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资产的管理范文

企业资产的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资产的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资产的管理

第1篇

供电企业资产管理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长期以来都是企业高度重视的焦点问题。特别是随着电力体制的深化改革,为了降低企业的成产成本、保证生产的安全运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供电企业在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改进工作,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企业的生产管理,但是还远远达不到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管理机制的目标。下面是供电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1.没有实现企业设备资产的量化管理,不清楚企业设备资产的具体库存、具体成本和运行状态等情况,或者是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各个部门不统一,无法确定哪一方的是准确数据,为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2.没有对企业设备资产的运行情况和历史维修进行统一记录,导致无法快速获得维修设备的历史缺陷和移动情况,难以通过对设备资产的历史状态分析以快速得出维修措施,影响维修效率和生产进度。3.缺乏设备维修的标准化作业规范,对设备的检修主要依赖专家的经验与能力,既影响设备维修的工作效率,还加大了出现人为误差的概率。4.由于缺少对设备历史数据的记录,设备检修过程中没有历史故障和缺陷的分析依据,从而无法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检修规范和方法,维修效率和费用无法达到最优化。5.由于各部门之间的生产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加大了库存管理的难度、增加了成本负担,设备抢修无法迅速查询到储备品,增加了抢修时间和成本。6.由于没有充分实现信息的共享,难以完成设备维修成本的预算和控制,给生产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都带了很大难度。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实现企业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国内供电企业已经普遍应用MIS(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在安全生产管理和设备维修水平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没有充分实现设备维修成本控制和资产信息管理效益,因此,供电企业要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控制生产维修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需要应用一种更先进的管理系统,EAM即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正是能满足供电企业这一需求的先进成熟的管理系统。

二、企业资产管理的概念及方法

企业资产管理(EnterpriseAssetMan-agement,简称EAM),是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合理安排设备维修计划、企业资源及相关活动的进行,从而实现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与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相比,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在保持静态核算功能的同时,还实现了对资产从申购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企业资产管理是以资产、设备台帐为基础,以工作单的提交、审批、执行为主线,按照缺陷处理、计划检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几种可能模式,以提高维修效率、降低总体维护成本为目标,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集成在一个数据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统中。”企业资产管理就是一个将众多密切相关的模块科学合理地整合在一起的集成系统,充分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功能,确保了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即时更新,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资产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三、企业资产管理在供电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供电企业具有典型的资产密集型特点,良好的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还是企业获取利益的重要战略方式。因此,将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引入供电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对生产设备进行集约化的规范管理,为供电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生产成本、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在供电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应用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有利于供电企业实现企业资产的量化统计,有效地对设备资产的具体库存、运行状态、库存成本,库存备品进行集约化管理,解决了供电企业因设备资产庞杂而带来的管理难题。2.庞大的设备维修、维护费用是导致供电企业生产成本过高的重要原因,没有经过合理规划的库存备品更是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施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对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相关数据进行统一记录和科学规划,有效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3.企业资产管理系统通过先进开放的技术平台,在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了科学准确有力的依据,辅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决策。4.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具有先进开放的平台属性,有效地实现了供电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的统一规划和实时共享,可以方便灵活地根据供电企业的业务特点进行二次开发和定制服务,很好的满足了供电企业管理服务业务的不断发展与变化的需求。5.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在记录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的基础上,增加了根据设备维修计划进行工作安排、分析维修人员工作效率的辅助功能,为企业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提供了更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方式,这也与目前国内人事管理逐步向人资管理发展的趋势相契合。

四、结语

第2篇

关键词:资产管理资产配置管理目标

1企业资产管理概述

1.1企业资产管理的概念

企业资产是企业日常运营的前提和基础,具体指企业自身所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资源。根据不同的标准,企业资产有多种不同的分类,如根据流动性分类,企业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根据形态可以分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企业资产管理就是利用不同的制度和办法,将企业的各类资产有效融合在一起,进行科学配置、合理利用,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的一种管理工具。

1.2企业资产管理的特点

现代企业资产管理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企业资产管理需实现从点到线的管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资产管理的定义从较为狭义的资产静态管理发展到贯彻企业运营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如固定资产管理是从资产需求申购、入库、领用、后期维护直到报废处置的整个周期管理,因此企业所定义的资产管理范围和管理办法也要随之不断优化和改进;第二,资产管理类别较多,形态特征各异,在资产管理的大框架内,需要结合不同的资产性质逐个做好具体管控措施;第三,资产之间往往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性,管好其中的一个点,相关的几点也都有了管理基础,这就是点和面的管理,如存货的管理影响到企业的流动资金、在建工程、往来款项等。

2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的资产就像人体的内部组织结构,流动资产好比是流淌的血液,非流动资产好比是不断汲取血液同时释放能量的各种器官,强有力的生命需要血液和器官的良性融合去支撑。企业资产管理即为融合工具,其可以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合理配置资产,高效利用资产,使企业富有强大的生命力,为实现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种种目标保驾护航,因此加强企业资产管理对企业起着决定生死的关键作用。只有充分理解现代企业资产管理的范围和内涵才能从根本上加强资产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和财务风险,最终不断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

3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资产管理涉及整个企业各类性质的资产和多种管理制度,覆盖面广且特点突出,需要公司层面强大的制度管控,现阶段企业资产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资产配置预算执行力不强

企业资产的配置应该以企业总体的战略发展目标为指导,以企业全面预算为依据,采用预算结合实际的分阶段资产配置方式。然而很多企业不能有效地执行预算管理,如企业内业务部门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超计划配置资产,资产投入时点不佳、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等,再如本属于可舍弃的战略计划,企业主管部门在审批时出于完成指标的考虑而选择性忽视,公司精心编制的预算形同虚设,导致超计划配置资产的长时间闲置和资金的占用。

3.2固定资产管理主体不明确

目前有很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定不全面或执行不彻底,资产领用规范性不够,资产管理员专业性不强,对资产的管理主体定义不明确,责任不清晰。较突出的体现是固定资产办理领用时,管理办法粗犷,比如购买办公电脑一批,资产出库时直接落到申购部门,并没有具体保管使用人,企业在后期无法用配套的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考核管理,最终可能导致无人尽心尽力对在用资产进行管理,从而使管理制度失效。

3.3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完善

应收账款是企业重要的且风险较大的流动资产,如果监管不利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坏账风险,造成债务纠纷,增加企业管理成本。部分企业工作重点往往放在日常支出的监管控制上,忽视了往来款项尤其是应收账款等制度的建设。同时企业还缺乏强有力的清欠考核制度,账款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相关合同执行过程控制不严格,企业会出现一边在财务账面上确认收入,一边又按会计准则计提高额坏账的现象,进一步地,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出现周转不顺、入不敷出的现象,甚至造成企业破产局面。

3.4存货管理目标缺失

存货管理也是目前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存货的管理目标是在保障企业基本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存货风险,加快存货周转率,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从而促进企业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然而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存货管理目标,缺乏明确的内控制度,对存货的采购和出入库没有细致的职责划分,企业岗位职责不相容,具有潜在的舞弊风险。存货日常管理也缺乏制度的管控,如存货存放无章,毁损、缺失情况频出,账实存在不符等。同时诸多企业并没有计划性地设置最低库存量,库存的波动幅度较大,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另一方面由于购置及管理不到位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4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措施

基于以上各类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和落实程度密不可分,因此本文就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4.1设定合理的资产配置比例

企业建立科学和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需要设定合理的资产配置比例,确保现有资产价值最大化。首先,需要全面掌握可控资产状况,盘清在用资产、闲置资产数量和使用程度,建立资产利用率等控制指标,使资产管理有的放矢;其次,按功能或用途对资产进行分类归集,如管理用资产、生产类资产、经营类资产等,确定各类资产所占比重,作为企业日后配置决策的依据;再次,根据现有企业经营数据,评估各类资产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贡献值,明确资产贡献值管理目标;最后,设定资产配置比例,结合比例确定现有资产管理方法,如超比例且长期闲置的资产应及时清理回笼资金。

4.2完善资本性投资预算制度

企业资本性预算管理是指导后续资产管理工作具体开展和实施的依据,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制度:第一,在进行预算管理前,积极的开展市场环境调查研究,结合企业的自身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第二,根据需求确定长短期资产配置计划,严格把控配置节点,预算一旦制定后要尽量避免迎合短期利益的盲目更改,保证预算的权威性,减少超预算行为的发生;第三,企业管理层要重视对资产投入后的过程管理,以降低现有资产闲置率,提升利用率,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效为管理目标。

4.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应明确管理职责,责任落实到人。首先,建立配套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员工管理意识,调动其管理资产的积极性;其次,逐步形成资产的动态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财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定期、不定期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并形成书面盘点报告,对盘盈盘亏资产应详细说明原因、列明责任人并及时报批处理;最后,资产处置应有完善的配套办法,明确该环节具体负责人,以及处置资金的缴纳办法,谨防资产流失。

4.4健全应收账款管理机制

结合公司日常往来款种类及特点,企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往来款管理办法,尤其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完善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首先,把好源头,应收账款形成前应充分了解客户信用资质,从根本上避免赊销带来的资金回笼问题;其次,注重过程控制,应收账款形成后财务部门应第一时间按照合同、客户等进行分类,设立管理台账,详细反映每笔款项的信息,并按月向上级和相关部门反映;再次,明确责任主体部门和直接责任人,责任部门严格把控时间节点,根据管理台账责成具体责任人进行催收或结算;最后,企业应配套建立完备的往来款项考核机制,科学设定回款额度、回款期限等指标以及奖惩办法,激励责任人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4.5明确存货管理目标

企业应从自身经营需求出发,明确存货管理目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落实;第一,严格控制存货总量,提升存货周转率、降低资金占用,动态监督采购、入库、发出等环节;第二,重点关注主要存货波动情况,详细地分析波动周期和波动数据,据此科学设定合理的周期性最低库存量,为企业经营提供详实数据;第三,综合考虑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兼顾内控不相容性,对重点岗位如采购和保管应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管控机制,以此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第四,规范仓管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对存货放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定期、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情况,同时管理部门应配套考核机制以加强员工责任心。企业资产类型多种多样,资产管理特点千差万别,但资产管控的切入点和中心点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从很多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看,由企业资产管理衍生出的各类问题如不加重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和运营风险,因此需要企业认真面对和积极解决。企业应切实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目标、加强执行力、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着手改进,提升企业资产管理水平,激发资产潜能,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跃丹.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6(9).

