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产品的设计方向范文

产品的设计方向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产品的设计方向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产品的设计方向

第1篇

关键词 数字交互产品;交互设计;情感体验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以及新材料与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以数字化、信息化生活为标志的体验经济时代。桌面计算时代正转化为云计算时代,多点触控、手势与语音交互、虚拟现实等这些新鲜词汇正改变着传统的产品功能设计和使用方式,数字交互产品越来越进入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通过对当前数字交互产品的概况、界定与类型以及未来发展展望展开一定的分析与探究。

1 数字交互产品的概念

1.1 数字产品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夏皮罗和瓦里安在《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一书中认为,数字产品就是编成一段字节。包含数字化格式,可编码为二进制流的交换物,均视为数字产品。早期的数字产品多指基于数字技术的电子产品,如数码相机、数字电视机、数码摄像机、MP3播放器等。数字化产品虽然都含有很高的数字技术含量,但其表现的具体形态是物质而不是知识,所提供的使用价值是靠物质产品本身来实现的。

1.2 交互与交互设计

“交互”一词源于英文“Interaction”和”Interactive”,意为相互作用和交互感应。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字媒体的发展,”交互“泛指人与自然界一切事物的信息交流过程,表示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后给人感官或心理上产生的情感感受的过程。交互设计涵盖了物质设计与非物质设计两方面,也就是硬件与软件,交流与服务。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认为“交互设计是界面设计从设计的本能层上升到行为层乃至反思层的飞跃”。交互设计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决定了关注的不仅是实体产品本身,而且也重视情感化的交流与服务。

1.3 数字交互产品

随着信息通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式发展,特别是交互设计和技术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传统的数字产品中,数字产品用户需求正发生了变化,在新的需求变化中,唐纳德.诺曼所提的交互设计定义中所提到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正融入其设计中,用以满足消费者越来越强调和重视的情感化的体验需求。当触摸屏手机、互动数字电视、Wii、Kinect、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新的数字交互产品大量涌入大众日常生活中时,当从单一的产品功能转向越来越重视用户的情感交流和互动体验时,可以看出数字产品向数字交互产品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了。

2 数字交互产品的类型

2.1 移动智能型

移动智能型数字交互产品主要指具有一定智能应用和交互体验感的数字产品。此类型产品通常是在依托产品硬件本身的基础上,结合一定交互技术来实现功能的产品,例如触摸屏手机、GPS导航仪,网络互动电视等。

2.2 网络应用型

网络应用型数字交互产品主要指基于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及网络产品实现交互式应用的数字产品。此类产品于突破传统以硬件产品为基础的产品功能及应用,主要以软件界面为载体的虚拟化数字交互产品,其最大特点在于开发成本相对较小、研发周期较快、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同时也利于环保。网络应用型数字交互产品主要为网络移动端的应用程序产品、网站应用型产品、网络桌面端应用产品。网络移动端的应用产品成为目前发展较为迅猛的一类网络应用型数字交互产品,其主要依靠移动通讯端下载各种系统的应用程序来实现。由于各类应用程序数量众多,也给用户带来很多方便。用户可根据各自功能需求,选择下载相应的应用程序到移动通信端使用,达到了高效便捷的效果。

2.3虚拟体验型

虚拟体验型数字交互产品主要指通过各种虚拟现实、交互传感、增强现实等技术来实现功能与体验的数字产品。其主要特点是在虚拟现实和交互媒体、互动感应等交互技术环境下,是用户在沉浸式的体验感中完成产品功能的使用,得到极大的体验感,例如交互式触摸桌面、互动投影橱窗、交互式全息成像,互动电子沙盘等都是此类型的典型产品。

3 数字交互产品的特性

3.1 交互性

交互性已经成为数字交互产品的重要特性之一。数字交互产品最为突出的特性就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人机相互作用与影响,人们在互动的使用过程中得到信息的反馈,情感的交流,从而满足功能使用与情感体验。数字交互产品的交互性可以看做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更加易用,让用户使用更加愉悦的特性,通过对产品界面和行为进行交互设计,让产品和使用者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从而帮助有效的达到使用目的。2010年11月,美国微软公司推出Kinect产品,这是一款XBOX360游戏机体感周边外设的正式名称。它实际上是一种3D体感互动摄影机,利用即时动态捕捉、影像辨识、麦克风输入、语音辨识、社群互动等功能让玩家摆脱传统游戏手柄的束缚,通过自己的肢体控制游戏,并且实现与互联网玩家互动,分享图片、影音信息。

