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网络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有着本质区别
(l)在现代社会,有重要社会意义和引起共同兴趣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以及对于这些事实的不同看法,往往都是通过职业新闻传播机构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新闻记录影片等为载体,向社会公众公开。而人际间、团体间大量的诸如个人见闻、奇闻轶事、小道消息甚至个人私事的细枝末节等等新闻的传播和意见的交流,是很难直接通过现有的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而必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者借助个人信函、电话等其他媒介来完成。新兴的网络媒体则提供了这种可能。这表现在个人、团体能够以发帖子、建立个人网页、建网站等形式直接参与到点对面的大众传播中,并且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网上聊天室等,进行人际间、群体间直接甚至是实时的信息交流和评论。
(2)网络媒体实现了新闻的双向传播,打破了从媒体到观众的单向传播模式的垄断。这一特性通常也被称为网络媒体的交匀性。它具体体现在新闻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日益增长的交互性关系。首先,作为个体的观众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接受者。传统的直线性传播模式明确地区分和划定了的角色,认为传播过程是从传方开始到受方终止的活动,是传方向受方施加的传播行为。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读者既可以是观众,也可以成为新闻内容的者,向媒体新闻。因此原有的观众与媒体之间绝对的受传关系被改变,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可以相互转化,两者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趋于平等。
二、网络媒体的其他特性
前面谈到的网络媒体的二种特性,是使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本质属性,是传播技术的发展给新闻媒体带来的质的飞跃。除此之外,网络媒体还具备以下一些特性:
1、容量大
传统媒体的版面容量是固定的,对开的中文报纸一般只能容下1万字左右的内容。而且传统媒体的版数也基本上是固定的,哪怕只加印一个版,都会涉及到包括印刷、排版、发行在内的诸多环节,哪家报社的当家人都要小心翼翼地算上一笔成本账。正因如此,对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来说,用“惜字如金”来形容版面的珍贵和拥挤恐惧一点也不过分。而依托国际互联网的网络媒体就完全不一样了。根据摩尔定理,计算机主机(CPU)的运营速度每18个月翻一倍,而价钱只有原来的一半。网络存储的土要介质—硬盘的发展也符合这个定律,不断扩大的容量却只需要更低的价格就可以获得。
2、速度快
时效性强一直是新闻媒体追求的目标,传播技术的进步也是以时效性的提高作为个衡量标准的。网络传输可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送达世界各地。传输手段的更新使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面前感到非常力不从心。
3、超地域
国际互联网的最大成再长赞是将五大洲的计算机“联合,起来构成了覆盖全球的统一的信息网络任何信息一但进入互联网,儿乎就可以同时被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网民在白己的电脑屏幕上看到、在随机音箱中听到国际互联网的这一特点为网络媒体扩大新闻信息的传播范围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而传统媒体由于受到种种局限(包括运营成本、意识形态)而不能轻易跨越地域的限制,至少到日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报纸能象网络媒体一样覆盖全球。
4、超链接
网络媒体还有个依托上国际互联网技术的特点—超链接。网络媒体的新闻者可以根据白己的需要和条件任意分层组织自己的信息,而网民可以根据白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其中每一条信息。如万维网页(www)最常见、最常使用的形式是,当鼠标移动到一些文字(通常为词、短句或网址)及图象上时,光标就变成手形,这样的区域被称为“热区”,用鼠标在“热区”上点一下,就会调出相关信息和资料,其中可能又有若干“热区”,以此类推,网民就可以浏览无穷尽的信息。
三、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1、分流观众
一个人除去必要的社会劳动时间和生活时间,用于接收新闻传播的时问总是有限的。而新媒体的出现将吸引人的注意力,那么人们用于原有的媒体的时间必然要减少。何况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又有着显著的优势至于全球和全国范围内网络媒体分流传统媒体观众的情况,由于统计起来相当困难,很少有人做过详细的量化分析。但足我们可以从互联网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的发展情况,看出全球其他地方的这种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与移动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在日常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网络媒体环境中,标志设计呈现出向多维化方向发展的设计趋势。文章对当今网络媒体环境下标志设计多维化的趋势进行分析,将其归纳为虚拟空间的表达和时间维度的加入两个设计方向,并总结出网络媒体环境下标志设计多维化的原因:相对于传统印刷媒体,网络媒体提供了更多的设计表现空间,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关键词:
网络媒体;标志;多维化;成因
一、标志设计
在视觉传达中,标志又称标识或标徽,即以特定而明确的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元素表示、象征某种事物。与图案设计不同,标志设计具有极强的语义性。标志设计具有识别性、传达性、审美特征性这三个方面的设计特征。识别性,即标志设计需要做到特征明确,便于识别。其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标志设计必须与其他标志区分开来,即与其他标志相比具有较强的识别特点。其次,标志设计需要考虑到标志在其所处视觉视觉环境中的突出性,即标志明显地区别于视觉环境中其他视觉元素。传达性,即标志需具有一定的传达效果。标志的传达效果可分为语义性传达和非语义性传达两个方面。语义传达,即通过视觉元素的“能指”传达一定的符合语义学内容的“所指”。如,医院的标志设计通过加入红十字以表现其行业特征,食品店运用其原材料或成品的图形作为标志。非语义性传达则是指标志设计通过视觉元素传达出某种心理影响或印象。审美特征性,即标志设计必须符合一定的审美观。在审美多元化的今天,标志设计在具备适当的审美特征以吸引特定目标人群的同时,亦具有一定的传达性。如,某电脑公司标志中使用色彩渐变以模仿金属浮雕的视觉效果,以便迎合其主要消费群体的审美需要。
二、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即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信息平台,以计算机、移动设备、数字电视等设备为终端,运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形式的多媒体传播媒介。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2015年3月,“零点调查”的关于民众信息获得模式的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在使用互联网的人群中,96.4%的大学生、90.7%的白领群体和78.8%的中学生最主要的信息渠道为互联网;58.7%的城市务工人群和53.7%的县城民众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为互联网;城市中老年群体也有25.4%以互联网为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对于标志设计,网络媒体以终端设备为媒介呈现其视觉形态,通过网络获取实时信息的运作模式,为标志设计提出了新的设计要求,并提供了新的设计空间。
三、网络媒体中多维化的标志设计形式
1.虚拟空间的表达
标志的虚拟空间表达,即利用色彩、形态等视觉元素的安排,使平面形态的标志获得立体的视觉效果。标志设计的立体化手法并非为网络媒体所首创,在网络媒体普及之前,即有公司采取这一手法设计其标志。如,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公司的标志就是用渐变的浅灰色和绿色,组成一个由金属材料和透明绿色材料镶嵌而成的球体视觉形象。在网络媒体中,标志立体化的趋势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很多公司在保留其标志轮廓的同时,在标志中加入渐变的色彩以取得更丰富的视觉效果。其一,模拟浮雕效果。标志设计的浮雕效果,即利用渐变色彩和形态模拟出浮雕的视觉效果,这种设计手法常用于老标志的现代化改造,即在原有标志的轮廓线内用色彩和形态模拟出立体材料的效果。这样的设计手法在当今的标志设计中十分常见,多运用于电子、软件和房地产公司的标志设计。如,苹果公司的标志从早期的由平面色带水平排列的“彩虹苹果”,发展为利用色彩渐变以模拟透明材料浮雕和金属材料的“水晶苹果”。其二,平面形态的空间模拟。平面形态的空间模拟,即运用平面形态的扭曲变形模拟空间形态。与在平面轮廓内添加渐变色彩以模拟浮雕空间不同,这种设计手法主要利用形态塑造空间感,如,利用点阵的变形塑造一个弯曲的平面。其三,虚拟立体形态的雕塑效果。由于当今计算机辅助3D设计的发展,有些公司干脆将自己的标志设计成一个虚拟的立体形态。为全面地展示标志,这样的标志通常被做成动态或互动性标志投放在网站上。大部分时候,设计立体标志的同时还需要制作相应的平面投影图或相应的平面标志形态,以运用于传统印刷媒体或产品等不便于表现立体形态的情况。
2.时间维度的加入,动态化与节假日专用标志
标志设计中加入时间维度,是指标志设计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图形,随着时间的不同,标志设计的图形也不断发生变化。按照时间变换的形式,可将其分为动态化标志和节假日专用标志两类。其一,动态化标志。动态化标志即将标志以动画的形式加以呈现。这种设计手法最早见于电视媒体,在网络媒体环境中,其运用范围和设计形式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现阶段,这种标志设计手法多与静态标志设计相结合,即在静态标志的基础上进行组合、打散、变形等变化,且常与立体化标志和互动化标志等设计手法结合运用。其二,节假日专用标志。节假日专用标志是在主标志的基础上添加相关节假日的元素,在节假日期间使用,节假日过后恢复为主标志的一种标志设计手法。现在,节假日专用标志已经不仅仅针对节假日和纪念日,重大时事新闻等题材、新闻人物等素材也被逐渐加入。1998年,Google网站开始使用节假日专用标志。现在,节假日专用标志在各大门户网站上已经很常见。
四、网络环境下标志设计多维化趋势的成因:网络条件下标志设计条件的改变
从网络媒体下标志设计的多维化趋势中,我们不难看出,标志设计在网络媒体环境下向多维化方向发展的原因在于网络媒体为标志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表现空间,同时,网络媒体中视觉环境的改变也对标志设计提出了新的设计要求。
1.网络媒体带来的新的表现空间
其一,网络终端设备的动态表现能力。网络媒体中的所有视觉信息都是通过终端设备的屏幕传达的,其与印刷媒介最大的不同,在于显示屏上所显示的信息具有动态性,即可以显示动态画面。在传统的印刷媒体上,动态化标志只能通过不同时间的快照进行表现,其视觉效果与系列化标志相当。而在网络媒体中,由于终端能够显示动态画面,因而使不停变化的动态标志设计成为可能。其二,网络媒体突破了印刷技术与成本对标志设计形式的制约。在网络媒体中,显示的视觉元素内容对成本没有影响,在印刷媒介中,因技术、材料、成本等的限制而对标志形态与色彩的制约,在网络媒体中已经不复存在。如,在网络终端屏幕上显示黑白或单色的信息,与显示一幅色彩丰富的彩色照片,两者在成本上没有多大区别;在网络媒体中显示一个简单的纯色标志和显示一个造型精细的立体化标志,对于显示器来说没有太多成本上的区别。因此,在网络媒体中,标志设计可以抛开印刷成本、印刷精度、色彩表现范围等技术与成本的制约,采用更丰富的形式。其三,网络媒体的快速更新能力。网络媒体以互联网作为平台,因此其信息更新的快捷程度是以往的印刷媒介所无法比拟的。如,一家公司希望在节日期间短暂更换其标志,这样的任务对于传统的印刷媒介来说较难完成。对于已经安装好的广告牌等设施,如果想对其上的标志进行更新,就必须重新制作,这样的工程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而对于网络媒体来说,完成这样的更改十分简单,只需要在服务器上更新标志的样式,即可让节日期间访问网站的受众都看到新的标志,在节日过后再将其更改回来即可恢复,非常方便。网络媒体的快速更新能力不仅仅表现在时效性上,在更新成本上,网络媒体也具有传统印刷媒介难以比拟的优势。在传统印刷媒介中,印刷品中的图形和文字在印刷完成后便固定下来,如果想更改其中的内容,只能印刷新的印刷品将其替代。而在网络媒体中,只需要在服务器端对信息进行修改,就能使所有浏览该网站的用户看到新的视觉效果,再加上网站设计时预留了信息更换的空间,因此,在网络媒体中更新一个标志的成本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网络媒体的快速更新能力,使节假日专用标志的大量运用成为可能。在传统的印刷媒介中,节假日标志大多运用于节假日期间的店面装饰、宣传材料等方面,且投放成本较高。而在网络媒介中,节假日标志的投放几乎是实时且零成本的。如,Google希望在教师节推出新的节假日标志,只需要在服务器端进行修改,全球所有访问Google网站的受众就立刻能看到新的标志。