第3篇

一、按管理的环节。按照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分为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监管方法。国有资产首先经过配置才能进入资产管理体系,进行配置时要充分考虑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国情以及本行业的规章制度,并对整个购置、调配过程进行监管,保证整个过程的透明性与公开性。在进行购置与调配时要做到使用资金的来源明确、资产预算合理、政府采购途径公开、行政调配符合实际等要求。国有资产配置以后就需要合理使用这些资产,使用方式可以是利用国有资产生产公共产品,也可以通过资产出租等方式进行营利活动,但无论是哪种使用方式都要做到建立账册、经常进行资产清查与维护,定期进行资产报告等。经过长期的使用,有些国有资产到了报废的程度或是进行资产出售、转让对国家更有利时就需要及时的处置掉这些国有资产,将此从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及时清除出去。

二、按监管主体。国有资产的监管主体包含多个层次,根据国有资产的多少及委托关系可以直接由国家相关监管部门进行监管,也可以由各级地方政府及单位代为管理,这要根据资产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按管理手段。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有行政管理、法律管理以及经济管理手段。行政管理方式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曾发挥重大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行政单位行政指令来实现对资产的管理,这种管理手段有利于集中国家经济实力完成浩大的工程,但是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中,它已逐渐失去主导地位,但仍发挥重要的作用。法律管理顾名思义即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下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这个过程还需要强有力的执法机构去实施,这种方式能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而经济管理手段则是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常见管理手段,它通过明确管理主体的权利与职责,实现资产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对国有资产进行灵活的管理。

当前中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仍存在问题

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存在脱节现象。2009年推行的改革中明确提出资产管理要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行预算时要综合考虑现有的存量资产、未来的增量资产以及能够支出的经费数量,做出预算后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不能随便增加资产配置,但是实际的情况是资产管理经常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脱节,随意提高资产配置标准、重复配置,配置后资产又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出现严重的资源闲置浪费的情况,造成国家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近几年最典型的就是各个地方相互攀比企业办公大楼的规模,竞相扩建或修建,建成后花费了巨额的资金,但是利用率很低,明显脱离了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轨道。

二、国有企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产配置混乱。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资产管理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但是有些国有企业仍然抱有原先的旧观念,不能与时俱进,重有形资产的购置而轻视无形资产的作用,不愿意花钱购买先进的管理设备和管理系统,对资产的管理继续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这样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容易出错,同时也使资产管理容易出现超标配置、重复配置以及使用效率低下的情况,也会出现对各个部门的资产配置不明确、乱配置的情况。

三、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管工作尚待于加强。虽然各个国有企业都有资产管理规定与监管规定,但是很多企业的监管工作处于暂停状态,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比如国有企业资产的购置途径不公开透明、购置资金流向不明、存在一定的回扣问题等;使用时没有按照严格的程序审批,出现国有资产的对外出租出借混乱、利用国有资产进行个人投资等现象屡屡出现;资产处置时随意性较大,常常出现国有资产的流失与损失。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加强资产的监管力度,真正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

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思路

针对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与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完善企业的预算管理,进行预算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做到资产配置、资金使用合理,并且要严格按照审批程序严格审批,可以通过立法执法机构明确审批要求和程序。

二、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系统,对企业各部门的资产实时监控,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减少资产闲置与招标配置、重复配置。

第4篇

关键词:汽车生产企业 固定资产 管理与核算 计价标准

一、汽车生产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中的计价标准分析

固定资产的正确计价是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核算的前提。为了如实地、科学地考核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减变动情况,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计价标准,对固定资产正确计价。在汽车生产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中,采用以下三种计价标准:

(一)固定资产原始价值

汽车生产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可用状态前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有以下六种:

第一种,外购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或售出单位的账面原价(扣除原安装成本)加上支付的运输费、保险费、包装费、安装成本费和缴纳的税金等计价。

第二种,自行建造的,按照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计价。

第三种,投资者投入的,按照评估确认的原值计价。

第四种,融资租入的,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加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计价。

第五种,接受捐赠的,按照发票账单所列金额加上由汽车生产企业负担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计价。无发票账单的,按照同类设备市价计价。

第六种,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按照固定资产原价,加上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的余额计价。

汽车生产企业购建固定资产交纳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耕地占用税,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未交付使用以前所发生的利息支出原则上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利息支出计入当期费用。

(二)固定资产重置

完全价值在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下,重新购建同样固定资产所需的全部支出。因该方法在实际使用时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所以通常只有在财产清查中确定盘盈固定资产价值时和在

(三)固定资产折余价值、

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或重置完全价值减去累计折旧额以后的余额。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毁损等,应按固定资产折余价值计算其损失和溢余。

固定资产的计价原则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汽车生产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取得固定资产时,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固定资产计价原则,按照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重置完全价值计价入账。对于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价值不得任意变动。

二、汽车生产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

汽车生产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基本上是所有汽车生产企业每天都在进行的工作,但是即便是如此,依然无法避免它在管理和核算的中出现的问题。目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主要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核算层次缺乏专业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

目前在许多的汽车生产企业内部虽然存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机构,但是经调查不难发现,在这些所谓的固定资产专门管理部门中,却很少具有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十分专业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首先固定资产的合理利用不能保证,其次固定资产的准确核算也同样存在忧患,这样一来,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数量,型号的登记记录就会与汽车生产企业经营部门的记录存在差异。最后,这样的误差就会体现在汽车生产企业的账簿记录与实际严重不符,严重影响汽车生产企业的经营发展。

(二)对固定资产的处理不规范,核算进度过慢

汽车生产企业中各部门各司其职,企业管理部门一般只需要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与监督,财务部门只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财务核算,经营部门只负责汽车生产企业生产产品的经营、销售,而生产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固定资产进行使用、维修及进行适当的保养,这些部门互不干涉,各自行使它们的权利,从表面上看,汽车生产企业运作有条不紊,但实际上却存在许多可以避免的资产浪费。感觉上谁都管又谁都不管,可能会就会导致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从而也会间接地影响固定资产的核算进度。

(三)盲目购置固定资产,财务核算制度不完善

汽车生产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增加盈利收入,有时不免要购置一些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些需求是可以满足的,但是大多汽车生产企业购置这些固定资产的时候并没有比较明确的规划,而是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这些汽车生产企业在固定资产的购置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申报及批报程序,在固定资产购置之前,没有做好相关的市场调查,没有设立专门的采购部门,有些汽车生产企业在购置之前甚至没有咨询过固定资产的价格,而在购置之后也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常规的质量检测。而在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方面,大多公司、汽车生产企业并没有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来进行财务核算,旧的制度不废除,新的制度就永远不会得到很好地利用,目前大多汽车生产企业的财务部门都无法做到财务账目的系统化与详细化,许多账目在记录的过程中存在漏洞,无法与前季度或前年的账目相符合。

三、汽车生产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优化措施

针对固定资产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项措施来解决。

第5篇

关键词:矿业企业 固定资产 资产管理

一、矿业企业固定资产含义

矿业企业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能源和原料等物质资源,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矿业企业具有投资的高风险性、基建投资的持续性、周期长、见效慢、开采条件的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矿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较大、种类多、资产管理部门众多,其无论是初始投资还是后续的维护支出,涉及的金额都比较大。同时矿业企业生产过程复杂,开采工艺特殊、安全技术要求较高,导致资产专用性强,使用条件复杂,安全性要求较高等特点,这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矿业企业固定资产主要有房屋、建筑物、动力设备、生产设备、工具仪器及生产管理用具。矿业企业固定资产按作用及用途可以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和办公用固定资产。生产用固定资产指直接参加生产经营的各类设备等固定资产。办公用固定资产指行政部门使用的,以及不直接用于生产经营而用于职工文化生活的各类固定资产。生产用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运输生产任务的重要物质和技术基础,是矿业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内容。生产用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设备、仪表仪器工具机械等,具有品种多、存放地点分散、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其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涉及建设、采购、财务、实物管理等部门。近年来,随着矿业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矿业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固定资产种类也逐渐增多,具有种类繁杂、使用部门多、使用地点分散、更新速度快特点,给矿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带来挑战,资产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一定问题,影响矿业企业效益的提高。

二、矿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部分矿业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观念上的问题,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重视和有效管理,固定资产没有发挥自身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利用率。固定资产管理是以企业所有的固定资产为对象的一种实时动态的管理行为,但是在实践中大部分企业在固定资产的变动中,对其管理活动中涉及到的各种效益管理的认识比较淡薄,大多停留在静态的层面,无法形成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

(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清

矿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涉及的部门较多,各个部门权责分工不明确,沟通不畅、融合程度小,导致条块分割程度较重,未形成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固定资产管理一般企业财务部门负责资产价值管理,基建或安技部门负责资产的建设、维修维护及采购等技术管理,投资部门负责资产的前期投资决策及后期报废管理,而资产的日常实物管理则由资产使用部门负责,由此造成多头管理、信息阻滞、缺乏真正的管理责任人。

(三)信息重叠、管理手段落后

矿业企业财务、技术、投资部门以及资产实物使用单位的信息相互重叠,缺失,不能动态反应信息变化。在资产管理信息方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中财务的资产价值信息、设备安全信息自成体系,无法与资产实物的增减变化动态过程保持联动,经年的日积月累,账册已无法与实物一一对应,各部门、单位对自己管辖的资产心中没底。除了财务部门、使用单位、技术管理部门以及综合管理部门均难以取得所辖资产的数据,给日常的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固定资产如发生调拨,由于缺少资产管理履历,人们无法知道该资产来自何方,无法知悉其维护保养历史,更无法提供用于决策的统计信息。

