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放射性辐射防护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摘要】目的:探讨迟发性放射性脊髓病预防性护理、心理护理及系统的康复训练方法和技巧。方法:对我科2002年2月~2007年2月收治16例RDM患者治疗全过程的回顾:治疗全程预防性护理干预;肺部、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褥疮、便秘的预防,同时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并对其进行定期的随访。结果:多数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回归家庭、重返社会。结论:对于迟发性放射性脊髓病患者,在其最困难、最失落的阶段,实施全方位的治疗和护理,重视肢体康复及心理疏导,人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是患者最终战胜疾病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迟发性放射性脊髓病;护理;康复
The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of delayed radiation myelopathy.Wang Qiuyin,Zhang Aishu,Gao Lingmin.(Anyang district hospital,Henan 45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preventive nursing,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method or skill of delayed radiation myelopathy.Methods:Clinical data of 16 delayed radiation myelopathy patients that my section received and cured from 2002 to 2007 including preventive nursing measures such as prevention of pulmonary infection,urinary system infection,bedsore and constipation,systematic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as re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Our experience was summarized.Results:Majority of patients return to home and soceity having a good state of mind.Conclusion:Implementing comprehensive and humanized treatment and nursing,paying attention to extremity rehabilitation and psychological guidance is the key for patients with delayed radiation myelopathy to overcome the disease during their most hard and loss time.
【Key Words】Delayed radiation myelopathy;Nursing;Rehabilitation
迟发性放射性脊髓病(Delayed Radiation Myelopathy,DRM)是肺癌、食道癌和鼻咽癌等肿瘤疾病放疗后一种迟发的严重并发症[1~2]。在放疗终止后一段时间内(多在放疗1年后),相应部位脊髓出现受损症状和体征[1],致使患者生活上、心理上再次受到打击。我科从2002年2月~2007年2月收治DRM患者16例。由于采取及时有效治疗和预见性护理及康复措施,使DRM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较好地回归家庭重返社会。现将笔者所采取的预防性护理与康复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11例,女5例,年龄40~70岁。从放疗结束到脊髓受损症状出现最短7个月,最长12年,2年后发病者最多。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截瘫,其中伴大小便障碍者5例。
2 预防性护理措施
2.1 肺部感染和褥疮预防: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合适的温度;紫外线消毒每日1次,每次1h,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间隔时间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但最长不超过2h,鼓励病人多食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糖尿病人除外)、高维生素食物,增强抵抗力。
2.2 泌尿系感染和便秘的预防: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应用接尿器,保持会清洁,对尿潴留患者,一般先用按压下腹部的方法,训练膀胱的排尿功能,避免因留置导尿时间过长出现泌尿系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每日用0.5%的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对必须留置尿管者,一定按要求定时更换导尿管及引流袋,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每日不少于2000ml),保持排尿通畅,严密观察尿液量及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根据病情尽量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大便后及时清洗肛周,床单被褥有污染要及时更换,以保持清洁干燥。鼓励病人多吃水果蔬菜。下腹部经常揉按预防便秘的发生。
2.3 系统的心理治疗:本组有14例存在不同程度情绪低落、悲观,尤其康复锻炼不能积极配合,其中有2例患者拒绝康复教育,治疗信心差,厌食。致使抵抗力差,消化系统机能失调,泌尿系感染,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笔者对他(她)们不同的心理状况,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支持疏导疗法、情绪疗法和社会支持疗法[3~4]。使他(她)们早日从痛苦中解脱,早日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经过社会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使病人逐渐接受现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康复计划。如例1:原发性肺癌,经直线加速器放疗后1年,肺部病灶无复发,但出现放射性脊髓病,先后经成都、南京、北京等地医院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排尿费力,双下肢肌力1级,情绪极度悲观,对治疗失去信心,来院时持续坐3h即感胸闷。笔者对他制定了个体化心理疏导护理康复措施,给他介绍有成就残疾人的事迹,每天抽半小时以上时间给他谈心或听音乐或打扑克等以帮助他树立生活信心。同时按医嘱进行药物治疗,甲强龙冲击后给以纳络酮针静脉泵入4~8mg/d,静滴依达拉奉针及神经妥乐平针等,2个月后患者从不能独立坐位到能利用矫形支具在双杆保持下可站立,且能在轮椅上自由转动,利用电脑指导企业工作,获得较满意的效果。例2:患者因食道癌手术放疗后1年,患DRM,在我科治愈出院,3年后再次出现脊髓症状;双下肢无力,左下肢跛行,胸部有束带感。笔者先后采用靶点药物:应用依达拉奉、法舒地尔、神经妥乐平等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社会支持并和他一起制定了康复计划,患者一边加强功能锻炼,按时用药,一边将视线落在了自己的工作和策划上,情绪稳定2个月出院后,笔者还定期给他们信函、通电话和他们进行交流,提醒他们要定期复查疾病。患者出院后2个月已能骑自行车,恢复工作岗位,他和家人、同志之间关系非常融洽,也是笔者的好朋友。
2.4 系统的康复训练:脊髓病变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肌张力增高。不同程度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挛缩及垂足发生,为防止关节变形给患者下肢康复活动造成困难,一定要给患者处于功能位置,在双侧窝及髋关节两侧各放一枕头,防止双下肢出现外旋,膝关节强直。在患者病情不再进展,自我感觉稳定时,根据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患者实行关节被动活动和肢体肌力增强训练。肢体肌力增强训练程序通常由卧床―坐位训练―坐位平衡―下肢的辅助主动训练―下肢的辅助训练―协调性训练等。注意在活动中切勿用暴力快速牵拉,以免关节损伤和肌肉拉伤,避免过度劳累加重病情。注意鼓励病人增强锻炼及康复训练的信心。
3 体会
放射性脊髓病预防性护理与康复措施是防止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关键,心理疏导系统的康复锻炼则是重中之重。文献报道[5]73%左右的肿瘤病人不是死于治疗期,而是死于心理折磨。原发肿瘤放疗治疗后在1年或几年后出现脊髓症状,当患者认识到可能后半生会给自己带来生活不便,家庭事业出现大的变故时,更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抑郁、焦虑、精神错乱、厌食、绝望等,精神世界经受到严重创伤。所以,放射性脊髓病的预见性护理和系统的心理治疗必须加强,才能促进患者按计划康复。使每一例放射性脊髓病患者做到有残障而对社会是有贡献的强者,争取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 郭韬,郭非.放射性脊髓病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医学防护,2002,22(50):380~381.
[2] 李文健,裴海涛.放射性脊髓病临床研究进展[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4,40(4):371~372.
[3] 李小金,方海云,王楚怀.脊髓损伤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17~19.
[4] 王宁中.医学心理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43~144.
关键词:长输管道; 大型河流; 安全防护; 施工方法
Long distance pipeline in large rivers within the safety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method
Zhang Ping
( Jiangsu Petroleum Exploration Bureau oilfield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Jiangsu Jiangdu 225261 )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of a long distance pipeline and local planning and building more and more, long distance pipeline route by the terrain and the local planning, local pipeline laid in only in the river,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large river by masonry box culvert in the way of protection for pipeline safety, channel construction and pipeline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the difficulties, construction method, safety, quality and other aspec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Key words: Long—distance pipeline; large rivers; safety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method
前言
由江苏油建承建的贵阳—遵义—重庆成品油管道工程途经贵州省遵义市松坎镇,该镇境内线路由于地形限制及地方规划等原因,管线只能在松坎河河道内进行敷设。松坎河属于季节性河流,干旱季节河流水面宽30米~60米、一般流速3~4米每秒、水深40~60厘米,夏季为雨季,河流冲刷量较大,冲刷深度一般为2.5米。管线整体在河流中敷设约6km,为保护管道免受河水冲刷导致破坏,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在河道内砌筑箱涵的方式对管道给予安全保护。
1.施工准备
1.1技术准备
1.1.1熟悉设计文件,查阅有关施工技术资料,施工现场地质资料,做好图纸会审,及时进行技术交底,做到“三按”施工,即按图纸施工,按规范施工,按施工方案施工。
1.1.2编制施工工程预算,提供各阶段工程量和材料用量计划,按计划落实好各种材料设备来源,做好各种材料的检验、复试工作,按设计要求做好混凝土、砂浆的配比试验工作。
1.2 施工组织
1.2.1成立松坎河管道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负责人职责。
1.2.2配备充足的施工力量,对施工作业队所有参建人员进行技术、安全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按施工作业需求调遣施工机具进场,并检查所有的施工设备,确保其工作性能和安全性能。
1.3现场部署
1.3.1沿河道作业带选取距公路最近的几处场地作为临时卸料点,对卸料点进行场地平整,并修筑卸料点到入河口的临时道路。
1.3.2材料进入卸料点,及时运输至施工现场,提高临时征地的使用率。在施工现场空旷无水地段囤积材料,主要是雨水不容易侵蚀的材料。
1.3.3 施工现场做到水通、电通、路通,同时为了保证工程的各种情况能够及时上报,各种指令能迅速下达,施工现场配备无线网络、电话、对讲机等设备将各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施工工序及技术措施
2.1总体施工简述
本工程在大型河道内砌筑箱涵进行管道安装施工,箱涵基槽开挖主要以机械为主,人工修整为辅,采用围堰导流,水泵排水等措施进行土建施工,将沟底及边坡挡墙砌筑完成后,管道进行沟下组焊后细土回填并加盖现浇混凝土盖板。
2.2总体施工流程
2.3构筑物测量定位
选用GPS作为测量定位仪器。按照设计图纸放出中心位置点并埋设控制桩。
2.4施工临时道路修筑及材料倒运
2.4.1机具及材料倒运
本工程河道内施工管线长达6km,能够组织材料进场的进料口只有四处,施工材料运输至这四个材料集中堆放点,材料用装载机运送到施工现场。现场拌制的浆料翻斗车运送,部分地点不能使用机具倒运材料的必须进行人工倒运或用驴驮倒运。
2.4.2修筑施工便道
分别在四处材料集中堆放点修筑一条宽6米的施工便道至作业带,保证设备安全驶入和材料顺利运入并放置。用挖掘机清除表面大石块和不稳定层,筛选级配良好的河卵石进行分层回填,用挖掘机反复辗压,对于比较深的不稳定层清理以后,要做抛大石块处理,然后再做河卵石进行分层回填,并用挖掘机反复辗压。横穿河道的便道下埋设直径1米的钢筋混凝土高压涵管2根以上。
2.5围堰及导流渠施工
河床覆盖层主要由砂砾石组成,厚度较深,因此覆盖层透水性较强。
