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纤维支气管镜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应用临床,已成为成人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不可缺少的工具。由于小儿的气道狭小及不合作等因素,现患儿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术采用随机局部麻醉复合静脉镇静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我院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6例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5个月~14岁。主要临床表现:咳嗽者48例,明显气促者34例,有异物吸入史者14例,因支气管肺部感染而就诊者33例。
1.2方法 检查前对患儿充分了解并争取配合,明确检查目的,作好处理可能并发症的准备。>2岁的患儿,术前禁食8 h;1~2岁的患儿术前禁食6 h;6个月左右的婴幼儿术前禁饮、禁食4 h,可由静脉补充一定量葡萄糖。阿托品不作为术前常规用药。>6岁的儿童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任书平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 301700)
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小儿行58例次的纤支镜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明确诊断气道狭窄15例;食道气管瘘7例;肺出血6例;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25例次,18例次有细菌生长,阳性率72%;肺不张16例,以炎症为主占85.1% ,治愈率为92.2%;反复性肺部感染13例,治愈率87.1% 。结论 纤支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具有诊断及治疗双重作用,而且其安全性好,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小儿;呼吸系统疾病采用局麻;
1.3支气管异物钳取 根据异物种类,部位及周围情况选择不同方法如骨片,笔帽类异物时选用鳄齿钳,塑料、气球碎片类异物选用钢丝钳,异物表面光滑如植物类(花生,黄豆)等,则选用网状套篮,糊状粉末状异物通过多次多部位生理盐水灌洗清除。对有反复咳嗽或呛咳、反复发生憋气或呼吸困难、反复发热、反复肺部感染以及不明原因反复发作哮喘患儿,尤其对婴幼儿,应高度警惕气管支气管异物等。有可疑病史应立即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2]。
1.4支气管镜检的安全性 与其他医学上的侵入性操作一样,电子支气管镜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的配合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组经电子镜术诊治患儿56例,术中、术后均常规进行吸氧,血氧心电监护,多数患儿治疗过程安全顺利,5例术中出现一过性低氧血症,退镜并给予增大氧流量后缓解。3例出现鼻部出血,以鼻腔黏膜出血为主,出血量较少,退镜后未予特殊处置而自行止血。2例出现术后发热,体温均在38.0℃以下,给予物理降温后热退。术中术后均无物过敏,喉头水肿,喉痉挛,呼吸心跳骤停,惊厥,气胸,纵膈气肿等严重并发症。
2结论
儿童支气管镜适应症广泛:①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②不明原因的喘息,纤支镜有助于查明气道阻塞的原因,部位及性质。③取异物,纤支镜在诊断和治疗气管异物方面较影像学检查更为直观、可靠,较硬支镜更为灵活、安全,由于其柔软可弯曲,取异物痛苦小,可深入到硬支镜不能达到的上叶或3~5级深部支气管检查,并取出异物。④不明原因的咯血或痰中带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⑤肺不张,肺部结节或块影,阻塞性肺炎,炎症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等异常改变者。⑥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 包括免疫抑制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 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标本进行培养等[3]。临床工作中如遇有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喘息、咯血,X线胸片提示肺不张、肺部块影、阻塞性肺炎、肺炎不吸收、吸入性肺炎,疑有食管气管瘘、支气管异物者,应考虑应用纤支镜检查和治疗。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的应用给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迎新,赵芳兴,王玮.电子支气管镜术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05(5):890.
关键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2013年,国内关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针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其肺炎、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肺结核等等疾病的就诊指南已经广为人知,现将2013年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最为主要的研究成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3年的儿科呼吸系统的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来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有效的应对措施。
2结果
通过分析,最终决定在肺炎、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肺结核、哮喘、肺间质性疾病等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3讨论
3.1肺炎 肺炎在儿童中发病的概率较高,发病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根据以往的研究,表明组链球菌感染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对其的研究不够深入,不过,SARS在我国流行后,我国开始深入研究冠状病毒,特别是对病毒的研究更加的多见,有学者通过研究北京周边地区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发现其中有病毒NL63基因,这一研究表明儿童呼吸道感染和病毒NL63基因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1]。同时,禽流感病毒肺炎的出现使得人们对此病毒的诊治有了新的认识和经验积累。有密切接触史,如果出现了长时间的高热、剧烈咳嗽、肺部显著变化的儿科患者就要诊断是否为禽流感病毒肺炎。由于以往甲型流感病毒较为普遍,研究人员主要对甲型流感病毒进行了深入研究。支原体、衣原体也逐渐的在儿童呼吸道分泌物中被发现,这些研究结果都说明支原体、衣原体可以感染呼吸道。这些年的研究也证实了在儿童病患中存在性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对于这一点,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2]。
3.2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 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是非常多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除了哮喘这个因素之外,还有很多的原因会导致气道狭窄。临床上,很容易把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等等的各类疾病判断成是哮喘,所以,对于诊断哮喘,需要明确的知道病因。婴幼儿反复哮喘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类:呼吸道病毒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健全[3]。一般来说,针对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的病因是比较难以定夺的,因为比较复杂,所以,在病因的诊断中,哮喘患者接受治疗时候的反应,以及是否是阳性家族过敏史,这些因素是区别哮喘和非哮喘的一个可参考的因素。
3.3肺结核 肺结核作为一种慢性的传染病,其原因多由于感染了结核杆菌,这些年,结核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依照有关资料显示,3个人就有可能有1个人患上结核,如果人体遇到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情况,更加容易患上该疾病。儿童的年纪比较小,不够注意个人的卫生,比如,不勤洗手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了感染疾病的概率。儿童在公共场所很容易感染到结核杆菌。针对儿童肺结核患者,要提高治疗的效果,一定要使用正规、联合的治疗用药方法,治疗的时间通常要达到6个月,肺结核治疗药物对于儿童肝脏的副作用较大,所以在用药的期间一定要注意检查儿童的肝脏情况,一旦发生肝脏异常,就要停止用药。同时,要协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4哮喘 小儿哮喘发病率是非常高的,经常是由于微生物的感染、生活习惯、吸入气体等等的原因导致哮喘的发生,随着物化吸入治疗研究的深入,该疾病治愈的概率也得到了提高,死亡率大大降低[4]。
3.5肺间质性疾病 间质性肺炎是肺部感染性疾病,按解剖来进行分类的话,算是比较罕见的,但是从发病率来看,有不断攀升的趋势,病死率也比较高,对于患病比较轻的患者能够存活3~5年,如果发病比较迅速,有可能在六个月内就出现肺广泛纤维化,从而导致死亡。通过统计分析,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也在攀升,导致感染的因素是微生物感染、药物、吸入粉尘、大气污染,同时,有可能会出现继发结缔组织类的病症。国内对儿童肺间质性疾病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今后,对该类疾病,要多家单位、多学科的联合起来研究和分析,有必要的时候还要和成人呼吸科进行联合研究,从而深入分析儿科肺间质性疾病的分类、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并分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4结论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体健康,因此,在今后的医学发展中,要对儿科呼吸系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完善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体系,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再历.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03.
[2]李静,陈正贤,王首红,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3,04:12-14.
