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水利建设与管理范文

水利建设与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水利建设与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水利建设与管理

第1篇

1.1基层农业水利特点。基层农业水利建设的目标是增加农业产值,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不同施工技术与工艺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根据各区域农业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农业发展。农业与农业水利有着密切联系,农业水利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业产值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基层农业水利的有效建设与管理,不仅可以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的破坏程度,还可以加快农业发展。目前,阻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加强基层农业水利建设和管理迫在眉睫。1.2农业水利建设的管理现状。通过建设基层农业水利,可以让人们充分了解农业发展现状,在农业水利工程的保障下,减少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水利工程建设既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也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依赖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可有效增加农业产值,保障农业顺利发展,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因此,基层农业水利建设是以服务农业发展为宗旨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基层农业水利建设和管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我国基层农业水利的发展。近几年,虽然基层农业水利建设与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依然存在,无法满足现代农业需求。目前,我国相关部门正在不断探寻适合农业发展的有效办法,致力于基层农业水利的建设,但由于经济与科技水平的限制,基层农业水利建设的管理相对落后,水利建设不够科学,农业发展与生产受到严重阻碍。

2基层农业水利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设备老化,投入不足。机械设备是农业水利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于这些设备缺乏专门的管理和维护,年久失修,导致农业灌溉能力下降,无法发挥设备的真正作用。我国陆续出台了农业水利建设的相关文件,基层农业水利建设资金投入量增加,但我国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量较大,工程覆盖面较广,工程需要的资金也较大,使基层水利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更加明显。2.2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前期,由于相关部门对工程建设的重视度不高,导致农业水利工程规划不够科学合理,不合理的工程规划导致工程建设出现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进度。我国很多基层农业水利建设,缺乏对工程建设的全面预测,忽略了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特别是在基层的农业水利建设中,由于基层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小,相关部门往往忽视了对工程的监管,导致基层农业水利管理与建设存在较多问题,致使农业水利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将问题上报给相关部门后,维修人员也没有对问题故障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只停留于确保设备正产运转的层面。由于基层农业水利的不合理规划和建设,使其无法发挥真正的价值和作用,当农业遭受自然灾害时,农业水利无法降低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3提升基层农业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提高重视度,转变观念。基层农业水利工程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抵抗自然灾害、提高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也是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与农业产值的前提,更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基层农业水利建设对农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相关部门及人民必须提高对水利工程的重视。目前,基层农业水利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对抵御自然灾害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基层农业水利建设和管理任务也更为艰巨。应加强基层农业的水利建设和管理,高度重视基层水利工程的作用与地位。目前,基层水利建设主要以政府为主,没有设。置完善的机制推动社会资源与农民资源的投入与参与。应推动基层农业水利建设改革,不仅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也要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3.2完善基层农业水利建设计划在进行基层水利建设时,相关部门要完善工程建设计划,基层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具备专业的施工技术,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工程监管部门要按照建设计划,对整个工程进行监管,以保证施工单位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工程竣工后,相关部门要设置工程管理部门,对基层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择群众心中的管理者,为人民服务,对基层水利工程的运转与调度进行管理,使基层农业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作用。管理者也可以向群众讲解水利工程的作用,使他们了解水利工程的重要价值,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与产量。还应不断完善基层农业水利建设计划,为人民群众的自主管理打下坚实基础,提倡开展自主管理。通过自主管理能够及时发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维修,避免因故障造成损失。3.3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基层农业的水利建设资金管理可以利用多渠道的管理方式,确保水利建设的正产运转。由于基层水利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只凭单一的资金投入是不能确保水利工程长久运转的。因此,除相关部门的支持外,更要加大对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在政府注入资金的同时,也应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获取更大的帮助。基层农业水利工程要实现高品质、有序运转,就必须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对整个水利工程进行监管。在管理体系中,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有效落实,使基层农业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能够有序展开监管工作。当工程投入使用后,施工单位应以报告方式将工程上报给相关管理部门,及时对工程进行验收,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的质量。

4结语

大力发展农业的前提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就必须为农业创造发展条件。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基层的农业水利建设与管理体系,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农业部的支持与帮助。应以农业水利建设为基础,为粮食的增产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推动农业发展。应不断完善水利建设,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陈春玲 单位:绥化市水利规费征收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丁胜金.基层农业水利建设与管理[J].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01):50-51.

[2]殷陆华.基层水利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8):92-93.

[3]徐德亮.浅谈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07):111-112.

[4]高明忠.浅谈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广东科技,2013,(24):164-165.

第2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由于地处山区,遵义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长期以来处于较弱势的状态。近年来,遵义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初步建立责任明确、管理有效、产权明晰的各类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促进农田水利发展,需了解我市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基本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1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现状

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全市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0-2020年)总投资约78亿元,规划建设塘坝9970处,提灌站3320站,建蓄水池51614口,渠道35330km,修建排洪(涝)渠1312km,安装管道7079km,发展灌溉面积20.027万hm2。2009年以来,全市共计完成投入约20亿元,主要建成渠道3300km,山塘整治150座,拦水堰160座,提水站180站,发展灌溉面积7.33万hm2。现行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模式:工程建设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工程建设实行项目公示制度,将工程批复的各项内容在项目区进行公示、公告,确保项目公开、公正、透明。全市在推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建设管理模式未取得有效进展,主要原因是当前地方财政困难,用水农户和集体承担能力较低,无力承担先期建过程中需要支付的材料垫付、农民工工资支付等。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已基本完成,工程建完移交镇乡或村进行管护。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情况:全市建立了农田水利工程长效管护制度和规定,但运行情况不够好,尤其是小微型农田水利工程因农灌水费难以征收、管护经费难以落实,管护情况较差,没有实实在在建立起“建管养用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机制。经测算,全市每年需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及维修养护经费约31954万元,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大都为镇乡,由于县级和镇乡政府财力有限,水利工程管护经费难以落实。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全市全面启动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各县各乡镇均设有水利站或管理所,配备有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和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办公经费基本落实到位,但办公条件需进一步完善。全市正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灌溉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农田水利组织发动和建设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积极推行用水户合作组织,鼓励采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形式开展涉农用水合作,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入或创办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2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工程投入资金不足,投工投劳面临新问题。二是局部水利设施规划布局不科学、不合理。三是前期工作勘察成果深度不够,花费时间较长,工程变更较多,从而增加了工作量,拖延了工期。四是由于各类项目开工建设,基层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监理单位现场监理人员局部缺位、监理力度不够的现象存在。五是个别地方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和宣传力度不够,典型报道及简报、报表报送不及时。六是工程结算审计和竣工财务决算工作不及时,相对滞后,影响工程竣工验收。七是县级配套资金不到位。各县财力有限,配套资金到位率不高。八是部分地方群工矛盾仍然突出。建设过程中,农民对工程建设不理解,占地和青苗赔偿斤斤计较、讨价还价、不允许通行、阻工等情况时有发生,造成工程不能顺利实施。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二是管护经费难以落实,管护责任不明确,管护不到位。三是因产权制度改革不及时、不到位带来的问题较明显,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四是水资源浪费严重,缺乏节约水资源的意识。老百姓灌溉期间随意开孔放水,管护人员又少,战线长造成。五是管理技术落后,先进的节水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设施没有得到广泛的实施,监测设施未配套,灌溉方式粗放,管理水平不高。六是基层水管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薄弱,基层水利站(所)人手少,工程技术人员缺乏,乡镇中心工作又多,临聘人员工资待遇低,造成一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3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项目点多面广,因地方财政吃紧,配备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已不能满足规划建设项目所需配备建管人员力量的需要。二是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业税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两工制度”,水费征收非常困难。三是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交由镇乡管护,由于镇乡财力有限,没有配备专门的管护人员和落实管护经费,导致工程处于无人看管的局面,工程不能持续发挥效益。四是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滞后。五是水利工程管理方式粗放,“建管养用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健全。

