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民间工艺论文范文

民间工艺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民间工艺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民间工艺论文

第1篇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厚基础、重应用、高素质、创新性”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体现“与市场接轨,适应行业需求”的宗旨。按照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要求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结合行业发展变化、根据用人单位意见和建议,制定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专业设计及培养方案。在专业设置过程中结合“现代艺术设计”与“云南民间工艺”制订出产业需求的专业,紧密结合“艺术设计类”设置课程,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在云南省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的地位,强化专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更新培养理念,突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凸显“云南艺术民间工艺”课程建设,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

将云南民间工艺成果、技术、内容充实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倡导以民间艺人与教师“1+N”指导教学、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形成具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考试手段。在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民间手艺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传承学生学习民间工艺的制作,同时设计专业教师则负责传授现代的设计理念和现代工艺,通过“调研、改进、提高”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建设双师型队伍,引进民间手艺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改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的职称和学历结构。

引进民间手艺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继续完善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大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大引进人才力度,争取每年引进1-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力争在引进教师的学历结构上实现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突破。在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每年选派3-5名学术梯队中的教师外出进修或到国内外作访问研究。拓展与企业界的联系与合作,聘请一批有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创业指导教师,努力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四)共建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训平台,探索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努力做好云南区域内民族文化的重新发掘与设计,充分利用云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多元性和旅游资源丰富优势,努力将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教育实践,成为区域的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投入专项资金,建设艺术设计工作室和设计工作室,民间工艺设计实训室,同时邀请民间艺人和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人到校进行讲学。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积极与云南省设计企业展开合作建立了“艺术设计实训基地”。

(五)建立与市场相协调的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案例驱动教学,强调真题真做,模拟真实场景、运用真实项目案例,实现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应用项目真实案例分阶段、按项目方式进行学习程度考核,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形成了一条从课堂、实验室、工厂、公司到市场的特色教学链。完善相对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形成本专业的特色教学经验。

第2篇

关键词:民间工艺分类特点思想内涵

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民间工艺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间工艺有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特色。我国的民间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原始艺术的一种延续,民间工艺中有很多原始艺术的影子。它同样继承了实用与审美统一的特点,大部分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带有乐观向上、淳厚、真实的感彩,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体现,在世界艺术宝库中也光彩夺目。

一、民间工艺的分类

1.美化日常生活用品的民间工艺

为了美化日常生活,勤劳的民族围绕着直接的衣食住行制作了很多必需品,如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服饰鞋帽、房间装饰品、器皿家具、雨伞、扇子、帐子、帘子等。这些民间工艺有很多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一般都是采用天然的材料和手工制作而成,简练质朴,明快大方。“在汉族地区的印蓝花布和花格土布,少数民族的蜡染和织锦,都是富有特色的染织品。贵州的蜡染,湘西的蓝印画布,云南和湘西的扎染,都是民间印染中几个极具特色的品种。”

2.装饰与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

装饰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有木版年画、剪纸、帐沿、挂饰等。民间木版年画分布于全国各地,是用于春节期间张贴而常年欣赏的,色彩艳丽富有装饰性。剪纸的种类很多,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等。帐沿有画的、绣的和彩印的数种。挂饰如陕西省的泥塑虎头挂片、山东省的刺绣门帘挂饰等。这些民间工艺形式多样,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很浓。“像民间剪纸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山东黄岛剪纸粗犷豪放;山西浮山剪纸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内容十分丰富,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江苏扬州剪纸是民间专门用做鞋花的艺术品,其特点是秀丽洒脱,光洁干净,构思新颖,布局完美。”

3.体现节令风俗的民间工艺

在中国传统节气中,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一年里有许多的节令,并有相应的民间工艺产生。如春节的年画、门神、春联等,元宵节的灯彩,清明节的风筝,五月端午节的划龙船、扎彩粽、绣香包等,七月七日乞巧、刻花瓜、剪牛郎织女,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做瑞饼花馍,九月重阳登高、做重阳糕、插重阳旗,等等。这些带有民俗特点的艺术年复一年地出现,其形式既有明显的传承性,又不断地翻新,在民间的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我国传统年画色彩鲜艳,画法工整,构图集中,人物突出,形象优美。它多以写实与装饰、写人与写景相结合的简明、夸张手法,表现欢乐、幸福、祥和、劳动和勇敢等题材,是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此外,在民间工艺中有些是用来表达情谊和用作纪念的,如荷包、鞋垫、织的手帕、缝的绣球、花包等。有的是用于儿童玩耍的,有的是结合一些礼仪使用的,还有的是用来丰富文体活动的,诸如:皮影戏、木偶、舞蹈面具、纸牌、风筝、龙船等。“民间皮影的造型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完善,至清代时皮影造型已具有很强的装饰特点和很高的戏剧化程度。”

二、民间工艺的特点

民间工艺的设计创造者大都是农民,也有少数专业艺人。民间工艺所使用的材料都很普通,往往就地取材,甚至是废物利用。从工艺技术上,有的制作不纯熟,但是粗放有力,从不矫揉造作。民间工艺的创作不是为了炫耀作品的贵重或珍奇,更不是为了在技术工艺上赢得观赏者的惊叹,而是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们在制作的时候毫无顾忌,设计思维也是任其发挥,怎么想就怎么做,表现出了劳动者对生活、对艺术的坚定信心。民间工艺作品以日常的生活用品居多,所以在设计制作的时候也格外注意其实用性。民间工艺大部分是结合着婚嫁喜事和传统的节令风俗,主题以歌颂生活为主,在形式上表现了强烈的装饰性。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怎样和谐统一在一起。有许多民间工艺作品,表面上看着只是一件普通的日用品或者生产工具,但却表现了设计者的审美、情感和理想的追求。

三、民间工艺传递的思想内涵

民间工艺同劳动人民的生活与生产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标志着劳动者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体现着他们的情感理想和审美。“就好像民间工艺围绕生存与繁衍这个基本主题,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民间工艺形成自己通达乐观、吉祥喜庆的文化感情特性。纳福求吉,也是民间工艺的重要文化内涵。”渴望生存、赞美生命是人类的共性。在民间的生存意识中,可以说万事皆求吉。吉祥的功用,更大意义在于满足求生的生存心理上,在天、地、人共存的生命信仰空间,人能顺乎自然、和谐平安地生存下去。人们在门窗上贴上用红纸剪的“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富贵平安”“五福临门”等纹饰的剪纸时,就会感到红红火火,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喜悦和欣慰。避邪禳灾是民间工艺信仰观念中的又一种文化的内涵,避邪的心理贯穿于不同习俗种类的民间工艺中,这反映出民间工艺与民间信仰文化广泛而又深刻的联系。劳动群众创造了生生不息的艺术,也创造了崇高的精神境界,并成为维系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美化生活、装饰环境、表达情感寄托和丰富业余生活等都是民间工艺的重要思想内涵,大都带有淳厚、真实、乐观、积极向上的感彩,同时也传递着广大的劳动群众勤劳质朴的精神和追求美、渴望美的思想。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各民族创造的民间工艺都属于世界艺术的一部分,也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独特的艺术特色,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自己的位置。民间工艺也是从事设计者的宝藏和源泉,了解和学习民间工艺不但可以加强专业知识,还可以增进我们对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易心《中国民间美术》,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

[3]钟茂兰《中国民间美术》,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

第3篇

关键词:镇江民间工艺;政府扶持;产业集聚;市场化;品牌建设

镇江是一座集港口、工贸、旅游于一体的文化名城,拥有3500多年历史,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其中,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民间手工艺千姿百态、绚丽多彩。通过在镇江市各辖区进行的传统民间工艺品普查调研来看,本土民间工艺资源蕴藏十分丰富,展现着本地域民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域环境下所形成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是民众智慧的佐证。镇江地域民间工艺历史悠久,主要品种有:剪纸、面塑、竹编、石雕、挑花、正则绣、扎染画缋、烙铁画、瓷刻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曾多次荣获国际、国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普查的辖区内民间技艺传承人中就有全国十大民间美术家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名,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有8名。

当前,镇江民间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主要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及文化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扩张,地方本原文化遭到外来文化多样性冲击,有的传统工艺品因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改变而被淘汰;掌握一定传统艺术技能的民间艺人已为数不多,传承困难,一些传统民间绝技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民间工艺行业发展创新意识薄弱,地方民间工艺缺乏产业个性化规模运作:民间工艺行业亟待长远规范管理与保护;民间工艺发展资金短缺:民间工艺发展人才匮乏。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应当采取什么方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促进镇江民间工艺文化传承和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选择以下发展措施:

一、地方政府要正确引导和扶持民间工艺的发展

民间艺术的发展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作为地方政府,要想促进其发展,必须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其发展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对于民间工艺品的研究和生产要大力支持,给予多种名誉上的奖励,比如可以通过设立开发奖、市场开拓奖、理论研究奖、组织奖等进行引导,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要把民间工艺品的生产作为一个产业来培育,培养国家级的大师,提高名牌产品知名度,进而促进民间工艺在文化产业中的发展。

通过打造民间工艺亮点产业,实现区域文化产业与全国乃至世界接轨,通过实践,镇江市在此方面已取得了可喜尝试。去年,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组织了彩蛋、泥塑民间艺术家远赴德国曼哈姆市参加复活节期间的展销,富有东方神韵的镇江蛋雕艺术品《慈寿塔》、《昭关石塔》、《十二生肖》等几十个品种受到德国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参展的140多件蛋雕艺术品供不应求。赚取了大笔外汇。而在德国欧洲第二大生态公园路易圣公园内举行的镇江民间泥塑艺术家葛志仲的泥塑展,带着东方特有的写意手法,为来宾现场惟妙惟肖地捏制了20多位德国名人的头像,直至镇江泥塑艺术家带去的5公斤上好的紫砂泥全部用完,德国艺术家同行们还仍意犹未尽,竞相购买。蛋雕和泥塑的热销,说明最具有本土文化特质的民间工艺品通过产品的周密研发、包装、推介就能顺利开辟国外文化消费市场。文化是互通的,通过与世界的文化交流,镇江民间工艺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前景越来越广阔。

有效的战略应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业务优势和环境机会,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地域民间工艺的特殊优势已经开始凸现,它的内在文化动力是最具爆发的生产力,因此,要深入生产性保护和生态保护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合理利用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通过生产性保护,将文化资源转为经济资源,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民间工艺文化创意产业。另~方面,作为镇江要立足“原生态”优势推动生态性保护,在保护中必须维护民间工艺资源“整体性”特征,基于其中的诸多要素存在于相互联系、作用、制约和促进的复杂关系链中,所以要全方位协调好产业集群的整体区位,引导好民间工艺资源的合理利用。

文化产业属于城市发展的软实力的范畴,而软实力要以硬实力为基础。它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抓住重点文化资源项目的保护性再生产,即是抓住了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从而带动了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耍创新思维更新观念.在破与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确立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通过符合镇江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产业政策,培育一批富有活力。具有镇江特色的民间工艺文化产业集群,真正把镇江民间工艺资源潜力变成产业优势,形成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消费的互推互动,培育市场,激活消费,实现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和企业发展的双赢。政府要整合各方资源,为民间工艺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法规等支持平台。

二、加大镇江民间工艺产业发展的投入

要积极探索建立稳定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采取划拨专项资金进行项目资助、贷款贴息、奖励等多种形式。确保地方财政对镇江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要积极借鉴民间资本在其他产业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降低民间资本跨入门槛,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民间工艺的效益是多方位的,不能只看到它的经济效益,还要看到它的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消除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陈旧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不断完善优化地方民间工艺资源发展的决策,营造出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产业、出效益的发展氛围。

