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学校优化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学校优化管理

第1篇

当前,加强职专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降低国有资产流失率,已经成为了当前的重点任务。本文首先指出了职专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优化职专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职专学校;国有资产;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职专学校属于事业单位的一部分,在不断的发展中拥有了庞大的国有资产。然而在国有资产数量的增多下,职专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涌现了各类矛盾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1、职专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层对国有资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意识薄弱。职专学校的总体目标是培养一批对社会有用的实用性人才,共涉及以下内容:职业教育宣传、招录学生、教授学生多样化的专业知识、指导和推荐毕业生就业。实际办学中,国家给予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学校收取学生一定的学费,并购买所需的教学设备、办公设备等各种设施,学校资产数量不断增多。从国办公立学校的角度来讲,以上资产都属于职专学校的国有资产范畴。但学校的关注点在于学校每年可以获得多少财政拨款,能够获得多少学费收入,银行存款有多少,没有认真考虑加强自身资产的管理,重视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资产管理意识薄弱,资产管理缺乏规范性。

1.2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我国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时间较晚,1996年颁布实施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2001年颁布实施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货币资金》(试行),虽然颁布的制度法规对内部控制制度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长期用于企业发展中,并未引起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视。现代职专学校中只有财务部门实际开展了内部控制工作,其他部门大部分都缺乏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尽管有的部门在申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过程中建立了大量的内部制度,但流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东西,执行力度与制约力度不够。导致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发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资产挪作他用,资产占为己有的现象屡见不鲜。

1.3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当前,随着职专学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再加上实际开展了多次办学条件评估、办学水平评估等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学校的更新力度,购置了相配套的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办公设备,在管理上暴露出了两方面的不足:首先,管理者加强了收入的规范化管理,但轻视了物的管理,只要还能用就行,损坏了或不够用就购置各种设备,造成了设备的大量积压,设备随意进出,基建维修项目缺少必要的可行性报告。其次,对于评估和申重过程中购买的教学设备,只是出于提高评估及申重分数考虑所购置的,办学过程中基本上用不到,更有一些设备购进后原封未动,带来严重的资产闲置问题。

2、优化职专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2.1建立健全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制,提高管理层的重视度。对于职专学校而言,要想切实保证国有资产较高的保值增值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就必须提高学校管理层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上级主管部门每年制定目标责任书时,必须涉及资产保值增值环节,在和学校的考核相挂钩的同时,还必须和领导个体的年度考核、职务晋升相挂钩。

2.2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众所周知,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部门中占据核心地位,涉及了学校所有职能部门,促进各部门相互协调、监督,维护所有资产安全并提高资产的利用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会计改革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前后颁布实施了多个企业会计准则,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方向发展,实现了预期的实施效果,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建设。然而对于事业单位范畴内的职专学校,内部控制还有待增强,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度不够,且实施效率低下。所以为了优化职专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应切实结合学校当前的实际情况及相关要求,构建一套完善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围绕信息化管理,将内部控制的规范化流程、核心控制点等储存于先进的信息系统中,以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化,加快制度运行进程,落实相互监督机制,确保各核心控制点职能作用的高效率执行,使学校国有资产严格根据规范化的内部控制流程来进行资产使用、资产维护等工作,有效控制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其流失。

2.3落实专人分项管理负责制。当前,职专学校应构建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由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负责相关工作。财务科主要负责货币资金这一块,要做到岗位分离,各司其责,钱账必须分开,并落实岗位轮换制,实行“收支两条线”,统一将各项收入上缴国库,再结合学校实际需求申请具体的款项,加强相关会计核算及监督工作。财务科和相关经办人负责往来款项这一块,及时查看往来款项的账龄,一旦发现有超出规定账龄的往来款项,应第一时间报告给相关经办人,要求其尽快清算,对于应收款项,应所要相关发票、收据,对于应付款项,应做好相关结算工作。资产管理部门及分管领导负责固定资产的购建工作。此外,应不断强化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业务素质,从而顺利完成资产管理的实际需求。

2.4实行信息化管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职专学校应紧跟这一趋势,在财务部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信息化管理,通过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编写电脑应用软件,构建适合本单位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该平台涉及内容较多,具体体现在:负责管理学生的学籍,教学计划及任务,学生成绩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电子报表系统,教师综合信息管理等各方面,同时还应预留一定的数据接口,确保数据支持,以满足学校今后的发展需求。该平台各管理系统内部应具备数据录入、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分析等模块,确保资产管理各环节和各核心点之间能够有效衔接,以构建一套有助于各部门数据共享、彼此牵制及监督的管理体系,抵制一切资产管理问题。

2.5通过有偿使用,促进校际资源的共享。职专学校的占地规模和招生规模不尽相同,有的学校占地面积达到了上百亩,有的学校占地面积只有十几亩,虽然面积小,但内部设施一应俱全,如图书馆、实验室、教师、辅导人员、宿舍等。所以国家加大了相关经费投入,用于支付员工薪酬,购买所需仪器设备及扩建宿舍、教室,带来了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就目前而言,一个地区中存在好几所性质相同的职专学校,如技工学校、工科类中专,这些学校开设的专业基本相同,学校间的距离仅仅五公里。同时,多数地区相继开办了职业教育中心,并要求本地区的职专学校统一搬迁至中心内进行办学。因此,应模仿各高校,在适宜的场所或职业教育中心,结合实际需求构建配套的图书馆、实验室、功能齐全的教室、体育场等,向各本地区学校开放,通过有偿使用,促进校际资源的共享。以上各项费用由当地政府统一投入,职业教育中心统一开展管理,各学校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得使用权,逐步收回投资。采用该模式不仅有助于防止各职专学校建设的重复性、设备购置的盲目性、资产闲置,而且还有助于促进国有资产管理的集中化,减少资产流失;不仅有助于增强国有资产利用率,而且还有助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最大化。

