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化;环保化;城市模式;生态资源;生态保护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8-0118-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8.057
现阶段,我国城市普遍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剧增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障碍,制约着城市的整体发展,使得城市功能难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针对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实施有效的解决对策,是推进城市生态化、绿色化建设的有效保障。
1 生态城市建设概述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由原苏联城市生态学家提出的一种理想城市模式。该理念的追求目标主要包括:技术与自然的协调融合;生产力与创造力得以有效保护;物质、信息、能量的高效率运用;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城市的出发点在于解决环境污染、追求优美环境,并且其内涵融合了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各种因素,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经济、环境三者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复合系统,该理念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们对于理想化城市的追求。1989年,我国江西省宜春市首次开启生态城市建设项目,成为第一个生态城市建设试点,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逐日普及,从1995年开始,我国成都、天津、扬州等城市先后提出构建生态城市的目标,由此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全面拉开序幕。
2 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题
2.1 经济与生态发展不协调
在改革开放之初,受总体经济政策的影响,我国将主要精力置于发展经济之上,片面追求经济的复苏与增长,实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持与保护,甚至以牺牲城市自然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受这种传统发展思想理念的遗留影响,在我国后续城市建设中,依然不能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提起应有的重视,城市发展规划中依然将经济发展置于首要位置,对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没有及时采取治理措施。此外,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逐渐意识到城市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开始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然而先前的遗留影响依旧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发展。
2.2 城市生态资源较差
城市生态资源较差会在根本上拉低生态城市建设的起点,使生态城市建设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城市生态资源较差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城市居民居住的生态环境恶化,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绿地减退等多项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与解决,导致在空气质量、水质、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较发达国家处于落后地位;其二是城市资源短缺,主要表现在饮用水资源、可规划用地、矿产资源等方面的不足,而城市的迅速发展需要以资源消耗作为基础支撑,城市资源短缺必然会限制城市的发展及生态城市建设的推进。
2.3 城市居民生态保护意识薄弱
居民生态保护意识薄弱是制约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居民生活垃圾处置的合理性较差,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已经减少,然而对于可回收、不可回收等垃圾的分类处理依旧不能得到重视,尤其是不可分解的塑料制品以及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电池、化学合成剂等垃圾的处理,往往会与普通垃圾混装,如此加重了城市环境污染;其二是部分单位及个人为了满足自身利益,任意挤占绿化用地,甚至存在破坏植被、盗用公共设施的严重行为,给生态城市建设造成了阻碍。
2.4 施工现场污染排放控制力度较弱
城市中的建筑工程项目较多,而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施工进度,降低施工管理成本,没有对施工现场污染排放进行科学控制。建筑施工中存在夜间违规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大、废弃材料胡乱丢弃、液体废料乱排放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污染了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甚至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其中虽然部分排放的监测结果并未超标,然而依旧对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造成“达标仍扰民”的情况,加之法律方面的宽泛阻碍了环境监管措施的有效实施,使得施工现场污染排放成为制约生态城市推进的重点因素。
2.5 城市规划的科学性较差
以往的城市规划大多忽视了对人口承载力的研究,人口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生态良性循环的最大限量,资源的短缺无法保证人口未来增长的需求。另外,一些城市的规划忽视了对城市景观格局的重塑,城市景观缺少整体优化及合理的功能分区,这样很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样,还有很多城市忽视了地方特色的保护与构建,原有的富有民族特色及地方特色的街道与建筑,逐渐被着装统一的新形象所覆盖。这些都是与生态城市建设相违背的,在规划中没有体现生态设计的理念。
3 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城市生态是一个包含诸多复杂因子的系统,对其分析评价的开展与进行需要以评价指标的确定为前提条件。以图1所示的指标体系为基础进行分析,当前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
3.1 城市自然生态方面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日加快,导致城市人口密度普遍较大,资源禀赋较差,尤其体现在饮用水人均占有比例上,地下水超采率远远超过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值。另外,在人均耕地方面普遍低于联合国533.6m2的警戒线,人均森林占有面积较低,这些指标直接影响城市生态资源的优劣。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生态城市建设的推进。
3.2 城市经济生态方面
我国大部分城市第一、二、三产业万元GDP能耗依然偏高,第三产业通常为能耗低、排放少的项目,然而通常第三产业在城市整体经济发展中占据的比例依然较小,第二产业的占有比例及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第三产业,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与轻工业的发展依然得不到政府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因此导致城市生态化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较差,不能满足生态城市建设对于城市经济结构的要求。
3.3 城市社会生态方面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虽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破坏,对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能源消耗猛增,同时资源的利用效率也过低等一系列问题都在困扰着我们,严重制约了社会发展的进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如果没有一个稳定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保障,就很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同样也严重阻碍了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4 优化生态城市建设的有效对策
4.1 完善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机制
政府及相P部门需要针对政策、制度等制定与落实,将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经济建设置于首要位置,大力宣传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强化城市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给予生态城市建设足够的制度与资金支持,为生态城市建设的推进提供保障,从而强化城市的生态功能与作用,并以科学发展观为内核统筹城市经济发展,使之与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协调发展。此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具有较强可执行性与科学性的监督机制,使之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保障,同时强化环保执法力度,对不符合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的行为进行监督控制,收集违规证据,勒令其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对于影响恶劣的需要对其进行严厉处罚,从而为生态城市建设的推进肃清
障碍。
4.2 健全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较强的多元化意味,并包含对社会、经济、人口、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与结合。因此需要依据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阶段,将总目标分解成为阶段性目标,从而健全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城市生态化速度与变化态势、生态化能力与协调性进行评判与衡量。另外,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健全需要以国家环保局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指标规定为基础,遴选与本地区特点相符的具体指标及其权重,对于无法运用分辨信息实施权重确定的指标,需要采用专家分析法对其权重进行科学化的确定,以强化生态城市综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进而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科学的指导意见与参考依据。
4.3 将生态保护纳入企业干部绩效考核体系
生态城市建设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思想,因此其建设的不断推进需要以实现思想从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为前提。从内涵本质上来看,生态城市建设的推进要求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短期性向长期性、由直接性向间接效果的转变,同时也要求经济模式实现由单一追求经济高效向经济高效协调生态环境发展的转变。反映到企业生产经营方面,该思想依旧可以作为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需要将生态环保纳入企业干部绩效考核体系中,督促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的协调
共存。
4.4 强化城市居民的生态意识
强化城市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首先需要采用有效手段强化宣传教育,从思想上提升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同时促进生态城市理论的推广,使社会公众意识到自己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责任与义务,从而激发其内在驱动力与主观能动性,促使其改变传统的消费方式,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借助生态文化建设,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支持生态城市建设的氛围,以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及学校为主要阵地,构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内涵的生态教育管理网络系统,充分发挥生态教育模范带头作用。此外,政府需要号召社会相关服务机构及工艺团体,使其针对市民开展一系列的生态活动,使市民意识到“污染环境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保护环境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双管齐下,促进城市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以此为生态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5 结语
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核心,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以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为基础,针对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实施有效对策予以解决,是保证生态城市建设大力推进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郑毅.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16.
[2] 宾厚,王芬,王欢芳.生态城市共同配送生成机理与
运作模式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6,(4).
[3] 傅兆君,翟斌,吕孝翠.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打造
洁净城市的战略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
[关键词]吉林地区 城市建设 区域文化 作用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064-01
一、吉林地区城市建设与区域文化的关系
区域文化是城市最好的名片,是城市形象的具体体现,一个城市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文化也必然融入其中,通过城市建设体现出来,吉林地区城市建设要体现人文思想、历史风貌、自然景观等,这些都离不开吉林的区域文化,如:吉林地区的多民族文化特点体现在城市建设上,就出现了满汉的四合院、回族的清真寺、黑瓦白墙的朝鲜族传统民居等,这些建筑都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可见区域文化是吉林地区城市建设的精神所在,而城市建设又是区域文化的最好表现手段,吉林市市标――摇橹人,是吉林市文化和艺术的精品,既传承了劳动人民勤劳的历史,又展示了吉林古城日新月异的风貌和江城人民“急流勇进”的拼搏精神,丰满水电站不但是吉林市标志性建筑而且更是日本侵略历史的见证,是建筑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统一。
二、区域文化在吉林地区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有机融合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传承历史、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得到了很大提高,在注重建筑设计理念、文化内涵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展示区域文化特色,也成为城市建筑的重要课题。吉林地区城市建设中区域文化得到了体现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完善。
(一)吉林地区城市建设中区域文化的定位问题
在吉林地区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区域文化的作用,首先就要准确地定位,城市建设与区域文化如何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如何相互促进,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更好的融入区域文化精髓,更好地体现区域文化特色等,都需要进行科学的定位,也就是吉林地区城市建设向什么方向发展,打造什么样的城市文化形象,没有明确的、符合吉林地区经济发展的城市建设,是不可能发挥区域文化作用的,而区域文化定位问题同样影响了吉林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
(二)吉林地区城市建设中区域文化的规划问题
吉林地区的区域文化具有历史性、民族性、东西方文化共存等特点,如何根据区域文化特点进行城市建设规划,这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流,以文化为轴心的城市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众多城市的共同选择,吉林地区城市建设发展由于受老工业基地的影响,富有区域文化特色的代表性现代建筑并不多见,同时在地区城市规划上还没有根据区域文化特色有重点地进行设计和布局,如:吉林市所辖的4区5市1县在城市建设上没有根据各区、市、县的文化特色进行建设规划,合理布局,使区域内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自然文化没有在某一区、市、县的城市建设中得到重点打造。
(三)吉林地区城市建设中区域文化的保护问题
城市建设特色体系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的地域烙印,所以在研究城市建设特色时,离不开对地域文化的探讨。梳理两者间的关系,有利于城市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保持自身的文化优势,提升城市整体建设环境与城市品质。而吉林市自古以来就是吉林省的重镇,自身的地域文化系统内就包括汉、满、回、朝鲜族等多元文化类型,文化特质和城市建设面貌都具有典型代表性,研究其地域文化与城市建设特色关系,能为吉林市城市发展提供普遍性借鉴。在宏观层面和理论层面对该地区的地域文化进行定性分析,提出其实践操作中的具体方法,用以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城市空间,所以研究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城市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着区域文化保护问题,特别是在城市改扩建过程中,对名声历史古迹的保护、对人文自然景观的保护、对有着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物的保护等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制约区域文化发挥作用的障碍之一。“广州民国建筑深夜被强拆”“梁林故居被拆事件”,都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保护问题的存在,吉林地区城市建设中同样也会涉及到区域文化保护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舒其祥,陈筱香.论吉林市城市建设的文化与美学原则实践[J].城市问题,1990(3).
