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阅读理解课范文

小学阅读理解课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阅读理解课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阅读理解课

第1篇

一、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虽然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仍没有得到太多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教师在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依旧使用应试教育的方法,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死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参与程度也不高,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重点依旧局限在考试的对错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没有得到改变和提升,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的抵触心理比较强烈。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认知能力还不到位,对于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依赖性还比较强,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实际情况,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繁杂,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就不理想。

二、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阅读文章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只是让学生靠着自己的想象去感受文章,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一些学生根本没见过、听过的内容,学生头脑中很难浮现出相应的形象,容易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感受课文的意境,更加轻松地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在学习《彩色的翅膀》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情境,在图片的旁边可以配备一些词语,让学生仔细认读,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蝴蝶与西瓜之间的授粉联系。通过情境创设,自然巧妙地引出学习的内容,通过语言与音乐作为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实现了意境的交融,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文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课文内容,领悟了其中所要讲解的核心理念。

2.强化阅读教学中的朗读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朗读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学心理学研究指出,小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强,大声朗读能够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稳定,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等也有着很好的作用。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是这个道理。大量的阅读能够使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开阔,不管是口头和书面表达都需要学生的用词准确、连贯、句式灵活多变,内容具体、清楚。朗读能够使学生对文字的印象更加深刻,通过朗读,学生能够对语言材料进行积累,把握好各种句式,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也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阅读背景,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体会,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反复朗读课文,从而感悟出作者的情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也可以进行范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3.科学设计问题,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这一手段,把握好整堂课的节奏与方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有疑问才会有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学生设置各种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认识制造一定的矛盾,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研究。

第2篇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到:“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刺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所采用的方法都比较老套和单一,缺乏教具,从而很难培养学生具有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内驱力。大量实践证明,要想使学生有效接受教材当中的“静止”知识,教师一定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死”的教学内容变成“活”的外部活动,从而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培养的同时体验到求知的快乐。例如讲授《九寨沟》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想学生们展示我国九寨沟中神奇的湖泊、茂密的森林、壮观的瀑布等等,然后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神奇的九寨沟》,这样就会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自然风光的秀美,在这种氛围下教师讲解相应的语文知识,会为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

(二)鼓励学生反复阅读,深刻品味文章意蕴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意蕴通常都是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得以体现。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课上一定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之后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杜甫诗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中微妙的变化;感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之情;体会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壮志豪情,否则,缺乏阅历的小学生很难理解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诗文当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在语文阅读理解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即有效帮助学生产生疑问、解释疑问,保持学生们比较旺盛的精力,完全可以不用口若悬河、从头至尾的讲解。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也就是因材施教;学生阅读的时候,语文教师也可以进行范读,即示之以范。因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积极树立起以人为本及以读书为本的意识,将朗读权利归还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深刻品味文章韵味,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精心设计教学设计,加深阅读理解

教学设计为一门设计性质的科学,设计的本质就是问题、决策的求解及创造。新课标要求按照学生们的年龄阶段及认知规律特点,将能力同知识的培养序列化、具体化,贯穿在每篇文章当中,要想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就必须精心做好课程设计。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明确相应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其次,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及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另两个因素,其一为新课标中的要求,尤其是相关年段目标规定,其二为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尤其是学生们已有的认识、知识及学习能力。例如讲解《草原》的时候,读完一遍学生可能都会觉得很美,但具体美在哪里,或许学生就不能准确概括表达了。这时候,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将“美”划分为自然美及人情美,让学生们从文中找出描写自然美及人情美的句子,怎样理解蒙古草原上人们的情感?将全班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学习及讨论,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合作意识。这种教学设计不光能够摆脱以往的教师细致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还能让学生们充分体验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爱上阅读。

二、总结

第3篇

一、以教本为依据,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语文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精品文章,它们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有些学生对这些文章不太感兴趣,语文老师就要想方设法催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方法就是丰富多变的教学方式和生动活泼的授课形式。首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诵读是阅读的基础。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所以诵读时,眼、手、口、耳、脑等各种感官要同时活动。通过有声诵读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品的真谛,不经意之间对语言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调、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周密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对此,教师要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让文章中蕴涵的感情的潮水在诵读中奔涌出来。学生的情感在这种不断的诵读中得以加强,体味也更加深刻。笔者在语文课上范读时,总是尽力做到声情并茂,读出《沁园春•长沙》的青春气息,读出《江南的冬景》等优美散文中流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之类诗歌,读到动情之处,自己也禁不住留下两行热泪,这些都可以起到感染学生、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其次,我们要利用课文内容,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或设计探究问题,逐步引入课文内容,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和心理准备。利用多媒体教学,图片、视频、音频会激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直观印象,便于学生对语文课发生兴趣。接下来是课堂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要抓住文章的要点,让学生快速获取课文的信息,问题的解决形式可以是学生自己思考作答,也可以是小组讨论后回答,无论哪种形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是学生由怕知到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所以老师提出问题,限时讨论,不仅激发了学生思维,还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从而学会阅读。通过师生讨论,让学生既做发现者,又做参观者,学生潜在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在活泼的气氛中表现出来,胆小的跃跃欲试,胆大的畅所欲言,这就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毕竟没有自主的阅读就没有深入的讨论。正因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阅读的兴趣大大增强,阅读能力才有可能日渐提高。

