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护理心理学课件范文

护理心理学课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心理学课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护理心理学课件

第1篇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某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2.04%(2/98)、护患纠纷投诉率1.02%(1/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98±1.31)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极大地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增强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强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中意义重大。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护理

风险事件高发的科室之一是心血管内科。通常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年龄比较大,并且病情相对比较严重,同时有很多并发症也随之出现,病情发展很快,如果对病人的护理方式不正确,很容易导致患者心力衰竭或心跳骤停。随着医护人员护理理念与护理模式的改变,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即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视。为了明确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取得的价值,现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96例,均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86例;年龄36~84岁,平均年龄(64.2±4.5)岁。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无认知功能障碍,无精神疾病,且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心血管内科的常规护理对象确定为对照组的患者。常规护理的内容比较多,主要有:检查患者的各项机能,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治疗过程中配合医生工作等。观察组患者的风险管理是以常规护理为基础的。风险管理工作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2.1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健全

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与防范发生差错事故纠纷是具备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该制度的确定有利于保证医疗安全。由于心血管病房存在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需要建立多项制度加以管理,如病区安全管理与突发抢救制度;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的管理制度;护理零缺陷管理制度;年度风险管理与风险事件上报制度;专科培训考核与专科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制度等。如果有差错事故的出现,必须向上级上报,特别是如果出现了护理缺陷问题以及意外事件,必须及时承包,避免出现投诉或纠纷。

1.2.2安全用药相关制度

每种药物的使用都要注意其规定的注意事项。如硝酸甘油的使用之前,医护人员必须将服用该药物后出现的副作用(头痛、心悸、颜面潮红等症状)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清楚。如果硝酸甘油是静脉输注,必须严格控制输液泵的速度。若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医护人员必须告知患者服完药物后要卧床休息,以防止患者用药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的症状[1]。使用洋地黄类药物之前,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的心率进行监测,等患者服完药后再离开,与此同时,对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密切观察,床头交接班的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同时对病情进行仔细记录。

1.2.3加强仪器管理

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操作仪器,为了保证仪器能正常运转,医护人员必须定期保养和维修治疗仪器,使治疗仪器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护理人员操作医疗仪器的技能的提高是医院必须要注重的问题,为了防止出现因仪器操作不当影响临床治疗与抢救工作,仪器操作培训及考核要定期进行。

1.2.4增强安全护理管理

将护栏与防护栏杆分别安装在病床旁和走廊上,洗手间的地面必须保持干燥,为了避免出现患者坠床或摔伤等意外事件将扶手以及防滑装置等安装卫生间内。同时,将“防跌倒、防坠床、防压疮……”等护理警示标识悬挂在患者的床头。护理人员工作的警惕性可以被规范、醒目的护理标识唤起,护理风险被降低,并且护理出现差错的概率也被大大降低。医护人员告知患者的家属将防范措施做好,最好是有人陪伴患者上厕所,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便秘,家属需要及时报告给医师,为了避免患者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甚至心脏骤停等症状,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指导患者排便。

1.2.5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与处理制度

护理风险事件一旦发生,护理人员必须第一时间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一方面是获得他们的谅解,另一方面是做工作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为了利于风险管理小组及时分析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对护理人员上报护理风险事件的行为要鼓励,并且实施无惩罚性的措施,有利于实现护理模式的整改与护理流程的改善。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中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因护患纠纷发生的投诉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综合满意度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控制评分进行综合比较,全面评价风险管理的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x±s)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发现,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4%(2/98),护患纠纷投诉率为1.02%(1/98)以及护理满意度为(97.98±1.31)分;对照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12%(6/98),护患纠纷投诉率为5.10%(5/98)以及护理满意度为(88.49±2.15)分。两组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讨论

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相应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心血管内科患者一般的病情都比较严重,所以医护人员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时,很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风险事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质量直接受到较大的影响[2],所以将风险管理制度应用到心血管内科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将风险事件的事后处理转变成事前的预防就是风险管理。如果要防止不良情况的出现,就要施识、预见、评估护理风险,并采取有针对性地防范措施[3]。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是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出现护理风险管理,因此,为了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使其要求得到满足,就需要护理管理机制不断得到健全与完善,因而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就会提高。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2.04%(2/98)、护患纠纷投诉率1.02%(1/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98±1.31)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极大的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增强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强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中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郑建萍,吴欣娟.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提升.护理管理杂志,2013,(48):37.

2万淑芳,万晓芳.护理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实践应用.中外医学研究,2014,9(32):89~90.

第2篇

1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7月~2011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共5年时间住院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共48例,年龄27—81岁,男28例,女20例。分析上述患者病历资料,总结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因素以及处理办法,以便建立完善的预警、处理、评价机制。

2结果

各种护理风险发生共48例,其中23例因护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限制或工作中发生差错等自身原因造成,占48%;其中15例因缺乏有效的医患沟通,导致患者不配合治疗而发生风险事件,占31%;其中6例因医疗文书记录缺陷,不能真实完全的反应治疗过程及病情变化,占13%;其他原因4例。

3讨论

经过对上述病例的分析,笔者认为护理风险因素的发生主要以下几点。

3.1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由于护理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欠缺病情动态观察能力、应急抢救配合能力、药物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各种设备的维护与使用能力、判断处置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操作的熟练度等,从而导致护理缺陷和护理纠纷。

3.2护理人员的配置基层护理人员欠缺,护士工作量大,过度疲劳、紧张造成各项护理措施及病情观察不到位;与患者沟通时间少;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容易导致护理风险的产生。

3.3护患沟通近年来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患者对自己的治疗、护理及转归有较强的求知欲望,而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欠缺,对疾病、诊治风险不能正确评估与解释;针对性差;态度生硬,易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加大护理风险。

3.4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责任心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凭经验做事,不能充分评估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继而不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同时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导致不能用相关法律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更不能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3篇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3-00-02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大分支,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它包含了医学基础理论、外科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技术,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践、临床实践检验护理理论的临床学科。随着现代护理模式发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她已成为护理教学人员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现就我院《外科护理学》教学过程改革实践进行总结。

1 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06级护理本科学生116名、2007级护理本科学生94名,将2006级学生设为对照组,2007级设为实验组,年龄20-24岁,平均24岁,两组学生年龄、录取成绩等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教学改革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方法手段,师资人才,评估体系,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思考和整体推进改革。

2.1 建立教学与实践的良性循环互动

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构建“以人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采取双轨制的教学计划,以护理专业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为主线,以人文、社会、心理学等知识为副线齐头并进,使各门课程之间合理衔接,协调配套,着眼于创新,紧跟社会发展[1]。发挥教学医院的优势,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实现教学与临床的良好结合。按发病机制、病情判断、并发症、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来组织,强调病情观察、判断、紧急情况处置、危重症监护和健康教育等与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突出护理特色。

2.2 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素质

教研室在组建过程中,非常注重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选择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并具有“双师”资格的临床专家担任《外科护理学》的教学工作。在师资培养、教学方式改革、教书育人等方面科学地认识和运用隐性知识[3],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2.3 优化教学方法,营造创新环境――五字教学法

(1)引――探究性、启发式教学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要经常深入外科病房,查找病例、检索资料,并在病人身边真实情景中主动体验、探索,从而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直接掌握疾病护理的特点、难点。例如:围手术期护理中,必须结合病人自身的特殊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

(2)问――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由教师提出问题,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课堂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讨论中的角色体现多元化的特点,时而是组织者,时而参与者,时而是评判者,时而是引导者。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思维活跃时会有不同于教材、教师观点的时候,教师要动之以情地鼓励,观点偏颇的要晓之以理地启迪,允许有不同观点,大胆鼓励发散思维。

