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危行业专题教育范文

高危行业专题教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危行业专题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危行业专题教育

第1篇

摘 要 高职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高职教育的独特的实用性教学特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也有其特殊性。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所学专业紧密联系。着重于应用和实践,提倡学以致用,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实用性体育课程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高职院校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实施教学的原则及方法,并针对学生未来要从事专业的特点,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设想。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查阅了体育教育理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课外体育、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同时阅读了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有关的多篇文献。

(二)访谈法

走访省内部分高职院校,了解了各校专业设置和专业学习特点,体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并观摩了体育课,且与师生进行了座谈。走访市内部分校企合作企业,了解企业工作岗位特点和用人条件,掌握信息与材料供研究所用。

三、高职体育实用性教育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任务是为企业和用人单位培养大批管理型、技术型和实用型专门人才。在高职院校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设专业、以岗位核心能力设课程”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的主导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需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高职特色,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特点与需要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以培养学生职业所需的实用体育知识、一般身体素质、职业特殊素质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高职体育教育必须把握高职课程设置特点,密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联系,开设更能够适应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岗位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新模式

四、根据专业的职业特点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从高职学生未来职业需要出发,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体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高职体育发展的重要之路。目前,高职体育教学更加重视与职业相关的体育能力的培养,重视引导学生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体育能力,引发学生对体育与职业的思考。因此,从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出发探讨高职体育课程的构建就是从实际出发,发展学生与职业相关的体育能力。选择与职业相关的内容,依据国家和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具体要求,参照专业方向,从专业需要的角度出发,开发职业需要的体育能力,增加职业技能相关的课程,促进学生职业体育能力的发展,

(一)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不同的体育实用性教学模块。

(二)体育实用性教学模块按功能分为:

1.专项技能类包括:球类模块(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防身健体类(武术、散打、跆拳道、防身术);形体健美类(健身、形体、健美操、体育舞蹈、广场舞)

2.身体素质模块包括:生产制造类(力量性练习、俯卧撑、哑铃操、跳绳、多级蛙跳);管理类(腰部肌肉力量耐力练习、颈部肌肉力量耐力练习、瑜伽、健美操、形体练习);计算机信息类(腕部力量练习、颈部肌肉练习、肩部肌肉练习、腰部肌肉练习)

3.体育实用性包括:健康自我评定;熟悉各专业岗位特点和身体素质要求;常见运动损伤与慢性职业职业病的防治、心肺复苏操作、各类安全防护与逃生法。

4.大学生课外体育素质拓展课包括:参加各类体育讲座3次以上;参加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合格、组织参加测试工作;体育社团参加社会比赛、表演等;参加院级以上的体育比赛获前六名、参加裁判和组织工作等。

5.短期岗位职业训练班包括: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职业岗位心理人格训练;职业岗位管理与创新训练;团队协作训练。

(三)专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置模式。

1.体育选项课A+身体素质课B+体育实用性选修课C(学期制)。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第一、二学期以学生所选专项课加身体素质为重点,加大身体素质的练习比重。从而有效地发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职业功能和健身、健心功能。提高学生体力和运动技能。第三学期按所学专业选修体育实用性理论与实践模块内容,完成所需学分。

2.体育选项课A+大学生课外体育素质拓展课D(学期制)。第一、二、三学期为体育选项课,每学期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体育素质拓展项目,学生可按兴趣选择大学生体育素质拓展项目,完成所需学分。

3.体育基础课+体育选项课A+体育实用性培训班E(学期制)。第一学期以大类体育基础为主学习体育技能。第二、三学期为体育选项课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体育专项课。每学期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短期培训班,以岗位职业训练模块为主。

五、确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学制三年,体育教学各院校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各有不同,一般是采用“2+1”或“3+1”的教学模式。以基础课-选项课-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和实践课为主。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体育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对体能需要选用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不仅具有体育的合理健身性、娱乐放松性.更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发展和提高职业技能的身体素质。在基础课教学内容上以增强学生体育知识,培养学生体育欣赏,掌握保健、矫正和预防能力为主。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选项课以原有的院系、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要求。自主地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需要,有利于高职学生体力和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的发展。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和实践课,根据各院系专业的特点,紧扣职业劳动的需要,进行各种实用身体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适应职业的身体素质,毕业以后可以很快地适应职业劳动要求,并为将来在各个劳动岗位上干出成绩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选择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训练方法。应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练习,如生产制造、工程建筑装潢等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设定拓展训练、球类、攀登、爬杆、爬绳、走平衡木等上肢力量练习和身体平衡练习,增强学生的平衡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对管理、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可进行拓展训练、气排球、太极拳、乒乓球、体育舞蹈等项目的练习,增强下肢的静力性力量,加强上肢小肌肉群的灵活性,另外预防下肢瘀血和静脉曲张;对计算机、会计、文秘等长期伏案的办公人员,可进行防身术、办公室瑜伽、太极拳、健美操的练习。

六、更新教学理念,研究新理念新方法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越来越多,不同专业有不同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不同人才规格对身体素质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理念上要不断更新,适应高职专业职业特点的要求,要能够根据学生专业岗位的职业特点选择实用性强的体育教学内容;要能根据职业技术学习劳动对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选择具有康复、医疗保健作用的体育教学内容;要能够激发学生树立牢固的终身体育的思想,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到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细致全面的调研。加强对学生专业特点的研究,掌握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对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及发展趋势的敏感性,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教学水平,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以适应体育课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

了解企业工作流程与工作特点,开发与选择实用性教材。2006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设专业、以岗位核心能力设课程”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的主导下,明确了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是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制定课程选用教材过程中要到相关企业进行全面调研,了解企业工作流程与工作特点,找出学生职业技术必需的职业体能及职业对人体的影响,通过校企合作,选择适合学生职业实用性高职体育教材和开发校本体育教材。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课题编号:JG201104。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2] 缪本海.关于我校开设实用性体育教育课程的探索[J].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

[3] 孙咏梅.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改革高职体育课程[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4).

[4] 陈功立.高职院校增添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2).

第2篇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检索、阅读近年发表的有“专业岗位职业实用性”“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论文及相关资料,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制订康复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

2.调查法

走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任课教师和学生,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需要的一手资料,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汇总。

3.逻辑分析法

结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的综合对比与分析得出结论。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使病、伤、残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它与体育中的运动康复专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1)康复治疗技术所需专业能力。

康复治疗技术所需专业能力包含很多方面,如:①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合理制定运动处方的能力;②应用各种运动治疗技术康复患者或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能力;③应用各种理疗技术康复患者的能力;④运用一定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患者的能力等。

(2)康复治疗技术所需社会能力。

包括:①较强的言语表达能力;②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③团队协作能力,能与同事互相合作完成工作任务;④应急处理能力;⑤职业安全保护意识等。

2.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通过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不难看出,其中有很多能力与体育教学中的内容有联系。例如,要具有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合理制定运动处方的能力。这一能力首先要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方式方法,了解这些运动对人体有哪些影响;其次,运动处方是体育理论教学中的内容,处方包括运动的强度、运动的时间以及运动的频率等;此外,还要求此专业要能够运用一定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患者的能力或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能力。这样就要求治疗师也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3.与专业岗位职业实用性相结合的康复治疗技术体育课程内容设置

通过调研,得出对课程内容设置的需求和建议,结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实际情况总结和归纳出以下几点:

(1)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是患者应用各种运动来治疗肢体功能障碍、矫正异常运动姿势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为在体育运动中适合此项内容的锻炼,我们设置了太极拳部分、健身操部分、器械部分的授课内容。

(2)通过运动疗法和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进行治疗。运动疗法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的常规运动疗法训练、神经生理学疗法训练、运动再学习疗法训练和其他疗法训练等。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使学生掌握各种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概念、作用机制、适应征、禁忌征等;应用各种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患者或指导患者进行训练;能针对病情,选择适当的传统康复治疗技术。针对此类内容,我们设置了部分理论课的内容,从体育锻炼的角度阐述康复治疗技术。

参考文献:

[1]翁惠根,庞正志.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2]董翠香,王珊,朱春山等.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

第3篇

关键词:专业岗位 职业实用性 高职体育 课程改革

高职体育是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才身体素质,满足学生对与其职业能力紧密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需要,以“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为指导的一门学科。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相关岗位体能的基础上,应进一步结合专业所需的技能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同时,随着以专业岗位职业实用性的职业应用为导向的体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开展,现代高职体育教学也应紧跟教改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本课题将从专业岗位职业实用性的角度,结合从与体育课程相关性较强的康复治疗技术入手,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检索、阅读近年发表的有“专业岗位职业实用性”“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论文及相关资料,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制订康复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

2.调查法

走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任课教师和学生,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需要的一手资料,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汇总。

3.逻辑分析法

结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的综合对比与分析得出结论。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使病、伤、残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它与体育中的运动康复专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1)康复治疗技术所需专业能力。

康复治疗技术所需专业能力包含很多方面,如:①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合理制定运动处方的能力;②应用各种运动治疗技术康复患者或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能力;③应用各种理疗技术康复患者的能力;④运用一定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患者的能力等。

(2)康复治疗技术所需社会能力。

包括:①较强的言语表达能力;②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③团队协作能力,能与同事互相合作完成工作任务;④应急处理能力;⑤职业安全保护意识等。

2.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通过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不难看出,其中有很多能力与体育教学中的内容有联系。例如,要具有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合理制定运动处方的能力。这一能力首先要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方式方法,了解这些运动对人体有哪些影响;其次,运动处方是体育理论教学中的内容,处方包括运动的强度、运动的时间以及运动的频率等;此外,还要求此专业要能够运用一定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患者的能力或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能力。这样就要求治疗师也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3.与专业岗位职业实用性相结合的康复治疗技术体育课程内容设置