二、以课文为基础,掌握阅读方法

达尔文说:“方法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一定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阅读方法,不会阅读或根本不读,所以在考试中,阅读题得分很不理想。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切实提高其解答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会学生巧用信息,整体把握全文。让学生在学习新的课文前,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注重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其次,教会学生确定区域,圈点勾画。教材所选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阅读,需要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所以平时上课就要教会学生确定区域,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再次,在阅读训练时,还要注意区分文体。如记叙文中人物的分析、环境描写、情节安排;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比如同是分析语言特点,记叙文侧重于分析细节描写、叠词运用、修辞手法等;议论文侧重于词语的意思、语言表达的严密;说明文侧重于表现语言的准确等。再比如,同是排比修辞,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是表达强烈的感彩,在议论文中的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议论的力度,文体不同,答法就不一样。

三、以训练题为依托,掌握答题方法

第4篇

一、通过题目分析手段,实现整体阅读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实际的阅读教学之前,常会引导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自行解读,而后通过朗读的形式,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感悟和体会,这一环节,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审视,对文章思路予以缕清,对阅读内容所表达的主旨进行分析,而后再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结构或是阅读中心予以充分理解,学会从作者的角度分析阅读内容的写作思维和中心思想。

在对课文进行研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具体的语文课文题目进行分析,而后通过分析和探究的手段,从阅读文章的题目着手,找寻出其中的关键词,并勇于提出自己对于阅读题目撰写的质疑,从文章题目层面着手,对课文内容或是特征进行重点把控,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教师在教授《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课文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将自身的引导性作用体现出来,而后安排学生首先对此课文题目的表达方式予以分析,通过细致的探究之后,督促小学生进行精细的阅读课文内容,在此环节,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提问句,比如:题目中“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甲”是什么意思?桂林山水体现出哪些特点?作者通过哪些手描述了桂林山水之美?通过问题的设置,促使学生可以自信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令学生仔细认真的从阅读内容中找寻最终的答案,这样就能强化学生对于阅读题目的探究力度,进而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二、通过题目替换的方式,进行比较阅读

一些小学语文阅读内容之中,如果安排学生直接进行阅读,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对课文的重点予以明确定位,或是不能认识课文的主旨或是作者所表达的核心意思,最终的写作环节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能对命题作文充分理解,无法按照要求进行内容写作,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替换题目的方式,强化学生对于题目的记忆,而后教师可对学生的拟题进行评判和鼓励,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使学生可以对课文中的内容和中心进行重点把控,进而提高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找尾巴》这篇课文内容时,就可以通过讲解文章内容的形式,增加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学生在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则可安排学生将文章题目进行重新拟定,尽可能做到符合文章内容,结合自身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最终拟定出最为适宜的文章题目,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集中自身全部的注意力,去解析文阅读中的内容,而对文章题目的替换,则是对阅读内容的凝练,更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重点过程。

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利于学生的学习,逐步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研读题目教学的优势凸显出来,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其他部分的教学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阅读课本;有效导入

在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处可见GPS定位,手机导航等等,大部分同学便觉得学地理不重要,没兴趣。那么,如何培训学生学习兴趣,热爱地理,理解地理课本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生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课本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册),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下册、选修教材一和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有效课堂导入法

(一)复习导入法――明确目的,提问式导入

“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在每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复习了上一课的内容,而且又很自然地导入进了新课。比如,学习完海水运动后,要学习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问:(1)洋流按成因可分为哪些?按性质可分为哪些?(2)它们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会影响气温和降水吗?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到新内容。

(二)设问导入法――针对教学内容导入

带用启发性的设问可以激起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将新知识融会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达到内化、重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以此来培养能力。比如,在学习天气系统时,对学生提出问题:(1)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明天的天气又会怎么呢?(2)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由什么引起的呢?我们当地的“梅雨”和“伏旱”是怎么一回事呢?以此导入,效果就比较明显。

(三)预习导入法――针对要学习的内容导入

教师应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设计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到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布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一定要具体,不要过多、过难,还要紧扣教学内容。

(四)时事导入法――结合时事和热点问题导入

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课文。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件都是无法预知的,因此这一方法完全要看教师是否能灵活联系生活,如能应用恰当,应该是种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在学习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时,各新闻媒体都在报道我国的青藏铁路,由此导入,学生的兴趣就比较浓厚,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五)创设情境法――运用相关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人文学科的教学中经常使用。要想起到好的效果,情境的创设必须与内容相符并且能够深深的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整个身心。创设情境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学生的互动,当然如果条件允许能够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加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效果会更好。在教学中,必修Ⅱ第四章第三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本节的导入自制幻灯片《地球,你好吗?》,选择了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森林破坏、沙漠化、海洋污染等多幅震撼人心的图片,配以相关文字以及环保音乐《地球,你好吗?》进行播放。在导入新课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大部分学生观看时愁眉紧锁,还有个别女同学在看到“惨死沙滩的海鸟”、“营养不良的骆驼”时,眼眶湿润。这样的导入,直接将学生带入到主题之中,同时本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得以完成。

因此,就要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因材施导;理解课本,因课而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做到有理、有序和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河南教育,2005.

