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海洋水产研究范文

海洋水产研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海洋水产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海洋水产研究

第1篇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病害预防 预防措施

在水产养殖工作中,广大养殖户及养殖企业应当始终抓住病害预防这一重要环节,针对各个工作步骤,采取有效措施,将消毒及处置工作提前,为养殖的优质高效奠定基础。本文主要针对水产养殖中如何有效开展病害预防活动进行简要论述。

1塘口实施彻底清整消毒

无论是鱼类养殖、虾类养殖,还是螃蟹养殖,在经过一个周期(1年)的养殖行为之后,塘口的塘底都会有许多饲料的残渣、动物排泄物和鱼虾蟹腐尸,多种类型的有机废物在腐烂分解之后变为塘底的淤泥,成为众多种类细菌天然的优质培养基。所以,一旦淤泥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应当尽快予以处理。研究资料显示,塘底淤泥清理不及时,会引发银鲫出血病、虾类细菌性病害等多种疾病,对养殖产量及质量均产生严重影响。国内水产养殖中,较为通用的做法,是在实施高密度养殖的塘口,每年对池底的淤积浮泥进行挖除,这样做正是为了铲除细菌滋生的培养基,净化塘口环境。此外,在塘底淤积的浮泥中,寄生虫卵及孢子数量惊人,将其藏身的淤泥清除,能够较大程度地降低侵袭性病害发病率。通常情况下,塘口底部淤泥只要保持在15厘米厚度就行了,这样能够满足水体培育浮游生物的肥度要求,生产天然饵料,同时有效控减细菌滋生与繁殖的密度,所以,在每年对塘口实施清整时均要对塘底多余淤泥及时清理。同时,还要对塘底开展半个月左右时间的曝晒、冰冻,对塘底土质起到改良的作用,并进一步降低塘底淤泥之中细菌、寄生虫卵、孢子等密度,实践证明,塘底经过曝晒和冰冻处理之后,下一季从事水产养殖的发病率会明显降低。但塘底干涸时间过长会出现草荒的问题,也要引起重视。在消毒中,还要运用生石灰对塘口进行清塘消毒,对致病菌、寄生虫及孢子等实施有效的灭杀,也能够起到改善塘底土质的功效。

2.筛选优质健壮苗种放养

在苗种放养环节,一定要注重精心筛选,要将苗种中形体健壮,没有畸形状态的筛选出来,最好规格较为匀称。筛选中要对苗种体表、鳍条及附肢等部位实施检查,排除具有炎症的苗种,出现烂鳃、白肝症状的苗种也要一并筛除。筛选之后的苗种,要保证动作灵活,没有病害体征,建议放养之前对筛选出来的苗种进行一次显微镜下抽检,重点对体表、鳃、肝等部位实施检查,确定其中没有寄生虫,没有致病菌,把好最后一道关口。对罗氏沼虾及南美白对虾而言,则要在采购种苗过程中认真查看检验检疫材料,确保所购苗种没有病毒,以投放健康优质的种苗。

3.按照程序开展放前药浴

放养之前的药浴非常重要,这一环节能够让苗种保持洁净状态进入塘口。一般来讲,鱼类苗种以20毫克/千克浓度高锰酸钾溶液进行20分钟左右药浴,时间把握依据鱼类品种不同有所区别。蟹种药浴水温控制在6—8℃,运用20克/立方米浓度的高锰酸钾进行4—5分钟清洗,也可以运用5%食盐水溶液进行药浴消毒,对河蟹体表细菌与寄生虫进行灭杀。虾类苗种可以在进池后以0.3毫克/千克浓度二溴海因实施全池泼洒消毒。

4.食台食场全面进行杀毒

以0.25千克漂白粉兑水对食台食场四周开展消毒,4—9月份每15天消毒一次。运用石灰轻消方式在灭杀致病菌的同时可有效增加水中钙含量,保持水体偏碱性状态,具体操作中,鳜鱼、虾、蟹等特种水产品用量为每米水深80—100千克/公顷,常规鱼类用量为每米水深225千克/公顷。