2.6落实奖惩制度。上级主管部门每年对校长进行考核、晋升过程中,必须将资产管理作为基本指标。职专学校内部应实施相应的奖惩制度,凡是工作态度积极、提高资产保值增值率的资产管理者,应第一时间给予相应的精神及物质奖励。而凡是损坏国有资产、造成资产流失的资产管理者,必须严惩不贷。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及时发现职专学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资产管理,落实各项制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维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对保障学校的综合实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焕歌 单位:河南省禹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杨晶晶.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02)

第2篇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5—0019—01

在大力倡导和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今天,优化学校管理,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很有必要性。

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是充满灵感、有血有肉的人,所以,学校管理应更多地从思想上入手,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创设宽松、和谐、团结的人际环境来促进教师更主动、积极地做好工作,促进学生更主动、自觉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而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优化,关键在于张扬管理人性,让教师安心、舒心、热心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所以,我认为一个学校要做强做大做优,不在于你的规模有多大,关键还在于要以人为核心,优化学校的管理。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任何学校管理的核心都是人,教师和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性。学校管理要正视这种特性,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人人兢兢业业做事、事事认认真真做好;人人高兴愉快和谐做事,事事高质高效低耗完成。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靠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管理和人的极强的事业心来实现。要做到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培养人,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建立合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管理才是最优化的管理。

二、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应注重建立完善各种制度,要用科学的评价制度来制约人,引导人,激励人。做好“五定”工作。即:定岗、定员、定人、定工作量和定工作岗位职责。首先,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精减机构和精编人员,减少管理层次、杜绝因人设岗;合理设定管理、教学、服务三大类型岗位的相对比例;根据岗位性质和人的思想觉悟、能力高低、性格特点等择优上岗,做到知人善用、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工作数量达到满负荷,工作质量要高标准;岗位职责要具体且易操作和检查。其次,要认真落实“三制”,即落实校长负责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质量考核制,以制度管人,形成民主、和谐、公开的管理机制。

三、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学校的管理,说白了就是平衡不同层次教师的心态。必备的制度管理不可缺少,更重要的是推行情感管理。要坚持“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的原则。学校的制度管理如果过于僵化、死板、苛刻,必然导致职工怨声载道,必然影响师生的情感,进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因此,那些一天到晚的签到、签退,中间抽查坐班的行为控制方式和随意减少教师休班时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那些不顾广大职工的意愿,把领导的意志强加于人的做法,更是影响职工积极性的。

作为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把“五心三情”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即对教师要真心呵护,诚心关怀,耐心扶助,细心体察,全心依靠,做到思想工作灌注情,物质激励富于情,精神鼓励满含情。这样,领导的关怀就如点点甘霖滋润教师心田,“真心换来诚心,热情换来激情”,教职员工就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忘我工作。

第3篇

管理工作需要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就极有可能导致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准确,使整个后勤管理质量下降。因为无论管理工作做得多么全面和周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必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监督机制,后勤管理者才能真正协调好、解决好管理中的负面情况,所以规范后勤管理程序,才能保证各项后勤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后勤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制定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只有建立一整套便于考核的后勤规章制度,才能使后勤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提高后勤职工的组织纪律性,从而形成一种具有人文关怀、标准规范的管理氛围,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不良后果,提高指挥、监督等工作效率。

二、有效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成本管理意识

在初中后勤管理方面应该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后勤管理人员形成创先争优的意识,依靠智力因素增强管理效果。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在人才聘用、干部选拔等方面大胆改革和积极探索,从而不断优化后勤管理队伍,建构起规范化、民主化的后勤人事管理机制。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后勤管理内容如电费、水费、材料设备的购置与维修、卫生绿化的维护等是其资金开支的重要方面,学校在讲求“开源”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节流”的作用,应增强后勤人员管理成本的控制意识,树立降本增效的管理理念,防止效益流失。学校应严格控制后勤人员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等不良现象,全面优化学校建设及维修的用工方案,使人工成本逐步降低。同时应重视教学能耗管理,不断完善计量手段,开展成本核算,有原则地降低教学费用,达到完善后勤管理的目的。

三、坚持绩效原则,创新管理体制

初中后勤管理工作琐事较多,需要工作人员细心留意、真抓实干。学校主管领导班子应该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对后勤管理人员进行绩效化的考察,改变以往学校注重教育教学,而忽视后勤管理的现象,通过实行科学合理的绩效方式,对后勤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划分与效果评估,从而制定出确切可行的劳动报酬标准,以发挥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整个后勤管理体系中需要建立一种承包责任制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将后勤各项事务一一下分到人,遵循权、责、礼相结合的管理原则,破除大锅饭、均摊责任的局面,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改变传统单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经营服务型的管理体制。在后勤管理干部的选配上应选拔那些组织管理能力强,有献身服务精神,选拔热爱后勤工作的教师担任领导工作。