关键词:“四化两型”高职学生社团内容方法和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服务区域经济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能,湖南高职社团如何增加社会服务能力,为湖南“四化两型”服务,是一个亟待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课题组通过一系列问卷调查和市场调研,探寻高职学生社团服务“四化两型”建设的突破口,分析当前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总结高职学生社团服务“四化两型”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1.湖南高职学生社团服务于“四化两型”建设的内容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生命军,作为湖南的大学生,只有全面了解湖南“四化两型”的相关知识和新发展,才能确立未来奋斗的方向和目标。但通过课题组调研发现,仅有34.80%的调查者对“四化”理解是完全正确的。如果“四化”是指“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这样的概念都不知道,那建设就无从谈起。除此之外,近年来湖南在践行“四化两型”精神中还形成了一系列政策与科技发展、文化活动。如:在提出把湘江建成“东方莱茵河”之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又提出,加大对长株潭城市群绿心保护并进行生态建设,力争早日建成“东方维也纳森林”。现实告诉我们“四化两型”建设需要的不仅是高学历、高科技人才,同样也需要高职学生的全力参与。其实“四化两型”并不是高深莫测,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以为湖南的“四化两型”做贡献。比如:节约资源,做到“人走灯灭”;拒绝一次性筷子,自备可循环使用的购物袋;节约用水,植树造林;节约用电,将电脑调为省电模式;废物改造,变废为宝等等,同时我们也可以做“四化两型”的宣传使者,扩大“四化两型”的影响范围,将“四化两型”的精神及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这些活动不正是高职学生社团经常开展的吗?因此,在湖南“四化两型”建设的过程中,高职学生社团可以做的其实很多很多。
2.湖南高职学生社团服务于“四化两型”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在湖南全面建设“四化两型”的大背景下,我们只有认清形势,掌握高职学生特点,了解高职学生社团的工作现状,从实际出发,稳抓社团管理与建设,才能有效地促使社团工作为社会服务。根据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建议:
一是加强形势政策教育,逐步统一思想和行动
社团管理者要引导会员深刻理解“四化两型”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把青年的思想和行动逐步统一到“四化两型”建设的战略决策上来。充分认识到“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高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进湖南“四化两型”建设;坚持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和着力点,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自主创新,推进节能环保,保障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力争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争做科学发展排头兵。要不断增强高职学生服务“四化两型”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积极地投身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伟大实践中。
二是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合力规划高职就业工作
长期以来,高职社团工作一般是由校团委或是社联等组织负责管理,而就业工作一般由学校就业办负责。新形势下,要提高高职院校就业率,可以创新思路,利用社团的优势,建立社团与就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更好地为广大学生和社会服务。学生社团在服务社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社团工作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服务社会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团学工作和就业工作的一体化工作会议。通过社团组织社会活动和实践实训,促进社团工作与学校就业工作的全面推进。
三是提高社团活动服务性,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社团服务区域经济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团发展的一大法宝。如果社团管理者能在日常活动中注重服务性,使会员有更多的机会服务社会。同时在湖南“四化两型”建设的大背景下,高职学生社团可以结合建设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如某高职院校的123大学生社会调查协会,看到湖南省要将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连续几年都开展“关爱母亲河――湘江调研活动”,并结合专业知识通过湘江水质监测、湘江排污口进行调研、发放便民手册等方式开展关爱湘江系列活动。活动得到了诸多媒体的关注,社会影响很大。可见社团要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必须积极调研,把握时代脉搏,走向社会,走进企业,深入工厂,明白社会需要什么,人民需要什么,做到与社会“零距离”。
四是增强会员的创业教育,鼓励成立创业社团组织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的第三本护照。创业教育包括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管理人员或是创业成功者对社团会员进行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学校也要鼓励支持大学生自发组建大学生创业者联盟等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社团组织。在湖南“四化两型”建设的大背景下,社团管理者可以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活动。如某高职社团会长杨灿,从“四化两型”建设中看到了新农村发展的未来,他发动会员对长沙周边几百家农家乐进行全面调研,掌握一些品牌农家乐的特色后,建立了长沙第一家农家乐联盟网,通过网络为农家乐做宣传和品牌推广,并发动会员开展系列团购活动,并从中获得宣传费用和提成,网站运行得很好,收益也很可观。
总之,高职学生与“四化两型”息息相关,社团管理者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四化两型”建设内容,充分发挥协会优势,让社团建设融入社会理念,能力培养嵌入“两型”教育,社团活动渗透“四化”理念,从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提高社团活动服务性、增强会员的创业教育等方法和途径,通过优化社团资源,提升社团管理水平,加强社团硬实力建设,使高职社团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
课题成果: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1cDY010)。
参考文献:
[1] 周庆林,王杭贵,胡珍霞.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创新明.职业技术教育,2009(14).
[2] 振岩,张玉莲.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26-27.
[3] 蒋主力.对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J].职业,2008(3):42-43.
[4]唐雪莲.高校社团管理的有效途径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5卷.
[5] 炜斌.在高职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软技能”[J].科技资讯,2010(5):182.
关键词:核电站辐射防护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TM623文献标识码: A
某核电站经过二十年来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相继确立了以“全员培训、全员参加、和全过程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高效辐射防护和最优化的(ALARA)管理系统,不断的完善了该体系的运作平台。本文主要对该核电站的防辐 措施和优化管理内容以及优化管理特点、实施的效果等进行了论述,深入解析了最优化(ALARA)管理体系二十年的实践和经验发展。
一、优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该核电站在这二十年的发展中非常重视并努力研究核电站的辐射防护措施和优化的管理,不断的借鉴国外的领先技术和管理经验,尤其是在学习国际辐射防护的新成果新经验方面,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该核电站通过结合本国的发展国情和核电站自身特点,逐步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措施,确立了以全员培训为主导的、以全体职工参与为基础的、以及对控制高风险操作的管理制度。在二十年来不断的总结优化完善下,基本形成了一套该电站辐射防护标准化管理。
(一)全员培训的主要内容
根据该核电站的培训和授权的相关规定,要进入核电站控制区域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接受电站统一安排的辐射防护的有关培训;并在培训过后经考试合格后才能得到相应的授权,才能进入电站控制区域工作。进行辐射防护以及培训的一般时间规定在3~5天,主要培训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安全防护、核电站防护安全的有关规定、辐射防护的基础操作知识、辐射的检测仪表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工作负责人要进行辐射防护二级培训及其授权,培训的时间为4天,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负责人的安全责任、进行现场防护的基本要求和集体人员防护的基本方法。如果没有进行一级的培训和授权,任何人都不能擅自进入电站的控制区域进行操作和观看;如果没有经过二级的辐射防护培训,就不能担任工作负责人资格。
(二)全员参与的主要内容
全体参与源自核电站的基本安全规范,并且依赖于电站有效的管理机制。电站自建成运行以来就有规定:相关人员在进行人身安全防护时,不能使他人的安全受到影响;在电站进行集体的现场安全防护时,工作负责人要负责安全防护的全部内容;辐射防护的专业人员要掌握核电站的专业防护知识,并要支持与指导工作组的防护工作。在核电站的相关领导的领导下由电站的安全监督负责人对电站安全进行管理;专业的辐射防护人员以及涉及的相关职业性的工作人员要提供技术支持和操作监督,主要工作职责包括:规范辐射防护的安全管理;进行辐射防护的培训以及再培训;对职业照射活动的工作策划和实施总结方面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对有辐射的水源进行检查,不断对电站辐射防护的水平趋势进行分析评估。
(三)全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全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强调策划以及周到的管理准备,强调严格的执行手段和团队的重要作用,加强防护人员和操作管理人员的有效沟通。核电站在全员的管理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辐射管理制度。在策划时期,管理的关键是做好项目的评估工作,要对辐射现场的人员和物品进行评估管理,对辐射现场的水源污染程度进行检验评估,对潜在的辐射风险进行发现分析,最后要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并确定进行策划实施的时间。在准备过程中,要落实好防护的方案,对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的落实,做好工作人员的工作培训,有时间还可以加强现场演练;做好工作文件和防护器具的准备,并对相关的设施进行检查,确保没有问题才能进行工作。
(四)对于控制区内的标识的管理
控制区的标识就是指在控制区内摆放的各种放射性的物品上面的标签,标签的填写人是电站的工作人员,标签的主要颜色有蓝色、红色和黄色,每种颜色的说明都不相同。蓝色标签的说明:具有蓝色标签的物品大多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物品,但是这类物品的表面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因此要充分的清洗过后才能使用,比如,控制区内放射性设备的某部件(如阀芯)就是带有蓝色说明的物品,表面有放射性热点,去除污染后才可以使用。为了有效的区别物品是否去污,在蓝色标签上有三个白色的方框,会说明去污情况。此外,工作人员要在蓝色标签上填写物品说明,接触剂量率和表面污染水平,并签字。
红色标签的说明:具有红色标签的物品大多是高放废物。就是指表面接触剂量率大于2mSv/h的废物。标签工作人员人应填写接触剂量率和距表面1米处的剂量值,还要填上废物说明,比如制作的材料等,最后工作人员签字。值得注意的是,高放废物不能长期在工作现场摆放,工作人员要及时将其转移到指定地点。
黄色标签主要用于中、低放废物,是指其表面接触剂量率小于2mSv/h的废物。工作人员要在标签上填写接触剂量率和废物说明,最后要签字。中、低放的废物要由工作人员送到指定废物收集点存储。
二、控制区内人员的防护要求
(一)穿戴防护用品要求
控制区内存在很大的辐射风险和一般工业安全风险,因此只要进入控制区的人员都必须穿戴基本防护衣具。要根据现场条件,取得防护工作人员同意,在基本服装外加穿特殊防护用品。基本的着装是:在进入控制区热更衣间后,要穿戴的基本防护衣具有汗衫、连体工作服、工作袜、安全鞋、、安全帽以及白纱手套等衣物。一般规定如下:辐射工作人员穿蓝色连体服戴兰色安全帽;现场人员穿黄色连体服戴黄色安全帽;其他工作人员穿白色连体服戴白色安全帽。
三、固体放射性废物管理要求
(一)关于固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放射性的废物排放对环境会产生污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费用非常高。此外,世界各国核电站都在采取各种措施,以降低放射性废物产量。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已成为衡量核电站运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固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放射性物质的衰变特性会受理化状态和外界条件改变,放射性固体废物不能按照工业废物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一般处理和处置方法是:减容(压缩) 密封暂存处置场永久存放
