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疏松土壤的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土壤免耕剂;使用;注意事项
土壤免耕剂是新研制生产的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降低耕作成本的现代高科技生物化学制剂。近年来,土壤免耕剂在全国各地被快速推广和应用,但由于有的农民不了解免耕剂的产品特性和使用方法而盲目使用,结果造成使用功能效率降低或应用成本增加。先进的农资产品还需有正确的使用方法,农民朋友在使用土壤免耕剂时一定要按照下列技术要求严格操作:
1 注意正确掌握用量
在使用土壤免耕剂时,一定要正确掌握用量。用量过低,则难达到土壤免耕的功效,则会造成药剂的浪费。正确的使用剂量及方法是:在大田、果园及蔬菜地中每亩用免耕剂200克加水50-100千克经充分搅拌均匀后,在土壤湿润或雨前直接喷洒于地表。未使用过免耕剂的地块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板结,所以第一年可按上述剂量施用数次,以后每年施用一次即可。若土壤结构严重板结,且又长期干旱缺水,每亩用免耕剂250-300克加水100千克进行喷雾。在使用免耕剂时,如果先对地表进行人工松土,再泼施有机肥(或堆厩肥),然后再喷施免耕剂则可达到免耕、追肥两相宜的良好效果。
2 注意应用土质类型
土壤免耕剂虽然有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能、促进土壤生物活性、增强土壤肥水渗透力以及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等优良特性,但不同类型的土壤,其免耕剂的应用量又各不相同。因此,施用土壤免耕剂应根据不同的土质来确定用量。对于黑土、沙性土及各种免耕、少耕的土地,每年春、夏或秋冬,每亩用免耕剂200克加水50-100千克经充分搅拌后对地表喷施数次,以后每年减少用药量和次数直至不施;对于板结、黏性大、水肥分布不均、耕作层较浅的土壤,每年的春夏秋冬,每亩用300-400克土壤免耕剂加水100千克喷施在地表,以后每年每年减少用药量直至不施。春秋时节是果树和种植期较长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生、芝麻、蔬菜等)的生长旺期,对于土壤营养要求高,因此,可在这个时候对其土壤各施一次土壤免耕剂,以改善其土壤环境,促使植根系发达、健壮,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深耕就是利用机械的作用,加深耕层,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形成土壤水库,增强雨水渗入速度和数量避免产生地面径流,打破犁底层,熟化土壤,使耕层厚而疏松,结构良好,通气性强,土壤中水、肥、气、热相互协调,利于种子发芽,作物根系生度好,数量多;可以掩埋有机肥料,请除残茬杂草、消灭寄生在土壤中或残茬上的病虫。深松是疏松土层而不翻转土层,保持原土层来乱的一种土壤耕作方法。深松可以加深耕层,增强雨水入渗速度和数量;深松不翻转土层,使残茬、秸秆、杂草大部分覆盖于地表,既有利于保墒,减少风蚀,又可以吸纳更多的雨水,还可以延缓径流的产生,削弱径流强度,缓解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有效地保护土壤,深松不能翻埋肥料、杂草、秸秆,不利于减少病虫害。
用畜力步犁耕地,犁底不平,耕作深度一般只有12cm左右,而且不能很好地翻土;小型拖拉机带单铧或双铧犁耕地,耕作质量虽然比畜力步犁好,但耕深一般只有14~16cm。长此以往,熟土层厚度减少,犁底层增加,很难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对土壤提出的要求,使粮食产量受到影响。近年来,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十分重视用大中型拖拉机深耕、深松,对促进粮食增产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并得到大力推广。
机械深耕的技术实质是用机械实现翻土、松土和混土。其作用和效果是:恢复土壤团粒结构,调整土壤三相比例关系;翻埋肥料,促进土壤熟化,消灭杂草,减轻病虫害。深松是指超过一般耕作层厚度的松土。机械深松的技术实质,是用机耕松碎土壤而不翻土、不乱土层。通过深松土,可在保持原土层不乱的情况下,调节土壤三相比例,为作物生长发育刨造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
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牵引复式五铧犁以及各种型号的悬挂犁,是较为理想的深耕机械。深松机械有单独的深松机,以及与铧式犁安装在一起的深耕(深松)机械。在悬挂犁上,深松铲可直接固定在犁柱上,铲柱上有调整螺孔,以调节松土深度,也可固定在犁侧板上。在牵引犁上,深松铲用平行四连杆机构铰接在犁架上。起犁时联结杆带动深松铲升起;落犁时深松铲比主体犁迟入土,以免受冲击使铲尖受损。为避免深松铲疏松的沟底层被犁轮压实,往往将最后一个犁体的深松铲配置在沟轮的后面。
对合理的耕作深度,世界各国有各自的标准。我国各地绝大部分的耕深,旱田为16~20cm,水田为10~14cm,国营农场较深一些,可达到24~26cm。实际上深耕的幅度是随土壤性质、微生物活动和作物根系分布规律以及养分状况变化而变动的。深松土的深度亦是如此。在一般情况下,应以目前当地传统耕翻法的深度及犁底层的厚度为准,再适当加深一些,即打破犁底层,就能基本满足作物的需要。
深松土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两类。一为平作深松;二为垄作深松。在垄作地区二者又常互相渗透,垄平结合,混为一体。故深松适应性较为广泛。在广大的春旱地区、低产土壤地带、盐碱地、低洼湿润地带、丘陵漫岗地,都有不同的增产效果和改善耕层构造的作用,适应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多种作物。
平作深松包括平翻深松和耙茬深松。平翻深松即上翻 20cm,下松8~10cm左右。麦茬和糜茬,压绿肥和施有机肥料以及秸秆还田的地块,草荒严重的大豆、玉米茬和低湿地等都可运用平翻深松。耙茬深松是在过去耙豆茬播小麦的经验基础上,增加深松内容,即先进行深松处理,然后耙茬。
深耕深松应注意的事项。
1.耕翻作业宜在前茬作物收后立即进行。因为这时耕地可及时将地面的残茬和残草翻入土中,使它腐烂,减少以后病虫害和杂草繁殖,同时也有较多的机会接纳降水和促进土层熟化。特别是需要晒垄、晾垄的半休闲地,争取早翻耕更为重要。
2.深耕深松作业是重负荷作业,一般都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相关的农机具进行。耕作的深度一定要因地制宜,既要根据当地的土质、作物种类,还要考虑劳力、农机具和肥料的情况。原耕层浅的土地,要逐渐加深耕层。
3.深耕深松一定要在土壤的适耕期进行。深耕的周期,一般是隔2~3年深耕一次。
1.促进根的呼吸作用,有利于矿质元素的吸收
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有氧呼吸产生的ATP是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直接能源。因此,凡是影响植物有氧呼吸的因素都能影响矿质元素的吸收。中耕松土能破坏土壤不渗透层(即板结层)的结构,防止土壤板结,增加空气的流动,促进根的呼吸作用,有利于矿质元素的吸收。
2.促进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增强土壤肥力
动植物的遗体中的含氮物质被土壤中的氨化菌分解形成氨气,再经硝化细菌(其同化作用为需氧型)的作用,最终转化成硝酸盐,增强土壤肥力。
3.抑制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保持土壤肥力
在土壤板结或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土壤中的反硝化细菌可以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并最终转化成氮气,返回到大气中。因而,中耕松土能疏松土壤,增加空气的流动,抑制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保持土壤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4.减少农作物与杂草的竞争,调整能量的流动方向
在中耕松土时,将杂草清除,减少了农作物与杂草的竞争,调整能量的流动关系,使生态系统中太阳能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有利于提高产量。
5.有利于土壤溶液的流动,保证植物矿质元素的需求植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在根部周围土壤溶液中,某些元素被吸收后,距根部较远的同种元素将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转移到根的周围,保证植物矿质元素的需求。中耕松土就能使土壤疏松,有利于土壤溶液的流动。
