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世界遗传、营养学与健康学委员会以“健康农业、健康营养、健康的人”为主题的会议于2010年10月在希腊古城奥林匹亚召开。此次会议的焦点方面放在了人生活史中饮食发展层面,这些是与人的遗传素质、健康、疾病预防情况和久坐的生活方式相关的。另方面,会议也聚焦到饮食的变化层面上,这些变化是由于现代农业、农业企业、食品生产体系、气候变化以及对城市农业和建筑的需求等因素引起的。而所有这些都是受政府和国内外政策影响的。因此,在会议后期,政府和国际组织的作用受到了来自六大洲20多个国家与会者的热议。
如今,我们身处的营养环境与我们遗传学角度上所能适应的环境大不相同。在大约1万年前,随着动物被驯化和农业革命,我们食品供应已发生了变化。随后,工业革命以及食品技术的发展给食品组成成分带来了进步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就是各种脂肪酸数目和质量的变化。饱和脂肪酸和ω-6必须脂肪酸含量增加,而ω-3脂肪酸含量下降。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化作用产生的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这与工业化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化学肥料的使用,使必须维生素与矿物质含量也降低了30%,这些化学肥料的生产过程是很耗能的。或许,所有这些最严重的后果是会导致磷循环的破坏。尽管这些原因以及农业与食品生产营养学与生态学彼此之问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但农业、环境和人类营养与健康方面的政策之问,在很大程度上却彼此分离。我们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至少我们要认清农业、人类健康与地球上生物所依赖的生态系统之问复杂的关系。
本次会议简报称,在饮食发生主要变化的这段相对较短时问内,人类的基因组并没有发生太多变化。因此,极有可能的是些慢性疾病,比如特定的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关节炎、精神疾病和神经病变,至少部分是由于食品的环境和在遗传角度上我们并没有很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元素的原因造成的。
份来自饮食脂肪酸与冠心病流行病学研究分析表明,与当前几乎所有推荐标准不同,食用过多植物油中的亚油酸(主要是ω-6脂肪酸)实际上会增加得冠心病的风险。植物油的生产,比如玉米油和大豆油,是现代食品生产体系中主要的元素。因此,可能非常不幸的是,含有高亚油酸(ω-6)与亚麻酸(ω-3)比值(大约15:1)的食品,这通常在发达国家常见,但现在正蔓延到发展中国家,这些发展中国家正采用所谓的发达国家的农业和饮食习惯。对转基因动物(FAT-1型小鼠)的研究进步支持了这种观点,即高水平的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是有害的,而仅亚麻酸,十二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是有益的。
在饮食中降低ω-6脂肪酸的水平,并提高ω-3脂肪酸水平,把ω-6脂肪酸与ω-3脂肪酸的比例从典型的15:1降低到理想的2:1,甚至更低,这是个对食品工业国内外的相关组织、农业与健康协会来说需要考虑的营养政策,这也不断地被基础研究、当今流行病学和进化论研究所证实。但与此相反,没有任何研究证明,介入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什么效果。最近研究表明,至少像饱和脂肪酸样,反式脂肪酸有导致冠心病的风险。相似的是,在饮食中加入大量ω-6脂肪酸也是被些研究所支持的,但这些研究本不该迎合当前的研究标准。因此,我们必须慎重地看待那些“神奇食品”的功效以及农业专家和食品技术专家所计划的在饮食中任何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并且,在那些食品被广泛应用到整个人群中之前,就应该开展相关的初步研究工作。
苯丙酮尿症解释了营养素的摄入与少见但强烈的基因变异之问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决定身体是否健康或患病问这种差异的。相反,更常见但微小的基因变异与营养素相互作用,能适度的影响相当大比例人的健康。举例来说,必须营养素亚油酸与α-亚麻酸对必须长链脂肪酸的新陈代谢,就是受基因控制的。这种基因常见的变化会影响这些新陈代谢转化的效率,因此对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饮食需求,在不同个体问是变化显著的。作为种必然结果,因为饮食中亚油酸与α-亚麻酸绝对和相对含量与冠心病和癌症有关,比如乳腺癌,那么在摄入相似脂肪酸的个体中,患病的风险可能就有所不同,这是那些变异的控制基因起的作用。在富裕国家,对有钱人来说,考虑个人基因变化来制定饮食推荐(个性化的营养)或将成为可能。
肥胖,11型糖尿病,特定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常被称为“生活方式”型疾病。把这个词的重点放在个人身上,这并不是逃避学术研究上能避免疾病的责任。但在任何情况下,促进健康的责任很明显是两方面的,比如,一个人的体育运动是与他身体健康状况直接相关的,能做足够的体育运动的责任是在政府和个人两个方面。政府必须确保个安全的体育活动环境,这样才能确保市民走路、交通的安全。政府也必须给学校制定政策,确保中小学生有时问休息并进行体育锻炼。另外,城市环境必须没有污染,城市的规划要能鼓励市民参与到活动中,比如当地的园艺活动。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更好地促进市民关系,更好的饮食、更多的体育活动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人类庞大的污染取决于农业的大部分食品。农业是人类活动中最具生态破坏性的,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农业对农场具有多大破坏性关键在于我们耕种什么和如何耕种。与生产果蔬相比,生产畜产品对生态系统更具破坏性。但我们耕作是否具有破坏性和持续性,则取决于我们如何想办法生产可食用的动植物。比如说,与喂谷物给牛吃相比,让它们自己吃草会降低沼气的排放。同时,健康取决于我们吃什么,怎么吃。还是这个例子,自己吃草的牛比喂谷物的牛所产牛乳中含有的ω-6与ω-3脂肪酸比值要低。此外,食用大量红肉(牛肉,猪肉,羊肉的)增加了患常见类型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几率。然而,适量的肉和乳,可能又是有价值的蛋白质的来源。这种复杂的关系表明,我们在制定政策时要把食品生产和疾病预防联系起来,将来要根据我们对生态气候变化和我们掌握的营养学知识进行膳食推荐。
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农业耕作变得更困难,食品供应更不确定。同时,农业也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当
代农业,尤其是工业化农业依靠燃烧石化燃料获取廉价能源。在不远的将来,无论何种能源都会预期变得愈发昂贵。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环保,食品安全以及公共健康的原因,我们需要更多智能化农业。正如在2010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Olivler de Schutter关于食品权问题报告中所描述的农业生态学的概念,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整合农业科学、营养学与医学的成果。农业必须能生产我们所了解的并对健康有益的食品。
有些相关科学由于巨大商业利益而受到偏袒的资助,这实际上影响着相关科学。比如工业化农业对农业大学的利益关系就是个恰当的例子。此外,食品和农业科学的科学工作者们直都在引导营养学的研究,并引领发展了些被证明对身体本无益处的产品。例如通过改变动物喂养方式,用谷物、反式脂肪酸和高果葡糖浆喂养,使食品中有高水平的ω-6脂肪酸,等等。营养学研究和知识应该首先定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之后,食品科学与技术专家再负责发展这些产品,并在这些产品被应用到民众之前,就通应该过实验证明是安全、健康的。营养学的部门应在研究和发展产品上应起到首要作用。在这些产品对人类、动物和环境的营养价值被证明之前,农业与食品科技部门不是引导产品的发展,而是应扮演次要作用。如果这成为现实,那么各类组织的名称也应加以修改,比如把”食品与营养董事会”改为“营养、食品与农业董事会”,这就表示,营养学的研究引导着食品与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此类似,“粮农组织”也应改为“营养与粮农组织”。如果用营养学研究成果引领食品科学,这将起到更好的作用效果。
在如今系列可能出现的灾难性生态系统降解和气候变化环境下,只有通过公共与私人政策,而这些政策是要基于没有偏见的科学和没有特殊的利益关系基础上,我们才能明智地阐述农业、食品分配、营养与人类健康之问的复杂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工业、政府和大学之问愈发亲近的关系的这种危险性。
为了能做得更好,以下几点必须要做到:
(1)农业、营养学与医学应不受商业利益的约束;
(2)需要新型的农业,比如农业生态学:
(3)未来的膳食指导应根据生态科学(包括气候学)和营养学制定;
(4)需要健康导向的农业去适应食物链,消除关键的缺点和不平衡。比如改变动物喂养方式来平衡∞6与ω-3脂肪酸的比例;
(5)广泛主动的行动,特别是能促进活力的,比如发展可持续的邻里关系、公共交通、导向性发展、步行网络的建设和舒适的自行车道路建设:
(6)食品资源与食品途径,以及它们如何与建立城市环境之问相互作用,这是非常关键的;
(7)通过鼓励零售渠道增加新鲜果蔬的比例,在城市环境中,降低食物沙漠的数量。
一、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食品类专业的基础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类别,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要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实干、创新、创业的精神和综合职业素质。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需要的食品检测方面的技术型人才和食品质量监管人才。食品营养与卫生学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食品类专业的教学体系中起到了基石和阶梯的作用。
二、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关系到国计民生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宏观与微观结合、知识与技能融通的课程,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性、实用型人才,就必须认清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地位与作用,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膳食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营养健康的新问题。营养相关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患病率迅速上升,给人民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其次,随着食品加工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与应用,加之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出现了许多食品安全新问题,如黄曲霉毒素、二恶英、丙烯酰胺等对食品的污染,三聚氰胺、地沟油、疯牛病、禽流感等事件的出现,这些都表明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对国计民生以及我国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阻力。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社会属性的科学,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政府十分重视灾区的饮水、饮食安全,“三鹿奶粉事故”发生后,政府积极应对,最大程度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各类食品安全事故给食品专业学生以重要的启示:食品安全重于泰山,食品营养与卫生事业关系国计民生。