(四)矿业企业部分固定资产存在浪费和闲置

在实际经营管理中,部分矿业企业对固定资产存在轻管理、重购置的现象。部分企业对固定资产购置问题,事前没有科学的预算,盲目购置,企业在不断的改建或者生产布局调整过程中,出现大量固定资产闲置,且对闲置的资产没人打理和管理,没有及时的处置和使用,降低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事后又没有及时对损坏无法修复或者闲置资产进行规划再利用,而是随意丢弃,导致企业资产无形的流失。

三、加强矿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

资产管理责任制是指通过具体的管理人员对资产的损毁、丢失、调动、改良、购置负责,从而实现资产的保全。目前大型矿业企业基本上实现了资产账务处理信息化,但却没有真正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实际经营中,资产清查中盘亏的资产部分原因就是由于资产使用者、管理者对资产没有保全的责任,如在无批准的情况下,拆除重要设施,造成公司资产的严重损失。部分老设备为新设备替代后,未办理报废即被废弃等。为此,矿业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程序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特别是使用单位的职责,即各实物使用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固定资产责任人,负责对本单位资产的保全、对设施、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维修,确保其处于安全使用状态,同时负责人离任时需要办理资产移交手续。若发现其所辖资产非正常原因损坏或丢失,上级部门需要追究其责任并作相应的扣罚。

(二)完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适时采用加速折旧法

为了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管理效益,矿业企业至少应于每个财务年度结束前,对大型固定资产的折旧估计进行评估,真实反映设备折旧年限。当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或其他明显迹象表明应该加速折旧的,应按重新估计后缩短的年限计提折旧,对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或采取较短年限折旧,从而增加企业起初成本,降低利润,减轻企业前期所得税负担,将企业缴纳所得税的时间推迟,提前取得部分现金净收入,促进资产设备更新换代,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矿业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对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和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的方法或加速折旧法。

(三)合理确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设备修理应实行准入制度和验收制度,优选维修人员,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提高维修质量,使企业资产设备修理过程规范、项目真实、质量可靠。对主要设备发生的人工费用、燃料费用、费用、辅助费用、运行效益等数据,进行逐台统计,全面准确的记录每一项信息,使资产设备维护做到有据可查。通过记录重点设备维护费用的构成情况,分析设备使用年度与维护费用的曲线图和回归方程,开展维修效益论证。对资产后续支出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满足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扣除其账面价值;不满足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维修费用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矿业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为了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往往会需要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维护、改进、扩建、安全设施改良、技术改进等支出。这些项目有可能是固定资产修理和改良结合在一起,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先判断其是否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是否应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应随意全部列入当期损益。

(四)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

矿业企业应在资产计划、采购、跟踪、管理和最终退役出让五个阶段清晰准确的了解自身拥有的设施设备资产的所有信息,除了设备的种类、规格型号、安装位置、价值等信息外,还需对资产的状态、服役历史和保修记录的动态信息加以记录,以提高设备资产利用率。矿业企业应建立资产综合管理数据库,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技术管理部门、价值管理部门以及综合管理部门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对固定资产的技术、价值、使用状况等变动信息进行管理。利用信息系统,规范固定资产设备的设计、采购、安装调试等前期管理,对资产设备的运行状态、维护保养情况、设备移动、调动等资产运行活动实施监控,实现数据资料和管理信息共享,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

矿业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巨大,对提高矿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生产经营中,矿业企业要认真研究税法、固定资产准则等法律法规,利用好其赋予的会计职业判断空间,充分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时探索并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机制,结合矿业企业固定资产专业性和行业性做到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使自身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鹏.石油企业固定资产效益型管理模式探讨[J].企业管理,2011,(2):49-51

[2]郑祖海. 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J].科技致富向导,2012,(35)

第6篇

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带给企业预期收益的生产资料。科学管理资产,有效利用资产,优化资产结构,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是资产管理的目标。电网企业的资产分布广泛,具有管理链条长、设备寿命周期长、实物变动与价值变动不一致等特点,给电网资产运行、维护与管理带来了极大压力。因此,加强电网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已经成为电网企业推行精益化管理的核心课题。

一、电网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

(一)电网资产管理的特点

与一般工业企业相比,电网企业的资产具有很多鲜明的特征。电网企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资产规模大、分布地域广、技术含量高,资产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大、多、繁、长。

大:资产价值高,规模大。电网企业资产总额中,固定资产比重占公司资产总额的2/3,充分体现了电网资产的密集性。地域分布广,范围大,电力输配设施和供电设施大多分布在野外。

多:资产种类多。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用途,可以分为输电设备、变电设备、输电线路及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与仪器仪表等类型。实物管理也涉及使用、保管、生产、基建、后勤等部门。

繁:变化频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公司发展战略的确定,电网企业完成了资产的多次整合,企业间资产划拨与变动频繁。为建设坚强电网,国家加大了电网建设投入和更新改造力度,加之自然灾害和技术更新造成设备毁损、退役,造成电网资产变动频繁。

长:寿命周期长。电网资产从规划、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和更新直至报废,寿命周期都在数十年以上。

(二)电网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网资产的特点,传统的职能化管理模式表现出固有的缺陷,成为电网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顽疾”。

1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是资产管理“顽疾”的表象症状

近年来,为了加强电网资产管理,提高电网资产质量,电网企业多次组织了资产清理工作,但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仍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基建工程和技改工程竣工决算不及时,财务无法及时反映实物资产变化造成的脱节(最长竟达十余年);二是用户工程捐赠资产和费用性支出(如大修)形成的资产,财务没有反映或一次性计入成本而造成资产盘盈;三是资产价值管理与生产技术管理的要求不尽相同,造成固定资产卡片和设备运行台账的记录内容无法一致;四是基础工作模糊,实物区分困难;五是固定资产数量多,分布广,无法及时发现问题。

2 职能化条块管理是资产管理“顽疾”的内部“肿瘤”

按照电网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电网资产的工程管理、运维管理、技术经济管理与价值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造成资产实际管理不到位和缺位。管基建的难以为运行管理着想,基建资料不完整造成完工资产无法完成竣工转资工作;管运行的只考虑其安全责任,加大设备的技改大修投入,难以考虑设备的经济运行成本,更无法考虑价值管理的要求:生产技术部门只考虑设备的技改和大修,难以考虑退役和报废设备的管理。

3 所有者管理不到位是资产管理“顽疾”的体制因素

为了明晰产权关系,避免资产的重复建设,电网资产按其功能定位进行规划,国家电网公司、区域电网公司,省(区)电网公司分别是电网资产的所有者。对于跨省(区)坐落资产,大多采用委托资产坐落地省电力公司的运行模式,省电力公司下达到供电局,供电局落实到变电站,管理链条长,一般达到三级甚至四级,所有者管理要求层层衰减,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4 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是资产管理“顽疾”滋生的土壤

近年来,电网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资产管理信息模块仍是“孤岛”。一是基建、物资、生产、财务等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但大多各自为政,造成数据难以统一,资源极度浪费,难以达到信息传递所必需的及时、有效、灵活等要求:二是各信息系统建立在不同的工作平台上,缺乏维护资产设备信息的一致性机制,难以实现信息勾稽和提示作用。

5 资产寿命周期费用快速上升是资产管理“顽疾”的财务病理性反映

电网企业尚未形成企业级统一的资产运营管理思路,资产所有者、运维者和管理者脱节,基建部门、生产部门、管理部门的脱节,造成资产管理效率低下。随着“十一五”中后期电网建设规模的急剧扩大,电网企业运营资产规模迅速增加,进一步带来资产折旧费、资产运行维护费、财务费用的快速上升,预期收入的增长需要消化资产投资带来的成本费用的巨额增长,公司经营压力凸现。

二、电网企业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针对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要克服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就必须实施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一)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的内涵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从前期电网规划、设备选型、设计,采购,安装、调试管理开始,到交付运行后的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维护保养、移动、退役直至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是一套涉及财务、管理,工程,运转的集成管理系统。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有三个核心思想,即全过程思想、集成化思想和信息化思想。必须站在整个固定资产形成、运行、退出过程的角度上,统一管理理念,统一管理目标,统一领导及组织,统一管理规则。同时,建立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其核心意义就是在资产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寻求资产寿命周期内的总体费用最优化。

实施高绩效的资产全寿命管理,就是通过全方位提升资产运营理念,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形成较为完整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

(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典型案例分析

无论是国内的电力企业,还是国外的电力企业,都在资产管理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比较典型的有上海电力公司和美国新泽西州电力公司等,本文以上海电力公司的资产管理实践为例予以说明。

上海电力公司以SAP套装软件的AM(资产管理模块)和PM(设备管理模块)为基础,架构了EAM(资产管理计算机应用系统):设备主数据、实物设备等一些信息在PM模块进行管理,设备的维修费用通过PM模块工单进行归集,月末将维修费用结算到相应的成本中心;实物资产价值在AM模块进行管理;GI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存放设备的主数据、实物属性、时间和空间等信息。

上海电力公司通过EAM和GIS系统进行接口的方式实现运行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GIS是EAM的源头,在GIS中对设备的检修,操作实时触发EAM的维修工单。GIS系统以实现电网生产中的技术管理为主,EAM以生产中的领料和费用归集结算为主。

通过EAM和GIS接口,该公司实现了设备全生命周期实物和账务的一致性管理,建立了公司设备资产管理的标准业务流程,统一了设备资产目录,在加强设备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了设备的成本管理。

三、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型的建立

综合国内外电网企业资产管理成功实践经验,管理特点虽然有所不同,但管理原理是一致的。借鉴国内外电网企业成功实践经验,应该从多个方面强化管理。

(一)成立资产全寿命管理的相关组织

比如,上海电力公司在生产技术部下成立资产处,整合财务,生技,系统应用等有关资产管理的相关资源,资产管理业务从此融为一体,该做法值得广泛借鉴。资产处既负责资产设备主数据的管理,还负责监督,考核,审计与资产管理相关的系统应用情况,从而避免了资产管理业务的人为分割。

