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文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卧床病人护理步骤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卧床病人护理步骤

第1篇

【关键词】骨科;便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477-01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 意却排便困难。骨科卧床患者易发生腹胀与便秘,不利于原发病的恢复。总结我科2012年3月至9日对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护理,分析原因,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应用药物等措施,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2]

1 临床资料

本组90例中男68例,女22例,20-86岁,其中颈髓损伤3例,腰椎骨折16例,骨盆骨折30例,下肢手术2例,脊柱手术17例,股骨骨折30例。本组患者卧床均超过15天,多伴有腹胀。

2 便秘原因

2.1 骨折病人多属意外伤害,发病突然,对预后担心,使病人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损伤疼痛、情绪紧张等应激反应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胃肠蠕动减弱。

2.2 患者机体变化:骨折病人卧床时间较长,尤其是颈椎骨折、股骨骨折病人,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摄入食物及水分较少,肠内容物不足,刺激正常蠕动。

2.3 饮食与机体下降的影响:多数病人家属为使病人早日康复,给予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粪便在肠道内移动缓慢,水分被过度吸收,大便干燥,形成硬便,腹部可触及硬块。自述在直肠部有饱胀或下坠感,排便费力。

2.4 排便习惯及姿势的改变,正常人多采用蹲姿,利用全力和增加腹内压力促进排便。本组病人对床上便用便盆不适应,以致便秘。

2.5 排便场所改变:传统文化上,排便是一件非公开的事情,本组患者排便时所制造的气味和声音容易传出去,使病人心理紧张,排便反射受到抑制引起便秘。

2.6 腰骶部手术患者排便时由于腹压增加,牵扯切口引起疼痛不敢用力,抑制了排便。[2]

3 对策

3.1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态,并积极疏导。向新入院的患者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作息制度,病区工作人员及同室病友,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平日经常与患者谈心,对患者的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告知患者尽量放松心情,把主要精力放在疾病治疗上,使患者相信医护人员会尽力全力救治护理;介绍成功病例,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按时于家属及陪护人员沟通。对床上排便有顾虑者解释床上排便的必要性,减轻意识性的抑制排便,告知床上排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提供隐蔽性可采用下列方法:(1)拉上屏风;(2)要求访客和工作人员暂时离开;(3)打开窗户和收音机或电视机;(4)利用芳香剂除臭。做好家属或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保持床单元整洁,被服污染及时更换。

3.2饮食指导: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营养知识,让他们明白合理的饮食对身体康复有着重要意义,并因人制宜,因病制宜,经常指导患者调整饮食。嘱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多维生素食物。如每日早晚各加1个鸡蛋,250g牛奶,中午吃适量肉类或鱼类,一日至少2餐有新鲜蔬菜,午餐、晚餐前1h或晚餐后0.5 h吃水果,一日三餐主食粗粮合理搭配。每日饮水量2000ml。术后6h先喝300-400ml谈盐水,以后每日晨起,饮前先喝500ml温开水。术后第1餐以咸流质食物为主,如鸡汤、排骨汤加煮碎青菜,量约400ml。术后3d内少吃或不吃甜点、奶粉、豆奶分等,平日饮食与术前同。进食时细嚼慢咽,要求患者每吃一口食物,经约05s再吞咽,避免快速吞咽吞进较多空气引起腹胀。禁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烟酒。[2]

3.3活动指导:在病情允许时患者可加强活动,增加全身代谢,促进肠蠕动。除需按骨科功能锻炼的步骤每日定时运动外,还应增加腹部按摩。具体步骤是:以脐部为中心,环形按摩腹部,先逆时针按摩100次。再顺时针按摩100次,1-2次/d力度适宜以肠道有轻度受压感为度。幅度由小至大直至患者有便意为止。[2]

3.4其他:口服缓泻药物和简便通便法,必要时可口服蜂蜜、导泻药物。对于3天未排便的病人,可服用一些缓泻药物。临床常用番泻叶3-9g浸泡100-200ml沸水中代茶饮用,一般老后体弱者用100ml左右,体质较好可服用150-200ml,约在服药4-10h开始排便,可排便2-5次。对于大便干硬,有便间者可外用开塞露、甘油栓、肥皂栓塞肛达到加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一般在15-30min见效。超过5天无大便者可给予灌肠,使患者顺利排出卧床后的首次大便,找到排便的感觉。择期手术的患者于术前训练床上排便,背部有切口的患者排便时给切口适当加压扶托,以缓解大便时腹压增加对切口的牵扯。

4 讨论

便秘是粪便在肠腔内滞留时间过长,粪便干燥硬结,排出困难,引起坠胀、疼痛、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等不适的常见病、多发病。便秘与腹胀是困扰卧床患者生活的一大难题。因人制宜、因病制宜地对卧床患者进行护理指导,对机体尽快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增加饮水量和食中的纤维素,恰当及时的心理疏导以及床上运动。有助于治疗便秘,解除便秘给患者身心带来的痛苦,促进康复。[2]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舒适护理;骨折;便秘

便秘是个体正常的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困难,粪便干结,排便不畅,从而引起排便不尽感,坠胀疼痛,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一系列不适症状。[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的几率很高,对病人的康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舒适护理(comfortcare)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通过对护理活动和舒适的研究,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效益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目的是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为2008年11月——2011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骨折卧床便秘病人265人。其中男126人,女139人。年龄11岁-79岁。平均年龄51岁。

1.2方法针对引起骨折卧床病人便秘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1.2.1针对环境及姿势的改变不适应而引起便秘的病人的舒适护理方法因骨折卧床病人大多是在毫无思想准备时突然受到损伤造成的骨折,突然之间一切活动只能有床上进行,特别是床上排便更是大多数人无法接受的残酷现实。心理上的不能接受,加上原有排便习惯的改变,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导致便秘。护理方法: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既来之,则安之。用积极的心态应对病魔。日常生活中定时进餐,定时使用便盆排便,病人在排便时要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用屏风遮挡并尽量减少人员进出。

1.2.2针对伤口疼痛所导致便秘卧床病人的舒适护理方法有的骨折卧床病人因伤口疼痛对胃肠功能产生影响,或因疼痛不愿活动,甚或抑制大便,造成便秘。护理方法:除适当给予止痛药止痛外,指导病人适当运动,鼓励其对未受伤侧肢体做功能锻炼,同时教会病人或其家属顺肠蠕动方向作腹部按摩。具体步骤是:先将手放在脐右下右侧腹股沟上往上轻轻按摩,至右肋弓下向左在脐下作环形按摩,至左肋弓下往下作环形按摩,直至左侧腹股沟。并教会病人经常做提肛运动。以增加腹肌和结肠肌肉的收缩力,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使肠蠕动加快,促使粪便的排出。这些活动有助于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

1.2.3针对饮食改变导致卧床病人便秘的舒适护理方法因骨折卧床病人摄取的高蛋白,高脂肪类食物较多,而摄入的水分和粗纤维类食物相对较少,容易导致便秘。护理方法是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并多饮水。因为水作为剂,食物纤维在肠道内充分吸收水分,才能膨胀,软化粪便,增加粪便体积和重量,刺激畅蠕动,诱导产生排便反射,促进排便。每天饮水2500-3000ml。每天早晨起床后饮用一杯温白开水,或蜂蜜水。可以增加消化道水分,有利于排便。

1.2.4解除思想顾虑要经常给他们讲解骨折及便秘方面的医学知识,解释其病情变化规律,让他们对自己的病情及转归有一定的了解。并让家属配合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及家族对他们的重视,以及他们对社会及家庭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起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1.2.5如以上方法仍无法缓解便秘,可遵医嘱适量服用缓泻剂如口服麻仁丸,或使用开塞露塞肛等较温和的方式缓解便秘。

2结果

通过以上舒适护理模式对骨折卧床便秘病人的护理,病人及家属反应好,病人便秘有明显改善,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骨折病人大多是突然骨折住院,易因为突然的身体功能及住院环境的不适应而致便秘,因便秘又会带来一系列的身体不适反应。作为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骨折卧床病人便秘的情况。正确运用舒适护理模式服务于病人,使其“在生理、心理、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第3篇

病人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消化不良、便秘、肌肉萎缩等,应定时变换,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随着我国城乡医疗条件的改善,大部分脑血管疾病、截瘫、脊椎骨折等患者经及时治疗能存活下来,但随后的康复和恢复过程不可能全部在医院完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我们把为长期卧床的病人提供家庭护理,特别是翻身的指导和随访作为重点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将作者对50例居家照料的长期卧床病人进行家庭护理翻身的指导和随访情况报导如下。

