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范文

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

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 文化消费 石家庄市

一、当前石家庄市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总体状况及分析

文化消费是人们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其精神文化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的总称[1]。为了了解当前石家庄市大学生消费文化的真实情况,笔者于2012年1月和2012年6月分别在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学院、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等七所高校对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基本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辅以访谈调查。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问卷1317份,回收率为94.1%;经检验,剔除无效问卷23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8.25%。在1294份有效问卷中,男生533人,占总人数的41.2%,女生761人,占总人数的58.8%。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326人,占25.2%,县镇的学生514人,占39.7%,农村的学生454人,占35.1%。问卷采用无记名填写的方式,随机发放,并当场回收。问卷数据的录入、处理和分析使用了spss15.0软件。

(一)总体消费水平。

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月均消费水平在300-800元。其中,月均消费水平在300-500元的大学生占52.02%,500-800元的占23.71%,800-1000元的占5.78%,高于1000元的占1.73%,月均消费低于300元的占16.76%。大学生消费总体水平适中,但个体间消费水平差异日益显著。

(二)消费结构状况。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用于学习与生活等基础性消费最大;大学生购买衣着等生活用品的消费在各项支出中所占比例最高;购买书籍等学习用品的消费也较大,在各项支出中位列第二;人情消费、通讯消费、恋爱消费等关系消费也在大学生总体消费支出占有较大比重。

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用于各种考试的消费在不断增加。调查发现,大学生用于考证、考研及各种就业考试如报考国家公务员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占22.75%,在各项支出中位居第四。

(三)消费观念分析。

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对人生价值实现的期待更多地体现在今后的事业发展上。在未来的生活取向选择方面,仅有2.89%的大学生定位在物质消费之上,57.8%的大学生认为更应注重精神需要,39.31%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兼顾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要。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既要有崇高的理想,同时有现实的愿望。

勤俭节约虽然得到了大多数大学生的认同,但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有19.65%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提倡勤俭节约的精神,反对超前消费;17.34%的大学生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了,现在应该超前消费;63.1%的大学生认为在家庭承受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超前消费。仅有9.83%的大学生有明确的消费计划,11.56%的大学生有大概的计划,而78.61%的大学生没有计划。

(四)消费方式分析。

在购买各种文化消费项目或服务时,多数大学生都存在品牌意识,比较注重消费项目的质量。

在实际的文化消费行为中,绝大多数(87.86%)的大学生会按照自己的消费偏好购买商品,9.83%的大学生表示会受同学或者朋友的影响,1.73%的大学生仿效社会多数人的做法,仅有0.58%的大学生表示受广告宣传的影响而产生购买行为。

二、当前大学生文化消费中突出问题的探讨

(一)依附性消费与超前盲目消费的矛盾。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大学生高消费、超前消费、盲目消费的现象比比皆是。有17.34%的大学生完全认同超前消费,仅有15.03%的大学生没有过超支现象,常超支的占5.2%,有时超支和偶尔超支的大学生比例高达79.77%。当问及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同时,不少大学生已成了超前消费的追随者,并实践着“借贷”、“信用”、“透支”等一些全新的消费理念。

(二)消费维权能力不足。

调查发现,消费中遇到不合格的商品时,有36.42%的大学生会找到商家要求退换或赔偿,但在协商无果时只有4.62%的大学生表示会投诉;自认倒霉的大学生高达63.58%。如何维护大学生消费权益的问题应该受到重视。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认真学习相关的消费知识,保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

调查显示,对于自己的文化消费,仅有1.73%的大学生表示很满意,比较满意的占26.59%,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的大学生比例为21.39%,过半(50.29%)大学生对此持模糊态度。不难看出,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文化消费不是很满意。

(三)文化消费审美能力不足。

消费既是人的需要的满足过程,也是享受美、充实精神生活的过程。在对大学生消费审美原则进行调查时,发现大学生最为赞成的审美原则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60.69%);其次是“符合人性的”(15.61%);再次是“被社会普遍接受的”(12.14%);最后是“与自然相和谐的”(11.56%)。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实际的审美能力还不足,存在很多消费审美误区,出现消费审美认知与实际消费行为不一致的现象。如大学校园中流行的“哈韩热”、“追星热”等现象;追求低级的官能刺激,以拥有各类名牌作为炫耀的资本,满足其虚荣心。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氛围。

高校要坚持以为指导,提高思想认识,从师资队伍和硬件设施等方面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牢牢抓住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激发大学生高层次的、优质的文化消费需要。尤其要建设好大学生第二课堂,发挥学校社团的重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把闲暇时间用于接受继续教育、发展智力、从事有益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把文化消费的重心放在个人全面健康发展上。

(二)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消费教育。

必须进一步改革高校教育教学内容,将消费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并使消费教育制度化、系统化、常规化。当然,消费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如开设一系列关于消费问题的讲座,组织学生到消费场所参加“实战式”体验练习等,增强学生的文化消费能力,使他们懂得什么样的消费是合理的、高尚的、值得追求的,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等等,从而抵制炫耀消费的诱惑,改革奢侈浪费的消费方式,走出消费的误区,不断优化大学生文化消费价值观。

(三)构建大学生文化消费教育共同体。

首先,学校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让家长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子女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使家长胸中有数,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其次,家庭要坚持“适度供给”原则。在满足子女正常的基本生活和学习费用的同时教育子女不要盲目攀比,奢侈浪费,不能一味满足子女摆阔浪费、挥霍无度的要求。再次,从社会角度看,最主要的是加强社会文化产业的建设。一方面社会要用优秀的文化作品和健康的文化服务满足青年人文化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媒体要广泛宣传这些优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消费教育,坚持主旋律教育和消费价值取向、审美价值取向教育,批判那些低级、庸俗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最后,大学生要自觉加强自我修养,提升消费品位。

总之,大学生消费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2]。大学生文化消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有着十分深刻而丰富的社会学意蕴,对大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把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教育引导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应自觉主动地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弘扬核心价值主旋律,把握先进文化主基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文化消费品位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途径探讨——基于文化消费视角[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4.

第2篇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消费方式

在物质横流的时代,精神文明总是如同配角。随着中国物质生产方式的市场化,中国精神生产的市场也被这条经济活动的规律所引导,文化消费的方式和途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人嗅到了这里面的商机。大学生作为文化消费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是未来文化消费阵营中的主要力量。近年来,高职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新兴生力军,“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产学研相结合”已逐渐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高职学院高职大学生重技能,轻知识;重应用,轻理论;重专业,轻人文的教育模式还普遍存在,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加强提高在校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彰显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已成当务之急。

一、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导向现状及分析

(一)文化消费内容

调查表明:现在高达85%的高职大学生最常涉猎的阅读是娱乐休闲类的信息。时尚、体育、娱乐明星、幽默、游戏及动漫的吸引力远远大于中国文化的诗词歌赋、散文及名家著作。大多数被调查者的态度是,高职大学生消费文化本身只是娱乐与休闲,目的无非是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排遣一下内心的压抑与焦虑。而很少有人会有目的的去消费文化。

在文化消费内容上,对于休闲娱乐的文化始终是一种泡沫文化,没有真正意义上文化的根基。对于古典文学这种中国文化真正的载体,却鲜被人关注。第一个成为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的追捧者,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所创造的青春文学。第二种被誉为考试宝典的各类参考用书,是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另一股热潮。但是,现在的教参市场都是为各类考试准备的磨刀石。为求高分,为求良木而栖,这些书往往比学术专刊、专业书籍更为重要。,对于现在的高职大学生来说,不是不会去“自己思考”,而是现在的文化市场的导向,让人变得不能“自己思考”。

(二)文化消费形式

(1)高雅艺术文化消费驱动力不够。从问卷上经常性参加展会,愿意为一些文化艺术掏腰包的人,少之又少,仅为1%。对于这点来说,相对比较无奈。毕竟在面包和精神面前,面包是基础。可以让高雅艺术进校园这样的活动,多多的开展一些。尽所能的大众化。比如上海的剧院前段时间刚推出的一些的人文话剧,效果很好,到场的观众都为之震撼。有了这么一个文化平台,让更多的高职大学生去关注、去欣赏、去膜拜艺术、文化。

(2)基于网络产业的文化消费理念广受认同。调查显示,大部分的高职大学生每月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支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于网络,甚至有近10%的受调查同学每月在上网方面花费50元以上。网络文化的多元化,让高职大学生有了一个平台去接触世界、社会信息。正因为此,网络文化在影响新一代高职大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念方面有相当的分量。

二、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消费层次偏低

在调查中发现,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内容丰富,但主要消费内容基本局限于纯娱乐型消费或者是专业发展类消费,较高层次的文化消费行为基本没有。以网络费为例,大多数同学认同网络对自己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对于如何合理的应用网络,尤其是利用网络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却不知所措。几年前曾经推出过精品文化进校园活动,当这些被人们认为是阳春白雪的艺术作品走进校园之后,受到了高职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事实上,高职大学生并不是不能接受高雅文化,有时候只是缺乏合适的途径和科学的引导。

