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程机械前景分析范文

工程机械前景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程机械前景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工程机械前景分析

第1篇

机械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机械类专业渗透到很多行业,就业方向多种多样,除了教学、营销外,常见的有生产总监、物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机电产品开发、机械产品开发、液压产品开发、仪器仪表开发、武器开发、汽车工业、环保设备开发、矿业设备设计、模具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师、CNC工程师等。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我国大型工业逐渐在复苏,社会对于精通现代机械设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正逐渐增大。机械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的广泛,对于现今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就业前景和其他专业相比已经很好了。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多种多样。

机械工程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生产管理、设备维护、质量控制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能从事产品开发与制造、质量检测、设备管理与维护、运行管理、技术推广与营销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第2篇

关键词:工程机械 故障特点 经验诊断

中图分类号: S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机械故障诊断是指应用测试分析手段和诊断理论,对机械设备运行中所出现的故障机理、原因、部位和程度进行识别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论,进一步确定机械设备的维修方案或预防措施诊断过程中各种不稳定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机械故障诊断过程中困难重重。若想快速的解决工程机械的故障,就要了解工程机械故障的特点。

1、工程机械故障产生的阶段及特点

1.1工程机械走合期阶段的故障特点

工程机械在走合期(即初期),故障是由高到低(降曲线),走合期故障率高低与制作或维修质量、走合时代的使用有关。如果工程机械制作或修理的质量高,并能合理地使用与保护。那么,早期故障率就低。反之,早期故障率会高。

联接螺栓松动或松脱成为工程机械早期故障之一;管道接头松脱或松动:残留一些金属屑或者铸造砂极易堵塞油道或卡在相对活动摩擦中而拉伤机件(如液压体系中的履行机构油缸)造成漏油,调剂后的间隙或压力发生变化,使机件不能正常工作,某些接合因螺栓不紧而导致漏气、漏水、漏油等等故障。

1.2工程机械在正常使用期阶段的故障特点

工程机械走合期结束后,进人正常使用期。在这个阶段内运行,按规定维护和正确使用,基本不会发生故障,即使发生故障,也是随机性的故障,所以故障率极低,曲线平缓微升。如果在此阶段发生故障,多数是偶然性的或因使用、维护不当造成的。

1.3工程机械使用临近大修期阶段的故障特点

工程机械的使用马上临近大修期时,各部件之间的损耗增大、技术状况恶化。此阶段的故障率很高.并且广泛,多数是因为磨损过大和零件老化。油路中的堵、漏、坏现象出现次数增多。

1.4季节不同工程机械的故障特色

工程机械故障率的高下和季节相关。冬季低温使用机械时,故障率比夏季高。例如:燃料供应系在冬季雾化不良。燃油易凝固导致油路堵塞难以启动.或发动机运转的时候自动熄火等故障;油流动性差,加快了机件磨损;蓄电池漏电,会导致动员机不易启动、制动不灵、液体传动运行不正常等等。

了解工程机械各个阶段的故障特色之后,便于我们对工程机械故障的诊断,对于其诊断做了如下归纳总结。

2、工程机械故障的经验诊断

通过故障现象,判断发生故障的原因及部位即诊断。诊断有自动诊断和被动诊断。自动诊断是指工程机械没有发生故障时候的诊断,对工程机械的过往和现在的技术状况有所了解,并能推测以后的变化情况。被动诊断是指对工程机械发生故障以后做出的诊断,对故障发生的原因和部位进行确诊。

一般可分为两种诊断方式:一是人工直观诊断, 二是用装备诊断。这两种诊断办法不需要解体、拆分个别小的零件。就能断定工程机械的技巧状态查明故障的部位及原因。

由于工程机械施工时,其施工现场一般不是修理厂所,如在施工现场出现了故障,大多数情况下不具备有应用装备诊断的条件,这就要维修职员有用丰富维修的经验,或者借助于简略工具、仪器,以听、看、闻、试、摸、测、问等方法来寻找工程机械出现的故障。

2.1听

依据响声的特点来判定故障。分辨故障时需要注意到异响与转速、温度、载荷和发出响声部位的关系,与此同时也要注意是什么部位伴随这异响。如发动机连杆轴承响俗称小瓦响,这和听诊地位、转速、负荷有关系,和温度变更关系并不大,如发动机活塞敲缸会与转速、负荷、温度有关。转速、温度都低时,响声清晰,负荷大时,响声更明显,气门的敲击声与温度、负载无关。异响表征着工程机械的技巧状态改变的情形,异响声越大,机械技巧的状态越不好。老化的工程机械多数情况下发出的异晌多并且嘈杂,一时不容易分辨出故障。这就是需要平时多听,熟悉各种故障的异响,要熟悉了解工程机械各机件之间活动规律、零件资料、所在环境,这样才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故障所在位置。

2.2看

直接查看工程机械出现的异常现象。如漏油、漏水、漏气,发动机排气的烟色变化,以及机件松脱、松动或断裂等,都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进行判别故障。

2.3闻

通过鼻子闻气息来判断故障。如电线烧坏的时候会发出焦糊的臭味,根据不同的气味来识别产生的不同故障。

2.4试

试即试验,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实验让故障再现,便于判别故障,二是通过置换猜想有故障的零部件,再进行实验,检讨故障是否消除。应当注意的是,有些部位发生严重的异响时,不要进行故障再现试验,避免事故。

2.5摸

用手触摸猜想有故障或与故障相关的部位,便于找出故障的位置。如用手触摸制动鼓,感觉温度是否过高,如果温度高,烫手难忍,就证实车轮制动器发生制动拖滞的故障。

2.6测

就是用简略仪器测量,依据测量的结果来判别故障。例如,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阻、电压值等,来判断电路或电气元件的故障。

2.7问

判定故障或为判定故障供给参考材料可以通过拜访懂得工程机械的驾驶员了解使用的情况,或者询问产生故障时的现象和病史等。如发动机机油压力偏低,判定此类故障时应先懂得机油压力偏低属于渐变还足突变,与此同时也应该懂得发动机的使用时光、维护情况及机油压力随着温度变化情形等等。

结语

总之,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程机械发展加快,工程机械的故障种类也会越来越多,这就需求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对故障特点以及经验进行总结,这样才可以在故障产生时很快地排除故障,总结这些特点及经验有助于以后的工作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杨昌昊.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机械故障智能诊断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03.

第3篇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深度;广度;复合;多元

一、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简况和发展态势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20世纪80年代较多地被称为机电一体化,被视为是机械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交叉学科,是工程科学中的一个跨学科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密切相关,例如安全气囊、防滑刹车系统、复印机、行驶模拟装置和自动售票机等一系列产品都是运用了机械电子技术的结果。电子工业、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扩大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涉足范围,其不局限于机械制造的某个固定方向,涉及该领域所有分支学科。20世纪90年代初期,机械电子工程作为一个独立专业呈现。曾经,机械电子只是机械工程的一个专业方向和重点课程,甚至被划分在精密仪器技术专业中。今天,已经有很多大学将其列为独立的专业学科。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发展飞速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迅猛崛起,机电方面的人才缺口大幅攀升。MEMS、传感与测控、数字化技术、CIPE、CAD/CAM/CAPP一体化等机械工程学科的前沿课日益引起国内产业界和学界重视,目前,我国相关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较高,总体研究水平的国际位次有所上升。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控原理与维修、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先进制造技术导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等计算机应用与程序设计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程学、机械CAD/CAM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精度与测量、液压传动、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控制技术、塑性成形与模具技术、专用机械原理与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有金工实习、电工实习、课程设计、制造工艺实习、机械制造工程学综合实验、精度与公差实验、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数控原理实验、数控线切割实验、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机械零件测绘、机械产品三维造型与快速原型制造实验、机器人控制实验、科技活动、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大体上,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可细分为机械电子系统(传动和模拟技术,机器和设备,机械人技术及其运动系统,传感和执行元件技术,测量技术和图像处理等),微型,超微型机械(微系统技术,微型和精密仪器的功能组,微系统的测量技术等)和生物机械(机器人技术,生物系统,仿生执行技术,控制和设计,控制系统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大学的专业设置存在差异,取决于专业的具体方向和培养重点的不同。例如,上海交大的机械电子工程偏向汽车方向、计算机控制和自动化制造和车辆电子系统的控制研究等,比较民用化。浙江大学传统的机械制造很强,在大型机械的设计和控制,尤其是国防,航空领域的项目很多,毕业生很多在研究所工作。华中科技大学的机械电子工程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机器人和柔性制造等自动化控制的应用,如大型焊接机器人,流水线等等,大多数服务于汽车制造产业和造船工业等,毕业生去向以大型的机械制造企业为主,研究所要少一些。

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定位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专业特色。强调机械动手能力与机电控制能力相结合,侧重于机电控制和数控维修。注意以数控所需各种能力为主线,突出机电控制的专业核心地位,培养会设计、能编程、具有较强的数控机床操作、调试、维修、维护等实际操作技能的技术工程师和职教师资。简言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具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开发、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或培养能在中、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理论教学、专业实践指导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复合型职教师资。能适应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面临的行业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和高等职业教育等方面呈现出的多元复合发展趋势。

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强化本专业大学生素养的应对之策

1.要引导大学生及时了解和把握行业动态。要积极培养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2.要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使其成为专业素养精深、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促使其具有本专业领域所必要的专业知识,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和基本工艺操作等计算机应用能力,对机电一体化产品有一定开发能力;对数控加工技术有较强的编程和操作能力;对大型数控加工设备具有较强的维护能力;了解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除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外,还需促使其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得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邱自学,姚兴田,王君泽.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群建设[J]. 机电工程,2005(12)

第4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应用;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 TH-3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机械工业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业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阶段。迄今为止,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以蓬勃的生机向前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科技、经济、社会和军事的发展,而且也深刻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

1.1信息处理技术

所谓的信息处理技术就是指在生产基于机电技术的相关产品的过程中,对与产品生产过程相关的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所进行的处理。

1.2精密机械技术

精密机械技术作为实现大多数机电产品的核心和基础技术,它是实现大多数机电产品的相关功能和构造功能的重要前提和首要的技术支撑。

1.3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精度较高的速度控制、定位控制、自适应控制以及补偿和校正等技术。而且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功能的不断增强,基于自动控制技术产品的质量在获得不断的提高。

1.4检测与传感器技术

检测与传感器技术主要用于实现各种基于机电技术产品运行时的相关参数、工作状态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的接受以及参数和相关信息准确度的检测,通过检测以后,将其接受的信息传送给处理装置,然后由处理装置来实现产品运行过程的自动控制。

1.5伺服驱动技术

伺服驱动技术主要是基于机电技术产品的驱动装置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它作为驱动设备执行操作的重要支撑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品质量。

1.6系统总体技术

系统总体技术是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从整体目标出发,将基于机电技术产品的总体功能划分为若干个各功能模块,然后结合各个功能模块的实际情况,找出能够有效解决各个功能模块实际需求的可行技术方案,再把相应的技术方案进行汇总,从而设计出合理的功能技术方案。

2.机电一体化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机械正处在一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时代。引入机电—体化技术,使机械、液压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等有机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工程机械的各种性能,如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操作舒适性以及作业精度、作业效率、使用寿命等。目前以微机或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控制装置(系统)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已相当普及,电子控制技术已深入到工程机械的许多领域,如摊铺机和平地机的自动找平,摊铺机的自动供料,拌料设备称重计量过程的自动控制,挖掘机的电子功率优化,柴油机的电子调速,装载机、铲运机变速箱的自动控制,工程机械的状态监控与故障自诊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工程机械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电子(微机)控制装置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结构将更加复杂。

