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智慧交通的前景范文

智慧交通的前景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智慧交通的前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智慧交通的前景

第1篇

上犹一小   潘丽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环境的“班班通”已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教学。“班班通”是指教师所在学校的每个教学班的装备基于网络环境下,以投影机+白板为终端显示,每个班级都能同时上网,网络和教学资源共享,演示课件、现场直播、收看电影电视节目等,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装备。它给我们带来教育装备条件改善的同时,更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作为课题组的成员,以及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班班通”应用于课堂教学,给我的教学工作和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诸多方便。以下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班班通”工程的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教师灵活教学。

“班班通”的实施,实现了教师备课方式的改革,从原来的手写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本文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教师可以登陆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进行电子备课,备课系统可以集教案、教学素材(课件)、课堂练习、作业等多种资源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在办公室里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在局域网内通过网上邻居上传下载信息,并把自己制作的教案、教学素材(课件)上传到网上备课系统。也可以在家中将自己设计的教案、课件等直接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直接从互联网上检索、下载教育教学上所需要的教案、课件或论文等各种有用资源,并进一步加工整理,为我所用。同时,多媒体与网络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演示能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班班通”的建成,推动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班班通”提高了教师的认识,使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常教常新”的理念。  “班班通”是新事物,呈现出很多的优点,它既可以成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工具,又是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的交流平台,教师在使用“班班通”中,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了解新事物、感受新事物,不断地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同时,教师利用“班班通”通过网上观摩课、网络教研等一系列活动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水平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反思自身的教学,教师在有关教学研究活动中,可以对课堂教学过程拍摄现场录像,并据此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这种方式比较忠实地记录了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活动,为教师的反思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如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是否恰当?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是否全面?学生的反应如何?是否对学生的一些闪光点进行了及时评价并生成了新的教学?自己的教学语言、教态如何?而这些内容仅仅通过教师自身的回忆及基于回忆基础上的反思是比较困难的。一位教师在观察了自己的教学录像后,惊讶地说:“这是我上的课吗?竟然问了50多个问题,不可能!”在个人反思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集体反思,将不同种类的教学问题集中反映出来,方便教师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完善和改进,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班班通”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可以把课堂设计制作成课件存入电脑,在教学过程中,课件可以让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并具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同时也可以使知识更富趣味性。有了“班班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景、论辩情境、成语情境、影像情境、名片名段欣赏等,每个好的教学情境都会引起学生的愉悦甚至激动,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都会形成一个教学、一个闪光点,学生的兴致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在情境中不但能获得知识,受到教育,提高能力,还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四、“班班通”改进了学校的管理手段,丰富了学校的德育教育途径。

随着学校教师备课的电子化,学校的无纸化办公摆上了议事日程,学校对教师的计划、教案等的检查也将采用网络化,检查的结果通过公告的形式在学校网站上;设计制作用于检查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次数的动态统计软件,随时了解每位任课教师的使用次数,这些数据从管理上来讲虽过于简单,但在对于促进教师积极使用上发挥了较强作用;学校管理同样可以利用“班班通”来进行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有条件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教学视频,从中找出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案,督促教师完善和改进。

五、正视问题,加强管理,把应用与研究纳入科学的计划之中。

在运用“ 班班通”教学的三年来中存在了不少的问题,需要一线教师去克服,也需要管理者走进教室、办公室听一听、看一看,进行具体的指导。

1、“班班通”的电子白板不能代替黑板,容易使教师忽视板书甚至省略板书内容,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什么都没有留下。课堂内容随着课件的翻页一闪而过,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刻。应该认识到,班班通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还不可能取代黑板的作用,板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板书的示范作用和保留性不是课件所能替代的。

    2、“班班通”课件为求新颖太过花哨,动态图片过多,虽能引起学生兴趣,却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应尽量少用或者觉得没必要的时候就不用动态图片,课件的结构设计、图片的使用、色彩的选择、动静的安排都需要动脑思考精心制作。

第2篇

关键词:贸易;义乌;智慧;交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2

作为以市场、贸易、商业、物流等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国际小商品城义乌,城市化率高达71.22%,如今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中交通发展的瓶颈问题,交通问题对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城市建设、物流运输的行业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出行方式、节能环保等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根据义乌城市发展和交通运营的现状,针对城市交通的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致力于探讨义乌智慧交通体系的建设,以有助于解决义乌城市发展中的交通问题。

一、义乌城市发展和交通概况

1.义乌城市区域和人口发展

义乌是一个典型的商贸城市,1982年义乌全面开放小商品市场,进而提出“兴商建市”发展战略,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义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2002年义乌建成区面积为38万平方公里,2012年达到96.4万平方公里,以每年约5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2011年底户籍人口75.3万人,暂住人口159.5万人,按照《义乌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到2020年义乌中心城区规划面积将达到429.3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估计达到市域常住人口185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60万人的规模。

2.义乌城区道路和汽车的增长

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义乌市城区道路也在不断延伸,1995年城区道路长度只有7.63万米,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为1.13平方公里,至今城区道路长度已超过45万米,道路面积共计13.27平方公里。

2005年义乌的民用汽车拥有量为7.30万辆,到2011年底,已达22.49万辆;私人汽车拥有量则从6.20万辆增加到20.69万辆。城镇居民年末每百户的汽车拥有量从2003年的8辆增长到2011年48.4量,几乎每两个家庭就有一辆私人汽车,农户年末每百户的汽车拥有量从2003年的3辆增长到2011年的21辆,增长势头非常迅速。

除私人汽车以外,公交汽(电)车的数量也在稳步增长,近五年来每年增加5辆;出租车的数量进行了有效控制,近五年都维持在1300辆左右。

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对义乌交通的要求

1.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对交通的要求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调整和变化,对外贸易和市场发展中的矛盾不断突显,为了促进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2011年国务院批准施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该方案中,建设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义乌港”这两大任务,对义乌的交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之能够切实配合义乌物流平台的构建和“义乌港”的全方位建设。义乌是浙江省重要的内陆港,各类物流企业2311 家,其中国内物流企业1126家,国际货代仓储企业1051 家,快速物流企业134家,经营面积105.2万平方米,全社会货运量4331 万吨,物流从业人员157273 人,在义乌通行的道路货运车辆3万辆,其中,异地备案集装箱运输卡车5268辆。

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交通需求大幅上升,如何在义乌打造便捷高效的物流平台,建立现代物流产业链,对义乌交通运输的运输网络、运输时间、运输成本、运输效率、运输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2.城市居民生活对交通的要求

近20 年来义乌城市人口持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人口总量稳步上升,城市规模日益壮大。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外来人口的增加加大了交通出行的需求。2011年底,城市化率达71.22%,户籍人口70多万,常住人口达150万。

从2005年到2011年,义乌汽车拥有量的增幅明显数倍于道路面积的增长率,6年间,道路面积发展到原来的146%,年平均增长率为6.51%,而汽车拥有量一共增长了416%,平均年增长率为26.8%,是道路面积增长速度的3倍多。汽车上牌数量以每月近3000辆的速度在增长,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使得道路的交通负荷、停车需求大幅提高,交通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尤其在贸易改革试点正式推行后,城区主干道明显变得拥堵,堵车、噪音、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多,反映了义乌现有城市基础设施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脱节”等深层次的问题,同时也对城市交通体管理提出了更为艰巨的任务。

对照上海的道路发展和汽车增长的数据,1990s以来,上海的道路面积142%,修建了地铁、高架路、跨江大桥、越江隧道等许多道路基础设施,中心城区现代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但同期的机动车总量却增长了470%以上。该数据同义乌近6年的增长数据有着惊人的相似度。城市化带来人口急剧增长和汽车保有量爆发式的增长势头(年均增长率超过20%),拥堵现象日趋严重,据建设部的信息反馈,我国城市公交车速已越来越低,平均车速只有10公里/小时,已低于自行车12公里/小时的速度。与10年前相比,公交出行时间平均延长10分钟,居民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不满意率高达70%。义乌中心城区道路已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城中中路、稠州中路等主要城区道路高峰期流量超过2400辆/小时,一旦遇交通事故或周末交通流量大的时候,就会引起城区大面积的交通拥堵。

图1 2005-2011年义乌市汽车拥有量增幅和年末实有道路面积增幅

义乌城区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段,主干道上堵车现象已成常态。因此,如何科学地规划和发展我市的城市交通,提高道路使用率,保障城市道路通行顺畅,是目前义乌城市化进程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出行便捷的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节能环保对交通的要求

《义乌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节能方面,突出抓好交通运输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污染防治方面,突出抓好交通运输和民用等重点领域的污染物减排工作;低碳技术方面,推广应用节能减碳和低碳技术,大力发展低碳交通。

2012年底,义乌登记在册的机动车有38.3万辆,全年机动车尾气排放量约30万吨,其中汽车尾气排放量近15万吨,特别是柴油车、公交车、外地车和大型货运车辆的尾气不达标。义乌自2012年10月开始检测PM2.5以来, 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机动车尾气是PM2.5的最大来源,目前汽车尾气已成为空气污染的最主要污染来源,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以及大气中PM2.5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交通问题同时也是节能环保刻不容缓的要求。