三、从艺术的角度解决民间工艺品的质量问题

产品占领市场的首要要素是质量,没有质量的产品就是没有生命力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是没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民间工艺品也不例外,而且,质量要求更为特殊,为此,一是民间工艺品必须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其表现的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变异。即一方面要借鉴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比如镇江剪纸就可以吸收地域特色景观题材,如: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西津渡风景等,并把以此类题材制作的成品作为旅游纪念品销售,使民间工艺品的文化含量再为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比如剪纸在图案设计上可以表现世界古典神话图腾,以加强国际民族文化的认同交流,同时外销产品要考虑世界各地的欣赏习惯和欣赏趣味。

四、积极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传统民间工艺品走进现代生活,必须与现代装饰结合起来,成为居家实用点缀,目前镇江丹阳的正则绣已有一些新的探索。如增加了特定背景的壁挂,使它成为装饰品进入家庭,使之实用化,深受人们喜爱。

要大力培育镇江民间工艺的特色企业。不论哪种工艺品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镇江扬中竹编在艺术手法上,编制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在特色上做文章。或在刀工上有突破。或在造型上有特长,形成自己独到的风格和流派,从而增加自己的艺术魅力。要以产品特色鲜明、基础条件较好、关联度大的民间工艺制作行业为重点,以资本资产为纽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培育镇江民间工艺的特色企业。

要积极促进民间工艺产业集群发展。按照民间工艺产业区域布局,重点抓好民间工艺项目产业集群的开发创意建设。并以此为中心,进一步抓紧建好特色民间工艺产业传习所及保护传承示范基地。

要注重打造特色民间工艺产业品牌。一方面,要加强网路资源共享及与媒体的合作宣传。进一步加大外延推介力度,建立专业化的科研信息机构。联合组建一批民间工艺产业教研基地。共同开发一批核心品牌项目。另一方面,要整合民间工艺精品资源,增强创新力和辐射力。可以通过专家的评价、大赛的评奖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同时对民间工艺家创造的品牌要注册商标,要申请专利,专利是走向世界的敲门砖.既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产品。避免抄袭,又要学会用专利打开国际市场。

五、加强民间工艺产品的生产管理

民间工艺品的生产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准要求高于一般企业。因为工艺品生产企业的管理人员既要懂艺术,又要懂市场。否则只懂市场,企业难以创新发展,只懂工艺艺术容易走入“象牙塔”。现在大多数厂长,虽对市场有所了解,但文化品位有限,所以很难开发出高品位的、适合市场需求的工艺品。因而生产企业非常需要一些既懂市场、又精艺术的人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其次是要打破家庭作坊式生产,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多数民间工艺品生产企业都是一些散兵游勇式的个体生产厂家,缺少产业化管理,规模小,艺术人才单打独斗。形不成技术优势。面对当今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产品必须提高艺术品位。然而,目前的家庭作坊,足不出户,观念陈旧,保守的传艺思想,使他们只能重复过去,难以吸收到新东西,立足点低,进步困难,所以发展工艺品产业,必须走开放式发展路子,艺术与市场的研究至少需要两人以上的人才,互相切磋,所以企业要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集中人才进行开发。

六、坚持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现在的民间工艺品市场正从低谷中走向回升,其表现是:高档产品的出现和价格的回升。随着经济的复苏,艺术品市场已从前几年的成本销售,转向为高档次文化精品的走俏,所以企业要树立长远意识,加大技术、人才投入,克服短期行为。避免重复抄袭。

民间工艺品多用于馈赠。由于它大都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属自产自销产品,所以消费也均在本地区,是过年过节、婚庆喜宴、庆典之日的一种增加喜庆氛围的装饰性手工艺品,由于当地的交通不便,市场局限,几乎所有的手工艺品在很少的范围内流通,其数量很少,有些则属季节性销售,如镇江丹徒挑花女红制品,多在农闲季节制作,为贴补家用销售,这种经济营销模式,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已无用武之地。所以民间工艺品未来的出路在于走进都市生活,走向正在兴起的现代经济大市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间工艺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在国际市场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镇江剪纸已在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市场上看好,开发国际市场是它今后的又一发展出路。

民间工艺品市场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培育市场要选择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同时,民间工艺品的欣赏,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然而。现在的消费者,仅仅是个人喜欢,谈不上欣赏,所以导致消费市场混乱。可见,民间工艺品要走进千家万户,需要抓好大众文化的普及与提高,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教育和培训,比如说,可以开展一些有关民间工艺品的艺术点评、具有艺术欣赏的广告宣传、艺术培训班等,更重要的是要在民间艺术产品的推介销售中,让全社会通过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认知,使其得以扶持和弘扬。

七、大力培育民间工艺人才

几年来,通过在全国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也再一次证明,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中所规定的保护措施中,重中之重强调的保护措施依然是为艺术遗产“项目的传承及相关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要求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所有民间艺术遗产的保护都是以传承人带徒传艺活动的保护为核心的。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民间艺术后备人才是最有决定性意义的保护。应该全面地搜集本地民间艺人的资料,建立人才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民间艺人,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表彰和奖励,如定期举行民间工艺活动或相关的竞赛,对优秀的民间工艺传人应给予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重点保护,政府或企业可设立类似“工艺创作设计室”的专门机构,集中地方上优秀艺人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给民间工艺企业或家庭作坊予以经费补贴并提供优惠的政策.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工作条件和社会地位、能制作出顶尖的民间工艺精品。

第4篇

传统民间工艺品种繁多,艺术独特,历经千百年的锤炼,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世代相传,融合中外,推陈出新,闽南民间工艺从单纯的手工技艺上升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闽南文化和艺术的活化石。它以物化的形式融合于闽南民间的日常生活,体现出民间艺人质朴、纯真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闽南石雕整合了工艺元素和文化艺术,化顽石为神奇,极富艺术之魅力,繁多的种类、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驰名中外,独树一格。闽南木雕始于先秦,兴于唐宋,成熟于宋元,明清时期步入巅峰。既有古朴、淳厚的中原雕刻工艺的痕迹,线条流畅,人物造型生动,又具有闽南文化精巧的成分,充分表现出闽南侨乡的艺术特点,作品更是享誉海内外。闽南陶瓷均属民窑,从内容到形式,处处反映出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独特的瓷烧技术,精巧的工艺,简洁的装饰,体现了民众淳厚、质朴的审美情趣。闽南花灯将雕刻应用于骨架的设计上,绘画和书法融于纸面的花色调配上,造型和漂染工艺应用于花灯创作的整个过程。丰富的造型、柔美的线条、精巧的工艺,创造出一种意蕴和谐之美。闽南纸扎千年传承,内容丰富,造型生动,简练概括,经过剪、镂、镶、贴形成强烈的装饰效果,作品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闽南民众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具有丰厚的民俗内涵,艺术的原发性、创造性和手工技艺正是一切艺术表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同时也成为具有闽南特色的民间艺术手工制作课程的资源库。

二、闽南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当代艺术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以漳浦剪纸为例

漳浦以“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享誉中外,素有“金漳浦”之美誉。漳浦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据《漳浦县志》记载:“元夕自初十放灯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庙,或用鳌山运傀儡,张灯烛,剪彩为花,备极工巧。”可见唐宋时期漳浦剪纸艺术就开始应用于花灯装饰等民俗活动。⑤剪纸俗称“铰花”,与刺绣艺术有关,常被应用于刺绣底样的创作。在中原文化如贴“窗花”习俗等影响下,漳浦剪纸逐步以独立方式使用在各种婚庆典礼、祭拜祖先等民俗活动中。如今漳浦剪纸已被世界认可,并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和产生影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继承传统、力求创新是任何民间艺术发展的关键,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漳浦剪纸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表现在其艺术风格的独特性、艺术技法的原始趣味性和艺术品自身焕发出的美感。通过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从理论上探讨漳浦剪纸的构图形式、造型手法、创作意识等,增强在当代艺术设计中民族性、本土化的创新与应用,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探索漳浦剪纸与环境设计、装饰设计、平面设计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结合点,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新的设计艺术形式、设计语言符号使设计产生新的飞跃。

1.漳浦剪纸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漳浦剪纸所反映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闽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传统习俗活动以及民间神话传说等,这些都以独特的符号融入剪纸作品中。例如,茶壶就是剪纸中最常见的装饰图案,这无疑渗透着闽南人爱喝茶的习惯;剪纸中常加入一些龙虾、鱼、螃蟹等水产品,这充分体现剪纸的闽南地域性和其来源于生活的传统特征。作为一种独特的设计素材,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文化的传承上,都将成为本土风格环境设计的创作源泉。同时漳浦剪纸在艺术表现上立足本土,注重主观想象,艺术构图奇巧、简练明朗、古拙抽象,表达着古老的民俗文化传统,具有浓厚的“原生态”趣味及“乡土味”气息,这对设计本土风格的环境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设计师应该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为己任,唤醒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记忆,将其融入现代城市功能设计中,赋予建筑内外部的空间乃至整个城市浓厚的本土特色风情。漳浦剪纸主要运用红色,通常以单色为主,其他颜色作陪衬,在对比色中求谐调,颜色上的创新运用突出了工艺装饰效果。这对设计闽南本土风格的室内空间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可运用漳浦剪纸的图案,采用闽南地区的红砖、白石为装饰材料,设计出有关闽南红砖文化的主题浮雕、壁雕等作品。漳浦剪纸造型独特,收放自如,运用在现代室内外立体造型的细部装饰上,如隔断花墙、装饰品花架、屏风等,具有通风采光、借景叠景等功能,不仅起到了特殊装饰和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也增加了艺术氛围。另外,还可以运用闽南文化元素的剪纸图案制成各种镜框式、挂历式的装饰画和装饰品,以此带动室内陈设品行业的发展。窗帘、沙发靠垫、沙、桌旗、布艺床品等都可以采用漳浦剪纸传统图案,这不仅使室内空间更具本土色彩,还能寄托民众美好的愿望。

2.漳浦剪纸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漳浦剪纸将闽南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图案的形式表现在作品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折射出闽南人的性格和意识形态。漳州剪纸利用本身图案的抽象造型来反映闽南地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糅合闽南传统文化。现代装饰设计对于诸如漳浦剪纸这类传统工艺的应用遵循“批判和继承”的原则,既尊重其自身发展特性,又对其进行产品创新,既将其作为现代装饰的补充,又在现代装饰中很好地对漳浦剪纸进行有效地传承。传统漳浦剪纸在线条、构图、剪功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折射了闽南文化多元化的特征和细腻雅致的审美取向,传达了浓郁的乡土气息。现代装饰艺术中对于漳浦剪纸的应用可从以下方面为出发点:一是结合装饰设计作品的主题,充分挖掘漳浦剪纸的特点,在作品中对其在材料、线条、构图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二是根据不同设计作品的特殊风格,在刺绣种类、色彩选择、图案设计等方面进行搭配,凸显出漳浦剪纸的固有特性,同时又在装饰作品中呈现出典型的剪纸特性。3.漳浦剪纸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鲁迅先生说过:“在现在,艺术上是要有地方色彩的,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⑥漳浦剪纸蕴藏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具有特殊的地域性和造型手法。比如,漳浦剪纸通常采用“排剪”技法,结合“阳剪”为主、“阴剪”为辅的表现手法,形成其在工艺上纤巧细腻,构图上线条简练、圆满匀称、对称平衡的特征。同时在物象形态的刻画上应用的简约意象表达方式或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等都可以为现代平面设计所利用。因此设计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将设计主题与剪纸图形意蕴相联系,从创意选题的角度思考选择恰当的主题表意,有目的地去把握对象的整体结构式样;二是从创新的角度在图形、材质、风格等方面上将漳浦剪纸包含的图形图像或其他意象特征进行夸张变形、化繁为简、重组创新,深化对漳浦剪纸艺术的价值认识,同时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构型审美相结合,利用剪纸图形的形似和神韵创造出贴切的图形语言;三是在表现技法上运用“排剪”技法创造出新的设计表现语言,扩展设计的表达形式,将漳浦剪纸的视觉特征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之中。

