避免不必要的照射,执业医师必须摒弃盲目把各种放射诊断技术作为常规手段的不良倾向,医生在开具这些检查前应切实考虑对患者的影响,影像资料在院内及医院之间尽可能共享,减少因资料管理受检者受到转诊等原因接受不必要的照射。
4 做好防护安全管理
管理措施:健全管理组织。建立完善的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度,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及防护制度,具体措施如下。
4.1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工作由科主任负责,科室指定兼职人员协助科主任做好X线辐射防护工作。
4.2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在放射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科室定期组织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查。
4.3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类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
4.4放射科各X线检查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求;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用品。
4.5在放射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在登记室、X线检查室设置告示牌。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8~15 w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在放射检查中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摄片、透视、介入治疗等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和小光圈。
4.6操作人员在放射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门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检查室;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陪同检查者,应给予必要的防护用品,陪同人员应尽量远离X线球管。
4.7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放射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影像质量,减少废片,避免重复照射。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采用数字化X线检查,减少辐射。
4.8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佩带个人计量仪,接受专业及放射防护培训;定期健康检查,医院建立个人计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5 预防与护理
恰当合理科学的饮食也能有效降低与预防辐射。如患者条件允许,则可在接受低剂量X光摄影前,先喝杯橙汁维他命C或牛奶防止钙质流失,且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及增强对辐射的抵抗能力。如食用具有抗辐射的食品。常喝茶有抗辐射的作用,实用十字花科蔬菜,猪血、黑木耳等。这一类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把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不给辐射物质留下丝毫立足空间。
总之,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在不过分限制对人类产生照射的有益实践基础上,有效地保护人类健康,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以推动合理地应用防护手段来降低辐射带来的伤害。这就要求我们放射工作者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切实搞好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和医疗照射的质量保证,从而使电离辐射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6 临床实践中防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放射防护安全的关键取决于人们的行为表现,法规、标准、操作规程和其他的行政手段虽然都是很重要的,但为达到放射防护或安全标准,其本身又是不够的[8]。还需要各有关放射部门严格审管,各负其责。不断更新和完善辐射防护措施。落实各项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加强辐射监测,使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改进,让辐射技术更安全更科学的为人类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燕树林.乳腺摄影技术分册[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2007:193-195.
[2]秦维昌,刘传亚.重视医用X线检查低质量成像方法学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10):1013-1014.
[3]赵红兰,平杰,等.婴幼儿胸部DR摄影千伏对辐射效能和图像质量的影响[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8):1270-1273.
[4]胡益斌.CR系统曝光量指数的检测及校准[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0):72-73.
[5]陈建新,黄艺生.CR技术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5):463-464.
[6]李萌.影像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8-231.
1.1辐射防护分级管理
大修现场,检修项目很多,交叉作业多,而辐射防护人员的数量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是每一个核电厂在大修中都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合理利用现有的辐射防护管理资源,对辐射工作按风险大小进行分级管理(表3),对于那些辐射风险较高的工作则必须在管理上给予应有的关注,甚至逐项跟踪。
1.2辐射防护大修管理的主要工作