(二)文化消费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

调查中发现,最受学生欢迎的书籍为娱乐杂志、专业或英语类辅导书,而选择严肃文学、古典文学和政治类图书的学生非常少,反映出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中的功利性取向。学生在进行文化消费的时候,单纯地把文化产品看作一种普通的消费品来满足目前的需求,要么是娱乐性需求,要么是专业发展性需要。对于那些影响不明显或是只有在将来才能看到影响的文化产品缺乏认识,也缺乏消费的积极性。

(三)文化消费心理不成熟

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心理不成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消费习惯首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在你最喜欢的音乐、影视及游戏三个题目的调查中,约20% 以上的同学表示喜欢日本歌曲、影视作品及游戏;另有25% 左右同学选择了韩国产品,选择国产的30%左右,其他选择了欧美。近年来日韩文化在中国的大量传播,对于这一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理解是为什么。其次,文化消费选择偏低龄化。具体表现为,在高职大学生最喜欢的杂志中,漫画类、言情武侠类占的比重大,选择严肃文学的只占10%左右。

三、提高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对策研究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不同的个体的文化认知不同,对于消费理念的不同,让文化消费的现况更加盘根错节。正因为此,在大学这个文化氛围较为浓郁的地方,我们积极倡议加强人文教育,增强文化涵养,希望能让高职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提高一个层次。

(一)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

参加调查的同学中有73.1%的同学每月在文化消费方面花费的金钱在50元以下,占了每月生活费5%~10%,首先,我们高职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把握正确的文化消费方向,走出消费误区,从而有利于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其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消费方式,对于自己的消费要有计划,不能盲目消费。

(二)提高文化消费内容

首先,是对于现在的文化市场:文化市场不应遵从市场经济的规律,甘为文化有所贡献,不让文化越来越商业化。让大家能在市场这个大氛围下,多去感知。再次,是高职大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身为当代青年的我们,应该多多的进行自身的思考。要从“让我做什么?”转变到“我要做什么?”自我觉醒意识是最大的动力,激励自己去关注自己的人生,不仅仅是对于未来就业、本身专业的关注,更该加入人生的思考,看些文学、哲学、心理方面的读物。最后还应该经常的关注时事,高职大学生的视角独特,自身较为敏感,对于信息的捕捉更加的敏锐,有了较高的文化修为,才能正确的分析问题,提出较有层次的意见。显示当代高职大学生的独特。

(三)提升文化消费能力

来自不同地区的高职大学生由于生活水平的差异,对待文化消费的认知是有所不同的。当发现一本内容诱人但价位较高的图书时,有将近70%来自农村的同学选择不买或者暂时不买,等经济宽裕时再买。而大多数来自大城市或者城镇的同学则会选择购买来满足自己在文化阅读方面的需求,只有少数同学会想要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合买。对于报刊、杂志的阅读,有41.4%来自大城市的同学会每周甚至每天购买阅读,49.4%来自城镇的同学会选择购买周刊或是月刊进行阅读,大约每周或是每月购买一至两次,而有57.7%来自农村的同学几乎不购买报刊、杂志来阅读,他们大多都会选择在图书馆里借阅。这就需要学校提供更多的渠道去满足大家的文化消费,定期的增加、优化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对于学生的借书情况进行适时统计,了解高职大学生的文化阅读动态。有时也可适当的对于相较而言生活水平较低的同学发放一些文化津贴,鼓励多多阅读、消费文化。

结论

对于身为消费者的高职大学生,能够把自己的目光放在文化的本质上,而并非一味的追求时尚的前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为国家的新生力量,对于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敬畏和传承,担负起对于当今文化导向的风向标。因此,提高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层次,并不是高职大学生单方面就能一步登天的,他的提升,需要个方面的提高。国家对于启蒙人文教育的加强,学校在升学率的同时,更多的是提供更多的文化消费的机会,推出更多的优惠政策,促进文化消费。因此,提高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是必须的,也是迫在眉睫的,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是大众文化消费的核心。他的提高是对整个文化市场消费群消费倾向的指标,是让中国文化传承最为强大的载体。

参考文献:

[1]叶育新.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特征研究[J].重庆科学院学报,2012,(5):69—72.

[2]冯琦,刘颖,汤静煜.合理导向大学生文化消费[J].统计教育,2010,(9):56—58.

[2]刘颖.大学生文化消费特征及趋势解析[J].统计与决策,2010,(9):56—58.

第3篇

【关键词】精神文化消费 现状分析 结构特点 对策

一、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涵义

大学生消费一系列的精神文化产品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即为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根据这一定义,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还含有学习知识文化,课外学习以及参与各式各样的课外,校外活动等。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作用和目标,从大学生的自身角度出发,是其为了满足自身成才的需要而发生的相应消费行为;从学校以及社会方面出发,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人才;从教育意义角度出发,就是为了培养和塑造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积极现状

1. 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内容较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一般包括基本生活,学习开销以及扩展交际圈等费用等。随着大学生精神文化的消费,也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以学习,娱乐,网络等机构已成为大学生的一个焦点。

2.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引领时尚潮流。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敏感自信,追求自我展现,个性独立,追求时尚,好奇新颖,他们追求新事物,新知识,能够快速接受新事物,表现出时代性,引领时尚潮流。

3.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推动力和鼓励性。针对大学生,不管是社会市场所推出的产品,项目,还是网络媒体推出的影视作品及综艺节目,还有少部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项目,这些推动了经济和文明的发展,给予社会各界传递正能量,起到相当大的影响。

(二)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多带来的消极现状

1.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侧重于享乐,消遣,忽视才智发展。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家中独生子女,享受宠爱于一身,他们追求自我享受,再加上随着各种精神文化产品的不断发展,容易造成他们选择低趣味,低层次,不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

2.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中隐含着消费不理性,不健康的问题。当今高校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青年男女们,身心发展还不健全,易受周边环境影响,尤其是他们成长在一个多元化的思想观念时代,所以在精神文化消费方面比较容易做出不合理性消费。

3.学生过于消极的精神文化消费给社会带来弊端。不少非法犯子利用大学生这些非理性的消费心理制造非法市场的机会,比如大学生追求名牌心理,那些奸商就开始仿造名牌,进入市场,所以山寨产品开始在市场叱咤风云,呼风唤雨。

三、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结构和特点

(一)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结构主要包括

1.教育消费。比如在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深造等各方面的消费。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日益更新的知识,快速变化的知识,让让我们觉得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跟上并且适应这个时代,同时,人们也接受了继续学习,继续深造的思想观念。

2.文化消费。一般含有书籍报纸,广播电视,计算机等方面的消费。近些年来,微博的热门,各地城市的博物馆、图书馆的崛起。

3.娱乐消费。如观看演出,外出旅游,欣赏戏剧等娱乐消费。对于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中的娱乐消费,我们主要是花在旅游,人际交往中,比如KTV,聚餐,社团等等。

(二)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特点

1.消费内容的丰富性和对象的多样性。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费对象和形式种类日趋多样化,除了用于基本的生活消费之外,其他的包括学习,恋爱,娱乐,交际,通信,网络等各个方面的费用增加。学习方面各种证件会考盲目参加,恋爱的浪漫招式更是日新月异,另外,娱乐节目也频频更新,交际方式也变得花样十足,而网络业从当初的QQ聊天,电话联系,邮件等方式,增加微博,YY等。

2.消费呈现出很强的层次感。人们将不同的精神文化产品用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精神文化产品也适应于不同的需求,他们既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也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别,所以,精神文化消费也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感。

四、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观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自我消费观及道德观

大学生应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精神文化消费,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知道自己的消费观偏离正轨多远,知道更多的自己。必须正视自己的现状以及身份,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 要增强辨别良莠能力和抵御能力, 建立既体现传统美德又符合时代要求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 反对超前消费和不健康的消费;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吧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上,拒绝盲目跟从,乐于享受,应该提高自身自制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家庭必须严格把关,引导孩子们的消费观

家庭必须严格把关,引导孩子们正确的科学文化消费观。积极和孩子沟通,合理正确培养孩子的消费观。父母可以找个适合且适当的时机,跟孩子们聊聊家里的经济情况,只要孩子们的心里有“一把刻度尺”,相信在进行消费的情况下,就会去衡量与把握。只要父母担起责任,不过分溺爱孩子,积极的去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精神消费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立彬,杨湄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

[2]张永胜.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第4篇

【关键词】女大学生 消费行为 消费观 问题分析

一、当代女大学生消费现状

中国的女大学生是在特殊政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她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突破了传统节俭保守的消费理念,融入开放超前的消费观念,具有独特特点。

(一)消费构成多样化

女大学生的消费构成多样化,有学习、饮食、服装美容、休闲娱乐、人际交往、恋爱等,近年来组成比例一直在变化。伴随着“考证热”在各高校的兴起,就业中性别不占优势的女大学生中有不少人甘心对考证高额投资,对于服装美容也更重视。

(二)个性化与从众并存

女大学生正值青春,个性洋溢,具有追求个性时尚,突出自我的消费心理。这是她们的主观努力方向,除了特立独行的个例,大多数女大学生向时尚看齐的同时,也渴望群体的接受,因此其消费尽显个性却又趋于一致。比如:发型上卷发的流行,以瘦为美等。