1一般资料

50例长期卧床的病人全部经医疗机构确诊、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居家照看、护理,均需在外力协助下方能翻身或变换。其中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28例,占56%;截瘫11例,占22%;骨折6例,占12%;植物人状态2例,占4%;其他3例,占6%。体重60kg以下10例,占20%;60-75kg12例,占24%;75kg及以上18例,占36%。卧床时间最长5年,最短4个月。

2翻身方法

在病人准备出院前或出院回家后,教授病人家属学习并熟练掌握“一人分步翻身”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及步骤是:操作者站于病人右侧。第一步,翻上半身;将仰卧的病人双手放置腹部、去枕,用左手从病人右肩部伸入到左侧肩胛部,右手同时从病人左肩部伸入,双手向上托,用力将病人的上半身完全抬离床铺并移到靠操作者的床铺近侧。第二步,翻双下肢;操作者双手分别从病人右侧大腿下1/3和小腿上1/3处伸入,向上托起双膝移到靠近操作者的床边,并使双膝关节微弯曲;第三步,翻臀部;操作者先用左手协助右手伸入病人左侧臀部下,再把左手伸入右侧臀部下,双手尽可能相对,双臂同时用力上抬病人臀部,使之完全离开床铺并移动到靠近操作者的床缘;第四步,安放病人,操作者双手分别扶住病人的肩部和臀部,轻轻地将病人翻向对侧,使病人保持侧卧位,并在其背部、胸前和两膝关节间放置软枕。

3效果观察

50例病人的家属经1-3次的现场示范和指导,均熟练掌握了上述分步翻身的方法,且全部按时为病人进行翻身;最长随访时间3年6个月,最短为3个月。结合周到的生活照料和合理的治疗,50例病人无一例合并压疮等并发症。

4讨论

长期卧床病人的照料给其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居家照料面临着生活照料和护理问题。为预防病人长期卧床而出现压疮等并发症,需要结合实际向家属传授和指导翻身的方法并要求按时为病人翻身。在教授和指导病人家属学习和实施为病人翻身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是对肥胖或体重较重的病人,机械地按照教科书上的“二人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2]为病人翻身,病人家属在人力上不能保证每次翻身都有2人在场;而且安放病人的房间、床铺也不一定能同时站立2人。二是对体重较轻、适合“一人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为病人翻身的,家属在不能熟练掌握翻身方法及其要点为病人实施翻身的情况下,既存在牵拉导管,引起导管脱落的问题;还存在不能掌握合适力度的问题,力度过小,不能使病人的身体完全离开床铺,从而拖拉病人易擦伤病人的皮肤;力度过大,暴力翻身,会造成病人不适,甚至形成一些不必要的身体或心理伤害。作者传授和指导的“一人分步翻身法”,在方法上是基于卧位时人体重量主要分布在肩背部、臀部和双大腿部,翻身时分步搬动病人身体能做到分散用力;在实际上是考虑到不论病人身体长短、体重高低,也不论病人家属的力气大小,均能随时实施,易懂好学,既适宜在病人准备出院前对家属进行培训,又能在社区卫生服务开设的家庭病房和社区护理服务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第4篇

肺栓塞(PE)是指全身静脉系统内的栓子游离后堵塞了肺血管床。其中99%的栓子是血栓性质的,而非血栓性栓子常见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外伤及心肺复苏后发生骨髓栓塞,肝癌、肾癌、等浸润静脉而出现的肿瘤栓塞以及难产,剖腹产时发生的羊水栓塞。

近年来意外伤害,交通事故导致的骨折患者逐渐增多,骨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外伤性脊髓损伤、骨盆骨折、下肢骨折、外伤伴有的外伤骨折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其中许多患者需要各种手术治疗,也增加了患者肺栓塞的风险。因此,为了探讨骨科手术后并发肺栓塞护理,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4年间各类骨科手术后并发肺栓塞的2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对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1-70岁,均有骨科手术病史。其中,关节置换术1例、下肢长骨骨折15例、骨盆骨折2例、脊椎骨骨折1例,多发骨折1例。临床表现:胸痛5例、呼吸困难12例、咳血5例、晕厥2例、咳嗽13例、紫绀15例、低血压4例、其他5例。实验室检查:动脉血气分析PO2小于80mmHg18例,大于80mmHg2例,D-二聚体升高19例。需长期卧床或制动的有15例。所有并发肺栓塞的患者均经肺部多次排CT和肺动脉造影检查证实。

1.2识别易患因素骨科手术,尤其是关节置换术、下肢长骨骨折、骨盆骨折、脊椎骨折、多发骨折手术是并发肺栓塞的高危因素。高龄、术后制动(包括石膏固定的病人)、长期卧床、血液的异常也是高危因素。

1.3临床观察

1.3.1临床表现对骨科手术后的患者,密切观察其临床表现,如观察其是否有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的变化;观察其是否有胸痛、呼吸困难、咳血、晕厥、咳嗽、紫绀、低血压;观察其是否有腓肠肌痛、多汗、心悸、心率增快、呼吸次数增多等临床表现。

1.3.2实验室检查对骨科手术后的患者,动态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动脉血气分析PO2小于80mmHg、SPO2下降、D-二聚体升高是并发肺栓塞的有力证据。

1.4护理对策

1.4.1心理护理骨科手术病人多由意外事件、车祸等创伤引起,饱受惊吓,疼痛等病魔折磨,情绪低下,意志消沉,担心落下残疾,对手术治疗产生紧张和恐惧。因此,应向其介绍手术治疗的具体步骤和相关知识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病人的家属介绍疾病发展的结局,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互相沟通,共同完成疾病发展的结局,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互相沟通,共同完成骨科手术治疗。

1.4.2术前护理对需要进行骨科手术的病人(包括石膏固定的病人),进行危险因素排查,对有单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病人应作为防治肺栓塞发生的重点护理对象,加强对这类患者的监护。

1.4.3术后护理对骨科手术后的患者,尤其是具有肺栓塞发生高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的变化;观察其是否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腓肠肌痛、是否有多汗、心悸、晕厥、心率增快、呼吸次数增多、紫绀等临床症状。对有相应临床症状者应进一步行肺栓塞相关生化指标检查、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行肺多排CT和肺动脉造影检查,以求早期发现肺栓塞患者,进行早期治疗。

1.4.4对于发生肺栓塞的患者①进行健康教育。应对患者进行肺栓塞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肺栓塞的发展、演变及预后,协调患者理解治疗方案,更好的依从治疗方案和控制危险因素,减轻对疾病的担心与焦虑,积极配合治疗。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进行低盐低脂饮食,间断或持续吸氧。②加强监护防止并发症。了解病人的病史、病情演变,心、肺、肝、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包括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PH值、肺动脉高压、心功能改变等。防护由于低氧血症和肺动脉高压致后符合增加,造成右室扩大、三尖瓣关闭不全、急性右心衰、心博出量下降,导致血压下降、冠脉供血不足,进一步导致心源性休克或猝死的发生。因此治疗期间绝对卧床,特级护理,并有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反应重要脏器的客观和主观指标,包括神志、面色、心率、呼吸、血压、心电图像、肝功能、出入量等。③严格隔离制度,防治交叉感染。骨科手术后病人并发肺栓塞,由于外伤和手术创伤,肺栓塞后处于低氧血症状态,机体抵抗力低下,且存在创伤的伤口被污染的可能,许多病人最终死于感染,因此对病房应严格消毒,所有操作,包括插管、输液、换药等均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治感染发生。

2讨论

骨科大手术可造成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使患者容易形成血栓。骨科手术在肺栓塞危害分级中处于高危和极高危层中,在住院患者中,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很高,肺栓塞的发生率多数与深静脉血栓脱落有关,预防肺栓塞重在加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肺栓塞在骨科并未得到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和认识,一旦发现下肢肿胀,不明原因缺氧,呼吸困难等肺栓塞可疑症状时要引起足够重视,骨科医生要及时请内科医生协助诊治。