[2]杨策.基于传统环境观的吉林市城市形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3]刘伦贤.在城市建设中发挥规划优势――赴吉林、黑龙江考察城市规划建设情况的几点启示[J].上海人大月刊,
2004(10).
[4]汤一原,吴迪.城市建设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更加注重科学发展[N].北京日报,2012(25).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问题;对策
1 生态园林城市的作用
1.1 调节城市自然条件
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时候,通过对各种街心公园和绿地,以及森林公园和街道景观树木群的规划和建设,能有效减轻“热岛效应”和各种人为污染问题。
1.2 减少噪声,净化空气
大量的树木和草坪可以有效地进行吸音和隔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的气体交换,可以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并释放出大量的新鲜氧气,从而有效增加空气中的含氧量,并极大地降低空气的污染程度。另外,树叶和树皮还具有杀菌作用,可以很好地净化空气。
1.3 防灾避灾阻灾
城市防风林带建设完毕后,可以为城市,尤其是那些多风害的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保护。另外,许多高大乔木和矮小灌木的枝叶的含水量都较高,且着火点较低,具有较强的阻火作用。所以,在容易出现火灾的区域广泛种植各种耐火树种,可有效避免火灾的蔓延。
2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指导工作不够科学客观
因为缺乏足够科学客观的指导工作,整体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工作较为盲目和混乱,各种主观因素产生负面影响,整体建设工作缺乏足够的合理性和条理性。一些工程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甚至会出现乱占绿地和滥伐树木的情况,不但无法美化城市,还会造成诸多的恶劣影响,严重影响整体建设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2.2 建设过程不够科学合理
设计者和实施者没有充分考虑到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管理工作不到位,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于是,一些城市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过程中,漏洞百出,质量低下,与国际上先进的生态园林城市相比差距悬殊,整体建设质量较低。
2.3 整体结构设置不合理
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的设计,没能科学地搭配各种植物种植数量比例。于是,建设完毕后,园林城市无法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
3 实现生态园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时候,要全程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建设的初期阶段,要充分考虑到各种植物的习性和生长情况以及生命周期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城市当地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各种绿地的性质和土壤条件等,合理搭配各种乔、灌、草等,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稳定和持久。
3.2 合理规划,积极管理
在进行规划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现有的环境特点以及气候和生态物种等,尽可能地在最大程度保持原有生态构造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建设。要从长期发展角度考虑,加强对各种植物类型的培育,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进行培育。在种植各种植物之前,要充分考虑到土壤的肥力,树种选择也要尽量满足实际条件,并通过除草、施肥以及修剪和控制水肥,还有引进益虫和微生物等多种手段,最大程度提高林木的抗逆性。
3.3 选择适当的绿色植物,保持物种多样性
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研究城市的植物群落,探索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科学地进行决策,选择适当的绿化植物。在引入外来物种时,一定要深入分析新物种和当地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不打破当地生态环境平衡状态为前提,方可进行适当引入。而且,鉴于城市的具体条件,配置时要将乔木作为主要植物类型,并合理搭配各种乔灌藤和花草,形成复层混合配置模式。同时,要注意增加绿化地的色彩,争取为广大市民打造出优美、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3.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绿化意识
要努力提高市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道德意识,采取多种手段,广泛宣传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性。同时,在社会中营造保护环境、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带动全体市民积极地参与到绿色城市的建设工作中来。管理者与普通市民齐心协力,共同保护那些具有历史和纪念价值的建筑和古树,以及民俗风情等,最终形成文化氛围、人文景观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现代绿色城市。
4 总结
总之,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意义重大。通过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当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不断改善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并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城市;建设工程;监理
1 前言
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经过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项法定的工程建设基本制度,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但现阶段建设工程监理体制仍处在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特别是中小城市工程建设监理与建设的快速发展很多方面表现出不协调,尚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
2 中小城市建设工程监理的现状
2.1 中小城市建设工程监理的特点
中小城市建设工程监理主要有以下特点[1]:
1)资质较低,大多为乙、丙级资质;2)从业人员少,大多是一人兼管多个项目;3)监管力度小,普遍存在“大业主,大承包商,小监理”现象;4)收费低,普遍存在超低价中标现象。
2.2 中小城市建设工程监理存在问题
2.2.1 监理市场较为混乱
在监理业务的承揽方式上,存在着转包监理业务、挂靠监理证照、业主私招乱雇、系统内搞同体(或连体)监理的现象。有些监理单位还不是真正独立的法人实体,尚处在母体的副业状态,既不独立核算,更不自负盈亏;有的挂着监理企业的牌子,有监理任务时就临时凑人员,没有监理任务时,这些人就解散或转移,严重影响监理人员从事监理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积极性[2]。《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标准》未得到全面执行,压价现象十分普遍,监理行业的实际取费水平较低其远小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对其工作的要求和赋予监理的责任。这些现象必将导致建设监理市场的混乱。
2.2.2 监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监理工作不到位;技术装备落后
工程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工作。中小城市,现场的监理人员大多是退休工程技术人员、非建筑行业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下岗人员、新就业大学生以及其他社会闲散人员,因此人员素质平均水平较低,绝大部分现场监理人员没有注册监理师资格。不少工程项目存在着监理人员专业配备不齐、工作不到位、监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高素质符合要求的总监人员缺少,有的总监理工程师兼任很多项目的总监,平均到现场的次数就很少;监理人员由于素质不高,造成返工量大,落实执行难度大,影响与承包人的关系;监理人员的培训存在制度不健全;个别监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给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以可乘之机。
现场监理人员缺乏必要和先进的检测设备与检测工具,监理工程师的监测手段还完全停留在传统的看、摸、敲、照的程度,缺乏必要的技术资料。技术手段的落后造成监理的工作被认为技术含量不高,得不到业主的信任。
2.2.3 监理人员待遇低,监理人员流失严重
由于监理行业的社会定位较低,长远发展方向不清晰,人员待遇、福利、收入较设计等同行有较大的差距,且工作条件艰苦等因素,监理企业很难吸引有水平、有经验的人才加入监理队伍,已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亦存在过渡或思想上的短期行为,稳定的、愿长期投身监理事业的人才不多[3]。一些监理从业人员因为待遇太低,向施工单位明目张胆谋取不正当利益。故导致了监理人员素质不高,无法胜任,工作难以开展,监理费用无法提高的恶性循环。
2.2.4 业主干预太多;工程承包方行为不规范
中小城市普遍存在业主对监理工作干预较多,甚至有的不通过监理工程师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监理工程师应该是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的唯一管理者,业主的意见和决策均应通过监理工程师实施。故业主所要做的是如何做好对监理的管理,而非直接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
承包商对监理的认识不清,没有摆正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位置,缺乏自觉接受监理的心态,往往错误地认为监理是来挑刺儿找麻烦的,采取不正当手段排挤监理,严重影响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还存在把监理工程师当作其质检员,为其检验工程质量。严重干涉和混淆了双方的职责和验收程序,承包商应履行责任工程产品,监理负责全面检验。
3 对策及建议
3.1 改革和完善监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1]、[4]。
建议加大政府监管,改变职能部门监管意识和服务水平。先从政府职能部门入手,加强监管和引导,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意识,规范业主和施工单位行为,树立监理权威。规范监理市场,保证公平竞争,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
将违法违规行为列作企业资质审查和年检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和制约企业行为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有违规行为的企业,都要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要坚决吊销资质证书,依法将其清出建筑市场。使资质管理成为监理队伍规模调控和市场行为监管的重要手段。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不符合资质要求的监理企业不予入内,从而有效制止素质较低的监理企业采取压低监理费率来承揽业务,扰乱市场秩序。
3.2 提高监理队伍的素质和监理水平加强监理企业自身建设。
监理人员必须具备高技能、高素质。作为监理企业要花大力气加强监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根据发展的需要,不断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留住优秀的人才。建立具有高素质的、稳定的职业监理队伍,培养对专业素质过硬又懂管理或经济的人才,提高其待遇,以使其全身心投入监理工作,为今后的市场竞争贮备优秀人才,增加企业竞争能力。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适应国际监理企业的竞争,还应加强企业自身的建设。不仅要具备工程质量的控制能力,而且要具备进度和投资的控制能力。运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在科技上创新,提高工程监理的服务水平及工程质量[5]。
3.3 制定合理的取费标准,完善法律体系,制止不正当竞争。
目前制定合理的取费标准,能促进监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保持监理队伍的相对稳定,推动建设监理事业的健康发展。逐步建立和健全建设工程监理的法律体系,有效地制止不正当竞争。
4 小结
现阶段我国中小城市建筑工程建设监理行业面临的问题很多,如市场不规范、从业人员整体水平低等,制约着监理行业的发展。我们应坚持和完善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继续深化对监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监理的社会地位和工作地位,摆脱监理行业存在的困境,使建设监理事业健康发展,为建设事业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彭佳.小城市建设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研究[J]. 建设监理,2009,35(30):229-230
[2]安新华. 浅谈当前工程建设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J].山西建筑,2009,35(25):321-232
[3]杨汉东.浅谈当前工程建设监理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10,23:63
【关键词】城市建设工程;概预算;问题;对策;
工程概预算即指针对市政工程建设中阶段性的费用预算,先于工程建设而对整体项目筹建与验收过程的建设费用计算。项目竣工前期由编制人员来进行施工费用的核算,具体标准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和资料,利用软件完成定额编制计划以保证市政工程建设投资项目按规定运行。其中涉及到工程设计文件中的指标验收与费用标准等工程建设项目的预算工作。工程设计的概算工作即指对于工程预算单价的一个初步设计,也要根据设计图纸来对工程建设费用以定额的概算和指标的制定以及规划工程量和工程设备投入的核算方案。
一、城市建设工程概预算存在的问题
1、概算定额不完备
目前在编制工程设计概算时,都是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还是套用预算定额子目,没有单独的市政工程概算定额,这就使得在编制市政工程概算时工程量的计算要按施工图预算的深度来算,使得初步设计的深度需达到一定要求才能完成概算的编制。为了满足设计不同阶段对造价控制的深度要求,市政工程也有必要尽快编制概算定额,进一步增强概算的指导性。
2、计价体系有待于完善
我国的市政工程计价体系在造价过程中考虑到的问题复杂多变,这导致市政工程预算陷入僵局。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不仅需要的工程设备和在建材料众多而且数量庞大。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供求关系随之变化,促使工程物资的购买受到时间和地域的影响。工程投资价格差异过大,涨幅没有限制。预算人员想在定额中寻找预算费用的准确性是很难的。