三、民间工艺美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方法

“生产者的艺术是世代人民所创造、所传播并表现他们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文化艺术形式。”⑦民间工艺美术作为生活世界的认知和诉求,是群体意识与思想认识的一种反映方式,不仅包含了大量原生态艺术图形和工艺技法,还体现了人类本源的思维意象、审美观念和情感表现。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不仅是要拓展学生的技法表现手段和途径,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真正体味到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和情感魅力,并应用于现代设计。

1.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开设民间工艺美术课程审美认知与创造力的培养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核心,民间工艺美术样式几乎都同时具备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基本要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以其审美鉴赏、技艺造型、品格精神等为基本内容,积极开设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题材的艺术课程。在教授过程中,采用教与学的互动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突出创造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材料的把握和认识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精神,激发独立思考的意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诸如剪纸、雕刻、漆艺、陶艺、编织等课程,着重把研究民间美术功能的实用性、技巧的高明性、题材的丰富性、装饰的生动性、形式的多样性置于首要地位,把创造具有独特性和地域性的艺术文化作为教学的宗旨,做好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向地方工艺美术课程的转化,由此将传统与现代、现在与未来相互融合,形成未来艺术设计教学的新方向。

2.成立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机构,定期举办展览和讲座发挥地方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优势,发掘和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成立高校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机构。组建一支以地方高校教师为主的研究团队,同时聘请地方各个门类的工艺美术大师、领军人物为客座教授,共同探讨民间工艺美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理论研究和相关教学工作。通过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创新、开发和研究,积极运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将传统工艺的实用性、经验性和学术性特征应用于校本教材的编写中,用时代和科学的态度加以继承和改造,通过条分缕析、去芜取精、发展提高,形成一个特色鲜明而又具有时代感染力的文化产品体系。在教学中将民间工艺如雕刻、剪纸、编织等引入课堂,活化课堂教学,同时又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民间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在设计领域中的突出表现。另外,可以让民间工艺大师将制作工艺直接带入课堂,通过举办专题活动,从表演技艺开始给学生讲授和示范制作工艺,让他们亲身体验民间工艺美术的神奇。定期开展民间工艺美术展览、学术交流、课题研究和专题研讨等,形成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将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真正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

3.创立民间工艺美术校内工作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根据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结合其美术特点对艺术设计教学实验室进行改造形成专门的工作室,以工作室为载体,通过选修等方式实行开放式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如漳州剪纸工作室、惠安雕刻工作室、闽南“妆糕人”泥面塑工作室、树脂彩绘工作室等。工作室的教学主要采用艺人的“技”和教师的“艺”结合,即通过教师对设计作品创作思想的理论阐述与“请进来”的民间艺人的技术培训相结合,实现与艺人零距离的“手手相传”,将工作室中的工艺技术应用于作品的创作中,寻找与作品主题的契合点、差异点,改进民间工艺的表现形式,突出表现民间工艺技术的独特性,从而引导学生用民间工艺的手法来进行创新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同时,“走出去”设立校外民间工艺美术实践基地,让学生到民间亲身去感受当地乡土乡情,欣赏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品,培养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情感和认同感,创造学习民间工艺美术的氛围,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研究水平。

四、结语

第5篇

(一)民间工艺品牌设计产业化黑龙江省的民间工艺有蒙古族的鱼皮鱼骨制品、毛纺毡毯、玉器;鄂温克族的绣花地毯、鱼皮鱼骨制品、桦树皮制品;满族的青瓷;达斡尔族的刺绣等以及绥棱的黑陶、呼兰的通草蝴蝶等。这些民间工艺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是独特的,但是艺术手法单一、创新度不够、缺乏文化内涵、文化宣传和包装不足。黑龙江省民间工艺品牌设计产业化的方法,即增加民间工艺品牌的多样性、创新性、文化性,加大宣传力度和包装力度。当然这样就要求艺术创作者要有很高的素质和能力,为此我们要先培养出一批创新型人才,能够将传统的民间工艺与现代化的技术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受消费者喜好的新的民间工艺产品。这就要求设立相关的专门培训机构。优秀的人才、有内涵的创新产品、优秀的品牌设计和包装以及广泛地宣传,就形成了黑龙江省民间工艺品牌设计的产业化。

(二)冰雕艺术品牌设计产业化黑龙江省的冰雕艺术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所以冰雕艺术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冰雕艺术不仅有艺术价值还有经济价值,它提高了地方特色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并且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从而推动黑龙江省民间工艺的发展。冰雕艺术品牌设计产业化就是针对黑龙江省冰雕艺术的人才和地方特色的缺失进行改革,整合黑龙江的冰雪资源、塑造本土特色和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理念的建设。通过整合冰雪资源可以将冰雕艺术提高一个档次,形成大场面、大规模的艺术展示平台,使黑龙江省的冰雕艺术走向国际化。塑造本土特色可以使冰雕艺术在同类艺术中脱颖而出,同时又能促进其他本土艺术的发展。人才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为黑龙江省冰雕艺术的长久发展作保障。通过整合冰雪资源、塑造冰雕艺术的本土特色,培养冰雕艺术人才和创新意识,从而形成黑龙江省冰雕艺术的独特品牌,进而形成黑龙江省冰雕艺术品牌设计的产业化。

(三)陶瓷艺术品牌设计产业化黑龙江省高岭土的产量大、质量好,是陶瓷生产的优良原料。黑龙江省的陶瓷艺术拥有一定的制瓷技术基础、便利的交通和市场优势,以及技术研发基础,但是陶瓷艺术的发展并不理想。陶瓷艺术品牌设计产业化就是针对陶瓷艺术的资源低利用率、艺术品创作的稀少和设计水平有限的缺点来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陶瓷艺术品的创作和培养拥有高水平、高技术的人才,从而形成陶瓷艺术的品牌设计,形成了黑龙江省陶瓷艺术品牌设计产业化。

(四)漆业艺术品牌设计产业化黑龙江省的漆艺有7000年的历史,中国近代的漆艺发展和传承主要靠高校的教育来完成。实现漆业艺术品牌设计产业化,要渗透漆文化理念,加大漆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提高黑龙江省漆艺产业化生产效率的途径。

二、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工程移民文化,移民心理,移民安置

世界银行社会学、社会政策的高级顾问迈克尔·M·塞尼教授通过对全世界世行贷款援助的40多个水力发电和灌溉大坝项目的考察及社会学研究证明:工程移民是大坝建设中最糟糕的子项目,它使生产性资源受到损失、社会结构遭到破坏、维持工作与生活水平的社区和亲属关系被迫解体,移民往往感到孤立无援,文化的凝聚力越来越小,而生产生活上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最终使那些迁居的人民遭受贫困,非自愿移民与不断增长着的社会文化的紧张以及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长都有密切的关系。事实已经证明,移民是一个规模巨大、关系复杂、利益交错的社会系统,这一项目的顺利实施,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和条件的制约,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会受移民文化及其社会心理条件的影响。

一、工程移民文化分析

工程移民文化主要是指工程移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创造并遵循的行为方式、组织机制和道德规范,包括由此产生的观念形态、思维方式、知识体系、风俗习惯、艺术成果等。狭义地说,是指工程移民在原居住地生产、生活中积淀下来并与安置区新的文化体系融合而形成的精神财富,是与移民的物质文明相对应的精神文明。

(一)工程移民文化系统的构成

工程移民文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整体。工程移民文化在内容上可分为新的文化体系融合而形成的物质、心理、精神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指移民文化的物质层次,如移民生产生活使用的工具、器物、住房等,这是移民文化的初级层次;第二层次是指移民文化感情心理层次,包括移民的情感、心态、风俗习惯等,它是移民文化的中层内容;第三层次是移民文化的深层部分,主要指移民在生产过程中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适应、改造、发展的理性认识,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等,这是移民文化的核心部分。

工程移民的安置方式按安置地与移民原居住地的距离,可分为外迁安置与就地后靠安置;按安置移民的聚散程度,可分为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移民安置方式对移民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外迁安置的农村移民远离原居住地,不再经营原有的土地、山林和水面等,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分散型安置的移民由于分散插组、插村安置,原有的文化组合被彻底打乱。这两类移民在安置地面临新的文化环境和新的社会群体组合,外界压力冲击比较大,他们不得不尽快调整自身,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这类移民文化的发展要经历一个急剧的、从抗拒到逐步被同化的过程。后靠安置的移民,仍在水库周边地区生活,其生产、生活习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集中安置的移民仍以库区原居民组建成一个新的群体集中在安置地进行生产、生活,即使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所改变,但原有邻里关系及其人文环境优势仍保留着。这两类移民原有的社会关系可在不同程度上不受或少受影响,甚至可以保持原有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惯等,虽然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只有经过原有文化的“过滤”,才能对其文化产生影响,因而这类移民的“文化演化”比较稳定。

(二)工程移民文化的基本特点

由于工程导致的移民非自愿性的影响,工程移民文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稳定性与变异性。移民在库区原居住处的文化世代沿袭,根深蒂固,即使移民搬迁引起区域环境的巨大变化,他们也不可能全部抛弃原有的文化;相反,他们总是力图在新环境中保持原有文化,并在新区域的容纳下继承和发展原有的传统文化。因此,移民文化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另一方面搬迁使移民原有文化系统构成被打乱,必然在新安置区经历一定的变异过程后重新组合,形成一个适应新区域的新的文化系统,这就是移民文化的变异性。

2.保守性与开放性。移民文化系统的稳定性使移民在安置区继续地至少部份地保持原有的文化特性进行生产、生活,特别在传统文化与安置区文化两者协调性较差的情况下,移民对原有文化的变异性很敏感,自觉不自觉地对原有文化进行某种“保护”,防止外界文化因素的侵袭,此乃移民文化的保守性。同时,由于移民文化所处的被“包围”的特殊环境,安置区文化从四面八方渗透、影响着移民的传统文化,无论移民是否愿意、是否抗拒,或迟或早、或深或浅,他们终将被新的文化所演化和同化,移民文化系统实际上是开放的,只是开放的自觉程度和开放本身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3.被动性与主动性。因为被动迁移,工程移民普遍存在这样的观念:“说到天边去也是你要我移,不是我自己要移,所以你该补偿我,我该依靠你”。此乃移民的被动性,但正因为有被动性,便生成了移民的主动性:主动要求补偿其全部移民损失;部分移民在其要求(不论合理与否)不能满足时,主动采用罢耕、上访、静坐、返回、直至聚众闹事等过激行为对抗移民工作;有极少数移民甚至连生老病死、意外事故、民事纠纷等都主动向移民部门、政府提出不合理要求等等。

二、工程移民心理分析

在特殊的移民文化背景下,工程移民的心理显得异常复杂且变化无常。这是因为工程移民的被动性造成其心理上极强的依赖性;搬迁后自然条件的改变,尤其是与农村移民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耕地、山林、水资源的数量、质量的变化,尤其是劣化,必然会极大地刺激移民的心理;原有生存环境中所依赖的社会关系和经济来源被打破,新关系、新经济来源的重建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生活习俗、生产习惯的地域性变化,必然会引起移民心理状态的变化,带来“水土不服”,不习惯、不胜任、不愉快等消极不断滋长,形成工程移民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的心理状态,常见的有:

1.抗拒心理。指与国家移民安置相对立、相抵触的一种心理状态。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移民对安置是否科学合理性不予认同,移民对搬迁的认识不足、意外事故的发生、人员意外死亡等,都会使移民产生这种抗拒心理。这种心理产生之初虽然人数虽不多,但蔓延性强,影响较大,如果不正确引导和帮助,可能会起“导火线”的作用,造成“爆炸性”事件。

