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职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中职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职会计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职会计专业论文

第1篇

会计的任务是根据会计的职能和作用而规定的,它取决于社会生产的目的和经营管理的要求。在现阶段,会计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会计核算,真实、完整、正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加强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任务,企业是通过会计核算来反映资金活动情况的,所以计算各项收入和支出要准确,要严格掌握成本和开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地核算经营成果,使其一方面能满足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企业外部各个方面的信息使用者需要。

(二)严格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规,控制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会计核算要按照经营管理的目的和要求,对经济活动和全过程进行控制。要对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进行审核;对企业的各项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实现情况进行控制;对企业的经济资源和其他的财产的完整进行保护;对违反会计法规、财务制度的收支行为进行制止;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维护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三)加强考核分析,发挥会计核算在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根本宗旨,也是会计核算的主要任务。会计人员除了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以外,还应参与拟订经济计划、业务计划,考核、分析预算和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发挥会计工作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同时,财会部门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参与拟订计划,分析比较和考核企业的经营成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运用良好的会计核算方法

(一)设置科目和账户

如现金支付是十分频繁的收支项目,必须设立一个“库存现金”科目,并开设“库存现金”账户分别进行登记,以便随时取得现金收支的情况。通过设置科目和账户,把各项业务内容都分别开来记录,会计核算就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

(二)复式记账

通过复式记账可以相互核对监督,弄清来龙去脉。如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购买材料款,一方面要登记“银行存款”账户的减少数,另一方面要登记“原材料”账户的增加数,两者金额相等,就可以相互进行对照,并全面反映资金的增减情况。

(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在会计审核中以会计凭证作为核算的依据,可以保证会计记录的完整、真实和正确,是保证会计核算质量、明确经济责任的一种专门方法。如企业以银行存款购进材料时,必须根据购货发票填制进货凭证,经审核无误后与银行付款凭证一并登记入账,这样就可以保证付款的合法性,也明确了付款人的责任。(四)编制财务报告编制财务报告是指定期总结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方法,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并为有关单位提供投资的决策依据。

三、培养学习会计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电教片、专家讲座、学者论坛等唤起学生的心理兴趣,使他们逐渐了解、熟悉、研究、领会这一学科的特点。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渴望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就会有一种昂扬、奋发、不怕学习困难的斗志,就会把学习会计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达到“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的效果。

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中职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就业的困难形势,加强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及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变得极为迫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中、初级实用型会计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会计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而迫切的问题。笔者认为改变会计教育观念,加强和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实践性教学是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等特点。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离开了实践性,什么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等,就无从谈起。作为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面对经济全球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技能高手、管理高手。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会计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实践性教学的好与坏,是影响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环节,是中职会计专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二、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尽管中职会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中初级应用型会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的教学效果看,培养出的人才,在实践技能方面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甚至引起用人单位强烈不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尚未转变。在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过度的重视会计知识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面对接受直接会计经验为目的.强调按照职业活动体系来组织会计教学强调会计知识的实践性、需求性和应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

(二)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实践性课时偏少受过去计划经济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上仍偏重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数偏低。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要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然而传统的会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上仍重视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不能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三)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采用封闭式训练很多学校都配有专业的会计模拟实验室.采用封潞式的训练形式。即按着教学进度计划,首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然后期中、期末或基础理论全部学习完毕后,利用一段时间在教室或模拟实验室完成所谓的实践技能训练,造成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际严重脱节,结果是既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又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光。

(四)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教师队伍的现状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性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对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部分是普通高校毕业学生.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工作经历,自身动手能力不强,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只有“纸上谈兵”传授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中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有效的落实。

三、改进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会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要获得良好的会计实践教学效果.必须首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而当前的情况是,大多数中职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综合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是提高会计教学水平的关键。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实习.建立教师实践基地。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运用已学知识等能力。比如,可以由教师限定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或者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或者阅读后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引导等方式,达到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经济业务,如企业债券,可先让同学们讨论、分析、比较,最后教师参与,从而让学生分清区别和联系,正确处理经济业务。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一是将教材中抽象说法具体形象化;二是将难记的概念进行分解,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三)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促进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会计职业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中职会计教育院校应该建立一个会计实习基地,模拟企业的经济活动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实际操作,既获得感性认识,又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实践能力。要让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实践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实践操作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指导老师根据实践操作的情况及实验报告评定学生成绩并记入档案。组织会计实践教育,应贯彻以下原则:(1)教学实践性原则。通过对某一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实践,可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教学直观性、形象性原则。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技能和技巧,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3)教学系统性、一贯性原则。会计实践可以让学生从操作上把所学的知识回顾一遍,达到对会计核算各种方法的系统、连续地运用。

第3篇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中职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就业的困难形势,加强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及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变得极为迫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中、初级实用型会计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会计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而迫切的问题。笔者认为改变会计教育观念,加强和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实践性教学是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等特点。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离开了实践性,什么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等,就无从谈起。作为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面对经济全球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技能高手、管理高手。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会计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实践性教学的好与坏,是影响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环节,是中职会计专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二、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尽管中职会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中初级应用型会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的教学效果看,培养出的人才,在实践技能方面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甚至引起用人单位强烈不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尚未转变。在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过度的重视会计知识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面对接受直接会计经验为目的.强调按照职业活动体系来组织会计教学强调会计知识的实践性、需求性和应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

(二)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实践性课时偏少受过去计划经济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上仍偏重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数偏低。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要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然而传统的会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上仍重视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不能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三)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采用封闭式训练很多学校都配有专业的会计模拟实验室.采用封潞式的训练形式。即按着教学进度计划,首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然后期中、期末或基础理论全部学习完毕后,利用一段时间在教室或模拟实验室完成所谓的实践技能训练,造成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际严重脱节,结果是既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又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光。

(四)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教师队伍的现状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性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对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部分是普通高校毕业学生.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工作经历,自身动手能力不强,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只有“纸上谈兵”传授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中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有效的落实。

三、改进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会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要获得良好的会计实践教学效果.必须首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而当前的情况是,大多数中职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综合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是提高会计教学水平的关键。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实习.建立教师实践基地。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运用已学知识等能力。比如,可以由教师限定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或者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或者阅读后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引导等方式,达到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经济业务,如企业债券,可先让同学们讨论、分析、比较,最后教师参与,从而让学生分清区别和联系,正确处理经济业务。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一是将教材中抽象说法具体形象化;二是将难记的概念进行分解,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三)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促进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会计职业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中职会计教育院校应该建立一个会计实习基地,模拟企业的经济活动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实际操作,既获得感性认识,又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实践能力。要让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实践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实践操作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指导老师根据实践操作的情况及实验报告评定学生成绩并记入档案。组织会计实践教育,应贯彻以下原则:(1)教学实践性原则。通过对某一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实践,可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教学直观性、形象性原则。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技能和技巧,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3)教学系统性、一贯性原则。会计实践可以让学生从操作上把所学的知识回顾一遍,达到对会计核算各种方法的系统、连续地运用。