3、外界因素影响大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包括投资环境和投资方式等主体形式。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工程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工程建设的标准也在应对市政工程的要求而做出一系列的具体变革。城市建设日的项目领域不断在扩大,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施工工序和施工环境以及施工工期都进一步加大了市政工程建设的达标难度。但是市政工程都要面对行政监督,所以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都在市政工程建设中予以更高的要求,生产效率和机械配备等都影响着工程的投资结构和现实利益。定额基价和标准套用已无法促使工程概预算的精确编制。
4、概预算编制人员素质低
工程概预算其实主要注重的是专业技术和实战经验。应对市场价格的浮动来控制预算差距,达到最佳精确值,这就是市政工程概预算的工作要领。这个知识技巧要求极高的职业,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处于核心位置,工程预算的成功与否大致取决于预算编制人员的把控度。但我国的预算编制人员大多属于财务人员转型或者是工程预算人员的临时调度,所以关于工程概预算编制行为并不专业。在经验和知识上缺乏基础。譬如在接到预算任务时,有的预算人员竟然对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表达模糊,对内容无法理解,有的甚至无法完成正常的预算和结算工作。鉴于此预算人员都必须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予以初步了解,在预算编制中减少定额套用和计算错误,保证预算的精准质量和应有的价值。
二、加强城市建设工程概预算的对策
为了解决当前工程概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概预算编制效率,为工程造价的控制提供必要的依据,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工程概预算编制的管理,提高编制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编制概预算的过程中,要对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了解,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确定工程造价,大力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在此,笔者以自己的工作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一些加强概预算的对策建议,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了解项目工程现场情况和施工组织的特点
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并考虑可能采取的施工方法和措施是编制好设计概预算的必要环节。如水电工程中的砂石料需求量较大,其价格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故需深入现场了解施工场地布置情况、砂石料开采条件以及场内交通运输条件和运输方式。根据现场布局确定材料构件及设备存放点,据此计算是否需二次搬运及运距等。
2、熟悉设计图纸,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正确计算工程量
概预算编制人员必须充分熟悉各定额册说明、总说明、章说明、节说明及定额所含工作内容,熟悉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阅读图纸应从设计说明和总平面图开始,要清楚工程的性质、类型、规模,依次阅读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材料做法,了解各类图纸所示部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工程量计算。正确合理地套用定额,力争做到定额项目和实际相符,不重复计算、不漏算。
3、客观分析价格因素,价差调整要留有余地
概预算定额表中的设备材料价格反映的是编制年的价格水平,编制设计概预算使用定额时,其价格水平是按市场价格来确定的,需要进行价差调整,也就是所说的动态管理问题。一项工程从开工到竣工往往是历经数年。其间设备材料价格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动,为使概预算起到控制投资的作用,必须建立工程造价价差预测系统。首先预测出未来设备材料价格的演变情况,然后预测出与之相关的各项工程造价指标的变化趋势,合理确定价差,适时地调整价差,使估算、概预算的编制在动态中进行。
4、充分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概预算编制
因为工程的概预算编制时间紧、任务急,难免会出现多算、漏算或重复计算的情况,这就使得计算机软件在概预算编制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大大减轻了工程概预算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概预算编制的工作效率,是提高概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根本保证。
5、提高编制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基本素质
由于工程概预算编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而编制人员又是影响编制结果正确率的唯一一个主观因素,因此,加强对编制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概预算一旦出现失误则会造成全部编制工作重新返工,使得工程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过度浪费,影响到了正常的施工作业安排。因而,工程概预算工作要求相关人员一定要有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施工单位在注重工程质量提升的同时,也要加强人员素质的考核培养,概预算编制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也要掌握各项工程相关的法律政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概预算编制是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确定实施后,开始投标前就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其不但对工程总造价的控制起到很大影响作用,而且也是实现施工过程中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基础工作。因此,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概预算编制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编制方法和正确的定额来计量。只有概预算尽可能的精准,才能确保施工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让农.建筑工程预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6):51.
[2]王红娜.提高市政工程概预算编制的质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7)
[3]罗亚明.谈谈建筑工程的预决算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0):148.
关键词:城市配电网;配电网建设;电力供应;供电质量;电能输送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0-010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0.057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供电质量和供电安全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说城市配电网建设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城市配电网就是传送电能的高速公路,因此只有对配电网进行科学的布局和合理的结构,才能保证电压的合格和供电的可靠性。本文结合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供应的新需求,对城市配电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对城市配电网进行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行研究,以保证城市配电网建设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供电质量。这不仅是电力企业以及各级供电部门的关注焦点,同时也是当前电力建设中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之一。
1 城市配电网建设所中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配电网建设中的网架问题
城市配电网建设千头万绪、任务繁重,但是从根本上讲影响电力传输质量和效率的问题就是网架问题。因为城市配电网建设的变电站还处于建设和发展的阶段,在面临大量用户电量供给问题上,变电站的转供电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无法对高效率的电能进行转换。在目前背景下,随着小容量电力用户的不断增加,可是由于站点的分布较少,分布不合理,装接的容量较大,造成站点电源的分布都依赖于同一个变电站,可想而知这对变电站的运行负担就大大增加了。
1.2 配电网与主网的规划缺乏协调性
近年来,我国的电网建设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是我国的电网建设重点仍在主干电网上。由于在主干电网建设上占用了较多的人力、资金,这使得城市配电网建设相对落后,此外,城市电网建设中的主网规划对配电网规划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一点不仅是电力建设者和研究者的共识,同时也是电网规划和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但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和地区,这两者之间的规划建设缺乏统一指导思想,在规划上缺乏协调性,因此造成主网和配电网设计规划不匹配,这显然会降低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电网规划的整体优势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1.3 城市配电网规划与城市整体规划不相融
电网规划与建设是整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我国城市情况,城市配电网规划必须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融合。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城市管理者的粗放式发展思维影响了城市管理部门之间的有效协商与沟通机制,很多城市在配电网规划时,不能与城市建设的其他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协调,最终导致城市配网规划不能适应城市整体规划的需要,不利于为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撑。
2 城市配电网建设优化措施
2.1 完善城市配电网建设网架评价体系
对配电网建设进行优化,首先,要对网架评价体系进行完善,评价体系包括供电能力、供电设备的稳定性、网架结构、电能质量和配电网络信息化构建策略等,总体上要对网架评价体系中电力设备的供电能力、供电设备的稳定性以及网架结构等的指标进行提高,当出现问题时,要用最短的时间检测出配电网所存在的问题。对于配电网线路结构的科学搭建可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计算,在网架优化中应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可使原有的网架结构基础得以实现,利用随机信息交换机制对目标数据进行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可首先对配电网的供电效率进行计算,然后结合分布式电源的供电数据,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得到电源数据的适应度,并以此为依据对分布式电源分配方案进行有效的优化设计,得到最合理和高效的网架搭建方式。其次,网架结构的优化目标是保证整个配电网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因此在进行多目标优化过程中,不仅要满足上述目标要求,还要能够保证分布式电源的有效接入,以期达到整个配电网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2.2 城市配电网规划要与用电量预测相适应
首先,对配电网进行负荷预测。在预测时把预测区域分成若干个小面积,用负荷密度分析法来预测供电范围,这样就能够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其次,要对配电网的网架结构的各种运行要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尽最大可能寻找配电网的网架问题。例如,对于10kV配网,可以按照供电区域进行划分,而配电网的用电需求则需要按照时间要素进行划分,此外用电大户和高耗电行业是影响配电网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做好高用电量行业和企业的数据分析,以获取准确、真实的用电需求信息,为配网规划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2.3 城市配电网建设要做好总体规划
首先,城市配电网包含的内容异常复杂,配电网建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配电网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能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次,在进行配电网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这是配电网建设顺利实施并发挥作用的关键性问题。具体来说,配电网规划要服从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满足城市长远发展的基本需求,另外在进行城市长远规划过程中,有必要为配电网规划建设预留充足的空间。最后,鉴于主网对配电网规划的指导性地位,在配电网规划和建设时必须要注意到主网规划的需求,做到两者的整体的协调。
2.4 已经建成的相关系统要充分应用到城市配电网建设中
随着电力科技的不断进步,目前我国大部分供电企业均已建立了主网和配电网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可以设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电力市场也会处于开放性的发展和变化中,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进一步淡化对电力供应的控制,因此要针对相关系统功能的发挥进行设备的改造,用最小的投入来换取最大的效益。
2.5 城市配电网建设中的数据通道的建设
数字化和信息化是电力发展的重要方向,而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均需要加强数据通道的建设。目前,城市配电网所采用的数据通道均为无线通道,这种数据传输方式不仅可靠性较低,而且数据量容量也较小,即便有少量的载波通道可以使用,其局限性也很大,并受配电网结构的影响较大。随着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配电网现代化建设中的通讯方式带来了较大的选择余地。因此,进行配电网现代化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数据通道规划建设,尽量使数据通道的规划建设与配电网建设相
适应。
3 结语
城市配电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本文针对城市配电网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城市配电网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城市配电网建设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顺生.城市配电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J].通讯世界,2014,(12).