(3)案――案例教学法

根据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如病例讨论式教学,在每个系统授课结束后,老师挑选典型或疑难病例,学生分组到病房收集病史资料―护理体检―运用护理程序提出护理问题和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以循证护理的理念进行批判与质疑,寓思维训练于问题解决之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4)演――情景模拟教学法

实战演练,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要让学生体会到师生间、同学间合作的欢愉,使优秀生有所得,后进生有所获。例如:对高血压病病人术后出院的健康教育指导,让“护士”和“病人”进行有关休息和运动,情绪调节、饮食护理、药物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等方面的指导,提出模拟要求,通过对角色的塑造和模拟,增强学生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开展床边教学或教学查房和实习护生教学。学生10-18人一组,在病房或示教室授课,锻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教案书写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5)研――研究性教学法

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不仅要增加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象等活动成分,而且应打开校门,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并及时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举办展览、壁报等活动,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等。

2.4 优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过程

(1)多媒体的应用:外科护理学教研室教师根据实际授课的需要,灵活地调取图、文、音、像等各种多媒体资料;通过系统化、形象化、直观化的教学界面和多种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把常见的临床案例和生动的图片、录像资料有机结合,真正使教学内容和形式融为一体,对教学重点、难点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2)模拟练习的使用: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它能够模拟人体真实的病理生理特征以及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各种病例和救治场景,模型人的各项生理指标会自主发生相应变化。我院护理实验中心在利用规范化培训标准来培训护生进行“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救治”的过程中,采用了一种与国际接轨的新模式――“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5 优化考核方式,完善评价标准

在教育评价上,注重考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讨论发言、论文撰写、社区实践、临床教学等多个环节中学生的态度、知识、能力的评价和综合卷面考核来确定,在成绩中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进一步淡化学生对过分细化成绩的追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抓好课堂评估、课程评估、终末评估、师资评估“四个评估环节”,采取专家督导、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三者结合的方法,使评估更具有规范性、综合性、指导性。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育方式的创新,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首先,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以创新素质培养为目标,注重社会对护士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着力构筑完美的人格教育,加强了护理学生专业责任感、使命感,更好的服务社会。其次,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建立教学与实践的良性循环互动,优化课程设置、优化师资结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考核评价标准,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针对外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进行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外科护理学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儿科护理 实践教学 招式学习 情景矫正

我国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1]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目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主要在实习阶段。由于儿科科室特殊,对护士的技术要求高。家属普遍心疼孩子,希望熟练者对自己的孩子实施护理操作。科室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护患纠纷,也会减少给实习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上实践课时能尽量规范操作,熟练实践技能。在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仍采用在校期间进行填鸭式的教育。面对全新的高等教育改革,探索一条既适合儿科护理特色又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是个重点问题。[2]目前,大部分高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还达不到精英教育。学生人数多,师资相对不足,一个老师同时要辅导几十个学生。再加上条件有限,实训仪器设备不足。高职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上课玩手机、听音乐,甚至睡觉的现象时有发生。任课老师难以面面俱到,这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同时影响了学生的实训质量。如何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提高实训质量呢?只能通过创新学习方法、教学方式弥补。现在探讨出一些可行的方法。

1.招式学习法:老师示教时,学生跟随老师的动作一招一式地进行现场模仿。这就好比学武术一样,教练示教时,徒弟跟随师傅的动作一招一式地模仿。刚开始,通过比划,只要求把一套动作完整地记下来。比如讲“婴儿抚触技术”,一个班56个同学,分成7组,一组8个同学。实验室一共17个抚触模型,老师示教一个,平均每组2个。通常情况下是8个同学中有模型的两个跟着老师做,其他同学可能就在看。学习不自觉的同学可能思想开小差,没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就形成了有人干、有人看、有人玩的局面。要求同学们用招式学习法后,不管有没有模型的同学,都要求跟着招式模仿,而且示教完后,会随机抽查一个同学上来,把模仿的招式再展示给同学们看一遍。这样集中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减少了上课玩手机、听音乐,甚至睡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学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验设备相对不足的问题。

2.情景矫正辅导法:通常情况下,教师在示教完之后,学生自己分组练习操作,老师在旁边辅导。学生人数多,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时候辅导某个学生时,其他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就不能顾及。针对这个问题,可以用情景矫正辅导法解决。同组的同学,当一个同学在进行操作训练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机拍摄下她操作的整个过程,然后交换操作、拍摄。然后,老师将规范操作重新演示一遍,或用多媒体将课前准备好的规范操作的视频回放。各小组搭档的同学,一起回放自己的操作视频,小组成员对照老师的规范操作一起评议纠正该同学操作错误的地方。最后,纠正错误后重新练习操作,老师指导。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的问题。

现于2012级护理学院10个班中随机抽取128个同学,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4个同学,实验组采用招式学习法和情景矫正法辅导,对照组采用传统学习法和传统辅导法。两组同学儿科护理实训课老师为同一人。学期末,调查两组同学的实训技能考核成绩和对教师实训教学满意程度,结果如下:

1.两组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两组学生对教师实训教学的满意度比较见表2,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表2 两组学生对教师实训教学的满意度比较

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在学生人数多、实验仪器设备和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采用招式学习法和情景矫正辅导法,让学生全员参与,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儿科护理操作技能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学生技能考核的成绩和对教师实训教学的满意度,又减轻了教学管理的压力。

参考文献:

第5篇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1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在治疗过程中基于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包括患者58例。对照组老年心血管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数量分别为32例和26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为(68.57±7.12)岁,包括18例高血压患者、13例心绞痛患者、11例心律失常患者、9例心力衰竭患者和7例心肌梗死患者。试验组老年心血管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数量分别为33例和25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为(68.34±7.07)岁,包括21例高血压患者、12例心绞痛患者、10例心律失常患者、7例心力衰竭患者和8例心肌梗死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以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老年心血管患者给予常规心血管内科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1)疾病知识宣教,大多数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知识均了解较少,护理人员应该根据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具体病情、文化背景等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对患者灌输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疾病的产生原因、疾病的治疗方式以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5]。2)心理健康教育,心血管内科疾病往往治疗周期较长,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非常容易产生焦虑、烦躁以及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注重培养患者的积极乐观情绪,引导患者以平常心态来面对治疗;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与其进行沟通,引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方式对不良情绪进行释放[6];此外护理人员应该发动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和亲人的温暖和鼓励[7]。3)饮食健康教育,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积极有效的饮食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采用低盐、低脂和低热量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禁食高胆固醇类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此外患者还应该戒烟戒酒[8]。4)运动健康教育,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精神,因此对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9]。但是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应该本着劳逸结合的原则。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帮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指导患者科学合理开展体育锻炼。5)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应该让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充分认识到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按医嘱用药,不能基于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对用药时间、用药次数以及用药剂量等进行改变[10]。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生活方式以及门诊随访情况,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评分表获得。用药情况评分、生活方式评分以及门诊随访评分满足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用药情况、生活方式以及门诊随访情况越理想。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评分、生活方式评分以及门诊随访评分采用(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两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生活方式以及门诊随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详情见(表1)。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用药情况评分、生活方式评分以及门诊随访评分分别为(71.20±3.62)分、(78.99±4.61)分和(74.54±4.26)分,试验组患者的用药情况评分、生活方式评分以及门诊随访评分分别为(97.26±4.54)分、(95.14±5.27)分和(91.43±5.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6篇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健康教育

