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母婴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母婴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母婴管理知识培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母婴管理知识培训

第1篇

【摘要】目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疾病的传播,保障母婴和工作人员的健康,降低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总结和探讨2000年至2005年间,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的方法和经验。结果:母婴同室的空气、医疗护理操作,产妇及婴儿用具、医务人员的手,产妇、婴儿的排泄物等方面加强消毒管理,方可控制医院感染。结论:控制医院感染,护理部的工作举足轻重,严格无菌操作,规范监测管理是降低及控制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重要举措。

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医院感染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同时也被患者及家属关注,加强母婴同室的消毒监测管理,才能有效的控制、预防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母婴同室是一个特殊的空间,新生儿具有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差,对外界适应能力弱等特点,产妇的排泄物较多,体质弱等均属于易感人群,故属于护理部重点监控和管理的对象。我院2004年至2008年,各项工作在原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改革,且取得较好的成绩,在此谈谈我院是如何进行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控制和监控。

一、护理管理

1、领导重视,全员培训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育为一体的妇幼保健院,院领导高度重视院感管理工作;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成立了医院感染科,人员分工明确,实行目标管理,各科成立医院感染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医、护四人组成,医院其它相关科室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形成医院感染监控管理体系,医务人员在上岗前后的工作中经常地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学习,并运用医院感染知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等。

2、加强监测,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各项管理

护理部,院感科定期到护士站、母婴同室、医疗护理用具进行消毒,无菌效果的监测及医务人员的手、物体的表面、母婴同室空气、便器、床单等进行监测。如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令其整改,确保就医环境的安全。制定母婴同室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母婴同室消毒制度》、《医疗废物处理有关规定》等,为使以上制度得以落实,我们还制定了相应检查标准,每月科室院感监控小缚组织自查,每季由院感染办组织进行大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全院。各科并与奖惩挂勾,形成标准、考核、奖惩三位一体。

3、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规范医疗行为

加强全科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护理工作要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任务,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医风,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在思想上要树立质量第一,患者是上帝,定期业务学习和“三基”训练,统一标准使基础技术操作正规化和标准化。

二、加强管理职能

1、落实《母婴同室探视制度》,《隔离制度》等,护士长是落实其制度的主要责任人,要督促落实探视制度,由于母婴同室空调的使用,要求门窗关闭,使室内空气不能流动,因此夏、冬季病室的空气质量较差。空气监测显示,室内距地面0.5m处采集的细菌总数高于其他空间。可能是因室内下部气流稳定性低,易受人流或医疗用车(治疗车)来回运动的影响;同时,较大质量的微生物粒子多集中于下层空气中所至,患者在卧床时易吸入致病微生物。所以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减少陪护、探视人员。

2、增加医院感染意识

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能规范》、《母婴同室消毒措施》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制定了清洁卫生制度,一次性用品管理制度,自我防护制度等,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率。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

强调对产妇及婴儿所有医疗护理操作前进有效的手清洁,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又最重要的措施。每台治疗车上备用1瓶消毒液,以便医务人员使用,规定医务人员不得配带首饰、留长甲。

4、做好母婴同室的各项管理

每日做好晨晚间护理,更换的被服、衣服、尿片等物品不可随意丢在地上,以免污染空间,各间母婴同室拖把分别写明房间号,用后悬挂晾干,有传染病的产妇在同一母婴同室,婴儿沐浴盆,一人一用一消毒,母婴同室的温度适应细菌生长繁殖,故每天必须认真地用消毒液湿式拖地,避免残留奶液、血液、分泌物等异物。

结果

由于我们制订了各种制度,实施有效管理,使母婴同室达到了清洁、消毒等目的,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从2000年至今医院感染发生率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医院每月对母婴同室进行监测,如:空气培养、医疗护理用具、奶瓶、医务人员的手等进行采样培养,合格率99%。

体会

1、加强宣传培训

提高广大医护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视制度,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感染知识的培训,同时,对非医护人员也要进行教育。如:病室内的配餐、卫生员、护工。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并认真落实,使其变为自觉行动,防患于未然。