[2] 左翔.城市配电网建设与改造若干问题浅析[J].科技与创新,2014,(19).
[3] 李建国.城市配电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J].硅谷,2014,(22).
[4] 黄伟.关于城市配电网管理现状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3,(Z1).
[5] 董锐,闫璐明.城市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及改造目标
【关键词】建设工程;管理;控制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建设项目发展尤为迅速。在繁荣的背后,工程管理和控制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对建设工程的管理与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质量工程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公共利益;所以,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建设工程管理与控制工作,并对建设工程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加强建设工程的质量。只有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公众利益,才能使建设工程的管控更好的进行,这不仅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平稳发展,还能增强施工企业的生存竞争能力。
1.建设工程管理与控制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1.1管理不规范,部分建设项目有悖城市的总体规划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设工程深受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然而,有些时候建设工程建设没有成为关系广大百姓民生的“民心工程”,却成了政府和领导获得政绩的“形象工程”,促使城市工程建设出现了盲目性,不仅极大的浪费了公共资源,还大大降低了建设工程的质量,既为民众埋下了潜在的安全隐患,也不利于城市的总体发展。
1.2缺乏严密的问责制度,对建设工程建设监管质量和效果不尽人意
尽管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工程建设方面的立法和管理制度完善力度,但是在建设工程管理和控制问题上,始终不能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缺乏规范的监管制度和问责制度。比如我国的很多城市因为建设工程过于拖沓而成为“堵城”.这就不得不让民众去多方面质疑“政府部门延期交付的工程有没有问责机制?”这也充分暴露出我国的建设工程建设在法律制度方面还有很多漏洞以待解决。
同时,作为执行建设工程监管的监理来说,首先应该保证他们应集技术性和服务性为一身,这就要求他们除了具有施工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完整的覆盖面之外,还需具有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意识以及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个承担着建设工程监理重任的群体,因为收入、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也会导致监理水平参差不齐,这必然会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监管质量和效果。
1.3绿色施工理念和技术欠缺,环境污染较为普遍。
虽然我国各大城市积极倡导“环保”“节能”等先进的建设施工理念都是围绕着为民众创造方便、宜居开展的,但伴随着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建设工程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究其原因,一是建设工程管理单位环保理念的缺失,对建设中所产生的污染危害认识不到位;二是施工单位环保建设技术的欠缺,不能及时更新工程建设新技术和采用新的安全环保材料。
1.4处罚力度较弱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之所以收效甚微,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执法力度不够。当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违规行为或者是违法行为时,没有及时的去制止和处罚。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各个建设工程项目的主导者,而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部门又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下级,这就出现了下级监督上级的局面。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监督方式形同虚设,监督行为难以施行。当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违反了一些建设规定时,作为其下级的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也往往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不论是行政处罚还是经济处罚都没有。
2.如何加强建设工程的管理与控制
2.1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意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众所周知,纵观建设工程建设的所有环节可知,只有加强建设工程的管理和建设,才能使由政府出资出力建设的民生工程获得民众的认可和满意,才能发挥建设工程在改善民生的最大效力。因此,完善建设工程的管理与控制,首先要提高工程的质量意识,通过完善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建立岗位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工程建设和监管人员的业务、道德和司法培训,提高其工程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让参与建设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各尽其责,就必须要统一对工程建设和控制的全局思想,加强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明确责任主体,避免造成施工单位在面对各领导部门时无所适从的局面。
由此可见,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和层层问责制是建设工程监管的有效方法,实行施工单位终身负责制是增强施工单位责任感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手段。
2.2完善建设工程管理机构,规范建设行为
为提升建设工程建设监管质量和效果,完善建设工程管理机构以及规范建设行为,可考虑将群众评价体系纳入建设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使建设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为了更好地规范和约束建设工程的施工行为,完善建设工程管理机构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把工程质检、工地实验、材料采购、资料整理等具体业务进行层层分工,分级管理,严格按照岗位责任制执行质量监督管理;
②培养监理人员和建设单位业务人员的法律和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其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③实行动态化管理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不定期的对施工行为进行安全排查和质量检测。
综上所述,从建设工程的建设开始就要向民众进行公布,并能听取民众对建设工程建设的意见,以此来杜绝建设工程有可能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通过层层监管机构对建设工程进行把关,既使建设工程的管理和控制更加行之有效,也促进了建设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2.3把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实施绿色施工
在建设中实施“绿色施工”,这种绿色施工是以环保、节能为理念,对那种危害环境和资源的工程施工要坚决摒弃,使建设和环境保护融合为一体。这就首先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对有毒、有害的建筑材料限制使用,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程度等进行立法规定,规范建设工程管理中的环境保护行为。
其次,绿色施工要求施工单位掌握环保技术,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等建筑材料,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建设与自然相融合、健康、舒适的环保建筑。
还要对施工管理和控制的环保要求形成文明规定,施工单位需建立与施工行为协调一致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确定项目经理的环保责任,制定相应的环保目标和实施方案,从材料和能源的采购,水、电及建筑机械的使用,废弃物的回收和使用,以及整个施工过程,全面渗透绿色施工理念,节约不可再生材料和原料的使用,减少因为施工所造成的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实现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双项有序可持续性发展。
2.4加强监督处罚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在项目完工进行质量验收时,要按照建设工程的相关指标进行验收,工作监督要贯穿到工程项目建设的每一处,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对于已经造成不良后果的违法违规行为,不徇私枉法,处罚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加大处罚力度,以强硬的姿态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万一发生了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人决不姑息事故的责任,依据政策法规的相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罚,触犯法律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2.5增强法律意识
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是有法可依的。过去的质量监督工作之所以收效甚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管部门的法律意识薄弱,让那些未能及时收到惩罚的人产生了一种侥幸心理,进而又导致了一些新的违法违规行为,恶性循环由此形成,法律权威在这些人眼中荡然无存,法律的执行者凌驾于法律之上。所以,增强工程参与者人员的法律意识刻不容缓。
2.6监督社会化以及市场化
当前国内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动监督工作的市场化;这里的市场化,就是让质量监督部门成为独立的法人,让质量监督部门成为独立法人之后,质量监督工作就变得有章可循,一旦出现违规违法情况就能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避免了部门之间相互踢皮球的情况"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不仅关系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重任。鉴于此,建设工程管理与控制部门就必须要统一思想,加强对建设工程管理和控制的质量意识,不断完善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让群众评价体系也参与到建设工程建设当中,严格按照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并结合绿色施工理念来完成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任务,通过层层落实建设工程管理和控制的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环保目标和发展目标,最终保证能实现建设工程管理和控制的高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琮涵,金德智.我国建设工程项目HSE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安徽建筑.2014(04)
【摘 要】文章在简要阐述城镇化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首先利用城镇化水平的测试理论,针对吕梁市实情,得出吕梁市城镇化水平。其次,文章着重从工业化、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吕梁市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动因并阐明了吕梁市影响城镇化升级的问题。然后,笔者根据吕梁市城镇化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十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找出吕梁市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所存在的差距。最后结合吕梁市资源禀赋和城镇发展条件,构思出吕梁市城镇化发展时空格局的总体设想:“一市四区,两个城镇带,三十个重点建制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吕梁市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农村城镇化;时空格局
城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Urbanization的概念,又称城市化、都市化,这一概念被用来大致描述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
当前,城镇化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关于我国发达地区城镇化的研究较为多见,而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对山西这样一个内地能源重化工型省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较少,系统性理论及实践研究更少。因此,选取山西省有代表性的市作为城镇化发展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与探讨已显得十分紧迫,而吕梁市作为典型的能源重化工型城市,深入了解影响吕梁市城镇化发展的因素,分析其兴起的社会经济动因,这对准确把握吕梁市城镇化的未来趋势,从战略上去确定其城镇化的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对山西省同类型市及山西省的农村城镇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笔者在吕梁市发改局实习两个月,并获得走访吕梁各县的机会。笔者自拟调查问卷,通过实地的走访调研,初步了解了吕梁市城镇化目前的现实状况,并查阅了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作出以下的浅见。
一、吕梁市发展的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吕梁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众多,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改革开放前3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一直徘徊在5%以下,发展滞缓。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改观。特别是2004年吕梁撤地设市后,城镇化水平得到长足发展。2006年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镇化迎来了黄金发展期,2011年城镇化率达39.84%。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3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财政总收入完成276.93亿元,增长41.15%。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28元,比上年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259元,增长13.7%。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43元,增长21.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30.8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7%。