2.怀旧心理。这是由于传统文化“故土难离”的心理滋生出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表现为安置区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即使优越于迁出区,移民却感“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即使进行了科学、合理、充分的补偿,移民总感“吃亏”,即使安置区生活水平高出原有水平,移民总觉“今不如昔”,无法克服部分移民故土留恋的心理,总把过去环境中好的一面,与安置地不足的一面进行比较,这种心理使移民看问题缺乏综合性,滋生出较强的依赖性。

3.攀比心理。移民搬迁中,移民所要损失和得到的东西比较多,较容易造成移民在主观设定的一条标准线上进行比较,产生一种差距感,形成攀比心理。其方式多数以横向攀比为其基本特征,一是进行不同工程项目之间移民补偿标准的静态比较,只看到别的项目补偿高的一面,而忽视自身因补偿低而享受的各种优惠政策为其带来的利益。二是单纯强调客观条件,忽视主观努力,尤其是安置后,由于主观努力的不同,经历一段时间后,生产、生活水平产生差异,部分移民便认为自己因客观条件差而“吃亏”太大。 转贴于

4.矛盾心理。指农村移民的认识因受多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认知与情绪之间存在相当差距而表现出心理情绪的前后不一、此是彼非的复杂性,大体有几种表现:移与不移的矛盾,不移,国家项目必须执行;移,故土难离,以至于少数移民矛盾到“水漫金山寺”才动迁,造成巨大损失。依赖性与独立性的矛盾,被动移民使少数移民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但要从根本上解决移民困难,必须变生活救济为生产扶持,移民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方能脱贫。优越感与自卑感的矛盾,移民为国家作出贡献,这无疑是一种光荣,但移民在安置区人地生疏,困难重重,生活水平下降,因而造成自卑感与优越性相互交织。

三、工程移民文化与成功的移民安置

1.客观认识工程移民的被动性及其消极行为。如果工程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下降而又无力恢复,与其说移民的被动性及其消极表现是移民缺乏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不如说是对移民的被动性和主动性缺乏认识,是工程在事实上损害了部分移民和移民地区的合理权益而造成的遗留问题更准确。因此在工程建设项目规划中,必须高度重视移民规划,让移民代表和安置区代表参与规划工作,移民安置投资应科学、合理,不能人为压缩,应坚决杜绝等到遗留问题恶化、不得不花更多资金去解决,使本来可以集中使用的资金,消耗在长期的“拉锯战”中的情况。这样,不仅会损害移民的合理权益,也会损坏政府在移民心中的信誉,增加移民工作的难度,还在无形中助长了部分移民的畸形心态:认为政府和移民部门是“蜡烛”,“不点不亮,一点就亮”,“闹比不闹好,大闹比小闹好”,使问题更趋复杂。重视移民的被动性而做好移民工作,移民的主动性就消减,忽视移民的被动性而做不好移民工作,移民的主动性就增长,种种问题也就层出不穷了。

2.重新审视移民“生活质量”,注重社会文化生活安置。在移民工作中,往往存在这样的观点,移民安置就是对移民及移民区的房屋山林土地交通通讯设施等等直接的物资损失进行补偿。但移民打破了长期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亲友邻里关系,使移民“水土不服”,受到了非物资的间接的无形损失的,其“生活质量”的降低和“磨损”是不言而喻的,但这类损失却不能量化,没有补偿。所以,在确定移民生活质量的衡量标准中,除人均产值、人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外,还应充分考虑移民对安置区社会文化生活的满意程度。重建至少不降低移民生活质量的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环境,或使移民尽快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环境,是移民安置的客观要求。

3.重新审视移民过程的完整性,注重后期扶持。在移民工作中存在这样的观点:从动迁前的具体准备到安置后的零星扫尾,即从“搬出去”到“住下来”,就是整个移民工作自始自终的完整过程。但是仅仅是“住下来”是不够的,移民必须在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环境中适应、发展、并以生产生活的实际行动和具体成果与其所处的环境进行物质交流和精神交流,才能使他们不仅在生产和收入水平上,而且在对安置区社会生活的满意度上,都超过移民前,使他们的生产生活水平能够随同安置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同步地、均衡地持续地发展。

如果把移民比作树的移植的话,那么,实际操作阶段好比“移栽”,后期扶持工作好比“培管”,是保证“树”的成活并“健康成长”的重要的不缺少的阶段。后期扶持是政府和移民工作部门不可推卸的职责,也是国家制定工程建设规划时理应加以重视的内容,应该包含在整个移民规划之中,并安排相应的资金额度予以保证。

4.重新审视移民工作方法,注重移民思想文化建设。在工程移民项目实施中应加强移民思想文化建设,争取移民对国家建设事业需要的理解,自觉地支持和服从国家建设的需要;帮助移民建立起在国家扶持下自立、自强、自我发展并为安置区经济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文化氛围,努力消除移民“等、靠、要”的消极心理。同时,也要做好安置区群众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充分认识移民为国家建设所做出的牺牲,主动帮助和扶持移民的生产生活,共同建设、发展安置区经济。应充分研究移民文化,掌握移民思想情绪和心理变化规律,认识移民的被动性及消极表现是必然的、有原因的、也是可以转化的,摒除遇到困难就指责移民思想认识太差、觉悟太低,甚至知难而退的现象。应重视移民的意见和呼声,让移民参与移民工作,随时理清移民的心理脉络,及时对症下药,避免不体察移民疾苦、不分析具体矛盾、不解决人们复杂的认识问题的脱离实际的、空洞的说教,不断修正、丰富、完善移民安置方案,这是保证工程移民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迈克尔·M·塞尼.移民与发展〔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3.

〔2〕徐和森.中国特色的移民之路〔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5.6.

第7篇

民间工艺美术属于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拥有精湛的技艺,受到了世代人的赞扬,工艺流程逐渐趋于完整,并具有非常明显的地方特色以及民族风格。在民间工艺美术的流传和发展过程中,根据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具体需求以及独特的审美情趣,民间工艺美术将现实和美观巧妙的融为了一体,这种创造活动充满了真实感,其中也包含了人类的精神力量,并展现了具有鲜明特征的民族特色以及人文情怀。这就使得民间工艺美术成为非常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文精神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一种将人作为主体的思想或者可以理解成对人的一种关注。人文精神体现了人类文明具有的非常崇高的一种精神,它的核心内容就是指对人的一种特殊关怀,具体就是指对人命运以及生存的特殊关怀。民间工艺美术产生于民间,在民间的劳动以及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发展。每件物品都经历了许多人的加工和发展,流传过程非常复杂。不管千百年来时生怎样的改变,民间工艺美术都坚持着一种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为人民服务并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以物质的具体形式展现了民间艺人对自我的关怀,体现了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发展状态。

二、民间工艺美术所包含的人文精神

民间工艺美术能够不断的流传和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所以,想要深入的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研究,首先就是从其蕴含的人文精神开始入手。通过对人文精神的了解能够真正认识民间工艺美术,并对蕴含的优秀成分进行保护。同时有效地促进了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是一种精神信仰在大部分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都不难发现人们实际生活的影子,民间工艺美术的各种作品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又高于实际,充分地体现了人们对于思想的一种深刻寄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正是因为人们拥有一种精神的信仰才使得民间工艺美术中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期盼,他们相信那些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都可以通过工艺美术作品进行畅想抒发人们内心的感情。所以,民间工艺美术中具有的人文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精神信仰。

(二)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民间工艺美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并通过各种物质形态进一步表现出来,具备一定的实物基础,这也是不同于其他美术作品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大部分源于古代具有明显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都满足了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需求。精神基础实际上都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只有这些民间工艺美术能够先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人们才会更加重视它并开始更美满的精神追求。所以民间工艺美术体现了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正是这种自我价值的不断激励,才有效地促进了民间工艺美术的不断发展,这也是一种合乎情理的人文精神。

(三)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民间工艺美术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中深刻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大部分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灵感都是受到了大自然的启发,在古代,人类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从古代就深刻的意识到了只有人类与自然和谐稳定的相处才能促进人类的不断发展并促进人类繁衍生息,所以大部分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都蕴含了大量来自于大自然的元素,表达出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望。

三、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镇江民间工艺;政府扶持;产业集聚;市场化;品牌建设

镇江是一座集港口、工贸、旅游于一体的文化名城,拥有3500多年历史,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其中,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民间手工艺千姿百态、绚丽多彩。通过在镇江市各辖区进行的传统民间工艺品普查调研来看,本土民间工艺资源蕴藏十分丰富,展现着本地域民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域环境下所形成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是民众智慧的佐证。镇江地域民间工艺历史悠久,主要品种有:剪纸、面塑、竹编、石雕、挑花、正则绣、扎染画缋、烙铁画、瓷刻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曾多次荣获国际、国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普查的辖区内民间技艺传承人中就有全国十大民间美术家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名,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有8名。

当前,镇江民间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主要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及文化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扩张,地方本原文化遭到外来文化多样性冲击,有的传统工艺品因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改变而被淘汰;掌握一定传统艺术技能的民间艺人已为数不多,传承困难,一些传统民间绝技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民间工艺行业发展创新意识薄弱,地方民间工艺缺乏产业个性化规模运作:民间工艺行业亟待长远规范管理与保护;民间工艺发展资金短缺:民间工艺发展人才匮乏。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应当采取什么方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促进镇江民间工艺文化传承和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选择以下发展措施:

一、地方政府要正确引导和扶持民间工艺的发展

民间艺术的发展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作为地方政府,要想促进其发展,必须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其发展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对于民间工艺品的研究和生产要大力支持,给予多种名誉上的奖励,比如可以通过设立开发奖、市场开拓奖、理论研究奖、组织奖等进行引导,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要把民间工艺品的生产作为一个产业来培育,培养国家级的大师,提高名牌产品知名度,进而促进民间工艺在文化产业中的发展。

通过打造民间工艺亮点产业,实现区域文化产业与全国乃至世界接轨,通过实践,镇江市在此方面已取得了可喜尝试。去年,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组织了彩蛋、泥塑民间艺术家远赴德国曼哈姆市参加复活节期间的展销,富有东方神韵的镇江蛋雕艺术品《慈寿塔》、《昭关石塔》、《十二生肖》等几十个品种受到德国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参展的140多件蛋雕艺术品供不应求。赚取了大笔外汇。而在德国欧洲第二大生态公园路易圣公园内举行的镇江民间泥塑艺术家葛志仲的泥塑展,带着东方特有的写意手法,为来宾现场惟妙惟肖地捏制了20多位德国名人的头像,直至镇江泥塑艺术家带去的5公斤上好的紫砂泥全部用完,德国艺术家同行们还仍意犹未尽,竞相购买。蛋雕和泥塑的热销,说明最具有本土文化特质的民间工艺品通过产品的周密研发、包装、推介就能顺利开辟国外文化消费市场。文化是互通的,通过与世界的文化交流,镇江民间工艺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前景越来越广阔。

有效的战略应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业务优势和环境机会,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地域民间工艺的特殊优势已经开始凸现,它的内在文化动力是最具爆发的生产力,因此,要深入生产性保护和生态保护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合理利用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通过生产性保护,将文化资源转为经济资源,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民间工艺文化创意产业。另~方面,作为镇江要立足“原生态”优势推动生态性保护,在保护中必须维护民间工艺资源“整体性”特征,基于其中的诸多要素存在于相互联系、作用、制约和促进的复杂关系链中,所以要全方位协调好产业集群的整体区位,引导好民间工艺资源的合理利用。