建筑工程中,工程机械的性能自动化程度及其经济性等可以说直接影响到施工工艺的好坏;而工程机械的电气与电子控制系统部分质量与性能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到工程机械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施工质量、生产效率及使用寿命等。电子控制系统已成为现代工程机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评价现代工程机械技术水平的—个重要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要求工程机械具有以下性能:生产效率且能量损失小,节约能源;自动化程度高,施工质量好,精度高;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安全,使用寿命长;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即高的技术价格比和低的制造与使用成本;操作简单、轻便,劳动强度低;具有运行状态监视,故障自诊及自动报警功能,能及时准确地指出故障部位,减少停机维修作业效率,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目前工程机械的电子(微机)控制系统主要用以实现如下功能:

(1)电子监控、自动报警及故障自诊即对工程机械的发动机、传动系统、工作装置、制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等的运行状态监控,工作中一旦出现异常现象,能自动报警并准确地指出故障的部位。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简化设备维护检查工作,降低使用维修费用,缩短停机维修时间,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智能化自动驾驶,以及监控驾驶员的精神状态,及时警示,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节能降耗,提高生产率。传统工程机械的能量利用率较低,例如液压挖掘机的燃油能量利用率仅为20%左右,如此低的能量利用率迫使工程机械的发展必须着眼于节能。

(3)柴油机的控制如电子调速器、电子油门控制装置、自动停机装置、自动升温控制装置等。

(4)提高作业精度。为保证成品料的级配精度,现代沥青及水泥混凝土拌和设备广泛采用了微机控制的电子称量系统,并使计量过程实现了自动化。自动找平系统的应用,使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施工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可达到0.127mm/3m。采用超声波技术的自动供料系统,使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供料实现了自动调节,进一步提高了摊铺质量。

推土机铲刀、平地机刮刀、铲运机铲斗刀刃的电子(微机)控制,不仅提高了作业精度和作业效率,而且也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旋挖钻机因其施工工艺较为复杂,且在施工过程中对精度要求较高,自动控制功能的实现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精度。常见的有两种功能:钻桅自动调垂直功能和钻孔工程中自动回位功能。机械硬件方面,建筑工程机械基本上采用了的通用控制器、仪表,也有些厂家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定制开发了具有公司特色的控制器、仪表,可谓百家争鸣,各有各的特色,但殊途同归,目标一致。

(5)作业过程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工程机械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并减少因操作者的经验不足,对作业精度的影响,或操作不当,对作业质量的影响,保证工程质量。

3.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利用高新技术对机电一体化进行改造与提升,机电一体化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广,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我国应更加注重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自主开发与技术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推进产品设计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快速化,才能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机电一体化水平,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此外,新一代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开发,设计和研制各种性能优良、稳定高效的机器人和机电一体化设备,实现各种作业的柔性化和自动化,使机械设备具有更高的柔性。其具体表现在:

(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CIMS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人机一体化。在CIMS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过程控制级计算机,应配备必要的硬件和一定的软件功能。在软件方面,要做到计算辅助设计(CAD)和计算辅助制造(CAM)与硬件的有机结合,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基本技术,不盲目追求高度自动化,数字化,逐步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柔性、自动化、全局化。

(2)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系统(IMT)是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组成的人机一体化系统,是在人类专家的指导下,做到人机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取代人,智能制造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律能力。人机一体化能力,高水平的人机一体化(即虚拟制造技术),在软件的支持下,有一定自组织能力,自我优化能力,自我修正能力,欧美各国都花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在这方面的研究。

(3)绿色化也是机电一体化未来的一个研究热点,绿色化是指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而且是低能耗、低材耗、协调而可再生的产品。

4.结语

机电一体化是很多学科相互发展和相互促进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所融合的技术将越来越广泛,而以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成为机电一体化的必然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液压技术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268

0 引言

液压技术,参与了机械自动化的能量环节,体现液压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的作用。目前,机械自动化内,积极引进液压技术,实现了普遍化的应用,目的是优化机械自动化的环境,表明液压技术的重要性。

1 液压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的运用

液压技术,运用到机械自动化的各个行业内,提高了机械自动化的生产效率。例举机械自动化对液压技术运用的典型代表,如下:

1.1 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行业内,液压系统是液压技术应用的具体表现。分析液压技术在工程机械行业中的实际状态,如:液压技术,面临着超大的负荷能量,再加上自身高能耗的干预,导致其在工程机械行业中的运用,得不到有效的发展,空间和运行环境,均成为限制液压技术运用的两大因素,工程机械方面,对液压技术提出了建设的要求,主要在元件和节能方面,投入有效的建设,工程机械内,为了提高液压技术的有效性,采用碳纤维强化塑料材质,保证液压技术在高负荷能量中的稳定性,提供足够的韧性条件,液压技术在实现节能设计的同时,提出了维修可靠性的要求,引进传感器、信息技术等,保证液压技术在工程机械自动化中的稳定性。

1.2 装备制造

装备制造,对制造环境有严格的要求,促使液压技术,同样面临着来自于制造环境的压力[1]。装备制造自动化中,液压技术为了适应环境的要求,必须全面建设液压技术,实现高精度、高集成的应用。液压技术,在装配制造自动化中,实现了创新,满足装备制造的自动化发展。我国对装备制造,有精细化的要求,而液压技术,提供了精细化的制造条件,保证装配制造的有效性。

1.3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中,提出了自动化的发展理念,全面采用液压技术,辅助实现农业自动化。液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涉及到大量的液压元件,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农业生产的环境恶劣,增加了液压技术的运用压力,而农业生产方面,对液压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科学技术,完善农业机械自动化中的液压技术,提高液压技术的实践水平。例如:农业生产中的静液压驱动,其为液压技术的典型代表,具备无机变速的优势,控制性能强,控制方法简单,有利于提高农业自动化生产的效率,农业生产中,提高了对静液压驱动的重视度,积极建设静液压驱动,改进液压元件的使用,促使液压系统,能够承受农业机械自动化中的生产压力。液压技术,需要与农业机械自动化中的其他技术相互结合,由此才能提高液压技术的运用效率,体现液压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的效益。

2 机械自动化中液压技术存在的问题

机械自动化中液压技术的运用,不可忽略的存在一些问题,深入研究液压技术的问题,才能保障机械自动化的高效发展,同时以液压技术的问题为依据,推进液压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的发展。

2.1 技术落后

液压技术,跟不上机械自动化的发展速度,出现了技术落后的问题。技术是机械自动化液压系统的基础保障,一旦技术出现缺陷,表明液压系统出现的制约性。液压技术的落后表现,集中体现在液压元件方面,液压元件是机械自动化的核心组成,如果元件落后,就会干预液压技术运用的本身,在机械自动化方面形成缺陷,容易诱发系统故障。我国液压技术,落后状态明显,其在机械自动化中,也表现出了困难度,必须积极研发液压技术,不断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或配件,才能解决机械自动化中,液压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而加快液压技术的发展速度。

2.2 风险性高

机械自动化内,液压技术抗风险的能力非常低,导致运用方面的风险性升高。液压技术,本身存在很大的需求,其在机械自动化中的运用,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再加上技术单一的干预,更是增加了液压技术的风险,无法保障液压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的有效运用。液压技术,在抗风险上,表现出了一定的需求,机械自动化发展中,应该结合液压技术的现状,研发抗风险的策略,积极采用创新技术,降低液压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的风险,同时加强液压技术抗风险的能力,以免引起制造风险。

2.3 缺乏资金

液压技术,由于缺乏建设资金,所以缺少相关的配套设施,包括元件、设备等,都达不到先进的水平。资金缺乏,是制约液压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发展的一大要素[2]。机械自动化中的液压技术,不仅缺乏资金,而且不具备优惠政策的支持,缺少政府扶持,在发展和运用上,出现了问题。我国应该提高对液压技术的重视度,支持液压技术创新,给与资金、政策上的支持,改善液压技术的研发环境,促使其可根据机械自动化的需求,建设高效、完善的液压技术,避免影响液压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改进机械自动化中液压技术的应用,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

3 液压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的发展

机械自动化,为液压技术提供了运用的环境和条件。近几年,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也带动了液压技术的发展,促使其朝向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如液压系统内采用的水压传动、现场总线等技术,均表明了液压技术的创新发展。液压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的发展,注重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例如:水压传动,利用水资源提供运行的能量,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破坏,而且安全性能非常高。液压技术的发展,表明了机械自动化的需求,根据需求,建设液压技术,体现出液压技术的价值,进而发挥液压技术的优势,完善其在机械自动化中的应用,打破原有技术上的限制,保证液压技术的合理应用。

4 结束语

机械自动化的发展速度很快,推动了液压技术的发展,确保液压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能够实现规范化、高效性的运用,进而解决液压技术在运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推进液压技术在机械自动化行业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甫茂.机械制造业中液压技术的应用及前景分析[J].液压与气动,2012(04):111-113.

第6篇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工程机械;研究

工程机械行业现已成为一个国家的基础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机械行业现有生产企业近5万家,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趋势更加明显。特别是自2013年末以来,由于欧洲金融危机“久病不愈”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断崖式崩盘”,导致中国工程机械进入了持续低迷期。依据中国报告大厅()消息,今年上半年18家工程机械及重点零部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完成营业收入500.09亿元,同比2014年上半年的707.44亿元下降了29.31%;18家工程机械及重点零部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完成营业收入500.09亿元,同比下降29.31%;18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整体亏损5.9亿元,较2014年上半年盈利39.6亿元同比下降114.89%[1]。逝去的2015年,工程机械全行业亏损已成定局,行业处于持续低迷状态。但随着国家的“十三五”规划实施,为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点亮了灯塔,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1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

“十三五”规划里提出了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议,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但是太多的人员流入城市中,势必会造成城填的住房、医疗、就业等多重问题,其中住房问题更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需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根据我国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目标,我国将在5年内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2]。棚户改造既可以拉动经济,也更有利于城镇化的推进和改变二元结构社会,而由于棚户改造要带来大量的工程建设,将对工程机械的需求起到直接的拉动作用。

2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传统制造业进行“绿色改造”的概念,同时也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制造”、“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学科综合应用。就工程机械而言,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不仅体现在数量的简单增多,更要体现在技术含量高的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勇于争先。不断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自主品牌产品,是各企业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同时,对于为主机配套服务的各相关供应商、商和包括我们行业协会在内的有关社会各界,也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行业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结构优化、绿色发展”方针,打造绿色制造的新优势,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升工业效能和清洁生产水平,抓住互联网跨界整合的机遇,以转型升级为主要任务,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可持续发展潜力大、结构优化、产业链国际主导地位突出的优势体系。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主动对接相关国家需求,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和投资等,带动中国装备协作配套“走出去”,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促进中国制造升级。因此未来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要以研发为核心、以质量优先为重点、以强化基础为切入点、以优化环境为目标。从技术发展趋向上看,工程机械现在正处于数字化、智能化、宜人化、节能与环保、巨型化和微型化、减量化、轻量化等技术发展阶段,未来将向高性能、多功能、高可靠性、人性化、环境适应性、能源多样性以及机器人工程机械方向发展。