2、严格落实监测制度

科室要制定出定期、定时消毒监测制度,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医疗纠纷、医疗护理质量等,产妇与婴儿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风险性更高,故搞好母婴同室病区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3、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2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病毒)的大规模流行是当今世界面对的最严重的健康危机。自1981年以来,艾滋病已经导致2500万人死亡,目前估计有3860万人感染HIV,其中230万为儿童。多数儿童通过母婴传播而感染HIV,母婴传播可以发生在妊娠、分娩或哺乳期。在没有干预措施的情况下,人工喂养的孩子中母婴传播几率为15-30,若感染的母亲进行哺乳,可使传播危险增加到20-45。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通过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可降低至2以下,为了减少艾滋病感染者的出生率,我区做了大量行之有效地预防及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

1 临床资料

1.1 艾滋病母婴传播情况

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启动2005年开始截止到2013年12月,右江区产妇共计 41669 人,其中住院分娩39311人;活产41761 人,其中住院分娩39398人;孕期接受咨询36316 人,仅产时接受咨询 15560 人;其中孕期接受检测35123人,仅产时接受检测15565人。共发现65名阳性孕产妇,其中 50 人服用抗病毒药物;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 65人,其中 60人服用抗病毒药物, 65名采用人工喂养,50名接受18个月检测,其中3名检测结果为阳性。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不难看出,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县城与农村之间的传播速率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再加上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一些人至今没有认识到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在这些人群中,多以农村地区为主。在影响中国艾滋病控制进程的同时,也对婴儿今后的成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2艾滋病母婴阻断方法

在对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服务模式的探索中,结合当前中国艾滋病患者多集中在农村地区,将重点放在部分农村地区。同时在新闻媒体、红十字会、妇联、计划生育、民政局等多个部门的配合下,积极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模式。在为艾滋病母婴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积极参与到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活动中来,同时结合现有的社会资源,对艾滋病孕妇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确保其住院分娩中能够得到优质服务。还结合国外的阻断模式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运用到中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中来。在提高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效率的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艾滋病的控制质量。

2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开展情况

2.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 我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实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右江区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建立了艾滋病委员部门联络员协调会议制度,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每年针对各部门下发考核目标,落实责任,并在相关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由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及由医院专家组成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并组织力量对示范区内的相关综合医院、社区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进行了定期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使预防艾母婴传播工作不断趋于规范化、制度化,从组织上和技术上给予了保障和支持。

2.2强化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水平 为了提高艾滋病综合防治水平,重点加强了培训工作,每年均派员参加各级师资培训,之后在全区对相关人员进行扩展培训。培训过程中多次聘请国家级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培训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2.3大力开展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以及《广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在示范区内均建立了艾滋病自愿检测门诊并设立咨询台、咨询电话、确定专人负责,遵循方便、保密和人性化的原则,均能较好的为孕产妇及婚前保健人群提供免费艾滋病自愿检测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相关咨询服务。

2.4加强正确舆论导向,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 几年来,我区紧紧抓住健康教育这个重要环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自我预防与参予意识。共印制宣传资料19000余册,宣传手册及宣传单80000份,宣传板及图45000余块,刷写防艾宣传标语及广告12300处。通过大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防治艾滋病知水平普遍提高,对艾滋病患者的岐视心理和行为得到改善,构筑了全社会参与的“人人自爱、自我防病”的良好氛围。

2.5与妇幼保健工作相结合,落实预防措施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是目前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妇幼保健网络优势,与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检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等妇幼保健的常规工作密切结合。对HIV感染孕产妇实行全程管理,为其本人及家人提供健康咨询,对孕产妇进行妊娠结果处理,开展干预性抗病毒治疗和药物产前预防、产时阻断,产后进行随访。对新生儿喂养给予指导和支持,采取定期系统随访管理模式,为阳性产妇及婴儿提供全程规范化服务,对艾滋病母婴传播起到有效地控制作用。

第3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新生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1

爱婴区是一个特殊的病区,实行母婴同室的混合性管理,科室工作繁琐细化,责任重大,必须同时保证母婴的安全。安全管理是爱婴区病房管理的重要内容,谨慎而周密地防止新生儿在住院时发生护理失误及意外伤害,是爱婴区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病房的管理者和护士责任重大。本文就我院产科爱婴区的安全管理的实施情况做一回顾,探讨这一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安全情况调查与资料收集