2.新的设计要求,网络媒体中视觉环境的改变,标志需要在复杂的平面化形态中突出自身
其一,视觉竞争的加剧与浏览速度的加快。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每天接触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人们的阅读速度也不断加快。而在网络媒体中,阅读速度提高的情况更为明显。由于网络媒体以互联网作为信息交互平台,其信息总量十分巨大。同时,网络媒体中,受众获取信息的速度完全由自身掌握,因此,网络媒体不像电视媒体那样可以通过播放时间控制受众的信息接收速度。在网络媒体中,人们每天浏览的信息量远超通过传统纸质媒体接收的信息量。网络媒体中更大的信息量和受众更快的阅读速度,对标志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识别率要求和信息量要求。识别率要求,即要求标志在版面中需要足够明显,方便识别。传统的简单图形构成的单色标志很容易受到版面中其他视觉元素的干扰,而更为复杂、信息量更大的立体标志,更容易在视觉环境中凸显出来。其二,相对于传统印刷媒介,网络媒介对标志信息量要求更高。传统印刷媒介由于其印刷成本与技术的限制,在正文等对印刷质量要求相对较低的部分通常采用单色或套色印刷,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版面中的视觉信息量。而在网络媒介中,这种制约不复存在。同时,由于网络媒体能够传达多媒体信息,音乐、动画等元素的加入使网络媒体页面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而标志作为版面中一个重要的视觉中心,其所承载的视觉信息量不能过低,以免在版面中形成一个信息量上的“空白点”,影响人们的阅读感受。随着网络页面内容的丰富,结构简单的单色标志就显得与周边的版面有些不相匹配,因而需要设计形式更复杂、更精致的标志,以便与日渐丰富的网络版面相匹配。
结语
关键词:网络媒体;标志;多维化;成因
一、标志设计
在视觉传达中,标志又称标识或标徽,即以特定而明确的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元素表示、象征某种事物。与图案设计不同,标志设计具有极强的语义性。标志设计具有识别性、传达性、审美特征性这三个方面的设计特征。识别性,即标志设计需要做到特征明确,便于识别。其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标志设计必须与其他标志区分开来,即与其他标志相比具有较强的识别特点。其次,标志设计需要考虑到标志在其所处视觉视觉环境中的突出性,即标志明显地区别于视觉环境中其他视觉元素。传达性,即标志需具有一定的传达效果。标志的传达效果可分为语义性传达和非语义性传达两个方面。语义传达,即通过视觉元素的“能指”传达一定的符合语义学内容的“所指”。如,医院的标志设计通过加入红十字以表现其行业特征,食品店运用其原材料或成品的图形作为标志。非语义性传达则是指标志设计通过视觉元素传达出某种心理影响或印象。审美特征性,即标志设计必须符合一定的审美观。在审美多元化的今天,标志设计在具备适当的审美特征以吸引特定目标人群的同时,亦具有一定的传达性。如,某电脑公司标志中使用色彩渐变以模仿金属浮雕的视觉效果,以便迎合其主要消费群体的审美需要。
二、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即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信息平台,以计算机、移动设备、数字电视等设备为终端,运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形式的多媒体传播媒介。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2015年3月,“零点调查”的关于民众信息获得模式的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在使用互联网的人群中,96.4%的大学生、90.7%的白领群体和78.8%的中学生最主要的信息渠道为互联网;58.7%的城市务工人群和53.7%的县城民众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为互联网;城市中老年群体也有25.4%以互联网为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对于标志设计,网络媒体以终端设备为媒介呈现其视觉形态,通过网络获取实时信息的运作模式,为标志设计提出了新的设计要求,并提供了新的设计空间。
三、网络媒体中多维化的标志设计形式
1.虚拟空间的表达
标志的虚拟空间表达,即利用色彩、形态等视觉元素的安排,使平面形态的标志获得立体的视觉效果。标志设计的立体化手法并非为网络媒体所首创,在网络媒体普及之前,即有公司采取这一手法设计其标志。如,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公司的标志就是用渐变的浅灰色和绿色,组成一个由金属材料和透明绿色材料镶嵌而成的球体视觉形象。在网络媒体中,标志立体化的趋势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很多公司在保留其标志轮廓的同时,在标志中加入渐变的色彩以取得更丰富的视觉效果。
其一,模拟浮雕效果。标志设计的浮雕效果,即利用渐变色彩和形态模拟出浮雕的视觉效果,这种设计手法常用于老标志的现代化改造,即在原有标志的轮廓线内用色彩和形态模拟出立体材料的效果。这样的设计手法在当今的标志设计中十分常见,多运用于电子、软件和房地产公司的标志设计。如,苹果公司的标志从早期的由平面色带水平排列的“彩虹苹果”,发展为利用色彩渐变以模拟透明材料浮雕和金属材料的“水晶苹果”。
其二,平面形态的空间模拟。平面形态的空间模拟,即运用平面形态的扭曲变形模拟空间形态。与在平面轮廓内添加渐变色彩以模拟浮雕空间不同,这种设计手法主要利用形态塑造空间感,如,利用点阵的变形塑造一个弯曲的平面。
其三,虚拟立体形态的雕塑效果。由于当今计算机辅助3D设计的发展,有些公司干脆将自己的标志设计成一个虚拟的立体形态。为全面地展示标志,这样的标志通常被做成动态或互动性标志投放在网站上。大部分时候,设计立体标志的同时还需要制作相应的平面投影图或相应的平面标志形态,以运用于传统印刷媒体或产品等不便于表现立体形态的情况。
2.时间维度的加入,动态化与节假日专用标志
标志设计中加入时间维度,是指标志设计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图形,随着时间的不同,标志设计的图形也不断发生变化。按照时间变换的形式,可将其分为动态化标志和节假日专用标志两类。
其一,动态化标志。动态化标志即将标志以动画的形式加以呈现。这种设计手法最早见于电视媒体,在网络媒体环境中,其运用范围和设计形式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现阶段,这种标志设计手法多与静态标志设计相结合,即在静态标志的基础上进行组合、打散、变形等变化,且常与立体化标志和互动化标志等设计手法结合运用。
其二,节假日专用标志。节假日专用标志是在主标志的基础上添加相关节假日的元素,在节假日期间使用,节假日过后恢复为主标志的一种标志设计手法。现在,节假日专用标志已经不仅仅针对节假日和纪念日,重大时事新闻等题材、新闻人物等素材也被逐渐加入。1998年,Google网站开始使用节假日专用标志。现在,节假日专用标志在各大门户网站上已经很常见。
四、网络环境下标志设计多维化趋势的成因:网络条件下标志设计条件的改变
从网络媒体下标志设计的多维化趋势中,我们不难看出,标志设计在网络媒体环境下向多维化方向发展的原因在于网络媒体为标志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表现空间,同时,网络媒体中视觉环境的改变也对标志设计提出了新的设计要求。
1.网络媒体带来的新的表现空间
其一,网络终端设备的动态表现能力。网络媒体中的所有视觉信息都是通过终端设备的屏幕传达的,其与印刷媒介最大的不同,在于显示屏上所显示的信息具有动态性,即可以显示动态画面。在传统的印刷媒体上,动态化标志只能通过不同时间的快照进行表现,其视觉效果与系列化标志相当。而在网络媒体中,由于终端能够显示动态画面,因而使不停变化的动态标志设计成为可能。
其二,网络媒体突破了印刷技术与成本对标志设计形式的制约。在网络媒体中,显示的视觉元素内容对成本没有影响,在印刷媒介中,因技术、材料、成本等的限制而对标志形态与色彩的制约,在网络媒体中已经不复存在。如,在网络终端屏幕上显示黑白或单色的信息,与显示一幅色彩丰富的彩色照片,两者在成本上没有多大区别;在网络媒体中显示一个简单的纯色标志和显示一个造型精细的立体化标志,对于显示器来说没有太多成本上的区别。因此,在网络媒体中,标志设计可以抛开印刷成本、印刷精度、色彩表现范围等技术与成本的制约,采用更丰富的形式。
其三,网络媒体的快速更新能力。网络媒体以互联网作为平台,因此其信息更新的快捷程度是以往的印刷媒介所无法比拟的。如,一家公司希望在节日期间短暂更换其标志,这样的任务对于传统的印刷媒介来说较难完成。对于已经安装好的广告牌等设施,如果想对其上的标志进行更新,就必须重新制作,这样的工程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而对于网络媒体来说,完成这样的更改十分简单,只需要在服务器上更新标志的样式,即可让节日期间访问网站的受众都看到新的标志,在节日过后再将其更改回来即可恢复,非常方便。网络媒体的快速更新能力不仅仅表现在时效性上,在更新成本上,网络媒体也具有传统印刷媒介难以比拟的优势。在传统印刷媒介中,印刷品中的图形和文字在印刷完成后便固定下来,如果想更改其中的内容,只能印刷新的印刷品将其替代。而在网络媒体中,只需要在服务器端对信息进行修改,就能使所有浏览该网站的用户看到新的视觉效果,再加上网站设计时预留了信息更换的空间,因此,在网络媒体中更新一个标志的成本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网络媒体的快速更新能力,使节假日专用标志的大量运用成为可能。在传统的印刷媒介中,节假日标志大多运用于节假日期间的店面装饰、宣传材料等方面,且投放成本较高。而在网络媒介中,节假日标志的投放几乎是实时且零成本的。如,Google希望在教师节推出新的节假日标志,只需要在服务器端进行修改,全球所有访问Google网站的受众就立刻能看到新的标志。
2.新的设计要求,网络媒体中视觉环境的改变,标志需要在复杂的平面化形态中突出自身
其一,视觉竞争的加剧与浏览速度的加快。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每天接触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人们的阅读速度也不断加快。而在网络媒体中,阅读速度提高的情况更为明显。由于网络媒体以互联网作为信息交互平台,其信息总量十分巨大。同时,网络媒体中,受众获取信息的速度完全由自身掌握,因此,网络媒体不像电视媒体那样可以通过播放时间控制受众的信息接收速度。在网络媒体中,人们每天浏览的信息量远超通过传统纸质媒体接收的信息量。网络媒体中更大的信息量和受众更快的阅读速度,对标志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识别率要求和信息量要求。识别率要求,即要求标志在版面中需要足够明显,方便识别。传统的简单图形构成的单色标志很容易受到版面中其他视觉元素的干扰,而更为复杂、信息量更大的立体标志,更容易在视觉环境中凸显出来。
其二,相对于传统印刷媒介,网络媒介对标志信息量要求更高。传统印刷媒介由于其印刷成本与技术的限制,在正文等对印刷质量要求相对较低的部分通常采用单色或套色印刷,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版面中的视觉信息量。而在网络媒介中,这种制约不复存在。同时,由于网络媒体能够传达多媒体信息,音乐、动画等元素的加入使网络媒体页面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而标志作为版面中一个重要的视觉中心,其所承载的视觉信息量不能过低,以免在版面中形成一个信息量上的“空白点”,影响人们的阅读感受。随着网络页面内容的丰富,结构简单的单色标志就显得与周边的版面有些不相匹配,因而需要设计形式更复杂、更精致的标志,以便与日渐丰富的网络版面相匹配。
五、结语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让信息进入大爆炸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网络信息,使网络成为信息快速传播的平台,网络媒体如雨后竹笋蓬勃发展。互联网是在纸媒之后而崛起的一种新的媒体介质,这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而存在的媒体,不同于纸媒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纸媒是传统媒体的代表,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进程中,纸媒虽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在时间的洪流中逐渐的终将被网络的广播电视所取代。在网络时代电视广播越媒体来越不受关注,在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各种软件的开发更加有利于信息的传递这也就迫使广播与电视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线。数字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将数据传送至任何想要到达的有网络的地方,与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媒体在如此巨大的挑战下,如果不能实施新的有效措施,其发展必将要收到限制,甚至被网络信息而取代。广播电视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虽然不及网络传输的迅速,但也比纸媒传输快速,有一定的可发挥其功能的发展空间。