(2)固体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标准:固体放射性废物在处理和处置分为可压缩与不可压缩。国家标准规定放射性废物桶表面接触剂量率要小于2mSv/h,接触剂量率大于2mSv/h的废物用水泥桶固化处理;接触剂量率小于2mSv/h的废物用金属桶封装处理。
综上所述,该核电站的高效辐射防护和最优化的(ALARA)管理体系的实践方法主要是:管理优化、、全员参与、控制区标识的管理、控制区着装要求和放射性废物处理。通过这些有效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实践后,使核电站近二十年来未发生辐射防护方面的安全事故。
结语:
本文对该电站的最优化的(ALARA)管理系统的实践经验 进行了论述,对核电站的各种实践方法进行了分析。相信电站在以后的发展中会乘风破浪,找到更健全的管理方法,为我国的核电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核电站;辐射防护;应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198-02
翻开尘封的历史,发生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的大爆炸,让前苏联乃世界都为之震惊,至今切尔诺贝利地区方圆百公里无人居住,昔日的繁华不在。在事故发生最初几小时内参加抢险工作的电站人员没有任何防护设施设备,至使这部分人员遭受了大剂量辐射。根据前苏联一年后报道的数据共有95人确定为Ⅱ-Ⅳ度急性射线并发症患者,66人为Ⅰ度急性射线并发症患者,其中因放射病急性死亡者30人。可见为了把核反应堆释放的危害减小到最低,这部分战斗在最前沿的人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随着科技的发展,核电应用技术越来越成熟,安全性越来越高,发生重大核泄漏事故的几率越来越小,我们仍需要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在高度重视核电站本身设计、运行安全的考虑,也要把场外应急准备工作常抓不懈,保护公众的同时,把应急专业队人员的辐射防护放在重要的位置,使我们的专业队员在抢险救灾时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本文主要讨论应急救援人员的辐射防护提出几点看法。
一、思想上对辐射危害及防护的认识到位
首先救援人员对辐射要有正确的认知。提到辐射大家想到的就是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巨大破坏力,经过辐射照射的人畜必死无疑。其实这只是对辐射一种比较片面的认识。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危害有光辐射,即爆炸的瞬间发出强烈闪光,足以使眼睛永久失明,强烈的闪光还会引发火灾;其次是冲击波,即随之而来的就是横扫大地的冲击波,它的破坏力最大;当然最可怕的就是其后的残余辐射对生物的危害不可估量。核电站作为民用核设施,其安全性都是放在第一位的,尤其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核电站发生切尔诺贝利那样的爆炸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非正常的放射性泄漏在近几年时有发生,比如设备维修阶段,放射性废物的贮存阶段,尤其是国际上一些建设较早、运行时间较长的核设施随着设备使用寿命的限制,其发生放射性核泄漏的几率逐年增加,这样缓慢的、剂量有限的放射性核泄漏产生的辐射危害不可与原子弹爆炸带来的危害同日而语,当然也是不能忽略的。这是现目前核应急救援所要面临的新情况,是救援人员必须有的认识。专业队在实施救援时保护好自己的同时,救援行动展开迅速。
对辐射知识全面系统的了解是核应急专业队开展场外应急救援抢险的基础。如什么是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都会以电磁波的形式时时向环境传送热能,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辐射又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在辐射防护领域中,电离辐射常被简称为辐射。而我们这里谈到的“辐射”针对的也是电离辐射。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机理:人体是由各种分子组成的,而电离辐射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在进入人体后会将能量传递给分子,进而改变分子结构,严重的后果就是损坏器官功能。当然由于我们人体的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自身器官强大修复功能,并不一定导致严重的后果。这就是辐射对人体伤害的特性,即确定性效应、随机效应及遗传效应。当然辐射伤害与所接受辐射剂量是有很大关系的,即所接受辐射剂量越高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几率越大。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时,在现场指挥核电站运行的总负责人在接受了300mSv以上的剂量外照射,而且在爆炸最初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吸入了大量的放射性粒子,但他还是成为仅有几位幸存者之一,接受了国家审判。最终活到了80多岁。
影响电离辐射确定性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吸收剂量和吸收剂量率,其次是辐射的种类,还有就是照射范围及个体的组织和器官的敏感性。知道了辐射的危害,更重要的是掌握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根据照射途径可以分为外照射与内照射;针对不同的照射途径因选择不同的防护措施。针对处照射可采取的防护方法有时间防护法(即将人员与辐射原的接确时间缩短)、距离防护法(在救援过程中尽量增加人员与辐射源的距离,对与强放射源很多情况下是采取机器手来完成作业)、屏蔽防护法(放射性粒子或是射线在遇到一定的物质会产生能量)。针对内照射防护途径:一是防护放射性气体从呼吸道进入人体(对在辐射场所工作的人员而言就是穿戴呼吸保护器);二是防止放射性物质从口腔进入人体(在控制区内严禁进食、喝水和吸烟,而且不用手触摸面部尤其是口、鼻、眼);三是防止放射性物质从伤口进入人体(放射性物质会经伤口直接进入血液,因此从事放射性操作必须不准带的伤口进入控制区)。在很多情况下,在辐射场所工作的人员的防护是以上各方法的综合运用。
知道核辐射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机理,知道核辐射并不是没有办法防护的,而防护重在平时的准备工作,只有作足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发生应急情况时,才处惊不乱,沉着应战。
二、确定合理的应急专业队人员辐射防护标准
由于早期的历史条件和技术水平有限,人们在研究应用核能和电离辐射技术的实践中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就目前仍没有全面掌握核辐射对人体影响的确切数据,这与研究样本收集是非常困难有关的。这是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的表《确定性效应阈值的估计值》,该表虽然只给出了几个对辐射比较敏感的组织发生确定性效应的估计值,也值得在实践中借鉴。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是相当大的,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达到这种水平,只有在强大的放射源中才可能产生。
对照《江苏省田湾核电站场外应急计划》第七章规定的场外应急照射水平,及国家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有关规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江苏省的应急辐射防护剂量值是保守、安全范围内的,因个体差异而有一定的放射病概率。该计划同时规定了可能受到应急照射的核应急工作人员的选择原则:如身体健康的18周岁以上的成人、本人了解可能受到应急照射的风险,自愿参加应急工作、对从事的应急工作和现场发问比较熟悉、事先经过健康检查并受过辐射防护知识的基础培训等。这些措施旨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将伤亡减小到最少。
三、进一步加强组织保证
江苏省的辐射防护工作是友省医疗救护和辐射防护组的指导下,由连云港市医疗救护和辐射防护组负责实施的,市公安组、去污洗消组协助配合。市卫生局为此专门成立了应急辐射防护和辐射控制专业队,主要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组成。从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辐射防护组更需要加强辐射防护这个岗位专业人员的培训。辐射防护岗位责任重大。首先,在省辐射防护组及市核应急办的指导下建立参与核应急救援人员的健康档案及剂量接受档案。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参加与核辐射有关的人员的年剂量、累积剂量要控制在规定的安全限值以内,这就需要有详细的档案记录,根据记录情况,在任务分配上将工作人员的所受剂量控制在规定阈值内。其次,建立辐射防护用品仓库。应急工作可以说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时刻准备的冲锋陷阵,而辐射防护用品在发生重大放射性泄露抢险中是必不可少的。为此要形成辐射防护设备添置方案,有计划的进行防护器材的更新换代,保证防护资源随取随用,这更需要对已有的防护器材进行维护管理,而不是放在仓库中睡觉,要定期进行检查,保持防护用品的有效性。第三,加强使用防护用品使用方法的传授。辐射防护用品不是日常生活中可以常见的,其配戴、使用技术性很强,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及训练,尤其很多防护产品是从国外采购,更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摸索。本人就有这样的经历,是2005年的某月连云港市消防护专业队的负责人拿着一个写着英文的包装袋找到我,问我这个产品的使用方法,当时本人也非常尴尬,虽然学过辐射防护,可这么专业的防护用品还是第一次见到,而且只是包装袋。
四、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
为了达到提高非辐射专业人员的的辐射防护水平,就要制订和建立一个最优化的辐射防护培训计划。计划包括:专业的授课人员、系统的辐射防护理论知识、严格的课时要求和考核办法、准确的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熟练的紧急自救和互救技能,还包括二至三年一次的轮训,使用权我们的专业队员在开展应急救援抢险时都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把辐射防护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开展,即在场外应急工作中,把辐射防护培训与专业队的整组训练结合起来,排好年度实施计划。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田湾核电场外应急计划[Z].
关键词:辐射防护最优化 反应堆 退役
中图分类号:TL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b)-0059-02
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是指在实施某项辐射实践的过程中,对可能采取的几种方案进行选择时,考虑了经济和技术等因素后,将辐射照射保持在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即ALARA(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原则。在结构复杂、工作场所辐射分布复杂的反应堆中开展ALARA分析很困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ALARA分析软件被开发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visiplan4.0对某反应堆放射性废液罐的拆除方案进行了ALARA分析。
1 ALARA分析工具介绍
Visiplan4.0是比利时核能研究中心开发的ALARA分析软件。该软件提供了多种形状的放射源和核素,通过设定工作人员的操作时间和操作方式等,计算工作人员完成某项工作所受剂量。该软件计算过程可分为4步,第一步:建立工作环境和对象的3D模型,并定义放射源种类和活度;第二步: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方案规划路径和人员数量等信息;第三步:分别计算不同场景下人员累积受照剂量;第四步:结合退役难度、产生的二次废物量、经费等影响因素综合比较分析,得到最佳退役方案。
2 放射性废液储存罐退役方案ALARA分析
2.1 3D建模和源项计算
(1)放射性废水储存罐和放射源建模。
放射性废液储存罐所在的房间尺寸为8 300 mm×2 500 mm×6 500 mm,工艺间内有1个放射性废液储存罐和1个临时废水收集罐,尺寸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建立的放射性废液储存罐、工艺间和放射源模型如图1所示。
(2)源项计算。
根据现场实测的剂量率值,使用Visiplan4.0建立的模型推算,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据此推算废液储存罐的总放射性活度为4.98×108 Bq,其中放射性废液储存罐活度4.92×108 Bq。
2.2 废液储存罐退役方案描述
根据规划,提出了4种退役方案。
方案1:将两个罐体的连接管道切断,依次移走临时收集罐和废液储存罐,整体吊装至指定位置进行解体。
方案2:将两个罐体的连接管道切断,依次移走废液储存罐和临时收集罐,吊装至指定位置进行解体。
方案3:先对两个罐体去污。完成去污后再按方案1进行切割解体。
方案4:先对废液储存罐底进行局部去污,完成去污后再按方案1进行切割、解体。
2.3 计算条件及结果
计算条件为:(1)工作人员4人;(2)切割工具安装时间15 min,切割一次20 min;(3)临时收集罐整体吊装,时间10 min。分别对4种方案进行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的结果,再按照利益代价进行综合分析,表明第4种方案的退役成本最小,见表4所示。
3 结语
辐射防护最优化是当今国内外核设施退役的关注点之一,同时也是难点之一,尤其是结构复杂的反应堆。Visiplan4.0作为应用最广泛的辐射防护最优化计算软件在欧美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提供了方便、快捷的3D建模方式,快速的源项计算方法以及路径规划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出不同操作工序下人员的累积吸收剂量。工程设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不同的场景并计算,结果可以为评估和完善辐射防护方案,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在我国,核设施退役属于新兴产业,近年来,随着各级组织和部门对环境以及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辐射防护最优化也逐渐被重视起来。今后随着核设施退役工程的开展,这项技术将在源项调查、辐射安全分析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F.Vermeersch.Visiplan 3D ALARA Planning tool User’s Guide[R].SCK・CEN,2005.