第6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层次

一、引语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需要理解和接受文本中的信息,也需要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思考。因此,阅读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从表面上看,阅读似乎是读者一个人与文本内容的交际活动,但实际上它是读者与作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作者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读者阅读书面材料时,在辨认文字的同时利用自己已有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生活经验并通过联想重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领会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吸收信息。可见阅读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而小学英语教师的任务是最大程度地调动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的学生们的思维,并根据不同阶段的阅读教学特征和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征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阅读理解能力的三个层次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文章中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意思,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能力。而阅读能力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

(一)表层理解

表层理解只是要求学生掌握文章文字符号表示的字面意思。表层理解是对文章事实的了解。对学生的要求是机械地重复文章的主要内容,使课文内容再现。下面由PEP教材8U3 part A部分举例。教师在这一阶段教学中提出下列问题,请学生阅读后回答:

How did Zhang Peng go to Mike's home?

What did Zhang Peng do at Mike's home?

What did Mike and Zhang Peng do in the park?

What happened?

Who helped Mike get the kite ?

How did he get the kite?

教师在提问学生,提供他们一些时间考虑的同时,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些答题线索,如关键词或主题句等等。并告诉学生回答过程需要注意的一些语法语序问题,如回答“What did Mike and Zhang Peng do in the park?” 这一问题的时候语序是“主+谓+宾”,需要把助动词“did”转化为后面动词的过去式形式,所以回答的句子语序应该是“Mike and Zhang Peng did something in the park.”(作为新教授的语法的时候,强力推荐)而口头式的回答形式也有助于学生们的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达到了新课标的标准。

(二)深层理解

深层理解要求的不仅是读者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而是要去透过字里行间能够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或隐含意义。深层理解考查的问题不再是简单的对事实的理解,而是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它要求学生根据作者在文中传递的信息,凭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吸收文中没有明确表述的,但跟课文中所述内容相关的思想与信息。它要求理解的不仅是文本本身传达的事实信息,而是传递在文本之外的信息。在这个教学阶段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请学生们阅读后作答:

Does Kate like her birthday gift?

What can you know about Zhang Peng and Mike according to the dialogue?

In what other ways can Mike help Zhang Peng?

在此阶段教师们需要考虑的是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没有太多社会经验和经历的小学生,所以当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提供关键词或启发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帮助。比如说,对问题“Does Kate like her birthday gift?”,学生如有迟疑,老师应该提供关键句,如,“Kate said” “Thank you. I love that” ; 对第二个问题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可以从哪些角度考虑回答问题,比如,从Mike 和 Zhang Peng 互赠礼物这件事情来看,他们是好朋友。“So, we can know that they are good friends.”此阶段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也可以扩展学生们关于对话主题的背景知识的理解。比如,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讲东西方在过生日时候的区别和共同处,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理解,从而增强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评价性理解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从所读的文章中获取信息或利用已经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并对文章作价值判断。在此阶段,读者需要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和评价能力,并对文章中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观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常见的评价性问题有:

What do you think towards this problem?

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在此阶段,在给学生时间考虑的同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首先,给学生提供回答时急需使用又难度较大的词。而词的提供根据不同年级也有不同的挑选。比如,如果是需要学生们描述当地天气的话,给学生提供所有可能涉及到的词。需要注意的是,此阶段避免只给学生提供会用到的词。因为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大纲词汇,需要他们从这些选择中辨认需要的词汇。因此,这对学生们来说是练习词汇的好机会。其次,在此阶段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不管是二人组讨论还是三个或三个人以上的小组讨论,都能够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集思广益,丰富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够增进团队之间的合作。最后,此阶段的回答比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的回答都开放自由,也能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要清楚地告诉学生们,每个人都必须开口讲话,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就是说,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同学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创建一个自由、宽松、活泼用英语进行讨论的热烈气氛,真正使学生的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从而达到阅读理解的最高境界。

三、由传统教学模式引起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由于多年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总是把大部分时间和经历放在解释生词、词汇搭配、句型操练等语法知识的练习,而过多的语言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对整体文章意义的理解,从而影响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也就是作者的真正思想。另一方面,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阅读理解问题还是集中于表面性问题,也就是学生对事实的考查,以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始终难以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开创性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我们在重视发展学生表层理解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能力的培养,因为它们关系着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否能真正得到提高和学生的开创性思维能否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多给学生设置关于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的问题,使他们的阅读达到更高的水平。

第7篇

【济南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7873

大智是专门从事高考、中考备考研究,教材研发,家长教育推广,在线教育开发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总部位于泉城济南。大智努力践行“公办学校的助手、家庭教育的帮手、素质教育的推手、民办教育的旗手”的定位,已相继在全省开设直营分校数十所,拥有员工千余人,下设学习科学研究院、中高考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院、自主招生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院、创冠春季高考研究院6大科研机构,办学规模、招生数量及发展前景均在行业遥遥!