第4篇

同样的内容中职阶段学完后高职阶段老师还在强调的现象,造成中职和高职教育资源与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通常是按照普通高中学生的标准开设的,中等职业的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后,普遍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感到非常困难,比如像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基础性课程。这与当前较多中等职业学校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理念有关,映射出中职和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想与原则的不一致,致使中职和高职基础课程缺乏应有效的衔接。中职学生报考高职后想要在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然而在现实情况中,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实训训水平与中职相差无几,升到高职院校的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升甚微,使中职学生失去提升的机会。

二、推进会计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对策

(一)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对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做出了清晰的界定:“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由以上可以看出中职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都为“技术技能人才”,这为中职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基础。中高职业院校要树立统一的教育发展理念,将中高职教育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改革和规划。中职和高职分别定位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的需求,以中职和高职的内在联系为准绳,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深化,认识到两者的共同之处和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制定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优化中高职课程体系

第5篇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实践;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在进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时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主要在于要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工作锻炼合适的能力,只有掌握会计的知识能力才能使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这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重点。根据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会计知识,达到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目标,提高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优秀的应变能力和职业道德意识,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兴衰成败的重要性因素。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

第一,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把握会计理论知识。在种植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以实践操作为线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会计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会计知识,根据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的要求,会计模拟教学需要学生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掌握会计原始凭证填制、编制记账凭证、复核记账凭证等理论知识,然后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核算成本、结账,最后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财务报告的编写,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财务工作流程。第二,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监督,从会计建账、编制会计凭证、会计记账等财务报表的编制,在此基础上教师会教学生进行财务分析、审计及电算化操作等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掌握综合的会计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让学生将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大大提高学生对会计流程中环节的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会计专业判断能力和应用综合分析能力。

三、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目标不明确,在教学中没有制定明确的目标,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但现在中职学校教学目标不明确,比如实践教学的层次、教学计划、课时安排等都需要制定详细的目标。[1]第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落后。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中以“填鸭式”等陈旧的教学方法,较少应用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方法,不能创设会计教学情境,使学生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培养出综合性的全面性的会计专业人才。现在有很多中职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所学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低,学习积极性不足。[2]第三,师资水平薄弱,教师会计实践水平不高。师资水平较弱,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现阶段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数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教,所以缺乏实践能力,这样就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中职院校没有把教师培训加入到教师管理的目标中,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3]

四、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实践改革的措施

第一,更新教育观念,强化以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根据中国会计准则的特点,应当更新教育理念,以培养综合性的会计专业人才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并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为此中职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会计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多多进行实践建立会计实践基地,使学生接触企业的会计操作实际业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实践锻炼。第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课程体系需要随时更新,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洞察力的创新型人才。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会计知识讲解、示范,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自主完成实践项目,促进中职学校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到会计专业知识,为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第三,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能力,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让教师充分的把握实践操作能力,丰富教师的教学能力,还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管理,让教师都掌握相应的资格能力,培养高素质“双师型”会计教学队伍,学校应当采取措施,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师队伍。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需要从多方面加强,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的综合性会计专业人才,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实践能力非常重要,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实践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提高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悦.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结合“MOOC”模式改革探究[J].会计师,2015(21):74-75.

[2]孙鹏,郑洪文.对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群的调研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09):81-83.

第6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班级文化;建设

一、会计专业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系统设计

“会计”是一项面向社会开放的经济服务活动,以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理念为目标的班级文化建设则不能仅仅放在“班级”这个空间当中,班级文化建设中可以模拟真实存在的“会计主体”――“企业”,以职业场景化的背景模拟企业的管理过程,帮助学生转换角色, 培养职业素养和能力。班主任老师的主要任务引导构建这样一个环境,在过程中起指导和掌控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我组织和管理实现班级的管理,锻炼学生的能力。

1.引导转变角色

构建会计专业班级特色文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角色的转变。学生要逐渐实现由“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勇于担当,敢于面对责任,要逐渐脱离对于家长的依赖,变得独立自主,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班主任也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集体管理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每一个人都对集体的兴衰荣辱负有责任,只有团结一致,才能保证集体的长盛不衰。

2.企业环境的情景创设

班级即是企业,教室即是公司或者厂房,考虑到中职毕业生就业去向一般为中小企业,结合会计知识内容的关键点,会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可以将教室创设为一个小型加工制造企业,教室就是车间。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可以将学生分小组设立,不同小组为不同“生产线”。如此,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可视化的企业环境,同时也可以让专业课程中一些遥远、难以理解的概念变得更贴近,更容易理解。

3.企业氛围的立体打造

为了全面创设企业的环境, 需要立体化打造出企业文化氛围。首先是“企业生产经营背景”的创设,“企业名称”、“企业精神、宗旨”的确立。在布置教室的时候,对“企业”的文化内容进行综合的布置和体现,同时对于专业知识中涉及到的一些场景或业务流程以图片、展板形式展示在教室四周。在企业氛围打造过程中, 可以与会计专业课程《沙盘模拟企业经营-ERP》结合起来,可以利用课余或者晚自习的时间定期进行具体的企业运作模拟。

企业氛围立体打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进行制度的创建。结合班级组织管理,由各“生产线”全体员工组成“员工大会”;全体团员组成“员工支部委员会”。“员工支部委员会”推选“厂长”或者“总经理”经“员工大会”表决通过。由“厂长”或“总经理”牵头组织选拔成立“生产部、销售部、采购库管部、财务部”等具体负责班级学习、文化娱乐、清洁后勤、财务等各个方面的事务。同时由“员工支部委员会”推举成立“纪检部、宣传部”等部分负责相应事宜。此外,“员工大会”还必须讨论出“《员工守则》”,规范“员工”各方面行为操行。“企业制度的创建”实质上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创建,在这个过程中与传统“班级管理制度”的主要区别在于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为主要目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和掌控主要通过相应的组织机构实现。

二、会计专业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分析

根据上述“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系统设计”思路,笔者曾在担任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2013级(2015届)会计专业特色班班主任时将具体内容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实施过程的管理和对学生毕业后的调查反馈,具体分析如下:

1.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在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由于始终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同时在班级“综合模拟企业管理”的制约下,学生逐渐养成了思考独立,行动自觉的作风特点,行成了能相互体谅,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根据过程记录,在整个特色班级管理过程的1年里,学生出勤情况极为良好,没有出现任何纠纷或者打架斗殴现象。同时,各类班级或者校级活动都由相“厂长”、“经理”牵头,由具体负责的“部门”实施,学生各司其职,效果良好。在该学年中,班级获得了校“运动会入场式优秀班级”、“动感操”评比一等奖、“艺术节优秀班级”等荣誉或者称号。

2.学生专业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班级环境“企业化”的情景创设和班级氛围的立体化打造,填补了学生专业背景知识的空白,辅助了会计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的学习。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系统设计下,2013级会计专业特色班的专业学习成绩非常突出。该班级有15人代表学校参加了2015年重庆市中等职业学生技能大赛会计专业的比赛,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3.学生综合素质扎实,职业前景良好

根据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坚持立德树人,面向中小企业和会计服务机构,培养从事出纳、会计核算及财经相关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最终评价学生的主体是企业。通过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系统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了企业的管理要求和运作情况,逐步提高了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达到了企业的用人要求。学生在单位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在学生实习结束,绝大多数单位都选择了聘任学生为正式员工。根据2013级特色班学生的就业情况, 笔者特意向部分学生的实习就业单位情况做了调查回访。