【关键词】核医学科;安全防护;辐射;管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医学的发展较快,在医疗卫生保健领域中,同位素被逐渐广泛地应用,广泛应用在医院的核医学科工作中[1]。核医学科是医院及医疗机构设置的重要科室之一,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治依据[2]。但是,电离辐射也会随着同位素的应用而产生,目前,一些医院的核医学科尚存在对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中的不足[3]。本文笔者针对某医院核医学科目前对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管理对策进行探讨,对医院核医学科的辐射安全进行管理,保障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的健康,为医院核医学科的临床工作提供帮助,现作如下分析。
1某医院的核医学科辐射检测情况
1.1对辐射进行检测的仪器及检测方法
本次对某医院的核医学科进行全方位检测,以了解掌握该医院核医学科辐射情况。辐射检测仪选用型号为BH3103X-γ的便携式巡测仪,对核医学科的工作场面进行射线测量;选用PCM-100(α、β、γ)对核医学科进行表面污染的检测;选用FJ-377热释光剂量计对个人计量进行检测。
1.2该医院核医学科辐射检测结果分析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该医院核医学科中,辐射源主要包括非密封源和密封源,非密封源为99mTc源、131I源、125I源,密封源为137Cs源、241Am源、90Sr源。本次测量结果具体如下:
(1)空气比释动能率:分装室、放射源库、给药室、分装室操作位置、骨密度室、治疗室、放免室分别为0.08-0.13μGy/h、0.13-0.24μGy/h、0.09-0.23μGy/h、3.20-4.01μGy/h、0.11-0.20μGy/h、0.11-0.14μGy/h、0.10-0.13μGy/h。
(2)核医学病房内表面污染的活度浓度测量结果:分装室、放射源库、治疗室、给药室、操作者手、放免室的活度浓度分别为0.17-0.25Bq/cm2,0.35-0.41Bq/cm2,0.13-0.21Bq/cm2,0.14-0.25Bq/cm2,0.22-0.24Bq/cm2和0.15-0.18cm2。
(3)本次参与个人剂量调查的有12名工作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每人每年有效剂量为0.07-2.18mSv,采用2000h/a的最长工作时间计算可得,在操作99mTc源的工作人员中,其工作量最大为8.06mSv,高于5mSv的年个人剂量约束值,因此,在尚未投入通风橱的运行前,应进行流作业的工作模式,并尽快购买通风橱进行安全防护。
(4)在本次研究中,在100厘米敷贴器贮源箱表面位置处,测量出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平均值为0.27μGy/h,与国家标准值相比明显较低,但个人剂量约束值明显较高,因此,该医院核医学科应该尽快投入有机玻璃防护眼镜及防护屏的使用,尚未运行使用时,采用流作业的工作模式进行。
2医院核医学科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对策
2.1合理进行医院核医学科的布局
在医院核医学科的工作区域布局中,应严格按照GB18871的规定对非密封工作场所进行分区、分级布局[4]。在辐射防护与管理中,应将工作场所分为监督区及控制区,即二区管理。监督区分别为显像室、标记实验室、放射性废物、诊断病床区以及放射性核素贮存区,控制区分别为给药室、操作室、病人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床位区。在对控制区以及监督区进行分区时,应该合理布局并安排区域的分布情况。例如,在进行检查室以及给药室的布局时,应将其分开,并诊断用的候诊室、给药室等进行合理布局,并设置专门用于受检者使用的卫生间。当在检查室实施给药操作时,必须采用放射防护设备进行防护。
2.2加强管理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处理
在医院核医学科的管理过程中,加强管理工作人员对存在放射性的核素废弃物的处理,是减少辐射的重要措施[5]。对于在医院核医学科工作现场残留的污染物废水,在处理过程中,应将废水置于衰变池进行储存衰变处理,使废水的放射性核素浓度比相关标准值低后,再在排放管道中将废水排出;对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废弃,在排放前应采用活性炭进行相关过滤处理,降低废气的放射性核素活度后再进行排放处理;对于高浓度废水以及使用过但仍剩余的原液,应将其进行集中收集,再统一进行处理,活性浓度降低至合格值后,再将其排放。
2.3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重视
医院核医学科的辐射来源以接触放射污染源为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知识的了解、提高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知识的重视意识,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性物质照射。大多数工作人员并未对辐射防护知识具有全面了解,因而并不重视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加之辐射存在于无形之中,导致工作人员并未养成良好的习惯,大量存在未换鞋便随意出入标记室、未佩戴防护手套即对放射源进行分类处理等,导致放射性污染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防护知识的宣教,提高防护意识。
2.4完善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措施
在单位内部中,规章制度能够保证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核医学科辐射防护与安全的管理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定期对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熟悉与掌握,定期培训在职的辐射工作人员,对于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入职前应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加强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安全及管理的认识。根据核医学科的科室特点,针对突发放射事件制定具有针对性、全面性的应急预案,并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当放射事件无可避免的发生时,可根据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及时处理与控制,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
3讨论
核医学科是医院及医疗领域中的重要科室,对广大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影响,核医学科的辐射防护与管理水平,与该科室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具有明显联系,因此,加强医院核医学科的合理布局、加强管理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处理、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重视并积极完善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措施,是保证核医学科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宏芳,娄云,万玲,等.核医学科操作人员及相关场所辐射水平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4):601-602.
[2]高芳,高向东,刘继平,等.某医院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分析与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14,23(2):140-143.
[3]郜风丽,刘淑娟.由辐射安全与防护探讨核医学科健康管理模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216-218.
[4]陈宇导,张峰,吴春兴,等.核医学科核素治疗病房的辐射防护及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574-576.
1.1辐射检测仪器及方法
为确定核医学科辐射情况,对某医院核医学科工作场所进行全面检测,所有使用的仪器均在检定的有效期内。在检测过程中,采用BH3103X-γ便携式巡测仪进行射线测量;在进行表面污染检测时,采用PCM-100(α、β、γ)进行测量;对于个人计量检测和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采用FJ-377热释光剂量计进行测量。
1.2检测结果分析
该医院核医学科所用的辐射源可以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两种,密封源主要有241Am源、90Sr源、137Cs源;非密封源主要有131I源、99mTc源、125I源。经过检测,发现该医院核医学科的测量结果为:放射源库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为0.12-0.26μGy/h,分装室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为0.09-0.15μGy/h,分装室操作位置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为3.19-4.03μGy/h,给药室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为0.10-0.25μGy/h,治疗室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为0.10-0.15μGy/h,骨密度室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为0.10-0.22μGy/h,放免室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为0.09-0.14μGy/h。核医学病房表面污染检测情况为:放射源库的活度浓度为0.34-0.43Bq/cm2,分装室的活度浓度为0.16-0.27Bq/cm2,操作者手的活度浓度为0.21-0.24Bq/cm2,给药室的活度浓度为0.13-0.26Bq/cm2,治疗室的活度浓度为0.12-0.22Bq/cm2,放免室的活度浓度为0.14-0.20Bq/cm2。敷贴器贮源箱表面100cm处,平均致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为0.26μGy/h,在个人剂量调查中,参与调查的人数有10人,按照最长工作时间每年2000h计算出年个人有效剂量范围为0.05-2.22mSv。
2.当前该医院核医学科辐射防护问题讨论
在该医院核医学科目前没有半开式防护通风橱,而按医院核医学科最长工作时间为2000h/a进行计算,可以得出99mTc源操作人员的最大工作量为8.06mSv,比年个人剂量约束值5mSv高,但比年个人剂量限值20mSv低。因此,需要购买防护通风橱,通风橱投入使用之前暂时采用流作业。敷贴器贮源箱表面韧致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为0.26μGy/h(100cm处),比国家的相关标准限值低,但将个人受照有效剂量转变为年有效剂量,发现最高的一人年有效剂量为8.88mSv,超出个人剂量约束值。因此,需要购买有机玻璃防护屏或者有机玻璃防护眼镜,防护用品未使用之前暂时采取工作人员轮岗制。
3.医院核医学科辐射防护对策
3.1提高核医学科人员对辐射防护的认识
在医院核医学科工作中,辐射主要来源于接触科内放射污染源,但由于有些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辐射防护教育,加上辐射是无形的,因此,工作人员很容易在思想上麻痹,从而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例如分装放射源时不戴防护手套、在出入标记室时,没有换鞋,这些不良习惯很容易引起放射性污染。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对放射性污染的认识,提高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放射污染[1]。
3.2加大对含有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管理
医院核医学科必须加大对含有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管理,对于核医学科产生的废气,需要经过活性炭过滤处理后,才能进行排放;对于工作现场污染物的冲洗废水,需要经过衰变池储存衰变,当放射性核素的活度低于相关标准后,才能排到污水排放管道中;对于没有使用完的原液和高浓度废水,需要集中收集起来进行处理,处理合格后,才能进行排放。
3.3进一步完善外照射防护措施
医院核医学科需要进一步完善外照射防护措施,在进行分药操作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穿戴好防护手套、铅帽、铅衣,同时操作人员还要戴好专用的防护眼镜,避免β射线照射工作人员的眼睛,在分药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要在通风柜中进行操作。在分药前,工作人员需要用铅砖将药液屏蔽,当分药、派药结束后,要及时将托盘等装药物品清洗干净,最后工作人员还要在派药完成后持续通风一段时间,从而有效地降低放射性核素的活度[3]。
4.总结
近些年来,医用放射设备在医疗机构中迅速普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发展到现在,医疗放射的防护对象已经从主要是医院放射科的医务人员向患者和医务人员转变。不过,医疗辐射真有那么可怕吗?
医疗辐射究竟多大?