心血管疾病病情发作风险较高,护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是治疗必不可少的因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自主治疗和护理的积极性[1],因此,本文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女28例,男32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70.11±3.42)岁,平均体质量(56.82±9.56)kg,平均身高(164.45±8.15)cm;对照组中女30例,男30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77±3.08)岁,平均体质量(58.22±7.57)kg,平均身高(163.77±4.77)cm。所选患者排除有严重心、肺、肾功能衰竭者,并排除患有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在本次研究实验进行前,以上患者均对本次实验有足够了解,均属自愿参与,并签署自愿协议,患者可在研究过程中随时退出,贯彻伦理学理念。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的护理方法。具体为:①为患者讲解所患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教导患者正确用药,并嘱咐其一些疾病和日常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项,预见性的告知患者可能的护理效果等。②在患者的饮食方面应进行正确指导。③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会产生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在患者的心理疏导方面,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多做些适宜的运动,例如散步等。教导患者深呼吸的正确方法,让病情康复意志坚强的患者和其他伴焦虑、抑郁患者进行交流,潜移默化的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心理压力释放,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和非依从行为得到改善,使患者能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对待疾病。将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效果相比较,并分析讨论。

1.3评价标准[2]

观察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完全依从: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部分依从:有时按时按量服药;不依从:从不按时按量服药。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完全依从40例,部分依从19例,不依从1例,总依从率为98.33%;对照组完全依从20例,部分依从20例,不依从20例,总依从率为66.67%。观察组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易反复发作,心血管疾病和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患者治疗非常关键[3,4]。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的依从总依从率为98.33%,对照组的依从总依从率为66.67%。观察组的总依从率优于对照组,说明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加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控制患者病情的效果[5]。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运用效果良好,提高了患者服药依从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施丽娟.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663-664.

[2]严红霞,薛云霞,严晓珍,等.探析社区老年心血管患者病因与健康教育措施.医学信息,2014(37):364.

[3]姜瑜,徐景,张金兰,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8):1382.

[4]陈双莲,吕荣,张霞,等.健康教育在构建心血管内科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应用效果.当代医学,2014,20(30):96.

第7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72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助、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中的“四大要素”,要求在教学模式上,以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确定护生学习的主题,同时强调护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临床内科护理教学方法创新已有多种模式,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概念图教学、教与学角色互换、临床病例导入法等。这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虽方法各异,但都是一种增强教学感染力、提高护生主动性为核心的主动教学法。本文通过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一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构建的教案实例,提出这种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临床护理教学创新模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创新型临床护理人才的要求。

1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需要建构主义理论指导

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强调主体作用, 激励创新精神。护理教学要开展创新教育, 就必须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护生的主体作用, 让其成为护理知识与技术的探究者[1],还应以护生为主体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流程、考虑教学环节、构建评价体系,给护生思考、评判及发现护理问题的机会,不断激励其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勇于尝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2]。近些年来,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尤其重视建构主义理论,按照培养创新型临床护理人才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逐渐将“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也称为结构主义,吸收了杜威的经验学习论、维果茨基的发展学习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以及图式论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强调学习中要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整理有关资料,并将所获得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实质性联系,进行意义建构。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法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方法,已引起了我国护理临床教学的高度重视[3]。

2提高临床护理学教学质量要求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内科护理学是护生在经过几年的基础医学理论学习后开设的临床课程,所涉及的科目及内容繁多,是护生由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在我国传统临床护理教学模式长期采用“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等待接受,形成了接受教学模式,即使在实战性较强的实习阶段,也重视不够,形成教师“带”,护生被动“看”的带教。教学缺少开发性、综合性,压制了护生本身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其结果,造成护生在学习时死记硬背,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严重脱节。如何引导、启发和指导护生将既往学到的基础知识联系到对某一特定疾病的发病机制、诊疗要点和护理原则的主动理解,这在内科护理教学中非常重要。正确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引导,不仅能使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对基础知识温故知新,同时可结合对各种疾病特征的了解,归纳疾病的护理要点,从而使复杂的课程变得易于理解,容易掌握,而且能激发护生的积极性,启发护生临床思维能力,融会贯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助、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中的“四大要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模式上,围绕“四大要素”作出设计,并在护理教学中运用,以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护生学习的主题,同时强调护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为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须设计适合护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在此基础上,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情景,及时呈现需解决的问题,护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情景启发思维,通过讨论、协作,对问题的解决,最后达到“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具有知识的建构性、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的开放性特征,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临床内科护理教学方法创新已有多种模式,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概念图教学法、教与学角色互换法、临床病例导入法等。这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虽方法各异,但都是一种增强教学感染力、提高护生主动性为核心的主动教学法,通过引起注意、感到关心、增强信心、获得满足等教学策略,达到使护生主动学习的目的[4]。

3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举例

3.1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以护生为主体,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方法[5]。例如,在肝硬化的护理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出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关键点:肝硬化使肝脏的变小、变硬,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肝脏会变小、变硬?正常肝细胞减少、假小叶形成,形态上表现为肝脏变小;纤维组织增生表现为肝脏变硬。肝脏会变小、变硬可引伸出哪些该病的临床特点,护理上应注意哪些重点?肝脏变小为肝细胞减少,贮备功能降低,因而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凝血酶减少,临床可发生腹水(白蛋白降低)、出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昏迷(解毒功能障碍)等。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上要重点关注腹水,注意记录24 h尿量、腹围等;注意观察皮肤、结膜有无出血点;病人出现语言或行为异常,要注意是否发生了肝性脑病等。从“肝脏变硬”引导护生复习及联想提出问题:纤维组织增生替代正常的肝细胞,临床上会出现什么表现?纤维组织大量增生,由于可压迫其内穿行的胆管及血管,因此可造成胆管闭塞(表现为黄疸)、血管闭塞(门脉高压症)。患者若出现黄疸、门脉高压症,护理上要注意哪些问题?黄疸要注意观察皮肤、巩膜的变化。由于门脉高压可引起食管静脉曲张,要嘱病人注意进食的安全,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避免食管静脉破裂出血。一旦发现呕血、便血,要严格按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常规进行救治。此种教学方法强调把学习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通过小组合作,在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获得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基本护理知识。

3.2概念图教学是一种能够形象表达命题网络中一系列概念含义及其关系的图解,由节点、连线和连接词组成。节点即概念, 可以用

关键词 表达。教学时可根据中心概念,选择

关键词 将其圈起来, 然后通过连线或箭头将其与其他相关理论和概念连接起来形成联想[6]。例如在消化性溃疡的教学中,溃疡的形成虽然与胃酸有关,但关键是致病因素与黏膜保护的失平衡。因此可以将“致病因素”与“黏膜屏障”圈起来作为概念的节点,划出致病因素:(1)幽门螺杆菌感染。(2)非甾类抗炎药。(3)过多的胃酸分泌,如胃泌素瘤。(4)其他,如吸烟、应激、胆汁反流等。黏膜屏障的因素:(1)胃表层的黏液。(2)胃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3)胃上皮的修复。(4)黏膜内丰富的血液循环等。“胃酸”圈起来,可划出胃酸是哪里产生的,胃酸分泌有什么特点:(1)胃分为胃底、胃体、幽门和贲门四部分。(2)胃体和胃底是泌酸区。(3)胃酸是胃黏膜内壁细胞分泌。(4)胃酸分泌可分为基础酸排量、夜间酸排量和最大酸排量,后者在进餐后分泌量最大。(5)进餐后的大量食物如猪肉、牛肉会消化得无影无踪主要是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通过上述的基础知识引伸到临床对疾病理解的开放式思维讨论方式,将护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式学习,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与护生一起应用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总结归纳,其护理要点包括指导患者避免致病因素,因胃酸在餐后分泌量最大,故指导患者抑酸药要餐前半小时服用效果更好等。