三、解决对策:建设义乌智慧交通体系

2008年,IBM最先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医院、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通过互联形成“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全球“智慧”状态。在此理念上IBM又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而智慧交通则是智慧城市的具体应用体系之一,旨在用物联网实时采集交通数据,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传输技术等进行数据互联,运用计算机处理技术等高新技术将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将最新的交通数据实时传输给居民,以减少交通拥挤程度,实现城市畅通有序的智慧交通道路体系。

1.交通问题的解决对策举例

义乌城区面积仍在不断扩张中,加长道路里程、拓宽道路面积也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之一,但是义乌汽车拥有量的增长三倍于道路面积的增长,而且对于已建成的中心城区,拓宽道路面积的可行性不大,而且需要长期的施工和限制通行,加重其他道路的交通负荷。在新建城区则当切实做好道路规划,但是不可避免的是车辆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道路面积和里程的增长速度。

目前针对义乌交通拥堵问题,在行的整治措施主要是依靠提前设置警力和清障力量,在早晚高峰派出民警进行路面疏导分流和全天候的巡逻管理,加强警情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一旦发现拥堵苗头,马上指令路面民警前往处置,便于及时消除拥堵现象。该方法侧重于事后控制,且需要民警进行现场控制疏导,需要较多人力,无法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主要问题,且只能在拥堵产生之后进行事后缓解,未能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然。

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其他城市出台相关政策,如尾号限行、车牌拍卖、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等,拥堵得以一定程度的缓解,却未得到根本解决。义乌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较为合理,但是后期管理和施行过程中,却发现有许多问题,高峰时段,公交车专用车道上汽车、摩托车、三轮车、电动车、自行车等都共用一线,严重制约了道路的使用效率。如果限制汽车出行,又有可能会抑制义乌市场贸易经济和物流行业的发展。许多城市在考虑收取“交通拥堵费”,但是这仍然属于强制性的行政管理措施,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彻底解决交通问题。

2.智慧交通是根本解决之道

不仅要结合义乌市场特殊的发展需求――打造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方便居民出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要节能环保,以尽量减少交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综合上述多方需求进行考虑,在诸多缓解交通问题的对策中,建设智慧交通的应用体系是合适义乌目前城市发展的根本解决方案。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建设过程中,义乌物流行业面临着全新的转变和技术提升,物流和交通有着紧密结合的关系,建设智慧交通,在此基础上,打造义乌的物流平台,方便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并改善环境质量。

在物流平台建设方面,在关键交通节点安装物联网传感器,运用各种方式采集交通路况数据,同时运用GPS技术和RFID技术对车辆和货物进行实时跟踪,掌握车辆的实时信息,以此全程动态掌握货物的流通状况,真正实现现代物流产业链的快速便捷流通。

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上,在关键交通节点上的传感器,将路况信息进行采集,并传输到数据中心,之后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同时将结果传递给出行者,帮助居民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选取合适的出行方式和路线,避开拥堵路段和故障车辆。

在节能环保方面,据测算,智慧交通系统若运用得当,将会使交通运输效益显著提高,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交通拥堵,而且还能减少油料消耗和废气排放近30%。

3.建设义乌智慧交通的注意事项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具体应用,建设智慧交通需要前期较大的投入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特别是信息化水平,需要强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建立技术先进、不断升级改造的网络基础设施。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全盘规划,而智慧交通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应用体系,要求在“城市综合发展”的层面上进行综合考虑,与其他方面如商业、贸易、人口、能源等一起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城市发展。

义乌的特殊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决定了义乌智慧城市建设中必须考虑和强调的重要元素,如市场、贸易、物流、人口流动等。浙江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希望:“义乌应围绕智慧国际贸易体系建设,打造与实体市场相结合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物流平台、支付平台和信用平台,促进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融合发展,并应积极运用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智慧商贸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商贸市场,探索发展适应义乌实际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交通的建设需要切实结合义乌城市当前和远期的发展情况,充分结合市场和物流的行业特点,共同打造新型商贸城市。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义乌市统计局.义乌市统计年鉴(2005-2012年)[M].义乌市统计局.

[2]数字化义乌――2010.义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R].义乌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011.

[3]杨红艳.“智慧城市”的建设策略:对全球优秀实践的分析和思考[J].电子政务,2012(1):81-88.

第3篇

    现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关于清理回收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36号)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根据国务院条例的要求,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是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和职工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由于部分单位法制观念不强,拖欠社会保险费的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社会保险费的筹集,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为保障法律、行政法规在我市的贯彻实施,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现就贯彻落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关于清理回收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清理收回欠缴社会保险费工作的领导,确保所属单位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要建立目标责任制,签订清欠责任书,督促和帮助欠费单位制定还欠计划。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抓好还欠计划的落实,欠费企业要在今年年底前基本补清欠缴的社会保险费。

    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工作力度,对拒缴、瞒报、长期拖欠社会保险费的单位要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对欠缴的社会保险费要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并按照国务院条例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直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三、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前述“三部委”通知要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将单位欠费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争取各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宣传部门要组织好《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258号》的宣传工作,提高单位和职工依法缴费意识;各商业银行要积极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及时扣缴、划转欠费;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供的单位欠费情况,对欠费单位不予核准独资、参股设立新企业或设立分支机构以及扩大经营范围;各单位的主管部门、组织和人事部门,不得批准欠费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总会计师晋级、评选先进和实行年薪制。对于有缴费能力但拒绝或故意拖欠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各级工会组织对其法定代表人不得评定模范或先进,市社控部门不得批准其购买小汽车或其他社控商品。

    请人民法院加大对欠费单位的执法力度,对涉及社会保险费的行政诉讼案件和执行案件依法从速处理。

第4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融合;运用前景;项目建设

Abstract:Smart city is a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knowledge society,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nnovation (innovation 2)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form.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wisdom 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wisdom City, then introduced the wisdom city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then analyses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finally discusses the concrete project construction.

Key words: Wisdom city; intelligent fusion; application prospect; project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智慧城市”就是让城市更聪明。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体的智能化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的物联网,实现对物理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实现网上“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的融合,并发出指令,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

智慧城市的特征

智慧城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全面透彻的感知。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监测和全面感知。智慧城市利用各类随时随地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运行。

2.宽带泛在的互联。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极大的增强了智慧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

3.智能融合的应用。现代城市及其管理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新一代全面感知技术的应用更增加了城市的海量数据。集大成,成智慧。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并引入综合集成法(综合集成研讨厅),通过人的“智慧”参与,大大提升决策支持的能力。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成智慧工程将构成智慧城市的“大脑”。技术的融合与发展还将进一步推动“云”与“端”的结合,推动从个人通讯、个人计算到个人制造的发展,推动实现智能融合、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进一步彰显个人的参与和用户的力量。

4.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重塑了现代科技以人为本的内涵,也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智慧城市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并通过维基、微博、Fab Lab、Living Lab等工具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公众智慧,不断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智慧城市的原则

在具体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要注意如下5个原则:

1.要注重系统工程,科学构建智慧城市,使智慧城市能够统筹规划、综合集成资源,总体效果能够最好,并且使智慧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和技术能够得到高度智慧管理。[6]

2.要在开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上,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实现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过渡,实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6]

3.要强调优化配置,构建两型性社会,就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统一实现人、物、环境的协同共享、优化配置,以此来发展我们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

4.以人为本,科学化管理,从而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来提升政府的行政服务效能和管理模式,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实现创新社会管理。

5.整合和共享提升城市基础支撑的建设,以最大限度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城市各类信息资源为核心,推进实体技术设施和信息设施的整合共享,从而提升城市各个领域智慧环境的充分应用

智慧城市的运用前景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权利,城市被无可避免地推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发挥着主导作用。与此同时,城市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紧缺、住房不足、失业、疾病等方面的挑战。在新环境下,如何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命题。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条可行道路,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一些初级“智慧城市”应用案例和拥有一定技术积累。如交通管理系统,公共系统都是“智慧城市”的体现。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些初级的使用案例,譬如病人在运往医院过程中都可以实时进行监控,病人出现什么问题可以及时发出信息让医生及时处理。

第5篇

摘 要:智能交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仍不能满足我国当今社会严重的交通难题,为了进一步改善交通问题,我们应该努力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设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由于物联网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方面具有更大的技术优势,因此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交通为现代交通运输行业提供了发展的新思路。本文在物联网和智慧交通理解的基础上,研究物联网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交通体系架构。

 

关键词:智慧交通;物联网;体系架构

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带来的能耗、污染和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而智慧交通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安全性、快捷性和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物联网技术与交通运输各组成部分的有效结合,是交通运输行业向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可见发展智慧交通已成为大势所趋。

 

