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老年护理原则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6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150-04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难题。中国于2000年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目前,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正在加速,各种养老问题逐步凸显。与此同时,慢性病发病率提高、老年病低龄化、长期卧床无法自理等现象的存在,使长期护理的需求日益增加。在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的护理上,传统都是由家庭来承担的。然而,家庭的小型化和核心化、妇女就业率的提高以及职业流动性的增强等,都给传统的家庭长期护理带来了挑战。
长期护理在国际上被通称为LTC(Long Term Care),其内容包括三大类:(1)传统家庭护理,即老年人居住在家庭,由家庭成员为其提供护理服务;(2)机构护理,即老年人住在福利机构或者医疗机构,由机构内的专业人员提供护理服务;(3)社区居家护理,即社区内的专门机构或组织以及其他护理人员向居住在社区或者家庭的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但不排除家庭成员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上述第一种为家庭护理,后两种属于社会护理。
本文基于对北京市海淀区城镇老年人护理方式选择的调查数据,使用安德森行为模型,分析老年人对护理方式,尤其是对社区居家护理的选择意愿,同时,使用Logit模型对影响老年人护理方式选择的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理论模型和研究设计
(一)研究模型:安德森模型
安德森模型(Andersen Model)被认为是分析服务使用(service utilization)和预测服务需要的主流模型(Bass & Noelker,1987;Lemming & Calsyn,2004;Nogard & Rogers,1997;Wolinsky & Johnson,1991)。Wolinsky(1994)指出,尽管存在其他研究范式可供选择,安德森模型仍然是相关领域研究者的首选。该模型将影响个人使用服务的因素划分为三类:前置因素、使能因素和健康水平因素。不同因素之间存在因果关联:使能因素可归因于前置因素,健康水平因素可归因于前置因素和使能因素。
1、前置因素。该因素是对社会结构和个人心理状况的考察,主要有人口学变量,社会结构变量(教育程度、职业、民族、家庭结构、居住安排等)和态度变量(即对健康和服务的态度以及对疾病的知识等)。
2、使能因素。主要是对经济状况的考察,包括家庭资源变量和社会资源变量。家庭资源变量,包括收入、健康医疗保险、日常资源的种类和可获得性,用于测量个人自身寻求资源的能力。社会资源变量是指人口与结构、数量比、健康服务收费状况,还包括社区本身的城乡类型。
3、健康水平因素。包括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估(残疾状况、症状、诊断和总体状况)和健康状况的临床评估。
(二)研究设计
1、抽样方法。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城镇老年人长期护理方式选择影响因素调查,本次调查于2013年9-10月在北京市进行。本调查采取实地调查与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用“滚雪球”的抽样方法。主要在海淀区内老年人聚集的场所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调查对象(及其家人)进行结构式访谈来获得相关信息。本调查发放问卷350份,经过筛除,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98份,深度访谈12例,回收率85.14%。所得数据录入数据库,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变量选择。根据安德森模型,拟选择变量情况如下:在前置因素方面,人口学变量选取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社会结构变量选取教育程度、家庭结构和成员关系、居住状况;态度变量选取了健康的态度以及关于疾病的知识。在使能因素方面,家庭资源变量选取了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来源、过去三个月的医疗开支、医疗开支中由子女支付的比例;社会资源变量主要指是否接受过社区提供的护理服务。在健康水平因素方面,选取了日常照顾状况、健康状况、自理状况、患过几种慢性疾病等因素。
二、城镇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护理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一)样本的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中有男性134人,女性164人,男女性别比为1:1.22。样本的年龄段主要分布在60-69岁区间,占总体的72.15%。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分布相对离散,小学及以下、高中文化和大学本科及以上这三组的人数分布接近,分别占总体的18.46%,20.81%和20.13%。
统计有效样本的月收入水平,月收入主要集中在2001-3000元和3001-4000元区间,分别占总体的31.88%和28.19%,可见大多数老年人的月收入水平在2000-4000元左右。由于老年人的养老、医疗支出比重大,单纯统计月收入水平难以衡量其生活水平,还应考虑到支出,因此进一步考察“自评经济状况”这一项: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认为目前收入“够用”,占66.11%,只有3.35%的老年人认为自己“很富裕”,20.81%的人认为“富裕”,8.72%认为“有困难”,1.01%认为经济状况“很困难”。
关于老年人的生活形态,在有效样本中,70.47%的老年人有2个及以上的子女,独生子女的占27.52%,还有2.01%的老年人无子女。在“与子女的关系”一项中,38.59%的老年人与子女关系“非常好”,49.67%和子女关系“比较好”。
在居住状况方面,52.68%的老年人表示“只与配偶同住”,这表明过半数老年人选择不与子女居住,多是与配偶居住。在“日常生活照顾”方面,一半的老年人是“自己照顾自己”,32.21%的“靠老伴照顾”,可见对老年人的照顾仍然是以传统的家庭照顾为主。
在健康水平方面,考察了样本的“患慢性疾病”、“自评身体状况”、“自评自理状况”和“过去三个月的医疗开支”等相关内容。其中,有61.41%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21.14%的老年人认为自己身体状况“非常健康”,35.91%认为自己“比较健康”,不到9%的人认为自己身体状况比较差。与此同时,61.07%的老年人生活“完全自理”,35.23%能“基本自理”,只有不到4%生活自理有障碍。以上表明,大多数老年人认为自己是比较健康的(57.05%),且生活能基本自理,但老年人中患慢性疾病的比例较高,长期护理的需求大。
(二)护理方式的选择意愿与其影响因素
考察样本“过去是否接受过社区提供的护理服务”,结果显示只有13.09%的老年人接受过,对于因变量“老年人对社区居家护理方式的选择意愿”,我们界定社区居家护理服务包括的护理方式有:在家中接受未受过护理培训的家庭服务员照顾,在家中接受受过护理培训的家庭服务员照顾,专业医务人员上门服务,社区人员上门服务和托老所、社区日间照料机构。
经过统计,31.88%(95个样本)的老年人愿意选择社区居家护理方式,49.33%选择传统的家庭护理方式,18.79%选择专业机构(医疗保健康复机构、老年机构等)的护理。由此可见,在传统的养老方式和目前的护理现状下,选择家庭护理仍然是多数老年人的首选。
根据安德森模型,对之前拟选择的自变量分别与因变量(是否选择社区居家护理)做列联分析。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受教育程度这一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交叉列联表,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如下:
由结果可知,卡方检验P值为0.000,小于0.05,所以可以认定两变量之间相关性高,即可认定检验结果成立。
按照同样的方法,对拟选择的其他自变量逐一检验之后,检验结果如下:性别(P=0.995),年龄(P=0.206),婚姻状况(P=0.040),退休前职业(P=0.359),受教育程度(P=0.000),子女数量(P=0.000),与子女关系(P=0.205),居住状况(P=0.694),对健康的态度(P=0.025),经济状况(P=0.045),医疗费用是否自费(P=0.001),医疗开支(P=0.728),医疗开支中由子女支付的比例(P=0.038),是否接受过社区提供的护理服务(P=0.040),日常照顾状况(P=0.000),健康状况(P=0.471),自理状况(P=0.305),是否患有慢性疾病(P=0.556)。
对于P值小于0.05的自变量,可以认为与因变量相关度高,从而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三)对影响护理方式选择因素的回归分析
1、变量的选择。根据上一节有关影响老年人居家护理方式因素的列联分析,结合安德森模型的三个因素,我们选取了以下共9个自变量:在前置因素方面,选择了人口学变量中的婚姻状况;社会结构变量中的受教育程度、子女数量;态度变量中的对健康的态度以及关于疾病的知识。在使能因素方面,选择了家庭资源变量中的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是否自费、医疗开支中由子女支付的比例;社会资源变量中的是否接受过社区提供的护理服务。在健康水平因素方面,选择了日常照顾状况。因变量为被访对象对社区居家护理方式的选择意愿。
本文对其中的一些变量做了处理,以便能更好地进行统计和估计:关于“健康态度”变量,调查问卷设计了有关健康态度的量表,从“很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共有5个维度。在数据处理中,将“很同意”赋值5分,依次降低,“非常不同意”赋1分。关于“医疗费用是否全部自费”变量,由问卷中的“医疗费来自哪些方面(多选)”处理而来。只选择了“夫妻俩自费”和“子女支付或其他亲属支付” 两项或只选了二者其中之一的,表明其没有制度性的医疗保障,因此需要全部自费;此变量中,以0=全部自费,1=不全是自费。关于“经济状况”等变量,数据录入与问卷答案的顺序相反,即上述情况越好其值就越大。
2、方程模型的设定。根据前文的界定,我们设定老年人“愿意选择社区居家护理=1”,“愿意选择其他护理方式=0”。使用对数单位模型(Logit)进行处理,根据Logit模型的定义:
P(Y=1)=ΣαiAi+ΣβiBi+ΣδiCi +ε
其中Ai、Bi、Ci为影响因素向量,αi、βi、δi分别为各影响因素的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根据上述的变量选择,使用计量软件进行估计,结果如下:
3、回归结果分析。关于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护理的意愿,根据Logit模型的回归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从前置因素来看,教育程度与选择意愿存在很显著的正相关(Sig.=0),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护理,可见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能结合目前的护理现状与老龄化的国情分析各种护理方式的优劣势,越来越认可社区居家护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健康态度与选择意愿也存在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ig.=0),这表明健康态度越高的老年人也越可能选择社区居家护理,健康态度主要是关于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坚持每天的体育锻炼、定期的体检、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和注重饮食健康等方面,对健康的关注使得老年人了解何种长期护理方式是最适宜的,因而健康态度越好越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护理。