第5篇

【关键词】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临床观察  护理干预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腹膜透析的一种方法。利用人体腹膜这一天然半透膜作为透析膜,将适量透析液引入腹腔并停留一段时间,使腹膜毛细血管内血液和腹膜透析液之间进行水和溶质交换的过程。(cap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它具有居家透析的特点,简便、安全、费用低、节省人力。在持续治疗及自我护理中遇到的问题,都要在腹透护士指导下得以解决。这对提高家庭腹膜透析(pd)的护理质量,减少透析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时限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3年收治的6例pd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07年7月~2010年11月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2~67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衰、贫血、尿量减少、水肿、高血压。腹透过程中,7例并发腹膜炎,8例出现精神障碍。行腹膜透析前血尿素氮值为18.21~35.04mmol/l(正常值2.9~7.14mmol/l),血肌酐值为419.8~1334.4umol/l(正常值44~ 133 umol/l)。行capd治疗后,尿素氮降至6.19~29.6mmol/l,肌酐降至309.4~1172.1umol/l,大部分接近正常值范围。

        1.2 腹膜透析时间选择及依据 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1)适应证与血液透析相同,;原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儿童;反复血管造瘘失败者;有明显出血倾向不适于肝素化者。(2)禁忌证:腹膜有缺陷者,各种腹部病变导致腹膜清除率降低者;腹部手术3d内,腹腔置有外科引流管者;腹腔有局部炎性病灶,肠梗阻、腹部疝未修补和椎间盘疾病;晚期妊娠及腹部巨大肿瘤;严重肺功能不全;长期蛋白质及热量摄入不足;高分解代谢;硬化性腹膜炎;不合作者及精神病患者;横膈有裂孔;过度肥胖者。

        2  临床观察和护理

        2.1心理护理: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一般情况差,长时间重复透析,加之生活不便及费用高等因素,病人会出现焦虑和抑郁、失落感、悲观失望、依赖性增强,有的会拒绝治疗甚至轻生。有的担心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前途暗淡。种种问题困扰,使他们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的心理。医护人员以和蔼、亲切、自信的语言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良好的心态,对疾病的治疗康复有极其有益的帮助。

        2.2 饮食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之透析过程中蛋白质和其它营养成分的丢失,使各项营养指标进一步下降。据报道[3],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56%,适当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透析时有水溶性维生素的丢失,应给予补充,如谷类、干果、水果、新鲜绿叶蔬菜。控制水盐,预防容量负荷过多。

        2.3 透析管护理 在透析过程中,要保持管口周围皮肤、出口敷料清洁干燥,敷料随湿随换。注意观察出口处和隧道口有无异常。特别注意导管应固定在良好位置,。 

        2.4透析环境:保持环境清洁,换液室每日拖地2次,及时清除墙壁门窗的灰尘,每天早、中、晚开窗通风1次,换液前用紫外线灯行空气消毒,用消佳净湿布擦拭操作台,换液时避开通风口、风扇、空调出口,无关人员不要进入换液室。

        2.5严格操作规程 (1)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防止腹腔感染。(2)统一操作标准使每一位护士熟知并应用于实践中。(3)患者腹透用品设专用箱, 1人1箱,每天消毒1次。(4)每次透析前严格检查透析液是否有混浊及絮状物。(5)术区换药:术后4d内每天换药1次, 5d后隔日换药1次,同时观察术区有无红肿、渗出,并及时进行处理,术后10d愈合良好后拆线。(6)术后次日手术切口用神灯照射每天1次,每次20min,达到预防感染促进愈合的目的。所用y型管路视情况2~3个月更换1次。(7)观察透出液的量、性质、颜色,如果超滤量为负数,及时报告医师,有利于及时调整用药。如透出的液体混浊变黄,应考虑与饮食有关或腹腔内有感染;透出的液体为粉红色或红色,应考虑腹腔内小血管的损伤,应立即给予止血药。(8)每天记录24h出入量,供医师参考,有利于及时调整液体的量及用药的种类。(9)血压检测:是检测透析患者体液平衡的方法。如果体液过多、同时盐摄入过多、情绪激动及未及时服用降压药物均可使血压升高。

        3  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3.1预防腹膜炎及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的发生  腹膜炎是capd的主要并发症和治疗中断的原因。预防胜于治疗,预防感染的关键是严格培训操作人员,强调无菌技术操作,创造良好的透析环境,提高病人对预防感染的警觉性。因此,认真做好居家腹透培训对预防腹膜炎的发生至关重要。在培训中,护士可运用讲授、提问的教学技巧,因人施教。应写出操作步骤的书面方法,逐步进行手把手的操作指导,使病人及家属掌握pd环境的要求和操作者应该掌握的方法及无菌操作技术等,反复实践,直到熟练掌握为止。也可鼓励病人及家人多提问,多练习,耐心指导家人如何照顾病人,以及病人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让病人注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际操作相联系,以解决在家透析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充分认识腹膜炎及隧道口感染的危害性。指导病人早期识别腹膜炎的知识,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透析液混浊、引流不畅、发热等,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掌握腹膜炎及隧道口感染的防御及初步处理方法。

        3.2精神症状护理 老年患者腹膜透析过程中发生精神障碍并不少见,本组中8例出现精神障碍症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尿毒症引起的神经病变,老年人大脑老化、低钠血症、透析失衡综合征、营养丢失综合症、心理障碍等[4]。表现为:情绪抑郁,自卑感,兴奋躁动、烦燥不安,无自知力,记忆力减退。临床中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血象,维持水电解及酸碱平衡,注意观察血钾、血钠过高或过低的表现,准确记24小时出入量。对不合作、躁动患者宜安置在光线暗淡的病室,使用约束带保护,遵医嘱使用小量镇静药,向病人解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诱发因素。

        4  讨论

        正规的操作、严格的无菌程序、密切监测液体出入量及血压、观察所透出的液体的性状、颜色、量,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做好腹膜透析不但要有严格的技术要求,还要采取各种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不间断的教育,充分了解患者的透析情况、饮食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以便使患者建立良好的依从性,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 考 文 献

[1]郭志勇,袁伟杰.居家腹膜透析指南.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65-66.

[2]和海霞.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护理体会.临床合理用药,2009,2(12):78-79.  

[3]李 霞,李家耀.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老年患者的护理.2005,17(3):48-49.

[4]王兰,汪涛.腹膜透析中心管理模式的建立与体会.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7):546-547.

[5]张菊香,王庆玲,史学颖.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管理,2009,26(6):684-685no·6.

第6篇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护理;康复指导

我科自2003年12月~2007年8月对25例双侧全髋关切置换术的病人,通过术后全面、认真的评估、分析,作出护理诊断,并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护理,由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1临床资料

本文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45~64岁。其中股骨头坏死15例,髋关切骨性关节炎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先天性髋关切脱位1例。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x线片。患者主要表现:双侧下肢出现间歇性中休息性疼痛,关切僵硬或活动受限、跛行、肢体肌肉萎缩可有肢体短缩,外展、外旋活动受限。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术后恢复快,效果满意。无一例因护理不当而引起并发症。

2护理诊断

①恐惧、焦虑:与环境改变、害怕手术及担心预后有关。②知识缺乏:缺乏有关专业医学知识。③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手术时间长、失血、失液多有关。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与术后卧床、血流学改变及手术诱因有关。⑤有髋关切脱位的危险:与不正确的肢体搬动及功能锻炼有关。⑥潜在感染的危险: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卧床、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⑦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术后不能翻身需长期卧床有关。⑧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术后、出院后康复功能锻炼及家庭护理知识。

3护理目标

①患者术前能主动与护士沟通,找出恐惧和焦虑的原因,找到有效应对方法。②患者能正确说出术前准备、术后卧位及早期锻炼的内容和重要性。③术后及时补足血容量,生命体征平稳。④住院期间无DVT形成。⑤住院期间无髋关切脱位发生。⑥住院期间无感染发生。⑦住院期间皮肤完整无破损。⑧患者及家属学会并正确说出术后及出院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和家庭护理注意事项。

4术前护理

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①。由责任护士根据病情、体质、精神状况、手术耐受程度和经济情况等有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加强入院宣教,对切入院患者热情接待,介绍经管医生、责任护士、病区环境等。并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讲解全髋关切置换术的相关知识,详细解释手术的目的、效果及术后如何防止脱位、如何进行功能锻炼;介绍手术方法、医生情况和手术预后,以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协助医生做好术前评估②,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完善各项化验检查和脏器功能检测。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术前应严密观察血压及血糖变化,积极治疗术前各种合并症,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关切屈伸活动和肌肉锻炼;术前备血600-900ml,备好术后用品,如防旋鞋或防旋架、垫枕、大纱垫、心电监护仪、中心供氧等。其余各项术前准备与一般大手术患者进行同样的准备。