四、增强集体凝聚力,追求后勤管理艺术

一个秩序井然的学校,后勤管理应该细致入微、张弛有度。第一,管理应该严格但不能僵硬,也就是说后勤管理工作必须有灵活性,广开言路,倾听师生的意见与呼声,不断调整后勤管理工作的方式,积极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第二,后勤部门应树立服务理念,时刻以学校发展与师生利益为工作宗旨,不怕辛苦,深入到学校环境中,科学有效地服务于广大师生。第三,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后勤管理者应充分尊重师生意愿,设身处地为教师工作与学生学习生活着想,以热情带动热情,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提升后勤队伍素质,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凸显了出来,后勤管理工作的优化,需要一支强有力的高素质管理队伍。为此,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应通过以下途径提升自身素质。第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加强后勤管理人员的教育理论学习,掌握后勤专业知识;第二,应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把后勤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纳入后勤总体发展规划中,制订有效的培训计划和措施并辅以实施。通过培训使全体后勤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技能,能全面提高后勤人员良好的文化、业务素质,有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后勤队伍。第三,加强后勤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考核制度,奖勤罚懒,不断探索和提高后勤科学化管理水平。

六、结语

第4篇

自2009年1月1日起,国家开始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这为深化义务教育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和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今,浙江省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进入了更加重要的阶段,这既是对学校管理者能力的又一次考验,也是促使学校转变管理观念、变革管理方式的契机。

对此,浙江省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校长高志刚认为,在此背景下推进学校走向稳健发展需要注重两方面。一是以绩效工资为契机,管理思路由权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学校制度建设和管理要向民主迈进,尊重和信任广大教师,做到规划上接国家政策和区域发展需求,下接教职工地气,营造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二是侧重于“蓄势”,加强人文关怀,淡化物质奖励,以多种形式(包括培训、交流、参观等)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齐头并进。

本次论坛上的“绩效工资”和“学校发展”这两大关键词,引发了各校校长的热情,大家畅所欲言,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不少校长认为,面对实施绩效工资的新问题、新情况,管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控制,而是一种引导。学校应以文化为引领,扎实开展基础工作,借助教育理想感染教师,用共同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愿景激励教师。

第5篇

【关键词】压力 人文关怀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170-02

人文关怀就是在学校的管理中,充分尊重每个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和个体差异,关心并尽力满足教师多方面、多层次的个体需求,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教师身体、精神、专业等自由全面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达到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完美统一。

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因素给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使他们的不良情绪无从化解和宣泄,导致教师身心疲惫。为减轻教师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精神状态,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学校必须在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尽学校之所能,尊重并满足教师在政治地位、专业发展、工作环境、物质待遇以及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唯有这样,才能及时化解教师的不良情绪,提高教师的群体合力,构建和谐校园,提升学校品位。

一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保证人性化管理顺利实施

制度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没有完备的管理制度,人性化管理就无从谈起。将科学、规范、完备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才能保证人性化的管理。

为确保人文关怀落到实处,学校制定出台了人性化、激励化的奖励政策和制度。凡是涉及教师的经济利益、关乎学校发展的大事,都由教代会酝酿、讨论,表决通过,教代会“立法”。

有了刚性制度的约束和原则性政策的保驾护航,师生的权益得到了保证,确保学校的人文关怀落到实处。

二 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创建良好的人性化管理环境

美好的环境会给人带来好心情,好心情会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为此,学校采取多项措施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让教师感受到学校时时处处在尊重他们、关爱他们,提高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在教学设施的配备上,学校紧跟时代步伐,加大投入,不断提高教学设施的档次,为教师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在办公环境的建设上,重视现代教师的需求:内部电话、办公电脑、电风扇、饮水机等配备齐全,让教师在校工作时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三 干群关系和谐,奠定人性化管理的基础

学校领导责任意识强,敢于担当,在遵守规章制度,参与学校工作时为教师起表率作用;对分管工作认真负责,能承担自己的工作,不加重老师负担;经常走访教师,了解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帮助教师化解矛盾,指导教师改进工作方法。领导班子成员人人尽职,事事尽心,团结协作、平等待人,与教师同呼吸共命运,不搞特殊化。

教师感受到领导对自己的尊重、理解、关心,就一定会把人文关怀化作工作的热情,创造佳绩。

四 开展文体活动,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和生活情趣

为了使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之余享受生活,缓解压力,强健身心,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搭建起教师愉悦身心、调节精神的平台。

由工会负责,组织教师参加文体活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释放不良情绪。每逢重要节日,学校都统一组织全员参与的个人才艺展示、体育竞赛、新年联欢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展示才艺,放飞心情。每天一次的大课间活动,领导、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强健了教师的体魄,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师生关系,达到了师生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 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人性化管理的重要特征就是在尊重人的个体差异的同时,调动每个人的积极主动性。这就要让每位教师都拥有成就感,觉得工作得有价值。为此,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给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

学校根据教师的需要提供学习资料、征订教学刊物、加盟教育网站、购置教学软件,拓宽了教师获取信息的途径。

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时,学校安排固定的时间、舒适温馨的场地。

为教师外出学习创造机会。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竞赛。学校积极推荐有教学专长的教师参加教学“比武”,学习考察活动。