其次,从使能因素来看,经济状况是一个影响选择的很显著的因素(Sig.=0),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经济状况越是富裕的老年人反而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护理。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老年人护理服务选择的重要限制因素,如果经济状况不佳就只能依靠家庭成员(通常是子女)的护理;如果经济状况良好,那么更高层次的专业机构护理、专业私人护理会是他们的首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服务发展不尽完善,服务方式单一且水平较低,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高水平的护理服务需要。此外,近三个月医疗开支中子女支付的比例与选择意愿呈现出负相关的显著性(Sig.=0.029),子女支付的比例越高老年人越不倾向选择社区居家护理。父母总是为子女着想,一旦子女为自己的医疗费用支出过多,父母会认为自己成了儿女的“负担”,在需要护理时担心麻烦子女,因而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或老伴照顾,为儿女减轻照顾负担。再次,本文认为之前是否接受过社区的护理服务也会影响之后对社区居家护理的选择,从结果来看也证实如此,二者存在着较显著的负相关(Sig.=0.015),这表明目前的社区服务的方式和质量不能令接受服务者满意,此前接受过社区服务的老年人今后反而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护理了,可见现有的社区服务尤其是老年人护理水平亟待提高。与之相反的是,医疗费用是否完全是自费这一因素并没有对选择意愿产生太大的影响,更多的影响还是来自个人及家庭的经济状况。
最后,从健康水平因素考察发现,日常生活照顾与选择意愿的体现出显著的正相关(Sig.=0.004)。可以看到日常生活由保姆或者社区的专业服务人员照顾的老年人是更愿意选择社区居家护理的,这与平常得到的感性认识也是相吻合的。如果是平时由家庭成员照顾的老年人,在失能后需要护理时还是会选择以往习惯的家庭成员护理的方式。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利用安德森模型(Andersen Model),并通过相关的计量检验, 对老年人是否愿意选择社区居家护理的服务方式,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主要能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在前置因素方面,教育程度和健康态度与选择意愿有很显著的正向关系。因此,为了提高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护理的意愿,可以加强社区居家护理的宣传,使公众加深对社区居家护理的了解,同时鼓励老年人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阳光健康的心态。
2、在使能因素中,经济状况、子女支付医疗费、之前接受的社区服务与选择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关系。这充分说明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服务的水平还非常有限,服务方式亦较为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高水平的护理服务需要。
3、在健康水平因素中,日常生活照顾的方式与选择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因此,为了提高选择社区居家护理的意愿,需要着重培养老年人的护理习惯,提高目前社区护理服务的比重,改变公众的护理观念。
社会老年护理事业必须统筹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在老年长期护理事业的发展中,政府需要起主导作用,通过开发与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资源,尽快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充足的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建议,及早制定相应的政策计划,加强老年护理服务事业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大公共财政对基本医疗服务和老年福利事业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护理服务事业。建立和推行长期护理保险。构建以社区为中心的社会护理服务网络,控制护理机构的比例与合理布局,提高护理的质量,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整合与老年长期护理有关的机构,建立专门负责护理事业的管理机构。通过正规教育和培训加快社区护理专业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Z].2001-3-28.
[2] 田申. 我国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要与利用现状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01):71-72.
[3] 徐勤、汤哲. 我国长期护理的现状与趋势[J]. 人口与经济, 2007,(02):7-9.
[4] 李鸿儒. 从供需角度分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构建和发展[J].现代营销,2009.
[5] 林戈、鲍曙明、孙晓明. 建立以家庭和社区服务相结合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J].人口研究,1999,(02):55-56.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粤法民字〔1989〕138号“关于监护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请示报告收悉。
关于梁剑文等4未成年人盗窃财物被劳动教养,受害人翁舞慧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人民法院能否作为民事赔偿案件受理的问题,经研究认为,鉴于此案情况比较复杂,现行法律对此类问题又无明确规定,如何适用法律,需要在审判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研究。因此,此案不宜采用提起民事诉讼的办法解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多种性质和形式的老年长期护理机构相继涌现,但其服务模式主要还是医院的坐堂制,服务内容以打针、输液、测量血压等初级、重复的单纯技术操作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但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定期去医院接受相应的治疗和护理非常困难,而长期在老年护理机构进行养老则面临护理费用较高的问题。有调查表明,老人的社区护理需求占70.1%,其中城市老人的需求率为50%,主要要求提供家庭访视护理服务,部分希望提供公寓式服务[2]。在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方式逐步成为主要的养老模式背景下,根据护理伦理学的公平和有利原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主动提供家庭出诊、上门护理、电话咨询等服务,但由于其服务成本高、潜在的医疗纠纷和风险严重影响着居家护理的顺利开展[3]。
社区老年护理的工作范围除基本医疗活动外,还应包括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内容,即对社区老年人健康进行保健指导,配合健康教育和适宜的干预管理,降低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提高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但由于管理不到位和利益驱动,目前对于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流于形式,常常突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一批以备上级检查的健康档案,只有部分有偿式个人、家庭保健合同能实现社区护理的连续性和个性化服务,有悖于护理伦理学的公平和有利原则。
老年患者身心衰老,反应迟钝,说话啰嗦、口齿不清或语无伦次;还有些老年患者疑心重、脾气大、固执己见,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此外,老年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易出现意识障碍和药物不良反应,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困难。根据护理伦理学的互助原则,护理人员应尊重和理解老年患者,以饱满的热情和温馨的语言,使患者获取温暖,建立互信,在实施护理措施时应审慎从事、耐心细致。由于目前社区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护理人员工作不积极,对老年患者爱理不理,甚至流露厌烦情绪,在护理过程中按程序完成了事,动作粗鲁、责任心差[4]。
受长期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医疗价格体制影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依然处于重治疗开药、轻预防康复的以药养医的恶性循环,社区护理人员往往只愿意对老年病人进行一些有偿服务的护理项目。社区即使开展一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免费活动,都会附带推介一些康复药品和器械,有悖于护理伦理学的有利原则。对于主动到社区来的老年患者,部分社区护士也不能一视同仁,对一些开药打针的患者态度较好,对一些不愿开药或对开药有疑问的患者就表现得脸难看、话难听,有悖于护理伦理学的尊重和公正原则。
1加强老年护理能力培养,提高护理人员道德素质
单纯的医疗护理己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精神、心理、生活等多方面护理的需要。社区老年护理人员应树立新型的老年护理理念,一方面要接受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课程的系统培训,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伦理道德素质的培养,明确社区护理人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了解处理社区护理服务中一些伦理问题的原则与规范,培养其伦理观念和伦理决策的意识,规范其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道德行为。
2加强老年护理问题研究,规范老年护理服务标准
由于老年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处于明显的退化阶段,其护理要求也有着不同于中年人和年轻人的特殊性。目前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的实施还在摸索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服务标准不统一,使得社区老年护理的质量难以保证[5]。这就需要相关研究机构加强老年护理问题研究,尽快制定和规范统一的老年护理标准,包括老年服务对象准入标准、服务内容项目标准以及服务流程标准。
3完善老年社区护理组织,明确老年护理职责范围
为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提升老年护理品质,社区老年护理所涉及的范围不应停留在传统的疾病护理层面上,而应延伸到社区健康和居家护理。政府应借鉴国外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经验,划分好综合医院、康复医院、护理医院、社区护理服务中心等各级机构之间的职责和范围,细化社区护理人员的角色分工,明确其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任务,完善老年社区护理组织系统。
4制定老年护理质量评估体系,健全老年护理考核监督机制
目前社区老年护理的管理基本都是秉承医院护理管理的模式,缺乏符合护理服务要求和特点的管理规范和监督机制。相关部门应根据老年人护理特点,制定与社区老年发展相适应的护理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独立的考核监督机制,从根本上对社区护理人员形成约束和竞争,激发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精神,规范其护理实践中的道德行为,避免发生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根据特定的国情和传统文化,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应为(分值:1分)A
A.居家养老
B.老年公寓养老
C.养老院养老
D.日间护理院养老
E.托老所养老