2广播电视的现状
2.1旧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广播电视在20世纪是人们关心国家大事,了解世界形势以及知晓新奇事物的主要来源途径,曾一度被称为媒体传播的新生代,但是,在最近些年网络迅速席卷全球,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直接将广播电视击垮。虽然,目前广播电视仍然存在,除了出行车辆对广播的需求还未衰减以外,电视也逐渐被网络数字电视所取代,在人生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更多的使用率。传统的广播电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有其巅峰时期,在巅峰过后,必将是跌宕起伏的路程,在逐步发展成为弱势媒体的过程中,也相应的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传统的信息新闻传播媒介,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它是一个高强度新闻的信息企业,它承载着很多年新闻的灵魂,而在多年运营的过程中,人们从来没有把广播电视当做是一种企业经营需要的宣传手段其实,真正的传播媒介都是一种宣传手段,而新闻的信息也是正是产业需要宣传的内容。而广播电视之所以能够在新闻行列站稳脚跟,必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存在,新闻文化宣传既是它的基础,又是它的前提。电视与广播又有很大的视觉上不同,直观上给人们生动形象的画面,这种激烈的角逐也激发了广播传媒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广播传媒在发生听众减少的前期就开始转变,现在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宣扬新闻信息,还涵盖了市政、汽车、交通等行业,给广播赋予了新的生命。2.2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加速了广播电视衰落的进程,因为广播电视已经不再拥有广大的听众与观众,人们逐渐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信息化上来,网络传媒在短时间内收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传统的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作为其主要功能的宣传、教育与监督工作也已经逐渐的失去其价值,这是否意味着在网络信息的攻击下,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传统媒体需要做出让步呢?那么,我国是否还会重视广播电视,大力主推电视广播的必行性呢?这些问题都关系到电视广播的发展前途,党和政府需要广播电视为其宣传教育,它是我国社会主义产业的基准。
3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挑战
在电子信息时代,一切物质都在网络化,而电视广播如果不能跟随潮流,可能就会在新的新闻媒介产生的同时逐渐走向没落。因此,广播电视必须要找出一条改革之路,走出泥潭,寻找新的发展途径。网络传媒与传统媒体不同,之所以能有那么高的访问量和点击量,首先说,投资的金额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高投入,高收益,这也不足为奇;然后,技术就一项不可或缺的功能,网络传媒通过高新技术开发的软件,再加上高效的宣传,高级设备,这些都给网络传媒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网络传媒的网站并不是以此投资,终生受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软件和硬件设备也需要不断的走在科技前沿。所以说,网站建设是与资金投入息息相关的,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没有股市做强大的资金后盾,发展受到了局限,在网络化的现代,电视广播必须将网络融入进来,通过改革,重新登上传媒的舞台。而资金与技术是在摆在发展面前的巨大的两大难题,如何在挑战面前站稳脚跟呢?
4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
网络时代,广播电视应该依靠自身的优势,主要包括丰富的内容品牌、大量的听众观众支持者以及专业工作人员等,如果能够再将网络媒介强大的技术支持以及强大的资金链融合进入传统媒体中来,将双向的优势合二为一,这种理智的必然选择必将能够为广播电视带来巨大的收视效益和价值效益。因为传统媒体的新闻资源来源广泛,又有工作人员明确的现场调查,通过在实际现场的拍照、录像和录音等真实记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人民群众最真实的现场还原,这是网络媒体所欠缺的最重要的功能。网络媒体在不能完全自己采编、制作新闻的情况下,还需依靠传统媒体的内容、人力资源等成长。网络媒体现在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还将继续依托传统媒体而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走上了合作之路。各种门户网站建设的基本思路似乎正在形成,即内容与经营并重。在“内容”与“经营”这对概念的关系中,内容是基础,经营是手段,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但不同的传播方式使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是不能完全与技术手段相等同的。网络媒体虽然兼备报纸、广播和电视的诸多特长,却并不能将传统媒体的所有功能取而代之。从传统媒体的有限信息到网络媒体的海量存储,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输到网络媒体的双向交流,从传统媒体的定时出版到网络媒体的随时更新,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的新闻传播活动有着许多质的差别。互联网自身拥有的巨大功能决定了其将在信息传播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新闻传媒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5结论
总之,要把握好机遇,提高媒体的竞争能力,完善媒体网站的建设,寻求媒体之间各种方式的互动与合作,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双赢之路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图谋更大发展的必然之路。可以预测,将有愈来愈多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相约携手,而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如果能搭上网络发展的这趟快车,将会重新焕发出灿烂的青春,依然熠熠生辉!
作者:徐纯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参考文献
[1]马赫.媒介融合背景下突发事件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策划研究———新浪网关于云南鲁甸地震的新闻专题为例[J].品牌,2014(4).
[2]叶彤,栾慧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意义与途径[J].新闻传播,2014(6).
[3]戴世富.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策略[J].新闻界,2012(4).
几个有必要弄清的概念
谈到“手机媒体”,自然少不了那些时常被提起的名词,有必要先把诸如短信、彩信、彩E、WAP、IVR、SP、CP之类的术语通俗地解释一下。
短信(ShortMessageService)大家比较熟悉,通过它可以在手机之间传送文字或数字短信息(不大于160个英文或数字字符或70个中文字符)。
由于短信只能传递文字和数字且受字数限制,因此能够传递包括文字、图像、声音、数据文件等各种多媒体格式信息的彩信、彩E又应运而生。彩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多媒体信息服务业务(MultimediaMessagingService),彩E是中国联通推出的“移动多媒体邮件业务”。两者都支持多媒体功能,都可以使手机、网络互联之间的多媒体无阻碍传输!它们虽然貌似短信,但技术上却不同。彩信是通过无线上网(WAP)来收发信息的;而彩E则是通过邮件的形式来传送信息,它使手机从短信阶段进入e-mail时代。
WAP(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意为无线应用协议。有了它手机就能够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WAP网站是针对手机的小屏幕尺寸而专门调整、设计的互联网页。
IVR(InteractiveVoiceResponse)即互动式语音应答,手机用户拨打指定号码,获得所需信息或者参与互动式的服务,例如聊天室或者交友等等。
3G(3rdGeneration)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于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更快了。
SP(ServiceProvider)即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通过移动、联通、网通、电信等运营商提供的增值界面为用户提供服务,然后由运营商在用户的手机费中扣除相关费用。
CP(ContentProvider)即内容提供商,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其实主要还是由各类CP来构成的,这些内容服务提供商将各式各样的内容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网络用户,而手机媒体目前的状况是,CP们的内容主要通过SP来提供给手机用户,如果能够越过SP这个环节,无线网络实际上跟传统的互联网没有什么区别,仅仅是传输数据的方式由有线数据传输转为无线数据传输罢了。
“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
1.“手机媒体”的主要传播形式
所谓的“手机媒体”,实际上就是一些拥有媒体资质的SP(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通过短信、彩信(或彩E)、WAP网站等形式来传播新闻资讯。目前的主要传播形式有短信新闻、彩信彩E新闻、手机报(包括彩信、彩E手机报、手机杂志及WAP手机报、手机杂志等)、WAP网站(包括手机播客、手机社区等)、手机电台、手机电视等。
“手机媒体”的离不开互联网。提起彩信、WAP等名词,很多人觉得“手机媒体”高深莫测。但实际上“手机媒体”并不复杂。“手机媒体”在新闻时很简单,只需在电脑上把内容编辑完毕,然后通过互联网就可以顺利发送到手机上了。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的无线网已经与互联网完全融合在一起,实现了真正的互联互通。因此“手机媒体”的与网络媒体的几乎没有丝毫区别。
2.“手机媒体”不是“第五媒体”
岂止是“手机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别无二致,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你会惊奇地发现,目前“手机媒体”的几乎全部功能,实际上都是网络媒体早已具备的功能。换言之,“手机媒体”至今没有超出网络媒体的范畴。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你只要想到“手机就是电脑”,一切便变得容易理解了。
日常应用的电脑主要有三种: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PDA(掌上电脑)。
“手机媒体”内容越来越丰富,要求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高,“智能手机”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所谓“智能手机”,可以简单理解为集成了手机功能的PDA(掌上电脑)。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脑的体积越来越小,小到像手机一样小,而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强大到小小的手机最终也成为电脑!没人否认笔记本是电脑,那么不久的将来也不会再有人否认手机是电脑。
再就是上网的问题。手机上的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网了,而是无线互联网。可以这样理解,最早我们通过电话拨号来上网,后来有了宽带,再后来笔记本用上了手机无线上网卡,现在是手机直接无线上网。只不过是上网的方式有了变化,但连接的都是互联网!