3加强轨道交通建设,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

伴随着国家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的调整优化,在公路、高铁、城轨、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工程机械必将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提出更高的技术质量要求,这也为工程机械企业树立了创新的目标,确定了转型升级的方向。新年伊始,各城市纷纷提出了加强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快速路网,打通交通节点,增设跨河通道等项目,比如:沈阳市在2016年计划再新建东塔浑河桥、浑河金阳隧道2座跨浑河通道项目,使浑河的南北交通更加顺畅;长沙市继万家丽路在去年10月1日快速化改造、完成主线双向六车道通车后,湘府路也谋划发动快速化改造施工并在近日发动勘测及规划投标;柳州市推进柳肇、湘桂等铁路,三柳、柳梧等高速公路,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重大项目和柳江航道二期整治等重大项目建设。由此可见,轨道建设不单单是建设城市地铁项目,同时也衍生出了城市道路维修、城市高速公路建设等多类项目,伴随着各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势必加快,而轨道交通建设的加快必定会带动工程机械设备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会加大市场需求,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4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

工人的技能等级是衡量工人技术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尺度,是对工人技术培训、考核、使用的基本依据,也是工人工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技术职称是体现专业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工作业绩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和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手段。但因为既有的职称评审制度在年限、外语、论文等内容上,不少人觉得职称评定,根本不能全面反映个人能力水平,所以就造成了许多人根本不想去提升相关技能和职称。所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职称评定体系,对规范学术队伍,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人“活”了,企业的运转也就会踏上复苏的轨道上来,中国的机械工程行业必定会熬过“严冬”,迎来美丽的“春天”。总的来说,通过实施“十三五”规划,为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绘制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工程机械行业通过“建设新型城镇化”“、绿色改造传统制造业”、“辅助轨道交通建设”、“完善职称制度”和加强“后市场的服务质量”等内容,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前景分析[EB/OL].

[2]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J].城市规划通讯,2013(14).

第7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普及应用;发展前景

一、引言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提供了更加的便利,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普及,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与领域越来越多地应用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由此推动了企业的管理与生产逐步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提高了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并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由此可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科技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普及应用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现代信息化时代中,互联网络、智能手机都已经得到广泛的普及与应用,人们利用手机不仅可以进行通话联络,还可以购物、交费、转账等等,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互联网络可以让地球变成地球村,为人类的交流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再受空间地域的影响。在人们的生活中各种家用电器也逐步实现了智能化,操作更加简单,让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居家生活更加有品质更加时尚。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在企业的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实现各个管理环节的自动化,统计、财务、人事等等各项管理软件的研发与利用都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控制,数字模拟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率,推动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在工程机械和医疗领域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更是得到广泛的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提供的高端科技在建筑、交通等工程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医疗领域中的各种电子检查仪器为医疗诊断提供了确实的依据。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军事产业中的应用

在现代化强军的建设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技术,在航天领域和研制导弹、飞机、航母等先进武器装备过程中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如软件研发、信息处理、微波遥感以及电子系统的设计和管理等都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紧密相联。在信息化战争中,电子对抗、多媒体、军事信息、指挥系统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更是需要具有自己独立的核心技术。

4、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产业调整中的应用

随着物联网、FPGA、嵌入式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逐渐推动企业向现代化和智能化转变,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步进行合理化和高效化的调整,比如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科学技术的更新、新型环保材料的利用、工程建设新工艺的研发等等现代化高科技产业逐步代替传统的产业,在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个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建立独立的技术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不断创新技术,完善技术水平,才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形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产业链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应用计算机、电子技术等现代化科技进行信息处理与控制,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必须形成一整套的产业链。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产业已经成为全国五大支柱产业,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推出更先进的电子信息产品,降低生活成本和生产成本,在各个领域都有突破性的进展。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需要不断地创新,研发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先进水平,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比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未来要力求创新设计出更先进更智能的电子产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娱乐手段和生活便利,在电子商务、家用电器等各个方面降低人们的生活成本。为企业设计更加小型化和智能化的电子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为企业的生产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支持,创新完善企业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3、提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水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水平决定了社会科技化和智能化的进程。在高精尖技术的研发上更加需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占据本行业的核心领导地位。由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技术水平必然决定和影响着各个领域的健康发展,没有高端的核心技术就会造成电子信息工程的依赖性和受制于人的局面,严重阻碍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增长。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今天以及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给人们的生活创造了更多的便利和乐趣,促进了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不断改革与创新,提高核心技术,更加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适应企业发展和社会科技进步的需要,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向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转变,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赖凯国.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究[J].广东科技,2014(18):177-178

[2]郭梦楠.浅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科学中国人,2015(14):138.

[3]刘仕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J].硅谷,2013,09:3-4.

第8篇

关键词:新型材料;技术;环卫;机械制造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科技的迅猛发展,同时推动了制造领域制造技术的更新,促生了多元化材料的开发的研制,目前在环卫机械制造领域,选用非金属质地的材料替代传统有色金属、钢材已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其中最为代表性的材料便为玻璃钢材,它有其自身显著的优势,具备较优的韧性、重量较轻,有其较强的耐腐蚀性能,能够满足长期在恶劣环境下运作的环卫机械的使用需求,是环卫机械制造领域的首选材料。此外,在环卫制造领域先进涂层技术同样也是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热点,在现有的新型材料表层添加防护涂层,能够提升设备零部件的综合使用效率,提高设备表层的防护性能,进而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以下则首先分析了玻璃钢材及先进涂层技术的特点及优势,然后探讨了其在环卫机械制造中的具体应用。

一、玻璃钢材料及涂层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一)玻璃钢材料的特点及其优势

玻璃钢材属于纤维强化塑料的一种,主要将热塑性及固性树脂作为材料的基体,并配合放置一定的起到增强作用的玻璃纤维,组合而成的复合型材料。一般来说,玻璃钢材料具备以下8个特点。首先,此类材料密度较小,能够有效降低水入侵的概率;其次,材料强度较高,韧性好,具备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再者,灵活性较强,成型快捷,能够节省一定的加工时间;第四,成型后的材料表面较为光滑,无需花较长时间加工与打磨;第五,材料吸水性能较优,能够在防潮、防湿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第六,材料有其较强的绝缘性能,能够有效隔热与隔电,安全性能较高;第七,设备有其较强的耐腐蚀性能,能够耐酸、耐碱, 能够应用于恶劣的作业环境中;最后,玻璃钢材料能够通透电磁波。此外,材料自身重量较轻,可减少由设备自重而造成的电瓶能源浪费,有效延长设备的工作时长,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

(二)先进涂层技术特点及其优势

先进涂层技术囊括冷喷涂技术及热喷涂技术等,是目前针对材料表面的强化与防护方面最为先进的科技之一,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其主要优势在于表面改性的优质、低能耗、高效率,能够实现长期高效防护的目标。它将有其高能优势的涂层材料复合至设备制造基体材料的表层,能够实现对零部件的修复与再制造,通过其保护强化处理,有效提升零部件的性能,进而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优化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能够达到缩减设备生产成本的目标。

二、玻璃钢材料及先进土层技术在环卫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一)玻璃钢材料在环卫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1、必然性

环卫机械主要包括垃圾中转箱、扫地机、垃圾转运机等设备,由于其工作环境的恶劣性,处理材料的易腐蚀性,在环卫机械制造中材料的选择一直是制造领域的难点。若选用价格较为昂贵的不锈钢材料,则会显著增加设备制造成本,影响其经济效益。而玻璃钢材料在环卫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成本较低,能够广泛应用于中、小型环卫机械的制造方面。当前国内超过80%的环卫机械设备易腐蚀零部件部位已经较大幅度地选用玻璃钢材料作为制造材料。

2、应用实例

目前国外大部分国家已将玻璃钢材应用于造船领域,南非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将玻璃钢材料应用于大型船只制造中的国家,早在1960年,便已制造出排水量超过上百吨的渔船,有其较优的耐腐性特质,能够有效防止海水的长期入侵与腐蚀。同样美国也将其用于近海作业的部分渔船的材质定位为具有较强腐蚀性的玻璃钢材料。其在日本的应用更为广阔。由于玻璃钢材的造价相较其他材料而言价格较低,且能够在腐蚀环境下长期作业,有其光明的发展前景,因此在英、美、德、法等发达国家均将其应用于耐腐蚀性较强的机械设备制造中,在缩减成本,提升制造效益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综合考虑成本、经济性、耐用性等因素,将玻璃钢材应用于环卫机械设备制造中已成为科技发展的必要趋势。它符合节能减排政策的需要,能够做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

此外,当前在环卫机械制造领域玻璃钢材的应用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集中表现在对于应力较为集中的零件,玻璃钢材则不能发挥其优势,显得相对单薄;在配件连接处应用时较金属材质而言,密封性较差;耐高温性能较弱。因此,为解决其应用问题,应适当在部件连接部位选用强度较高的碳纤维材料,在制造玻璃钢模时需要严格控制其制造精度,保证零件衔接的完整性。

(二)先进涂层技术在环卫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1、应用概况

将防腐涂层技术、耐磨粒磨损涂层技术与耐腐蚀土层技术应用于环卫车的制造中,其长期高效的防腐蚀涂层体系,能够有效延长环卫清洗车内部的箱体的使用寿命,使其达到国内较为领先的水平。此外同时也有研究表明,环卫扫路车产生中以风机为代表性的过流部件及与之类似的机械产品,其磨损的原理主要是由于清扫车内维持高速旋转的风机在运作过程中较易与公路地面的颗粒杂物及砂石摩擦,在尖锐颗粒的不断磨损与切削作用下,并未经过涂层技术强化处理的清扫机零部件便十分容易受到冲刷与侵蚀作用,进而导致损耗与破坏,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周期,而将耐磨涂层技术应用于环卫清扫车的流部件改造中,能够有效解决环卫机械设备所受到的磨损与冲击问题,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在环卫除雪机械设备的制造中应用涂层技术,同时能够更好地改善其使用性能,提高零部件的耐损耗水平。

2、推广现状

当前大部分环卫机械制造产业已将涂层技术的发展与材料的选择等理论问题添加在其宣传网站首页,并不定期地开展涂层技术的宣传讲座,同时当地的科技园也在举行涂层技术的主题宣讲报告,同时制造单位也与其他高校、研究院所等部门展开了交流与合作,旨在实现技术的推广与科技成果的综合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玻璃钢材及先进涂层技术应用于环卫机械制造中,能够提高设备表面的性能,在缩减制造成本的基础上,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其使用周期。现代化材料及科技在环卫机械制造方面的应用与推广能够为相关的制造企业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有效解决环卫机械设备零部件在长期恶劣环境作用下的磨损、腐蚀等问题,优化设备表面与相关零部件的使用性能,促使环卫设备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建南.玻璃钢材料在环卫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8):21-22.

[2] 宋大春.自动化焊接设备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3,(12):24-26.

[3] 韩筱.环卫车焊装夹具CAD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2.

[4] 陈领,赵武.基于创新方法的环卫机械产品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12):253-255.