(三)易入消费误区

女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难免会因小事情绪波动,同时又有较强的虚荣心,因而在其消费行为中,表现出情绪化、攀比炫耀心理以及过度消费。一些调查显示,有些女大学生心情不好就会购物,有些女大学生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不惜四处借钱。

(四)缺少理财观念

不少大学生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注重人清消费,过生日、得奖学金、当选学生干部,都要请客。恋爱消费、手机通讯费等有多有少,有的支出过多,令人惊讶。相关调查显示,部分女大学生每学期的消费限额都会超出计划范围。

二、当代女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

(一)自身的影响

女大学生既有蓬勃向上的文化特征,又有展现自我、崇尚时尚的心理特征,同时又是一个没有经济独立能力的依赖群体。其独特性必然影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人们较低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便会追求更高的需要。当代女大学生较低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开始追求更高目标,所以消费趋于高水平和多元化。

(二)家庭的影响

子女的消费观念及消费习惯受父母的影响大于其他人,家庭的影响潜移默化。家庭对女大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家庭环境,如家庭成员组成,家庭经济收入状况等,家庭经济状况好的消费水平就高一些;二是家庭成员消费行为,会被当做参照物进行模仿或对比;三是家庭在女大学生的社会成长过程中,会对其价值观产生影响;四是家庭的变化会对女大学生的生活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消费行为。

(三)学校的影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女大学生的消费观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授教,缺乏对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的倡导。另一方面,女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依赖心理较重,很容易受到宿舍、社团等群体影响。群体思维影响下,难免使消费观点或行为受到抑制,逐渐趋向于形成相同的消费观念。

(四)社会的影响

女大学生们正经历着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由于缺乏实际的社会经验,更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思潮变化的冲击,并在中西方消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产生了困惑,不易形成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偶像效应、名人效应在学生群体中表现的非常突出,女大学生也不例外。

三、引导当代女大学生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

当代女大学生的消费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推动女大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引导她们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必须通过各方的努力。

(一)注重消费心理的培养

既要要培养女大学生优良的人格品质和良好地心理素质,还要培养女大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女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会发生许多困惑、烦恼和忧虑,还易受到群体消费行为的影响,面对社会情况的复杂性,各种消费观念冲击,会使得她们在短时期迷失了方向,但是通过消费文化影响和自我调整,不断培养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可使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重视家庭消费合理性

当代女大学生大都为独生女,有关报告表示,独生子女在消费中价格敏感度降低,注重的是品牌、舒适程度和生活方式,与父母辈相比具有强烈的“享受生活”的观念。女儿要“富养”,但只不是物质的富。父母要做好榜样,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消费习惯,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过度追求名牌,同龄的女孩往往比男孩早熟一些,在家庭教育中要懂得适时的引导女孩的消费行为。父母给予孩子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幸福感,更要注重精神上的幸福感的提升。

(三)加强校园文明建设

高校应针对当代女大学生的消费观,开设消费心理课程和理财课程,进行消费心理和消费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精神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大学生消费结构中的文化和理性的思想含量,从而实现最科学、有效的消费方式。加强校园文明建设,为当代女大学生科学文明的消费观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外部保证。

(四)营造文明的社会消费氛围

从校园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当代女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要引导当代女大学生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就必须从各方面营造文明的社会消费氛围。既要加强对社会大众消费方式和思想的引导,又要加强对政府官员消费方式的监督,要将反腐进行到底。积极组织开展勤俭节约的教育活动。比如观看社会纪实片,去落后地区实地考察。通过这些途径,改善社会上不良的消费环境,营造文明的社会消费氛围,带动女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文化消费中的形态、形式、内容变得日益广泛,所以为了更好地研究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就必须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强对其的优化和完善,最终有效的引导和推动网络文化消费的健康发展。

一、现状分析

(一)网络文化消费呈现快速的增长趋势

当前,我国在网络文化市场上正在快速的发展,加强网民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使得网络文化消费每年都在呈现迅猛的增长,且正从PC端逐步转移到移动终端。仅2016年上半年,网络文化市场的营业收入就高达1017.2亿元。

(二)消费主体多元化年轻化

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文化消费中,主要是以网络视频、音频、游戏和文学四大类,且大学生成为主力军,更加注重和喜爱网络文化消费[1]。

二、问题分析

目前,大学生在网络文化消费中虽然十分活跃,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隐忧与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消费内容质量低下

当前,很多网络文化产品与服务没能结合大学生提升文化的需要。虽然文化消费领域的产品数量较多,但是在独特力和创新力上则较为缺乏,尤其的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文化市场利用网络环境而过度的商业化,导致其逐利性较强。因而很多网络文化作品具有量多质少的特点,影响了文化消费市场的稳健发展。

(二)网络文化作品参差不齐

在网络文化市场中,很多作品的娱乐化较为严重,甚至存在低俗化的趋势,有的扭曲经典、有的调侃崇高,有的颠覆历史,有的善恶不变,有的追求奢华,有的炫富摆阔,虽然其多元化的形式,但是在发展优秀文化的同时还面临着糟粕文化并行的局面,这就会导致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观、价值观以及社会道德认知下降。而在这的背后主要是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加上创作者的水平等,导致所创作的网络文化作品的价值观念缺乏情绪化和理性化的倾向。

(三)缺乏成熟的消费模式和理念

当前,网络文化消费模式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其在网络文化消费中表现的各种消费行为,更多的是自己的主观感性意识,但是在理性思考上则较为缺乏,受到面子需求以及追求新鲜事物等影响下,导致其芒杜的从众消费和超前消费,并没能适度的把握和合理的消费。而大学生的经济基础不稳定,消费水平有限,所以盲目过度消费将导致其面临严重的影响[2]。

三、强化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引导的几点对策

(一)致力于结构的调整

这里调整结构,主要是将网络文化作品的结构进行调整,尽可能地提高网络文化精品的供给,切实注重网络文化消费潜力的释放,进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繁荣发展,同时还能更好地符合大学生群体在精神需求上的多样化特点,所以必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化嘴贫,促进文化产品供给改善,保证文化产业繁荣,既要多样多种全面发展,又要保重其质量品质,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改进。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政府部门,需要尽可能地将管理与服务流程进行不断的完善,将市场主体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才能更好地引导文化市场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精品,并在资金、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强化结构调整优化,方能实现转型与升级。

(二)致力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这就需要加强对网络文化市场管理体系的完善,切实加强管理工作的开展,利用其不断的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针对性的设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对消极文化产品的打击,纳入黑名单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网站监督机制,加强对不良网络文化的抵制,才能更好地促进网络文化市场环境的净化。

(三)加强引导工作的开展

在加强对网络文化市场监督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引导其树立良好的网络文化消费观念,并在政府和社会以及学校和家庭全面加强对其的合理监督与协调,树立良好的消费信心,采取适当的教育内容,加强对其消费心理的分析,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合理的消费和健康的成长。因而必须加强对其的消费引导和教育[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加上受到网络文化市场中不良思想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的消费观念不成熟,导致其在消费行为上存在诸多弊端,所以为了促进其健康的成长,我们必须切实注重对其的消费引导,调整文化作品结构和质量的同时,还要切实强化对其的监督,才能更好地引导其树立良好的网络文化消费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夏心雨.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观教育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6.

[2]孙振权,杨剑英,何逢标.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及引导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2015(06):85-87+98.

第6篇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行为正随着“互联网+”的步伐而不断的深入,基于互联网的文化产业背景下,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接受程度较高。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所以本文主要对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现状与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更好地研究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并针对性的加强对其的引导,对大学生的网络文化需求进行预测,进而针对性的打造优秀的大学生网络文化产品,促进大学生文化产业发展思维提升的同时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互联网+;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文化消费中的形态、形式、内容变得日益广泛,所以为了更好地研究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就必须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强对其的优化和完善,最终有效的引导和推动网络文化消费的健康发展。

一、现状分析

(一)网络文化消费呈现快速的增长趋势

当前,我国在网络文化市场上正在快速的发展,加强网民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使得网络文化消费每年都在呈现迅猛的增长,且正从PC端逐步转移到移动终端。仅2016年上半年,网络文化市场的营业收入就高达1017.2亿元。

(二)消费主体多元化年轻化

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文化消费中,主要是以网络视频、音频、游戏和文学四大类,且大学生成为主力军,更加注重和喜爱网络文化消费[1]。

二、问题分析

目前,大学生在网络文化消费中虽然十分活跃,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隐忧与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消费内容质量低下

当前,很多网络文化产品与服务没能结合大学生提升文化的需要。虽然文化消费领域的产品数量较多,但是在独特力和创新力上则较为缺乏,尤其的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文化市场利用网络环境而过度的商业化,导致其逐利性较强。因而很多网络文化作品具有量多质少的特点,影响了文化消费市场的稳健发展。

(二)网络文化作品参差不齐

在网络文化市场中,很多作品的娱乐化较为严重,甚至存在低俗化的趋势,有的扭曲经典、有的调侃崇高,有的颠覆历史,有的善恶不变,有的追求奢华,有的炫富摆阔,虽然其多元化的形式,但是在发展优秀文化的同时还面临着糟粕文化并行的局面,这就会导致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观、价值观以及社会道德认知下降。而在这的背后主要是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加上创作者的水平等,导致所创作的网络文化作品的价值观念缺乏情绪化和理性化的倾向。