1.物联网与智慧交通

1.1物联网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提出,“物联网(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1]。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的实质是利用传感网、射频识别(RFID)、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模糊识别等技术实现物品之间的自动识别、信息互联以及智能化处理等。在物联网中,物体可以无需人的干预直接就行彼此“交流”,通过RFID、传感器等的全面感知和存储信息,通过传感网、通信网、移动互联网等多网融合技术把它们传送到中央控制系统,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信息交换和共享、物品的“透明”管理以及智能化的加工、处理与管理。

 

1.2 智慧交通

我国交通能耗、污染和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出现,人们提出了智慧交通的概念。智慧交通与智能交通都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在交通领域应用的产物,二者在建设内容、关键技术、应用方向等方面拥有共同点。但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智能交通主要侧重于各类交通应用的信息化,而智慧交通则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有效集成运用,侧重于追求系统功能的自动化和决策的智能化[2]。

 

智慧交通是将自动控制技术、无线传感技术、数据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集成运用到交通系统的各个节点,形成高效利用交通设施、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尽力减小环境污染的智能化交通新格局,可见智慧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新方向。

 

智慧交通系统以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为指导,建成"髙效、安全、环保、舒适、文明"的智慧交通与运输体系;大幅度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为出行者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和便利、高效、快捷、经济、安全、人性、智能的交通运输服务;为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提高及时、准确、全面和充分的信息支持和信息化决策支持。

 

2.物联网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

将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智能传感技术、信息网络技术、通信传输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并运用到整个交通系统,是智慧交通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这个网络中,各要素能彼此进行交流,实现所有交通信息的综合处理,并为各要素提供所需的要素信息,将汽车、驾驶员、出行者、道路及相关的服务部门相互连接起来,使整个交通体系智能化。

 

物联网在智慧交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有以下几个方面,如图1所示。

1、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是智慧交通的重要领域,可以建立城市交通“一卡通”信息系统,实现公交车、出租车多种城市交通消费一体化;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利用GPS、RFID、人像识别、车内视频监控等技术掌握实时信息;站台车辆信息平台建设,方便乘客查询相关乘车信息,合理制定乘车方式。

 

2、物流信息化:物流领域是物联网相关技术最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通过道路运输GIS系统定位跟踪与运输导航、RFID、3G网络提供广域移动车载通信手段实现货物状态位置实时管理;通过电子标签及识别自动收集货物信息,从而缩短作业时间,提高运营效率。

 

3、电子收费: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即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路桥收费方式,它可以加快路桥收费站车辆通车速度,加快效率、减轻或避免车辆在收费用站口拥堵问题。

 

4、电子证照:IC卡电子证件嵌入了RFID逻辑加密芯片,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性价比等特点,使得IC卡电子证件成为一张智能卡;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汽车电子牌照等对于防止假牌假证具有积极作用。

 

5、设施监测:在智能交通物联网中,道路基础设施被赋予电子标签,并有特定的信息传输通道和平台,能够实时掌握对象实体的状态信息,并将有强大的后台数据挖掘分析功能及丰富的展示平台,用于提高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服务能力。

 

3.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交通系统架构

智能交通系统是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和控制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换、分析和利用,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但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等技术难题渐渐显现出来,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交通”的理念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即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通过移动计算、智能识别、数据融合、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形成智慧交通系统。智慧交通系统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智慧交通整体框架

智慧交通系统从整体架构上可以从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应用层四个层次来进行划分。

(1) 感知层

感知层主要运用RFID、二维码、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和实时定位等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与收集,及时、准确监测交通信息。

(2) 传输层

传输层主要通过移动网络、无线网络、Internet、卫星等通信设施将感知层所采集信息运输到数据中心,供支撑层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 支撑层

支撑层是在智能处理、云计算、管理系统及数据库等资源下,实现海量信息并行处理和优化以及存储资源动态配置和部署。

(4) 应用层

第6篇

关键词:智慧停车;城市交通;建设要点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受城市建设初期布局影响,车位配建指标不到位、车库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现有停车设施无法满足停车需求,停车资源未被有效利用,停车矛盾日益凸显。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化、5G、区块链等新技术发展及应用,智慧停车技术日益成熟,已成为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有效措施。

1建设背景

(1)车位配建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受车位配建不足和土地利用性质影响,城市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区域主要分布于老旧小区、核心商圈、医院以及学校等,应合理配建刚需泊位,合理抑制非必要的停车需求。(2)余位信息闭塞,泊位利用不均。受限于停车诱导信息延误,用户无法实时准确获取余位信息,寻泊时间长、效率低、分布不均的泊位资源未能得到高效利用,如部分路段及停车场因缺乏有效管理,导致“僵尸车”长期占用稀缺泊位资源。(3)停车多头管理,管理效率较低。城市各类停车场的权属、运营模式、设备品牌等涉及的部门呈现多元化特点。停车收费方式多为人工,人力成本投入较大,收费信息不透明,造成管理混乱。(4)停车不够便捷,出入周转不畅。国内大多数停车场普遍存在设计缺乏科学和人性化等现象,如半自动机械车库对驾驶人员的倒库要求严苛,必须配备专业操作人员,易造成人车损伤。较多停车场不支持自助缴费或未有效推广电子支付方式,高峰期出口收费拥堵。(5)公共意识淡薄,出行只图己便。停车资源作为一种稀缺的公共资源,应有效管理和适当抑制,公众普遍缺乏对停车收费和绿色出行的认知。

2建设要点与发展前景

2.1建设要点

城市级的智慧停车平台建设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中心,五系统”:以城市停车运营管理中心为中心,兼顾道路停车管理系统、路外停车管理系统、城市停车诱导系统、停车大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城市停车管理服务软件五大系统。根据各城市的停车现状和管理需求,开展智慧停车顶层设计,制定智慧停车平台建设的技术方案和标准规范,同步研究和出台配套政策及管理办法。建设智慧停车示范工程,定制开发核心业务软件,统一数据标准,接入典型停车场信息数据,实现智慧停车平台核心功能并示范应用。新建、改造、升级全市停车设施或设备,逐步接入全市停车信息,与其他第三方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实现停车资源统筹调配,挖掘停车大数据的社会经济价值。城市智慧停车顶层设计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1)道路停车管理系统。道路停车资源整合较易,但难以高效管理,道路停车管理技术手段主要包括PDA、地磁、高位视频、低位视频、移动巡检、ETC、北斗定位等,应结合各个城市的现状特点及管理需求,从成本、逃费率、便捷性、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对技术手段进行综合评估、组合应用。系统如图3所示。(2)路外停车管理系统。路外停车主要以封闭式管理为主,涉及车牌识别、车位引导、反向寻车、车位预约、电子支付以及智能机械车库等技术。其中,人工智能新技术在停车管理场景的应用以及“ETC进城”发展前景良好。(3)城市停车诱导系统。城市级的停车诱导系统通常采用三级停车诱导方案,即一级城区诱导、二级区域诱导、三级场库诱导。停车诱导系统的建设要点在于诱导屏的规划选址和研究评估,故必须充分做好前期踏勘考证工作,统筹考虑诱导屏信息覆盖区域、取电方案及周边绿化、标识标牌的遮挡等问题。项目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复用既有智能交通诱导屏,实现路况信息和停车场信息统一,节约建设成本,实现资源复用。(4)停车大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停车大数据的采集、管理、展示是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城市各停车场管理主体分散,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需要结合不同停车场智能化程度进行针对性技术方案分析。通过云平台对接、数据库采集或更换出入口管理设备等方式,逐步实现全市所有停车场(库)数据资源的整合接入。海量的城市级动态停车数据需要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存储和处理,才能发掘更多数据价值。建立静态交通大数据中心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复用当地政务云进行资源弹性分配,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数据的互联共享,如图4所示。(5)城市智慧停车管理服务软件开发。停车大数据的应用和展示是面向多用户的软件体系,需要根据具体服务对象,开发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软件系统。主要依托城市智慧停车管理与服务软件,面向公众,开发具有停车导航、停车查询、泊位预约、电子支付、车位共享等功能的App或公众号;面向运营管理企业,开发具有停车运营收费管理、设备维护管理、报表统计分析等功能的后台管理或手持终端软件;面向政府主管部门,开发具有停车指数分析、公众满意度评价等功能的分析决策软件。城市级智慧停车管理服务软件应根据城市不同的停车现状、管理需求、技术手段、政策法规等内容进行定制开发和迭代升级。(6)城市静态交通指挥中心。城市智慧停车运营管理中心是用于支撑城市停车运营管理的静态交通指挥中心,中心应集大屏展示、视频监控、语音会议、综合布线等系统于一体,实现城市智慧停车的运营指挥、管理调度及决策展示等功能。静态交通指挥中心的建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取与智慧城市或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建设相结合的模式,实现联动管理和资源复用。注重智慧停车建设、运营一体化,平台的运营管理人员在项目前期建设时提前参与介入,实现平稳过渡,避免前后脱节。

2.2发展前景

(1)设计施工精细化。通过对停车场建筑风格、结构、交通组织、智能系统等方面进行精细化设计与实施,体现不同类型停车场的特色亮点,提升停车场的建设品质,注重建设效果,推广设计采购实施一体化的建设模式。(2)运营管理规范化。制定停车行业标准,通过专业的停车运营管理企业实现停车场统一、规范运营,提升停车场管理效率和服务品质。(3)停车服务便捷化。通过研发更人性化、智能化的停车服务软件,为公众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使公众出行停车体验更便捷。(4)分析决策科学化。通过挖掘停车大数据的社会经济价值,为相关部门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停车设施规划、停车收费标准、停车管理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城市停车建设管理高质量发展。

3结语

城市静态交通治理作为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重视智慧停车顶层设计工作,立足各城市的停车管理现状,因地制宜选取技术手段并配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与保障体系,结合新兴技术实现停车资源高效整合与利用,以发挥停车大数据的社会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阳卫文.城市智慧停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10):114-115.