[关键词]基层医院儿科;肺功能测定;呼吸系统疾病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的最常见疾病。儿童肺功能测定通过测定人体呼吸系统指标包括肺容量、肺活量、余气量、功能余气量、肺通气量、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等,对比正常人体肺功能指标从而判断肺功能状况,广泛应用在人体健康状况鉴别中[1-2]。儿童阶段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因此在医院儿科开展肺功能测定显得非常重要[3]。本次探究选取本院未开展儿科肺功能测定时期,与开展肺功能测定时期对比分析其在基层医院儿科开展的必要性,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未开展肺功能测定期间,与2018年3月~2019年3月开展肺功能测定期间,所收治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共计150例作为本次探究的主要研究资料。选取未开展肺功能测定时期收治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患儿75例,男患儿38例,女患儿37例。选取开展肺功能测定期间收治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患儿75例,男患儿37例,女患儿38例。对比两个时间段收治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未开展肺功能测定时期,对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患儿病史、病症、胸部X线及CT检查。开展肺功能测定时期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通过肺功能测定进行评定患儿的肺部功能,主要测定指标包括:常规肺通气功能、支气管药物舒张试验、支气管药物激发试验、潮气肺功能测定等。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个时期对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遗漏和误诊及诊断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探究数据分析时,均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22.0。用(x±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检验,本次研究以P<0.05存在差异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未开展肺功能测定时期,儿童呼吸科对于支气管哮喘的确诊率为42.3%,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漏诊于误诊率高达92.1%。开展肺功能测定时期,儿童呼吸科对于支气管哮喘的确诊率提升至87.6%,将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漏诊和误诊率降低到21.3%。对比两个时期的确诊率、漏诊和误诊率,存在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呼吸系统; MRI; CT; 肺脏血管性病变; 纵膈及胸膜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99
目前在临床上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胸部X线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由于其充满气体的肺存在良好的天然对比性,所以一般情况下X线检查能够对病变进行清晰的显示。CT扫描以及磁共振成像(MRI)一般不会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进行应用,然而在CT和MRI问世以来,在一些方面对普通胸部X线检查的不足进行了弥补,目前已经成为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辅助手段。本文针对MRI在肺脏血管性疾病、纵隔以及胸膜疾病、肺癌等疾病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1 肺血管疾病
在临床较早期采取MRI心电门控自旋回波成像的研究显示,肺栓塞的主要症状为血管腔内存在中度至略高的信号病灶。肺动脉高压时能够发现的缓慢血流信号与血栓进行鉴别一般较为困难。梯度回波影像,其中有梯度稳态返回采集(GRASS)对血流存在比较高的敏感性,凝血块呈现低信号。磁化空间调制技术(SPASS)的应用让MRI在成像方面存在了条带标记,能够对肺栓塞以及缓慢的血流信号进行区分。MRI技术的进展成为MRA一种常用的方法。静脉注入造影剂Gd-DTPA后患者屏气所得的3D MR肺血管成像能够对肺栓塞进行准确的判断,且可以对肺血管的解剖进行详细显示,包括有肺动脉的亚段级分支。螺旋CT在对肺栓塞进行诊断方面意义重大。多层螺旋CT使CT在肺栓塞诊断方面的进展得到了有效的促进。然而MRI依旧为一种存在吸引力的方法,其原因主要是由于MRI检查对X射线和碘造影剂进行了有效的避免,能够在一次检查中对肺血管以及深静脉是否存在血栓进行同时显示,MRI还能够清晰显示出肺的灌注及通气情况,在肺栓塞的诊断中意义显著[1]。
在对累及肺动脉的血管炎进行诊断中MRI可提供可靠信息。大动脉炎会对主动脉及分支和肺动脉造成累及。曾有研究显示,在77例患者中肺动脉异常者约占70%左右,其中肺动脉扩张者占17%、血栓者占3%,周围肺血管异常的树枝样表现者占66%,后者的出现应对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发生予以考虑。白塞综合征累及肺动脉的病例十分的少见,一般占5%左右,为肺动脉瘤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病因。若是肺动脉瘤者充满血栓,常规的血管造影无法得到诊断,MRI为具有较大选择性的诊断方法。肺动脉瘤的亚急性或者是慢性血栓在T1WI及T2WI均呈现出明显的高信号。肺动脉瘤可呈现真性或假性,多发者比较常见,同时也能呈现出单侧或者是双侧。经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后可缩小或者是消失[2]。
2 纵隔、胸膜、胸壁、膈疾病
2.1 纵隔肿瘤 在前纵隔肿瘤诊断过程中,胸内结节性甲状腺瘤在T1WI以及T2WI条件下均呈现信号强度均匀的征象。MRI在对肿瘤的范围及周围结构移位进行显示存在特殊的意义。然而MRI对于鉴别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方面存在局限性。针对一些甲状旁腺肿瘤者MRI在术后依旧存在高血钙者的应用较为常见。异位甲状旁腺可出现在纵隔的任何位置。MRI同核素检查联合能够在术前真开合理有效的定位诊断。甲状旁腺在TlWI上呈现出明显的等或低信号,而在T2WI条件下则表现出明显的高信号。在对造影剂予以注入后甲状旁腺存在明显的强化[3]。
2.2 胸膜和胸壁疾病 MRI可对恶性间皮瘤的肿瘤以及胸腔积液进行鉴别,能够对肿瘤向胸壁、纵隔、胸膜腔以及腹部侵犯的范围进行显示。MRI的T2WI以及质子密度加权像可对良性及恶性胸膜结节展开有效区别,据研究显示其敏感性在87%左右。脂肪瘤为胸壁最常见的一种间叶肿瘤。MRI及CT均可以准确诊断。其他的良性及恶性肿瘤都表现均为胸壁肿块,MRI信号不存在特异性,然而可以对病变的范围进行确定,这活检及手术均具有重要意义。
2.3 膈 MRI的冠状以及矢状位成像对膈的解剖及病理形态均能够清晰显示。MRI对肿瘤对膈的侵犯、膈疝以及膈破裂进行准确的判断。MRI还能够对膈的运动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从而对胸部病变的MRI诊断予以辅助[4]。
3 肺癌
一般情况下肺癌可经CT获得准确的诊断。然一些病例可采取MRI检查进行诊断,这是因MRI可采取多平面成像对病变进行显示、且肿瘤对胸壁软组织的侵犯进行判断也较为容易以及较清晰地对淋巴结及血管是否受侵犯进行显示[5]。MRI的增强扫描在鉴别肺内的良、恶性结节具有重要作用[6]。MRI为对肺上沟瘤分期进行判断的一种首选方法。MRI的T1WI增强检查能够对中心型肺癌的肺门肿块以及周围的肺不张予以区别。因肺不张的血供相对于肿瘤而言比较丰富,所以其信号强度也相对较高。肺不张信号强度的峰值也相对肺癌肿块要早。MRI对肿瘤对于血管、纵隔、心包及脊髓的侵犯进行显示方面意义明显,然CT在该方面则存在诊断困难[7]。针对一些患者MRI可以对Ⅲa期(可切除)及Ⅲb期(不可切除)的肿瘤予以准确地区分。针对对碘造影剂不耐受者MRI可对CT予以替代确定是否存在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MRI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同CT基本一致,敏感性在65%左右,特异性在72%左右[8]。这两种方法均以淋巴结的大小为依据对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进行确定,然而却存在限度。譬如说>10 mm的淋巴结一般无肿瘤转移,
4 小结
综上所述,MRI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面应用十分的广泛,且准确性较高,在同其他方法,譬如CT等进行有效的联合能够大幅度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尽管目前在临床上采取MRI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的应用相对较少,肺的功能性MRI技术将会对于肺部疾病展开更加深入的评价,日后MRI将会成为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值得关注[12]。
参考文献
[1] 欧陕兴.呼吸系统疾病CT诊疗新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12(1):418-419.
[2] 马大庆.多层螺旋CT在胸部疾病应用上的进展[J].当代医学,2010,12(3):253-254.
[3] 蔡超达,王贵谦.支气管结核性肺不张的影像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14(8):415-417.
[4] 储成凤.低磁场MRI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初探(附29例报告)[Z].中国肿瘤临床年鉴,1993.
[5] 程德云,陈文彬.CT和MRI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内科杂志,1996(5):5-7.
[6] 仲军,任萍.试析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疗[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8):104-105.
[7] 王云华.现代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1):27-187.
[8] 邹煜,张敏鸣,王丽君,等.MRI动态增强模式和肿瘤微血密度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2):417-418.
[9] 张玉珍,范国平,张永平,等.胎儿胸部异常的MRI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9,14(12):457-458.
[10] 涂建华,何江波,姚振威.增强MRI在肺癌脑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6,33(1):194-195.