(二)优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

由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链条长,涉及部门和岗位多,极易造成资产信息扭曲或者资产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因此,在流程上,增加管控环节,分别分布在计划,采购,入库、出库、安装、转移,处置,报废等环节。同时,为了在系统中实现控制目的,针对不同的管控环节,可以设计不同的资产设备状态。

第7篇

关键词:企业自创无形资产 会计核算 会计计量模式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按照取得方式不同可分为外部取得的无形资产和内部自创的无形资产两种。在知识经济时代,自创无形资产在无形资产中所占比重显著增加。无形资产是企业自行进行研究和开发取得的无形资产,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分别来核算。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专有技术等。它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独立性。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而言有其相对独立性,它可以不依赖有形资产而独立发挥作用,它体现一种权力或取得经济效益的能力。二是创新性。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使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叩门石。三是高投入伴随高风险性。企业为了研究开发无形资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且投资常与高风险相伴。一项无形资产要在许多次失败中才能开发成功或者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一个商标或老字号需历经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历史考验,依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代代企业员工的苦心经营,才能获得极高声誉。如拥有数十亿美元资产的美国的麦当劳公司,就是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为首要的经营理念来席卷全世界的钱财。

1 企业加强自创无形资产管理和核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企业自创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功后,它的成果是创新性质的、独一无二的、产生的经济利益那将是不可估量的。若企业自用,则会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也会增大企业的实力;若对外出售、出租等,不但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取得的经济利益也会可观。不管是自用还是出售、出租等,不但能使这项技术出现历史的革新,而且对我国的科技事业起到推动作用。

1.2 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能刺激企业的创新意识。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过程是知识与智慧的结晶。虽然因失败可能暂时削弱了企业的财务实力与经营业绩,但却刺激了企业的创新意识、培养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使企业发展更具活力,致使其不断地去研制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挑战知识经济时代。

2 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管理和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 受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所限,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对自创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的认识,这一点突出地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在研发过程中,对研发方向和成果缺乏市场认识、研发投入过程不做可靠的控制,开发耗费随意性过大。②在使用自创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利益和价值的过程中,对自创无形资产的利用水平有限,经营管理模式落后,致使许多有价值的自创无形资产不能很好的被发现和利用,有些甚至最终丧失了该自创无形资产。

2.2 自创无形资产在各类企业中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新会计准则不能完全兼顾所有具体情况。我国2006年最新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无形资产会计计量模式作了详细的规定,即将依法取得无形资产前的支出划分成研究和开发两部分支出分别进行核算,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但是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计量模式是带有普遍性的,可能对某些企业的某些

自创无形资产的计量产生影响。因而需要将企业按一定标准划分,进一步深入分析新会计准则中的无形资产在不同企业中的应用。即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成本计量模式进行核算,并在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研发、取得、后续支出和期未计价等方面尽量做到真实反映自创无形资产的存续状况,及时为企业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3 加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措施

企业自创无形资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靠自身日积月累、不断努力,逐渐培育出来的。它隐性地存在于企业中,但却参与着企业的运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必须加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3.1 管理方面。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加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管理,是知识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提出的迫切要求。根据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特征,我认为在管理方面应着重抓好研发与运营两个阶段:

3.1.1 第一阶段: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研发

企业自创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知识结构、科技发展水平的凝结。企业自创无形资产要有相应的创新活动予以充分保障,具体地说有以下四个方面:①观念创新。即树立以知识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将无形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并可在企业间加以共享、把人才的素质作为企业生存之本等新观念。②管理方式创新。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管理要求企业重视知识、智力的投入,要把拥有各种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管理问题的核心。③形式创新。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管理需要不同于传统的组织形式,要在企业整体规模扩大的同时注重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分散化和自主化;要建立高弹性、高效率的网络;要组织职能设置由集权“橄榄”型向分权“哑铃”型转变。④技术创新。一方面,要重视新产品的开发,重点开发根据新的知识及发明创造,采用新原理、新技术、新材料等研制而成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必须重视以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职能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

3.1.2 第二阶段: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运营

根据企业自创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价值实现的过程以及自身存续的客观要求,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运作与经营对于企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就是通过对企业自创无形资产运营来减少有形资产的投入,即以企业自创无形资产为输出手段,在更大的空间和范围内实施控股或参股,通过企业自创无形资产运营代替有形资产投入,实现少投资甚至不投资也能收购企业、合并企业或战略联盟。自创无形资产的主要运作、经营方式是企业并购,现实经营过程中,企业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收购战略失误、管理粗放、整合失败等问题,因此,在资产经营中要通过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经营,减少有形资产经营的投入,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战略协同、文化融合、技术改造、资产重组、制度创新等确保并购成功。比如麦当劳公司通过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在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开设了三万多家餐厅。

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运营能使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健全运营机制。这一机制要充分体现以国家的产业政策、法规为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信息传播为手段;同时这一机制将是强调主动性和创业精神,从而不断创造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增强运营动力。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生产和创造不同于一般有形产品的生产,它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具有创新性和风险性的劳动,包含着更大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创作群体加以适当的补偿和奖励,以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此外,对企业自创无形资产还要按照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以严格保护,使其所有者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避免企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3.2 会计核算方面

3.2.1 核算内容和计量模式的确定

在新会计准则中,企业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在依法取得前所投入的费用划分成了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两项费用。研究费用是指在研究阶段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开发费用是指在开发阶段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另外,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已不仅仅将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相关的附带费用(注册费、法律费用、印刷费等)作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全部实际成本,而是将注册费与开发该无形资产时耗费的材料、劳务成本、在开发该无形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其他专利权和特许权的摊销,以及按照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可以资本化的利息支出直接归属成本予以确认;法律费用、印刷费等费用在依法取得时作为无形资产实际成本确认。从以附带费用作为自创无形资的实际成本到以研究开发费用作为自创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的转变,是我国企业自创无形资产成本计量的重大转变。它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重要性原则。这既符合了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管理及核算的要求,又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逐步接轨的精神。

在国际上,针对无形资产的成本计量问题存在着几种迥然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①全额资本化。如日本实施的就是这种计量模式,即允许研究开发费用直接资本化,只对其最大摊销作了5年的限制。该计量模式虽然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使企业的资产面貌得以较完整的体现,但是这种模式忽视了价值创造的高风险性和价值形成的不确定性,在评价企业资产方面有悖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②全额费用化。采用这种计量模式的典型国家是美国和德国。具体的做法是按照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附带费用确认为入账价值,而依法取得前发生的研究和开发费用于发生时确认为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种处理模式体现了企业自创无形资产计量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在税收上获得优惠,还体现出国家对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支持政策,有利于普遍促进企业创新意识的形成,对于扶持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本、知识密集型产业都有着重要影响。但是这一模式的明显缺陷在于不能够完整地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对无形资产形成过程中的投入缺乏应有的价值反映。另外,对于那些追求短期利润的企业或经营者而言,这种处理模式无疑又成为一种人为调节利润的手段。③部分费用化。针对以上两种处理模式的弊端,出现了一种折中的处理模式,即部分费用化计量模式。该模式明确将无形资产依法取得前发生的费用支出划分为研究阶段发生的费用和开发阶段发生的费用两项费用。开发阶段的费用,在同时满足以下所有各项时,应予以资本化:a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b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c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d有足够的技术、财务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e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否则予以费用化。这种模式通过对前两种模式的综合分析中,不仅体现了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经济实质,也使得对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核算符合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相关原则的要求。较好地适应了当前无形资产成本计量的要求。

3.2.2 具体计量模式的设想

新会计准则规定用部分费用化的计量模式对自创无形资入账价值进行计量。它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无形资产形成过程的经济实质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获得税收优惠,从而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可以说是我国无形资产核算的重大转变。但是,新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方法是适用于所有企业的,而在各类企业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大不相同,对企业的作用和意义也不相同,鉴于此,不宜采取完全统一的会计计量模式,而应当在不违背新会计准则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

对于专门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企事业单位,如科研所、软件开发公司等,它的研发目的和动机在于通过研发成果转让或销售获取经济利益。传统观念认为这类企业的科研成果应当视作商品产品和劳务来出售,不能视作无形资产。但是这种简单的一概而论的处理方法也有其不妥之处。我认为此类企业所研发的高新技术项目可分作两类:①代为研发项目,指企业提出技术要求让其代为研发,最终由企业按协议进行收购的项目。②自行研发项目,指此类企业根据某项科技发展方向的调查分析,自主决定进行某项课题研究,以期在成功之后能够在行业市场上占据战略制高点,通过技术的转让和销售获取超额利润的项目。可以说高科技研发企业的主要风险来自后者,因为后者不仅存在着科技研发上的不确定性,更存在着成果能否被市场认可的不确定性。对于前者,不存在市场认可方面的不确定性,在技术研发成功后只能按照协议销售给委托企业以实现预期的收入,因此可不将其视作无形资产,可参照商品或劳务的处理模式进行计量。但后者所取得的成果最终面临市场认可问题,一旦这种新技术的价值因转让价格、行业景气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未被市场近期认可,那么势必要作为一种经济实质存留于企业,此时这种科研成果的性质与暂时滞销或待价而沽的在库产成品的性质类似。它符合开发阶段相关支出资本化的条件,所以应将依法取得前的研究费用于发生时计入费用;在尚未将其出售的时段内设立会计账户(如:“暂存无形资产”)单独核算开发费用形成的资产价值,待销售完成确认收入的同时冲减该账户的无形资产成本。

对于其他类型的大中型企业,进行无形资产的研发首先是满足自身在技术上的需求,从最初研发动机上来讲不是以出售科研成果而进行研发,所以其会计核算模式都可以完全参照现行新会计准则中对自创无形资产核算的要求进行。