大智正在通过创新的课外辅导模式,全面提升中国青少年素质,积极引领中国课外辅导教育发展。大智在业内率先提出“真名师”工程,定位真问题点,立足于通过本质看现象,坚持以考点的命题方向为线索的培养模式,强化命题方向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学生不仅清晰考什么(what to test),更清晰怎么考(how to test)以及怎么解决(how to deal with)的问题。大智坚持分层培养思路,定位学员能力层次,因人施教,按需授课,坚持学员的分类分层提升。优秀的孩子,基础的孩子,基础薄弱的孩子都有专属定制的培养模式。

凭借卓越的口碑和办学成绩,大智先后荣获“中国教育新锐奖”“中国教育行业成长十强”“中国社会组织评估4A级单位” “中国好教育——品牌影响力教育集团”“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及“山东省商标”等荣誉。

选择大智的“理由”——好品质,铸造好口碑

1、强势品牌

“山东省商标”上榜教育品牌,全国十大课外辅导品牌之一。

2、超大规模

30余所分校遍布济南、青岛、临沂、济宁、泰安、淄博等各地市,已成功辅导22万学子。

3、高效教学

山东每3名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就有1名出自大智,山东每5名考入省重点中学就有1名出自大智。

4、师资

数学专家王燕谋先生担任首席顾问,中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张朋先生领衔“真名师讲师团”。

5、品类齐全

15年专注中高考教学,开设1对1、2人制、精品小班、名师大课堂等多种辅导模式。

6、显著效果

经过大智辅导的学生,单科平均提升30分,全年提分324分,进步426名。

7、极佳口碑

大智严控教学品质,追求教学效果,口碑极佳,60%以上学员来源于家长、学员转介绍。

8、荣誉

大智教育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维东先生荣获“影响济南”年度创新人物等诸多奖项,大智荣获“山东教育总评榜行业突出成就奖”等数十个奖项,省市委领导多次莅临大智视察指导。

【济南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7873

    【大智学校招生简介】:

大智学校是一家致力于高考辅导、高考复读、中考辅导、艺术培训、作文培训、素质拓展、自主招生等的知名辅导学校。以学生的成绩进步为目标,以学生最终考入重点学校为目的。

开班时间:春季、五一、暑假、秋季、十一、寒假、学期的各周末

·

----1对1辅导---:

-----小班辅导----:

-----2人制辅导----:

小学辅导、初中辅导、 中考辅导、· 高中辅导、高考辅导、高考复读、艺考辅导、自主招、军考辅导、 春季高考

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初中:初一、初二、初三

高中:高一、高二、高三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 政治、·生物、物理、化学、文综、理综

由知名课外辅导教学专家张朋老师领衔教研团队,全国数学专家王燕谋先生担任首席顾问。大智教研团队精准定位新时代学员需求,率先在行业内打造“大道从简 分层教学法”,将考点透析,让学生瞬间了解考点背后的含义,从而做到考点不再丢。在大智我们致力于让每一位学生好好学习秒秒向上,惠享齐鲁学子。大智拥有优秀教师千余人,教研成果百余项,教学服务顾问化,教材出版数十套,恩惠学子百余万。率先在行业内推出“大道从简分层教学法”,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经典性、前瞻性。教学工作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强调学以致用,强化应试技能训练及心态调整,富有鲜明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山东每3名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就有1名出自大智,每5名考入省重点中学的学生就有1名出自大智,学生成绩进步率高达98%,学员家长满意率高达99%,被广大家长及学生称为“中高考的加油站,名校的领航人”。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万达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八一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伟东新都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大观园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阳光新路VIP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山师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燕山立交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国华经典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历下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旅游路辅仁VIP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泉城广场VIP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花园庄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开元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高新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国际会展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槐荫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长清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翡翠郡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无影山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南全福分校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 数学阅读理解 数学文本 知识建构 元知训练等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的课堂内、课堂外仍然存在一些偏见,认为阅读只是语文、英语教学的事。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只注重逻辑的严密推理,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似乎研读数学教材那是老师的事,自己只要听懂课,会解题就行了。因此,在低年段数学教学中,我们也应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阅读理解不旦是语文课要解决的学习任务,数学课也经常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在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在数学中不光有数字运算,还有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而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本文将讨论数学阅读理解的内涵及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教育对策等问题。

一、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在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例如当学生直接计算两个数字的积或者商时,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然而,把这两个数字放在文字题中时,他们就不知道是应该求积还是求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如:“请问小明最少要看多少页才能超过小华?”有许多学生就不能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最少……才能超过”。很显然,数学文本理解能力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数学潜能的发挥。因此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常用到“加法”方式,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理解

小学数学文本由数学语言、词汇以及以非常简洁的形式符号组成,小学数学文本理解过程至少有四个层次:第一、正确理解词汇和符号。小学数学应用题常常用一些词汇来表述,这些词汇有些是数学中的专门术语,有些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因此,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是正确理解问题的前提。第二、正确解决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用词汇表示概念与用符号来表示概念之间需要相互翻译。第三、在应用题、用符号表示的数学方程表达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的问题。第四、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最终还是要构建合适的问题模型。在词汇、符号、语法结构的水平上去理解问题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骤,最终还是要形成一个合适的问题模型才能解决它。

三、小学数学阅读的困难和对策

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理解中面临的任务以及困难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导致学生数学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根据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对策。

1.在数学理解的不同步骤上加以训练。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实践中每个学生的数学阅读困难也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小学生理解的困难可能是不能理解数学术语和符号或者不知道将两者互译,还有可能是不善于理解数学的“语法结构”等。

2.指导学生构建“活的”、结构化知识。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于解释文本信息的足够的已有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与问题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对问题理解与题目表达的含义不一致。