[11] 庄培恋,张贵祥.肺癌脑转移的MRI早期诊断探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2):246-247.
【关键词】 呼吸系统;发热
【中图分类号】 R97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20-01
发热是内科诊疗工作中十分常见的症状,其原因按诊断学分类有: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发热是呼吸体系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4例中男29例(53.7%),女25例(46.30%),年龄14~89岁;入院前发热时间1天~1年,平均15.80±34.69天;住院时间1~55天。
1.2 病情 感染性疾病49例,90.7%(肺炎24例,48.9%;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例,18.3%;支气管扩张4例,8.18%;肺结核3例,6.12%;结核性胸膜炎3例,6.12%;肺脓肿2例,4.08%;脓胸1例,2.04%;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例,4.08%;COPD急性加重期1例,2.04%)。非感染性疾病5例,9.3%(间质性肺炎3例,6.48%;肺癌2例,2.82%)。
1.3 确诊 本组54例患者中有21例(38.8%)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常规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而有23例(42.5%)患者需要进一步通过肺部CT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共有3例(4.74%)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其中有2例(3.7%)可以确诊。本组共有8例(14.8%)患者通过以上方法仍无法确诊或患者因故拒绝行病理学检查的最终通过试验治疗明确诊断。
2 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38例,其中8例患者伴有潜在的而且较轻的疾病。存活的16例中均在某种程度上借助于体格检查,其中6 例行内科或外科治疗,10例经过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改善。存活的16例中感染性疾病6例(37.5%) 、肿瘤1例(6.25%) 、非感染性疾病5例(31.25%) 、其它疾病4例(25%)。
3 讨论
3.1 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构成 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接触最密切的内脏器官,正常成人每24小时吸入空气约10000L,而空气中含有各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而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的因素增加了呼吸系统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因此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为感染性疾病。
3.2 入院前发热时间、及发热程度与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 确定患者入院前发热时间对于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定性诊断具有一定帮助。感染性疾病一般由于起病急、病程、病程短,因此入院前发热时间一般较短。本组54例感染性疾病中入院前发热时间在1周以内的有29例(53.8%)。非感染性疾病多数起病缓慢、隐匿、症状不典型,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常常需要周转多家医院才能最后确诊,因此病程较长。本组5例非感染性疾病中,病程超过2周的有21例(55.26%)。需要特别指出,结核病(肺结核、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属于慢性感染性疾病,起病程较其他感染性疾病明显长。本组3名结核病入院前发热程度与其他49例感染性疾病入院前发热程度对比后发现,结核病在入院前发热体温37.3-38.0℃组所占比例高于其他感性疾病,而其他感染性疾病在39.1-41.0℃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结核病组。此种差异反应出结核病在发热上以低热为主的特点。因此,入院前发热程度对于鉴别结核病于其他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意义。
3.3 试验治疗的意义 试验性治疗在临床中应用很多,尤其痰结核菌阴性的肺结核或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诊断,在无法获得病理学结果时常常要进行试验性治疗。本组54例病例中其中肺炎24例、肺脓肿2例、肺结核3、结核性胸膜炎3例,根据临床经验,除化脓性肺炎外,其它肺炎如肺炎球菌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在有效抗生素和药物治疗下,2-3周(不超过1个月)肺部炎症可完全吸收,但老年人肺炎吸收较缓慢,某些肺炎治疗不及时形成机化性肺炎,支气管肺癌所致阻塞性肺炎不易治愈,病灶存在时间较长。影像学捡查常将上肺野的炎性病变诊断为肺结核,下肺野的炎性病变诊断为肺炎,临床医生短时间难以确定是肺炎或是结核,不要急于抗结核治疗。发热伴有肺内炎性改变,有效的经抗炎治疗1周左右,或更短的时间体温降至正常,可诊断为肺炎;如果体温不降或由高热变为低热,则应怀疑结核的可能,可先用无抗结核作用的抗生素治疗,一边治疗,一边作进一步检查(结核菌,其它病原微生物检查),如果查出结核菌,立即改行抗结核治疗;如果已无发热,结核菌,继续按肺炎治疗,2-3周(不超过1个月)病灶完全吸收,则肺炎诊断可以成立;反之,肺部炎性病灶经抗生素治疗仍无吸收好转,甚或恶化,在除外肺癌阻塞性肺炎(纤支镜检查)应考虑肺结核,作一些辅助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测定等、抗结核试疗有效,验证诊断。如果根据放射诊断为肺结核抗结核治疗一个月内病灶完全吸收则不可能是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慢性炎症,病灶中有渗出,干酪坏死,吸收消散缓慢,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完全吸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选择性剖宫产;围产期;临床分析
近年来,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根据WHO的全球性调查显示,我国剖宫产的概率最高,达到46。2%[1]。但是,由于选择性剖宫产中的胎儿没有经过宫缩和产道的挤压,促使胎儿在很短的时间内脱离母体,对于子宫外的环境不适应,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较高。湿肺、吸肺、气漏、呼吸窘迫综合症(RDS)、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到新生儿的存活质量[2]。本文对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104例足月剖宫产进行回顾与分析,从中探究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情况。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剖宫产案例104例,其中对照组52例,经过试产后进行剖宫产;观察组52例,直接进行剖宫产。在对照组中,孕妇年龄在20―35岁之间,平均年龄28.0±1.5岁;孕周在38―40周之间,平均孕周39.0±1.2周;新生儿男性22例,女性30例;体重在2400―4200g之间,平均体重3480±350g。在观察组中,孕妇年龄在22―38岁之间,平均年龄29.5±1.2岁;孕周在38―40周之间,平均孕周39.0±0.8周;新生儿男性28例,女性24例;体重在2600―4000g之间,平均体重3050±480g。两组在年龄、孕周、新生儿性别、体重等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诊断标准(1)孕妇的分娩孕周为36―40周之间,单胎妊娠,分娩发动前进行选择性的剖宫产并且活产。(2)将患有心脏、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及相关并发症的孕妇进行排除。
1.3临床分析方法对照组直接进行剖宫产;观察组首先进行试产,因孕妇恐惧、不愿忍受疼痛、有剖宫产指征而采取剖宫产。
1.4观察项目与指标(1)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疾病主要包括湿肺、吸肺、气漏、RDS、PPHN。(2)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常压吸氧、常频通气、高频通气、NCPAP。(3)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疾病治疗的转归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上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在呼吸系统疾病上(湿肺、气漏、RDS、PPHN)的发生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两组在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上的比较
组别 例数n 湿肺 吸肺 气漏 RDS PPHN
观察组 52 9(17.3%) 3(5.8%) 3(5.8%) 4(7.7%) 5(9.6%)
对照组 52 2(3.8%) 4(7.7%) 1(1.9%) 2(3.8%) 1(1.9%)
p <0.05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在呼吸系统疾病干预措施上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在出生后需要呼吸支持或机械通气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两组在呼吸系统疾病干预措施上的比较
组别 例数n 常压吸氧 常频通气 高频通气 NCPAP 总计
观察组 52 8 4 3 5 20(38.5%)
对照组 52 2 2 1 1 6(11.5%)
p <0.05
2.3两组在疾病治疗转归情况上的比较观察组的住院治疗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两组在疾病治疗转归情况上的比较
组别 例数n 平均住院时间(天) 治愈例数 死亡例数
观察组 52 10.0±2.5 24 0
对照组 52 5.0±1.0 10 0
p <0.05 >0.05 >0.05
3.讨论
3.1剖宫产新生儿肺病多发的原因剖宫产新生儿发生肺病的直接原因是肺液过量。肺液由肺组织产生,随孕周增加,而肺液的吸收和儿茶酚胺密切相关[3]。选择剖宫产的新生儿,一方面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浓度低,不能抑制氯离子汞的活性,不能有效终止肺液的分泌。另一方面,没有经过宫缩和产道挤压,肺泡、气管内的肺液不能及时排出,导致肺液含量过多,从而促使湿肺、吸肺、气漏、呼吸窘迫综合症、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等呼吸道疾病的产生。
3.2剖宫产患者的护理注意事项第一,采用剖宫产的新生儿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护,在出生后的12小时内要重视呼吸问题的发生,一旦发生疾病马上转入儿科进行治疗。第二,治疗过程中仔细观察患儿的病情,对血气分析和胸部X线进行动态监测,出现呼吸困难但采用常压吸氧效果不明显的情况,要进行机械通气或NCPAP[4]。第三,剖宫产患儿在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同时,常常会伴有低钙血症、低血糖、喂养不耐受的情况,需要引起注意。综上,为保障母体健康和新生儿的存活质量,鼓励孕妇阴道试产,考虑剖宫产对母婴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降低剖宫产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洪海洁,王谢桐. 足月选择性剖宫产时机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04(11):270-274.