Kinect这款数字交互产品集中体现了当前交互技术的一些发展成果,交互性在这款产品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它突破了简单的人机交互,而是使交互性有了一定的智能化和实景化的使用感,使交互性在操作使用过程中的到了更大限度的发挥,手势交互更加贴近用户本身,在增加自身体验感的同时,交互的空间感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3.2 体验性

“体验”一词指“通过实践认识周围事物,亲身经历”。亚里士多德认为体验是感觉记忆,是由于许多次同样的记忆在一起形成的经验,即为体验。

第2篇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产品架 发展方向 专用产品架 柔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000-00

汽车制造的主要工艺流程:冲压―焊接―涂装―总装。产品架作为物流的主要载体,贯穿了整个汽车制造工艺流程的全过程。

作为汽车零部件物流的主要载体,产品架的设计制作时以以下几方面作为切入点:(1)生产安全;(2)零部件质量特性;(3)装料;(4)运输;(5)线边存放;(6)取料。

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架使用的安全性;(2)产品的质量保护性;(3)生产节拍的适应性;(4)人机工程的合理性;(5)快速物流的适应性和可靠性;(6)产品架自身的美观性;(7)合理的使用寿命;(8)设计制作的低成本性。

不同性质的产品其产品架设计制作的侧重点不同,如铸件毛坯,其产品架主要考虑安全性、使用寿命、节拍、物流,对产品质量的保护几乎不考虑;冲压覆盖件,其产品架主要考虑安全性、质量保护、节拍、物流等,我们必须在对产品进行深入研究后确定其侧重点。

产品架分为专用产品架和通用产品架。

(1)用于单一产品的产品架,我们称之为专用产品架。

(2)用于多种产品的产品架,我们称之为通用产品架。

时间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日益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临界点,我国汽车的生产和销售进入爆炸式增长阶段,从而推动汽车生产工艺水平大幅度提高,生产节拍随之大幅提升,在这种状况下,物流水平就非常关键,而作为物流载体的产品架的设计制作水平也日益获得工厂的重视,产品架的设计制作获得长足发展。从目前的发展和各汽车生产企业产品架现状调研来看,产品架的设计制作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趋向。

1 标准化

产品架作为汽车零部件主要包装手段,受包装容量限制和生产产量影响,产品架的制作数量相当庞大。为减少产品架的制作周期和维修的便利,其零部件的标准化便显得非常突出。

如折叠机构、吊柄(耳)、铲道、堆垛结构、翻转机构、锁扣机构、压料机构、加强结构、牵引机构等按照标准化、系列化进行设计制作,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架的制作和维修效率。

2 柔性化

由于汽车新品开发节奏加快,原来唯一性设计的产品架无疑提高了产品开发的成本,适应不同产品的同类零部件的产品架柔性化设计成为重点研究对象。

3 自动化和半自动化

众所周知,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工成本逐步提高,如何提高工厂的机械化程度、降低生产人工成本 成为企业的重点研究对象。产品装框、取料、转运等逐步向自动化半自动化发展,如总装车间采用传动链推动KIT小车随线送料、焊接线采用机械手取料、发动机采用连锁机构实现重压自锁等。产品架的设计制作必须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才能不成为企业生产发展瓶颈。

4 局部材料和工艺的高科技化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汽车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为质量竞争。质量完好的零部件对整车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如何更好地保护产品质量上,新材料新工艺不断的运用于产品架上:木材、塑胶、毛刷、硫化橡胶、海绵、橡皮、EVA、尼龙板、聚氨酯、铝型材、不锈钢、航空铝、附塑管、塑钢、碳素纤维管等,局部材料和工艺日新月异,逐步趋向高科技化发展。

在上述四个汽车零部件产品架发展趋势中,标准化和局部材料高科技化已有长足发展和积累,自动化和半自动化发展目前还受到一定制约,专用产品架柔性化发展趋势方兴未艾。

4.1 汽车零部件专用产品架柔性化含义

(1)专用产品架除搬运堆垛承重部分(底盘和立柱)外,其他部分均以螺栓连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重新拆装调节尺寸以适应新零部件装载。

(2)专用产品架上支撑、定位和分隔部件以螺栓连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重新拆装调节尺寸以适应新零部件装载。