通过调研,得出对课程内容设置的需求和建议,结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实际情况总结和归纳出以下几点:

(1)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是患者应用各种运动来治疗肢体功能障碍、矫正异常运动姿势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为在体育运动中适合此项内容的锻炼,我们设置了太极拳部分、健身操部分、器械部分的授课内容。

(2)通过运动疗法和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进行治疗。运动疗法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的常规运动疗法训练、神经生理学疗法训练、运动再学习疗法训练和其他疗法训练等。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使学生掌握各种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概念、作用机制、适应征、禁忌征等;应用各种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患者或指导患者进行训练;能针对病情,选择适当的传统康复治疗技术。针对此类内容,我们设置了部分理论课的内容,从体育锻炼的角度阐述康复治疗技术。

参考文献:

[1]翁惠根,庞正志.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2]董翠香,王珊,朱春山等.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

第4篇

关键词: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工学结合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陈思义(1954-),男,重庆市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

课题项目: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院级专业改革研究项目“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编号:11SA07),主持人:陈思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4-0068-05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原四川省轻工业学校)在2001年升格为高职学院之前就开办了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在5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依托轻工行业,面向地方经济社会,为省内外制浆造纸、酿酒、食品、卷烟、包装、印刷等企业培养了大量从事轻工机械设备及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操作、维修和技术改造的专业技术人才,为这些企业的发展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而近年来,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毕业的学生所具备的专业技能滞后于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往往要经历1~2年或更长的岗位适应时间。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不高,认为技能、技术优势不明显,实际工作能力不足。有的毕业生也认为自己所学未用、所用未学,就业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职业针对性不强,教学与应用之间的脱节较严重,工学结合还没有成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主线和主流,依附于理论学习的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动摇。

针对上述问题,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高职《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课题组,旨在构建该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和相应的课程新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高职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人才培养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一、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当今 “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要求所培养的毕业生要能找到相应的专业岗位,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即岗位设计及其应用技能的培养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主要课题。实践证明:科学地选择支撑一个专业的技术,构建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才能满足教学规律的要求,达到培养目标。因而,寻求社会需求与专业支撑技术的最佳结合,是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建设―个专业的首要任务。根据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的内涵设计明确的岗位及人才培养规格是当前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也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知识能力构筑的切人点。

为了准确把握人才培养方向,课题组成员于2011—2012年开始深入四川省内外相关的制浆造纸、酿酒、食品、卷烟、包装、印刷等多家轻工企业,调研行业发展情况、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及专业人才教育等方面的情况。

调研显示,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轻工行业企业为了实现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变,走高效益发展的道路,引进了大量高效率、连续作业的带自动上下料装置的自动化单机、联动机组和自动流水生产线等。这些进口或国产的现代化轻工机械设备及自动生产线其特点是:结构复杂化、装置系统化,机能高级化,融机械、电器、液压、气动、高科技自动检测以及微机控制技术应用为一体。这些现代化的智能化设备对安装、调试、运行操作、维修管理人员的外语水平、使用电脑控制管理的技能、机电一体化技术及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相关企业不仅需要更多从事机电设备安装、运行与维护的高技能人才,而且要求毕业生一到企业,就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实现“零距离上岗”。高职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应是机电设备安装、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

根据调研结果,课题组在充分了解专业、行业企业现状、技术需求和跟踪专业方向前沿的基础上,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步,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当前企业急需的毕业生,才能提高就业率[1]。由此,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面向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与创新精神,熟悉轻工机械设备及自动生产线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性能,具备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及运行管理,及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以岗位群为基本依据,构建专业教学模式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将面向轻工行业的制浆造纸、酿酒、食品、卷烟、包装、印刷等企业。主要职业岗位:①对新建厂或引入新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投产前的一般性技术工作;②从事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及备品备件的制造工作;③为提高产量、调节产品品种能对机械设备选型、配套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的一般性技术工作;④对全厂(重点为车间)生产线机械设备的运行管理工作。

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需要,课题组与相关企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就专业教学改革座谈,重新审视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深入研究分析了本专业职业能力,特别是关键职业技术能力,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面向社会需求,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体系。高职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如图1所示。

新构建的专业教学模式以职业岗位和工学结合为导向,强化岗位实践锻炼,以学生技能训练和提高实际技能为主,教师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如何打好理论基础和提高训练技能。最后,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均得到提高,并带着岗位工作经验就业,实现本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准确对接[2]。

第5篇

① 参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 一、引言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把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①。根据这一要求并结合本系自身专业特色,课题组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群)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了更好的优化与推广“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深化教育教学管理,更好地实施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组一起探索了与“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弹性教学。

二、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群)是一个专业技术性、团队协作性和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必须与信息类项目开发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融“工作项目研发、职业技能训练、应用技术创新”为一体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与信息类企业紧密配合,将企业实际研发项目转换为特色课程用于专业教学;通过专业教研室和实训室,将企业实际项目转换为经典案例用于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的就是企业的实际项目,对学生进行了职业技能训练;学生在创新中心参与部分项目研发和部分研发项目的改造与扩充,提高学生应用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以工作项目带动教学,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了学生应用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我系始终以社会需求项目为载体,校企共同研发、转化,形成新产品;将用新知识新技术研发的工程项目转化为经典案例,丰富教学资源库,用于课堂教学;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监控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实现第三方评价;学生在校外基地顶岗实习、参与企业项目研发、了解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质,实现就地就业,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双线(循环)递进,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奠定了基础。“三位一体”人才培养。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莫足琴,夏德洲:基于“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弹性教学研究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 第25卷第2期

三、弹性教学

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教学管理能否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形势的发展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刚性的高职教学管理现状已经难以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要求,实施弹性教学和弹性教学管理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和发展趋势。

(一)弹性教学概念

弹性教学管理制度是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学分制为主要特征,其本质是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自,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满足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需求的现代教育管理技术\[1\]。

弹性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在课堂中、在教育的一切时空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价值,适时引导学生,使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充分发展。弹性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2\]。

要全面实施和推广工学结合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处理好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和教学环节与工作的关系,教师必须要进行弹性教学,教学管理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弹性教学管理制度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老师为学生提供一种发挥创造潜能的氛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的选择教师能更好地激励教师转变观念提高教书育人的素质,并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创新教育的实施。

(二)弹性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现在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教学都是采用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布置统一的作业,统一考试,没有对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考试。学生实习实训时间在规定的时间段进行,没有顾及企业的生产旺季或者淡季,也没有注意企业接收实习生的最佳时间,基本还是学校的大学期模式,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和“教学做”合一。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不管采用的项目或学习任务都是统一的、相同的、不分难易的,只注重项目或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没有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都是按照一个标准衡量学生的优劣,从而抑制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热情。

弹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的改进上述教学的缺陷,但是现今的高职院校实行弹性教学的不多。高职学生出现“旷课”、“我不感兴趣”、“我不喜欢”等现象,主要是因为课堂教学达不到他们的期望值,为了把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高职学生培养成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大力推进适合自己人才培养模式的弹性教学。

四、与“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弹性教学

(一)有弹性地安排教学和实际工作时间

根据教学和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调整教学内容,有弹性地安排教学和实际工作时间,完成好教学任务。在学期教学安排上,实施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采用灵活的排课方式:以实训室为中心,实行分段接力教学;以课程为中心,实行模块化教学。实习实训不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根据合作企业生产规律安排最佳时间,采用灵活的学期制度。

(二)分层次教学

根据学生学习层次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挖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优势,减轻部分学生学习上的心理负担,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具体方法:作业布置有弹性,结合课程的教学特点、企业项目需求、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来设计弹性作业。课堂提问有弹性,根据学生的差异而提问,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学习内容有弹性,把企业工程项目融进教学,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兴趣小组鼓励小组项目开发进度的差异性\[3\]。

(三)教师弹性备课

教学内容满足预期培养目标,内容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要从企业实际需求和案例库中选择各种有利于提升学生项目开发能力的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设计教案时,教学时间安排要有足够灵活的调控空间,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评价提供足够的时间。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学生、学习情境、学习任务,还要备工作过程。

(四)教师弹性上课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分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进行灵活多样的上课方式,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总结,过程让学生去经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

(五)教学方法弹性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情境、不同任务、不同的学习场所、专业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启发引导法、卡片法等等。要注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思想,采用不同的教法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教学效果,进行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创造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组织弹性调控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学调控重点关注学习过程和师生的双边活动,根据学生的需求、学习情景的发展变化,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调控。弹性教学组织师生的互动影响和现场调控很重要,因为教学过程越开放,来自课堂的小插曲、小意外发生的概率也就愈高,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干扰因素就越多,所以教师不仅要调控好学生,让学生发挥到极致,还要调控好自己,让课堂氛围达到最佳。

(七)弹性评价

弹性评价包括多角度的结果性评价(对项目调查报告、项目说明书、综合项目产品展示等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性发挥情况评价)、发展性评价(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评价)、个性化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用人单位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

(八)课余时间学习辅导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弹性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不定期、不定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与人沟通方法、团队精神、创新思维和思想等多个方面进行辅导谈心,达到师生互相了解,从而促进教学更好的开展。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辅导要随时随地进行不能太局限,可以在教室、宿舍、校园、办公室、课外活动中等很多场合进行。

五、 结束语

要很好的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实施弹性教学,弹性教学更适合当今高职学生的特点。弹性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等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各方面能力。弹性教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弹性教学管理要给老师相当大的支配空间,教师上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教案、课件、工作页、考试评分标准等。弹性教学值得我们继续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朱锡光.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教学管理体制\[J\].西北医学教育,2005(1):6.