5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5.1感染、压疮、便秘的预防

由于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且不能随意翻身,故应注意防止呼吸道感染、便秘及压疮的发生。定时为患者拍背,教会患者在床上做扩胸运动,鼓励咳嗽、排痰,多做深呼吸,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防止肺部感染;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给予患者臀下放置水垫,定时理换,既可达到定时抬臀的目的,又可保持局部清凉干爽,予年老体弱者卧按摩式气垫床,同时加强营养,预防压疮的发生;认真做好会护理,每天擦洗,停止使用镇痛泵当天拔除尿管,以免发生尿路感染,也可使患者舒服适;鼓励患者多饮水及吃新鲜蔬菜、水果,以防便秘。

5.2防止脱位

搬运时使患者身体轴线平直不扭曲,抬高臀部时注意将髋关节整个托起,防止患肢内收,术后使用皮套牵引或穿丁字鞋,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2~3周,放便盆时注意保护患侧髋关切防止内收入外旋动作,以防止脱位。

5.3防止关节僵硬及静脉血栓

术后第1天,即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的舒缩锻炼,配合踝关节的主动、被动活动,但应避免活动髋关节,2周后开始髋、膝关节的伸屈活动,用下肢关节康复器(CPM机)从小角度开始进行被动功能训练,术后4周即可人士起,持拐下床活动,髋关节活动应尽量柔缓。

5.4肺栓塞预防

肺栓塞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为0.19%~3.4%③,是引起猝死的常见原之一。急性肺栓塞常见的症状有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心绞痛、晕厥等。一旦发生,应立即给予吸氧、止痛、控制心力衰竭、抗凝和溶栓治疗。在预防上,可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华法林,鼓励和指导患者尽早进行下肢主动和被动运动。

6体会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正确的康复护理指导可以解除关节疼痛,保持髋关节稳定,关节活动功能好,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老年病人长期卧床的并发症等。由于该手术病人多为中老年病人,要求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使术后患髋得到合理正确的应用指导,从而减少假体的翻修率。

参考文献

[1] 梁雅丽、胡斗文.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护理研究[Ⅰ~J].2002,16(1):31~32.

第7篇

【关键词】亲情;患者;关怀照顾;以人为本;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35-01

“亲情”重在“情”字,不是亲人也可以有亲情;亲情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可以感受责任,而后却将责任变为习惯的无私。亲情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体现人性化的全新理念,为患者提供家庭般就医环境和亲切感受的服务方式。2010年卫生部提出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其内涵主要是突出以满足患者需求为目的,要求护士在实施专业性照顾的同时运用专科技术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在护理服务中融入亲情服务非常有必要。我院响应号召,在积极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在全院倡导亲情护理服务举措,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对卧床的住院患者实施亲情护理的体会汇报如下。

1 实施方法

在全院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基础上,于2010年7月护理部在全院护理单元提出以“亲情护理服务”理念为主导的人性护理服务关怀,进一步提高护士换位思考的服务意识,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本研究以 “卧床患者护理”服务为主题,以自愿报名为原则,通过建立QC小组活动形式对亲情护理服务进行计划、组织、培训、推广、评价、总结、提高等环节进行实施。

2 实施步骤

2.1 对卧床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主管护士运用熟练的沟通技巧,主动的落实床边工作制,耐心进行阶段性的的疾病宣教,动态、及时、客观地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患者从健康状况、心理、家庭及其社会文化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切实地评价患者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2.2 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及维护患者的尊严 根据患者自理程度,帮助患者做好晨、晚间护理、康复训练、协助生活护理及日常照顾,尽量指导患者自我完成日常生活护理,增加患者的自信心,选择适合的卧位,在卧位选择过程中,重视患者的舒适度,关注患者自我形象。

2.3 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沟通 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通过言谈话语给患者以启发,提供抒发内心感受的机会。

2.4 善于运用微笑提高沟通效果 微笑能够给人们带来幸福、友善、愉快的感觉。经常与患者打交道的护理人员进行微笑服务更是相当必要的,护理人员的面部表情需要与所处的场合与环境相一致,必要时需要表现同情感。

2.5 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长期卧床患者的情绪很容易激动,所以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能够给患者一种家的感觉,使患者的亲切感增加。病房保持清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通过适当的室内的美化增添生命的气息,根据患者的需要播放一些柔美的音乐来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适。赠送医学科普的报刊给患者,从而使病人及其家属能够了解最新的治疗进展。在治疗、检查和护理的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暴露,随时维护患者的隐私。

2.6 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引起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静脉血栓炎及便秘等,护士采取前瞻性的护理理念,运用护理评估技术,结合专科评

估手段,实施客观、动态的评估,及时掌握患者情况,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

3 实施效果

3.1 通过亲情护理服务的实施 能从整体全面关注患者各方面的状况,有利于更好地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及时满足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

3.2 有效地培养了护士的爱心 通过亲情护理服务的实施,促使护士建立换位思考的思维模式,使护理措施既能满足治疗护理需要,又让患者感觉到自信和有尊严,从而促进其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3.3 亲情护理的实施,充分地体现了个性化护理服务的特点 护士在服务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时提供针对性干预手段,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及其顾虑。

3.4 护理人员发自内心的微笑,能让患者感觉温暖,温馨,营造安全的治疗环境,和谐了护患关系,从而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

3.5 良好的住院环境给予患者宾至如归的感觉,能让患者更安心地接受治疗护理。

3.6 在亲情护理的人文关怀理念指导下,护士更加关注了患者的细节护理,有效地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预期康复。

4 讨论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民对健康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群众物超所值的消费观与维权意识日渐增强,导致社会对医疗服务过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护士是医院实施医疗服务的主体,护理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这必将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护士是与患者解除最密切、时间最长的服务群体,护理工作是对患者实施专业照顾和利用护理专业技术解决患者护理问题的职业,在护理服务实施过程中,需要融入更多的人文精神理念才能彰显护理工作的精细所在。现代护理专家说:“护理是科学、艺术与爱心的结合”。健康人一旦住院进入患病者角色,会因环境陌生、人际关系改变、缺乏信息交流等因素而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状态。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住院期间不能起床活动,而只能卧床休息,加之暂离亲朋好友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使之反映出来的心理平衡失调的状态更加严重;另外长期卧床容易继发各种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和便秘等。传统的护理模式,对于卧床患者的护理过多的是关注治疗护理工作的要求,给予患者采取仰卧位,侧卧位,半坐位,端坐位,俯卧位,头低脚高位,头高脚低位,膝胸卧位等不同卧位,以满足治疗护理需要,而忽略了患者自我形象、心理需求、舒适等人文因素。护士时刻以关爱和理解的态度,从动态评估、服务语言、沟通技巧、病区摆设等各方面为患者创造和谐、温馨、安全的住院环境意义重大。亲情护理是建立在满意服务的基础上的人性化护理,是创造超过消费者期望值的创新服务。亲情护理的理念主要是以人文精神为指导,提供亲人般的护理,并视患者为亲人,在此条件下,护士更能关注患者的细节,运用和蔼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用真诚的态度服务患者。更加注重细节方面护理,从而正确掌握患者的病情与需求,提供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既能满足患者治疗护理需要,又关注了患者的心理感受,一方面让患者住院期间保持足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让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和谐了护患关系,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最终提高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三娥,王凤卿,曾会萍,等.亲情护理在糖尿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07,13(8):965-967.

[2]陈冬梅,郑冬杏,廖亚碧.针对性亲情护理对空巢老年住院患者焦虑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1):1700-1701.