(3)专用产品架上支撑、定位和分隔部件多功能设计,通过快速切换来适应新零部件装载。

(4)能同时或分别装在2种或以上同类零部件的专用产品架。

至少具备上诉功能之一的产品架我们称之为柔性化专用产品架。柔性化专用产品架的设计即为专用产品架柔性化设计。

4.2 柔性化专用产品架的设计和制作步骤

(1)比较上代、现代、下代产品同类零部件结构和质量要求,找出能适应几代产品零部件装载的共性部位。

(2)比较上代、现代、下代产品同类零部件外形尺寸和线边存放规划,确定产品架外框尺寸。

(3)了解现代、下代物流规划要求,确定需要何种辅助机构。

(4)根据上代、现代、下代产品同类零部件质量等级要求,确定产品架定位、分隔、压紧、限位等与零部件接触部位使用材料。

(5)根据几代零部件特性,确定分隔尺寸和装框数量。

(6)根据装框数量,计算承载重量,确定使用材料规格。

(7)设计、绘制施工图纸,审查设计的工艺性。

(8)评审图纸设计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如需要,则重新设计。

(9)根据图纸试制一个产品架样件,注意焊接装配的牢固可靠性或外观美观性,无尖角等安全性。

(10)产品架样件试用评审。如有问题,予以改进。

(11)(改进后)样件如果评审合格,则按样小批量制作并试用(在TTO阶段)。

(12)小批量试用不合格,则改进,如果合格,则按样大批量制作。

第3篇

为了培养学生设计创新能力,依据HAT・CDIO培养模式对“产品设计方向”的主干课程进行群化设计划分为历史人文精神塑造课程群、交互界面设计课程群、产品设计课程群、基础技术课程群和通识课程群等,以一门立体构成课程建设为例按照学习认知规律构建网络课程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利用信息网络平台拓展学生视野,采用项目实训和小组公关等方法进行产品实训,训练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经过实践取得一定效果。

关键词:

创新能力 产品设计方向 课程群

前言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结合工业设计人才的社会需求,着力于培养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广博丰厚的基础知识,运用这种知识的能力,还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基于这样的人才观,架构“产品设计方向”的课程群,对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总结,立足于产品设计方向的核心课程,将紧密相关的课程进行系统优化,使之满足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体系的需要,以课程知识的交叉融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参与意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培养,实现产品造型设计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训练目的,以此培养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1.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能力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造力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以个^专长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体,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这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产品设计方向课程群建设的必须考虑的问题。

案例一可折叠购物篮。从收纳和节省空间角度考虑:在形态和选材设计中从折叠水杯中获得灵感,运用TRIZ理论中的复制原理设计一款长方形可1申缩的购物篮。实用新型专利的获得认同了学生的设计。

案例二公司网页设计。学生在校期间为各类公司设计网站展示页,设计创新的不竭来源在于每天上网浏览2小时网页,保证设计的网页跟上社会的发展。各类设计方案的被采纳是学生的设计获得认可。

正如TRIZ理论中描述产品设计是要解决问题。解决常规问题的设计是常规设计,解决发明问题的设计是创新设计。所以解决问题是有方法的,获得认可是学生持续设计的动力。

2.产品设计方向课程群模式的设计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HAT-CDIO”模式,即“Humanity-Art-Technology・CDIO”其内涵是:“祟尚人文精神、艺术与技术交融、创造与执行并举”。“CDIO”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它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整个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学习方式。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与艺术修养,以艺术激活产品创新的灵感,以人文精神的博大精深滋养设计师的人格魅力,建成“HAT-CDIO”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的指导下研究在产品设计方向课程群教学环节中以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采用大学生科技立项、“导师制”指导等模式积极研究,充分利用大学生行为在个体和群体两方面互相促进影响的作用,充分利用大学生群体中的从众心理,使榜样的力量形成强大的示范效果和导向作用,培养出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优秀的大学生群体,达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目标。

2.1课程群的分类

深入探究不同年级学生对应逐渐递进技能学习目标,在“HAT”指导下,课程设置以工业设计史为引领的包含中外美术史、中外工艺美术史、设计美学、产品设计欣赏等“历史人文精神塑造课程群”;以艺术审美为目标的色彩构成、平面设计理论基础、广告设计、文字与标志设计、CI设计、产品交互设计等“交互界面设计课程群”;以培养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建设为目标的产品造型基础、产品交互设计、产品语义设计、产品开发设计等“产品设计课程群”;形成设计表达展示课程群、基础技能课程群、建模软件课程群等基础技术课程群以及高数、英语、力学、思想教育等的通识课程群。每一课程群的建设从培养目标入手,从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授课学时,考核方式、先后课程间的衔接等问题教师们集体研究讨论,解决了课程间断档和交叉重叠的问题。依据不同教学目标建立不同课程群,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艺术熏陶和科学技术。从而构建能够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课程群模式。