辐射防护大修管理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大修准备阶段、大修实施阶段、总结反馈阶段。1.3.1大修准备阶段“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大修准备阶段是大修辐射防护管理的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只有真正做到人员到位、物资充分、计划完善、文件齐备,在后续的实施阶段中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一般大修前7个月,确定大修辐射防护协调人,并上报大修总经理部,处室授予大修协调人安排、协调大修有关辐射防护工作的权力。大修协调人在大修开始前5个月时启动各项准备工作,按照《辐射防护大修行动指南》准备阶段的工作清单分配任务并逐项进行落实,辐射防护大修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见表4。大修文件准备是大修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准备工作越充分,实施阶段的工作才更有保障。大修协调人需要对大修总体计划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以往大修的经验反馈,编制大修辐射防护的监督方案,同时组织专项负责人对各个高风险的检修作业编制专项实施方案,并对作业中的关键步骤设置控制点,所有用于大修监督的执行文件,只有经批准并加盖大修文件章方可现场实施。此外,在编制辐射防护大修实施方案时还需对下列情况给予高度重视:以往没有开展过或较少开展的放射性工作;以往发生辐射事件较多的作业;连续工作时间较长的作业;环境位置较差的作业等。大修准备阶段还需做好实操培训,特别关注的是那些新员工,这类人群的特点是:缺乏经验、技能不足,容易发生辐射安全事件,根据历次大修经验事件来看,很多人员污染事件是由于附加防护用品使用不规范造成,因此加强新员工的实操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对于高辐射风险的工作还需加强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熟练度,以减少作业时间和个人受照剂量,如蒸汽发生器一次侧装拆堵板作业,此项工作需要在蒸汽发生器一次侧水室内部进行,存在极高的外照射和污染风险,大修前安排作业人员在模拟现场实际工作环境的蒸汽发生器模拟体上反复演练,直至合格为止。1.3.2大修实施阶段《辐射防护大修行动指南》中准备阶段的内容全部落实,标志着辐射防护大修准备的各项工作已全部完成,从而进入大修实施阶段的进程。在大修实施阶段,辐射防护各专项小组将全面运作,根据大修进度,按照预定方案执行各项辐射防护监督任务。大修实施阶段辐射防护主要工作包括:―辐射工作许可证的审批,每日审批未来3天计划开工的主线工作和核岛工作的辐射工作许可证。―参加各类大修相关的会议,包括:大修早会、大修计划会、周安全协调会、处室早会、以及其他各项专题会议。―启动大修辐射防护日报的编制。―机组停堆后不同工况的核岛辐射水平测量,执行热停堆、氧化运行后、低低水位工况反应堆厂房辐射水平测量(在热停堆工况下首次辐射水平测量后,需对反应堆厂房红区进行降级),进行测量结果比较和评价,并对测量图的信息公布。―放射性热点屏蔽。―根据规程要求,增加污染检查的频度和范围。―根据大修进度和辐射防护实施方案,开展各项专项检修作业的辐射防护监督和控制点的释放。―辐射防护巡检及专项检查,包括:定期常规巡检,组织专项检查,参与辐射安全相关的联合检查等,对于发现的问题编制报告,并进行上报及协调整改。―对于发生的辐射事件、异常的调查与跟踪。―计划外新增工作的辐射防护控制。―KRT系统(辐射监测系统)的状态调整及通道大修。―部分管理厂房或区域的状态恢复,如ET出入口停运,设冷水区域重新划分为辐射控制区,龙门架临时污染区的解除等。在大修实施阶段,管理的重点是如何将辐射防护的各项管理措施应用到各项检修工作中去,这里不仅需要将辐射防护实施计划与大修计划保持一致,还需要辐射防护大修协调人、辐射防护值班工程师和大修监督人员的密切配合。大修协调人每日参加大修早会和计划会后,针对最新大修进度将工作任务分配给当日的辐射防护值班工程师,辐射防护值班工程师根据大修行动指南和实施方案中的文件,安排大修监督员逐项完成当日的工作,并将完成情况和发现的问题汇报至大修协调人,通过逐层的责任管理,保证每日的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和落实。大修实施阶段放射性检修作业全面开展,作业集中且参与人员众多,容易发生辐射安全事件或事故,如人员污染、区域污染、意外照射事件等,一旦发生辐射安全相关的事件或事故,需要及时开展调查工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开展纠正行动,并形成事件报告。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处理的及时性,及时采取行动不仅能限制事件或事故造成的后果和范围,而且能够更为准确的分析出根本原因。大修实施阶段,除了关注常规高辐射风险的作业外,还需特别注意计划外新增的放射性工作,一般提前列入大修计划内的工作,准备相对充分,而临时增加的放射性工作往往因准备时间不足,风险分析不到位容易造成辐射安全事件,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完善的管理流程,使得计划外的工作,能提前被获知,并做好充分评价和必要的文件准备。1.3.3总结反馈阶段大修现场工作完成并不表示大修已结束,只有在完成总结反馈工作后,才真正意味着大修辐射防护管理的结束,在此阶段需要对辐射防护监督计划的实施情况、大修中的经验数据、发现的问题和良好实践都需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价,这些内容将被汇总并印制成册,最后通过大修总结会和经验反馈会对这些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通过总结和经验反馈,使得大修中重要的经验数据得以保留,以便后续的应用,同时总结了大修中良好实践,并对存在的不足开展纠正行动,这些良好实践和纠正行动将会落实到下次大修的辐射防护准备工作中,使得辐射防护的大修计划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这里从下面三个方面阐述总结反馈阶段在大修辐射防护管理中的作用:1)积累经验,实现螺旋化提升中核运行二厂辐射防护科从首次大修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大修总结和经验反馈工作,每次大修结束后,要求各专项负责人编制专项工作总结,大修协调人编制辐射防护专业的大修总结,重点分析大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良好实践(见表5),针对不足之处开展纠正行动,将这些纠正行动和良好实践应用到以后大修管理中,从而实现大修辐射防护管理螺旋化提升。最终,这些总结和重要测量数据将被汇总并印制成册,使得这些宝贵经验得以延续。2)改进缺陷,保证大修现场的辐射安全对于机组存在的一些缺陷,通过技术上的改造,来提高现场的辐射安全性。例如,1、2号机组建造期间没有对反应堆厂房内燃料传输通道采取任何屏蔽措施,装卸料期间,燃料传输管附近区域的辐射水平非常高,工作人员进入该些区域,非常容易导致超剂量照射事故。2003年101大修卸料期间,两位运行处现场操作员途径燃料传输通道的正下方,适逢乏燃料组件从通道中穿过,两位现场操纵员每人接受意外照射约100μSv,造成小剂量意外照射事件。针对此缺陷,辐射防护科通过现场隔离、技术改造方式,消除了此缺陷的造成辐射影响,并将此项实践经验应用到后续投运的3、4号机组。3)在实践中吸取教训,在管理上加以改进大修期间辐射防护管理经验,可以说是在实践和经验累积中不断完善的,电站投运初期无论是辐射防护专业还是检修单位可能都存在经验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外部学习和同行经验交流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还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从而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的管理体系。中核运行二厂也是在历次的大修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和改进,从而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大修辐射防护管理体系,例如:(1)2007年203大修期间,4名检修人员在换料水池进行装卸机套筒检修时造成面部沾污,分析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作业前辐射风险分析不足,导致作业期间采取的防护措施不完善,工作人员在没有配戴任何面部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进行检修作业。在没有去污的套筒上存在严重的表面污染和大量放射性的浮灰,对设备的操作和接触会造成放射性的颗粒从设备上掉落转移到工作人员身上,在没有任何防护的面部很容易造成体表污染,严重的话还可能形成内照射。针对此情况,在后续的实施方案中要求此项作业调整至水池去污后进行,并在水池去污的工作中增加装卸料机套筒去污的工作;其次,工作人员作业时必须佩戴面部防护用品,需要直接接触设备的作业人员佩戴气面罩等防护器材,此后该项工作没有再发生类似原因造成的人员体表污染事件。(2)301大修前辐射防护大修现场监督一直实行专项负责制度,各项工作有辐射防护专人负责,但随着运行机组的增加,需要分出人员进行其他机组的大修准备,造成每个专项负责人需要承担多个专项的工作,对于大修现场的监督工作往往应接不暇,因此在借鉴国内同行电站大修辐射防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大修监督管理模式,设置了辐射防护大修值班工程师岗位,提高了现场异常情况的及时响应能力,也实现了大修期间辐射防护人员配置的优化。