6.有利于固氮微生物的生长,提高拌种植物的产量
1、方法:种植四季竹的时候,要使用肥沃性良好的疏松土壤,栽种的地方要足够的向阳,且必须是背风的。当土壤干燥的时候,应该适当的给它浇水,不过在遇到雨季或者是有积水的时候,应该尽快给它排水。
2、注意事项: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除草、松土,过冬期还要施些复合肥来作为过冬肥。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种植模式;作物布局;耕作
中图分类号: S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01-1
1作物布局的设计
合理的作物布局设计是一个复杂过程,在遵循作物布局原则的基础上,应按一定步骤进行。查清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掌握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外界环境的要求,明确当地人民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的需求,明确国家计划和市场对产品的要求。在掌握以上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主导作物与辅助作物比例,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比例,粮食作物与豆类作物比例,将确定的各种作物,配置到各种类型的土地上,即拟订种植区划,绘出作物现状分布图与计划分布图,对拟订的初步方案进行下列可行性研究:自然资源是否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是否满足各方面需要;是否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养分和水分输入输出是否平衡;机械、劳畜力供需是否平衡;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是否适应。
2合理的运用间、混、套作
合理搭配作物种类和品种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作物生长特性进行选择,按通风透光与充分利用地力的要求合理搭配。一般以高秆与低秆作物搭配;作物植株体积大的与小的搭配;圆叶与尖叶作物搭配;深根与浅根作物搭配;生育期长的与短的作物搭配;早熟与晚熟作物搭配。并且确定合理的种植方式和密度,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壤和光能,又要使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都方便。适时播种、缩短共生期要根据套种方式,上茬作物长势、品种生育期、下茬作物株型大小、苗期抗性等确定播种期。套种过早,上下茬作物共生期长,对下茬作物不利;过晚,不能争取时间,失去了套种的意义。
3搞好复种和轮作
为了保证复种增产,必须采用一系列综合技术措施。合理选择和搭配作物品种,既要使搭配的作物品种对光、热、水、肥的需要不得超越当地所允许的条件,又要使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缩短大田的生育期,就要选用早熟品种,进行抢茬播种,实行套种,采用育苗移栽等措施。缩短大田生育期,可以解决复种作物争时间的矛盾。同时采取促进早熟的增产措施,并逐步实现机械化。
制定一个合理的轮作制度模式要注意下面几项:确定轮作的作物组合,就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设计轮作时,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地形、土壤、水利等条件划成不同的轮作区,然后根据不同轮作区的特点,确定轮作中相应的作物组合。然后安排好作物的轮换顺序,再确定轮作年限。
4 土壤的耕作
土壤的耕作制度是围绕作物轮作制度所采取的一整套耕作措施。其任务是调节土壤水分和养分;防止风蚀、水蚀地面的状况发生,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土壤耕作是根据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应用机械的方法,建立土壤的良好耕层构造,以达到调节土壤肥力条件,控制土壤肥力因素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合理的土壤的耕作应根据作物对土壤的要求、气候特点和土壤特性来确定具体的几个方面:土壤松紧度和孔隙状况;耕层深浅;干湿交替和冻融交替;降雨和蒸发;风蚀;土壤特性。
4.1平翻耕法
平翻耕法也叫平作土壤耕作法,是世界运用历史最久、分布最广的一种耕法。它包括基本耕法和表土耕法两个环节。
4.2深松耕法
是指用无壁犁或松土铲只松土不翻土层的耕作方法。它可以疏松耕层,破除犁底层,改善耕层构造,协调水、肥、气、热状况。它只松土不翻土,保持熟土在上生土在下,土壤微生物区系不乱,生土在原来的位置上熟化,既可加深耕层,又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对作物生长无不良影响。深松耕法不翻土,作业较灵活,可与播种或中耕同时进行,时间选择余地大,方法多样,易于安排。
4.3少耕法与免耕法
少耕法是指一次完成多种作业减少耕作次数的耕作方法。耕作次数少,避免过度压实土壤与破坏结构,土壤表面粗糙疏松,并有残茬覆盖,可以截留雨雪,减少风蚀,还可节约能源。免耕法是由少耕法发展起来的,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不进行任何土壤耕作,在后茬作物播种时,用特制免耕机在前茬地上一次完成播种行内的灭茬、播种、施肥、施药、镇压等作业,以后也不再进行中耕。少耕法和免耕法可减轻雨水对表土的冲击和土粒的移动,有利于水分渗透及蓄水保墒,减少径流和水分蒸发及坡地水流失;如果结合秸秆覆盖措施,可疏松土壤,消除板结;土壤排水通气良好;根系穿插均匀,发展良好。它们的缺点是有机肥不易施土壤深层,化肥易流失。
关键词:田间栽培;园林规划;技术
1 园林苗木栽培前的技术关键
首先,选择合适的场地,场地的选择是苗圃种植的基础,不适合苗圃生长的场地会增加种植的成本和减缓苗木生长的速度,影响到苗木的质量。因此,苗木栽培前要从技术上分析,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蔬松、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酸碱度适宜的土壤条件,场地周围要有水源,以保证干旱季节苗木的正常生长。其次,土壤的改良,根据所栽培苗木种类与土壤条件进行合理的土壤改良,以满足苗木生长的需要。因此,一般土壤分析在9~10月份进行,对20cm耕层土壤进行分析,包括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土壤pH值、土壤病虫害等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调节土壤结构、合理施肥、调节土壤pH值、土壤熏蒸以杀死病虫等措施,改良土壤,以利于苗木的生长。最后,进行合理施肥,栽培前,应进行翻地、耙地及旋耕,疏松土壤,耕翻时以免破坏土壤结构,要选择在土壤干湿条件适合时进行。施肥主要有无机肥,如磷钾、尿素等,在耕翻前施用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性,对苗木的生长更为有利,尤其对粘性土壤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更为明显。土壤的pH值主要用石灰和石膏来进行调节。施肥量和施用石灰的量要根据土壤分析结果进行,同时要保证施肥均匀。
2 园林苗木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1)苗木之间的行距对于苗木的生产非常重要,合理的行距可以保证苗木高质量、高速度生长,不合理的行距,会影响到苗木的树姿树形,致使苗木质量变差。通常来说,苗木行距确定的影响因素有:苗木的生长速度、苗木的生长习性、苗木田间生长时间。为了方便松土、锄草、灌溉、喷药及施肥等相关操作,减轻工人劳动量,行距一般为1.5~2m,落叶灌木和小乔木株距为25~50cm,整形树或松柏类树株距为75~120cm,行道树或庭荫树株距在1.5m或更宽。
(2)苗木栽培时期的选择。苗木的生长和种植季节密切相关,通常来说,春季栽植好于秋季。因为秋季栽植的树木还没有很好生根,没有适应新的土壤环境,当冬季来临,根系不能充分吸水以供应植株水分的散失造成树木枯叶、枯梢甚至死亡。而春节栽培,经过阳光和雨水充足的夏季后,苗木基本都可以生根发芽。
(3)种植方法的选择。种植方法要根据所种植的苗木而定,不同的苗木采取不同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要领。裸根苗栽培时,要确保苗木具有湿润的根系;小苗栽培时,为了有利于发根,要对根系进行适当修剪;容器苗栽培时,对从容器中提出的苗木要进行疏松根球基质,如:用刀把根球从上到下浅浅划几道或根球外表基质用工具撬松,把根系露出,使根系易于伸入到周围的土壤中。