三、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养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食品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以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毒理学等课程为基础,且与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等课程有密切联系。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包括人体健康的生理基础、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的营养、强化食品与保健食品、社区营养、营养配餐等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及实际应用,还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及各类食品卫生、食品中毒及其预防等卫生学知识。因此,该专业课对培养学生的营养与卫生观念、扎实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苦于无一技之长、缺乏工作经验。但是,我国的营养专业人才却十分紧缺,公共营养师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公共营养师可以针对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做营养咨询、指导工作,不仅可以在社区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为企业员工、白领、高级管理人员、运动员、家庭提供教育、辅导、指导等服务,是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传播的使者,是促进社会公众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食品类专业学生若在校期间将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学好、学精,考取“国家公共营养师”资格,无疑将有一道崭新的大门向他们敞开。
总之,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在高职食品类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该专业的教师必须根据本课程的重要性,系统地安排教学环节,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小丽,葛秀涛.《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改革与探究.滁州学院学报,2011(02).
[2]王瑞兰,苏新国,等.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4).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当代,大多数中学生越来越不注意饮食的健康问题,随之而来是各种由饮食不良引起的疾病,关注饮食健康,合理搭配食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能使当代中学生拥有更健康的身体,以至于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调查,进一步了解当代中学生饮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相关资料使同学们多知道一些食品与营养的关系。
二、参加对象
初二(14)班 三、活动形式 独立活动和小组活动相结合,主要调查对象是小区里的中学生 四、活动内容 1、设计“中学生营养与健康”的调查表
2、进行问卷调查
3、对问卷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
4、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5、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营养与健康的知识
6、制作ppt和手绘小报 7、成果分析与展示
五、活动要求
1.调查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想好预设问题。
2.与他人交往中,要注意礼貌,顾及自身形象。 3.注意安全问题。 4.调查中及时记录,做好文字、相片、录音等资料收集。
六、活动反馈
当代的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更需要一个健壮的体格承担,同学们和家长们应对饮食健康问题引起重视。我们小组倡导的是每天营养饮食,了解日常饮食的相关知识,此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 通过对中学生的日常饮食健康的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查阅,使同学们了解到饮食与健康的内在联系,引起同学们对饮食健康问题的重视,增加其对日常食品所含营养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的了解,既扩展了大家的知识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树立起健康饮食的良好意识。
七、活动总结
饮食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而是要增强卫生健康饮食的意识,日积月累才能有一个健康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常常给孩子们买补品,但没注意到其实我们每天所吃的事物中有这些营养,只要合理搭配,注意每天的摄入量就可以了,何必要舍近求远呢?
附表:
Q1:作为中学生你平时有没有注意营养与健康问题呢? 会注意 不会注意 不怎么注意
Q2:正直春节期间你有没有整天大鱼大肉呢? 会有 没有 有时会有
Q3:放假期间有没有按时吃早餐呢? 有 没有 有时有
Q4:在正直长身体期间你觉得营养重要吗? 很重要 废话,当然重要 不是很重要
Q5:在饮食方面,你是否有真的注意,平时都吃些什么? 零食 辣辣 牛奶面包 五谷杂粮 按时吃饭,吃早餐 多喝碳酸饮料
Q6:你觉得怎样的饮食方式才算是健康的呢·? ____________
Q7:你是否有吃宵夜的习惯?一般都吃什么? 零食 饭 烧烤 小吃 面 泡面 花生,酒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简介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的管理。它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桥梁,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的健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与安全的保证主要依靠食品生产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从而使营养与食品安全从过去的监督管理,扩展成包括食品生产、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毒理、食品质量控制的诸多领域。它在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方向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一般选择继续深造,因为国家对此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渐向尖端人才发展。毕业后可到全国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社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方向继续深造。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和谐统一的,富有科学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质量检测和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食品质量与安全必备能力
1.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
2.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方法;
3.具有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
4.熟悉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关键词:营养;食品营养;健康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人体从食物中汲取营养,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营养,但人们在饮食营养方还没引起足够重视,只顾是否合胃口而不注重是否健康。因此,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所以我们需要知道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做到合理饮食,科学的膳食,做到营养饮食,均衡饮食。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而打下很好的身体基础。
一、营养原理简述
1.营养、营养素与营养价值
(1)营养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涉及了食物营养、人体营养和公共营养。食物营养指食物的营养组成、功能及保持、改善、弥补食物营养缺陷所各种措施。
(2)营养素(Nutrients)是指食物中对人体有生理功效且为人体正常代谢所需要的成分。各种营养素分别有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它们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相互之问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营养素来自于食物,但是任何一种食物不可能包含所有的营养素,一种营养素也不可能具备所有的营养功能。因此。人体需要从多种食物中获取足够而又平衡的营养素与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
(3)营养价值是指食品中所含营养素种类、质量、数量、比例所能满足人体营养素需要的程度。各种食品当中所含有的营养素种类、质量、数量、比例所能满足人体营养素需要的程度不同,营养价值也就不同。
2.蛋白质
(1)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Pto-rein)主要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构成,一部分蛋白质也含有硫、磷、铁和铜等元素。蛋白质对生命来说是最重要的物质。氨基酸(AminoAcid)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实质上就是对氨基酸的需要。天然氨基酸有许多种,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其中主要的20多种。氨基酸之间主要以肽键相连接构成蛋白质。
(2)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是复杂大分子,种类繁多。蛋白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依据蛋白质的组成可将蛋白质分为单纯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两大类。单纯蛋白质的降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结合蛋白质的降解最终产物除氨基酸外,还有其他化合物,如糖、磷酸、核酸等。
3.氮平衡
由于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所以蛋白质在人体内首先被分解成氨基酸,然后大部分又重新合成蛋白质,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分解成尿素以及其他代谢产物排出体外。这种氮排除是人体不可避免的消耗损失,称为必要的氮损失。因此,为维持成年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每天必须从膳食中补充蛋白质,才能维持人体内蛋白质总量的动态平衡。如果人体摄入氮和排出氮的量相等,就称为氮平衡。
二、健康与营养的概述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其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获取所需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的功用一是供给生活、劳动和组织细胞功能所需的能量;二是提供人体的“建筑材料”,用以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三是提供调节物质,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可见营养素是健康之本,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三、营养成分的摄入
1.食物多氧化。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为机体提供多种营养素。食物的种类多,提供的营养素就丰富,就能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机体就能有充足的能量。每种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水分多、能量低。富含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3.常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和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高,是膳食钙质的极好来源。鱼、禽、蛋和瘦肉均属于动物性食物,是人类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小胖墩”越来越多
前两年,曾有某大学新生入学军训的第一天突然倒下,之后再未醒来的例子。当时医院的护工说,病人送来时他们本来用普通的担架在急诊室门口接病人,谁知窄窄的担架根本装不下这名“巨型”学生,最后护工推来了抢救室里的病床,五六个人才把他推到急诊室里,护工估计他的体重快要接近150千克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个别案例,说明不了什么。果真如此吗?