3.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元认知训练。小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或文本时,其认识活动不仅是指向外在问题文本,还指向自己的认识活动为对象的认识,就是“元认知”,就是对认识活动的认知。在对数学问题理解过程中的元认识活动包括很多内容,如事先计划预测结果、时间分配、自我控制、自我质疑、自我评价等,从以往的实践证明,许多学生不善于理解数学文本,可能是因为元认知能力的缺乏造成的。

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语文识字量和知识水平的局限,造成他们阅读能力不够。他们常常依赖老师或家长帮助其读题、分析题意,没有自己阅读题目的习惯。我们经常在批改作业中发现,前一次做过的一类题目要求是划出一组题中得数较大的一个算式,这一次再做类似的题型,只不过题目要求变成了在得数较大的算式后面打“√”,许多学生做题时还是按照以前遇到过的要求做题,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做题之前根本就没有阅读过题目要求,也就根本谈不上按要求正确完成习题了。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让学生自行读题、独立理解题意。当在学生学完拼音之后,教师可给题目要求注上拼音,让学生独立读题。读题时先要求读出声音来,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眼、耳、口、心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而且,在读题时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重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关键词语。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题义。学生在读了之后还不能正确理解的地方,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在做题之前要阅读题目要求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养成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并杜绝上述错误情况发生。

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但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在数学课中应该重视阅读理解教学。从过程看,数学阅读理解包含了前后相依的四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学生都可能面临困难,我们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包括建构结构化的知识、适当的元认知训练等。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 数学阅读理解 数学文本 知识建构 元知训练

阅读理解不但是语文课要解决的学习任务,数学课也经常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在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在数学中不光有数字运算,还有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而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本文将讨论数学阅读理解的内涵及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教育对策等问题。

一、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在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例如当学生直接计算两个数字的积或者商时,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然而,把这两个数字放在文字题中时,他们就不知道是应该求积还是求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理解

小学数学文本由数学语言、词汇以及以非常简洁的形式符号组成,小学数学文本理解过程至少有四个层次:

1.正确理解词汇和符号。小学数学应用题常常用一些词汇来表述,这些词汇有些是数学中的专门术语,有些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因此,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是正确理解问题的前提。

2.正确解决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用词汇表示概念与用符号来表示概念之间需要相互翻译。

3.在应用题、用符号表示的数学方程表达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的问题。如在四则运算中,同时出现了加、除、括号等,这就必须理解这些符号的关系,才能确定计算的顺序。

4.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最终还是要构建合适的问题模型。在词汇、符号、语法结构的水平上去理解问题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骤,最终还是要形成一个合适的问题模型才能解决它。

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常有某些信息的缺口,而且在问题的给定条件和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总是包含了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将已有的概念性知识、理解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程序性知识联系起来,来弥补这种缺口的差异,形成关于问题的内在表征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三、小学数学阅读的困难和对策

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理解中面临的任务以及困难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导致学生数学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根据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对策。

1.在数学理解的不同步骤上加以训练。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实践中每个学生的数学阅读困难也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小学生理解的困难可能是不能理解数学术语和符号或者不知道将两者互译,还有可能是不善于理解数学的“语法结构”等。对策:对不能理解词汇和符号进行互译的学生,指导过程中要训练他们用多种方式理解和处理同一个数学主题。

2.指导学生构建“活的”、结构化知识。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于解释文本信息的足够的已有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与问题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对问题理解与题目表达的含义不一致。对策:根据以上原因,在实践指导中要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形成有结构的知识体系。

3.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元认知训练。小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或文本时,其认识活动不仅是指向外在问题文本,还指向自己的认识活动为对象的认识,就是“元认知”,就是对认识活动的认知。在对数学问题理解过程中的元认识活动包括很多内容,如事先计划预测结果、时间分配、自我控制、自我质疑、自我评价等,从以往的实践证明,许多学生不善于理解数学文本,可能是因为元认知能力的缺乏造成的。

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语文识字量和知识水平的局限,造成他们阅读能力不够。他们常常依赖老师或家长帮助其读题、分析题意,没有自己阅读题目的习惯。我们经常在批改作业中发现,前一次做过的一类题目要求是划出一组题中得数较大的一个算式,这一次再做类似的题型,只不过题目要求变成了在得数较大的算式后面打“√”,许多学生做题时还是按照以前遇到过的要求做题,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做题之前根本就没有阅读过题目要求,也就根本谈不上按要求正确完成习题了。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让学生自行读题、独立理解题意。当在学生学完拼音之后,教师可给题目要求注上拼音,让学生独立读题。读题时先要求读出声音来,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眼、耳、口、心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而且,在读题时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重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关键词语。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题义。学生在读了之后还不能正确理解的地方,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在做题之前要阅读题目要求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养成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并杜绝上述错误情况发生。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阅读理解;数学文本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169-02

一般我们认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需要在语文学科中培养的一种重要素质,其实不然,数学学习中也处处存在阅读理解。能否正确地阅读、理解题目的要求或题目中包含的意义,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好数学、做好数学的关键。