为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学校聘请专家到学校讲学,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在专家的引领之下,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困惑,使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六 解决教师生活困难,送去温暖,始终把他们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细节决定成败。人性化管理亦如此,应该从细处关心做起,让教师体验到被关爱的快乐和幸福。

学校关心教师的生活,在教师生日时,提供一天休假的机会。教师患病不需要住院治疗时,学校有弹性坐班制度,让老师既能完成教学工作,又不影响治疗疾病;教师患病住院治疗时,学校主动与医院联系,享受优质的治疗待遇,同时校领导到医院看望。学校每月安排四次外出的机会,为青年教师安排接送小孩的时间。

第6篇

随着市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职业院校作为输出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面临更大的压力。戴建明在研究中指出,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意愿较低,就业后稳定性较差。刘娇主张教学内容与实习内容对接,为学生提供多元实习企业,重视技能培训,这样有利于转变实习模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转变模式三方面进行阐释,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少主动工作意识。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缺乏工作意识,囿于一贯的学生思维,自己主动实践所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高,因为有些学生在校期间只是不加思考低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及应用案例和实际操作的注意事项,所以灵活运用能力不足,无法应对突发事件,不能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相进行纠错,无法实现进步。2.景区旅游机构对学生培养不到位。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职业教育中心旅游专业的学生实习地点主要位于德宏州内,实习的景区一般为当地人依托本地自然及人文资源开发的景区,具有地域限制。景区的旅游机构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对于学生的实习责任感较少,对学生缺乏系统的、全方位的培训,所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由于受地域限制,学生在实习过程眼光受到局限,对于其他地区旅游专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不了解,这对学生个人的后续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3.学校缺乏实习指导和反馈。由于学校目前师资力量不足,缺少导游实训室,所以学生的在校模拟实习机会较少,存在的问题被忽视,无法为实习模式的改进提供相应的借鉴。而且实习地点的选择不具有代表性,且资源受到了限制,致使学生的发展潜力受到了影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缺少专业教师的指导与点评,所以进步相当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对于学生的实习情况,学生、实习机构缺少与学校的反馈机制,所以从学生参加实习到实习结束,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这对于学校教学成果的检验具有挑战性,不利于综合性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4.学生缺少创新和学习意识。学生不具备创新意识,生搬硬套学校的教学理论,只能对景点背景类知识进行重复背诵,而无法灵活运用;完成任务一般的景点讲解无法引起游客的兴趣;没有自己的想法,无法对导语进行深加工;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无法深挖民族品牌和民族特色。我校位于德宏州,民风淳朴,但是,学生生长在西南边陲,对于一线城市的发展状况了解较少,学生普通话不标准,且存在畏难心理,不敢展示自己的风采,而且,移动设备客户端的优质学习APP的作用被忽视,学生不善于主动寻找学习资源。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的优化方法

1.推动旅游专业产教融合。学校可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一方面,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模拟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学校充足的资源,另一方面,与企业共建景点旅行社,由学校为旅行社提供实习生,而且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推动优质生源尽快转化成社会生产力。学校应与企业加强合作,储备优质的人才资源,从旅游景点聘请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讲解授课,并按照员工的考核标准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绩效考核。2.建立网络化实习平台。教师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云课堂、慕课教育等优质教育资源,结合国外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理念,对学生的实习进行网络培训。这样做一方面,学生可以突破地域限制,更全面地学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全方位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错和讲解。让学生利用网络模拟旅游实习,可以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而且学生在人机对话的过程中也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网络经典的导游视频,并从语言、人际交往能力、应急能力和文化知识储备等多方面对学生提出实习要求。3.根据学生特点安排实习岗位。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最高的需求是对自我实现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在于通过从事旅游业实现自身价值。因此,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要为期选择合适的实习岗位和实习地点,人尽其才。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分批次让学生进行实习,而且在平常教学的过程中也应穿插实习内容,如设置实习小组,并配备专门的实习教师,由小组长针对小组情况及时与教师沟通,学生需要通过写实习日志的方式反思实习过程。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教师可以其到安排等级较高的景点进行实习,对于基础稍差的同学,教师应注重学生之间的经验传授,并安排不同类型的教师跟进辅导,从而确保提高学生整体旅游管理能力,实现因材施教。

第7篇

关键词:教育;农村学校;教育改革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被人们公认的道理。但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建设成绩显著的今天,农村学校的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跟上时代需要,不能跟上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教育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才会顺利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才可能更加深入与全面。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做为农村学校管理发展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学校基础落后,管理亟待优化

农村学校一直具有先天不足、后天不强的特点,要实现比城市学校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外,更主要的要靠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要依靠自身管理走出捷径、突破现状。农村学校生源整体无法与城市学校比较,缺乏量好的家庭教育基础和社会促进条件,农村学校的教师整体没有城市学校的教师学历高、待遇好。但农村学生肯学习能吃苦的特点却要优于城市的学生。而且农村教师更朴实好激励,所以农村学校只要优化管理,把这种后天优势发挥出来,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校园文化,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一定能用后天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农村学校的校舍、场地、教学设施、办公条件等硬件也与城市学校有着交大的差距。但硬件并不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根本条件,尤其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决定胜负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的学习精神与教师的敬业精神,以及学校的管理和办学水平这些软指标上。寒门出贵子,穷校也能培育出状元之才。所以,优化学校管理,创造量好氛围,使学校风正业精秩序井然,才会让学校的发展处于良性循环之中。只有师生员工齐心协力,才能为学校谋求更好的发展。这几年,国家和社会对农村学校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显著的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随着中央支农精神的贯彻落实,农村学校还会迎来更多的资助与支持。国家的初衷是要给农村学校打“强心剂、催长针”,希望农村学校补足元气抓紧发展。条件好了、效益好了,更要优化管理,将优厚的屋里支持与优质的学校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学校的强势崛起。