《2009年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蓝皮书指出,我国有1 200万超重肥胖儿童少年,全世界1.55亿超重肥胖儿童少年中,每13个里面就有一个是中国孩子。
体质不好,关节硬、肌肉软、动作不协调已是青少年中间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肥胖、心肺功能减弱乃至猝死,正在成为威胁少年儿童健康的顽敌。有调查表明,在中国肥胖少年儿童中,汉堡包、炸鸡、薯片、可乐、炒面等食品是他们最爱吃的食物。而一个汉堡包有800卡路里的能量,再配上薯条、可乐,一餐就把一天需要的能量摄入完毕,体重怎么可能不超标?
而且,过多地食用洋快餐和膨化食品,会造成儿童体内脂肪和热量过剩,而谷物、蔬菜、水果摄入量的减少反而使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所以这些孩子尽管看似饭量很大,营养很充足,但事实并非如此。
如何预防“小胖墩”
要怎样预防成为“小胖墩”呢?
首先,炒菜少放油。目前,我们中国城市居民每天每人摄入的油达40多克,而营养学会推荐的数字是25克,希望家长们能按照这个标准让孩子食用。
少吃“洋快餐”。“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等)热量、盐分偏高,同时植物性成分太少,是十分不健康的食品。因此,“洋快餐”每个月吃一次无伤大雅,但经常吃对健康十分不利。
保证三餐营养均衡。早餐尤其要注意合理搭配,包括奶类、豆类、肉类、蛋类、谷类、蔬菜、水果等。中餐和晚餐,都要保证谷类要吃够,搭配适量肉类和蔬菜,同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餐,补充一些坚果、水果、牛奶及杂粮食品。
多做运动。每天进行充足的户外运动,至少60分钟,鼓励参与家务劳动,还可以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何乐而不为呢?
健康卫士
儿童应远离的十类垃圾食品:
1.油炸类食品(炸鸡翅、炸猪排、炸薯条、炸鸡腿、汉堡包等);
2.腌制类食品(包括腌制蔬菜);
3.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
4.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
5.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
6.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罐头);
7.蜜饯类食品(话梅、果脯等);
8.冷冻甜品类食品(包括各种冰淇淋);
9.烧烤类食品(不包括烤地瓜);
10.汽水类饮料。
小链接:儿童肥胖评判标准
为了能准确反映体重与身高关系,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身高体重指数 BMI判断肥胖: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关键词:食品营养;食品工业;发展趋势
如何将健康意识融入我国经营战略中。促使保健时代产生的原因是食品科学、肥胖、医疗费用等。人口的老龄化,消费者开始加强对食品的控制,日渐严重的健康隐患及肥胖问题,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也是驱动健康与保健的因素。
一. 保健时代下的食品与营养
(1)食品引领保健趋势
保健所要达到的水平为生活没有压力、自我感觉健康、合理饮食等。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族群进行相应的保健。全球保健的趋势是:市场营销、生活方式、法律规定。有机食品成为了饮食的主流。在北美一些国家,有机食品的销售额在不断的增长,近期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人们开始重视有机食品,亚洲的进口有机食品也在不断增长,目前的消费群多数是收入高、学历高的人群,中国的政府也在不断的发展中国本土的有机食品的种植,消费者希望清楚的知道产品的成分。目前,英国的不含添加剂成分的食品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2)保健与营养、健康的致胜因素
科学是最重要因素,启动全球科学及营养专家进行评估新的科学技术和科学主张,公共事物很重要,与健康和保健相关的食品与广大的消费者密切相关,如何关注公共领域,需要消费者了解全球的趋势进行分析和监测,同时可以对营销策略和信息做出适当的调整,食品的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必须建立一套有关危机的管理系统,并且经常的进行更新和演练。
(3)健康与保健因素的思考
作为商家如果你欺骗了消费者,消费者会非常的清楚,在当今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网络很容易揭穿你,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如果对消费者提出的质疑不做回应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价值观不被认可,也就摧毁了消费者的忠诚度同时也影响了销售额,如果在做决策时犹豫不决这样会导致成本的增高,花费更高成本来解决问题,现在开始行动,澄清误会,对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康的建议,使消费者与品牌建立新的关系。
二. 食品与营养的市场分析
(1)居民健康意识提高,对营养食品消费更理性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居民有一定的营养知识,大部分家庭开始不同程度的重视家庭成员的健康及营养状况。三分之一的人口有购买营养食品的消费经历。人口的城市化会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所以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必然不断增加。
(2)百姓收入增加,具有消费条件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增长的速度较快,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也在不断的增长。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健康是最根本的,是做所有事情的基础,拥有健康就会拥有希望,拥有幸福。由于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定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购买力市场,同时也完全有能力消费营养健康的食品。
(3)国外的大量资金涌入中国市场
每年我国的健康总量增加千亿美元,对于13亿大众的健康产业而言,已经成为各种投资机构角逐的战场,07年健康行业的风险投资已经超过了5亿美元,其中保健食品行业占的比重偏多。有多数的保健生产企业表示在未来的5年里还会增加产业的投资。将全面提高技术研发、咨询服务等的发展水平。
三. 未来食品营养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健康理念不断提高。人类从婴儿到儿童到青少年到成人,女人从怀孕到产妇到更年期,各行各业对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人们产生对各种营养与食品的需求。例如,少儿的长高益智、女士的体态苗条、老人的延年益寿等等。
根据各种人群的不同需求,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安全食品的基础上人们大力发展功能性食品。在我国儿童肥胖症患者偏多,更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字我国步入中老年队伍的人越来越多,女士们注重体态美,因此大力发展延缓衰老、抗氧化的生物色素,利用医学及营养学的结合,根据不同气候、地区及不同人群的需求,发展抗衰老、抗氧化的生物色素黑色食品,是未来改善食品结构的重点之一。
四. 结语
由于世界各国的饮食文化、习惯、习俗的不同,对食品理解的概念也有所不同。总体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普通食品,既有营养功能又可以饱腹的食品。二是保健食品,适合特定人群可以调节机体功能。三是营养健康的食品,有利于加强生理功能还可以提高健康水平。所有食品都是通过规范、标准的管理进行规范的。由于我国对营养食品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申报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英国的科学家李约瑟说:“世界文化中,唯独中国的养生是其他民族没有的。”在我国中医药学蕴藏着丰富的预防思想,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总结了大量的养生保健的方法和与预防疾病的手段,具有一定的发挥优势和鲜明的特色,如果将这种思想引入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中,一定会扩大国内及国外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 沈群,沈再春.中国方便面营养与安全的现状及趋势[C].//第六届中国面制品产业大会暨第二届亚洲面食产业大会.2005:26-29.
[2] 费星.近江牡蛎净化工艺及其生态冰温保活过程中营养、呈味成分变化的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09.