既然手机最终是电脑,手机上的也是互联网,那么“手机媒体”无疑就是网络媒体。手机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一样,只是网络媒体的一个载体。本文之所以沿用“手机媒体”的名称,是为了专指手机的媒体功能,以与手机的通讯等其他功能相区别。
3.“手机媒体”的未来是WAP网站
既然“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那么手机网站才是“手机媒体”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说“手机媒体”的未来是WAP网站。
打个比方,短信、彩信(彩E),受众只能被动地接收,在互联网上就像是收邮件一样。而WAP则是一个真正的网站,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主动地选择点击查看内容。
可以预见,当未来手机成为大家上网的首选方式后,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WAP网站将会成为人们经常光临的去处。那时,我们可能会习惯于这样的网址:wap.省略,而不是省略。只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不成熟,才使得WAP网站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未来手机上网速度的提升,决定了手机媒体的主攻方向不是彩信、彩E,WAP将日渐成为“手机媒体”的主宰。而WAP的未来依然要靠内容的支撑,所以说WAP是内容为王的业务。
“手机媒体”的瓶颈
既然手机是网络媒体,那么困扰网络的上网资费、速度问题一定也是“手机媒体”的瓶颈。
目前无线上网,除了流量费外,一些WAP网站的内容还要另付费。目前资费问题是制约“手机媒体”的一个重要瓶颈。
速度是另一个瓶颈。目前手机上网的速度令人难以忍受。相信3G来临后这一瓶颈将被打破。因为3G主要解决的就是传输速度问题,可以简单地说,3G可以使手机实现“宽带上网”。因此3G的手机才可能真正解决手机电台、手机电视等问题。
此外,由于手机是个特殊的电脑,还有它的特性,因此还存在一些它特有的瓶颈。
屏幕小是制约“手机媒体”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屏幕使阅读非常不方便,限制了手机报字数。理论上手机报不受字数限制,但内容过多,看起来就会很累。另外,视频的清晰度也受到了影响。
支持接收“手机媒体”功能的手机还少。“手机媒体”对接收的手机要求较高,必须是支持彩信(彩E)的,拥有高端手机的用户比例很少。而会使用彩信(彩E)、WAP功能的就更少。造成“手机媒体”的受众群体很窄,成为制约“手机媒体”发展的重要瓶颈。
“手机媒体”的现状
由于“手机媒体”是近年才出现的新事物,因此它的发展还远非完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手机媒体”还没有掌握自身的规律。以报纸为例,它的新闻有标题,有导语,有倒金字塔的写作手法,这些都是在若干年的发展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而针对手机这么小的面积,这么强大的功能,如何能充分实现媒体的意愿,如何掌握文章长度及语言习惯,如何让受众容易接受、便于阅读,这还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2.“手机媒体”还缺乏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队伍。手机媒体是个综合媒体,它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方特点,涵盖了文本、音频、视频等多领域的内容,对编辑的要求相当高。而目前由于“手机媒体”尚在起步阶段,往往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人员,缺乏这种综合型的人才,造成了“手机媒体”离真正的媒体还相距甚远。手机报纸没有原创内容,现有的“手机报”大多是把报纸内容直接翻版到用户的手机上,或是网上新闻的简单摘编改写。新闻信息资源的同质化,会使手机报纸失去竞争力。而缺乏自己健全的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体系等,使“手机媒体”的崛起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
3.“手机媒体”还缺乏“媒体品质”。“所谓媒体品质,就是作为强力介入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的资讯类产品的提供者,该法人团体之于社会生活应是秩序稳定器而非混乱制造者的角色,亦即其必须肩负与其公众属性相对称的社会责任;显然,不论自己的声音通过什么介质传达,只要其在媒体定位的基础上去影响公众生活,其就不能规避对社会所承担的相应责任。”(邱波《发挥网络优势,锻造媒体品质》)目前“手机媒体”的内容大多是由SP(服务提供商)来制作的。这些SP前些年在短信暴利的年代大多都曾扮演过违规“抢钱”的角色,他们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其中一些根本没有新闻资质。如果他们成为“手机媒体”的主力军,“媒体品质”、媒体的社会良知又如何能够得到保证呢?
4.“手机媒体”受制于移动、联通等运营商。目前“手机媒体”大部分是SP(服务提供商)与运营商合作完成的,最近运营商也开始自己做起了SP,而让传统媒体做CP为他们提供内容。如中国移动把“中国手机报”作为自己独有的品牌来运营,让新华社、国际在线、北京青年报等提供内容。但无论何种形式,运营商对“手机媒体”的影响非常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与互联网上办网络媒体不同,没有电信运营商的允许,SP是无法自己来做“手机媒体”的。但运营商的主要目的是经营,他们没有传媒的经验,更不用说“媒体品质”了。运营商企图垄断“手机媒体”,这将是未来“手机媒体”面临的最大问题。
“手机媒体”是未来传媒的“大哥大”
尽管“手机媒体”面临着种种瓶颈和问题,但毫无疑问,它将成为未来网络媒体的排头兵。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障碍将被一个一个地排除。
3G来临后,手机上网的速度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而一直令人苦恼的小屏幕问题,一些有效的探讨和尝试也让人备受鼓舞。如将手机的内容通过蓝牙技术(一种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在10米范围内,无需通过数据线的连接,就可以在数码设备之间传递信息),直接传到一张极薄的可卷曲的电子纸上。试想,如果电脑屏幕是这种可卷曲、折叠的超薄电子纸,手机完全成为电脑的主机,那么手机的屏幕问题不就可以彻底解决了吗?而它体积小便于携带的优势将彰显无疑。目前这些在技术上已经能够实现,只是成本太高,还不能普及。依照电子产品的降价速度,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项技术的普及应用不会太远。
而运营商对无线网络的垄断将迟早被打破。以互联网为例,它早期是美国军方专用的网络,现在已被全世界共用。我们不必了解是谁创建了它,是谁在维护它、发展它,我们只是在应用它。而当手机无线网成为我们上网的首选时,这种技术垄断的壁垒必将被打破。正如数学发明没有专利一样,因为它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关乎整个人类的进步,因此它必须无条件地向全人类公开。无线网络不可能永远是运营商的摇钱树,它的未来必将属于公众。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络化;媒体;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影响了传统媒体的运行方式和制作方式。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面对观众不断减少的局面,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广播电视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必须合理利用网络化,实现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及网络相互借鉴,从而实现共赢。本文从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区别出发,分析了广播电视在网络化媒体中的应用以及深入思考了广播电视网络化的发展道路。
1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区别
广播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相比较,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第一,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广播电视采用的是点对面的线性传播,观众的接受方式是被动式。但是,网络媒体采用的是点对点的传播方式,不受时间的限制,观众主动接受网络媒体的节目。第二,从影响力的角度来看,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一般集中于地方,受到地域的限制,相比较而言,网络媒体相的影响力较大,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所有受众。第三,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广播电视的观众年龄结构比较均匀,各个阶段的观众都有一些。而网络媒体的观众以年轻人为主,而且数量不断增长。
2广播电视在网络化媒体中的应用
面对网络化媒体的压力,传统媒体广播电视应该迎接挑战,获取新生,不仅需要在客观层次上作出改变,更需要改变思维。
2.1转变广播电视的内容
在大众文化消费的时代,消费成了人们生活的主导,人们生活的空闲时间增多,对于文化的消费超越了物质消费,网络化媒体抓住了大众消费这一特点,其媒体内容以娱乐为中心,充满了情感娱乐和梦想意象。传统的广播电视还保留一些精英文化,但网络化媒体的内容完全符合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尤其是在移动通讯兴起后,网络化媒体更倾向于搞笑和戏说,根据观众的喜好和口味不断更换内容,是现在的流行趋势。因此,各地的广播电视也开始向网络化媒体转变,开始尝试网络剧和微电影等新的节目,需要注意的是,广播电视在尝试新的大众文化时,需要防止低俗媚俗现象的产生,肩负起社会责任感,在内容的转变过程中,防止出现无意义的节目,不能一味追求收视率而失去理性的追求。
2.2转变广播电视制作思维
广播电视在网络化媒体中的应用,需要改变广播电视的制作思维,采用社会化思维,社会化思维是指利用社会化工具、社会化媒体和社会化网络来塑造企业和用户的沟通关系,以及组织管理和商业运作模式的思维。网络化媒体在传播时,可以通过微博或微信与用户及时沟通。将社会化思维应用于广播电视中,重新塑造广播电视和用户的沟通,可增加用户的参与感。第一,在制作中加入互动性因素。在网络化媒体流行之前,广播电视也有着和观众互动的基础,比如2004年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让观众通过短信投票参与节目,对自己喜欢的选手进行支持,让节目火了一把。广播中和观众电话连线也是最基本的互动形式。因此,在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时,要注意征求观众的意见,可以增设融入观众的因素,节目内容添加和观众互动的环节。第二,在传播中使用互动手段。节目在传播过程中要注意和观众互动,可以利用现在的网络化媒体,建立官方的微博和微信平台,及时和观众沟通,了解观众的喜好,利用官方平台传播自己的节目内容,官方平台在传播时要注意话语,不要太官方,不要使用套话。第三,要建立用户分享机制,让用户自发对节目进行宣传。
2.3以用户为中心
网络化媒体拥有绝对的用户思维,因为网络化媒体资源丰富,内容众多,观众可以自己寻找喜欢的内容,而广播电视需要定时定点观看,这就导致一些广播电视观众通过网络渠道观看节目。因此,广播电视要形成“用户至上”的思维。第一,广播电视可以发挥自己现有的用户资源,根据用户需求来定制用户喜欢的节目,也可以按用户的喜好来推荐节目。第二,广播电视可以应用网络化媒体开拓新的观众群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广播和网络化媒体相比,有着更多的神秘性,特别适合倾听和分享音乐。电视和网络化媒体相比,更适合全家一起观看。第三,广播电视满足用户的需求,想用户之所想,以用户体验为中心。
3结语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化媒体兴起,广播电视应该积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广播电视要形成社会化制作思维,转变节目内容,以用户为中心,不断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张林.试论广播电视在多媒体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0).
[2]陈丽君.新媒体语境下电视媒体生存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5.
[3]苏卫红.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化发展思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3).
【关键词】网络时代 视觉传达设计 特征
1975年,Altar现世,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私人计算机。迄今为止,短短几十年,已经有数以十万计的私人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被应用。作为信息传播的最新方式,互联网不受地域、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影响,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信息传播。对此,作为艺术与应用性传播的完美结合体,视觉传达设计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
1 视觉传达设计概述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结合艺术和传播进行信息表达和传播的设计,需要视觉符号进行辅助表达,且具备较强的应用性。最早出现的视觉传达设计有很多种形式,其中包括绘画形式、雕塑形式、建筑形式以及工艺设计形式。由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和演化与媒介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视觉传达设计的形式也随媒介的变化而演变出更多的形式种类。就视觉传达设计而言,视觉作为一种活动存在,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规的信息传达需要符号作为载体,因此,视觉传达也如此。作为视觉传达的信息载体,视觉符号以视觉作为意图的表达途径。其中,意图通常包括自身意图和客户意图。总而言之,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视觉符号的接收、信息的解读都是非常复杂的过程。
2 网络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研究
(1)导航设计内容。网络时代下的视觉传达设计除了页面和图形设计,最主要的就是导航设计。导航能够有效解决浏览者“迷路”的问题。由于页面超级链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用户在进行信息浏览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重复链接和交互链接的情况。另外,在进行导航设计时,文字、图标、动画、语音都可以作为设计元素。总而言之,导航设计需要充分考虑页面结构,合理设计导航图标大小、样式等。
(2)页面和图形设计。作为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延伸,网页视觉传达设计借助新媒介以及新技术的帮助,开创了新的发展领域。基于视觉设计理论,网页设计必须遵循传统美学规律。同时,网页设计还必须遵从设计理论的指导。总体而言,网页设计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页面设计和图形设计。作为网络用户点击和查看的载体,图形的设计既简单又复杂。一方面,遵循传统美学简洁即美的设计原则,图形设计不能过于花哨,也不可过于繁杂。另一方面,基于网页信息的多样化,又必须对不同的信息利用图形进行分类或标识。不同于图形设计的个体设计,页面设计需要从整体考虑,必须一眼看上去美观大方或是突出主题。
3 网络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特征分析
(1)自由性。在网络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自由性。由于网络中超级链接功能的存在,导致网络信息来源也具备多维性。这种信息来源的多维性通常体现在网页导航设计之中。通过实际操作可知,越是完善的导航设计,为网络用户提供的便利就越多。仅通过导航点击,浏览者就可以在不同的网页间进行跳转,不仅可以观察到各个页面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清晰地认识到页面的层次组织结构。这种多角度、自由性的链接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对网络浏览的需求。
(2)交互性。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中,随着视觉传达方式的多样化,网络用户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与传统媒体的被动收听方式和阅读方式不同,如今的网络用户开始主动接收信息。作为主动者,网络用户不仅仅承载着接收信息的职责,同时还担负着信息加工、处理、的职责。这种信息的持续交互是网页设计区别于普通印刷品或是设计品的根本原因。从某种角度讲,信息的即意味着设计过程的结束,根据各时期、各阶段不同的经营目标,网页设计工作人员通过整合浏览者的反馈信息,并配合相应的经营策略进行网页修改和调整。因此,这种网页的视觉传达设计具有极强的交互性,需要不断参考网络信息进行反复试验和调整。
(3)时效性。与一般媒体不同,网络媒体不受印刷、发行、运输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能够将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同步。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媒体只需要一台计算机,就可以进行信息。同时,这种信息的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能够瞬间完成同步发送,并且能够同时传达到不同的用户面前。网络媒体这种极其特殊的时效性也是区别于一般媒体或其他媒体的主要原因。网络电视和广播的更新频率以天计算,报纸、期刊、杂志等的更新频率则需要以周或是月计算,而网络媒体的信息更新频率则是以分秒计算。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网络媒体的辅助下,视觉传达设计的更新频率也以分秒进行计算。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内容复杂,特征鲜明。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想要全面且完整的认识视觉传达设计,还需要不断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平平.网络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探究[J].大众文艺,2015,14:235.