5.挑选采购优质配合饵料

饵料必须具有匀称、入水具稳定性和营养全面等特点,并且饵料系数不能偏高,同时要在饵料之中增加稳定维生素C及诱食剂,提高养殖水产品提高进食积极性,保持良好吸收消化功能,缩短生长周期,增强抵御病害的能力。要注意的是不宜运用单一饲料进行喂养,否则容易引发营养元素缺乏导致的营养性病害。在虾、蟹养殖中应当兼顾动物性饵料、全价配合饲料、植物性饲料,均衡饲料配比。

6.借助生物手段调控水质

在养殖水面水质调控方面,应当借助于生物调控方式,为鱼虾蟹生长营造良好环境,主要可以通过水草种植、螺蛳放养或者添加有益菌、浮游生物等方式进行。具体使用手法应当区别对待,如浮游植物借助于光合作用增加水体中氧气含量,抑制氨氮等有毒物质产生,对致病微生物产生遏制作用。借助生物手段调控水质能够促进水体自行净化,减少排水换水次数,有效预防外部水体污染。

7.添置塘口配套增氧设备

塘口增氧设备能够促进水体溶解氧,促进塘中有机物及养殖水产品排泄物、饲料残渣等的氧化,彻底分解成为无机营养盐,提高水质,有效预防形成疾病应激条件。

8.梳理分析病害发生规律

养殖品种的病害类型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养殖人员应当分析研究其发病规律,定期给药灭杀,如银鲫出血症发病季节可以每半月对水体实施一次消毒,投喂药饵3天,在使用中兼顾药物的拮抗作用与协同作用,与微生物制剂岔开使用。

综上所述,在水产养殖中,病害预防工作是养殖丰收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应当针对不同养殖品种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共性和个性预防措施,达到防病害于未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大建,郭旭强,张伟.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J].齐鲁渔业,2010,(10).

[2]杨永贵,崔世华,张永旺.浅谈无公害水产养殖病害防治[J].渔业致富指南,2011,(16).

[3]忻元扬.水产养殖病害的成因与对策[J].科学养鱼,2006,(04).

第2篇

关键词:绿色核算;水产养殖;模型;亚热带海湾;罗源湾

亚热带海湾是一种宝贵的稀缺性天然海洋资源,但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仅对生产成本和生产产出进行核算,忽略了对资源环境价值的核算,对其开发利用十分不利。我国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人们的无偿索取观念、贪利行为和掠夺性开发导致了对亚热带海湾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浪费、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等现象十分严重。为达到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开发利用净效益最大化,本文在边际机会成本和国民经济评价理论基础上,构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绿色核算模型。

罗源湾属典型口小腹大的亚热带海湾,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水产养殖是其最为普遍和重要的开发利用方式,是福建省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近几年来罗源湾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但养殖业的过度发展,也给罗源湾海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致使其外部不经济明显。同时由于海洋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多宜性的特点,海湾兼有养殖、捕捞、港口、围垦、滨海旅游、盐业等多种开发功能,故而机会成本显著。因此本研究选择罗源湾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绿色核算借鉴的两种核心思维

传统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核算方法单纯从经济角度出发,不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及资源和环境成本,存在着偏颇和不足。针对于此,笔者选择边际机会成本理论和国民经济评价理论作为此次绿色核算的主要理论基础。

(一)边际机会成本理论

理论上合理的资源价格应该是能真实地反映其社会总成本、资源稀缺性、资源价值的价格。边际机会成本即是根据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观点,从经济学角度对资源开采使用后果或从社会学角度对经济活动后果的一种抽象与度量,它反映了由社会负担的自然资源耗竭代价。从理论上资源使用者所付的资源价格也应等于边际机会成本,低于边际机会成本的价格会刺激过度开发利用资源,而高于边际机会成本的价格则会抑制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当前该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资源的绿色定价体系。

(二)国民经济评价理论

国民经济评价最初是作为国外评价公共事业部门投资的一种方法而发展起来的。该方法试图以社会效益来代替一般的财务收益,以社会成本来代替财务成本。其主要特点是将拟建项目对社会的全部影响进行分析,包括那些间接的、无形的和难以计量的影响。在各方案全部费用和效益加以比较的基础上,从中选择出净效益最大的方案。