2大修管理中的需要重视的问题
大修辐射防护管理除了做好准备、实施和经验反馈三个阶段的工作外,对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1)大修管理是多部门、多专业共同协作的综合性的工作,辐射防护监督不能孤立于其他部门之外。不仅需要大胆管理,发挥监督与管理的职能,还需要与其他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沟通渠道,积极听取检修部门的良好经验,只有融入电厂正常的生产管理渠道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加强年轻的辐射防护人员的培养与锻炼。大修期间各项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实施,需要一批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技术队伍,年轻同志是这个队伍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年轻辐射防护人员的培养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需要给予其机会不断的去磨练,但也需要注意避免“拔苗助长”式的培养,让其独立承担超过其技术能力和经验水平的高风险工作。大修期间检修项目众多,是年轻辐射防护人员学习的最好课堂,在“传帮带”的基础上要给予其不断实践的机会,使其从被动跟学到自主思考,最终成为能够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3)辐射防护实施方案的编制需要结合作业现场的实际状况,不能“闭门造车”,仅从辐射防护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否则辐射控制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例如,在某些区域狭小、通风不不佳的情况下环境温度会比较高,如果仅从辐射防护角度考虑,需要通过穿戴附加防护用品进行严密的个人防护,而工作人员在闷热的环境下,往往很难严格遵守辐射防护的规定,如何平衡两者的矛盾,需要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充分考虑,例如,将该类作业的检修窗口与风机的检修窗口错开,或在防护用品配置上加以改进。4)保持大修辐射防护实施方案的严谨性和严肃性。执行文件的各项内容要简练、准确,避免存在歧义,否则容易引起误解造成辐射安全事件;其次,生效的辐射防护监督计划,需要严格落实各项要求,不得随意的降低了预定的管理要求,确实需要调整的监督计划和防护措施,必须重新进行辐射风险评价,再批准实施。5)大修辐射防护管理中,对两类人群应多加关注,一类是“新员工”,另一类是“老员工”,“新员工”因经验不足容易出现失误,而“老员工”经验丰富也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对于大修期间的辐射防护人员也是同样要求,特别是具有多年大修辐射防护监督经验的“老员工”,不能因为以往的成绩而降低了辐射安全控制的质量,只有在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做好全面分析,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3结束语
关键词:辐射;危害;安全;防护
核技术的和平利用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核技术已经在全世界能源、工业、农业、科技、教育、医疗和环保等领域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可是,核与辐射技术在带给人类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社会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直接危及人类身体健康和污染环境,是世界各国都日益重视的一个突出环境问题。
今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受其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排放的放射性碘和铯接近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的水平,每天排放的铯137水平约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排放量的60%,核辐射事故等级为最高级7级,这次事故带来的损害是无法估量的,以至于如今人们谈核色变。如何正确理解辐射造成的损害及怎样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是本文的论述重点。
1 辐射产生的危害
1.1 辐射的生物效应
α射线、β射线等带电的射线进入物质后,主要是与物质的电子相互作用,引起物质的大量电离。γ射线等不带电的射线进入物质后,首先产生一个或几个能量较高的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再与物质的电子相互作用,引起物质的大量电离。因此,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可以归结为物质的电离,引起物质性质的改变。
射线与人体发生作用同样也引起大量电离,使人体产生生物学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与辐射能量在物质中沉积的数量和分布。
核辐射有足够的能量引起物质电离,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可能造成器官或组织的损伤,表现出各种生物效应。
1.2 电离辐射对人体细胞的作用
1.2.1 电离辐射对细胞的作用方式
1)直接作用
电离辐射直接同生物大分子,例如DNA、RNA等发生电离作用,使这些大分子发生电离和激发,导致分子结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而电离和激发的分子是不稳定的,为了形成稳定的分子,分子中的电子结构在分子内或通过与其他分子相互作用而重新排列,在这一过程中可能是分子发生分解,改变结构以致导致生物功能的丧失。
2)间接作用
人体的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子(大约70%),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电离辐射同人体中的水分子发生作用,使水分子发生电离或激发,然后经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形成各种产物。在这些产物中,包括了一些活性很强的自由基和过氧化物,它们作用于生物大分子,例如DNA,会导致这些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造成功能障碍和系统的病变。
1.2.2 电离辐射对细胞的损伤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结果都会使组成细胞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而导致由它们构成的细胞发生死亡或丧失了正常的活性,发生了突变。因此,电离辐射损伤细胞有两种情况:杀死和诱变。在辐射生物学中,杀死细胞理解为细胞丧失了分裂生产子细胞的能力;而诱变细胞主要指癌变、基因突变和先天畸变。DNA是遗传基因的载体,它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保存于下一代,DNA分子结构的破坏和代谢功能的障碍都将导致细胞丧失增殖能力以致死亡。
1.2.3 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照射有可能产生各种生物效应。按照生物效应发生的个体的不同来划分,可以将它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发生在被照射个体本身的生物效应叫躯体效应,包括放射病、白内障、生育障碍、造血障碍、皮肤良性损伤、辐射诱发的癌症等;由于生殖细胞受到损伤而体现在其后代活体上的生物效应叫遗传效应,包括畸形等疾病。