[2]富琴琴,蒋琦,林梅芳. 足月选择性剖宫产1732例临床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06(02):48-49.
【关键词】 真菌感染;呼吸系统疾病;肺部感染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17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39-01
呼吸系统疾病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肿瘤、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其发病因素与真菌感染存在着密切的联系[1]。我院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的123例真菌感染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真菌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致病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的123例真菌感染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其中男67例,女56例,年龄为29-78岁,平均年龄为(64.2±3.2)岁。病种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2例,肺肿瘤23例,肺炎13例,支气管扩张9例,间质性肺疾病9例,支气管哮喘7例,其他10例。
1.2 方法 对相关真菌进行培养,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收集患者的痰液,以深咳留取的第一次痰液为样本进行检测,重复数次保证样本符合标准。再对痰液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如果出现不合格的样本进行重新送检。在确定样本符合标准以后,将痰液中的病菌接种于沙促罗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时间为1-2天,温度控制在35摄氏度,通过梅里埃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真菌进行鉴定。
1.3 真菌感染致病评断标准 如果患者痰液真菌重复出现阳性反应,并确认为同一种真菌即可判定为真菌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5分析软件包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P
2 结 果
不同种呼吸疾病真菌感染占有比例,见表1。
通过上表可以明显的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真菌感染占有比例较高,而支气管哮喘占有比例相对较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另外对患者年龄、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病程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在收治的123例患者中,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为81例(65.8%),60岁以下患者为42例(34.2%);病程超过半年的患者为92例(74.8%),病程在半年以下的患者为31例(25.2%);使用抗生素超过半个月的患者为100例(81.3%),使用抗生素未超过半个月的患者为23例(18.7%)。以上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呼吸系统疾病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在患病期间如果患者出现了真菌感染将会使得病情加中,这不仅仅会加大临床治疗的困难,同时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如下:①人体免疫功能失衡。②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紊乱。③人体酸碱平衡受到破坏。④呼吸道感染。其中造成呼吸道感染的相关致病菌种包括了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平滑念珠菌等[3]。
在我院的研究中发现真菌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发作与年龄、抗生素使用、患者病程以及病种类型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从病种类型上来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占有比例较高,同时大部分患者都是老年人群体[4]。从抗生素使用情况来看,真菌感染易发生于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患者。根据以上情况对真菌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致病因素进行分析,具体如下:在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进行[5]。部分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对致病菌进行鉴别,对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这样就让患者的生理平衡受到了损害。部分医生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仅仅是凭借临床经验,这样就让部分用药出现了误用的情况[6]。另外,部分医生为了快速缓解患者症状出现了滥用激素治疗的情况,让患者的实际治疗出现了较大的影响。临床医师的细菌培养意识较为淡薄,没有进行合理的感染菌谱检查,从而让真菌感染率上升了。
综上真菌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发作与年龄、抗生素使用、患者病程以及病种类型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规范用药,严格控制抗生素药物的使用量从而保证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赵丽平,范洪,刘静.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09):123-124.
[2] 范洪,刘静.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真菌感染的病例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02):145-146.
[3] 刘彦,张爱荣.临床真菌感染的回顾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01):137-138.
[4] 袁彦丽,王静,冯羡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85例临床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0(01):167-168.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进行中医辨证,为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断以及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提高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40例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辨证分为四型: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型、外寒内饮型。对照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感染概率,总结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感染类型的规律性与特点。结果:经中医辨证,我院收治的40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肺热壅盛型9例,占22.5%;脾肾阳虚型10例,占25.0%;痰湿内盛型12例,占30.0%;外寒内饮型9例,占22.5%。结论: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以下四类,痰湿内盛型感染率最高,脾肾阳虚型患者感染率再次,肺热壅盛型患者感染率与外寒内饮型患者感染率最低。
【关键词】呼吸系统 感染性疾病 中医辨证 分型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体质、抵抗力也有较大幅度的减弱。真菌感染已经逐渐成为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的突出病因,真菌已经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菌种[1]。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有大量的痰液产生,而不一样种属的细菌感染的患者其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2]。而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年来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笔者试图将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感染情况相互验证,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病例均选自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400例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自21岁至84岁,平均年龄为49.43±11.78岁。其中经西医诊断为肺气肿患者8例,慢性气管炎患者15例,肺炎患者4例,肺肿瘤患者7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例。
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40例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辨证分为四型: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型、外寒内饮型。对照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感染概率,总结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感染类型的规律性与特点。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
结果:
经中医辨证,我院收治的40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肺热壅盛型9例,占22.5%;脾肾阳虚型10例,占25.0%;痰湿内盛型12例,占30.0%;外寒内饮型9例,占22.5%。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讨论: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病,其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肺气肿患者,慢性气管炎患者,肺炎患者,肺肿瘤患者,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4]。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有大量的痰液产生,而不一样种属的细菌感染的患者其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而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年来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热点[5]。
本文将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四类,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型、外寒内饮型。上述四类分型其中有三类可以相互转化,外寒内饮型患者并未发生任何转变。肺热壅盛型患者转变为痰湿内盛型,其转变过程包括邪实正未虚,体现为临床病程长,发作频率较为频繁,一般肺部感染长期不愈患者易发生。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为痰液黄粘、咳嗽、痰液量大。胸闷、便干、口渴,但无发热现象。有痰湿内盛型患者转变为脾肾阳虚型,其转变过程包括正虚邪实、实邪伤正、久病致虚、正气不足。一般有长期吸烟史、肺气肿、年老体虚、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易发生。临床表现为咳吐粘稠或白色的痰液、经常咳嗽、早晨起床后痰液量较大。有脾肾阳虚型患者转变为痰湿内盛型,其转变过程一般发生在患者出现心衰后经一系列医疗措施后逐渐好转时。肺心病或慢性气管炎患者由于劳累或感冒导致病情加重,从而引起心衰、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为不能平卧、浮肿、喘息、心悸气短。
本研究发现,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的真菌感染概率密切相关,患者的真菌感染率服从以下规律:痰湿内盛型感染率最高,肺热壅盛型患者感染率次之,脾肾阳虚型患者的感染率再次,外寒内饮型患者感染率最低。4种中医辨证分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真菌感染均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参考文献
[1] 范洪, 郑小丽, 石海香, 等. 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痰液真菌培养结果分析[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3, 2(1): 24~26
[2] 蒋洪敏, 韦超凡, 陈利玉, 等. 白色念珠菌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 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1999, 19: 453
[3] 叶应妩, 王毓三主编.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第2版.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 461.