文化产业属于城市发展的软实力的范畴,而软实力要以硬实力为基础。它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抓住重点文化资源项目的保护性再生产,即是抓住了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从而带动了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耍创新思维更新观念.在破与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确立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通过符合镇江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产业政策,培育一批富有活力。具有镇江特色的民间工艺文化产业集群,真正把镇江民间工艺资源潜力变成产业优势,形成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消费的互推互动,培育市场,激活消费,实现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和企业发展的双赢。政府要整合各方资源,为民间工艺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法规等支持平台。

二、加大镇江民间工艺产业发展的投入

要积极探索建立稳定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采取划拨专项资金进行项目资助、贷款贴息、奖励等多种形式。确保地方财政对镇江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要积极借鉴民间资本在其他产业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降低民间资本跨入门槛,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民间工艺的效益是多方位的,不能只看到它的经济效益,还要看到它的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消除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陈旧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不断完善优化地方民间工艺资源发展的决策,营造出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产业、出效益的发展氛围。

三、从艺术的角度解决民间工艺品的质量问题

产品占领市场的首要要素是质量,没有质量的产品就是没有生命力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是没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民间工艺品也不例外,而且,质量要求更为特殊,为此,一是民间工艺品必须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其表现的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变异。即一方面要借鉴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比如镇江剪纸就可以吸收地域特色景观题材,如: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西津渡风景等,并把以此类题材制作的成品作为旅游纪念品销售,使民间工艺品的文化含量再为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比如剪纸在图案设计上可以表现世界古典神话图腾,以加强国际民族文化的认同交流,同时外销产品要考虑世界各地的欣赏习惯和欣赏趣味。

四、积极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传统民间工艺品走进现代生活,必须与现代装饰结合起来,成为居家实用点缀,目前镇江丹阳的正则绣已有一些新的探索。如增加了特定背景的壁挂,使它成为装饰品进入家庭,使之实用化,深受人们喜爱。

要大力培育镇江民间工艺的特色企业。不论哪种工艺品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镇江扬中竹编在艺术手法上,编制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在特色上

做文章。或在刀工上有突破。或在造型上有特长,形成自己独到的风格和流派,从而增加自己的艺术魅力。要以产品特色鲜明、基础条件较好、关联度大的民间工艺制作行业为重点,以资本资产为纽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培育镇江民间工艺的特色企业。

要积极促进民间工艺产业集群发展。按照民间工艺产业区域布局,重点抓好民间工艺项目产业集群的开发创意建设。并以此为中心,进一步抓紧建好特色民间工艺产业传习所及保护传承示范基地。

要注重打造特色民间工艺产业品牌。一方面,要加强网路资源共享及与媒体的合作宣传。进一步加大外延推介力度,建立专业化的科研信息机构。联合组建一批民间工艺产业教研基地。共同开发一批核心品牌项目。另一方面,要整合民间工艺精品资源,增强创新力和辐射力。可以通过专家的评价、大赛的评奖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同时对民间工艺家创造的品牌要注册商标,要申请专利,专利是走向世界的敲门砖.既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产品。避免抄袭,又要学会用专利打开国际市场。

五、加强民间工艺产品的生产管理

民间工艺品的生产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准要求高于一般企业。因为工艺品生产企业的管理人员既要懂艺术,又要懂市场。否则只懂市场,企业难以创新发展,只懂工艺艺术容易走入“象牙塔”。现在大多数厂长,虽对市场有所了解,但文化品位有限,所以很难开发出高品位的、适合市场需求的工艺品。因而生产企业非常需要一些既懂市场、又精艺术的人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其次是要打破家庭作坊式生产,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多数民间工艺品生产企业都是一些散兵游勇式的个体生产厂家,缺少产业化管理,规模小,艺术人才单打独斗。形不成技术优势。面对当今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产品必须提高艺术品位。然而,目前的家庭作坊,足不出户,观念陈旧,保守的传艺思想,使他们只能重复过去,难以吸收到新东西,立足点低,进步困难,所以发展工艺品产业,必须走开放式发展路子,艺术与市场的研究至少需要两人以上的人才,互相切磋,所以企业要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集中人才进行开发。

六、坚持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现在的民间工艺品市场正从低谷中走向回升,其表现是:高档产品的出现和价格的回升。随着经济的复苏,艺术品市场已从前几年的成本销售,转向为高档次文化精品的走俏,所以企业要树立长远意识,加大技术、人才投入,克服短期行为。避免重复抄袭。

民间工艺品多用于馈赠。由于它大都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属自产自销产品,所以消费也均在本地区,是过年过节、婚庆喜宴、庆典之日的一种增加喜庆氛围的装饰性手工艺品,由于当地的交通不便,市场局限,几乎所有的手工艺品在很少的范围内流通,其数量很少,有些则属季节性销售,如镇江丹徒挑花女红制品,多在农闲季节制作,为贴补家用销售,这种经济营销模式,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已无用武之地。所以民间工艺品未来的出路在于走进都市生活,走向正在兴起的现代经济大市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间工艺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在国际市场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镇江剪纸已在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市场上看好,开发国际市场是它今后的又一发展出路。

民间工艺品市场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培育市场要选择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同时,民间工艺品的欣赏,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然而。现在的消费者,仅仅是个人喜欢,谈不上欣赏,所以导致消费市场混乱。可见,民间工艺品要走进千家万户,需要抓好大众文化的普及与提高,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教育和培训,比如说,可以开展一些有关民间工艺品的艺术点评、具有艺术欣赏的广告宣传、艺术培训班等,更重要的是要在民间艺术产品的推介销售中,让全社会通过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认知,使其得以扶持和弘扬。

七、大力培育民间工艺人才

几年来,通过在全国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也再一次证明,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中所规定的保护措施中,重中之重强调的保护措施依然是为艺术遗产“项目的传承及相关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要求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所有民间艺术遗产的保护都是以传承人带徒传艺活动的保护为核心的。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民间艺术后备人才是最有决定性意义的保护。应该全面地搜集本地民间艺人的资料,建立人才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民间艺人,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表彰和奖励,如定期举行民间工艺活动或相关的竞赛,对优秀的民间工艺传人应给予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重点保护,政府或企业可设立类似“工艺创作设计室”的专门机构,集中地方上优秀艺人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给民间工艺企业或家庭作坊予以经费补贴并提供优惠的政策.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工作条件和社会地位、能制作出顶尖的民间工艺精品。

第9篇

民间工艺美术能够不断的流传和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所以,想要深入的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研究,首先就是从其蕴含的人文精神开始入手。通过对人文精神的了解能够真正认识民间工艺美术,并对蕴含的优秀成分进行保护。同时有效地促进了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是一种精神信仰在大部分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都不难发现人们实际生活的影子,民间工艺美术的各种作品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又高于实际,充分地体现了人们对于思想的一种深刻寄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正是因为人们拥有一种精神的信仰才使得民间工艺美术中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期盼,他们相信那些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都可以通过工艺美术作品进行畅想抒发人们内心的感情。所以,民间工艺美术中具有的人文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精神信仰。

(二)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民间工艺美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并通过各种物质形态进一步表现出来,具备一定的实物基础,这也是不同于其他美术作品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大部分源于古代具有明显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都满足了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需求。精神基础实际上都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只有这些民间工艺美术能够先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人们才会更加重视它并开始更美满的精神追求。所以民间工艺美术体现了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正是这种自我价值的不断激励,才有效地促进了民间工艺美术的不断发展,这也是一种合乎情理的人文精神。

(三)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民间工艺美术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中深刻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大部分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灵感都是受到了大自然的启发,在古代,人类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从古代就深刻的意识到了只有人类与自然和谐稳定的相处才能促进人类的不断发展并促进人类繁衍生息,所以大部分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都蕴含了大量来自于大自然的元素,表达出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望。

二、结束语

第10篇

我国《宪法》为人民建议的提出和征集提供了根本性保障,《条例》则进一步落实了宪法关于人民建议征集方面的规定。人民建议被视为的一种纳入到了《条例》当中进行规范。不过,投诉请求类仍是《条例》所关注的重心。《条例》虽然对建议意见类有了一些规定,如通过公开机构联系方式提供便利建议提交的渠道、奖励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或者对改进国家机关工作以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有贡献的建议等。新修订的《上海市条例》明确将功能定位为参政议政和权利救济两大方面。[1]依托上海市办于2011年成立的人民建议征集处,人民建议征集正逐渐成为有序推动公民政治参与并同时集民心、民智和民力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手段。要更好实现参政议政和科学民主决策目的,则离不开人民建议征集信息方面的规范公开。要消除人民建议征集作为政府权力进行有选择性征集的顾虑,[2]就需要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纳入政府信息公开轨道进行规制。本文试就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公开问题进行探讨。

一、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视野下的人民建议征集是指各级机构通过和人民互为主动的方式交换建议的过程。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公开是参政议政的要求,也是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需要。

1.参政议政的需要。人民建议征集作为一项有助于提升公民参政议政的社会管理创新手段,离不开信息公开的支持。可以说,信息公开是保障我国公民参与权行使的前提和基础。[3]近年来,中央政府开始鼓励公众有序参与到政治生活当中。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该观点在2004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予以重申。党的十七大和十政治报告进一步要求从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提升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水平。上海市新修订的《条例》也寄希望通过强化工作参政议政功能,进一步保障公民的参与权。[4]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公民参政议政的意愿也逐步高涨。从厦门到启东、再到宁波和现在的云南昆明PX风波,透露出我国民众迫切希望在关系到自身切身利益领域方面有自己的话语权并得到尊重。2011年底成立的上海市办人民建议征集处至今已累计办理各类人民建议意见1万余件,“建议意见类事项已占总量中的一定比例,2012年1月至10月,建议意见类事项占来信、电子邮件总量的33%。”[5]有了中央的支持以及民众的回应,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俨然已成一种趋势。我们关注的焦点不再是是否需要提升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水平,而是如何提升的问题。

要提升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水平,则需要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说道:“中国政府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办理的行政事项,能够公开的都要向社会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可以说,公民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事务的参与依赖于对各种信息的了解程度。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民众了解行政权力运作的前因后果和自身利益在行政权力运作过程中的损益,进而有效地参政议政。[1]政府作为最大的信息拥有者,[2]在征集人民建议之前,需要向民众公开政府所关心的议题,以及对这些议题的一些初步阐释。这种前期公开有助于民众更加有的放矢地献计献策。在人民建议处理后,有必要通过信息公开让建议人和其他公众都有权知道政府对人民建议是否采纳以及采纳理由方面的结果信息。这样一种互动方式不仅体现了对建议人的尊重,而且也可提高其他人提建议的积极性,进而扩大建议范围和提升建议深度。

2.科学民主决策的需要。我国延续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使得政府在做出决策时倚重“领导说了算”,[3]由于整个决策未经民主程序,一旦公布常常出现各种问题。为改变这种“领导说了算”的决策做法,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是对这个决策机制的支持。

1997年以来,民主决策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一起被认为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四种主要形式。政府信息公开被看作改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工具之一。十五大政治报告就提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推行,离不开政府信息公开。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各级决策机关都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2004年颁布的《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将公开视为行政决策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务院2008年通过的《国务院工作规则》要求重要决策直接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党的十报告重申:“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上海在推进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时就强调“旨在将‘民心’作为衡量决策的坐标、把‘民智’作为科学决策的基础、把‘民力’作为实施决策的动力,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4]人民建议征集作为社情民意的有效表达和汇集分析渠道成为上海实施科学、民主决策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的探索有助于政府从被动防范民众上访转向主动问计于民。[5]但是,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本身也存在公开问题。要充分发挥人民建议在政府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就应将其纳入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在人民建议征集过程中,政府对人民建议的不回应或者回应不及时是导致公民参与热情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公民建议杳无音信。政府的冷漠换来的是公民对有序政治参与的冷漠。[6]