根据笔者回访统计, 超过90%的企业对学生实习表现情况极为满意, 并且愿意在学生实习结束后聘任学生为正式员工。学生在短期的就业实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砹私细叩淖酆纤刂矢在校期间的班级氛围和管理方式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摘要: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急需完善。本文结合当前中职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中职会计实训教学改进的指导思想与条件,提出了中职会计实训教学改进的措施与方法:不仅要从课程设置上、还要从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更要从实践上去重视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中等职业学校也不例外。其教学目标也就必须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培养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实训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虽然大多数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已开始重视这一教学环节,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实训教学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通过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需要的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上岗适应能力快的毕业生。对于一个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其中,很大原因在于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1.实训教学重视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训课程比重偏低

学生学习会计,归根到底是要学会实际操作。然而,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对会计实训不够重视:很多学校没有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即使有也是设备不全,难以使用;实训课程时间安排偏少,比如不少学校《财会模拟实训》只安排20个课时左右。按照这种模式去培养学生,当然他们的动手能力就会很差,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更低了。

2.校外实训重视不足,与校内实训难挂钩

会计教学计划中,学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理论教学的,但是往往忽视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由于中职学生基础差、课时紧、学习内容多,在规定时间不能完成全部实践内容,学校又很难给学生找到对口的实习单位。有的学校干脆把学生“散放”到社会上,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名义上是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际上很多学生因不能联系到实习单位而无法进行实习;有部分学生虽然联系到实习单位,但由于没有好的社会关系而无法接触到真正的会计业务机会,只能是走马观花似地看一看,根本达不到会计实习的目的。这样,校内与校外的实训就根本没有办法相挂钩。

3.手工模拟实验与电算化实验相脱节

目前,有的有条件的中职学校也分别设置了会计手工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但在教学环节中,两个实验相互脱节。手工实验结果不能通过计算机得到进一步验证,二者的有机关联及相互印证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4.实训教学师资力量较弱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而且大多数学校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尤其是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不管在时间上、组织上或者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脱离实践的现象。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今天,这种现象也就必然制约了会计实训的开展、制约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中职会计实训教学改进的指导思想与条件

1.对现行实训教学改进的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现阶段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身心健康、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基层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和培养通过“对口高考”进入高等院校会计相关专业学习的预备人才。针对现阶段的培养目标,相应改进中职实训教学,是会计专业改革的准绳。 2.实训教学改进的条件

中职实训教学的改进,还依赖于社会、政策、实习场地设备等环境和条件的成熟度。社会环境是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为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是平台,我国已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表明职业教育宏观指导的政策环境已形成。场地和设备是保障,与会计专业实训改革配套的硬件环境必须落实,否则,实训将是纸上谈兵,无法付诸实施。

三、中职会计实训教学改进的措施与方法

1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的改革

调整课程结构,按照理论课程“适用”“够用”的原则,对原有的部分课程进行适当的综合和整合。重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按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不同目标要求设置实训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互相交叉、互相渗透、有机融合。实行穿插于理论课中间的实训教学,同时加大实训课时数

2.注重建立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

实训教学也就为实训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又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又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必须加强会计实训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会计实训教学质量。要解决这个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建立教师实践基地,让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改变多年来教学落后于实践的被动局面,及时给予学生最新的知识与信息,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教师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会计专业教师进行社会实践的一种较为易行和效果较好的方式。通过社会调查取得实际生活中的第一手资料,使会计教学与实践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3、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派出专业教师到高等学校深造,学习他们更先进的专业教育理念和专业教学方法,学校在时间上、组织上或者经费上都能给予相应的安排,甚至是制度性的保障。

3.注重将手工与电算化实验紧密结合

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学校应建立手工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两个实验室,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财务软件的演练,又有利于教师的案例教学。同时在实训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就某一技术操作在集中时间内进行反复训练,直至学生掌握。

第8篇

在教学制度不断改革的今天,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应当注重加强实践性操作能力的提升,高质高效的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会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促使会计专业学生成为会计人才,在企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对此,就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性操作能力如何增强进行分析,希望对于提高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水平有所作用。

关键词: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2014401

1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1.1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会计学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在会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最新的会计知识和会计操作实务,提高学生会计知识和技能,这样学生在步入社会中,能够很开适应工作岗位,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但是,当前中职学校所聘用的会计教师,多以理论性教学为主,长期担任理论课教学,缺乏会计实务操作经验,无法有效的、合理的、科学的进行会计实践教学,这使得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长期接受会计理论知识,这使得中职学生缺少会计实际操作能力。

1.2会计实践教学环境不佳

学生在中职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只有两年,要想学生在中职学校两年求学时间中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就需要中职学校营造良好的会计实践教学环境,可以积极、正面的影响学生,促使学生重视会计实践,提高学生会计操作能力。然而,事实上大多数中职学校并没有良好的会计实践教学环境,像会计模拟实验室等构建的并不是非常的完善。另外,与中职学校构建合作关系的企业,也未给在校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这使得学生无法系统的、合理的、有效的进行会计理论知识实践,学生会计操作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

1.3会计模拟实验的教材体系不合理

目前中职学校使用的实践教材中普遍存在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会计监督的问题。在现有会计实验教材的实验要求中,一般都是要求完成从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而省略了审核、监督环节。学生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未学习到会计监督相关知识,那么学生在会计岗位中也不可能有效的、合理的进行会计审核,这会使得学生无法高质量的完成工作。这充分的说明了,当前中职学校所应用的会计模拟实验教材体系不合理、不健全,无法保障会计实践教学可以科学、合理的实施。

2强化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实践性操作能力的有效措施

2.1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增强学生了解实际的机会

为了提高中职学生会计知识和技能,中职学校应当充分利用与企业合作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会计实践的机会。中职学校应当积极与其合作的企业相互配合,根据企业人才需求,为企业培养会计人才,同时要求企业提供学习基地,促使中职学生可以在学习基地进行会计模拟实践、参加专题讲座、分析和讨论典型案例等,以此来提高中职学生会计实践操作能力。

2.2加强实习师资队伍的建设,保证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现

实践教师是提高中职学生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其自身的业务素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能否接收到良好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为了将中职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中职学校应定要注意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知识丰富的实践教师队伍,确保实践教学体系可以顺利的应用,开展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是开展素质教育方面的活动,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德育方面的演讲或社会实践活动,扶持和培养教师的品德和素养。其次,为教师提供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并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为使教师可以更加专业的进行会计实践教学创造条件。

2.3加强教研工作,形成教研的氛围

教研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及学校未来的发展。为了提高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性操作能力,更为了中职学校未来的发展,中职学校应当加强本校的教研工作。有效的教研活动,可以不断促进知识更新,不断催人奋进,并且为专业教学工作注入活力。基于此点,中职学校应当注意加强教研设施的投入,改善教研条件;注意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注意与社会、企业、研究院联系,向有经验的专家、学者、专业教师学习,提高学校教研水平,不断的研究提高会计教学实践性操作能力的有效实践教学活动,为提高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性操作能力创造条件。

3结束语

在当下,人才已经成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根本。中职学校作为为企业输送人才的摇篮,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是中职学校的责任。为了促使学生在岗位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中职学校不仅要教授会计方面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会计实际操作能力。所以,中职学校应当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加强实习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教研工作,提高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性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韦霖.陆文甲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如何加强实践教学[J].企业导报,2014,(05).