二、水产养殖绿色核算模型的构建

(一)模型建立的技术路线

亚热带海湾水产养殖绿色核算模型建立的技术路线是建立在边际机会成本理论和国民经济评价理论的基本框架之上的。其主要思想是将水产养殖的边际机会成本(MOC)视为总成本(C),同时分解成边际生产成本(MPC)、边际使用者成本(MUC)和边际外部成本(MEC)三个部分,并分别对其进行货币化计算,再将三者相加所得即为C;与之相对应的是,把水产养殖国民经济总效益分成直接效益(DI)和间接效益(IDI),对其所涉及的各方面都尽可能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计算和描述,二者相加得出国民经济评价的总效益(I)。最后将所得总效益值(I)扣除总成本(C),所得年纯收益(NI)即为亚热带海湾水产养殖绿色核算的结果(如图1)。

(二)绿色核算模型公式

根据上述技术路线,我们可知亚热带海湾水产养殖开发的绿色核算模型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NI=I-C①

I=DI+IDI②

C=MPC+MEC+MUC③

MPC=∑(PC1,PC2,……,PCn)④

MEC=海域生态损害值*海域使用面积⑤

MUC=Max(NI’1, NI’2……NI’n)⑥

DI=∑(各水产品影子价格*各水产品年产量)⑦

IDI=f(X1,X2,……Xn,t)⑧

式中:NI――水产养殖年纯收益;

I――水产养殖总效益;

C――水产养殖总成本;

DI――水产养殖直接效益;

IDI――水产养殖间接效益;

MPC――水产养殖边际生产成本;

MEC――水产养殖边际外部成本;

MUC――水产养殖边际使用者成本;

PCi――水产养殖各项生产成本;

NI’i――亚热带海湾用于其他功能可能产生的最大纯收益;

Xi――水产养殖间接效益函数变量;

t――时间。

从前面分析可知,若NI≥0,表明社会所得大于所失,在该区域布局水产养殖项目或方案在总体效益上是可取的;若NI<0,说明该区域不宜布置水产养殖项目,改变开发利用方式或者暂时不进行开发利用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更为妥当。

三、罗源湾水产养殖绿色核算实证研究

(一)罗源湾概况

罗源湾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是一个典型口小腹大的半封闭海湾,四面环山,仅一个狭长的可门水道与外海相通,湾内的水体交换主要靠潮流来完成。水域面积20620hm2,现已开发利用10628hm2,占总面积的49.80%。其中浅海面积8870hm2,已开发利用3816hm2,占浅海面积的43.02%;滩涂面积11750hm2,已开发利用6452hm2,占滩涂面积的54.91%。主要养殖的品种有:海带、紫菜、大黄鱼、真鲷、鱼、美国红鱼、牡蛎、贻贝、花蛤、缢蛏、泥蚶、鲍鱼、对虾、锯缘青蟹、梭子蟹、大弹涂鱼等几十个品种。据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统计2004年罗源湾各种水产品产量达230187吨,产值逾15亿元。湾内海水养殖产量占全市海水养殖产量的25%,是福州市海水养殖业的重要基地。

(二)水产养殖绿色核算基础数据选择

根据福建省浅海、滩涂水产养殖容量课题组依据罗源湾营养盐、初级生产力等有关资料对湾内水产养殖容量进行科学计算后得出的结果:湾内贝类产量应控制在85000吨,理论上年可产藻类560000吨。然而,据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罗源湾的贝类养殖产量已超过170000吨,藻类总产量却只有35700吨,显而易见罗源湾目前的养殖现状已严重偏离可持续发展方向。若依此进行核算,核算出的结果将不再具有预见性和代表性。与之相对,罗源湾2001年海水养殖规划为罗源湾目前最新的养殖规划,它是以罗源湾总体功能区划、水产养殖品种生产技术标准、浅海滩涂养殖容量调查项目的科研成果为依据制定的,其目标是通过对罗源湾海水养殖区域的规划调整,初步解决湾内海水养殖布局不合理,养殖品种搭配不协调以及网箱养鱼与贝类养殖生产中普遍存在单位体积养殖密度过大的不良状况,使罗源湾各类海水养殖生物容量趋于合理。显然,选择罗源湾2001年海水养殖规划方案作为罗源湾水产养殖合理性评价的核算基础要比罗源湾水产养殖现状更具科学性和代表性,因此笔者选择该规划方案中水产养殖的空间布局、养殖面积、类别和数量等基本数据为该研究的基础。