二、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公开现状分析

现有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四大缺陷,即重征集、轻回应,重内部交流,轻外部公开,重一对一的回复,轻一对多的公开,重投诉请求类信息查询、轻建议意见类信息公开。这些缺陷造成了人民建议征集作为政府权力这样一种错误印象,[7]结果推导出政府没有权力进行人民建议征集。要彻底解决这些缺陷以及固有认识偏差,则离不开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推行。

1.征集重于回应。现有人民建议征集工作重在征集。回应这种向建议人公开的方式并不是关注重点。国务院颁布的《条例》只是将建议意见类归为的一种类型进行了原则方面的规范,没有就规范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做出具体规定。其中涉及到信息公开的就只有第九条的告知机构的联系方式和工作时间、第二十二条的答复方式和时间。第十一条虽然要求国家工作机构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全国信息系统,为人在当地提出事项、查询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但是《条例》第十二条则只要求部门将人的投诉请求输入信息系统,供人查询其所提出的投诉请求的办理情况。

为适应民众参政议政热情的提升,新修订的《上海市条例》一个创新之处就是要求建立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条例》第六条规定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并可以通过渠道,征集、梳理、分析人对社会公共事务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从该条规定来看,人民建议征集更多还是突出在政府单方面的主动为之,无论是征集、还是梳理到后面的分析、采纳以及奖励更多体现的是政府单方面从公众处收集到建议意见后的内部工作流程,缺少对公众建议回应这类告知或公开方面的硬性要求。有关书面处理意见则只是针对投诉请求类。当然,人民建议和投诉请求类虽同属政府信息,但在公开程度和范围乃至方式上应有所不同。

2.内部交流重于外部公开。我国现行的制度侧重在内部流转,对外部公开方面则有所忽视。体现的是一种单向度传输。国务院《条例》当中规定了机构的职责,其中除了受理、查询之外,其他的如交办、转送、承办、协调处理、督促检查以及研究分析和指导强调的都是内部交流方面的工作事宜。查询和国务院《条例》第九条当中规定的向社会公布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是其中仅有的和外部公开有联系的职责。如果不将外部公开和内部交流等同对待,的参政议政功能就会受到制约。

3.侧重于一对一的回复。现有关于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公开主要是针对建议人的回复,更多时候估计还没有回复。《哈尔滨市人民建议征集办理奖励办法》对此做了一些调整。其中除了一文一复的答复方式外,还有针对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广大建议人普遍关注的人民建议采取召开座谈会、利用新闻媒体等具有广泛告知性的方式进行答复。这突破了原先的一对一的回复类公开。但是,该办法并没有涉及到除此之外的人民建议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问题。没有常规性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机制的建立,就不能说建立起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公开机制。

4.侧重于投诉请求类信息查询。国务院《条例》要求省级政府颁布关于投诉请求类办理情况查询的具体实施办法。上海在2005年颁布实施了《上海市事项查询试行办法》。其中明确将其适用范围限定在投诉请求类。该办法第二条规定人向本市各级政府机构或有关行政机关查询投诉请求事项的办理情况,有关机关接受查询请求、反馈查询结果的活动,适用本办法。有关建议意见类的查询则无法可依。查询作为信息公开的一种,如果没有相应制度支撑,就无法充分发挥人民建议的参政议政功能,也会制约其科学、民主决策实效的发挥。

三、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公开若干对策

1.确立人民建议的政府信息属性。人民建议属于政府信息。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条关于政府信息的定义,我们可以推导出人民建议是一种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获取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所界定的政府信息为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一项信息要构成政府信息,需要符合四个要件:主体是行政机关;必须和履行职责相关;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制作或获取。人民建议是作为行政机关的部门,如上海市办的人民建议征集处,依其在渠道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这份职责所获取的来自人民的以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各种方式提交的信息以及所制作的关于人民建议处理方面的信息,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于政府信息的四个构成要件。如果有申请人向部门申请涉及到人民建议征集方面的信息公开,部门就无法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条以“非政府信息”予以答复而不予公开。

2.人民建议信息公开适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行调整。属于政府信息一种的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可以直接适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行调整。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和投诉请求类信息不同。现有实践对于后者不适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调整。对于投诉请求类信息,统一适用特别法规定,即有关事项方面的查询制度。实践过程中,行政机关在收到这类信息公开申请后,一般都以“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例外”进行答复,并建议申请人通过其他特别规定进行查询。司法实践也大多支持这种答复。[1]人民建议属于信息的一种,如果和投诉请求类信息区别开来,统一走政府信息公开渠道进行公开的话,似乎有所不妥。但是如果走查询这种特别渠道的话,就涉及目前并没有相关制度进行调整。这是因为国务院《条例》只授权地方就投诉请求类信息制定特别办法。上海就投诉请求类信息查询制定了《上海市事项查询试行办法》。

考虑到人民建议和投诉请求类信息的差别,在降低立法成本的情况下,我们建议适用现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人民建议征集信息进行公开。这样做有利于人民建议征集信息更大程度和范围上的公开,从而有助于人民建议征集在有序推动公民政治参与和实现科学、民主决策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纳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调整的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公开可以去除规定在事项查询特别规定当中的主体资格限制。《上海市事项查询试行办法》将查询主体限定为提出该事项的人。非该事项的人无权也无法进行查询。如果人民建议征集信息也适用该主体资格限制的话,人民建议征集信息的使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3.主动公开作为人民建议信息公开的主要方式。人民建议信息在公开方式上应当侧重主动公开,辅助依申请公开。这主要考虑到我国通过了一个以主动公开为主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2]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仅规定了最低标准,而且还用三个条款的内容分别规定了各级行政机关应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还提供了一般标准,规定了四种情形供行政机关决定可以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这四种情形包括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设置了六大保障措施,用以确保主动公开要求得到落实。这六大保障措施包括多渠道的主动公开、各式各样的政府信息公开场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的编制和出版、主动公开信息20个工作日的时间限制、举报和行政处分机制。[1]具体到人民建议征集信息,除了现有的主动公开机构联系方式和工作时间外,在主动公开机制上,我们还可以考虑:

一是主动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在“征”上下工夫。人民建议征集部门可以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渠道开展各类主题的人民建议有奖征集活动,如黑龙江省曾经开展的“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言献策”有奖征集活动等。这类有奖征集活动是政府以一种开放姿态主动向人民征集建议,有助于引导公众就政府最为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贡献智慧。在进行主动征集活动时,要有信息流通思维,不仅仅局限于一些标准框架,要尽量阐释所需征集的主题、具体内容、征集时间、方式,如有奖励的,奖项设置和奖励标准等都应主动公开。

二是编制并主动公开《人民建议征集公报》。该公报以非正式出版物的方式定期出版。除了分送相关职能部门和建议人外,还可供一般人随意参阅。[2]上海自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处以来,编写了《人民建议专报》和《人民建议摘报》。这些专报和摘报除了上报相关领导外,也可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所规定的如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以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主动公开适用标准考虑主动公开。

4.依申请公开作为人民建议信息公开的辅助方式。我国说的主动公开,不是要求所有政府信息都主动公开,对于那些不能主动公开的人民建议信息,我们可以采取依申请公开。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需要考虑到:

一是开展对人民建议定属性工作。在人民建议信息制作开始,就界分其属于主动公开还是依申请公开内容,方便今后开展人民建议信息公开工作。对于那些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以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人民建议信息,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列入主动公开信息。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人民建议信息,应当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其他信息则可列入依申请公开范围,按照依申请公开程序进行办理。

二是申请人范围不限定在提出人民建议本人,还应扩展到包括公民、法人等其他所有主体。向人民建议本人公开是对其的尊重。在做好人民建议登记、处理和答复工作基础上,对于被采纳的建议发放人民建议证书;对于未被采纳的建议要做好解释工作。不必等到建议人自己向人民建议征集部门申请信息公开。如果除建议人外的其他主体申请人民建议信息公开的,则要启动第三方征询机制,向建议人征询是否同意公开;如果同意公开的,予以公开;如果不同意公开的,原则上不予公开。当然,建议人在提交人民建议时就明确同意公开的情形除外。还有,如果部门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应当予以公开。不过,建议人有权知道该公开决定及做出该决定的理由。

三是被申请主体是作为人民建议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机构,即部门。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七条所规定的“谁制作,谁公开”原则,部门作为人民建议信息获取以及人民建议处理意见的制作部门,是答复信息公开申请的第一责任部门。虽然人民建议在处理时会涉及到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这些相关职能部门也会制作和人民建议相关的政府信息,但是考虑到这些职能部门较为分散,作为建议人和公众是无法知晓的,如果严格按照“谁制作,谁公开”的话,不利于人民建议信息公开工作。从便民考虑,部门作为可以获取到这些人民建议处理意见的机构,理应作为答复涉及到人民建议征集信息的公开申请的受理部门。受理相关申请的部门不能适用“非本机关公开职责权限范围”予以答复。

第11篇

中国的工艺美术发展分为宫廷工艺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两个方向。宫廷工艺美术讲究以贵为美,追求奢侈华丽,其价值在于以收藏为主;民间工艺美术则建立在实用主体的基础上,追求天然之美。中国正处于文化大发展时期,人们的审美层次逐渐提高,对民间工艺美术不仅提出了质量上的要求,审美情趣也不断地提升。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源自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创造,是以工艺美术艺人对生活的观察,总结出艺术经验,结合生活实际而创造出来的。民间工艺美术是建立在生活艺术的视角上所发展起来的审美层次。因此,其所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给人以亲近感。但是,由于民间工艺美术多为家族集藏,其传播局限在小范围内,一些民间美术工艺作品虽被保留至今,但工艺技术已失传了。鉴于民间工艺美术所存在的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对民间工艺美术实施必要的保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民间工艺美术的课程内容

在中职教育中,民间工艺美术课程主要包括剪纸、漆画、蜡染、陶艺等。对课程内容的安排,要从美学的角度将材料和技术融入其中,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的特点。按照中职教育的特点,以技术应用型为主,因此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具有感性色彩,可以有效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出发,以视频的方式将这些民间工艺美术展示出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充分地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认识民间工艺美术,理解民间工艺美术的内涵、价值和社会意义。以陶艺为例,其作为民间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之一,要开展现代教学,就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合理安排课程。基于陶艺中渗透出的浓厚文化韵味,在教学中要将传统内容与现代工艺美术材料和表现形式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播放多样的陶艺工艺美术作品,将陶艺的传统制作过程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对学生开展教学,从现代美术工艺的角度出发,做到真实陶艺技术与模仿相结合,并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评判。经过陶艺的比较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陶艺价值进行审美判断,并根据陶艺工艺美术的不断演进,对其价值变化加以认识。

三中职教学中民间工艺美术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于民间工艺美术,张道一先生认为,与宫廷工艺美术相比,民间工艺美术从表象上来看是粗俗的,但粗俗并非拙劣,更不是平庸,而是散发着土性,但是不孤陋,散发着野性,但并非不驯,也许正是由于这些特性源自于民间的生产生活,因而充满了生命力。民间工艺美术所散发的这种生命活力,正是民间工艺美术的价值所在。中职学校作为实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在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上,更注重审美定位及工艺技法的培养,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忽视,导致民间工艺美术课程虽然课时较多,教学内容也丰富,但却没有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学生疏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必然难以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工艺美术创作上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在中职美术工艺教学中,其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综合实践性。在开展民间工艺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艺美术保护意识

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文化的价值也习惯于从经济角度进行评价。观念的变化,必然使具有文化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被现代化科技产品所取代。中国幅员辽阔,且为多民族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民间工艺美术主要为家族式传承,致使多种工艺美术技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处于现代的社会,为了保护这些传统文化,就要注重教育这一有效途径,使一些极具传统文化色彩的民间工艺美术保留下来。以“五毒”图案为例,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一些地区流传着儿童肚兜上要绣上“五毒”图案,可以对儿童起到预防疾病、防御灾难的作用。这种工艺美术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如果失传,就难以对“五毒”图案真实地理解。通过民间美术教学,不仅使中国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保护意识,从而提升其民间工艺保护的责任感。

