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业机械化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市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年底,全市农业机械原值达16.6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0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农业生产实现了由人畜力作业为主向以农业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全市不同作物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农机运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影响了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当前,市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推进全市农业机械化。
二、进一步明确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目标任务
全市农业机械原值达到28亿元,年。农机装备总量增加到4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特色经济作物、林牧渔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化取得突破性发展。沿江地区要重点发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基本普及水稻收获机械化,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油菜直播机械和联合收获机械推广力度,基本解决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问题,积极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血防疫区加快实施“以机代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丘陵山区全力普及机耕、大力发展机收、努力突破机插机播,重点推广应用轻便、耐用、低耗的中小型耕种收和植保机械,加快推进丘陵山区主要粮油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
(一)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步伐。重点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力争全市水稻插秧机保有量达到3000台以上,机插秧面积达到150万亩,机插水平达到30%以上,积极推广水稻低温烘干及精米加工成套设备,推进水稻生产向全程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大力示范推广小麦精少量播种机、开沟机、秸秆还田机和化肥深施机等节本增效显著的技术和机具,加大力度积极推广应用油菜全程机械化的新技术、新机具,年,力争油菜全程机械化面积达到50万亩;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生产,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特点,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加快花生、蔬菜、板栗、茶叶和园艺作物、畜牧业、水产业生产以及农产品冷藏、保鲜、加工等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促进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年,力争在每个山区县(市)建设5-7个高效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沿江县(市、区)要积极创建水稻、油菜万亩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丘陵山区县(市)建成5000亩以上农机化示范基地。各地要依据特色,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机械,加快推广应用节水、节药、节肥、节能、节种等新型农业机械。推动农业机械化装备升级换代,积极发展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农机装备,逐步淘汰落后农业机械,积极探索精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运用。
(二)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按照“以钱养事”政策。积极推动、引导、服务农业机械化发展。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金进入农机化服务产业,扶持发展农机大户,鼓励基层农机技术人员及乡村在职和退职人员创办、参办各类农机化服务组织。创新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形式,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引导农民通过机具、技术、劳动、资金等要素的合作,建设农机专业协会、合作社、股份制专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机制,大力发展跨区经营、订单作业、一条龙服务,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服务水平和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产业。积极培育、规范农机销售、作业和维修市场,培植发展1-2家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的区域性农机综合销售服务市场。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中介组织,鼓励、支持农机跨区作业,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年,全市农机作业年收入达到30亿元,扶持和发展200个固定资产总值在100万元以上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壮大2000个农机大户,沿江县(市、区)耕、种、收总面积达万亩以上的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达到10-15个,山区县(市)达到5-7个。加强机耕道路建设,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保障重要农时农机作业、排灌及抗旱用油。
(三)加强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建设。要联合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化(农业)技术学校。市、县(区)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通过“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实施岗位培训、技能培训、远程教育等,大力培养农机作业和维修能手。积极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大力实施资格证书制度,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现代农民教育工程结合起来,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定期对农机推广、农机监理和农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水平。
(四)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和农机安全生产。工商、质监、农业机械化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机质量投诉和质量调查工作机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广大农民和农机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工商、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管理工作,落实好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审核发放,农机修理工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确保机具的维修质量。各地要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贯彻《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配备农机流动执法检测设备,保障农机监理机构依法履行职责的工作经费,强化农机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用三年时间,全市创建1-2个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10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镇”100个市级“平安农机示范村”1000个县级“平安农机示范户”各乡镇、村要建立农机安全协管员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农机安全监督。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的监督管理,有效提高农机列管率。农机、公安、交通、安监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经常性地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排除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五)积极促进农机农艺协调推进和地方农机工业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有针对性推广一批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种植模式。完善农业机械化、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融合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农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各地要紧密结合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和本地农机工业发展的实际,盘活盘大盘强现有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优化产权结构、资产重组、承债式转让等改革办法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发展适合当地需要的中小型轻简化农机和特色农机。要运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进一批外地农机制造工业企业,鼓励、引导社会民间资本投入农机工业发展。全市催生一批新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努力提升农机工业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年,每个县(市、区)应当有1-2家农机制造企业,全市农机工业产值达到5亿元。
三、着力完善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财政对农机化的投入要逐年增长。加大农机安全监理装备、农机化技术培训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改善全市农机安全监理基础条件,保障各级开展“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经费,逐步提高全市农机安全监理能力。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落实和监督工作,增加资金投入,并在年度本级财政部门预算中安排必要的组织管理和推广经费。
(二)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制度。按照科学、公开、公平、高效的原则。及时公布年度实施方案和补贴资金等,提高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和公平性。要完善经销商管理制度,由企业推荐经销商的基础上严格经销商资格审查,将售后服务能力作为选择经销商的重要标准。根据国家政策补贴范围与标准,稳定粮食生产机械补贴的基础上,要不断拓展补贴机具种类,对关键生产环节的新型实用农机产品要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对秸秆还田、机械插秧、油菜的机播机收等重点环节农机作业实行作业补贴。积极探索农机以旧换新补贴办法,建立农机报废更新制度,加快淘汰老旧及高耗能农机。