【关键词】住院病人;疾病构成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77-02
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是反映某地区一定时期内疾病构成及其他变化的重要依据。为了解我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有效地预防或控制疾病,提高人民健康,促进医院发展,对我院2006――2010年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构成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本院病案统计室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报表,疾病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资料真实可靠。
2 结果与分析
本院2006――2010年住院病人主要疾病构成及顺位情况见表1。
2.1 住院病人疾病分类前10位构成
2006――2010年共收治病人54177人次,前10位疾病病人为48578人次,占收治病人总数89.67%。其中,妊娠分娩和产褥疾病11909例,损伤和中毒10469例,呼吸系统疾病6138例,循环系统疾病5819例,消化系统疾病5808例,分别占出院病人数的21.98%、19.31%、11.33%、10.74%、10.72%。
2.2 住院病人疾病谱情况
由表1可见,2006――2010年,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是本院住院病人疾病之首,其构成比在21%左右波动。损伤和中毒疾病也一直占居第2的位置。消化系统疾病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第3位,下降到2010年第5位。呼吸系统疾病呈上升趋势,而循环系统疾病则略微下降。生殖系统疾病没变化处于第6位。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和肿瘤变化不大。眼和附器疾病和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疾病有上升趋势。
3 讨论与建议
3.1 我院住院患者构成居于前5位依次是:妊娠分娩和产褥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因此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应成为我院医疗及预防工作的重点。
3.2 从我院5年来住院病人顺位可以看出,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一直位居疾病首位,这与我院是本市南部地区医疗、急救、保健中心,是产科县(市)级技术单位有关。我院所在地区总人口40多万,育龄妇女较多,为了给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及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我院引进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住院医师及齐全的先进设备,增设高级病房,从软件、硬件上增加对妇产科的投入。
3.3 损伤和中毒一直位于第2位,这类病人中骨折、颅内损伤和体外创伤占多数。从外部原因分析,交通事故、意外跌伤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这与当前机动车辆日益增多、驾驶员的素质、行人的安全意识等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交通法规教育、提高市民安全意识很有必要。
3.4 呼吸系统疾病由2006年的第4位提升到2010年的第3位,这与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环境污染没得重视和改善有一定关系,另外,有大量的吸烟人群以及汽车数量的猛增,也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因素。为此,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是促进本地区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举措。其次,在我院住院的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所占的比例较大,应注意保证科室的医疗技术力量及各层次医务人员的合理配置,在医疗技术、服务项目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合呼吸系统疾病得到很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黄志娟.2000―2004年某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6,13(1):88.
[2] 徐晓丽.我院10年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顺位变化〔J〕.中国医院统计,2006,13(2):188-189.
[3] 梁小维,李国佩,游泳.1995―2004年某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5,12(2):187-188.
关键词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冬病夏治 药饼灸
我们自1956年起开展冬病夏治,用药饼灸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阳虚易感等,疗效满意。现对近5年来临床所治的105例观察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05例患者门诊治疗3年及以上者,病例诊断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1版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6例,女49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3岁,平均年龄44.2岁。属慢性支气管炎46例,支气管哮喘46例,阳虚易感4例,过敏性鼻炎5例,慢性咽炎4例。
2 治疗方法
药饼制作:取延胡索、细辛、甘遂、白芥子各12g(为一成人患者3次的量,儿童药量减少1/3),研末后用适量的新鲜姜汁调匀,制成直径2cm、厚0.5cm左右的药饼,取0.1g左右的麝香置于药饼的表面作为药引。取穴:天突、肺俞(双)、心俞(双)、膈俞(双)。敷贴方法:于每年伏天的头伏、二伏、三伏11点前贴敷。准确定位后取药饼放于穴位表面,用医用胶布固定,嘱患者于午后1时取下敷贴膏,如热辣感不强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如热辣刺痛感太强难以忍受则提早取下,以免皮肤起泡。注意事项:贴敷期间忌辛辣、冷饮。防止大量出汗以免药饼脱落。如有皮肤红肿起泡,消毒后用针灸针刺破水泡后用棉签挤干液体,再涂龙胆紫,避免摩擦水泡。皮损恢复前不要洗澡。连续3年为1疗程,疗程满后可继续治疗仍有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愈:主要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好转:主要症状及
体征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未明显改善或恶化。
3.2 治疗结果:105例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后,治愈20例,好转7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7.62%。具体分病种观察情况见表1。
4 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6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738-02
本文对我院2001-2010年住院住院病人疾病顺位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为领导在病房设施、人员配备、设备换置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根据我院2001-2010年10年疾病分类报表,资料准确。
1.2 方法 按照ICD-10标准分类。按照病人出院病历首页第一诊断统计。以两年为一时间段,计算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构成顺位。2 10年疾病构成顺位
10年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构成顺位,见下表:
顺位 2001-2002 2003-2004 2005-2006 2007-2008 2009-2010
系统疾病 构成(%) 系统疾病 构成(%) 系统疾病 构成(%) 系统疾病 构成(%) 系统疾病 构成(%)
1 消化系统 15.6 呼吸系统 16.7 消化系统 17.1 呼吸系统 16.8 呼吸系统 17.4
2 呼吸系统 14.7 消化系统 13.6 呼吸系统 16.8 消化系统 14.3 循环系统 14.8
3 妊娠分娩并发症 13.4 妊娠分娩并发症 12.8 循环系统 12.3 内分泌系统 13.9 消化系统 13.9
4 循环系统 9.6 循环系统 9.2 内分泌系统 11.4 循环系统 12.7 神经系统 12.4
5 内分泌系统 7.7 内分泌系统 8.3 神经系统 9.6 神经系统 11.8 内分泌系统 11.6
6 泌尿生殖系统 6.6 神经系统 6.4 泌尿生殖系统 8.7 妊娠分娩并发症 8.3 泌尿生殖系统 8.9
7 神经系统 6.4 泌尿生殖系统 5.6 妊娠分娩并发症 8.4 泌尿生殖系统 7.8 肌肉组织系统 7.3
8 肌肉组织系统 5.8 肿瘤 5.4 肌肉组织系统 6.9 肿瘤 4.2 妊娠分娩并发症 7.1