人类接受辐射照射的来源包括天然辐射照射和人工辐射照射,人工辐射照射主要包括医疗辐射、核试验、核电站、核工业和核技术工业应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几类。其中,医疗照射是人类接受人工辐射照射的最大来源,患者、受检者、生物医学研志愿者等所受的照射,都在医疗照射的范畴之内。
医疗照射在人工辐射照射中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医疗照射的普及及技术的提高,例如CT检查的普及,人均受照剂量逐年增加。有数据显示,2000年全世界的人均受照剂量是0.4个单位,而发展到了2008年,人均受照剂量提高到了0.6个单位。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随着技术的普及,人均受照剂量已然从1987年的0.54个单位发展到2008年的人均3个单位。
而在我国,放射诊疗同样是迅速普及,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约9.8万家,包括开展X射线诊断项目、放射治疗项目、临床核医学项目及介入放射学项目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设备数量年增长率在7%~15%左右。据卫生部统计,我现在每年约4亿人次接受放射诊疗,其中,X射线诊断占大部分,约3.2亿人次。
天然辐射是改变不了的,但人工辐射可通过措施及严格管理来防护,医疗辐射照射同样不例外。在不少人看来,人一旦生病,听从医嘱,接受照射是天经地义的事,为什么还要防护呢?
照射剂量多少合适
辐射影响健康,是一个持久的话题,有专家表示,国内对于放射诊疗患者健康效应的研究基本空白,医疗辐射存在较多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部分工作人员防护不足、大医院放射诊断防护过度、患者防护不到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检查方法及仪器的更新换代,医疗辐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
在专家看来,这些问题是一直存在的,更甚的是,新技术还带来病人剂量增加的问题。“有人认为数字成像可能比胶片摄影的剂量更低。因为数字成像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在剂量低、曝光不足时仍可得到满意的诊断图像。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对新技术的使用不当,带来的后果是病人受照剂量在成倍增加。”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周启甫表示,因为曝光量增加,图像质量就会越好,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医生不在乎给多少剂量,只要图片质量好,病人接受照射剂量多少并不在医生的考虑范围内。
为了确保临床诊断和治疗目标要求,避免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接受过多的剂量照射,推动辐射防护体系在医疗照射防护中应用已是当务之急。据了解,《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是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领域最重要的基础性标准,其中就对医疗照射的辐射防护提出了针对性要求。此外,我国还有大量的专业标准,包括诊断、治疗和核医学等,都对医疗照射防护做了相关规定,如对X射线诊断房的最小面积、X射线机管球外的漏射线、主射束外的漏射线等都有做要求,且都是从患者的辐射防护角度来考虑的。此外,国家对放射性药物操作、工作场所、各功能区域的布局及工作人员通道与放射性治疗患者通道需分开等方面也有做要求。
虽然设置了这么多的标准和规定,但相比其他国家,我国对医疗辐射防护相关规定仍有不够完善之处,例如国外有规定,要求在每一台X光机上需要安装一个剂量面积乘积仪,病人在接受检查的过程中接受的剂量都会在乘积仪上直接显示,但在国内,目前在这一方面并不做要求。在标准规定和设备技术没有达到与国外同等水平的现实情况下,应在实际操作中积极遵守已有的标准和规定,做到对患者负责、对自身负责,努力达到辐射防护最大化。
撑起辐射防护伞
如何打好辐射防护这把“伞”?据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徐浩介绍,《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便提到了辐射防护的ALARA原则,即辐射实践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当量限值(剂量控制)三个方面。
在专家看来,不应该受照射的,就应该避免,接受治疗就应该有相关的防护内容,尽可能地减少受检者或患者的受照剂量。即便国家的基础性标准对辐射剂量做了限制,但对医疗照射防护来说,是以获取理想的诊断图像和有效的治疗效果为目的,所以,剂量限制并不适用于医疗照射,而正当性判断与防护最优化两个方面则较为实用。
正当性判断,通俗的讲,就是判断诊断或治疗时用的放射方法是否合理。如做胸部检查时有胸透、胸片、胸部CT等方法。胸透具有经济性、实时性,可动态观察疾病形态等优势,但因其影像模糊,辐射大等劣势被逐步淘汰;常规胸片是胸部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是诊断胸部疾病的先导,大部分胸部疾病经常规胸片可达到确诊目的;胸部CT则有密度分辨率高,能够轻易发现直径小于2mm的微小结节,低剂量CT筛查可以发现早期小肺癌等优势。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劣势,医生鉴别诊断时根据不同需求判断使用哪种方法更为合理。随着医疗技术与水平的发展,对过去认为是正当的医疗照射,也应当重新进行正当性判断。
【关键词】方家山;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
0 前言
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是核电站辐射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保障工作人员和广大公众安全的重要方面。方家山核电机组属于百万级压水堆双堆机组,辐射控制区包括反应堆厂房、核辅助厂房、燃料厂房、检修热车间及各类放射性废物贮存厂房和实验室等,存在各种人工放射性物质。辐射控制区边界的确定,主要考虑预计的正常照射水平、潜在照射的可能性和大小,以及所需要的防护手段与安全措施的性质和范围。
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的任务主要在于两方面,一、避免放射性物质向外界转移和扩散,确保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二、限制进入控制区的人员和物项,保障控制区内的作业安全,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
1 辐射控制区边界构成
辐射控制区边界是指辐射控制区所有进出通道与保护区的分界区域。辐射控制区边界不仅是指各类实体边界门,还包括辐射控制区边界开口到保护区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区域。辐射控制区边界一般由设备出入边界、人员出入边界和边界过渡间三部分构成。
1.1 辐射控制区设备出入边界
辐射控制区设备出入边界主要是由实体隔离门控制,实体隔离门的种类有很多,包括R厂房20m圆形设备闸门、K厂房0m平拉门、N厂房0m设备移门,以及AC厂房西侧含过渡间的内外设备闸门等,辐射控制区边界的实体隔离门在管理上采用钥匙控制。
1.2 辐射控制区人员出入边界
辐射控制区人员出入边界没有实体隔离门控制,主要依靠KZC系统各类设备仪表进行检查控制。考虑到辐射控制区出入边界同时涉及到人员和物项的出入,必须保证工作人员离开辐射控制区前接受体表污染检查,所携带物项接受放射性污染检查,所以保证各类设备仪表在可用、可靠的状态是首要因素。
1.3 辐射控制区边界过渡间
控制区边界过渡间是指控制区与非控制区之间指定的区域,作为控制区与非控制区之间的缓冲区域。运输车辆或工具可以从控制区外直接进入过渡间,司机可以在不更衣及不下车的情况下进入过渡间,在控制区内工作的人员可以穿控制区工作服进入过渡间工作。为了防止放射性污染扩散,过渡间应始终保持无污染。辐射防护科应定期对过渡间地面进行污染检查,以确保过渡间无松散污染。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外溢,过渡间对非控制区开放后,过渡间气压应不大于非控制区的气压,且过渡间与非控制区之间的大门和过渡间与控制区之间的大门应避免同时打开。
2 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方法
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就是运用行政管理制度(如进入控制区的工作许可制度)和实体屏障(包括门锁和连锁装置)限制进出控制区。
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从内容上主要分为人员出入管理和物项出入管理两部分,从电站机组状况上主要分为正常运行期间和机组检修期间。但是人员的出入和物项的出入无法严格区分,物项的出入必定涉及到人员出入的管理。
2.1 物项带入
带入辐射控制区的物项的类别一般可以分为防护用品和设备工具。对于进入控制区必须使用的一次性防护用品,严格执行使用多少,带入多少的原则,避免浪费和增加放射性废物,放射性废物的处置费用相当昂贵,这也是节约增效的一个措施。
带入辐射控制区的物品尽量去除外包装物,以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比如在役检查、水池冲洗等工作使用的设备工具需要重复使用,存在固定污染,本身带有放射性污染,这些物项必须经过便携式仪表进行测量、登记后方可带入控制区。
2.2 物项带出
所有带出控制区的物品必须经过污染检查,如污染水平超过控制标准,则去污至合格;不能去除,有固定污染则需按要求严格包装,保证包装外污染水平低于控制标准,否则不得带出辐射控制区。带出物品表面污染(包装外)控制值:α≤0.04Bq/cm2,β≤0.4Bq/cm2。带出辐射控制区的物品经表面污染检查合格后,必须由测量检查人员填写《辐射控制区物项带出登记表》方可带出辐射控制区。
3 方家山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实践
从调试生产准备至今存在以下问题:
3.1 调试期间边界管理难点
方家山属于双堆机组,1#和2#机组有多个公用系统,并且在厂房布置上存在公共部分:N厂房(核辅助厂房)和L厂房(电气厂房),对于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的难点发生在1#机组临界商运而2#机组依然处于调试的这段时间。这个时间段内,人员构成复杂,运行、维修、调试各工种交叉作业,辐射控制区边界极易遭到破坏。
方家山机组在调试生产准备期间主要采取临时隔离,实行强制管理、加强巡检等措施,以保证辐射控制区边界的动态完整性。
3.2 大修期间R厂房20m设备闸门管理
大修期间R厂房20m设备闸门何时开启由主线计划确定,R厂房设备闸门如果不按规定开启,将破坏第三道屏障。
机组在RCS模式(换料停堆)下,在进行必要的设备运输时,应严格限制设备闸门的开启时间。只有机组到达RCD模式(反应堆完全卸料),才对闸门开启没有限制,而此时,往往是人员物项进出最频繁,边界管理工作任务最繁重的时期。物项进出包括各类设备、工器具和材料。
方家山机组目前采取的管理办法是将设备闸门外作为临时控制区管理,并安排专门的辐射防护人员进行监督和污染测量解控工作,并搭设污染隔离区,此举虽然增加了部分废物量的产生,但对于降低污染扩散风险有着显著效果。
3.3 BOP厂房边界管理
厂房辐射控制区卫生出入口是人员进出辐射控制区的唯一通道,但在转运例如主泵、假盖或者螺栓拉伸机等大型设备时,由于配合工种多、大型专用设备使用等因素,会有控制区外人员短时间通过设备闸门进入控制区情况的发生。特殊情况下人员必须从控制区设备边界通道进入,事先必须征得辐射防护科同意,由辐射防护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4 管理经验与改进
方家山机组的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一方面有中核运行秦二厂的成熟管理制度可以借鉴;另一方面,从事管理的辐射防护人员已经在秦一厂30万机组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辐射防护人员要求工作人员带入辐射控制区的所有物项必须尽量去除外包装,但是在放射性废物收集中,仍然发现有部分纸箱等包装物带入了控制区,增加了放射性废物的同时也增加了核电站的运行成本。
要在庞大、繁杂的大修中做好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首先在日常工作中就要严格执行管理规定,减少“特殊情况”的发生,不以时间紧、人员不足等为借口简化程序,甚至违反制度。只有把制度转变为习惯,才能真正的杜绝人因失误,使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万无一失。
此外,增加报警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可以提高边界管理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例如在主要的辐射控制区边界外增设固定式辐射监测设备并纳入KRT系统的报警管理,并在各辐射控制区边界加装摄像头,实施全程记录跟踪。相信上述改进会对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GB 18871-2002.北京:中国国家质检总局,2003.