(三)缺乏成熟的消费模式和理念

当前,网络文化消费模式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其在网络文化消费中表现的各种消费行为,更多的是自己的主观感性意识,但是在理性思考上则较为缺乏,受到面子需求以及追求新鲜事物等影响下,导致其芒杜的从众消费和超前消费,并没能适度的把握和合理的消费。而大学生的经济基础不稳定,消费水平有限,所以盲目过度消费将导致其面临严重的影响[2]。

三、强化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引导的几点对策

(一)致力于结构的调整

这里调整结构,主要是将网络文化作品的结构进行调整,尽可能地提高网络文化精品的供给,切实注重网络文化消费潜力的释放,进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繁荣发展,同时还能更好地符合大学生群体在精神需求上的多样化特点,所以必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化嘴贫,促进文化产品供给改善,保证文化产业繁荣,既要多样多种全面发展,又要保重其质量品质,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改进。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政府部门,需要尽可能地将管理与服务流程进行不断的完善,将市场主体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才能更好地引导文化市场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精品,并在资金、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强化结构调整优化,方能实现转型与升级。

(二)致力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这就需要加强对网络文化市场管理体系的完善,切实加强管理工作的开展,利用其不断的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针对性的设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对消极文化产品的打击,纳入黑名单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网站监督机制,加强对不良网络文化的抵制,才能更好地促进网络文化市场环境的净化。

(三)加强引导工作的开展

在加强对网络文化市场监督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引导其树立良好的网络文化消费观念,并在政府和社会以及学校和家庭全面加强对其的合理监督与协调,树立良好的消费信心,采取适当的教育内容,加强对其消费心理的分析,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合理的消费和健康的成长。因而必须加强对其的消费引导和教育[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加上受到网络文化市场中不良思想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的消费观念不成熟,导致其在消费行为上存在诸多弊端,所以为了促进其健康的成长,我们必须切实注重对其的消费引导,调整文化作品结构和质量的同时,还要切实强化对其的监督,才能更好地引导其树立良好的网络文化消费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夏心雨.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观教育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6.

[2]孙振权,杨剑英,何逢标.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及引导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2015(06):85-87+98.

第7篇

一、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总体体育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年平均购买水平多集中在300元以下,而且是以耐用品为主;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体育劳务消费水平,体育实物消费与体育劳务消费的比例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以沈阳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为例:在沈阳市大学生中,有38.4%的大学生进行过100元以下的体育消费;34.4%的大学生进行过100元~300元之间的体育消费;仅有14.5%和10.6%的大学生分别进行过300元~500元之间和500元以上的体育消费。在体育消费结构方面,沈阳市大学生参加实物型体育消费(包括运动服装、健身器材、体育图书)的总支出明显高于参加非实物型体育消费(包括体育健身娱乐活动、观看体育比赛和表演)的总支出。在体育实物消费过程中,运动服装的消费占总支出的43.5%、体育健身器材的消费占总支出的15.3%、体育图书音像制品的消费占总支出的9.07%。然而,在非实物型体育消费过程中,观看体育比赛、表演的门票花费占总支出的7.81%,体育健身的消费占总支出的18.42%。这说明高校学生对体育的投入以购买实物型消费资料为主。

就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心理而言,目前我国大学生进行非实物型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形体健美、社会交往、缓解压力;进行实物型体育消费的动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求实、求廉、求便与求新、求美、求名动机并存的特点。近些年,尽管“花钱买健康”的体育观念已经基本得到大学生的认可,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个人消费心理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多数大学生仍然不愿意把更多的钱投资在体育上。

二、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

1.通过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以促进其进行体育消费的对策

体育消费心理是指人们在购买或使用体育实物型产品与体育劳务型产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调节、控制自身消费行为的心理现象。本文主要基于态度、动机和购后满意度三个方面来从大学生心理层面研究促进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对策。

(1)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体育消费态度的对策

消费态度改变的意义在于增强消费者的积极态度,推动消费者的购买活动。为此,我们需要调动大学生积极的消费态度。积极的体育消费态度是高校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充分条件,所以在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态度的转变与引导上要尽量做到多渠道、多视角,从整体上改变其对体育消费的看法。根据消费者行为学理论,本文认为,要促进大学生产生积极的体育消费态度必须从实际入手做好以工作:第一,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确定大学生对特定体育产品的态度,从而使广告的产品信息能够创造一种“心情”,与大学生共同分享,以提高他们采取行动的可能性。个人的态度是概念、信息、习惯及动机的组合,受实际经验而改变,广告推销的目的正是要使这种组合发生改变。在行销时,体育产业部门必须确定大学生消费群体对特定体育产品的态度;若他们对体育产品产生不良印象时,则应致力于怎样使他们改变原来的态度。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人希望认识及感觉因素能够保持一致,只要改变个人的认识或感觉因素,则个人的态度就会发生改变。所以,能够与大学生消费者“心情”产生共鸣的体育产品信息就会提高他们采取行动的可能性。第二,向大学生宣传“健康理念”,使他们认识到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强壮而且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而体育锻炼的生理功效和心理功效恰恰能满足大学生的健康需要。第三,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投资”的认知程度,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劳务消费水平,缓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明显失衡的现象。第四,针对大学生的求新动机,鼓励大学生参与、尝试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或产品,为进一步扩大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2)激发大学生产生体育消费动机的对策

根据动机的定义我们可知,动机可以引起个人的行为,并且使得该行为指向某一特定的目标。本文主要以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的认知理论为依据,提出一些对应的激发大学生产生体育消费动机的对策。这一理论用诱发力、期望和力的概念构成人类动机作用模式。弗洛姆认为,个人想要进行某种行为活动的力是一切成果的诱发力及由于完成这些成果而同时产生的期望强度综合作用的结果。用公式表示就是:

其中,Fi表示进行i行为活动的力;Vj表示j成果所具有的诱发力;Eij表示i行为是由j成果所产生的期望强度。这里诱发力V是对特定成果的情绪指向,意味着个人对特定成果爱好的强度,期望E是预测特定行为在形成特定结果时的信念。运用这一理论来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的行为。据此,在大学生产生体育行为之前,应该采取下面一些措施来诱发大学生产生体育消费的动机,进而促使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第一,提高体育消费品的质量;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适度定价。满足大学生消费者的求实、求廉的动机。第二,针对大学生消遣娱乐的动机,鼓励大学生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第三,针对大学生的求新动机,做好新兴体育项目与产品的宣传与开发工作。

(3)最大限度提升大学生的满意度

根据消费者行为学理论,顾客的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为顾客所提供的让渡价值,这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改进产品价值、服务价值、员工价值和形象价值,来提高产品的总价值。二是通过服务与销售网络系统,减少顾客购买产品的时间成本、货币成本、精神与体力消耗,从而降低总成本。

体育产业的发展依赖于体育消费者满意度的实现,只有不断地满足大学生体育消费者的需求,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壮大。根据消费者行为学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满意程度:第一,对体育产业部门进行规范化管理。这样既能提高体育产业部门的工作效率,又能逐步建立体育企业的良好形象。第二,通过科技创新、丰富体育产品的品种、提高体育产品的质量,以及提供服务等最大限度地增加体育产品的附加值。第三,逐步完善销售与服务网络系统,减少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时间成本、货币成本,以及精力的消耗,从而降低总成本,增加顾客的让渡价值。

2.通过改善外部环境以促进其进行体育消费的对策

外部环境与消费者心理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决定着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外部环境同样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关键要素,它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或阻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作用,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从搞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与完善体育市场管理,加大对校内体育场馆的投资和建设力度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改善外部环境以促进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

(1)搞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根据消费行为学理论,校园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是指不占主流的或某一局部的文化现象。一种亚文化可以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包括与主体文化共通的价值观念,还包括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每个亚文化群体都有自身的某些生活行为方式,成员往往与其发生认同。一般认为,亚文化对其成员的影响比主流文化还要强,它赋予个人一种可以辨别出来的身份。因此,在对文化与消费心理的研究中,主要是研究亚文化对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据调查,校园体育文化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关键要素,搞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提出下面一些对策,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第一,定期开展体育知识讲座、体育摄影展览会以及体育论坛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体育,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文化建设。第二,针对大学生喜欢户外活动的特点,多开展一些户外体育健身活动。第三,组织大学生观看大型的体育赛事,并且定期的组织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加强与完善体育市场管理

在一项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权益问题的调查中,有近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者权益受过侵害,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消费市场比较混乱。这就需要加强与完善体育市场的管理,规范体育市场的秩序。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做好下面几个工作。第一,必须加强依法治体的实施力度,营造一个具有公平、公正竞争环境的体育市场。第二,要提高现有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管理素质,引进新型管理人才。第三,建立体育健身评价、调整、创新与服务体系。第四,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而言,落在实处。