二、吕梁市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
全市的城镇化率与全省49.68%的平均水平相比低了9.84个百分点。吕梁市13个县(市、区)中,离石区的城镇化率最高,达到79.82%,城镇化率排名前三名的是离石区、孝义市和中阳县,分别达到79.82%、58.76%和57.51%,排名后三名的是临县、岚县和方山县,分别达到22.56%、26.50%和26.75%.排名第一的离石区与排名最后的临县城镇化率相差57个百分点,差距较大。
(二)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社会矛盾
吕梁市目前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机制不全面。农民失去土地后,既丧失了土地的保障,又因劳动技能差而缺乏就业机会。
房屋拆迁过程中,政府、开发商和房屋所有人之间纠纷不断,失地群众上访问题频发,有的甚至引发了恶性事件和。部分被拆迁户所得到的货币补偿金发放推迟、严重不足等导致其无法安居,人员安置和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补偿没有法律法规的依据,拆迁程序不规范、不透明,拆迁补偿不到位,缺乏沟通协商,致使“城中村”集体土地和农村用地上的拆迁成为难点和热点,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三)城镇运行欠佳,城镇特色不强
一方面,城镇建设风格雷同,百镇一面。另一方面,城镇建设量大面广,建设与保护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一些城镇在建设中不注意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出现了不少建设性破坏现象,致使城镇传统消失。
(四)城镇生态环境压力大
绿地大量被占用,城镇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城镇的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全市水资源原本就很匮乏,人均占有量不达全国人均水平的20%。全市有85%的城镇水域和60%的饮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49%的重点城镇集中饮用水源不符合取水标准,城镇污水处理率只有34%,导致地下水源受到进一步的污染。城镇能源利用效率偏低,能源消耗居高不下,加剧了能源短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三、吕梁市城镇化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规划问题
缺少城镇总体规划,更没有详细规划,县城与乡镇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比较滞后,起点低、执行差、城镇扩展难度大。
(二)土地问题
吕梁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区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全市耕地面积本来就很少,城镇化建设中建设土地这一环节相比其他市完全没有优势。
(三)资金来源问题
吕梁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市、县本级财力远远不能支持其城市建设。2011年全市财政收入276.93亿元,市一般预算收入仅为100.51亿元,大部分集中上划,再加之国家对政府融资和用地的严格控制,使得本处于发展滞后的贫困地区城市建设融资渠道严重不畅。
四、吕梁市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建议
(一)推进城镇化的总体路径
(1)实施“大县城、大集镇”战略,整体推进市域城镇化发展。积极开展“城市扩容提质大行动”和“百镇建设工程”。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整体功能。大力构建城市、县城、重点镇的立体交通骨干网络。
(3)按照建设生态市、生态县的规划要求,设置入城产业的碳排放门槛,并切实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打造城市生态屏障。
(4)突出吕梁地方特色,挖掘内涵,提升品位,塑造现代化形象。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深入挖掘吕梁浓厚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资源,切实保护好文化古迹、历史建筑、传统街区。
(二)加强组织领导和行政推动
(1)新时期的城镇化不只是简单的造城运动,而是实实际际让群众体会感受到新城镇带来的生活便利和精神层次上感觉到自己是真正的城镇人群。
(2)优化财政投资结构,要建立以财政投资为基础、政府融资平台为主渠道、土地增值收益为补充,以民间投资和综合金融服务为支撑,以引导产业资本投入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城镇化建设为创新的投融资服务体系。
(3)新型城镇关键在于一个“新”字。新型城镇化的“新”应该在建设观念、产业支撑、人居环境、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出来。
(三)提高城镇化质量,优化城乡环境
(1)已建成的城镇应该继续加大各项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逐步完善道路、医疗、卫生、教育、供水、供电、供气等这些硬件设施;加大环城绿化力度,提高城市周边植被覆盖水平。
(2)抓好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大财政对城中村改造和煤矿深陷区治理的支持力度。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并引入督促考核和奖优惩劣制度
(1)加强干部培训和能力提升,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工作,形成制度并长期坚持。
(2)加强督促考核和奖优罚劣,要深入研究制定城镇化考核指标体系,并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
五、结论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稳步推进,吕梁市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市一跃成为财政收入全省第二的新兴城市。我们要在肯定各届党委、政府所作出的成绩的同时,更要理性地面对所面临的种种发展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突破瓶颈,找出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军扩,刘锋,高世楫,侯永志.中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J].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第9卷第4期,2007,9.第22页-第27页.
[2] 牟小林.中国城镇化进程及政策研究[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6.
[3] 陈凤桂,张虹鸥,吴旗韬,陈伟莲.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0,5.
[4] 陈培芳.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研究[M].西南大学出版社,2005,11.
[5] 公维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损益补偿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4.
[6] 李红梅.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初探[J].新疆农垦经济,2006,10.
【关键词】市政建设工程;问题;对策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城镇向大城市、农村向城镇发展的进程也不断被加速推进。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空间被尽可能的扩大蔓延。在这个过程中,市政建设工程也逐渐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诸如安全事故多、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威胁城镇广大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更加详细的了解我国市政建设工程当前处境,本文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分析。
2.市政建设工程存在的问题
2.1工程质量难以真正达标。近年来,我国的市政建设工程质量已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很多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均能够满足业主的需求。但是,由于很多建设工程聘用的大多数施工人员综合素质都比较低,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又非常少,难以满足工程高质量需求,直接造成市政建设工程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质量问题最常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衬砌结构、施工材料、质量内页资料以及暖卫施工等几个方面。
2.2施工安全问题威胁大。由于市政建设工程大多需要在露天或者高空环境下开展,且工程规模大建设时间长,参与的人员非常多,因此也造成了该工程存在非常多的不安全因素。有调查结果显示,建筑生产行业是仅次于矿山开发产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个行业。由于市政建设工程是国家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工程存在的这些施工安全问题均直接严重制约建筑行业的更好发展。造成施工安全施工出现的原因主要有缺乏安全意识、安全制度实际操作效率低以及监管力度不足等。
2.3施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施工管理在整个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过程中是否有有效的施工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整个建设工程后期质量问题。传统的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模式中,主要是着重于技术方面的管理,大多数的施工管理均是从提高技术水平出发,对于管理结构中的其他两个内容(组织管理和经济管理)则缺乏足够的重视。这种局限于单方面的管理方法直接造成建设的施工管理综合水平长期无法得到提高,所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是当前市政建设工程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2.4建设资金不足。目前,我国的市政建设工程还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建设资金缺乏,建设过程中欠下的账非常多。造成这种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一直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大多来源于政府,均是需要靠政府投入才能够开始建设。这种模式下,城市的各项基础建设也逐渐成为封闭式经营模式,加上由于长期固定在这种依靠政府投资的模式,对市场经营观念缺乏足够的认识,不了解更多高效的资金筹措途径,因此,直接造成我国的市政建设工程形成非常明显的高投入、低产出的形式,造成城市建设无法按照既定目标顺利开展,制约了国家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
3.针对市政建设工程存在问题制定的对策
3.1做好质量验收工作,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分析市政建设工程存在问题并制定相对于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就是为了建设出拥有更好质量水平的建筑成品,满足人们对高质量且安全建设的需求。所以,针对市政建设工程存在问题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抓好质量控制工作。具体要求是严把质量关,杜绝偷工减料的现象出现;监理部门在监理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其指导、监督和纠正作用;质量验收部门在进行质量验收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逐项进行验收,对于发现的任何问题要立即与施工单位做好沟通处理。
3.2制定一个有针对性且健全的建设工程安全制度。当前市政建设工程中之所以存在如此多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工程建设均缺乏一个比较健全的安全制度,工程建设人员对安全施工、质量施工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解决市政建设工程存在问题的一个必要措施就是制定一个有针对性且健全的安全制定,并要求相关建设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安全制度要求进行安全施工。比如委派工程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管理体系操作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于出现的各项安全事故承担应担责任;要求建设工程各大部门按期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每次检查还需要做好记录,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必须要对准记录信息,给予相关负责人相应的惩处。
3.3努力提高建设工程的管理水平。建设工程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就是为了使工程能够按照既定目标进行,顺利的开展各项施工建设工程,使其在竣工验收过程中能够一次过关,符合工程设计需求,满足人们对建设进度和质量的需求。提高市政建设工程管理水平的方法主要有:同时加强对技术水平、组织工作以及经济投入三个方面的管理,使过去一直存在的单纯重视技术管理、而缺乏对组织和经济管理重视的错误观念得以改正;建设过程中努力做到时刻关注安全工作;设置一个真正拥有实际管理能力的管理机构,控制当前建设工程存在的以包代管问题,极大政府职能机构的管理力度。
3.4提高融资水平,加大资金投入。足够的建设资金是任何工程能够得以顺利建成和管理的前提,缺乏足够的建设和管理资金,任何工程均难以更好的发展下去。所以,若想解决市政建设工程存在的这些诸多问题,提高融资水平和加大资金投入势必应该成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具体操作方法有:一,创造一个更加优惠、宽松以及低限制的市政建设工程投资政策环境,吸引国内外更多的建设资金。二,通过多种方式尽可能争取更多来自国内外的建设贷款。三,对土地资产进行盘活处理,多方面筹集资金。四,坚持工业设施、公共设施以及基础设施同步建设的原则。总而言之,增加建设资金投入,是推动市政建设工程更好发展的重要措施。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政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古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严格按照政策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市政建设工程施工,对于创造更适于人类生存的现代化城市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针对近年来市政建设工程存在的诸多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然后在准确掌握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市政建设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梅.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若干问题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4(27):141-143.
[2]徐志体.施工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4(07):85-86.
[3]周旭垠.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1,30(18):121-123.