9 传染病 1.4 传染病 2.6 肿瘤 3.2 肌肉组织系统 3.9 肿瘤 3.6
10 肿瘤 5.4 肿瘤 1.7 传染病 1.1 传染病 1.3 传染病 1.4
3 分 析
[关键词] 鸡呼吸系统综合症 病因 防治
所谓呼吸道综合症是由鸡支原体、大肠杆菌、鸡新城疫病毒、冠状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和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其中两种或多种混合感染引起鸡呼吸道疾病的总称。该类疾病对养鸡业危害最大,造成的损失最严重,近几年来发病越来越严重,治疗难度和治疗费用越来越大,下面就发病原因、病变及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一、病因分析
1.新城疫基础免疫没有做好,后期的免疫即使做得再好也不易产生坚强的抗体。新城疫的免疫抗体产生的水平一般建立在首次免疫的基础上,所以首次免疫接种很重要。
2.肉用鸡后期生长快,需氧量大,呼出的有害气体多,鸡舍又过于密闭,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超标严重,刺激呼吸道产生病变。
3.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造成气管发炎,致使气管内有粘液和痰分泌,同时鸡无吞咽和呕吐动作,这种情况会造成鸡明显的呼噜或咳嗽。
4.喉气管炎、慢性流感和新城疫等较严重的病毒性疫病造成鸡的喉头与气管严重肿胀、出血,进而造成鸡群比较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一般药物往往难以治愈。
二、临床症状
呼吸道内的这些疾病的共同症状是:流鼻涕、打喷嚏、咳嗽、气管出现锣音,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消瘦,严重影响雏鸡、肉仔鸡的生长发育和成年蛋鸡的产蛋。病理剖检喉气管有粘液,喉头有出血点,气管环状出血,鼻腔和气管有黄色干酪样物,气管还会出现假膜或血痰,肺水肿并有积液,胰脏出血,十二指肠溃疡,直肠有弥漫性或条纹状出血,卵巢变性或卵泡坏死,输卵管有炎症、萎缩,子宫有水肿并有异物。
三、鸡群呼吸道综合症的成因
1.鸡只呼吸系统结构的特殊性
鸡只所特有的气囊结构,使鸡的呼吸系统可以说是从鼻到肺、至腹腔脏器、至骨骼及相关组织的“开放”系统。这意味着鸡只呼吸系统的感染很容易扩散至鸡腹腔脏器甚至全身,一旦气管、支气管的黏液纤毛系统、肺泡的巨噬细胞吞噬系统受到损害,鸡只呼吸系统疾病便会发生。
2.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VA、VC等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日粮中蛋白与能量的比例失衡,霉菌毒素的污染,均会损伤上呼吸道系统结构的完整性,进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3.疾病因素
引起鸡呼吸系统综合症的常见疫病有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病、霉形体感染等,而其中霉形体感染是引起禽呼吸系统综合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4.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
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白血病、网状内皮系统组织增生症、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贫血、呼肠孤病毒感染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破坏了鸡只的免疫系统,使鸡只产生了免疫抑制,对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强,使得新城疫、传支、大肠杆菌病、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以上影响鸡呼吸系统综合症发生的各种因素常常具有相互作用。如管理因素、营养因素的相互作用会使机体的抵抗能力下降,常可以继发一些条件性呼吸道疾病如大肠杆菌病、霉形体感染等。有时在实际中也可见到一些呼吸系统疾病的混合发生,如新城疫+大肠杆菌病、新城疫+支原体感染、新城疫+传支、传鼻+支原体感染等,加重了疾病的发病程度,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四、鸡呼吸系统综合症的防治
了解导致鸡群呼吸系统综合症的发病原因是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的前提。通过现场观察并评估可能影响呼吸系统综合症的管理因素,对可疑饲料进行营养分析和霉菌素毒素的检测,以及怀疑是病毒、细菌、霉形体感染时可进行必要的血清学监测或进一步采取各种实验室手段以确认病因或病原,来做好对鸡呼吸系统疾病的判断和治疗工作。
1.预防措施
1.1综合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给鸡群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做好日常的消毒卫生工作,保持鸡场、鸡舍、运动场所的环境卫生,饲养密度要合理,通风良好,对于病死鸡只要深埋或彻底销毁,杜绝传染源,给予鸡群良好的生存环境。鸡场应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和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
1.2预防接种
呼吸系统综合症是一种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环境应激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呼吸道综合性疾病。因此,在做好饲养管理及营养方面的预防工作外,还要做好如新城疫、传支、传喉、霉形体、传鼻等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2.治疗措施
2.1管理、营养方面
加强饲养管理,给鸡群以足够的营养物质,做好日常的卫生消毒工作,保持鸡场、鸡舍、运动场所的环境卫生,饲养密度要合理,通风良好,对于病死鸡只要深埋或彻底销毁,杜绝传染源,给予鸡群良好的生存环境。鸡场应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和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
2.2检测病原
通过现场观察并评估可能影响呼吸系统综合征的管理因素,对可疑饲料进行营养分析和霉菌毒素的检测,以及怀疑是病毒、细菌、霉形体感染时可进行必要的血清学监测或进一步采取各种实验室手段以确认病因或病原,做好对鸡呼吸系统疾病的判断和治疗工作。(1)病毒性疾病方面。可选用抗病毒中西药进行联合治疗,必要时可先进行疫苗紧急接种,再进行相关的治疗。(2)细菌疾病等方面。可选用抗生素、化学合成抗菌药进行治疗,如头孢类药物、强力霉素、阿米卡星、氟苯尼考、新霉素等。(3)支原体感染方面。可选用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替米考星等进行治疗。(4)混合型感染方面。可将上述的药物联合应用,同时多使用一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以促进机体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舒永方,曹步玲. 鸡常见几种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技术[J]. 山东畜牧兽医. 2011(02) .
一、上市的哮喘适应症抗体药物:Nucala、Cinqair
Xolair是20xx年上市的哮喘适应症抗体药物,靶点为IgE。
20xx年11月,GSK的哮喘新药IL-5单抗Neucala(Mepolizumab,美泊利单抗)获得FDA批准上市;20xx年3月,Teva的IL-5单抗Cinqair(Reslizumab)获得FDA批准上市。20xx年3月,Neucala又获得欧盟批准上市。
二、在研的哮喘适应症抗体药物
1.Xolair
Xolair是20xx年之前唯一一个呼吸系统疾病的抗体药物,20xx年销售额20.32亿美元。Xolair由基因泰克和诺华共同开发,是一种IgE抗体。近年来,罗氏和诺华将Xolair开发用于皮肤疾病,相继获得FDA和欧盟的批准。
2. Nucala
首个IL-5抗体药物,20xx年11月上市。具体见上文。
3.Cinqair
第2个IL-5抗体药物,20xx年3月上市。具体见上文。
4. Dupilumab
Sanofi与Regeneron联合开发的Dupilumab是一种靶向IL-4R/IL-13的抗体药物。虽然20xx年5月Sanofi披露了该药用于哮喘二期临床试验的积极数据,随后开启哮喘适应症的三期临床,但Dupilumab应用于哮喘的效果始终存在争议,。Dupilumab用于过敏性皮炎的临床进展较快,预计20xx年Q1披露2个三期临床top line的结果。
5.Benralizumab
AstraZeneca的Benralizumab是一种IL-5R抗体药物。该药物用于哮喘和慢阻肺COPD的三期临床试验均在进行中,预计哮喘适应症的提交NDA将在20xx年下半年。
6. Tralikinumab
AstraZeneca的Tralikinumab是一种IL-13抗体药物。该药用于哮喘的三期临床试验在进行当中,预计在20xx年提交NDA。
7.Lebrikizumab
Roche的Lebrikizumab是一种IL-13抗体药物。20xx年3月,罗氏披露了2项三期临床试验数据,结果一胜一负。在Lavolta I中,显示Lebrikizumab可以显著降低哮喘发作率,而在Lavolta II中,则未能得到类似结果。期待Roche披露具体试验数据,及具体的应对策略。Roche的研发管线中,还有从Amgen授权的AMG282,该药物处在一期临床研究阶段。
8. AMG317
Amgen的AMG317是一种IL-4R抗体药物,该药已经在phase II失败停止开发。
9.AMG282
Amgen的AMG282是一种IL-33抗体药物,处在一期临床研究阶段。该药物已经由Amgen授权给Roche.