4应对措施

第3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管理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主要面临如下问题:首先就是在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不到位,规划性不强,部门之间缺乏配合意识。前期工作不够到位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盲目性强、随意性突出,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无论是在工程技术层面,亦或是开发的合理性方面,或者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无法很好地兼顾。我们以农村灌溉所用的沟渠和水库为例,一旦发现了漏水或者是其他异常现象,只要是没有专家的认证,那么问题是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的。如果到了枯水的季节,灌溉不能正常进行,到了丰水期,水泛成害。其次就是基本的农田水利设施不被重视。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不受重视的突出表现就是主要的资金和精力都放到了大工程的建设上,而实际上,对于农民来说,最为重要的恰恰是被忽视的“小农水”,像沟渠的建设、沟渠的管理、沟渠的维护等。但是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影响,很多地区的沟渠灌溉都面临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甚至是无法正常投入使用。第三就是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产权制度的不规范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通过了解发现一些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在进行了承包或者拍卖以后,由于合同不够规范,缺乏必要的限制性措施,导致很多问题,尤其是过于重视经营管理,但是并不重视对工程自身的管理,甚至是不履行相关的义务,弃之不管等。

2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首先就是要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很多农村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老化失修,效益严重衰减,而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的匮乏。为此,笔者建议,资金不要仅仅用于大工程的建设,更要着眼于小型的实用工程,这些才是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民心工程。其次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村水利改革。改革的深化与完善主要在于:一是要针对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广泛吸收地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一个全国性的指导意见,以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健康深入发展。二是要以构建和完善农民用水户协会内部管理机制为重点,以行政区域或水利工程为单元,通过对基层水利队伍的改组、改造、改革和完善,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不断建立和发展,加快大中小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三是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当前,农村出现了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水利工程占地农民要求补偿、群众要求水利政务公开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通过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培养典型,示范带动,逐步解决农村水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第三就是要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的建设与强化是农村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后的农村水利建设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工程建设而忽视自身建设的做法,工程建设与基层水管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要同时审批、同时建设、同时验收。要进一步调整农村水利资金支出结构,允许部分资金用于包括管理手段、信息网络、办公条件等在内的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以不断提高基层水管单位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第四就是要加快农田水利立法,从根本上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薄弱问题。目前,涉水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少,但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还没有。尽快制定出台一部关于农田水利方面的法规条例,通过健全法律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的责任,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投入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法建设、管理和使用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已成为当务之急。最后就是要积极探索和谐自主的建设管理模式。让受益群众参与建设,参与管理。将水业合作组织模式应用于更为广泛的农村公益型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中,将原有集体资产与农民投工投劳为主形成的小型水利设施按照市场化手段来评估资产,明晰产权,将公益性水利设施资产定量化、股份化,并鼓励受益农户资本入股,参照股份制模式来管理和运作。

3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切实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受到理念、资金以及技术等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整体状况是不容乐观的。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在给予这项工作足够重视的前提下,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切实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

作者:彭学军 单位: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扎渡镇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现状;对策

1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现状

隆化县属于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抗灾能力弱。截止目前,我县有塘坝2座,堰闸67处,灌溉泵站6处,机井703眼,水池水窖38个,灌溉渠系续建配套改造总长度172.2km,低压管道灌溉面积0.92万hm2。

1.1现行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模式

实行项目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执行招投标制、法人制、监理制和合同制,为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提供有力保障。

1.2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情况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增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我县在几年前就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处,移交一处,确保工程有效运行。我县正在落实水利产权改革,争取2015年底完成。

1.3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隆化县根据流域共建基层水利流域站4个。各流域站负责本流域内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实施和施工技术指导。为更好的服务基层,成立抗旱供水服务站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

2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问题

经调查发现,一是项目建设对农业产业发展无法及时跟进配套,项目的申报,审批,管理程序复杂,周期过长。我们认为在我们山区水利项目应对本地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如:设施农业、重点果产业等进行优先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水利工程效益,使工程建的好,有人用,有人管。但有些产业项目建成后,水利配套项目还未批复,导致水利设施配套跟不上,致使投资者抱怨。此外,一些要求急需水利配套的项目,往往又没有项目扶持。先干后补、以奖代补又不符合现行项目管理规定。二是上级要求上报的项目,要符合集中连片要求,但现实是农民用地散户多,土地流转的规模也不是很大,工程实施起来难度大,不利于工程项目的开展实施,建议上级领导考虑我县实际情况,有需要水利配套的项目,由投资者或受益村打申请,由县水务局上报,请求上级及时批复,使项目的申报、批复更灵活。

2.2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人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只注重经营管理,不重视工程管理,工程运用不合理,管护工作不到位,项目管护资金不足等,造成了工程管理跟不上等问题。

3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群众认识不足,还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不愿意投资投劳搞建设,同时也因为大部分需要建水利工程的果园等高效作物种植区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管理制度跟不上,很难集中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造成工程无人管护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

2)上级项目安排上多数按平原区包装谋划项目,较少考虑我们承德山区的特点,本地水利基础簿弱,但部分项目在山区不太适用。建议多实施“五小”类型的水利项目,更符合当地群众需求。

3)工程重建轻管现象还很严重,一是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后大家都用,但很少有人专心管理。二是没有后期投入专门用于工程维护保养。

4本地推进建设与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

1)结合实际,科学规划,确保项目编报的科学性。在项目规划设计上,通过招标选定具备资质业绩好的设计单位对项目区进行详细勘察、规划和设计,让工程规划设计既符合建设标准又切合群众的需要,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

2)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由广大村民提出,通过村、组向乡镇提出建设申请,乡镇经过筛选汇总后再上报县水务局。县水务局根据规划和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实施该项目。同意实施,水务局将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建设地点进行勘察,确定建设方案并核定工程量,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施工,同时把好工程质量关。

5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5.1要切实明确责任

进一步理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实行“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工程由各村负责组织管护,乡镇督促落实,切实解决管护缺位问题。

5.2加快产权改革

以促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关系明晰化,利益关系直接化,责任主体具体化,在产权转让的过程中明确防汛责任、保安责任、汛期蓄水限制和水资源不受污染等强制性的要求,让农民参与并主导产权交易。

5.3强化资金整合力度

将财政、水利、农业、扶贫、国土、农业开发等多个部门的涉水资金在地方财政进行整合,采取“集中力量、统筹安排、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原则,成规模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

5.4完善建管机制

一方面应完善传统的建管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负则”的原则,在强化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农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管护。深入探索“用水户协会”的管理模式,发挥农民自建、自管、自用的优势作用。

参考文献

[1] 韦在哲.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26(22):184-185.