3.3互动教学是教师与护生之间、护生与护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互相活动、互相讨论、互相观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7]。该法尤其适合技能操作要求较高的护理课程。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中,主张情境教学,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为护生的学习创设一个与现实环境相似的背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护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受到问题的真实性,此时教师再直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护生觉得更具有挑战性。例如,上消化道大出血为临床急诊,应分秒必争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抢救,需要护生配合医师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流程。为更好掌握救治护理特点,可采用情景模拟护理教学[8],在示教室模拟病房,护生分别扮演患者、病区护士,老师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并充分互动:要求制定患者的抢救流程、快速准确找到急救物品、如何记录护理单、如何应对抢救过程中患者病情变化等。例如:(1)大出血病人出现呕吐需采取什么。(2)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3)如何迅速建立静脉通道。(4)如何配合医师迅速实施输血、输液等。在教学中让护生对操作参与提问和点评,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讨论、会话、讲评达成共识,实现新知识的建构。互动教学法常用的方式有答问式、问答式、讨论式等。要鼓励护生积极提问,将护生的提问水平作为护生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评定依据,以调动护生提问的积极性。也可采用教与学角色互换法,让护生走上讲台,体验教师的角色,从而引发护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9]。教学中也可引入临床病例进行讨论,提高教学的真实性和实战性,提高学习兴趣[10]。

上述实例中,由于在临床内科护理教学中采用了建构主义理论,提供了护生主动性思考、讨论和分析病例的开放式学习平台,引导了护生主动将既往掌握的医学基础知识生动地应用到临床病例分析,提高了护生学习、复习基础知识的热情。这种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临床护理教学创新模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符合培养创新型临床护理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韩金凤,王玚,李书梅,等. 我国护理教学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护理研究,2013,27(6A):1547-1548.

[2]徐翠荣,李国宏,鲁玲.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 提高本科护生实习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75-76.

[3]饶艳.建构主义理论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3B):1-4.

[4]贾秀英,徐锟,柳忠燕,等.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能力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6):41-42.

[5]聂维娟,谢晓芬.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7A):1807-1808.

[6]吴晨曦,高静.概念图在护理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全科护理,2011,9(17):1572-1575.

[7]李琦.互动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6):77-78.

[8]滕玲红,俞益君,胡剑华,等.情景模拟护理教学在急诊科配合抢救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57-58.

[9]郝玉梅,刘如月.教与学角色互换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7,22(7):12-13.

[10]丛小玲,杨艺,许苏飞,等.临床病例导入法在围手术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9(9):41-42.

第8篇

【关键词】 急症 心理护理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38例患者中,男21例,女17例,神志清楚8例,模糊25例,昏迷5例;呕吐6例;瞳孔存在16例,迟钝15例,固定3例,不等圆4例;肢体活动受限26例,不受限12例。其中合并大脑外伤,骨折8例。病人入科室时均有家属陪护,及时有效的给予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常规处理。

急诊脑血管意外病人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经调查结果证实,急诊科急诊病人的心里健康水平低于正常成人,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心里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状况、焦虑、抑郁、恐怖以及精神病性症状等方面。不良心理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人的康复和生活。

急诊脑血管意外病人心理护理的干预对策

在对急诊病人实施先进及时有效的诊治措施的同时,也应加强心理护理,稳定病人及其家属的情绪,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与医务人员的沟通、合作,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医务人员对各种病人进行心里干预时,应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同时要有所侧重。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干预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了解和掌握病人主要的心理问题,有侧重点地给予心理干预。由于急性病人的主要心里活动是恐惧、焦虑、抑郁不安,护理的主要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因此,护理人员应对病人积极进行认知行为技术干预,极大限度地减少病人不良心里和行为的发生。

二.积极给予多种形式的护理关怀照顾行为:关怀照护是一种治疗行为,经护理人员提供的关心照护可达到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发展。关心照护行为体现在各个方面,既有生理性照护,又有心里性照护。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健康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护着对人文关怀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护理工作融入人文关怀意义深远。所以,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关怀照护时,首先要给病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病人在心目能否建立其对护士充分的依赖,产生安全感以及护士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所以,护士在与病人及其家属交流的时,态度应和蔼诚恳,语言贴切,温婉体贴;其次还要宽容、理解病人,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因为急症病人大多情绪反应强烈,甚至可能在应激状态下出现某些丧失理智的行为,这就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同情心,能理解和体贴病人,不去计较其冲动的情绪,能耐心地引导和安抚病人。于此同时,护士本人应冷静、沉着、自制、做事有条不紊,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因病人的不良情绪而丧失耐心,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做好沟通解释。

三.因人而异地给予照护,因为心理因对应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对同样的事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护理人员还应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急症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该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暗示,是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四.兼顾病人家属的心理状况,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干预。病人家属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病人的心理和情绪,在做好病人心理干预的同时,依据家庭治疗的理论,要改变病态的现象或行为,不能单从治疗个人着手,而应以整个家庭系统为其对象。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减少家庭内各种压力,让病人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这样不仅对病人的康复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护理工作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9篇

【关键词】 护生; 心理健康 ;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Abstract:ObjectiveTo find out the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MethodsStudents in Nursing department of Jingmen technological college were surveyed and analyzed by means of SCL90 symptoms self-evaluation inventory. ResultsAmong all the aspects on mental health except the body,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among the students at this college and the domestic norm,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mong the 3-year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5-year college studen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1) 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horror and crankiness among all the elements influencing people's mental heal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mental health (P<0.01) and elements influencing mental health (P<0.01) between higher grades and lower grades. ConclusionIt is necessary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problems of mental health for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to carry out various kinds of activities on active mental interference, and improv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Key words:Nursing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L90 Symptoms SelfEvaluation Inventory

在当今社会医院体制转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医患矛盾增多,择业方式改革(医院的护士多为聘用制)的情况下,护生的心理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在学校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调节能力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现阶段专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荆门职业技术学院2003~2005级820名在校护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普通大专生631名,五年一贯制大专生(2年中专+3年大专)189人,女生784人,男生36人,2004级普通大专生342人,2005级普通大专生289人,2003级五年一贯制大专生81人,2004级五年一贯制大专生103人。年龄17~21岁,发放问卷820份,收回合格问卷820份。

1.2 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1]在200603进行测试,由专业心理学老师担任,要求按统一指导语填写。向学生说明测试目的,消除顾虑,测试在20 min内完成。该量表由90个条目组成,包括躯体化(F1)、强迫(F2)、人际关系(F3)、抑郁(F4)、焦虑(F5)、敌对(F6)、恐怖(F7)、偏执(F8)和精神病性(F9)9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制,1分=没有,2分=很轻,3分=中等,4分=偏执,5分=严重。

1.3 统计方法

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u检验、χ2检验,P﹤0.05,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1 心理问题检出率根据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项因子超过2分,可考虑筛查阳性,总分大于200分为中等以上问题[2]。结果见表1。表1 普通大专班与五年一贯制班级比较(略)

由表1可以看出普通大专护生与五年一贯制大专护生比较χ2检验P﹥0.05 ,无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年级心理问题检出率结果见表2~3。表2 2004级普通大专与2005级普通大专比较(略)表3 2003级五年一贯制与2004年五年一贯制(略)

高年级普通大专护生和五年一贯制大专护生比低年级检出率高,χ2检验,P>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普通大专和五年一贯制护生与全国常模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比较 结果见表4。表4 专科护生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略)