2.下列哪一量表主要通过对14项日常生活状态来评定被试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值:1分)A
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B.日常生活功能指数
C.Pfeffer功能活动调查表
D.高级日常生活活动
E.PULSES量表
3.关于老年人药物代谢的特点,下列哪项叙述不妥(分值:1分)D
A.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
B.肝细胞、肝血流量减少
C.药物血浆半衰期延长
D.肝脏合成蛋白质能力降低,致结合型药物增多
E.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是肝脏
4.最具代表性的人类需求理论创建者是(分值:1分)C
A.Havighurst
B.Cumming
C.Maslow
D.Weismann
E.Erikson
5.关于自我概念理论的主要内容,正确的是(分值:1分)e
A.自我实现的基础是满足生理需要
B.随着年龄增长,虽然生理健康衰退但自我概念是信念
C.自我概念就是自我坚定信念,达到自我实现
D.实现理想中的自我是一个信念
E.一个人的信念与态度也是自我的一部分
6.下列哪项活动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分值:1分)d
A.日常生活活动 B.家务活动 C.职业活动 D.娱乐活动
E.体力活动
7.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在发达国家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是多少?(分值:1分)d
A.50岁
B.55岁
C.60岁
D.65岁
E.70岁
8.自我保健的核心内容是(分值:1分)e
A.定期体检
B.自我观察
C.自我治疗
D.自我预防
E.自我护理
9.基因突变理论认为老化的原因是(分值:1分)b
A.基因程序预先设定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B.体细胞突变造成老年人体内细胞特性改变
C.体内细胞的基因有固定的生命周期
D.以细胞分化的次数来决定个体的寿命
E.细胞分裂达到一定次数即停止分化,细胞开始衰老
10.关于细胞定时老化理论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分值:1分)c
A.基因程序预先设定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B.体内细胞的基因有固定的生命周期
C.认为老化是细胞突变造成老年人体内细胞特性改变
D.以细胞分化的次数来决定个体的寿命
E.细胞分裂达到一定次数即停止分化,细胞开始衰老
11.以社区为基础提供老年保健是下列哪项老年保健原则的含义(分值:1分)d
A.全面性原则
B.功能分化原则
C.费用分担原则
D.区域化原则
E.联合国老年政策原则
12.下列哪项不属于老年人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中的成员(分值:1分)e
A.志愿者组织
B.社区老年人互助组织
C.医护人员
D.附近邻居
E.社会工作者
13.下列哪项说明了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发展原则的含义(分值:1分)d
A.主动调整个人以适应环境
B.主动改变环境以避免不良刺激
C.从自然、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解决问题
D.将老人看作一个整体的人
E.以发展的眼光来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4.关于老年人睡眠的护理,以下描述不恰当的是(分值:1分)d
A.避免睡前过度兴奋
B.睡姿以仰卧位为好
C.睡前热水泡脚
D.睡前勿进食
E.睡前一杯水可预防脑血栓
15.以下哪项是老年保健的重点人群(分值:1分)c
A.丧偶老人
B.患重病的老人 C.临终老人 D.住院老人 E.健康老人
判断题
16.体力劳动不能完全取代活动锻炼。(分值:1分)
正确
17.老年护理过程中应根据老人的患病种类确定资源分配的优先权。(分值:1分)
正确
18.近年来世界老龄人口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分值:1分)
正确
19.老年病人的评估目的是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分值:1分)
正确
20.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家属及工作人员避免在患者周围窃窃私语,以免增加患者的焦虑。(分值:1分)
正确
21.老化是随增龄而出现的人体结构进行性衰退的过程。(分值:1分)
正确
22.自我保健属于普及性的层次,自我保健医学属于专业性的层次。(分值:1分)
正确
23.吞咽困难者进行咀嚼和吞咽训练时,从流质饮食开始训练,继之半流质饮食,从小量过渡到正常饮食。(分值:1分)
24.老年人的用药种类最好控制在8种以下。(分值:1分)
错误
25.扶杖上下楼训练:上楼时先将手杖立于上一级台阶上,健肢登上,然后患肢跟上与健肢相并,下楼时先将手杖立于下一级台阶上,健肢先下,然后患肢。(分值:1分)
正确
26.老年人生活行为发生的基础是老年人的意志。(分值:1分)
正确
27.自我保健是早期发现疾病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分值:1分)
正确
28.吸烟、酗酒,低蛋白低盐饮食,大量饮用咖啡,光照减少等均是骨质疏松的易发因素。(分值:1分)
正确
29.制定运动处方除考虑老年人的心脏功能外还要考虑性别、年龄、呼吸功能、骨骼系统及全身各器官情况和使用药物等。(分值:1分)
正确
30.护理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遵从老人自己的决定。(分值:1分)
错误
填空题
31.老年护理道德的原则有(尊老爱老,扶病解困)、(热忱服务,一视同仁)、(高度负责,技术求精 )和(细心观察,留心病情)。(分值:4分)
答:
32.偏瘫者扶栏上下楼训练时,上楼时(健)手扶栏,先将(患肢)伸向前方,用(健足)踏上一级,然后将患肢踏上与健肢并齐;下楼时健手扶栏,(患肢)先下降一级,然后健足再下,与患足并齐。(分值:4分)
答:
33.我国的老龄事业确定的工作目标是()、()、()、()、()和()。(分值:6分)
答: 进一步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做好老年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加快老年活动场所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增加文化、教育和体育健身设施,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完善老龄产业引导和扶持政策,促进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开发
34.世界卫生组织将人的年龄界限划分为:(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人,(75-89)岁为老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分值:5分)
答:
35.老年保健最初源于(美)国。(分值:1分)
答:
36.一般来说,老年人的最大心跳速度约为(40)。(分值:1分)
答:
37.我国营养学会推荐,老年人每日膳食中约需供给蛋白质(70)克。(分值:1分)
38.自我保健强调和重视(自我)在保健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值:1分)
答:
39.老年保健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 )、(区域化原则 )、(费用分担原则)、功能分化性原则和联合国老年保健原则。(分值:3分)
答:
40.老年人认知的评估包括()、()以及()三个方面。(分值:3分)
答: 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定向力)
名词解释
41.平衡膳食(分值:3分)
答:指选择多种食物,经过适当搭配做出的膳食,这种膳食能满足人们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因而叫平衡膳食
42.机构养老(分值:3分)
答: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的机构
43.老化(分值:3分)
答:是指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其性能逐渐变坏,以致最后丧失使用价值的现象。
44.居家养老(分值:3分)
答: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45.自我保健(分值:3分)
答: 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
问答题
46.简述老年护理的原则及其含义。(分值:12分)
答:
1.满足需求
人的需要满足程度与健康成正比。因此,首先应基于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护理人员应当增强对老化过程的认识,将正常及病态老化过程及老年人独特的心理社会特性与一般的护理知识相结合,及时发现老年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和各种需求,使护理活动能提供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和照顾的内容,真正有助于其健康发展。
2.社会护理
老年护理的对象不仅是老年病人,还应包括健康的老人、老人家庭的成员。因此老年护理必须兼顾到医院、家庭和人群,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在病房,而且也应包括社区和全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和社会护理更有其重要性,因为不但本人受益,还可大大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其中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中医辨证是用望、闻、问、切的方法,采集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中医护理的原则是以中医辨证治则指导护理工作的,针对不同病情,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预防为主”, 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胜于治”的原则,“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等护理原则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工作要求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病人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发病的不同季节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因此,中医关于整体观护理论特点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对病人作系统、整体、全身心的护理是完全一致的。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仅要观察局部病变,同时要观察相关脏腑的变化。体表的变化可影响有关脏腑的功能,而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在体表反映出来。因此,可从机体局部的变化来推断整体的反应状态,测知内脏病变。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病人的体质情况及外界环境对病人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护理。
当前,在中医医疗机构中从事中医护理工作的人员,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我们从事西医临床护理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方法,总结出了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辩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针灸、刮痧、推拿耳针、中药熏洗、中药灌肠、耳穴压籽、中药坐浴、中药足浴、中药离子导入、拔罐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供我们借鉴。