1 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在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例如当学生直接计算两个数字的积或者商时,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然而,把这两个数字放在文字题中时,他们就不知道是应该求积还是求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如:"请问小明最少要看多少页才能超过小华?"有许多学生就不能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最少……才能超过"。很显然,数学文本理解能力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数学潜能的发挥。因此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常用到"加法"方式,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如:"第一车间生产了200个零件,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生产4个,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多少个零件?"解题时首先要理解其中的"比较"关系,即根据"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做4个零件"这一条件,计算出第二车间的个数,然后理解题目中的"组合"关系,将两个车间生产的个数求和,虽然问题文本中只有两个数字,却包含了"比较"和"组合"两层数量关系,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列式有200+4=204,200-4=196和200+4+200=404。这些学生将其中的比较关系的方向搞反了,从而导致理解错误。因此,在数学活动指导中应该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理解

小学数学文本由数学语言、词汇以及以非常简洁的形式符号组成,小学数学文本理解过程至少有四个层次:第一、正确理解词汇和符号。小学数学应用题常常用一些词汇来表述,这些词汇有些是数学中的专门术语,有些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因此,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是正确理解问题的前提。对于数学术语的理解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而那些来自生活中的常用语的概念来说,放在数学中就有了新的内涵,即由"日常概念"变成了"科学概念"。然而小学生却往往不去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别而误解其意义。例如:"垂直"在日常语言中最基本的含义可能是指与水平或地面垂直,于是有的学生以为在数学中也应该这样理解"垂直"的含义,这显然没有抓住"垂直"作为科学概念时的内涵。小学生对这些符号的掌握必须是准确的,并且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第二、正确解决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用词汇表示概念与用符号来表示概念之间需要相互翻译。如在解决应用题时,需要用文字表述列出算式,也可以根据算式来编应用题,这样就涉及到了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目前小学生在这方面常常面临许多困难。第三、在应用题、用符号表示的数学方程表达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的问题。如在四则运算中,同时出现了加、除、括号等,这就必须理解这些符号的关系,才能确定计算的顺序。第四、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最终还是要构建合适的问题模型。在词汇、符号、语法结构的水平上去理解问题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骤,最终还是要形成一个合适的问题模型才能解决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常有某些信息的缺口,而且在问题的给定条件和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总是包含了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将已有的概念性知识、理解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程序性知识联系起来,来弥补这种缺口的差异,形成关于问题的内在表征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

我们经常在批改作业中发现,前一次做过的一类题目要求是划出一组题中得数较大的一个算式,这一次再做类似的题型,只不过题目要求变成了在得数较大的算式后面打"√",许多学生做题时还是按照以前遇到过的要求做题,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做题之前根本就没有阅读过题目要求,也就根本谈不上按要求正确完成习题了。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让学生自行读题、独立理解题意。当在学生学完拼音之后,教师可给题目要求注上拼音,让学生独立读题。读题时先要求读出声音来,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眼、耳、口、心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而且,在读题时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重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关键词语。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题义。学生在读了之后还不能正确理解的地方,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在做题之前要阅读题目要求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养成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并杜绝上述错误情况发生。

4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

第11篇

一、正确理解词汇和符号

小学数学应用题常常用一些词汇来表述,这些词汇有些是数学中的专门术语,有些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因此,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是正确理解问题的前提,对于数学术语的理解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而那些来自生活中的常用语的概念来说,放在数学中就有了新的内涵,即由“日常概念”变成了“科学概念”。然而小学生却往往不去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别而误解其意义.例如:“垂直”在日常语言中最基本的含义可能是指与水平或地面垂直,于是有的学生以为在数学中也应该这样理解“垂直”的含义,这显然没有抓住“垂直”作为科学概念时的内涵。小学生对这些符号的掌握必须是准确的,并且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二、正确解决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用词汇表示概念与用符号来表示概念之间需要相互翻译.如在解决应用题时,需要用文字表述列出算式,也可以根据算式来编应用题,这样就涉及到了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目前小学生在这方面常常面临许多困难。

在应用题,用符号表示的数学方程表达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的问题.如在四则运算中,同时出现了加,除,括号等,这就必须理解这些符号的关系,才能确定计算的顺序。此外,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最终还是要构建合适的问题模型.在词汇,符号,语法结构的水平上去理解问题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骤,最终还是要形成一个合适的问题模型才能解决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常有某些信息的缺口,而且在问题的给定条件和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总是包含了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将已有的概念性知识,理解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程序性知识联系起来,来弥补这种缺口的差异,形成关于问题的内在表征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三、在数学理解的不同步骤上加以训练

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实践中每个学生的数学阅读困难也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小学生理解的困难可能是不能理解数学术语和符号或者不知道将两者互译,还有可能是不善于理解数学的“语法结构”等。

对策:对不能理解词汇和符号进行互译的学生,指导过程中要训练他们用多种方式理解和处理同一个数学主题。如:可采用根据一个应用题文本列出几个算式;或者反过来,根据一个算式编出多种数量关系结构或类型不同的应用题.对于不善于区分不同数量关系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根据其中包含的集合关系(算术应用题中的组合问题,比较问题,变换问题)的数学题进行分类;也可采用一些“完形填空”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对数学表达方式的敏感性。

四、指导学生构建“活的”结构化知识

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于解释文本信息的足够的已有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与问题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对问题理解与题目表达的含义不一致。

