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工作中,我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的教育原理和适当的教育模式进行了下列尝试:
一、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自身心理健康修养,让健康的心理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石
教师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可以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拥有平和的心态……相反,教师遇事急躁,学生情绪就不稳定。教师心里不健康,会把不良情绪带到教室,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惩罚学生。鉴于此,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成为我工作的起点,首先,不断要求自己学会解除或缓解高压心态,不再主要以学生分数论成败;第二,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爱生情怀,时刻提醒自己要公平、公正地面对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第三,学习先进的教育艺术,掌握先进的适合当代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第四,学会把办公室当作“教师心理健康成长的工作坊”,经常把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其他同事讨论。
二、营造班级“亲情”氛围,努力使自己成为班集体的一员
人为心理问题所困,无异于陷入一座“围城”。“开始,学生有点不良表现,受到老师批评,此后老师的工作又没跟上,学生受到冷落,思想开始消沉,表现更加‘不良’,于是遭遇老师更加严厉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训斥以至打骂。此时学生呢,越发‘逆反’,轻则以恶作剧,重则以‘破坏性’行为发泄不满,表示抗争。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从而被视为‘屡教不改’者。”这是班主任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班里的滋生,我开始注重进行“亲情”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班级环境。
三、让学生在关爱中找回自信
以赞代贬促其发展。一次,刚响过上课铃,我走上讲台,一个学生发出了一声怪叫,全班皆惊。我见状依旧镇静如常,和颜悦色:“刚才的叫声很好听!请你给同学们再表演一次,如何?”该生的脸一红,不再吱声。眼看一场要爆发的冲突,平静收场了。
小题大作督促进步。注意寻找“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一要降低“标竿”,二要手持显微镜。学生刘某,学习成绩极差,平时什么作业也完不成,但他的纪律很好,也很愿意为班级出力,在一次班级任务――系、放窗帘的布置大家都举手的情况下,我特意点他让他做,接到任务后他十分高兴,第二天他认真地做好了,再一天也不错,又一天,他因事忘了,我发现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鼓励他说:“你已经做好了两次,老师相信你还能坚持做得更好。”从此以后,他都坚持下来了;在学习上,我放低对他的要求,哪怕有一次他作对了题,都及时给予鼓励。
四、将学生心理负担降到最低
很显然,民主型的教师比较顺应学生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情感与个性的发展。因此,我积极创造一种民主氛围,让学生释放“能量”。这“能量”,不管是建议还是意见,是牢骚还是委屈,不断地宣泄,对于化解矛盾、保持心态平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建立申诉制度,让学生直接在大家面前倾诉心声。每日下午的值日班长汇报会,都有一些学生在为自己当天的行为申诉,有的合理,值日班长就免去给他的扣分,有的不合理,大家就举手表示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意见来定论;有一些学生感到委屈时,我就在放学时和他及时交流。交流后,学生都能较好的认识到问题出在哪了,心情也好转了。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更体会到了自己与集体的不可分割性,也加深了学生对“班荣我荣,我耻班耻”的认识。
五、以“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教师应根据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的特殊规律,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独立性明显增强的优势,激发他们开展自我教育的愿望,培养他们具有“自学、自理、自强、自律”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自我教育的关键是如何把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实施教育者。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移民青少年 乡镇学校
一、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我校目前移民孩子占60%以上,这些孩子身上比较集中地反映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1.辍学现象严重,流失率高。想上就上,不想上卷行李就走,拦也拦不住。
2.心理冷漠、孤僻,不喜欢与同学交往,离群索居。
3.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听课,不爱看书学习。
4.喜欢拉帮结派,抽烟、喝酒、打群架,极少数同学携带管制刀具等凶器进入宿舍、教室,宣扬武力,收取保护费。
5.个别学生有偷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在宿舍偷取同伴的饭卡、钱物,在教室偷拿同学的钢笔、课本,甚至撬门拧锁偷盗教师办公室。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所致:
一是许多迁居后的移民思想不稳定,不能适应新环境的生产生活,一时还不能安心生活,从而造成孩子心情浮躁、心绪不宁,产生一种漂泊感,不能正常地在学校安心学习。早已习惯了的家乡生活与正在建设中的迁徙地的荒凉感形成强烈反差,造成学生的心理偏差。
二是移民学生多来自陇东南地区,受教学条件限制,部分学生原居地学校课程开设不全,有些地区的小学课程开设不全,造成学生到新环境后课程跟不上,学习极为吃力。其次,由于迁移工程的各种原因,造成一些孩子中途停学时间较长,学习中断,知识无法连接,转学后给学习带来很大困难,思想压力大,心理负担重,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是新建移民乡镇正在进行土地改良且不能很快见效,收入偏低,致使生活相对困难,许多移民将孩子送入学校后便常年外出打工,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甚至班主任也无法与家长联系,更谈不上与家长交流沟通孩子的在校情况,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使这些孩子长期处于孤独无助的心理状态,身心得不到平衡发展,对同学、班集体看法消极,失去生活目标和进取心。
四是迁移后由于居住环境与原地区大不相同,生活处于国家补贴状态,经济条件相对贫困,部分移民群众对义务教育没有足够认识,对下一代的教育极不重视,常常以生活困难为由,拒绝支持孩子继续接受义务教育,或者让孩子自己选择生活的出路,上与不上由他们自己看着办,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自然选择辍学,担负打工、养家糊口的重任。
五是迁居新地后,许多孩子不能很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与当地孩子存在差异,尤其语言差异太大,造成移民孩子与本地孩子交流困难,短时间内还不能融为一体,造成一定的心理孤独感。
二、积极探索,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疏导
1.确定辅导对象。
我们依据学生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和迫切性,选择优先辅导对象,并和班主任、政教处联合开展工作,对如下问题做好详细的资料统计。
(1)残疾学生:班主任通过家长了解因生理障碍而有一些特殊适应问题,需要帮助恢复自信的学生的信息。
(2)学习困扰的学生:由学生自己前来求助,或者由班主任引导或家长提出要求者。先由班级统计筛选,再确定重点辅导对象,帮助他们分析影响学业成绩和不良习惯的各种因素。
(3)旷课逃学的学生:这是严重问题的信号,引导他们说出想法和困惑,找出原因,获得矫治线索。