2 辐射防护
2.1 辐射防护目的及基本任务
辐射防护的目的:是在不过分限制对人类产生照射的有益实践基础上,有效地保护人类,以避免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虽然射线对人体会造成损伤,但人体有很强的修复功能。因此,对于放射性,我们既要注意防护,尽可能合理降低辐射的危害,也不必产生恐慌心理,影响我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辐射防护的基本任务:既要保护环境,保护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和公众成员,以及他们后代的安全和健康,又要允许进行那些可能产生辐射照射的必要活动,提高辐射防护措施的效益,以促进核科学技术、核能和其他辐射应用事业的发展。
辐射防护的标准及剂量限制
2.2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辐射对人体的照射可以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人体外部的放射源对人体造成的照射叫外照射。由于α射线的穿透本领很小,外照射的危害可以不予考虑;β射线的穿透本领也比较小,一般只能造成人体浅表组织的损伤,因此,对于近距离的β射线应引起注意;γ射线和Χ射线的射程比较长,是外照射的主要考虑对象。人体内部的放射源对人体造成的照射叫内照射。α射线和β射线的内照射危害比较大,尤其是α射线,是内照射的主要的关注对象;γ射线的内照射危害相对较小。
2.2.1 内照射的防护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是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可能地隔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使摄入量减少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内照射的防护措施防止放射性物质弥散(包括包容、隔离、净化、稀释)、减少放射性核素通过口(饮食、饮水)、鼻(吸入)、皮肤(特别是伤口)进入人体和加快放射性核素从体内排出。
2.2 .2 外照射的防护
在大多数实际情况,放射源可看作点状源。其照射量与放射源的活度成正比,与照射时间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因此,对外照射的防护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时间防护
对于相同条件下的照射,人体接受的剂量与照射的时间成正比。因此,减少接受照射的时间,就可以明显减少接收剂量。
2)距离防护
对于点源,如果不考虑介质的散射和吸收,它在相同方位角的周围空间所产生的直接照射剂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实际上,只要不是在在真空中,介质的散射和吸收总是存在的。因此,直接照射剂量随着与源的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少。在非点源和存在散射照射的条件下,近距离的情况比较复杂;对于距离较远的地点,其所受的剂量也随著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少。
3)物质屏蔽
在实际工作中,单靠时间和距离防护往往是达不到安全防护的要求。因此,根据射线通过任何物质强度都会被减弱的原理,在辐射源与工作人员之间放上屏蔽物,以减少或消除射线的照射。由于防护要求不同,屏蔽物是固定式的,也可以是移动式的。属于固定式的屏蔽物是指墙壁、地板、天棚、防护门和观测窗等;属于移动式的屏蔽物是指各种包装容器、屏风等。
根据射线的种类不同,可选择不同性质的材料作屏蔽物。常用的材料有:防γ射线的铅、铁、水泥、砖、石、铅玻璃等;防β射线的铝、玻璃、有机玻璃等;防中子的石蜡、聚乙烯、硼酸、水溶液和水等。
除了以上三项措施以外,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活度小、能量低、容易防护的辐射源,也是十分重要的。
4 结束语
辐射防护就是要在不过分限制对人类产生照射的有益实践基础上,有效地保护人类,以避免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对于放射性,我们既要注意防护,尽可能合理降低辐射的危害,也不必产生恐慌心理,影响我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
「关键词 X射线应用,防辐射,材料及构造
Abstract: based on X-ray medical application and relevant state radiation prevention design rules and regulations, X-ray protection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basic requirements have radiation-proof function of the material and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in such aspects as the point of view of architects from a preliminary study, and for building a safe, convenient and comfortabl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ace radiation provide on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Keywords: X-ray application, the radiation, material and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X光射线和同位素等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放射科和核医学科的诊断治疗设备更新得越来越快。但是这些放射性的诊断和治疗是一种损伤性的手段,为了减少对环境和他人的危害,必须对这些科室根据设备的不同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辐射防护是一个边缘的学科,本文只是从建筑师的角度去探讨X光射线的辐射防护问题。
X射线的医学应用
在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不久,X射线就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今已有100多年。现已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成为现代医疗的支柱之一,是影像诊断的主要手段。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X射线诊断技术和放射设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X射线在医学上的广泛开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医院的诊疗设备应用X射线的有:拍片、透视、CT室、ECT室、CR、消化道钡餐、中深部治疗机室、DSA室、碎石机室、模拟机室、钴60室、后装机室等。
国家有关防辐射设计的相关规范规定
X射线在医疗卫生行业中应用最早,使用最广。X射线对人体的照射,一方面能对人体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必须注重X射线对人们不必要的伤害。注重X射线的安全和防护是使用X线机的日常任务之一。