对策:根据以上原因,在实践指导中要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形成有结构的知识体系。如:可以引导学生用画"概念"和"概念网络结构"的方法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组织化,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条件性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如:老师不仅要讲解一道题目的计算方法,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这些方法等,这样知识才能变成“活的”,可用的知识,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多了解一些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生活经验,可以为问题解决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如:学生对银行所使用的“利率”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后,在课堂上遇到类似问题可能就更容易应对。

五、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元认知训练

小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或文本时,其认识活动不仅是指向外在问题文本,还指向自己的认识活动为对象的认识,就是“元认知”,就是对认识活动的认知。在对数学问题理解过程中的元认识活动包括很多内容,如事先计划预测结果,时间分配,自我控制,自我质疑,自我评价等,从以往的实践证明,许多学生不善于理解数学文本,可能是因为元认知能力的缺乏造成的。

第12篇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生英语 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习知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听、说、读、写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点。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只顾强化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较差,致使在各种考试中常出现一种似乎难以理解的现象:有些学生基础知识很牢固,考试成绩却很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阅读理解题失分太多,这恰是我们阅读教学的失败。在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注重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已是大趋势,阅读理解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新课程标准和小学英语教学大纲都要求,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要完成传统阅读教学中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还要深化理解课文知识并拓展到社会生活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考,大胆实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要达到标准要求,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任务型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些who,how,why问题,限时阅读课文。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在限定的时间内学生能集中精力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学生就能回答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兴趣。紧接着教师应提出一些细节问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去分析、思考或进行小组讨论来解答,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二、课文教学要坚持整体性

课文教学应围绕课文进行各种训练,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速读课文之后尽管有些词、短语和句子理解得不太透彻,但也不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应把每篇课文都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使学生先整体了解大意、中心思想和文章体裁,然后再进一步了解具体细节。教师应由浅入深,由整体到个别,由简单以复杂,指导学生把所有问题都从全篇考虑,不能因个别细节而偏离了思考方向,要整体理解课文。我们已采用“课文整体教学模式”很久了,但是强调词、句、语法过多,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得还很不够;必须加强训练,培养学生通过书中的描述分析同文章的内涵和处延,挖掘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三、大量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深刻地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应帮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难度与课文相当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在阅读实践中才能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英语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英美文化知识,掌握阅读技巧,以提高阅读速度,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拓宽知识面,做到见多识广。

四、认真解答阅读理解题

1.认真审题,整体掌握。

扫读短文,识别文体,掌握大意,准确理解题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内容更接近信息化和时代化,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各种文体。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整体阅读简明扼要地抓住所需信息,准确理解短文内容;统揽全篇要点,一些显性答案往往可从要点中直接回答;准确理解原意后,须认真斟酌,有许多题目是通过各种形式来考查学生对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其答案常常是文中相关词句的解释或变形,做题时不可脱离短文。

2.积极动脑,合理推断。

第13篇

关键词:小学 阅读能力 提高 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来讲,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非常的重要。

近几年,我校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活动课、两节微型课。在这些阅读课活动课上,让学生交流读书内容。在课上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平台,课内阅读后,引导学生办手抄报、制作书签 ,每年还以读书节为契机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如《古诗新唱》、《拔苗助长》,今年的读书节又排演了《小红帽》等不同形式的节目。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内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表达能力,极大地激发了课内阅读的信心与热情,猎取知识,博览群书,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不仅如此,还利用班队会举行“讲故事比赛”、“古诗朗诵会”、“阅读比赛”、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争当“阅读小状元”等。班级中还成立了一个“小小图书角”,书是全班同学筹集,每位学生每月向班级图书角提供一本图书,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每隔两三个月更换。这些书由专人保管,学生每天都可以到保管员那儿去借书、还书。

除此之外,还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随便借阅自己所喜好的图书,有目的的去寻找书籍。有时也可以利用阅读课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让他们静下心来,专心读书,不控制学生所读的种类及版本。教师和学生一起读,把每一位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这种读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引导学生爱读书,培养爱读书的兴趣。这样对我们教师虽是麻烦一些,但经过几年的培养,全班学生的阅读热情得到很大的提高,了解到的知识也得到大大提高。学生也感到读书有味,读书有趣,书中有奇,书中有理,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 是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低段学生而言,先选择一些容易理解的小故事,只要难易适中,学生读得懂了,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时教师别忘了要多表扬,多鼓励学生,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读书,不是一下子就能把书读好的,一遍、两遍读不好,要鼓励他们再读。

二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和学校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读书积累的多了,理解能力就会增强。语文教师要尽量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也有助于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养成了阅读习惯、培养了阅读兴趣。

三是阅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学生读书后,一般都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根据小学生喜“涂鸦”的特点,可要求学生画出所读的故事情节,并配有文字说明;再通过班级特色展板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互相欣赏同年级学生的作品,从而互相感受阅读的成功和创作的乐趣。

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所以,班级中还经常举办了讲故事比赛,并评出讲“故事大王”的学生。 这样学生再去参加学校的讲故事比赛,给学生提供了讲说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

另外,朗读也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在每周微型阅读课和诵读课上,我经常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看谁朗读得最棒,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良好语感。

四是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演潜能和表现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把所读的课文内容进行演绎,改编成舞蹈让学生来表演、再创造......寓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阅读的兴趣,是一个很有益的实践。在今年的五月二十九日教育系统读书活动节中我们年级的课本剧表演又受到了县级领导和全县观众的一致好评。