采用中医的护理原则从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探讨如何对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其目的在于减少老年人照顾日常护理率,最大程度提高老年人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促使老年人建立新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减低疾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国家老年人口负担系数。
在疾病的护理上,中医十分重视良好的生活环境、稳定而舒畅的情志、合理的饮食调养和必要的功能锻炼。关于这些方面的论述,历代医书均有记载。
中医养生护理理念应用于老年人保健护理模式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护理与心理调养
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人际关系的疏远,以及对过去时光的眷恋而沮丧,易产生抑郁,多疑等消极的心理因素,我们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压力,学会自我减压,调整目标,降低期望值,量力而行,尽量避免同一时间内做几件大事,并且善于主动向外宣泄压力。中医讲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身心统一。心理护理要求患者“顺应自然、随遇而安”。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以中医护理解决好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养生保健指导的问题,对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到积极作用;还可降低老龄化社会的成本,减轻青、壮年人口的后顾之忧,使老年人安享晚年,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对整个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饮食护理与药膳调理
由于老年人原发疾病和消化能力减退,合理饮食护理十分重要。应保证摄入必要的营养成分,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饮食宜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经常保持似饥似饱的状态;饮食摄入应注意三高一低四少,即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肪,少盐、少油、少糖、少辛辣调味品;每日摄水量保持1.500~2.000 mL;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食物要烧熟煮透,进食应细嚼慢咽;睡前不宜进食;忌食烟、酒、油煎、烧焦、腌制、发霉、坚硬等食品;提倡食用营养丰富、爽口美味的药膳食品。中医药膳调理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可以尝试。
3 修身养性与健康运动
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制定适宜的休养计划,建立合理的生活起居制度。特别应注意老年人早睡早起的习惯,调整作息时间,保证每日有6 h以上的睡眠时间和1 h的午睡时间;入睡时避免声、光和寒冷的刺激;睡前忌饮咖啡、浓茶等,可根据情况稍进豆制品和热牛奶以助入眠。
保持老年人脑力和体力,协调的适当活动与营养同等重要,《庄子•刻意》记载:“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这是要求人们用调整呼吸和模仿禽兽活动的姿态,即通过适当的身体活动以调和人体气血阴阳,强身健体。老年病人的运动指导十分必要,指导老年人健身运动应注意的是:除自理生活、料理家务等日常活动外,安排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步行、慢跑、爬坡、上下楼梯、打羽毛球等运动量适中的运动;宜在早晨起床后,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注意每日定时、定量、有规律地运动;时间因人而定,以不疲劳为度;运动时注意安全,以防跌仆,发生骨折等意外;指导老年人自我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助消化、缓解便秘等。通过适当运动可以使气血通畅、关节滑利,营卫调和。
气功锻炼对老年人防病治病有特殊功效。气功重视人体自身的真气培育,固摄全身,平衡阴阳。通过养内守息,达到调心凝神的作用。运动指导结合气功锻炼必然事半功倍。
老年人作为生理过程的特殊阶段,物质基础相对薄弱,更需要从生态取向出发,树立生态保健意识,通过保健的方式维护机体的活力。在生态性的保健和养护中,形成天人相应、身心相关、防治互动的保健环流。这种积极、健康、理性的保健思想和模式,必将在老年人养生健康中发挥出其巨大的潜能和积极的效果。
社会进入高度文明发达程度,由于物质生活条件充实,精
神生活丰富多彩,医疗保健技术先进,为实现健康长寿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世界范围看,老年人住宅大致分为社区式照顾老人住宅、机构式照顾老人住宅和居家式照顾老人住宅。其中,社区式照顾老人住宅在国内被称为“老年社区”,主要依照社区需要加以规划、整合及运用社区资源,提供社区老年人所需的长期护理服务。老年社区服务包括居家护理、日间照顾、个人服务、家政服务、送餐服务、电话聊天及其他辅助服务等,主要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机构共同为老年人设立。以下几点是目前老年社区最新的设计趋势。
具有宜居环境的老年社区
新设计趋势不仅仅支持老年人独立居住的社区,而且还支持老少混合型的社区。大多数人认为住宅选择需要多样化,加上车辆及大型购物中心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因此郊区老年住宅不是养老的适合之地。
具有宜居环境的老年社区就是注重老人生理及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同时对体弱和残障老人给予特殊照顾,促进老人参与社交活动,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氛围。宜居环境对于老年社区设计至关重要:便利的交通系统,适合步行的住宅和商业区,适合散步、养老的社区住宅选择。社区必须含有无障碍入口,无障碍浴室和标准的厨房、卧室以及可通过轮椅的门口、走廊。
绿色建筑理念的社区
绿色老年社区不仅仅是一个可以生活的地方、一个接受专业护理服务的地方,它的风格和设计也要经济可行。设计师除了合理的节能设计之外,还应充分考虑到老人的生理特点,在建筑材料选择时,要考虑其安全性、便捷性。同时还要考虑社区的整体运行的高效性,结合社区管理的特点进行设计考虑。
将以人为中心的护理与家庭护理模式相结合
家庭护理模式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间,但因为各种规范的限制,许多护理社区发现这种模式很难将他们想要的社区设计出来。如果将以个人为中心的护理与家庭护理相结合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转变护理站
长期以来,护理站被护理人员认为是不可缺少的,但它却成了员工和老人间的重大障碍。老年社区的房间已经没有了公共机构的感觉,因此护理人员的工作空间也可以设计成一系列集中的小桌子和壁橱,与房间或者厨房相融合,通常只设置一个独立封闭的办公室或小型会议室用于私人谈话,护理站则转变为可以支持电脑绘图的小办公空间。当老年人的最新数据录入电脑,呼叫系统可以随时通知护理人员,这样不需要将所有人员集中在一个小小的工作室,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替代配药推车
和护理站一样,走廊或餐厅内大的塑料配药推车是一个公共机构护理的标志,该设计不应在老年社区使用。代替它的,如药物储存系统,可以设计成家具的样子,也可以设计成如储存药物的带锁厨柜放在户主房间。
房间面积越小越好
虽然没有专门的权威机构研究老人住房的理想面积,事实上经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房子越小,破坏行为或焦虑的住户越少;住户间的社交程度越大,使用兴奋药物的剂量越少,住户、家庭和员工满意度越高,工作人员压力越小。
优化卫生间
老建筑的浴室通常很小,空间勉强能容纳卫生间和洗手盆,这样就没有空间放置一个辅助移动的装置了,而且通常还是两个住户共享,普遍缺乏充足照明。现在很多国家已经将老年人卫生间的面积加大,目的一是确保抓握杆设在使用者可以够到的地方,二是可以容纳一到两个辅助人员。
使用带光抓握杆
带光抓握杆是一种新产品,可以有效防止老人夜间上洗手间跌倒。当电灯被打开,灯光亮度的突然改变会让人感觉不适,同时浴室灯关闭后会造成瞬间性失明。这两种情况都容易造成老人摔倒。一根带光抓握杆可为老人提供足够的光亮找到洗手间,而不用打开其他照明灯,同时也易于引起老人注意,使用更方便、安全。
恰当的转运传输系统
许多疗养院提供各式各样的移动式转运机和传输设备,以方便医护人员使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是干部病房,主要收治的是老年人,他们生理机能退化,总体生理功能下降,加之老年患者慢性病多、病程长、病情重、用药复杂等特点,使得影响老年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成为老年患者疾病康复的极大障碍。总结分析导致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各类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更有效地预防老年患者各类意外发生,降低疾病的潜在风险,能更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效能。1、 导致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因素1.1 生理性因素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技能退行性变化,往往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平衡能力下降,使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大大增加。有文献报道每年约30%的老年人跌倒一次或多次,而跌倒的概率随年龄递增,80 岁以上跌倒的年发生率高达50%。(1)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喉腔粘膜萎缩、变薄、感觉进退,咽缩肌活动作用减弱,咳嗽反射与喉反射减弱二导致误吸、易噎、易呛,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2)研究显示高龄活动无耐力占老年人跌比例最高。(3)餐后收缩压显著下降,是老年人常见现象。跌倒与餐后血压下降有关,是高龄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1.2 病理性因素 (1)患脑血管病后的老年人,肢体活动障碍,协调性欠缺,易发生意外损伤。(2)老年痴呆者由于自理能力丧失,易导致日常活动中的意外损伤。(3)疾病对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排泄、生物转化均有一定影响,加上药物的副作用等会诱发跌倒。1.3 心理性因素 焦虑症、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精神问题。现今社会常见的空巢现象,离退休综合症、高楼住宅综合征,使得老年人与外界接触机会减少,导致孤独、压抑等负面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则可能出现自杀自伤等意外情况。1.4 药物性因素 老年人群是健康行为保健中的脆弱人群,调查研究显示:社区老年每天均服药者占半数以上,且平均一天同时服三种药者达18.74%。药源性问题正越来越成为影响老年人安全的重要因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的服药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评估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了解老人困难,在执行过程中未遵循服药到口原则,如替老人打开药物包装,备水、及时督促服药等。从而导致老年患者少服、多发、多服、错服、漏服药等现象发生。1.5 院内感染因素 (1)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呼吸道组织结构退行性变,呼吸道防御屏障功能衰退,易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2)老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与院内感染呈显著的相依关系,住院时间越长,医院内感染几率越高。1.6 环境因素 病区环境因素常常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跌倒、损伤的重要因素。如病房灯光昏暗或直射;地面不平或有障碍物,积水、地面太滑;家具多棱角;病床高度不适,无床档;座椅不稳,无扶手靠背等。1.7 技术性因素 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高等原因,对患者安全构成的威胁,特别是各新技术、新业务的引进与开发,使护理操作范围拓展,护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和工作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而影响老年患者安全。1.8 组织管理因素 (1)思想教育不到位,安全意识不强。(2)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的督促检查不到位。(3)业务技能水平低,对新护士、进修及实习护士的业务培训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方面的训练未能及时跟上。(4)管理不力、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对工作各个不安全的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力。