关键词:食品 营养强化 管理体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补充各种各样的营养,以增强体质,而食品生产厂商也重视并迎合消费者的喜好,生产大量添加药物和营养强化剂的食品。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添加比例是根据人们的营养状况进行研究做出的,同时要符合国家制定的食品强化标准。而近年来,不少食品生产商户为牟取暴利不遵守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法规的规定,在食品中任意添加营养强化剂,越来越多的营养强化剂添加到食品中。这些强化剂的添加在增加食品营养成分,改善人们营养状况和身体体质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和问题。笔者根据最近几年出现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滥加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探讨我国食品营养强化管理体系的问题所在以及如何减少甚至杜绝食品营养强化负面问题的出现。
一、食品营养强化管理缺陷
(一)食品生产厂商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近年来,在食品中添加营养强化剂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越来越多的食品中添加了多种多样的营养强化剂。而我国食品营养强化管理工作开始时间不长,还不能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由于食品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甚至是缺乏,一些重利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在食品中任意添加营养强化剂,增加食品中营养成分所占比重以逃脱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查。而这些企业又很难根据人们的营养状况综合评估确定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添加比例,同时企业对营养强化剂缺乏全面的认知,不能明确一些营养强化剂的负面影响,所以他们只是想当然的认为添加足够的营养强化剂就是对人体有益的。这是由于国家对食品安全法以及食品营养添加剂利害关系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的。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
国家、地方相关管理部门对食品广告缺乏严格管理,营养强化食品的保健疗效作用的宣传较为普遍,一时营养强化食品成为人们热衷的食品。食品生产厂商在食品中添加各种营养强化剂,有的明显与国家规定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标准》不相符,却也堂而皇之的进入各大超市和食品店。这些营养强化食品在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审批、食品检测以及上架后的监督都缺乏严格的制度管理。
(三)大众营养知识匮乏
从我国目前食品生产企业的情况看,他们对食品中添加的营养强化剂形式的选择、添加量的多少、食品与营养强化剂是否兼容、以及产品的标识是否恰当都没有明确的认识。客观上,我国人民大众的营养知识水平有限,营养食品又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消费者很难科学的判断选择营养食品。大多数消费者都是根据广告的宣传或亲友的推荐来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适宜的营养食品。这有可能造成某种营养摄入过多,或者达不到预期的强化效果,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二、完善食品营养强化管理方法
(一)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随着世界食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上对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的规定和标准,对促进食品贸易的发展十分必要,而我国目前的食品法制化管理体制尚且不是十分健全。为了更好的管理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相关法律规定和标准,以确保始终以一致、合理的原则在食品中添加营养强化剂。通过制定对营养强化食品进行严格的审批和注册制度,以限制不合格营养强化食品进入生产。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和完善适宜我国国情的食品营养强化的政策和法规。通过对营养强化剂使用的管理和控制,保证和改善食物供应质量及营养成分恰当、合理,避免在食品中任意添加而引起的过多或不足造成的营养失衡,进而改善人们大众营养状况,增强人们体质。通过对强化食品标签的管理规定和广告宣传的相关法规的制定,可以进一步规范市场,防止过分夸大营养效用,避免误导或欺骗消费者的行为。食品生产和经销商不得在食品营养强化的宣传上过分夸大其效果,或者过分增加食品的价格。
(二)加强食品营养强化知识宣传
除了对营养强化剂和强化食品进行科学管理之外,消费者的营养知识的匮乏是最终限制消费者选择强化食品种类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消费者的营养状况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加强食品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营养知识水平,使其通过知识了解和判断自身的营养状况和营养需求,并培养消费者使用食品标签中营养信息的知识和技能,做出健康选择。国家应该对食品中各种营养强化剂的品种、添加量、适用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对食品生产厂商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定期到食品生产厂进行安全卫生检测,督促食品生产商进行营养知识学习,生产符合国家最新营养强化规定标准的食品。
我国现今已经加入WTO,协调与CAC标准的一致性将是一项较为迫切的任务,因此,在保护人民健康的前提下,应该积极向CAC标准靠拢,完全融合于国际大环境下。如果食品生产商仅仅出于商业竞争、牟取暴利的目的,盲目添加各种营养素,是不被允许的。
(三)组织检查监督机构
仅仅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相关营养强化标准、提高大众营养知识水平不足以规范营养强化食品市场。为进一步规范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和营养强化食品的销售,建立组织检查监督机构,并制定食品营养强化剂、各种营养成分和营养效果等统一的鉴定指标和评价方法,是加强对市场上销售的营养强化食品的检查和监督管理的最佳配套措施。监督检查机构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们的健康负责,要有与人们健康作对的奸商坚决斗争到底的决心,对他们从严惩处,绝不手软。与此同时,还要设立相应的监督举报热线,通过广大民众的力量,形成舆论气候,打击违反相关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的食品生产厂商,让投机倒把的厂商无机可趁。
三、结论
食品营养强化是人类社会饮食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增进人体自身健康,增强体质的一项公共营养措施。但是,对于目前市场上大量出现的“保健食品”“滋补食品”等,有很多是没有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批,有些则是毫无根据的添加药物和营养强化剂,并大肆鼓吹和夸大疗效作用,导致食品行业存在失控现象。为此国家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健全食品营养强化管理体系,加强营养强化食品的监督和管理。政府管理部门和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要明确认识,食品是关系到人们健康的大事,营养强化也是有益于人们健康的大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善营养强化食品审批注册制度,加强对营养强化食品的监督管理,为人们的健康负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条例生产食品,并严格控制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瑜.美国的食品强化管理[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2).
[2] 李晓瑜.澳大利亚食品强化管理法规标准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8(6).
[3] 李晓瑜,王茂起.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法规、标准状况及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16(4).
[4] 符锡春.营养强化剂与营养强化食品[J].
[5] 李晓瑜.对食品营养强化剂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年第20卷第4期.
1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内涵
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涵盖和涉及的分支学科多。该专业主要研究食品卫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食品质量、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管理等,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加以监管,保障食品的卫生性和营养价值,满足人体日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促进人体的健康。涉及的产业多、领域广,要求相关人才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疾病的营养防治,掌握饮食辅助疗法,能够对食物中的基本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同时掌握与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胜任与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相关的管理工作,具有正确三观、良好道德品质的技术与管理人才[1]。
2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重要性
2.1保障食品卫生,营造健康的食品安全工作环境
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食品卫生也成了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苏丹红鸭蛋,染色馒头,水饺中的“霉青菜”,增加动物瘦肉量、降低成本的瘦肉精,回炉面包,毒生姜,豆腐中的吊白块,奶粉中的三聚氰胺,以及近来的塑化剂事件等等,数不胜数。这些形形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整个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给人们造成了恐惧心理,给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带来了严重影响,从侧面反映了当今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同时水土污染、农药和花费的滥用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性问题。强化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能够有效保障食品安全,避免一系列的恶性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造成的恐慌,另一方面有利于打造健康的食品安全工作环境[2]。
2.2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食品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
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设了医学专业类的食品营养专业。目前我国培养的相关人才大多在医院的营养保健科工作,而面向普通大众的医学营养专业人才稀少,这与我国的社会发展需求相悖。近年来,我国政府将改善民众营养健康水平指定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而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不止要求卫生安全,更要求其具有营养价值。以此,应从分子水平研究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完善现代食品营养理论,阐述食品对人体病理状态的治疗功效和影响,研发新型营养补充剂和健康食品等[3]。
2.3食品安全与营养问题相连甚密
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卫生饮食的重要性。人类为食物链顶端的生物,食物中的毒有害物质极易因富集作用而大量富集于人体。避免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最大限度地保障人们的饮食卫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注重食品的卫生安全而忽视食品的营养品质是目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中存在的一大误区,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被有毒有害物质或病原微生物污染,同时也涉及食品中营养物质被破坏的问题。食品必须含有基本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食品的营养质量得不到保证,人们日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缺失,会导致人体疾病。只有对营养和卫生同时加以管制,才能全面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发展有效措施
3.1提高对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重视程度
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涵盖和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餐饮、烹饪与营养科学、医学营养以及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因此,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学科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高等院校、相关企业乃至全社会对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对于社会层面而言,要时刻保持对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发展历程的宣传和报道,保证相关内容的准确性、及时性,为民众了解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提供便捷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重视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的氛围。对于高等院校和学科相关部门企业,应着重于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的充足、技术的先进和硬件设施的完备等,以此来全方面地为学科建设提供条件,最大程度上优化学科建设环境。
3.2提高学科人才队伍的专业性,提高学科整体发展水平
由于我国目前对于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不够重视,专业人才缺失,工作效率低,导致我国食品卫生问题频发。因此,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应推动相关学科的建设,及时补充和储备专业人才,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设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帮助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形成完善的体系化的学科理论体系和模式,体现出发展与建设该学科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降低社会上的食品安全问题,使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食品安全工作环境。另外,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需严格把控,选拔综合素质过硬的高素质人才,为学科的创新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学科的创新发展道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内部及有关学科发展单位对食品安全教育、食品营养和食品监管制度等分支学科的人才教育工作。对于高等院校,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能够有效为学科建设提供动力。高校可以定期开展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外出进修,以座谈等多种形式积极学习,完善知识体系,使现有教师都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和标准,进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同时,提高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的占比,适当缩减理论教学课时,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教师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能力,建设专业的教学人才团队。
3.3开展社会性普及教育,提高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目前我国社会对于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现状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低,这极不利于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全方位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应积极在普通群众中开展营养与食品安全相关内容和知识的普及,加大力度推动学科建设,提高社会各领域对学科的接受度。这一措施有利于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提高全社会相关认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建设减低社会因素的阻力。此外,加大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力度,促使国内尽快形成市场竞争力,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利于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和理论性指导,进而在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建设工作和相关企业间形成稳定的交互性资源的共享和流通[4]。
3.4调整、优化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课程设计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现有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因此,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建设应立足于现有的学科基础,调整和优化发展方向,逐步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使高校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升教学质量,如: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搭配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为学生保留相应的自学空间,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难点问题上,提高教学效率,为培养复合型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渐渐提高。营养与食品安全是目前影响国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相关知识的普及,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针对目前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相关部门应充分重视,积极探索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符合的新型发展道路,为营养与食品安全学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晶.食品安全与营养学科的发展及其必要性[J].食品界,2017(6):36.
