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护理心理学课件范文

护理心理学课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心理学课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护理心理学课件

第1篇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某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2.04%(2/98)、护患纠纷投诉率1.02%(1/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98±1.31)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极大地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增强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强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中意义重大。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护理

风险事件高发的科室之一是心血管内科。通常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年龄比较大,并且病情相对比较严重,同时有很多并发症也随之出现,病情发展很快,如果对病人的护理方式不正确,很容易导致患者心力衰竭或心跳骤停。随着医护人员护理理念与护理模式的改变,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即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视。为了明确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取得的价值,现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96例,均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86例;年龄36~84岁,平均年龄(64.2±4.5)岁。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无认知功能障碍,无精神疾病,且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心血管内科的常规护理对象确定为对照组的患者。常规护理的内容比较多,主要有:检查患者的各项机能,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治疗过程中配合医生工作等。观察组患者的风险管理是以常规护理为基础的。风险管理工作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2.1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健全

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与防范发生差错事故纠纷是具备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该制度的确定有利于保证医疗安全。由于心血管病房存在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需要建立多项制度加以管理,如病区安全管理与突发抢救制度;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的管理制度;护理零缺陷管理制度;年度风险管理与风险事件上报制度;专科培训考核与专科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制度等。如果有差错事故的出现,必须向上级上报,特别是如果出现了护理缺陷问题以及意外事件,必须及时承包,避免出现投诉或纠纷。

1.2.2安全用药相关制度

每种药物的使用都要注意其规定的注意事项。如硝酸甘油的使用之前,医护人员必须将服用该药物后出现的副作用(头痛、心悸、颜面潮红等症状)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清楚。如果硝酸甘油是静脉输注,必须严格控制输液泵的速度。若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医护人员必须告知患者服完药物后要卧床休息,以防止患者用药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的症状[1]。使用洋地黄类药物之前,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的心率进行监测,等患者服完药后再离开,与此同时,对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密切观察,床头交接班的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同时对病情进行仔细记录。

1.2.3加强仪器管理

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操作仪器,为了保证仪器能正常运转,医护人员必须定期保养和维修治疗仪器,使治疗仪器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护理人员操作医疗仪器的技能的提高是医院必须要注重的问题,为了防止出现因仪器操作不当影响临床治疗与抢救工作,仪器操作培训及考核要定期进行。

1.2.4增强安全护理管理

将护栏与防护栏杆分别安装在病床旁和走廊上,洗手间的地面必须保持干燥,为了避免出现患者坠床或摔伤等意外事件将扶手以及防滑装置等安装卫生间内。同时,将“防跌倒、防坠床、防压疮……”等护理警示标识悬挂在患者的床头。护理人员工作的警惕性可以被规范、醒目的护理标识唤起,护理风险被降低,并且护理出现差错的概率也被大大降低。医护人员告知患者的家属将防范措施做好,最好是有人陪伴患者上厕所,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便秘,家属需要及时报告给医师,为了避免患者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甚至心脏骤停等症状,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指导患者排便。

1.2.5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与处理制度

护理风险事件一旦发生,护理人员必须第一时间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一方面是获得他们的谅解,另一方面是做工作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为了利于风险管理小组及时分析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对护理人员上报护理风险事件的行为要鼓励,并且实施无惩罚性的措施,有利于实现护理模式的整改与护理流程的改善。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中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因护患纠纷发生的投诉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综合满意度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控制评分进行综合比较,全面评价风险管理的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x±s)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发现,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4%(2/98),护患纠纷投诉率为1.02%(1/98)以及护理满意度为(97.98±1.31)分;对照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12%(6/98),护患纠纷投诉率为5.10%(5/98)以及护理满意度为(88.49±2.15)分。两组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讨论

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相应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心血管内科患者一般的病情都比较严重,所以医护人员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时,很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风险事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质量直接受到较大的影响[2],所以将风险管理制度应用到心血管内科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将风险事件的事后处理转变成事前的预防就是风险管理。如果要防止不良情况的出现,就要施识、预见、评估护理风险,并采取有针对性地防范措施[3]。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是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出现护理风险管理,因此,为了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使其要求得到满足,就需要护理管理机制不断得到健全与完善,因而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就会提高。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2.04%(2/98)、护患纠纷投诉率1.02%(1/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98±1.31)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极大的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增强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强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中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郑建萍,吴欣娟.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提升.护理管理杂志,2013,(48):37.

2万淑芳,万晓芳.护理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实践应用.中外医学研究,2014,9(32):89~90.

