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美学和文学的关系范文

美学和文学的关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美学和文学的关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美学和文学的关系

第1篇

关键词:英文电影;英美文学;关系发展

电影与文学的发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文化表现形式。但是,两者之间却又是有着异常紧密的关系。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电影与文学的发展都是从生活中汲取的养料,且在此基础上将生活进行了升华。对于电影和文学发展来说,其都需要借助不同的载体将其所具有的艺术内涵、故事情节、人物特点,以及事情发展的顺序等表达出来,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等进行彰显。也可以说电影的发展来自于文学作品,如电影拍摄所用的剧本大多就是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的知识,用以诠释成电影所要拍摄的内容。固英美文学作品是英文电影创作取材的重要基础,而电影则是文学作品升华和延伸的重要渠道。[1]现今,随着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许多电影作品创作中都开始以经典文学作品作为题材进行拍摄,也有更多经典电影是以文学作品作为内容被人们所熟知和喜爱。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以此促进了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得到了良好的艺术发展。

一、英文电影发展历史介绍

英文电影最开始只是作为一种娱乐大众的方式而存在,其中所体现和包含的艺术性相当少。而随着英文电影的发展,且在电影技术上也在不断深化,人们更多的想要从电影中窥探到一些饱含内容的东西,更愿意从中看到一些喜闻乐见的元素,以此作为英文电影艺术性的发展史,开启了其艺术创作之路。随着英文电影的深入发展,其在发展中也分支出了诸多流派,尤其是在电影拍摄手法和技巧上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文电影在全世界所流行,且受到人们广泛的青睐和喜欢。对于英国人来说,其最初所拍摄的电影题材大多源自于其日常生活,或者是根据民俗文化等作为题材来拍摄电影。但是美国人所拍摄的电影在题材选择上更加丰富,其更多的想要将一些臆想或者猜测的内容在电影作品中进行创作。所以从美国电影中可以看到诸多关于科幻或者星球大战一类的电影题材。但是,不论是哪种形式的电影表达方式,其所具有的影响力足以对世界产生震撼。因此,从人们所喜爱的英文电影题材中可以看到,世界人民对于英文电影还是非常推崇和喜爱的。

二、英美文学发展历史介绍

英美文学发展历史与我国古代文学发展颇有相似之处,都包含时代政治或者文化影响等因素,且在文学作品发展上也呈现阶段性的发展。英美文学发展鼎盛时期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得到的迅速发展,且在该历史阶段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得到了创作,在文学风格和体系上呈现出不同特色。

如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追溯的话,那么可以追溯到5世纪阶段,其在当时世纪中就有了《贝奥武甫》等该类文学作品,其所讲述的内容是关于搏斗方面的故事。而随后,在6世纪英国在基督教的影响下,在文学作品创作上也开始倾向于宗教文学方面的发展,如《英国人民宗教史》就是在该阶段所完成的。而到了9世纪,当时的英国国王韦赛克斯非常喜欢文学创作,且将拉丁文M行了翻译,以此将拉丁文中所具有的文学知识融入到英美文学创作中去。随后,随着国家之间文学交流和沟通的加深,使得英美文学创作在题材和内容上越发丰富。[2]而到了16世纪,英美文学中诗歌题材的出现,为以后的歌剧创作提供了良好素材,且将文学作品与电影进行融汇,在电影发展中将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知识融入进去,能够使电影看上去更加有故事性,以此根据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内容进行改变和变化,逐渐的形成了现今英美文学与英文电影之间的发展。

三、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的共性及差异性分析

(一)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之间的共性分析

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之间虽然在艺术表达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两者之间仍具有一定联系,存在诸多相同点,而在本文研究中则对两者之间存在的共性进行分析。

1.在主题表现上存在一致性。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在题材上都是来源于生活,且所描述的对象都是将人作为主要对象。进而根据所处的时代不同、生活背景、社会阶层等的不同,对人们思想、行为、存在的关系等作为描写的线路进行揭示和描述,能够将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彰显出来。尤其是对于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发展的主题来说,对于时代特征以及社会现象进行描写是亘古不变的,也是其艺术形式中所要表达的本质内容。但是,如对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进行了解,则会发现两者之间与生活形态又存在一定区别,虽然在主题和内容上都源自于生活,但是都经过了艺术渲染,而超越了普通生活的描述方法,以此得到了升华。