【关键词】微博时代;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媒体趋势
1 微博概况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基于有线和无线互联网终端精短信息供其他网友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信息长度通常限定于140个字以内。微博可以随时随地,其核心是社交功能,通过“关注”和“转发”可以与关注人群实现有效互动,并达到信息的快速传播,微博人群叠加的效应十分明显。由于微博具有简洁方便的特点,且进入门槛较低,因而容易吸引用户并维持热度。
微博具有更简单易用、传播速度更快、人际“圈”影响更强的特点。在重大新闻事件出现时,微博显示出无可比拟的速度,其对社会文化生态的改变具有革命性意义。微博传播的信息多为“语录体”,信息传播呈现碎片化、即时性,微博和手机的无缝结合,使内容的传播速度比其他媒体更便捷、更迅速。同时微博使得信息的流通和互动呈现平等、散漫的“去中心化”状态。微博是一个传播平台,又是一个内容自创的平台,让人人都成为内容的制造者、见证者、传播者、评论者。有人甚至称,如果个人能好好地经营微博的话,就等于你自己拥有了一个媒体。在微博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把微博当做一个“自媒体”,用微博的方式,随时随地将个人的所见所闻以最精练的词汇,给自己的受众。与此同时,博友既可以通过所关注的对象阅读感兴趣的信息,可以进行反馈,在其他用户的微博主页上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通过转发把信息扩散出去。微博实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互动传播。微博虽然只有140字的文字表达,但通过超链接、图片和视频,每条微博都可以有丰富的延伸,给予使用者简便的阅读体验和自由度的同时,也提供了多元、多层次和多角度的扩展性能。但是,微博对上传信息的字数有严格限制,因此微博的信息常常是寥寥数语就表达一件事,这容易使得受众对事件的了解片面化。由于信息传递的碎片化造成思维的碎片化,会对现代人群生活和思考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2 微博时代的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全媒体时代的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发展,而网络媒体的发展更为迅速,其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征在于:
2.1 无可比拟的时效性和全时性
时效性是网络传播最突出的特点而,传统媒体在传播的时效性方面虽然做了很多的改进,但要做到随时随地对新闻事件进行实时报道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网络传播具有方便快捷,时效性强的特点,它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第一时间内将“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出去,实现“我见即你见”。网络传播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人们能够更加迅速地了解周围世界发生的新情况,极大减少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
2.2 传播内容的海量性和开放性
网络传播时代被人们称为“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技术使人人都可成为信息的信息源,无数的信息源就像涓涓细流汇集成信息的海洋。网络传播的海量性和开放性,大大拓展了人们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内容和范围,真正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各种信息和不同文化通过互联网交流、沟通、对话、碰撞、互相融合和取长补短,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多元整合和人类的文明进步。
2.3 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交互性
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是一种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的线性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媒介即是讯息”,传播媒介的控制者,是传播内容的“把关人”,而受传者只能在传播者提供的信息范围内进行有限的选择。网络传播在传播方式上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传播的双向交互性。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传者不仅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义互换,受传者可以成为传播者,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传者。网络传播在大众传播中实现了传播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人们自由平等地发表各种意见。
2.3 传播环境的个性化
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过程,是一个由传播者向受众单向的流动的过程。而网络传播使受众有了在接触传统媒体中没有的信息选择权,使信息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在网上搜寻信息时,受众不是被动地接受传播者“推”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从网上“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自主的选择和组织,使受众摆脱了传统媒体的狭隘视野和媒体自身的风格对受众设置的诸多的局限,为受众选择和接受新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网络传播的以上特性为我们认识和理解网络媒介和网络传播提供了路径,也是我们思考和实践传统媒体发展之路的前提。
3 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网络媒体的继续发展,进一步改变现有的传播方式,并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融合了多种传播形式,兼容整合各种媒体形态,塑造新的传播格局。
3.1 改变原有的传播格局,形成新的交流环境
传统媒体的传播受时间、时空的限制很大,传播的范围有限,传播速度也较慢。传统媒体的传播者处于“把关者”的地位,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只能在传播者提供的范围内进行选择。这就使得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无法及时的实现。
而网络重要性的上升,网络功能的增强,正在形成一个瞬间完成传播、全方位包围我们头脑的新的交流环境。在新的交流环境里面,信息传播空间发生了变化,传播者和受众的距离被消除了,传受双方的界限被打破了。在网络传播时代,从理论上说,每个人几乎都有可能成为传播者,传播机构和个体受众的区别也被缩小了;全球化传播渠道更加畅通了,地理上的区域界限被进一步打破,“地球村”进一步变成现实,信息传播的时间发生了变化,静态的信息接收方式向动态实时接收信息转变,信息的及时互动或暂时延宕得以自主实现。人际交流的话语空间也通过网络媒体实现了有机整合,点对点的私人空间和点对面的公共空间既可以相对独立,又能及时贯通。
3.2 网络媒体削弱了“把关人”的作用
传统媒体传播是一种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线性传播,传播者始终处于传播过程的首端进行“把关”,是传播特权的拥有者。在这样的传播模式中,“受众”只能“被动接受”,只能处于传播过程的末端,他们无法直接面对丰富的信息资源,只能在传播者提供的信息范围内进行有限的选择。
网络传播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即舆论化。网络传播的舆论化为用户提供了自由的言论平台,使人们获得了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但由于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开放性、虚拟性、不可预知性使得网络传播的“把关”难度加大,“把关”机制削减或失效。
网络传播削弱了曾经作为信息和舆论中心的专业媒体的权威性,他们作为一个个与其他个体对等的普通“端点”平等接入网络。在这种近乎对等的传播中,中心被削弱了,主体可以是连接在网络上的任意个体,再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受众”,传受的角色互换成为可能。传播主体的消解、传播渠道和终端的多元培植了网民的“去中心”思维。网络传播的这种特性对传统的舆论调控机制产生了冲击,冲击了信息传播秩序,冲击了媒体的发展环境。
4 传统媒体的发展之路
网络媒体近年来已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传播的一大重要媒介,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对受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从媒体的发展演进阶段来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以及其他媒体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一种互相借鉴、融合发展、共同进步的形态,不同的媒体形态其实是满足了不同用户群体不同层面的需求。因此,传统媒体的发展之路在于吸收和借鉴新媒体之长,以补己之短。
传统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单向传播,媒体掌握着话语权,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传播的内容,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众的参与度。而在网络媒体上,尤其在微博这一媒体形式中,受众也可以成为信息的者、生产者和评判者。受众和传播者的身份随时可以互置,受众在网络媒体上的交流更频繁,媒体可以根据受众的需求及时生产出迎合受众的内容,而受众可以通过与媒体的互动得到更多所需要的东西。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走传统媒体微博化的道路。微博的信息碎片化和海量的新闻线索以及强大的人际网,从而使微博成为获取信息的平台,许多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等都纷纷开通微博,从微博中获取强大的流量、提高知名度。微博的出现对传统媒体而言是一个机会,它使得传统媒体在个众媒体的聚合中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
参考文献:
①匡文波.《网络媒体的经营与管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当我们不再把眼光集中在“网络”这个词上时,网络媒体的媒体属性就会被逐渐凸显出来。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媒体形式,在本质上与其他传统媒体并无二致,对网络编辑和传统媒体的编辑要求的基本标准和原则也必然是相同的。通过我们可以看到,二者间如果说有所区别的话,那也是互联网的发展对网络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以看出,网络编辑的工作职责和传统媒体编辑基本相仿,但一直以来网络编辑却被认为是一种低水平要求的工作,不能与传统媒体的编辑工作相提并论。众多的网络编辑也在日复一日单调的工作中试图摆脱“网络搬运工”这一标签。究其原因,不能不说在很大程度是由于网络媒体以牺牲质量来换取它所标榜的海量信息的。因此,需要将处理海量信息处理工作通过技术手段交给机器完成。在全天候滚动更新的网站上,既要保证迅速处理海量的、几乎是全媒体的信息,又要保证办网质量,依靠仅具备普通操作技能的网络编辑显然不可能,网络编辑还要成为――网络媒体意义上复合型人才。
网络媒体意义上复合型人才
传统媒体所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一般是指既懂新闻业务又懂经营者,而对于网络媒体来说,复合型人才有着不完全一致的内涵。较高的政治素质、丰厚的知识贮备和过硬的新闻素养是任何编辑所必须具有的基本功,但仅具备这些这还不足以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编辑。网络媒体的特点决定了网络编辑还需要具备:
敏锐的新闻触觉和理性思维能力。网络媒体快速和海量的特点要求编辑必须把最新的新闻以最快速度发到网上,但这些传统媒体的产品对网站来说还是缺乏组织的初级产品,它们来自不同媒体和渠道,相互之间主次关系并不明确,要从这些庞杂的信息中迅速判断其新闻价值,需要编辑具有敏锐的新闻触觉,对媒体自身的定位要有深刻的认识,以及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保证适合网站需要的新闻被以适合方式被呈现出来。
娴熟的新闻综合操作能力。网络编辑在对新闻素材进行再加工,以适当的形式推给网民并吸引网友参与到新闻的讨论中以放大新闻的正向效应,这实际上就是网站的原创活动,这种原创包括围绕新闻事件设立专题、开展媒体联动、网络调查、网友动等对新闻产品进行推介,它需要编辑具有娴熟的网络新闻操作能力和网络社交能力。网站的页面内容在不断的更新,每一次更新就是一次新闻策划。一个成功的新闻策划,事前都经过精心谋划。网络编辑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的驾驭能力决定着网站内容的成败。
较高的采编设备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传统媒体分工较细,文字美工和技术人员并不交叉,网络媒体的编辑往往身兼数职;传统媒体在报纸定版和节目制作完成时编辑的工作就算告一段落了,而网络媒体到此只能算完成一半,这是由于网络媒体是依托于互联网、依赖于一定的技术界面。网络编辑不仅需要熟悉各种采访设备和音视频采集处理设备,还需要掌握相关素材的处理和网页制作能力,需要通过技术系统对新闻页面、跟贴等进行跟踪管理,不断延伸新闻产品的寿命,发挥出网络媒体的本来优势。
更高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网络媒体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编辑工作中“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在每家网站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另一方面,网络媒体的受众和影响力在日渐扩大,内容上的任何偏差和失误都可能被十倍百倍地放大。因此网络编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具有更加强烈的道德心和责任心,对经手的每一条消息负责。树立起精品意识,对每一条稿件都要反问一下它是在宣扬什么,它能体现我们的哪些主张?这样才不失于一个有责任的网络媒体风范。