[2]辐射防护大纲(RP-QS-1)Rev3[S].浙江: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2014.
【关键词】甲状腺癌;131I;医务人员;辐射防护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74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96-02目前,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采用“手术+I+甲状腺激素抑制”三步方案治疗是最好的综合治疗措施,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1]。放射性核素近几年来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在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同时,还应考虑患者的用药安全、医务人员的辐射防护以及对周围环境和公众的影响[2]。本人结合了本科室近几年来服用大剂量I患者的治疗期间的辐射防护经验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选取我科从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共148例住院首次口服大剂量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共148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13例,年龄10-75岁,平均年龄41岁,未转移131例,转移17例,口服131I80-200mci,住院10-14天,平均12天。
1.2碘源的管理方法我科所用的核素131I,均由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供应,并且运送和管理由专人负责,由于我科制定相对固定时间集中安排患者服用131I,这样可预先对所需131I的用量进行估算、订购,同时对131I原液入库及其出厂日期、放射性浓度、使用记录等均有专门的记录本进行记录、核对,严格交接班,并将源罐集中存放于源库房里,因此对于碘源的使用和保管是十分安全可靠的。2护理
2.1服药前准备及常规检查患者停用甲状腺素片(或T4)4-6周,忌碘4周,以提高残留甲状腺组织对131I的摄取[3]。测定甲状腺吸碘率,以了解甲状腺吸收131I的情况来以判定甲状腺的功能、了解手术切除情况、作为患者口服131I药量的依据。还应测定血清T3、T4、FT3、FT4、TSH、Tg、TgAb、TmAb,进行甲状腺显像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X光胸片和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2.2健康教育患者服用大剂量的131I后成为了一个移动的放射源,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辐射污染,因此有必要以发放宣传手册、护患交流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如下:
2.2.1饮食指导嘱患者服药后立即口含话梅或嚼口香糖等刺激唾液分泌,不可吐口水,2个小时后才能进食,3天后大量饮水,勤排尿。禁止食用含碘食物:紫菜、海带、海鱼等海产品,严禁使用含碘药物:碘酒、卢戈氏液、外用碘伏等。禁止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可乐、浓茶等,以提高手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对131I的摄取,可增强治疗效果。同时还应给予含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
2.2.2相关疾病知识宣教每批患者在服131I前进行幻灯片讲座一次,以及给予阅读治疗手册,宣传板报等,让其了解甲状腺疾病的病因及型类、治疗方法、不良反应、疾病的愈后等,以提高患者对有关疾病知识的认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极大信心,能积极配合治疗。
2.3心理护理131I治疗甲状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据报道分化型甲状腺癌行131I治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正常人群。患者因患癌症后担心治疗效果,贫困者觉得治疗费用高,经济困难,易产生悲观情绪,部分患者会觉得隔离带来寂寞、孤独感。此时医务人员可通过治疗手册、幻灯片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131I的治疗原理和有关注意事项,介绍治愈率、存活年限等。病房还应配备报纸、杂志及电视机等,并要求家属多打电话问候、关心患者,以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恐惧心理,以及缓解其隔离期间的寂寞、孤独感。3辐射防护
3.1隔离措施告知患者131I属于放射性核素,其释放的β射线治疗甲状腺癌及转移病灶的同时,释放出的γ射线穿透力较强,会对周围人群造成辐射危害。由于患者在隔离期间医护人员不能与其接触,所以在服药前就应教会患者测量体温、脉搏和心率的方法,若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经过估算(131I的物理半衰期为8.04d),病人体内的131I滞留量≤1.11GB(30mCi)时才能出院。患者所用过的衣物、被服放置一个月后送洗衣房单独洗涤;被患者体液污染的垃圾要作特殊处理。
3.2医务人员的防护医务人员应遵循时间、距离及物质屏蔽防护三原则。医护人员须按电离辐射的防护标准来进行分装操作,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尽量集中进行各种护理和治疗工作,以缩短接触放射线的时间。医务人员在给药操作时,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远离放射源,并且除了要正确使用铅屏等防护设施外,还应携带个人剂量计,穿含铅衣服、戴铅帽、铅围脖、铅眼镜和手套等防护用品。操作结束后马上更换工作服,清洗双手,减少放射性物质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内的可能性。4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服用了大剂量131I期间,尤其是服后72h内对周围人群和环境辐射危害很大,医务人员和患者都严格执行了有关的防护措施,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辐射危害,未出现因辐射而导致的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并且,经过追踪检测,发现周围人群和医务人员所受到的131I年受照剂量均在50msv的限值范围以内,且经过有关放射防护和环保部门监测,未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职工每次健康体检均未发现异常。参考文献
[1]李少林,王荣福,主编.核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3-267.
直线加速器输出的高能X射线和高能电子束,不仅用来治疗多种恶性肿瘤,还用来治疗一些良性肿瘤及多种良性疾病,但同时,这种人工辐射源对工作人员和公众也存在着潜在的危害。为了在发挥医疗照射效益的同时,保障放射治疗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身体健康,我们对西门子KD2型放射治疗直线加速器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1]的辐射卫生防护状况进行了实际监测,同时对治疗室内感生放射性[2]辐射剂量率相对于X射线能量、处方剂量、冷却时间、离机头距离等的关系进行了测量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提出相应的预防防护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象为1台西门子MEVATRON KD2 放射治疗直线加速器。该直线加速器具有2档高能X射线,能量分别为6 MV、15 MV,剂量率分别为2Gy/min、3Gy/min,可开放最大照射野40cm×40cm;6档高能电子束中最高能量为21 MeV,剂量率均为3Gy/min,最大限光筒25cm×25cm。
直线加速器机房位于医院内,由治疗室、迷路、防护门、控制室、电气辅助机房、水冷机房组成。其中治疗室内部长×宽×高为7.6m×6.1m×4.5m,迷路为L型,其长度为6 m,宽2.2 m。加速器墙体的屏蔽材料为普通钢筋混凝土,密度不小于2.35T/m3,主屏蔽墙体厚2.78m,副屏蔽墙体厚1.27m,屋顶主、副屏蔽厚度分别为2.3 m、1.2 m。防护门采用具有铅及硼化聚乙烯夹芯的木结构门,电动启闭,厚度230 mm。治疗室通风约4次/h。
1.2仪器测量
美国S.E公司产X、γ辐射巡检仪,经国家一级计量测试机构检定校准,每年刻度1次,其测量的基本误差<15%,检定时对应于137Cs的校准因子和能量响应分别为1.11和1。
1.3测量方法
1.3.1辐射剂量率首先用辐射巡检仪调查测量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率本底水平。然后选取穿射能力最大的15MV X射线,照射野开至最大40cm×40cm,机架角度分别位于0°、90°、270°、180°位置,用辐射巡检仪分别测量控制室主、副屏蔽墙、电气辅助机房、水冷机房、西、南屏蔽墙等处的辐射剂量率。
1.3.2感生放射性辐射剂量率测量分别选取6MV、15MV X射线,照射野开至最大40cm×40cm,机架角度位于0°,用辐射巡检仪分别测量治疗室内部不同处方剂量、不同冷却时间、离治疗机头不同距离处的辐射剂量率。
2结果
2.1辐射水平
测量数据显示,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率本底水平约为0.16~0.27μSv/h。为测量直线加速器工作时可能的最高辐射水平,选取X射线最高能量,照射野开至最大的极端情况。监测数据显示,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中,控制室主屏蔽墙处的辐射水平最高,测量值为7.22μSv/h,其余位置稍高或接近于本底水平(表1)。
2.2 感生放射性辐射水平
照射野开至最大40cm×40cm,机架角度位于0°时,6MV X射线在治疗室内部不同处方剂量、不同冷却时间、离治疗机头不同距离处的辐射剂量率均接近于本底水平;相同条件下15MV高能X射线的辐射剂量率明显增高,其中在冷却30秒,直线加速器靠近机头射野中心处辐射水平可达2.83μSv/h;随着冷却时间的增加,感生放射性辐射水平逐渐降低,冷却约5 min后,治疗室内部感生放射性辐射水平降低到稍高或接近于本底水平。可见治疗室内感生放射性伴随高能X射线产生,随冷却时间及离治疗机头距离的增加而明显减少(表2)。
3讨论
该院放射治疗用直线加速器位于医院内部一角,与医院内部其他建筑距离适当,周围无普通居民
楼。放射治疗机房远离人员活动密集区域,进出人员大部分均为放射治疗工作人员及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患者家属及其他闲杂人员无特殊情况禁止进入放射治疗工作场所。对于公众照射,有效剂量当量在规定的连续5年内平均为1mSv,在其中任一年内不得超过5mSv[3]。根据表1的测量结果,取西、南屏蔽墙外的最高辐射水平0.45μSv/h,加速器每天平均进行放射治疗200照射野,每照射野出束1分钟,年工作日250天,公众居留因子取1,则年有效剂量当量为0.45μSv/h×200/60×250=0.375mSv,明显小于对规定的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可见不会对公众带来辐射健康危害。
机房屏蔽设施的防护效果。测量数据显示,取控制室主防护墙外的最高辐射水平7.22μSv/h,假设加速器每天平均进行放射治疗400照射野,工作量由4人分担,并且所有射野都朝向该方向,每照射野出束1分钟,年工作日250 d,居留因子取1,则年有效剂量当量为7.22μSv/h×400/4/60×250≈3.0mSv。针对该直线加速器具有的15MV 高能X射线,还需要考虑加速器机头部位的结构材料受到高能粒子的照射而产生的感生放射性[4]。加速器机头处的感生放射性水平与加速器的能量、粒子种类、机头处的结构材料、处方剂量、冷却时间、离机头距离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表2的测量结果,对6MV的低能X射线,测得的感生放射性辐射剂量率接近于本底水平,可忽略不计;而对15MV的高能X射线,感生放射性必须得加以考虑。照射3Gy,取冷却30秒时机头处的最高辐射水平2.83μSv/h,加速器每天平均进行放射治疗200照射野,工作量由4人分担,每野平均摆位时间3分钟,年工作日250天,则感生放射性产生的年有效剂量当量为2.83μSv/h×200×3/4/60×250≈1.8mSv。对于职业照射,在规定的连续5年内,平均年有效剂量当量限值为20mSv,在其中任何一年内不得超过50mSv[3,5]。通过以上估算得知该直线加速器对放射治疗工作人员年最大有效剂量当量约4.8mSv,满足职业照射剂量限值要求。该院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接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其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的每一季度为一监测周期的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热释光标定时,当能量>100keV时的不确定度≤±10%。在2006年度,放射治疗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在0.384~0.848mSv/a范围,符合标准要求。
以上估算都是在辐射防护保守条件下(最高能量、最大射野、直接投照、大居留因子)进行,实际的年有效剂量当量应该比估算的低。但为了降低可能的有效剂量当量,进一步减少辐射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可以采取一定的预防防护措施。比如可以在控制室主防护墙增加一定当量的铅,进一步降低控制室的辐射剂量率。治疗室内部感生放射性伴随高能X射线产生,因此应优先选择低能的射线及合适的照射条件;其次,治疗室内部感生放射性随投照结束冷却时间的延长有明显的下降,所以治疗技师进行高能X射线治疗后,开始下一次的放疗摆位前等待几分钟再进入治疗室;另外有研究表明,治疗室内98%以上的感生放射性活度来自于空气中气态的短半衰期感生放射性核素[6],因此应保证机房的通风换气效率。
4参考文献
[1] GB/T14583-93.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S].
