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感受范文

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感受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感受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感受

第1篇

【关键词】:陶瓷绘画意境情感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陶瓷艺术作品是艺术家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体现出来的对客观事物本质的一种把握,它拥有丰富、饱满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精神,通过各种形态、造型的因素,运用陶瓷艺术独特的设计语言,蕴涵了具象、抽象、象征、隐喻等艺术形式,并以“泥与火”、“工艺”、“材料”为表达媒介,挖掘和释放“泥与火”、“陶与瓷”的个性色彩,从构思、装饰、各种泥料釉色的选择、技艺、烧造等不断地参与中发现、创造出其它艺术无法取代的独特作品。它的艺术形式和魅力,恰到好处地将艺术与技巧化为意境,把自然界的神韵体现出来,从有限中寻找无限,从无限中体现意蕴。人类的一切创作活动除了感知材料美、形式美之外,更为珍贵的是艺术的情感和心智。而情感意境构成的联想,才能体现艺术的真谛。这种意境是艺术家的智慧,是社会生活的真实体验,是艺术技能与材料在陶瓷艺术中的综合表现,所以说,意境是陶瓷艺术作品的生命和灵魂。反之,缺乏意境的艺术作品就没有生命力,更谈不上什么艺术。

一、意境是陶瓷绘画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

在意境创作过程中,境是陶瓷绘画创作的基础,境不仅指某种具体的景物、景色,而且指与这些景物、景色相联系的整个生活。画家的情感是由特定生活条件下的景物所引起的,脱离意境中的境,实际上就脱离了生活中的形象。一件作品的中心就在于以情感人。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里的文就是“中心思想”就是艺术作品中的“情意”,没有中心思想或没有主题的文章是谁也不愿去看的,艺术作品没有融汇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与看法,没有思想感情,同样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以情写景意境生,无情写景意境亡”,陶瓷绘画艺术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意境,因为它包含了艺术家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艺术作品的意境就是情感的依托之地。绘画作品的具体形象成为艺术情感的化身,系画家心灵与思想的镜子。好的陶瓷绘画艺术作品如同一道风景,让观众若置身其中。

所以“意境”的构成要靠“情感”的驱使,设计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对一切事物都有强烈的感情,胸有情思、注情入景,才会创作出充满“意境”的陶瓷艺术作品。

二、陶瓷工笔的意境表达

烘托气氛突出主题是陶瓷工笔意境表达的主要方式。工笔画追求意境是在对“形”的熟练的基础上,确定主题在先,围绕主题构图布局,通过情影交融烘托主题,来达到一种致高致远的境界。如由江西省赠送香港回顾的陶瓷作品《紫归牡怀图》的创造中。大师首先确定“庆祖国团圆”这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选用有“国花”之誉的牡丹为主体,再融入一簇香港的区花紫荆花,鲜花盛开热烈,烘托出喜庆的浓厚氛围,再点题为“紫归牡怀图”,因“紫”与“子”、“牡”与“母”谐音,一下就将作品的意境延伸得很远,提升得很高,从而使欣赏者在感受喜庆氛围的同时想到很多很多。这是工笔画追求意境的成功之作。

巧用综合装饰营造意境。可以采用多种综合装饰手法进行艺术创作,是陶瓷艺术与其他种类艺术相比而言所独有的,在确定创作主题的前提条件下,作者要深刻领悟主题,做到“意在心间”,对即将开始创作的作品中追求什么样的意境心中有数,然后精心构图,谋篇布局。在布局中,应有一个主题来贯穿,就是要围绕主题让采用到作品中的各种元素之间能产生互补互促,相辅相成的效果,从而使画面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达到烘托主题,意境深远的目的。如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王采创作的《苍山如海》综合装饰瓶,以《忆秦娥·娄山关》为题材。画面表现中国工农在路上进军娄山关的情景,作品采用全釉里红描出高山峻岭,展示天险之势。人物则用釉上工笔彩绘,把形象表现得细致入微,富有生气,色彩对比鲜明,气氛热烈,充分显示出诗人在词中所描述过的“霜晨”“苍山”“残阳”的浓郁意境。

三、青花瓷的意境表达

青花瓷作为中国瓷器史上的代表,是古老的中国文化底蕴的象征。它以钴料为呈色剂在瓷坯上进行彩绘,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经过入窖烧制而成,色调单纯明净,蓝白两色对映,朴素明快,爽朗大方,具有典雅清新之美。