第5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现状;对策

1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现状

隆化县属于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抗灾能力弱。截止目前,我县有塘坝2座,堰闸67处,灌溉泵站6处,机井703眼,水池水窖38个,灌溉渠系续建配套改造总长度172.2km,低压管道灌溉面积0.92万hm2。

1.1现行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模式

实行项目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执行招投标制、法人制、监理制和合同制,为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提供有力保障。

1.2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情况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增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我县在几年前就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处,移交一处,确保工程有效运行。我县正在落实水利产权改革,争取2015年底完成。1.3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情况隆化县根据流域共建基层水利流域站4个。各流域站负责本流域内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实施和施工技术指导。为更好的服务基层,成立抗旱供水服务站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

2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问题

经调查发现,一是项目建设对农业产业发展无法及时跟进配套,项目的申报,审批,管理程序复杂,周期过长。我们认为在我们山区水利项目应对本地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如:设施农业、重点果产业等进行优先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水利工程效益,使工程建的好,有人用,有人管。但有些产业项目建成后,水利配套项目还未批复,导致水利设施配套跟不上,致使投资者抱怨。此外,一些要求急需水利配套的项目,往往又没有项目扶持。先干后补、以奖代补又不符合现行项目管理规定。二是上级要求上报的项目,要符合集中连片要求,但现实是农民用地散户多,土地流转的规模也不是很大,工程实施起来难度大,不利于工程项目的开展实施,建议上级领导考虑我县实际情况,有需要水利配套的项目,由投资者或受益村打申请,由县水务局上报,请求上级及时批复,使项目的申报、批复更灵活。

2.2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人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只注重经营管理,不重视工程管理,工程运用不合理,管护工作不到位,项目管护资金不足等,造成了工程管理跟不上等问题。

3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群众认识不足,还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不愿意投资投劳搞建设,同时也因为大部分需要建水利工程的果园等高效作物种植区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管理制度跟不上,很难集中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造成工程无人管护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2)上级项目安排上多数按平原区包装谋划项目,较少考虑我们承德山区的特点,本地水利基础簿弱,但部分项目在山区不太适用。建议多实施“五小”类型的水利项目,更符合当地群众需求。3)工程重建轻管现象还很严重,一是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后大家都用,但很少有人专心管理。二是没有后期投入专门用于工程维护保养。

4本地推进建设与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

1)结合实际,科学规划,确保项目编报的科学性。在项目规划设计上,通过招标选定具备资质业绩好的设计单位对项目区进行详细勘察、规划和设计,让工程规划设计既符合建设标准又切合群众的需要,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2)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由广大村民提出,通过村、组向乡镇提出建设申请,乡镇经过筛选汇总后再上报县水务局。县水务局根据规划和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实施该项目。同意实施,水务局将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建设地点进行勘察,确定建设方案并核定工程量,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施工,同时把好工程质量关。

5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5.1要切实明确责任

进一步理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实行“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工程由各村负责组织管护,乡镇督促落实,切实解决管护缺位问题。

5.2加快产权改革

以促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关系明晰化,利益关系直接化,责任主体具体化,在产权转让的过程中明确防汛责任、保安责任、汛期蓄水限制和水资源不受污染等强制性的要求,让农民参与并主导产权交易。

5.3强化资金整合力度

将财政、水利、农业、扶贫、国土、农业开发等多个部门的涉水资金在地方财政进行整合,采取“集中力量、统筹安排、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原则,成规模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

5.4完善建管机制

一方面应完善传统的建管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负则”的原则,在强化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农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管护。深入探索“用水户协会”的管理模式,发挥农民自建、自管、自用的优势作用。

作者:武玉成 单位:河北省隆化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思考

引言

新世纪,农村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质提供方,为做好农村的民生工作就要重视水利工程,让农村的饮水、节水得到完善,改善现有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的收入。

一、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工程施工和设计管理不足

当前,农村水利灌溉的工程设计方案存在不足,水利灌溉的工程使用效果不佳,设计方案中很多影响因素均制约水利的发展。比如,项目招标不合格,技术要求不健全水利施工技术人员等。甚至很多地区农村水利工程设计均自行完成,没有专业水利技术人员指导,导致工程的很多参数不符合国家的要求和标准。除此之外,水利灌溉工程施工管理不到位,监管体制不达标的情况下,项目承包方不能贯彻当前的招标方案,工程建设不合理的状况时有出现。施工单位为节约施工成本,选择质量较差的原材料,使施工质量不达标,建设中施工人员素质偏低施工工差,没能按照施工要求完成施工,施工中管理漏洞较多,这都直接用影响质量管理,从而也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功效。

(二)水利工程建设中人力资源问题

第一,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缺乏内部竞争,不利于调动人员的施工积极性。我国长期以来受到体制影响,人力资源以劳动力的形式被束缚住,这不但让人员的积极性减弱,同时也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第二,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脱节,当前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使用上,重视短期利益,不能从长远利益着眼。因而不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储备人才,企业的发展中受到利益驱使,使企业缺失精神文化,企业的文化建设计划搁浅,这将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三)管理建设资金不足

我国以“三农”为契机,不断加大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但要实现最后一公里还有较大的缺口存在。特别是农村的基层农田水利,可用的投资资金比例较低,原因是我国的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不善,出现权责不明的状况,究其原因是水利工程施工时无人监管。随着农业收益的逐年降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逐年减弱,所以参与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人员积极性较低。在政府资金难以落实,地方财政拨款不能及时到达的情况下,水利资金缺口较大,工程建设烂尾现象频发,不但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没能起到灌溉的功效。

二、强化农村水利建设的管理政策

(一)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设计与施工管理

水利工程中设计十分重要。设计的优质与否,能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使用性能,所以设计时需要灵活应对,面对各类不同地区,模式不同方案,在征求专家建议的同时,确保工程建设能做到科学有序,并严格的根据招标单位工程要求,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水利灌溉工程设计的内容分别是:水源排涝工程、渠沟工程、排水沟设计等工程。除此之外,为让工程能顺利的进展,施工中要做好严格的施工计划,设立科学的施工方案,并确认施工的条件,保障施工用电。另外,施工的方法和工艺设计中,要求进行基础层土方的开挖、土方的回填夯实等具体的施工环节,并需要严格的控制好混凝土配合比钢筋布设绑筋等施工,基础层单位管理,做到奖罚分明,调动员工积极性,层层培训,节约用水工序。

(二)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重点是转变现有的管理主体。当前出现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原因是管理主体陈旧,依旧沿用原有的主体管理模式,传统的水利管理更重视物的管理,不重视人的管理。物是固定的,人是灵活的,物可以被人所建造。故此,需要实现从物到人的转变,在完善各类竞争机制的前提下,不断的拓宽人才渠道,使用奖惩分明的配套策略激励人才竞争和创新。完善人才的评价以及选拔机制,并打破传统用人理念,要求凭借人的想法、能力、工作责任心为前提,形成公开和公平的竞争,择优录取中,为人才营造良好的选拔氛围。

(三)建设和管理工作评价制度

第一,基层水利作为管理主体,需要建立对应的员工评价体系,应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求从整体层面上评价农村水利单位员工的工作状况,体系的构成分为三方面,分别是员工整体的工作状态、单位的战略合作发展状况、单位员工的具体工作成效。第二,建立科学的员工评价系统,评价中了解员工工作中获得的成果,并探究成果的重要性,对此进行评价。并要在评价过程中建立对应的鼓励机制,让激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水利工程的既定目标,并优化水利工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这样水利工程才能留住人才。人才留用的具体措施:首先,把员工的利益和单位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打破传统管理中,员工不关心农村水利发展现状的趋势,这样员工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能干劲十足。其次,合理的精神鼓励也十分很重要,物质鼓励是有限的,但精神鼓励是无线的,人如果有精神支撑,再苦再累都感觉很值得。所以水利单位要将自己的目标和员工的目标相结合。

(四)推进水利管理改革

逐步开展灌溉用水的使用量控制管理模式,要求水使用开展有补偿和转让方式,提升农民的节水意识,也能让农民在节水灌溉总结节水经验。要求基层干部和群众具有运行管理意识,适度的让技术人员给予技术培训指导,并深化农村水价的调控,形成完整的梯度收费机制,从经济上控制农民用水。节约用水.

三、结束语

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也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发展动力。分析和管理水利工程出现的问题,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源,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不但能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时效性,也是推进农村经济前行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跟朋.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对策[J].山东农业大学,2015,(08):35-36.