监督机构和监督员对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的依据是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主要有以下几项:《放射线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是实施防护监督的基本依据;《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是对放射线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督的依据;《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标准》是对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进行防护监督检测的主要依据。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第3.7.3条规定,对X光诊断室、治疗室的墙身、楼地面、门窗、防护屏障、洞口、嵌入体和缝隙等所采用的材料厚度、构造均应按设备要求和防护专门规定,设置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其中防护专门规定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等。该条例规定:未进行放射防护设施设计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擅自施工的;未进行放射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运行或者使用的;放射防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运行或者使用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中(高)能加速器、进口放射治疗装置、γ照等大型辐射装置的建设项目,应当提交由国家级检测机构出具的放射防护效果评价审查意见。
三、X射线防护对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搞好医用诊断X射线的防护是为了保障X射线工作者、被检者和广大群众的健康安全,促进X射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X射线机房的建筑不仅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安全,还要考虑有利于工作人员与被检查者的防护,X射线机房以设在建筑物底层的一端为宜。机房的整体布局应遵循安全、方便、卫生的原则。根据医院放射科规模的大小和X射线机房的多少,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布局。机房必须与控制室分开,机房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以便于X射线机应分别有各自的单独机房。国家防护标准规定100mA以下的X射线机房不应小于24平方米;200mA以上的X射线机房不应小于36平方米;多管头X射线机房应酌情扩大。对CT射线机的机房面积国家没有规定标准,从工作实际考虑不应小于40平方米;牙科X线机应有单独房间。
如同一工程项目,拟建多个X射线机房,安装多台X光设备,那么在方便诊治,便于管理的同时,应将相关X射线机房安排在同一区块内,并尽量使各X射线机房相邻设置,充分利用屏蔽防护墙体作为相邻设备用房的隔墙,以提高建筑面积的利用率,并降低造价(如图一)。
《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标准》中规定,X射线机房中有用束朝向的墙壁,应有2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其它侧墙、顶棚、地面应有1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机房的门窗设置要安全合理,同样要有合适铅当量的防护厚度。位于楼底层的X射线机房,其窗下缘离地面不宜小于2m。窗的防护厚度在无直射线束朝向和窗外无人停留的情况下有0.25-0.30mm的铅当量即可。机房门的防护厚度,视情况不同而定:直射线束未直接对门照射,无患者固定候诊的走廊,机房门有0.3的铅当量即可;机房门外为患者固定候诊区,机房门应有不小于0.5铅当量防护厚度。
图一日本筑波大学附属医院影像部平面
具有防辐射功能的材料及其构造做法
X光机处于工作状态时,在X光辐射场中有三种射线,即从X线管窗出的有用射线,从X线管套射出的漏射线,以及这些射线经过散射体后产生的散射线。所谓X光的防辐射防护实际上就是防止漏射线及散射线对人体的伤害。
X光射线机房的防护设计,必须遵守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即采用合理的布局、适当的防护厚度,使工作人员、受检查者及毗邻房间和上、下楼层房间的工作人员与公众成员的受照剂量保持在可以达到的最低水平,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构造技术是辐射防护设计的重要环节。四周墙体、地面、顶棚的防护材料主要有铅板、重晶石砂浆、重晶石混凝土等。铅能吸收放射性射线,可作X光射线仪器设备和医疗辐射防护材料,铅板主要是采用含铅量为99.994%的1#电解铅,经浇铸,压延成板材,挤压成管材,铅是最软的重金属,具有高密度、良好的抗蚀性、熔点低、柔软、易加工等特性。
重晶石砂浆是一种容重较大、对X射线有阻隔作用的砂浆,一般要求采用水化热低的硅酸盐水泥,常用的水泥∶重晶石粉∶重晶石砂∶粗砂配的配合比为1∶0.25∶2.5∶1。
重晶石混凝土是一种容重较大,对X射线具有屏蔽能力的混凝土,胶凝材料一般采用水化热低的硅酸盐水泥或高铝水泥、钡水泥、锶水泥等特种水泥,硅酸盐水泥应用最广。常用的水泥∶重晶石碎石∶重晶石砂∶水的配合比有1∶4.54∶3.4∶0.5; 1∶5.44∶4.46∶0.6;1∶5∶3.8∶0.2三种。做防射线砂浆及混凝土的重晶石,BaSO4的含量应不低于80%,其中含有的石膏、黄铁矿、 硫化物和硫酸盐等杂质不得超过7%。重晶石砂浆、重晶石混凝土是高能射线防护很好的防护材料,具有成本低,施工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用重晶石制作重晶石砂浆、重晶石混凝土,用其来代替金属铅板屏蔽X光的射线,为X光,CT室等高强辐射防护的首选材料。为保证质量,一般由专业厂家按照国家检测通过的固定配比生产,由专业施工队伍施工。
关键词:辐射环境;安全管理;环保工作;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的广泛使用以及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的大量开发使用,在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辐射难题。目前,辐射环境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辐射环境的保护工作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辐射环境保护工作也逐渐成为环境保护工作中一个的重要组成内容。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辐射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式,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促进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与进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辐射污染特点与辐射环境的类型
在环境污染要素中,辐射污染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要素,与其他环境污染要素相比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首先,辐射污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能量或射线污染,并且辐射污染是发生在使用过程中,因此辐射污染的控制不能够完全消除,只能够控制在可接受的尽量低的水平上。通常,电磁辐射污染源可以分为五大类,即广播电视系统发生设备,通讯、雷达及导航系统无线发射设备,工业、科学和医疗系统射频设备、高压电力系统设备以及交通系统电磁辐射设备。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辐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微波已经在雷达、通讯、广播、电视、电脑、医疗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如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但是其辐射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变得越来越频繁,一些装饰材料由于工艺要求需要添加放射性水平增高的物质,从而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再次,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种类也越来越多,如X射线、CT、PET等等,尽管为患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也给患者和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的辐射伤害。可见,在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已经无法避免辐射污染的存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将辐射污染控制在人类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二、辐射环境保护的对策