五是阅读的方法要具体化。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要打破框框,放手让学生自己从多种角度去预习.不同类型的文章,其阅读理解是各有侧重,有的重在获取信息,有的重在启迪思维,有的重在激励人生。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想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教学实践;阅读理解;一句话作文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进入二年级后,语文教学已从组词造句向更深层次递进了一步。日常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采取了“说好一句话”“读好一本书”“写好一句话”等教学活动,通过课本教材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增加课外阅读练习,使学生在短文阅读理解、语言表达等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一、说好一句话

小学低段的课本内容,大多简单易懂,篇幅较短。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首先针对有的学生不爱表达,语言能力较弱的现象,以课本教材为主,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实践。在课堂上,除了要完成书写的练习之外,添加了讲故事、说新闻、谈趣事等小环节,每节课选一两名学生上台,讲讲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新闻,或者自己编个小故事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培养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并提高了他们说好一句话的能力。不怕学生说不好,就怕不说,经过这样长期的练习,每个学生都取得了优异于没有参加此项活动学生的成绩。

二、读好一本书

除了在学习好课本上的知识后,还要积极拓展课外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多读报纸、多读课外书,从而提高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拓展知识层面。

阅读理解,也就是阅读得多了,学习得多了,才能更好地理

解。读非多读不能达意也。只要认真地去读一本书,不管是经典书籍,还是一般书籍,读得多了,理解自然越深。

三、写好一句话

既要学会说,还要学会写。二年级学生从一句话作文开始,要逐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的掌握能力。刚开始学,可能写的言语很幼稚,句子也不完整,意思表达得也不准确,或者写在纸上的最后只有一句话。这些都不要紧,只要他肯写,只要他能写,就是走向了成功的第一步。

语文学习就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多读多写多练,才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阅读课 民族地区 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75-02

在新课改下,高中生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与发展的重要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从高考全全国卷来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研读词阅读及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而且包括在写作在内,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综合能力占比相当大。而在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及民族传统教育的需要,汉语言阅读往往又是弱项,笔者从民族地区双语学生的角度,就高中阅读课开展从教学设计、教学手段、阅读能力培养等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立足学情,重视高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对于民族地区学生而言,其汉语言及基础相对较差,而且一般阅读课都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针对这种现实条件,高中教师要重视阅读课的教学设计,结合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表达、民族习惯、等特点,把教学重点、难点及阅读要求、目标渗透到教学设计中,使学生一方面从自己熟悉的角度来阅读理解课文,另一方面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到阅读课的教学中。尽管相对于汉族地区,民族地区如、新疆等地高中生的阅读课要求较低,但不能因此把学生当做小学生来教。因为从智力发展角度来看,语言能力与阅读理解尽管关系密切,但也不能完全等同,不能因民族地区学生汉语能力较差而不重视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要结合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转变,通过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以积累文字为基础,以阅读理解为核心开展教学。笔者要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中,汉语言教学按学生学情来讲授,而阅读理解却按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来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阅读课来学习汉语及其发展,把母语习惯与汉语习惯进行一定的转化;另一方面阅读理解又具有较强的思维思考难度,有利于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因此,合理的阅读课教学设计有助于高中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丰富阅读课教学手段。

俗语有言: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合理的教学设计,就意味着高中阅读课取得了开门红,但要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就要教学手段加以保障。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网络信息等成为了阅读课开展的重要手段。如经典故事《花木兰》,通过将其改编为英语动画,就成了英语教学的好帮手,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高中阅读课也要借助这些信息技术手段,在民族地区对双语学生开展阅读课教学,使学生更好从民族角度来理解阅读课文内容。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开展阅读课教学,这本身就是对阅读课文进行民族化改造的过程。通过将课文与民族地区类似或相近的内容进行对比,用形象生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好的阅读理解课文,从而达到阅读课教学的目标。不仅如此,高中阅读课还可以通过央视科教频道的文化节目,将阅读课放在更符合民族文化的节目中,从而有效沟通民族性与普遍性。用学生熟悉的故事与高中阅读课内容结合,并以多媒体信息手段加以处理,既能加深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又能以此来引导学生走出民族局限,更快地融入到社会飞速发展进程中。

三、学以致用,重视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高中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为学生学习、发展服务,换言之是提高民族地区高中生语文交际、沟通能力,而这又要依赖性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才能体现语文阅读课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通过阅读课所形成的能力应用,来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是快速提高民族地区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语言学习有共同的规律,最根本就在于学以致用。在民族地区,只有把语文交际沟通能力与阅读课教学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

笔者在阅读课教学中,重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每节课结束之后,都会让学生用汉语来进行复述。这一方面锻炼了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有助于其更好地用汉语流利表达;另一方面通过复述来检测学生阅读课学习的情况,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情况。而每周又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把本周的阅读课内容进行串联复述,查看阅读能力的提高情况,从而摸清学生学习情况,为后面阅读课开展奠定基础。在反复的应用与练习中,学生的进步是明显的,其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语文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综上所述,对待民族地区的双语学生,高中阅读课教学有结合新课改理念与新课标要求,从学生的基本学情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进程与难度,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联接双语学生的民族性,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最终要通过学以致用的方式,把阅读内容与交际沟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并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樊九和.高中语文课堂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巧妙结合[J].长江丛刊.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