第8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临床护理路径;传统护理;效果对比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151-02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s,CP)的思想,源于工业界通过对生产线上主要关键阶段的管理,达到产品促进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早期,Shoemaker提出“将医疗照护标准化是有益处的,可促进服务的完整性并可评估病人的病程和治疗的效果,同时也是一种教育工具”[1]在医疗界的应用中,临床路径包融了质量保证、循证医学以及质量改进思想的质量管理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绝大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后并血栓形成或持续性痉挛使管腔发生急性阻塞。病情险恶,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病人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如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儿茶酚胺增高,致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梗塞面积扩大,心绞痛频发,诱发心律失常,从而使病情恶化甚至猝死。所以探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提高心肌梗塞患者的治愈率,提升治疗效果与质量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急性心肌梗塞病人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2.20±7.89)岁,对照组50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3.28±7.35)岁,两组间患者年龄、男女比例、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实施护理。试验组的病人从入院开始就进入临床护理路径:

1.2.1入院辅导:病人刚入院时病情较重,而且对环境陌生,此时要为患者提供帮助,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及人员,进行入院自理需要远远高于自理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应该为患者提供“完全补偿系统”――从生活护理到治疗护理,实施特别护理,医疗和护理行为完全代替自理行为。接诊护士应该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入院辅导,让病人及家属熟悉环境,尽可能的缩小护患距离,利用沟通技巧收集病人资料,评估并填写首次护理记录单,并将路径图放于护理病历内。责任护士严格按照路径表步骤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路径护理,对已交代的内容及时评价,护患双方签名。根据需要可反复进行评估,直到达到最终目的。

1.2.2药物治疗的护理:①根据医嘱,要按时、按量,准确及时的使用止痛,溶栓、消除心律失常等药物;②输液时速度一般控制在20~40滴/分。特殊药物要遵医嘱进行;③吸氧、止痛:持续给氧,流量以6L/min为宜,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可将氧流量减少到3~4L/min,维持2~3d。心肌梗塞时动脉血氧张力下降,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缺氧,缩小梗塞区。疼痛重时应依医嘱给予止痛剂或镇静剂,以预防因疼痛而导致休克及心律失常;④溶栓前询问病人是否有脑血管病病史,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等溶栓禁忌症;溶栓前先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和血型,配血备用;观察病人用药后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是否发生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等副作用,询问病人胸痛有无缓解;⑤准备好抢救器材和药品,以备随时使用。

1.2.3病情监测:严密监测病情,根据个体差异及时调整专用护理对策。①监测心率和节律:借助监护仪作连续心电监测,发现心律失常及时报告医师;②监测循环状态:测量血压、尿量、观察皮肤、脉搏,了解肾灌注和微循环状态,评估是否存在低心排出量、休克、严重缺氧;③观察患者的意识、神志,对外界的反应以及肢体活动的情况,了解有脑缺氧,脑栓塞等;④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⑤监测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

1.2.4生活护理:患者的饮食原则应为高热量、低盐、富含纤维素而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急性期应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与此同时应注意大小便,对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存留导尿管并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对于便秘患者应予以低压灌肠,以避免病人因用力排便而致病情恶化甚至猝死。

1.2.5卧床与适时活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初期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但卧床时间过久也可带来坠积性肺炎、废用性肌萎缩、食欲减退、胃肠蠕动减弱、褥疮及心理顾虑和精神压抑。因此,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卧床休息后,必须适时进行康复活动,以便尽快恢复到最佳生理、心理和职业状态,减少和预防梗死后猝死和再梗塞的危险性。对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早日康复和预防护理并发症都有积极的意义。

1.2.6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心肌梗塞患者被治愈,同时其严重性也逐渐被大众所认识,因此,有些患者被确诊后,往往会出现恐惧、忧郁、失望、沮丧等心理反应。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多与病人交流,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正确理智地对待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开朗豁达的性格,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洁习惯,能起床者酌情参加轻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并循序渐进加大活动量,但不宜做剧烈运动。要戒烟酒。病人因经济或其他原因想回家疗养,护士要遵医嘱告诉病人定期到医院复查,交待注意事项,若病人出现疼痛频繁发作或程度加重,经休息或服药仍无效,应及时送院治疗,切勿贻误病情。

1.2.7出院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嘱病人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持情绪稳定,指导病人正确使用有关药物,正确掌握饮食,自我监测诱发因素及好发时间,以防复发。注意劳逸结合,定期复查。

每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临床路径有科主任、护士长参与,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共同完成。责任护士为主要的实施者,观察治疗情况评估,了解病人的健康知识的需求,根据病人的接受能力,按路径进行实施。

1.3效果评价指标:评价效果指标包括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患者的满意度,其中患者满意度的测评采用我院护理部制订的患者满意度测评表。

1.4统计学分析:借助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给出例数和有关的率,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患者的满意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第9篇

关键词:急腹症;外科;整体规范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69-01

外科急腹症(Surgical acute abdomen)以急性剧烈腹痛为突出表现,多由腹腔内脏器功能失常或器质性病变以及腹腔外邻近器官的病变导致,临床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较重等特点[1],往往需要外科手术进行紧急处理[2]。急腹症患者的治疗恢复程度以及死亡率的高低与急腹症的早期诊断、治疗密切相关,在治疗的同时,全面规范的护理措施,尤其是围手术期的密切观察及整体规范化护理,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康复愈后亦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在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对130例外科急腹症患者实施整体规范化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我院就诊的外科急腹症患者260例,随机分为两组:整体规范化护理组130例患者,其中男66例,女64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4.2岁;包括:急性阑尾炎51例,急性胆囊炎或胆总管炎34例,急性肠梗阻20例,急性溃疡性穿孔14例,其他疾病11例。对照组130例患者,其中男68例,女62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42.0岁;包括:急性阑尾炎49例,急性胆囊炎或胆总管炎35例,急性肠梗阻21例,急性溃疡性穿孔15例,其他疾病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方面差异性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全部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护理,整体规范化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规范各项护理步骤,包括:①接诊护理: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即应通过观察患者脸色、语音以及行动姿态对其病情的轻重程度进行大致的判断,对于病情较危重的患者,应应告知医生予以优先救治。在患者病情未作出明确诊断时,护理人员应协同医生对患者进行控制感染、抗休克以及补充电解质等治疗,同时告知患者卧床休息,并禁饮食,禁热敷,禁用止痛药和泻药,②护理:对于急腹症卧床患者,应保持床头抬高30°~45°的,这样可使渗出液体由腹腔聚积到盆腔,从而有利于炎症控制,同时有利于患者循环及呼吸,但由于此种的压疮发生率较高,故应叮嘱患者失常活动双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③胃肠减压:对急腹症患者进行胃肠减压的目的即在于减少腹腔内的积气和积液,在缓解梗阻的同时亦可避免积液由消化道穿孔漏进腹腔中。④适量补液:急腹症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体液丢失,严重者可能因此出现休克,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体液丢失情况制定合适的补液计划,以保证患者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患者,应视情况的不同而分别采取补充全血、血浆或白蛋白等胶体。⑤心理护理:由于急腹症患者往往发病较急且疼痛剧烈,患者多数会出现紧张、焦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等方式,耐心地安慰、关心病人,同时可以讲解一些关于急腹症的相关医学知识,帮助病人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更加配合治疗。另外,还应对病人的日常自我护理进行细节上的指导,如不宜进行剧烈活动、尽量卧床休息、少做的突然变动等等。⑥术前护理:急诊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前沟通,完善各项化验检查,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药敏试验和血型鉴定,留置导尿管、胃管以及备血等,保证急诊手术所需的全部条件。⑦ 护理记录;对于急腹症患者接诊后的病情严重程度、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以及患者的病情变化等都要及时、认真地做好记录。

1.3 评价标准:本组研究从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程度两方面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研究采用SPSS 12.0进行卡方检验,且以P

2 结果

整体规范化护理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8.46(128/130),患者满意度为99.23%(129/130);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3.85%(109/130),患者满意度为81.54%(106/130),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

3 讨论

急腹症作为一种外科急重症,其临床治疗的成功离不开其间各个环节的规范护理,只有采取整体规范的护理干预,才能保证急症手术的成功,促进患者康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整体规范化护理组在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程度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于外科急腹症患者病情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在进行上述整体规范化护理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由于急腹症患者发病急、病情重,所以医护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患者的就诊顺序。②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并重点询问腹痛的情况及可能诱因,对存在脱水现象甚至休克可能的患者,及早进行对症的治疗[3]。

综上所述,整体规范化护理可对常规护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和完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由于其在急救护理中的完善及规范化,使得护理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从而有效提升急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程度也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96