第6篇

【关键词】公共场所高危人群;艾滋病;调查和防控

【中国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00-01

公共场所的女人员是传播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艾滋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全球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约有75%是通过性接触途径感染,中国自1997年起,经性传播HIV的例数逐年上升[1]。我中心于2009年10月~2010年9月对本地区公共场所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知信行进行调查和干预防控,总结报告如下:

1 调查资料

1.1 调查对象:将本地区内所有的洗浴场所、歌舞厅、酒吧、洗头房、按摩室等可能具有从事商业性的公共场所列出,将其中工作的女人员列为高危人群,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目标选择240名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①以我中心牵头,先调查摸底,制订行动方案;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印制调查问卷。②在辖区派出所的配合下,随机对各公共场所的调查对象进行个别访谈和匿名答卷式调查,允许被调查对象回避相关问题;在征得调查对象的同意的前提下,抽取血样进行HIV抗体检测并署名。

1.3 统计分析 :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38份,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应答率为97.9%);所有数据用Epidata3.0数据库进行双录入,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各种指标的频数及比例和行为进行描述性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社会学特征,年龄<22岁的比例最高,其次是23~30岁;农村和城镇出生的女性比例较高,对从事该工作一般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未婚女青年和初中文化水平占比例较高,进入本行业时间以1~5年为最多见。

2.2 对艾滋病的相关知晓和认知情况为:大多人为一般了解,认为是性病没事右性接触引起的;较多人承认有叫频繁的不洁史,经常使用防护措施;大多数人知道是由性途径、血液污染和母婴垂直传播三个主要传播途径引起的,也有部分认为是其他途径引起的;认为可以治疗和不治之症占绝大多数。

2.3 患病后的态度为:本组资料中HIV抗体阳性率为1.28%,大多人的态度是听天由命;朋友患病后的态度主要是避而远之,而且回避该类问题的人较多。

3 分析和干预

3.1 活动宗旨 江苏省海安县地处苏中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人口密度高、人员流动大,艾滋病发病率在百万分之十五左右,虽在较低水平,但防控工作刻不容缓;公共娱乐场所的服务小姐以年轻未婚妇女为主、处于性活跃期、文化层次较低、性观念较开放、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够、自身防范意识较差;且因其行业的特点,女性商业者是用自己的身体向别人提供而换取金钱的人,她们被认为是一个地区艾滋病传播的放大器,加快了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扩散[2],故她们在传播艾滋病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该人群开展艾滋病调查和检测,了解其对艾滋病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改变,探讨影响其改变的有关因素,目的在于准确掌握该人群的艾滋病认知及相关行为的基线情况,为对该人群采取科学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对干预防控工作有指导性意义。

3.2 干预措施 有研究表明,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健康教育方法,可以提高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3]。我们制定详细的方案和目标,对此类高危人群积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包括危害、艾滋病防治、学、妇产科等相关知识培训;组织观看影像资料,发放小册子、宣传单、画册,张贴标语、宣传画,手机短信,发放安全套和药液等;做好此类人员上岗前健康体检和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隔离就诊;设置求助热线电话,提供主动可及;通过部分目标人群促进同伴教育、扩大干预效果。

3.3 初见成效 通过一年的调查和干预行动,本地区公共场所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的知晓率有所提高、特别是认知和态度较前明显改善,该类人员参与艾滋病防控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虽然该类人员对艾滋病的态度、行为的改变不是短期的教育就能做到的,但在本地区的患病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未出项上升趋势。

因此,只要加大对我县公共场所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力度,可切实有效地预防控制艾滋病在本地区的传播和流行。

参考文献

[1]羊海涛,等. 娱乐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性病/艾滋病可行性研究[J].江苏预防医学,2005,16(1):1-4.

[2]陈刚,等.浙江省某地美容美发中心暗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调查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4):372-373.

第7篇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教培训

常年在县电视台开辟“蒸水安监”宣传专栏,对全县人民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常识宣传。投入6万余元,在我县境内高速公路出口和主要道路旁新增4块高标准的大型安全生产户外宣传牌。 6月16日,我局牵头组织县直相关单位在夏明翰广场举行“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000余人次。县住建局、安监局联合举办建筑施工项目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专题教育培训班。县安监局、人社局联合举办全县乡镇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暨工伤保险业务培训班。上半年,县安培中心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期,1100余人参加了安全教育培训并通过考核。

(二)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1、严正行政许可。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条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行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现场审查把关制,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不予行政许可。上半年,共对110家烟花爆竹零售经营网点、5家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农药、油漆店)进行颁证和换证。督促3家非煤矿山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另有 6家采石场安全生产许可证申报资料已报市局,安全生产许可证正在申办当中。

2、严明执法检查。紧紧抓住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等主要节假日,突出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直管行业领域,严格依法进行安全检查。上半年,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499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47家,查处各类安全隐患215条,督促整改到位210条。加强对制鞋、箱包、水泥、陶瓷、矿山等职业危害相对严重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督促用工单位做好职工体检工作,建立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严肃隐患治理。充分发挥安委办综合协调平台作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分级分类建立台帐,对重大安全隐患,由县安委挂牌督办。上半年,共下发安全生产隐患《督办令》、《督办函》13份。3月份,县安委接到县教育局报告,称大安乡天翼幼儿园后面山体出现开裂、移动现象,整座山体向该幼儿园墙体方向移动约20公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对该幼儿园300余名师生人身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县安委办分别给县国土资源局、县教育局下达了督办函,要求其迅速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目前,该处隐患现已按要求整改到位。

4、严格复产验收。严格落实省、市关于高危企业节后复工复产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逐行业制订了节后企业复工复产工作

实施方案,明确复工复产程序和标准,严把高危企业复工复产验收关。对不符合复工复产条件的和经整改后仍达不到复工复产条件的高危企业,坚决不予以复工复产,同时,由属地乡镇人民政府安排专人进行盯守监控。5、严密防汛保安。我局多次召开重点矿山和尾矿库企业主要负责人防汛保安专题工作会议,下发加强防汛工作的相关文件,要求企业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安排专人、专班实行24小时值守。同时,明确了联系尾矿库汛期安全的县级领导、乡镇领导和部门领导,督促企业建立健全汛期防灾应急救援体系,突出抓好尾矿库安全度汛、地下矿山防排水、露天矿山及在建项目防山洪地质灾害三个重点,确保将防汛措施细化落实到每个企业、每个岗位,确保安全度汛。

(三)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打非治违”

我局始终保持安全生产“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按照省、市、县“安全监管执法年”活动的统一部署,我局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单位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单位,组织开展集中执法行动,坚决予以打击取缔。今年3—4月,我局会同商务、市场监管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开展2次加油站专项整治行动,取缔非法加油站点4个。5—6月,我局对县城建成区范围内烟花爆竹经营网点开展常态执法,取缔非法经营烟花爆竹经营网点24家,依法收缴非法烟花爆竹200余件。同时,我局还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违规违章行为执法力度,今年上半年,我局依法下达有关执法文书237份,对35家企业进行立案调查,行政处罚32.6万元。

(四)稳步推进安全生产达标创建

1、企业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

今年来,我局不断加大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力度,在强力推进高危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同时,将此项工作向工贸行业拓展。上半年,我县2家非煤矿山企业、2家危险化学品企业通过三级标准化验收。工贸行业领域,业美纸业、荣尔电气等2家企业已通过三级标准化验收,________有限公司、____化工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正在积极创建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

2、示范县、示范乡镇创建进展良好

4月14日,我县组织召开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县直相关单位示范县创建工作任务和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行动,示范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井头、樟树等乡镇正在积极创建省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曲兰、樟木等两个乡镇也正在积极努力,完善相关工作,为创建市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统筹兼顾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全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局高度重视,把学习教育活动作为2016年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第一时间召开党组会议,研究制订下发《关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开展学习,组织专题讨论,深刻查摆问题,严格对照检查,切实抓好整改,第一专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得到了县委督导组的充分肯定。____镇____村作为我局精准扶贫村,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驻村扶贫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____带领班子成员和工作队员经常深入____村了解相关情况,与村支两委一道共同商讨了____村2016年扶贫工作计划。结合____村实际情况,出台了详细的贫困户发展产业扶贫以奖代补方案。局班子成员、工作队员与____村贫困户实行“一对一”帮扶,扶持他们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我局在工作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2万元扶贫资金,支持帮助____村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领导干部还没有把安全生产当作底线工作来抓,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真正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基层发现解决问题不多,积极主动抓安全生产能动性不够,部分领导干部带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制度执行不到位。

(二)安全监管不到位。部分单位不能很好的履行自身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对情况复杂、基础较差、难度较大的,不想管、不愿管、不会管,以致在安全监管中出现薄弱环节。

(三)安全投入不到位。部分单位对重大隐患的消除、重大问题的解决,缺乏足够的决心和负责任的精神,在安全投入上能省则省。部分企业舍不得花救命钱、保命钱,安全培训敷衍了事,隐患治理能拖则拖,象征性进行安全投入,个别企业甚至没有安全投入。

(四)责任追究不到位。发现问题不能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普遍失之于软,失之于宽。侧重于事后追责,对事前问责力度不够。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宣教培训力度。继续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做到安全生产入脑、入心,宣传到乡、到村、到户;继续大力开展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做到高危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全覆盖,同时,积极稳妥向工商贸行业推进。

(二)进一步深化 “打非治违”。定期组织各乡镇、县直相关单位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全面细致的摸排,对排查出来的非法违法企业,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坚决予以打击,确保取得实效。

(三)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

第8篇

《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我局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广西安全生产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突出抓好执法监察、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努力安全生产综合执法能力.实现了我县安全生产形势的基本平稳,并逐步趋向好转.近几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县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下,在我局全体干部职工辛勤工作下,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工矿商贸企业连续多年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我县安全生产工作连续八年被市人民政府授予安全生产工作优良单位,名次排在全市前列.