(三)加强金融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的信贷扶持力度。简化贷款手续,贷款种类、额度、利率、期限、担保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优惠,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发展。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农机抵押贷款业务,合理审慎确定抵押率,采取灵活的贷款期限与还款方式,为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多元化融资提供便利。对符合产业政策和信贷原则的农机制造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农机流通设施建设,给予信贷支持。中小型农机制造企业可享受国家和我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扶持发展农机互助合作保险,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农机保险和服务方式。
(四)切实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免征农机机耕和排灌服务营业税、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对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进一步落实关于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政策。对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新型、大马力农机装备和产品。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属于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农机制造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按照现行规定对批发和零售的农机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发改、农业、国土、水利、扶贫、规划部门要将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机耕道路、排灌及抗旱设施等建设内容纳入相应规划。统筹组织实施。符合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农机具停放的场库棚用地,按农业用地对待。要把区域性农机销售维修市场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农机流通纳入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加强现代农机流通体系建设。建立重要农时农机加油“优先、优质、优惠”制度,支持流动加油车等设备发展,保障农机作业用油。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
1.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截至2017年底,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9.57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达到18846台,配套机具48679台,全区耕播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52%,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4.59亿元,农机经营纯收入达到1.94亿元。2.农业机械化支撑现代农业的作用更加凸现。农机具数量的增加和优化使用,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耕、播、中耕、收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增强了农业抢种抢收的能力,促进了畜牧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特色农业的发展和农业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3.新型的农机专业服务织已经兴起。至2017年底,全区纳入备案管理的农机合作社达到80个,创建区级示范社14个,市级示范社17个,省级示范社7个,国家级示范社2个。全区农机合作社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提质增效速度不断加快,经营主体作用进一步凸显。2017年农机合作社全年累计完成作业面积171.83万亩,占全区农机作业面积的60.5%,农机合作社已成为全区农业机械化作业的主力军。4.农业机械化投入机制逐渐形成。政府对农业机械的购机补贴逐年增加,带动了农户投资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热情。一个以政府投资作导向、受益者投资为主体、社会各种力量投资为补充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投入机制逐渐形成。5.农业机械化管理步入法治轨道。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省颁布的《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甘肃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及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确定了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管理工作步入了法治轨道。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区农机总量虽然持续增长,但装备结构不合理、机具配套比低且过时老化的机械占有一定份额,节能环保、复式作业功能齐全、先进适用的大型农业机械还比较少。2.单家独户的土地经营模式导致“小而全”“三多三少”(小型机具多,大型机具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低性能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的现状一时很难改变。3.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但部分产业(如制种玉米)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还很低,而且继续提高难度加大。4.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较快,但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服务领域不宽,服务功能不强。5.农艺和农机的结合不紧密,特别是由于地域间的种植模式不同,导致农机产品的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比例较低,制约了农机科技创新步伐。6.国家对购置机具补贴投入力度加大,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高,但仍存在盲目购买现象,造成农机资源和资金的浪费。7.政府对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目前甘州区仍处于吃饭财政,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政府投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导向资金严重不足,新机具、新技术的硏发和推广还跟不上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虽然近年投入有所改善,但与农业生产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需求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8.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机构不稳定。多年来,基层农业机械化管理机构变动过于频繁,使原有的本来就比较脆弱的农业机械化基础难以从根本上得到巩固,农业机械化管理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到甘州区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农机站兼职农机干部较多,没有发挥好农机管理职能作用。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增强促进甘州农机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中图分类号:F40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06-02
摘 要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这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点是要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题中应有之意,在现阶段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在于它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农业
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都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的主要载体。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离开机械化是不可能完成的;进行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依靠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实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必须借助机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
1 农业机械化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离不开农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由于农业机械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均小于8%,而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46.9%。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的情况看,农机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民收入也比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农业生产“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我省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日益扩大,通过发展农机化可以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农机服务业,培育一大批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派生出来而尚未脱离农民范畴的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公司、农机服务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在提供蕴藏巨大商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发家致富,经营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 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是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农业机械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二是可以促进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新型农民。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要求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修养,才能较好地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使用、维修等农机化技术。目前,农业机械已进入我国农村的千家万户,而且主要为农民个人所有和经营,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和农机化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必将相应地提高农民机手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使他们率先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跑者和致富带头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有力地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3 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