(三)罗源湾水产养殖规划方案概要

罗源湾2001年海水养殖规划方案共分10个区(如图2),各区具体养殖规划如表1。

(四)水产养殖绿色核算成本效益分析

1、水产养殖总成本分析。依据边际机会成本理论,一种资源产品的合理价格应包含资源开发的生产成本、资源开发产生的外部成本和资源使用者成本。(1)边际生产成本。水产养殖年边际生产成本指水产养殖每年必须投入的各项生产成本,具体可分为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经问卷调查及统计资料所得,当地年原材料成本网箱养殖约为3450元/箱、贝类养殖16000元/hm2、藻类养殖18975元/hm2、池塘综合养殖26150元/hm2。将上述各养殖成本乘以规划区各养殖类别面积,相加得到罗源湾水产养殖年原材料成本为65755.12万元。据问卷调查,闲时一个成年劳动力平均可照看网箱25个、贝类养殖0.3hm2、藻类养殖0.4hm2、池塘综合养殖1.7hm2,则共需劳动力17339人。以当地劳动力人均年收入7409元计,闲时年劳动力成本为12846.5万元。另在分苗收成时节一般需雇工,以年雇工费用平均6500元/hm2计算,忙时需另投入年劳动力成本4466.99万元。罗源湾水产养殖年边际生产成本为年原材料成本加上年劳动力成本,总计83068.61万元。(2)边际外部成本。边际外部成本是指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或者说是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损害。水产养殖边际外部成本表现为水产养殖所造成的用海海域生态损害,可用海域生态损害补偿值乘以海域使用面积来计算,而海域生态损害补偿值可用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乘以损害系数来计算。不同的海域由于其区域性特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是不同的。根据彭本荣、Costanza等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结果,2004年厦门市海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6.49元/m2.a。参照厦门市海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福建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应用特尔斐法估算全省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平均价值折算系数,进而计算出全省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平均价值为2.11元/m2.a(如表2)。不同的用海类型会对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不同的损害,如填海用海,改变海域属性,资源全部掩埋,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完全丧失;相对应的,旅游/浴场用海则对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害就小得多。各类用海损害的海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值见表3。经计算得出罗源湾水产养殖年外部成本为2580.88万元。(3)边际使用者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主要指海洋资源用于水产养殖功能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功能可能产生的最大纯收益。罗源湾水产养殖规划区域若不用于养殖,绝大部分可发展捕捞业,故可将捕捞业产值作为边际使用者成本。计算方法为首先运用Tait模式估算出研究区的渔业资源年自然生产量(为可捕捞量),然后根据当前市场近海捕捞水产品价格计算其产值。Tait研究结果表明:沿岸海域初级生产力转化为第三级生物(渔业资源)的效率为0.015。罗源湾初级生产力多年平均值为134.25mg/(m2.d),则年渔业资源产碳量为125.555吨。据厦门大学测试中心研究结果,1吨有机碳换算渔获物鲜重为8.1037吨,估算出罗源湾水产年产量如下1017.46吨。据市场调查,以捕捞水产品平均价格40元/千克计算,水产品价值估算为4069.84万元。因此罗源湾水产养殖年边际使用者成本为4069.84万元。