二、农村学校教师不稳定,必须解决

农村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学校,学校的发展靠老师。一个学校的水平,决定与这个学校的教师水平。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才会提高,才可能培育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然而,当前我们农村的教师状况却令人担忧。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流失严重,给农村基础教育的正常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流动本属于正常情况。但存在于农村教育中的只有向上流动没有向下流动、高素质教师一般只向上不向下流动的现象则属于畸形。农村学校中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优秀教师或被县城学校的领导相中,或通过人际关系调入县城。对于这些流失的教师,学校往往想留留不住。原因如下:第一、县城学校待遇优厚;第二、追求生活上的方便和家庭的结合是学校无法留住这些老师的又一原因;第三、政策导向的偏差致使无法留住这些教师。教师不足导致学校并班,因而各校大班频频。班组学生人数过多,势必给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困难,一方面加重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而导致教学质量出现滑坡,双差生不断出现,辍学人数有增无减。这也给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达标划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同时,因为流失教师大部分是年富力强学历较高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而留下来的教师一般年龄较高的本地教师。在兼顾农田的同时还要进行教学,两头顾的情况比比皆是。另一方面,知识陈旧,思想僵化,信息不畅,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所以,农村教师的稳定问题事关重大,亟待解决。

三、留守生问题需要社会动员综合解决

随着农村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留守儿童在在校生中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留守学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束缚了学校的健康发展。因此,留守生问题也是农村学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留守生大体存在以下问题:

1.生活中缺乏亲情,心理健康令人担忧。随着大批农民工外出务工,他们把全希望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一心想让子女将来在城市体面的生活。然而,背着父母希望的孩子压力非常大,异常沉重的心理负担让他们的成绩很不稳定,小小的成绩下滑都会在他们心理掀起惊涛骇浪。加之由于经济原因,家长回家的次数很少,有的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重视不够,也不懂的亲情抚爱,所以,导致很多孩子在心理上异常脆弱。自闭、自卑情绪将日益上涨,最终导致孩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2.学习缺乏辅导,成绩令人担忧。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外出,孩子也就失去了最好的老师。没有父母的督促和照顾,孩子的学习态度差、时间难保证等问题日渐凸显。就算教师百分百的负责,学生也很难在回家继续学习。少数学生更是滋生了厌学、恶意迟到、逃学等问题。而且年龄大的孩子在父母外出中,还要照顾弟弟妹妹,所以成绩受影响较大。

第8篇

师管理;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4―0032―0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大力营造学校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机制,联系学校实际,我就学校管理工作,提两点建议。

一、优化教师管理,处理好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源泉

一要处理好为个人利益而发生的冲突。利益冲突主要指学校管理者在分配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利益时与一般教师发生的冲突。诸如:由于学校制度的不完善,或没有全面考虑学科之间的差异,发出来的奖金、补贴;由学校管理者根据自己的认识或感情用事暗箱操作的荣誉;达到同等条件而没有得到均等机会的职称评定;等等。这些做法不能体现民主与按劳分配的原则,更谈不上公平与公正,自然就会造成冲突。

二要处理好为学校的某些决策而发生的冲突。学校的决策应该建立在集思广益、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能够反映全体教师的心声,才能得到大家的广泛支持。不经过考察与论证,更谈不上在教师会上讨论通过,而是凭经验与臆断,缺乏对别人的尊重和人文关怀下做出的决策势必会与教师的意见相左,得不到教师们的支持,自然会发生冲突。

三要处理好为教学工作而发生的冲突。教学工作方面的冲突包括分配工作时的冲突、工作过程中的冲突、对工作成绩评价的冲突。学校管理者在分配教师工作时,缺乏民主意识,缺乏最起码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不能真正地尊重教师、信任教师。把教师提出的合理要求当作是教师对工作的挑剔,认为是对自己的不服从,于是妄加批评,甚至用粗暴的方式对待教师,导致发生冲突。

四要优化教师管理,关心教师生活。首先是生活上关爱教师。教师生活的波折、疾病、困难,甚至青年教师的婚恋问题等,都应进入学校领导的视野。从生活上细致入微地关心教师,教师才会信任学校领导。其次是工作上关爱教师。学校领导无论时间多紧张、任务多紧迫、工作多繁重,都要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倾听呼声,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让教师有“满意感”;要极力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确保教师进得来、留得住、上得去,让教师有“归属感”;学校要尽力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创新、拔尖、成才,让教师有“成就感”。

二、优化学生管理,是提高教育质量之本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要有爱心,要牢记爱可以塑造美好的心灵,可以诱发美好的行为,可以播种孩子美好的想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优化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确定管理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自理、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学会学习自勉、生活自理、行为自律、思想自省,最终实现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目标。