1、做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
做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是控制辐射污染的前提条件。伴随着我国核工业发展的起步,我国的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当前,在我国从事辐射环境监测科研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结合国际辐射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体系,并且编制了相关的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我国的辐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和进步。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的配备等等。如果财力允许,实验室更新设备时还应该朝着自动化、数字化和谱仪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减少人为误差和数据的可靠性。
2、做好辐射环境安全事故的应急准备和演练工作
辐射安全事故主要是指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在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等活动中引发的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事故,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等辐射事故。对于辐射环境安全事故一定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要建立好辐射应急组织开展事故应急处置,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等。同时还应该做好应急响应工作,当辐射事故发生时,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应建立完善的辐射事故应急预警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辐射事故相关信息。
3、做好辐射环境档案管理工作
辐射环境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体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辐射环境管理档案材料,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入场监测以及法律法规标准的贯彻实施提供了基础性资料和科学依据。要做好辐射环境的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能够科学系统的进行分类,从而为管理利用提供必备的条件。辐射环境档案可以根据行政区划分,也可以根据污染源或污染性质划分。其次,要系统的对档案进行排列和编号,以便迅速准确的查找和利用这些档案。
4、做好辐射环境污染的医学防护
首先,要积极开展辐射危害研究,从而制定科学的卫生防护标准。其次要积极开展专业培训,广泛的进行科普宣传,让周围的群众广泛的了解放射性核素的性质,正确认识辐射的危害。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投入、严格执法,对一些为了追求利润不顾人们生命安全的不法分子要处以严厉的处分,对于核废料的处理要由国家政府直接监控,严格管理,独立执法,从而有效的避免核废料对人类安全造成的伤害。
三、辐射安全防护工作的进展
辐射防护体系与安全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些时分由于体系办理不到位,会致使很多严峻的后果运用射线设备与放射源的单位,首先要根据辐射作业类型装备相应的辐射监测仪器,对辐射作业场所进行专项的监测别的要使用射线机器操纵操控设备,设定门机联锁体系设置钥匙开关而且派专人担任钥匙办理,采纳避免呈现错误操作的操控设备或许办法这样便可以避免人员在射线设备或放射源运转时期进人辐射齐量水平较高的射线机室,避免作业区域呈现也许超过某辐射的正常运转水平。
1、日常监督检查中,常见的不符要求及整改项
门机联锁和作业状态指示灯呈现问题,门机易导致事故发生因此,安全联锁是确保安全的最好方法一起,警示象征不符合也会引起事端呈现作业室大门忘关(没有门机联锁的射线设备),会导致作业、非作业人员进人射线机室,遭到不必要的照耀,给人员形成辐射损伤无防盗设备或设备不结实,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有些单位不重视这项办法,以为这是糟蹋,没有必要进行辐射作业场所没有装备与辐射类型一样的自己齐量报警仪辐射作业人员没有佩带热释光齐量计,或者虽佩带,但并没有定时进行剂量检查,自己剂量档案不完善为了削减不必要的照耀,需要强调工业人员自带自个防护用品,不能为一时方便给自己或
者别人增加辐射剂量。(1)有些单位分管领导没有参加辐射防护和安全训练,缺乏辐射防护与安全知识,对辐射防护的注重力度不行;(3)有些单位没有建立辐射安全领导小组,没有指定专人负责辐射防护作业,或者虽建立了领导小组,但形同虚设;(3)对于有些现已验收过的单位,疏于平常办理,没有定时对报警、监控等硬件设备进行维护和演练,致使应急呼应才能有所降低。
2、辐射安全管理机构的健全性
凡是从事放射作业的单位应根据可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法令不规则,结合单位的具体状况,树立专门的安全和防护办理机构或专职、兼职安全和防护办理人员拟定健全的、可操作性的安全和防护办理规章制度,执行规则细则,实时监督落实这样,能够规范辐射办理,防止呈现办理混乱,使每人表现自
我监督的效果,各司其职。优秀的组织机构能够非常好的便于环境保护部分的监督办理,添加辐射防护监测和办理力度部分单位虽然有专门的安全和防护办理机构和专职办理人员,但仅仅为了敷衍查看,机构和人员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与实际作业脱节在健全的办理机构下,对辐射作业人员进行定时的工作健康体检和自己齐量检测,并进行考核和训练加强监督查看力度,定时对周边的环境进行监测和防护,将反常的现象报告给单位主管,及时向属地环境保护部分及相关部分报告突发的辐射事端状况,对辐射事端进行全部的调查。
结束语
当前辐射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直接损失。因此,提高环境监测及评价的技术水平,做好辐射环境安全事故应急准备工作和演练工作,完善辐射污染档案管理制度,做好辐射污染的医学防护工作是控释辐射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能够让核设施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将伤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指导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J].环境科学研究,2006,02:6-11.