[4]何伟钊.市政工程建设中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26(05):415-416.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绿化;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城市展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及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城市园林体制改革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水平虽然得到不断提高,但综合全国一些城市分析,我国的一些城市园林绿化还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城市规划中,亟待对园林绿化工作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一、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1、园林绿化是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方式
园林绿地越来越贴近人们生活的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好去处,即满足了当代城市居民返朴归真、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而且可以满足人们游憩、锻炼、娱乐、社交活动的需求。园林绿地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绿色的环境可以使人们产生安宁、祥和的感觉,进而促进身心健康。
2、园林绿化可以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是重要的外环境因素之一,植物不但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其自身构成的绿色空间还对烟尘和粉尘具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另外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园林绿化还可以通过植物地下根系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即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等城市的带状绿地,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
3、园林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人文景观
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是园林绿化的总体目标,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的学科和建设行业,园林绿化在营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致力于建立文化历史、艺术间相互融洽与和谐的氛围。它可以丰富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如穿行于椰林夹道的城市街道,就会使体验到南方沿海城市特有的风韵;而徜佯在白桦掩映的林阴道上,便会感受到北方城市的风格。
二、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绿化行业规范缺失
目前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尚缺乏统一的《园林工程监理规程》、《屋顶绿化规范》、《立体绿化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等行业规范,尚缺乏统一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合同》
2、老城区绿地率不高,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不广
通过近年来的绿化建设使城市绿化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城市绿化面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特别是老城区中的中心城区,绿地率低下。而这一区域又是人口集聚的中心,因此提高和完善这一区域的绿化尤其重要。目前城市绿化最大的难题是旧城区缺少可绿化土地。而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但北方城市的屋顶绿化建设屈指可数。
3、绿化养护资金缺少,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绿化养护资金是决定养护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出现一部分老居住区的绿化养护仍由政府承担,一部分居住区无物业管理造成绿化无人养护,一部分居住区有物业管理但养护费用标准偏低的现象,使得居住区绿化养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甚至出现了一年绿、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因此需逐步培养业主承担养护经费的养护模式。此外,部分地区绿化管理机构设置也存在问题。
三、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对策
1、完善城市绿化规划
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有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利用城市山地、水面、海滨、滩涂、河道,谋划建设城市周围大面积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态环境绿廊、高效农田林网,充分利用郊区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要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大型苗圃、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鼓励和支持郊区农民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城乡一体,共同发展。
2、积极探索屋顶绿化及垂直绿化发展途径
由于屋顶绿化建设的投入大大高于平地绿化,且后期养护费用也高于平地绿化,因此首先在政策上要明确关于开发屋顶绿化的强制性指标要求,其次建立计入绿地率的鼓励性条文规定来调动开发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建立若干政府开发建设示范项目。
3、因地制宜,优化绿化设计
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而老城区由于绿地面积有限,其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4、提升城市园林施工管理者的专业能力水平
作为施工管理人员来讲,要明确园林绿化工程的主体要求和施工计划,同时要保持好施工单位与业主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及时就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交换意见。同时,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管理队伍的能力与水平,让他们能够在管理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管理责任,积极对他们进行施工管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素质与能力,使施工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够得到良好的贯彻落实,不断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此外,还要强化对施工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督促、监督他们在施工管理工作中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避免出现、中饱私囊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出现。
园林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城市绿化和人们的休闲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态保护的效果,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城市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对于城市园林工程的建设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因此,对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进行改善,在现在去的成就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建立先进的管理机制,从而使得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华仁.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吉林农业,2010.
关键词: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应对措施
近几年,保定市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路网建设力度逐年加大,与之相配套的城市排水系统得到逐步完善,保定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已经完成,这些工作都在一定程度完善了城市排水系统,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与不足。
1. 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前期缺少城市规划的指导
上版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主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基本控制在防洪堤以内,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力度加大,部分建设区域已突破主城区建设用地范围,这是不争的事实。如:北防洪堤以北至北三环之间已有保定・中国电谷一期开发建设用地及保定金融学院等高校用地及部分城市居住区;朝阳南大街(南二环~清苑北外环)、七一路西延(西防洪堤~西三环)、南二环(107国道~京石高速公路)等,都基本位于城市规划区的,这些地段或区域还缺乏相应的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在排水系统设计前期,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也常常难以给定准确的规划设计条件,迫于路网建设工期的要求,设计单位不得不在最短的时间内先进行局部区域的排水系统规划设计,再进行工程设计。有时,甚至道路两侧的建设用地范围及用地性质都尚未确定,给设计单位提出了很大的难题。于是,在设计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某条道路或某片区域的排水系统就局部看来是经济合理的,但随着相临道路或区域的开发建设,或融入到整个城市排水系统中,原本合理的方案就变得不甚合理了。我院前几年完成的保定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城区污水配套管网设计,基本是以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且管网设计适度超前,考虑了一部分主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外污水的汇入,污水干管的管径及埋深都为城市远景发展适当留有余量。但由于缺乏城市规划区区域的规划建设意向,现在看来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缺憾,比如,为能将北防洪堤以北至北三环区域的污水接纳进来,复兴路系统干管的管径及埋深还应适当加大。造成这种设计中的缺憾,主要原因是位于城市规划区的区域缺少相应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滞后于城市建设。
1.2 污水管道系统不完善
对于老城区裕华路以北地段和府河以南至三丰路地段,虽然东风路污水干管和三丰路污水干管已经建成,但由于规划接入的排水系统未进行改造或改造不彻底,故污水未全部进入截流干管,形成不了完整的排水系统。一方面由于部分污水继续排入河道而使水体继续受到污染(如张家场街排水管道的污水仍旧排入府河);另一方面,污水截流干管未充分发挥作用。对于老城区南部(裕华路以南至府河段)地段,已基本完成了旧城改造,小区内部已按规划埋设了污水管道,但天威路污水干管及恒祥大街、永华大街、莲池大街、长城大街等污水管道未埋设,这使得已经埋设的小区污水管道的污水没有出路,形成不了完整的污水收集系统。其后果是:一方面,已经埋设的污水管道所收集的污水不得不溢流接入雨水管道污染水体,而污水管道满流运行易堵塞,增加了疏通维护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即使城市污水管道埋设后,但支管改造难度增加,易造成排水系统混乱。
污水管道未形成系统,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污水管道建设与道路建设不同步。这种现象在近几年老城区道路改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规划了污水管道的位置,但道路改造仅实施两侧人行道,中间车行道保留不动,而常常是人行道下已布置了其它管线,污水管道没有位置实施。旧有雨水管道只要基本能排除路面雨水就保留利用,这样,道路改造完成了,污水也只能接入雨水管道排入河道。②污水管道建设受道路建设影响较大,改造哪个路段才敷设哪段管道,而排水管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若它的建设仅仅依附于道路建设,则难以很快形成系统,环境污染状况依然存在。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有时建设单位或决策者不愿意为解决排污问题而投入大量的资金。
1.3 城区部分雨水管道系统有待改造和完善
市区三丰路以北、七一路以南、长城大街以西、乐凯大街以东区域的雨水管道已基本形成系统,除地道桥引道雨水设泵站提升外,城区雨水经管道直接排入河道。近几年随道路改造,部分雨水管道进行了改造,但现状管道还有不少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设计标准偏低,管径偏小,而市区内大部分地段地势较平坦,河道底标高较高,导致大部分雨水管道排水坡度很小(远小于规范要求的最小坡度),入河出水口较低。暴雨时,河道水位上涨,出水口被淹没,另由于部分地段地面标高较低,经常造成排水不畅,地面积水,甚至出现河水倒灌的现象。在新建设区域,雨水管道设计标准较高,管道雨水基本是经泵站提升后排入黄花沟或环堤河。
1.4 排水暗沟--“四里营排水沟”的存在,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形成潜在的隐患
该排水暗沟是历史上形成的,现为雨污合流排水沟,担负着保定市老城区较大范围内的排水任务。它没有沿城市道路敷设,自竞秀公园东门起,向东南穿过朝阳大街、五四路、阳光大街、恒祥大街、永华大街、莲池大街,在鸭蛋桥处汇入北护城河。在护城河北侧,暗沟内的污水经截流管道接入东风路污水干管。该暗沟穿行于居住区内部,沿途接纳了不少单位和小区的雨污水,排水沟经过路段的雨水管道也接入该排水沟,其断面为W×H=2m×2m。该暗沟为砖砌体结构,修建年代较早,使用年限已较长,一旦出现坍塌破裂或渗水事故,将对沿途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1.5 排水管道建设中倒虹管设置不尽合理
在管道施工过程中,尤其是旧路改造项目,现状管线较多,经常会出现排水管道与其它管道交叉的情况。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大部分施工单位甚至建设单位都是从方便施工的角度出发考虑让设计单位出设计变更,使新建的排水管道壁让其它现状管线,而不是视被交现状管线的情况区别对待。这样做的后果是:排水管道通水运行后,排水不畅,易堵塞,增加了维护管理的费用。
2. 分析及应对措施
2.1 设计前期的规划依据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依据,缺少规划,排水系统建设亦具有盲目性。针对城市近期发展的趋势,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应及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做好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包括位于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外的区域的排水工程专项规划,以便设计单位在进行排水工程设计时有据可依。既避免将排水管道断面尺寸设计得过小,埋深不足而使得周围区域的用户无法使用,留下城市排水死角,也可避免盲目地将管道断面及埋深设计得过大,造成投资浪费。
2.2 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
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不仅要与厂区建设同步,而且要使已埋设的污水管道尽快形成系统,以便有效地减轻对城市及周围水体的污染,同时为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打下必备的基础。
目前,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城市道路的改造建设应尽量考虑与污水系统的建设协调、同步,密切配合,优先进行污水干管所在道路的建设。在进行道路建设时,将污水管道预埋,以免道路建好后再破路敷设管道,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污水干管建成后,有利于后继道路的污水接入,使污水管道尽快形成系统,使排水系统的建设真正与形势发展相适应,与开发步骤相配合。
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是实现城市排水体制雨污分流、减少环境污染的前提。城市排水管理部门尚应加大监管力度,防止私接乱接管道,真正发挥污水收集系统的作用,使有限的污水处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3 城区部分雨水管道的改造
对建成区内三丰路以北、七一路以南、长城大街以西、乐凯大街以东区域的现状雨水管道的排水能力进行认真分析调查,并积极征求排水管理部门的意见,按照保定市现行的雨量公式及城区内建筑密度、地面覆盖情况合理地确定雨水径流系数,对现状雨水管道的排水能力进行校核,在充分利用现有排水设施的基础上,对部分难以满足排水要求的管道,结合道路建设进行改造,对经常积水的重要地区必要时设泵站提升,以满足城区雨水排水要求。
对积水路段雨水管道的改造,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结合旧路改造,在满足道路两侧街坊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积水点处路面标高。②增大该路段雨水管道管径,建立与其他路段雨水管道的连通,增加排水出路。③在积水路段加密雨水口,降雨时使雨水能及时收集进入管道系统。
2.4 “四里营排水沟”的改造
针对四里营排水沟的现状,笔者认为应逐渐弱化其作为城市排水渠道的功能,结合城市道路和旧城改造,对汇入该排水沟的排水管道重新规划设计,进行雨水管道系统的调整,雨水经管道直接排入水体或设泵站提升后排入水体,污水汇入污水管道,逐步实现雨污分流。
在近两年的雨污分流制改造中,按照上述规划思路对该排水沟进行了改造,方案如下:在铁路以西区域,沿朝阳大街、七一路、阳光大街敷设雨水干管,将原接入该排水沟的雨水管道进行调整,接入新建的雨水干管系统,并在阳光大街与一亩泉河交口北侧设雨水泵站,将雨水提升后排入一亩泉河。在铁路以东区域,将永华大街、莲池大街的雨水管道进行改造,使雨水直接排入护城河;将东风路地道桥泵站的出水管道进行改造,使其不再排入该排水沟,直排护城河。通过建设、调整城区雨水排水系统,使四里营排水沟的排水功能逐步弱化,直至废弃。
2.5 排水管道建设中倒虹管的设置
排水管道为重力流管道,在施工中应尽量避免设倒虹管,但在穿过河道或低洼地带,不能按原设计高程通过时,可设置倒虹管,但须满足《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的要求。排水管道在施工中与其它管线交叉是不可避免的,但应区别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按《城市工程管线规划规范》确定的管线交叉壁让原则,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不应遇到任何管线都避让,在保证排水管道排水通畅的情况下,使总工程费用最低。