[2] 刘建防,郑洁.对医用加速器产生感生放射性的分析与探讨[J].干旱环境监测,2005, 19(4): 201-203.
[3]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4] 杨树强,邓大平. 远距离放射治疗中患者的辐射防护措施[J].中国辐射卫生,2008,17(2):247-249.
[5]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
关键词:核设施维修 辐射防护 最优化方法
辐射防护最优化是科学的辐射防护决策的辅助手段。它的任务是确定最优化的辐射防护水平并选择达到最优化防护水平的最佳途径。最优化的防护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防护技术的提高、防护成本的降低、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防护投资的改变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这就要求不断改进辐射防护工作,提高辐射防护工作水平。
本文采用秦山三+万千瓦核电站堆内吊篮下部构件修复过程, 修复大体分四步进行。修复中降低照射剂量的主要措施包括换料水池水质净化、水下吸尘器除渣、换料水池提升水位增加水的屏蔽层、在吊篮和其翻转架七预先加装屏蔽板、使用长柄工具和水下电视监测系统、加强辐射剂量率分布监测、划定“低剂量等特区”等。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及合理利用,大大降低了作业区的辐射水平,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受照剂量。其中涉及5个防护方案,总的防护措施是大体相同,但每个防护方案侧重点不同。
方案1主要措施修复中降低照射剂量的主要措施换料水池水质净化、水下吸尘器除渣、换料水池提升水位;方案2主要措施是增加水的屏蔽层、水下吸尘器除渣、在吊篮和其翻转架七预先加装屏蔽板;方案3主要措施是使用长柄工具和水下电视监测系统、换料水池水质净化和在吊篮和其翻转架七预先加装屏加强辐射剂量率分布监测;方案4主要措施是水下吸尘器除渣、划定低剂量等待区和变更葫芦作业位置进开高反散射;方案5主要措施是换料水池水质净化,提升水池水位和加装钥板屏蔽,变更葫芦作业位置进开高反散射。
由于5个方案中根据所给数据,给出因素较多,较复杂,为了使得决策过程更科学,决策结果更合理,更正确进行决策,采取多属性分析法进行决策分析。
根据过程,建立属性树,认为主要有6个因素影响,分别为可避免最大剂量、可避免集体剂量、代价费用、物质条件影响、工作人员心理正面影响、工作人员心理负面影响。
首先根据属性效用函数 计算不同方案的属性效用。效用函数曲线的确定取决于表达式中的3个待定参数:A, r, 0。可以通过函数的特征点,即效用最大点(u=1),效用最小点(u=0)以及中位值点(u=0. 5),联立这3个方程,就可以求出唯一的效用函数。
即当x=0时,U=0。当x=1时,U=1。U=0.5时,X可根据具体情况得到不同值,其值有决策人所根据数据影响曲线所决定。最后根据维修中所给数据不同方案的影响值,得到效用值。具体效用函数如下表:
通过程序计算,方案5为最佳,即采取这三种主要防护措施:换料水池水质净化,提升水池水位和加装钥板屏蔽,变更葫芦作业位置进开高反散射,效果最好。
根据权重可以得出因素排序依次为物质条件影响,依次为可避免集体剂量,可避免最大个人剂量、工作人员心理正面影响、工作人员心理负面影响及代价费用。由于物质条件影响固定,所以提搞方案总效用值,主要由可避免集体剂量、可避免最大个人剂量两个因素所决定。根据数据,措施换料水池水质净化,提升水池水位和加装钥板屏蔽,变更葫芦作业位置进开高反散射其减少集体剂量和个人最大剂量最有效。所以方案5为最优方案,与程序计算结果吻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6249-86.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S].1986.
[2]罗上庚.放射性废物的最优化辐射防护[J].2000, (05).
Abstract: Ionization radiation monitoring is traditionally referred to as radioactivity monitoring and radiation monitoring for short.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people's ignorance or anxiety towards the harm of ionization radiation is that human body cannot directly detect the presence of ionization radiation. People can't hear, see, smell, taste or feel it through sense organs; specific instruments are used to measure and evaluate it.
关键词: 辐射监测;辐射防护;监测仪器
Key words: radiation monitoring;radiation protection;monitoring instrument
中图分类号:TL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076-02
1 辐射防护监测
辐射防护监测的概念——是指为估算和控制公众及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而进行的测量。
辐射防护的目的——是保证公众和工作人员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监测是衡量这种条件的手段。
在放射源的安全使用、寻找丢失的放射源、确定放射源破损污染的程度和范围以及公众和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的估算方面等,辐射监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辐射防护监测的对象是人和环境两大部分,具体监测有四个领域: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场所监测、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
辐射防护监测的实施,包括监测方案的制定、现场采样和测量、实验室测量分析、数据处理、结果评价等。在监测方案中,应明确监测对象、监测点位、监测周期、监测仪器与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等。
辐射防护监测特别强调要有质量保证措施:监测人员要经过考核持证上岗,监测仪器要定期送计量部门检定,对监测的全过程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和项目选择不同的监测仪器,如测量瞬时剂量率的仪器有高气压电离室、G-M计数管和闪烁体剂量率仪;测量累积剂量的仪器有热释光剂量计;测量表面污染的有α、β表面沾污仪;中子射线用中子仪测定;用于γ核素含量分析的有NaI(Tl)γ谱仪、Ge(Li)γ谱仪或HPGe γ谱仪。
2 辐射探测器原理及常用辐射环境监测仪器
对于辐射是不能感知的,因此人们必须借助于辐射探测器探测各种辐射,给出辐射的类型、强度(数量)、能量及时间等特性,即对辐射进行测量。
辐射探测器是指在射线作用下能产生次级效应的器件,而且这种次级效应能被电子仪器所检测。多数探测器是根据射线使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或激发的原理制成的。它们可以把射线的能量转变为电流、电压信号以供电子仪器记录。
人们根据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产生上述的各种效应,制成了许多不同类型探测器。放射性测量常用的探测器有三类:气体电离探测器(利用射线在气体介质中产生的电离效应)、闪烁探测器(利用射线在闪烁物质中产生的发光效应)和半导体探测器(利用射线在半导体中产生的电子和空穴)。此外,还有其它类型的探测器,如固体径迹探测器、热释光探测器等。现场常用的辐射监测仪器类型有:X-γ辐射监测仪、γ谱仪、热释光剂量测量装置和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等。
2.1 气体电离探测器 电离室、正比计数器和G-M计数管统称为气体电离探测器,这三种气体电离探测器的工作特点虽不完全相同,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射线使探测器内的工作气体发生电离,然后收集所产生的电荷,从而达到记录射线的目的。
2.2 闪烁探测器 闪烁探测器由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组成。闪烁探测器具有分辨时间短、对γ射线的探测效率高和能测量射线的能量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核辐射探测器。
2.3 半导体探测器 半导体探测器是使用半导体材料的电离探测器。探测器中加有电场以便把电离产生的过剩载流子收集在电极上。在工作机制上,半导体探测器与气体探测器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在外电场作用下利用载流子(在气体中是离子对,在半导体是电子一空穴对)在介质(气体或半导体)中作漂移运动而产生输出信号的,因此,可把半导体探测器看作一种固体电离室。
2.4 热释光探测器 热释光是绝缘体或半导体加热时从中发射的光,不能与加热到白炽化时的物质中自发发射的光相混淆。热释光是物质预先吸收了辐射能之后的热激发光。目前经典的固体能带理论认为当磷光体(晶体)受到电离辐射照射时,射线与晶体相互作用,产生电离和激发使得晶体价带中的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游离出来上升到导带,在价带中剩下空穴。
被电离激发的电子和空穴在亚稳态能级分别被晶格中的缺陷所俘获(激发),这些缺陷称为“陷阱”(俘获电子的缺陷)或“中心”(俘获空穴的缺陷),统称为“发光中心”。处于亚稳态能级上的电子和空穴在无外源激发的环境下可以长时间滞留在缺陷中。加热磷光体时,电子和空穴从发光中心中逸出,电子与空穴迅速复合,在复合过程中以可见光或紫外光的形式释放能量。如果在暗处加热该探测元件,探测元件上放上光电倍增管,测得的光输出就正比于探测器接受的辐射能量。
3 辐射监测仪器选用原则及选用举例
核辐射测量仪器主要由探测器和电子学电路所组成。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和项目要选用不同的监测仪器。现场常用的辐射监测仪器类型有:X-γ辐射监测仪、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中子监测仪和热释光剂量计等。实验室常用的辐射监测仪器类型有:α、β放射性活度测量仪、γ谱仪、热释光剂量测量装备等。
在辐射检测中,如何选择监测仪器,一般考虑到以下几方面因素,如射线性质、量程范围、能量响应、环境特性、仪器性能及测量误差等等。
3.1 X、γ辐射监测仪
3.1.1 电离室类监测仪 高气压电离室是测量环境剂量率的最常用的仪表,这类仪器由一个高压电离室探测器和电子线路组成。前者为一个充高气压(一般为22个大气压的氩气)的不锈钢球壳,中间密封一个电极。电子线路主要为MOSFET静电计、二次放大电路、高低压变换器以及读出线路。这类仪表在美国用得十分普遍,它的缺点为价格比较昂贵。
3.1.2 闪烁剂量率仪 它是利用某些物质在射线作用下能发光的特性来探测射线的,这些物质称为闪烁体。射线在闪烁体中产生的荧光极弱,必须用光电倍增管来探测这些荧光,光电倍增管先把荧光转换成电脉冲,然后放大,其脉冲辐度正比于带电粒子或光子在晶体中沉积的能量。例如,我们常用的X-γ辐射测量仪FH-40G,其主机探测器采用正比计数管,外接探测器采用的是塑料闪烁体。
3.2 表面沾污监测仪器 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主要是测量现场的设备、地面、台面、衣服和人体皮肤表面有无放射性污染,多用闪烁探测器,也有用G-M计数管的。