【关键词】大修;射线探伤
1.前言
在电站换料大修(以下简称“大修”)期间,机械设备的维修和在役设备检查是大修期间两个重要的作业内容,这两项作业内容通常需要使用射线探伤作为设备检查的手段。机械设备维修中使用射线探伤主要是检查焊接的质量是否合格,而在役设备则是通过射线探伤手段来评价设备的现状是否与设计发生了偏离。射线探伤是这两项作业内容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检查方法所无法替代的优点。实际检查操作中,射线探伤需要使用高强活度的放射源,存在较高的辐射风险,同时与其他大修作业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冲突,并且有时射线探伤会对大修工期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良好的射线探伤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2.射线探伤辐射风险及存在问题
本文涉及到的射线探伤全是工业γ射线探伤,工业γ射线探伤主要工作方式有三种:移动式探伤、固定式探伤和γ射线探伤室探伤。而在秦山一期电站大修中的射线探伤基本是移动式探伤,是在辐射控制区厂房或辅助厂房内用手提式或移动式探伤机进行探伤。射线探伤工作场所区域广,使用的探伤源活度强,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与问题。
2.1射线探伤辐射范围。秦山核电站大修期间射线探伤的范围主要在01#、02#、04#、05#、06#、07#等厂房。这些厂房涉及到辐射控制区和厂房,可以看出大修期间射线探伤范围比较广,厂房性质也都不同。厂房不同,射线探伤辐射安全管理方法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射线探伤辐射安全管理人员必须针对厂房发生性质、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辐射安全管理方法。
2.2射线探伤辐射风险。对管道、设备的检修焊缝进行射线检查时,一般使用的探伤源有192Ir、60Co等,大修期间射线探伤工作是一项高辐射风险项目,主要考虑到射线探伤所用的放射源活度较大。探伤所用的放射源都是密封的,可以不考虑表面污染和空气污染的防护的措施。所以不存在内照射污染风险。
2.3射线探伤存在的问题
探伤人员防护知识缺乏,防护观念差。对防护安全知识没有全面系统理解。而且有些公司在内部探伤人员不够的情况下,私自借用其他公司探伤人员,造成管理混乱。边界隔离人员虽然没有特殊要求,但是有些公司临时聘用外地民工,此类人员未经过射线探伤专业知识学习,也没有射线探伤工作经验。对辐射所持态度无所谓或者过于紧张。
3.射线探伤安全管理方法
考虑到射线探伤的辐射风险与存在的问题,秦山一期电站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安全措施与应急预案。
3.1探伤源的入厂管理和存放。外单位携带射线探伤放射源(含射线发射装置)来本厂工作,如需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的,应在提出放射源(射线装置)入厂申请前完成相关手续。外单位携带射线探伤放射源(含射线发射装置)入厂,必须事先由探伤对口部门向保健物理部提出申请,填写《自带放射源(射线装置)入厂申请表》。经保健物理部和保卫部批准后,放射源(射线装置)才能进入厂区,无探伤作业期间必须存放在02#-138源库,纳入公司放射源管理范畴,严格管理。
3.2射线探伤单位和人员的资质管理。外单位进入厂区从事放射源(射线装置)相关活动,必须事先取得环保部门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从事射线探伤活动的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必须经过本厂辐射防护培训,取得辐射防护授权。同时本厂对口部门探伤陪同人员也必须具有本公司的辐射防护授权。
3.3射线探伤申请。进行射线探伤,首先在工作开工前一天由对口部门项目负责人向保健物理部提出射线探伤作业许可申请,在与大修计划科确认后,并由计划工程师签字,保健物理部探伤专业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去现场查看,讨论辐射安全措施,然后由辐射防护管理工程师签署辐射防护意见,保健物理部经理签署探伤作业许可。
3.4射线探伤现场监管。在探伤作业开工前,由辐射防护人员检查作业现场的安全隔离设施,然后与主控室值长联系,由主控值长根据作业点附近其他作业情况控制探伤开始时刻,并通过主控广播探伤期间,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探伤作业区域。探伤作业开始后,辐射防护人员检测作业区域在探伤源打出前后周围辐射剂量率变化状况,在探伤作业结束后,由辐射防护人员和探伤作业人员签字认可,测量源机的辐射水平,确认放射源已收回源机内。拆除隔离设施,收回警示标牌,并报告主控,主控广播探伤结束
4.射线探伤对大修主线的影响
射线探伤主要是对管道、设备的检修焊缝处进行影像检查,考虑到射线探伤检查的辐射风险,一般来说,所有的射线探伤基本安排在夜间进行。因为在大修中,夜间的工单和任务明显要比白天少,这样对射线探伤开展和人员的控制比较有利。射线探伤对大修主线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射线探伤检查的结果有两种结果:合格与不合格。如果射线探伤出焊缝焊接质量不合格,势必焊缝要重新焊接,这样就会影响大修的工期,主线就会受到影响。
虽然在做大修计划时就把射线探伤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列入工单,但是考虑到射线探伤任务的特殊性,射线探伤区域必须要清场。当大修进行时,如果射线探伤影响到大修主线时,必须停止开工,以保证大修主线。
5.解决问题的优化手段
作业过程的优化是辐射防护最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改进工作是无止境的,这需要管理层、现场实施人员和辐射防护人员共同努力,不断改进作业过程。
5.1加强探伤作业人员的培训与责任意识。探伤作业人员虽然均有探伤作业的操作资格证书,但遇到意外事件后不能完全按照《射线探伤事故应急处理程序》操作,所以在探伤作业工前会上,必须加强《射线探伤事故应急处理程序》的学习。
5.2完善射线探伤场所区域的划分。完善射线场所区域的划分,主要是针对汽轮机厂房、柴油机厂房等其他一些辅助厂房。根据GBZ 132-2002工业γ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在进行射线探伤时先将工作场所划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控制区边界外剂量应低于40μGy/h。未经许可人员不得进入该范围,监督区位于控制区外,允许有关人员在此区活动,培训人员或探访者也可进入该区域。其边界剂量应不大于2.5μGy/h,公众不得进入该区域。
5.3完善射线探伤计划。在本电厂内探伤申请是由对口部门提出,并列入生产任务,由生产计划部安排生产任务,但是当电厂大修时,生产任务繁重的时候,,工作任务出现交叉,由于射线探伤工作的特殊性,无法同时开展工作,只能选择大修主要工作任务。所以说,在大修计划时,考虑到工作的特殊性,结合大修主线,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也是大修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6.结论
目前来说,一期电站大修时射线探伤没有发生重大辐射安全事故,也没有发生严重的超剂量事件。从中可以说明我们的管理方法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基于射线探伤的特殊性,管理方法的提高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射线探伤工作基本是外委的,在与承包商的沟通和合作上,需要双方的努力。同时射线探伤计划的制定与其他大修任务的默契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情况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放射设备的不断更新,业务量大,使用率高,由于X线本身所具有的损伤特性.在使用中若不注意对它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将对工作人员和被检者造成潜在的损害,X线辐射的危害性尤为突出,已经引起高度的重视做好放射防护是当前重要工作内容之一[1]。为了全面了解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情况,加强放射卫生防护工作。贯彻执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及《河南省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管理办法》等放射防护法规、规章、办法。我们对我区39台X射线机的放射卫生防护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汇报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对我区29家医疗机构的进行医用诊断X线机进行调查。
1.2 仪器 美国产451P巡测仪,国产RD98剂量仪。均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检定合格。
1.3 调查标准 用《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l8871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l302002)[2,3]对医用诊断X射线机监测数据进行评价,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场所现场进行监督。