一、主要工作

(一)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在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上,着力推进四项工作:一是明确各级领导责任落实.依据《安全生产法》、《广西安全生产条例》和《广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暂行办法》要求,明确了各乡镇及行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分管领导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分管其他业务工作的副职负有直接管理责任.二是明确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依据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属地分级”管理原则,每年年初县政府与各乡镇及县直各安委会成员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及各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使全县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三是健全监管体系.我们按照上级和县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相关要求,督促各乡镇各行业主管部门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备了1-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部分工作人员通过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后取得了《广西安全生产监察执法证》,监督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依法依规成立安全机构,配足安全专管人员,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全县安全监管网络基本形成.四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监督企业做到:健全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强化职工安全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企业用工要严格依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等.

(二)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全民安全意识.为着力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营造全社会更加关注安全,更加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我们采取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广西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好每年一度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以举办安全生产咨询日和明江之夜文艺晚会活动、发放宣传小册子、播放安全生产知识专题片、手机发送安全知识短信、张贴安全生产标语口号等形式,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营造了浓厚的安全生产宣传氛围.二是通过举办各类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班,每年要对各乡镇、各部门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高危企业全体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年平均培训相关人员达1000人以上.

(三)认真履行职责,加大执法监察力度.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要求,我局在每年的年初将全年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计划上报县政府审批,在年度的执法监察过程中,我们集中时间、人力、物力,开展了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工业规模型企业、运输企业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在执法过程中,我局始终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上级局及县政府的工作要求,严格执法程序,认真履行执法文书.通过严格执法监察,排查治理了大量的事故隐患,有效预防了各类事故的发生,为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奠定了基础.

(四)加强行政许可服务,严把新建企业准入门槛.全县有经我局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近200家,主要包括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烟花爆竹批发和零售经营网点、民爆器材等高危企业.其中,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等认可每三年进行延期换证,烟花爆竹零售许可需要每年更换一次,其工作量大,程序严格.为此,严把准入关、保证企业顺利实现办证和延期换证是一项重要工作.针对我县高危企业安全基础差、设备设施老化、管理水平低、生产现场管理混乱等情况,我们下大力气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切实加强整治,实现高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要求条件.一是摸清现状,重点监控;二是严格执行标准,高标准达标生产;三是聘请专家,有效指导;四是严格“三同时”审批.

(五)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严密监控重大危险源.按上级要求,自2007以来我局制订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自查与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专业检查与专项治理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全方位、大规模、多层次、多形式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一是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二是开展综合性安全执法检查;三是开展隐患排查网络报送核查;四是强化重大危险源监控.在隐患排查确定等级的基础上,制定监管措施,落实监控责任,有效防范了一般事故的多发和遏制了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

(六)切实做好应急救援工作.一是组织完成了各乡镇、行业主管部门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截止目前,已有8个乡镇、22个重点行业和高危企业完成了各年度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备案工作.二是定期开展了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进一步操练了应急救援队伍,检验了预案的可操作性,同时也总结了经验,强化了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能力.

(七)加强综合协调,健全联合监管机制.我们安监局既有责任监管的部分,还肩负着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协调、督办和综合监管的职责.为了实现市政府对我县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目标,为县委、政府当好参谋,确保我县平安.在综合协调联合监管执法上重点作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履行县安委会办公室职责;二是定期召开县安委会例会;三是综合全县事故情况汇总上报,做到不瞒报、不漏报、不迟报;四是建立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在季节性、专业性的安全生产检查行动中,安委办组织相关执法部门进行联合执法监察,收到很好的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们在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一些成绩,但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特别是我县高危企业多的特点,安全监管工作也面监着新的挑战,在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和执法过程中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主要反映在全社会参与安全生产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群众参与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关注安全、珍惜生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未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宣传形式较为单一,实效性不强;特别是农民工,由于受文化、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对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安全操作技术的学习掌握能力不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未根本落实到位,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尚不同程度地存在侥幸心理,重效益、轻安全的现象仍然存在,企业管理人员违章指挥、从业人员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未得到彻底根治.

(二)安全生产欠账多,劳动保障条件未能根本改善.安全基础设施脆弱,政府对公共设施的安全隐患整治投入有限;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更新技术、设备、设施和提高事故防范成本的自觉性还不强.

(三)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和装备尚不适应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一是安全监管人员的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各乡镇、行业领导和干部普遍不愿分管或从事安全监管工作;二是安全监管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三是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安全监管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四是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紧张,监管装备缺乏,缺少必要的专业技术设备、设施;五是安全监管力量有待整合,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不够健全.

(四)安全监管执法难度大.一是我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来,一些高危企业不断入驻,在建设初期因各种因素,导致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先天不足,处理的难度较大.个别行业还存在非法违法建设行为,打击非法违法任务艰巨;二是各部门安全监管职能没能真正得到发挥,给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带来一定难度;三是因安全生产监管装备不完善,给安全执法检查带来一定的影响.

(五)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能力不强.随着全县经济特别是化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已在全县形成规模,大部分企业都存在一定的事故隐患,按化工企业生产规律而言,有的企业现在已经进入事故易发期.但就我县现有的应急救援能力,一旦发生较大以上危险化学品突发性事件或生产安全事故,将面临无力救援的困难.

三、建议意见

(一)切实加大对《安全生产法》的宣传力度.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职工应切实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抓好面上安全生产宣传的同时,着重应在安全生产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二是要牢固树立“关注安全、珍视生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增强学习贯彻《安全生产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生产经营单位业主、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促进生产经营单位联系自身实际,把法律的规定细化为具体的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做到守法经营;四是要充分利用电视等媒体,加大对安全生产先进事迹和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的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作用,促进《安全生产法》的正确贯彻实施.

(二)着力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和装备建设.一是结合各乡镇和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健全专门的安全监管机构,完善县、乡镇和行业级安全监管人员的激励保障机制;二是应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促进安全监管人员业务素质的整体提高,以适应当前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需要.三是针对当前县、各乡镇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紧缺的实际和财政管理体制特点,可以考虑在坚持收支两条线的前提下,补助各安全监管部门与各乡镇从事安全监管机构相当的经费,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办公设施,缓解因工作经费紧缺和办公条件差而制约安全监管工作开展的矛盾.

(三)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要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把握监管重点,认真落实监管措施,有效遏制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要突出抓好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保障安全生产经费的投入,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彻底改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维护好从业人员的权利和利益.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考核奖惩机制.严格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把安全生产工作实绩纳入干部评优选先、提拔任用的考核内容,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

第9篇

一、职业安全教育对预防事故的作用

化工行业的特点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泄漏、连续生产、事故易发、安全生产风险较大等,属高危行业。要防止事故,就需要掌握事故发生和控制的原理,即事故预防原理。在现代安全系统论原理中,事故系统涉及四个要素,通常称“4M”要素,即:

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最直接的因素;

机(Machine)——机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

环境(Medium)——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人的行为和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因此是构成事故的重要因素;

管理(Management)——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因素,因为管理对人、机、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

人作为安全活动的主体,是安全系统中最活跃、最能动的要素,成为实现动态安全的关键。人的安全行为受安全意识的影响和支配,安全意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安全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工生产逐步向集中化、复杂化、连续化发展,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随之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那些高危化工生产过程的企业来讲,高素质的操作人员对于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双师型”师资

目前,化工类技工院校大都没有开设安全教育方面专业课程,也没有专职的安全专业教师,并且教学所用教材及所讲内容,不少与生产现场实际相脱节,而一些在生产中早已普及使用的先进设备,却没有出现在安全教育的课堂上,这必然导致安全教育效果不好。

学校应增加安全教育的师资力量,注重师资的外引内培,真正让安全教育做到卓有成效。一个途径是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讲授安全专题教育课。企业工程师大都掌握许多关于安全生产的案例,通过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授课,可以加深学生对安全重要性的感性认识。另一个途径是专业教师去企业生产现场收集安全案例,体验各种生产现场,参与企业的实际操作。教师把收集到的事故进行分类整理,配以资料、图片和课件,对各种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发生事故后如何处理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安全知识培训。事故案例教育在培训中对学生有极大的震撼力和说服力,学生听起来精力集中,记忆深刻,使学生把已有的对安全知识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提高安全意识。

三、在理论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化工安全内容

教师可以在讲授化工工艺方面课程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化工安全教育渗透其中,包括化工生产的特点与安全、化工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化学危险物资、防火防爆技术、工业防毒技术等内容。在讲授化工设备、化学产品有关原料性质、工作原理等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去实施操作工作。

四、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渗透安全意识

第10篇

2006年妇幼卫生主要工作目标:

新法接生率>99%;孕产妇系管率>90%;

住院分娩率>98%;县级高危孕产妇筛查率>90%;

高危孕妇妇住院分娩率>99%;努力控制孕产妇死亡;

3岁以下儿童系管率>88%;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0%;

新生儿死亡率<10‰;婴儿死亡率<1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6‰;新生儿窒息死亡占婴儿死亡此<12%;

新生儿疾病筛查率>88%;城镇托幼机构儿童保健体检率>98%;版权所有

妇女病查治3000人次;城镇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98%。

为完成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主动沟通协作,不断优化妇幼保健工作环境。

首先要正视困难、抓住机遇,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大力宣传妇幼卫生工作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群众健康的重要作用,提升妇幼卫生工作的社会共识,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更加重视、关心和支持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二是要继续主动当好主管局的业务技术参谋,巩固提高实施“母婴健康工程”项目工作成果,特别是针对工作重点与难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工作建议,以制定落实相应的工作措施,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要通过下基层业务指导、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领导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思想认识,把妇幼卫生纳入单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更加关心、支持妇幼人员做好岗位工作,从组织上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注重健教实效,进一步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