2、罗源湾水产养殖的总效益分析。按照国民经济评价理论的思想,水产养殖项目产生的年总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部分。直接效益就是水产养殖获得的各类水产品总产值,间接效益是指由水产养殖项目产生的外部效益和无形效果。(1)直接效益。据问卷和市场调查分析,罗源湾网箱养殖年均毛收益9200元/箱、贝类养殖31500元/hm2、藻类养殖63000元/hm2、池塘综合养殖135000元/hm2。根据以上数值分别乘以各类别的养殖面积,共计195399.5万元,此为罗源湾水产养殖的直接效益。Ⅰ区至Ⅹ区年直接效益依次分别如下:16310.25万元,27086万元,34758.35万元,1283.4万元,10297.55万元,36679.05万元,14404.5万元,13329.9万元,778.05万元,43236.45万元。(2)间接效益水产养殖的间接效益,其变量大致有以下几项:IDI=f(Xw,Xs,Xe,Xht),t表示时间。就业保障方面(Xw):罗源湾有几万劳动力直接从事水产养殖行业,在保障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也使许多以水产养殖为生的家庭能够幼有所依、老有所养,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当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社会经济方面(Xs,Xe):除水产品养殖、出售对社会经济作出的直接贡献之外,另还有依靠水产品为原材料进行二次加工或多次加工的产业即水产养殖产业链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以及这些效益对当地社会经济各方面所起到的促进推动作用。居民健康方面(Xh):水产品蛋白属于优质蛋白,罗源湾出产大量优质廉价的水产品,这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身体素质,对当地居民健康水平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限于所得的材料,以及时间、精力和水平,无法将罗源湾水产养殖项目所带来的间接效益货币化,实为遗憾。

(五)罗源湾水产养殖绿色核算成果

1、罗源湾水产养殖总成本核算。根据边际机会成本的计算公式,即C=MOC=MPC+MEC+MUC,计算得出罗源湾水产养殖Ⅰ区至Ⅹ区年总成本依次为:6102.04万元、10914.84万元、15570.27万元、661.97万元、4224.28万元、15780.09万元、5505.96万元、10723.38万元、623.75万元、19612.75万元,累加得出罗源湾水产养殖年总成本为89719.33万元。

2、罗源湾水产养殖年纯收益核算。年纯收益就是将亚热带海湾水产养殖的总收益减去其总成本所得的值。当所得值为正时,说明水产养殖在该海域所产生的总效益大于其生产、资源损耗以及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害三者相加形成的总成本,在此布置水产养殖项目是合理可行的,对其应该进行提倡或保留;当值为负时,结论相反。由于无法将罗源湾水产养殖的间接效益货币化,因而此处的核算只能将直接效益作为总效益来扣除总成本,各区年纯收益分别如下:10208.21万元、16171.16万元、19188.08万元、621.43万元、6073.27万元、20898.96万元、8898.54万元、2606.52万元、154.3万元、23623.7万元,累加得到罗源湾水产养殖年纯收益为105680.17万元。

3、罗源湾水产养殖效益费用比。利用国民经济评价理论中的效益费用比来进行分析,将各区总效益除以各区总成本,所得为其效益费用比a=I/C。经计算,区至区的效益费用比分别如下:2.67、2.48、2.23、1.94、2.44、2.32、2.62、1.24、1.25、2.2;整体费效比为2.18。

4、罗源湾水产养殖绿色核算成果分析。(1)从前面外部成本的计算过程可看出,罗源湾围垦养殖的成本明显要高于海水开放性养殖,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开放性海水养殖的总体效益要明显高于围垦养殖。(2)从养殖品种的平均效益来看,网箱养殖>池塘综合养殖>藻类养殖>贝类养殖。值得注意的本次核算是建立在罗源湾海域合理生态容量基础上的,因而外部成本十分低廉。但事实上位于围垦区内封闭式池塘综合养殖污染是非常严重的,饵料的大量投放使其底质严重恶化,底栖生物破坏殆尽,环境价值损失巨大;同时由于水体的严重污染而又交换周期长,致使其防治病害的成本非常高,本文所计算出池塘综合养殖的平均效益只适合于养殖初期,对于长期从事池塘综合养殖的垦区而言则有相当虚高的部分,因此从长远来看,笔者还是认为不宜在罗源湾内提倡围垦养殖。(3)规划各区的产值在扣除其生产成本、环境成本和使用者成本之后,各区纯收益也均为正值,效益费用比超过1,说明规划各区总效益大于总成本,该规划方案设计比较合理,有利于罗源湾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4)从核算的最终结果来看,纯收益>0,即在上述规划方案被合理实施的情况下,罗源湾水产养殖整体效益为正值,说明罗源湾总体上适宜进行水产养殖项目的布局,社会整体所得大于所失,同时整体费效比较高,产出效益较好。但应该注意的是此次核算的总成本较低,原因有二:没有将资金成本计入边际生产成本;由于此次核算是建立在罗源湾合理海域生态容量基础上的,其外部成本十分低廉,所以总体效益会较高。(5)从以上收益的绝对数额看,Ⅹ区最大,Ⅸ区最小。究其原因,Ⅹ区为此次规划最大的浅海养殖区,规划养殖绝对面积大、养殖数量多,且网箱养殖收益明显高于其他养殖类别;Ⅸ区规划养殖绝对面积小,养殖数量少,无网箱养殖。(6)从各区的效益费用比看,Ⅰ区最高,Ⅷ区最低。其中Ⅷ区为传统的贝类、藻类养殖区,也是罗源湾最大的滩涂养殖区(垦区除外),其近年来贝类养殖数量过多,致使外部成本加大,经济效益不佳,故其效益费用比值较低。