[2]李海萍.探究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63):196.
基层伙食保障是一项经常性的、细致的、复杂的工作,是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伙食保障虽不是部队的中心工作,但它影响中心工作。伙食质量关系到官兵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单位的凝聚力、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
多样化的膳食原则。所谓多样化,是指官兵每天膳食要有各种各样的食物。烹调方式花样翻新,食物搭配合理,避免重复同样的食物。食物多样化的好处,既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又能提供营养齐全的保护性成分,从而降低某些致癌物质的危险性;还能有助于人体摄入的物质成分保持适量,提升官兵健康水平。做到膳食多样化,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炊管人员按照《军人食物定量标准》科学制定周食谱,每天的食物安排要有谷类食物、蔬菜、水果、奶制品、肉类及其替代食品等。
以谷物、蔬菜、水果为主、其他食物为辅的膳食原则。这条原则要求饮食观念由过去的大鱼大肉向现代的荤素平衡转变。传统的膳食习惯偏爱大量高蛋白、高脂肪食品,而现在提倡的膳食则是以水果、蔬菜、谷物为主。实践证明,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与许多常见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心脏病、癌症等,官兵每天多食谷物食物、蔬菜以及水果,会更有益于人体健康,既能给人体提供更多的淀粉、维生素以及低脂肪的营养又能提供丰富的矿物质以及其它一些抗氧化成分,这些物质成分能够降低癌症的发生率。
运动与健康饮食相结合的膳食原则。研究表明,体重超标会增加患各种疾病的危险,而节食减肥是不科学的。健康的身体,就是感到身体舒适、运动灵活、精力充沛。要想有健康的身体,首先要膳食合理。遵照健康的进食原则,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再是加强体能训练。运动过后人体消耗了很大的能量,官兵会感到饥饿,这时不能暴饮暴食,尤其是肉类的高热量食品,否则会影响胃肠的正常吸收。剧烈运动后,在间隔一个小时的情况下,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盐分、糖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能量。吃少量的粗粮(如番薯、馒头等)和蔬果。对于运动减肥来说,少吃多餐的方法效果较好。
关键词:食品相对安全 代谢综合症 肥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224-01
食品安全一般是指相对安全性,因在有效控制食品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前提下,还要取决于消费者饮食方式的合理性,适当食用数量,以及食用者自身的一些内在因素。与食品相对安全有关的因素有食品污染,食品卫生,及人体内在因素如食品营养过剩,食品营养不均衡,饮食习惯,食品过敏,个体代谢能力,对不同体质、性别、年龄、基因、季节、地方的人适合不同食品,如何饮食排毒等。
影响国民身体健康主要是代谢综合症的病和癌症,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体重、高血糖、高尿酸、高血黏度、脂肪肝等。2001年,WHO提出代谢综合症的病态名称,这种代谢症是生活、饮食方式造成的,这些症状并有年轻化的趋势。
1 我国代谢综合症人和癌症的数量
1.1 2006年我国心血管病人的数据
40岁以上的人患心血管病的占57%,高血压1.6亿人,血脂异常1.6亿人。2011年我国高血压患病人群已经超过2亿,但是根据初步的统计,高血压的知晓率只有30%,也就是说有七成的高血压患者还不知道自己得病。
1.2 据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指出
目前我国超重人数达2亿,超重率22.8%。
1.3 2010年最新调研结果显示
全国糖尿病成年病人及前期病人约2.4亿,患者数量6年来翻了两番多,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人数已达1.2亿……
1.4 我国脂肪肝、酒精肝的发病率近几年在我国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病在青少年中发病率迅猛上升,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1.5 我国城乡居民癌症死亡率属世界较高水平,而且持续增长,我国每年新增200万癌症患者
2 食品相对安全有关的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十六个字:第一,合理膳食;第二,适量运动;第三,戒烟限酒;第四,心理平衡。
现在城市许多人都按健康四大基石养生,但我国代谢综合症和癌症人的数量有增无减。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你的食物就是你的医药;不适当的食物引起疾病,恰当的食物也可以治病”。这句名言就包含着与食品相对安全的有关多种因素,食品相对安全是由多学科知识的集成、综合、应用。
2.1 食品污染
食品污染主要是环境化学污染引起,是食品相对安全有关的首要因素。人类各种活动污染环境,主要有农药、化肥大量使用,工业三废、城市污水与未处理垃圾污染土壤、水源。主要有重金属、农药和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环境激素等污染最为严重,还有抗菌素和雌激素等药品的残留物。20多年前,“多氯联苯”在美国就已禁用。但“多氯联苯”会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在动物脂肪中蓄积。科学家在北极熊和海豹身上发现也有“多氯联苯”的蓄积,而且造成它們的死亡,这是食物链累积的结果。全世界绝大多数人都无法避免食品化学污染, 只能有效控制食品污染化学含量,如某种水产食品我国的国家卫生标准“多氯联苯”含量是≤2mg/kg合格。所以人们只有尽量减少食品化学污染物摄取,尽量减少食品化学污染物在人体累积,否则将对人体健康和子孙后代具有长期和严重的潜在健康危害和致癌等疾病,这与食品相对安全有关的因素都有关系。
3 食品相对安全与肥胖的关系
肥胖有以下危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增加癌症发生的危险性;此外还有关节软组织损伤、生殖能力下降以及心理障碍、心脏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胆结石、痛风等。现代人都知道肥胖的危害,根据所认识的一些人他们都按健康四大基石养生,减肥,已坚持了6~8年,为何肥胖还是减不了。从食品相对安全角度分析,因食品的环境激素扰乱生人体内分泌系统,引起肥胖,环境激素易在人体脂肪积累,肥胖的人积累环境激素相比瘦人多,形成恶性循环。还有高蛋白质食品摄取量多,加重肾代谢负担,增加人体代谢产生的毒素,形成肾虚。中医认为肾虚会肥胖,到了四十几岁的人大多会有不同程度的发胖,因为这个时候开始肾虚,这也说明,肥胖就是衰老的症状之一。大学生群体肥胖的人很少,因大学生群体肾虚的人很少。在高校食品专业教师的肥胖率较低,因他们熟悉食品相对安全的知识。
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体重虽然达标,即体重质量指数在BMI在18.5~24.9之内属正常范围但却也有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综合症的病,原因是隐形肥胖造成的。所以体重质量指数要结合腰围和胸围比,因脂肪易在肚子堆积,还要结合体能测试才合理,据调研腰围应比胸围小12cm以上的人,隐形肥胖机率少。
4 食品相对安全与身体健康的实践与调查
作者从事多年的食品相对安全与身体健康的研究工作,指导一些中年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结合食品相对安全知识使腰围减少。并指导一个腰肌严重损伤者(当时是58岁,今年61岁),效果:快走3000m,时间23分,双杠双臂屈伸,次数从0到现在15次,单杠引体向上,次数从0到现在6次,60岁还能成功攀岩15m高。作者还调查一些认识的中老年人,他们能按健康四大基石生活方式,也认识与食品相对安全有关因素,他们没有代谢综合症和癌症,身体轻盈。以下是认识的一些80~55岁中老年人的体能状况:一组可做单杠引体向上10次~20次,一组可做双杠臂屈伸10~30次,快走3000m,时间22分45秒~26分。他们的体能很多现在的非体育专业本科生都达不到。
5 建议
我们注意到,人们对糖的认识并不一致,这种情况在很多时候是因为对糖的界定不同造成的。狭义的糖一般指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等能产生甜味的单糖及双糖,又称简单糖类,主要来源于甜食和饮料等:广义上的糖则指营养学上的“碳水化合物”,除上述简单糖类外,还包括淀粉(又称复杂糖类)、低聚糖和膳食纤维等,主要来源于粮食、蔬菜等。简单糖类和复杂糖类既有共同点,如升高血糖,提供能量,又有很大不同,如味道有甜和不甜之分,对健康影响也不一致。为了避免概念混淆引起误解,本文所有关于糖与健康、糖与生活的讨论都只针对简单糖类,主要是甜食,而不包括复杂糖类,低聚糖和膳食纤维等。
消费,多OR少