第9篇

关键词:开沟铺管机;GPS;自动导航

DOI: 10.3969/j.issn.1005-5517.2012.11.009

引言

我国北方以及沿海地区有着相当数量的盐碱地需要治理和改造,依靠人工开沟、铺管,不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作业成本高,而且工程质量难以保证。1KPZ-250型开沟铺管机是专用于暗管排碱技术的大型工程机械,可将渗管以精确的高程和坡度埋入地下,同时在渗管周围包上一定厚度的沙砾料[1-5]。渗管的高程和坡度由激光制导系统来控制,而渗管铺设的直线度,需要人为在地头两端竖立标志杆,用于指引开沟铺管机上的驾驶员直线行驶。由于田间作业风沙大,驾驶员的驾驶水平及长时间枯燥乏味的跟踪驾驶,对开沟铺管作业的直线度有很大影响,并且需要专人竖立标杆,存在不安全因素。开沟铺管机实现GPS自动对行行走将有效地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提高渗管铺设直线度精度。本文以1KPZ-250型开沟铺管机为平台,对其履带式行走机构进行电控设计,结合GPS技术与智能控制策略,使开沟铺管机能跟踪预设直线路径行走,实现开沟铺管自动导航作业。

开沟铺管机行走机构电控设计

1KPZ-250型开沟铺管机采用液压驱动,履带式行走机构,左右履带各有一套液压驱动装置,通过调节伺服阀开度来改变驱动马达上的液压流量,从而控制左右履带行走速度。驱动马达上安装有测速编码器,通过采集编码器数字脉冲信号,可推算出左右履带行走速度。行走机构电控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开沟铺管机行走控制器是硬件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由传感器信号采集、D/A转换、电压跟随驱动电路、微控制器和串行总线接口组成。主要控制电路设计如图2所示。微控制器采用Microchip公司的PIC18F2580。通过CAN总线与车载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布线简单,通讯可靠性高。通过数模D/A转换器将数字信号转换成电压模拟信号,D/A转换器采用TLC5615,与微控制器采用3线串行输入,10位数模转换输出,其参考电压源3V由芯片AD780提供,D/A转换分辨率为3mV/bit,使系统具有较高的转换输出精度。U10运算放大器与电阻R101、R102组成电压放大电路,Q10三极管提高驱动电路带负载的能力,输出信号通过限流电阻R106加载到电磁阀线圈上,可实现对电磁阀开度的控制,从而达到调节驱动马达转速的目的。微控制器采用定时计数方式对测速编码器信号进行采集,通过行走动力传动比,推算出左右履带的行走速度。整个系统采用24V工作电压,低功耗设计,与外部设备的接口进行光电隔离,降低外部干扰,提高系统工作可靠性。

自动导航系统

系统结构

开沟铺管机自动导航系统具备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定位,即精确判断车辆当前相对于已知参考点的位置以及车辆的姿态;二是控制,即决策和执行必要的操纵控制量,使开沟铺管机可以在预定的路线上行走[7~8]。开沟铺管机自动导航系统包括GPS、车载计算机、微控制器、传感器及各执行机构等部分组成,系统组成如图3所示。

采用高性能的车载计算机为整个插秧机平台导航控制中心,通过处理GPS、左右履带速度传感器信息实现智能行为决策,输出导航信息指令。GPS采用RTK定位方式,基准站为Trimble5700接收机,移动站为AgGPS332农业型GPS接收机,静态定位精度小于2cm,定位信息输出频率设定为1Hz。行走控制器根据车载计算机的导航信息指令,调整输出信号的大小,控制驱动马达转速,从而对左右履带行走车速进行调节,实现开沟铺管机航向与前进速度的控制,达到对行行走的目的。微控制器采集左右履带速度信号,与车载计算机之间通过CAN总线进行数据传输。

对行行走控制

开沟铺管机对行行走控制中最主要是对左右履带行走速度控制,通过对左右履带差速控制,实现开沟铺管机航向的调整。对行行走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其控制框图如图4所示。首先车载计算机通过安装在车辆上的传感器组,获取车辆位置姿态信息以及左右履带行走速度,解算出车辆当前位置相对于预定路径的偏航距离、航向偏差。由PID控制算法根据偏差信息,给出左右履带行走控制策略,车载计算机通过CAN总线将控制策略发送给行走控制器,然后由行走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调整左右驱动马达转速,从而控制车辆前进速度和转向,达到对行行走的目的。

试验

试验场地

为了检测开沟铺管机实际作业时自动导航系统的导航精度,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丁庄镇二分厂盐碱地改造田块,进行了开沟铺管机对行行走作业试验。

试验步骤

首先在试验田地两端确定2个点A、B,AB直线距离大于30m,利用GPS接收机测定2点经纬度信息,车载计算机内路径规划软件根据A、B点的经纬度信息,自动生成预定行走的AB直线路径。同时在田地里间隔距离3米的位置,用细渔线确定一条平行AB直线的导航基准线,用于后续测量实际导航偏差。GPS导航天线安装在开沟铺管机中心轴线上。然后发动开沟铺管机,启动导航控制系统,联动开沟铺管机构,开沟铺管机以正常的作业速度自动导航,同时开沟机构在田地里开出一条400mm宽的铺管沟。开沟铺管机整个行进过程分为上线和对行导航2个阶段。开始为上线过程,即行走路径与预定路径垂直误差小于20cm,连续大于3s以上,开沟铺管机即完成上线过程。接下来为对行导航过程,也是与预定路径进行比较,衡量开沟铺管机对行精度的过程。

试验结果

开沟铺管机自动导航完成后,以刚开出的铺管沟中心与事先确定的导航基准线进行比较,如图5所示。

使用米尺测量两者之间的垂直偏移距离,试验数据如表1所示。经试验检测,开沟铺管机行走速度小于等于0.5m/s时,自动对行导航误差小于10cm。

开沟铺管机按照预定AB直线行走轨迹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看出,开沟铺管机起始作业点与预定路径具有较大的距离偏差4.5m,自动导航系统可快速跟踪到预定路径,偏航误差控制在10cm左右。试验结果表明,自动导航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开沟铺管机的对行作业要求。

结论

(1)为了进行农业工程机械导航试验研究,以1KPZ-250型开沟铺管机为试验平台,对其行走机构进行手控与自动控制设计,研制了基于GPS技术的控制器,实现了开沟铺管机的自动导航作业。

(2)自动导航控制采用了PID控制方式,闭环反馈控制方法实现了开沟铺管机行走转向系统的自动跟踪控制。

(3)开沟铺管机在田间试验时,在车辆行进速度不大于0.5m/s时,跟踪最大误差小于10cm,基本满足开沟铺管机自动对行的精度要求。

(4)开沟铺管机高程控制目前普遍使用激光制导系统来控制,但因激光发射和接收天气环境、距离等因素影响较大,能否结合GPS高程信息进行控制,还需要进一步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林妙玲.自动导航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9):232-236

[2] 李恩辉.暗管改碱技术要点及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142

[3] 周和平,张立新,禹锋,李平.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及展望[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9

[4] 李广波,李学森,迟道才.国内外暗管排水的发展现状与动态[J].农业与技术,2003,23(3):65-70

[5] 江创华.WG300型履带式全液压挖沟机[J].工程机械,2002,33,(10):7-8

[6] 李中华,张雨浓,陈卓怡等.PIC技术宝典[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第10篇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 发展优劣势 前景分析

绪论

2003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全国城市化水平约为40.53%,按照国际经验,国家的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期,城市化水平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城市群战略将在城市竞争和经济竞争中越来越重要。在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及京津唐城市群等国家级城市群快速发展的同时,地区级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等以及地方级城市群正在迅速发展。这说明中国城市化正在进入一个城市群时代。

一、城市群内涵

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s)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各类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交通网络组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城市群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载体,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可以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且具有强烈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优劣势分析

1.历史回顾

20世纪50年代,有专家建议把长株潭三市连接成“城”。1982年12月长株潭经济整合的构想首次被提出,1984年长株潭经济区规划办公室成立,由于受到发展阶段和条件的限制,这项工作没能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1997年长株潭一体化专题会议召开,提出“把长株潭城市群建成湖南经济发展增长级”的重大战略。1998年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办公室在三市相继成立。2004年10月,《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通过评审,规划提出三市“交通同管、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共享、环保同治”,同年,湖南省政府从长沙市中心南迁,此举将使三市的经济格局和城市建设发生重大变化。2005年,长株潭城市群生产总值达到2414亿元,约占全省经济总量36%,首次超过中部最大的城市174亿元。

2.概况

湖南省是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的内陆省份,国土面积为21.18万平方公里,截止2006年末,全省总人口为6768.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19.93万人。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部,主要由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地级市组成,三市土地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三市中心两两相距约30-50公里,且呈品字形分布在湘江的中下游。2006年,长株潭三市的城镇人口662.3万人,占全省城镇人口的25.3%。

3.优劣势分析

1.优势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的优势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论述:

第一,区位优势。首先,长株潭城市群中的三个城市都是沿湘江城市,像太平洋沿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都是沿海或者沿江发展起来的。其次三市间相互距离很近。此外,长株潭城市群南靠珠江三角洲、北临长江,东眺长三角,西连巴蜀、云贵,可谓是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过渡地带的“金三角”。

第二,交通优势。地处中南地区的长株潭城市群具备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京广、湘黔、长石三条铁路,京珠、长常、潭邵三条主要高速公路,106、107、319、320四条国道主干线,黄花国家机场以及湘江水运构成了城市对外交通网络。

第三,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率位居全省第一。2006年,长株潭三市城市化水平为51%,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为38.7%,全国城市化水平为43.9%。同期与湖南省城市化率和全国城市化率相比,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化率分别高出17.8个百分点、12.3个百分点。

第四,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最发达的核心地带。2006年,湖南省GDP为7493.17亿元,人均GDP为11830元,财政总收入891.16亿元;长株潭城市群GDP达2818亿元,所占全省的比例约为37.6%,人均GDP为21300万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

第五,产业优势。首先,三市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产保持对国民经济的有力支撑的同时,二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日益增大,一产占比逐年下降,见表1-1:

从表1-1可知,2006年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比例为9.2:45.8:45.0,同期全省为17.8:41.7:40.5。这说明长株潭城市群二、三产业相对全省而言比较发达,表明其工业基础较好,服务业发展较快。其次,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基础相对较好,并呈互补性发展。长沙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株洲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有色金属、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湘潭形成了以黑色冶金、机电及机械制造、化纤纺织工业、化学原料及精细化工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第六,科技文化教育优势。长株潭城市群拥有全省80%的科技文化教育资源,其中全民所有制研究与开发机构有113个,大专院校59所,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个。另外,长沙的文化娱乐、报刊媒介在全国有一席之地。

2.劣势分析

第一,尽管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总量约占全省三分之一,但其经济基础较东部发达地区及中部城市仍有差距。2006年长株潭城市群GDP总量仅为杭州的52.3%,广州的46.6%,苏州的58.6%;从人均GDP看,长株潭城市群为2.13万元,分别为杭州、广州、苏州的41%、33.8%和34.6%。同中部的武汉、郑州相比,虽然在2006年长株潭三市的经济总量与武汉、郑州两个中部大城市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人均GDP方面,长株潭城市群并不占优势。

长株潭经济外向度相对较低,开放竞争力相对较弱。从进出口总额看,2006年,长株潭城市群实现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48.9亿美元,占全省66%,但进出口总额仅为杭州的12.6%、广州的7.6%、苏州的2.8%、武汉市的61%。