第7篇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水利工程,是指防潮、防洪、排涝、灌溉、水力发电、引(供)水、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各类工程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

第三条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统一监督管理。

市政、规划、国土房产、发改、财政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水利工程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四条建设水利工程应当符合流域、区域综合规划及有关专业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相协调。

前款规定的水利工程专业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部门编制,经市规划行政部门综合协调,按规定程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五条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原则,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审批管理。

下列水利工程的建设审批管理,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一)市级财政投资并由市发展改革行政部门立项的水利工程;

(二)大型水闸、小(1)型以上水库、Ⅲ级以上堤防、控制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干流整治工程及其他大中型水利工程;

(三)跨区水利工程;

(四)市人民政府确定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审批管理的其他水利工程。

前款规定以外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审批管理,由所在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第六条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审批管理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项目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部门在工程开工前,应当组建或者明确项目法人;其他水利工程,有条件的也应当组建或者明确项目法人。项目法人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应当与所承担工程的规模、重要性和技术复杂程度相适应。

水利工程没有按规定组建或者明确项目法人的,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由市、区人民政府责成项目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限期改正。

项目法人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管理、安全生产负责。

第七条水利工程实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施工图设计文件投入使用前,项目法人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审查;应急抢险救灾等工期急迫的工程,也可组织经水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审查。项目法人应当将审查机构或者专家组出具的审查报告及时报相应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水利工程实行施工图审查的范围,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确定并公布。

第八条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应当进行招标的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应当在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依法实施招标。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水利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依法查处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水利工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和合同的签订应当使用有关水利工程招投标文件及合同的示范文本。

第九条在本市开展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招投标的单位,应当持有关单位资质及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等证明资料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水利工程从业信用评价、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

第十条财政投融资建设的水利工程划分为多项工程进行招标的,项目法人可持单项合同工程投入使用验收鉴定书,向财政审核机构办理单项合同决算审核手续。

第十一条依法由本市管理的水利工程,按下列方式确定水利工程管理者:

(一)国有大型水闸、小(1)型以上水库、Ⅲ级以上堤防水利工程,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和项目主管部门确定;

(二)本条第(一)项规定之外的国有水利工程,由所在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和项目主管部门确定;

(三)非国有水利工程,由水利工程所有者或者经营者确定。

第十二条下列水利工程应当设立或者确定管理机构作为水利工程管理者:

(一)小(1)型以上水库;

(二)东西溪、后溪、官浔溪及九溪河道主干流上的水利工程;

(三)中型以上水闸;

(四)Ⅲ级以上堤防。

前款规定以外的水利工程,应当设立专职或者兼职管理人员。

第十三条水利工程管理者具体负责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其职责为:

(一)制定日常的管理制度,做好工程检查、观测、记录工作和有关资料的分析工作;

(二)维修养护水利工程,保持水利工程设施完好和正常运行;

(三)及时做好报汛、运行调度和防汛抗旱工作;

(四)遇有可能危及水利工程安全的险情应当采取应急抢险保护措施,并及时报告主管部门;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四条公益性水利工程和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的公益性部分,其管理人员经费、维修养护经费及更新改造费用,由市、区财政按有关规定负担或者予以补助。

第十五条国家所有的大中型水利工程,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划定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国家所有的小型水利工程和集体所有的水利工程,原则上根据以下规定划定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一)防洪河堤管理范围为堤脚外延5米内的护堤地,保护范围为护堤地外延30米内;海堤管理范围为迎水坡脚外延20米内和背水坡脚外延20米内,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外延50米内。

(二)水库库区的管理范围为水库征地线或者移民线以下,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外延至第一重山脊的山坡。

(三)拦河坝的管理范围为其周边外延50米内,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外延200米内;水库的泄洪构筑物的管理范围为其周边外延50米内,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外延50米和下游溢洪河道200米内。

(四)水闸、船闸、机电排灌站、水轮泵站、电站厂房、变电站等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管理范围为其周边外延20米内,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外延50米内;压力管道的管理范围为管道外侧各1米内,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外延3米内;低压输电线路以杆为中心左右两侧各8米内为保护范围。

(五)填方输水渠道的管理范围为渠脚外延5米内,挖方输水渠道的管理范围为开挖顶线外延5米内,两侧总的管理范围控制在10米内,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外延30米内;输水管道的管理范围为管道外侧各5米内,两侧总的管理范围控制在10米内,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外延30米内。

(六)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已有的办公、生活设施、仓库、活动场所及综合经营项目占有的土地划为管理范围;水利工程运行观测设施和防汛抢险道路、场地、设备占有的土地划为管理范围。

水利工程已划定的实际管理范围超过本规定规定的范围的,维持不变。

第十六条尚未明确管理范围的水利工程,具体管理范围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及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提出,经市规划、国土房产等行政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划定,并设立固定标志。

第十七条禁止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影响水利工程运行和危害水利工程安全的活动。

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从事依法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活动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按下列方式办理土地权属登记手续:

(一)管理范围内的国有土地,1982年5月14日《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公布施行前已由水利工程管理者实际占有使用的,其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确定给水利工程管理机构;1982年5月14日《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公布施行后占用的,经依法处理后确定土地使用权。

(二)新批准建设的水利工程用地依照征用或者划拨文件和有关法律、法规划定用地界线,确定土地使用权。

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涉及海域权属的,依法办理海域使用手续。

第十九条从事工程建设,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制定补救方案并报相应的水行政主管部门;造成损失的,按规定给予补偿。

第二十条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招投标等单位,违反本规定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部门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并将其记入不良行为记录,向社会公布。

第8篇

1.1重视社区群众知情权。

每个群众都有知悉、获取自己所居住地区水利建设信息的自由和权力,只有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使群众对水利建设的现状有所了解,才能促使群众参与水利建设与管理。传统的水利建设管理模式认为,水利建设及管理是供水单位的责任,群众并不参与管理,这种观念造成水利建设及管理上问题诸多,难以保障水利建设的良好运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而水利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因素。重视农村居民的知情权,促使农民参与水利建设及管理,能使水利建设良好运转。由于大部分农民水利建设及管理知识匮乏,在水利建设及管理中往往力不从心,这就要求水利部门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定期到农村去,通过座谈、会议等方式使农民了解水利建设的动机、过程和对农民参与水利建设及管理的相关要求。同时,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可以通过宣传建设项目,使农民在了解水利项目之后提出反馈意见,使项目的实施得到保障。

1.2提高群众对项目的认识。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农作物生长和人民生活的关键因素。农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作物的产量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经济收入和发展步伐。水利建设是保障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每个农民都能认识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有关部门通过有效的方式,使农民了解农村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方式。在农村水利建设中,促使农民参与水利建设及管理。有关水利部门可以通过技术人员对农村的考察,找出农村所存在的问题,通过研讨会等形式,与村民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和分析。在进行研讨会时,可围绕农村发展中重大困难和障碍、识别农村用水方面的问题以及识别农村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展开。在与村民展开讨论的同时,农村管理阶层与群众达成共识,对以后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有效实施起了推动作用。

1.3与群众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问题识别后,要引导群众分析问题。可通过项目村的村民对社区存在的问题通过投票或打分的方式进行排序,以确定出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对社区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从而为确定社区急需项目的内容是否为水提供依据。这样就避免了以前传统的建设模式由上级为社区确定项目内容,难免存在对当地情况了解不深入造成主观失误。农村社区问题的分析过程不仅是使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对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有准确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使项目村的广大村民对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其问题的根源有更清楚的认识。这是村民与技术人员就农村社区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建立共识的重要过程。

1.4让农民群众参与决策。

项目区决策是指广大社区村民通过一系列的参与式过程后,识别出了社区在水利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哪些问题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时社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才能满足广大村民的意见,从而使社区的决议得到广大村民的接受和支持。这一过程一般是在村民大会上通过集体讨论和投票的方式确定的,对工程的建设模式,设计方案,管理制度,财务方案,招标,业主,运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作出决策。让受益区群众感觉到主人翁地位真实感,建立对工程的热爱和责任心。