不断提高妇女儿童的保健意识,高度重视并自觉参与卫生保健工作,是搞好卫生工作的基础。

(一)要把健康教育作为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发展潜力较大的服务品牌,在人员、设备和经费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按统一计划、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协作配合的要求,做好健教工作。

(二)逐步规范“孕妇学校、育儿学校”教育,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实际效果,城镇孕产妇健康知识和家长育儿知识教育率达90%,做好健教效果评价和教育登记工作。

(三)继续利用广播、报纸、黑板报等开展保健知识宣教,进一步发挥电话通讯便利的优势,为保健对象提供健教咨询服务。

(四)针对初、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以及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因素,进一步重视在学校、社区开展妇幼保健知识讲座,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五)在进一步做好门诊保健对象健教资料分发的同时,利用基层妇幼保健网络、婚姻登记窗口、托幼机构等途径,发放各式健教宣传资料,努力扩大健教覆盖面。

三、狠抓工作重点,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质量。

按“抓好二个系管、加强二个筛查、控制二个死亡”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质量,保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安全。

(一)认真抓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常规的贯彻落实,进一步重视孕产妇和儿童的全程保健管理,不断规范保健技术服务,提高保健服务质量。加强对各项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及时提出工作建议,巩固提高妇幼保健各项数质量指标。

(二)孕产妇保健要继续以高危筛查为抓手,把孕产妇高危筛查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切实落实好每位孕妇初筛评和县级高危筛查。高危筛查要按保健常规把好质量关,及时发现危害健康因素,努力避免漏筛错筛现象发生。对筛出的高危孕妇做到及时报告或反馈,按分级管理原则落实工作责任,对重度高危继续实行县乡联管、专人负责、专案管理,认真落实追踪随访、转诊护送、定点分娩、接诊救治等措施,努力控制高危因素而致的不良后果。

(三)儿童保健要以体弱儿筛查为重点,注重发现健康问题和健康问题利用,提高儿保工作的吸引力和认同度。基层对筛出的体弱儿,要尽可能动员家长接受一次较为全面的复查,并按保健常规做好保健管理工作。要抓住小学入学需验《儿童健康档案》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抓好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

四、面向农村基础,加强基层妇幼保健基础工作。

农村妇幼保健是整个工作的重点,也是影响全县妇幼卫生工作水平的主要因素,必须继续予以高度重视。

(一)由所领导全面负责基层妇幼保健的检查指导,对基层工作指导在人力、制度、分配等方面予以保障,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妇儿保科要根据现有人员相对稳定基层指导人员,负责具体的业务技术指导工作,对各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指导全年不少于4次。

(二)继续实行基层妇幼人员季会制度,以定期总结交流工作情况,布置各阶段工作任务。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宗旨观念和责任意识引导,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扎实做好岗位工作。

(三)采取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等方式,对基层妇幼人员进行2次以上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培训高危孕妇筛查与管理、体弱儿筛查与矫治、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常规、产科并发症的处理等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她们的业务水平。

(四)第二季度对乡镇卫生院的产科质量进行一次调查指导,对产科质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季度对基层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基础情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以分析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的困难与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

(五)进一步完善与基层的业务联系机制,帮助基层拓展妇幼保健服务项目,提高基层妇幼保健服务的二个效益。同时要关心基层妇幼人员的工作和学习,尽力为基层提供服务,帮助基层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六)努力扩展农村妇女病查治覆盖面,按排5~6个乡镇卫生院开展妇女病查治工作,在人力、技术、物力等方面对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予以全力支持。按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争取在西屏镇农村开展妇女病查治,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

五、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高度重视业务技术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改善服务条件,提高妇幼保健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是业务技术指导中心的职能得以发挥的前提。

(一)按责权相称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并实施所科二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层干部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骨干作用,鼓励督促中层干部按制度履行好各自的职权与职责。根据行政业务工作实际情况,充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重视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督查,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建立起制度化、人性化、规范化的具有生机活力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继续在制度、经济等方面鼓励职工学习业务技术,不断优化学习环境,努力提高全员的业务素质。根据业务技术建设的需要,切实处理好工学关系,妥善安排业务人员参加对口专业的学习培训,争取安排1~2名业务人员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临床进修。各科室也要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经常性组版权所有织病案分析、业务交流等学习,进一步活跃学习氛围。

(三)注重发挥保健专业特色,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乳腺保健、男性生殖保健、儿童营养检测、计算机智力评价及生长发育评价等业务技术建设,力争取得良好的服务效益。

(四)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要通过增收节支等途径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医疗保健业务用房紧缺的状况,以适应保健业务发展的需要。年内计划按排10~12万元,用于购置便携式b超、电子阴道镜、电教设施等设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五)加强医疗保健质量管理,认真实施医疗保健质控方案,要求各科室对照质控方案相关内容每季进行一次自查,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要认真剖析并及时改进,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劳务奖金挂钩。单位质控小组将对各科质控方案落实情况组织经常性检查,其结果与科室的季度效益质量考核奖挂钩,把质量优劣作为劳务奖金的分配要素。

(六)通过各种途径与手段积极宣传自我、推销自我,不断提高社会知晓率与信任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工作环境,为自我发展打好社会基础。

六、重视经济核算,不断完善分配制度改革措施。

加强经济核算管理,实施成本效益核算制度,不断完善分配改革制度,是充分调动全所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一)全年业务总收入争取达到230万,药品收入的占比不超过50%。药品的采购与使用按质优、价廉、合法的要求,切实做到因需用药,尽力避免因医药费用较高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财务既要按合理成本支出的要求,又要适应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继续做好收支成本核算工作。各科室所的物资、必须填报采购计划,实行按需定人采购、定人保管、定人发放、并建立物资帐。各科室所需物资应定人填单领取,财务做好发放登记和数额统计,逐步实行成本核算。

第11篇

2006年妇幼卫生主要工作目标:

新法接生率>99%;孕产妇系管率>90%;

住院分娩率>98%;县级高危孕产妇筛查率>90%;

高危孕妇妇住院分娩率>99%;努力控制孕产妇死亡;

3岁以下儿童系管率>88%;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0%;

新生儿死亡率<10‰;婴儿死亡率<1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6‰;新生儿窒息死亡占婴儿死亡此<12%;

新生儿疾病筛查率>88%;城镇托幼机构儿童保健体检率>98%;

妇女病查治3000人次;城镇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98%。

为完成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一、主动沟通协作,不断优化妇幼保健工作环境。

首先要正视困难、抓住机遇,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大力宣传妇幼卫生工作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群众健康的重要作用,提升妇幼卫生工作的社会共识,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更加重视、关心和支持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二是要继续主动当好主管局的业务技术参谋,巩固提高实施“母婴健康工程”项目工作成果,特别是针对工作重点与难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工作建议,以制定落实相应的工作措施,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要通过下基层业务指导、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领导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思想认识,把妇幼卫生纳入单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更加关心、支持妇幼人员做好岗位工作,从组织上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注重健教实效,进一步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

不断提高妇女儿童的保健意识,高度重视并自觉参与卫生保健工作,是搞好卫生工作的基础。

(一)要把健康教育作为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发展潜力较大的服务品牌,在人员、设备和经费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按统一计划、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协作配合的要求,做好健教工作。

(二)逐步规范“孕妇学校、育儿学校”教育,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实际效果,城镇孕产妇健康知识和家长育儿知识教育率达90%,做好健教效果评价和教育登记工作。

(三)继续利用广播、报纸、黑板报等开展保健知识宣教,进一步发挥电话通讯便利的优势,为保健对象提供健教咨询服务。

(四)针对初、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以及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因素,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进一步重视在学校、社区开展妇幼保健知识讲座,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五)在进一步做好门诊保健对象健教资料分发的同时,利用基层妇幼保健网络、婚姻登记窗口、托幼机构等途径,发放各式健教宣传资料,努力扩大健教覆盖面。

三、狠抓工作重点,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质量。

按“抓好二个系管、加强二个筛查、控制二个死亡”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质量,保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安全。

(一)认真抓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常规的贯彻落实,进一步重视孕产妇和儿童的全程保健管理,不断规范保健技术服务,提高保健服务质量。加强对各项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及时提出工作建议,巩固提高妇幼保健各项数质量指标。

(二)孕产妇保健要继续以高危筛查为抓手,把孕产妇高危筛查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切实落实好每位孕妇初筛评和县级高危筛查。高危筛查要按保健常规把好质量关,及时发现危害健康因素,努力避免漏筛错筛现象发生。对筛出的高危孕妇做到及时报告或反馈,按分级管理原则落实工作责任,对重度高危继续实行县乡联管、专人负责、专案管理,认真落实追踪随访、转诊护送、定点分娩、接诊救治等措施,努力控制高危因素而致的不良后果。

(三)儿童保健要以体弱儿筛查为重点,注重发现健康问题和健康问题利用,提高儿保工作的吸引力和认同度。基层对筛出的体弱儿,要尽可能动员家长接受一次较为全面的复查,并按保健常规做好保健管理工作。要抓住小学入学需验《儿童健康档案》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抓好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

四、面向农村基础,加强基层妇幼保健基础工作。

农村妇幼保健是整个工作的重点,也是影响全县妇幼卫生工作水平的主要因素,必须继续予以高度重视。

(一)由所领导全面负责基层妇幼保健的检查指导,对基层工作指导在人力、制度、分配等方面予以保障,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妇儿保科要根据现有人员相对稳定基层指导人员,负责具体的业务技术指导工作,对各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指导全年不少于4次。

(二)继续实行基层妇幼人员季会制度,以定期总结交流工作情况,布置各阶段工作任务。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宗旨观念和责任意识引导,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扎实做好岗位工作。

(三)采取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等方式,对基层妇幼人员进行2次以上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培训高危孕妇筛查与管理、体弱儿筛查与矫治、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常规、产科并发症的处理等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她们的业务水平。