(4)栽植后的注意事项,一定要及时浇透水,并检查根系是否盖严,以免透风造成苗木根系被风干。定期检查土壤的水分状况,及时补充浇水。除栽植后第一次浇透水外,以后浇水切不可过多,不能使土壤长期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否则,易造成因缺氧引起根系腐烂而死亡。
3 苗木田间管理技巧
(1)田间松土与苗木锄草。为了实现农机化作业,大苗木的种植行间距离应该足够大,为了使土壤疏松,有利于雨水的渗入和通气,机械化松土应该依据土壤的结构采取相应的耕作方式,避免重复耕作而破坏土壤结构。旋耕时除草,效果要比除草剂更好,也避免农药的残留和对苗木的伤害。
(2)修剪根系与整形。苗木在生长1~2年后,为了促使起苗时根球内根系浓密,更容易成活,应该对根系进行断根修剪,具体的方法是,用长铁锹在苗的四周直上直下深挖,切断苗木的支根,断根后应立即浇透水,以防苗木水分的过度散失。苗木整形目的是起苗时更美观,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修剪的同时不能破坏主干枝叶。
(3)起苗。起苗工作是苗木栽培的关键,苗木经过长时间的护理以后,已经符合栽种标准,如果起苗不当,质量在好的苗木也会影响到树姿树形,严重时可能导致苗木死亡。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的普及,起苗工作大多由机械来完成,机械起苗能够更好地保护根系不受破坏。若苗木是易于生根和成活的树种,土球可适当小些,常绿阔叶树或起苗季节较晚就要带较大的根球。根球一定要包扎好,损坏或破裂的根球直接影响到苗木的成活。
4 结语
苗木栽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仅需要新技术更需要精细管理,苗木田间栽培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因素、土壤因素、人为因素等, 每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相信只要广大苗木技术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引进和吸收新技术,就一定能够做好苗木栽培工作。
摘要:反季节蔬菜在外界环境不利于正常生长的情况下要达到高产,健壮的根系很重要。提高土壤通透性对于培育壮根壮苗尤为重要,总结了3种提高土壤通透性的方法。
关键词:蔬菜;根系;土壤透气性
棚室栽培黄瓜因土壤性质变劣,黄瓜根系生长不良,抗逆性降低,遇到冷空气时不能忍受长时间阴冷,因而导致减产。培育健壮的根系是提高黄瓜抗逆性,获得增产的必要手段。而决定蔬菜根系健壮、抗逆性高低的关键是土壤的透气性。土壤透气性强,氧气充足,根系的呼吸作用充分,可以产生较多的能量,根系吸收能力增强,黄瓜抗逆性提高,进而增加产量。
1 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
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是提高土壤透气性的根本措施。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不可缺少的主体成分。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就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称为“海绵田”,作物产量最高。资料显示,中国大部分地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低于适合蔬菜生长2%的界限。因此,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是十分必要的。
2 合理灌水,改大水漫灌为滴灌
传统的沟灌、畦灌等对土壤有侵蚀、压实的作用,土壤的团粒结构便被破坏,不利于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而在棚室蔬菜生长起来后,又覆盖着地膜,中耕松土的难度较大,土壤板结也就无法打破了。滴灌不同于大水漫灌,可以慢慢地浸润土壤,对土壤破坏作用小。在山东青州等滴灌已经推广多年的地区,菜农普遍反映使用滴灌的棚内土壤更加疏松,透气性更强。
关键词:杉木;速生丰产;培育
1 适生条件
杉木喜温湿,不耐旱,忌水渍。适生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风速小,雾日多,霜雪少的气候条件。在疏松、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酸性或微酸性的黄壤、黄棕壤上生长良好。速生丰产林适宜海拨800~1800m,瘠薄干燥或过于粘重的土壤,生长较差。低山、中山的山脚、阴坡、谷地等地方为杉木的适生地形;山顶、山脊则相反。
2 选种培育
2.1 采购良种
采集种子园的良种或从各级林业部门购买良种育苗,是实现杉木速生丰产的重要途径。
2.2 圃地选择
杉木育苗应选择水源充足,排水良好,肥沃湿润的砂壤土,凡前1年种过茄、瓜、烟、辣椒等感菌作物的农地或已育过杉、松苗的老圃地,均不宜选作杉木育苗圃地。
2.3播种季节
适时播种。杉木播种在我县一般在冬季为宜。或种子成熟后随采随育。
2.4 精细整地
播种前要精细整地,结合整地每667m2匀撒20~25kg石灰和敌百虫3~5kg,进行土壤消毒。要施足基肥,整地时每667m2施猪牛粪1500~2500kg,饼肥100~200kg,过磷酸钙30~50kg,均匀地翻入苗床。
2.5 精细播种
将种子用清水浸泡24小时,捞出浮种;然后对沉种用l%的漂白粉,或0.5%的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进行消毒;倒去药液,封盖1小时后便可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法播种。每667m2播种量8~10kg;播种用细泥或火烧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度,然后盖草。
2.6揭草遮荫
播种后15~20天种子开始发芽。出苗60%可揭除覆草。6~9月份困气温高,杉木幼苗一般要搭棚遮荫或插枝遮荫,但注意要保持透光度50%~60%。
2.7防涝防病
杉苗生长初期正是雨季,易发生猝倒病,要注意排水防涝。出苗后,每隔10~15天喷洒0.5%~1%的波尔多液1次,连喷4~5次。如出现病害,则用65%的敌克松500~800倍喷洒。
2.8 松土除草
除草要除早、除小、除了,最好在雨后或灌溉后连根拨除。苗木进入生长盛期,应经常进行松土,深度以不伤苗根为原则,初期浅锄,后期稍深。
2.9 追肥间苗促进苗木早期发育生根,增强抗病力,宜施氮、磷肥
中期氮磷钾混合施用,中期过后,停施氮肥,适当施磷钾肥。9月份后应停止施肥。在苗木生长盛期6~9月,需间苗2~3次,立秋前后,最后1次间苗,一般保留100~150株/m2(4~6万株/667m2)。
3造林培育
3.1 选地
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湿润而又排水良好的地方。低洼积水,土壤过于瘠薄不宜栽杉。
3.2劈山炼山
在伏天把造林地的灌木杂草砍倒晒干,四周开好防火线。选无风阴天或早上,从上而下、从外而内点火烧山。
3.3 穴垦整地
为防止水土流失,目前普遍推行穴垦整地。即全面劈山、炼山后,按定植的密度1.7~1.7m,呈三角形配置挖穴,穴大40~50cm,深35cm左右。
3.4 造林方法
杉木造林一般有植苗造林和萌芽更新2种。植苗造林,选用1年生壮苗,苗高≥30cm、地径≥0.5cm、头、紫红色、须根多的杉苗在冬春(12月至翌年2月) 造林,选择阴雨天和雨后晴天为好。连续大雨、刮风或结冰期间,以及土壤过于干燥均不宜栽杉。栽植时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向水平方向舒展,分层压实,里紧外松不积水,防止窝根,掌握“三踩二埋一提苗”的原则。要适当深栽,深栽至苗木地上部分的2/3~1/2。深栽可增加苗木的抗旱能力,还可以减少以后干茎萌条的发生。在穴的上面再覆些松土,略高于地面,雨季不致积水。为了改良土壤、减少病虫害发生等,可采用混交造林。一般采用行间混交方式造林。
3.5 中耕除草
造林后的当年和第2年需进行2~3次松土除草抚育,第3、4年各进行2次,并结合中耕除草抚育及时除去根际萌芽条,中耕深度以10~20cm为宜。
3.6 幼林施肥
杉木的生长和其他作物一样,需要一定的养分,通过施肥培育,较差的林地上也能获得速生丰产。作为基肥一般是每穴施0.25kg磷肥,要注意将肥料与穴底土壤拌匀再复一点土,使其不和根系接触。作为追肥大面积造林可结合第2年的松土除草,每株施碳酸氢铵100~150g。庭院杉木林可在冬季挖沟施肥,方法是:冬季行间水平挖沟35~40cm深,每667m2施人畜粪、堆肥1500~2000kg和碳铵10kg。
关键词 有机红枣;土壤管理;模式;措施
中图分类号 S665.10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21-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枣果生产必须向无公害、绿色、有机方向发展生产道路。有机红枣生产最重要就是土壤管理,土壤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红枣的优质、丰产,有机化发展[1-2]。土肥水管理是枣树优质丰产的基础。科学的土壤水管理,能促进根系的生长,提高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合成和运转能力,从而促进树体地上部的生长和结果,达到丰产优质的目的。枣园土壤管理模式,是指对枣树株间和行间的地表进行管理的方法。合理的土壤管理模式,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土壤养分和水分供给状态,促进土壤结构的团粒化和有机质含量的提高,防止土壤和水分的流失,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土壤管理的措施和严格把关是绿色生产的重要环节。