2群众参与将对水利管理机制带来新的变化

2.1对水行业部门的工作方式及指导思想开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水利工程人员开始重视并真正认识群众参与式、过程式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与价值,其项目管理能力得以提高,思想观念在逐渐转变。通过群众参与解决了许多水利部门在以前工作中由于单向决策而遇到的困难,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干群关系,因此群众参与开始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与重视。

2.2群众的参与将使项目对社区产生重要影响。群众建立了对工程的主人翁意识和拥有感,村民对项目本身与新的参与式方法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将水利部门原本最为头痛的协调工作变得轻松简单。

2.3农村社区参与项目的能力建设得以提高。经过参与式全过程在项目村的实施,为村民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为社区今后其他的项目实施以及可持续管理提供了条件。

2.4农村社区决策管理能力增强。通过社区大会等形式,社区群众积极出谋划策、投票选举,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基于社区的用水户协会、用水合作组织,为项目的可持续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总结

第9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基本水利建设不被重视

一方面,国家每年的水利投入都进入到了大工程,但对农民帮助最大的其实是“小农水”,这对农田很重要,大旱旱情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山区。但目前在资金投入和水利建设方面,水利部门往往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更加关注的是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工业用水的保障,对于农业用水缺乏投入。另一方面,农民自己也不愿意独自去投入,粮食是“望天收”,农田水利建设的设施需要集体行动,不是一家一户可以做的起来的,也不是一家一户去使用的。所以很多农村的沟、塘、渠、堰都是在三四十年前建起来的。但自从分田到户以后,这些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就没有人管了,原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就更是被荒废了。在此之前,国家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都是通过“两工”体系来提供,农民在农闲时可以投入到农田水利修建中,至少可以保证水渠维护,但取消“两工”后,没有了相应的替代机制,农村水利公共投入就缺失了一块。

1.2农业灌溉体系不稳固

一是机井报废较多,井灌面积难以稳定,由于现有机井进入报废和更新改造期,且缺乏维修养护专项资金,井灌面积日趋衰减,老化严重,发展不平衡,而且部分布局不合理,控制灌溉面积小。二是灌溉面积有待进一步扩大,灌溉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三是灌区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四是机电灌站亟待更新改造,很多机电灌站工程损坏,水源污染.大部分丧失灌溉功能。

1.3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水源污染严重由于气候变暖,天气异常,降雨量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拦蓄工程数量少,导致地表水利用困难,地下水位下降,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同时,由于部分企业的工业废水不达标排放.致使河流水源水质严重污染.严重影响农田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势在必行。

1.4工程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实行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对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仍有部分工程没有实行产改.还有一部分小型水利工程产改不彻底.产权不明晰,利益不直接,处于没人管理状态。这一管理模式与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很不适应.既不能调动广大群众的管理积极性.也不能长久发挥工程效益,重建轻管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急需探索适应新形势、符合实际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

2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问题的对策

2.1、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

要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以适当的放宽政策条件,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资金,可以以保证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既减轻了国家经济负担,又可以发展民营化水利解决水利投资严重不足的问题,并且能够落实责任主体,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2.2 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主体问题

现代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要结合其使用功能,明确建设与管护主体,督促建设及管护主体负责。农田水利工程按照其功能可以将其分为公益性工程、经营性工程与生产性工程。公益性工程由政府部门担任主体;其次是经营者是经营性建设工程的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工程供水被定义为经营性欣慰;生产性工程建设主体则是农业生产者,建设主体应当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

2.3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制度改革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小型工程,可按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相关设施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政府补助形成的资产,归项目受益主体所有。允许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以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进行产权流转,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推进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实施灌区管理机构定岗定员和工程维修养护定额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妥善解决富余人员的分流问题,改革水价和水费计收机制,为工程良性运行和节约用水创造条件。

2.4 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

农村水利建设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工程建设而忽视自身建设的做法,工程建设与基层水管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要同时审批、同时建设、同时验收。要进一步调整农村水利资金支出结构,允许部分资金用于包括管理手段、信息网络、办公条件等在内的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以不断提高基层水管单位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2.5 因地制宜抓好水利工程建设

要结合实际,坚持水利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田林网高标准达标相结合,与乡村道路综合整治相结合,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相结合,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中连片,综合治理。要按照工程标准化、灌溉节水化、排水畅通化、农田林网化、道路平坦化、耕地田园化“六化”标准来规划水利工程

2.6 开发人力资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

人力资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有步骤有计划的选拔一批优秀人员到大专院校进行深造学习,学成之后再到基层开展工作。同时在平时应该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开展各类深造学习,以更好的适应岗位要求,做好水利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则应该做好各项工作的具体分工,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了解自身的主要研究方向,从而打造一支优秀的农田水利的专业队伍。最后要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得每一位技术人员都能够独自的开展各项工作,从而更好的促进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

2.7不断创新、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支持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土地集约化生产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各地水利建设发展的目标,在投入加大的同时,把加强水利建设管理摆上同等重要的位置。按照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原则,着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完善管理措施、筹措管护经费,加快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工程建得起、用得好、常受益。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意义重大,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可以给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带来全新的发展之路,真正为农民做好事,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士锦,于宝良,黄伟,浅谈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13期

第10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对策

1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维护资金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但已修建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费用和新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地方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需求,新兴的农田水利技术不能迅速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2缺乏专业化的运行管理人才

随着水利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不断提高。目前大部分的农田水利工程由政府投资建设,建成后由政府水务部门管理,管理运行人员大多是从事非水利管理工作的干部,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同时最近几年建成的许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维护和指导,致使违规操作的现象屡屡发生。原本设计的工程使用年限,在违规操作和不能及时维护的情况下,不但无法发挥其工程效益,还大大降低了工程使用寿命。

1.3水利设施的维护和建设受管理体制的制约

西北地区各县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维护和建设的管理,隶属关系错综复杂,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管护制度并存。政府管水、农民用水的传统管用模式专业化管理意识薄弱,粗放式管理没有转化为精细化管理,水利工程的效益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此外,材料购买、检验及老旧工程的维修还缺乏统一规范的制度管理,使得水利工程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2解决对策

2.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利国富民,效益具有持久性。在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多年来国家投资兴建的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和灌溉的综合性作用,对于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和助推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西北地区的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加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正常发挥工程效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持久性效益,必须加大建设与维修改造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2加强运行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技术水平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涉及范围较广、管理难度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工作岗位,及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使全体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聘用和引进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和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加强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和建设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将原有工程管理人员,根据专业水平的不同合理进行岗位调整,将掌握水利机械工作原理且熟悉机电设备性能的专业技术人员,调整到泵站操作和运行管理工作岗位。在工程灌溉管理和供用水管理工作中,要将熟悉工程特性、灌区情况和供用水工程的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安排在灌溉管理和供用水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确保灌溉管理、调度运行和供用水管理正常进行,充分发挥灌区工程效益。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单位,要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充分利用每年运行管理间隙,轮流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学习,学习借鉴相关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先进经验,逐步改善自身不足,丰富专业技术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工作技能。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机制,健全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体系,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2.3重视工程项目前期管理工作,做好工程项目审查审核工作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是整个工程的前提和基础,在工程项目周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前期,就要引起高度重视。收集整理资料要力求全面准确,认真做好工程规划论证工作,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审查审核工作,提高工程规划质量。在水利工程规划阶段,要根据特定水利工程规划要求,深入细致地收集相关技术资料,认真编制规划工作报告,做好报告审批工作;在项目建议书阶段,要紧紧围绕已经批复的规划内容,依据国家水利工程基本建设计划,详细进行资料收集分析研究工作,确保项目建议书质量;在水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规划选址、环境影响、水土保持、安全措施、节能设计、技术经济等方面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科学合理的论证;在初步设计阶段,要做好工程勘测工作,技术数据要求真实精确,严格按照工程规模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初步设计。要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查制度,规范项目审查工作。充分考虑水利工程在经济、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影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水利项目建设正常进行。