作为一个优秀的网络编辑,不仅要充当好传统媒体编辑的“把关人”角色,更要当好网络舆论的引导者。
从把关人到引导者
网络媒体的出现冲破了长期以来媒体间的介质壁垒和机构割据,纯粹的单向传播模式今天即使在传统中也非常少见了,媒体正利用各种方式与自己的受众展开互动,以稳定自己的影响力。但是传统媒体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与受众进行双向交流,编辑仍然是处于传播链上的一个中心环节,受众反馈依然是要通过编辑的把关才得以继续传播,传统媒体编辑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在变化,但基本定位依然是我们熟悉的“把关人”角色。
网络媒体开启了全新传播平台,它在某种程度上已不被看作是一个由某个组织办给某些人看的媒体,而是一个能为受众提供相互间信息交流的平台。网络编辑在这里虽然还充当着“把关人”,对信息进行过滤,但一方面实时的互动信息也影响着编辑对新闻的选择,另一方面受众互动的内容还在不断补充着新闻信息、传播网民个人观点,起着与新闻信息本身可能并不一致的传播效果。
网络媒体发展的初期,人们容易简单地在点击量和影响力间划等号,网络媒体的技术特点又使得它能够掌握新闻页面实时浏览情况,导致在内容编辑上出现一味迎合受众的倾向,频繁出现了网络新闻造假、低俗之风等现象,这不能不说是对网络编辑角色认识不清的结果。
【关键字】标题党 新闻 网络
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名句.生动地刻画了古代文人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艰辛追求。自有报纸以来。做标题就是新闻人最基本的本领,做好标题也成为新闻媒体间竞争的主要手段。在资讯泛滥的时代,新闻标题的传播导引作用更是被空前放大。很多媒体工作者,特别是网络媒体编辑.努力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在标题制作上下尽苦功,屡有亮点,也屡遭诟病。
什么是“标题党”
部分网民为达到娱乐和搞笑的目的,在BBS上一些题图不符,又让人忍俊不禁的图片帖子.博得了大量的人气。很快各大论坛的版主争相效仿。网络媒体巧妙利用其新闻标题题文分离的特点.以“不雷人不成活”之势制作新闻标题.疯狂赚取点击量与回访率。学界、业界将这种倾向称之为“标题党”现象。
“所谓标题党.就是指在网络传播中,利用夸张、、唬人、怪异、歪曲等各种极端耸人听闻的手法来制作帖文标题.以吸引受众眼球.诱惑受众点击的做法。标题党既出现在个人主页上.在各大网站的各个频道中也屡见不鲜。此类标题往往严重夸张、失实或打“黄色”球.与文章内容则完全无关或关系很小。例如:“一不顾劝告,酒后与猛兽肉搏”(武松打虎图):
如今“标题党”现象对社会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1.蔓延至传统媒体。当下,一些传统媒体深受标题党夺人眼球攻略的“启发”,争相模仿,损害了媒体的形象。2.雷人雷语成生活常态让受众很无奈。最雷人网络语,最雷人歌曲,最雷人广告、视频、笑话、图片层出不穷.雷人的世界让人防不胜防。3 出现借虚造势,欺骗大众的兜售行为。例如某电脑卖场HD4670贴标签“仅需100元”。吸引了大批人排队,而真实的情况是总价499元.赠送399元的《完美世界》大礼包,折价100元。
“标题党”的表现形式
人民网刊登的《BBS标题党大全,看看你有没有被骗过!》图文并茂罗列了18个经典的新闻标题。“闹市中惊现悬挂于车外的裸尸”(小车车厢后悬挂一只被拔毛的鸡),“第一次亲密接触”(蚊子停在一只猫的鼻子上),“他居然搂着两裸女逛大街!!??”(两裸女实指塑料模特),“肚子大了,谁干的”(一只吸饱血的蚊子)……乍看吓一跳.细看原来是恶搞的新闻报道。
纵观以上夸张怪异、荒诞不经的标题.“标题党”的类别及其特点清晰可见.总结起来大至可归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低俗煽情.格调不高。
这一类已经成为“标题党”新闻的大本营,并且有了一套编辑规则。其一.和搭边。“”、“激情”、“性”、“虐”等字眼.一定要放在突出的位置,还要刻意罗列“走光”、“露点”、“劈腿”等“暧昧”型词语。其二,走情感路线。其三,喜用暴力性的词语描述、其四,和热点人物、事件搭边,并表现出一定的姿态。其五.恶意误导。
仔细看这类新闻的内容.这些“暧昧”词语所表达的只不过是该新闻事件中的一个很小的细节.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用这些词的目的只不过是为博取网友眼球,赚取低级趣味,以造成“诱惑”和“猎奇”的传播效果。
第二类:故弄玄虚.断章取义。
这一类型新闻标题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割裂了的新闻内容进行概括,或者使用新闻人物的前一句或后一句引言.或者从事件中“敲打”出一个炒作点,断章取义,或者故意只描述事件的表象,隐藏实质内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住建部长姜伟新谈到房价时.说到未来20年房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但中央抑制房价的决心更大。许多媒体的报道都以“住建部长:未来20年房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只字不提中央抑制房价决心,带给人一种房价仍要上冲的恐慌。
第三类:有意无意.引人非议。
最近某官方网站提供的一则新闻标题“世博园区馆.夜色之下更加妖娆”.因用了“区”为题.与民间通常所说的黄色“”混淆.让人大跌眼镜。这类标题有可能是网站编辑无意.网友多心造成的尴尬.但也有可能是“标题党”蓄意而为。如此这般.原本严肃的新闻.却成了过火的噱头。
但是.也有些网络媒体在标题制作中巧借标题党的做题手法.谋其吸引眼球之效。有的是善意搞笑.别具一格.如:《两少年人穷志不短,穿着内裤环游世界》(海尔兄弟宣传画)、《失败不可怕,关键看是不是成功他妈》、《不要迷恋哥,嫂子会揍你》、《在爱情的道路上我总是走走停停,妈妈说我腿脚不行》、《别人都说我很瘦,我只是胖的不明显》……调侃、反讽、搞笑、自嘲,这些无伤大雅的帖子与标题.自娱自乐的同时娱乐了大众。这种“幽默一刀”的现象不至招人反感。相反会博人开心一笑.这与“煽、色、腥”标题有本质的区别.体现出了一定的编辑业务水准。有的是正话反说,欲擒故纵。在汶川地震的赈灾晚会上,王老吉向灾区捐款一亿元,正逢其时的帖子《让王老吉从巾周的货架上消失!封杀它!》这个“正话反说”的ffl议发出后.王老吉在市场上卖断货的消息在网络空间中一浪高过一浪.这不愧为智慧型的标题党。
如何在标题上兴利除弊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如同每个硬币有两面一样。“标题党”亦如此。如上所述,前三种类型的“标题党”严重混淆视听、误导网民。网友为其归纳了八宗罪:虚张声势、题文不符,标题暖昧、误导受众,渲染煽情、庸俗下作.添油加醋、肆意恶搞.耸人听闻、胡乱联系,愿打愿挨、不负责任,流毒网络、妨害传播,污染环境、害人害己。
但标题党也有强势的一面。如《妈妈说我腿脚不行》标题等带来的幽默趣味.“封杀王老吉”这样的标题带来的“逆向诉求”.在独辟蹊径开辟网络品牌营销上具有魅力。
因而,新闻标题在真实、准确的前提下做到文采并重、趣味横生、新颖独到.既挑战媒体人员高水平的业务素养,也理应成为“标题党”的终极追求。毕竟。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在茫茫的信息海洋里。标题决定着它的看点、亮点、卖点,决定着它的市场号召力。
如何扬长避短.克服“标题党”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引导网络新闻编辑形成正确的标题制作导向?
关键词:传统媒体;网络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252-01
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正感受着互联网的冲击,反应快、信息量大、多媒体、互动性强等优点,正在使互联网这个媒体“新军”迅速成长。互联网海量的信息轻而易举地就使传统媒体刊发的内容成为旧闻,抢占了时效性,而时效性正是对媒体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在个人电脑、3G手机等互联网终端越来越普及、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传统媒体的劣势显而易见。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电子计算机类的报刊的兴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计算机世界》《电脑报》等媒体迅速崛起,成为读者和广告商的宠儿。然而互联网的普及使计算机爱好者能够更快、更容易地获得其想要获得的信息,计算机类报刊的发行量与广告额又呈逐渐减少的态势。而且从目前来看,这种情况很难得到扭转。
互联网的发展得到了传统媒体的重视,传统媒体纷纷涉足网络。拿主流媒体来说,《人民日报》网络版1997年1月1日就进入国际互联网,中央电视台的央视网更是在1996年12月就建立并试运行。目前,绝大多数传统媒体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以免在互联网时代丧失发展的机遇。但是,从各方面了解到的消息看,传统媒体所建立网站的影响力往往不及传统媒体本身。而且,如果将媒体视为企业,那传统媒体的网站鲜有能够盈利的,能够与开办网站的传统媒体形成良性互动的也很少。
一、传统媒体网络化进程现状探析
第一,传统媒体与网站的关系是从属关系,网站的发展空间受限。传统媒体的网站往往不能独立运营,受限于主办媒体的意志,主办媒体的投入也较为有限。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媒体往往成为传统媒体的电子版,或者是传统媒体的网络社区平台。尽管几乎所有传统媒体的网站都设置了不仅包括新闻信息、网络论坛等在内的众多的板块,但由于很多板块投入的力量较弱,不足以形成足够的影响力。
第二,用办传统媒体的思维办网络媒体。实际上,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性与传统媒体有着较大的差别,两者的经营思路完全不一样。网络媒体需要专业的运营人才,而目前这方面的人才仍很欠缺。很多传统媒体都是将内部工作人员直接调派到其网站担任主要负责人,这样很难开拓出更新、更好的发展路径。
第三,网络媒体不能扬长避短。传统媒体往往具有自己的专业优势,而传统媒体的网站这种优势往往弱化。比如,一份日报可以报道国内外大事和本地要闻,但如果日报的网站也以刊登这些内容为主,无疑竞争不过更为专业的门户网站和新闻类网站。因此,传统媒体的网站往往是弱化了自己的优势。
第四,传统媒体网站提供的信息较为有限,无法给受众提供一种近似海量信息的。因为只有信息足够多,受众才有足够的选择余地去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信息传播速度、传播效果与人的偏好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说,人们总是会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总是会有意无意地选择那些支持自己观点或想法的信息。信息的总量越多,受众得到的这种心灵愉悦的体验就越明显。在这方面,传统媒体的网站显然力量还不足够强大。当然,信息海量也并非全是优点,下文将论述。
二、网络媒体网络化的前景及发展
1.网络媒体要找准定位。
从信息量上来说,其无论如何也难与一些大的门户网站相匹敌,拼信息量显然不是一个好办法。只有找准自己最关切的那部分人,将目标直接投向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才能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与传统媒体相同,网络媒体的信息来源归根到底也是人的采集与,因此,从这一点来说,传统媒体的网络化发展最重要的还是一个人字。素质高、反应快,这样的要求与传统媒体对从业者的要求并无二致。
2、网络媒体可以提供一个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平台,使媒体从业人员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受众的反馈。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也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双方的成长,但两者的发展轨迹却又有着很大的差别。尽管像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那样把平日版纸质媒体取消,只留下电子版发展的例子今后肯定还会出现,但传统媒体的一些优势和正在进行的一些变化也使其具有相当长的生命力。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对接
传统媒体本身在形式上以及内容上的发展就具有极大的优势,所以在与网络媒体进行融合的过程中,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与新媒体进行对接和融合。
第一,传统媒体要立足于媒介融合的发展现状,抓住新形势中的发展机遇,进行新的电视节目形式的开发,拓展新的传播渠道,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自身原有的媒体影响力。在与网络媒体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如果只是简单的把视频放到媒体网站进行播放的话,这和原来的传播方式并没有什么区别。传统媒体要积极的进行媒体网站的建设,把在传统媒体上的信息在媒体网站上进行同步的更新以及深入的后续报道,还可以把因为时间限制没有在电视上的一些信息在媒体网站上进行,让传统媒体的发展更加灵活。
第二,传统电视节目内容生产的主要目标就是进行以视听互动为节目核心,融网络媒体的主要特色和电视的体色为一体的全面多元的生产平台的构建:一是对于传统的电视媒体来说,对接新媒体首先就是要改进自身的节目内容的生产平台,把分散性的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跨媒体的协作机制,进行全媒体内容资源的整合以及生产平台的搭建,是电视节目以及活动内容实现网络媒体的多元以及多次营销,进一步实现电视节目内容的多次利用,放大电视节目的品牌效应。二是从粗放型的节目编排向差异化的节目制作转型。由于网络媒体(互联网电视以及手机电视和IPTV)等新媒体的媒体形态存在差异,其传播方式以及受众群体存在的差异,造成了对内容需求也存在差异。三是从单向的节目制作向双向互动的节目制作转型。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是受众对于互动需求更加迫切。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受众已经从单向的电视节目的被动接受者向互动性的内容参与者的方向转变。基于这种现实的变化,传统媒体要实现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发展,就要改变传统的单向的电视节目制作,通过网络媒体的多种平台和传播途径,实现与受众的互动交流。
四、结语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完美融合,可以使受众更加当便快捷的获取信息,同时促进了传统媒体受众群的增加,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在这种形势下,传统媒体就要综合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地与新媒体进行对接,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凌子.全球化语境下新旧媒体融合发展之路[J].声屏世界, 2009(01).