1.4 调查内容 医疗机构X射线机房防护设施:机房位置、机房面积、工作状态指示灯、电离辐射警示标识、人防护用品;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检测:机房周围、操作位置、观察窗、防护门、四周墙外、检查室窗外。
2 结果
2.1 医疗机构基本情况29家医疗卫生单位共有可以工作使用的39台诊断X射线机,装机容量500 mA 30台、200 mA 9台,所有医疗机构医用诊断透视和摄影均为隔室操作。
2.2 39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X射线机房防护设施调查情况,见表1。
2.3 39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周围环境辐射水平调查情况,见表2。
3 讨论
随着放射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X线检查在医学领域中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但X线对机体有毒害作用,机体受到射线照射后,吸收了射线的能量,其分子或原子很快发生电离和激发。继而引起生物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变化,由分子水平的损伤进一步造成细胞水平、器官水平和整体水平的损伤,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4]。由于我们的放射工作人员长期、固定的在有放射污染的环境内工作,应积极加强放射防护。
通过本次39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放射卫生防护情况进行了调查,机房防护设施存在这机房位置、机房面积、工作状态指示灯方面的不合格情况。最为突出的是机房面积不合格率达25.64%。个人防护有品准备齐全但是没有个人应用,是由于医用诊断透视和摄影均为隔室操作造成。X射线机房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检测合格率91.46%,超标率8.54%,防护门超标率25.64%,检查室窗外超标率20.51%,观察窗超标率5.12%;以上超标主要问题在这些门窗的边隙封闭不严造成。
放射科医师及技术人员必须掌握防护知识,放射防护安全教育培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认真遵守操作规则[5]。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定期检查放射诊疗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度的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卫生监督管理,保证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措施和方法到位,避免和防止发生防护不利造成危害。
参 考 文 献
[1] 范深根.我国放射事故概况与原因分析.辐射防护,2002,22(5):15.
[2] GBl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3] GBZl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S].
一、核子秤装置概况
我公司目前拥有核技术应用项目1台df5500型核子秤,安装于一期选矿厂磨选车间,主要用来对皮带输送带上的铁矿入磨量进行计量。此台核子秤由丹东东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其中含有1枚铯-137放射源,源的出厂活度为1.48gbq(20__年8月22日出厂)。该项目的总投资为25万元,于20__年9月13日通过__省环保局审批,项目于20__年12月投产试运行,20__年2月13日取得__省环保局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证书编号:闽环辐证[00036]).
二、辐射安全防护设施方面
137cs属于密封放射源,放射源安放在铅罐内,使用方式为非接触式测量,放射源(包壳)没有与被测物料直接接触,也不会造成放射源损伤。在铅罐表面和磨选车间传输带均已放置了醒目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三、管理措施方面
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1号令)的要求,公司已配备一名具有本科学历的安全员专职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核子秤工作人员均参加了省环保厅举办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并持证上岗;定期监测辐射防护效果,确保核子秤安全运行。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上岗前健康体检,上岗后定期体检。
与此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核子秤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包含了《放射防护人员岗位职责》、《核子秤维修制度》、《核子秤安全操作规程》、《环保标准、放射性同位素装置安全防范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四、应急救援方面
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放射事故,确保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事故和紧急情况造成的影响,避免事故蔓延和扩大,制订了《核子秤放射源泄漏应急预案》,明确了可能发生事故应急处理的职责、组织指挥、工作程序,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做到安全与操作并行。
五、档案管理方面
一、核子秤装置概况
我公司目前拥有核技术应用项目1台df5500型核子秤,安装于一期选矿厂磨选车间,主要用来对皮带输送带上的铁矿入磨量进行计量。此台核子秤由丹东东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其中含有1枚铯-137放射源,源的出厂活度为1.48gbq(8月22日出厂)。该项目的总投资为25万元,于9月13日通过省环保局审批,项目于12月投产试运行,2月13日取得省环保局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证书编号:闽环辐证[00036]).
二、辐射安全防护设施方面
137cs属于密封放射源,放射源安放在铅罐内,使用方式为非接触式测量,放射源(包壳)没有与被测物料直接接触,也不会造成放射源损伤。在铅罐表面和磨选车间传输带均已放置了醒目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三、管理措施方面
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1号令)的要求,公司已配备一名具有本科学历的安全员专职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核子秤工作人员均参加了省环保厅举办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并持证上岗;定期监测辐射防护效果,确保核子秤安全运行。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上岗前健康体检,上岗后定期体检。
与此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核子秤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包含了《放射防护人员岗位职责》、《核子秤维修制度》、《核子秤安全操作规程》、《环保标准、放射性同位素装置安全防范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四、应急救援方面
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放射事故,确保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事故和紧急情况造成的影响,避免事故蔓延和扩大,制订了《核子秤放射源泄漏应急预案》,明确了可能发生事故应急处理的职责、组织指挥、工作程序,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做到安全与操作并行。
五、档案管理方面
公司建立了核子秤的档案资料,建立设备台账,做到帐物相符,认真保存各项内业资料,将环保部门审批文件、监测报告等技术档案进行归档,妥善保存。
我公司的辐射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均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各厂的有关规章制度执行,保障了辐射零事故、零伤害。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辐射安全的措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加强培训学习,确保辐射工作长期安全,保障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