沉静是青花艺术特定的意境。东西方艺术的一个重要分界点,就是西方艺术展现的是一种张扬之美,反映了西方人精神境界所崇尚的追求个性解放的性格特征,而青花艺术表现着大自然细腻、典雅、幽远、雄峻的意境。青花是通过料分五色的笔法和工写兼备的手法表达大自然细腻的景致。当代陶瓷美术家,人称青花大王的王步先生终生致力于青花艺术创作,所创作的作品“纤细处毫发毕现”,呈色更加典雅、明净,极大地丰富了青花艺术的语汇,创造出前人未有的新境界。如王步大师的青花瓷板画《鱼月图》平面瓷画以水中圆月和畅游的鲤鱼、水花为题材。鱼的背部用较深的色,调肚皮留白或用极淡的青色,产生了鱼儿在光照下的效果,水花处理的淡雅、活泼。作者以轻松而沉稳的笔法描绘了一个“万流如在镜中行”的青白世界,非常巧妙地将自然中的这一美的意境以古典青花的瓷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陶瓷粉彩的意境表达

陶瓷粉彩因材质的可塑性和装饰手法的多样性,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更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境在粉彩画中显得更为重要。一幅好的粉彩在陶瓷载体上应有一些含蓄的可以让人回味、咀嚼的东西,透过画面,能使人产生联想,领略到弦外之音,画外之意,这就有了意境美。

立意是陶瓷粉彩的意境表达的主要方式。这不仅包括陶瓷艺术家生活中的感受、认识,包括意境经营、选材、剪裁、笔墨和构图的处理,以及作品要达到境界的追求等。它不但包括画什么,还包括怎么画。立“意”是陶瓷艺术家认识生活的结果,是画家在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感情,一种美的理解和认识,是在感情认识的基础上提炼的一种美的理解和认识,是在感情认识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升华形成的,是绘画作品所需要的。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岩送无岁月》粉彩瓶,通体施高白釉,釉汁洁白无瑕,似冰如玉。器腹以精湛的釉上粉彩装饰技艺和深厚的国画山水写意之功力,勾绘出一幅质朴清新、雅洁明快的画面,虽只画一松一石,却具有永恒高洁的寓意,着色用墨不多,富有浓淡变化,笔法苍劲,画中书法印记和松石融为一体,富有民族文化意蕴。

第2篇

关键词:现代陶艺内在精神外在形式

真挚而感动人心的现代陶艺作品作为一种文化探讨和艺术探讨的方式,如今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伴侣”,其背负起的思想负担也成为人们探讨现代人类生存境域和内心世界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本文集结了我们近几年对现代陶艺的一些体验和几点感受,供喜爱现代陶艺的“友者”参考、探讨之。

一、艺术的二分法在现代陶瓷中的应用

长久以来,艺术和技艺、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二分及对立思想,在文艺理论的探讨中一直具有主导地位。现代陶艺和传统陶瓷艺术的区别在这方面的争论是喋喋不休。迄今,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士将现代陶艺视为一种陈设的器皿或工艺品,没有将陶艺放到当代的整个艺术语境中去欣赏和品评,在把玩的审美中混淆了现代陶艺和陶瓷工艺品的概念。为此,我们觉得应从体验性艺术和感受性艺术的区别中去理清传统陶瓷艺术和现代陶艺的各自特点,并从中更为清晰地认识现代陶艺中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之间的主从关系。

体验性艺术和感受性艺术是心理学的两个专用名词。感受是指我们的感观接受外界刺激后而在心理上产生的好受或难受;体验是感受的深入,是内心深处对感受的强化,受个人以往的情感生活积淀的指引。感受性艺术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唯美艺术,即感受美或不美,和谐还是冲突等优美的、色彩上的愉悦的具有形式的美。诸如:画中的风景、人物、花鸟及案头花插和留声机中的小夜曲等。而体验性艺术则忽略表面的东西,更关注思想层面,它深入幸福或痛苦的内心世界,体验崇高和令人无法言语的精神领域,形式上也往往采用不和谐的方式来突出主题,彰显作品的生命力。感受性艺术强调形式,而体验性艺术则更加关注内容。

通过近几年对现代陶艺和传统陶瓷艺术的揣摩,我们认为体验性艺术和感受性艺术的差异能很好地阐述现代陶艺和传统陶瓷艺术的不同之处。传统陶瓷艺术强调形式上的审美愉悦、造型优美、釉色丰富、人们接受简单的美的把玩,属陈设性工艺瓷范畴。而现代陶艺在于精神的体现,是艺术家灵魂的畅游,是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类境域的一种探寻。现代陶艺是一种更加具有人文精神的文化艺术活动。如罗小平先生的作品《时代广场》,作者通过形形人物的模糊具像造型,静静地表达噪杂世界中的人类境域、各色生态、其透过器型的不规整,色彩的沉浊及表达的种种意境,令观者不由自主的长时间的驻足在它们的面前。