第二,第一、二、三产业的规模及档次不理想。传统型农业还占据较大比重,2006年三市一产总产值中,粮食和生猪占比高达59%,“粮猪型”农业的基本格局尚未改变;工业产业层次较低、新产品少,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产品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少,特别是起龙头作用和打入国内国际市场的名牌产品更少;三产中餐饮业的增加值比重较高,2006年高达40%,而较高层次的为生产服务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技术、风险投资、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还不够发达,比重偏低。这不仅会制约其三产的规模和实力,而且会成为一、二产业发展的“瓶颈”,最终从整体上阻碍其发展前景。

第三,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三市之间的湘江水域是整个湘江污染最严重的。每年有近5亿吨城市生活污水和数千万吨工业污水直接排放至湘江水域。长沙的工业污染和污水处理情况虽然相对上游的城市较好,但是被迫接纳来自上游城市的污染。株洲市在清水塘地区布局了大量的冶炼、化工、农药等产业,而该区位于湘潭、长沙的上游。

三、长株潭发展目标分析及建议

上世纪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湖南的有关专家就提出长株潭三市经济整合的构想,以避免被南部、东部沿海城市的埋没的局面:以交通要道为依托,由点到线及面,逐步形成网络。利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相互临近且呈“品”字型分布的地理优势和多年来不可分割的经济和社会联系,将三市整合,实行一体化发展,以此形成能够带动湖南省经济发展的综合经济中心,使城市的经济功能由分力转化为合力,由弱势转化为强势。20多年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和《“十一五”一体化规划》明确提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发展的具体措施,要把长株潭建成湖南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中部崛起的引擎。长株潭发展模式由“1+1+1”模式(由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所组成的城市群)转变为“3+5”模式(即以长株潭为中心,带动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五个城市),从而成为在武汉、广州、上海、重庆之间可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战略支撑点。

综合长株潭城市群的实际情况,笔者有几方面思考:

第一,三市应以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为契机,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服务、城乡空间、环境保护方面的全方位联合,充分发挥长株潭城市群在“3+5”模式中的核心作用,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带动影响周边城市。在交通方面,加快三市高速环线、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黄花机场、乡村公路的建设。在能源方面,整体改善能源结构,建设三市成品油及天然气输送管道,完善城乡电网改造。在信息流通方面,早日实现三市的信息共享。

第二,在继续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扩大产业的规模提高各产业的层次,引导分工协作,合理配置资源,加大城市群开放力度。

第一产业:科学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经济环带,发展绿色农业。

第二产业:在省内,要以产业集群为核心,依托重点企业,打破地区限制,在城市之间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共享的基础上,按专业规划、整合各类工业园区,加强支柱产业、重点企业的经济辐射力和带动力,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使长株潭城市群形成全省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地,实现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增长级的目标。在全国,长株潭城市群要充分利用在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行业的优势积极地融入到泛珠三角经济圈,这样可以使资源、资金在各个环节上得到合理配置,提高城市群的经济外向度,增强竞争实力,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

第三产业: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合理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将旅游资源转化为带动经济的领头军;二是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增强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提高长株潭城市群的“文化含量”;三是提高新兴服务业在三产中的比重:完善金融等服务体系,建设适应长株潭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要求的现化物流体系。

第三,治理环境污染,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市群。制定长株潭城市群统一环保规划,以水资源治理为重点,倡导资源的循环利用;构建“一主两副环绿心”的大都市区生态型组团空间布局即以长株潭北、西南、东南三个功能区分别为主、次核心,三市结合部为绿心。

参考文献:

[1]姚士谋,等.中国城市群[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1.

[2]崔功豪,王兴平.当代区域规划导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4]张萍.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提出和决策[J].中部论坛,2002.

[5],史永铭.长株潭城市群在中部五省的地位与作用[J].沿江城市比较,2007.

[6]甘翔.关于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思考[J].工程设计与建设,2005.

第11篇

主要投资领域前景分析

我们分别看看几个大的投资领域的情况。

股市近期各大券商、基金都在举办投资策略报告会,主要观点有两类,大部分券商和基金认为上市公司业绩低点可能出现在1季度,2季度消化掉上年的高价库存品后,下半年盈利有望好转;股指波幅在1200点―3000点,呈现先抑后扬的形态。另一种意见认为股市可能是前高后低。

债市在持续的降息下,债券价格持续走高,出现一定程度泡沫;但因预期还将有2―3次的降息,债市还有一定投资空间,但要注意经济和股市拐点的到来将引起降息周期的结束和资金回流股市而导致债市的下跌。

房地产市场仍将是持续不被看好的领域。商品房大量积压和政府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规划,将极大地压制房价的上涨,使之失去赚钱效应。在此前提下投资资金是不会进入的。

黄金外汇市场首先来看汇率,在全球经济持续衰退期内(加上潜在的地缘局势恶化),美元还是会作为避风港,处于短期上涨的趋势中;随着我国持续降息,人民币汇率可能温和贬值;但这只是短期趋势,从长期来讲美元没有升值的趋势,人民币不具有贬值的趋势。而黄金现在不是建仓或短期交易的最佳时机。

大宗商品市场在全球经济见底前不会有好的机会。石油和资源短期还要在低位徘徊,但一旦全球经济复苏,资源价格还是会暴涨,当然这个复苏不会很快到来。

2009年财富管理策略

2008年,股市和商品市场的大幅下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在经历了资产价格大幅缩水之后,又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下行、收入预期下降,严重打击了投资者信心,普遍对2009年资金的投向存在极大困惑,对收益率的期望大幅降低,对风险的防范达到了异常高的地步。现在全球实体经济开始进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短期无法走出低迷(即便最乐观的预测,美国也要到今年下半年触底),进而影响到主要投资领域的投资机会。

因而我们2009年的财富管理策略应该在清醒把握整体环境的基础上,以保守和稳健为前提;在资产配置和操作上,都要有以安全为前提;现在不是要挣多少的时候,而是要小心谨慎,在不亏或少亏的基础上,争取合理的增长。

资产配置策略大幅提高低风险资产配置到70―80%,高风险资产配置控制在20%左右;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以便根据市场形势进行灵活调整。在2009年尽量不考虑房地产投资。

低风险资产投资策略低风险资产主要考虑固定收益类产品和部分风险较低的交易类产品。

――配置一定比例的银行存款和货币基金。在低风险资产中应保持30%左右的银行存款,其中包括一定量的活期存款。为了兼顾流动性和收益,应该配置5―10%的货币市场基金。

――积极参与银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包括投资债券、票据、银行信贷资产等的产品。银行拥有大量此类优质资产,为了调整资产结构、提高资产流动性、获取手续费,会通过理财产品进行转让。

――加大投资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债券或信托产品,如铁路、高速公路等的债券、信托产品,此类产品收益相对较高,而风险较小。

――直接投资债券或债券基金。预测今年还有2―3次的降息,在降息周期结束前,债券和债券基金还有较大投资价值。但要考虑预期中的降息实现后,要及时退出债券和债券基金。

――谨慎参与创新型的低风险理财产品。

股市投资策略少量资金可配置到股票、基金上,但要把握入场时机和退出时机。从大部分机构的预测看,2009年股市可能还存在一定的下跌空间,低点在1300点―1700点,高点在2300点―3000点,上半年脉冲式波动,下半年可能见底反弹。因此在操作上应采取区间低吸高抛、根据点位进行加减仓操作并严格控制持仓比例。投资品种考虑受益于扩大投资内需求政策的行业(如铁路基建、工程机械、输配电等的龙头企业)、受益于扩大消费内需政策的行业和受衰退影响小的必须消费品行业(如医药、食品饮料、超市和家电连锁、农业等板块的龙头企业)。

――积极参与新股申购。20 08年新股上市的减少,提高了拟上市公司的审核标准、积累了大量优质上市资源;2009年非常可能推出的创业板和新股申购政策向中小投资者倾斜的改革等,将从多个方面提高参与新股申购的收益。

――B股可能的投资机会。B股市场改革势在必行,可能的方向有:允许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B股或者上市公司直接回购B股,对国内机构投资者开放,允许B股公司发行A股、恢复企业的融资能力等。通过回购或B股换A股,实现B股与A股的合并是上优选择。因此2009年B股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可考虑在环境影响国内股市大幅下跌后,选择投资A、B股差价大,发展前景好的B股股票。

――考虑投资沪深30 0指数基金。2009年可能推出股指期货,其标的物是沪深300指数,对应的是我国沪深股市中的优质上市公司,股指期货推出可能会带动该指数的上扬。同样可考虑在环境影响国内股市大幅下跌后,可选择投资沪深300指数基金。

第12篇

关键词:非标液压设备;行业分析;项目研究

一、行业环境分析

非标液压设备是根据用户特殊需求,设计制造的以流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能量和进行控制的一种传动系统设备,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煤炭、石油、工程机械、冶金、化工等领域,其行业在近年取得快速发展。

(一)行业特点

1.国内外市场需求巨大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液压产品产值约350 亿美元,且发展速度高于机械工业。中国在世界液压市场中占比不断提升,已成为世界流体传动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制造大国。据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专家估算,液压非标市场,占整个液压市场比例的约三分之一左右,产值约为120亿美元。

2.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行业快速成长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2011年《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0年《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2009年《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积极鼓励和支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与之配套的非标液压设备行业发展空间。自 2006 年来,我国非标液压行业连续多年保持较大幅度增长。据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对液压行业的统计数据,并参考业内专家意见后估算,液压非标设备行业工业总产值由 2006 年的 40.25亿元增长至 2010 年的87.78亿元,并将增至 2015 年的 187.5亿元。

3.行业竞争正在加大,市场发展不平衡

近几年,我国液压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外著名厂商看好中国市场,纷纷来中国投资办厂,抢占市场份额。国际液压巨头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推动了我国液压行业的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国内液压行业的竞争。

由于我国非标液压行业发展时间短、产业集中度较低(CR10目前仅有22%左右),大多数企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国内从事高端产品研制生产的企业较少,部分高端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从事中低端产品研制生产的中小企业居多,且产能存在过剩,市场发展不平衡。

(二)发展趋势评估

1.国内市场空间广阔,但行业集中度低、竞争分散的局面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但随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包括非标液压设备等相关行业的整合力度将加大,部分企业将逐步建立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

2.随着国内非标液压行业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增强,将逐步发展较为高端的非标液压产品,以进口为主的高端液压产品的市场竞争格局将逐步改变。

3.由于目前国内液压产品主要集中在液压零件生产上,液压元件或系统集成水平不高,随着国内液压行业企业逐步进入高端领域,未来国内企业的竞争优势将集中在液压技术的集成能力上。

二、项目发展特点

(一)技术、资本密集程度较高

由于非标液压设备的研制生产往往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高匹配度的个性化精密设计,其范围涵盖集成设计、性能设计、结构工程设计、外观设计等多个部分,因而对高端产品的研制生产是一个兼具技术工程和结构设计的多学科复杂技术作业,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投入较大。

生产非标液压设备的企业,通常需要包括研发设备、设计开发及生产加工设备、测试设备和仪器等的配置,同时也需要相应的人员配置。资源配置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高低。因此,项目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和人员的购置,才能具备一定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和检测能力,以及获取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

(二)有较高的行业进入门槛

一是技术门槛。进行非标液压设备的研制生产,往往需要能够构建完整的技术研发平台和系统科学的产品开发流程,逐渐积累形成较为先进产品设计、生产加工、调试检测等研发技术能力,才能满足日益个性化的客户需求和不断变化升级的市场,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对新进入的企业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具备上述能力,因而研发技术水平构成了行业的进入门槛。