关键词:疾病控制领域;网络媒体监测;实施结果
1 网络媒体及其在疾病控制领域的适用
作为人们日常接触较多的媒体在当下有着多种表现形式:传统的纸媒即报纸、杂志,网络媒体等,其基本特征便是公共性,即能够为大众所熟知使用。对于疾病控制和卫生应急而言,它们的对象社会大众,其特征也表现为一种公共性。两者服务对象和基本特征的共同点使得媒体和疾病控制与卫生应急工作能够实现一种有效的对接,大众媒体可以作为一种桥梁连同大众和疾病控制与卫生应急工作,实现两者的有效沟通避免不利后果的产生。
2 网络媒体监测相关数据资料及结果分析
网络媒体监测作用的实现需要在相关数据收集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完善的监测模型和系统,更好的发挥网络媒体的监测作用。
该种资料的获得可以通过对某一区域内使用较多的网络媒体进行定时查阅收集相关信息。对于收集来的信息按照时间、地点等要素进行分析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该种数据的分析。
从结果出发我们可以对材料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网络媒体监测的作用。对于信息的集中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信息的具体来源和信息量来发现该地域内影响力、使用率较高的网络媒体,对信息内容的分析可以清楚的得知该区域内疾病的种类及较为多发的疾病种类,对于信息时间、地点的分析则能够发现疾病的地域差异及时间上的区别等。这种分析对于疾病的控制和卫生应急措施的采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 疾病控制领域网络媒体监测系统的建设
疾病控制领域媒体监测系统的建立首先要确立基本的监测模型并且经过一定的媒体监测的扫描和监测结果的分析。对于媒体监测的具体方法可以是文献查阅法,检测结果使用Excel表格实现对相关结果的统计分析,而该模型中信息提供媒体为新华网、中国卫生部等权威性的网络媒体,从而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监测结果分析的基本模式是通过分类的方式对于信息的不同要素进行分析,使其各部分都能够成为疾病控制领域媒体监测模型的组成部分。
在疾病控制领域建立媒体监测系统还应该保证监测的质量。该目标的实现应该从信息获取的准确性、获取速度及其完整性和可靠性的角度出发。网络媒体监测的实现过程即为相关卫生信息的收集和应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来源的明确性、收集时间与信息时间的不同时间差等,以及报道中信息内容的完整性问题,对于存在问题的上述信息便对我们的监测应用缺乏实践意义。为保证网络媒体监测的质量便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信息质量监控机制和标准,保证信息采取的速度和准确度,并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公共卫生信息内容的基本结构模式是实现对信息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鉴于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性,对于不同渠道获取的信息建立一种相同信息的准确检验程序和方法保证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加强对媒体报道的关于疾病控制和预防等相关报道的内容、时间和频率等在信息收集时尽量选取首发信息,通过上述几种质量保证措施实现对信息采集过程中信息质量的保证。
在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监测信息获取的形式更为多样化且信息量也变得更为庞杂,在这诸多的信息中如何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及获取时间上的及时性,便要我们从监测系统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关探索。网络媒体监测作用的发挥应该通过相关系统组成部分功能的完善,实现对媒体疾病控制及预防等相关信息识别的有效性和敏感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人工筛选留取符合监测需求的信息。对于信息质量的保证,首先从信息的来源方面选取权威性较高的网络媒体进行信息的跟踪获取,其次,对于相同或者相近信息要进行仔细的对比分析辨明真假,最后要对信息的时间进行审核以保证获取信息的实效性。
网络媒体监测作用的实现,在有实验模型和方法等的保证的同时,还需要有软硬件条件的配备。从疾病控制领域而言,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媒体监测对于疾病控制和预防的作用,使其充分认识到媒体在觉得和守望方面的作用,在该种认识的引导下完善相应的媒体监测系统,并及时改进监测方法和监测质量控制体系。明确网络媒体监测的最终目的,以该种目标为指导对监测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疾病控制解决方案或者卫生应急决策,实现对疾病的有效监测和预防控制。网络媒体监测作用实现还应该充分重视网络的作用,认识到网络信息的特点,具备一定的辨识能力,保证采取的及时准确。
[参考文献]
[1]李桂娇,罗会明,黄国华,邓爱萍,黄晋飞,黄利群,梁文佳,孙立梅,林宏波,宋铁,李灵辉.疾病控制领域网络媒体监测及其实施结果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6(1).
[2]黄俭,王正松.基于工作流的疾控检验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09(1).
[3]刘姝倩,姚崇华,林桂洪,贾培旗,张云.中国健康教育,2003(6).
摘要:媒介融合是指以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依托,在不同媒介之间实现资源共享、跨产业合作,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媒介形态演化趋势,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的传媒现象之一。在行业竞争对各种传媒产生的越来越大的压力下,众多以媒介融合为基础的传媒集团相继涌现,不同媒体通过资源重整、优势互补,生产出融合型信息产品,本文从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出发,分析出地方媒体走媒介融合之路不仅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关键词:媒介融合 网络媒体 传统媒体 地方媒体
媒介融合也导致了“融合媒介”的出现,例如互联网、手机媒体、IPTV等。这些融合媒介通常被称为新媒体,新媒体不仅分流了传统广播电视最具有购买力和成长性的受众,而且瓜分了相当一部分的广告市场,给传统广播电视的生存与发展种下了危机与隐患。但媒介的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组织融合趋势,无疑也为长期困扰于中国电视发展策略带来了创新的重要契机。
一、地方媒体的媒介融合现状
地方媒体生存发展的历程可谓曲折艰辛。从初期的单纯增加广告播出来提高经济效益,到为了吸引受众长时间播放电视剧,最后甚至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制造虚假新闻。这些休克疗法不仅没有使地方媒体走出困境,反而在衰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地方媒体逐渐成为虚假广告肆虐的温床,电视剧专业户和虚假新闻的制造者。痛定思痛,一些地方媒体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行包括技术设备更新、管理理念更新、节目形式更新、运营机制更新等一系列自我救赎式的创新改革。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新闻传媒业不得不剥离政策的保护,走上对外开放的征程,发达国家跨国传媒集团打入国内市场并享受与国内地方媒体同等的待遇将成为不得不正视的现实问题。
二、地方媒体的媒介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广告费过于昂贵
地方报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收取广告费固然正常,但是刊登一则广告的费用是普通人是难以承受的。例如半版的彩色广告一天的刊登费就要一万元,一般的个人和小型公司根本承受不起,所以刊登这样广告的一般是房地产广告和汽车广告。大幅广告费用高或许情有可原,但是在报纸里刊登最小篇幅(一张标准名片尺寸大小)的广告也要一天800元。这对于渴望通过报刊招聘人员的小企业和个人商业买卖行为(例如房屋买卖等)纷纷望而却步。对于广告费昂贵的问题,如果借鉴天津《今晚报》的经验,多刊登商业信息,薄利多销,既招揽了人气,又树立自己在本地区的资讯地位,是有益的尝试。
(二)虚假新闻的出现
由于地方媒体记者的发稿量与工资挂钩,一些记者穷尽方法挖掘新闻线索。最简洁有效的方法就是发展“新闻线索人”。这些所谓的“新闻线索人”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记者,不具备新闻记者的素质,对采访的核心内容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对新闻是否可靠没有判断性,加之记者没有去实地采访调查,仅凭简单的文稿和几张照片来判断新闻是否属实是很困难的,不论怎样,记者的职业要求必须眼见为实,对于自己没有亲身采访的事件,即使新闻立意再好,也不能随便发表,这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广大受众负责的职业道德准则。
(三)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地方报纸财政实行自收自支政策,承受的经济压力要远远大于党报,所以报社的员工待遇不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目前报社里的合同员工每月工资只有一千左右,享受基本的五险待遇。这样的工资水平甚至比不上高档酒店的普通服务员。低廉的工资、辛苦的工作使很多人在短暂入行之后选择放弃。另一个原因是很多人只是都把这里当做一个驿站或是跳板,做一个暂时安身立命的地方,只把新闻采访当做工作来做,很少有人把新闻看作是一项事业来做。一些人往往做几年记者之后或跳槽或另谋高就。据老记者说,当年和她一批招聘进入报社的12个人目前仅剩3人。这些现象都是地方媒体普遍存在但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四)突发事件新闻的采访应对差
报社所招聘的人员大多是文科专业毕业,因此男女比例差异明显在深夜或者有危险性的新闻事件发生需要紧急采访,出于安全考虑一般都会选择让男记者进行采访,但由于男记者数量太少往往在人员配备上显得捉襟见肘。女记者虽然多但由于和男记者相比的个体差异往往无缘突发事件的采访,这是女性先天的弱势和不足无法去应付的。
三、对地方媒体的媒介融合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电视与网络媒体运营与技术模式的融合
在地方媒体为了生存、发展进行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进行资源共享、内容互动以进行优势互补就成为了一种新的运营模式。与国外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国内的网络媒体与各地电视台之间的融合相对来说不是很发达。当然,在融合的国际大背景下,国内网络媒体与地方电视台还是进行了一些非常有益的探索的。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在技术设备上的融合。前面刚刚说过,电视媒体与网络终端进行融合目前已是大势所趋。
(二)电视与手机媒体的融合
把携带方便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的手机与电视结合起来,是媒介融合的最新产物,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手机电视,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机看电视,这是第三种能够把手机接入终端的方式,也是继网络电视、IP电视、有线电视数字网电视、卫星移动电视和数字地面电视之外的又一种门类独立的信号接受模式,是适应手机消费者的视频新手段。3G网络与数字广播网的结合是“双模手机电视”最成熟的解决方案,手机已经达到兼容数字广播的标准。
(三)报纸与网络媒体的融合
报纸网站经历了从传统印刷版报纸的电子翻版,到综合类信息的服务网站,然后到大型新闻门户网站的发展历程表明了传统的报业媒体要想实现生存与发展,就不能只是仅仅满足于把报纸搬上网,还必须走媒介融合的道路,实行报纸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的融合。传统报纸媒体跟网络媒体融合后形成的报纸网站要充分发挥网络互动性强的优势,可以通过虚拟社区的构建来体现互动性,以利于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
(四)广播与网络媒体的融合
网络电台的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直观和生动。网络广播媒体和传统广播媒体的网络版有着根本上的区别,网络广播媒体更具包容度。在形式上,网络广播媒体能够容纳传统广播、网络广播与手机广播;内容上,网络广播媒体包含传统的日播节目、网络电台的日播节目、历史音频节目的精编及特供的手机音频等多方面内容。网络广播媒体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广播电台的节目搬到网络中去。播客就是自助式广播。通过音频编辑软件(或运用视频编辑软件里的音频编辑功能),把录制、拍摄的内容上传到互联网上,就能够做成一个播客了。
参考文献:
[1]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汪凯,刘晓红译.媒介研究的进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