2.在基本要素上存在一致性。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之间都具有人物、情节、语言、结构、时间、场景等内容,而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和题材的不同,在表现手法上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两者在基本要素上仍是相同的,都要根据人物语言表达特点以及情节的设定、情境的编排等来表达内容和主题,以此能够将作品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彰显出来。

3.都是借事表现的艺术形式。两者之间在发展上都离不开叙述这一基本情节,能够通过叙事的表现手法和情节,来将读者和观众带入到特定的艺术创作中去,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作者或者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以及情感上的诉求。

(二)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之间的差异

虽然两者之间在艺术上存在一定共性,但是在一些方面上仍存在差异。

1.电影的时空的艺术。从发展历程上来说,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之间都是时间的艺术,但是更确切来说电影则是时空艺术。[3]因在电影发展中,其所表现的是电影技术与时空所结合的一种方式,能够在空间构架下根据故事情节将电影脉络表达出来,且在此基础上给观众带来更多冲击力,以此使内容更加丰富。而对于英美文学来说,其所表达的内容只是根据情节所展开的线索分析,且在语句上更加倾向于抽象方式。

2.两者在语言表达位置上存在差异。两者之间虽然都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艺术表达,但是语言在两者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却存在一定差异。对于英美文学来说,文字语言是其重要载体形式。不同的文学题材作品在语言文字使用上是不同的,其在文学传播载体上完全要依靠文字为基础进行传播。也可以说文学的发展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表达,如果其失去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那么文学艺术也就丧失了其所具有的价值,而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也不能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情绪。反观电影的发展,其在最初发展形式上是从默剧开始得到的发展。并且,电影发展形式除了语言表达之外,其还具有多种形式的表现形式,如通过动作、音像等的表达等。尤其是电影发展上,其所展示的主要效果是电影镜头,而语言只是作为一种对白或者旁白的形式所应用,能够对电影镜头的发展起到情绪波动的作用。[4]并且,观众在观看电影过程中注意力大多在镜头表现方面,能通过视听语言了解到电影情节和内容,而不用通过观看文字就能够了解到整部电影所要讲述的内容。也可以伴随电影演员动作、表情,或者布景等的应用,能够完全的将内容得以彰显,而文学作品则要通过语言才能将内容进行刻画,其具有一定抽象行为。

四、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英文电影补充了英美文学作品中表现力不足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文明生活要求越来越高。而电影的出现和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多视听艺术上的享受,俨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享受和消遣的主要方式。虽然电影在题材上大多源自于文学作品,但是其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能够弥补到英美文学作品中表现力不足的问题。如文学作品中对于人物情感的描述上往往要使用大量篇幅进行描写,而读者需要在充分理解这些文字的基础上脑补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而以电影所呈现的话则能够通过一组,或者几组镜头就能够将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呈现出来,使观众直观的了解到人物情感特点。

(二)英美文学是英文电影的创作源泉和根基

电影的发展仅有一百多年,虽然经过电影技术和科学技术等的发展促进了电影成为一门艺术形式被人们所喜爱和熟知、了解。但是,电影的发展仍离不开文学发展。对于英文电影来说,其在创作源泉上往往都是根据诸多优秀和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得到的创作,所以可以说英美文学是英文电影的根基所在。[5]如人们所熟知的电影《沉默羔羊》、《在路上》、《乱世佳人》等都是由著名的英美文学作品改编而来。并且,在电影对白的应用上往往也是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的润色,尤其是一些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台词往往会在电影作品中被直接应用。这些都说明了英美文学是英文电影的创作源泉和基础所在,其为电影创作和改编提供了重要素材,如果没有文学作品的话,那么电影也无法具有如此深刻的艺术内涵和社会影响力。

五、结束语

自古以来文学与电影之间都具有息息相关的关系,且都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得到发展。对于英文电影来说,其能够通过电影镜头和画面情节去打动观众,而英美文学过多的是通过文字的形式来打动读者内心。但是,历史的发展注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学作品被搬上大荧幕,使人们能够了解和熟x到更多关于电影和文学作品的艺术表达,以此丰富着人们的内心生活。

参考文献:

[1]李贵垓.文学作品与电影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以作品《杀死一只知更鸟》为例[J].电影评介,2016(02):79-81.