①t1值为普通大专护生与全国常模比较; t2为五年一贯制大专护生与全国常模比较;u为普通大专生与五年一贯制比较。 ②除*外,均有极显著意义

表4显示普通大专护生、五年一贯制护生与全国常模比较,除躯体化因子分外,其余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大专生与五年一贯制比较只有人际关系、恐怖、偏执三个方面有统计学意义。

2.4 不同年级因子均分比较结果见5~6。表5 2004级普通大专与2005级普通大专护生因子分比较(略)表6 2003级五年一贯制与2004级五年一贯制因子分比较(略)

表5~6显示:高年级普通大专护生和五年一贯制护生比低年级各项因子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心理问题发生率本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专科护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总分﹥160分达28%,项目数﹥43次达32%,中度以上心理问题达9.2%。阳性项目数的比例比总分﹥160分高,说明有问题的项目多而症状不严重。

3.2 高校护生与全国常模比较表4显示,高校护生除躯体化因子均分外,其余因子均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这表明高校护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特别是强迫、焦虑、抑郁、偏执和精神病性更为突出。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①高校护生学业过重,生活单调,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②现在护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社会实践能力差,遇到困难容易烦恼、苦闷、孤独;③经济负担过重,较高的学费,校园里的高消费活动,极易导致来自农村和城市弱势群体家庭学生心理上的冲突矛盾,长期势必导致心理上的异常行为[3]。

3.3 普通大专和五年一贯制护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3.3.1 普通大专和五年一贯制护生总的心理健康水平表1显示没有差异,而五年一贯制护生平时表现出来的问题较多,这与我们平时掌握的情况不一致,可能与普通大专生善于掩饰有关,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深入细致。

3.3.2 普通大专和五年一贯制护生因子均分比较表4显示五年一贯制护生的人际关系、恐怖、偏执因子均分均高于普通大专护生,可能与五年一贯制护生从中专直接升入专科,社会阅历相对较少,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力相对较弱,应变能力差有关。因此,对这一群体,在人际关系、恐怖、偏执等方面要予以特别关注。

3.4 不同年级护生比较研究表明,在心理问题检出率方面(表2、表3)和各因子分比较(表5、表6),无论是普通大专还是五年一贯制护生,高年级与低年级护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高年级护生学习课程多是专业课,自感压力增大;②面临去医院实习,担心所学知识不扎实,影响实习;③考虑到就业压力大。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报道的很多,现已引起有些高校关注,并专门开设了针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4]。而在护理学课程设置中的护理心理学,主要是针对心理学基本知识和病人,而关于护生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少,护生自身重视不够,以至于高年级时压力增大,出现相应问题。我院目前已聘请心理专家给辅导员讲课,并开展集体心理辅导,有望改善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 私.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1.

[2]张殿君,苏俊鹏,赫英娟. 牡丹江医学院本科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3(26):48.

第10篇

关键词:护理专科;护生;核心能力;专业实践;

作者简介:师艳萍(1977-),女,甘肃张掖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及护理教育。

护士技能是护士职能的核心,包括护士为满足患者及其健康人群需要实施的所有护理技术服务[1]。当前传统生物医学模式正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变革,护士核心能力越来越丰富。对于护理专科护生而言,因教育层次上天然的劣势,重视自身核心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是提升自身职业竞争能力的关键[2]。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质量,2016年医院尝试构建“基于培养核心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陆续制定了多项制度策略,取得一定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专科每年接收15个班,每班40~50人,选取其中2015年45人,2016年46人。

1.2方法

1.2.1核心技能的确认

专业队伍、教学部,在根据现有的资源以及当前护士教学发展现状,制定了专业核心护理技术体系:(1)基础护理技能,包括出入院护理、个人卫生护理、卧位更换与搬运、协助活动、基本安全照料、医院感染防控、无菌护理、职业防护、症状观察与病情监护、疼痛护理、饮食与营养管理、排泄护理、静脉输血、静脉输液、口服用药指导、途径给药、气道管理、压疮预防与管理、文书书写;(2)专科护理技能,治疗配合技术、辅助检查配合、引流管管理、伤口造口管理、围术期护理、康复训练、妇产科与儿科护理;(3)基本重症、急救护理技能,气管切开、静脉开放、临时外固定、心肺复苏、基本重症监护等;(4)中医护理技能,推拿、按摩。

1.2.2体系构建

(1)积极拓展实践的资源:(1)统筹管理,一方面需要加强资金投入,增加20%的资金投入,增加实践基地训练设施、备齐材料,提高资金利用率;(2)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奖励发明创造,积极发展可重复利用的实践资源,如高仿真模拟人,充分利用有限的条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实践项目;(3)积极加强与其他学校、医疗机构的合作,以创造更多的实践、交流培养机会;(4)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学习训练的小窍门,观看实践视频。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首先,提出明确的教师标准,尽量采用自愿原则;(2)积极从其他机构返聘人员,如有推拿、按摩经验的社会人员、名老医师,加强人才的引入;(3)做好人员的配备;(4)做好教师的培训,综合评估教师的能力水平,针对性培养补强,重视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专业态度、组织协调能力、师德;(5)建立奖惩机制,严惩有违教师形象的行为。

(3)改进教学的方法:(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尝试组织教学学习掌握开放式提问、翻转课堂、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法;(3)建立标准案例教学库;(4)加强实践环节质量控制,教务部门做好督导,及时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3];(5)重视学生个人能力培养,对于那些好学、积极上进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资源倾斜,如安排交流生、教师带领教学等,根据确认的核心技能,有选择性地进行划分培养方向,加强兴趣的引导,根据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合理的安排学生学习,开设细化专业小课程。如对于中医护理针灸推拿课程,第2学期便开设实训课程,直至第8个学期完成,增加社区实践课程,精简中医类理论教学,按照阶段、分层次安排早晨学生精神状态相对较少的时间段集中训练,注重晨间的身体素质训练,增加知识强化背诵环节,使学生尽快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技能、辩证思路,第3个学期便可尝试接触实例。

(4)加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更重视实践测试、课堂考核,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控制期末测试的成绩比重。做好评价的反馈,发现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指导教学质量管理[4]。

1.3观察指标

2015、2016年,专科护生完成实践课程课节数,完成临床实践案例数,护生对实践课程评价数目与满意率,实践测试数与达标率。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计量资料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或率符号[n(%)]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2015、2016年护理专科护生实践教学部分质量指标

2016年,实践课程评价满意率、实践测试达标率高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062、3.8830,P<0.05),2016年专科护生完成实践课程课节数、完成临床实践案例数、实践课程评价数目、实践测试数总计均明显上升。见表1。

2.2对比2015、2016年护理专科护生护理技能操作成绩分析

对比2015年和2016年护理专科护生的专业护理技能操作成绩发现,2016年显著优于2015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详见表2。

3讨论

核心能力是护士开展护理工作的基础,对于专科护生而言亦是如此。学校在深入分析了当前护理教学的现状、发展方向后,制定了专业核心护理技术体系,包括极拓展实践的资源等扎实有效的工作,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培养专科护生的核心能力需要创建科学、有效的核心知识框架,依托临床实践,结合社会需求,对专科护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在课程设定上,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模块的束缚,有效调整教学课程等结构,结合社会发展增加社会科学、人文、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主导观念,拓展护生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教育咨询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专科护生可以完善自身的护理能力、操作能力、开拓精神以及学习能力。教师应该为专科护生制定有效的学习目标,促进专科护生的全方位发展。教师应该为专科护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学习观,并通过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对专科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讲解,依据临床实际需求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素质教学的核心重要性,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网络数据平台丰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性,使核心能力教学更具多样性,同时使学生有效展现出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通过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核心护理知识、护理综合素养以及护理能力进行汇总。另外,教师可以利用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展现临床护理的核心能力。使护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等都得到有效提升。