一、呼吸系统疾病及用药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城市占第三位,农村为首位。常见典型症状:咳、痰、喘。咳、痰、喘、炎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共同症状,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有平喘药、镇咳药、祛痰药、呼吸兴奋药和抗感染药平喘、镇咳、祛痰药属于对症治疗药,只能消除或缓解呼吸道症状,必要时要合用对因治疗药。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牵涉面广 , 用药种类或数量亦较多 , 如抗感染药、镇咳药、平喘药、呼吸兴奋药、抗肿瘤药、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是喘息、咳嗽和咳痰 , 这些症状若不加以控制 , 长期不愈, 会促使病情恶化。随着呼吸疾病病因学、自体活性物质对病因学的作用等方面研究的进展 , 平喘、镇咳、祛痰三类药物 , 特别是前者 , 也在不断地更新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 除病因治疗外 , 必须重视对症治疗。有些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因比较复杂 , 没有有效的病因治疗方法 ,则对症治疗显得特别重要 , 通过控制症状防止病情发展。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分为5个亚类:清热解毒用药、止咳祛痰平喘用药、感冒用药、咽喉用药、呼吸道疾病其它用药。从20xx年9大城市呼吸系统类中成药医院用药各亚类所占比例来看,清热解毒用药占58.00%、止咳祛痰平喘用药占20.40%、感冒用药占11.62%、咽喉用药占9.09%、呼吸道疾病其它用药占0.89%。
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医院市场分析
世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市场20xx年的增长率为10.6%,市场价值达20亿美元。预计到20xx年,该类药物市场的容量将达450亿美元。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占世界药品总销售额的6%。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药物,市场份额在18%左右。目前,平喘药统治着该类药物市场,其中,抗炎药占30%的市场份额,支气管扩张药占33%。
在国内呼吸系统疾病医院市场,应用最多的是抗炎、镇咳、平喘、祛痰类药。在20xx年全国入网样本医院中,呼吸系统疾病用药销售金额在大类排序中位列第十,购药金额为4.7亿元,占到当年样本医院用药总额的2.1%。在20xx年第一季度~20xx年第三季度3年多的时间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的购药数量基本平稳,每年的需求总量没有太大变化,而购药金额的逐渐增加,平均药价呈升高趋势。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分类,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医院市场各亚类的金额份额分别为:镇咳药和感冒药类占40%,平喘药占35%,抗组胺药占19%,均呈现上升趋势,且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其销售金额在秋冬季节的增势较为突出。其余3类药品的市场份额均在2%左右有许多新剂型的鼻用药制剂的医院市场份额仅为2.01%,主要原因是此品经过OTC渠道销售的数量较大。在20xx年前三季度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医院市场单品销售金额排序中,氨溴索的销售金额排序第一,占26.96%的份额,市场优势较为明显。其他几种药物的份额均在10%以下。市场增长最快的是强力安喘通,增长率为37.85%。排序前10位的药品中有6种平喘药,占21.12%的市场份额。20xx年,共有546家企业生产的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在入网医院使用,其中,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企业占据总市场49.28%的份额,可见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品牌较为集中。
三、呼吸系统类药物市场状况
时值季节交替之时,也是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开始肆虐的时候。目前约有3亿名哮喘病患者,8000万名中到重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和成千上万名患有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病、过敏性鼻炎及其他常被漏诊的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
WHO发出警告: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未来10年内,慢性呼吸疾病的死亡人数将增加30%。虽然趋势显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在不断提高,但目前却还没有研究出能够治愈这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而现有药物只能起到减缓症状的作用。
呼吸系统用药市场调研报告指出,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吸烟人群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使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呼吸系统用药购药金额保持着持续的增长势头,目前全球几乎在所有的国家中,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都在逐年增加,而认识和诊断的方法也在不断改善。因此像治疗过敏性鼻炎和气喘这样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市场非常巨大并呈快速增长势头。不过目前对气喘或过敏性鼻炎临床医学还不能完全治愈,现有的产品仅能进行急性发作的症状减轻和长期的维持治疗。呼吸系统用药中,分为以下几个亚类:鼻用制剂(R01)、咽喉用制剂(R02)、抗哮喘药(R03)、咳嗽和感冒用药(R05)、全身用抗组胺药(R06)和其他呼吸系统用药(R07)。呼吸系统用药中的各亚类均有增长,除咳嗽和感冒用药(R05) 有明显的增长外,抗哮喘药(R03)和全身用抗组胺药(R06)都有着小幅度的增长,另外鼻用制剂(R01)有着百分之百的增长。
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约为6.94%,即全国每年有8,000多万人患呼吸系统疾病。在疾病构成上,急性鼻咽炎、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气管炎与慢性支气管炎这四大常见疾病占整个呼吸系统疾病的80%。儿童和老年人机体的免疫功能较差,这两个年龄段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年龄段。
20xx至20xx年间,呼吸系统类中成药医院用药一直呈上升趋势,20xx年增长率为17.35%,20xx年增长率为27.84%,20xx年增长率为16.89%。其中20xx年的增长率最高,主要原因是甲流疫情爆发,一度引起人们的恐慌,导致无论医院还是零售抗流感类中成药的采购量都瞬间加大。20xx年,呼吸系统类中成药医院用药增长率比20xx年有所上升,这一方面是由于甲流疫情仍存在威胁,另一方面是因基药目录中的呼吸系统用药品种扩展,使其医院用药量不断上升。
四、呼吸系统疾病药物研究
[关键词] 儿童;疾病谱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5-0130-02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三峡水库蓄水,秭归县位居坝上库首,气候、环境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本文通过对我院18年来儿科住院患儿疾病谱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了解我县儿童疾病谱的构成及变化,从而为该地区的儿童疾病预防和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资源
资料来源于本院信息科,对象为我院儿内科1993~2010年14周岁以内全部住院患儿。
1.2 方法
疾病诊断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疾病分类按照ICD-10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以出院第一诊断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年龄构成
1993~2010年共出院患儿23 124例,其中男13 026例,女10 098例,男∶女约为1.3∶1。年龄构成。
2.2 疾病构成、疾病年度分布情况
见表2、表3。前四位的病种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在1993~1998年占住院患儿总例数的54.67%,1999~2004年为68.41%,2005~2010年为71.51%。呼吸系统疾病其中肺炎所占比例最高,为38.42%,支气管炎及上呼吸道感染位于2、3位,分别为32.61%、27.15%。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非感染性腹泻及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肠炎所占比例很少。新生儿疾病主要是围生期窒息及相关并发症、黄疸、维生素K缺乏症为主,其他如营养性疾病、化脓性脑膜炎、风湿热、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已很少见,而儿童中毒及意外伤害性疾病仍时有发生。
2.3 传染性疾病构成
2.4 死因顺位情况
3 讨论
本资料显示,住院患儿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上升明显,这主要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医疗需求也不断增长,这也得益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惠民政策。住院患儿中5岁以下儿童占72.66%,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约为10岁以上小儿的两倍,与文献报道一致[1],5岁以下儿童仍然是我县儿童疾病预防的重点人群。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始终占据疾病谱的首位,平均占67.85%,2005~2010年71.51%(9325/13040)。肺炎是疾病谱中第一位疾病,约占住院患儿的26.07%,比国内文献报道稍高[2],也是住院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在住院患儿疾病谱中也占据了主导地位[3]。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原因主要是自身免疫功能低下,也可能与环境、空气污染有关,部分家长的生活护理不当、幼儿园人群密集且照管护理不周也是原因之一。呼吸系统疾病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应进一步加强儿童保健和健康教育,减少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仍然是儿童疾病防治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新生儿疾病近年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0年已占住院患儿的14.46%,比1993年的6.68%上升了1倍,新生儿疾病以围生期窒息及相关并发症、早产儿、各种黄疸为主[4],其他如维生素K缺乏症等也较常见,而上世纪90年代常见的硬肿症已很少见到。也正是由于对围生期窒息及黄疸等的早期干预治疗,由这类疾病所导致的脑瘫、智力障碍等残疾儿童近些年也明显减少。
儿童结核、流行性脑脊膜炎(流脑)、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麻疹、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在逐年下降,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仍常年散发,而近几年来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几乎占住院患儿传染病的90%以上。这与卫生防疫工作的努力及国家计划免疫政策的大力推广有关,但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仍在幼儿园、学校内流行,且新的传染病如手足口病等正成为主要流行的病种。传染性疾病在疾病构成中位居前列,与文献报道一致[5],所以传染性疾病依然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住院患儿死因顺位也发生了一定变化。2005~2010年,死因顺位分别为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毒与意外伤害。加强新生儿疾病预防、提高新生儿疾病救治能力仍是我县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工作重点。中毒及意外伤害性疾病呈明显上升趋势,以药物、农药、有毒植物中毒及溺水等为主。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家长(主要为老人)缺乏对药物治疗的正确认识,认为服药剂量越大效果越好,从而导致给孩子服药过量中毒,另一方面可能为农村近年来外出务工的增加,缺乏父母的监管,老人又缺乏安全意识,各种药物随处放置,孩子自己玩耍而无人照看,使得儿童药物、农药、有毒植物中毒及溺水等意外伤害性疾病增加。这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应加强对药物、农药的管理,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加强对儿童的监护,减少中毒及意外伤害的发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健康意识的增强,儿童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如佝偻病、营养性贫血等已少见,且病情都比较轻,只需门诊治疗,住院患儿中已很难见到,消化道细菌感染性疾病也已明显减少[6,7],而病毒性肠炎如秋季腹泻仍是消化系统的主要疾病。
综上所述,18年间我县儿童疾病谱发生了变化,研究儿科疾病谱,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儿科疾病的变化规律,常见病的防治仍然是儿科工作的重点,部分疾病增长较快应引起儿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也希望借此分析能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保健工作,为儿童疾病医疗研究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
[2] 贾秀红,杨华琴,朱淑霞. 1997~2004年儿科住院病例疾病谱及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2006,13(3):213-215.