[2]海燕飞.当代英美传记文学的影像改编[J].电影文学,2016(02):99-101.

[3]贺华丽.《杀死一只知更鸟》: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的相关性探析[J].电影评介,2015(24):66-68.

[4]陈丽珠.以《杀死一只知更鸟》为例探析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之间的关系[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8):36-37.

第2篇

关键词:英文电影;英美文学;关系发展

电影与文学的发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文化表现形式。但是,两者之间却又是有着异常紧密的关系。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电影与文学的发展都是从生活中汲取的养料,且在此基础上将生活进行了升华。对于电影和文学发展来说,其都需要借助不同的载体将其所具有的艺术内涵、故事情节、人物特点,以及事情发展的顺序等表达出来,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等进行彰显。也可以说电影的发展来自于文学作品,如电影拍摄所用的剧本大多就是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的知识,用以诠释成电影所要拍摄的内容。固英美文学作品是英文电影创作取材的重要基础,而电影则是文学作品升华和延伸的重要渠道。[1]现今,随着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许多电影作品创作中都开始以经典文学作品作为题材进行拍摄,也有更多经典电影是以文学作品作为内容被人们所熟知和喜爱。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以此促进了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得到了良好的艺术发展。

一、英文电影发展历史介绍

英文电影最开始只是作为一种娱乐大众的方式而存在,其中所体现和包含的艺术性相当少。而随着英文电影的发展,且在电影技术上也在不断深化,人们更多的想要从电影中窥探到一些饱含内容的东西,更愿意从中看到一些喜闻乐见的元素,以此作为英文电影艺术性的发展史,开启了其艺术创作之路。随着英文电影的深入发展,其在发展中也分支出了诸多流派,尤其是在电影拍摄手法和技巧上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文电影在全世界所流行,且受到人们广泛的青睐和喜欢。对于英国人来说,其最初所拍摄的电影题材大多源自于其日常生活,或者是根据民俗文化等作为题材来拍摄电影。但是美国人所拍摄的电影在题材选择上更加丰富,其更多的想要将一些臆想或者猜测的内容在电影作品中进行创作。所以从美国电影中可以看到诸多关于科幻或者星球大战一类的电影题材。但是,不论是哪种形式的电影表达方式,其所具有的影响力足以对世界产生震撼。因此,从人们所喜爱的英文电影题材中可以看到,世界人民对于英文电影还是非常推崇和喜爱的。

二、英美文学发展历史介绍

英美文学发展历史与我国古代文学发展颇有相似之处,都包含时代政治或者文化影响等因素,且在文学作品发展上也呈现阶段性的发展。英美文学发展鼎盛时期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得到的迅速发展,且在该历史阶段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得到了创作,在文学风格和体系上呈现出不同特色。如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追溯的话,那么可以追溯到5世纪阶段,其在当时世纪中就有了《贝奥武甫》等该类文学作品,其所讲述的内容是关于搏斗方面的故事。而随后,在6世纪英国在基督教的影响下,在文学作品创作上也开始倾向于宗教文学方面的发展,如《英国人民宗教史》就是在该阶段所完成的。而到了9世纪,当时的英国国王韦赛克斯非常喜欢文学创作,且将拉丁文进行了翻译,以此将拉丁文中所具有的文学知识融入到英美文学创作中去。随后,随着国家之间文学交流和沟通的加深,使得英美文学创作在题材和内容上越发丰富。[2]而到了16世纪,英美文学中诗歌题材的出现,为以后的歌剧创作提供了良好素材,且将文学作品与电影进行融汇,在电影发展中将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知识融入进去,能够使电影看上去更加有故事性,以此根据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内容进行改变和变化,逐渐的形成了现今英美文学与英文电影之间的发展。