1 有机红枣生产的地块选择
有机红枣生产首先选择土壤地下无污染源,地下水、土壤本身不含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的地理范围。地上100 km内无重工业生产,无尾气和污水排放的集中地区。选择在放射性元素危害以外地域。
2 有机枣园土壤管理模式
2.1 免耕法
又叫最少耕作法,即在枣园内,除枣树外,不种植任何其他作物,并利用工人除草的方法清除地表的杂草,保持土地表面的疏松和状态的一种耕作方法。其优点是,节省劳力和经营成本,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增加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杂草对养分和水分的竞争。其缺点是长期免耕,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有机质迅速分解而含量下降,导致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地表湿度变化剧烈,加重地表水土和养分的流失。
2.2 生草法
这是在枣园内除树盘外,在行间种植禾本科、豆科等草类的土壤管理方法。分永久性生草和短期生草2类。永久性生草是指在枣树苗木定植的同时,在行间播种多年牧草,定期刈割,不加深翻。短期生草,是指选择一至二年生的豆科或禾本科的草类,逐年或隔年播于行间,在枣树花前或秋后刈割。生草法的优点是,能保持和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的含量;防止水土和养分流失;改善枣园地表小气候;促进果实成熟和枝条充实;降低土壤管理成本,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其缺点是,易造成草类与枣树的养分与水分争夺。
2.3 覆盖法
这是利用各种材料,如作物秸秆、杂草、薄膜、砂砾和淤泥等,对树盘、株间甚至整个行间进行覆盖的方法。其优点是,可以防止土壤水土流失和侵蚀;改善土壤结构和物理性质;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调节地表温度,缩小地湿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抑制杂草生长;防止返碱;积雪保墒;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效态养分;促进枣树的吸收和生长。其缺点是,容易招致鼠害和虫害;长期覆盖还容易使根系上浮,在土壤水分急速减少时容易引起干旱。
2.4 免耕覆盖法
这种方法,是在枣树最需要肥水的前期保持清耕,而在雨水多的季节间作或生草覆盖地面,以吸收过剩的水分和养分,防止水土流失,并在雨期过后,旱季到来之前,刈割覆盖物,或沤制度上弥补了三者各自的不足。其缺点是可导致根系上浮。
目前,我国枣区枣园土壤管理仍然以传统的耕翻作法为主,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推广覆盖法、生草法和免耕覆盖法,提高枣园土壤管理水平。
3 枣园土壤管理措施
3.1 土壤耕翻
耕翻是土壤管理中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对常年清耕的枣园尤为适用。耕翻可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对枣树根系的生长及其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具有重要的意义。土壤耕翻一般多在春季或秋季进行,也有的在夏季进行。北方干旱地区视地墒情况选择耕翻时间与深度。秋耕,一般在采收以后结合秋施基肥进行。秋耕可松土保墒,有利于雨、雪水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铲除宿根性杂草及根蘖,减少养分消耗;还有利于消灭桃小食心虫等越冬害虫。在低洼盐碱地或雨水多的地区或年份,秋耕后可不耙平,以促使水分蒸发,防止土壤返碱,改善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春耕,在土壤解冻后及时进行,可保蓄土壤深层向上移动的水分,翻后要耙平,适当镇压保墒。春翻深度一般较秋耕为浅。在春季风大少雨地区,不宜进行春翻。夏耕,在雨后及灌水后及时中耕除草,刨除无用根蘖,并将杂草翻入土中,既可松土保墒,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3]。
3.2 枣园除草
杂草对枣树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尤其是幼龄枣园,杂草如果得不到及时除治,会造成严重的肥水竞争,不能满足枣树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导致树势衰弱,产量降低,病虫加重。除草的方法有人工和机械中耕除草方法。枣树根浅,在生长季对枣园进行多次中耕除草,可及时清除杂草,减少根蘖和杂草对水分与养分的争夺;疏松土壤,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养分转化,提高土壤肥力。盐碱枣园中耕除草,还可以破除土表板结层,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旱害与盐害。现代化枣园多采用机械中耕,中耕深度为5~10 cm。中耕次数,应以气候条件、杂草多少为依据来确定。在杂草出苗前后和结籽前,进行除草效果较好。
3.3 地面覆盖
地面覆盖有机物覆盖和地膜覆盖2种。有机物覆盖,一般是用作物秸秆和杂草进行覆盖,覆盖的厚度一般为10~20 cm。常见覆盖方式有:一是整年覆盖。采用这种方式,作物秸秆和杂草等覆盖物经过一定时期后,会逐渐腐烂减少,要不断补充。二是间断覆盖。采用作物秸秆和杂草等覆盖一定时期后,将其埋入土内,然后再更换新的覆盖物。现代枣园中,地膜覆盖越来越普及。地膜覆盖具有提高地湿、保持湿度、改良土壤、防止长草、促进枣树生长、提高果实品质等作用。目前,枣园覆盖所使用的主要有普通地膜、不透明膜、除草膜和银色反光膜等[4]。其实施的方法一般是覆盖树冠以下范围。在密植园,可以整行覆盖地膜。果实供鲜食用的枣树,其栽培前期可以选用普通地膜或除草膜,后期可以铺银色光膜,以提高果实的着色程度和品质,但要求回收率100%。
3.4 间作或种植绿肥
幼年枣园土壤管理以间作或种植绿肥为最好。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能,提高枣园的前期效益枣园中的间作物,应选用植株矮小或匍匐生长的作物。同时,所选种的间作物,应该生育期较短,适应性强,需肥量较小,与枣树需肥水的临界期错开;与枣树最好没有共同的病虫害;耐阴性强,利用价值高。枣园常见的间作物有豆科作物、地茎类作物、蔬菜类及花卉和药材类作物等,其中以花生等豆科作物和经济价值较高的药材类蔬菜类作物最为常见。间作物可以实行轮作制。枣树间作期限,应依据枣树种类、树龄、栽植方式和间作物的种类和性状而定。一般在枣树与间作物之间肥水争夺严重时,应及时停止间作或缩小间作面积。新植枣园,前3~5年可以间作,随着树冠的扩大,应逐年减少间作面积。进入结果盛期后,应取消间作。行距在6 m以上的稀植枣园,可安排较长期的间作。
3.5 炮震松土
在石质山区的枣园,其园地难以人工深翻或耕翻,可采用炮震松土。炮震扩穴时期以晚秋和早春为宜。具体方法是:在树冠外缘打深60~80 cm的炮眼,装0.5 kg左右的硝铵炸药放炮。一般小树放1炮、大树放2~3炮即可,每炮松土范围可达1 m3。放炮时,要保证既不闷炮,也不形成冲天炮。在土层薄、土壤硬实的坡地枣园,树下进行炮震具有疏松土壤、促进母岩风化的作用,可有效地改善枣树的根际环境,促进枣树生长,显著地提高当年和翌年枣树的产量。
4 结语
在土壤内施肥、防虫、杀菌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机食品生产标准进行,否则不能施入良好的土壤,以免影响有机红枣生产。枣树的土壤管理在生产有机红枣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实施其他栽培措施的基础,只有进行科学的有机化土壤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根系的生长,提高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合成和运转能力,进而促进树体地上部分的生长,达到生产有机红枣食品的目的。
5 参考文献
[1] 郑芳,邵明丽,潘志科.桐柏大枣及其丰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5(2):61-62.
[2] 何莉莉.干旱地区大枣早期丰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2):124.