(3)加大对校内体育场馆的投资和建设力度

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的数量仍然存在着明显不足的现象。校内体育场馆的缺乏是阻碍大学生进行劳务型体育消费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就必不可少地要扫除场馆设施不足的障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提出下面几个对策:第一,提高高校有关领导对体育的认知程度,体育场馆不仅仅是一种福利设施,通过成功的市场化运作它也可以为学校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二,高校应该把体育场馆纳入学校建设规划,加大对体育场馆的投资力度。第三,加大对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管理,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

参考文献:

[1]张辉等: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3

[2]王等: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

[3]黄各非:消费者行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

[4]冯丽云:营销心理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

[5]程士安:消费者洞察[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

[6]何敏学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04.3

[7]王莉华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8]李萍等:浅析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9]李朝晖等:四川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结构的统计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9

[10]高玉敏:华北区高校学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生论文

[11]丁锋等:关于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12]李卫国等:广东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2.5

第8篇

【关键词】一卡通;大学生;消费模式

1 前言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集综合管理和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系统, 其功能覆盖教学、科研、后勤管理及校园生活各个领域, 为实现“一卡在手, 走遍校园”的现代化高校生活理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校园卡同样给大学生的日常理财消费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了解校园一卡通运营系统的运行情况、站点设置、存在问题和改进之处,以及学生对它的接受程度,明确其对大学生消费模式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南昌航空大学校园一卡通使用情况的调查与系统分析,从完善校园卡系统、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模式的角度探讨完善的对策,旨在为学校完善一卡通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2 校园卡充值站点设置现状

根据实地调查显示:校园卡充值机设置在学校食堂(3个)、大学生活动中心(2个)、图书馆(2个)、银行周边(2个)及一个校园卡办事中心,设置时较好地考虑到了宿舍、食堂、教室等间距问题。每个站点的平均间距从100~200m,基本实现每145米范围内就有充值机的目标。在中午11:00-13:00以及傍晚17:00―18:30等学生就餐高峰时段,充值机旁边经常出现排队的情况,而在其它的时段内,充值机大都处在闲置的状态。

3 大学生消费理财的现状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南昌航空大学在校生开展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450份, 问卷有效率90%。通过调查,我们对在校生使用一卡通的现状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从实际调查中我们得出了下列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 84.89%的大学生的日常消费都是使用校园卡完成,校园卡已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消费工具;75.11%以上的同学每个月为校园卡充值两次以上, 这也是对校园卡使用频繁的证明。

首先,在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消费工具的同时, 校园卡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大学生的日常消费。调查中,78.44%的同学认为使用校园卡扩大了自己的消费。调查中我们重点考察了大学生的消费结构。结果显示, 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目的仍是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用品的需要为主, 60.00%的同学的基本学习生活消费额在300~500元, 另有21.11%的同学选择501~600元。

其次,校园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理财意识。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消费观念,自制能力弱。大部分消费都是身边同学的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大学生的消费中有一部分是需要又无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以及攀比心理导致的。

最后,校园卡使用范围有限。校园内有些地方无法使用,比如在商业街。而且一旦丢失, 会给学习和生活带来多不便是同学们认为最明显的问题, 也是我们调查中最贴近校园卡本质作用的问题。我们还发现,校园卡并不是真正的“一卡通”,比如校园医疗卡并没有与一卡通很好的结合,甚至还是分离的。并且学校的校园一卡通一旦丢失重新办理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需要开通图书借书功能,水卡充值功能。虽然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已非常依赖校园卡, 但校园卡系统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虽然校园一卡通在很大程度上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为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带来高效、便捷。然而,随着校园一卡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的出现,还不够完善。当然,校园一卡通即使存在着一些问题,它的发展空间也是很大的。

4 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理财模式的对策

我们比较系统的了解南昌其它高校校园一卡通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引导本校大学生真正做到理性消费、健康消费、科学消费,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我们的建议如下:

4.1 重视消费理论教育,消除不良消费习惯

重视消费基础知识教育,主要包括:常用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别、维修与保护等,特别要重视提高学生选择和鉴别消费品的能力。高校应围绕这一主题组织有关部门精心编写教材教案, 优化相关课程设置, 合理安排课时, 组织有能力的教师进行系统的课程培训, 融合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 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具体来讲, 课堂教育可分为正式课程和专题讲座。正式课程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致力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课程。第二类是相对专业化, 旨在向学生介绍理财消费的专业知识的课程, 如当下已在国内一些高校试行的理财学、炒股常识。如此,不仅使得大学生在了解消费品的基础上进行消费,更可以保护大学生消费者的利益,从而可以更好地遵循科学消费原则,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且不断加强大学生自身的修养,以解决最终的问题。

4.2 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形成良好校园文化风气

倡导文明健康消费,使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了解什么是正常的、健康的消费,而什么是有害健康的、不适度的不良消费,从而正确地评价自己的消费行为,树立未来健康的消费理念,修养自己的健康消费习惯。正确的消费文化不仅应当成为学校良好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与时展同步的朴素作风的坚强后盾。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主体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得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

4.3 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真正的一体化

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校园一卡通的建设,真正实现水卡、医疗卡等相关校园卡的一体化。其次,同时设置统一充值站点,既方便学生充值,也便于学校进行管理,更使得学生方便办理校园一卡通。最后,为了使得学生理性消费,可以设置消费额上限,方便制约学生无意识消费,如此,可以提高学生消费意识和加强学生消费理念。

参考文献:

[1]吴淑姣,孟庆鸿:给大学新生的礼物―理财[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2).

第9篇

关键词: 赣州市大学生 运动鞋 品牌消费

在运动鞋市场,高校学生是一个庞大且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关注并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市场研究课题。

一、赣州市大学生运动鞋品牌消费现状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市场极度开放的大环境下,现在的大学生消费意识已经从产品消费向品牌消费过渡。根据马斯洛的社会需求层次理论,人类在基本生存需要满足之后会自然向高一层次升级,当今大学生基本摆脱为生存而担忧的困境,他们自然成了最超前、最时尚的品牌体验者。此次调查的品牌涉及:耐克、阿迪达斯、彪马、李宁、锐步、361°、康威,匹克、德尔惠、康威、安踏等,调查面覆盖赣州市的四所本科院校(共200名大学生),每所学校各50人(随机调查)。

1.大学生运动鞋消费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多数大学生都愿意选择有品牌的运动鞋,不仅是因为品牌代表着好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代表一种个性。比如彪马将运动和音乐这一时尚元素完美结合起来,赢得消费者的喜爱。选个性品牌,做个性自我,对自己喜欢品牌的忠诚就像对待一个朋友,即使偶尔犯些小错误也不会太在意。这是一旦选定了某一品牌不愿随意更改的原因,除非消费者追求新的个性。

表1 最影响赣州大学生运动鞋消费的因素(n=200)(单选)

由表1可以看出在大学生购买运动鞋时,价格是排在首位的因素,而其次就是个性,这就充分说明赣州大学生的特点,也正是年轻人的特点,喜欢个性,崇尚自我为主的宗旨。

2.大学生对运动鞋的品牌度的高要求。

表2 大学生对运动鞋品牌的要求(n=200)(单选)

从大学生对品牌的要求看,有指定品牌要求的学生占89%,无指定品牌要求的学生仅占11%,其中品牌知名度从高到低的排位居前列的依次是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安踏。

3.品牌忠实度变化大。

品牌能满足不同群体的体验心理,使不同消费群体感受到各自的体验价值,即实现品牌承诺,那么品牌的忠诚度就会不断提高。学生品牌忠实度的改变随他们每一次购物的体验而发生改变。体育用品品牌建设中的很多问题就源于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使消费者游离于某几个品牌之间,从而弱化品牌忠诚度。其实,在品牌建设的所有努力中,只要一个要素能使消费者产生美好体验,消费者就会很快接受该品牌。如果使这种体验不断强化,消费者就会保持对该品牌的忠实度。

表3 大学生对运动鞋品牌忠实度(n=200)(单选)

表3显示能坚持原品牌的占35%,计划更改的占37%,到时再决定的占28%。另外,大学生消费的随意性明显,“我身边的人都在穿”是对大学生选购某品牌运动鞋时的第一考虑要素。

二、对策与建议

1.塑造个性,让品牌活起来。

目前,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以李宁为首的我国一、二线体育运动品牌已面临着缩减门面店、销售量已大不如以前的困境。当今大学生有极强的个性,在运动鞋品牌中塑造个性其实就是塑造品牌目标市场的个性,是塑造人的个性,让品牌活起来是关键。并针对大学生人群独有的特点,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深入校园塑造适合大学生的运动鞋品牌。

2.启动体验营销,真正创造顾客价值。

体验营销就是企业以体育服务为舞台,以体育用品为道具,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美好情景。体验是建立品牌信念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体验营销尤其要注意环境气氛,如现场专业工作人员服务、店面布局等。耐克公司与高校进行了成功的品牌体验营销策略,另外,还应对顾客购买经历进行追踪回访以了解顾客满意度,并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对于暂无经济能力的学生,采取合理的降价策略是必要的,但不能因为降价降低品牌自身的价值。

3.塑造民族品牌文化,倡导树立健康文化消费观念。

要认识到品牌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载体,大学生极易受体育精神感染,运动鞋品牌要让大学生感受到与体育运动、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相联系的独特情结。有文化内涵的品牌才是永久的,品牌形象塑造要体现民族文化的精髓,让永恒、智慧、神秘、和谐、勤劳、实用的中国文化价值融入品牌中,潜入学生心中。

我国的运动鞋品牌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看着外国的成功品牌就生搬硬套,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学生是新生代,喜欢新事物,但也是无收入群体,因此既要注意美观又要考虑到大学生的经济能力,这样才能让大学生真正喜欢上我国自创的运动鞋品牌。

参考文献:

[1]田建春,杨江.论大学生体育消费与体育品牌偏好[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2]Reting Management[M].Prentice Hall,1997.