为强化专科学校护生的核心技能和专业素养,学校应该积极与临床医院联系,为护生实践提供机会和途径。在教学培养的过程中,专科学校和临床医院协助护生平稳过渡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同时利用实习提高护生的核心操作技能,使其操作水平逐步提升,并得到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学校通过与医院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促使专科学校为临床医院培养更多的专业护理人才。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自主;互助;建构

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断的实践研究,大胆构建与创新,探索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教学过程是:以现行的数学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在教师的诱导下,以问题的不断生成,利用教学用具等多媒体进行操作探究;以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活动形式来解决;以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体验性、建构性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与他人互助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的构建的。

新课程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创设情景--自主学习--活动探究--合作建构--拓展应用--总结评价。

一、创设情境

本程序是教师为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心理,根据教材具体内容和学生特点、生活实际设置的。创设问题情境有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一)创设设疑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创设讨论、动手操作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创设争论式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创设试误问题情境,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出示例题:用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做成一个底面积为1500cm2的没盖的长方体盒子,应怎样做?1、学生动手操作: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硬纸片,做一个无盖盒子。教师简述一下做法:将长方形硬纸片四个角各剪去一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再把四周折起来,便形成一个无盖纸盒。此时,学生兴趣被激发起来,便积极动手操作。2、思考讨论:教师要求学生把做的盒子举起,相互观察发现:同样的硬纸片,做出的盒子大小不同,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你若是一位个体加工户,能一次加工成功吗?这就要学习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处于想解决但靠自己原有知识和技能无法解决的矛盾中,从而以疑激情,产生强烈的学习新知的欲望,调动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很快进入激烈的讨论和活跃的思维当中。教学效果很好。

二、自主学习

本程序是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的设置的。凡是学生利用基础、迁移规律能够自学解决的知识,教师不要多讲,引导学生看书自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制定切实可行容易达到的"阶梯式"提纲,由学生依据提纲个人自学课程,进行阅读、分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随时记录或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要巡回指导答疑,并摸清各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况,因材施教。自学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研讨,深化知识,培养学生自学意识、能力和习惯,帮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三、活动探究

本程序是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索创新意识设置的。它包括:自主探究和互助探究两种形式。

(一)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探究活动。可采取"先诱导后探究"的方式或"边诱导边探究"的方式。教师有目标、有程序、有策略的操作探究,让学生观察、思考操作探究前、中、后情况的变化。例在教学九年级下册"抛物线平移"知识点时,我是这样设置的:把抛物线y=平移出y=平移出y=制成课件,用多媒体演示出平移过程,形象直观,使学生集中精力,开动脑筋,亲身体验了一个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灵感和顿悟由此产生,然后学生争相回答出平移方向及单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出抛物线y=ax2平移出y=a(x-h)2+k的规律。通过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印象深刻,本知识点学的扎实,还能灵活运用。

在操作"自主探究"这一环节时应注意的问题:1、当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告知,而应当诱导鼓励学生换种学具或方法探究;2、当学生独立探究进展顺利时,诱导学生做出自我调整,深度思考;3、当学生获得初步发现时,诱导学生进行联想,自我反思,自我体验;4、要理解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转贴于

(二)互助探究

互助探究是以小组为单位,为完成共同目标,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型学习方式。本环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境人互动,实现人境融合,师生融合,营造出良好的探索创新氛围。例在教学九年级上册"圆"时,应用"垂径定理"与"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知识点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如图:

是一个圆镜被打破后剩下的部分,问题:1、若要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新圆镜,需要把残片带去吗?2、你利用剩余部分能画出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吗?有几种方法?分别利用了"圆"的哪些知识点?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质疑争论,探寻出解决方法。由于学生间原有的认识特点、经验水平不同、对事物理解存在差异,通过互助合作、探究交流讨论,能使错误的观点得到及时纠正,片面的见解得到补充和完善,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变得大胆泼辣,还能借鉴引发再次探究创新,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

四、合作构建

本程序是在自主探究、互助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研讨,将探究认知成果,转化成全班同学的认知成果。

操作这一程序时应注意:1、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完整地、有证据、有条理地介绍自己在操作活动中探究的教学模型、探究方法以及总结出的规律和形成的科学结论;2、交流时,教师要耐心倾听,并给予适时的鼓励、点拨、梳理、指导和提升;3、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学习的主人;4、对于争论不休,僵持不下的问题,教师提出假设,或用教学用具探究验证,或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等。

五、拓展应用

本程序是实践应用,巩固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能拓展延伸,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的目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设计练习题要符合以下原则:

(一)巩固新知题组:1、有目的性、典型性、现实性;

2、有启发性、灵活性、层次性。

(二)拓展延伸题组:1、有变式性、对比性、规律性;

2、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六、总结评价

评价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提供给学生自己探索新知的各种各样的机会,使学生评价自己参与学习的意识、行为,审视自己的收获和发展。其评价形式有:自我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爱学、会学、善学,能创造性、探究性地学,在自信和成功中成长。

第12篇

[关键词] 心血管护士;心理压力;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c)-069-02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已成为世界首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病情重、责任大、抢救多及高死亡率使心血管病房成为整个医院工作中护士心理压力最大、易紧张疲劳的病区。心血管内科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工作压力,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溃感,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1]。我国有调查显示职业性应激可导致部分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失衡,护理管理者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了解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及所造成的影响,探索如何缓解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将不利影响降到最小。本文结合工作体会谈几点看法。

1 原因分析

1.1 紧张的工作环境

心内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可能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几乎每天面临极危重抢救;患者痛苦叫喊声,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吸痰器等的报警声,患者濒死、昏迷、死亡现象的刺激、家属的哭叫与抱怨等;在这种环境中,护士心理高度紧张,特别是夜班,担心患者发生意外猝死,易使护士群体心情抑郁、心理紧张。研究报道,职业紧张影响智力活动、情感状态,高强度的脑力紧张可引起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情绪障碍[2]。

1.2 护士编制不足与高强度的工作性质

目前我院心血管内科严重缺编,40张床位12名护士,聘用护士占一半,每月护理90~100人次。护士处于超负荷状态,易造成紧张和疲劳,出现腰椎间盘脱出、内分泌紊乱、习惯性便秘、经前综合征等,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3]。

1.3 复杂的人际关系

频繁发生暴力攻击医务人员事件;“黑色六月”媒体频频报道的“医闹”;使医护人员面临更大的挑战和责任;原则上,即使遇到歪曲现实、情绪激动、甚至痛骂护士的患者,护士也必须保持平和冷静的心情并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作出精神妥协[2]。

1.4 激励的竞争压力

心内科需要护士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满足专业新业务开展和患者的需要,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危机。我院新技术开展都是医生进修回来开展,但护士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工作中心理紧张怕配合不好,给护士造成智能上的压力。

1.5 多重角色冲突

心血管护士同时承担多种角色,极易发生角色冲突,加之频繁的倒班,尤其是夜班搅乱了人的正常生理节律[4],加之没有周末和法定节假日的定向休息,对其家庭生活、社交活动都有不良影响。

1.6 心理危机干预不及时

目前患者要求也越来越高,工作稍不注意就会惹恼患者,受气已成了家常便饭;而一旦发生纠纷,很难得到领导、朋友和社会的支持,相关领导与管理者一味地责备与处罚,没有顾及一线人员的心理变化(恐惧和委屈),更没有相应的心理干预,致使护理人员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压力得不到释放。护士心理问题与社会支持、个人收入呈负相关;与生活事件、时间紧迫感、无端敌意呈正相关[5]。