按湿沙子:种子8:2比例进行贮藏。贮藏地点应选择在通风良好、鼠类不易进入的仓库内,下面放5cm左右的湿沙,用木板抹平,放一层种子,再放一层3cm左右的湿沙,抹平再放一层种子,层次视种子数量而定,再上层放稻草或草席盖上,以利于保持水分。此法要经常检查,保持湿度。育苗育苗地选择透气性良好,肥沃的腐殖土或砂质壤土,同时易于排灌的地块。做好苗床床高18~20cm,床宽1.2m,床长则视地势而定。床土要细耙并清除杂质拣除小石头,施磷肥和有机肥作基肥,喷酒0.3%FeSO4溶液消毒床土,1m2要施焦泥灰15kg,与床土充分搅拌均匀,耢平床面,并用木板轻轻挤平土床,有利于土壤毛细管上下接触,即可播种。播种时间和方法一般播种时间在春惊蛰前后(3月上旬)进行。播种方法:干藏种子要在播前30d先混湿沙层积催芽,而湿沙藏种子先用筛子拣尽湿沙,可直接用条播,也可撒播。条播的条沟宽8cm,沟距20~25cm,深约2cm。每667m2用种子20~40kg,播后覆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覆土后苗床上面盖一层稻草。苗圃管理搭好遮阴棚鹅掌楸虽是喜光树种,但幼苗耐阴蔽。
播种后搭建1.0~1.5m的遮阳棚。圃地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在30%~40%。苗木出土后及时揭除床上覆盖的稻草。5~6月当苗木生长至30~45cm时,选择阴天,逐渐揭除遮阳席,增加苗木光合作用,促进苗木生长。松土除草苗木生长期要及时进行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松土时要避免伤到苗木。浇水施肥苗期生长迅速要经常性灌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鹅掌楸喜光,可适当多施N肥以促进苗木快速生长。8月中旬施1次磷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在上冻前要灌1次封冻水,以利越冬。调整苗木密度4~6月结合间苗,调整苗木密度,株木行距控制在20cm×25cm为宜,间下的苗木可以移栽到其他圃地培育。间苗完成后对苗木进行1次施N肥。6月份后停止施N肥,适当增施P、K肥,促进苗木的木质化,提高苗木的抗病力。病虫害防治鹅掌楸苗木生长迅速,抗病力强,偶而发生白粉病和卷叶虫为害,只要及时防治病虫,加强田间管理,保持苗圃环境卫生,能促进苗木壮实生长。(1)防治白粉病。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出现。发病严重时整个叶面像撒上一层白粉,防治方法:在发病前(6月中旬)可选用波尔多液(1:1:100倍)进行防治,每15d1次,连续2~3次,发现发病后,可用800倍粉锈宁喷洒即可。(2)卷叶虫防治。卷叶虫幼虫一般在7~8月份发生,可选用8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卷叶后可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
为节约育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常以培育庭园绿化大苗为主。选地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灌良好、交通方便,利于运输的农地。同时移栽地以砂质壤土为好。选好地,每667m2施基肥2~3t,并精耕细耙,做好1.5~2m的苗床。移栽当苗木树液没有开始萌动前,3月上旬至中旬从上年的苗圃中分流出来的苗木进行移栽。株行距为50~100cm,并挖好深35~40cm,直径30cm的穴,每穴1株,栽植时根系要舒展,防止窝根,栽后要踏实,并灌水保苗,促进生根,提高移栽成活率。田间管理栽后水肥管理移栽成活后,要经常灌水,保持土壤湿润,4~6月结合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并施2~3次的N肥,促进苗木的高生长。7月后停止施N肥,8月增施1~2次P、K肥,促进苗木的径生长,提高苗木木质化。修剪鹅掌楸顶端优势强,生长迅速,抗病虫,萌蘖能力强,一般情况下不需修剪,但为培育庭园绿化大苗,6月中旬期间剪除根部萌蘖条、重叠枝、病虫枝等。培土越冬入冬前在鹅掌楸苗木基部培土,并灌1次封冻水,以利苗木安全越冬。
农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耕作深度,用畜力步犁耕地,犁底不平,耕作深度一般只有12cm左右,而且不能很好地翻松土壤。小型拖拉机带灭茬机或双铧犁耕地,耕作质量虽然比畜力步犁好,但耕深一般也较浅。长此以往,熟土层厚度减少,犁底层厚度增加,很难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时对土壤的要求,蓄水保墒能力明显下降,粮食产量就会受到影响。为此,大力提倡和推广深松深翻机械化技术,改变由小机灭茬为主的耕整现状,对于粮食稳定持续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深松深翻是土壤耕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增产技术措施,目的是为作物的播种发芽、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首先,利用机械深松深翻,可以使耕层疏松绵软、结构良好、活土层厚、平整肥沃,使固相、液相、气相比例相互协调,适应作用生长发育的要求;其次,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发芽种床或苗床。对旱作来说,要求播种部位的土壤比较紧实,以利提墒,促进种子萌动;而覆盖种子的土层则要求松软,以利透水透气,促进种子发芽出苗,即所谓“硬床软被”。第三,可以清理田间残茬杂草,掩埋肥料,消灭寄生在土壤和残茬上的病虫害等作用。
二、机械化深松深翻主要技术要求
(一)机械深松作业
1、技术原理和作用
深松是疏松土层而不翻转土层,保持原土层不乱的一种土壤耕作方法。深松可以加深耕层,增强雨水渗入速度和数量;深松不翻转土层,使残茬、秸杆、杂草大部分覆盖于地表,既有利于保墒,减少风蚀,又可以吸纳更多的雨水,还可以延缓径流的产生,削弱径流强度,缓解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有效地保护土壤。深松不能翻埋肥料、杂草、秸杆,对减少病虫害没有作用。
2、技术规范和实施要点
深松可分全面深松和局部深松。全面深松是用深松机在工作幅宽上全面耕松土地,局部深松是用杆齿、凿形铲进行间隔的局部松土。深松既可以作为秋季主要耕作措施,也可以用春播前的耕地、休闲地松土、草场更新等。具体形式有:全面深松、间隔深松、浅翻深松、灭茬深松、中耕深松、垄作深松、垄沟深松等。深松深度视耕作层的厚度而定,一般中耕深松深度为20-30cm,深松整地是为25-35cm,垄作深松为25-30cm。
3、注意事项
使用动力要与作业机具配套,以保证足够的动力,达到深松深翻要求;保持耕层土壤适宜的松紧度和创造合理的耕层构造为目标,合理采用深松方式方法;“三漏田”不适宜深松。
4、适用机具
深松作业一般要求以36千瓦以上拖拉机为动力,配置相应深松机具进行。深松机械有单独的深松机,也可以在综合复式作业机上,安装深松部件,或中耕机架上安装深松铲进行作业。
通用型深松机由机架和深松工作部件构成。工作部件由铲柄和深松铲组成,深松铲有凿形、箭形和双翼形三种,铲柄有轻型、中型两种。
(二)机械深翻
1、技术原理和作用
深翻是土壤耕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农业生产中经常运用的重要技术措施。深翻(确切说是深耕翻)就是利用机械的作用,加深耕层,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形成土壤水库,增强雨水渗入速度和数量避免产生地面径流,打破犁底层,熟化土壤,使耕层厚而疏松,结构良好,通气性强,土壤中水、肥、气、热相互协调,利于种子发芽,作物根系生长好,数量多;可以掩埋有机肥料,请除残茬杂草、消灭寄生在土壤中或残茬上的病虫害。