四、罗源湾水产养殖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罗源湾水产养殖绿色核算成果,同时针对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开放性海水养殖的总体效益要明显高于围垦养殖,罗源湾内不宜提倡围垦养殖,不过可考虑在湾外风浪较大的海域进行适当围垦。

第二,针对现状,应遵循规划对罗源湾内海水养殖实行总量的控制,不盲目追求养殖面积,在海域合理生态容量上提倡效益多元化,如藻类养殖,可在原有海带养殖基础上套种江蓠,每年仅多出江蓠苗种的成本,效益可翻一倍;另池塘综合养殖视情况可套养少部分弹涂鱼、青蟹或桡足类,若套养弹涂鱼、青蟹,每年每公顷可多产出9000元,若套养桡足类,每年每公顷可多产出约4500-7500元。

第三,网箱养殖的效益最高,罗源湾浅海地区在保证海域合理生态容量的基础上提倡网箱养殖,但应注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养殖的平均效益要高于普通贝类养殖,建议在适宜海区退出部分贝类养殖,改为效益更高的藻类养殖,但藻类养殖特别是海带养殖前期投入较大,政府应重点扶持。

第四,作为资源所有者的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科学合理征收海域使用金、完善审批制度。可将水产养殖的使用者成本和外部成本内化在湾内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即由政府根据资源总量、生产和市场情况向水产养殖者征收一定的资源使用税(费)和环境税(费)等,以此抑制资源使用的外部性,同时各类水产品价格应包括边际生产成本、资源使用税(费)和环境补偿费(税),才能确保资源的最优生产水平及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晶等.边际机会成本与自然资源定价浅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3).

2、陈志敏.关于投资项目中的国民经济评价[J].基建优化,1999(2).

3、罗源湾2001年海水养殖规划方案[Z].福州市罗源湾海水养殖协调领导小组,2001.

4、彭本荣等.填海造地生态损害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5(5).

5、Costanza R.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J].Nature,1997(387).

6、福建省海域使用分类定级及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制定研究报告[R].福建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2005.

7、沈国英,施秉章.海洋生态学[M].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

8、洪丽玉.几种头足类含碳率检测报告[R].1996.

9、福建海区虾类资源探捕调查及捕捞技术研究报告集[R].福建水产研究所等,1986.

*本文为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05I008)――海洋资源价值绿色评估及其应用。

第3篇

关键词: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研究

所谓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就是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态养殖环境,利用先进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对水产品进行按规操作,无论是在养殖前的准备工作,还是在苗种的选择以及喂养和管理上,都对水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在水产品养殖过程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存留量,保证水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规定。

一、水产品养殖前准备工作

1.水源条件。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对水源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要保证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标准,无异味、异色等情况,远离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三废”的排放区域,保证水质的质量。

2.池塘条件。一般来讲,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池塘的形状为长方形,呈南北走向,通风向阳,同时,要设置两个水渠,一个是注水渠一个是排水渠,避免在注水或排水时造成相互污染,在苗种放养前,还要对池塘进行杀菌消毒,修整池塘等处理。