第10篇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 理性消费

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方式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关系的重要载体,是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连结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和沟通的渠道。消费的过程既是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商品的社会文化形成和转换的过程,是在社会文化意义上塑造消费主体的过程。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管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总结了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一些基本现状、消费特点和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1.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构成

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过度,整个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教育制度随之也发生了一系列改革。高等教育由以前国家全部负担逐渐部分走向市场,高等教育费用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不断上涨,个人所负担的教育费用已经成为变通家庭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的经济较困难的家庭无法承担基本的教育费用。因此当前研究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是一件对社会和对高校都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仔细的思考,我认为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学习费用。学习费用是大学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在大学生中消费占很大部分,占到大学生日常总消费的近30%。学习费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上交学校的学费和平时自己的学习投入。

(2)基本生活费用。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用包括吃、穿、住、行、用几个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消费水平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其标志是硬性消费比值下降,软性消费比值上升,恩格尔系数降至41.9%。

(3)娱乐消费。大学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基本生活费用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大学生用于精神享受方面的消费正在逐年上升。

(4)人际交往消费。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平台,已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地方。现代大学生都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人际交往技能作为大学生活的必不可少两大部分。

2.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决定了消费存在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概括起来讲,当代大学生消费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消费来源单一。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对校园进行有计划、有秩序管理,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还采用比较封闭的管理模式。这种体制决定了大学生缺少更多的个人空间和时间,他们没有条件也没有更多的精力来从事较为复杂的社会工作,靠自己赚钱来完成学业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做依靠家庭资助、贷款或勤工俭学等其它的方式的经济来源。

(2)务实与经验相结合。新学子调查课题组在对大学价值取向的调查中列出了11种在大学生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知识、地位、友谊、爱情、名誉、金钱、权力、健康、家庭、事业和理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大学价值取向的实用性。大学生的消费还带有明显的经验性。这些经验有的来自与父母,有的来自与集体生活或是自己已往的消费经验。

(3)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由生源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消费水平的差异,第二方面是由于年龄和心态的变化导致的消费差异。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总体来说是比较理性的,但由于个性发展不够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加上消费来源单一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消费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其消费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消费观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本文主要从消费心理的角度来分析当前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从众性和盲目性是大学生消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受集体影响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从众的心理,很容易产生从众消费。盲目消费是指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容易受到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而盲目的买许多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东西,总得来说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都属于冲动型的消费。

(2)攀比消费和情绪化消费。由于大学生消费存在从众的心理,虚荣心作祟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攀比消费在大学生中间主要体现在穿着打扮上。情绪化消费就是把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3)享受消费和高消费。近些年来受西方消费主义浪潮的影响,大学生中享乐主义思想非常严重,享受生活成为指导消费的新观念。除此之外,在青年的大学生中存在高消费的现象,在消费的过程中往往喜欢别出心裁的东西,追求前卫新潮,加上相互之间攀比心理严重,往往会出现消费负担过重,消费水平超出了实际需求或家庭的支付能力。

(4)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负债消费和超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受这种思想的引导,负债消费在大学中也悄然兴起,节约成为了难以启齿的话题。

2.大学生消费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消费结构的消费特点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主导方向是健康的,但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我认为导致大学生消费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把大学生放到校园里,他的角色就是一名学生,同样把他放到社会中去,他又是社会的一分子,其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受整个社会大环境影响。①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当前有些学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不断降低入学门槛,许多家长也抱着混文凭的态度将孩子送入了学校,不管孩子是否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结果是一部分同学虽然挂上了大学生的头衔,而实际中由于自身不具备完成学业能力,思想和学习负担过重,由于缺乏坚强意志,随着时间的流失变得越来越坠落,变得成天无所事事,大量的空闲时间用在了享受消费上。②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事事讲排场讲面子,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甚至有些人把节俭视为见不得人的事,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③媒体的不良诱导。大众媒体是现代信息的主要传播途径,以其特有的容易让人理解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导向的作用。现代的广告大多只注重物质文明宣传,不重视精神文明引导,这种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2)家庭原因。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于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3)学校教育原因。现在的大学高校在消费教育方面也都存在欠缺。另一方面,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4)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在消费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大学生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消费中之所以出现各种问题还主要归因于大学生所处的特定的年龄阶段。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方法与途径

1.社会教育

(1)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学生是现代技术最积极的响应者,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最为明显。大众媒体应加强对有用的健康的消费信息的宣传,对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为大学生提供消费参考意见,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心理的引导。

(2)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大学生群体是现代因特网最大的使用群体,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在使用因特网,因为互联网信息的多样性和快捷性满足了大学生对信息的巨大需求。因此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因特网的资源优势。

2.学校教育

(1)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主要方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作用。

高等学校一定要注意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要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学习,通过组织一些关于素质教育的活动来增强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

(2)整改学校周围的消费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大学生的消费环境主要是学校内部和校园的周边,要加强大学生消费的引导,就要对大学生所面对的消费环境进行整改。①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高校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中将会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②整顿学校风部及学校周围的商业秩序和商品经营范围。校园内外的消费环境主要是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需要搞得像商业街那样繁华。

(3)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整顿校园环境是从客观上给大学生创设了培养正确消费观的环境,那么对大学生从思想上进行改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显得更为重要,而且要具有长远意义。

3.家庭教育

(1)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现代的中国家长应该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从小、从小事中锻炼孩子的意志,使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快的适应新环境。

(2)家长与孩子合作制定完整的消费计划。家长要适当控制孩子的花销,帮助孩子建立具体合理的消费计划,形成正确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

4.大学生自我教育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树立合理理财的自我意识,平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积累消费经验。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在消费过程中,自己要注意积累消费经验。

(2)学习消费知识,提高理财能力。在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关于消费方面的活动,从中学习消费知识。

(3)提高法律意识。作为现代大学生,要主动学习消费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加强自身的法律基础,提高维权意识,不要让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法盲。

(4)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根据生活、学习、文化和娱乐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消费标准,坚持合理的消费原则,做出消费计划,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大学生在平时的消费过程中关键的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消费有度原则、消费计划性原则、消费主导性原则和消费自立性原则,通过这些原则来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

总体来说现代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发展趋势还是健康的,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消费来源单一、务实与经验并存、消费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消费的开放性和消费的差异性。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现代瞬息万变的发展中,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外来不良文化因素的诱导和社会媒体炒作等其他多方面的原因的影响,大学生消费群体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潜在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宣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闫缨: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述评.中国青年研究(社会综合版),2005,(1):76~78

[2]卢思锋: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与引导.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1):62~65

第11篇

(一)攀比消费

部分大学生在消费时不考虑实际的经济状况,和周围的同学相互攀比、相互炫耀,而不考虑消费是否必要。此类现象在一些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中表现突出,具体表现在经常购置名牌高档的服装,出入高消费的娱乐场所,观光旅游,追求高档次的各种电子产品等。

(二) 缺乏理财意识

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没有安排过消费计划,37.5%的大学生,从来没有计算过自己每月、每学期的消费额是多少。大部分大学生从来没有给自己的消费记过帐。在和学生的日常接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成为名副其实的“月光族”。

(三) 趋从消费

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在努力适应社会和在融入周围人群的过程中最明显的外部特征就是在消费过程中趋从心理。从着装、发型到饮食习惯,很多大学生都是盲目从众。

(四) 恋爱消费

大学生因谈恋爱而发生的过度消费现象在近几年增长较为明显,在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各类偶像剧中此类为爱情而不惜一掷千金的剧情比比皆是,给大学生造成了不良的示范作用。很多家庭条件一般甚至并不好的学生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

二、当前大学生消费现状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偏颇消费心理的驱使

大学生处于走向社会的预备期,有着强烈的渴望被尊重、被承认的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他们希望通过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得到周围人们的认可和羡慕,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消费现象一旦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为一种被认可的统一的意识,就会形成高物质消费的风气。在推崇物质享受的同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消费心理,借此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更好的彰显自己。这样,就产生了相互攀比的消费现象。这些不合理的消费心理导致大学生过度看重物质消费,走入过度消费的误区。

(二)高校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教育内容缺失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主要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和政治学习为主,对学生的消费行为重视的不够。具体体现:其一,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其二,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其三,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再加上媒体不正确的引导和社会不良风气的浸染,导致校园整体消费环境的恶化,最终使大学生走入消费误区。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成人,但心理上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社会上享乐主义的消费观,是造成大学生不合理消费观念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种享乐主义消费观就像野草一样在社会各个阶层迅速蔓延,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崇尚高消费、炫富的消费心理。大学生并非生活在象牙塔中,在家庭、网络、社会实践等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这种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影响。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方法