关键字: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Abstract: The security issue has been very important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blem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safe accident-prone industries, and h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must strengthen security managemen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nstruction safety has been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ut due to some factors, such safety management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this article as a starting point, from a construction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process there the two aspects of the problem and the solution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problems;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因此说在整个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安全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恰当的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从目前看,我国的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工程项目的安全状况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经济以及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建设工程安全施工的进行,下面本文就进行具体的分析。
1.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虽然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的提升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该工作的正常进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缺乏安全至上的管理意识
当前,建设工程对于经济效益的要求远比安全性能的要求要多,因此说在工程的安全管理方面,相关的责任主体不够重视,不能够将安全至上的管理理念贯彻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去。有些施工企业对于安全管理工作仍然处于一种粗放的状态,缺乏管理中必须的安全保障机制,这种重视生产经营而轻视安全管理的现象称为安全管理工作上的障碍。
1.2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较薄弱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也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也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应用中得以体现,但是这只是部分现象,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一些施工单位依然延续着以往粗放型的施工方法,这样将会给安全性带来严重的威胁。由于建设工程施工单位的安全保障性资金的投入较少,尤其是一些施工单位依旧使用落后的施工工艺技术,且施工设备老化,缺乏保养和更新换代,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施工中的安全隐患。由此可见,安全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机制和健全的管理模式,管理工作的基础较为薄弱。
1.3管理者的管理经验不足,管理水平较低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作为管理者,需要深入了解和安全相关的所有知识,这不仅包括了丰富的管理知识,还需要具备施工建设中的各项专业知识,这一点上,并不是所有的管理者都能够做到。一些管理者对于建筑施工程序和施工工艺把握不清,因此不能够及时的发现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加上一些年轻的安全管理者经验不足,影响了整个管理工作的进程。
1.4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不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某些建设工程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监督力度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能够按照相关的规定严格执行,这样就会纵容了安全问题的滋生。一些安全管理工作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对于管理的内容和任务也敷衍了事,监督部门对于这种现象也是不了了之,加上监督者的素质和综合水平的制约,也影响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从目前来看,建设领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每个企业想要在竞争中立足就需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加强自身的管理,避免出现各种问题,力求在确保工程安全性和质量性的前提下获得更过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上文中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在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下文中将提出几点应对措施。
2.1加强宣传,增强安全管理的意识
为了更好的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提升相关者的安全管理意识,要树立安全至上的原则,为此,需要确保施工企业和相关的安全管理部门要高度的重视安全生产、勘察、设计、施工等各项环节,营造一个以安全管理为中心的氛围。加强宣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如企业的职工大会上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利用企业内部的网络信息平台宣传安全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等,这些都能够使相关者在潜意识里明确到安全的重要性,在管理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2.2健全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增强管理基础
作为施工企业,一定要健全安全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坚持安全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增强管理的基础,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为此,企业需要进一步建立以安全管理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并且以责任的原则要求管理者,使其不断提升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在健全安全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一定要推进管理手段的创新,建立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能够对事故和灾害的发生做好提前预防和准备。
除此之外,作为建设主管部门,需要积极的推进诚信制度的建立,完善建筑企业的诚信档案,并且建立起较为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对于其在施工中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曝光,以此来从建筑市场准入上严把安全关。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起联动处罚机制,以当前的安全管理规定为准则,保证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贯彻和落实。
2.3加强培训,提升管理者的综合水平
培训是提升管理者水平的最好选择,为此需要加强对所有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人员、相关部门的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工程施工安全监察员的培训,提升安全管理意识和技能水平。同时,由于建设行业是一个危险性较大的行业,还需要加强对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的培训,使得今后的管理工作能够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提升整个团队的管理水平。
2.4健全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
在安全管理体制完善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监督工作,深入贯彻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许可制度,并且要做到责任到具体的管理者。监督机制能够更好的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并且通过监督能够是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处于一种受控制的状态下,安全性能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还需要加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于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保证监督者能够合理的进行监督资源配置,更好的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2.5严格执行安全责任事故追究制度
安全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的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一旦出现了安全问题也不能够逃避,需要严格的执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事故的上报,并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找出原因,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因此说,作为安全管理者,一定不能够忽视这一环节的管理。
结束语:安全性是人们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在整个建筑施工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增安全意识,创新管理思维,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本文就是从安全管理工作出发,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论述了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并最终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 利达 李前川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科技资讯,2012年第12期
[2] 吴涛 张晋新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和措施探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9期
[3] 苗敏 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04期
【关键词】工程建设管理 问题 措施
工程建设管理是指以项目建设施工全过程中各项工作为主要对象的管理工作。积极且有效地开展工程建设管理功能,能够使工程建设管理的总体目标更易实现,对提高项目建设整体质量而言也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针对当前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施工管理者积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在对各类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探讨相应的处理措施,使工程建设管理的发展能够更加的稳定与有效。具体分析如下:
1 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施工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比较薄弱:当前,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人员整体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知识水平,特别是实践经验比较缺乏,施工安全的经验掌握不足,安全意识比较单薄,专业技术落实力度不够,再加上施工方缺乏对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以及责任培养工作,因此导致安全建筑管理停留在表面,缺乏强制性的监督措施。
第二,建筑材料不符合标准:建筑材料的不合格同样是造成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整体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与工程建设管理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一旦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流入施工现场,则将对工程质量安全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第三,过分重视施工进度,轻视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均是施工管理所需要关注的内容,两者之间如何平衡是值得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当前,为了能够提高其经济效益水平,更多的将进度作为唯一追求的目标,部分施工顺序不合理的颠倒,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的衔接处理不当,最终诱发大量的施工质量问题。
第四,安全管理困难重重:一方面,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还比较单薄,多工种同步视同条件下危险系数较高,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较高;另一方面,施工人员,特别是基层农民工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责任意识不佳,导致施工活动中的安全风险相当大。
2 解决工程建设管理问题的措施
第一,需要全面提高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在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当中,质量监督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系统性。当前,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存在比较大的缺陷,执法力度不严,导致质量问题屡禁不止,恶性事件的发生率长期居高不下。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建筑安全事故的产生,提高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就需要施工技术负责人做好对整个项目质量的负责工作,对业主方以及设计方的意图进行充分评估,严格依照施工图纸展开现场施工功作业。同时,技术负责人员还需要在责任范围内,对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确保进场材料质量合格,以便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动态了解,以达到提高工程建设管理安全性的目的。
第二,需要重视对施工材料以及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工作:施工双方前期所签订的合同文件是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最主要依据,其质量体现在包括工艺、材质、以及维护保养在内的多个方面当中。特别是在对关键工序或重要单元工程项目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及时解决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应用下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同时,进场材料,特别是保管时间较长的材料需要定期对其质量进行抽查,认真对待因管理问题而造成的施工质量不当问题,并积极处理,以杜绝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第三,需要重做好对施工工序的验收工作:在施工作业开展前,需要由工程师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预先制定标准化的质控标准与工作计划,在施工实施中,严格按照该质控标准对工序质量进行全面 检验与控制。同时,施工方还需要做好自检工作,配合监督单位的抽检,以达到提高检验质量的目的。通过质量检验的方式,对于不符合质控标准的部分需要及时处理,通过加强管理力度的方式,确保施工管理的透明性。只有在上道施工工序完全验收合格后,方能够进入对下道工序的施工作业中。以此种方式,能够使施工工序的整体质量更加的理想,避免片面追求施工进度而对项目建设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
第四,需要做好对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做好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基层员工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针对农民工自身素质上普遍低下的问题,需要施工方与政府部门积极配合,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解决农民工安全教育质量不佳的问题。其次,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的工作责任,严格执行现场绩效考核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考核制度,并将其与员工薪酬挂钩,以提高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力度。
3 结束语
大量的实践研究证明: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势必会对工程建设的多个方面内容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施工管理者引起高度的关注与重视。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积极展开管理工作,使管理的效果能够更加的理想。同时,还需要以实践经验为出发点,对工程建设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全面创新,以促进施工企业的发展更加的长远与有效。
参考文献:
[1] 冯玉,宋岩飞.浅谈项目成本管理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3,(4):276-277.