(四)第二季度对乡镇卫生院的产科质量进行一次调查指导,对产科质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季度对基层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基础情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以分析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的困难与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

(五)进一步完善与基层的业务联系机制,帮助基层拓展妇幼保健服务项目,提高基层妇幼保健服务的二个效益。同时要关心基层妇幼人员的工作和学习,尽力为基层提供服务,帮助基层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六)努力扩展农村妇女病查治覆盖面,按排5~6个乡镇卫生院开展妇女病查治工作,在人力、技术、物力等方面对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予以全力支持。按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争取在西屏镇农村开展妇女病查治,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

五、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高度重视业务技术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改善服务条件,提高妇幼保健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是业务技术指导中心的职能得以发挥的前提。

(一)按责权相称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并实施所科二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层干部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骨干作用,鼓励督促中层干部按制度履行好各自的职权与职责。根据行政业务工作实际情况,充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重视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督查,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建立起制度化、人性化、规范化的具有生机活力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继续在制度、经济等方面鼓励职工学习业务技术,不断优化学习环境,努力提高全员的业务素质。根据业务技术建设的需要,切实处理好工学关系,妥善安排业务人员参加对口专业的学习培训,争取安排1~2名业务人员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临床进修。各科室也要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经常性组织病案分析、业务交流等学习,进一步活跃学习氛围。

(三)注重发挥保健专业特色,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乳腺保健、男性生殖保健、儿童营养检测、计算机智力评价及生长发育评价等业务技术建设,力争取得良好的服务效益。

(四)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要通过增收节支等途径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医疗保健业务用房紧缺的状况,以适应保健业务发展的需要。年内计划按排10~12万元,用于购置便携式b超、电子阴道镜、电教设施等设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五)加强医疗保健质量管理,认真实施医疗保健质控方案,要求各科室对照质控方案相关内容每季进行一次自查,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要认真剖析并及时改进,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劳务奖金挂钩。单位质控小组将对各科质控方案落实情况组织经常性检查,其结果与科室的季度效益质量考核奖挂钩,把质量优劣作为劳务奖金的分配要素。

(六)通过各种途径与手段积极宣传自我、推销自我,不断提高社会知晓率与信任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工作环境,为自我发展打好社会基础。

六、重视经济核算,不断完善分配制度改革措施。

加强经济核算管理,实施成本效益核算制度,不断完善分配改革制度,是充分调动全所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一)全年业务总收入争取达到230万,药品收入的占比不超过50%。药品的采购与使用按质优、价廉、合法的要求,切实做到因需用药,尽力避免因医药费用较高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财务既要按合理成本支出的要求,又要适应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继续做好收支成本核算工作。各科室所的物资、必须填报采购计划,实行按需定人采购、定人保管、定人发放、并建立物资帐。各科室所需物资应定人填单领取,财务做好发放登记和数额统计,逐步实行成本核算。

第12篇

一、工作目标:

新法接生率>99%;孕产妇系管率>97%;

住院分娩率>98%;高危孕产妇筛查率>95%;

高危孕妇妇住院分娩率>98%;努力控制孕产妇死亡;

3岁以下儿童系管率>88%;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0%;

新生儿死亡率<10‰;婴儿死亡率<1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6‰;新生儿窒息死亡占婴儿死亡此<12%;

新生儿疾病筛查率>88%;托幼机构儿童保健体检率>98%;

妇女病查治2000人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98%。

二、主要抓工作:

(一)、主动沟通协作,不断优化妇幼保健工作环境。

首先要正视困难、抓住机遇,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大力宣传妇幼卫生工作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群众健康的重要作用,提升妇幼卫生工作的社会共识,积极争取政府更加重视、关心和支持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二是要继续主动当好政府的业务技术参谋,巩固提高实施“母婴健康工程”项目工作成果,特别是针对工作重点与难点,以制定落实相应的工作措施,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要通过下村业务指导、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一步强化村卫生站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思想认识,把妇幼卫生纳入单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更加关心、支持妇幼人员做好岗位工作,从组织上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注重健教实效,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

不断提高妇女儿童的保健意识,高度重视并自觉参与卫生保健工作,是搞好卫生工作的基础。

1、要把健康教育作为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发展潜力较大的服务品牌,在人员、设备和经费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按统一计划、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协作配合的要求,做好健教工作。

2、逐步规范“孕妇学校、育儿学校”教育,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实际效果,城镇孕产妇健康知识和家长育儿知识教育率达90%,做好健教效果评价和教育登记工作。

3、继续利用广播、报纸、黑板报等开展保健知识宣教,进一步发挥电话通讯便利的优势,为保健对象提供健教咨询服务。

4、针对初、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以及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因素,进一步重视在学校、社区开展妇幼保健知识讲座,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5、在进一步做好门诊保健对象健教资料分发的同时,利用村妇幼保健网络、婚姻登记窗口、托幼机构等途径,发放各式健教宣传资料,努力扩大健教覆盖面。

(三)、狠抓工作重点,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质量。

按“抓好二个系管、加强二个筛查、控制二个死亡”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质量,保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安全。

1、认真抓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常规的贯彻落实,进一步重视孕产妇和儿童的全程保健管理,不断规范保健技术服务,提高保健服务质量。加强对各项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及时提出工作建议,巩固提高妇幼保健各项数质量指标。

2、孕产妇保健要继续以高危筛查为抓手,把孕产妇高危筛查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切实落实好每位孕妇初筛评和高危筛查。高危筛查要按保健常规把好质量关,及时发现危害健康因素,努力避免漏筛错筛现象发生。对筛出的高危孕妇做到及时报告或反馈,按分级管理原则落实工作责任,对重度高危继续实行镇村联管、专人负责、专案管理,认真落实追踪随访、转诊护送、定点分娩、接诊救治等措施,努力控制高危因素而致的不良后果。

3、儿童保健要以体弱儿筛查为重点,注重发现健康问题和健康问题利用,提高儿保工作的吸引力和认同度。基层对筛出的体弱儿,要尽可能动员家长接受一次较为全面的复查,并按保健常规做好保健管理工作。要抓住小学入学需验《儿童健康档案》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抓好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

(四)、面向农村基础,加强基层妇幼保健基础工作。

农村妇幼保健是整个工作的重点,也是影响全镇妇幼卫生工作水平的主要因素,必须继续予以高度重视。

1、所领导全面负责基层妇幼保健的检查指导,对基层工作指导在人力、制度、分配等方面予以保障,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妇儿保科要根据现有人员负责具体的业务技术指导工作,对各村卫生站的业务指导全年不少于4次。

2、继续实行基层妇幼人员季会制度,以定期总结交流工作情况,布置各阶段工作任务。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宗旨观念和责任意识引导,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扎实做好岗位工作。

3、采取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等方式,对基层妇幼人员进行2次以上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培训高危孕妇筛查与管理、体弱儿筛查与矫治、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常规、产科并发症的处理等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她们的业务水平。

4、第二季度对全院产科质量进行一次检查,对产科质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季度对全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基础情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以分析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的困难与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

5、进一步完善与村卫生站联系机制,提高妇幼保健服务的二个效益。同时要关心村卫生站人员的工作和学习,尽力提供服务,帮助村卫生站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6、努力扩展农村妇女病查治覆盖面,按排妇女病查治工作,按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争取在九月开展妇女病查治,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

(五)、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高度重视业务技术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改善服务条件,提高妇幼保健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是业务技术指导中心的职能得以发挥的前提。

1、按责权相称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并实施所科二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干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骨干作用,鼓励督促中干按制度履行好各自的职权与职责。根据实际情况,充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重视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督查,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建立起制度化、人性化、规范化的具有生机活力的工作运行机制。

2、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要通过增收节支等途径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医疗保健业务用房紧缺的状况,建规范产科,以适应保健业务发展的需要。年内计划按排3-5万元,用于购置便携式b超、电子阴道镜等设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3、加强医疗保健质量管理,认真实施医疗保健质控方案,要求各科室对照质控方案相关内容每季进行一次自查,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要认真剖析并及时改进,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劳务奖金挂钩。单位质控小组将对各科质控方案落实情况组织经常性检查,其结果与科室的季度效益质量考核奖挂钩,把质量优劣作为劳务奖金的分配要素。

第13篇

法律法规、政策性干预优化了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社会环境

UNAIDS倡导各国应结合本国艾滋病疫情特点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其中就包括了法律、制度性干预,这样预防工作才具有可持续性与广泛性[5]。同样,艾滋病健康教育也离不开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传染病防治法》及《艾滋病防治条例》都明确规定应加强宣传教育,这为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方案(2004-2008年)》等政策性文件中都强调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首要环节,并明确提出了宣传教育的策略、措施和目标。这些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社会大环境,为健康教育工作的广泛、深入与持续开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覆盖程度

据《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报告,截至2005年年底,卫生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职工红丝带、“面对面”、青春红丝带等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海报进村入校活动覆盖了全国74万个村、5万个居委会、2100所大学及9万所中学;司法部组织5万名劳教警察、24万劳教人员进行知识竞赛活动;国艾办、等多部委联合启动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累计发放宣传材料1.2亿份,接受培训及“面对面”宣传教育人数达3490万人[6]。但相对于中国13亿多总人口、7亿多农村人口来说,健康教育的覆盖程度还远远不够。