第11篇

1.基层水利建设权责不明确

在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各个部门的职责分配不明确,造成了一些乡镇、村的基层小型水利工程长期缺乏管理,而使一些设备长时间得不到修理而提前损坏。另外,还会造成水利建设口号喊得过多,但是缺乏实际举措。特别是当农民收益降低的时候,造成他们对农业缺乏信心和热情,也直接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基层水利工程投资建设的积极性。

2.水利建设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和缺乏合理性

由于市场主体意识不强,缺乏管理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一些项目受到行政方面的严重干预以及地方政府的保护。缺乏合理和科学的市场管理制度,经常会有一些违法分包等现象的发生,造成基层水利建设信誉管理制度的缺失,以及那些违规、违法行为不能够严格的查处。这就需要对基层水利建设市场进行一系列的整顿和规范。

3.基层水利工程设计水平不够高

一些基层水利工程由于时间的紧迫性,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造成了设计过于仓促,没有全面地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另外,设计方案还具随意性,设计图纸在施工的时候可能遭到随意的更换。

4.基层水利建设的政策管理体制不完善

基层水利建设和管理体系不够健全,而且技术装备过差,人员素质水平不够高,缺乏维修设施的保障。各级水管单位的人员管理费用和工程维护费用不能够按时落实到位,甚至使水利单位入不敷出。最重要的是我国还没有制定一部和基层水利建设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从而造成了基层水利建设和管理没有一个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

5.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理工作不到位

一些监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工作责任心,没有监理经验,没有合理的方法和手段,造成了监理工作不到位,对工程质量监测不够。

二、基层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应对策略

1.加大中央对基层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

解决基层工程性缺水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加大对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由于某些原因,比如政策的影响,国家对于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比较小。所以,加强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中央应该适当调整策略,加强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对维修和更新换代设备的投资力度也要适当的加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更快更好的发展。

2.协调好水政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权力间的关系

由于基层水利建设管理工作,所涵盖的法律、法规、规章等的范围比较广,或多或少的都会使水政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发生一些“权力纠缠”的问题。有时候会用到水的法律法规,有时候也会用到其他部门的法律法规。对于那些职责交叉或者重叠的情形,要做到充分的协调。加强各个方面的协作,共同执法,对于那些违规违法的情形要进行严格的处理。

3.提高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

对于水利工作人员的录用,要通过竞争的方式,择优录取,并且对工作人员进行一系列的相关的培训,提高水利工程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对工作人员责任心的培养。同时还要把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统一规划到县水利部门管理,以便于对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管理。

4.完善建设监理制,提高监理水平

为了提高基层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通常会设有一些监理人员。基层水利工程监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水利工程质量、工期进行监理并且对投资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对于监理单位的管理要采取规范的管理模式,监理人员的选择,要做到有证才能上岗;对于已经选择的监理,要进行一系列的相关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提高其监理能力。一方面可以解决少数监理人员素质过差,监理能力不强,不能够担任监理任务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监理对基层水利工程施工的旁站、试验、巡视、指令文件、计量支付签证控制等多种手段和方法,保证施工质量。此外,监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监理过程要做到认真、一丝不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工程项目质量、投资和进度的监理要能做到全方位、全过程,不要忽视一些细节。

三、结语

第12篇

本文就水利建设项目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的方式。

关键词:

水利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正文:

1.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就当前建设的过程中,水利施工建设其主要的质量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点:1.1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的工作的技术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并且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的效率对其工程建设的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其材料的实际的使用有很大的影响。要想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1.2材料。施工的工程的材料其是建设过程中的基础内容,水利施工建设过程中,其主要的水利建设就是为了防洪、抗旱,对未知的自然灾害起到一种提前预防的作用,保护下游的人们的生命安全。施工的材料如果出现问题就不能保证其水利工程的质量。因此,需要对施工的材料做好监督检查工作。1.3机械。施工设备也影响着施工的质量机械设备自身的运行的稳定性,其就影响着工程开展的质量建设。1.4方法。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工程的施工的方法对其工程开展的结构和建设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某一种施工的技术和方法在实际的工程中,可能其并不能应用在这个建设中,否则就会留下安全隐患。所以,在制定相应的施工的方法的时候,应该是根据工程的实际建设的需要,水利建设的一些安全隐患因素,一些组织管理等条件进行综合性分析。1.5环境。工程施工的环境其对工程的质量影响较大,比如连年阴雨的天气就会导致其防水性差。

2.水利工程施工材料管理中存在问题

2.1原材料的质量问题。混凝土是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的施工的内容。其质量影响着整个工程的防水性。但是当前在构成混凝土的施工的材料的选择上,国家对其的质量控制比较松懈,有些产品并不能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但是一些建设的小的企业可能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就选择这种价格便宜但是质量不过关的材料。造成工程质量隐患。2.2施工中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从建筑物基础开挖、基岩灌浆处理到混凝土浇筑(土石坝体填筑),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安装,有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未能按照水利部、电力部部颁有关施工技术规范,严格控制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出现的问题较多。例如,建筑物基础开挖施工中,有的承包单位为抢施工进度,不按技术要求进行控制爆破,造成基岩面爆破裂隙较多,起伏差较大,增加了基岩面整修工作量和混凝土回填工作量;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未按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严格施工工艺,出现入仓混凝土骨料分离,振捣不密实、漏振,致使层面结合不好,有蜂窝、架空现象。2.3承包单位偷工减料引起的质量问题。工程建设的人员承包单位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进行层层转包,施工建设的单位其为了有效的获得经济效益,就会降低陈本,主要是偷工减料等这些行为中,获得较大的利益。2.4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的问题。在有的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其施工的技术比较低,在一些焊接或者是是一些安装方面,其不能做到细节处的精致,导致其焊接的不牢固或者是安装的误差比较大等问题。

3.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3.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建设开始前,施工建设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就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其应该就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的技术做出明确的要求。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施工机械、设备,应审核承包单位提供的技术性能报告,不允许不合格的机械设备进入到工程现场。3.2施工过程阶段的质量控制。在工程顺利开展的阶段中,其应该加强对自身动态性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其在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督检查工作。对现场的施工的检查很重要。尤其是一些关键技术和关键地点的施工,应该重点的监督,并且隐蔽性项目的建设,应该在现场监督检查完一个环节后,在进行下一个环节,保证每个环节的工程的质量都是可以达到相应的标准的。3.3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在工程的验收阶段,对其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其检查过程中的质量的检查。这就需要验收人员根据国家相关的信息和政策性文件的要求,对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收检查,项目监理部应组织监理人员对承包单位报送的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审核和现场检查,符合要求后予以签认。

4.结束语

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水利工程的质量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民生管理的有效建设,就需要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这就需要其从原材料的采购管理、施工前的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施工过程结束后的验收等不同的方面做好对质量的控制,实现我国水利建设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友明,刘景奇,,姜金忠,路开峰.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质量控制[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7[C],2007年

[2]隋永安,郭小雅,赵洪丽.水利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组织与实施[A].山东水利学会第十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3]肖淑娟,项伟.水工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外观质量控制[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周海,陈翔.浅谈向家坝电站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运行管理[A].第二届水电工程施工系统与工程装备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0.