一是从健全制度和狠抓安全入手,共建和谐校园。农村寄宿制学校师生少则几百、多则上千,成百上千人在一起共同生活,好像一个社区,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制度,是无法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我们要针对学生住校食宿的实际建立学习、生活和安全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做到既管人又育人。

二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习惯的养成与社会、家庭教育有关,农村的学生大多卫生习惯差,与别人交流没有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等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学校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使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做到生活自理化、学习自主化、卫生日常化、安全意识化,让学生养成“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公民”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9篇

教研组和备课组是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传承教学智慧和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阵地,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环节,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的正常开展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很多学校由于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而流于形式,或者是因不同学科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不同,学校检查和管理起来不方便而疲于应付。

很多教师往往最怕学校检查教案、听课记录等。学校教务部门也很烦恼,如果检查手写教案,很多教师就会怨声载道;如果让教师上交电子稿教案,那么很多教师可能就会在网上直接下载,来应付学校的检查。

由于调课过多,班长或学习委员每天都要把最新变动的课表抄在黑板上。有时,由于班主任通知不及时,学生没有把该天所上科目的书和练习带来,而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学校以及各部门召开的相关会议,有时因为教师有课而不能出席会议,出勤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学校有关部门政策和决定的布置和传达。

本人通过教学管理的实践和反复思考,认为通过优化课表的编排,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这些问题,而且可以稳定教育和教学秩序,更好地加强学校的管理。

二、课表的优化,可以更好地加强教学管理

1.统一各备课组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为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方便学校对备课组活动的检查和管理,学校可以将各备课组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统一起来。最好把集体备课的时间安排在每周五上午进行,这样既可以对本周的工作进行总结,又可以将下一周的教学内容集中统一准备。

当然,考虑到周五上午各个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集体备课可以分两个批次进行。由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少而班级多,课时分布较散,可以利用上午第一、第二节课进行集体备课,此时安排各班进行语文、数学、外语课的教学;上午第三、第四节课组织语文、数学、外语学科集体备课,安排其他学科上课。这样既保证了各学科有充足的备课时间(两节课),又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方便了学校的教学检查和管理。各个学科都实实在在地进行集体备课,学校就不用再为检查纸质还是电子稿教案而烦恼,只需要通知各备课组把集体备课的记录上交学校。

2.统一各教研组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为了更好地发挥各教研组在学校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各教研组活动的时间、地点也要统一。同时,考虑到教研组活动对备课组活动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应将各教研组活动时间放到备课组活动之前。教研组活动不宜过多,也不能影响各学科教学,可以放在单周二的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各学科教研组可以充分利用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积极推进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青年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以及做好学校上传下达的工作等,使教研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3.优先安排各学科公开课的时间

公开课是教师进行教学思想交流和教学探索实践的平台,公开课对青年教师知识体系的完善、教育技能的提高和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改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更是有着积极的意义,是青年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动力。为了方便学校教务部门安排公开课,便于不同学科教师特别是同一年级组内的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在课表编排时,可以优先为每一位教师安排公开课的时间。

由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任课教师所教的班级较多,课时分布在各个节次的都有,分布在上午三四节课和下午较多,因此,可以把上午第一、第二节课作为这些学科公开课安排的时间,每个任课教师安排有一节在第一、第二节的课,同一学科组的教师从周一到周五依次排开,先安排第一节,再安排第二节。比如,10位政治教师排课,这10位政治教师从周一到周五,可以把第一、第二节课排满,这样在某一个规定时间(例如周三第二节课)开展公开课,同一学科的其他教师都没有课,不需要调课就可以过来听课。与此类似,由于语文、数学、外语学科分布在上午第一、第二节课较多,因此可以安排这些学科每位教师下午第一、第二节课的课,同一学科组的教师从周一到周五依次排开,这样也就方便了这些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

4.所有班级统一自习课的时间

所有班级同一时间安排自习课方便学校以及有关部门对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如各种讲座、法制报告会、各类竞赛等;方便学校以及有关部门对教师组织各种会议及活动,不用考虑部分教师有课,可以提高教师的出勤率,保证学校有关措施的贯彻和落实;也方便了学校对所有班级的自习课管理。学校可以利用教师开会期间,检查各个班级的纪律情况,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同时,也方便了个别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不需要和同一班级的其他任课教师调课,有事的教师可以利用本周的自习课将没上的课补上。

由于周一下午大多是校会和班会时间,周二下午是教研组活动时间,建议学校可以把自习课时间统一安排在周三或周五下午最后一节。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各种会议也尽量放在周二、周三和周五下午的自习课。

5.科学考虑校本课程的实施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构成了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的具体体现。一个学校之所以具有不同于他校的特色,其核心就在于它具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其次在于其课程的设置。

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有合适的时间作保证。各班级自习课时间统一以后,学校就可以利用自习课时间在全校开展校本课程的实施。各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修课程。因为单周二下午最后一节课是教研组活动时间,学校可以利用双周二下午最后一节课开展校本课程的实施,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其他自习课时间,但时间要固定。

三、课表优化的其他功能

1.促进了对班级的管理

每个班级的自习课放在同一时间,为学校及各部门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时间保证。课表的优化,各班级自习课时间的统一,也方便学校以及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提高了学校各类会议的出勤率,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各种政策的贯彻执行。