虽然中国是食糖第四大生产地,位于巴西、印度、欧盟之后;第五大消费地,位于印度。欧盟、巴西和美国之后,但就人均糖消费量来说,却是很少的,每年仅消费8千克(2006年数据),而全球水平是每年25千克~30千克,美国则是45.3千克(数据来自网络,年份不详)。也正是因为中国人均糖消费量一直很少,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没有建议糖的摄入量,原因是“我国居民现在平均吃糖的量还不多,对健康的影响还不大”(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73页)。
不过,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巨大,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别、城乡差别都很大,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均有巨大差异,糖消费的“平均数”一般并不能反映实际消费情况。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糖的人均年消费量肯定远远不止8千克那么少,尤其在一些喜欢吃甜食的群体中,如儿童、青少年和时尚青年,糖的消费量还是比较多的。为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指出:“多吃糖有增加龋齿的危险,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不应该吃太多的糖和含糖高的食品及饮料。”
吃糖,有益0R有害
近年来,吃糖无害的说法非常流行,其主要观点包括:①糖不会使人肥胖;②糖不会造成糖尿病;③糖不会造成心血管疾病;④吃糖不会造成微量元素的缺乏;⑤糖不会使孩子兴奋过度;⑥吃糖会导致龋齿,但只是导致龋齿的因素之一。
“吃糖无害”这一观点甚至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的网站引用。引文中提供的证据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了一次咨询研讨会,有关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新陈代谢及行为方面的专家探讨了包括糖在内的碳水化合物领域的最近科学发现,并提出了名为《人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咨询报告,报告指出“多年的研究已反驳了各种误解,并提供一贯的证据显示,日常的糖是一种安全有价值的食物来源”。
根据《中国食品报》2003年10月30日的报道,这次咨询研讨会是1997年4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与会者是来自欧美等13个国家的有关专家。在该次会议后,FAO和WHO出版了《人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提出了“吃糖无害”观点。为了查找该出版物,本文作者浏览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网站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网站。可能是时间过于久远,未能找到《人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咨询报告的原文。因此无法确认该报告中所说的“糖”是指广义的糖(即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还是狭义的糖(sugar)。
即使该份咨询报告真的存在,也不能一锤定音地说“吃糖或甜食是无害的”。众所周知,专家对糖的看法往往与其背景有关,那些来自食品工业的专家或机构更倾向干支持糖的消费,而那些来自医学界的专家或机构则更可能反对糖的消费。
以糖(甜食)与肥胖的关系为例,支持糖消费的人,如《人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认为:“任何形式的能量过分摄取均会导致肥胖,保持能量平衡是预防的关键,糖本身并不会导致肥胖”;而反对糖消费的人。如美国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营养中心阿达姆教授则认为:“人对甜味的偏好与生俱来。甜味食品富含能量,比如可乐、饼干,巧克力、冰激凌等,如果人过多地摄入这些甜味食品,必然导致能量在体内堆积,引发超重或肥胖。”
再比如糖和龋齿的关系,支持糖消费的人认为:“当口腔中存在可利用的糖时,被细菌酵解产生酸,长时间会使牙釉质受到损害,导致龋齿。只要注意口腔卫生,不让口腔残存糖,龋齿是可以预防的。控制及消除龋齿的预防计划应着重于氟化处理及足够的口腔卫生,而不是单独依靠减少糖的摄取量”(《人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而反对糖消费的人则认为。吃糖和甜食是龋齿的重要诱因之一,少吃糖和甜食可以预防龋齿。
实际上,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网站上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这样的表态:“体重过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心血管病是全球位列第一的死亡原因,并且每年造成1700多万人死亡。这是由若干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全球饮食转向能量、脂肪、盐和糖摄入量增加,以及由于现代工作和运输工具使人久坐不动和不断发展的城市化使身体锻炼减少的趋势。”由此可见,吃糖或甜食对肥胖的发生是有“贡献”的,进而与心血管病发生有关。
嗜糖,营养OR味道
我们知道,人对甜味的偏好与生俱来。只要仔细观察婴幼儿对糖的喜好程度,你就很容易得出这一结论。这是因为人的味蕾中天生有很多甜味受体,对甜味比较敏感,甜味通过神经传导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人类普遍喜欢甜味。“甜蜜”、“香甜”、“甘甜”……无一不是美好的词汇。甜味在人类的意识变迁中,始终意味着美好、幸福和欲望。实际上,不单人类,绝大部分哺乳动物都喜欢甜味。
我们吃的水果和蔬菜当中含有一些天然糖,甚至纯牛奶中也含有乳糖。但这些天然存在的糖显然不足以满足人类对甜的欲望,越来越多的食物在加工的过程中添加大量的糖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加工技术的进步,糖或甜食成了一种随处可得的廉价食物,如饼干、饮料,零食、巧克力、冰激凌,蛋黄派、糕点……。在糖和甜食高度大众化的同时,有很多人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嗜糖”者,他们对甜食,尤其是甜味零食和饮料的喜爱程度已经到了天天吃不够的程度,无糖则不欢。
甜味是自然界提供给我们味蕾感受的味道之一,糖本来也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之一,天然食物中的糖显然是对人体无害的。但那些为了制造或强化甜味而添加到食物中的大量的糖呢?那些为了追求更甜而被滥用的糖呢?
糖或甜食的营养特点是,它含有很多能量,但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重要营养素却较少或完全没有,所以至少它会导致能量摄入增加,促发肥胖;还会干扰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和吸收,导致营养失衡。糖或甜食的血糖指数(GI)通常较高,糖被消化得很快,致使血糖迅速升高,进而促使胰
岛素释放,不但更容易转化成脂肪,还对预防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等慢性病不利。
吃少量天然食物中的糖和吃大量加工制造的糖,偶尔品尝甜食和“嗜糖”或嗜甜食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不能因为前者无害健康就推理得出后者也无害。在实际生活中,也的确可以发现一些“嗜糖”或嗜甜食的年轻人饮食不均衡,营养不合理,虽然其中很多人因年轻或时间尚短而没有出现明显问题,但长此以往,其后果堪忧。
嗜甜,自然OR人工
“嗜糖”或嗜甜食有害的观点很容易被误解为“吃糖有害”,再加上人类对甜味的天生喜好,要甜不要糖的时尚很快风行起来,并席卷全世界。糖被宣传成健康的敌人,但“甜”却一直是人类的朋友,这就给食品加工业创造了天赐的商机――“无糖食品”作为健康的代名词在全世界售卖,国内也不例外。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什么叫无糖食品,更不知道《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中关于“无糖”的定义:糖含量≤0.5克/100克或100毫升,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盲目追随无糖食品的时尚。《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自2008年5月1日起才开始施行,很多食品生产厂家还并不知道它的内容,就算知道也可以不遵守,因为这个规范是“非强制”性的。再加上在此之前的很长时间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中并没有关于什么是无糖食品的明确规定,所以不难理解,关于无糖食品的生产非常混乱。
一些标着“无糖食品”的食品里虽然没有蔗糖,果糖等传统的糖,但却添加了淀粉水解物类,包括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等,是一类新式的糖。这些糖浆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与蔗糖、果糖等传统的糖非常相似,其升高血糖,变成能量的效率也并不比蔗糖或果糖低,但它们何以成为健康的代名词?