2、技术规范、作业质量要求和实施要点注意事项
(1)技术规范
把握好土壤适耕性,土壤适耕性以土壤含水量表示.以土壤含水量10%-25%为宜;耕深一般大于20cm;减少开闭垅,耕后地表平整,实际耕幅与犁耕辐一致,避免漏耕,重耕;立垡、回垡率小于5%;耕深稳定性.植被覆盖率、碎土率应符合设计标淮。
(2)作业质量
作业质量应达到:深、平、透、直、齐、无、小七字要求:深:达到规定深度、深浅一致;平:地表平坦、犁底平稳;透:开墒无生埂,翻垡碎土好;直:开墒要直.耕幅一致,耕的整齐;齐:犁到头,耕到边,地头、地边整齐;无:无重耕、漏耕,无斜子、三角、无“桃形”;小:墒沟小、伏脊小。
(3)实施要点和注意事项
深翻的时间应以当地季节和实际情况相吻合,一般应在秋季收获后进行,以便容易接纳雨雪水。耕深应掌握在适宜为度,应随土壤特性、微生物活动、作物根系分布规律及养分状况来确定,一般的以打破犁底层为宜。耕翻过深会造成土壤下而上的提墒能力减弱,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长;有机肥被埋压在深土层,肥效利用晚;生土被翻到地面上,对幼苗生长不利。做好作业前的准备工作;机具必须合理配套,正确安装,正式作业前必须进行试运转和试作业;耕层浅的土地,要逐年加深耕层;深翻的同时应配合施用有机肥,以利用培肥地力;体闲地在耕翻后应及时耙耱、镇压;一般3年深耕一次。
3、秋翻地技术要求
秋耕作业要根据农作物轮作的农艺要求和土质情况确定耕作深度,一般情况下秋翻22cm±4cm、实际耕深与规定耕深偏差≤5%。
(1)土壤为白浆土、黄土、黄沙土、黑鳅土的地块,耕作深度应为14cm-17cm。
(2)土壤层分化不明显,黑土层厚、吸水性好的土地要求深翻时,耕作深度应为25cm―33cm。
(3)铧式犁耕作时,耕深稳定性不小于90%。
(4)作业幅宽力求一致,合垄严密,其作业幅宽与设计幅宽偏差不得超过±5cm。
(5)铧式犁耕作时,碎土率不小于70%(≤5cm土块)。
(6)植被覆盖要严密,覆盖率应大于80%。
(7)作业地块内残留率不大于2%。
(8)铧式犁耕作时,翻垡质量要好,立垡率和回垡率不大于5%。
(9)地头、地边弃耕宽不大于总幅宽与拖拉机轮距之差。
4、适用机具
1 竹子的移栽
1.1 林地选择 竹林地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水分充足的平原、丘陵的山脚或缓坡地及溪河两岸,土质以沙壤土为佳。
1.2 整地 可视林地条件,分别选用不同的整地方法。①全垦整地:在地势平坦和坡度不超过5°的地方,要进行全垦整地,深度在20~25cm,将表土翻埋在下层,底土在上层,以利风化。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采用机耕整地,一般只要一犁两耙即可。②撩壕整地: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带,为防止水土流失,可采用撩壕整地的方法进行。其方法是沿等高线进行水平开壕,撩壕面宽50cm、高40cm、底宽40cm,将挖出的表土堆在撩壕的上方,底土堆在撩壕的下方,种植时从撩壕的上方回土进壕。
1.3 整地时间 为利于土壤充分风化,杀死土壤中的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利于赶上种植时间,整地工作应在种植前1个月完成,时间为头年的11月至当年的1月份之间。
1.4 造林季节 造林时间一般选择在2月中旬至3月底前完成,种植时机最好是选择雨天或雨后进行。
1.5 种植与造林密度 种植必须遵循浅埋、踩实的原则,其方法是:开穴施基肥,每株施土杂肥或桐麸30kg、磷肥0.3kg,将基肥与穴内的土充分拌匀,再把母竹苗斜放在种植穴内,注意在竹篼下的部位要稍挖深,挖大一些,以放得下竹篼为准,竹篼的弯柄朝下,芽眼向两侧。竹篼距地面距离约10cm,竹尾最后一个竹节露出土面,梢部的马耳形切口向上。整根竹苗除竹尾的最后一个节可露出土面外,其余部分全部埋于土下,并充分踩紧,然后再盖一层松土,最后在竹篼部分浇定根水。造林密度,株行距采用 4m×4m,即42株/667m2。
1.6 栽连鞭群竹 母竹选用生长健壮1~5年生的植株,群竹连鞭挖取,至少3株,多则10多株鞭更好。连鞭挖竹可多带宿土,每667m2栽2丛以上的连鞭母竹群,1年内就可长出竹笋,实现快速成林。
1.7 栽诱鞭发竹 为使原有竹林迅速扩展,在竹林的周边地进行全面深耕施肥,从母竹处向外辐射挖宽0.5m左右、深30~40cm的坑,施入有机肥,填入松土,诱使竹鞭向深、松、肥处生长发笋,促使竹林迅速向周边地发展。
2 管理措施
2.1 栽好母竹 母竹挖出后,及时用稻草包扎鞭根,防止须根干枯和保护笋芽,并砍去竹梢,下部留3~4盘分枝,疏去那些衰枯老叶,迅速运输栽植到准备好的定植穴,栽植深度比原生长稍深15cm左右。栽后埋土稍加压实,淋透定根水,使土壤与根系充分密结,保持湿润,以提高成话率。
2.2 摘叶促成活 母竹挖出后,根系暂时停止了水分吸收,叶面蒸腾持续进行,植株容易产生失水,影响成活。为维持植株水分生理代谢平衡,母竹要适当摘除那些衰老的叶片,以减少蒸腾失水和有机养分的消耗,促进成活,快速发笋。
2.3 垦复客土 疏松、肥沃、深厚的土壤,发笋多而大,笋、材产量高。因此竹林每年秋冬季节要进行园地挖土,并用田泥、塘泥、园土等客土,增厚松土层,促进多发笋、发大笋,长成大竹。
2.4 松土除草 为使土壤疏松,有利保湿,在竹苗种植后1个月,应及时松土除草,特别是没有间种作物的林地,应全垦松土1次,清除杂草。松土除草时,应注意竹苗边的20~30cm不要动土,以免松动、损伤竹苗,影响竹苗生长。如发现竹竿露出土面,应及时培土覆盖。每年冬季都必须对竹林松土,结合松土清除老伐根。
2.5 追肥 在5~6月间视竹苗的出土情况,及时进行第1次追肥,一般在竹笛20cm左右两侧开沟,沟深约10cm,每株施复合肥0.5kg,施肥后覆土。有条件的可以用0.2%的尿素溶液浇在竹苗的根部,每7~10天1次,连施3~4次,促进幼苗生长。在7~8月第2次出笋期进行第2次追肥,9~10月份进行第3次追肥,追肥方法与用量与第1次相同。每年冬季都必须对竹林施肥,每丛施土杂肥100~150kg、钾肥1kg。
2.6 竹林管护 造林后,应加强对林地的管理,严禁人畜进入林地,特别是竹笋出土季节,更应有专人看管,防止人为地破坏、偷盗、践踏竹苗,当有病虫害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用药防治。
2.7 合理采伐 竹林成林后,每年都可以适当地采伐,在采伐时应掌握砍老留幼、砍弱留强、砍密留稀、砍外留内的原则,严禁砍伐1年生的幼竹,砍伐时间应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份之间进行。
3 主要病虫害防治
3.1 竹蝗防治 ①挖除卵块。冬季结合林地垦复翻土,适当深挖,挖出林地的竹蝗卵块。②药物毒杀。每年5月上旬至中旬跳蝻开始大量孵化后,用敌杀死1500~2000倍液直接喷杀;当跳蝻大量上竹后,对郁闭度0.7以上的竹林,可用烟剂、也可用乐果2000倍液喷杀。③人工尿液诱杀。将玉米芯或稻草用尿液浸泡,放置数十堆/hm2,引诱跳蝻和成虫,然后用敌杀死1500倍液喷杀。
3.2 竹螟 又称竹苞虫、竹卷叶虫。幼虫吐丝卷叶取食,大规模发生时竹叶可被吃光,影响光合作用,使来年出笋很少。防治方法:①冬季结合垦复松土,消灭越冬幼虫。②在6月下旬发现幼虫卷叶时,可喷90%敌百虫5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毒杀。③5月底成虫出现期间,可用黑光灯诱杀。④虫口密度大时,可在林中放“721”烟雾剂熏杀。
关键词:假色槭;育苗;技术
收稿日期:2011-11-08
作者简介:李岩(1972―),女,吉林安图人,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方面的工作。
中图分类号:S6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1-0084-01
1引言