2、 对策
2.1 认真做好安全评估 找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加强风险防范,做好预见性护理。 建立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制度。针对老年患者主演期间容易发生跌倒、走失、压疮、窒息等安全方面的问题,设立相应的安全风险评估,根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评估的分值,对参照的安全隐患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
2.2 做好健康宣教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和预防,在醒目处,设立安全警示牌,警示条,提示护士时时注意。2.3 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工作 (1)注意用药方式,用药途径正确。遵循基本的服药原则,如坐位或半坐位服药,以免误咽呛咳;服降压药后不要立即更换;服降糖药后半小时准时进食等。(2)护士要加强对服药过程的监督。(4)向患者作好安全服药教育,耐心解释用药原则及按医嘱正确服药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说明擅自增减药物的危害性,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2.4 认真做好环境评估 对潜在的伤害性因素进行整改,使病房环境安全、舒适。如对湿滑地面的处理、床和桌椅的稳定性确定、冷热水的调节等环境各方面的安全管理举措。2.5 做好院感管理 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建立医院内感染控制三级管理网,制定严格的预防院内感染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强化各级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2.6 加强各级培训,熟悉老年患者的特点,作为管理者,要有计划地组织护士学习业务知识,反复训练专业技能,做到技术精湛,精益求精。由于基础护理技术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最经常、最广泛,如皮肤护理、病床整齐、注射技术、饮食护理等,护理人员往往不重视,要求不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不断提高对基础护理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只有不断加强专业技术建设,努力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的落实。
(一)专业培养目标
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我国医疗护理事业发展需要;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基本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操作技能,能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性质
“老年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老年医学中的一个学科,同时又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渗透。本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三)课程定位
“老年护理学”属于护理学专业中临床阶段中的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快速发现与判断问题,并能够以娴熟的技能迅速解决问题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考查课程。
(四)教学内容
“老年护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探讨有关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现存、潜在的各种健康问题的反应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等。本课程主要介绍国内外老年护理的进展,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评估,老年人心理及生理的变化,老年人的保健与健康促进,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护理及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等几个方面的专科知识及操作方法。
(五)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与前期课程知识点的衔接,使学生不仅掌握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和各类老年人常见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六)教学难点
如何将抽象、复杂的老年人各种护理技巧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何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理论及技能并与临床有机结合。
(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老化的概念,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老年人健康评估的方法和内容,老年人安全用药原则。(2)熟悉老年人各系统的老化特征,日常生活护理要点,心理变化特征。(3)了解国内外老年护理的发展现状。
2.能力目标:能对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和护理,能够应用护理程序为老年期常见疾病病人提供整体护理。
3.素质目标:具有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的博爱之心,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学情分析
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系高职护理四年级学生,已具有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一定程度的医学临床知识和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思路灵活,但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耐性、求知欲、自制力较普通大专学生差。
三、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教学过程体现开放性、科学性、职业性、实践性。
2.设计思路: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学用一致,“教、学、做”合一。
(二)内容的选取
1.根据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教学内容必须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
2.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1)总论。任务一:绪论;任务二:老年人的健康评估。(2)各系统、组织老化性改变及相关问题护理。任务一:老年人认知与感知的护理;任务二:老年人营养与排泄的护理;任务三:老年人清洁与舒适的护理;任务四:老年人休息与活动的护理。(3)其他常见问题的护理。任务一:老年期其他常见问题的护理;任务二: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除了采用较为通用的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自学讨论法以外,笔者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改革:
1.以抢答竞赛为基础的教学法。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选代表进行抢答,最后优胜组给与加平时成绩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以方案设计竞赛为基础的教学法。提出设计目标和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阐述设计方案并解答学生疑问,以非参与小组长和教师评分方式选出优胜组给予平时成绩加分,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
(一)教学考核
期末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含课堂提问10%、学习态度15%、出勤率5%、单元自测10%。
(二)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督导组、教学组、自我反省等多种途径进行反馈。
参考文献: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老年人的护理服务
1.1中西医结合的新型护理 社区护理承担着社区人群预防、保健、康复工作,范围涉及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既要防止与老化相关的疾病发生,又要防止与老化无关的疾病和残疾的恶化。社区护理工作开展得有成效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要积极进行社区老年护理改革工作,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模式。由于以老年人为对象的护理工作重点是帮助老年人应付实际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因此老年护理的对象不只局限于老年人,还包括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及其他相关人员。所以老年护理有别于老年病护理。对老年人的护理不仅是单一的疾病护理与生活照顾,而是更深层次的掌握促进老年人健康的中、西医知识和方法,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功能,使老年人无病长寿,缩短老年人被照顾的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1.2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问题
1.2.1外形的改变 衰老是最引人注目的改变,主要是身高缩短、毛发白化、牙齿松动……身心变化不同步。人体生理变化是自然规律,无法抗拒,但是其心理的变化却十分复杂,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2.2社会环境 老年人在退休后,其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前的有规律的工作习惯不再存在,社会生活与家庭的比重也发生了改变,面对这种新的环境,必然出现与之适应的问题。老年人的心理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在65岁后将面临以下问题:①退休:研究表明,有4%~6%的离退休老人不适应,感到孤独、焦虑、抑郁、烦躁,有失落感、衰老感、紧张感和疾病恐惧感,有的伴有血压波动、食欲不振、疲劳和睡眠障碍等不适,称之为离退休综合症。②经济环境:经济是老年人的卫生资源。老年人经济收入减少,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迈多病、需钱治疗的情况愈加增多,从而使老年人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影响身体健康。③家庭因素:家庭和睦,子女孝顺有利于健康。相反因素,例如丧偶常常是老年人很严重的心理创伤,使其产生心里损失感。老年人特殊的心理状况使护士面临更为复杂的护理环境,因此从事老年护理的护士需特别重视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因素,给与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2针对不同的体质给与相应的中医护理