依照惯例,无糖食品通常必须是甜的,比如加了木糖醇的藕粉属于无糖食品,口味是甜的,而什么也不加、压根就没有甜味的纯正藕粉却不能叫无糖食品。这听起来有点滑稽,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既然无糖食品必须有甜味,里面自然要加甜味剂,于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如糖精、甜蜜素、安赛蜜、阿斯巴甜等大行其道,这些人工合成的甜味剂不利于健康,比如糖精可以致癌、阿斯巴甜可以引起短期头疼、甜蜜素和安赛蜜可干扰神经系统等。当然,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和剂量使用是“无害”的。姑且不说超范围、超量添加甜味剂的现象并非个别,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所吃的大部分食品都是根据“无害”而不是有利于健康的标准生产出来的,那么最后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于是,我们看到这样的怪现状:因为担心糖的害处,又不想放弃甜,人们只好选择人工合成的甜味剂,选择无糖食品,可这些甜味剂对健康的危害与糖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了人工合成甜味剂本身对健康不利之外,无糖食品的营养品质也未必有保障。人工合成甜味剂的甜度非常高,大约是蔗糖的数百倍,添加到食品中只需要一点点就够甜了。比如原来的配方当中要含有20克糖,用人工合成甜味剂则只需要O.1克就够了。这样生产成本固然降低了,但用什么来凑够无糖食品的体积呢?目前常用的选择是淀粉或淀粉水解物,如糊精。淀粉或糊精虽然不是简单糖类,但它们和糖一样能升高血糖,促发肥胖。
因此,想靠无糖食品来实现要甜不要糖的努力其实是徒劳的,如果不说适得其反的话,人们因为担心一种不健康――糖多有害,而陷入到另一种不健康――人工合成甜味剂有害,这真是天大的讽刺。看来,仅仅注意到“嗜糖”或“嗜甜食”有害是远远不够的,更要认识到“嗜甜”的害处,不要那么多“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嗜甜”,不论其甜是来自糖还是来自人工合成甜味剂,总是有害的。排斥糖而选择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时尚只是便宜了食品加工业而已,于大众健康并无益处。
管理,味觉OR欲望
看来,与其讨论“糖”与健康的关系,不如讨论“甜”与健康的关系:与其主张合理地消费糖,不如主张合理地管理“甜”。所有问题皆因人的口味而起,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问题促进健康也必须从“甜”这一人类天生的喜好入手,适当地控制自己对“甜”的欲望,使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为此国外已经有研究者提出“甜的管理”的概念。
如何进行“甜的管理”呢?首先要在观念上加强对“甜”的认识。一方面,承认甜是能给人带来满足和幸福感的良好味道,不但其本身是无害的,而且追求美味和享受也是合理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过分地喜爱甜(嗜甜),以至于到了成瘾的程度,既有害于健康也有害于人类的本性。我们反对嗜甜,不要仅仅从糖与健康、人工合成甜味剂与健康的角度来认识,这样往往就夸大了糖或者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害处,更要从人类的本性方面来认识嗜甜的害处。
甜是人类天生喜欢的味道,而且从糖出现那天起,它就不是作为像盐那样的必需品,而是作为奢侈品来食用的,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能带来甜味的糖一度成为贵重无比的奢侈品。人们喜欢糖、消费糖其实不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是为了享受甜味的需要,换言之,人们喜欢的消费的其实是“甜”。后来,人们很容易地抛弃了据说有害的糖,而选择据说无害其实比糖更糟糕的人工甜味剂,也是为了“甜”。甜的流行、普及直至泛滥,这其中有历史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性,也有商业行销的推动力,还有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扩张的因素。但不论如何,甜的泛滥已经到了需要认真管理的时候了,否则这些复杂的因素会推动着甜以及甜带来的享受,越来越偏离健康的轨道,最终变成不折不扣的灾难。
“甜的管理”主张多选择自然的甜味,如水果、蔬菜,蜂蜜等天然食物中的糖,少选择添加大量糖制作的甜食,如甜点、零食、糕点、饮料等,更要少选添加各种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加工食品――不管它是不是以无糖食品的名义出现。添加的糖也好,人工合成的甜味剂也好,符合有关国家标准也许可以做到“无害”,但绝对不是“有益”。我们的身体健康不能只靠“无害”的食物,更需要“有益”的食物。
关键词: 独立学院 饮食健康 重要性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广过程中的产物。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公办高校利用自身师资和无形资产与社会力量(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的有形投资合作开办的独立于母体高校之外的本科层次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简称为独立学院[1]。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学科设置偏重于文综学科,相对缺少理科学科。
膳食健康又称膳食平衡,是指膳食中所含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且与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不会过多摄入热量。膳食健康的目的是促进人体正常发育,确保各组织器官和机能正常活动,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寿命。
一、大学生饮食健康现状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是身体发育完全的关键时期,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营养状况是其以后身体健康的基础,同时关系中华民族未来的整体素质。合理饮食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与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学校对饮食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2-4],各大高校极其重视在大学生中开展饮食与健康相关课程和活动。身体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有赖于体内的物质代谢,身体在物质代谢过程中必须不断从外界摄取一定数量的食物,才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增加免疫功能、预防疾病、提高工作效率和运动能力等。大学阶段正是学生身体成长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对营养的要求比较高,合理健康的膳食能促进身体健康发育。
但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膳食健康知识,饮食消费行为基本处于盲目状态,随意性较大,能按科学方式对待饮食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大学生存在的膳食健康与营养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膳食健康知识缺乏:大学生现有的膳食营养知识基本来自中学生物、电视、杂志及家庭教育,大学尤其我校几乎没有适当的渠道获得科学系统的膳食健康与营养知识。绝大多数同学不了解每天应该摄入哪些食品满足对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要,这些营养素主要存在于哪些食物中,对食品的选择大多凭嗜好和传统观念。(2)饮食行为不良:高校学生普遍存在不良的饮食行为,不吃早餐、暴饮暴食等现象普遍。大多数同学的早餐为牛奶、鸡蛋、包子和面包,部分同学饮食没有规律尤其周末早午餐合为一餐,挑食、偏食、平时节约星期天饱食一顿等,很多同学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特意调整饮食。(3)营养观念偏颇:由于大多数学生家长没有系统学过膳食营养与健康知识,在指导孩子饮食方式和营养摄入方面存在许多传统的错误做法。
二、调查情况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目前饮食营养情况及膳食健康知识等情况,我们通过访谈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我校学生的“饮食营养与膳食健康知识”做了一次全面了解与分析(见表一)。调查内容涉及日常饮食习惯、膳食健康的基本知识等。我们在全院范围内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90份。结果显示,目前我院学生饮食习惯不均衡占34.67%;对于基本的膳食营养知识相当缺乏,不到20%的学生了解一般的饮水、果蔬等基本的健康饮食知识;54%的同学认为饮食习惯很重要,说明我院学生还是比较重视饮食健康问题的。对于学校开展膳食健康教育的情况,超过48%的学生认为学校几乎无任何相关的健康教育课程,只有少之又少的一些相关的宣传活动。对于学校开设《膳食健康与保健》课程的态度,超过51.67%的学生表示会选这门课程,39%的学生视情况而定,9.33%的学生表示不会选这门课,由此可见,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需求非常大。
根据上表调查问卷的数据我们知道,我院超过51.67%的学生表示有兴趣选《膳食健康与保健》这门课程,可见学生对这一领域知识的渴求。结合调查问卷的内容,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在研究我院大学生膳食与健康的基础上,同时为了实现该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本课程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大模块:
(1)食品与健康问题:主要包括3个部分的内容:①食品与健康;②食品的保健功能及各种保健食品简介;③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及一些食品的化学污染。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吃及平衡饮食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才能保证身体获得均衡的营养。
(2)药食同源问题:介绍常见疾病的食疗方法和饮食注意原则,使学生明白食疗重于药疗,并能够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食调理身体、强壮体魄。
(3)中国传统饮食学习:介绍我国的菜系、各地的民族特色小吃,尤其鼓励学生亲自介绍本民族、本地区的民俗习惯、饮食文化和特色小吃,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丰富的中华饮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怀,并通过特色菜肴的制作视频进行实践演示和视觉冲击,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并培养学生动手烹饪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学会合理饮食,培养“合理膳食、平衡营养、以食促健”的健康群体饮食理念。
参考文献:
[1]潘愚元,吴玫.独立学院的崛起、问题与前景[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1(1):1-3.