二、苗种选择及放养的注意事项

1.放养前要对苗种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所选择的苗种要体质健康、体色正常,没有疫病、受伤或畸形等情况,所购选的苗种必须经过检疫,最好使用国家审定的优良品种,这种鱼苗具有品质好、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等优点,除此之外,在选择苗种时也要注意,苗种是否符合当地养殖条件,避免因水质、环境等条件不符而造成损失。

2.首先,苗种在投放时尽量选择无风且晴朗的天气,避免因天气因素影响苗种的质量,提高投放苗种的存活率,其次,在投放时把装有苗种的容器倾斜在水中,使苗种可以自动游进池塘,避免人工投放造成苗种死伤。

三、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方法

1.人工生态养殖法。就是人工创造一个适合养殖水产品的生态环境,利用水生生态学来选择符合养殖条件的苗种进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例如,通过在池塘种植水草来养殖蟹或虾等,这是一种成本较低、效益比较高的无公害养殖方法,也是建设大规模无公害水产养殖模式之一;随着经济发展,蛙类产品的养殖业逐渐成为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重点之一,通过在池塘边上种植一些藤蔓型植物,来对池塘进行遮阳,完成蛙类的无公害养殖;目前,广泛被大众所接受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方法是建立生态产业链,将鱼、禽、畜、菜(草)进行有机结合,使用无公害饲料对鱼、禽、畜进行饲养,在池塘边或临水处种植草或菜,可以对鱼、畜进行饲养,禽、畜所产生的排泄物经过发酵之后可以对草或菜施肥,池塘的基泥用做草或菜的基肥,从而完成无公害生态养殖,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2.多品种立体养殖法。就是根据不同品种的鱼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惯进行搭配养殖,有效的稳定生态平衡,可以改善水质和提高养殖效率,例如,以草鱼为主要的养殖品种,草鱼的排泄物有一定的肥水效果,同时刺激了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鲢鱼等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提供了食物保证,鲫鱼、鲤鱼等鱼类,以草鱼吃剩下的饲料、残渣为食,起到了“打扫卫生”的作用,在经过几种鱼类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有效加快鱼类的生长速度,同时,可饲养一些鲇鱼、鲈鱼等食肉类的鱼种,可以吃掉那些体质较差或生病的鱼,可以有效控制鱼类疫病的爆发,不但节省成本,对水质又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还可增加收入。

3.开放式流水养殖法。这种养殖方法主要是用在河流、湖泊等存在自然落差的地点进行养殖的方法,由于水的流动性大,其水质比较好,一般河流或湖泊等地都是自然环境相对较好的地点,很适合鱼类的无公害养殖,只需要选择优良的鱼种配上无公害饲料,保证鱼类的养殖密度,基本不用看管即可完成无公害养殖。

4.全封闭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法。这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方法,在特点的养殖地点内,利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对水质进行⒕消毒,同时对池水进行控温和加氧,使用无公害饲养对水产品进行饲养,在这种养殖方法下,使水产品一直处于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中,大大减少了发病几率,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养殖方法的投入比较高,受市场影响比较大,风险性强。

5.使用微生物制剂养殖法。近几年来,使用微生物制剂的养殖方法比较受欢迎,主要通过使用益生菌、乳酸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对水中的饲料残渣、鱼类粪便等有机物进行分解,降低了水中氨、氮的含量,提高了水质,有效改善养殖环境,同时,对鱼类的胃肠道改善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提高鱼类的食欲,加快生长速度,提高经济效益。

6.自然生态系统养殖法。自然生态系统养殖法就是通过利用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进行养殖,在这些水中本身就含有大量的天然饵料,因此不需要再进行人工饲养,不用进行过多的照看即可完成养殖任务,这种养殖方法使水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提高,更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

四、饲料要求及投饲管理

1.饲料选择。在进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时,饲料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加工的饲料所使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不能使用腐败变质、受到污染的原料,所使用的添加剂也应该符合饲料的相关规定,在选择肥料时,尽量不使用无机肥,而应选用有机肥,完成无公害饲养目标。

2.投饲技术。首先,对水产品的摄食量、摄食时间以及摄食种类进行仔细的调查,其次,制定相应的投饲计划,定点、定时、定量、定质的进行饲养,保证水产品的摄食规律,从而提高饲料的生产效能。