[2]李文英.浅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J].财经界(学术版),2010,(12).

第9篇

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目标模糊,会计专业学生对口就业困难等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成因及如何改革。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越来越困难,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中职会计教育的尴尬处境,本文对此做了系统分析,以期对我国中职会计教育有所裨益。

1、目前中职会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

1.1中职会计教育的现状

1.1.1中职会计培养目标模糊对于中职会计教育,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会计教育目标,学生学起来很枯燥。过去缺乏对中低层次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细致调查分析,因而没有一个长远的中职会计教育发展规划,培养目标的模糊,使得办学没有特色,社会的认同程度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会计教育的良好发展。

1.1.2中职会计教育办学观念、模式依然比较陈旧中职会计教育缺乏和社会以及会计职业界的沟通,过去国内财会人才缺乏,培养企业需要的中低层次的财会专才符合当时我国国情。现今市场对中低层次的会计人才需求已经饱和,作为一个中职学校,如果一直沿用的学历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模式,片面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忽略岗位技能培训,显然存在很大问题,搞理论不如本科生,做实务,学生的职业能力又尚未形成。当中职学校失去了办学特色的时候,中职会计教育便从先进走向了落后。

1.1.3办学条件比较差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主要表现为专业师资的缺乏。富有人格魅力,专业知识精深,实践经验丰富,操作会计软件娴熟的专业讲师在中小城市的职业学校普遍缺乏。其次就是教学设施明显落后于教学实际需要,教室里没有装多媒体,课堂讲授内容非常有限,以至于像会计报表填制那么重要的内容往往没有时间讲的很细。最后就是实训条件差,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即便是有,也缺乏教学专用的软件,和中小企业中实际使用的软件有一定差距,不能完全达到教学要求。

1.2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1.2.1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在1999-2003年之间,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只占到整个教育经费投入的7.4% -11.47,且呈下降趋势,比中学,小学,大学都差了一大截,尤其是专业教师的培训问题,直到2007年由国家出资开展师资培训后,才有所改善。

1.2.2会计职业教育没有职业特色介于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逐渐演化为普及性知识,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交融日益增多,而中职会计培养目标定位一直都过于校园化,缺乏社会性;过于规范化,缺乏职业性;过于学历化,缺乏实用性。表现为:一方面大量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对口的工作,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急需持上岗证的会计人才,却找不到满意的,会计教育已经和会计需求背离。

2、对中职会计教育改革的建议

2.1根据长远发展规划,正确定位中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企业以及会计人员对职业能力的要求集中体现在知识、能力、技能、品德等四个方面。现阶段,中职学校招来的学生大都动手能力比较强,不擅长理论的学习,如果我们按老的教学目标去培养,矛盾很难化解。中职会计教育应该根据宏观政策的变化和社会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我认为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身心健康、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中低层次的会计人才,以及培养通过“中升专”进入高等教育对口专业学习的预备人才。

2.2改革课程体系当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不在其宏观结构,而是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能否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我们在探讨面向21世纪的职教课程改革时,在模式目标的取向上,不能不跳出“只见物不见人”的“能力本位”模式,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在“能力本位”的基础上,以提高全面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致力于人格的完善为目标,培养跨世纪的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的人。具体改革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展开: 转贴于 2.2.1课程内容应体现职业能力培养与人格教育相结合的特点根据会计岗位设置教材,把大块的专业知识分解到具体的岗位技能中。根据市场需求,用人单位的要求,加强实操课程具体内容的开发和拓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岗位进行会计实操,体现出“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把人格教育的内容编入会计法规等课程中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

2.2.2聘请合作企业的财务主管参与课程开发指导聘请企业的相关财务会计主管配合学校老师做专业课程的开发设计与改革,并一起开发模拟会计操作流程的实训教材,做到按需培养。

2.2.3理论教学课程内容配套仿真练习内容为专业课老师提供多媒体技术支持,改善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根据会计操作性强、实务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教学仿真软件,巩固理论教学成果。

2.2.4主干课程内容开设围绕会计资格考试展开这样,可以很好的将获取上岗资格的会计知识,融入到我们的专业教学体系中来,方便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

2.3改良会计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指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可以是视听,也可以是实践活动。会计专业课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时要遵循“该用什么用什么,什么有效用什么”的原则。目前看来主要的会计教学手段就是:

2.3.1在会计专业教研室中和专用实验室中配备网络,实现计算机教学。

这样一来可以用使用电子教案,制作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PPT课件,专业的内容往往变化很快,电子教案更新和修改也方便,能减轻专业老师书写教案的工作,可以把精力用来创新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做到个性化教学。

2.3.2在手工模拟实验室和多媒体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比如,在会计教学中,我们可以边讲(基础会计》边到手工模拟实验室里,对学生进行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更正错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实训操作的训练。在讲《财务管理》时,可以播放一些结合筹资,投资,分配等章节内容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给学生一些视听方面的刺激,激起学生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兴趣。

2.4做好中职会计师资的培育工作国家给了中职学校自主发展的权利,如何发展,我认为人才的培养是个关键,优秀的会计讲师队伍是学校会计专业未来竞争的主要核心资源。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做好会计讲师的培育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10篇

论文摘要:传统的中职会计教育过于侧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针对我国中职会计学生的能力缺陷,本文借鉴西方国家教育经验。提出了实现培养中职会计学生专业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中职会计教育作为培养基层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提升基层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信息的利用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则是基层会计人员素质的根本体现,因而应当作为中职会计教育的重心。但是,我国传统的中职会计教育侧重于会计知识的传授,忽视对会计人员能力的培养,导致基层会计人员在面临新问题时往往难以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为了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务必要改进中职会计教育,努力培养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

一、会计人员的能力构成

2003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了《成为胜任的职业会计师》,对会计人员的能力框架进行了规范,它将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划分为两类:职业能力((competence)与能力(capability),前者指的是在真实工作环境下按照既定标准实现其职责的能力,而后者指的是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职业价值观。职业知识包括一般知识、会计与相关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组织与经营知识;职业技能通常是通过教育与执业经验相结合所获得的,包括智力技能、人际关系技能、交流技能;职业价值观更大程度上考虑的是维护会计行业与整个社会的利益,包括承诺保持公正、客观、独立,遵照职业准则,关注公众利益和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终身学习等。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因素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我国的会计职业能力构成独具特色,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会计政策的洞察力。刘玉廷((2004)认为会计人员须具备的五方面的职业能力为: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对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能力;在本单位组织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能力;财务管理的能力;综合运用财务会计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的能力。许萍和曲晓辉(2005)将职业能力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知识,包括风险管理、公司理财、会计与相关知识、信息技术、外语、经济学、行为学、统计学等;第二部分为技能,包括解决问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获取新知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灵活性等;第三部分为职业价值,包括遵循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诚信、客观、保密、社会责任、终生学习、政策水平等。因此,政策洞察力、知识、技能、职业价值等应是我国会计人员能力的主要构成。