在刘芳医生的指导下,分9种体质,我们根据不同的体质给与相应的护理指导如下。
2.1平和质 调养方式: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运动上,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此体质的人不爱得病。
2.2阴虚质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偏瘦。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饮食:①饮食:饮食有节不宜暴食暴饮。②少食辛辣温热、煎炸爆炒之品,如辣椒、姜、蒜、烟酒、狗肉、羊肉等。③饮食以轻灵养阴为主,如猪肉、鸭肉、龟鳖、绿豆、百合、芝麻、鲜芦根等。中药茶饮:生地绿茶、枸杞绿茶、玉竹绿茶等。
运动:适合中小程度、间断性的身体锻炼,如太极拳,锻炼时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不适合洗桑拿。
2.3阳虚质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饮食:少食寒凉、生冷食品、如田螺、螃蟹、西瓜、苦瓜、绿豆等。以补益阳气为原则,可食牛羊狗肉、茴香、干姜、肉桂、枸杞、茯苓等。中药茶饮:干姜红茶、肉桂红茶、续断红茶等。
运动: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
2.4气虚质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饮食:①少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热等食物,如西瓜、苦瓜、绿豆、冷饮及葱、姜、蒜、酒等。②少食滋腻的食物以免阻碍胃的消化功能,如糖果、蜜饯、油炸食物等。③少食破气、耗气的食物,如萝卜、金桔、山楂、 佛手柑、槟榔、大蒜、 芫荽等。④选用补气药膳时,应选用性味平和的药物缓缓调补,忌竣补和烂补,以免产生虚不受补的现象。⑤饮食以益气健脾为原则,可食黄豆、山药、香菇、泥鳅、鸡肉、扁豆、大枣、龙眼、百合等。中药茶饮:西洋参茶、黄芪花茶、山药花茶等。
运动:易柔缓运动,以散步、打太极拳为主,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
2.5痰湿质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饮食:调理以健脾化湿为原则,可食葛根、薏米仁、冬瓜、萝卜、橘红、昆布、麦芽等。
注意:①居室宜朝南,保持室内干燥,避免湿冷。②适当少睡眠,每日不超过8 h为宜。③多进行户外运动,享受阳光。④穿衣宜宽松,以利于汗液的蒸发,去除体内湿气。中药茶饮:茯苓普洱茶、白术普洱茶、薏米仁普洱茶。
运动:多进行户外运动,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长期坚持运动锻炼。
2.6湿热质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饮食:①多选用清利化湿的食物,如茯苓、红小豆、蚕豆、葫芦、莲藕等。②少食肥甘厚腻的食物,如糖果、高脂肪肉类、奶酪、油炸食品等。③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和温热性的水果要少吃,如辣椒、葱姜、荔枝、芒果、橘子、樱桃等。④戒烟戒酒,饮食以清淡为原则,可食空心菜、绿豆、黄瓜、苋菜、冬瓜、西瓜、藕等。中药茶饮:藿香绿茶、荷叶绿茶、蒲公英绿茶。
运动: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爬游泳、各式球类、武术等。盛夏暑湿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
2.7血瘀质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胖瘦均见。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饮食:①烹饪时少放盐,多放醋,醋能消食健胃,散淤血,止血,解毒。②不宜多食寒冷、温燥、油腻的食物,如冰冷饮料、辛辣、油炸或肥腻食物。③非饮酒禁忌者,适量饮用葡萄酒,可促进血液循环。④饮食以活血、散结、行气为原则,可食用山楂、桃仁、黑豆、海藻、海带、紫菜、醋、柚、桃、玫瑰花等。中药茶饮:山楂花茶、桃仁花茶、肉桂花茶。
运动:保持足够睡眠,可做一些有助于气血运行的项目,如太极剑、太极拳、舞蹈、步行等。运动中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脉搏显著加快等不适,应医院就诊。
2.8气郁质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饮食:①少食收敛酸涩和冰冷食物,如乌梅、李子、酸枣等。②可少饮红酒,以活血解郁。③重视早餐,长期不吃早餐会严重影响疏泄调达,加重气郁体质改变。④饮食调理以理气解郁为原则,可食紫苏、佛手、刀豆、薄荷、酸枣仁、麦芽、海藻、海带、青胖大海等。中药茶饮:橘红花茶、紫苏花茶、佛手花茶。
运动:增加户外运动,坚持较大量的运动锻炼,如跑步、登山、游泳、武术等多参加集体活动,解除自我封闭状态。
2.9特禀质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饮食:①饮食规律和卫生。不可时而饥肠辘辘,时而暴饮暴食以免损害肠胃功能。②进食易缓。注意细嚼慢咽,尽量放慢进食速度。③饮食以清淡、均衡、粗细、荤素搭配为原则,忌生冷、辛辣、肥甘油腻及各种"发物",如鹅肉、鱼、虾、蟹、辣椒、浓茶、咖啡、酒等。中药茶饮:乌梅绿茶、百合绿茶、紫苏绿茶。
运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如太极拳、球类、跑步等。
【关键词】冠心病 康复治疗与护理
[Key Words] Elder patient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药物治疗固然重要。康复治疗与护理也是治疗冠心病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措施。我院内科2008年1月~2010年10月, 收入90例CHD患者,为他们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与护理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心功能处于1~3级的老年住院CHD患者90例,其中男65例、女25例,年龄≥68岁。同时伴有高血压者46例,伴有脑梗塞者15例,伴有糖尿病者12例,伴有COPD者3例。
1.2 康复护理方案
根据相关资料[1]选择2、3期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1)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训练、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作业训练、医疗体操、气功等。(2)运动强度:运动训练所规定达到的强度称之为靶强度,可用心率、心率储备、METs、主观劳累计分等方式表达。靶强度与最大强度的差值是训练的安全系数。(3)运动时间:靶强度运动一般持续15~60分钟。(4)训练频率:多数采用每周3~5天的频率。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残疾情况设定的运动训练方案,见表1。
表1 根据病人一般情况设定的运动计划 病人特点训练方法强度运动类型训练频率(次/周)每次训练持续时间(分)
年龄≥70岁低强度耗氧训练和抗阻力训练65%-75%最大心率散步、做操、慢跑、骑自行车3或630(可间断)
超重耗氧训练一高热卡消耗65%-80%最大心率走步、做操、慢跑4或530~60(可间断)
年龄≥70岁并有残疾,从事体力劳动或超重抗阻力训练单次抬举最大重量的50%-75%举重机或哑铃,重点在大腿、肩和上肢2或310~20(练习5~7次,每次10下)
1.3 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
1.3.1 对自行运动锻炼的患者,在无医护人员监护时,运动强度以最大心率的70%~75%为好。
1.3.2 避免在大量进餐、喝浓茶、咖啡等后1小时内锻炼,也不应在运动后1小时内进餐。
1.3.3 运动前不喝酒、不吸烟。应避免穿得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
1.3.4 不宜在寒冷或炎热的环境中锻炼。
1.3.5 精神状态欠佳、郁闷、不安等时,护理人员应予适当的心理护理。
1.3.6 康复运动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兴趣性原则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1.4 评价方法
参照Spetus等设计的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问卷调查法进行评分比较,利用SPSS 15.0版软件进行配对分析比较,见表2。在病人入院、出院时分别发放SAQ调查表,在患者充分理解条目意义后由自己自评[3]。
SAQ含19个项目,可分为5个因子, 分别为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总评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的机体功能状态与生活质量越好。SAQ是一种有效性、重复性及应答性均较好的量表,是一种估测CHD患者机体功能状态、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效果比较、估计预后等切实可行的简便易行方法[2]。
表2 康复护理前后SAQ的评分比较 康复护理后(n=45)康复护理前(n=45)tP
躯体活动受限程度22.33±0.5515.51±0.5171.06
心绞痛稳定状态9.17±0.176.13±0.1981.61
心绞痛发作情况4.67±0.382.59±0.2431.28
治疗满意程度26.99±0.8520.86±1.2326.24
疾病认知程度18.37±0.9614.73±0.5521.39
总分81.51±1.4459.82±1.3867.18
根据评分比较,康复护理后与护理前存在高度显著差异性(P
3 护理体会
CHD的康复治疗与护理主要是通过有氧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帮助冠心病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工作能力,回归社会。与此同时,通过干预各种危险因素,阻止和逆转病变的发展,减轻冠心病的残疾程度和复发几率。对于CHD患者除了依靠传统的心绞痛和心电图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外,生活质量也已经成为评价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4]。另外,由于住院老年CHD患者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健康老年人群,但社会支持总量及主观支持却显著低于健康老年人[5] ,所以我们在康复治疗与护理的同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研究显示[3]综合性治疗能显著降低CHD患者伴发的负理性情绪,缩短住院日,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显示:康复护理后的SAQ评分明显高于康复护理前,提示患者通过康复治疗与护理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康复治疗与护理效果明显,以定量分析的方式,肯定了康复治疗与护理在老年CHD治疗中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姜贵云.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69-173
[2] 李福民,张瑞岭.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心理干预及其意义[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3(8):139-142.
[3] 饶中和,袁志敏.一种新的估测冠心病患者机体功能状态的调查表[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6,17(1):14.