二是资金门槛。进行非标液压设备的研制生产,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先期设备的购置,才能具备一定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和检测能力,且要形成相当的生产规模,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因此,资金水平也是行业的一个进入门槛。

(三)学习曲线与产品种类特点、品种数量相关

由于非标液压试验测试设备产品多为按客户定制,若开发的产品品种种类较少或具有相近的特点(材料、设计、工艺等),在生产过程中,随着产品累计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会以一定比例下降,学习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学习曲线。若产品品种繁多、特点相差较大,生产过程的学习效果可能较为不明显,需要通过提高生产的标准化、模块化、系统集成能力来提高学习效果。

根据以上项目发展特点,分析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主要有:对所投资的部分设备,其利用率可能因市场变化受到影响;由于品种差异性、多样性生产规模经济效应不一定明显,且规模扩大化后的市场响应速度可能会下降;项目发展可能存在高层次跨学科技术人才缺乏的制约瓶颈等。

四、项目发展建议

综合行业环境和项目特点因素,在市场、技术及管理方面,对项目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市场定位,注重对制造核心能力的打造

结合当前和未来发展需求,加强市场预测与投资论证分析,明确市场发展方向。针对相关发展方向的产品生产,研制核心制造能力并进行设备配置,对少量特殊的产品、以及非核心零部件或工序采用外协方式生产,同时建立统一协同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平台,实现信息纵向贯通、横向流动。一方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减少或避免因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风险。

(二)构建技术发展平台

非标液压设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低,加速建立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行业自主创新体系,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一是通过打造行业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获取技术和商务信息的平台;打造行业工程技术应用中心,使之成为关键、共性、基础、前瞻性技术的孵化器。二是与下游行业形成竞争性同盟。发展高端、技术型、高附加值产品,在理论创新、产品设计、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上下工夫,推动与有实力的企业组建技术联盟、战略联盟,联手发展高端产品。三是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实现人才共享,借力提升企业研发、设计能力。

(三)以模块系列化研究实现成本规模效应

开展产品系列化研究,开发非标液压设备中的标准模块和核心模块,提高生产的标准化、模块化、系统集成能力,以模块集成的搭积木方式迅速完成非标设备的制作,提高一定的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

(四)科学设置职能

在直线职能的组织结构上,设立项目管理机构,项目经理对各职能部门进行横向协调,加强非标准产品制造订单的统筹计划,科学安排,强化责任主体考核,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参考文献:

[1]北京北福源信息咨询公司.2010-2015年中国液压非标设备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预测报告[R],2012.

第13篇

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客运长期以来在我国人员运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铁路客车安全作为关系到国家和旅客生命财产的大事,一直受到国家和铁道部的重视。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铁路客运中的各种治安事故隐患也逐渐增加,各种意外突发性事故,如:恶性火灾、爆炸、车外飞物伤入以及违法分子车上行凶作案等,严重威协着国家和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改进车上治安监控管理手段,提高治安工作效率,增强车上治安监控能力,以适应维护铁路客运安全的需要,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特别是我国铁路"九五"发展规划,提出了高速、重载、大密度的发展方向,其中对铁路运输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重中之重的铁路客运安全,必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而降低犯罪及意外事故的最有效途径则是预防,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断,在铁路客车内警戒可能发生的侵入行为,对发生的突发事故及时捕获和记录相关影像,是铁路客车安全监控系统大显身手之处。以可靠适用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给国家铁路运输及广大乘客的安全提供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铁路客车安全监控系统追求的目标,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一、产品说明

本系统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客车安全监控装置能使列车乘警、列车长及工作人员在任意一节车厢乘务室内,通过监视器对任意一节车厢的状况进行监控观察,同时通过每节车厢乘务室内的控制分机对车厢内可疑动态进行录像,特别是在车厢内发生紧急事故时,能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保障铁路客车的安全运营。铁路客车安全监控系统是由摄像镜头、车厢控制分机、控制主机、录像机、监视器以及传输电缆(视频电缆一根、控制电缆RWP-5×075一根〉等器材组合而成。摄像镜头固定在客车车厢内走廊端头上方,车厢控制分机安装在每节车厢乘务室内,每个车厢控制分机带有监视器输出〈视频信号)终端插座,有利于工作人员在任何一节车厢乘务室,通过袖珍监视器对每个车厢进行观察监视,同时可以通过控制分机键盘对被控点进行定时观察、录像、切换,并且通过控制分机数码显示器识别被控车厢地点。此外通过车厢控制分机改址键对每节车厢进行任意调度、任意编组,控制主机、录像机及监视器设置客车任意一节车厢乘务室内,摄像头上的DV12V电源线经客车乘务室顶部并通过变压整流装置接乘务室AC220V电源,摄像头上的视频线经乘务室顶部,并由乘务室一角下车底进入车底的传输系统,每节车厢两端均固定有JL16〈该连接器防水、防雪、防震、快速连接〉机车专用连接器且与相邻车厢相应连接,使每节车厢的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主机的输入端,控制主机的视频输出端连接录像机的视频输入端,录像机的视频输出端连接监视器的视频输入端。

二、专利技术说明

该系统装置的第一代产品KA-318型铁路客车保安监控系统是由铁道部宝鸡工程机械厂职工技协樊川生等人员于一九九六年五月开始研制,一九九七年完成了系统基本电路原理并生产出整套系统装置,同年八月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专利,专利号为9723995260.一九九八年经长达一年多时间走访用户,特别是在走访铁道部成都局、新疆局、郑州局、上海局等有关部门过程中,一致肯定了该系统的实用性及先进性,同时提出了部分改进建议,如:①原设计总监控中心设在广播室,不便于治安及工作人员操作使用;②由于视频成相过多,不便于调车和甩车挂车,有时甚至造成图像信号错乱和丢失:③选用车厢两端视频连接插头、插座不是机车专用连接器,该插头不防水、抗震性能差,达不到防护要求,不便于工作人员调车操作使用。鉴于上述问题,我们自己于一九九八年底开始对整个设计进行了反复改进,重新设计,于一九九八年五月份完成了重新设计改进工作,改进后的系统比原第一代设计完全上一个台阶,同时由我们个人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新型铁路客车安全监控系统专利,现已获国家专利授权,专利号为99234664.9,该专利权属我们个人所有。

三、产品用途及特点

1、本产品系铁路客运安全高科技尖端产品,采用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CCD摄像技术研制而成,它通过微电脑控制主机循环显示或定位显示监视图像,能使列车工作人员在总监控台或任意一节车厢随时观察掌握各车厢内的安全状况,特别是在车厢内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保障铁路客车安全运行。2、当车厢内发生盗窃、抢劫等犯罪活动时,公安人员可迅速到现场予以打击,同时总监控台能将犯罪分子的作案情节录制下来,为破案提供重要资料,使破案率提高,破案时间缩短,维护了铁路客车的治安秩序。3、当车厢内发生火灾等其它恶性事故时,能及时发现并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抢救,并能及时通知铁路沿线有关单位采取紧急措施予以配合,能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以免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该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成像质量高。在白天、黑夜、隧道、高压磁场等情况下,都能够保证图像清晰、稳定、真实,及时地反映旅客车厢内的情况。(2〉监控范围大。能反映旅客车厢内96%以上座位范围的情况和行李架上情况。(3)抗震性能强。在列车由于起动、制动以及颠簸路况造成车身震动、晃动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4)体积小巧、操作简便,便于安装和隐蔽。〈5〉可驳接车载电源。(6)性价优越,适合我国铁路客运现状。

四、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略)。五、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分析

1、市场前景分析:随着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铁路客运管理也必然是由粗放型转向科技型,落后的管理方式必将不断被越来越先进的管理方式取代,开发研制铁路客车安全监控系统,顺应科技潮流,提高铁路安全管理水平,以低投入、高效益为宗旨,对铁路客车安全运输管理升级是一个突出贡献。具初步了解,全国每年各铁路局安全治安防范损失赔偿高达几千万元损失费,但国家及铁道部,各铁路局对安全治安工作非常重视,年年抓、月月抓、天天强调,结果还是不容乐观,案件不断出现,给广大旅客造成一种心理压力。面对铁路客车安全监控管理尚属空白的巨大市场,该监控系统的开发推广和使用,将有效地提高铁路客运管理水平和稳定铁路客运治安秩序,促进铁路客运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该装置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已获专利,且已于一九九七年列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故不会形成市场无序竞争现象,完全可垄断市场,加之该装置己在成都铁路局、新疆铁路局现场安装(一节车厢内)测试,监控车厢内范围达96%,图像清晰,得到试用单位的认可和好评,成都局、新疆局都有安装该装置的意向。如果该装置能得到铁道部车辆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组织推广,则市场前景不可估量。据我们对全国客车总量进行初步估算,全国现在运行的客车数量在5000对左右(且每年还在推新〉,我们想经过努力每年完成对300辆客、车进行安装该装置是完全可能的,我们按每年完成100辆客车安装量计算,则全年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

2、经济效益分析:

(l)投资:

①场地:3~4间房(办公、业务、财务、库房各一间)·

②流动资金:50万元:

③固定资产:无需固定资产:

(2)用工情况:

①现场安装人员:5~6人(其中1~2名技术人员〉;

②管理及公关人员:4~5人。

(3)年产量:100套(5~6人安装一列客车需8-10小时);

(4)年产值:〈产品售价,黑白13万元/套:彩色19万元/套〉,按黑白计算:100×13=1300万元;

(5)成本:900万元

①材料费:100×65=650万元(黑白6.5万元,彩色9万元〉;

②房租费〈办公室):5万元:

③安装人员工费〈6人安装〉:10万元〈每台1000元,人均1.6万元):

④管理人员费(4人):5万元(每台500元,人均125万元):

⑤管理费:20万元;

第14篇

关键词:“互联网+”;“制造2025”;湖南;路径

本文系湖南省委党校系统社科课题:“‘互联网+’助推‘湖南制造2025’的路径研究――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分析”(课题编号:2016DX057)部分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25日

“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不可分割,中国制造必须向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发展,“互联网+”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撑。促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两大国家战略对接和深度融合,必将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

湖南制造业(特别是工业)发展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应积极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以“互联网+”全面推动“湖南制造2025”,促进湖南制造业智能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2015年,《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四大标志性工程建设规划、七大专项行动方案、十二大重点产业,启动了12个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全面打响制造业转型升级攻坚战。

一、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一)“互联网+制造业”理论探索。李毅中(2015)认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是“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互联网+”是重要行动路径。金友华(2015)认为,“制造业+互联网”是未来新型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中国制造企业要向高端发展、向提升效率、向智能自动化去发展。罗百辉(2015)认为,“互联网+”的“+”,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互联网+”从以上三个方向改造传统制造业。黄阳华、林智、李萌(2015)分析了“互联网+”给制造业带来的机遇与我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互网+”与制造业融合的政策建议。关(2015)认为,“互联网+制造业”的核心内涵是信息化和企业融合,推进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新技术在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李欢欢、付程程(2015)认为,在《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出台的背景下,湖南制造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基于反梯度推移理论研究湖南制造业的优化升级,为湖南省从农业大省转变为制造强省提供一种可行性思路,利用优势制造业带动其他制造业发展、发展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推广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等。