三、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的共性及差异性分析

(一)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之间的共性分析

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之间虽然在艺术表达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两者之间仍具有一定联系,存在诸多相同点,而在本文研究中则对两者之间存在的共性进行分析。1.在主题表现上存在一致性。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在题材上都是来源于生活,且所描述的对象都是将人作为主要对象。进而根据所处的时代不同、生活背景、社会阶层等的不同,对人们思想、行为、存在的关系等作为描写的线路进行揭示和描述,能够将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彰显出来。尤其是对于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发展的主题来说,对于时代特征以及社会现象进行描写是亘古不变的,也是其艺术形式中所要表达的本质内容。但是,如对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进行了解,则会发现两者之间与生活形态又存在一定区别,虽然在主题和内容上都源自于生活,但是都经过了艺术渲染,而超越了普通生活的描述方法,以此得到了升华。2.在基本要素上存在一致性。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之间都具有人物、情节、语言、结构、时间、场景等内容,而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和题材的不同,在表现手法上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两者在基本要素上仍是相同的,都要根据人物语言表达特点以及情节的设定、情境的编排等来表达内容和主题,以此能够将作品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彰显出来。3.都是借事表现的艺术形式。两者之间在发展上都离不开叙述这一基本情节,能够通过叙事的表现手法和情节,来将读者和观众带入到特定的艺术创作中去,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作者或者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以及情感上的诉求。

(二)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之间的差异

虽然两者之间在艺术上存在一定共性,但是在一些方面上仍存在差异。1.电影的时空的艺术。从发展历程上来说,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之间都是时间的艺术,但是更确切来说电影则是时空艺术。[3]因在电影发展中,其所表现的是电影技术与时空所结合的一种方式,能够在空间构架下根据故事情节将电影脉络表达出来,且在此基础上给观众带来更多冲击力,以此使内容更加丰富。而对于英美文学来说,其所表达的内容只是根据情节所展开的线索分析,且在语句上更加倾向于抽象方式。2.两者在语言表达位置上存在差异。两者之间虽然都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艺术表达,但是语言在两者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却存在一定差异。对于英美文学来说,文字语言是其重要载体形式。不同的文学题材作品在语言文字使用上是不同的,其在文学传播载体上完全要依靠文字为基础进行传播。也可以说文学的发展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表达,如果其失去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那么文学艺术也就丧失了其所具有的价值,而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也不能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情绪。反观电影的发展,其在最初发展形式上是从默剧开始得到的发展。并且,电影发展形式除了语言表达之外,其还具有多种形式的表现形式,如通过动作、音像等的表达等。尤其是电影发展上,其所展示的主要效果是电影镜头,而语言只是作为一种对白或者旁白的形式所应用,能够对电影镜头的发展起到情绪波动的作用。[4]并且,观众在观看电影过程中注意力大多在镜头表现方面,能通过视听语言了解到电影情节和内容,而不用通过观看文字就能够了解到整部电影所要讲述的内容。也可以伴随电影演员动作、表情,或者布景等的应用,能够完全的将内容得以彰显,而文学作品则要通过语言才能将内容进行刻画,其具有一定抽象行为。

四、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英文电影补充了英美文学作品中表现力不足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文明生活要求越来越高。而电影的出现和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多视听艺术上的享受,俨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享受和消遣的主要方式。虽然电影在题材上大多源自于文学作品,但是其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能够弥补到英美文学作品中表现力不足的问题。如文学作品中对于人物情感的描述上往往要使用大量篇幅进行描写,而读者需要在充分理解这些文字的基础上脑补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而以电影所呈现的话则能够通过一组,或者几组镜头就能够将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呈现出来,使观众直观的了解到人物情感特点。