对于小型企业而言,其技术创新投入很小,根据重要性原则,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3.2.3 后续支出的计量

企业在自创无形资产成功取得后,为了更好地运用该项无形资产,就应当不断地对其进行维护。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通常对无形资产的后续改进支出是持续的小流量支出。例如调整现有计算机间的网络结构以使企业自创信息系统更好地运行而发生的费用。后续支出逐期发生额的重要性相对于无形资产自身价值而言比较小时,则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若原有无形资产的相关后续支出重要性比较高,通常认为是企业又重新自创了一项新的无形资产,也不再计入原有无形资产成本。倘若该后续支出很可能使原有无形资产产生超过其原来预定的绩效水平的未来经济利益,并且该项后续支出可以可靠地计量和分摊至原有无形资产,那么此项后续支出累计进入原有无形资产的成本。

3.2.4 评估系统的建立

还应建立一个无形资产评估系统,定期进行无形资产评估。自创无形资产在确认入账后,应对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价值来调整其账面价值,以真实反映无形资产价值。因为无形资产的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企业自创无形资产在某一特殊时点进行了确认,在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可能得以延续、发展,也可能走向消亡,它是一项可能随时变动的资产。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无形资产评估系统对其进行定期评估,评估的结果超过或低于最初入账价值的部分可以计入资本公积。

综上所述,企业自创无形资产作为一种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其为企业带来利益的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推动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要素。随着传统工业工艺的日益成熟完善,消费者对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日益强烈。工业技术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必将成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原动力。可以说企业自创无形资产是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企业自创无形资产运营成功与否是现代企业成熟的标志。我们不难看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管理是一种运用智慧的智慧,加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而按照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会计核算方法,及时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运营提供决策依据便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认识到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并在生产过程中对其进行精心管理的现代生产企业,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和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2012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

[3]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成本管理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

[4]2012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级财务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

[5]《国际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第8篇

一、中小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内容

流动资产的定义:所谓的流动资产是指在企业里能够在一年时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中变现或者可以被企业运用的?Y产。而对于中小而来讲,往往企业的规模和企业的经营内容相对较小,所以指的就是一年时间内可以被企业运用的资产。例如: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管什么原因始终保持货币形态的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指企业没有按照预定时间将其账款收回或者出于某种目的已经对其他企业采取了应付的账款;存货,是企业在生产中日常准备的可以随时出售的产成品或者在产品,包括一些企业中的原材料、企业包装材料用的包装物、一些机器的修理备用件等一些外购产品。当然流动资产还包括其他会计科目:短期借款、短期债券、待摊费用、应收项款等。

二、企业流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的现金管理不到位,导致资金紧缺或者闲置

在一些中小企业中,由于企业规章制度尚不完善、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较差,使得企业的现金管理方面出现疏漏,当企业的闲置资金增大的时候,企业财务人员没有快速敏感的做出反应,没有将闲置的资金进行良好的投资方面,浪费了闲置资金资源从而使企业失去投资机会,降低了企业的机会成本,使得企业价值也随之下降。

(二)应收账款难以实现恢复

由于中小企业在如今的经济市场中的竞争能力相对较弱,为了在市场中最快速的占据竞争力,企业往往采取赊销的方式快速打开销售市场,从而增加自己的收益,最终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如果企业没有很好的制定有关赊销政策,并且在打开市场的时候销售状况也十分良好以至于使企业忽略了资金的回收。等到需要资金运转企业的生产经营时,已经到了周转不懂的状况时候。这样以来降低了企业资金运转的速度,使得企业财务困难。

(三)企业存货管理成本过高

存货对于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来讲,占去了企业资产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存货的管理也成为企业在资产管理中的一大问题。如果企业的存货不能及时的处理,就会导致存货积压、造成企业的资金呆滞,存货的销售与企业产品的生产环节节奏脱失,这样对于企业讲会出现资产的严重损失。

三、对中小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怎样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

要对企业的资金要有预算的定制规划,所以首先要编制现金的预算,编制现金的预算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可以很好确定资产的持有最佳状态。如果企业在实际生产运作的时候资金的现额大于企业最佳的持有现金数额,那么,企业可以将大于最佳持有现金量部分的钱数用于还企业的长期或者短期债务,从而使得企业的偿债能力提升,也可以间接提升企业信誉程度,或者企业可以将多余的现金用于投资领域,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发展多元化企业,使得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提升。若是企业的现金小于最佳持有现金额度时,企业要对资产进行重新的审核,加大对企业财务的控制,尽可能的使资金运转起来。2.对企业的资产进行严格的预算管理这样可以带动企业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上文中提到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素质偏低下,正好可以建立预算部门加强了企业的资金管理,是财务人员各司其责,避免越俎代庖。3.对于企业的资金外帐一律严肃处理,在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上统一使用审批制度,严禁防范企业资金在企业之外进行循环。4.对于企业的资金进行钱账分管制度。中小企业往往为了降低企业的成本,对于财务部门人员的使用通常是记账与出纳混为一谈,企业应该设置不同岗位来监督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保证企业的钱进出有据可寻。5.企业可以从管理曾抽取审计人才对企业的账务进行定期的检查。

(二)怎样提高企业的应收款项

应收款项不能及时的收回来,主要是企业的外销客户的信用存在一定问题,所以企业应该建立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制度。将信用管理制度大概分为信用调查分析、定制对应的信用管理策略等,并将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客户的信用程度做以联系,实际考察情况来进行销售买卖。其次,企业还应该建立合理的应收款项的政策,将应收款项金额和企业的部门经理人的考核绩效进行挂钩,这样可以监督经理人减少销售回扣行为。建立的应收款项制度更应该对于那种故意拖欠企业款项的单位采取一定的行动,通过经济或者法律手段使企业的应收款项回笼做到最多。

(三)怎样提高企业存货的管理

加大企业存货管理的核心就是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存货控制制度。首先对企业的采购进行严加管控,要细致的进行企业原材料的调查,防止采购部门回扣现象。对采购回的材料进行库前检查,防止企业的原材料出现问题以致产出报废产品,损害企业价值,对原材料进库之前要进行质量的审核。制定存货的保管制度,对于不同行业存货的保管也不尽相同,所以一定存货进行细致分类,进行不同的保管。在领用存货的过程中也应制定相关制度对存货出库进行详细记录,避免出现存货丢失情况。最后,对存货要进行定期的盘点检查制度,存货随时间的流逝,会出现盘亏或者盘盈状况,库管人员对此要认真记录。

第9篇

关键词:电网企业:设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电网全寿命周期管理就是从项目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对电网项目进行综合造价分析、控制。它能拓宽企业成本核算,精准掌握企业成本信息,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同时还能对生产的运维费用进行预控,所以要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进行有效的推行,促进电网资产向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一、全寿命周期成本设计理念在变电站设计中的应用

全寿命周期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与建设项目相结合而产生的。其基本思想是,从项目的初期想法到项目拆除的整个寿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根据以往的工程数据统计表明,在整个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中,早期设计阶段是节约投资的最佳阶段; 随着项目进展,投资节约的可能性也逐渐减小。所以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工程寿命周期的起点。将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引入设计环节,能有效地避免设计阶段可能发生的短期行为,使设计人员从一开始就立足于工程项目的全寿命,提出多种技术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最佳方案,从而实现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效益最大化。变电站全寿命周期成本设计的目标是在保证变电站可靠运行的基础上,使变电站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而全寿命周期成本需综合考虑变电站建设费用及运行、维护、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费用。因此变电站的 LCC 包括初期建设投资、运行和维护、故障损失成本。其 LCC 的表达式为LCC = CI + CO + CM + CF + CE + CD式中:CI 为最初建设投资成本,包括购买设备和安装、调试费; CO,CM,CF,CE 分别是从变电站系统调试后算起,整个经济运行期间所支付的运行成本 ( 含定期巡视、检修等) 、维修成本和故障引起中断供电的损失成本及扩建成本; CD 是工程的残值,即报废成本。工程项目的最初建设费用往往得到重视而工程项目的使用费用及故障损失成本容易被忽视。实际上,许多变电站工程项目的使用成本大于制造成本。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因发生故障进行修理而不能正常使用所造成的损失,也要计入全寿命周期费用之中。

二、全寿命周期费用估算方法

(一)工程法。工程法通过计量全寿命周期费用各阶段费用的详细数据,逐项累加,得到总的全寿命周期费用。要求获得工程项目的详细设计,如确认设备应有的零件或配套设施的规模等,所以工程法更适用于详细设计后,掌握了变电工程的相关资料及具体项目后才能使用,常用于项目后期决策。

(二)参数法。参数法根据已有资料建立各项费用与工程系统主要参数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关系式计算出各子系统费用,逐项累加得到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费用。主要分为生产规模法和成本估算关系式两种模式。生产规模法主要通过参考已建成项目的投资情况,估算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工程项目投资额的方法。成本估算关系法主要通过研究各子费用单元与其费用影响因素的关系,采用回归模型,建立相关模型,在掌握一定量的数据基础上,对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估计。

(三)类比法。类比法常用于规划论证阶段,将估算工程与已有工程类比,比较系统之间的差别,得到新系统的费用。主要包括类比工程估算法和比例估算法。类比工程估算法主要利用技术条件与拟建工程相类似的已完成工程或在建工程的工程造价资料来编制工程造价估算,调整换入换出结构造成的差额,得到新系统费用。比例估算法根据历史工程数据给出子项目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基于新系统已知数据计算其他子项目费用,逐项加总得到总估计费用。

三、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在电网企业中的应用

(一)在开展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时,要对于现有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计划进行优化,并且提高管理计划的深度与执行力度。在进行造价管理规划设计时,要以长远的眼光进行考虑,并且重视电力工程具有后续的扩建与发展能力。在新的形势下,要将全寿命的理念进行深入的学习,并且对于电力工程中的施工、位于以及运营阶段的信息进行积极的反馈,通过对建设期与运营期的成本控制,利用价值理论保证项目造价控制的有效性。在造价管理过程中,要将建设造价管理与运营造价管理进行统一与融合,提高项目持续发展的水平,降低整体寿命周期的成本。在进行运营成本的管理上,要将后续成本在策划阶段进行分析,并且以整体造价最小化为原则。