二、我国目前中职会计学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中职会计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会计专业人员的基本能力。但是,我国的中职会计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封闭的脱离实际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中职会计教育已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邓传洲等,2004),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难以适应企业的要求。林志军等((2004)以问卷调查了中国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会计教育中应注重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及其重要性或有效性的认识,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会计教育的知识结构仍然较为狭窄,具体表现在跨专业学科知识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对技能的培养方面也相对薄弱,目前的会计教育状况也还没有完全提供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有效传授。实际上,许多学校对基础课程的设置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往往只了解会计处理,而对相关交易活动的经济实质缺乏起码的了解和判断。

会计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会计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之中。部分学校教材陈旧,教学方式呆板,难以适应新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人员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许多学校也设立了会计实训室,但其设计的业务都是简单化了的常规业务,与企业实际相差较大,难以起到实习的效果,而毕业实习也大多处于放羊状态,有的学生甚至从没有去过实习单位照样开出实习证明,质量难以保证,这导致教学实践浮于形式。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实践,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严重脱离实际,甚至部分学生毕业时连基本的常识都不懂,动手能力、判断能力、沟通能力等均难以适应职业需要。

三、国外会计教育经验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就开始对会计教育进行改革,以改变传统会计教育注重知识传授的局限,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以适应新经济环境的要求。1990年9月,美国会计学会所属的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ccounting Education Change Commission, AECC)在其第一份研究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指出,传统的知识获取型会计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企业管理的需要,会计教育并不是也根本不可能做到把一名经验丰富的职业会计师应具有的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传授给学生,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因而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素质,中职会计教育应提供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所以,终生独立自学能力是会计专业人员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AECC将终生自学能力的基础概括为三方面:知识、技能和专业认同。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组织与经营知识、会计知识。技能包括沟通能力、智力能力和交际能力,沟通能力是指具有效的听、说、读、写能力;智力能力是指寻找、获得、组织信息的能力,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际能力是指和他人进行有效合作和具备领导才能的能力。专业认同是指会计毕业生应认同会计专业,乐于学习会计专业人员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并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包括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应该知道并能够认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并能据此做出价值判断,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具备正直、客观、公正的品格和坚持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AECC指出,学校应教会学生为获得并保持会计职业资格所需要的学习能力,即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打好终生学习的基础。AECC还了一系列文告,对如何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能力结构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因此,美国会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实践中美国学校也积极响应会计教育改革的建议,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 四、改革会计教育,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能力

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对不断变化的复杂的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应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改革目前的中职会计教育方式。

(一)转变思想,树立“学为主体”的新型的教学观念

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和品德的形成,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的强烈追求和主观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巨大的塑造力。所以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即“学为主体”,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师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探讨问题,师生在诚信中主动愉悦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教师对学生采取理解、宽容、信任、鼓励的态度,学生才会畅所欲言,敢想、敢说、敢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知学习知识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改革教学内容,确保传授知识的新颖性

精简课程内容,理清各课程间的关系,删除交叉重复与陈旧空洞内容,使课程内容具有自身特性和时代新意,如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决策等方面存在较多重复;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将抽象的理论与创新性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创造有利的条件;扩充教学信息量,及时引人国内外会计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成果,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将一个丰富的、开放的、富有时代感的知识世界展现给学生,并注意将西方国家当前的经济政策、财税法规等内容介绍给学生。

(四)改进会计教学方法

单纯的传统的注人式教学法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多种方法相结合,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发现、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其他能力。会计教学方法应当由单一方式向多元方式转化,由单向交流向多向交流转化,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化,变注重问题结论为注重解决过程,由重视记忆训练变为原理应用,坚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原则。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更替,会计知识也不断更新,传统的学校教育提供的知识结构是远远不够的。“授人以鱼,仅供数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矣。”为此,要大量使用启发式教育、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并建立社会实践和校内模拟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胜任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引导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中职会计专业中的重要性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该具备“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坚持准则、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作风严谨、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等方面的素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作为培养初、中级财会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会计人员的使命。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中职会计专业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会计技术日趋成熟,会计人员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政策和方法上进行职业判断的空间也越来越大,会计造假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如果职业判断超过了“客观公正”这个职业道德底线,就会背离会计目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形成会计欺诈,造成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失误。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增强履行职责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提高选择行为和识别善恶的能力,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行业良好发展的根本。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决策,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秩序,会计人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会计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行业才会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在学校期间就能得到培养,在毕业后能以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从事会计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会计队伍的健康良好发展。

二、中职会计专业学习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带有强制性的、最基本的部分。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守法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求。目前我国所有的会计规范都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制定、颁布和执行的,会计人员必须要熟悉并了解会计法律法规,学会用法律手段处理会计事务,在会计法律法规的指导和约束下从事会计工作。中职会计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知法守法,培养学生学习和执行有关会计法律法规政策的自觉性。因此,中职会计专业学习中必须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职业道德教育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中职会计专业学习中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会计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会计工作的艰巨性,引导学生热爱会计事业,把个人的理想同会计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精神;其实,职业道德教育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公与私、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中职会计专业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提倡先公后私,把集体利益摆在第一位,重贡献轻索取;再次,职业道德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原则性、坚韧性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中职会计专业学习中要让学生明白会计工作会触及许多方面的不同利益,会计人员经常会遇到各种矛盾冲突,甚至会遭受挫折和打击,这时学生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坚持原则,积极的处理各种问题。因此,中职会计专业学习中必须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技能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是整个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职业技能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会计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会计学是一门内容及其丰富的经济管理科学,要做一名称职的会计工作者,必须要具备很强的会计职业技能,一个对会计一知半解的人,连简单的记账算账都做不了,再谈什么职业道德就是高屋建瓴了。因此,中职会计专业学习中必须将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技能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如何结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中职会计专业

结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一是要让学生了解当前各种会计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二是要激发学生的会计职业责任感,三是要培养学生形成解决会计职业道德冲突问题的思维方式。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要实现这几个目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必须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会计教学始终。譬如在讲到会计电算化岗位分工等操作时,可以提到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要求;在讲到基础会计内部控制要求时,可以提到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坚持准则、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等职业道德要求;在会计实务核算训练中,业务处理、报表编制中都可提到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因为会计职业道德中,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坚持准则”等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可以结合社会实际设计一些道德困境的案例,课堂形式应多以讨论为主,通过讨论使学生提前了解在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道德难题,让学生结合社会实际学会如何识别和判断,如何拒绝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如何坚守职业道德规范而不触犯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会计法律法规,让学生明白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工作时时处处涉及到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要做到合法合理的处理各项经济业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职业道德思维不仅得到了发展,职业道德能力也获得了提高。

(三)中职会计专业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会计文化氛围,熏陶和培养在校中职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能以会计人的面貌出现,体现会计人的特色。譬如邀请企事业单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先进模范人物作报告或组织学生旁听对违背会计职业道德案件的法庭审判,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道德决策的历程及其产生的不同后果,坚定遵守职业道德的决心。或者组织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选择与当前社会热点、经济现象或事件相关的主题,促使学生广泛阅读,感触会计的时代脉搏,培养会计人的职业敏感度,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再者可以聘请会计行业名家作“会计与道德”等专题讲座,分析会计责任与道德素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认识要在会计岗位上要认真履行会计责任,促进会计专业的学习。