(一)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实际上,人的消费观衍生于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只有大学生们树立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确立了正确的人生准则,有了自己理性的定位之后,那些追求泡沫效应的畸形消费心理才会真正被大学生摒弃。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他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有的消费都是父母的血汗钱,来之不易。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经济条件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消费支出。要在大学生中倡导健康、朴素的消费观,不要相互攀比,追求名牌和高消费。引导他们懂得对幸福的追求应通过自己的奋斗去获得。

(二)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

当前,大学生用于追求物质享受的消费,要远远大于充实自身内涵学识的精神消费,很多大学生一年都不买一本专业书。精神消费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要引导大学生把精神消费的投入放到消费支出的计划当中,减少不必要的物质消费。同时,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学习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要注意在学生群体中弘扬这种精神消费的典型。另外,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反对只重视娱乐性、消遣性消费,从而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最大的消费效益。

(三)加强艰苦奋斗教育

在当前市场经济强调促消费拉动内需的情况下,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仍然十分必要和迫切。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告诉学生,我们国家并不是人人都富裕了,要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青年学生到艰苦、落后地区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教育,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从而自觉继承、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四)学会合理规划自身消费之春

对于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大学生,要引导他们认识到劳动所得的来之不易,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兼职等社会活动,让大学生在这些工作中体会到,金钱必须是通过劳动交换得到的,从而唤醒他们在消费时的理性思考能力。同时,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理财意识,要对自身的消费现状有更理性的思考,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理财教育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理财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对金钱、人生意义有正确理解和认同;二是加强理财基本知识的学习,包括经济金融常识以及个人家庭理财方式,要让大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理财常识并在自己身上加以应用;三是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包括理财情境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通过理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不仅敢花钱,更要会花钱,有钱用在刀刃上。

在引导过程中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理财相关的书籍,是培养理财观念的一条有效途径,《穷爸爸富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一分钟百万富翁》等等都是适合大学生看的理财书籍。

第12篇

关键词: 消费习惯 原因剖析 学生管理

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对大学生消费习惯和消费状况的研究和分析,不断探讨总结出形成原因,进而掌握引导消费的方法,使大学生由当前消费模式向绿色―理性消费模式转变。这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习惯形成原因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存在三个显著特点:第一,大学生之间消费差异逐渐扩大;第二,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转型,不再是传统的以衣食住行为主,享乐型消费比例不断增大;第三,大学生的消费计划性不强,规划不完善,波动性消费增多。

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大学生自身主体和客观环境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主观方面,当代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的新一代青年群体,乐于迎合潮流,追求个性独立与张扬。人际交往中有攀比倾向,面对社会上各种诱惑,某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加上易冲动的性格特点,导致一些不良消费观形成[1]。其次就是客观环境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影响方面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在孩子身上可以反映这个家庭的方方面面,反之亦然。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生活环境等对孩子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当说到家长的问题,总有人会不以为然,认为父母对孩子好是天经地义的,爱护和让他们专心学习是所有家长的天职。家长对孩子的爱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在爱的同时,让他们养成不良消费习惯则值得我们深思。

(1)家庭经济收入

家庭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但不同家庭收入的学生在生活消费方面趋于一致。孩子从小不会感受到家庭的经济压力,因为家长从不会把家庭的经济状况纳入到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即使收入一般的家庭,在子女步入大学之后,也会尽可能满足其在各方面的要求。但在娱乐消费方面,家庭收入一般的学生会更加严谨。

(2)家长文化水平

文化水平间接影响家长的就业情况,这也是造成各家庭收入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文化水平还与孩子的成长教育直接关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一旦受到理性消费的引导,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3)家庭人口规模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兄弟姐妹的缺少,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消费过程中追求时尚,彰显个性体现。而有几个孩子的家庭,负担较重,在消费方面,每个孩子能得到的消费金额相对较少[2]。

(4)家庭教育观

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使得各家庭之间形成不同的消费观,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有的家长存在不良心理,逐渐使孩子形成不良心理。相比之下,农村家庭子女多,家庭负担重,教育孩子要量力消费,由此与别人的消费水平产生差距,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和仇富心理。

2.社会影响方面

(1)社会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推动消费水平的上升,因此在孩子身上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3]。经济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全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给消费提供了丰厚的经济基础。

(2)媒体信息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而特殊的消费群体,各大商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巨大的消费市场[1]。现在的商家在推广商品时越来越具有针对性,五花八门的宣传广告,刺激消费的宣传方式,让青年大学生应接不暇。因为父母更愿意在孩子身上花钱,所以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广受商家青睐。从产品设计、包装、推销到代言人的选择都紧跟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潮流。随处可见的广告宣传,不断刺激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3)科技发展

近两年淘宝、天猫等网络销售平台和支付宝等支付软件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消费的便捷性,交通的便利,公共服务的到位,让当代大学生更愿意消费。网络的普及和快速的信息沟通,使大学生在及时了解外界实时动态的同时,接触到更多的产品宣传。有数据表明,最近几年来,大学生在网络领域的消费额不断刷新。

(4)国外文化普及

随着国际间合作越来越紧密,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外国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受国外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超前消费主义思想强化[4]。

3.校园影响方面

消费问题虽然一直广受外界关注,但大学校园的重视度依然不够。学校对大学生合理消费缺乏妥善引导,是导致当代大学生消费弊端显现的重要因素。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形成原因剖析

当代大学生理财意识淡薄和理财知识欠缺[5],从小不用考虑收支的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自己掌握着消费支出,使很多学生陷入迷茫,此时跟风消费现象便会出现,再伴随攀比心理作祟,很多学生的消费便出现混乱现象。金钱管理意识的欠缺是造成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的主要原因。除了上述主观因素驱使,以下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容小觑。

1.各生源地区家庭收入不平衡

据权威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存在严重两极分化的趋势。经济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就经济来源而言,根据湖南工业大学对在校共359人进行的调查[6]和基于南京N所高校[7]的调查数据分别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中高达90%的大学生的消费来自父母供给,亲友帮助和勤工助学等其他经济来源只占很少比例。所以当代大学生消费开支数目主要取决于家庭收入状况,直接表现家庭的贫富差距[1]。

2.大学时期的特殊性

大学一直被认为知识殿堂,但随着国家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总量不断攀升,学生个体对知识的要求却在下降。同时限于目前教育现状,高中时期属于束缚式教育,一旦进入大学,很多学生释放了“天性”,不注重学习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5]。与之前高中阶段强大的学习压力不同的是,大学是全自我管理式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多学生会在自我放纵中迷失自我。所以,及时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尤为重要。

3.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趋于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明显趋于多样化,并且由以往学习型消费向人际交往和网络通讯消费倾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各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渐增加,不少企业形成既注重高学历又重视技能的观念,因此,学历已不再是人才竞争中的唯一指标,使不少大学生更注重人际交往而忽视学习[3]。

三、绿色―理性消费模式

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一种以适度节制、避免或减少对于环境的破坏,并以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不仅包括购买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资源的有效使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是一种兼具环境意识和健康意识的高层次理性消费[8]。绿色―理性消费是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是建立在适度消费基础之上的环境友好型消费。由于当代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对该群体的消费引导迫在眉睫,但仅向理性消费模式转变是不够的,在全球环境保护呼声中,绿色―消费模式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同时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劳动资源,在大学期间进行合理的绿色消费引导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熔.基于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6):183-184.

[2]荣梅生,明丽娟,马文静,纪小平,熊韵波.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与分析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5):44-49.

[3]杨春红,吴楚明.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15):84-87.

[4]陈霞,曾媛.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青年绿色消费模式的建构[J].当代青年研究,2015(4):51-56.

[5]滕雨汐,杨亮.我国大学生消费与理财现状及建议[J].对外经贸,2015(3):151-152.

[6]罗超良.当代大学生经济状况调查分析及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2(3):304-306.