(二)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开展,需要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不同部门进行支持。电力工程与建筑工程有很大的不同,电力工程的维护工作大多数是其项目建设法人本身来完成。电力工程的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需要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多个部门相互合作,共同推动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开展。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政策,营造良好的造价管理政策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通过建立统一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控中心,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和功能的总集成,并为上层评估决策系统提供完整、准确、一致的资产信息。资产全寿命周期管控中心涉及众多的业务应用系统,需要串接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各个过程,其中的资产管理全息数据模型的设计和与各业务应用系统的集成服务设计,是本项目的技术难点。资产全息数据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定义。具体地说,资产全息数据模型规范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表达方法,将资产全息数据模型定义成一组包。资产全息数据模型中的每个包包含一个或多个类图,用图形方式展示该包中的所有类及它们的关系,然后根据类的属性及与其他类的关系,用文字形式定义各个类。类具有描述对象特性的属性。资产全息数据模型中的每个类包含描述和识别该类的具体实例的属性。只有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估决策系统中需要的属性才包括在类的描述中。每个属性都具有一个类型,它识别该属性是哪一种类型的属性。

四、加强电网企业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措施

(一)为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电网企业首先应树立合理的资产成本效益平衡目标,全面建设由组织结构、管理流程、信息系统等构成的管理体系。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可成立由公司高层领导的跨部门组织机构,从业务层面同步推进全寿命周期管理建设,如上海电力公司在生产技术部门下设立资产处,专门负责整合财务、系统应用等与资产管理相关的资源,既进行资产设备数据的处理,又负责监督、考核、审计与资产管理相关的系统应用,有效保证了资产管理业务的连续性。

(二)电网将广阔地域内的发电厂与用户连成一片,把集中生产的电能送到分散用电的千家万户,同时在三个环节中也消耗大量的电能,目前电网平均损耗约 12%左右(网损 5%左右,线损 7%左右)。在物资招标过程根据物资的性价比,选择质优价廉物资,质优体现在物资制造质量、运行时自身消耗能源的多少和使用寿命等方面,价廉体现在质量同等优质前提下的低价。同时加强研究新型节能材料,以此来逐步降低电网损耗,同时可提高能源利用率。

(三)建立健全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成本预算和核算机制建立健全资产全寿命周期各环节财务信息和会计成本的开发和利用机制,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整理和归集,实现会计成本向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转化,为 LCAM 成本效益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以资产财务价值管理为前提,开展财务成本控制,平衡现金流等工作,努力建成基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成本预算和核算机制。

结束语

电网企业必需要通过树立全系统、整体性的理念,加强职能部门的相互协作,优化资产管理流程同时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把全寿命周期设计精神贯穿到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这有利于电网企业转变管理方式,提升设备资产质量及延长资产使用寿命,进而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与价值效益。

参考文献

[1]穆广平. 基于资产全寿命的技改辅助决策及再利用管理[J]. 电力与能源,2014,01:113-116.

第10篇

关键词:经营管理;企业资产;平台构建

企业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良好的企业资产管理,企业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按照企业资产管理的实际要求,根据企业资产的运行管理情况,构建良好的资产管理平台。

1.企业资产管理的内容

企业资产的划分,包括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进行资产经营管理的时候,这是主要的管理内容。投入生产领域的资产,需要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资产管理。这种资产管理是“生产型”资产管理,相对来说,在实际的资产经营管理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管理思想的角度看,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更加重视在实际的生产运行过程中,投入资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以管理内容的角度看,需对传统的资产管理内容进行改变和创新,不仅是单纯进行资产和维修管理,需要对企业资产进行优化配置,以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资产使用有效率。为了实现新时期中,企业经营发展新的管理要求,企业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才能有效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企业还应根据资产利用实际情况,结合资产技术管理状态,逐渐实现企业资产管理重心向资产完好和充分利用方面的转移。同时,企业为了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应该对企业资产设备和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不同的方法,提高企业资产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同时,企业在进行资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重视非生产领域中的资产经营投资管理,在进行企业经营的时候,可运用不同的形式。例如,企业可以对外转让或者出租闲置资产;利用设备资产实现贷款抵押;利用资产进行投资和入股等。实现两方面资产经营的相互补充,可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获得最大的资产投资效益。

2.企业资产管理平台的构建

在企业的运行管理过程中,为了做好资产管理工作,需要企业根据实际的管理需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构建良好的企业资产管理平台。企业资产管理平台的构建措施,包括:

2.1 建立资产经营责任体系

企业构建资产管理平台的时候,建立资产经营责任体系是一项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在企业的资产管理过程中,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是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企业对不同专业部门的经济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合理划分企业资产管理权,完成对不同单位部门的授权和分权,明确划分其权利等,也是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关键环节。在企业的资产管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资产经营管理体系,主要是建立三层资产经营责任体系。

2.2 实现资产的归口管理和分级管理

企业在运行管理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种类的资产。而且,企业资产的数量比较大,使用的地点比较分散。所以,需要做好企业资产的归口管理和分级管理。例如,企业的生产设备,可交由设备管理部门和各个生产管理部门进行管理。这种按照资产类别进行的管理,是归口管理,主要是按照不同的资产种类,分别交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企业资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分级管理,是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对企业资产进行分级,然后进行经营管理。具体的措施为,将不同种类的企业资产交由相对应的管理单位、部门进行管理。不同的管理部门,可建立一定资产管理体制。企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各个管理部门和单位落实不同资产经营管理的制度,可对不同单位、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充分调动,有利于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效能。

2.3 盘活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

为了更好发挥企业闲置资产或者不用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益,企业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盘活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例如,企业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对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资产调剂是企业资产优化配置中的一项有效措施,包括不同的内容。其中,有偿和无偿调拨是企业进行资产调剂的一项重要手段。而租借和出售等,也是企业资产调剂中的重要内容。企业在进行内部资产调剂时,需要通过一些归口单位,包括生产、设备和财务管理部门等,需要统计和汇总所有的企业闲置资产,填制资产闲置明细表,向上级部门报告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上级部门通过进行资产调剂,协调解决相关的问题。在盘活闲置资产的时候,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对闲置资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或者考虑对外租赁;制定并且完善闲置资产的奖励办法;对淘汰部分的废置资产进行报废。

例如,企业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盘活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的时候,需要对企业各级资产进行调剂,一项有效的途径就统一对这些资产进行集中调剂。在实际的资产管理中,企业各级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交流沟通,运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企业闲置资产的使用范围进行有效拓宽,以充分发挥企业闲置资产的有效利用率。在进行企业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盘活的时候,改造企业闲置资产设备,提高技术水平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在对企业闲置资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时候,可先进行市场调研,通过经济技术论证之后,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对闲置设备的技术改造,尽量用最少的资金,最大的提高新功能,以实现应用少量的增量激活大量存量的目的。企业闲置资金的处理过程中,应以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的允许下,招租信息,选择具有承租条件的经营者,签订合同,企业从中获取经济利益。报废企业资产中被淘汰的部分,按照一定的企业闲置资产报废规定进行,在得到审批之后,可对技术落后或者损坏的部分闲置资产设备进行报废。

3.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企业的资产管理过程中,全面了解资产管理的内容,采取一定的措施,构建良好的资产管理平台,才能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作者单位:天津地铁资源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霍江林.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效能提升对策分析 [J]. 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06):121-123.

[2]赵兴富.财务管理与资产经营管理相结合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J]. 现代商业,2012,(09):67-68.

[3]何跃.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与资产经营管理相结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J]. 财经界(学术版) ,2010(08).

第11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 资产管理 措施

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国有企业资产主要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主要包括企业不能移动的厂房和设备,流动资产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经营中材料、成品等所需要的资金,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主要是表达国有企业当前资产的存在形态,例如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则属于无形资产,而有形资产主要体现在厂房、设备等实物形态资产方面,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出资人制度不完善

国有出资人制度是指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当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尚未健全,受资产管理多元化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资产在形成上存在渠道多头,资产管理分散的现象,也存在政出多门的现象,甚至企业需要向多个政府部门负责汇报,但是,大多数企业相关部门在工作上缺乏协调,真正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的部门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规章制度的建立。

(二)国有资产执法力度不够

当前,受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影响,企业国有资产缺乏法律保障,同时立法和执法也存在不完善的现象,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有资产管理法规不够健全,国有资产的法规大多数都是属于企业部门的规章制度,并且大多数法规都是以暂行规定的形式存在的,导致建立的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在实践操作中缺乏执行力度,在2008年,我国就出台了《国有资产管理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该法规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该法规在经济业务上缺乏法律保障,导致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只注重企业内部组织部门、主管部门的管理,却忽略了资产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第二,国有资产监督也存在执行不够的现象,责任主体也不明确,在国有资产管理经营中,通常需要强有力的法律监督体系作为支撑,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监督体系主要由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注册会计师、审计机构等外部监督体系和监事会、董事会等内部监督体系构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国国有资产存在外部监督体系执行力度不够的现象,例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常常出现作假验证证明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另外,受政府的约束,大多数国有企业的产权都归政府所有,但是,政府主要是采用分别行使管理职能的方式,其管理职能主要分散在财政部门、中央企业工委等部门中,进而形成了多头管理的资产管理,由于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没有和政府的出资人职能分开,各部门的责权也不明确,并且政府时常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干预,导致国有企业资产在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日益凸显。

(三)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受资产重复购置和配置不合理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存在国有资产闲置的现象,甚至资产闲置的比例已达到了26%以上,资产使用率不高,尤其是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这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资产的经济效益。

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措施探讨

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存在政企不分、政府对国有资产多头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针对当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和国有企业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监督体系和资产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和规范改革改制行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推动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改革。