(四)中职会计专业教学需改革教学方式。会计职业道德理论一般比较枯燥、抽象,若按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收效不大。如果在讲授时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案例资料,鼓励学生思考,这是提高会计专业学习的有效形式。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选择好案例。案例的选择要围绕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同时与学生已掌握的专业会计知识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案例讨论不仅能思考在各种情况下做出怎样的决策,而且能灵活运用已学过的有关会计知识,有效的复习和巩固已学过的相关会计知识。其次是要对案例内容做好充分准备。教师不仅要熟悉案例,而且要尽力收集其他辅助教学材料,如各类专业性报刊上有关论文、观点等,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相关会计专业知识,促进会计专业的学习。

第12篇

论文摘要:本文付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进行几个方面的探索,包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前期教材的准备、教师队伍的建设、分层次教学、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综合能力的培养等几个问题。

2008年新华社全文播发的《中国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当前,国家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这也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要办好,办出特色,为农村建设输送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要适应新形势,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

中职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较大,成绩差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历过很多挫折,缺乏信心,认为自己学什么都不会:而成绩好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只靠死记硬背,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缺乏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材与实际脱节,不能促进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现在学生学习的部分会计教材与实际脱节,表现为: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专业与经济紧密相关,知识更新速度快,而中职的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里,平时只学习专业知识,接触企业、社会的机会较少,职业的道德、职业态度以及就业能力欠缺。

(三)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系统理论为主,内容枯燥。

现有的会计课程设置主要是按照系统的理论来设置,每门课都有大量的理论知识。教师每天在教室里讲授枯燥的理论,导致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

(四)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操作时间少,过于集中,不利于学生掌握会计各岗位的工作。

目前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每个学校都很重视实习实训。如我校每年都安排学生实习。但是笔者发现在全部教学内容结束后再进行实习,由于学生所学的很多知识已经遗忘,并且因为时间的安排,学生不可能一一复习,这导致出现老师教,学生做,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现象。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统一的时间内完成实习,各种业务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账簿登记,最后到会计报表,所有岗位的工作都由学生一人完成,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各岗位工作的掌握。

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架构

(一)学生培养的总体目标。

中职学校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以及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的蓝领工人。根据我们的调查,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商场收银、企业出纳、小企业会计、仓库保管员以及保险员等工作。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成功就业,并可持续发展,我校设立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以会计岗位工作项目教学为主体,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总体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

在具体设计中,做到四分:分年级,分模块,分岗位,分目标。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模块,设置不同的岗位工作,达到不同的培养目标。(见下表)

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学会会计专业的技能,还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不但能取得职业高中毕业证书,而且还取得各种技能证书:不但能够就业,还能够安心工作,提升发展。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

为了更好更科学地评价学生,我校在评价学生时采用学分制。只要学生各科总学分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就可毕业。在学分设计上,每科根据总课时确定该科的最高学分,再根据学生考试的成绩设置分段学分。如固定资产岗位的总学为6分,成绩100分的学生得6分,成绩99-80分的学生得5分,成绩79-60分的学生得4分,成绩60分以下的学生要补考,补考通过的学生得4分。采用学分制主要是考虑到中职生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学生不会因为一两科成绩不佳而放弃学习,反而会在自己有优势的科目更加努力。

此外,还可采用多种的考试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1)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考试(理论占30%,实操占70%),如会计电算化会计岗位的考核;(2)只进行实操考试,如大多数岗位的每个项目的考核,在岗位考核中可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过程占40%,结果占60%) ; (3)口试,如人际沟通与礼仪与就业面试指导的考核;(4)报告,如毕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考核:(5)证书,如计算机基础和办税员岗位的考核。

三、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中的注意事项

(一)完成前期教材的准备,是实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

在实行岗位工作项目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校本教材。因为现在很多的教材都是以系统理论为主的,练习和作业都比较少,不适合职中生使用。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应以理论简单、直接、精简为原则,注重实践操作。教材编写的内容可主要包括:(1)准备的理论知识;(2)需要的工具;(3)项目的任务;(4)操作的具体步骤:(5)考核要求;(6)扩展训练:(7)作业。同时,教材还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补充,随着知识的更新要不断地进行修改。这样的教材才更适合学生使用,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保证。

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会计岗位工作项目教学要求教师不但有理论的基础,还要有实践的操作能力,因此在实施改革前要对会计专业教师进行岗前培训。首先,教师应具有:(1)会计从业资格证;(2)双师型教师,除有会计专业的教师证外,还要有会计技术资格证;(3)电算化工作岗位的任课教师还应该是双专业型教师,有计算机等级证书和办公软件证书等。其次,教师要深入公司、企业调研学习,做到与企业无缝接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最后,教师教学的岗位不宜频繁更换,应该通过在一个固定岗位上的学习—教学—再学习—再教学的循环,使教师成为每个会计岗位上的教学专家。

(三)进行分层次教学,保证学生顺利获得资格证书。

由于中职生的学习差异较大,要想让每个学生顺利取得资格证书必须要进行分层次教学。在考证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进度要根据中等生来确定,要对学生进行扶差。对于第一次没有通过资格证考试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寻找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在下一次的考试中顺利通过。

第13篇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课程教学

一、引言

随着ERP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ERP上线后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再停留在以往的会计实务能力上,而更看重会计专业人才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为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然而,由于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长期在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与教学实践,普遍缺少企业会计实践经验,尤其是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致使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普遍以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而忽略了会计实务在电算化课程中的渗透教学。因此,如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以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综合性会计专业人才,本文结合ERP上线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与实际,总结了近十年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实现新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会计专业人才。

二、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 教学目标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如前文所述,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普遍以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相应的教学内容为针对该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详尽的介绍与示范,教学中忽略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术语的解析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实务能力培养的渗透。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电算化的学习与操作实践中缺少基础概念与理论支持,更无法将会计实务实践迁移到电算化的应用上,只能照本操作,离开课本、离开课堂,真正上岗时即无从下手,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2. 教材选用单一。

目前,为响应 “普通高中有高考,中职教育有大赛”,适应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需求,各中职学校普遍热衷选用用友T3版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教学内容则以技能大赛的大纲为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适应各级专业技能竞赛,努力跻身在各级大赛的前沿。我校目前选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用友T3版)》,虽然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性强,较适合中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需要,但是,由于现行社会各企业选用的财务软件版本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仅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用友T3版软件明显不足以满足社会各企业对中等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尤其是中等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

3. 教学方法、形式单一。

如前文所述,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针对某一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详尽的介绍与示范,忽视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对会计电算化专用术语的解析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实务实践的渗透,教学形式单调,使学生将《会计电算化》与《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无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知识的迁移。

4. 缺少实践性教学。

随着各中职学校教学资源的不断配备与完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立与完备等,《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课时已能基本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求。但是,由于专业教师普遍教学方法、形式单一,且缺少企业会计实践经验,尤其是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等,致使许多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并未能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此外,由于会计信息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等,在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延续性的实践性教学时常遇到一定的阻碍与矛盾,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弱,未能满足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