[2]刘玲,王同德,崔银秋.城市智慧停车云平台设计与实践[J].中国公路,2020(1):100-101.

[3]李峻宇.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J].物联网技术,2020,10(1):83-87.

[4]叶柄杨.浅析智慧停车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发展现状与瓶颈[J].中国安防,2019(10):50-54.

第7篇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均收入水平飞速猛涨,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得中国居民旅游的热情高涨,用于旅游消费的开支日益增多。而随着旅游次数的增加,传统的旅游模式、雷同的旅游景区让旅游者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如今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日趋个性化,过去热门的团体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的需求。散客游、自助游等模式日益受到追捧,旅游者开始热衷于借助现代信息手段自己规划旅游行程,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成为必然的趋势。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标志着智慧旅游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热点。

景德镇作为中外闻名的瓷都,四大古镇之一,有着长达 1700 余年的制瓷历史,是国务院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最值得外国人去的城市、魅力城市,2015更是入选中国景区国际影响力20强之一。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山清水秀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景德镇旅游业发展迅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2015年景德镇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达3112.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境外旅游人数42.47万人次,增长14.9%。旅游总收入261.32亿元,增长30.1%;其中,旅游创汇1.64亿美元,增长19.9%。旅游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8%。但是景德镇旅游业在信息化、智慧化的发展上还是相对滞后的,这将牵制景德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智慧旅游”是一种借助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而旅游服务是为了实现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产品与服务的组合,是旅游者从离家开始到结束旅游回家过程中,为其提供的娱乐、休息、餐饮、行动等各种服务的总和。所以本文将从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出发,对景德镇旅游业智慧化发展现状做出逐一分析。

一、吃

景德镇在“吃”方面颇具特色,尤其是一些小吃,比如冷粉、碱水粑,饺子粑,麻糍等,就算是在江西其他地方也是没有的。但是在饭店布局上却没有统一的规划,特色小吃店分布也较散,缺乏针对游客的特色美食街,许多外地游客找不到正宗的景德镇风味。目前景德镇旅游局已建设完成景德镇旅游网,其资讯版“食在瓷都”这一版块介绍了一些景德镇的特色菜和名点小吃,还推荐了一些代表性的饭店。但是覆盖面不大,一些在本地口碑较好的特色小餐馆没有得到推荐。除此之外,景德镇很多商家也加盟了美团,百度糯米等网站,这些网站也为游客寻找美食提供方便。但是这些网站目标群体较广,没有专门针对旅游者,比如无法帮游客规划在某个旅游线路中的饮食安排,或者是结合不同景区配套推荐一些口碑较好的美食和饭店。而且在智能功能上也有所欠缺,比如没有饭店预定功能,没有来自不同地区的旅游食客评论互动版块等。

另外景德镇的餐饮市场上智慧餐厅的建设也稍显滞后,所谓的“智慧餐厅”是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为餐饮店量身打造的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客人自主点餐系统、服务呼叫系统、后厨互动系统、前台收银系统、预定排号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目前我市只有几家餐饮企业配备触摸屏点菜、服务呼叫系统、前台收银系统和预定排号系统,这些智能化的功能不仅能节约经营成本,也可避免排队时间过长造成旅游食客满意度下降。虽然部分星级酒店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能实现在线预定服务。但大多数的餐饮企业仍是传统模式经营。

二、住

在“住”方面,景德镇的酒店类型多样,囊括各种档次,既有高档的星级酒店,也有经济实惠的快捷连锁酒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以农家乐、陶瓷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客栈。而在智慧酒店建设方面主要还是以星级酒店为主,智慧酒店是指酒店拥有一套完善的智能化体系,通过数字化与网络化实现酒店数字信息化服务技术。目前景德镇星级酒店基本已建设完成智能门禁系统、智能取电开关,电脑网络体系,展示体系、互动体系等智能化功能,但在交互视频体系和信息查看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仍较为落后。另外,星级酒店和快捷连锁酒店都建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既能起到宣传和导航作用,又能实现在线预定服务,这为游客提供了诸多便利。而中低档次的特色客栈虽然没有专业的微信公众平台,但在如去哪儿、途牛等旅游APP上也能够实现客房预定服务。

三、行

从出入境交通来看,目前我市航空运输方面只有景德镇罗家机场,已有直飞航线六条,以及多个无缝转机航班,去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较为便利;陆上运输方面,客车运输主要有3个车站,其中客运中心站班次最多,以省外长途班次为主,景德镇汽车东站和里村短途车站则以省内班线为主,而景德镇开往婺源高铁站的直达班车三个车站都有,班次也较为频密。火车运输方面景德镇较为落后,虽然皖赣线上的列车均经停景德镇站,但车次仍较少,预计2017年底通车的九景衢高铁能给我市旅游带来新机遇。

从境内交通来看,景德镇没有专门的旅游专线公交,智慧交通发展严重滞后。智慧交通是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目前我市公交公司推出“掌上公交”APP,免费提供景德镇公交车的线路查询及实时信息服务,为旅游者出游提供方便,但我市公交电子站牌稀少,景区停车诱导系统覆盖率极低,城市道路传感终端安装率不高。

从智慧旅行社建设来看,目前景德镇旅游网提到的旅行社有35家,但智慧旅行社系统应用普及率比较低,仅局限于最基础的旅游电子商务,车辆管理调度系统、智能旅游车辆安全信息服务系统和导游通系y等几乎没有。这主要是因为智慧旅行社平台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大多数中小旅行社没有意识,也没有足够能力进行智慧系统的建设。

四、游

“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景德镇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国家级景区14个,其中1个5A级景区,5个4A级景区,6个3级景区,2个2A级景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4A级以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实现免费Wi-Fi(无线局域网)、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要在全国打造1万家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智慧景区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了,智慧景区是指景区能够通过智能网络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资源、旅游者行为、景区工作人员行迹、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目前景德镇旅游网已经能实现我市大部分景区的360度全景虚拟游,但主要是图片展示,缺乏文字、视频和声音展现。国家级景区内基本实现免费Wi-Fi覆盖,部分国家级景区建设了专门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比如古窑・民俗博览区、高岭・瑶里风景区等,除了景区简介、景区指南和微博互拥劝婵椋还提供在线预订服务和文化讲堂。但在二维码的虚拟导游系统、基于游客定位的电子语音导游系统、智能门票系统、游客流量监控系统等方面的建设仍十分滞后。

五、购

景德镇最主要的旅游产品就是陶瓷,目前我市有数个规模较大的陶瓷市场,比如国贸广场、中国陶瓷城等。也有定期开市的创意集市,比如雕塑瓷厂、陶溪川等。许多陶瓷企业和陶瓷商铺借助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网店,开拓网络销售渠道。但是至今我市还没有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专门宣传、销售特色旅游产品,实行统一监督和管理。再者,因为陶瓷产品重量大,容易破碎,不易于游客携带,严重影响游客购买陶瓷旅游产品的欲望和选择,使得一些价值较高的、较大型的陶瓷旅游产品难以销售。虽然部分陶瓷商铺有自己固定合作的物流公司,能提供物流服务,承诺保质保量、及时将产品送至游客指定目的地。但因为没有专门的统一的物流服务平台,往往时间耗费较长,到目的地要求客户自提,如果有纠纷也找不到投诉途径。

六、娱

第8篇

随着浙江省“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高速公路交通圈的建成,浙江高速公路已从路段集中建设期逐步转入路网联动运营期,全省交通联网化、生产要素信息化、交通功能平台化、营运机制市场化已成必然趋势。为此,2012年省政府提出将市场化运作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建设浙江智慧城市。作为首批启动的13个示范试点项目之一,“智慧高速”应运而生。

2013年2月,由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控股,省内高速公路管理、投资单位出资的浙江智慧高速公路服务有限公司正式组建,主要承担开发建设、系统集成、运营维护、完善提升一体化职能,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增值服务商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专业化服务运营。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与发展,“智慧高速”已在共建共享、应急联动、出行服务、产业集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保障高速路网安全畅通、公众出行方便快捷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浙江“智慧高速”品牌。