(一)完善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监督体制

在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上,第一,应将政府的管理职能和国有出资人的职能分开,从而解决当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上存在政企不分、企业不能成为市场主体的问题,这就要求国家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分别行使管理职责,包括政府、政府组建的专门机构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其不能行使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能,但是政府及其他部门不能履行出资人职能;第二,建立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切实维护所有者的权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依法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责,根据我国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做好对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督管理,并维护所有出资企业在市场经济主体的各项权益,以保证所出资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时,应根据财务管理制度、资产评估制度等来进行监管,避免资产流失而影响所出资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所出资企业享有企业的经营自,这样不仅切实维护了企业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也充分调动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第三,正确处理好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与所出资企业之间的关系,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是国家的代表,其依法享有企业出资人和选择经营者的权利,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另外,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也应切实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各项权益,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确保企业法人地位的独立性,只有让企业具有经营自,才能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虽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需要依法对所出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但是,其主要体现在产权上的监管,而不是行政性监管,因此,理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所出资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系,从而实现国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二)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机构,明确各个部门的责权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应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注重产权明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科学管理等内容,建立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及规定各个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并根据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机构,对于股东会的职责,应做好经营方针的决策,并能够完成企业的投资计划;做好董事会、监事会的报告批准;审批企业财务预算方案和决算方案等;对于董事会的职责,应负责召集股东会,向股东会做好报告工作;做好企业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等;对于监事会,其主要由企业职工代表组成,主要职权有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会、经理等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等,但是,在建立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上,应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以保证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和发展,从而建立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

(三)规范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改革

为了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防范资产流失,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第一,应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改制程序,做好企业的清产核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对改制企业资产进行审计,并清查企业的各项财产损失,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方法》对改制资产进行评估,以保证防止资产流失;第二,建立国有产权交易制度,规范产权交易行为,以防止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因此,在企业该组转制的程序中,应确保企业职工公开,做好对企业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在公开的产权交易市场中,应采用竞价的方式进行交易,坚持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从而规范交易市场行为;第三,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应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企业职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同时也是国有企业最基本和最关键的管理工程,因此,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养老保险金、工伤保险等,从而减轻国有企业的人员负担,为了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应做好失业救济、再就业工程的结合,通过政府的指导和扶持,提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能力,并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对职工子女采用免学费等措施,从而让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另外,对于低收入的退休人员来说,应建立退休人员生活保障制度,尤其是对于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应加快医疗保险的改革,确保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得到保障,从而提高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水平,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

三、结束语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应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并完善法人治理机构,提高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何召滨.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2]黄平.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2.

[3]李建春.国有企业国际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

第12篇

关键词:不良资产 会计管理 处置措施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历史上的不良因素,在长时间的生产经营中逐渐累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企业、社会、乃至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损害。我们要根据企业发展的现状,按照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原则来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以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目标。

一、 企业不良资产的成因

(一)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外部环境对企业不良资产形成的影响。由于在我国,有很多企业的经营都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甚至有些经营者利用国家当中一些法律上的漏洞而谋取私利。例如,企业利用国家担保法当中的一些漏洞,去大量的担保一些国家当中的固有资产。这样一来,当担保企业破产时,就会使企业出现财务风险,企业当中的不良资产也由此形成。

(二)企业自身管理上缺陷

在我国很多企业最初成立的时候,就存在着公司总资产不属实,公司责任人不明确的现象。因此使公司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以及管理制度,也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没有能够对企业内部进行约束的相关部门。由于企业中产权的不清晰,使企业当中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管理、经营没有很高的积极性,自然在工作中也难以做到尽职尽责。由于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导致了企业的经营没有办法高效的运行,并且企业的内部人员在工作中的凝聚力不强,人心涣散,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企业没有能力偿还过高的资产负债,导致不良资产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形成。

二、 对于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原则

(一)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专业化原则

企业中的不良资产具有数量、种类多的特点,在这些不良资产中,既包括了有形的实物资产,同时也包括一些权益的无形资产,甚至有些不良资产中还包括了整个企业等等。正因如此,在对企业不良资产进行处置的时候,就需要我们要用专业化的处理方式,始终坚持企业专业化的原则,并且设立专业的处置机构、培养专业化人才,提高对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专业化水平。

(二)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公开透明原则

企业处理相关不良资产的时候,要确保处理的信息以及处理过程的公开,让处置中的各个程序都能够在大家的监督下完成,坚决避免暗箱操作、的现象发生。

(三)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科学发展观原则

在众多的不良资产中有很多都是国有资产,由于在处置这些不良资产的时候还会涉及到个别职工的个人安置问题,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在面对这种情况进行处置时就要全面的考虑,仔细斟酌,协调好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从长远的利益上来权衡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四)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市场化原则

企业在处理不良资产的时候,还要依照市场的发展法则,让这种处理方式能够适应市场发展规律,这样一来,也可以实现对不良资产处理方式的公平化,同时,通过市场上的反应来体现其价值。

三、 对于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措施

(一)提高对企业投资项目的预测能力

企业在经营生产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投资项目,这时就需要企业要擦亮双眼,对将要投资的项目进行科学、详尽的分析,同时,也要提高自身对投资项目的预测能力,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企业能否选择出正确的投资项目,对日后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营模式以及经营效益都会有重要的影响。也正因如此,要想避免企业因为经营不善而出现的不良资产现象,就要在投资项目时经过深入的分析之后,再做出决策,确保企业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科学的分配。

(二)完善法律制度,用法律来规范企业行为

要想从根本上管理企业中的不良资产,那么,就要加大法律的监管力度,可以通过建立法律的形式来管理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将企业管理者的个人利益与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相结合,敦促管理者能够认真、自觉的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以及监控机制,让这些机制可以联合起来共同监督企业的经营生产,严厉打击企业中出现的不良资产现象。

(三)提高企业对材料采购的管理

杜绝企业出现不良资产的现象,就要加强对材料采购时的监管力度,用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经营要求来确定采购的数量及种类,决对不能抛开这两点而擅自进行采购。因为不依据实际情况而进行大量的采购会导致出现大批量货物积压的现象发生,进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资产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要想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稳固根基,生存中求发展,那么,就要及时整顿企业中的不良现象,针对不良资产要加大整治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并且切实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进一步降低不良资产现象给企业来带的经济风险,让企业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并且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孙郦颖.关于不良资产的会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02)

[2]徐灿.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的四种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08(12)

第13篇

关键词:企业 资产 管理 体制 监督

企业的资产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基础,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在增加企业经营效益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实行资产管理是降低运营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的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分支,是企业做好内部调控、应对外来竞争的一个重要支柱。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企业如何在既有的经营效益下提升其竞争力、取得更大的规模经济效益,需要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立足于企业内外的发展现状,制定出合理的经营蓝图。资产管理是可以充分利用的一个因素,企业良好的资产管理模式能够为企业扩大规模、增加企业的经营价值提供更多的帮助。

一、当前我国企业资产管理现状剖析

(一)我国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着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系统不完善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的企业对于资产管理采取的是以企业账务为基础的分类管理经营模式。企业的财务部对于企业的财务进行统一的监督、核算和管理,而对于各个部门的重要的大型实物管理则采取分权的原则,即将这些具体的实物的管理权交由各个具体的职能部门进行分类管理,各个职能部门又由不同的企业高层领导负责管理,这样就造成了企业内部资产管理系统的混乱,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对于企业的实物资产进行一致管理,使得企业的资产管理缺乏集中性和有效性,造成了资产管理机构的不健全。同时由于资产归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分类管理,而资产的使用和占有主要集中在具体的专业部门,因此造成了资产的流动与职能部门的管理相脱节、财务管理部门与资产的使用部门相脱节的现象,最终导致企业财产的账本不符合实际的资产使用与占有情况,甚至导致部分的资产流失而财务部门并没有及时统计登记的状况。

(二)我国的资产管理存在着资产账务不符合实际情况,导致帐外资产情况频发

通常情况下在企业的资产审计和清查过程中总会发生许多的资产不实情况。例如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占有部门已经将该仪器设备报废淘汰,但是却没有及时的履行报废手续使得仪器设备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无法及时销账;企业的二级部门自行筹资购置的资产没有纳入财务的统计管理行列;建筑设备在完工之后使用多年却没有办理竣工手续和竣工决算,财务部无法及时入账,或者由于房屋拆迁,相关部门也没有及时的向财务部办理相关手续导致财务部无法销账。

二、针对我国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所应采取的对策

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只有建立在雄厚的企业资本之上企业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管理好、使用好企业的各种各样的资产形式是节约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推动企业朝着高层次的发展阶段迈进、提高企业员工的物质生活水平、增强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对于企业资产的管理与调控是必然措施。

(一)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

第一,要建立科学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调理好资产管理中的各种关系

当前许多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采用的是分级分类管理的模式,即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资产管理制度,各自为营,缺乏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造成了企业资产的账务不明。因此,在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调理好个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实行统一的资产管理系统。可以成立以企业的董事长为主要的资产管理负责人,以各个部门的执行人、主管人员及相关的资产占有单位为辅的资产管理制度,在多个监督部门、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领导下,形成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模式。以这一模式为指导,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在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中起着决策、领导作用;该机构是企业整个的资产管理工作的统揽机构,其主要任务就是负责检查和监督企业的各个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状况;在该机构的统一监管之下,企业的各个固定资产分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专门使用单位各司其职,负责对于固定资产的定期保障和维护,从而形成既有统一管理又有分级管理的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第二,要完善企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

企业的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制度、管理制度、报废转移制度、购买和审批制度等各项必须的规章管理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的有偿调拨、租赁抵押、报废报损、变卖转让制度,使得各个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占有与使用能够做到高效、节约、科学合理,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资产浪费现象。当前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加强对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规范与监督,实行有偿使用的原则,对于要实行经营的管理的固定资产如生产设备、仪器、生产厂房等要进行事前的经营价值评估,按照当代企业固定资产转让、租赁法进行合理的固定资产经营,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第三,要增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增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是做好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如若对于企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则措施就很难保证有效实施。在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克服以往的形式主义的重视而没有真正的从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必须剔除传统的思维模式,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理解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的,