关键字:建设工程监理 ;存在的问题; 措施
Abstrac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in our country is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has many problems, includ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and the actual operation process.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and ways to strengthen supervision work.
Keywords :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s; measures
中途分类号:A3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1.建设工程监理简介
建设工程监理即指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其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控的专业化服务活动。其特性主要表现为监理的服务性、科学性、独立性和公正性。
2.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
2.1对监理工作定位存有错误的认识
建设工程监理也叫工程建设监理,属于国际上业主项目管理的范畴。我国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施工阶段监理。监理是一种有偿的工程咨询服务;是受项目法人委托进行的;监理的主要依据是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相关合同及文件,部分业主认为监理单位是自己花钱委托的,监理单位是附属于业主而存在的,监理单位就应该跟业主团结一致,而不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监理规则去行使自己的监理职责。这造成了,监理工作的不公正,不客观,不公平,给施工质量埋下了很多的隐患。
2.2 监理企业的问题
在监理企业体制上,我国的监理企业也存在很多问题。监理企业依托关系,挂靠业主,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往往不能以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去行使真正的应该行使的权利和应尽的监理义务。监理人员靠监理证书吃饭,而不去实地考察施工单位的问题,不认真记录真实的数据。技术文件不齐全,不结合实际的项目和施工去实行监理的责任,这也造成了很多业主和监理单位的内部消化,造成监理局面混乱。质量问题没人负责。
2.3 监理收费不合理
由于很多企业还没有对监理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认为监理收费是一个累赘,是白白的支出。所以不愿意在监理上花钱。将监理费用压制到很小。由于整个行业的恶性竞争,造成监理工作处于很被动的地位,另外,监理企业本身的竞争,也造成其同行的价格竞争,致使监理费用水平普遍偏低。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并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理费用标准,更加导致了收费不合理。
2.4 监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在我国,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往往是靠着一个证书就可以领工资。而其多数并没有从事过相关实践工作。由于大环境的限制,在通过证书考试后,就算从事了监理的工作,还是没有办法获得相关的项目经验。造成眼高手低,监理人员反而不知道监理内容的状况。监理工作人员,往往缺乏责任感,另一方面,那些经常接触项目,经常从事相关项目工作的人,可能又没有通过考试,没有获得监理资质。这造成了实际经验和考试内容的脱节。造成一线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偏低的现象。
3.对于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加强监理单位市场准入机制的管理
要从根本上解决建设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国家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建立合理的法规,严格控制监理企业的市场进入。设立每个企业的监理资源库,将其监理过的企业按照施工质量的评定,和事故的大小和等级,为监理企业设置严格的考评。限制一些小的不负责任的监理企业扰乱监理市场的秩序。对有违规记录的监理企业,视情节给予一定的处罚。不符合要求的监理企业,坚决不能让其进入监理市场。
3.2加强监理企业的制度化和标准化管理
对于监理企业,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在我国现在的情况来看非常需要。要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机构的设置,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加强管理水平和内部建设。建设单位应当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和等级,要求监理单位尽到监理的义务。提供给监理单位旁站的工作范围,真正跟监理工作结合起来,让第三方监理机构介入,更好的完成工程建设,防止事故隐患,是利国利民,是对自己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好事情。同时,为监理单位的监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开展条件,要求监理工程师和专业的监理人员提供监理记录,按时履行监理义务。承担监理责任。
3.3指导监理服务收费
相关部门指导监理服务收费,可以促进监理企业的良性竞争,同时扶持一些初期的,实力较小的监理公司良性发展,引导监理行业的积极发展。我国的监理现阶段收费不合理,收费较低,很大一部分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为了促进监理质量的提升,和监理服务的落到实处。根据工程等级,制定相应的监理费用标准很是必须。制定监理服务的收费最低标准,有助于促进监理业自行整顿,促进监理业发挥其本来应有的功用。更深层的提高我国建设工程的质量,为民造福,影响深远。
3.4要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和考核办法
监理人员是服务于监理一线的工作人员。为了更好的提高监理事业的可靠性,必须对监理人员的选择和从业要求制定合理的标准。监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项目经验,有和不同部门的各个工作人员沟通协调的能力,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所以在取得监理资质之前,不仅要考核监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把握,更要看重其实际的工作能力。在通过考试,实际上岗前,还应接受专业的监理知识的培训。监理人员的待遇也要有相应的标准出台。有重大失职的要给予处罚,这样才可以增加监理人员的责任心,真正对监理工作负起责来。
参考文献:
[1] 于定一, 王志军.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 内蒙古水利, 2007,(01)
[2] 余以翩. 对当前工程监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思考[J].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9,(10)
[3] 黄良海. 我国工程监理制度发展探讨[J]. 中国建设信息, 2006,(06)
[4] 陈玉明. 搞好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探讨[J]. 哈尔滨轴承, 2008,(02)
[5] 郭彬. 浅析我国工程建设监理的现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08)
关键词:城市维护;建设税;弊端;改革方向
城市维护建设税开征二十多年来,在筹集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施行,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笔者针对问题,提出了今后我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现行城建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建税的计税依据及税率设计不合理,导致受益与负担相脱节。现行城建税以实缴的“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随“三税”征、减、免、退、罚而同步进行,造成一部分享受了市政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因减免“三税” 而不负担城建税。并且由于“三税”本身存在着税率差异,使得同等享用市政设施的企业,因经营商品、生产产品或行业的不同而承担高低不等的城建税负。同时,现行城建税按行政区域不同分别确定7%(市区)、5%(县镇)、1%(其他地区)税率,但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区域不断发生变化,有的地方区域又难于界定清楚,使毗邻不同企业享受城建设施虽基本相同,但因适用不同税率,造成税负悬殊。此外,以不同行政区域确定不同税率也不尽合理,目前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建设方针,而小城镇主要是在乡的基础上发展与建设起来的.这些地方的城建税按1%的税率征收,难于满足城镇建设的资金需求,不利于促进我国城镇建设的发展。
2、现行城建税只对内资企业征收,对同样缴纳“三税”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暂不征收。致使境内的外资企业享用了市政设施而不负担城建税。这样,既不能体现城建税负担与受益基本一致的原则,导致内外资企业税负不平,而且使地方政府为引进外资投入的大量城建资金得不到补偿,影响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3、收入稳定性差且规模小。城建税依“三税”计税.受流转税的制约太大,影响了地方收人。第一,“三税”本身受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的影响较大,收入稳定性较差,尤其是在不均衡的情况下,表现得更为突出,因而以“三税”为计税依据的城建税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影响。第二.在拖欠流转税的情况下,其收入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正因如此,城建税收入增长低于“三税”, 增长缓慢。第三,从长远来看,在双主体结构中,流转税的收入比重与所得税收入比重将发生变化,继续以“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将会影响城建税的收人规模,使城建税不能成为地方财政资金的重要来源。另外,城建税收入规模太小,不能满足城乡维护和建设的资金需要,致使各地不得不另行征收各种名目的城市建设资金,这样不仅形成了税费并存,多渠道征收城建资金的复杂情况。而且干扰了税收的正常秩序。
4、征管难度大。随着分税制财政管删体制的施行,依“三税”计征的城建税.其征管水平受到增值税、消费税征管水平的制约。第一,作为城建税计征依据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由国税局负责征收,而城建税由地税局负责征收,地税局不能确切掌握增值税、消费税的应纳税额即城建税税源,在计算机尚未联网,信息不能共享的情况下,势必加大了地税征管难度,增加税收成本。第二,对一些享受增值税减免的纳税人,按规定也享受城建税减免。而两个税种分别由国、地税两个税务机关管理,国税局无权审批减免城建税,地税局以增值税减免政策为依据去审批城建税的减免,造成政策和管理权限的矛盾。第三,实行“定额定率”征收的个体户、私营企业以及承包租赁户,因国税、地税核定的营业额不一致,将造成城建税征管上的不规范性和税款的流失。
二、今后改革的几点设想
1、扩大收入规模。城市维护建设税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的比重较低,与城市维护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满足不了城镇发展建设的需要。有些省市连简单维护也难以维持,只得另外再征收城市维护建设费,这样,既形成了税费并存的局面,又给税务部门增加了征收成本。建议修改后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改变计税依据,适度提高税率,如此一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建税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将逐步满足城乡建设资金的需要。
2、改变计税依据。建议修改后的城建税以经营收入额作为计税依据,具体包括纳税人的销售收入额、营业收入额、其他收入额等,凡有经营收入的单位和个人,除另有规定外,都是城建税的纳税义务人,均应按照税法的规定缴纳城建税。以经营收入作为计税依据,比其他的计税依据更能体现负担与受益相一致的原则,谁受益谁纳税。受益多负担多,受益少负担少。改变计税依据以后,城建税将改变以前附加税的特点,变成―个完全独立、以经营收人作为课税对象的地方税种,有利于地方加强征收管理和逐步完善地方税制。
3、重新确定税率。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存在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对城乡维护建设的资金需求不一等实际情况,在税率的确定及其他管理权限方面应给地方一定的“自”,以便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国家可采用幅度税率的形式,规定最高与最低限数.进行宏观控制,既防止地区间税负过份悬殊又便于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用税率。建议改革后的城建税实行0.3%一0.5%的幅度税率。同时建税的改节耍与“费改税”相结合,合并部分费税,提高城建税的征收比例,合理调节税费比重。
4、明确减免税政策。原城市维护建设税没有单独规定减税、免税等内容,改革后的城市维目、建设税应对减免税作较具体的规定。因城乡维护建设税属于地方税,其收入归地方所有,应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减免税审批权限,以利于地方政府实事求尼地解决一些企业实际困难。考虑到我国农牧业及社会描利事业的具体困难,对农业、牧业经营收入及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医院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的收入应给予适当的减免税照顾。对特殊情况的减免税,应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