(二)英美文学是英文电影的创作源泉和根基

电影的发展仅有一百多年,虽然经过电影技术和科学技术等的发展促进了电影成为一门艺术形式被人们所喜爱和熟知、了解。但是,电影的发展仍离不开文学发展。对于英文电影来说,其在创作源泉上往往都是根据诸多优秀和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得到的创作,所以可以说英美文学是英文电影的根基所在。[5]如人们所熟知的电影《沉默羔羊》、《在路上》、《乱世佳人》等都是由著名的英美文学作品改编而来。并且,在电影对白的应用上往往也是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的润色,尤其是一些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台词往往会在电影作品中被直接应用。这些都说明了英美文学是英文电影的创作源泉和基础所在,其为电影创作和改编提供了重要素材,如果没有文学作品的话,那么电影也无法具有如此深刻的艺术内涵和社会影响力。

五、结束语

自古以来文学与电影之间都具有息息相关的关系,且都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得到发展。对于英文电影来说,其能够通过电影镜头和画面情节去打动观众,而英美文学过多的是通过文字的形式来打动读者内心。但是,历史的发展注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学作品被搬上大荧幕,使人们能够了解和熟读到更多关于电影和文学作品的艺术表达,以此丰富着人们的内心生活。

参考文献:

[1]李贵垓.文学作品与电影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以作品《杀死一只知更鸟》为例[J].电影评介,2016(02):79-81.

[2]海燕飞.当代英美传记文学的影像改编[J].电影文学,2016(02):99-101.

[3]贺华丽.《杀死一只知更鸟》: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的相关性探析[J].电影评介,2015(24):66-68.

[4]陈丽珠.以《杀死一只知更鸟》为例探析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之间的关系[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8):36-37.

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教学环节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看,其内容无一不是教师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并再现艺术作品中社会生活的过程。它一方面属于文艺的范畴,另一方面也属于科学的范畴。

马克思说:“文艺是依据美的法则而创造的。”因此,美学与文艺是密不可分的。文艺离开美学,它就无从正确把握现实生活的真实,因为人类本就真实地活在美与丑的现实之中。所有伟大的艺术家的卓然贡献,哪一项不是从美感出发去实现其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与再创作的呢?莎士比亚的戏剧、李白的诗、郑板桥的竹画……读他们的作品,无不让人生发美的想象,获得美的享受,激起内心对现实人生的热爱;与此相反,同是艺术作品的“八股调”为何就令人读而生厌呢?因为其无视生活的真实,装腔作势,一味生搬死套,固然就难以让人感受到其中的美之所在了。因此,也可以说,没有美的内涵就没有艺术。美育既然与艺术如此关联,那么,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也就十分密切了。其实,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无不贯穿着美育的因素。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又无一不融化在全部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很难想象,一堂缺乏美感的语文课会在学生精神上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由此,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就是互为作用的了。美育可使语文教学增色生辉,而语文教学也能让美育的价值获得精彩的展现。但凡有正常情感的人,都需要精神上的美的享受。一般说来,美育与艺术结合得越好,读者就越能感受到更多的美,越能获得更多的美的享受,那么,这个“作品”获得的声誉就会越大,其生命力也会越强。同理,美育与语文教学融合得越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越浓,教学效果也会越突出。这样看来,那些枯燥无味的说教,那些无视美育而仅从语言环境、作品意境或作家风格等出发的纯语文知识的机械训练,又怎能引起学生强烈的美感共鸣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呢?因此,教师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都必须高度重视美育与语文教学的联系。任何离开美育而仅关注字法、句法、章法、修辞等的纯语文教学,都注定会陷入枯燥无意的说教泥潭,而最终导致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失败。

就教学而言,什么是美育呢?概括地说,美育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先生在20世纪初就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可见,美育与智育和德育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譬如,空旷无垠的大自然,复杂纷繁的人类社会,无不包含着美、丑、善、恶。而所有的艺术作品,亦无一不是某种宏观或微观的自然或人类生活的反映,即便那些看似神乎其神的科幻与神话传说,也无一不是作家于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经过艺术再加工的产物。而语文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再现文艺作品中社会生活的过程。因此,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越是将美育与语文教学结合运用得好,就越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的终极目标。可以肯定地说,这也是“高效课堂”能真正落到实处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既然如此,在如何把握语文教学与美育关系的过程中,就可以把“美”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而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语文课诸任务融为一体,让教学过程本身也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样,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能自如地将美育的功效尽量的发挥出来。