2.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

各班级自习课统一时间,有利于加强学校对班级的常规管理,学校以及有关部门可以利用统一的自习课时间开展针对学生的各项会议和讲座,让学生能够直接了解学校的动态,自觉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

3.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第10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决策;优化

现代管理科学指出:完善的管理过程应从决策为主要指导,由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几个方面组成,不断循环最终达到管理模式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目的。决策作为机构运营的指导者,在整个学校管理的战略角度上来讲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还存在着诸如封闭式、简单化、集权化等问题。只有不断更新和改善教育理念,将学校管理逐渐组织化、系统化才能适应当前复杂、创新式的管理模式。同时为更进一步的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就必须从决策的创新与发展着手,实现学校决策水平的深化改革。同时也是全面提高学校决策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手段。

1.学校管理决策的含义与特征原则

以育人为目的的管理特征让学校管理有别与其他领域管理。学校管理可以定义为学校决策层为实现学校各项教育目标并对学校未来教育活动的发展,在策略、内容和原则上进行选择的过程。学校决策的组成可以从管理决策主体、管理目标和管理方向三个方面来概述。首先是决策主体,管理决策的主体是决策者和决策层人员构成。其次是为了个人活动和决策组织来对问题进行选择来实现学校管理目标。最后是根据学校目前情况就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对学校各项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进行确定。

分析学校管理的主要特征是决策者更好行使管理只能的关键,学校的管理决策的特征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目标性与人本性原则,目标性是决策的基础和核心,学校管理决策正是以教育的目标为中心来对学校发展的方向进行定位和开展的。人本性是学校决策管理的载体,学校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人本性正是学校管理决策的基础。在充分发挥师生的人本机动性,可以有效的让学校管理高效化、人性化。第二、可行性与动态性原则,可行性是学校管理决策能够科学合理开展的重要特点。管理的执行是需要一定的教育资源的,对于决策方向的选择和拟定不仅需要考虑到学校未来发展的必要性而且还应注意教育资源对决策的支持程度。动态性是学校管理过程中呈现的一种特点,随着学校改革的发展,更具开放性的学校管理成为学校与周边物质环境相协调的主要方式。通过对周边环境变化的把握,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第三、公平性与教育性原则,公平性是教育公平性在社会公平性价值体系的延伸,它体现在学生的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结果和教育过程的公平性等,如何能够公平的享有优质教育资源是目前学校教育发展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教育决策的教育性与教育效用有直接联系,积极的教育决策能够达到正确的教育目的,也就是育人的目的。涪陵十九中对学校教师的要求是争做教学楷模,这正是积极教育效用的重要体现。

2.学校管理决策现存的主要问题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传统的教育决策模式存在的诸如封闭式、集权式和单一化等模式的问题日益凸显。只有教育理念上的不断创新,打开学校组织的公平开放度以及教育主管权利的下放等才能不断适应变化迅速的新时代。学校管理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决策参与形式化的趋向的问题。现存的决策参与形式往往缺乏实效性,并且决策参与的程度和采取的方式最终的结构都是个人决策的结果,形式化的决策方式日益呈现出其弊端。关键事儿不开会,大事儿开小会等现象的产生正是这种方式下的结果。其次是决策主体集权现象。现行教育模式下的决策主体是校长负责制,校长作为学校法人其权利往往没有制约而是受到相关政策的保护,一旦校长个人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学校管理决策上就会出现问题。再次是决策过程的单一化问题。目前学校教育决策多存在单一化现象,决策者往往会急于求成,在决策的过程中缺乏完整性和实效性。最后是决策认知的常识化问题。学校管理中关于决策认知的先入为主现象是目前学校决策管理中常见的一个问题。这种问题会直接造成决策缺乏科学合理性。

3.学校管理决策的优化

3.1 注重因地制宜,把握决策原则

随着全局观校园管理模式的兴起,日趋开放化和社会化的管理特点成为当下决策管理主流。为适应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决策管理环境,学校在进行校园管理时要注意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模式,在决策制定的时候要注意如下几个原则。首先是民主化原则,作为学校管理的必然要求,民主化的决策方式是学校教育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化的决策方式可以有效的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教育决策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这也是集体的力量与智慧的体现形式。其次是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学校管理者大局观的重要体现,将系统整体的总目标下放到学校各个教育职能部门,从总体的角度来看学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科学合理的制定解决问题的决策方案。再次是科学性原则,建立健全完善的体制体系,将决策、反馈、执行和监督等决策过程环节进行合理安排和制定,科学化原则是决策能够有效执行的保证,也是一系列决策原则的综合体现。只有制定了科学的、系统的、民主的决策运行机制才能确保管理决策能够更好更适宜的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服务。

3.2 加强理论学校,有效提升决策水平

对学校管理决策的正确认知是进一步提升决策水平的保证。将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和各方面的知识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教育工作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剖析和认识,理清教育现象与社会、学生、知识等各方面的基本关系是保证决策的实效性的关键。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与许多教育中师生关系理论都有联系,真正做到教育工作的有教无类、学有所教的效果。为避免教育工作中出现知行不一的现象方式,就必须善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同时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研究分析来制定相适宜的决策方式,这是提升学校自身管理素质和决策水平的重要前提。