协同指挥 逐见成效

依托自建平台,智慧高速已形成由省级相关部门和各高速公路业主共同参与的浙江高速公路运行服务指挥中心,作为省政府应急指挥体系和综合交通指挥平台的重要支点,通过实时数据处理、监控动态管理、体系常态运行,实现参与各方统一指挥与联动协同,及时开展突出事件、突发状况等应急处置和协调调度,在重大节假日、危化品突发事故、恶劣天气灾害期间,在高速公路应急技术支撑、交通疏导协同、畅通安全保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发挥了关键效果。

资源共享 凸显效能

围绕路网应用,浙江智慧高速已实现3200公里路段信息共享,占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85%以上,已接入省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省气象局常规气象信息、省旅游局景点信息以及高德路况数据信息,初步实现多源数据之间融合,有效开展路网运行协同,有力推进全省打击偷逃工作。截止目前,智慧高速累计已采集路况信息近60余万条,跨路段协调3公里以上拥堵5000余起,拥堵3公里以上时间年均下降15%,先后协助破获国内首例利用液压装置逃费专案、假冒集装箱专案等重特大案件四起,大大提升了高速公路通行效率,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并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

服务出行 智慧快捷

聚焦用户体验,智慧高速已建立包含“12122”一号通、“两微一端”(智慧高速微信、微博、手机APP)等多项应用在内的全省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了咨询、投诉、导航、求助、救援、报警等多种功能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已形成与浙江在线、FM93、FM91.8、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交通旅游导报等省内主流媒体之间的信息合作渠道,通过24小时不间断提供高速公路公共信息服务,主动发出智慧声音,提前预告出行指南,在诱导出行、服务咨询、商业运营等方面发挥了专业作用,树立了品牌形象。其中,智慧高速APP获评2014年“全国十佳交通信息服务手机软件”,自投入运营以来,APP累计路况信息15余万条;智慧高速微信粉丝数累计接受信息查询近500余万人次;12122客服电话累计接听200余万通,用户粘性持续增强,终端效应逐步显现。

技术研发 迭代创新

围绕省级任务,2014年组建成立的智慧高速云工程与云服务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重点研究智慧高速大型软件与大数据云服务平台,重点研发交通流大数据分析预测及并行处理、物联网及移动终端使用等核心技术,已打造智能交通、交通信息化两大核心产品系。其中,智能交通已形成以监控管理系统、春运平台、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视频车流量识别系统、智慧服务区等为代表的多项产品解决方案;交通信息化已实施开发建设项目动态管理系统、养护管理系统、高边坡检测系统等多套应用管理软件,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技术产品,目前已拥有智能交通与信息化领域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35项、各类技术成果60余项,并将以此为基础,全面启动智慧高速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建设,系统展开功能迁移上云工程。

产业生态 渐趋成型

着眼跨界应用,智慧高速以“互联网+高速路网”为切入点,借助大数据和云平台、视频平台、地理信息平台等基础平台建设,紧扣数据应用分析和信息互换合作,解构“两网融合”技术路径与产业前景,面向旅游、金融、物流等产业方向,先手开展“互联网+高速公路网”关联产业培育及开发工作,重点推进省旅游合作项目、物流合作项目,进一步挖掘数据资源,打造新型产品,构建外部生态,搭建产业联盟,提高平台专业运营能力和商业化服务水平,为全面铺开数据服务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9篇

物联网产业的市场前景

物联网就像一个巨大的吸盘,将整个世界纳入其中。没有人会清楚现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事物具有物联网的特质。不过,从研究机构的各类报告,我们能预估物联网产业的庞大市场前景。

Gartner预测,2015年全球使用中的物联网设备或达到64亿,比2014年增加30%。到2020年实现物联网的事物数量将增长逾3倍,达到近210亿。另据CB Insights统计,过去六年中,迅速发展的物联网领域吸引了近75亿美元投资,发生近900起交易。2010至2014年期间,物联网初创公司吸引的投资金额翻番,交易数量由91起增至221起。研究机构 IDC则预计,物联网设备及相应服务的市场容量将从 2014 年的 6560 亿上升至 2020 年的 1.7 万亿美元,增长速度将随着接入设备的增加、带宽的增长及配套服务的成熟而加速。

麦肯锡的研究认为,基于未来10年中物联网采用率的范围、经济和人口趋势,以及技术的可能发展进程,预计在2025年物联网的经济影响价值可能在3.9万亿美元至11.1万亿美元之间。不过,实际影响将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降低技术的成本,以及消费者和工作人员的接受程度。通过使用物联网,工厂产生的潜在经济影响最高可达3.7万亿/年。潜在影响第二大的将会是城市,在该环境下,物联网应用在2025年产生的潜在影响价值可能高达1.7万亿美元/年。

值得关注的是,物联网对新兴市场的影响日益显著。Forrester的调查显示,事实上,在物联网应用方面,中国和印度的公司甚至比欧美同行还要领先。根据Forrester的数据,全球19%的公司已经在使用物联网产品和服务,31%则希望这样做。而中印两国已经有75%的公司已经开发或计划部署物联网应用,另有20%对此非常感兴趣。调查还表明,已经部署和计划部署物联网技术水平最高的行业是公共事业和电信公司、化学和石油天然气公司、以及交通公司。而对物联网技术的关注一般是在安全和监控、供应链管理、库存和仓库管理、客户订单监控等几个方面。

物联网发展的重点领域

行业应用仍然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领域。物联网多种技术手段,如传感、定位、标识、跟踪、导航等,可以实现动态、实时、无缝、全天候的监控,为行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不仅大大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而且能够改进行业运行模式,从技术的角度引发行业管理领域的革命,促使行业领域向着公平、开放、廉洁、高效、节约的方向发展。目前,物联网产业已渗透到城市治理、家居、交通、医疗、汽车、农业等众多领域。

1.智慧城市

物联网一个巨大的应用前景来自于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简单来讲,智慧城市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治理、智能交通、城市安防等等我们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

(1)城市基础设施

物联网主要应用在信息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中。如云计算平台与银行管理结合可以增强数据处理能力、储存能力以及数据可靠性。利用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城市设施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流量、水压和水质,对漏水情况及时进行处理。以韩国为例,其供水系统管道漏水率平均为14.1%。漏水率每降低1%,D个城市一年可以节约40万美元。仅靠此一项,韩国一个城市一年平均可以节约564万美元。城市智能电网能够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随着物联网科技的发展,全球智能电网应用开始进入发展高峰期。2013年与智能电网配套使用的智能电表安装数量已超过7.6亿只,预计到2020年智能电网预计将覆盖全世界80%的人口。此外,智能建筑在城市发展中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发掘。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左右,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市场拓展空间巨大。

(2)城市治理

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高效的政府管理,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以及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等,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资源整合优化,使政府服务不断向智慧化方向发展,从而实现高效精准的公共管理,为社会机构和民众提供便捷的服务。

第10篇

智慧城市要实现不同系统管理数据分享和跨系统调度等问题。需要“顶层设计”以协调多个部门和多个系统的协同运作,涉及规划、产业引导和城市布局等问题。因此,在类似于北京的大型城市,一步到位地建设智慧城市,协调难度比较大。

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智慧城市包含许多内容。施耐德电气中国区高级副总裁赵康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目前中国更倾向于从技术角度理解智慧城市,认为智慧城市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能源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各类通信终端融合,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而欧美等国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则更多地考虑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概念。

“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应该是IT和OT(operation technology,运营技术)的结合。”赵康表示,在施耐德电气看来,智慧城市的根本是宜居、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施耐德电气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定位是做一个智慧的基础设施提供商。”赵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公司将在城市基础设施中采集原始数据,随后实时系统就将通过这些数据,自动管理城市基础设施,从而大幅改进性能,并降低成本。如施耐德电气为西班牙巴塞罗那市打造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利用智能交通监控系统自动感知车流量的多少而调整红绿灯时间,从而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同时节约了人们的出行时间。据悉,目前施耐德电气智慧城市的布局包括五大板块和一个平台:智慧水务、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公共服务与城市集成管理平台控制中心。可见,它们均与城市基础设施紧密相关。

其实,布局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领域不止施耐德电气一家。2010年,IBM成立了能源和公用事业解决方案中心,与不同城市在农村信息化、食品安全、光伏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2011年万科、绿地、保利、万达等地产商也开始纷纷挖掘这一概念的价值。2012年以来,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聚焦ICT(信息、通讯和技术)基础设施,设立城市云数据中心。

“智慧城市不是定义非常明确的市场。”赵康对《中国经济周刊》坦言,他注意到住建部与工信部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并不相同:工信部强调七大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在智慧城市载体上的落地。而住建部则是从城镇化角度来抓,突出城市建设和管理运营,定位于新型城镇化的落地,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涌入城市人口的就业与住房问题。

“不想出标准,是不想扼杀市场的创造性,通过市场的角度来检验,智慧城市到底是什么样的标准。”赵康说。

大城市做智慧城市不现实

“智慧城市产业就像15或者20年前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目前中国有5200万家中小企业,有46%的上网人群,上网人群里面大概有70%的手机用户,在这一大环境下,智慧城市产业将会有不可估量的前景和市场。”赵康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仅2014年以来,施耐德电气就已与碧水源、中国节能集团、冀东水泥、新奥集团和数云集团等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施耐德电气为其提供覆盖工业电气领域全线产品与解决方案的供货和全程服务支持,同时将借力这些企业在不同行业中的优势资源,布局中国市场。