第10篇

关键词:难免压疮;评估;护理措施

压疮也叫褥疮[1],常见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患者由于活动不便,长期卧床导致周围血管循环受阻不畅,组织进而在缺血缺氧的状态下所致局部组织坏死、溃烂。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如果护理不当极易发生压疮[2],一旦发生压疮会对患者病情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对患者生活、精神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压疮护理措施,对于此类患者如何预防压疮的发生一直以来都是护理工作中的难点,压疮的发生跟一些列因素有关,不仅仅是医院护理工作的细致还与患者自身情况密切相关。为了研究难免压疮病人的最佳护理措施,此次我院抽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难免压疮病人41例进行最佳护理措施的探讨,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难免压疮病人41例,其中男28例,女13例,最小年龄为46岁,最大年龄为97岁,平均年龄(65.6±4.2)岁,年龄≦50岁3例,51-80岁35例,≧80岁3例,最短住院时间为8天,最长住院时间100天,平均住院时间(58±10)天。对所有41例患者进行疾病统计,其中脑出血者12例,路脑损伤者6例,晚期肿瘤者3例,糖尿病者9例,骨盆骨折者8例,心力衰竭者3例。

1.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在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情况下参加本次研究。首先,对未发生压疮的高危患者进行评估[3],评估时由护士按照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危险因素评估、给分,评估内容包括患者身体状况、灵活性、活动能力、大小便失禁情况[4],评分时总分为2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综合身体情况越好,危险因素越少越不容易发生压疮,反之,得分越低表示患者身体状况越差,危险因素越多越容易发生压疮[5]。根据不同的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工作,经过阶段性的护理后继续评估,改进护理措施后评估护理效果。护理措施包括:①进行准确的危险因素评估,护士每天对患者护理时记录患者皮肤状况以及对患者做过的护理措施,交班时由护士将患者皮肤动态状况等情况告知下一班护士,每天对患者进行一次评估、给分,对于得分低于8分的患者进入压疮预报报警程序给予重点护理,得分大于14分的患者停止报警程序;②对于极易发生压疮的患者要规律的变换患者,改变时以帮组患者翻身、活动四肢、肌肉按摩为主,翻身时采用30°翻身[6],每小时一次,对于骨骼突起等易发生压疮的位置放置气垫,对患者按摩时以大鱼际进行擦法以及捏法进行捏背,用乳液清洁患者皮肤保持皮肤干燥洁净,注意护士动作要柔和,避免拖、拉等,保持室内空气通畅、注意保暖;③对患者家属宣传压疮预防知识,取得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可有效的预防压疮;④指导患者饮食工作,多吃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⑤做好室内清洁工作,比如每天换一次床单被套,做好大小便护理工作;⑥指导患者早期活动,在患者可以进行活动时必须尽快帮组患者有效的运动。

1.3护理疗效评价

统计发生压疮的患者例数,计算压疮发生率;此外,对患者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护理工作做出评价。

2 结果

所有41例患者中,发生压疮例数为1例, 压疮发生比率为2.44%;此外,对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显示,96%的家属表示很满意,4%的家属较满意,没有不满意的情况发生。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如何预防压疮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7]。压疮的发生跟一些列因素有关,不仅仅是医院护理工作的细致还与患者自身情况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做护理工作时不仅要加强护士的管理、应用先进的护理程序、实施难免压疮报警程序等工作,还要调动患者及患者家属配合工作的积极性,只有护士、患者及患者家属一起配合才能有效的防止压疮的发生[8]。

为了研究难免压疮病人的最佳护理措施,此次我院抽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难免压疮病人41例进行最佳护理措施的探讨。结果显示,所有41例患者中,发生压疮例数为1例, 压疮发生比率为2.44%;此外,对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显示,96%的家属表示很满意,4%的家属较满意,没有不满意的情况发生。综上所述,对难免压疮的患者做好危险因素评估工作,通过持续评估、改进措施的护理方法可有极大程度的降低压疮发生率,并取得患者家属较高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玉琴,梁笑华,曾巧环.65例难免压疮病人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09,10(165):124-125.

[2]刘志梅,刘先娥,于珊珊,杨倩. 改进压疮管理流程在压疮预防监控过程中的作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6):597-598.

[3]詹艳华,罗颖萍,尹瑞华. 高危压疮病人实施三级监控流程管理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1,9(223):2039-2040.

[4]曹雪晴,赵扬秋. 临床护理路径在难免压疮防治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1,9(20):63-64.

[5]张艳芳,苏振丽,孙超.TURP术难免压疮的护理干预[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9,28(13):123-124.

[6]许雪华.实施“三早”管理方法在压疮防治中的作用[J].护理学报,2006,13(7):51-52.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061-02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又称压力性溃疡,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的病人。表皮或真皮全部受损,穿入皮下组织,但尚未穿透筋膜及肌肉层为Ⅲ期压疮。一旦发生较难治愈,如继发感染可使病情加重,影响康复,增加患者痛苦,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防治褥疮是护理临床中的一大难题,更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褥疮的治疗,目前提出湿润疗法[1],认为在无菌条件下,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伤后愈合。我科三年来使用溃疡贴+溃疡糊+清创胶治疗Ⅲ期压疮,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3月共收治褥疮患者12例,年龄在45~91岁有糖尿病患者长期卧床引起褥疮、下肢截瘫患者以及创伤后未及时处理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创面等病程在4周以上,部位:尾骶部6处,髋部5处,踝部4处,足跟部4处,肘部2处,足背部2处。面积最小者4cm×3cm,最大者18cm×15cm。

2 护理方法

2.1 一般处理

若压疮面积较小,没有感染,可采取勤翻身,保持局部不再受压,定期变换患者,局部用烤灯照射2-3次/d,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若压疮面积较大、较深,有感染者,采用手术方法或祛腐之品将溃疡表面坏死组织清除,并给予全身营养支持疗法,采用肠内或肠外营养。

2.2 清创

对10例压疮患者先给以3%过氧化氢(双氧水)溶液擦洗溃疡表面,然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将无菌纱布擦干伤口水分,用棉签将清创膏均匀涂在溃疡创面上,最后外敷增强型溃疡贴,初期每日一次,分泌物减少后减为隔日1次。直至坏死组织从创面脱落、创面呈红色。

2.3 促进肉牙组织生长

当坏死组织脱落后同样使用生理盐水溶液擦洗创面,将溃疡糊填充伤口,外敷增强型溃疡贴,每周更换二次,直至创面愈合。

3 疗效观察

用药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本组12例16处压疮中愈合23处,治愈16处,好转5处,无效2处。有1例无效系91岁男性患者全身瘫痪,长期卧床,重度营养不良,使用清创胶一周后坏死组织未清除,后因家属放弃治疗患者全身衰竭死亡。值得介绍的是1例女性糖尿病患者左足背及左足趾坏疽发黑发臭多月,经常规换药无效,由于患者及家属受折磨太久要求尽快行截肢手术,后经我们劝说使用清创胶进行自溶坏死组织,然后使用溃疡湖与溃疡贴,2周后创面有明显好转,1月后康复出院。

4 讨论

4.1 压疮在医院的发病率为3%~14%,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失,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正确评估褥疮相关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是提高护理效果的关键。在褥疮的防治中适时的变换是最基本的方法。采用适时的减压装置是减轻压迫的关键步骤,使用气垫床的患者,有80%从中获益。

4.2 局部治疗及护理

褥疮的局部治疗方法很多,有物理疗法、中西药外敷、外科治疗及其他方法。(1)传统方法:传统治疗褥疮的方法是吸收和排除伤口渗液,尽可能保持创面干燥,以防止感染。这种方法可使伤口脱水、结痂,达到痂下愈合目的。在痂皮中混有一些表皮细胞,这些细胞被迫移向干燥痂皮下深处。痂皮是创口愈合的天然屏障,表皮细胞在痂下移动缓慢从而延长了愈合的过程。(2)新式疗法,理论依据:将敷料粘贴在组织溃烂且渗出液较多的潮湿伤口表面,能吸收过多的伤口分泌物、毒素、坏死组织,提供伤口愈合的湿润环境。保持肉芽组织湿润,促进上皮细胞再生和血管增生,增进了伤口愈合过程。敷料:针对不同类型的组织溃烂选择相应的敷料。如增强型透明贴敷料、增强型溃疡贴等。

4.3 溃疡贴+清创胶+溃疡糊治疗的优点

增强型溃疡贴具有以下重要特点:(1)有中度渗液吸收能力;(2)弹性好,具自粘性,易于固定;(3)表层半透膜,透气防水,阻隔细菌入侵。它使伤口愈合较快;换药时病人不痛;明显缩短护士的工作时间。而清创膏能有效清除坏死腐烂组织,内聚性好,更换时容易清除。溃疡糊为肉芽组织再生剂,填充伤口腔隙,为伤口周围组织提供支撑,吸收渗出液。溃疡贴联合清创胶、溃疡糊在治疗Ⅲ期褥疮方面能促使机体达到抗菌消炎、肉芽组织再生及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的作用。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疗法。