首先,语文教学进行美育不是外加的。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将文本中所展现的自然美作为美育渗透到教学中并为教学服务之。在描绘自然美这一块,文本中就有许多精美的篇章。大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同时也为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当然也给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审美内容与形式。自然界(包括人类创造的),无论是万物勃发的新春、花木繁茂的盛夏、硕果累累的金秋和百雪皑皑的严冬,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加之教材中有关自然美的“画面”,因经作家艺术加工,因而比自然美更精致、完美和细腻,自然给人以更美的冲击力。例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洋洋者矣。”这里,作者写在春光明媚的日子,登楼极目远眺,辽阔碧澄的洞庭之水,平静极了;湖面映着柔和瓦蓝的天光,沙鸥悠游自在,鱼儿任情嬉游;沙洲盈盈,水草青翠芬芳;傍晚时分,月沉水底,似玉如银;四周仿佛笼着一层轻纱,耳际似有如无的轻风引动出幽远的渔歌……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流连忘返,谁不会“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慨?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去体会、分析、鉴赏这些自然美的画面,领悟作者博大的胸怀与非凡的气度,在内心激起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仁人志士高尚人格的景仰之情,从而鞭策自己更勤奋更进取。至此,语文教学的成功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二,社会生活美对人的感染和熏陶是无处不在的,而文艺作品恰恰是社会生活的某种再现。其实,语文教学活动也包含着一个社会生活美的问题。因此,教师只有在认识和体会到了文本所展现的社会生活的美的前提下,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诸任务。对有些文本,教师必须根据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美来设计教学流程,教学目标才可能实现。狄更斯说:“庄严和高贵的气质,只有蕴藏着豁达和崇高胸襟的人的灵魂才能表达出来。”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所描绘的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亲如鱼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理解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美;《游子吟》中所体现的感恩之情,可以培养学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社会亲情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展现的矢志不渝、爱国爱民,可以培养学生“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社会节操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叙述的事理,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社会智慧美……这些,无一不会震撼人的心灵。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社会美”来引导学生,让其能从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来“想象、补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特征”,使具体形象在头脑中“活”起来,让潜在的智商和情商为语文学习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如此,教学就能完成利用艺术作品的力量,让学生心有灵犀而产生愉悦、喜爱、激昂或悲愤情绪,从而使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

第三,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美美,亦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好的艺术作品,不仅能以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思想取胜,亦能凭借情节、语言、结构等独特的艺术技巧征服读者。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将艺术美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娴熟能力。只有在艺术作品所蕴藏的美的元素得以充分挖掘的时候,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欲望才会变成可能。例如,读朱自清《河塘月色》令人心旌神摇,与其文本本身构思缜密精巧,结构玲珑剔透,语言质朴凝炼,情致绵密真挚和通篇注满的诗情画意紧密相关;读《背影》尤令人情不自禁热泪盈眶,更与其运用白描的艺术美手法将父子间血肉相联的亲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画面息息相关;读归有光《项脊轩志》,如饮一杯醇美的甘泉,直沁肺腑,是因为作者匠心独运,“金线串珠”,将许多看似琐碎散乱的生活片断衔接起来,如同散乱的珍珠连成一条耀耀闪光的项链,又似杂乱的音符编织成

一支优美的乐曲,奏出激越和谐的音响,令观者目过难忘,闻者绕耳不绝。这些美的感受,正是通过对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美的分析展现出来的。而要做好这些工作,就必须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不断加强自身的审美观,努力提高自己发现和赏鉴美、丑、善、恶的素质,具备表达和再现艺术美的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明确,无论哪类文章,无不蕴含着美的因素:诗歌、散文在于一种音韵的和谐美,结构的精巧美,意境的典雅美等;记叙文(小说)在形式上表现出的是语言的流畅美,内容上揭示的是人性之美;说明文体现的是科学美、思辨美,劳动之美;议论文在于一种逻辑的严谨美。语文教学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思维及其表达方式。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渗透审美教育,以便培养更多具有健全人格和深厚人文底蕴的人才,为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美育实施的方法.北京:中华书局,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