第13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大学生;体育消费

1天津体育学院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探究的概览

1.1大学生月平均体育消费额度调查分析

在全民健身运动和奥运会的影响下,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体育消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出于经济原因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整体上得不到满足。其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运动服装鞋帽之类的低级消费上。当被问到条件允许时是否会增加体育消费投入时,80.8%的同学表示会增加。可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已十分强烈。其中,有66%的同学对其当前的体育消费状况并不满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将发生巨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学生对体育健身等方面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1.1.2在现阶段由于大多数家庭的消费开支基本用于吃穿等物质生活上,这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制约因素。

1.1.3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价值取向将发生改变,具有多元化的趋势。

1.2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调查分析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健身健美、消遣娱乐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动机,也反映了大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明确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如何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等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达到具有科学体育素养的人。

1.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制约因素调查分析

结合其他有关调查可以看出,场地缺乏、体育器材简陋和大学生缺少余暇时间,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体育活动开展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约35%)由于家庭经济制约了其体育消费。值得注意的是39.4%的同学把缺乏课外体育指导视为影响其体育锻炼的又一重要因素。这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应该关注的问题。调查数据和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结果,可见全国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普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经济基础对体育消费的影响。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

1.3.2学习压力对体育消费的影响。随着学校扩招后,大量的学生进入高校深造,造成了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

1.3.3体育场地设施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现在学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而学校场地数量有限,场馆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下降。

1.3.4消费品价格与质量对体育消费影响。由于大学生掌握的资金有限,因而在消费中首先会考虑到价格,而质量也是他们不会忽略的一大要素。

1.4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途径。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包括以下几种途径类型的消费:①用于购买运动服装、鞋袜、小型体育用品及器材等的费用;②用于购买体育锻炼卡,参加各类体育培训班、俱乐部和租用体育场馆等的费用;③用于购买体育书刊、报纸、杂志、画报、音像品等的费用;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大部分为福利性和低水平消费,这与大学生群体尚无稳定的收入,经济实力相对较差有关。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学生体育消费也正在向多层次、多样化发展。尤其是在奥运会全民健身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更多的学生现在开始愿意购买门票观看比赛,学习新兴的体育项目。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80.8%的学生愿意增加其在其在体育方面的消费。很大一部分学生愿意参加培训班或俱乐部,通过交流还发现女生比男生更愿意通过参加培训班或俱乐部,进行体育锻炼,并达到健美形体的目的。

2结论

2.1天津体育学院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精神娱乐、审美追求、社会交往等,男、女生在消费时间消费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其消费动机大致相同。

2.2 天津体育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虽仍以实物型为主,但消费方式也正趋于多层次、多样化。

2.3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体育选课制度等教育因素还存在不满。

3建议:

3.1增开体育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运动卫生保健知识,使学生学会自我卫生保健。

3.2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是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条件。

3.3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3.4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增加体育场馆器材的投入,合理安排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3.5加强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3.6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优化体育选课制度。

参考文献:

[1]王莉华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2]杜国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经济行为研究[J].体育科研2001.4

[3]丁锋等:关于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第14篇

关键词:体育消费 大学生 现状

“云南做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较快的省份之一,201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76元,实际增长10.3%[1].”。“2012年全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4%,比2007年下降了5.6个百分点[2].”。我省城镇居民生活已经全面步入小康,目前正处于由小康迈向富裕的过渡阶段。大学生消费者已经逐步成为居民生活消费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云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方文化生活的差异性以及民族体育文化的多样性等特征, 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观念、消费方式、行为、消费结构。

1.研究目的

通过对云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本地区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进而可以为我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理论的形成提供实证分析,为相关教育部门提供有力的参考。此外,对云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对促进云南省经济的良性循环,繁荣云南省体育市场、推动云南省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Spss13.0软件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云南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及影响因子进行研究,选取西南林业大学300个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云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者基本特征

3.2云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

识,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不对体育感兴趣。有28%的大学生对体育消费意识不明确,表明,缺乏必要的体育消费引导和宣传,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需要引导。

3.3云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

明:通过体育消费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结交朋友被大多数大学生接受,同时体育消费中体育娱乐的情感满足也被大学生接受。女性大学生对审美追求的较多。

3.4云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闲暇时间

3.5云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3.6云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分析

“体育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体育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不同类型的体育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即居民购买各种体育商品或体育服务的数量比例. [3]”。

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内容上,主要以购买体育服装鞋帽、体育彩票、购买运动器材、收费场馆参加体育锻炼、参加体育培训班、购买体育杂志为主。大学生体育消费仍是实物性消费为主,服务性消费落后。造成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其一是由于实物性体育消费如运动服装、运动鞋帽等兼有运动和日常生活两方面的效用,其二是由于我国传统消费心态和消费习惯等因素所决定的[4].”。

4.结论与建议

21世纪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是合理的引导大学生开展健身活动和科学的消费活动,这样就必然要对大学生的体育需求进行调查,以了解地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及体育消费结构状况。从总体上分析,云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还处于一个低级阶段,主要原因取决于大学生的经济收入,因此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差异性较大。虽然云南省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经降低,表明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家庭因素仍然致使大学生体育消费比例增幅小水平低,云南省大学体育市场不健全,体育产业发展很落后,体育场馆和培训提供服务的手段还比较单一,市场化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云南省大学生实物性消费仍占主要地位,体育消费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体育消费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处于调整阶段,新的消费观念和价值取向处于调整阶段,新的消费观念和价值取向正在逐步形成,云南省大学生有强烈体育消费的愿望。

4.1加强引导和宣传

从宏观和微观入手,积极拓展拓展大学生体育消费需求,充分利用社团等传播媒介引导大学生体育消费和认识体育功能、价值,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和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开发高校相应的体育市场和服务,为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创造良好的条件。

4.2提高大学生对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

以云南省大学生的体育基本需求出发,开发多样的体育产品服务,引导到学生由实物性体育消费向服务型体育消费转变,以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体育消费特点的产品或服务,促进大学生消费者进行体育消费。

参考文献:

[1]李纪恒.201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EB/OL]. http:///test/2012-02/20/content_2071269.htm

[2]云南省政府.云南恩格尔系数(2012年)[EB/OL]. http:///structure/sylm/kmxwxx_220209_1.htm

第15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追求高品位生活而产生的新的消费观念直接地影响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确立和提高大学生新的消费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 大学生消费的现状与特征

(一)消费现状

大学生的基本消费来源单一,73.8%来自于父母供给,剩余的少部分同学通过勤工助学及奖学金赚取额外的生活费用。调查发现,基本月花费在500元以下的及500-1000元的大约占8.3%及39.3%,这部分同学生活费刚好满足需求, 1000-1500元则占大多数比重为44%。在满足基本生活前提下略有剩余,1500元以上的占8.4%,生活费绰绰有余。其中,对于大学生而言,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开支,差不多47.66%的同学饮食支出占生活费的1/2,39.3%的同学为1/3 。与此同时,现阶段大学生中手机的普及率达100%,有59%的学生,每月的通讯费用在500—200元之间。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支出,在100-200元之间的占80%以上。

(二)消费特征分析

据大量资料统计分析,大学生消费生活大致可归为四个方面: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人际交往性消费和休闲娱乐性消费。

由上述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可见其消费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享受生活

在当代大学生中享受生活俨然已成为其全新的消费观念,并日益成为主流方式。许多学生认为,在当下由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还未消退,因此,大学生发展消费文化既能扩大内需,为拉动经济增长作贡献,同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2)追逐前卫和新潮

新一代大学生的消费已基本超越了温饱的水平。当代大学生通过消费上的前卫、时尚和新潮彰显青春与活力,这种消费心理应及时改正。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1、节约观念淡薄

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每一学期的人均消费高达4819元,若按学年计算,就意味着大学生的人均年消费额将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8472元。同时,大学生中普遍缺乏节约的意识,浪费现象严重。

2、攀比现象突出

大学生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 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与攀比心理。

3、人际交往消费过度

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侧重于网络、社交类,如请客吃饭等,在此方面花费较大。

(二)原因分析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原有的勤俭节约的传统消费习惯已经受到较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滋生蔓延。大学生的消费现象深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发生在学生消费中的问题更多地折射出社会大环境的问题。

2、学校教育中缺乏消费教育的内容

“育人”是教育之本。许多大学教育只关注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对学生品格的要求,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远不到位。由此可见,学校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教育效果很不明显。

3、家长溺爱导致学生经济依赖

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国家长普遍认为,在子女尚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时,所有的消费理应由父母承担。这就使得子女对家庭经济产生无意识地依赖。

三、 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引导

1、强化国情教育,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

提出“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在社会范围内,要力求使节约成为每个公民的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使“节约光荣,浪费可耻”重新回到人们的身边,营造出浓厚的节约资源的社会消费氛围,从而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消费环境。

2、学校重视开展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消费

既要鼓励正当消费,又要提倡节俭。学校要重视学生全面的身心健康发展,应该为大学生开设生活指导课和理财训练课。在教学中,使消费意识教育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变理论教学空洞无物的说教为理论 教学联系实际。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带有趣味性的理性的消费评比活动,以强化学生正确消费的心态,扩大正确消费在学生中的积极影响。从而使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财商观念。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 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也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增强大学生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

3、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培养独立自主精神

勤工助学可以解决一部分学生的生活费用问题,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工作经验,锻炼大学生艰苦创业精神,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勤工俭学使大学生体会到金钱的来之不易,使其对自己的消费现状进行反思。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身消费进行合理规划,促进合理的消费观念。

4、家长对子女形成必要的生活约束

家长应限制子女不合理的消费要求,注重子女品德作风的培养,有意识地训练子女的勤俭朴素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家长需对孩子消费方面有所约束,使其能够量体裁衣,懂得节俭。帮助孩子在大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大学生消费观念,提倡节约理念,倡导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庭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大学生们应结合自身客观理性的分析消费主义现象,使其引导自身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考文献:

[1]赵良 大学生消费 理财路上第一步[J] 21 世纪 2008 (4)

[2]丘铧 大学生消费理财全透视[J] 大学时代 2006(8)

[3]王绍玉.冯佰使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期刊论文]-中国青年研究 2002(05)

[4]乐锋 理性与躁动-关于青年价值观的思考20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