第13篇

1.1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尽管昌吉市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投入了较多的资金,但由于过去水利工程投资较少,总体农田水利设施基础较为薄弱,无法满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需要国家大力扶持和政策保护,导致水商品的价格一直不到位。近年来,昌吉市进行了农村水价改革,并在水权分配中引入市场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因素,目前2个灌区内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普遍偏低,降低了水权和水价改革带来的经济效益。导致供水管理单位长期处于亏本运行的状态,缺乏管护资金,加之经多年运行,各灌区渠道防渗率较低,防渗渠道的完好率也较低。

1.2管理体制制约,影响水利设施维护

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上,全市河灌区乡(镇)按隶属关系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采用专业管理和用水者协会管理相结合的灌溉管理体制。部分农民用水协会办公设施差,办公经费少,部分乡(镇)仅靠末级渠系维护费基本不够维持。如阿什里乡2008年成立了2个村的农民用水者协会,2009年成立了7个村的农民用水者协会,但是协会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业务能力差,人员不固定。协会没有专职人员,都是种地农户,农忙时没有时间及时结算水费帐目。供水后也不能及时向水管单位和农户进行结算,协会一直处于亏损经营,无法给协会人员发工资,导致管理人员缺失,被迫于2010年停止运行。农户参与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形成了政府管水、农民用水的传统格局,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农民用水协会独立承担灌溉管理的职责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农民群众对水管单位依赖思想严重,从而对农民用水户协会进一步推广发展带来了困难。

1.3重建轻管思想严重,农田水利工程缺乏必要的管理运行人员

目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部分依赖政府资金投入,政府投入资金建设,建成后供农民使用。很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建成以后,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农民在使用过程中违规操作现象严重,且存在一些破坏情况,导致部分工程使用的年限并不长,无法发挥出原本的设计效能,降低了工程的使用寿命。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

2.1做好前期工作是解决农田水利问题的基础

所有农田水利工程必须要有规划、有设计,按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进行。工程建设前要做好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勘测设计,搞好水源论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行项目审查制,小型农田工程由昌吉州及昌吉市水利局组织有关专家审查把关,并报自治区水利厅备案;大中型工程由自治区审批。项目建设地点、投资规模需在严格遵守已经批复的可研基础上,因地制宣的选择,确保投资能够充分发挥效益。实施方案须经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实地勘察、有关专家审查批复后进行建设。由于加强了前期工作,从基础上保证了工程项目质量,避免了项目建设过程中停工、返工等现象,从而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保证工程能在设计工期内完成。

2.2做好资金筹措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

资金筹措始终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制约因素。为了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办好、办实,又不增加农牧民负担,在资金筹措上,昌吉市建立了以政府投资为导向、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有力地保证了工程计划的实施。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按照“渠道不变、资金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把国债资金、以工代赈、扶贫资金和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整合起来,捆绑使用,形成合力,统一按项目可研报告实施。同时依据“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农牧群众投工、投劳,吸纳群众自筹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确保了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2.3做好工程建设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注重工程建设中高质量严管理,坚持实行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质量责任追究制和后续管护责任制,从严把好材料设备进货关、施工队伍选择关、工程质量监督关、资金管理关、项目竣工验收关。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选取施工单位,并对招标各个环节中的文件资料及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收集、整理、归档,这对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和控制工程造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农田水利工程大宗物资(管材、水泵)均由地区统一招标采购,择优汰劣,既保证了质量,降低了成本,也杜绝了“三无产品”和不符合工程要求的材料设备进入。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自治州或自治区审批的单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对工程的全过程、各单元工程工序中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建立了质量追踪档案,实行了质量“自检、复检、终检”三检制度,由水利、设计、监理、质监部门各负其责、紧密配合,保证了项目建设质量,降低了工程超概算、附属设施投入偏高的现象。在资金管理方面,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专帐核算,按规定标准开支,避免了帐务混乱、随意支出的现象发生,并严格按照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等规定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完善了项目工程款项支付财务审核制度,确保了建设资金的安全使用。工程建成后,先由项目法人单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自查、自验,自检合格后,由市水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组织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立即采取措施整改,直到合格为止,并对工程和当事人通报批评,确保农田水利工程质量。

第14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管理

1.农田水利建设体制改革情况

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我们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五种”机制,确保农建工作持续稳步开展。一是建立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领导责任机制。明确各乡镇的乡镇长、各村委支部书记为本单位农田水利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宣传动员、工程规划、筹资投劳和组织实施。二是建立完善财政支持与群众联动的投入机制。以项目实施为契机,采取政府投入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农民自愿投入为基础,其他经济组织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三是建立完善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管理机制。对于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管、自用”;对于集体所有的小型水利工程,采取租赁、拍卖、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实行民管民营。四是建立完善分类型、分情况具体指导的服务机制。水利、财政部门和各乡镇心系农建、情系农民,搞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防洪、除涝、兴利、水保、饮水等工程规划。

2.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我县水利工程建设从建立“五个体系”入手,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一是工作责任体系。落实各级主管领导的责任,特别是强化项目法人的责任,建立起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工作责任体系。二是质量管理体系。从组织检查入手,强化质量意识,提高质量手段,使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推动各参建单位建立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三是进度控制体系。从前期工作到施工直至工程竣工验收全部纳入到进度控制范畴,明确各参建单位的责任,建立目标清晰、内容完备、操作性强的进度控制体系。四是资金管理体系。以资金管理使用责任制为重点,完善管理制度,全过程实施监管,建立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的资金监管体系。五是情况通报体系。加强信息管理工作,及时全面掌握工程建设动态,加强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3.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意见

存在问题:

3.1农田排涝体系不健全

我县素有“坡、十小坡”,低洼易涝面积46.5万亩,排涝沟渠淤积,建筑物老化失修,遇到大雨、暴雨天气,田间涝水不能及时排出,38.2万亩低洼易涝面积排涝标准不足5年一遇,受涝灾影响,秋粮不稳定。

3.2农业灌溉体系不稳固

一是机井报废较多,井灌面积难以稳定,由于现有机井进入报废和更新改造期,且缺乏维修养护专项资金,井灌面积日趋衰减;老化严重,发展不平衡,而且部分布局不合理,控制灌溉面积小。二是灌溉面积有待进一步扩大,目前我县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63.6℅,灌溉设施覆盖范围小,且全县仍有5个乡镇36个村委属于少井无井区,保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的后劲不足,在2009年遭遇的特大干旱灾害中,灌溉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三是灌区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四是机电灌站亟待更新改造,70年代末,我县兴建的机电灌站,由于工程损坏,水源污染,大部分丧失灌溉功能。

3.3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源污染严重

由于气候变暖,天气异常,降雨量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拦蓄工程数量少,导致地表水利用困难,地下水位下降,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同时,由于小洪河上游县市及我县部分企业的工业废水不达标排放,致使小洪河及其它多条河流水源水质严重污染,严重影响农田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势在必行。

3.4工程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我县小型水利工程实行产权改革,对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仍有部分工程没有实行产改,还有一部分小型水利工程产改不彻底,产权不明晰,利益不直接,处于没人管理状态。这一管理模式与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很不适应,既不能调动广大群众的管理积极性,也不能长久发挥工程效益,重建轻管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急需探索适应新形势、符合我县实际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

4.改善水利建设的措施

4.1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水利建设新思路

我县农业发展存在三个制约因素:人多地少、基础设施薄弱和自然灾害频繁。因此,农村水利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新形势下,既要减轻农民负担,又要保持农村的发展,农村水利建设如何组织实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政策,处理好减负与农村水利建设的关系。首先,农村经济要发展,农业是基础,水利是命脉。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兴利除害夯实基础,至关重要。不能因为一味强调农民休养生息就忽视了农田水利建设,而是要摒弃传统的做法,以改革的精神,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努力走出一条适应新形势的水利发展路子。其次,农村水利建设是农民为改善自身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而进行的公益活动。通过近年实践证明“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正确引导,是大有所作为的。