1.7 保障不力增加安全隐患

基层医院有一个怪现象:养成的习惯是“临床围着医技转”、“科室办事到机关”、“临床保障到后勤”化验、领药、领物、维修都叫护士去做,占用护士的大量时间,直接导致护理患者的时间减少,增加护理安全隐患,也使护士身心疲惫。

2 减压策略

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着整体护理的质量,进而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因此,及时干预护士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2.1 领导支持提供人力保障

专家认为,获得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方式[6]。根据心内科病房工作的特点和患者的需求,合理编制补充人员,减少工作量,根据个人习惯及生理特点,弹性排班,保证足够的休息及睡眠;同时改变机关作风,相关辅助科室工作前移,方便临床,营造一个各级人员平等、轻松交流、共同协作的工作环境。

2.2 加强技能培训,改善工作环境

由于心血管病房患者抢救用药品种多,剂量复杂,护士应及时掌握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加强专科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不断掌握新技术、新疗法,更新知识,从而减少工作中的被动局面;对各种抢救仪器,设备部门定期检查维修,减少不必要的噪声干扰,做到在抢救中应用顺利,以减少护士工作中的慌乱及紧张、恐惧情绪。

2.3 做好心理准备,融洽人际关系

做好思想准备,提高对专业环境和各种变化与挫折的承受能力,以稳定的心态看问题,这是减少护士的心理创伤、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7],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减少护理人员产生不良反应的有效保证。管理者要给护士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通过具体的心理减压措施,如定期组织运动比赛、野外郊游、文艺表演等,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营造自然、和谐的工作环境。

2.4 管理者要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

2.4.1 加强心理知识培训 定期对护士进行心理健康保健知识的讲授和心理行为训练,提高心理健康保健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2.4.2 建立心理督导机构 强化我院心理咨询师的职能范围,不仅服务患者,也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借助我院心理咨询机构对护士的心理健康进行维护,可采取个人、小组、团体等形式,定期咨询、讲课、训练,对突发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有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2.4.3 建立护士心理档案 护理管理者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对每一位护士的性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能力、兴趣爱好等有所了解,才能知人善用,心理档案可以作为使用、培养、选拔护士的基础资料库。

2.5 进行自我调控

2.5.1 同样的压力产生的反应不同 护士要会工作、会放松、会学习、会调整,当受到紧张、恐惧、忧伤、愤怒等心理刺激而面临困境时,可转换角度去认识压力,以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

2.5.2 合理释放负性压力 选择合适的场所,适宜的对象,采取恰当的方式,宣泄负性压力,可听喜欢的歌曲,从而缓解思想压力,恢复心理平衡。

2.5.3 培养良好的性格 护士应注意培养、塑造心胸宽广、乐观开朗、善于自我调节的人格特征,凡事不要对自己和他人要求太严,不要过分认真,工作诚然重要,但快乐地生活更加重要。可运用如“知足常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等机制使自己的心理达到相对平衡。

综上所述,心内科护士在社会、人际关系、工作性质、工作强度、继续教育和职业需求方面较其他专业护士有更强的心理压力,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着整体护理的质量,进而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对心内科护士心理压力源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减压策略,稳定护士的情绪,维护护士的自尊心,能更好地保护其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从而达到患者、护士、医院、社会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6.

[2]王雅芳.急诊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2,19(2):81-82.

[3]何贵蓉,李小妹,顾炜,等.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01,16(11):700-701.

[4]杨鸿芳.护理人员不良心理状态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J].河北护理杂志,2002,7(1):30-31.

[5]胡敏予,周昌菊,肖水源.长沙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9):192.

[6]张敬悬,翁正,邹春英,等.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2):60.

第13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护理;教学改革;课程设置

近年来,护理专业教学改革一直是我国许多高校普遍重视的课题。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从2008年起开设涉外护理国际班(中外合作办学实验班),先后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和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取得联系尝试中外合作办学。在充分研究和比较国内外护理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探索制订了一套全新的课程体系并付诸实践。

1新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

培养国际化护理专业人才必须采用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到课程设置方面,以素质教育为基本原则,以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3方面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同时参考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官方的护理专业课程评估标准[1]。

1.1知识目标的体现-合理平衡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两大课程模块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过于重"术"轻"道",不利于形成学生的护理专业价值观。杨叔子院士指出:"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2]。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目标必须从培养"专才"向培养"通才"转变。而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尤其需要强化人文知识模块的内容,以便更好地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所以新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精简压缩传统的护理专业课程,大幅度增加人文课程。

1.2能力目标的体现-重点强化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仅仅强调学生自学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实际护理问题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沟通能力特别是跨文化沟通能力对于国际化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在新课程体系里重点强化。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解决问题、正确决策和创新思维的前提,早已被普遍确立为国外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型教学为主,学生习惯于被动记忆,相对缺乏质疑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所以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和在普通课程里通过案例教学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显然是必须的。

2新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

为达成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3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必须对传统的课程体系做出大刀阔斧的改革。经与外方充分讨论,共同制定了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的新课程体系并付诸实施,其中改革与创新的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课程结构的调整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的平衡:我国现行护理教学课程体系有很强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性,每年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内容中专业性知识占90%以上,直接导致平时的课堂教学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思维,为提高就业率,重点课程几乎全部为专业课程,人文课程占全部课程的比例约为10%而且不受重视。而国外护理课程中人文学科课程接近总课时的1/3[3]。近年来,中国护理人员参加外国护理学校毕业生委员会(CGFNS)考试的通过率相当低,主要原因就是人文知识不足。所以我们在新课程体系中将人文课程的比例增加到了30%左右,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2.2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调整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的学科。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普遍重视医学和护理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注重课堂教学,实践课时相对不足。在我们原来的课程体系中,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例为1:0.5。而在新课程体系中,我们将比例调整为1:1。一方面压缩总学时数,并减少课堂理论教学时间,给学生留出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拨专款扩建实验室,使实验室的面积和设备增加一倍以上,大幅度增加实验课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新课程体系的实践启示

正如高考已经改革多年,但应试教育模式似乎总也改变不了。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作为护士上岗的必要条件,其考试大纲明显重专业轻人文,似乎成了延续应试教育的护身符,也成了护理教育课程改革的绊脚石[4]。同时,高等教育改革的话题已提出多年,但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是改革举步维艰,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依然是"主流"。所以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4结语

新课程体系研究作为教学改革的探索,并非仅仅针对中外合作办学,也为常规护理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助于我国护理教育与世界接轨,培养真正国际化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梅娟.审视高等护理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05.

[2]杨叔子.我们的大学是否在追求失去灵魂的卓越[N].中国教育报,2008-12-19.