健康教育对象已由高危人群扩展至一般人群并以青少年为主

我国艾滋病疫情现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因此健康教育对象不仅要包括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性工作者等高危人群以及青少年、妇女、难民、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还应该包括普通人群。回顾文献发现,目前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对象几乎涉及了各行各业的各类人群,包括了高危、重点及农村与城市社区的一般人群,其中青少年是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涉及最多的人群。青少年在具有性需求的同时性健康知识严重不足;在能力开始形成的同时对婚前、婚外态度较开放,存在无保护。因此青少年是艾滋病感染的重点人群。另外,截至2007年底,全球艾滋病感染者中50%以上为15~24岁的青少年,我国HIV感染者中青少年占80%[7]。由此可见,青少年又是艾滋病的主要受害人群。因此做好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仅是过去宣教工作的重点,而且也是未来应常抓不懈的重心。

健康教育内容以艾滋病病原学、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为重点

2004年,卫生部制订了《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并指出可作为大众媒体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制作防治传播材料的依据。该《知识要点》包括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传播途径、反歧视等十点[8]。另外,有调查发现,预防措施、传播途径和病理知识是我国城乡居民最想获取的艾滋病知识[9]。综合文献发现,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上述十大要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病原学知识也几乎在每项健康教育中都得以宣传;但反艾滋病歧视、防治政策、性伦理道德与生殖健康知识、无偿献血、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措施等内容仅在少数项目中得到宣传。UNAIDS指出一般人群对艾滋病感染者存在高度污名化与严重歧视[3],并认为禁止歧视的法律改革等制度性干预是综合防治的需要[5]。我国卫生部长陈竺也提出反歧视是做好防治工作的思想和道德基础,相关的宣传教育非常重要。因此在未来健康教育中应加强反歧视的宣传力度,反对助长污名化的社会评判与恐惧。此外,基于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措施、防治政策宣传等在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继续重视宣教艾滋病病原学、传播途径等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这些内容的教育力度是未来健康教育应努力的方向。

知-信-行理论是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要指导理论

健康教育项目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将有关理论应于实践以及如何应用[10]。目前我国大多数机构与项目进行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均以知-信-行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但该理论在实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难以指导对教育对象的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因此该理论的作用比较有限[10]。国外艾滋病健康教育广泛采用的则是健康信念模式、理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紧张与应对互动模式等多种理论[10]。因此,以后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可借鉴国外应用这些理论的成功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或综合应用多种理论于实践中,以提高教育效果。

健康教育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

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有长达数年的项目,也有短至2学时的健教活动,平均约4个月左右[11,12]。分析文献发现,多数研究因为涉及的教育对象、地域等较广泛从而导致整个项目的周期较长,但鲜有针对同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进行健康教育的报道。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前期获得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会发生遗忘,因此可能影响远期效果。白广义等在农村居民中进行了专题讲座、发放宣传册及一般宣传三种教育形式的远期效果评价(远期定义为3个月),结果发现各种形式的远期效果均较差[13]。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认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陈潇潇等人在流动人口中进行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遗忘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特点[14]。因此,艾滋病健康教育不能只集中在一段时间,需经常反复进行,最好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在知识刚要遗忘但还没有遗忘的时候进行强化巩固[13,14]。

健康教育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且效果均较好

从传播学角度来讲,传播可分为自我、人际、群体、大众、组织传播[10]。综合分析文献发现,目前在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广泛采用的是前四种形式。自我传播,如向对象发放宣传小册子、小折页、宣传单页等;人际传播,如健康咨询、个体健康教育、同伴教育等;群体传播,如专题讲座、选修健康教育课、小组讨论、主题班会等;大众传播,如播放与艾滋病有关的宣传片与电影及公益广告、广播、出版卫生期刊、张贴宣传画等。除此之外,社会营销模式、小手牵大手模式等形式也应用于艾滋病健康教育中[15,16]。针对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米光明等人提出了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为平台,采用“自上而下”的社会动员和“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相结合的综合干预形式[17]。回顾文献发现,每一种教育形式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各种形式效果的优劣,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顾沈兵等进行了自我、人际、群体、组织及大众传播五种教育形式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提高防治知识方面,最有效的是群体传播;在服务行业中人际传播最有效,而组织传播在企业、集贸市场等行业中的效果最好;群体传播在文盲或半文盲群体中的效果最好,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中以大众传播效果为最佳[18]。陈潇潇等的研究发现,将发放小册子自学、专题讲座与现场咨询答疑两种形式结合实施的效果最好[14]。张劲松等的研究发现,同伴教育在态度转变方面的作用最大;而专业教育在重难点知识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同伴教育及大众传播[19]。徐缓等的研究发现,接受多途径宣教者的知识知晓率明显大于未接受者、知识误解率少于未接受者,而且知晓率随宣教方式累计接受数的增加而上升[20]。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艾滋病健康教育应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行业、兴趣、教育内容等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育形式,并尽可能综合运用多种形式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p#分页标题#e#

健康教育评价

评价设计方案相关研究多采用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即通过比较教育对象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实施前后有关指标的情况来反映教育效果。虽然简单易行,但无法控制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因此难以准确地评定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多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少数研究采用个人访谈、参与式观察法等定性研究方法[21]。程玉兰等认为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知识、态度等进行评价,结果较片面;而定性研究的主观性较强,因此提出可应用以综合指数法为主、以定性研究方法为辅的评价方法[21]。评价时间分析文献发现,绝大多数研究均在健康教育结束后1月内进行评价,有些甚至是结束后立即进行。仅少数研究选择在教育结束后3、6、8个月等较长时间后进行评价[13,22,23]。评价内容与指标回顾文献发现,多数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进行评价;其次是行为改变,如安全套的使用、非婚、HIV自愿检测与咨询等。对于上述内容的评价指标,多数文献均选用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及行为改变率。我国目前并没有国家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但相关研究已开始启动并可见相应的研究成果。

第14篇

相对于中国13亿多总人口、7亿多农村人口来说,健康教育的覆盖程度还远远不够,健康教育对象已由高危人群扩展至一般人群并以青少年为主我国艾滋病疫情现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因此健康教育对象不仅要包括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性工作者等高危人群以及青少年、妇女、难民、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还应该包括普通人群。回顾文献发现,目前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对象几乎涉及了各行各业的各类人群,包括了高危、重点及农村与城市社区的一般人群,其中青少年是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涉及最多的人群。青少年在具有性需求的同时性健康知识严重不足;在能力开始形成的同时对婚前、婚外态度较开放,存在无保护。因此青少年是艾滋病感染的重点人群。另外,截至2007年底,全球艾滋病感染者中50%以上为15~24岁的青少年,我国HIV感染者中青少年占80%[7]。由此可见,青少年又是艾滋病的主要受害人群。因此做好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仅是过去宣教工作的重点,而且也是未来应常抓不懈的重心。健康教育内容以艾滋病病原学、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为重点2004年,卫生部制订了《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并指出可作为大众媒体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制作防治传播材料的依据。该《知识要点》包括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传播途径、反歧视等十点[8]。另外,有调查发现,预防措施、传播途径和病理知识是我国城乡居民最想获取的艾滋病知识[9]。综合文献发现,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上述十大要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病原学知识也几乎在每项健康教育中都得以宣传;但反艾滋病歧视、防治政策、性伦理道德与生殖健康知识、无偿献血、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措施等内容仅在少数项目中得到宣传。

UNAIDS指出一般人群对艾滋病感染者存在高度污名化与严重歧视[3],并认为禁止歧视的法律改革等制度性干预是综合防治的需要[5]。我国卫生部长陈竺也提出反歧视是做好防治工作的思想和道德基础,相关的宣传教育非常重要。因此在未来健康教育中应加强反歧视的宣传力度,反对助长污名化的社会评判与恐惧。此外,基于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措施、防治政策宣传等在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继续重视宣教艾滋病病原学、传播途径等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这些内容的教育力度是未来健康教育应努力的方向。知-信-行理论是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要指导理论健康教育项目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将有关理论应于实践以及如何应用[10]。目前我国大多数机构与项目进行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均以知-信-行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但该理论在实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难以指导对教育对象的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因此该理论的作用比较有限[10]。国外艾滋病健康教育广泛采用的则是健康信念模式、理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紧张与应对互动模式等多种理论[10]。因此,以后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可借鉴国外应用这些理论的成功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或综合应用多种理论于实践中,以提高教育效果。健康教育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有长达数年的项目,也有短至2学时的健教活动,平均约4个月左右[11,12]。分析文献发现,多数研究因为涉及的教育对象、地域等较广泛从而导致整个项目的周期较长,但鲜有针对同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进行健康教育的报道。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前期获得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会发生遗忘,因此可能影响远期效果。白广义等在农村居民中进行了专题讲座、发放宣传册及一般宣传三种教育形式的远期效果评价(远期定义为3个月),结果发现各种形式的远期效果均较差[13]。

健康教育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且效果均较好从传播学角度来讲,传播可分为自我、人际、群体、大众、组织传播[10]。综合分析文献发现,目前在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广泛采用的是前四种形式。自我传播,如向对象发放宣传小册子、小折页、宣传单页等;人际传播,如健康咨询、个体健康教育、同伴教育等;群体传播,如专题讲座、选修健康教育课、小组讨论、主题班会等;大众传播,如播放与艾滋病有关的宣传片与电影及公益广告、广播、出版卫生期刊、张贴宣传画等。除此之外,社会营销模式、小手牵大手模式等形式也应用于艾滋病健康教育中[15,16]。针对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米光明等人提出了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为平台,采用“自上而下”的社会动员和“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相结合的综合干预形式[17]。回顾文献发现,每一种教育形式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各种形式效果的优劣,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顾沈兵等进行了自我、人际、群体、组织及大众传播五种教育形式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提高防治知识方面,最有效的是群体传播;在服务行业中人际传播最有效,而组织传播在企业、集贸市场等行业中的效果最好;群体传播在文盲或半文盲群体中的效果最好,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中以大众传播效果为最佳[18]。陈潇潇等的研究发现,将发放小册子自学、专题讲座与现场咨询答疑两种形式结合实施的效果最好[14]。张劲松等的研究发现,同伴教育在态度转变方面的作用最大;而专业教育在重难点知识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同伴教育及大众传播[19]。徐缓等的研究发现,接受多途径宣教者的知识知晓率明显大于未接受者、知识误解率少于未接受者,而且知晓率随宣教方式累计接受数的增加而上升[20]。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艾滋病健康教育应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行业、兴趣、教育内容等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育形式,并尽可能综合运用多种形式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健康教育评价评价设计方案相关研究多采用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即通过比较教育对象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实施前后有关指标的情况来反映教育效果。虽然简单易行,但无法控制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因此难以准确地评定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多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少数研究采用个人访谈、参与式观察法等定性研究方法[21]。程玉兰等认为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知识、态度等进行评价,结果较片面;而定性研究的主观性较强,因此提出可应用以综合指数法为主、以定性研究方法为辅的评价方法[21]。评价时间分析文献发现,绝结束后1月内进行评价,有些甚至是结束后立即进行。仅少数研究选择在教育结束后3、6、8个月等较长时间后进行评价[13,22,23]。