2.2产品设计课程群建设

“产品设计”作为该课程群的主干课程,提供给学生运用其它相关课程所授知识、理论、技能的运用空间,是学生系统学习产品设计方法,开展创新思维,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系统设计实践的有效途径。强化课程教学环境,发挥课程群的集群优势,―方面依托本科教学专业建设的教学环境,为专业实践教学,建构更为有利的实验硬件设施;另―方面,利用Internet网络平台,建设网络教学、师生交流,乃至国际交流的网上通道。

在以往的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产品设计的视觉化、审美化、表象的材质变化,缺乏与实际的联系,缺乏对产品使用功能的开发研究,缺乏对生产环节的研究。为增加产品设计教学的深入性和系统性,拟将教学课程设置为产品设计三个单元和产品造型设计基础、造型材料与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有机组合,更注重使产品符合设计过程实现、生产、使用的基本规律,使设计表现更规范、合理,注重产品材质的选择与实际产品性能、功效及其加工生产相结合。从草图构思到效果图,从工程图到模型制作,从模型制作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批量化生产,结合以产品的使用感受与体验历程,形成了一个理论到实践的完整、系统的、有机实践过程。同时,在产品设计中引入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对CAD、Pro/E等软件的应用,给产品设计带来了新的、宽广的设计视野。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建立了合理、科学的产品设计教学体系,即“理论一实验一项目实训”。将“项目实训法、小组攻关法”等教学方法运用到产品设计课程群建设中,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大学生科研立项、竞赛项目、外观专利申请或生活实际设计。通过设计训练使学生将项目分析、设计到最终实现全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进而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解决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的问题。

2)围绕提高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注重交流,拓展学生视野。在教学中建立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案例教学法的教学除选用经典案例外,更多地聘请著名教授、设计师举办讲座,扩展师生的视野,促进教学的横向交流,增强院校间教学的横向交流,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的综合设计意识与视野得以提升。

3)组建师生设计团队。由教师带领学生组建专业设计团队,如功能设计小组、产品形态设计小组、三维建模组小组等,实践指导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定期为专业设计团队进行授课和相关辅导。

2.3探索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建设

在“HAT・CDIO”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应用辐射式研究方法确定每个课程群中具体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及每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形式。以立体构成课程为例:立体构成网络课建设设置了“立体课堂、模型素材、经典案例”等9大模块,构成导引、理论学习、在线测试、案例学习、实践演示和师生互动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路,如图1所示,立体构成的教学体系。立体课堂视频教学部分承担理论教学任务,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基础保障。实践演示模块也采用了视频教学模式,涵盖实践教学体系中全部内容。模型素材模块用虚拟现实技术自主开发了大量交互演示课件。是对实践演示模块的深度拓展。分步式的教学设计和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熟练体验交互功能和配色功能,使学生有清晰地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强化了设计感知能力。

2.4构建实施保障平台

1)搭建专业训练平台,注重设计理论与实际课题相结合。

CDIO的通用理论与工业设计专业特点的匹配既要结合又要创新,突出人文、艺术、技术相结合的专业特点。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根据综合化模式的产品设计性质,将专业训练分成三个平台,即为改良设计训练平台、创新设计训练平台和系列设计训练平台。基础性小课题是基础教学,一般可采用快题设计的方式,跟随课堂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相关训练,特点是每个课题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结合《产品设计I、II、III》三门课程进行循序渐进三个单元的综合性课题:基于工业设计方法论的来自生活实际的模拟课题和面向应用的社会实际课题;结合矿业院校的资源与技术优势在教学和科研中积极开展矿山机械、矿用安全装置等的开发和研究,毕业设计中也进行了平巷人车、多用安全帽、截割部试验台等实际项目的研究和设计。社会实际课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

2)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操作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学校研究与设计大赛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参赛作品和毕业设计能做到有的放矢来训练使“HAT-CDIO”教学理念和模式贯穿工业设计整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设计、建模、制作和展示设计能力,力争实现零就业期。

学校实训中心和现代制造工程中心以及工业设计的实验室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很大作用,很好的服务于教学、学生实践、创新活动。能满足完成校内实践教学任务的需求。校外实践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场所,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举办的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3)部分课程进行改革考核方式,着重培养应用能力。

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寻求更合理、更全面的考核方式。

课程改革采用全过程考核方式。考核学生在学习过成中的态度以及对问题的理解以及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由平时课堂表现、课堂训练过程、课题设计结果评价、期末考试等组成。让学生明确成绩组成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出勤率提高有一定效果。

例如“工业设计史”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采用“平时20%+‘教’‘学’设计10%+项目研究20%+笔试50%”考核方式,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