第14篇

关键词:生物 师生互动 作用 构建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067

一、高中生物师生互动教学的作用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师生平等交流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够以合作学习为基础,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其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爱好,对生物教学效益的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实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将教学与学生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对学生后续生物课的学习起到了非常好的辅助作用,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师生互动教学能够充分把握生物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在上述关系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生物探索过程中。在该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辅导者,学生是参与者、发现者,两者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高一阶段生物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高中学生心理和生理正处于不稳定的阶段,很容易问题而影响高一阶段生物学习状况。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把握学生心理及生理特征,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案,以适应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可以加强与教师的互动,增强与其他学生的情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创新,为学生高中生物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生物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创建合理问题,课堂科学引入

生物教师在建立生物互动教学模式时应该要为学生创建相应的教学情景,学生通过这样的情景能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降低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难度,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学情景的创建,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探索平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从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生物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比如教师在讲解有关“从生物圈到细胞”就可以设置一下相关的问题“我们日常见到的都有哪些属于生物呢?”“这些生物是否属于生物圈?”“生物圈具体都包括什么呢?”等。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教师可以逐渐引领学生进入到相关知识中去,提升他们对生物圈的认识,让他们积极探索与该知识有关的新问题,并带着疑问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前引导交流及互动。

(二)运用信息设备,优化课堂交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信息网络技术日益成熟,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互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信息设备,这样能够降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设备不仅能够通过图画形式来向学生展现一些生物知识,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听觉需求,让学生在一种更加宽松的课堂中进行互动,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对课堂教学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对该设备进行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互动材料,合理设置互动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途径,从而将多媒体与课堂交流结合在一起,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解决学生问题,调整学习进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过程中就通过多媒体展现了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形式,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资料分析核酸的特征,相互交流,对核酸在遗传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讨论。上述多媒体互动让学生更好地对其进行学习,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把握教学互动,加强互动沟通

高一阶段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状况,在上述基础上合理构建师生互动交流途径,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采用游戏以及知识竞赛等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他们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物知识学习观念。在采用游戏式或者知识竞赛式的教学方式时,教师要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带动学生的参与性,提升互动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我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教学完成后就将有关呼吸作用及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等内容制成卡片,然后发给学生,让他们去寻找与“自己”搭配的伙伴,并且再按照一定的顺序站好,让其他学生在这样的形势下加深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的认识,学生学习效益大幅改善。

(四)合理设计实践,注重实践沟通

生物知识教学离不开实践活动,因此师生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实践进行全面把握,在实践过程中设置相应的互动交流环节,让学生在良好的合作交流下进行实践,从本质上提升学生学习质量。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观察生物变化,培养学生的互动思维,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提升对生物的认识。比如教师“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实践制作标本,在实验室中观察细胞膜的状况,全面把握细胞膜的性质。上述课堂实践操作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细胞膜的认知,改善学生学习质量,已经成为新时期生物教学的关键。

三、总结

传统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进行知识的传授,并未对学生状况进行详细了解,无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学习效益大打折扣。而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能够全面解决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高中生物教学进行优化,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深入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丽英. 高中生物“互动式”教学方略的探讨[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03-106.

[2] 李志远. 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优势与应用[J]. 生物技术世界,2014(10):173.

[3] 王玉玺,钟绍春,阚功稳. 支撑高中生物学习的互动交流工具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3(11):86-90.

第15篇

[关键词] 护理专业;本专科学生;心理健康;SCL-90;健康教育与咨询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a)-0160-02

近年来,我国的护理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护理专业大学生的队伍日益庞大,已成为医学院校不可缺少的支柱专业。但社会上存在着对护理专业的某些偏见和误解,对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该群体心理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她们自身的学习、生活及工作质量,而且还关系到今后所服务患者的心理健康。新的护理模式对护士素质, 尤其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她们的心理状况同样应该引起关注[1-3]。因此,为了提高我院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笔者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利用互联网开设第二课堂,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对我院不同学历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影响作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我院护理专业本、专科学生中,各随机抽取200名作为被试对象。其中本科学生年龄(21±2.3)岁;男40名,女160名。专科学生(21±2.0)岁,男37名,女163名。两种学历层次学生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4],于开展健康咨询前后,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测评时,统一发放调查表,采用统一指导语,被调查者自填量表,限时填写,填完后当场收回。排除人为的暗示和诱导因素。

1.3 评分标准

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由90个条目组成。各条目分为5 级评分,1=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每个因子项均分最高为5 分,最低为1 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症状越明显,心理健康水平越差。若某项均分=2分时则为阳性项目。最后的统计指标为总分和各因子分。

1.4 健康教育与健康咨询的方式和内容

在利用常规教学手段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的基础上,很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加强第二课堂和隐性课程建设。如创建网上心理咨询室、网上答疑辅导站、“我思我想我做”聊天室、还有师生面对面的交谈等,对学生的不同方面的问题做到 “零距离、零沟通”。学生有疑必答,有惑必解、有难必帮、有结必理、有问必复。第二课堂一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均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帮助促进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知识积累、情感培养、方法掌握和能力形成的过程的圆满完成;(2)大学学习期间良好认知过程的建立与发展;(3)正确的“知识-信念-行为”模式的建立与保持;(4)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维护与健全人格的塑造;(5)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的培养;(6)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学科发展的坐标中自身发展位置的定向与确立;(7)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培养,包括职业道德和理想、基本素养、综合能力、合作精神、学习效果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1.5 统计学处理

对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前后,心理健康测评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开展健康教育与咨询前后护理本专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结果比较见表1。

表1显示健康教育咨询后,护理本专科学生心理健康除焦虑、恐怖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明显降低,均(P < 0.01,P < 0.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提示护理本专科学生随着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开展,诸多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得到解决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程度地提高。

3讨论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近年较为关注的问题[5]。本次研究中,通过网上心理咨询室、网上答疑辅导站、“我思我想我做”聊天室建立和利用,既能让学生敞开心扉,直言不讳;通过倾诉和咨询,有可方便老师对学生潜意识层、意识层某些不良认知和意念的洞察、挖掘和剖析;还可以利用“匿名”,最大限度地彰显了对学生人格、尊严和隐私的尊重,对促进学生不良自我概念的改善,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为学生良好自我概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利用标签效应原理,对学生赋予不同的角色而进行的健康教育,并通过综合能力的培养指导以及作为未来的护理工作者,面对前千差万别的服务对象,需要具备的各种意识的建立如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问题警觉意识、居安状态下的危机意识、终身学习的意识等,起到了良好的启迪和引导作用。进行的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与健康咨询,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将“自己视作他人,将他人看成自己,将他人视作他人,将自己视作自己”,使其拥有在社会立足并很好生存的资本,并为自我概念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而如何拥有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好修养、好口碑五个方面的人文素养教育与指导,更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健康心态的维持起到激活的作用,也为个体社会化进程的顺利发展注入了原动力。

本次研究还显示,护理本专科学生健康教育与健康咨询前,心理健康各因子评分相对较高。开展第二课堂实施健康教育与咨询后,除焦虑、恐怖因子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至于上述2个因子评分较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随着年级的增高,面临临床实习、考研、就业等多方面的冲突与压力,思想负担有所增加。(2)青春期影响。因为青春期常出现情绪不稳,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与青春期闭锁心理、认知因素、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早恋等诸多因素互为因果。(3)环境因素。学生由应试教育承受学习高压的环境步入大学这一自主学习的环境,遇到的是新的文化,新的价值观念,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思想意识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等等。这样,他们原有的心理定势必然受到极大的冲击,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处于一种激荡矛盾和不平衡状态中,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4)社会因素。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的增多,加上媒体对医护人员遭受人身攻击以及职业损伤案例的报道和渲染,使学生对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岗位充满了恐惧感。鉴于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学生的心理咨询;倡导正面教育,养成健康心理习惯;开展挫折教育,培养耐挫能力;对学生心理问题积极防范,及早发现,及时疏导;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密切关系、加强情感疏导;优化校园环境,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地培养出理论功底扎实、知识体系完善,知识范围广泛、综合能力较强,又具备高素质、高修养的护理专业的人才,更好地被社会所认可、所接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海娅. 463名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 中国校医,2010, 2(8):580-582.

[2] 吴花林,刘金泉,孙永胜,等. 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状况应对方式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7):872-873.

[3] 周红,杨英,姚欢,等. 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7,32(3):324-327.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1-3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