(4)行为异常的学生:一种是非社会行为,如极度羞怯、自卑、抑郁、厌世等,有突发性,如一名初二女生,与一名其他学校的男生相处很好,时间很长了,突然发现这个男生与另一个女生往来密切就受不了,先是歇斯底里地打电话,之后就情绪反常,晚上一两点钟坐在四楼的窗户上。对这类学生,要求班主任和心理委员注重平时观察了解,及时提供线索,予以防范解决。一种是行为,如偷窃、打架殴斗、勒索、抢劫、说谎、反抗、收保护费、认老大、欠了钱就向弱势学生强要、离家出走等,主要由班主任提供,政教处协助,定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说服教育。
后一种学生令老师最头疼,事情不断,但从心理健康角度看前者更危险,更需要帮助。
2.加强心理疏导,引导问题学生健康发展。
(1)学习辅导: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分年级对学生进行讲座,对学生进行学习技能、方法、习惯、动机等辅导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对存在注意力障碍、自卑自弃、厌学等心理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2)人格辅导: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存在的相同问题或围绕某一辅导主题建立小组,营造出安全、信赖、温暖、接纳的氛围,通过诱导将负面情绪释放出来,恢复平静,如单亲、离异家庭背景的孩子,通过交流知道有类似苦恼的并不是自己一人,由此释然并减轻压力。通过设置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共识和目标,进而改变学生的错误观点、态度、情绪和行为。
(3)生活辅导:主要通过休闲辅导、消费辅导等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常见心理问题 学习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133-01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学识进步的同时,也逐渐开始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健康讲座等鳞次栉比地出现于学校的教学安排中。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学科,在所有的学科教育中都有它的影子,除了上述这些途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融入日常教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生物科学与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活跃于教学第一线的高中生物教师们,可以利用生物学科的这些特点积极探索,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同时,渗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指引学生向健康、积极、快乐的方向发展成长。
一 提高心理知识水平,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常见心理问题疏导方法
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在具备扎实的生物学科教学基础上还要了解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了解自己学生,知道他们的困惑。心理健康的实质是一种心理状态,拥有健康心理状态的个体能够在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体验到成就感和归属感。然而,目前我国的高中生承受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较大的升学压力,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受到生理、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身心都在发生巨大变化,经历着种种成长中的困惑。高中生常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有自我意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青春期性心理问题、适应与发展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训练、感染、辅导等方式,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 认真挖掘生物教材,找到生物学科知识体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
在诸多科目中,生物与心理关系最密切,只要教师肯动脑肯思考,不难找出两者的结合点。譬如,结合生物科学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通过介绍生物学家们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们意识到,即使是科学巨匠们,由于受时代的局限,他们的理论、观点、实验也不是尽善尽美,更何况普通人。从而帮助他们对自己做到客观、恰当的评价。结合生殖与健康内容,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生殖器官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个体发育的内容介绍,让他们对青春期生理变化有较深入的了解,不会陷入惘然、不安的情绪中,引导他们开展正确的男女生交往,帮助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生物科学实验实践,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在探究实验和研究性学习中,倡导小组合作,为他们创造相互交流、合作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让他们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团结互助,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结合生命活动的调节,培养学生自我调节的意识。通过对生命活动调节方式的讲解,使他们意识到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学会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调节自己的心态,能努力去克服,能驾驭自己的情绪。
三 运用积极愉快的语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体验
丘吉尔说过:“要想一个人有优点,就得让这个人去担负这项优点。”课堂氛围直接决定了课堂上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的语言、行为,甚至眼神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态,尤其是语言,积极愉快的语言可以让学生产生愉快的体验,愉快的体验又会强化学生的动机,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维持行为。教师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说“笨、傻、蠢、窝囊、马虎、令人失望”,少说“不行、不好、不对、不努力”,常说“同意、欣赏、尊重、期待、相信”。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赞美与肯定,常常鼓励学生给予学生积极暗示。即使是微小的进步,只要及时给予肯定,相信都能让学生受到鼓舞,产生愉快的学习体验,和取得更大成绩的动力。
育人无处不在,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同样肩负着树人成材的重任。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精神需求。新型的课堂应服务于学生,教师作为一名设计者、引导者,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能从他们的角度为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精彩介绍本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结合高中生的需求,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和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杨尚霖.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甘肃教育,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