第2篇

1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7月~2011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共5年时间住院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共48例,年龄27—81岁,男28例,女20例。分析上述患者病历资料,总结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因素以及处理办法,以便建立完善的预警、处理、评价机制。

2结果

各种护理风险发生共48例,其中23例因护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限制或工作中发生差错等自身原因造成,占48%;其中15例因缺乏有效的医患沟通,导致患者不配合治疗而发生风险事件,占31%;其中6例因医疗文书记录缺陷,不能真实完全的反应治疗过程及病情变化,占13%;其他原因4例。

3讨论

经过对上述病例的分析,笔者认为护理风险因素的发生主要以下几点。

3.1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由于护理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欠缺病情动态观察能力、应急抢救配合能力、药物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各种设备的维护与使用能力、判断处置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操作的熟练度等,从而导致护理缺陷和护理纠纷。

3.2护理人员的配置基层护理人员欠缺,护士工作量大,过度疲劳、紧张造成各项护理措施及病情观察不到位;与患者沟通时间少;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容易导致护理风险的产生。

3.3护患沟通近年来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患者对自己的治疗、护理及转归有较强的求知欲望,而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欠缺,对疾病、诊治风险不能正确评估与解释;针对性差;态度生硬,易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加大护理风险。

3.4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责任心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凭经验做事,不能充分评估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继而不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同时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导致不能用相关法律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更不能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3篇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3-00-02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大分支,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它包含了医学基础理论、外科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技术,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践、临床实践检验护理理论的临床学科。随着现代护理模式发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她已成为护理教学人员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现就我院《外科护理学》教学过程改革实践进行总结。

1 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06级护理本科学生116名、2007级护理本科学生94名,将2006级学生设为对照组,2007级设为实验组,年龄20-24岁,平均24岁,两组学生年龄、录取成绩等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教学改革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方法手段,师资人才,评估体系,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思考和整体推进改革。

2.1 建立教学与实践的良性循环互动

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构建“以人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采取双轨制的教学计划,以护理专业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为主线,以人文、社会、心理学等知识为副线齐头并进,使各门课程之间合理衔接,协调配套,着眼于创新,紧跟社会发展[1]。发挥教学医院的优势,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实现教学与临床的良好结合。按发病机制、病情判断、并发症、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来组织,强调病情观察、判断、紧急情况处置、危重症监护和健康教育等与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突出护理特色。

2.2 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素质

教研室在组建过程中,非常注重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选择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并具有“双师”资格的临床专家担任《外科护理学》的教学工作。在师资培养、教学方式改革、教书育人等方面科学地认识和运用隐性知识[3],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2.3 优化教学方法,营造创新环境――五字教学法

(1)引――探究性、启发式教学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要经常深入外科病房,查找病例、检索资料,并在病人身边真实情景中主动体验、探索,从而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直接掌握疾病护理的特点、难点。例如:围手术期护理中,必须结合病人自身的特殊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

(2)问――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由教师提出问题,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课堂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讨论中的角色体现多元化的特点,时而是组织者,时而参与者,时而是评判者,时而是引导者。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思维活跃时会有不同于教材、教师观点的时候,教师要动之以情地鼓励,观点偏颇的要晓之以理地启迪,允许有不同观点,大胆鼓励发散思维。

(3)案――案例教学法

根据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如病例讨论式教学,在每个系统授课结束后,老师挑选典型或疑难病例,学生分组到病房收集病史资料―护理体检―运用护理程序提出护理问题和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以循证护理的理念进行批判与质疑,寓思维训练于问题解决之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4)演――情景模拟教学法

实战演练,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要让学生体会到师生间、同学间合作的欢愉,使优秀生有所得,后进生有所获。例如:对高血压病病人术后出院的健康教育指导,让“护士”和“病人”进行有关休息和运动,情绪调节、饮食护理、药物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等方面的指导,提出模拟要求,通过对角色的塑造和模拟,增强学生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开展床边教学或教学查房和实习护生教学。学生10-18人一组,在病房或示教室授课,锻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教案书写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5)研――研究性教学法

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不仅要增加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象等活动成分,而且应打开校门,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并及时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举办展览、壁报等活动,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等。

2.4 优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过程

(1)多媒体的应用:外科护理学教研室教师根据实际授课的需要,灵活地调取图、文、音、像等各种多媒体资料;通过系统化、形象化、直观化的教学界面和多种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把常见的临床案例和生动的图片、录像资料有机结合,真正使教学内容和形式融为一体,对教学重点、难点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2)模拟练习的使用: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它能够模拟人体真实的病理生理特征以及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各种病例和救治场景,模型人的各项生理指标会自主发生相应变化。我院护理实验中心在利用规范化培训标准来培训护生进行“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救治”的过程中,采用了一种与国际接轨的新模式――“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5 优化考核方式,完善评价标准

在教育评价上,注重考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讨论发言、论文撰写、社区实践、临床教学等多个环节中学生的态度、知识、能力的评价和综合卷面考核来确定,在成绩中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进一步淡化学生对过分细化成绩的追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抓好课堂评估、课程评估、终末评估、师资评估“四个评估环节”,采取专家督导、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三者结合的方法,使评估更具有规范性、综合性、指导性。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育方式的创新,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首先,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以创新素质培养为目标,注重社会对护士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着力构筑完美的人格教育,加强了护理学生专业责任感、使命感,更好的服务社会。其次,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建立教学与实践的良性循环互动,优化课程设置、优化师资结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考核评价标准,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针对外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进行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外科护理学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