假色槭(Acer pseudo-sieboldianum(Pax.)Komarov.)别名紫花槭、九角枫,槭树科,槭属。假色槭为落叶小乔木,树高可达8~10m,小枝细弱,幼枝近绿色。叶形秀丽,单叶对生,近圆形,长6~10cm,长9~11裂,基部心形,裂缘有重锯齿,花紫色,深秋叶色变红、紫红等。翅果嫩时翅果嫩时紫色,成熟时为紫褐色,小坚果,长1.0~1.1cm,宽5~7mm;翅长圆形,宽5~8mm,连同小坚果长2.0~2.5cm,张开成锐角或近于钝角,花期5月,果期9月。假色槭耐寒性强,耐干旱,喜光,稍耐荫,喜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但也耐瘠薄土壤。根系较发达,萌芽力中等,不耐涝渍,抗烟尘能力比较强。假色槭树形树叶非常美观,特别在秋季,它是东北最红的枫叶树,是行道树和城市小区绿化的极品树种,目前在东北各地广为栽培。
2材料与方法
2.1苗圃地的选择
假色槭育苗,圃地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且比较湿润,土壤结构比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土壤pH值在6左右。同时还要考虑选择便于灌溉,便于管理,便于运输的地块作为苗圃。
2.2整地做床
苗圃地选择之后,首先要进行深翻地。秋季深翻地深度在25~30cm,春季再翻深度在20cm。然后,要进行施肥、土壤消毒、细致整地和做床。施入腐熟的猪圈粪或鸡粪1.5kg/m2;整地采用旋耕机耕作(事先要清除地块里的石块,防止损坏机械),土壤比较疏松,结构好;做床规格,床长20m,床宽1.1m,床高10cm,步道宽40cm,床面要整平压实。土壤消毒处理,播种前选用多菌灵,多菌灵用量为6g/m2。也可以用3%的硫酸亚铁溶液,用量为4kg/m2,土壤消毒7d后播种。
2.3种子处理
假色槭的种子采收后,尽量不要让种子干燥,种子过于干燥往往丧失生命力。10月下旬采用冷湿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将色木槭种子用多菌灵溶液浸种5~8min,再用清水浸泡24h,然后,将种子捞出控干,再混入3倍种子体积的湿沙,埋入储藏沟进行冷湿处理。翌年春季播种前一周,将种子取出进行催芽,堆放在窝风向阳的地方,罩上塑料薄膜,以提高温度,当种子有30%裂嘴时即可播种。
2.4播种
假色槭的播种时间一般在5月上旬,平均气温在15℃以上。采取散播的方式,发芽率在80%的种子播种量控制在65g/m2,将种子均匀地散播在床面上。播种后,上面覆土2cm,覆土最好用沙壤土或森林暗棕壤(要筛细)。镇压后覆盖遮荫网。
2.5田间管理
关键词:松土;浇水;追肥;翻耕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84-1
1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温室栽培黄瓜也要对土地进行深翻,并精细整理,在深翻的同时分层施足基肥。深翻深度一般在30~40厘米。底层土壤在深翻时要施入优质腐熟的优质圈肥,施圈肥时可以掺杂一些细碎的玉米秸、麦糠等,在土壤20~25厘米深度的表层施入优质腐熟有机肥,根据实际的地力情况酌情掺杂一些化肥。土壤肥力一般的情况下,可以把钙镁磷肥、过磷酸钙各50公斤和150公斤饼肥进行混合后,发酵半个月后再结合翻耕施用。深翻后的耕地,由于土壤颗粒间的距离变大而变得疏松,水分散失很快,所以深翻后要进行一次透水灌溉,等土壤变干,手抓不粘手时,才可以进行表层翻耕,要结合土壤中的各种元素的含量多少,来确定磷、钾、微肥(锌、硼、铁)的用量,若土壤偏碱性可撒施石膏粉100~150公斤。高温焖室后,结合定植,穴内撒施有机生物菌肥50~100公斤。
在深翻时注意观察土壤情况,如土质粘性大,易板结,则可以对底层土壤喷洒“免深耕”土壤调理剂,这样可以改良深层土壤,起到疏松通透,促进根系发达的作用。
2因需供水,适时适量
水分的充足供应是保证黄瓜健壮生长的必备条件,但温室黄瓜的浇水要根据瓜苗的生长情况、天气情况、土壤湿度情况等来决定。
2.1根据秧苗生长情况供水补肥
温室黄瓜由于是反季种植,光照时间相对较短,而且昼夜温差很大,这样的生长条件,导致了黄瓜雌花较多,在水分控制上可不进行蹲苗,定植以后一周时,要浇一次透水进行缓苗,透水能保证定植秧苗快速生长,加快生根。
2~3天以后可以掀开地膜,用耧锄对瓜垄进行锄铲,这样可以起到改善土壤通气性的作用,利于瓜苗的根系生长,锄后要把地膜重新盖好,保持不透风。
根瓜坐稳后浇一次大水,结合浇水追施催瓜肥。以后要根据瓜秧生育状况确定是否浇水。瓜秧生长点叶色嫩绿、明亮,叶色浅于下部叶片,表明水分充足;生长点叶色黑绿或浓绿,明显深于下部叶片,表明是缺水。缺水时,须及时补水。
2.2根据土壤湿度来决定供水
根据土壤的湿度情况来确定是否浇水,因为黄瓜又喜水,又怕涝且还不耐旱,所以黄瓜地要富含水分,应达到80%以上,但又不能出现积水情况,所以要浇小水,但要多次勤浇,只要用手攥一把土而不能成团时就要浇水了。砂质土壤对水的透性好,所以要浇小水,间隔要短些;粘性土壤的保水力强,水量可加大,间隔时间长点。
2.3根据天气情况浇水
温室黄瓜的浇水,一定结合天气情况来进行,一般在晴朗的天气,上午10点之前把水浇完,阴天和下午不要浇水,因为阴天和下午光照不足,地温本来就不高,一旦这时浇水,会导致地温迅速下降,影响瓜苗的生长,而且这时浇水会大大增加室内湿度而诱发霜霉病。
黄瓜结瓜后,浇水的间隔控制在10天;冬至到立春可延长到半个月左右;惊蛰以后气温逐渐增高,可以变为一周左右一次过渡到5天左右浇一次;谷雨后可3天浇一次,浇水量逐渐增大。浇水时,9时以前要开启风口,10点左右关闭风口,提高室温达30℃~35℃,以高温降低室内空气湿度,15时左右再次开口通风,降低室内湿度,以防止诱发霜霉病。
3结合浇水,按需追肥
3.1重施有机肥,严禁单一肥
在小沟内冲施腐熟饼肥,每沟0.5~1公斤,或粪稀每沟5公斤。饼肥要事先发酵,加水搅拌成稀汤,待沟内水浇到4/5时,随水流入沟内。
大沟(宽行)内撒施腐熟圈肥,在大沟内撒施腐熟有机肥料30~60公斤,要在晴天上午开启风口进行,做到撒粪、翻掘、浇水、覆盖地膜同步操作,完成一沟,再进行第二沟。沟内撒粪要立即翻掘入土、浇水压肥、覆盖地膜。
3.2根据生育周期进行追肥
黄瓜的生育周期不同,需肥量也不同,生育前期可不追肥,等根瓜结实后追一次肥料,促进根瓜的生长,第一批瓜采收后,再追第二次肥,等到采瓜盛期后,要增加追肥量和次数,结瓜后就可以不追了。
3.3根据瓜秧生长状况进行追肥
黄瓜的生长情况直接反映出营养的供给情况,瓜秧长势较强,叶亮色正,新发叶片较大,瓜条长得快,色亮条直,说明肥水充足。反之新发叶片小、圆、缺刻不明显、生长慢、瓜色暗、瓜条弯曲且生长慢、化瓜多,则说明肥水不足了,应及时追肥浇水。
3.4结合季节进行追肥
在进入寒冷季节之前,要采用大沟追施足量的有机肥料,通过有机肥发酵散热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补充温室内的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因为气温降低后,对黄瓜根部的活动产生抑制,而这时温棚要密闭,通气量减少,室内的二氧化碳不足,光合产量降低。
4适当进行松土增氧
关键词:园林植物生长;水分环境;调控
中图分类号:N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169-02
一、节水灌溉
1.喷灌技术。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将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高位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在经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水滴,均匀散布在农田上,达到灌溉目的。喷灌可按植物不同生育期需水要求适时、适量供水,且具有明显的增产、节水作用,与传统地面灌溉相比,还兼有节省灌溉用工、占用耕地少、对地形和土质适应性强,能改善田间小气候等优点。
2.地下灌溉技术。把灌溉水输入地下铺设的透水管道或采用其他工程措施普遍抬高地下水位,依靠土壤的毛细血管作用浸润根层土壤,供给植物所需水分的灌溉技术。地下灌溉可减少表土蒸腾损失,水分利用率高,与常规沟灌相比,一般可增产10%~30%。