4.4 预防压疮重在预防

4.4.1避免局部受压过久

长期卧床或坐轮椅者,要经常变动,使骨骼突出部位交替地减轻压迫,一般长期卧床病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坐轮椅者半小时变换坐姿一次,并可在骨隆突处和易受压部位垫橡胶气圈、棉圈、水袋等,使受压部位悬空。

4.4.2 避免局部皮肤刺激

内衣柔软、透气,保持清洁干燥,床单整洁平整、无皱折、无碎屑;对大小便控制不住的人、经常呕吐或出汗多者,应及时擦洗干净、更换衣服和被单;在家庭使用尿片者,必须保持尿片清洁、干燥,及时更换。

4.4.3 避免局部皮肤擦伤

使用便器时,应选择无破损便器,不要强塞硬拉,必要时在便器边缘垫上软纸或布垫,以防擦伤皮肤;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擦伤皮肤。

参考文献

[1] 陆微,温斌等.临床压疮护理预防及基础循征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4):248。

第12篇

骨折病人自我急救的措施

1.止血。对开放性骨折,出现大出血者,应及时进行止血,可根据具体情况,应用压迫、加压包扎或止血带等方法。

2.保护伤口。伤口表面有明显异物可以取掉,然后用清洁的布类覆盖包扎伤口。对外露的骨折端,不要还纳,以免将污染物带入深层,但要进行保护性包扎。

3.伤肢固定。伤肢的及时固定,可减轻疼痛,避免造成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固定材料可就地取材,使用木板、树枝等,如无物无用,可将受伤的上肢固定于胸壁,下肢固定于健侧。

力所能及的自我救治完成后,应设法尽快与医疗机构取得联系,以求获得进一步妥善的治疗。

骨折最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

所谓骨折,顾名思义,就是指骨头或骨头的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骨折发生后,离医院较近者,可直接送医院或叫救护车。离医院比较远的病人,必须进行简单的处理,以防在送医院途中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一)病因和发病

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外伤,如打伤、撞伤、挤压、跌伤。其次是由全身性疾病及骨头本身的疾病所引起。如软骨瘤、坏血病、骨软化症、骨肿瘤、骨囊肿、急慢性骨髓炎等。部分骨折与疲劳及职业有关,如过于劳累可导致足部骨折、机床工作者多出现手部骨折等等。

(二)病人表现

骨折发生后,病人表情痛苦,局部疼痛。小儿哭闹不止。骨折局部可出现肿胀,瘀血,变形和功能障碍。触摸局部可感觉骨头变形,压痛明显,有异常活动及骨茬磨擦音。

(三)家庭养护

1.应急处理

(1)如有皮肤伤口及出血者,要清除可见的污物,然后用干净的棉花或毛巾等加压包扎。

(2)四肢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经伤口暴露出来)有出血时,不能滥用绳索或电线捆扎肢休。可用宽布条、橡皮胶管在伤口的上方捆扎。捆扎不要太紧,以不出血为度,并且要隔1小时放松 l-2分钟。上肢捆扎止血带应在上臂的上1/3处,以避免损伤桡神经。

(3)上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硬纸板进行固定,然后用绷带或绳索悬吊于脖子上。下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捆扎固定,也可将双下肢捆绑在一起以达固定目的。

(4)骨盆骨折,用宽布条扎住骨盆,病人仰卧,膝关节半屈位,膝下垫一枕头或衣物,以稳定身体,减少晃动.

(5)通过以上处置后,可搬运病人送医院。搬运病人动作要轻,使受伤肢体避免弯屈、扭转。搬运胸腰椎骨折患者,须由2-3人,同时托头、肩、臀和下肢,把病人平托起来放在担架或木板上。搬运颈椎骨折病人时,要有1人牵引固定头部,其他人抬躯干上担架,然后在颈头两侧用棉衣等固定。搬运下肢骨折病人时,可由1人托住伤肢,其他人抬躯干上担架。上肢骨折者多可自己行走,如需搬运时,方法同下肢骨折病人。病人经应急处理和送医院治疗—段时间后,需要回家康复,家庭成员除应注意患用药、营养饮食外,着重加强护理,协助早期功能锻炼。

2.家庭用药

(1)鱼肝油丸2丸,每日3次口服。

(2)钙片4片,每日3次口服。

(3)沈阳红药2片,每日3次口服。

(4)跌打丸1丸,每日2次口服。或用合骨丸l丸,每日2次口服。

(5)七厘散用黄酒调成糊状敷于骨折处,每日一换。上药可联合服用或任选几种服用。

3.中药及偏方

(1)罗汉松根500克,,续断、小接骨丹各30-60克,75%酒精15毫升,松节油5毫升,仙人掌适量。将上药捣碎混合成糊状,外敷患处0.5厘米厚,5-7天更换1次。

(2)黄柏、续断各30克,大黄、血竭、龙骨各18克,红花、元胡、牛膝各15克。将上药研成末用蜜或开水调成糊状敷于骨折处,隔日—换。

4.营养和饮食

骨折的病人由于疼痛,卧床不活动,消化功能不好,可引起身体代谢的变化,最明显的是蛋白质的负平衡(即蛋白质的消耗大于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外伤所致的失血也是体内营养的损失。骨折的愈合、软组织的修复,都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如果饮食调节不好,营养跟不上,不仅影响病人对骨折、软组织损伤的耐受力,而且还会影响骨骼和伤口的愈合及病体的康复。骨折病人需要吃些易消化、富有营养、清淡的食物,宜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要多食用些动物的肝、肚、排骨汤、鸡、蛋、鱼肉及豆制品、牛奶,并且多吃些蔬菜、水果等。

5.家庭护理

(1)骨折病人大多活动不便或需要长期卧床,生活上需要照顾,对身体的恢复考虑较多,因此需要家人耐心细致周到的护理,家人有什么不愉快之事,不要在病人面前表观出来,以免引起病人的误会。经常同病人谈谈,多加安慰,使其感到家庭的温暖、亲切,增强康复的信心。

(2)皮肤的护理,对长期卧床、特别是对石膏固定和截瘫的病人尤为重要。石膏固定的病人,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需要平整无皱折。截瘫的病人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用50%的酒精或滑石粉按摩受压部位,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3)便盆的使用。卧床的病人大小便需在床上用便盆来接,使用便盆时,用枕头垫高上身;如果需长期卧床可将床边开洞口,大便时便盆放在洞孔下,臀部下方垫一小油布或塑料布,自洞口上缘下垂于便盆,保持洞口及其周围清洁。

(4)预防垂足,注意保持伤肢功能位置,床上应备支被架,防止局部受压,预防垂足。

6.康复措施

(1)加强功能锻炼。长期卧床的病人,如不适当的活动常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肢体末端肿胀。因此,应将伤肢保持在适当的功能位置,在床上活动,如做大腿肌肉收缩,足趾和踝关节运动。也可将房梁上或床头、墙上拴一绳索活动上身和上肢,并尽力让病人自己梳洗、吃饭,手中可握握力圈、健身球、健身棒锻炼,以达到活动的目的。

(2)在不影响骨折固定愈合的情况下,病人可扶持他人或借助双拐的力量,早期下床,早活动,晚持重,活动量由小到大逐渐进行,切忌急躁。

(四)注意事项

1.怀疑病人有骨折时,要就地取材,简单止血和包扎固定,及时送往就近医院,切不可随便复位。

2.治疗期间,要遵从医务人员的处置,按时服药,切不可自行其便。

3.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进行锻炼,伤后 l-2周主要锻炼肌肉,有节律的收缩、放松;3-6周加强关节的活动,逐渐增加运动量,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的情况及远端肢体的颜色、感觉活动情况,如有异常现象,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4.长期卧床休息要注意卫生,防止虱、蛆生长。