四结束语

第12篇

工程措施占压影响的区域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用地的区域和工程管理用地均为工程建设征地处理范围。本工程永久征地范围为:设计堤线调整和堤防断面加固新占压土地;防洪堤背水侧堤脚以外范围30m和新建堤防段迎水侧耕地;同时考虑圩堤加固后,堤线保护范围外居民房屋受淹等因素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增加堤线保护范围之外的居民房屋面积。临时用地按有关规范要求和设施布置,分工程施工机械停放场、材料加工厂和材料仓库、临时备料场、料场、施工道路、弃碴场等临时用地类别。本工程永久征地幅员面积1436.63亩,其中防洪堤加固和改建占地752.11亩、工程管理护堤占地684.52亩。临时用地面积508.80亩(33.92万m2),其中3处料场临时用地103.50亩(6.9万m2),弃碴场临时用地405.30亩(27.02万m2)。永久征地及临时用地范围总面积1945.43亩。

2建设征地实物指标

2.1农村

农村调查对象包括人口、房屋、土地、小型水利设施、农副业设施和其他项目等实物指标。1)永久征地。工程建设永久征地涉及丰城市曲江镇1个镇,香甪、莲花、红门和曲江4个村委会,26个村民小组和工业园管委会,总面积1436.63亩。2)临时用地。临时用地总面积508.80亩。其中料场临时用地103.50亩,弃碴场临时用地405.30亩(地类均为荒地)。3)人口、房屋及其他。工程建设征地涉及4个行政村14个村民小组、1个村小学。合计813户3415人,房屋面积192761.45m2。农村附属建筑物主要有砖石围墙、门楼、混凝土石晒场、压水井、大口井、沼气池等,另有树木共5024株。

2.2专业项目

专业项目分公路、电力、电信、广播电视、地下管道等。本工程交通设施:工程建设征地影响等外路8.7km;输变电设施:工程建设征地影响10kV电力线路1.45km;管道及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占压各类管道2.0km,抗旱泵站10台,灌溉电机5台,灌渠及灌溉涵管1.5km。

3农村移民安置规划

3.1生产安置规划

通过环境容量分析,可以在本镇进行移民安置。移民安置以种植业安置为主,安置标准参照征收前标准和安置区居民拥有资源状况,人均耕地面积参照该村现状人均耕地数量确定。由于征地区为城市规划区,移民生产安置结合城市规划,在土地调剂及合理利用补偿投资的基础上,可辅助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二、三产业,作为对种植业安置的补充,实现征地后农民生产、生活恢复或超过原有水平的目标。本工程建设征地涉及村生产安置人口共468人,其中418人在本村进行种植业安置,50人在当地进行二、三产业安置。生产安置费来源于土地补偿及安置补助费,计1141.18万元(人均生产安置费2.44万元)。种植业安置调整耕地面积共计369亩。调整耕地所需费用为911.38万元,剩余资金为229.8万元,规划投入到调整土地的村组水利设施配套改造中。

3.2搬迁安置规划

参照《镇规划标准》,结合江西省有关规定,确定农村居民点迁建规模;考虑尊重地方各级政府及移民意见,在环境容量允许的前提下,以本村安置为主,不打乱原村组建制,以便于移民的管理。规划兼顾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经计算,规划搬迁人口3463人。主要安置方案,以就近后靠安置为主,依托已有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系统,集中迁建由县政府负责,规划建设集中居民点4个,安置3463人,其中香甪村、莲花村、红门村、曲江村各1个,占地总面积363.60亩。

4专业项目处理

按照原标准、原规模或恢复原功能的原则进行复建规划,对已经失去功能不需要恢复重建的设施,给予合理补偿。因扩大规模、提高标准(等级)或改变功能需要增加的投资,由有关部门自行解决。受影响的公路,一般平行堤线,规划在占地范围外后靠复建,按现有占用规模的1.2倍估算复建长度;电灌站给予一次性补偿。

5补偿投资概算

占地处理补偿投资包括农村移民补偿投资、专业项目补偿投资、其他费用、预备费、有关税费等。经计算,本工程农村移民费为14242.53万元、专业项目补偿费483.40万元。其他费用1546.33万元,基本预备费1301.47万元,有关税费1025.72万元,工程占地静态总投资18599.45万元。

6移民工作实施与管理

6.1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丰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移民安置项目管理,负责项目重大事项的决策与协调工作,指导、监督实施机构的工作,确保相关政策法规以及移民的各项合法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执行机构为丰城市城西堤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具体实施由曲江镇人民政府负责本乡镇移民工作,层层负责,共同努力完成移民工作任务。

6.2规范性管理

移民实施管理的规范化是移民安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移民实施需健全移民管理体制,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确定的管理方式,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实施,实施中对原规划进行重大变更的应按规定程序报批。各安置区移民安置工作实施前,应着重落实移民安置意愿,签订安置协议,避免出现项目资金已投入而移民不愿迁往的情况发生,保证移民投资使用的有效性。

6.3监督、评估

在移民实施过程中,需有资质的移民监理机构对移民安置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综合监理。监理内容包括移民工程实施质量、进度、资金拨付及规划控制情况、移民安置信息管理等。监理时限为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完成后1年。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移民监测评估,对实施移民前后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进行监测,并对移民规划及移民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监测评估时限宜为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完成后3年。

6.4移民管理人员及移民技术培训

移民实施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难点多,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政策性、群众性,为完成实施工作,应加强移民干部培训和农村移民技术培训。农村移民技术培训针对技术难度及移民接受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对简单实用的技术,采取现场示范和培训、扶持专业户带头;对面广,收益大的实用技术,采取夜校讲课和分发科技小册子的办法;对高新技术,采取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发的形式等。培训内容:科学种田,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收益;扩大经营范围、多种经营,扩大收益渠道;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引导移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三产业中的实用技术,为发展二、三产业创造条件。

7结语

第13篇

关键词:工民建;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影响因素

Abstract: As a comprehensive and strong systematic content, the selection decision-making of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s in civil engineering project occupie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with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provide a simple exposi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in high-rise buildings for selection of structural factors, for reference.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high-rise buildings; structure selection;influencing factors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高层建筑以其占地面积较小,高层空间利用率较高的优势,有效的缓解了目前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与城市人口压力逐年加大之间的矛盾,使其迅速成为现今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建造的首选类型。就我国目前而言,高层建筑主要用于住宅、宾馆、办公写字楼、以及综合性商业设施等用途中,由于其对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性的要求不同,使其在对于建筑物的内部结构选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高层住宅的建筑工程项目中,由于其对于功能具有空间较小、分隔墙体较多、各层布局基本相同的特殊要求,在结构的选择时就比较适合采用剪力墙或框架剪力墙结构,此外除了应考虑各组成部分各自适用的结构体系以外,选型中还要考虑两种体系组合的效果是否最佳因为当建筑物包括不止一个主要结构时,它们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横向联系,分别对每一结构优化所拼凑而成的整个建筑结构不一定最优,故结构选型应从整个工程系统,即主要结构的集合出发进行全局优化决策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正确解决结构体系的选型问题。

1工民建筑物的基本要求

1.1美观功能要求

结构是构成建筑艺术形象的重要因素通常人们比较强调结构型式适应建筑造型上的美观性要求,而易于忽视另一方面,即结构本身的美学效应。结构自身也富有美学表现力,为了达到安全与坚固的目的,各种结构体系都是由构件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这种规律性的东西本身就具有装饰效果,结构选型的参与者、建筑师们必须注意发挥这种表现力和利用这种装饰结果自然地显示结构,结构型式与建筑的空间艺术形象融合起来使两者成为统一体。

1.2结构受力合理性

因为各种结构体系有各自的受力特征,比如在抗风能力、抗震能力整体刚度等各方面各不相同,而选型必须保证结构体系的受力合理,所以要根据力学上的要求认真比较各种结构体系优缺点,挑选出能入围的几个结构体系,然后再结合其它影响因素作分析,做筛选结构受力合理性包括结构能有效抗风、可靠抗震、传力途径明确、应力分布合理破坏机制合理等等。它受环境条件诸如基本风压、设防烈度等影响,而基本风压、设防烈度又因场地条件不同而不同。

1.3综合考虑不同结构方案对建筑物造价的影响

某些结构材料单价较高但可能给建筑物整体造价带来好处,结构材料对选型的影响下文将展开论述。例如某市三多里高层住宅地面以上15层、局部16层,层高2.7m建筑。总高度44.2m为板-柱框架剪力墙体系,采用陶粒混凝土。预制大楼板内外填充墙分别采用100mm及200mm厚的加气混凝土彻块,每层平均重量仅为8.31kN/平方米而一般框架-剪力墙体系的高层住宅每层平均重量约为12~13kN/平方米,因此该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箱形基础,而同期建造的另一幢15层高层住宅,为内浇外挂剪力墙体系,采用柱箱复合基础15层高层住宅采用天然地基,在某市是仅有的一幢,是一个成功的工程实践。

1.4结构全寿命期费用

在进行结构方案的经济分析时,通常考虑的是一次性投资费用,这是不够全面的。一幢建筑物在其整个使用寿命期内,一般为50年,还会发生其它费用,如结构的一般维护维修费用、灾后的重建费用等等,而这些费用的数额往往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进行结构选型决策时也应予以考虑。例如对于一幢高层建筑如果结构方案采用钢结构,则由于钢材易于锈蚀在整个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必须对钢结构构件进行定期的防锈蚀处理和维护,从建筑的整个使用寿命期来看这一笔维护费用的数额是巨大的但如果结构方案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则基本上不需要对结构构件进行维护。从建筑的整个使用寿命期来看,就基本上不存在发生于结构构件的维护费用,当对类似的高层建筑进行结构方案的选择时就要综合考虑权衡各方面利弊从结构的全寿命期,来进行综合经济分析才能得出令人满意的决策结论。

2施工水平对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影响建筑施工的生产技术水平及生产手段对建筑结构型式有很大影响。正是大型起重机械及各种建筑机械例如混凝土泵,相继问世才使高层建筑的各种结构型式成为现实,施工水平对建筑结构型式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施工技术条件不具备或选用的结构方案不适应现有施工技术能力,将给工程建设带来困难。例如选择装配式框架结构方案时需要认真考虑施工单位焊工技术力量,否则将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如果决策人员在结构选型时考虑不周也将会给施工单位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因此选型时有关设计人员应多与施工单位人员沟通,共同磋商解决选型中出现的矛盾。

另一方面,选择结构型式时要结合施工工艺因素考虑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同一种结构型式可以对应不同的施工工艺,而不同的施工工艺不仅影响材料消耗,劳动力工期施工工期的影响已经在经济因素中分析及造价等技术经济指标,而且会影响到结构的受力状态、抗震性能、计算分析及构造措施。所以,在高层建筑结构选型中应对施工工艺连同其它因素加以全面综合权衡考虑。

3建筑结构材料对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结构材料如高强砼、轻骨料砼、复合材料中的钢管砼、钢纤维砼等等不断诞生,新的结构材料促使传统结构型式发生变革,新的结构型式产生,从而不可避免地给结构选型问题带来深刻影响。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建筑材料中,钢材符合轻质又高强的条件,在国外高层建筑中很多采用钢结构体系,鉴于我国国情和条件,绝大部分高层建筑都采用钢筋砼结构体系,且一般都采用普通钢筋砼、混凝土及钢材的强度等级不高,建筑物的自重一般平均在12~17kN/平方米。据统计,在我国已建成的高层建筑中,自重小于12kN/平方米的只占22%。而大于14kN/平方米的占46%,总的来说,自重偏大给设计、施工、材料运输、结构抗震性能及结构技术经济指标带来较多不利影响因此在考虑了材料的供应状况的前提条件下,优先选用能减轻建筑物自重的结构材料是很有必要的。减轻建筑物自重给整个高层建筑带来的效益有:

3.1有利于减小结构截面节约建筑材料尤其对于高层建筑下部楼层的柱子影响更大。

3.2有利于减小基础投资据统计在软土地基地区基础的造价约占土建总投资的25%左右。例如:某市桩箱型基础约占28%,随着目前地下室越来越深,这个比例有加大的趋势,所以减轻高层建筑自重对减少软土地基地区高层建筑基础投资有重大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结构设计人员往往由于未能深入了解结构选型的各个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从而造成结构选型决策的种种失误影响结构选型决策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功能要求,结构受力合理性经济因素的制约等多个方面,所有的这些确定性的和非确定性的因素都或多或少对结构选型产生影响,在某些情况,不为人们重视甚至被忽略的一些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结构选型决策工作中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决策影响因素的作用特点和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度,并将它们综合协调统一起来,这就涉及到高层建筑选型决策方法的合理选择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国强.我国高层建筑钢结构发展的主要问题[J].建筑结构学报,2008.08.