(二)对于企业流动资产的管理

对于企业流动资产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对于自行采购的物资要严格数量和购买资金的登记管理工作,以防止材料和资金的浪费现象。在流动资产的管理过程中不论是自行购买的材料还是领用的库存资料都要进行严格的出入库登记,并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审核和统计登记,建立起材料的流水记账制度,以确保流动资产使用的准确性,从而避免重复购置;企业的各个部门需要采购材料物品时必须准确、真实的填写购物申请单,并报财务部和行政主管部门统计审理,经审理通过之后方可实施购买计划;在具体的生产材料和物品购置过程中应该遵循所需购买、不需要的不购买或者少购买、物美价廉和节约购买成本的原则,以减少购买资金和材料的浪费;在材料和物品购置之后要及时的办理入库登记手续,详实、准确的填写所购置物品材料的性能、价格、使用规范等基本内容,并凭借购物发票向财务部报销;在物品材料的出库过程中也应详细的填写材料使用单位、使用范围和使用及归还期限,报财产管理部门登记。

第二、在企业的流动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做好存货的管理工作。存货是为了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需要的而进行的必要的生产设备或者物资材料的储存。对于企业的存货的管理要按照在库材料的类别、生产使用范围及价值做分类详细的登记,建立起完善的入库和验收手续;在材料出库时也应该对于材料的使用单位、使用期限做详细的登记,以建立健全出库手续;定期与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总账的核对和复查,以保证账实相符。

第三、在企业流动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做好资金的管理。

对于资金的管理可以采用制定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方式,以减少资金的风险和沉积,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采用及时回收账款的方式来加强对于资金的集中管理力度,将分散的资金进行短期的投资以使得资金增值;可以进行债务重组以优化企业的债务结构,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可以制定企业资金分级授权管理办法,以明确企业资金的管理权限,从而加强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和制约,实现资金管理的有序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着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系统不完善、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资产账务不符合实际情况等问题,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于资产管理的问题的研究以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信江艳,董杰,陈代川.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 设计与实施[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5

第14篇

关键词:企业资产管理;资产管理利用

一、提高对企业资产的认识,加强企业资产管理

企业在资产管理上,对资产的内涵理解不全面、不充分,往往只关心资产购置和使用价值。不注重资产价值的转移和变化。比较注重资产总量的计算,不注重资产动态价值管理。一提到资产马上就讲到仪器设备和物质实物。把固定资产和资产概念混淆起来。而把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丢掉了,认为这些资产不在企业管理范围之内。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发展,企业已从单一的生产经营单位转变为多种经营并重的单位。各单位不但有生产经营机构,还成立了研究室、研究所及科技开发公司等科技创新、对外科技服务的经营部门。另外,随着资产种类增加、资产的资金来源也多元化,有企业调拨的国有资产,有科研资产,有有形资产也有无形资产。因此,只有弄清企业资产存在的内涵,在资产管理上才能有措施和针对性。就加强资产管理方面应做好以下工作:

(1)统一建帐立册,按着各部门资产,统一做好登记上帐工作,做到一物一卡,大型仪器设备要建立设备档案,注明资产来源,使用情况和使用年限。

(2)分类管理,资产进行科学分类,按使用性能分通用设备,专业设备两种,按资产种类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将科研成果,专利产品列入到无形资产目录中进行有效管理。

(3)集中管理,将流动资产和低值易耗品,设专人管理,统一购入、严格审批、杜绝浪费丢失,做到日清月结。

(4)监督保障,各单位部门所有资产每年要审核一次,要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减少和杜绝资产流失现象发生。

(5)信息化管理,资产管理要利用好现代化管理手段,将所有资产的分类进入网络,以供企业各部门查询和使用。

二、建章建制,强化资产使用管理

企业在资产管理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单位部门是资产的最终拥有者,使用者和受益者,也是资产维护保养者。他要承担资产的管理职能,使用职能和维护保养职能。建立科学、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是企业用好资产的前提和保证。让资产在生产经营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资产管理上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用规章制度规范资产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将资产在生产经营上发挥巨大的能量。当前企业资产管理还存在一切问题,一些规章制度还不完善,有些方面针对性不强,因此各级领导要重视起来,加强这方面管理,组织人员完成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工作,使资产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做出贡献。

三、强化资产维护保养管理

企业资产大部分是用于生产经营和科研工作上,维护保养好这部分资产才能将生产经营工作顺利进行,完成生产经营计划、提高科研水平,因此要强化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建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规范这方面工作,做到通用仪器设备定期检查维修,保证设备完好率,确保生产经营科研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专用设备要定期保养,经常检查确保用时开得起用得上。仪器设备要明确专人负责进行保养维修,大型设备和精密仪器要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非专业维修人员不得拆卸,以免造成损坏和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应看到企业资产维护保养管理是资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资产潜能的保障,只有做好这方面工作才能在生产经营科研中用好现有资产,才能使资产更好地为生产经营科研服务。

四、抓好资产报废和不良资产的管理

第15篇

企业资产一般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发展支持的设备、环境、仪器、办公场所等支持企业正常运作的硬件设施和规范设备,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在运作中借助银行、客户、金融机构进行的资产合作和企业实际运作中创造的具有生产价值的商品等。固定资产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流动资产是工资发展的保证。加强对企业资产制度的管理,必须深入彻底和加强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管理。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保证企业运作所必需的硬件设施的安全有序,支持企业运作的健康发展,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必须对硬件的使用流程、维护流程、报废流程、检验流程以及创新流程都进行全面的规定强化,并保证制度合理。

(二)对固定资产的购入流程进行详细跟踪到位

在固定资产购入过程中,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控,保证固定资产在购入过程中细节入账,有领导签批,会计统计,财务收账,工程认领环节的记录,并能够对整个记录进行追踪,在固定资产分批使用之前,要保证每一个资产有编号,能统计,争取入系统,由系统对其使用寿命和使用年限进行设计规划,对整个固定资产使用流程进行检测。

(三)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进行管理

固定资产在日常的使用中须有专人负责,对固定资产的借出、使用受损状况进行监督,产品跨区域借出时需有专门负责人进行跟踪,须有使用人签字确认,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须有专人负责,不允许未经同意非专业人士破坏或者损伤工具,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损失。资产使用损伤维修情况需经过财务部门签批,财务方面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及时记录管控。

(四)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管理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维修、保养,保养时需按照产品编号对整个固定资产进行跟踪,确保每一个固定资产到位,保养完毕后,有专门负责人按照产品编号将固定资产返回到使用方,如果在保养过程中发现固定资产编号受损,应该及时通过系统补全,避免后续使用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固定资产流失。固定资产需要外发维修的情况,应该有领导签批、财务跟踪,保证资产不丢失,使用完毕后能原样返还。

(五)固定资产的报废流程

固定资产达到使用寿命后,应该及时安排报废,企业应该设定单独的负责报废的部门,对固定资产报废进行监收,资产报废需经过财务和技术部门签批认可,确保资产已经达到使用寿命,无法再为企业服务,对于没有到达使用寿命但无法正常服务的产品,应该有报废部门进行二手处理,为企业挽回损失,申请报废需要补充资源的情况,应该在产品报废处理结束后由领导签批,划给财务会计部门,对后续流程进行跟踪。

(六)固定资产的点检和创新

固定资产进行点检,是保证固定资产不丢失,不损坏的有效办法,能够及时更新固定资产使用方式,对损伤的资产进行更新维护,恢复其使用,应该给予改善方适当奖励,产品点检工作应该由专门部门全面负责,要确保点检内容所有产品到位,产品规格准确,产品能够继续使用并能持续为企业服务。

(七)完善流动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的流动资产管理制度,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资产借贷,资金回流、政府税务等问题进行及时监督,保证企业在这方面的最大利益,能够为企业创立很多无形资产。

(八)完善担保体系,扩大融资担保路径

按照市场发展需求,完善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根据企业特点,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模式的信用评级体系,明确信用担保机构的职责、收费标准、行为规范、业务范围等,确保企业良好的投资环境,化解出资方的顾虑,降低贷款风险,保证企业担保制度的有效作用,并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绩效考核,促进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健康发展。

(九)跟随市场走向,调整走资环境

根据政府对企业发展所进行的法律、政策的调控,提高自身融资需求,扩大融资产品规模,改进信贷审批制度,优化信贷审批环节,试用和推广企业金融产品,加强资金流通速度,为企业融资不断创造机会。把握多方位的融资渠道,根据国家实际发展模式转变,适时调整企业金融产品,跟随商业银行调整步伐,争取吸引融资机会,扩大融资规模,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供应,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十)理性把握企业资金运行,掌握核心资金稳定

及时回流企业核心资金,把握企业资金运行比例,保证企业运营内需保证。企业内部存在的资金链能够保证企业日常运行稳定,是企业应对危机,处理内部矛盾的工具,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和平时的发展需求中,为扩大融资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有时候需要将企业稳定资金进行投入,来博得企业的短暂快速发展,适当时机,缩减外流金额,回收稳定资金,把握整体平稳,能够让企业拥有应对危机,处理挫折的能力。

(十一)理性分配资金去向,化解刚性需求矛盾

工人的工资,设备的维护,这些是资金分配中的刚性需求,是资产流动中所必须要顾及的稳定资金。银行把握固定资金走向,规律性的把握一定的稳定资金定期回流,保证企业刚性消费需求。企业融资模式和投资环境的改变,随时随刻影响着企业的投资大局和流动资金的稳定,财务部门应该对其特殊局面提前处理好应对策略,保证稳定局面不失衡,刚性需求不落空。应对企业突发需求,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争取资金回流,外发投资应该有一定可以及时回流的资本作为支撑,处理特殊融资变更时,要及时预留资金缺口,优势时往前推进,劣势时及时收拢,松弛有道,保证平衡。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