5.避免再次受伤。

(五)预防常识

部分病人是可以避免发生骨折的,这需要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以安全第—,时刻注意就能减少骨折发生。儿童走路不稳,容易摔倒,尤其不能到高处玩耍,要教育和看好儿童,避免摔伤。少年玩耍较多,好奇心强,家长及老师要做好教育工作,不要爬墙上树。中青年在工作及骑车时要精力集中,事事处处要注意安全。老年人手脚活动不便,雪雨天及夜晚尽量不外出。外出时要有人挽扶或持拐杖,夜晚外出要有照明工具。上街最好不骑自行车,不要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看过“骨折病人如何自我急救”的人还看了:

1.骨折急救法五个步骤

2.骨折现场急救正确方法

3.骨折急救的主要方法是

第13篇

关键词:白内障 围手术期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7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1-0125-02

现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品体植人术是治疗白内障最理想的复明手术,其围手术期护理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佳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会使成功的手术获得理想的效果,而且还可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1月,共施行该手术1162例,现将护理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1162例(625只眼),女594例,男568例,年龄7~78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976例,外伤性白内障128例,代谢性白内障52例,先天性白内障4例,并发性白内障2例。术后95%视力在05以上,复明效果良好。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以热情和蔼的态度,关心体贴病人,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目的,复明的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和需要病人配合的关键步骤,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取得病人的合作和支持。

2.1.2 训练:术前反复训练病人仰卧、在头不动的情况下按要求向各方向转动眼球并保持固视状态。同时,应完善各项必要的检查。

2.1.3全身准备: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肺肝功能,有无贫血、糖尿病、凝血机制障碍等。有异常时给适当治疗,使病人在尽可能接近生理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2.1.4术前准备:手术前3日开始清洁结膜囊,用0.25%氯霉素眼药水点术眼,每日3一4次。术前1日剪睫毛。用0.05%碘伏液冲洗结膜囊。术前1小时用Mudrin一P眼水散瞳。

2.2 术后护理

2.2.1 卧床休息:术后2~3日内嘱病人安静卧床休息多取仰卧位,减少侧卧位,禁止伏卧位,禁止伏臣位,四肢活动不限制。避免用力咳嗽和打喷嚏,防止晶体移位。

2.2.2 疼痛的处理:手术后术眼可有疼痛,一般较轻,不需处理。如有术眼疼痛较重者,庆根据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分析原因,如术眼突然剧痛,且发生于术后3~6小时内,多为眼内出血,如术后2~3天出现眼球疼痛,结膜充血水肿,眼睑水肿,可能是术后眼内炎,均医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2.2.3 恶心呕吐的处理:手术中的刺激,某些的作用,手术车、电梯的送运等常可引起病人的恶心、甚至呕吐应及时给予安慰,镇吐剂等,防止呕吐,以免发眼内出血。

2.2.4 防止术眼外伤:术后嘱患者起居时应慢,稳,进食,洗漱,大小便等给予协助。防止撞伤术眼或摔而致缝线断裂、伤口裂开等。术后两日内切勿低头、弯腰等,避免引起晶置的变化。

2.2.5 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的应用:由于手术的刺激,术后虹膜可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因此,需规应用皮质激素3~5天,同时,给予预防剂量的抗生素3~5天,有易感染因素存在者延长到1周。

2.2.6 瞳孔的观察:术后一周内每日更换敷料,抗生素眼水点眼,同时观察瞳孔的大小及形态。每日应用M udrin一p滴眼液散瞳一次,以活动瞳孔,防止虹膜后粘连。但散瞳不宜过大,以不超过晶体的光学面为佳,以免发生瞳孔挟持。如术后炎症反应重,前房渗出多者,应每日数次观察瞳孔的变化,一旦发生粘连,立即改用1%阿托品眼水散瞳,直到把粘连的瞳孔拉开。

2.2.7 饮食护理:手术当日会给半流质饮食,术后第二日改为普食,整个恢复期内,应嘱病人不食或少食海鲜、羊肉、香菜等能提高机体应激性的食品,以免加重炎症反应的程度。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切忌大便时过度用力,以免引起前房出血。

2.2.8 出院指导:出院时嘱病人按时滴眼药,3~5日后回院复诊,最迟不超过一周。近期不可过度用力。

2.3 出院指导

嘱病人出院后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眼或碰伤术眼,遵医嘱滴眼药水,保持术眼清洁,定期门诊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复诊。

综上所述,由于眼球结构精细,病人常担忧手术效果,故与病人交谈时要掌握语言技巧,消除其思想顾虑,及时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第14篇

护理步骤:①将手术室消毒,同时给病人备皮。②评估病人意识及各种反射。③准备用物用药。④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治疗及抢救。⑤备好各种抢救药品、手术器械,吸痰吸氧,使用重症监护仪等。⑥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术后护理:脑出血微创术后预见性护理程序,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改变以往以医嘱备物用药据病情备仪器,采取了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如评估病人烦躁程度,有无拔管的可能,事先使用保护具,约束带,床挡。预防发热,使头部处于低温状态,使用冰袋冰敷。室内通风,温湿度相宜,每日紫外线消毒病室2次,及时应用抗生素。改变了以前患者出现问题再采取措施,给病人增加了痛苦,增加了经济负提,预见性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了有计划,有目的,有秩序的护理服务,促进康复。

脑出血微创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尤为重要。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颜色、量,颅内压情况,引流袋的位置,应置床头固定与头平或低于头部。脑室引流管高于头部12~18cm,翻身时关闭引流管,避免拖、拉。翻身后开放,冲洗引流管无菌操作,冲洗前后消毒病室,预防颅内感染。

第15篇

关键词 循征护理 神经外科 翻身受限 压疮预防 应用研究

循证护理(EBN)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新的护理理念。现逐渐被我国护理人员接受并应用。其核心内容就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病人服务。它在褥疮防治中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1]。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神经外科长期卧床翻身和翻身受限的患者压疮预防进行了循证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翻身和翻身受限的患者473例,男246例,女227例,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51岁,按身体状态及营养状况作为对其易患压疮的评估,均符合极易患压疮的对象。

循征护理实施方法与步骤:神经外科昏迷及偏瘫病人多,长期卧床,皮肤营养条件欠佳,翻身受限,大小便失禁。以上473例病人均存在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问题,为了预防压疮的发生,将护理问题定为在神经外科翻身和翻身受限患者的压疮预防。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寻找国内外关于压疮预防方面的文献,查阅有关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科研证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慎评审:查询发现: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是产生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2]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氧时,温度升高将增加褥疮的易发性[3]预防压疮时抬高病人床头不应>30°,半坐位时床头抬高45°病人最易滑动,增加骶尾部剪切力,5°~30°为宜[4]。应仰卧翻身左或右斜30°,有资料表明按摩无助于预防压疮,且对己发生红肿的组织有加重损伤的危险。国外护理学者认为,积极评估患者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要求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因子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严格使用评分法对高危患者采取措施后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下降50%~60%[5]。要严格评价所收集的证据,使护理人员应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做具体分析,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应用进行认证,以指导临床。

将所获得的证据与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病人需求相结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①积极处理原发病,为压疮预防创造条件。②改善营养状况,合理补充营养成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昏迷病人尽早置胃管给予高能鼻饲。③睡气垫床,有利于分解压力。④床头抬高30°保持床整、干燥、无碎屑。⑤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⑥应定时翻身,根据病情及局部皮肤受压情况决定翻身间隔时间。一般每2小时翻身左或右斜30°,使用动态翻身卡记录,并注意保持身体稳定及垫空骨突部位,并尽量采用水平,以避免剪切力及摩擦力。但对水肿、出汗、高位截瘫的患者需0.5~3小时翻身1次。⑦严格交接班制度,班班交接。

实施护理计划,并通过动态评审的方法监测效果。首先组织护士学习压疮防治知识、提高护理人员重视和预防意识。其次,应用压疮评分法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最后,有效实施护理计划并随时评价效果。2008年1月~2010年1月运用循证护理进行压疮预防取得了满意效果,住院病人无一例压疮发生。

讨 论

EBN以护理研究为依据和临床实践创定指南,它的实施使每个护士应用循征护理的方法去护理患者。其重要性表现在3个方面:①鼓励护士参与医疗干预。②能发现护理问题并有解决措施。③发展并使用标准语言描述问题。EBN强调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与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病人需求相结合,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注重终末评价和质量保证,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节约卫生资源。

参考文献

1 般美杏.老年患者发生褥疮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护理研究,2001,10(5):258.

2 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1,17(1):20-21.

3 陈又新,译.李钧,校.轮椅座垫对压力和皮肤温度的影响[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86,5(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