3.微灌技术。微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包括灌溉、微喷灌和涌泉灌等。它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节水节能。一般比地面灌溉省水60%~70%,比喷灌省水15%~20%;微灌是在低压条件下运行,比喷灌能耗低。二是灌水均匀,水肥同步,利于植物生长。微灌系统能有效控制每个灌水管的出水量,保证灌水均匀,均匀度可达80%~90%;微灌能适时适量的向植物根区供水供肥,还可以调节株间温度和湿度,不易造成土壤板结,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条件,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三是适应性强,操作方便。可根据不同的土壤渗透特性调节灌水速度,适用于山区、坡地、平原等各种地形条件。
4.膜上灌技术。这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把以往的地膜旁侧改为膜上灌水,水沿放苗孔和膜旁侧灌水渗入进行灌溉。膜上灌投资少,操作简便,便于控制水量,加速输水速度,可减少土壤的深层渗透和蒸腾损失,因此可显著提高水分的利用率。近年来,由于无妨布(薄膜)的出现,膜上灌技术应用更加广泛。膜上灌适用于所有实行地膜种植的作物,与常规沟灌玉米、棉花相比,可省水40%~60%,并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5.植物调亏灌溉技术。调亏灌溉是从植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主动施加一定程度的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后,达到节水增产,改善品质的目的,通过调亏可控制地上部分的生长量,实现矮化密植,减少整枝等工作量。该方法不仅适用于果树等经济作物,而且适用大田作物。
二、集水蓄水
1.沟垄覆盖集中保墒技术。基本方法是平地(或坡地沿等高线)起垄,农田呈沟、垄相间状态,垄作后拍实,紧贴垄面覆盖塑料薄膜,降雨时雨水顺薄膜集中于沟内,渗入土壤深层,沟要有一定深度,保证较厚的疏松土层,降雨后要及时中耕以防板结,雨季过后要在沟内覆盖秸秆,以减少蒸腾失水。
2.等高耕作种植。基本方法是沿等高线筑埂,该顺坡种植为等高种植,埂高和带宽的设置既要有效地拦截径流,又要节省土地和劳力,适宜等高耕作种植的山坡要厚1m以上,坡度6°~10°,带宽10m~20m。
3.微集水面积种植。中国的鱼鳞坑是其中之一。在一小片植物或一课树周围,筑高15cm~20cm的土埂,坑深40cm,坑内土壤疏松,覆盖杂草,以减少蒸腾。
三、少耕免耕
1.少耕。少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深松代翻耕、以旋耕代翻耕、间隔带状耕种等。中国的松土播种法就是采用凿形或其他松土器进行松土,然后播种。带状耕作法是把耕翻局限在行内,行间不耕地,植物残茬留在行间。
2.免耕。免耕具有以下优点:省工省力;省费用、高效益;抗倒伏,抗旱、保苗率高;有利于集约经营和发展机械化生产。国外免耕法一般由三个环节组成:利用前残茬或播种牧草作为覆盖物;采用联合作业的免耕播种机开沟、喷药、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一次完成作业;采用农药防治病虫、杂草。
四、地面覆盖
1.沙田覆盖。沙田覆盖在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分普遍,它是由细沙甚至砾石覆盖于土壤表面,起到抑制蒸发,减少地表径流,促进自然降水充分渗入土壤中,从而起到增墒、保墒作用。此外沙田还有压碱,提高土壤温度,防御冷害作用。
2.秸秆覆盖。利用秸秆、玉米秸、稻草、绿肥等覆盖于已翻耕过或免耕的土壤表面;在两茬植物间的休闲期覆盖,或在植物生育期覆盖;可以将秸秆粉粹后覆盖,也可在整株秸秆直接覆盖,播种时将秸秆扒开,形成半覆盖形式。
3.地膜覆盖。有提高地温,防止蒸发,湿润土壤,稳定耕层含水量。起到保湿作用,从而有显著增产作用。
4.化学覆盖。利用高分子化学物质制成乳状液,喷洒到土壤表面,形成一层覆盖膜,抑制土壤蒸发,并有增湿保墒作用。
五、耕作保墒
1.适当深耕。生产实践中,通过打破犁底层,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空气孔隙度,达到提高土壤蓄水性和透水性的目的。如果深耕再结合施用有机肥,还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植物生活的土壤环境条件。
2.中耕松土。通过适期中耕松土,疏松土壤,可以破坏土壤浅层的毛管孔隙,使得耕作层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表土层蒸发,减少了土壤水分消耗,同时又可以消除杂草。特别是降水或灌溉后,及时中耕松土显得更加重要。能显著提高土壤抗旱能力,农谚“锄头下有水”就是这个道理。
3.表土镇压。对含水量较低的沙土或疏松土壤,适时镇压,能减少土壤表层的空气孔隙数量,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耕作层及耕作层以下的气管孔隙数量,吸引地下水,从而起到保墒和提墒的作用。
4.创造团粒结构体。在植物生产生活中,通过增湿有机肥料,种植绿肥,建立合理的乱作套作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再结合少耕、免耕等合理的耕作方法,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和适宜的孔隙状况,增加土壤的保水和透水能力,从而使土壤保持一定量的有效水。
5.植树种草。植树造林,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树冠能截留部分降水,通过林地的枯枝落叶层大量下渗,使林地土壤涵养大量水分。同时森林又能减少地表径流,防止土壤冲刺和养分的流失。 森林还可以调节小气候,增加降水量。森林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使林区上空空气湿度增大。据测定,森林上空空气湿度一般比无林区高12%~15%,因而增加了林区降水量。
6.水肥耦合技术。通过对土壤费力的测定,建立以肥、水、作物产量为核心的耦合模型和技术,合理施肥,培肥地力,以肥调水,以水促肥,充分发挥水肥协同效应和激励机制,提高抗旱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7.化学制剂保水剂、抗旱剂等物质,减少水分蒸发,增加作物根系蓄水利用的一种保水节水技术。
六、水土保持
1.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改变小地形为主的耕作法,包括等高耕种、等高带状间作,沟垄种植(如水平沟,垄作区田、等高沟垄、等高垄作、蓄水聚肥耕作、抽槽聚肥耕作等)、坑田、半旱式耕作,水平犁沟等。二是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耕作法,包括草田带轮作、覆盖耕作(如留茬覆盖、秸秆覆盖、地膜覆盖、青草覆盖)、少耕(如少深松、少耕覆盖等)、免耕、草田轮作、深耕密植、间作套钟、增施有机肥料等。
2.工程措施。主要措施有修筑梯田、等高沟埂(如地埂、坡或梯田)、沟头防护工程、谷坊等。
3.林草措施。主要措施有封山育林、荒坡造林(水平沟造林、鱼鳞坑造林)、护沟造林、种草等。
参考文献:
[1]唐祥宁.园林植物环境[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2]宋志伟,王志伟.植物生长环境[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3]冷平生.园林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