二、现代陶艺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

艺术的生命力和原动力在于对生命的体验、冲动、和热爱,艺术创作的法则就是通过艺术手法再现内在的冲动、宣泄心中的情感、以希咏叹生命,创造一个更加圆满的世界。在现代陶艺的创作中,我们从外在的物化感受到的是每一位作者的精神和灵魂,陶泥只不过是作者精神和灵魂的物质载体。而这一切都得感谢生活,生活给予了作者艺术创作的源泉。而陶艺家不是技工、更不是如镜子和照相机般的再现客观世界,必须对浩瀚芜杂的客观表象进行提炼和再加工做到“搜尽奇峰打草稿,吹尽狂沙始到金。”

艺术的“内在需要”其本质内容就是真实的情感。康定斯基曾提出“凡是内在需要的,发源于心灵的就是美的”。一件单纯的具有形式美的陶瓷工艺品,因为缺少内涵,人们在它身上感受不到灵魂的共鸣和哲思的启迪,它仅仅是工匠所做一件可有可无的“摆件”;而具有哲学精神、宗教精神和艺术精神的陶艺作品则不能,她是生命最深层体验的真实流露、是陶艺家对大千世界的理解和生活的触动。一个现代陶艺的作者,面对浮躁的商业文化和飞速发展的社会进程,首先要以一颗赤诚的心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其次要坚守质朴的心态、耐得住寂寞、要怀疑和求索、用身心去感受和体验生活,用灵魂去创作反映时代、呐喊大众心声的作品,唯有如此内在精神的陶艺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现代陶艺的外在形式就是一种特定的媒介,它包括:釉色、造型、体量感、装饰纹样、图案、以及它的摆放方式、展厅空间、光线设置等等。人们通过最直观的视觉感受来认知和判断作品的内在蕴意。即所谓的表现手法反作用于视觉冲击、审美意识、心里感知、美感经验。作品的外在形式将直接左右着观赏者的心里感知和认可程度。为此,作为一个陶艺家,应该熟练地掌握各种成型技巧和造器手法,以便能天马行空的、畅快淋漓的挥洒和传达自己灵魂的畅游、对生活的感悟及对人类境域的种种探寻。

现代陶艺外在形式的表现多样性、美学冒险性及时代性、科学性给予了陶艺工作者和爱好者无限的乐趣。如罗小平先生将他的造型语言和雕塑语言运用到卷曲的泥板中,通过卷捏过程中的适度引导和把握,使其作品在卷舒中一丝一丝的抒发着作者的万千思绪,风格独特、意蕴深远。罗先生还改良作品的烧成方法,运用还原和熏烧相结合的烧成制式,在作品中留下自然而恰到好处的火焰燃烧痕迹,从而使作品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朴拙,准确地传达出中国文儒大智若愚的轻松与释然。艺术不等于技艺,但艺术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具实的、适合的技术技巧来完成和表达作者的体验和感受,搭建作者与受众之间的“桥梁”。

三、优秀的现代陶艺是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的高度统一

艺术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黑格尔曾论述道:“内容非他,即内容之回转到形式;形式非他,即形式之回转到内容。内容和完全适合内容的形式达到独立完整的统一,因而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就是艺术的中心。”无论是陶艺作品的内在精神还是外在形式都不能孤立的强调和存在。过分强调作品的外在形式将导致作品的无味和单薄;而忽视作品的外在形式、强调作品的虚拟的内在精神,就会使作品缺少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第3篇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河北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河北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河北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

唐山陶瓷研究院名誉院长

原河北省人大副主任

每个人都有无数的梦想,每个人的梦想都呈现出独有而斑斓的色彩。而每个人的梦想也都寄托着他的生命和潜意识中最本真的诉求,我的好友王加林先生当然也是如此。

很多人只知道王加林先生是一位省领导,并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摄影家、书法家和画家。尤其是他近年来退休后一直致力于画瓷艺术,所画作品蔚为大观,令观者为之叫好。

画瓷并非易事。不但要求画家对传统国画有深刻的体悟和笔墨功底,同时还要有深厚的书法功底。更重要的是,画家还必须对瓷性和釉性了如指掌。而将国画的平面创作转入不同器形的随形创作更非易事。这一切都需要画家有很高的悟性。