关键词:媒体整合;传统媒体;多媒体化;媒介形态
网络因其自身具有的多媒体性、超强互动性等特点,作为新的媒介载体,实现媒体之间的整合,使得各媒体之间可以在广度、深度以及高度进行更大的整合,并且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形态的接收终端传播,形成与传统媒体不同的一种崭新的媒介形态。
1 媒体整合发展趋势
以我国媒体发展现状为背景进行分析,媒体整合的趋势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针对传统媒体来说,通过对高新传播技术以及传播方式的充分运用,通过采取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来谋求多媒体的经营,以此来实现以网络为载体的媒体自身与各类新媒体之间的有效整合。另一方面是针对新兴媒体来说,新兴媒体主要是指网络新闻充分发挥自身在传播渠道中所占的优势,以便于谋求获得对新闻的采访报道权。新兴媒体的存在要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强互动性以及多媒体性等优势,更好的在内容渠道上获得突破,可以给更有效的摆脱传统媒体的束缚。
通过一种或者多种媒体的整合形成全新的媒介形式,充分的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利用了虚拟世界媒体化社会的特点,完善了传统媒体形式为人体器官功能延伸所具有的缺陷,使整个媒介更具有参与性和互动性。网络平台成为媒体的主要载体和发展平台,并且可以通过更多的媒体终端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些终端可以是MP3、手机、电脑以及IPad等等。媒体整合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区别于以往所有媒介形式的一种全新媒介。
2 网络时代媒体整合发展优势
2.1 信息全球化
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局限性,在媒体上的应用更是将信息的范围逐渐扩大了全球范围内,并且传播的速度更快。例如,新浪网对美国“棱镜门”的报道。传统的媒体在网络背景下,逐渐利用网络来进行信息的传播,极大程度的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全球性。在信息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不再禁锢一隅,可以接触到空间中更多的信息,传统的信息传播不再具有垄断性,人们可以借助多种终端设备来进行了解,真正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以及图像符号传播与手段的有机结合。网络背景下的媒体整合时信息更具时效性与权威性,把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可以更快速的送到人们手中。例如中国水利报刊通过网络的应用,比以前单独运转,可以将时效提前72小时,而且可以实现国际上信息的传送。
2.2 新闻信息与新闻落点重新定位
传统媒体中新闻第一落点是报纸,然后是刊物,随着在网络背景报、刊、网媒体的整合,网逐渐成为新闻的第一落点。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持的网络是最快速的,因其所具有全新的传播理念以及特征,在现代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毋庸置疑的成为了新时代公众信息消费的主要供应者。现在社会上大到国家政事,下小到市井生活在网上都可以找到。其所具有的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以及多对多的信息传播以及交流方式,使得更多的消息可以成为网民的谈资。因此,网络成为最新的新闻信息第一落点。而报纸可以就信息的根源以及结论上着手,正所谓“以深制快”,在大众及时了解事件后,保证其可以了解事件的本源。最后刊物可以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建树上面展现出自身所具有的的优势,做到“以理制快”“以理制深”,因为网民利用网络了解信息后一般很少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这样在网络背景下,媒体的整合显示出了更旺盛的生命力。
2.3 内容相互融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出现,其主要是采取对传统媒体新闻进行转载的方式,但是同样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报刊也在采取网络上的新闻信息。例如在欧洲足球锦标赛期间,《中国青年报》就另辟了一个专栏,主要就是在新浪和网易等各大新闻网站上众多网友们的评论,针对不同的球赛进程以及结果进行精彩热议,这种例子数不胜数,传统的专业专栏已经改变,大众也可以参与进来,更贴近受众的生活,更易被大众接受。通过媒体的整合,多个媒体之间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你缺我补,我缺你有的信息要求,互不干扰,相互补充,真正实现了共赢的目的。
2.4 吸引更多助力
任何媒体如果想要更壮大的发展,依靠自身力量明显是不切合实际的,一个媒体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资源,就代表这个媒体关注点众多,具有良好发展的基础与潜力,进而就能吸引更多的广告投资客户,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但是如果这个信息注意力资源的过程中是单独一种媒体的话就会显得势单力薄,例如报刊消息的时效性,而通过媒体的整合,与网络媒体之间有效的联系,建立报刊专网可以有效的改善自身所存在的缺点,能够更有效的吸引系统内外广大读者的关注,保证报刊与网络媒体的兼容性与整合性,更有力的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增强了媒体的公众里,实现在原有基础上更强大的发展。
3 网络背景下几种媒体发展形式
3.1 电子报刊
电子报纸与电子杂志的出现是媒体整合后的产物,是一种依托于网络平台的一种新型媒介。报刊媒介主要是一种平面媒体,主要是人体视觉感官的一种延伸,本身在具有很强单向性的同时还具有极弱的互动性。因此,传统报刊在发展上具有很大的挑战,而电子报刊则成为媒体整合一个新的发展趋向。
电子报纸与电子杂志是一种以多媒体为载体,具有极强的互动性的媒介形式,具备完善统一的发行渠道,在信息的传递上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而且可以利用多种终端设备来实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目前电子报纸和电子杂志还不是很完善,但是不能否定的是其在媒体整合中所具备的的诸多优点,使报刊媒体更具备独立性,已经发展成为媒介融合中的一种新型的雏形,相信随着时间的推荐,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3.2 电视媒体
在媒体整合背景下,电视媒体这种传统主流媒体形式更要把握好发展方向,保持住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在电视媒体发展中要注意关注未来电视的关键,不在把电视单独的当做电视来看。在电视媒体产生到现在,媒体整合是一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改变,主要以广播技术、数字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为广播电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网络背景下,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电视以及卫星移动电视等新媒体逐渐增多,使整个电视媒体呈现出丰富的整合特征。
以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TV以及卫星移动电视为代表的多种具有整合特征的新兴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相较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可以更完美的实现多终端与小众化传播,逐渐成为一种媒体整合的新媒体。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可以更快、更好、更远的发展下去,被大众所接受。
3.3 链接新闻
网络媒体的兴起对传统纸质媒体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而网络媒体所具有的一大特点就是文本的链接功能。在信息中每一个关键的人名、时间、地名以及一个词语或者是一个句子都可以用链接的方式与相关具体的资料进行关联,以便于获得更丰富、更详细的资料。另外,区别于纸质媒体的网络媒体因为不受版面所限制,可以及其详尽的发表相关资料以及深度报道。通过媒体之间的整合,纸质媒体可以通过借鉴网络媒体的特点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长处。纸质媒体可以借鉴网络的链接功能将有关背景、人物、事件进行链接,寻找事件的关联点,以昨天发生的新闻事件来作为今天事件的背景,以便于更好的了解事实。经过链接新闻的应用可以将怎样扩展到原来、现在以及未来怎样,使主体新闻在深度、宽度以及厚度上都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
4 结语
媒体的整合主要就是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展示出更多的特色以及优势,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所具有的时效性、整体性、统一性等特点,以整个网络平台为信息的载体,使整个媒体具备更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媒体整合是时展的主流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逐渐呈现出多样化,而人们的需求不但是媒体的消费者,更是供养着,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要在这种“需求”的系统中,共同合作、相互协调、生死与共,实现真正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建民.广播跨区域整合发展渐成趋势――2008全国广播媒体整合发展与崛起方略研讨会纪要[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07).
[2] 建民.国内广播跨区域整合发展渐成趋势――全国广播媒体区域整合发展与崛起方略研讨会在杭召开[J].新闻实践.2008(06).
2008年,百年企盼的奥运盛事正助推着大众对媒体消费习惯的转变。网络数字媒体影响力日益增强,已经成为网民享用奥运饕餮大餐中的重要的“压轴菜”之一。
从媒介渠道方面看,根据艾瑞数据,电视和互联网是网民获取奥运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将二者作为首选的网民占总网民的80.6%,而其中网络占据47%,电视占36%,网络媒体已经俨然成为主流媒体。
奥运会拉动的网络媒体的强势增长,注定了其营销价值水涨船高,进而带动整合营销的重心转移:网络成为新媒体拼盘的“震中”。数字营销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传统广告banner为代表的1.0模式。一种是互动2.0的模式。两种模式在奥运营销中相辅相成,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传统网络广告位置的售卖,在强烈的眼球聚焦效应和巨大流量的推动下,具备重要的营销效果。从网民的角度来看,他们对奥运赞助商品牌和产品有较高的认可,奥运赞助商身份对品牌识别度产生正向影响,并总体来说高于竞争对手的品牌识别度。
而强调互动的2.0创新营销模式在奥运期间也大显身手。2.0营销模式的核心在于将信息单向化的传播“你说我听”,变化为“沟通互动参与”,一次参与大于1000次点击。同时营销的方式呈现出去广告化、软性化、趣味化,抛开了抢占媒体后就可向受众疯狂“Push”的传统思路,学会利用包有“诱惑力”糖衣的信息来“勾引”受众,讨得用户的欢喜和许可,有效地吸引网民的眼球,在网民们乐此不疲的参与之中,润物细无声。借奥运营销之机,门户巨头新浪(.cn)就这种Web2.0方式进行了充分的探索,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Web2.0的代表新浪博客中,有新浪魔棒和博客模版的两种创新营销模式。新浪魔棒是由新浪爱心接力棒平台逐步发展而成,逐步变为“公益接力棒”、“营销接力棒”等多种形式。在爱心接力棒主网站中,网友可以选择从自己的博客“一键加入”,也可从别人博客“一键克隆”。在公益心的驱动下,魔棒形成“核裂变”病毒式传播爆发了巨大的效力。参与其中的网友都成身为“媒体”,他们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进一步传递信息的节点,也就是俗语所谓的“一传十,十传百”,达到植入式营销和口碑传播的效果。网民的互动介入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信息传播速度、信息量、便捷性大大加强,使得魔棒一夜之间红遍博客成为可能。同时新浪博客模版,通过创意设计,模版中植入品牌信息成为商业化模版。为方便网友进行更换设置了小工具如“一键克隆”、“一键更新”,来吸引网民使用。拥有众多粉丝的Nike和雀巢模版都成功入驻了众多网友的博客。
另外一种2.0互动模式即是植入式营销。这种营销方式的操作能否成功有两个要点,一个是植入的平台本身具备极高的关注度和吸引力。新浪大平台下的论坛、博客、UC、新闻、Space、魔方、视频、邮箱、Mobile等多种产品无疑都聚集着大量的人气。另一个要点在于将植入品牌信息包装成网民喜欢的香甜“鱼饵”,而非生硬的“放置”。以新浪BBS回复产品为例,全站论坛可留言区域及主贴内体现客户元素,分为表情图释、传情动漫两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