通过检查、医护人员反映、产妇家属反馈、院外对比学习等方式,收集我院爱婴区新生儿病房中存在的影响安全护理的因素、存在的安全问题、安全隐患、各种改进措施建议等。统一整理,归纳,总结。为研究安全管理进一步改进措施做准备。

(2)根据总结资料,针对安全问题采取措施,全面入手,抓住重点,先主后次,重点解决突出的安全问题,同时对一般安全问题不放松警惕,留意预防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医护之间相互合作,护患之间相互配合,科室之间互相借鉴,进行全方位的爱婴区病房安全管理改革,并不断改进。

(3)评估管理效果 通过护理人员考核、医护反映、产妇家属反馈以及对病房的各项安全质量指标调查,评估管理效果。将各项指标标准化行统计学检验,均为计数数据,将其率化后以χ2检验,以安全管理加强前后6个月为期,对改革实施前后安全管理的状况进行比较,以P

2 结果

(1)通过安全管理改进,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普遍提高,护理质量上升,护理缺陷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水平。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知水平的考核情况如下表1:

表1显示护理安全管理强化后,护理人员安全管理知识掌握较前好,处理突发事故能力提高,与强化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者从各方面总结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成效如下表2:

表2数据提示,安全管理加强后,无论从服务方(护理的失误)还是受服务方(家属反馈)评价,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均有所提高。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1)爱婴区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本次调查中,研究者发现有如下安全管理问题值得注意:1)某些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因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强度高,需要熟练的护理操作和迅速的反应能力,有些护理人员平时较注重专业护理素质的培养,而不注意安全管理素质的同步提高。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在完成专业工作后不注重安全危险因素的防范,遗留安全隐患。2)医护患沟通不足。医护之间除常规护理医嘱之外,往往缺少其他有关安全因素的交待与沟通。护理人员容易片面理解工作职责,有时护理工作并未能完全达到临床上要求的真正护理安全水准。爱婴区病房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护患沟通是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实现的前提,也是健康宣传工作落实的基础。如果护理人员与新生儿家属缺乏耐心、细致的交流,容易在预后、费用等方面发生纠纷,成为安全管理的一大阻碍。3)由于新生儿安全措施的大力实施,开展有了广泛的安全宣传和教育,新生儿家长的安全意识大大提高,对新生儿意外情况的防范能力加强,并掌握了一些处理意外情况的方法,如预防新生儿溢奶误吸、脐部感染,有效地减少了意外意况的发生。[4]

(2)爱婴区安全管理的强化措施 针对新生儿病房中存在安全管理不足,研究者总结出以下强化措施:1)重视安全管理知识的普及。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通过专家意见,不断修订,并组织护理人员仔细学习,定期考核。在继续推进业务素质提高的同时,利用继续教育,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学习安全管理技能,重点增强检查补错意识,提高纠错漏和抗风险能力。同时注意传授法律法规知识,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注意谨慎,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消除安全隐患,避免护理事故的发生。2)有重点、有目的地加强医护之间、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护理人员执行护理医嘱的同时,须注意报告新生儿的安全情况,征询意见,一同制定安全护理计划。指导家长正确喂哺,对护理要点做示范,并提醒喂养、护理的注意事项,宣传关于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令其心中有数以减轻其忧虑,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医患、护患矛盾。3)注重细节的管理,掌握细微的关键所在。所有护理人员都必须对病房的各种仪器、操作的进行有透彻的了解,不可有盲点与误区,可定期培训并组织考核,及时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护理人员须注重文书的写作,组织护理文书规范化写作培训,定期检查,查漏补缺。把文书写作提到安全防范的高度。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是爱婴区新生儿病房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医疗的效果与预后,需要医护患同心同力,良好配合,只有处处留心,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使护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徐润华,徐桂荣,现代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二版,2005.5,836-837.

[2]吴圣楣,陈惠金,朱建幸,等,新生儿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42-144.

[3]韦艳姬,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及提高护理质量水平的探讨[J],现代护理,2010,7(7),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