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需要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339.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234-02
随着我国经济、卫生、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年人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老年人对护理的需求将急剧上升,同时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从治病先治心的原则出发,心理护理显得特别重要,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亿万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态下安度晚年,已成为我们老年学研究领域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经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将老年人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老年人心理表现
1.1 孤独感和失落感 离退休的老年人失去了与同事共同学习的机会,而儿女成家立业,没有时间陪伴在身边,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而大多数子女只注重对老人们生活上的照顾,忽视了情感上的交流,特别是当老人生病时,这种孤独与失落感与日俱增。
1.2 焦虑和抑郁症 老年人离退休后,过去长期习惯了的生活日程骤然改变,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产生自卑、无用感,甚至焦虑、抑郁,此外老年丧偶、亲友生死离别等,对老年人都是最强烈的生活事件,从而感到无限悲伤,以至于难以解脱,对生活失去兴趣。
1.3 自尊心强、固执 老年人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人生体会、事业上成功,公私、多疑、孤僻或像老小孩一样出现一些原始的幼稚的行为,自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住院后希望医护人员每天围绕他一个人,只关心他。
1.4 控制力下降、易怒 老年人的性格的改变,同老年人的闹退化有密切关系,脑的各部分发生退化的程度不一致,如大脑额叶比其他区域退化,而额叶与性格关系密切,故老年人性格已发生改变,出现控制下降,易发怒。
1.5 自私、多疑 人的行为受感知、思维、情感、性格、智能等影响。因此,有的老人由于大脑皮质功能的减退,上述心理活动发生变化,致行为异常。
2 护理措施
2.1 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并及时向老人及亲属详细介绍院内环境及各种护理措施以及我们开展的各项服务措施,同时向家属了解老人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性格、爱好等,为患者出入院后的心理护理打好基础,并使老人感到受尊重、重视,消除忧虑恐惧心理[1]。
2.2 密切护患关系 满足患者的感情寄托及心理需求,由于老人离开家庭、亲人感到孤独、失落,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关怀的态度,对患者进行护理,使他们得到慰藉。在感情上得到一定的满足,同时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与患者沟通是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倾吐出来,寻求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缩短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增加信赖感,同时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动员家属经常陪伴、探视患者。护理人员应谅解多疑患者的异常行为,应主动关怀体贴他们,在生活上主动关心、体贴他们,如带领全体医护人员给他们过生日,是他们感受到亲切、温暖,犹如在家的感觉。
2.3 尊重、关心、体贴老人 老年人思维相对缓慢,语言表达较迟缓,记忆力也有所下降,又是一个问题要交代还几遍也听不清,记不住。遇到这种情况应耐心解释,不急不躁,态度和气,语速要放慢。遇到他们要主动打招呼,言语间要尊敬,对能自理的患者,鼓励适当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
2.4 注重环境因素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环境是支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在注意房间清洁幽静的基础上,尽量将同一社会层次的老人安排在一病室,是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心灵容易沟通,保持心情舒畅。
2.5 注重出院心理护理 根据老年患者不同文化层次讲解治疗和康复保健知识,并向家属交待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及护理效果,以及出院后护理措施,使心理做事得到同事们的尊敬,退休后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提出的意见和想法不能被采用和重视,易产生不被人尊重的想法,从而封闭自己,不再表达自己的意愿拒绝与他人交谈。护理不间断,有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
总之,护士担当着老年人生命周期中专业健康维护的角色,只有结合身心特点,运用自身的心理护理技巧,才能对老年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这对提高老年人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更是全方位整体护理的表现。
【关键词】
老年患者;危险因素;护理
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带来的改变如记忆力减退、感官功能衰退、反应速度减退以及体力下降均造成其自身受侵害力降低从而增加了在安全方面的受害率。作好老年住院患者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估、预防,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提供周到的安全设施和护理,对促进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1 影响安全的危险因素
1.1 年龄因素 患者均为高龄老人,平均年龄83岁。据文献报道每年约30%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而跌倒的概率随年龄递增,80岁以上跌倒的年发生率高达50%[1]。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生理能力亦发生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器官的老化和功能的衰退。
1.1.1 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使老年人反应迟钝,灵活性降低,速度慢,动态平衡控制能力降低。
1.1.2 老年人视力、视觉分辨能力下降,触觉下降,踝关节躯体感觉传入通常与地球吸引力中心位置不吻合。
1.1.3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骨骼肌系统能力下降,下肢肌肉力量下降,导致肌肉、关节移动功能减退,使老年人举步时抬脚不高,行走缓慢不稳,易引起跌倒。
1.2 病理性因素
1.2.1 老年患者患脑血管病后,临床特点为记忆认知功能障碍,肢体活动障碍,平衡能力差,导致身体应急适应性、协调性欠缺,易发生意外损伤。喉腔黏膜萎缩、变薄、喉的感觉反射,咽缩肌活动作用减弱,咳嗽反射与喉反射减弱而导致误吸、易噎、易呛,造成窒息。
1.2.2 老年患者多病情重、病程长,长时间卧床易导致皮肤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卧床并发症。
1.3 药物因素
1.3.1 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病理因素,体内处置药物的能力发生改变,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资料表明:成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而60~79岁组为15.4%~21.3%,≥80岁组达25.0%[2]。利尿降压药、血管扩张药、抗心律失常药、降血糖药可能产生眩晕、低血糖等副作用;用镇静、催眠药后使反应变慢或削弱认知能力。也是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
1.3.2 我科老年患者每天均服药者占半以上,且平均一天同时服三种药者达31.3%。由于退行性变化,记忆力减退,使得老年人不能准确和按时服药,造成少服、多服、错服、漏服等现象发生。
1.4 心理因素 许多老年人害怕跌倒的心理限制其活动,降低活动能力并导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险性随之升高。部分老年患者存在着“怕麻烦别人”的心理,也过高估计自己的体力,这些患者跌倒的危险性较大。
1.5 环境因素 环境常常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跌倒、损伤的重要因素。如:病房灯光昏暗或直射;地面不平或有障碍物,积水、太滑;家具多棱角;病床高度不适,无床档; 座椅不稳,无扶手靠背;厕所地面湿、滑或厕内无扶手; 床旁无呼叫器等。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进行风险评估 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护理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评估、护理体查、精神症状及心理问题评估、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等,根据评估分析患者。对于存在的高危因素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并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使用警示标识能提示患者注意某安全环节,明确告知患者应注意的问题,并纳入交班内容,认真做好交接班。
2.2 防跌倒护理
2.2.1 创造安全、舒适、卫生的病房环境 病房内、厕所地面要干燥无积水,浴室地面铺防滑地砖。走廊、卫生间设置扶手,便于患者行走。卫生间内设紧急呼叫机,便于患者需紧急帮助时使用。病房设施安全,灯光充足;床旁、走道处无障碍物。
2.2.2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症状,嘱患者在改变起床或起立时,动作要缓慢或稍坐片刻再直立,以防发生性低血压。
2.3 健康饮食护理 为患者提供无骨无刺的半流质或软食,食物温度适宜。进食时采取坐位或半卧位,食物量不宜过多,喂食速度要缓慢,让患者有足够的吞咽时间,必要时用鼻饲。
2.4 加强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比较固执,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承认自己老,生病也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因此,护士要有耐心、爱心,对老年患者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尊重、关心、爱护。做到精心护理,细心照料,耐心解释,推心置腹的与患者促膝谈心,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保持良好的乐观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2.5 用药安全护理
2.5.1 遵循服药原则,服药时姿势要正确,应采取站立位、坐位或半坐位,以免发生误咽、呛咳。服安眠药者服后不宜再活动。服降压药后不要立即更改,以防性低血压发生[3]。降糖药服用后0.5 h准时进食。
2.5.2 严格掌握服药的次数,每天口服药按时分次发给,执行服药到口原则,以免造成老年患者误将全天药1次服下。服用药物品种多、数量大时宜分几次服。体积大时宜分切成小块吞服。若有金属包装的药物,由护士掰开药物后给患者用温开水送服。服务到位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服药过程不安全因素的保障。
2.5.3 向患者作好安全服药教育,耐心解释用药原则以及按医嘱正确服药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说明擅自增减药物的危害性,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2.6 加强皮肤护理 防止压疮及烫伤的发生。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体表皮肤感觉不敏感,护士除做好晨晚间的护理外,在使用频谱、微波、烫疗等治疗时要注意掌握温度、时间和距离。使用热水袋时要用毛巾或包布裹好,勤观察。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护士的安全护理意识是直接影响安全护理工作开展和安全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做好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要有护理老年患者的艺术和技巧,关心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做到勤巡视、严观察、防未然,以达到帮助老年患者恢复和维持适当的健康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林琳,范文霞,李斌.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2):215.