4.2因地制宜,抓好水利工程建设

要突出抓好西部,完善提高东部,影响带动中部。各地要结合实际,坚持水利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田林网高标准达标相结合,与乡村道路综合整治相结合,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相结合,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中连片,综合治理。要按照工程标准化、灌溉节水化、排水畅通化、农田林网化、道路平坦化、耕地田园化“六化”标准。

4.3推进产改,实现水利建设良性循环

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不断创新农村水利的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实现建、管、运、营的良性循环。一是积极发展民营水利。要制定优惠政策,打破所有制界限,破除地区和部门垄断,取消不利于民营水利发展的种种规定,大胆地把经营性领域,尤其是效益较好、投资回报率较高的水利项目让位给民间资本。二是搞活民营水利经营权。通过明晰所有权,放开管理权,搞活经营权,采取租赁、拍卖、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走民间办水、企业化管水和商品化用水之路。三是要统一税费改革、资源利用政策、投融资政策和财政扶持政策。四是理顺价格体制,保证民间资本对水利的投入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

4.4依法治水,步入法制化轨道

依法治水,并不仅仅限于政府根据法律治水,也不仅限于政府依法管理群众治水活动。政府和其他组织、个人都是依法治水的主体,在治水活动中都应该严格依法办事。其一,立法是基础。要以新《水法》实施为契机,加大地方水行政立法工作。其二,执法是关键。要建立一支高效、公正、廉洁的高素质水行政执法队伍,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依法推动和加强水行政管理,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其三,要全面执行依法行政,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大水资源征收力度。其四,要制定政策,加强基层水利队伍。

第15篇

关键词: 施工 水利工程质量控制

一.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几点因素

(1) 施工设备:

施工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施工的质量好坏。在施工设备与器材上选择不够科学,施工机械的技术水平达不到设计水平,在设备的使用上操作不够规范,这些都会造成工程质量存在问题。

(2) 作业人员:

设计师只重视了工程外贸而忽略设计的合理性,施工管理人员没有合理科学的分配施工人员,施工工人职业技能不足、操作不规范,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

(3) 环境条件:

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对于施工的影响也有着复杂的影响。雨水对施工主体的冲刷侵蚀,风对施工结构上的应力,空气湿度对混凝土等材质的影响,更有地震、泥石流等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在工程的选址时,也需要考虑到人文环境的影响,尊重当地民族风俗、不影响当地生活习惯、不破坏当地卫生条件。

(4) 施工材质:

采购材料应选择质量合格过关的环保材料,应结构的需求根据材料的特质科学的使用。有些工程为缩减开支、节约陈本而购买廉价、未经过国家认可的材料,从而导致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问题。

(5) 工程技术:

施工的技术分为施工的工艺与方案。施工方案考虑不够周全、合理,施工工艺水平无法达到施工难度,这些都会影响到施工进度,既而导致施工质量不过关或追加投资。

(6) 工程监管:

在施工时,项目法人常常超出合同权利界限,直接干预施工工作,从而演变为监管人员失去权威,施工过程的规范依赖于项目法人的“自觉性”。由于对监管的认识不足,作业人员往往不愿配合监管者工作,从而导致“有事找领导”这一现象。监管人员自身素质高低也影响着施工质量,有些项目法人为缩减项目资金,常常会与监管人员相“勾结”,使监管人员对施工过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让工程“偷工减料”,为工程竣工后的质量安全,埋下更大的隐患,危机群众财产安全。

(7) 工程资金:

水利工程的开展、建设材料的采购、施工作业人员的聘用、工程后期的维护,这些都离不开资金;施工材料是否达标、作业人员技术水平是否过关、

后期维护是否系统完善,这些还离不开资金。可以说,资金是水利工程项目的“生命”工程是否“健康”取决于它,而资金量也影响着工程的“寿命”。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出现自筹资金不落实,地方不配套与下拨资金被剥削这些问题,从而影响到工程的进度与质量。规费的征收不到位,地方的财力不足,水利建设工程的呼声高,投入却少。

二.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一)施工前控制:

1.检验场内供水、道路、供电等一切辅助设施的准备情况。

2.质量要求要明确,熟悉以及掌握施工的技术依据。

3.承包商需加快建立并且完善施工保障与施工管理体系,如人员配备、各级作业人员的持证情况等。

4.审核工程采购的各种材料。

5.项目法人在中标后,需将施工设计、施工组织、施工措施、施工计划等相关文件进行审核后,才可施工。

6.参与到承包人为发包人所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的核查。在此基础上,督促承包商完成施工地区,原地形图的测绘,以及工程质量控制网的布控与设立。

(二)施工过程控制:

1.施工工艺的控制,查阅施工记录与材料,采用现场检查,按照旁站方案实施旁站。

2.在工程质量受到环境因素影响时,承包人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防范。

3.对于隐蔽工程的验收及检查。工程结束后,施工单位需先进行专职检验与自检,检查合格后,需请现场建立工程师验收检查。

4.施工质量出现事故需检查原因,事故责任分析,进行事故处理措施的研究,采取措施后的效果检验。

5.有效落实并实行工程例会、质量协调会,整理会议纲要,做好会议的记录工作。

6.每道工序间,需进行自检、专职检验,再由监理工程师检验,检验合格后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7.监理工程师必须行使质量监督权与质量否决权,出现问题及时下达停工指令,为工程款的支付作签署认证。

(三)开工条件控制:

1.监理机构征得发包人同意后,在施工合同约定的时间期限以内,通知发包人开工,要求发包人依照合同期限及时的准备施工材料、设备、人员等。合同工期的起算时间,在开工通知中予以明确。

2.承包人在完成一切施工准备后,需提出开工申请,在监理机构经过检查与确认后,签发开工令。

3.因发包人的原因,而导致工程没有按合同的约定时间正常开工的,承包商需向建立机构提出顺延工期要求,并与发包人一同商议补救措施。发包人承担工程延误的损失以及增加的费用。

4.单元工程开始施工。全单元工程,在获得批准后开工。后续单元工程,需经过监理机构审核完上一单元工程质量后,取得合格证明才可施工。

5.因承包人的原因,导致工程没有按照施工合同所规定的时间施工的,监理机构在通知承包商所约定的时间内,说明延误施工原因,提交赶工方案报告。由此增加到费用以及延误工期造成的损失由承包人承担。

6.分部工程开工,需要监理机构审批每一份分部工程的施工申请,审核施工计划,检验、核查该部分工程的施工条件,确认后签发施工通知。

三.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1) 程序: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水利建设条例、法规。必须落实工程设计审批制度,未得到批准的工程项目禁止开工。依据单位、单元、分部工程实施质量评定,工程验收需有监理机构的评定意见,没有经过验收的工程不得进行下一阶段或投入使用。

(2) 监理机构:

依据工程的要求规定人员、物料,进度计划,监理目标等,并为达到这些目标实施控制的方法、制度、依据及保证等体系。制定、落实监理细则,对掌握各阶段工程质量标的标准、各工序、各部位、质量检查、验收和评定都作详细规定。

(3) 重视:

是否能搞好水利工程建设,也在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加强领导对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让领导切身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增强对人民财产安全的责任心,真正落实工程质量工作。加强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工程作业人员、项目法人等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并加强监管与检验,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条文,如若出现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都要追究其责任,从而解决出现工程问题后,当事人一走了之的情况,既而加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4) 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包含施工日记、技术交底、材料检验、图纸会审、工程验收等制度。

(5) 贯彻落实“三制”:

水利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承包制,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最根本措施。法人负起工程建设的责任,招标时严格审查条件,加强监管部门管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