“智慧城市领域现在合作大于竞争。”赵康表示,在这个尚未明确定义的市场中,一家企业很难通过自己的解决方案满足整个城市的需求。

“一个很大的城市来做智慧城市不现实。”赵康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智慧城市要实现不同系统管理数据分享和跨系统调度等问题。需要“顶层设计”以协调多个部门和多个系统的协同运作,涉及规划、产业引导和城市布局等问题。因此,在类似于北京的大型城市,一步到位地建设智慧城市,协调难度比较大。

赵康举了个例子,某城市某处因供水管网爆裂而造成路面塌陷,但交通系统并不获知该信息,车辆仍在该区域运行,最终造成了很大的区域交通拥堵。从交通系统来看是交通的问题,从水务系统层面来看道路不是水务的管理领域,但从整个城市运作层面来看,这是协同的问题,是数据分享、跨系统调度的问题和城市管理的问题。

“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之上,城市有健壮或者是智能的手脚,但是没有大脑,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每个系统都很智能,但是放在一起却不行了。”赵康说。

第11篇

【摘要】针对我国创新智慧城市规划建设速度不断更新,城市对电能的消耗量将日益增多,以传统能源供电的城市发展,大大加速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恶化进程,不利于建设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的发展思维。结合我国“十三五”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本文提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有效解决了智慧城市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等经济发展相关问题。

【关键字】光伏发电技术 智慧城市 低碳经济 绿色环保 协同发展

根据我国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要求,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的理念,是智慧城市建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加强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既能解决智慧城市能源供给问题,又能解决节能减排对智慧城市的污染题,从而达到智慧城市低碳,绿色环保的理念。

一、光伏发电在智慧城市中应用的优点:

随着全球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及利用,导致能源枯竭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低碳经济、绿色环保、供给安全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随着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广泛应用与我们日常生活之中,逐渐取代了传统能源的利用。作为现代智慧城市的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能给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更多好处。

1、达到智慧城市低碳、绿色环保的要求:因为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转换,能源利用给智慧城市带来零污染,零排放,从而达到智慧城市建设中首选能源利用之一。

2、达到国家节能环保的战略: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自给自足很难达到,主要依赖于进口。在现代化智慧城市建设中,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是我国“十三五”重要部署。加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达到绿色发展,节能环保的智慧城市,能够有效地解决资源紧缺,发到节能环保的战略意义。

3、促进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我国是光伏产业生产大国,但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远远不及发达国家。从而大部分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国家,由于当前处于经济复苏乏力的环境,欧美国家进行贸易保护,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使之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受到重创,制约着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增长。根据国家“十三五”智慧城市经济建设的提出及规划发展,加强了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充分利用,从而促进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二、光伏发电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领域:

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清洁能源的应用涉及广泛。太阳能光伏发电主要应用智慧城市之中的居民生活、交通、运输、物流、资源、公共服务等相关领域。

1、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智慧城市中,居民主要应用家庭生活用电。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根据小区居民生活用电需求,配套相应的光伏发电系统,满足于整个小区的生活用电。

2、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道路交通方面的应用。首先,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于城市路灯、智能公交站台、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及人工智能机器人警察等用电设施,大量减少了传统电网输电及城市用电高峰压力。其次,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灵活供电,就地取材,不需要太多的城市电网布线及清洁、绿色环保等优点,能促进其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发挥重要角色。

3、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物流及运输方面的应用。在智慧城市中,交通运输是整个城市活力的体现,正所谓有交通运输是整个城市血液运输的关键环节之说。作为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的智慧城市,电动汽车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是必然的。因为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零污染,低噪音,低耗能,能给智慧城市带来节能环保的功能,从而加强太阳能光伏发电充电桩为智慧城市电动私家汽车、出租车、公交车及其他公共服务用车等提供电能。太阳能光伏发电充电桩不仅满足于城市小区散户灵活充电的特点,而且还可以应用于大型集中式充电站为电动汽车充电。

4、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公共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学校、医院、公园、政府机构交通道路,娱乐场所等相关领域用电,在这些领域有效解决空气污染及噪声污染,使学习者,工作者,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行学习,工作。

三、光伏发电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的前景

1、因为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加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能促进我国光伏相关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支柱,减轻我国就业压力,能源支配紧张,环境污染等相关问题,从而促使我国的环境与经济得到有效改善。

2、作为我国城市“十三五”规划建设,国家在“十三五”期间进行打造低碳、绿色环保的智慧城市。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城市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达到低碳经济、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目的。当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相当成熟,所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我国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最佳选择。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很好的解决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需求,在今后太阳能光伏发电占领能源市场势在必得。

3、太阳能光伏l电解决了智慧城市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重大问题,也使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不断加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将是我国未来能源、经济及城市发展方向的指引。

四、结束语:

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来看、我们认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现代城市中的应用领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智慧城市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大量的应用,不仅可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而且为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能源枯竭等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还不断提高城市市民的生活品质及城市的整体品位。

第12篇

关键词:智慧交通;像素分析;夜间路况侦测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4-0217-02

1 研究背景

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与道路运输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使城区交通拥塞不可避免。为提高道路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挤时间,各国政府对智慧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的开发与应用日益重视。其中,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用较为广泛,通过实时路况采集为交通调度提供第一手的信息,能有效地缓解在高峰时刻的拥挤现象。在白昼时段,此时交通环境的光照条件好,对前景物体的侦测与判定较为容易[1];在光源复杂的夜间,则多采用侦测车头灯的方法来采集或识别夜间交通信息,但当出现多部车辆并排或拥塞时,光源集中且出现光晕扩散,导致交通信息的采集困难[2-3]。由于都市生活的特点,城市在夜间的交通流量与日间相比差距不大,对夜间交通状况的监控需求更为迫切。

2 文献研究及建模

对视频画面中的前景物体侦测技术主要有三种:背景相减法、时间差异法、光流分析法。其中背景相减法是通过事先建立背景模型,然后将目前的影像画面与背景模型做相减后比对得出前景物体的像素的方法。该方法运算较快且实现简单,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但如果画面中有背景变化(如树枝剧烈摇晃)则会增加识别的难度。时间差异法则是通过连续画面的相减识别前景物体,与背景相减法相似,但不能识别静止物体。光流分析法是以一张影像画面上的某一个点为基础,找出其他影像画面同时具有一致性的像素点,较适合应用在追踪独立移动物体,但运算较慢。

Li等人曾提出一种以活动基模型(Active Basis Model,ABM)为基础的图形结构车辆侦测方法,在车辆正向是用挡风玻璃的图形结构,反向则是用车辆尾灯的图形结构检测车辆;此方法耗时且对不同车型须手动设置系统参数,难以在实时交通监控系统中应用[4]。Liu&Luo对此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以霍夫转换法侦测所需观察的区域,并利用车辆挡风玻璃与引擎盖之间的边界统一车辆数目,该法在车辆出现拥挤时也可快速准确的判断车辆数量,但只限于光源充足的环境使用[5]。

由于对于夜间的影像常用的识别方式是通过对画面上的光源观察来辨识物体,假设夜间在发生拥塞时,那么必然出现多部车辆的减速或刹车情况,此时车辆后部的刹车灯将亮起。影像画面显示,当刹车为常踩状态时,刹车灯的红色亮度会比未踩刹车时更加明亮,其光晕部分也较为明显(见图1),因此可以通过识别刹车灯及其光晕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拥塞。

3 实验情况与分析

系统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2为开发工具,使用程序语言为C#,视频采集设备为固定式枪型摄像机,采集的影像大小为720×480 Pixels,画面时间间隔为10帧/秒,在交通高峰时段采集,图像文件以AVI格式保存。当系统判定影像连续画面出现拥塞时,记录发生拥塞的起始时间点;系统判定交通顺畅时,则记录交通拥塞的结束时间点。将系统判断的拥塞起始点与结束时间点与人工识别情况对比,若两者比对小于偏差,认为系判断的拥塞情况为正确。测试结果显示,系统的正确识别率为84.6%。

对于系统出现误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是部分道路的红绿灯在深夜的时候会将具有规则性的红绿灯变化切换为闪黄灯或闪红灯,造成系统对所采集的影像进行亮度的平衡及色彩调整处理时出现偏差;其二是在城市道路的多线道路口会以红、黄、左转绿箭头、前行绿箭头、右转绿箭头等信号灯组合来管制车流,对于左转车辆需要等到左转绿箭头亮时才能放行,此时系统判断时会误判为交通拥塞。

运用本研究的方法能有效识别夜间城区交通的拥挤情况,对于出现误判的情况,希望能在交通画面的关注区域增加车道分割并识别当时的红绿灯灯号,以提高系统判定的正确率。

参考文献:

[1]Kong J, Zheng Y, Lu Y, et al. A novel background extraction and updating algorithm for vehicle detection and tracking[C],Proc. IEEE Int. Conf. Fuzz. Syst.Knowl. Discovery, 2007:464 -468.