关键词:消化内科;老年;护理;安全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方面功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自身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差,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就诊于消化内科的老年患者逐年增多。正是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特征,基础疾病多,导致入院治疗过程中易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中,威胁患者的健康。护理安全是患者入院后,护理工作中避免患者出现规定外的身心损害或死亡,现已成为护理工作质量的评价指标。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96例老年住院患者,旨在探讨分析对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及相关解决对策,相关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84例老年住院患者,包括男51例,女33例,年龄63~85岁,平均(71.34±3.42)岁,来诊患者中包括3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28例消化道溃疡、14例上消化道出血、7例黑便。合并冠心病者10例、合并糖尿病者8例,合并慢性肺心病者4例。根据随机化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安全干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一般情况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消化内科一般常规护理,具体包括饮食护理、合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组患者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安全干预。
1.2.1护理安全干预内容 护理安全干预的具体内容包括:①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巩固并加强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水平,培养良好的医德和团队精神,增强工作积极性。科室定期举行护理隐患研讨会,找出并分析潜在安全隐患的解决对策。设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提升护理工作者的整体水平;②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制定个性化方案,进行消化内科入院相关知识宣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和诊疗中易出现的危险事件有正确的认识[1]。因消化内科治疗手段中常涉及禁食禁饮,护理人员要宣讲到位,避免因患者盲目进食引发危险;③改善病房环境。注意通风消毒,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勤换洗床单,嘱患者多翻身,避免长期卧床出现褥疮。保持地面干燥、防滑。病房中具有安全隐患处应在醒目处给予标识,防止不必要的危险事件发生;④陪护人员的教育。因老年患者的特殊性,患者多依赖陪护人员的照顾,如果陪护人员护理不得当,也会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和身体不适,护理工作者应传授陪护人员相应的护理常识和技巧;⑤临床用药。消化内科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是药物治疗,本科的用药多且杂,用药时间不一,保存方式不同,加之老年患者存在基础疾病的用药,更加大了用药的复杂性,护理人员应做到耐心细致的向患者及家属明确不同药物的处理方式,避免因用药错误而引发严重不良后果。静脉输液时,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原则,做好巡视工作;⑥心理护理。患者因自身疾病导致身体不适,并出现睡眠障碍、情绪低落、抑郁,加上消化内科常要求禁食,患者因饥饿引起烦躁不安,对治疗出现抗拒和消极心理。护理工作者应态度温和,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疏导沟通,耐心了解患者需求,帮助患者消除不安,重拾信心[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极不满意四个等级,由患者出院时选择其中一项。对比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基本情况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数据均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采用χ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á=0.05为检验水准,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100%,显著较对照组的87.5%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后基本情况 进行临床诊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病情稳定情况、治疗依从度均较对照组好(P
3 讨论
老年患者因自身机能退化、基础疾病多,加上消化内科的部分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传染性强等特点[3],因而老年患者成为消化内科的重点护理群体。在老年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出现的危险因素包括护理人员自身态度和护理技能水平不足、入院知识宣讲不到位、病房环境差、陪护人员护理不到位、临床用药不按时按需及患者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住院诊疗工作,延缓治疗进程,严重者还会发生医疗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针对护理工作中发现的多种危险因素,我科护理工作者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安全干预。例如重视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减少工作失误带来的隐患。加强入院知识宣讲力度,确保患者及家属明确病情及入院需遵循的各项制度。针对老年患者的特殊体质,尽量减少病房内的危险因素,避免出现病房内致病菌感染、跌倒、烫伤等意外事故。进行陪护人员的教育,以充分满足患者的入院需求,协助患者的治疗进程;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强调临床用药安全,杜绝不按时、不按需、不听医嘱乱用药等现象发生。静脉输液时,做好巡视工作。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疏导沟通,消除不安情绪,提高治疗依从度。
本研究证明,通过积极的护理安全干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病情稳定情况、治疗依从度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升(P
参考文献:
[1]朱莉,郑春梅.健康教育处方在老年内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2,41(24):2556-2558.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我科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患者186例,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93例,其中有104例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年龄69-93岁,平均(75.3±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93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9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①环境因素。护理人员需要保证走廊和病房中具有良好的光线,及时将灯打开,如果灯有损坏,就需要立即报修。与此同时,还需要及时清除地面水渍,将防滑垫铺设在卫生间等处,及时清除走廊以及病房中的障碍物,整齐摆放物品,尽量少摆放坚硬锐利的物品[2]。②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予以帮助,促使其进行功能恢复性训练,对其言语训练、手脚运动功能训练以及感知功能进行加强,对患者反应能力进行加强。如果患者长时间卧床,就需要帮助其翻身,白天通常为每两个小时3到4次,夜晚为每两个小时1到2次,其目的在于预防患者形成压疮[3]。严格配发口服药,做到督服到口,防止老年人因记忆力下降而服错药,保证老年人的用药安全。③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对巡视患者的力度需要进行加强,重视与老年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反复进行健康教育,将疾病的发展、发生原因及转归告诉患者,针对患者负面的情绪,对其进行疏导[4]。④护理人员因素。对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以及业务知识学习进行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进行增强。⑤医源性因素。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的用药原则,对药物药性配伍和应用进行加强,使得误用药物的情况减少,避免患者有不良反应出现[5]。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安全管理效果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我院自制问卷,以老年患者胃肠道反应、身体功能障碍、摔倒、心理障碍、误伤等事件发生情况为依据,评价安全管理效果,100分为满分。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个层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安全管理效果和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93例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安全管理效果评分为(89.9±7.8)分,护理质量评分为(89.7±8.1)分;93例参照组患者护理后安全管理效果评分为(72.3±9.6)分,护理质量评分为(79.9±9.6)分。研究组护理后安全管理效果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93例患者中,对护理满意56例,比较满意37例,不满意0例,护理满意度为100%;参照组93例患者中,对护理满意32例,比较满意50例,不满意11例,护理满意度为88.2%。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也有了越来越高的护理质量要求。在实施护理工作的时候,患者没有出现超出法律法规范围的机体、心理功能、结构方面的死亡、缺陷、障碍以及损害等就叫做护理安全[6]。此次研究的患者为老年群体,老年患者具有较大的年龄,其生理功能远不如年轻人,在事件发展、发生的过程中敏感性也明显下降,在住院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碰伤、摔倒等风险事件。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能够使得安全问题的发生几率降低,还能够使得护患纠纷的出现减少[7]。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护理后安全管理效果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100%)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88.2%)(P<0.05)。由此可见,对老年患者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能够对安全问题发生几率进行降低,对护理安全管理效果进行提升,从而对护理质量进行提升,值得推广。
作者:姜萍 雷红英 杨薇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干部保健中心三病区
参考文献
[1]杨剑云,伍梅珍,刘永容.老年手术患者术中的护理安全管理[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2):154-155.
[2]潘丽云,李秀梅,苏雪芬,等.老年胃肠镜检查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5,35(22):191-193.
[3]安秀娟.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63):232-233.[4]魏然.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骨科患者中的应用及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8):109,111.
[5]李明芳,叶泽文.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23-25.
1外科老年病人的特点
外科老年病人心理状况复杂多变、并存疾病多,加之原发疾病,老年人的手术危险性较大。
1.1外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外科是以手术作为诊治老年人疾病的主要手段,疾病的特点是起病急、疼痛突出,在病人缺少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病人视手术为“生死关”,产生恐惧、焦虑,甚至“死亡的魔影”会在病人意识中缠绕,求生欲望会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的心理状态,希望技术高超的医生为其手术,希望耐心体贴的护士能在手术后给予精湛的护理,以减轻再因手术带来的痛苦。即使是一乐观而坚强的老年病人,也难免为手术产生恐惧与焦虑。为此,心理护理对外科老年病人显得更为重要。
1.2老年人各脏器储备功能减低,应激能力差
老年人机体内环境处于相对不稳定和失衡的边缘,因而抗病能力、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差。
1.3老年人反应迟钝
可致使一些症状隐蔽,体征不典型,与客观上病理变化不一致。
1.4老年人慢性病多
除原发疾病外,常伴有多种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等,使病情复杂、处置困难,如有疏忽则可造成不易挽回的损失。
1.5老年人组织修复,愈合能力低下
常导致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甚至裂开。
1.6老年人肠道吸收差
易引起营养不良如低蛋白血症、贫血,造成手术创伤的愈合修复能力减弱,致使机体的康复要比青壮年缓慢。掌握以上因素,充分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与病人充分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对病人进行安慰和鼓励,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前提下,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医疗护理工作。(2)术前准备:针对病人的原发疾病和并存疾病,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
2.2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因受手术创伤,由于担心手术结果,可出现情绪低落。因此病人意识恢完全复后,就要告诉病人手术已顺利完成,病灶已切除,预后良好。这是对病人最大的安慰,进而鼓励病人安心休息,争取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以利恢复。
(2)的护理:要选择有利于肌肉松驰的,减少切口张力和疼痛,利于排痰、引流(全麻未清醒例外)。使病人能舒适休息、睡眠,有利于肺部气体交换和咳痰,增强呼吸深度;老年人血流缓慢,皮肤营养差,因此还要做好预防压疮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