评价内容与指标回顾文献发现,多数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进行评价;其次是行为改变,如安全套的使用、非婚、HIV自愿检测与咨询等。对于上述内容的评价指标,多数文献均选用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及行为改变率。我国目前并没有国家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但相关研究已开始启动并可见相应的研究成果。2002年,田本淳等研制了《预防艾滋病公众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操作手册》,该指标体系以效果评价为主要内容,同时对关键过程也进行评价,并对评价方法进行了操作性定义[24]。2004年,徐缓等提出应使用双重指标(知晓率和知识误解率)对人群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程度进行评价;并应用此指标在农村居民中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误解与知晓不是完全相反的对应性关系[20]。2008年,彭佳林等制订了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三级,一、二、三级指标分别有3个(行为倾向、促成与强化)、8个(知识、健康行为信念、健康行为态度等)、21个(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率、传播途径知晓率等)[25];同年,方鹏骞等制订了人群健康教育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一、二、三级指标分别有4个(行为倾向、促成、强化与改变)、11个(知识、健康行为态度、政策法规等)、40个(艾滋病基本知识、自我效能、安全套可及性等)[26]。国际上针对艾滋病预防控制的评价也先后提出一些指南或指标。2002年,UNAIDS和WHO为监督各国落实《艾滋病承诺宣言》而制定了《核心指标》,包括国家承诺与行动、知识与行为、效果、全球承诺与行动四类指标[27]。2004年,WHO、UNAIDS、AIDS全球基金等联合研制了《AIDS、TB、疟疾监测与评价工具箱》这一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28],内容主要包括投入评价、过程评价、远期效益评价和产出结果评价;同年5月,WHO、世界银行、美国国际家庭健康等联合研制了《国家级青年人群预防AIDS项目监测与评价指南》,该指南包括工作、影响因素、行为、远期效益指标4个部分[29]。

作者:谈学灵 陈彬 单位:成都学院医护学院

第15篇

《安全生产法》____年11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我局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广西安全生产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突出抓好执法监察、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努力安全生产综合执法能力。实现了我县安全生产形势的基本平稳,并逐步趋向好转。近几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县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下,在我局全体干部职工辛勤工作下,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工矿商贸企业连续多年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我县安全生产工作连续八年被市人民政府授予安全生产工作优良单位,名次排在全市前列。

(一)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在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上,着力推进四项工作:一是明确各级领导责任落实。依据《安全生产法》、《广西安全生产条例》和《广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暂行办法》要求,明确了各乡镇及行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分管领导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分管其他业务工作的副职负有直接管理责任。二是明确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依据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属地分级”管理原则,每年年初县政府与各乡镇及县直各安委会成员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及各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使全县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三是健全监管体系。我们按照上级和县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相关要求,督促各乡镇各行业主管部门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备了1-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部分工作人员通过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后取得了《广西安全生产监察执法证》,监督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依法依规成立安全机构,配足安全专管人员,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全县安全监管网络基本形成。四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监督企业做到:健全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强化职工安全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企业用工要严格依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等。

(二)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全民安全意识。为着力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营造全社会更加关注安全,更加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我们采取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广西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好每年一度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以举办安全生产咨询日和明江之夜文艺晚会活动、发放宣传小册子、播放安全生产知识专题片、手机发送安全知识短信、张贴安全生产标语口号等形式,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营造了浓厚的安全生产宣传氛围。二是通过举办各类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班,每年要对各乡镇、各部门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高危企业全体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年平均培训相关人员达1000人以上。

(三)认真履行职责,加大执法监察力度。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要求,我局在每年的年初

将全年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计划上报县政府审批,在年度的执法监察过程中,我们集中时间、人力、物力,开展了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工业规模型企业、运输企业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在执法过程中,我局始终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上级局及县政府的工作要求,严格执法程序,认真履行执法文书。通过严格执法监察,排查治理了大量的事故隐患,有效预防了各类事故的发生,为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奠定了基础。(四)加强行政许可服务,严把新建企业准入门槛。全县有经我局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近____家,主要包括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烟花爆竹批发和零售经营网点、民爆器材等高危企业。其中,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等认可每三年进行延期换证,烟花爆竹零售许可需要每年更换一次,其工作量大,程序严格。为此,严把准入关、保证企业顺利实现办证和延期换证是一项重要工作。针对我县高危企业安全基础差、设备设施老化、管理水平低、生产现场管理混乱等情况,我们下大力气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切实加强整治,实现高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要求条件。一是摸清现状,重点监控;二是严格执行标准,高标准达标生产;三是聘请专家,有效指导;四是严格“三同时”审批。

(五)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严密监控重大危险源。按上级要求,自____以来我局制订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自查与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专业检查与专项治理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全方位、大规模、多层次、多形式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一是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二是开展综合性安全执法检查;三是开展隐患排查网络报送核查;四是强化重大危险源监控。在隐患排查确定等级的基础上,制定监管措施,落实监控责任,有效防范了一般事故的多发和遏制了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

(六)切实做好应急救援工作。一是组织完成了各乡镇、行业主管部门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截止目前,已有8个乡镇、22个重点行业和高危企业完成了各年度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备案工作。二是定期开展了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进一步操练了应急救援队伍,检验了预案的可操作性,同时也总结了经验,强化了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能力。

(七)加强综合协调,健全联合监管机制。我们安监局既有责任监管的部分,还肩负着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协调、督办和综合监管的职责。为了实现市政府对我县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目标,为县委、政府当好参谋,确保我县平安。在综合协调联合监管执法上重点作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履行县安委会办公室职责;二是定期召开县安委会例会;三是综合全县事故情况汇总上报,做到不瞒报、不漏报、不迟报;四是建立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在季节性、专业性的安全生产检查行动中,安委办组织相关执法部门进行联合执法监察,收到很好的成效。

近年来,虽然我们在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一些成绩,但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特别是我县高危企业多的特点,安全监管工作也面监着新的挑战,在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和执法过程中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主要反映在全社会参与安全生产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群众参与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关注安全、珍惜生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未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宣传形式较为单一,实效性不强;特别是农民工,由于受文化、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对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安全操作技术的学习掌握能力不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未根本落实到位,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尚不同程度地存在侥幸心理,重效益、轻安全的现象仍然存在,企业管理人员违章指挥、从业人员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未得到彻底根治。

(二)安全生产欠账多,劳动保障条件未能根本改善。安全基础设施脆弱,政府对公共设施的安全隐患整治投入有限;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更新技术、设备、设施和提高事故防范成本的自觉性还不强。

(三)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和装备尚不适应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一是安全监管人员的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各乡镇、行业领导和干部普遍不愿分管或从事安全监管工作;二是安全监管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三是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安全监管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四是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紧张,监管装备缺乏,缺少必要的专业技术设备、设施;五是安全监管力量有待整合,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不够健全。

(四)安全监管执法难度大。一是我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来,一些高危企业不断入驻,在建设初期因各种因素,导致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先天不足,处理的难度较大。个别行业还存在非法违法建设行为,打击非法违法任务艰巨;二是各部门安全监管职能没能真正得到发挥,给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带来一定难度;三是因安全生产监管装备不完善,给安全执法检查带来一定的影响。

(五)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能力不强。随着全县经济特别是化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已在全县形成规模,大部分企业都存在一定的事故隐患,按化工企业生产规律而言,有的企业现在已经进入事故易发期。但就我县现有的应急救援能力,一旦发生较大以上危险化学品突发性事件或生产安全事故,将面临无力救援的困难。

(一)切实加大对《安全生产法》的宣传力度。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职工应切实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抓好面上安全生产宣传的同时,着重应在安全生产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二是要牢固树立“关注安全、珍视生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增强学习贯彻《安全生产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生产经营单位业主、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促进生产经营单位联系自身实际,把法律的规定细化为具体的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做到守法经营;四是要充分利用电视等媒体,加大对安全生产先进事迹和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的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作用,

促进《安全生产法》的正确贯彻实施。(二)着力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和装备建设。一是结合各乡镇和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健全专门的安全监管机构,完善县、乡镇和行业级安全监管人员的激励保障机制;二是应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促进安全监管人员业务素质的整体提高,以适应当前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需要。三是针对当前县、各乡镇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紧缺的实际和财政管理体制特点,可以考虑在坚持收支两条线的前提下,补助各安全监管部门与各乡镇从事安全监管机构相当的经费,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办公设施,缓解因工作经费紧缺和办公条件差而制约安全监管工作开展的矛盾。

(三)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要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把握监管重点,认真落实监管措施,有效遏制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要突出抓好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保障安全生产经费的投入,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彻底改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维护好从业人员的权利和利益。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考核奖惩机制。严格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把安全生产工作实绩纳入干部评优选先、提拔任用的考核内容,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