三、创新《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 适应社会实际,明确教学目标。

近年从各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以下能力的不足:①缺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②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③对其他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较差。

为适应企业对中等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标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该软件的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指引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基于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后,自学掌握其他常用的财务软件。

2. 充分发挥自编教材、自编《上机指导训练》的作用。

以本校为例,目前我校会计专业电算化课程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用友T3版)》及《会计电算化上机指导(用友T3版)》,上述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性强,较适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但也存在不足:①教材详尽地介绍了用友T3财务软件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常用模块的应用,但却未考虑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其他系统模块学习的需求;②上机指导的实验设计能适应“教与学”的同步,也考虑到了阶段强化技能训练的需求,但却未能有效地与会计工作实际相结合,未能满足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的目标要求,使学生离开课本、离开课堂即无法适应、满足企业日常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的实际需求。

为使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能与企业会计工作实际需求有效接轨,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编电算化教材(补充出纳管理系统、往来帐管理系统、购销存管理系统等模块的应用知识;补充金蝶财务软件的基本应用知识等)、自编电算化上机指导训练(结合基础会计模拟实操教材、财务会计模拟实操教材及近年会计电算化省赛试题等,编写仿真会计电算化上机指导实训),弥补了学校目前选用的教材内容上的不足,既实现了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使学生较具体地体验仿真ERP上线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又能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使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学实现理论迁移、技能拓展。

3. 教学方法、方式多样化。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班级授课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边讲演边练习” “先讲演后练习” “先练习后讲演”的具体教学方式等,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会计岗位角色扮演、分组竞赛等。

电算化是一门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学科,“入门容易深刻难”,尤其是如何使学生能不仅熟练应用某一特定财务软件,更要能将其掌握的会计实务知识渗透应用到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中来,这些都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方法、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体验快乐学习,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迁移,也利于技能的延伸与拓展,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4. 因地制宜加强实践性教学。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中等职业技能人才,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标准要求。近几年,省教育厅推行教师应深入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锻炼,联系工作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不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同时,应当结合会计工作实践,积极做好经验积累与总结,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与素材,更新教学案例,更新自编教材及上机指导训练,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同步更新,使会计教学培养的人才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及全面应用,《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甚至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个分支领域。《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因地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及教师的个人经历与发展而有所差异,如何创新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适应社会实际的需求,培养中等电算化专业人才,仍需电算化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使电算化的教学研究与电算化的全面深入应用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单位:李志云,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李志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谢伟文.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2011,(5).

第14篇

[关键词] 中职 会计专业 教学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随之也带动了社会对会计职业的需求。但当前中职生源质量不乐观与这样的要求背道而驰,导致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本文以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实践为基础,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设想。

一、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并日益老化

与会计职业迅速发展相比,中职会计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显落后。受师资紧缺、教学时间限制以及对市场不了解的影响,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五花八门;教学计划的内容虽有所改变,但仍无法适应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中职学生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程教材设置不科学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我们所用的教材不能及时与之配套,造成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校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虽然如今市面上的会计专业教材种类繁多,但对于新内容在教材中往往不能及时采用、引入,旧的内容没有得到更新,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技能实训相对缺乏

会计部门通常是一个企业的机密部门,一般情况下,学生到企业实习也很难了解到一个企业的整个会计系统,在实践过程中,相当部分单位也拒绝接受前来实习的学生。这样,学生的实习就只能在会计模拟实训室通过实训来完成了。然而目前的会计实训,与真实的业务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缺少真实业务往来的立体感。那么,学生只能在实训中了解原始凭证,通过教师的讲解与指导来完成账簿的登记。另外,真实的凭证从颜色到样式有很多种,而实训教材上给出的资料都是按照一个模式绘制出来的。在操作中学生对理论知识也只是做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导致学生在初接触实训教材时,对最简单的会计实务,也感到无从下手,致使理论无法很好地指导实践。

(四)成绩评价和考核模式落后

从目前中职学校教育考试来看,大多重视理论知识考试,轻视实践能力考查,并基本沿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这样就会呈现出严重的高分低能,校企人才评价标准脱节现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要,背离中职教育的培养方向,而且没有达到考核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双师型”教师

目前,许多会计教师由于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工作,没有实际会计、审计工作经历,对实际操作规程不是很了解,缺乏实践经验和岗位意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在进行实践教学时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不能满足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师资短缺,整体素质偏低。有能力的会计教师到企业做兼职会计,有些学校不但不鼓励、不支持,还被认为是“干私活”,甚至想方设法进管、卡、限,其实教师从事会计兼职工作正是他们获取会计实际工作经验、实践教学能力、充实教学水平的最佳途径,这是派送教师到企业进行一般的参观和实习所无法达到的。

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设想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

很多中职学校已经意识到了传统学科体系模式已不适合当前的中职教育,并开始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1、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整合、重组课程无疑是构建培养方案时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造在课堂上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3、运用案例教学法,突出实践性教学。通过分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和理财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进行。4、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要教会学生自己动手解决某个阶段的会计问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加强教材建设,及时将新知识引入教材

对于在我国经济改革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业务和新情况,国家也不断制订出相关的规范措施,并相继出台一些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和相关细则,如《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这些文件既是指导会计实务的规范和原则,也是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成果。它们的颁布和实施使得一些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产生变化。会计教学应及时把这些新业务和新经验传授给学生。因此,选择知识内容最新的教材就显得十分重要。应选择那些已将出台的权威性文件所规范的新内容引入教材,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三)加强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建设及校企合作

1、加大实训场所的建设。创建高起点、设备新、现代化的实训室是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就会计专业来说,完整的、现代化的会计模拟实训室应该主要包括:(1)、手工模拟实训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训,且实训项目不能仅用于会计核算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金融、税收等均应设置;(2)、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最好配备局域网,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且在实训室中备有财务软件,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财务软件的演练,又利于教师的案例教学;(3)、商务实训室,配备有原材料生产方、供应方、销售方、银行方等,每个环节都配备相关的仿真原始凭证,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整个流程。

2、学生在校内通过手工模拟实训和电算模拟实训,仍然难以担当会计工作重任,因为模拟实训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还是有差异的。为了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现实中,一方面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时,首要条件是要有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几乎所有企业均不愿意接收学生顶岗实习,这样就形成了矛盾。这一矛盾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忽略了学生顶岗实习环节,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办学只有死路一条。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引导宣传,贯彻执行职业教育方针;企业领导要转变观念,学校要与企业加强联系沟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伙伴,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现校企双赢,共同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会计人才。

(四)加强考核评价机制改革

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应根据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为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出以下改革设想:1、由单一测试换成复合测试。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占60%),平时成绩的评定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这样促使学生在每堂课教学中都能认真学习认真操作,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在考核内容上注重技能考核。注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特别注重实效和学生职业能力考核。在部分课程上实施“以证代考”。考试内容的变化,可以起到导向教学的作用,促进在一般课堂教学中贯彻实践性教学的思想,重视了技能教学,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水平的高低。提高会计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兼职,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2、经常性地开展会计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师进行会计新知识的学习,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鼓励教师多承担课题、多撰写论文,通过科研来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3、积极鼓励教师读研读博,提高其学历和理论水平;(4)安排教师定期参加培训,接受专业理论的学习,了解会计环境的新变化,使其在会计知识方面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5)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会计师事务所调入具有会计师职称以上的人员到校任教,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会计职称考试,提高其业务水平,以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6)聘请企事业有经验的会计人员开展讲座,把他们在工作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及时传授给学生。

总之,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我们通过会计教学改革以求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变通能力较强,善于变通,学习能力强,能胜任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会计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迪.关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与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0,(11).