当我们走进王加林先生那100多件琳琅满目的瓷器世界时,会发现他的灵感多多,手法多多,形式多多。如果你不认识他的话,你决不会想到这一切艺术的灵感和艺术的表现竟是出自一位省领导之手。在这里,既有天然浑厚的釉下彩,又有精心渲染的釉上彩;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大写意的纵情与豪放,同时可以看到半工写的清新与富丽;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磁州窑的质朴,同时可以感受到定窑的高雅;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作者以刀刻瓷的心定气闲,同时可以感受到传统与现代互融的自信。徜徉在王加林先生画瓷的艺术世界里,你不但会领受到一种纯真,你同时会领受到一份宁静。

在王加林先生的作品中,荷花与梅花是他画的最多的题材,但这些作品的手法和形式却变化多端,他有时候用传统的大写意手法表现,有时候用现代的形式表现。其大写意挥洒自如,其现代形式清新诡奇,皆成佳趣。曾看到过他的一个大写意荷花瓷瓶,用色单纯而古雅,用笔老辣而自在,效果浑厚而颇具艺术感染力。遗憾的是,这么好一件作品竟在运输中不幸脱底。幸好瓶体与画面毫发无损,不碍观瞻。他的《年年有余》不论是造型还是质感均极古朴。而那信笔写就的游鱼既简练又生动,与其器形和质感珠联璧合。如果说《年年有余》是他传统手法的代表之作,那么,他的《满园春色听鸟声》则是其具有探索精神和强烈时代感的代表之作。他以近乎抽象和构成形式写就的红花绿叶,在强烈的对比中相映生辉,给人以强烈的现代性和时代感。他的另一件梅瓶,其深蓝色的釉地儿随意泼洒,不经意中留出的白地儿自然而富于灵性。而那精心点染勾勒的白梅满铺瓶面,其境界幽静深邃,同样是一件难得的精品。

这一切并非偶然。因为在王加林先生的心性中,艺术早就是他最亲密的朋友和伙伴。他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摄影和书法创作,他北上长城、南下云贵、东赴齐鲁、西至川陕,几十年来,一部摄影机陪他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为他留下了一个个难忘而美好的瞬间。近几年,他又三下景德镇,无数次到定窑、磁州窑、唐窑、均窑、醴陵窑等窑口拜师学艺,钻研画瓷之妙道。这一切为他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的艺术孕育了不尽的灵感。这种灵感在不断地释放,不断地升华。我相信这种灵感的释放和升华,一定会持续到很远很远……

畅怀瓷说

畅怀瓷,是欢畅地研习陶瓷绘画,以瓷画抒怀。近年来迷恋于陶瓷绘画,以瓷为媒,以画为艺,饱蘸色彩在瓷瓶瓷罐上行云流笔,书写自然之美,呼唤人生之美,抒发对生活、对人生的真情实感。这就是畅怀瓷的自解。

问道陶瓷艺术,充满欢乐与挑战。源远流长的陶瓷艺术铸就了历史的辉煌,灿烂的陶瓷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继承和创新正推动着陶瓷艺术的与时俱进,原料、染料、釉彩,以及工艺、技艺和新的理念的融入,使艺术陶瓷焕发了新的光彩,千年窑火铸造出一批批精美的艺术品。正是陶瓷艺术的无穷魅力,吸引我走上了陶瓷绘画的道路。

不少人有一种错觉,认为在陶瓷上作画是艺人匠人的事,不是画家的事,就连已成为文物的精美陶瓷,人们对其中的画作的价值也认识不够。特别是陶瓷艺术品的器型与纸比起来小得多,好象咫尺之间难以有大作为,其实非也。历代藏品或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会令人瞠目。在一平尺左右的方寸间,或工笔或写意,一幅构图别致的山水、花鸟、人物栩栩如生,其韵味不亚于纸画。只有那些有极高的陶瓷艺术修养与技艺的人才能创作出艺术佳品。无论历代还是当代,陶瓷艺术家与其精湛的艺术品一道铸造着陶瓷文化的辉煌,其艺术成就和艺术价值被社会所公认。

在陶瓷品上作画的难点是要掌握瓷介质的特性,掌握色彩烧制过程的变化,要适应立式作画的姿势。这些基础的知识技艺把握之后,还要用心用脑去创作。这一过程既需要陶瓷的艺术修养,又需要陶瓷文化的修养。为了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技艺,去年我在唐山陶瓷研究院学习了半年多,后来又到湖南醴陵,江西景德镇、磁州窑、定窑、钧窑去考察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其特点,在绘画过程中体会艺术陶瓷的精髓。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痛苦是因为有些技艺难以把握,快乐是因为其妙趣横生。就这样边领悟边实践,边实践边领悟,不断挑战自我。我始终认为路是人走出来的,创作是从实践中来的,只要沿着前人铺开的路去探索,去创作,就能找到前面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