第14篇

一、从习惯与习惯法的起源考察

关于法律的起源,对于法学家和史学家都是一道难题。法学家力图通过一套合乎逻辑的理论概括法律起源的一般规律,却常常由于一些“例外”而前功尽弃。严谨的史学家总是在为史料的罕缺而伤神,以致于“恢复历史原貌”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劳。鉴于“上古之世,若存若亡”(王国维语),传说之史,似非似是,试图从传说时代的云雾之中理出一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起源的轨迹来,实在是一件十分困难和“冒险”的事。⑤前人和学长的研究为后学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提出了警示,指明了方向。那么,能否根据现有的史料和法学理论勾画出中华法律文明起源的大致轮廓,概括出中华法律文明起源的一般理论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法律的起源问题上,一般认为,法律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在氏族制度瓦解的基础上,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同国家一道产生的。⑥其实,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有其自身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它的产并非在短期完成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同时,它的产生并不以国家的产生为必要。早在国家产生之前,已有中华法律文明的发轫,并呈现出多元性特点。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①这一点已是定论。然而在夏之前的远古社会,确实出现了法律的萌芽,而且,它是由古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法律的起源,由于西方国家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与中国的截然不同,因此关于法律起源的理论也决不相同。遗憾的是学界一直有人试图用西方的法理解释并覆盖中国的社会历史和现实,由此产生的一些理论完全脱离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诚然法律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存在其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但这种共同规律是建立在个性差异基础上的,无异何来同?所以笔者在考察中国法律文明起源的历史实然性时,对其特殊性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

在中国历史上,国家的产生经历了氏族-- 部落(部落联盟)--国家这样一个过程,法律的产生相应地经过了氏族习惯--习惯法--成文法这样三个阶段。在晚出的历史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氏族和部落习惯的记载,如《左传》所言:“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反映的是母系氏族时期内婚制局限性或弊端。甚至到了现代民族这里,黎族的“放寮”、侗族的“行歌坐月”、壮族的“歌圩”、傣族的“泼水节”、仫佬族的“走坡”、布依族的“赶表”等等,都保存了远古社会群婚制和外婚制的习惯,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礼记·表记》所载:“母,亲而不尊”,反映的是父系氏族社会母亲的从属地位。到了“远古社会末期,黄河、长江流域出现了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②,这三大集团实际上就是三个较大的部落联盟。总体来说,这些最早的民族共同体分别直接、间接地构成现代中国境内各民族的前身。

据《尚书·吕刑》记载,“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为劓、刖、痢Ⅶ簟T阶壤鲂蹋并制,罔差有辞”。其注云“蚩尤作乱,当是作重刑以乱民,以峻法酷刑民”。《周书·吕刑》载:“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苗民弗用灵,制以刑……遏绝苗民,无世在下”。说明苗族是法律文明起源最早的民族共同体,它不仅以大刑攻于外,而且以中刑,薄刑施于内。③《墨子·尚同中》的记载也印证了这一点:“昔者圣王制为五刑,以制天下。则此其刑不善?用刑则不喜也。是以先王之书,《吕刑》之道曰:苗民否用练折则刑,惟作五杀之刑,曰法。则此言善用刑者以治民,不善用刑者以为王杀。”据载苗民的肉刑共分四类:劓、n、痢Ⅶ簦说明苗民当时处于中华法律文明的前列。中华法律文明的最早开创者。④

从法的语源和词义上分析,“法”的古体为“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 行也,平之如水从水, 所以触不直去之,从去”。⑤ 据说 是一种独角兽,一说像羊,一说像牛,一说像鹿,它“性知有罪,有罪触,无罪则不触”。⑥ 在甲骨文中写为“ ”,读为志(zhi)。它不是别的,正是“法”的缔造者蚩尤部落的图腾。⑦ 可见法最早起源于苗民是由其历史根据的。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反映了远古社会各民族共同体为本族的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争斗。“三苗经过与黄带族的长期战争,最后为华夏族的联合力量所战败。这一方面由于‘苗君久行虐刑’,使其内部矛盾尖锐,削弱了抵抗力量;另一方面通过对黄帝、炎帝、尧、舜、禹诸帝的连续战争,极大地挫伤了元气,最后遭到失败。战胜者虽然将部分苗民驱于边远地区,部分苗民降为奴隶,但并没有以自己的制度强加于苗民。”⑧ 而是“袭用了苗族原有的肉刑,所谓‘诋其意而用其法’,并在苗民肉刑的基础上发展了夏朝的刑法。”①

除了苗民的法律,黄帝部落的法律也在一些文献中有所反映。“上古结绳而治”② 反映的是上古时代通过结绳记事的习惯方式进行治理的情形,这应当是习惯法的雏形。到了“黄帝治天下,法令明而不暗”③ 时期,可以设想,长期贯行的习惯已经随着规范性的加强而逐渐演化成习惯法了。

黄帝之后的尧舜时代,典籍中也有许多原始习惯的记载。据《竹书纪年》载:“帝舜三年,命咎陶作刑”。《尚书·尧典》载:“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 。汝作士 ,五刑有服 ,五流有宅,五宅三居”。其中的“五流”之刑值得我们注意。在远古时代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如果一个人被流放出其部落或氏族,那无异于走上绝路。但是到了《尚书·尧典》所载“流共于幽州,放欢都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时,流放已经成为确认氏族部落首领权力地位,调整古老民族关系的一种规范了。诚然,这种以武力为后盾的强制性规范是调整远古社会民族关系的最强有力的杠杆。到了以后的封建时代,“流刑”的适用对象也曾转移到有罪官吏、士兵等个人身上,逐步成为另外一种刑罚制度。

第15篇

摘 要 人民银行的事后监督工作可以保障各项风险业务的核算质量、防范风险、事故等。本文主要从人民银行的事后监督工作的具体实践,并在内部控制理论的作用下进行分析,努力寻求可以使会计集中核算监督工作有效开展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人民银行 会计核算 监督

自颁布《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后,不管是关于监督的机构、内容、方法,还是监督的工作程序及管理等方面,都对事后监督工作的内涵进行了新的界定。随着事后监督部门工作的全面、有效地开展,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同会计核算质量的提高、会计核算监督水平的需求相比较,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也仍然有问题存在。

一、会计核算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监督模式

从整体上看,事后监督工作虽然取得了应有的成效,但对于监督的模式来说,依然有问题存在,主要表现为:对于监督工作的基础与重心,事后监督人员还不明确,而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也还只是处于低层次[1]。其具体如下:

(1)在事后监督部门中,没有将货币金银核算业务纳入及审核,使最基础的监督工作缺失。央行会计核算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营业、国库及货币金银业务,这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2]。只有审核了这三大业务,才会产生完整的会计监督信息,若缺失了监督的对象,则会计监督信息必然后不全面。

(2)在事后监督中,各岗位间没有进行信息的交流、整合。在日常的监督工作中,事后监督部门的主管岗、综合岗、监督岗及各监督岗位,基本上都是单独地对自己负责的业务进行处理,各岗位间并没有进行纵向、横向的信息交流,而产生的会计监督信息自然也是四分五裂,看起来是完整的,事实上早已割裂开,很难对其进行整合,因为对监督的结果未进行完整的分析,从而也没能够向各会计主管部门等内部控制部门有效提供。

(3)过于注重监督,而忽略了分析。比如对会计集中核算系统(ABS)的日志核查比较注重,而在分析其监督数据时则一带而过。ABS日志有巨大的信息量,也难以对其分类、检索,而且也浪费时间。一天内系统日志信息要打印1000条以上,大约25页。ABS日志在记录时是按序时进行,信息交错,人工监督在对其进行逻辑判断时,所需的时间非常长。ABS在经过监督后,并没有将其所得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自然信息的价值也就体现不出来,事倍功半。

2.事后监督在发挥自身优势时存在的问题

(1)没有较高的事后监督目标定位。其目标只局限于对会计核算监督行为的规范上,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监督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对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稍一出现差错,就会使自身的优势在发挥时受到制约。

(2)工作重心的转移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AAS,如果核算差错没有出现,则从采集数据到AAS业务完成,还有对会计核算监督日志认真记录下来,监督人员需要2~3小时的监督,而日常公务的处理还需要占用一部分时间,难以做到全面整理大量的监督信息及分析其所存在的风险。

(3)缺少激励约束机制。事后监督部门在人民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中,没有纪检等部门的特殊手段,因而对其薄弱环节的提议,其局面是不容乐观的。

在央行的四大内部控制主体中,事后监督部门是其之一,在面对其自身的问题时,要首先要使会计核算业务的日常监督有保障,基于会计核算监督水平的提高,整个过程在监督时,都要融入风险控制,既要对风险控制给予关注,还要重视分析、评价的会计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与更高层次目标的距离。

二、对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

1.尽快构建会计监督信息

会计监督信息指的是在规定的程序、方法下,事后监督部门全面检查会计核算部门的日常业务是否合法、准确、完整,在此过程中而形成的会计信息,它在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事后监督部门对风险点的掌控受到会计监督信息很大的影响[3]。要加强会计监督信息的管理。

会计核算监督的动态促进需要由个别风险评估做补充。基于监督工作的不断总结,事后监督部门对于会计核算的差错,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风险的层次,对其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2.风险提示与预警

为了使会计核算信息的利用价值更大,事后监督工作可以通过风险提示、风险预警等方式进行,使风险更有效的得到防范。

3.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

对于事后监督人员所选择的严格监督策略,激励机制可以补偿一些隐性支出,而隐性支出主要体现在工作时间上的增加或者是精力的增加等。一旦发现被监督部门有违规行为的,通过约束机制,无论后果如何,一琮要严惩不怠。另外如果被监督部门的违规行为被发现后,省会中支的有关部门可以将其归入对口部门的业绩考核的范围内,从而使违规问题在惩罚的力度上加大。

三、结束语

对于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的质量及资金风险的防范,事后监督中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事后监督职能的不断调整,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监督的强化,事后监督的职能、作用必须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方恒涛.人民银行会计核算风险分类与及防范探讨.时代金融.2011(23):123-125.

[2]路少勋.新版《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一些规定值得商榷.河北金融.2011(01):162-164.

[3]蔡晓慧.对新形势下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的探讨.黑河学刊.2010(10):77-79.

[4]郑艳丽.论完善国库会计核算事后监督机制.理论观察.2010(02):58-59.

[5]郭徐荣.正确把握人民银行会计核算风险点 努力提高事后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内蒙古金融研究.2009(03):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