(二)“互联网+制造业”实践行动。2015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出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我国“互联网+”行动的总体思路,明确了11项重点行动(其中包括“互联网+”协同制造),提出了推进“互联网+”的七个方面保障措施。2015年,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利用互联网优势,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并通过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和新增长点。工信部2015年的主要任务是推动“互联网+”制造业发展,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推动互联网工具的应用。2015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全面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确立了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2015年以来,湖南快速对接《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转变,大力建设智能工厂,40个项目入选“湖南制造2025”首批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达117亿元。

综上所述,大部分学者重点研究了“互联网+制造业”的内涵、战略机遇、主攻方向和政策保障,但很少有学者研究“互联网+”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方式、路经和战略重心,这恰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二、湖南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湖南制造业的辉煌成就

1、总体实力骤增

(1)总量上新台阶。2010~2015年湖南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规模工业总量迈上新台阶,工业发展对经济社会贡献稳步提高。2013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首破万亿元大关。2015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万亿元。2015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为11,090.8亿元,是2010年的1.76倍,占GDP比重的38.2%;2015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为10,679亿元,是2010年规模工业增加值的1.83倍,年均增速达12.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9%,拉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上新水平。“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全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呈现出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集群化的良好态势,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2015年,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4.7∶46.0∶39.3转变为11.5∶44.6∶43.9,呈现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二、三、一”产业格局。

(3)运行质量上新层次。工业经济运行质量2012~2014年连续3年居中部第一名,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3%,比2010年下降了4.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3,335.3亿元,增长9.5%;生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7%。

(二)湖南制造业现存问题

1、整体实力还不强大

(1)产业总量偏小。目前,湖南制造业仍处于扩大规模、提升产能、完善产品种类、提升企业产业竞争力的阶段。产业整体所占全国比例较小,产业集群的规模和集聚效应也亟待提升。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湖南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9,108.97亿元,仅占全国装备制造业的3.1%。

(2)区域竞争力不强。我们选取中部六省及江苏、山东、广东进行省际比较,从综合竞争力看,湖南落后江苏、山东、广东、河南、安徽和湖北,位列第7名。分各项指标来看,湖南装备制造业在规模实力、经济效益、国际化程度、创新能力四个指标方面分别位于第7位、第8位、第6位和第6位,均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与中部省份特别是与江苏、山东和广东等装备制造业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表1)

(3)产业结构仍不合理。目前,湖南省装备产业内部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地市之间产能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领域不多,除轨道交通装备和工程机械装备外,其他装备具有的竞争优势不突出。

(4)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以装备制造业为例,截至2014年末,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一共3,049家,其中大型企业66家,中型企业449家,小型企业2,514家,微型企业20家,其中小微型企业数占到了全省装备制造业的83.1%。从生产规模来看,工业总产值在亿元以下的企业数为1,326家,占全省装备制造业的43.5%,接近一半;总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数为321家,仅占全省装备制造业的10.5%;资产总额在亿元以下的企业数占到了全省装备制造业的76.8%。

2、发展基础还不坚实

(1)自主创新能力仍需增强。除轨道交通装备和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外,湖南省装备产业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偏高,技术创新仍依赖于“引进型技术发展模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自主创新意识薄弱,产业创新投入强度不高;实验验证技术开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等产业基础技术研究滞后。

(2)产业基础配套能力仍需提升。区域协作配套体系建设滞后,专业铸造、热处理、表面处理等直接影响装备产品质量的工艺协作服务基地建设进程缓慢;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传统制造理念和经营模式难以改变;装备产品本地配套率不高,目前50%以上密封件和轴承、30%以上高端液压件、高档数控系统、超高强钢板等仍主要依赖进口。

3、发展后势并不轻松

(1)经济效益水平亟待提升。通过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可以看出,湖南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指标与江苏、山东、广东以及中部省份相比,仅好于山西,经济效益水平亟待提高。从各项经济指标来看,2014年末,反映降本增效能力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资本利用水平的总资产贡献率,反映工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程度的产品销售率,反映营运能力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则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01个百分点,6.75个百分点、0.41个百分点和1.51个百分点。2014年数据显示,湖南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45.31亿元,同比下降6%,低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2.2个百分点。

(2)企业发展压力大。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湖南经济发展下行压力持续较大,工业发展整体环境景气度下降,市场需求比较疲软,湖南装备制造业企业生产和销售增幅下滑,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形势堪忧。2014年末,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53.09亿元,增速较2013年下降4.9个百分点。

三、“互联网+”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和方式

(一)“互联网+”引发制造业资源配置方式变革

1、以“互联网+”促进能源生产智慧化。一是通过互联网促进能源系统扁平化,推进能源生产模式变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加强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促进能源利用结构优化;三是加快发电设施、用电设施和电网智能化改造,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2、以“互联网+”促进能源消费智慧化。一是推进以智能电网为配送平台,以电子商务为交易平台,融合储能设施、物联网、智能用电设施等硬件以及碳交易、互联网金融等衍生服务于一体的绿色能源网络发展;二是基于分布式能源网络,发展用户端智能化用能、能源共享经济和能源自由交易,实现绿色电力的点到点交易及实时配送和补贴结算,完善能源消费智能体系。

(二)“互联网+”驱动制造业生产经营模式变革。在传统生产模式下,生产与消费之间隔着批发、分销、配送环节,生产者通过批量优惠、满额返点、减免运费等政策鼓励商、零售商一次性大批量订货,真实的产品销售信息传递缓慢而零散。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供给端与需求端之间数据搜集、统计、整理和分析的实时化,上下游企业纵向互联、区域内企业横向互联、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互联成为常态。企业可以根据用户意见进行订单式生产,并通过客户反馈信息不断改进设计,实现生产的个性化、柔性化与智能化,从而最大化地利用原材料、资金和产能,提高利润率,摆脱产能过剩的困局。

(三)“互联网+”促M制造业绿经营范式变革。传统制造业的经营模式下,产品收费天经地义。然而,在互联网经济中,社交工具、杀毒软件、电子邮箱、打车软件、新闻资讯等产品不仅不收费,甚至还花费大量补贴来吸引用户使用。一些互联网企业生产的硬件,如手机、电视,以零利润与传统企业竞争,通过近乎免费的方式获取巨大的用户群,迅速占领市场,形成知名品牌和粉丝经济,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广告、增值服务等其他方式来打造高附加值的价值链。

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改变了劳动者的思维模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导向下,以创客为代表的受过良好专业教育的创业者不再满足于安逸的工作,而是以互联网思维进行大量的个性化创新,孵化出一批估值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新创互联网企业,促进了中关村创业大街、创新工场等创新服务平台的兴起,集聚了资金、人才、科研、网络、数据等知识要素和创新要素,营造出良好的创业生态,并反过来推动着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多渠道、多方式就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四、“互联网+”助推“湖南制造2025”的路径

(一)宏观上,创新发展理念,促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湖南制造2025”的发展路线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既充分凸显湖南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产业的比较优势,也注重挖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潜力。这就要求,我们从宏观上,创新发展理念,致力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通过信息化的融合与渗透,实现生产方式由资源驱动变为信息驱动,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对传统制造业加强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湖南制造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

(二)中观上,明确战略取向,加强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无缝对接

1、加强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未来制造业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湖南应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生产设备的智能化,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新技术在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

2、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智能管控。

(三)微观上,探索实现途径,利用制造技术和ICT技术相互渗透。ICT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相互渗透既是“制造2025”的客观要求,也是智能制造的制高点。一是机械制造设备的智能化、网络化以及对神经元网络、云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机械制造工厂智能化技术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二是智能化制造数控设备的关键技术。智能化制造数控设备的关键技术,除了机械主体以外,主要是由智能数控系统技术、智能感知技术、智能自适应技术、智能神经元网络技术、智能云计算技术和智能专家系统等主要技术构成;三是智能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化数控设备中,除了各种数控设备和相关数控配套设备以外,智能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制造系统和智能制造工厂中具有重要作用。

五、“互联网+”意蕴下“湖南制造2025”的战略重心

(一)完善“互联网+制造2025”的协同创新生态体系

1、“互联网+制造2025”在协同创新生态体系中的叠加效应。“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会在战略导向、创新文化、人才、政策、教育、资金等方面产生叠加效应,共同作用于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如图1所示。(图1)

2、“互联网+制造2025”下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系统结构。“互联网+制造2025”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分生态环境和生态群落两大部分,生态环境包括:文化、资本、政策、制度、信息、网络等,生态群落包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如图2所示。(图2)

(二)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1、搭建a业发展平台。一是构建服务平台,围绕构建“智能终端+内容分发渠道+应用软件与数字内容服务”的产业生态系统,加快智能终端及其操作系统软件的发展;二是开放信息资源。加快发展整合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和文化娱乐资源,推动政府和公共资源的开发,充分发展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三是加强产业链合作。推动业务重点领域互补、拥有客户资源和分销渠道的企业加强合作,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2、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一是要推进包括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应用开发环境等平台级软件和移动浏览器、应用服务、核心芯片等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快发展智能电视、智能车载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二是要鼓励创新技术与移动内容的结合,探索地理位置服务、第三方移动支付等新业务的发展;三是以云计算服务和大数据服务为牵引,带动产业向高端化迁移。将发展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服务作为我国信息产业实施赶超战略的主要着力点。

3、完善良性产业体系。一是强化产业信息安全,建立安全检测体系,实施对智能终端芯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安全检测,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软件和信息服务的管理;二是加快信息基础网络建设,进一步强化网络基础和技术基础支撑,进一步提高网络速度、提升网络质量、降低网络使用价格;三是兼顾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和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发展的需求,打造支持信息技术持续创新的生态体系;四是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抢占未来信息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促进关键性技术在各领域交叉融合、变革突破。

(三)进一步夯实湖南制造业发展优势

1、充分发挥既有优势。首先,要依托业已形成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和技术,以特色优势产业链、工业产品为重点,筑牢湖南作为制造大省制造强省的坚实基础。同时,要加快既有优势重化工业与新型工业有机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无缝对接,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紧紧跟随全球制造发展趋势。要密切注意、跟踪全球制造前沿最新发展趋势,积极引进最新技术成果和尖端人才,并以适宜方式助推前沿技术在湖南留得住、长得大、叫得响。智能制造是当前工业制造前沿技术,也是工业组织发展趋势,谁在这个领域落后,就会在整个制造业发展中落后。湖南虽有泰富重工、长泰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优秀企业,但较世界最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建议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加强联合,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之间的合力优势,集结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长沙超算中心等共同组建“国家智能制造信息协同创新网络中心”,快速抢攻智能制造的制高点。