[2] Chen T H, Chen J L, Chen C H, et al.Vehicle detection and counting by using headlight information in the dark environment[C]. I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Hiding and Multimedia Signal Processing, 2007,IIHMSP 2007,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2007, 2(1):519-522, Nov..

[3]Zhang W, Wu Q M J, Wang G,et al.Tracking and pairing vehicle headlight in night scenes[S]. IEEE Trans Intell Trans Sys, 2012,13(1):140-153.

第13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建设与管理;智能化基础设施;管理平台;智能交通产业

1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给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带来变革性的变化,并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应用模式呈现。以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隧道股份”)在盾构法掘进技术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为例,阐述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

1.1盾构法隧道施工专家系统

1992年由隧道股份、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及上海工业大学(现上海大学)5家单位联合开发形成初步模型,以人工智能预测技术解决上海地铁盾构法掘进过程中地面沉降预测及沿线建筑物保护问题。该系统经过近10a的开发调试,已成功应用于上海软土地质下的盾构穿越工程,破解上海地质密码,突破前苏联专家提出的“上海不适宜建轨道交通”的观念束缚,并指导完成延安东路隧道南线、外滩观光隧道等穿越黄浦江的工程项目建设。

1.2盾构隧道远程信息智能管理系统

2002年为构建多项目盾构法隧道施工数据仓库,运用经典解析公式及分级神经网络技术开发并形成盾构隧道远程信息智能管理系统(见图1)。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原理,通过经典参数计算法和遗传算法的研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控制地面沉降的推荐参数,实现对隧道施工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搭建技术信息数字化及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为盾构参数的优化和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依据[1]。这套系统广泛应用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有效减轻施工管理人员管理强度,通过信息快速传递加快决策,实现质量管理的事前控制,达到施工参数的最优化,产生相当大的经济效益,也为隧道智能化施工及大数据管理奠定基础。

1.3盾构法施工管理平台

该平台以管理驱动为核心,基于大数据处理方式,深度挖掘盾构法隧道施工数据指导施工。针对盾构设备健康状况,开展盾构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实现信息平台数据高速共享,为工程协同施工、抢险提供服务。该平台已将监控范围扩展至上海全部在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应用效果受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高度认可,不仅实现对盾构法隧道施工中质量、进度、安全和设备等海量数据和实时数据的监测集成,还实现对盾构法施工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控、风险预警及智能决策。

1.4基于智慧城市大数据管理的BIM技术应用

BIM的精髓在于将信息贯穿于市政工程整个生命周期,实现市政工程全过程的生命期管理[2]。2010年~2013年是BIM技术应用发展的第一阶段,以着重解决项目技术难点为应用目的。设计方面可实现在结构图中检查钢筋碰撞与管线等构筑物碰撞的潜在危险;施工方面主要通过3D、4D、5D模型实现施工可视化、进度控制和工程量统计及成本控制等应用。以上海预制装配式研发中心项目为例,该项目于2010年建设,在项目中采用Revit和Tekla2个系列软件进行BIM建模,在提升项目设计和出图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少交叉碰撞矛盾,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和精确化统计管理,优化施工工序,提升施工管理水平。2013年~2016年是BIM技术应用发展的第二阶段,该阶段强调业主主导地位,利用标准、平台和网络技术,实现多方、多专业协同应用,并以项目数字资产和资产移交运营为目标。以厦门市轨道交通L1一期工程BIM项目为例,在项目建设之初,业主创建一整套BIM技术应用实施标准,应用“同城光网”协同技术,将11家设计单位(20个专业)、16家施工单位通过BIM平系在一起,建立126.87GB的协同模型。实现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投资等方面的高效集成化管理,有望形成国内第一套完整的轨道交通项目数字资产。

2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先驱与产业化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视角下,智慧城市管理模式在新技术渗透中逐步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更新迭代,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催生出信息化、智能化的细分市场,产生特有的产业竞争态势,以智能交通为例,阐述智能交通给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带来的变革、发展和产业化。

2.1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先驱领域

智能交通产业在完善道路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等集成运用于地面运输中,建立新型现代服务业。随着城市化建设加速发展,智慧交通在城市化进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2012年12月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伊德•科恩博士提出“城市智慧论”评价体系排出全世界智慧城市发展前10位中,50%以上的城市均将智慧城市的发展聚焦到智能交通领域。我国综合运输效能低下、公众出行不便、交通安全态势严峻、交通能耗高、交通服务水平落后。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绝大多数城市交通成为困扰之一,给经济、环境、治理等带来一系列难题。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是实现我国城市交通体系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国内智能交通应用成果主要包括智能化公共交通、智能道路交通管控、停车诱导及信息化管理、ETC不停车收费及ERP等。在珠海智能交通体系规划中,建立健全珠海市智慧交通系统建设、运营维护与管理机制,汇聚城市道路、公共交通、港航、停车、公路网的交通数据,保障系统建设有序、统一的交通数据接入标准;市中心交通信息采集覆盖率90%以上,实现市中心路口联网率90%以上,确保公共交通智能化服务平均运行速度20km/h;通过品质服务,搭建完整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架构,建设专用机房和监控调度大厅,实现与珠海市交通信息中心的信息交互以及与珠海市交通指挥中心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见图2)。

2.2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设想

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管理,提升出行效率,支撑安全和绿色发展,打造交通数据实时获取、交通信息交互、交通数据处理、智能化交通安全、智能化组织管控等技术集成创新,作为“城市交通大脑”为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奠定基础。1)城市交通出行的互联网共享经济。以绿色出行城市共享单车为例,参照法国智能自行车运营及其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2005年德高公司在里昂开发运营的VELO'V公共自行车系统,德高公司在其12a运营期内获取该系统全部城市广告垄断权,并获得约6亿欧元的可观收入。目前,其智能化运营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已覆盖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西班牙、俄罗斯及日本等全球多个国家的近30座城市,至今仍保持着智能化自助自行车运营领域的世界排名第一。在国内,城市交通共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如ofo、摩拜、滴滴等,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紧跟市场需求,重点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出新的商业与产业发展模式。其中摩拜单车从2015年10月首轮融资开始,不到一年时间摩拜单车完成三轮融资,且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最近一轮融资规模达到1亿美元。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该领域还有很大的产业化发展前景。2)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信息服务。未来随着综合交通发展和便捷出行的要求,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服务技术将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在主要大中城市建成覆盖公共交通、城市路网、高速公路以及综合枢纽的集成化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决策支持和服务系统,实现对公交车、出租车、城市轨道运行车辆以及客运枢纽运营车辆的智能监管,实现对城市交通运行的整体协调管理与服务(见图3)。3)智能运输安全保障体系。中国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常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智能交通技术在交通运输安全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智能化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人、车、路协同的综合系统,不仅需要人和车具有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还需要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道路及交通设施具有智能化,能提供分析事故成因、预控决策、安全管理服务,从而实现交通运行安全防控一体化。

3结语

智慧城市终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承载平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未来智慧城市更富有创造力、吸引力,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坚实基础。未来,城市智慧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需要更多城市管理者、建设者、运营者等多方资源的互通协同,基于集成化商业模式及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洋.基于BIM的建筑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9.

第14篇

智慧城市的未来图景应该是怎样的?

私人车辆出门语音输入目的地后,跟进路线的交通拥堵情况、最短路径、附近的停车场状况,并预定停车位,车牌可以感应直接记账,并与银行联网,发短信通知本次停车费用;公交车辆一路无红灯,智能调节发车频率、智能提供公交换乘指引,智能报站,每个人都有一个能与公交或出租车相感应的、像遥控器的东西,想去哪,输入地名就可以知道有哪些路线,并且会告诉哪些车现在离你最近,出租车也一样会感应到呼叫者在哪个方位;车子拥有自动驾驶功能,封闭路段可以做到自动导航自动驾驶,与司机形成双保险。在行驶过程中,智能车能感应到周围的危险,会发出声音,前方有车或人时,并会自动减速。

上述这些场景只是智慧城市众多智慧行业应用中的代表而已。除此之外,智慧的建筑、智慧的环境、智慧的教育等等,都为我们展现了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好前景。这听上去确实足够吸引人。也正因如此,也才有了近两年全国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

倾城而动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到目前,已经3个直辖市、6个省、10个副省级城市,41个地级市在工作报告中出现智慧城市内容。正在提出和实施中的智慧城市项目则超过100个。“这个市场目前确实可以用火热来形容。”中智科技总裁顾京宁说道。他对国内智慧城市近期的发展做了一个预估:100个城市,万亿以上的市场。

以宁波为例,这样一个三级城市,在“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的总投资达到407亿元。而城市规模更小一些的江苏淮安市,则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淮安市将确保年均信息化投入100亿元,全力打造“智慧淮安”。可能有人会说,这两个城市都位于江浙一带,经济比较发达,不具备普遍代表性。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无论如何也算不得经济发达地区,却也在今年宣布,将投资5亿元倾力打造智慧城市。

由此可见,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已经席卷全国,甚至包括一些规模很小的县级城市。“现在,不谈智慧城市,不建智慧城市,或者不制定这样的规划,好像就落伍了一样。”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张新红如是说。

记者今年曾参加过一个智慧城市的论坛。在这个论坛上,一位女副市长一上台就说:“看来我们是落后了,我们的规划里没有提智慧城市,我们回去之后马上做智慧城市的规划,也要建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不智慧

似乎,只要提出智慧城市的口号,做了智慧城市的规划,城市就能马上成为智慧城市。事实果真如此吗?