[2]陆少明.论学校开设饮食课程.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10:20-22.
德国:中小学都有“公共厨房”
在德国,每五个儿童中就有一个超重的,成年人的情况更不乐观,据统计,2/3的男性和1/2的女性都超重。德国联邦营养学会认为,主要原因是德国人饮食太油腻,碳水化合物吃太多,新鲜蔬菜又太少。
为提高孩子对健康食物的认识和培养他们健康的饮食习惯,德国政府近两年在全国中小学推行了“公共厨房”项目。这可不是一般的学校厨房,而是培养中小学生健康饮食习惯的教室。柏林威丁区的哈德小学就有个“公共厨房”。据学校负责人介绍说,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树立起健康饮食和烹饪的观念,德国学校的食育课借助“公共厨房”来进行体验式教育。
拥有职业营养师资格的托马斯现在是这所学校的食育课老师。据他介绍,新学期开始第一周的课上,自己通常什么也不教,而是先带孩子们去菜市场里走走,让孩子去闻、去触摸、去感受,获得感性认识。第二周,孩子们开始在“公共厨房”里上课,通过“营养金字塔”图示,认识营养知识结构,然后结合上周去菜场里的情况谈认识。第三周,托马斯会带孩子们去超市买食品,从中告诉他们怎么认识健康食品,如认准8大德国优质食品标志,德国农业协会检测、有机食品、食品红绿灯等。随后几周,老师和学生一起边学饮食知识边做菜,比如怎么放盐和各种调味料,蔬果怎样吃更营养等。
在“公共厨房”教室外,德国各个学校还开辟了菜地,学生在植物专家和菜农的指导下学习种菜,特别是学种有机蔬菜。
学校还邀请家长和政府部门代表参加“公共厨房”活动。学校认为,只有父母、政府和学校都负起保证孩子健康饮食的责任,才能事半功倍。
英国:每年上两周食品课
“肥胖”一直是英国相当棘手的问题。英国有健康专家警告说,未来20年里,将近一半的英国成年人都将被确诊患有肥胖症。英国政府和众多民间组织也在长年倡导健康饮食观念,并与各中小学校合作,将健康饮食教育视为改善肥胖的一大重点。
英国所有学校都要参与“英国食品两星期”的活动,活动定在每年9月17日至10月2日之间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如何制作2012伦敦奥运会运动员的健康食物”。由英国卫生部专门拨款设立、并于2002年成立的“英国食品两星期”课程在英国各大中小学开展以来,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据家住北伦敦的汤米介绍,他两年前参加过学校组织的“英国食品两星期”。老师会在课堂上告诉他们什么是健康食品,什么是非健康食品,以及非健康食品对身体有何危害等。
除了课堂教育外,英国名厨菲尔・威克里瑞还向英格兰所有11岁儿童免费赠送一本健康饮食食谱《Real Meals》。这本食谱从英国公众中搜集整理出了32种佳肴的烹制方法,菜谱上详细地标明了学生们应该学习怎样健康地烹调诸如意大利肉酱面、炖饭、烤鸡、烤苹果奶酥等传统食品。32岁的凯瑟琳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说:“健康菜谱让她意识到过去在烹饪上的错误。之前我为了增加菜肴的香味加入了很多黄油,现在则会尽量避免。”
另外,一个名为MEND的非营利组织宣布为有两岁到四岁幼儿的家庭提供为期十周的培训,让他们知道怎样从小帮助孩子克服或避免贪食。培训也力求让孩子有机会从小接触并习惯不同的食品,丰富营养的摄入。
美国:小学教种菜
美国的肥胖儿童已经成了一个让父母和社会头痛的问题。不健康的饮食是肥胖的罪魁祸首,爱吃油炸薯条、奶油蛋糕等垃圾食品,频繁吃零食,这些难以抵抗却又很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其实跟儿童时期形成的饮食口味和习惯有很大关系。为从根本上帮助民众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美国政府陆续推出了不少措施。
今年年初,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针对预防儿童肥胖发起了“让我们行动起来”运动,提倡通过营养和运动改善儿童健康。在这个项目中,学校被作为最重要的宣传阵地。活动提议校方成立健康委员会,将营养教育和体育课等充分渗透到教学中。中小学都该开辟一块菜地,教孩子如何种菜,并分辨不同蔬菜的营养成分,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营养知识。政府鼓励为学生烹调的厨师深入研究儿童营养教育,与学校展开合作,向学生教授健康菜肴的烹饪方法。活动还建议家长以身作则,坚持健康饮食,并多和孩子一起动手准备营养丰富但低糖少盐的健康晚餐。
“让我们行动起来”活动把政府、学校、家庭的力量联合起来,不仅受到了官员们的赞赏,也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据了解,在此项目的督导下,美国大部分中小学校园内已禁止向学生出售碳酸饮料和含糖饮料。
日本:用动画讲解搭配禁忌
日本一向被奉为饮食最健康的国家之一,但近年来,随着西方快餐的“入侵”,人们的口味也在发生变化。日本媒体曾做过一次调查,汉堡、比萨饼、天妇罗(油炸的日本料理)被儿童评为最喜欢的料理,而青椒、菠菜、白菜被列为最厌恶的蔬菜。为了让孩子们不偏食、不挑食,并从小懂得怎样吃才是科学的“吃”,日本从小学就开始设立了“家政课”。
在家政课上,食物的营养和烹调是最重要的内容,教师会专门讲述各种蔬菜、肉类等的营养价值、烹调方法,并让孩子们自己进行烹饪体验。绿叶菜营养丰富,但稍微一加热就变得软软的,口感很差。为此家政老师又交给孩子们一个办法,将水烧沸后把火调到很小,然后将菠菜放进去,盖上锅盖“焖”一下,很快捞出,加点调料拌着吃,口感会很清爽。
《易经》并立天、地、人为三才,其基本涵义是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的统一与对应,天地人三者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本源。这一思想源于《易经·乾卦·文言》,文中指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即是说,天地大自然万物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人的活动也应有一定的规律性,必须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争取最佳的结果,以保持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显然是顺应规律的、有价值的。
所述“天人相应”,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环境。因为只有保护大自然和生态环境,才会减少或避免天然之灾,最终有益于人类的健康;如果破坏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如天灾频发、瘟疫流行,处于这种从天而降的水深火热之中,又何谈身心健康?
同样,预防疾病及诊治疾病,应注意自然环境及阴阳、四时、气候诸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影响,临床辨证论治应当注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必须遵循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来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
《黄帝内经》所提倡的“顺四时而适寒温”的养生原则即体现了这一思想。它提示,为了达到保养心身、促进健康的目的,应当调理自身的生理与心理活动,以与自然四时之气的消长盛衰、生长收藏、升降沉浮相适应。此后,几乎历代所有的中医学家都把这一养生原则奉为圭臬。
天人相应思想,也明显反映在我国饮食养生观领域,即科学用膳的养生学,那就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南,强调天人相应、调补阴阳和审因用膳的观点。应当研究食物的性质,利用食物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或促进健康、防治疾病的目的。这就要求人体的饮食应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例如中国地域饮食文化中的“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编者注:随着烹饪技术的交流和融和,这一传统说法已经逐渐发生改变),即说明了各地区的饮食习惯常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的饮食也要同当时的气候条件相适应。
所述调补阴阳,是指通过合理饮食的方法来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传统养生学认为,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保持在“阴平阳秘”的健康状况,如果机体失去阴阳的平衡而偏离,就容易产生疾病,因此可以通过饮食来调节阴阳以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