3、推动“湖南制造”加强国际竞争。要大力促进湖南制造业与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有机对接,切实提高其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形成新的发展优势。鼓励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积极走出去,依托各种国际合作平台,拓展开放合作空间;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境外建立生产研发基地和技术中心、承包国际工程、成立销售公司、跨境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实施跨境并购等,将湖南制造的产品、技术、品牌和标准不断推向全球,提高湖南制造的国际市场影响力和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四)引进和培育高端科技人才。以“互联网+”推进“湖南制造2025”的关键在于人才,最主要是高端信息技术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因而,必须树立人才意识,制定高端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规划,完善高端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政策,为高端科技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加快高端科技人才培养,优先保证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出国培训学习、科研课题研究和岗位集中培训等形式,构建人才发展高地。每年选拔出10名有突出贡献的高端科技人才,政府资助其参加继续教育、出国研修等;二是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加大培养投入力度。鼓励高端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形成人才聚集效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来株单独或与湖南企业联合设立分支机构、建立省级相应机构,除为其提供必要的实验室、实验设备等条件外,再给予50万~100万元的启动资金支持;研发人员超过50人,且高端科技人才占比达到60%以上的,可滚动支持,每年100万元;三是健全完善人才服务体系,配套完善相关服务措施,在人才的工作环境、科研经费、工资福利、继续教育、学术交流、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政策落实到位。建立人才服务平台的单位,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高端科技人才引进培养的,给予一次性20万元资助;对设立孵化器、加速器的单位,给予一次性30万元资助;对围绕制造业主导产业建立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核心单位,一次性补助50万元;四是对做出重大贡献的,将授予湖南省“领军人才”和“优秀专家”荣誉称号,并给予50万元奖励。对培养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成绩突出的单位,按照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五)进一步完善产业扶持政策

1、供地优惠政策。加大对工业用地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工业用地成本平衡机制,对于引进来的好的、大的工业项目,土地指标要优先解决。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土地成本,下同)2,00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在100万元/亩以上的新办工业企业用地实行“差别地价”,并一律免收应由市县两级收取的(含财政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的事业机构收取的服务性收费)相关费用。固定投资额2,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2亿元以上的,企业依法受让土地的土地纯收入通过奖励的方式分别按20%、50%、80%、100%返给企业。企业受让土地未动工开发满两年的,或未按土地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利用的,其受让的土地使用权由政府依法收回。

2、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一是通过税收等政策,鼓励工业企业推进自主创新。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新产品所征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经市财政、税务部门审核,以财政奖励的办法予以部分返还;二是市财政预算安排1亿元,设立“湖南制造‘2025’专项资金”,以后按照财政收入新增部分的5%逐年增加,用于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等方面,支持方式采取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形式;三是加大奖励力度。对销售收入前20强企业、年缴税达1亿元以上新组建的企业集团、利税过5,000万元企业、新入规的工业企业、新认定的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新上市企业等企业法人和经营管理团队给予重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上市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湖南制造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驱动湖南制造业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我们应尽快落实《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和《湖南省实施“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更好地推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工业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毅中.“互联网+”推进制造业升级[N].深圳商报,2015.6.10.

[2]黄阳华,林智,李萌.“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7.

[3]蔡红星,凌骞.湖南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湖南省统计局决策咨询,2015.63.

[4]李伟锋.装备制造业成为湖南首个万亿产业[N].湖南日报,2016.3.2.

[5]杨胜刚,侯俊军,唐珍名等.“中国制造2025”与湖南产业发展[N].湖南日报,2016.4.6.

第15篇

【关键词】高职 “后示范”建设 核心能力 服务地方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085-03

随着高职示范校的陆续验收,阶段性的成果使得高职教育的品牌地位得到了确立,示范校的引领辐射作用逐步显现出来,代表了全国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方向,高职教育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但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如何跟进示范的继续建设,规划验收后的发展战略,使其能够稳步提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能力,充分发挥高职示范校的领军示范作用,就是摆在高职示范校面前的主要问题。作为国家示范建设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2010年6月验收后,不断探索,集思广益,从核心能力培育、与柳州产业经济发展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努力探索,在推进“后示范”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强化核心能力

作为高职示范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撑,核心能力是学校在长期教育活动中积累的知识体系,是学校在教育产品研发、生产和经营等某一个或多个环节上所具有的持续竞争优势能力,且不易被竞争对手仿制的独特能力。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后示范”建设中首先注重的就是核心能力的强化,通过内部培育和外部借鉴进一步强化核心能力。

(一)内部培育。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顺利完成国家立项项目的建设和国家验收后,依据形成自身发展特色的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模式,不断加强内部的各种建设:一是继续完善核心管理能力,在干部选拔方面进一步深化任职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加大校内各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的力度,积极打造上下齐心、协调统一、知识全面、业务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学院的“后示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管理基础;二是强化体系完整、团结互助的学习创新型教学团队,加快推进课改进程,从2010年6月至2013年4月,学校进行了100余次的专业和课程改革研讨会,通过研讨、公开课展示等多种形式,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和课程的针对性、适应性及可行性建设;三是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探索“校中厂”、“车间托管”等多种“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和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格局,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使实训基地的建设切实融入企业的产业链,确保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后示范”建设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二)外部借鉴。在进行内部精心培育的同时,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借鉴其他高职示范校的有益经验,从管理措施、战略选择、人才培养、工学结合等许多方面努力学习或借鉴。发达地区的高职示范校因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政策导向等方面的优势,其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能力明显高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因此,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外出学习,2010年6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率领的考察组,对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4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顶岗实习管理、单独招生、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2011年4月,由院长助理带队赴台湾参访了高苑科技大学、台北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学校,就课程设置、产学合作、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继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学习;2011年6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带队的考察团对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和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3所院校的试点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旨在了解先进地区“地方政府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借鉴其先进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推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各项试点工作的开展。通过这些考察和合作,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借鉴其他院校的有益经验,结合学院的实际发展和柳州的工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展和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核心能力的建设。

二、紧跟区域经济规划,立足柳州产业发展

在《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的过程中,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特别针对广西“十二五”规划在柳州重点建设的千亿元产业进行细致的实地考察和客观分析,结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传统的办学优势,按照柳州不同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对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做了多次深入细致的讨论,及时做好适应市场发展的各项准备。

(一)依托柳州产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根据《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柳州市将在2012年形成“543(汽车、冶金、机械、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5大支柱产业;制糖、建材、造纸、日化4个优势产业;新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3个新兴产业)”产业结构雏形,并在2015年基本建成,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因此,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柳州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以主动适应柳州地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强调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形成结构比较合理、特色和优势比较明显、办学水平比较高、能灵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按照柳州市布局的“二次创业”、“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发展战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着柳州市社会发展目标和支柱产业经济的实际状况,积极聘请市委相关领导解读产业政策,加大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着力巩固主要面向柳州的支柱产业、高新产业、现代物流等专业;对艺术类、经济类专业以及其他与柳州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专业,提前做好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办学条件,深化专业和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融入柳州经济发展的产业链,进一步增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地方”的能力。

(二)加大“产学研结合”的深度与广度,促进可持续发展。目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利用柳州产业的优势,根据柳州经济发展的变化及时灵活的调整专业结构,针对市场的结构性、地方性、层次性、灵活性、复合性等特点,使产学研结合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2011年2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带队9个部门负责人深入柳州支柱产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柳工集团进行社会调研,实地了解柳州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定位、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校企合作的切入点、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等,作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结合的重点。同时对于柳州的新兴产业,也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研究,及时做好朝阳产业的前景分析,积极聘请行业专家参与专业设置的论证和课程的开发,明确理论与实践课程结构的结构比例,完善实训场所,并根据柳州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创办适销对路的新型专业(如新能源、精细化工等)。2013年4月,在第二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上,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发明的甘蔗自动捆扎机,受到北海市科技局、防城港港口区工信局、山东禹城市玉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区内外单位是青睐,成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结合新的标志点之一。

(三)整合优势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建设验收完毕以来,继续整合学校的各种优势资源,根据柳州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和前景,结合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短期需求和长远建设,努力将人才培养充分融入柳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大部分行业,形成适应柳州经济发展的专业结构。在课程开发和设置时,按照柳州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结构、重点和支柱产业发展规划,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对柳州产业人才需求进行梳理,从宏观层面预测柳州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大体态势,并积极开发基于实际操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将行业、企业技术规范和实地工作标准融入其中,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开发具有真正岗位作用的核心课程专业体系,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技术进展及柳州产业统一起来。2011年,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共有57个专业招生,涉及机电、汽车、物流、冶金、机械等柳州产业发展的多个层面,并利用与柳工、柳钢、东风柳汽、五菱汽车等100多个企业的深度合作,完善顶岗实习制度,把实训教学融入柳州的产业链,搭建起一个集生产实践、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业务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切实增强办学能力。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实施和贯彻,按照柳州产业发展的实际,大力推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随着柳州“二次创业”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区域产业对人才的要求日趋多样化,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高职院校的必然趋势,而创新能力与个性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充分发挥个性,才能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鼓励学生成立各种学习团体,由专任教师指导,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满足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兴趣的需求,以提升学生个体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为原则,在保证正常的计划内学习任务之外,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个性,大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后示范”建设中成效显著。2010年10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参加第七届“挑战杯”大赛,在来自全国包含港澳院校在内的182个团队“创业之星”沙盘模拟经营中以绝对优势荣获第一名,获得全场唯一的最佳表现奖,成为首次问鼎挑战杯“创业之星”沙盘模拟经营的高职院校;2011年4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舞蹈代表队在柳州市第八届体育舞蹈锦标赛中获得了3金2银2铜的优异成绩。不难看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把个性化发展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切人口,既是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直接指向,也是顺应现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为培养和造就适应柳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多样化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一专多能”的综合能力培养。作为国家立项建设示范高职院校,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开展技能强化的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一是建立了完善的素质教育实训基地,运用讲座(博雅六艺、教授论坛等)、模拟(就业与创业、招聘等)、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等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各种接受和应变能力。二是教学过程由学科体系向能力体系转变,以高职语文为例,通过教学案例和建构主义的知行观,突出以能力为本位,在“教、学、练”一体化教学中完成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目标的统一。三是大力完善顶岗实习制度,提升学生的职场能力。2010年9月8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2010年“两面针——起航班”的顶岗实习顺利抵实现了“三赢”;2013年3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杭州娃哈哈集团签署共建市场营销教育实践基地协议,为扎实推进市场营销区级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充分体现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和要求,显示了过硬的职场综合能力,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企业文化教育的积极引入。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而企业文化是就业者所必须学习和遵循的最基本内容,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管理哲学,是随着企业发展自然形成的意识层面的精神产物。事实证明,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国际著名企业)都遵循自己的企业文化理念,这是其得以发展壮大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渗透于企业的所有活动之中。从实际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理念和行为方式能否适应企业文化对他们的立业成才有着深远的影响,而高职示范校在“后示范”建设中全面开展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为企业文化的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多次深入大型企业进行调研,继续加大融入企业文化教育的力度:2010年10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桂林福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的订单“福达班”学生就接受了该公司企业文化的培训,其独特的文化(飞快的发展速度、先进的用人理念和充满战略性的发展策略)使学生受益匪浅,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三办“福达班”;2010年11月,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走访时,柳州延龙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认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企业文化教育成绩显著,给他们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为此将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举办“延龙杯”柳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招聘大赛,柳州延龙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将从比赛的选手中招聘优秀人才;2013年10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柳州工程机械公司“柳工挖掘机定向班”正式签约,标志着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高职示范校的“后示范”建设既是高职院校三年建设的总结和肯定,也是高职示范校进行继续引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开始。因此,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后示范”中实施的这一系列建设措施,努力打造“三赢”的办学目标,对于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从根本上做大做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足够的高技能人才支撑和多方位的技术服务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参考文献】

[1]周游.学校经营——理论、模式与机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245

[2]柳州用发展优势产业劲头做强职教[N].中国教育报,2011-06-15

[3]柳州“十二五”工业发展蓝图通过评审[EB/OL].广西新闻网,2011-06-06

[4]李艳娥.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40)

[5]高职示范校建设:从问题中寻求突破[N].中国青年报,200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