[3] 段玉清,邱杰,李维成. 我院30年儿科疾病谱变迁[J]. 中国卫生统计,2003,20(1):30-32.
[4] 颜莉蓉,黄正东,吴一波,等. 某医院2001/2007年住院患儿疾病谱分析[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23(2):17-20.
[5] 张姝,黄志,宋萍. 我院10年来住院儿童疾病构成及变化分析[J]. 现代临床医学,2011,37(3):132-134.
[6] 王晓茵,刘雅婧,张春妍. 1994~2001年我院儿科住院患儿疾病谱及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3):253-255.
作者:刘凯 高辉 运明 陈长生
【摘要】 目的:了解住院军队职工的患病和住院消耗情况,找出影响军队健康和威胁军队职工生命的主要病因及消耗医疗费用较多的主要病种. 方法:收集并分析2002~2005年某部队医院收治的住院军队职工的有关资料,获得住院队职工的主要疾病和住院费用. 结果: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影响军队职工健康的主要系统病因,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病是消耗医疗费用最多的病种. 结论: 加强对军队职工卫生习惯,降低军队职工主要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加强对消耗费用较多的疾病的监管.
【关键词】 疾病谱 住院费用 军队职工
0引言
疾病谱不但能直接反映居民的疾病结构,也可以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服务等变量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疾病谱是制定卫生工作计划,评价卫生服务效果,确定卫生工作重心的重要依据,也是人口学、医学研究的一项基础资料[1-2]. 住院费用分析可以反映出哪些疾病消耗医疗经费较多,对国家和居民财产影响较大[3-5]. 当前,部队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军队职工的医疗保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军队职工的住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尚无先例. 我们对某医院住院军队职工的住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影响军队职工健康的主要病种分布和费用消耗,为军队职工的卫生防病治病工作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采用“军卫一号”军队医院卫生信息系统,收集某医院2002~2005年20岁以上的军队职工住院信息. 经核查,有效数据18832条.
1.2方法
年龄的计算采用出院日期减去出生日期,分为3个年龄组:20~45岁,46~65岁和>65岁年龄组. 所有疾病均依据ICD9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及分类汇总统计,以出院第一诊断为准,按照ICD9国际疾病分类法,共分成10余个疾病系统,即: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肿瘤(包括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动态未定和性质未特指的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及免疫疾病,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精神病,神经系统和感官器官疾病(包括神经、眼及其附器、耳和乳突),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先天异常,起源于围产期的情况,体征、症状和不明的情况,损伤和中毒及其他.
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6],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 Wallis H检验.
2结果
2.1年龄结构46~65岁住院军队职工占总数46.69%,>65岁住院军队职工占总数15.59%,男职工平均年龄53.9(中位数53.0)岁,女职工平均45.3(中位数45.0)岁,两者年龄结构差异显著(χ2=1583.397,P
2.2男性职工疾病谱
2002~2005年住院军队男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 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726.49‰. 其中,20~45岁住院军队男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肌肉骨骼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718.98‰;46~65岁住院军队男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其他疾病,肿瘤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720.25‰;65岁以上组住院军队男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其他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826.66‰.
2.3女性职工疾病谱
2002~2005年住院军队女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妊娠、分娩疾病,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713.91‰. 其中,20~45岁住院军队女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妊娠、分娩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747.59‰; 46~65岁住院军队女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肿瘤和肌肉骨骼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745.56‰;65岁以上组住院军队女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感官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803.39‰.
2.4职工性别、年龄别住院费用
男性职工不同年龄段住院总费用不同(H=124.42,P
2.5职工住院总费用
前5位疾病住院军队男性职工住院总费用前5位的疾病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及烧伤和腐蚀伤,5种疾病共消耗1055.39万元,占总费用的35.93%(表3). 住院军队女性职工住院总费用前5位的疾病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良性肿瘤,胆囊炎和胆石症及脑血管病,5种疾病共消耗费用1019.00万元,占总费用的33.15%(表4).表3住院军队男性职工年龄组住院费用前5位的疾病及其总费用(略)表4住院军队女性职工各年龄组住院总费用前5位的疾病及其总费用
(略)
3讨论
从住院军队职工的年龄结构上来看,65岁以上军队职工2935人,占全部军队职工的15.59%. 因此,应当加大对老年军队职工疾病防治的研究,积极开展老年军队职工的卫生保健,提高老年军队职工的医疗保障水平.
循环系统疾病占住院男性职工全部病因的239.24‰,病因第1位,占住院女性职工全部病因的141.12‰,病因第2位. 心、血脑管疾病住院总费用均处于男、女性军队职工病种住院总费用的前五位. 说明循环系统病是危害军队职工健康和生命,消耗医疗经费的主要系统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加,循环系统疾病占全部病因的比例不断增加. 因此,军队职工尤其是老年职工应增强自我保健意识[7]. 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少饮酒,少吸烟,少吃盐,少熬夜;提倡合理膳食,减少高脂肪,高糖类食物的摄入;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减轻精神压力,减少情绪波动. 这些都有助于降低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另外,有效的体检也非常重要,尤其是专业的健康体检,这些在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普遍. 芬兰社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取得的成功经验,提示我们通过积极防治,尤其是冬春季节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防治和加强心脑血管患者的防寒、保暖,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
消化系统疾病占住院男性职工全部病因的161.16‰,病因第2位,占住院女性职工全部病因的132.21‰,病因第3位. 所以,应引导广大职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应该注意饮食搭配,粗、细粮结合,不暴饮暴食,不挑食拣食,杜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陋习,养成饮食规律,饭前洗手的好习惯. 同时,应注意缓解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压力,避免造成精神性的消化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占住院男性职工全部病因的159.33‰,为病因第3位,占住院女性职工全部病因的163.05‰,为病因第l位. 因此,应加大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宣传力度,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重视,培养军队职工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肿瘤是住院军队男性职工病种住院总费用的第二位和住院军队女性职工病种住院总费用的第1位. 因此,应引导军队职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尤其是对老年军队职工,定期进行体检,同时正侧位胸片,消化道内窥镜,腹部B超及相关酶学检查也必不可少. 这是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3].
住院军队男、女性职工住院总费用前五位的疾病略有不同,肾功能衰竭及烧伤和腐蚀伤处于住院军队男性职工住院总费用的第四位和第五位,在住院军队男性职工消耗医疗经费中显得较为突出,而良性肿瘤及胆囊炎和胆石症处于住院军队女性职工住院总费用的第三位和第四位,在住院军队女性职工消耗医疗经费中显得较为突出[4,8]. 住院军队职工3个年龄组的住院费用存在显著差异,人均住院费用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65岁以上老年人住院费用最高. 老年患者因自身免疫力下降,体质弱,对疾病抵抗能力差,导致慢性病多,发病时间长,疗效较差,恢复较慢,因此老年患者住院费用高于一般年龄患者的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贾秀红,杨华琴,朱淑霞,等. 1997-2004年儿科住院病例疾病谱及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2006,13(3):213-215.
[2]卫生部Ⅶ项目考察团. 芬兰健康促进报告[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997, 5(3): 97-102.
[3]尹长森, 魏骏. 36年来享有卫生保健条件的532例死亡患者的死因分析[J]. 安徽医学, 1999, 20(5): 23-24.
[4]肖锦铖. 合肥地区不同人群住院费用结构分析与期望调查[J]. 中国医院管理, 2003, 23(2): 17-20.
[5]徐先荣, 崔丽, 尹欣, 等. 歼击机飞行员飞行不合格的疾病谱分析[J].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6, 17(1): 46-48.
[6]张文彤. SPSS11统计分析教程[M]. 北京: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2: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