“如果从城市整体来看,我认为目前中国没有哪一个城市能称得上是完全的智能城市。”超图软件副总裁王康弘说道。在他看来,现在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概念阶段。“在一个新概念或一项新技术的发展初期,炒作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不能过度、盲目的炒作,不能让概念过于泛滥,否则将不利于智慧城市市场的发展。”

银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蔡小钢也认为,虽然目前国内各地一窝蜂地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但和以前相比,其实城市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也缺乏一套明确的可以实际操作的方法,“虽然每个城市都有很宏大的规划,动辄投入十几个亿甚至上百亿,但却看不到什么实际的效果”。

确实,目前很多城市虽然已经号称是智慧城市,但除了投入巨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外,却看不到一点点“智慧”的体现。

“可以看到,一些城市提出了智能交通建设的规划,也买了大量的设备,但最后我们却发现,当地的交通状况依然很拥堵,这种所谓的智慧交通显然是不智慧的。”数字政通公司副总裁邱鲁闽坦言道。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一件事:国内某城市投入巨资进行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号称已经进入智慧城市第二阶段。一天晚上,一位市民在街上被歹徒将挎包抢走,这位市民就找到了公安部门报案,并希望能够调出出事地点的监控录像,来追查歹徒。公安部门查了一会儿后,告诉这位市民说,没有事发地点的监控录像。市民十分诧异:电视报纸上经常宣传,说我们的城市已经是智慧城市、平安城市了,可以监控到市里的每一个角落?公安人员尴尬地回答说:那里确实有监控探头,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坏了。

这样一件真实发生的事情表明,智慧城市并不是提出规划,买一些设备,建几个宽敞明亮的指挥大厅。“如果不能够体现出‘智慧’的特质,没有相应的管理理念的提升和应用软件的支持,那么买再多的硬件,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邱鲁闽如是说。

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城市”

那么,究竟怎样的城市才能称得上是智慧呢?如何来评价一个城市是否智慧?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李存国认为,智慧城市作为一项长期复杂工程,必须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效果。此外,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高级阶段,也需要通过绩效考核评价进行改进完善、激励促进。在他看来,评价智慧城市的指标主要包括五大方面,同时,这五个大的指标又可以分解成更多细致的内容。

第一,决策和应急能力。“这主要体现在面向领导的决策信息服务、综合和专项应急指挥等方面,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价值是让领导获取的信息更加直观、全面、有效、实时,决策更加科学、指挥更加及时有效。

第二个指标是城市运行综合能力。主要包括智能交通、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市政市容、园林绿化、食品安全等方面,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能够及时获取城市运行状态信息,支持业务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以及对公众提供便捷化、个性化的服务。

第15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北斗导航系统;智慧公交;交通规划;移动互联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 A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Bus System based on GIS and Beidou Positioning in City Traffic Planning

DING Si-lei, CHEN Yun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Geomatics Engineering, Harbin 150086, China)

Abstract: The bus system is the lifeline of city traffic, its development level directly indicates a city'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bus system based on GIS and Beidou positioning in city traffic planning, using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ity traffic transport efficiency, and guarantee the traffic safety, in order to serve the public better.

Key words: GIS; BDS; intelligent bus system; traffic planning; mobile internet

0引言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安全便捷的交通,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生态宜居城市的必要条件。公交系统作为城市地面交通的命脉,仍然在很大的程度上作为人们上班和出行的首要选择,公交体系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一个良好、有序、方便、智能的公交体系,会给市民及游客的出行带来极大方便,也会给游客对这个城市带来良好的印象。

1城市公交车体系现状

在很多的一、二线城市中,公交车体系从管理到运营都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准时,且没有提示,除了始发站,其他站点公交车什么时候到达基本没有定点,且晚点了也没有提示,很不人性化。

2)错报、漏报现象严重,报站、路段信息及转弯提示等都由人工控制,容易错漏。

3)部分线路上下班拥挤严重 ,经常出现过去几辆车都坐不上的现象。

4)相关部门管理比较弱 ,目前公交车管理部门基本只是对始发站及终点站有所管理,途中站基本没有管理,途中基本没有监督管理制度。

5)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不合理,不少的公交线路很大一部分的路段重复,一些路段由于公交车的重复停靠造成拥堵,二有些路段公交线路稀少造成长时间等候。

2智慧公交系统总体目标

借助于地理信息强大功能,在数字地图及三维可视化支持下,基于开放的、并且适用于密集建筑城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实现城市公交车辆运营调度的智能化、公交车辆运行的信息化和可视化、实现面向公众乘客的完善信息服务,加强对运营车辆的指挥调度,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更好的服务大众。

3系统功能设计

智慧公交系统是一个基于B/S架构的系统,使用JAVA语言开发,数据管理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另外,实景照片、视频、站牌、广播信息等,通过专用的FTP服务器管理和调用,GIS通过Geodatabase来管理和调用,系统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图1功能设计

Fig.1 The function design

3.1基础GIS数据库建设

收集、整理所在城市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大比例尺DLG、DOM等)、交通专题资料、三维建模数据等,通过航测内外业一体化的方式进行修测和检核,最后入库,同时录入相关联的属性信息(包括道路及附属、站牌、站点,临街建筑等)。

3.2公交企业综合管理系统

该子系统使用于公交管理部门和企业,涉及人力资源管理、车辆管理、设备管理、维修管理、查询统计、票务管理等,登记所有司乘人员、后勤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等信息,并进行角色和授权管理,实时更新公交车辆状态信息,随车设备情况、维修信息、线路运行等,基于丰富的查询统计功能,全方位掌握公交系统各部件的真实情况,为公交的安全高效出行提供第一道保障。

3.3公交运营管理系统

基于GIS的强大功能,辅助实现公交运营全面管理,涉及行业信息管理、线网规划调整、场站规划调整、公共安全管理、政府决策支持等,以运营服务为中心,组织和经营城市交通,为城市经济活动,为社会发展,为城市人民劳动和生产服务,为城市提供迅速、方便、安全、准点、舒适的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节省乘客出行时间。

通过公交运行管理,达到以下目的:

1)大众出行乘车的全程时间要短,行车间隔要短;候车时间要少;

2)线网布设合理、线网密度高、转换车次少、设站合理、转便;

3)从多个方面保证安全行车;

3.4公交智能化监控调度系统

包括公交车辆以及司乘、服务人员的计划排班管理、公交线路实时调度管理、BDS/GIS实时监控管理、运营统计分析、实时定位、电子地图、行车轨迹跟踪及回放、视频监控、速度监控、智能报警等功能。

通过北斗定位、导航和精准授时功能,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系统能够查询各种道路交通信息,如道路对应的路况、站牌站点信息、路线临街主要建筑物、所有途经公交线路信息、 预计到站信息、 首末班车信息、 公交实时位置信息、前后车辆运行间隔信息、 实时运行状态、 当前运行速度、 运行线路上的交通路况、乘客流量信息等,降低公交运营成本,提高调度应变能力和服务水平。

3.5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该子系统是一项便民服务,同时具备信息多样化和信息收集分析功能,涉及电子站牌、移动终端互动、门户网站互动、公交查询系统、人工热线电话等功能,能够向公众传递经过某一条线路上的所有的公交车辆及位置信息,显示下一班车辆到站距离、站隔并预估大致时间,使换乘衔接更为高效,换乘方案可预见性强,此外还可以实时公众信息、便民信息、政府政令、推送广告视频等。另外,通过移动终端、门户网站和市民热线等还可以与公众互动,收集公众诉求,提高公交服务质量。

4应用前景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技术,结合地理信息及北斗定位导航服务,根据城市交通道路实际情况及公众出行习惯、偏好等开发的智慧公交系统,除了能够方便公众出行,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及绿色出行的目的,还可以将城区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乃至线路临街商业基础设施紧密地连接起来,并且能够实时与大众互动,推送信息同时收集诉求,不光保障城市地面公交的合理、畅通、方便快捷,更能合理的利用资源,施惠于大众,服务城市规划建设。

该系统的建设与推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为相关行业如城市出租车管理、城轨交通管理、私家车出行规划管理等相关的综合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Mike Gunderloy,Joseph L.Jorden,David W.Tschanz.SQL Server 2005 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9.

[2] 罗文.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测评[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2.

[3] 陈述彭,鲁学军,周城虎.地理信息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 魏瑶,陈闳中.基于无线城域的智能公交系统设计与实现 [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