3.3 中子监测仪 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弹性碰撞和核反应,形成直接电离的次级粒子。探测中子取决产生这些粒子的中间过程。常借助n-p弹性散射探测快中子,利用10B(n、α)7Li反应和6Li(n、3H)4He反应探测慢中子。这两种反应都具有不产生γ射线特点。
内部充以3He和BF3气体正比计数管和内部涂层为6Li、7Li、10B的正比计数管,可用来测量能量低于0.5eV的慢中子,而内部充以含氢物质(如甲烷、聚乙烯)的计数管,可用于探测能量大于100keV的快中子。
中子辐射监测比起γ辐射的监测要复杂的多。一方面是中子辐射场大都伴有γ辐射;另一方面,中子能量范围宽,不同能量的中子与机体有不同类型的作用,产生的次级辐射也不尽相同。
即使吸收剂量相同,由于品质因数不同,剂量当量也不同,这就给评价测量结果带来很大困难。
3.4 测氡仪 测量氡主要是通过测量氡-222衰变生成的子体,氡子体是一种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处于放射性气溶胶状态。对人体造成危害的主要是氡子体,它随着人的呼吸而沉积到支气管和肺部,给呼吸器官组织造成辐射损伤。对空气中氡子体浓度的测定,都是采用将大量氡子体收集起来,通过α辐射测量仪测量滤膜上的α放射性强度。氡子体测量主要由两个过程组成,一是取样过程中氡子体的积累,二是取样后测量过程中氡子体的衰变。
3.5 α、β放射性活度测量仪 α粒子能量在2-8MeV,其射程很短。按测量样品的厚度不同,样品分为薄层样和厚层样。常用于α、β测量的有电离室、正比计数器、闪烁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等。正比计数器和半导体探测器具有本底低,效率高、价格较低等优点,应用较广。
β粒子贯穿物质的本领要比α粒子大得多,因此很难采用“饱和层样”或“薄层样”来测量样品的总β放射性,须均匀铺成10-50mg.cm-2的样品,一般以20mg.cm-2厚度为宜。厚度太大,因低能β损失过大,会增大测量误差。
3.6 γ谱仪 γ谱仪主要用于对放射源或样品的γ能谱测量。γ谱仪的探测器有NaI(TI)闪烁计数器和HPGe高纯锗半导体探测器。
3.7 累计剂量测量装置
3.7.1 热释光测量系统 热释光剂量计是佩带在人体上,用于测量个体受照剂量的监测仪器。
热释光剂量计的优点是灵敏度高、量程范围宽、重量轻、体积小、能量响应好,受环境影响小,可测X、γ、n、α和β等射线,可重复使用以及可进行多点同时监测。
常用的热释光材料大致可分为三类:空气等效性好而灵敏度稍差的,例如LiF、Li2B4O7和BeO等;空气等效性差而灵敏度高的,例如CaSO4和CaF2等;介于前二类之间的有MgSiO4和MgB4O7等。
从磷光体的存在形态可分为磷光粉、热压片,单晶切片、玻璃管封装粉末,内热元件与聚酯等粘合剂混合成形的元件、陶瓷片,带有金属衬托的沉积粘合元件,热压在耐热衬托上的薄膜元件和玻璃片等。
3.7.2 光致光测量系统 现今又出现了新型的光致光剂量测量系统,该种类型仪器用特定波长的光激发受过辐照的晶体,导致电荷从空穴场运动到发光中心,晶体受入射光激发后的发光量与晶体所受剂量和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激光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所提供能量,使得电子从空穴激发至导带和发光中心,只有很少数电子被激发,使得剂量计具有了重复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主要是利用放射性示踪剂原理显示活体生物活动的医学影像技术,可探测机体的代谢情况。PET/CT是在PET和C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影像设备,具有PET的定,同时又有CT的定位功能。随着近几年国内PET、PET/CT的应用越来越多,正电子放射性药物也备受关注,特别是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辐射问题。正电子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是高能(511keV)γ射线,其照射率常数分别是常用的131I 和99mTc的3倍和9倍[1],下面以最常用的18F-FDG为例介绍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辐射问题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1 生产及使用流程
1.1 制备 回旋加速器离子源电离氢气产生带电粒子,在射频系统和磁场系统的作用下在D盒内加速,当加速至一定能量(西门子Eclipse RD型回旋加速器最高能量为11MeV)时被引出,轰击靶腔内的18O-H2O,通过18O(p,n)18F核反应生成18F-,回旋加速器生产结束后将18F-经过专用的防护管道系统传输到FGD药物合成器内,合成器均是放置在带有铅屏蔽的合成热室中,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合成热室外面的工作站(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而控制合成器,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FDG,初步生成的FDG经过纯化柱、Al柱、C-18柱等纯化处理后再通过一个无菌滤膜传输到无菌收集瓶内,然后将盛有FDG的收集瓶放进防护分装罐内备用。
1.2 使用 按照1 kg体质量0.1~0.15 mCi的比例,在分装热室内根据检查者的体重将FDG分装到注射器内,然后放入注射器防护套内传送到注射室,由护士为检查者注射。注射过FDG的检查者被安排在隔离室内休息。经过大约25 min后,由医生指导检查者到检查床上进行检查。
2 生产及使用中的防护
2.1 制备过程的防护
2.1.1 回旋加速器 回旋加速器生产放射性核素18F过程中的辐射源主要有: 瞬时辐射源( 主要指放射性核素和伴随产生的中子、α粒子) 、中子活化产物以及中子在慢化吸收过程中产生的高能γ射线和放射性废物。现在大部分回旋加速器都带有自屏蔽,在核素生产时加速器室内的辐射水平基本可以接近本底。其次通过防护水平达标的回旋加速器室墙壁及防护门等可以使加速器室周围的辐射降低到本底。生产核素结束2 h后再进入加速器室或尽量缩短在加速器室内的逗留时间,可以减少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对于回旋加速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少量放射性气体、气溶胶等,有文献报道,这些气态物质对人产生的辐射可忽略;而且回旋加速器大厅要求的通风系统开启后,可将这些气态物质排出,对人体影响很小[2,3]。
2.1.2 合成热室 回旋加速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18F传输到合成器后,合成热室内存在大量的放射源,主要为γ射线和α粒子。放射性核素合成结束后,大部分被传出到产品收集瓶内,剩余部分会残留在反应管、纯化柱等处。设计合理的热室可以将热室外的辐射降低到本底,一般合成热室都是由60 mm以上铅当量的铅砖围成,现在也有的要求达到了≥70 mmPb,合成过程中足够防护内部辐射源。经过合成结束后10个半衰期的衰变以后,18F半衰期为109.8 min,即第2天再打开分装热室工作基本就没有什么辐射了。条件好的医院也可以通过机械手的使用来解决合成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2.2 使用过程中的防护
2.2.1 分装防护 此过程主要为γ射线和α粒子,一般在分装热室内进行。对于传出的FDG要进行放射性活度、浓度(或放射性浓度) 的测定来确定给药的剂量抽取。有的厂地采取人工取出收集瓶来测量全部药物的活度及质量差值计算比活度等方式,但这种方式所造成的辐射剂量较高,条件好的单位可以通过自动分装系统或是机械手分装减低工作人员的手部照射,如果没有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减少辐射。根据日常合成过程中的参数指示及经验,估测药物的比活度进行抽取;熟练掌握取药和给药技巧,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放射性药物的操作;用长距离操作工具操作放射性药物;以非放射性溶液练习抽取药液等。分装好的药物由护士为检查者注射,药室和注射室如不是同一房间,可将装有抽取好的FDG的注射器防护套放入防护罐内运输。
2.2.2 注射防护 FDG的注射应选择在防护屏下进行,而对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的防护屏应特殊一些,防护屏的防护标准应不低于50 mm 铅当量。分装好的药物从地下室经专用电梯传送至注射室,操作人员使用预先建立的静脉通路,快速将药物注射完毕。这样大大缩短了操作时间,从而减少了手部受照剂量。另外拿取注射器时应尽量手持注射器远端,最好避免手部紧贴药液外壁。
2.2.3 扫描防护 扫描过程中的防护主要是通过减少扫描床旁逗留时间,最好办法是操作应熟练,动作要迅速。
2.3 其他防护措施
2.3.1 内照射的防护 对内照射的防护措施是阻止或减少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加快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的排出。主要有以下措施:保持工作环境的良好通风;严格按规定在通风橱或手套箱内处理放射性药品;不要用手套或防护服接触口和鼻子,防止放射性物质吸入。
2.3.2 沾污物的处置 沾污物包括使用过的注射器,止血棉签,手套等,都应当按正电子放射性废物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3.3受检人员及周围防护 受检者注射FDG后就成为了一个小的放射源,会对其本身和周围造成一定的辐射。主要防护措施有:①将所有注意事项、检查目的、方法、所需时间均在注射放射性药物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注射药物完毕后尽量减少与患者的接触,使之安静休息,保护工作人员,减少辐射;②设立患者专用的卫生间及患者通道;③防护要从根本上如放射源的控制入手,如以预约的受检人数等情况来决定生产药物的量;根据经验尽量以最低的(最恰当)剂量来达到检查效果;④注意对受检者尿液和痰液等的防护处理。
在整个过程中的防护主要应遵循防护最优化原则:缩短受照时间、增大与放射源间的距离、采用良好的屏蔽物质。在整个过程中应做到:①技术操作熟练,动作迅速,快速完成相应工作。从而缩短受照射时间,减少外照射累积量;②工作人员应戴铅眼镜、围铅围脖、穿铅防护衣等。但也应注意该类物品的防护效果不足。手套对于防手部污染造成的照射更为重要,眼镜对于防β射线对视网膜的损伤更为有效;③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仪,以准确记录个人摄入量,防止个人过度照射。对于频繁近距离接触源的工作人员应配备带有报警装置的剂量监测仪,以防对源的意外污染不知情而受到照射。还应进行环境监测,改进,总结经验等来取得更有效的防护效果。
总之,根据多个相关报道监测数据,18F产生的γ光子虽然能量高,但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不会超过国家安全要求的20 mSv/年的限值。只要在操作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优化操作流程,缩短操作时间,都可保证工作人员和患者接受的剂量得到控制,完全可把受照射剂量降到合理的水平[3-4]。
参考文献
[1] Chiesa C,De Sanctis V,Crippa F,et al.省略parision between
technetium-99 m,gallium-97 and iodine-131 radiotracers and flouorine-18 fluorodeoxyglucose,1997,24 :1380-1389.
[2] Paulsen DE.Dose to the staff in the center for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t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in Copenhagen.Copenhagen,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