[2]高峰.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创新,2011,(1).

[3]丁连春.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探索[J].经济与教育,2011

[4]吕采峰.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新探[J].吕梁教育学院学,2009,(3).

[5]陈学元.浅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育教育改革[J].教育论坛,2009,(16).

第15篇

关键词:会计;一体化;会计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新时代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注重技能转变为注重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中职学校在会计教学工作中必须更新会计教学理念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同时要努力探索适应新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发现,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到了扎实的会计职业技能,而且可以形成职场需要的沟通、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

一、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一)企业选拔人才的要求逐年提高。我们通过近几年企业到学校选拔学生的考核内容和教师到企业调研的结果分析发现,现代企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历和证书,更看重学生的职业素养。企业不仅希望学生有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希望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合作能力等会计职业素养。而我们在教学中忽略了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在招人时找不到满意的人才,加重中职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中职会计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相融合还存在问题。尽管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了企业对于会计职业素养的要求,但是却没有形成较为有效的会计职业素养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有些学校在会计职业技能培养方面有效果良好的教学模式,但是在会计职业素养方面都只是通过开设德育课来完成。由于中职生源的整体素质不高等原因,学生对于德育课很不重视,导致德育课的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不少学生的职业素养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三)会计专业的学生缺乏对会计职业素养的深度认识。从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情况来看,他们年龄小,阅历浅,心理还不成熟,从众心理较严重,并且大多数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职业学校,或多或少存在心理上的自卑和失意,在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上都存在着欠缺,更没有意识到已经身处在人生的转折点,没有做好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准备。这些将导致他们在毕业后,难以较快的融入到职场中,甚至会与职场发生冲突,使个人在职场的成长受限。

为了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让学校与职场“无缝对接”,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发现,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和职业适应能力,有效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职场的“时间差”。

二、在会计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会计职业素养的内涵

我们认为,会计职业素养就是会计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我们可以借用管理学中的“冰山模型”来解释职业素养的内涵。一个职业人的全部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浮出水面1/8的部分就代表着这个职业人所拥有的学历、学识、获得的荣誉等显性素养,这一部分体现在中职会计学生身上的就是他们的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证书等;水面以下的7/8则是这个职业人的理想、意识、习惯、行为态度、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在素质,具体的就体现为他所具有的的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隐性素养。而这一部分隐性素养则正是我们绝大部分中职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所忽视的或者还没有很好地融入我们的会计专业教学中进行好好培养的部分。

三、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渗透素养意识

我国的中职教育面临的现状,一方面是普遍出现生源危机,另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困难,尤其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很多学生毕业之后并不能从事跟会计相关专业的工作。中职学校遭遇的双重困境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念,可以用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融入会计职业素养教育这种新的思路来解决这些关乎学校生存的重大问题。我们认为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不仅应该把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始终,而且要给通过入学教育、课外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具有自我成长、自我素养的意识,真正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二)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

我们按照社会需求及学生职业成长规律,整合课程资源,构建了融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教育为一体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不仅包括《会计基础与实训》《会计岗位技能》等培养会计专业技能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而且还开设了《沟通的艺术》、、《团队合作》等12门会计职业素养课程贯穿学生3年职业生涯的学习。我们通过理实一体化的会计专业技能课程培养学生从事会计专业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专业品质。同时在这些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和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职业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真正做到跟职场“无缝对接”,有效缩短学生跟职场的“职业差”,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较多的采用分组教学与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课堂教学的内容,将学生分组组建模拟财务部,每组的学生分别按照财务部门的人员设置,担任财务主管、会计、出纳等职务,并且由财务主管根据组员的能力确定岗位,分配任务。同时,我们将会计业务的处理按照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分解,在实训的过程中不停的轮换岗位。这样同样的操作资料会随着学生不同的业务能力、处理方式、决策能力、沟通能力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处理结果,这时候,讲师就根据这个事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职场心理和行为进行剖析,并适当作出指导,引导学生往职业化方向发展,于无形中将我们职业素养的精髓渗透到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同时,我们将课堂模拟职场,重新定位了师生角色。我们将学生和员工合一,老师和师傅合一,学习过程和生产产品过程合一。老师成为“师傅”,学生成为“员工”,学习就是生产的需要。这样学生会在潜意识里对自己的身份重新定位,在学习和工作中会以“职业人”的身份去衡量自己,会尽可能多的用“职场思维”去思考问题,处理事件,于无形之中养成会计职业素养。

(四)完善实训教学,践行理实一体

我们建设了将教室和实训室功能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室、代表零售商业企业会计的校园超市实训基地,代表制造业企业会计的校办工厂等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等校外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训教学场所。学生在这些场所里边边学习理论知识,边实践专业技能,可以在不断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会计技能的同时,有效的促进学生会计职业素养的形成。同时,我们还设计了拓展训练游戏、专题讲座、技能竞赛、职业素养践行小分队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实践活动丰富我们的实训教学。目的是在这些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具有从事会计工作需要的上岗资格和专业技能,而且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进一步深化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

(五)渗透企业文化,加强校企合作

在渗透了会计职业素养的理实一体化会计教学模式下,我们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了我们的校园文化中。我们除了将企业推崇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等职业素养贯穿于会计一体化课堂的始终,而且还将实训场所包装为企业的“车间”,将教室、宿舍、食堂、走廊等公共区域都挂上了行业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名人名言等,让学生随时随地看到、想到、悟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六)强化师资力量,服务课程体系

在师资建设中,我们制定了激励措施鼓励优秀的会计专业课教师加入到学校的“职业素养文化传播中心”,系统的学习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并将该课程有效的融入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还鼓励专业教师考取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证书,提高业务水平;也派遣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践,了解专业和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此外,还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从企业、行业中聘用会计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跟专业教师一起参与教学与教研活动,带动整体师资队伍会计职业素养的提高,于无形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七)改革课程评价,创新培养模式

我们的课程评价体系基于会计实训的全过程,实行技能、态度、能力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内容,采用阶段测试、课堂观察、专题调查、问卷调查、项目报告、论文答辩及案例分析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实行校内教师评价、企业与社会评价及学生之间自评和互评等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模式。这样的考核模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可以全面的考核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会计职业素养,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技能、素养双养成。

四、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的成效――以东莞理工学校为例

我们东莞理工学校经过近4年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研究,通过对09级至12级近650名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职业人”,学会了用“职场思维”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不仅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且成长意识超强,都会有意识培养职场需要的沟通、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这种教学模式下毕业的学生更加贴近行业和企业要求,有效地提高了会计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能力,毕业后就能就业,就业后就能胜任,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实现了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结合”。

参考文献

[1]刘伟.论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J].中等职业教育,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