五、血病防治

在对水产品进行血病防治时,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尽量减少或避免水产品疫病的产生,同时,在使用药物时要坚持药物的使用原则,禁止使用国家相关部门所禁止使用的药物,保证水产品的质量。

1.减少致病因子的产生。鱼类疫病发生的主要是因为致病因子不断恶化而导致的,因此,就需要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科学的手法减少或避免致病因子的产生,比如,定期加注新水,通过增氧机将治病因子释放出来,及时进行处理,通过药物进行杀菌消毒。

2.药物使用原则。第一,在对水产品使用药物时,要保证药物的使用不会影响消费者的健康,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第二,水产品的药物使用,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部门用药规定,不准使用没有生产许可证、生产执行标准的药物,应通过正当渠道,购买有质量保证的药物。第三,在对水产品使用药物时,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使用原则。第四,坚持对症下药原则,防止盲目用药以及盲目增大或减少药量的使用,减少对水质以及水产品质量的影响。第五,在水产品快上市时,应根据水产品药物残留量的多少,制定相应的休药时间,保证水产品在上市时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3.禁用药物。在对水产品使用药物时,严禁使用高残留或高毒的药物以及具有致畸性、致癌、致突变的药物,对生态环境具有严重破坏性的药物也严禁使用等等,比如,氯霉素,这类药物的使用经过水产品体内的残留,消费者在食用后,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威胁,会阻碍骨髓造血功能,使人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另外,也会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会减少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孔雀石绿的使用会引发严重的副作用,水产品在食用时会造成锌中毒,对人类会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因为这种药物具有致畸性、致癌的副作用。

六、管理方法

1.巡视池塘。目前,我国大多数水产品的养殖池塘都是在室外,非常容易因内外部因素共同影响池塘的质量,包括天气、地质、自然环境、水产品活动等等,因此,要求管理人员每天早、中、晚对池塘进行巡视,通过观察水产品的动态、池塘中水位的变化以及池塘的安全等等来及早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今早解决问题,从而减少损失。

2.定期加注新水。水质是影响水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受雨雪等天气的影响,另一方面受水产品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定期加注新水,可保证水质的清洁,当发现水质变差,颜色出现异常等情况时,应及时更换新水,保证水质,但这种更换新水的方法不仅麻烦,对水产品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是通过改良水质的办法,使用生石灰、光合细菌、过氧化钙等物质对水质进行改良。

3.根据水质情况追肥。在进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时,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水质肥力不够,会导致水产品生长速度缓慢,发病几率增高等情况,因此,需要管理员加强对水质肥力的看管,一般情况下,15至20天施肥一次,将氮肥和磷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调和之后对整个池塘进行泼洒;在使用绿肥时,将肥料堆在下风口处,经过风力的带动,使其慢慢流入池塘当中,从而增加水质肥力。

4.加强日常管理。首先,要保证池塘的卫生情况,对池水中的垃圾等物进行及时捕捞,避免因垃圾所带来的细菌影响池塘的水质,诱发鱼类疾病等情况。其次,对池边的杂草进行清除,草类植物常常会伴随着病虫害,对池塘的安全以及水质的变化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及时清除杂草。接着,当有死鱼出现时,要第一时间进行打捞,并准确判断鱼类的死因,_定是因为自然死亡还是疫病导致的死亡,之后对池塘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减少病菌的滋生。最后,管理人员在进行日常工作时,对水质的变化情况、饲料喂养情况以及鱼病防治等情况要及时、详细的记录在案,一方面可以时常进行查阅,总结和分析经验,从而实行高效的养殖方法,另一方面,满足相关检查部门对产品质量检查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结语

渔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注重口感、价钱等,更注重水产品是否绿色无公害,这也促使了水产品行业不断创新无公害养殖技术,选择优良品种的鱼苗,使用无公害饲料,加强水产品的疫病防治,按照国家规定使用药物以及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等等,从而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促进渔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环境条件和池塘要求[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01:74.

[2]赵宪钧.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要点[J]. 渔业致富指南,2013,2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