3.3 倡导多元方式参与决策,加强决策程序的理性化与规范化建设

传统的决策方式中单一决策方式占据主导,这无法实现决策的科学合理性。积极实行集体决策、教师家庭活动参与决策、社区参与决策等多元化的决策参与方式。多元化决策参与方式是学校决策管理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加强决策过程理性化和规范化建设,转变传统的决策观念,避免一些诸如依靠直觉和经验进行决策的问题的发生。将决策过程细化为问题分析――设定目标――搜集资料――拟定优选方案――实施、追踪的循环方式。这样就能够保证决策朝着多元的、科学的、合理的方式发展。

4.小结

学校管理决策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科。只有科学的研究精神和全局观的决策眼光才能将学校管理决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正,确保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是学校未来发展能够得到更进一步提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许杰. 文化管理语境下校长行为方式的转变[J]. 中国教育学刊. 2008(09)

[2]丁建国. 以人为本:校长品格培养的基点[J]. 学校管理. 2004(04)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1(02)

[3]宋嘉. 学生是“先”生[J]. 当代教育论坛. 2006(01)

[4]谢学仁. 论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以人为本[J]. 成功(教育). 2009(09)

第11篇

学校管理最优化的目标应该是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每一个学生取得最大的进步,得到最好的发展。学校管理最优化的实践过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作用,切实有效地解决好三大问题。即:校长怎么当?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一、校长的职业实践

1 角色观念的转变

办学不应是校长办学,而是需要依靠广大教职工共同来办学,校长只是把自己的理想,通过教职工来实践、实现。所以,校长在学校工作层面上,应走出管的框架,自觉地走向服务,即不是管理教职工,而是更好地服务于教职工,让教职工更好地实现办学的理想。所以,校长的责任和任务是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让每一个教职工身心健康、工作愉悦;努力为教职工搭建一个走向成功的舞台,帮助、鼓励、鞭策教职工奋发向上,去争取成功,享受成功快乐。

2 管理网络的建立

层层负责的管理网络的建立,能激发更多的教职工主动、自觉、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之中,同时使权力与责任在高度透明的背景下行作。学校行政干部每周应该召开一次工作研讨会,分工协作,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布署,凡是涉及到人事、招生、基建、物品购置等事宜,均要集中研究,统一意见,分工实施,并建立较完善的评估、审计、监督机制,有效地运行廉洁办事、公正办事的机制。

3 让教师真正当主人

作为校长,千万不能认为学校是自己的私营企业,而要把学校营运为大家共同奋斗,共同创业的家园,引导教师应为自己的成就感而努力。学校的各个岗位一般都要竞聘上岗,而聘任不是校长说了算,而是把想做事、能做事、做好事的教师,通过竞聘任用到相应的岗位上。各类分配奖励方案都要有教职工代表参与,全体教职工知晓。对教师的评价,不是校长说了算,而是学生、家长满意程度和教学质量的评估等说了算,这些依据是评价教师教学业绩的基本标志。

4 让工会成为一个务实的工会

学校工会应该是沟通学校行政与教职工联系的桥梁,工会应该把学校的各项制度和行政的各项决策宣传、贯彻到每一个教职工,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倾听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认真作好解释,及时作好反馈。工会既要代表学校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关注教师的业务发展,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又要代表广大教职工,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

5 不断增强管理的创新意识

教育是活的教育,对人的管理更是活的管理。作为一校之长,在办学过程应激活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胞,使学校富有生机、充满活力;注意时时做到位子不变,脑子要变。

二、教师是办好一所学校的主体

1 职业观与教育观的转变

教师必须要牢固树立校园主人翁意识。每个人都是学校大家园中的一员,学校是自己成长的舞台,校兴我兴,校荣我荣。教师主动、自觉地去争取多做工作、做好工作是职业所需,也是自身发展所需。

教师成长就是建立在学生发展之上的,学生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造就了教师的成功。如果教师高高在上地看学生,就会发现,学生往往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值,理想的、优秀的学生太少。如此一来,教与学就无法默契,教师的教会失去信心,学生的学更会失去信心。如果教师蹲下来,往上看学生,就会发现在学生身上都有着各具特色的闪光点,捕捉到这些闪光点,就捕捉到了希望,自然就给教与学带来了信心、乐趣和默契。教学的本身不是追求人人考满分,而是追求人人有进步,有个性、有特长地发展。总之,教师真正关爱学生,能够时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带有激情地鼓动学生,学生就会充满自信、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该学科的学习与探索之中。

2 教师既要独立担负责任,又要寻求合作

教师对自己所教班级,以及所教学科,都要有强有力的责任心。班级的环境、班级的学习氛围的形成、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人身安全、身心健康、习惯养成、能力培养等是每一位任课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把学生看作是力的支点,每一门任课教师的教育看作是作用力,那么要使作用在学生身上的合力最大,必将要求每个教师输出的力方向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必须寻求合作。对于一个班级而言,如果任课教师都能把自己的课堂管好,自己的课程上好,把学生的课外作业安排好,指导好,那么,就可以保证这个班级在和谐中进步。当然,同学科的教师也有合作,那是寻求最优化的教育资源、最佳的教学方法、最好的教学效果的途径。

3 科学地评价和激励学生

善于运用积分式的评价,营造一种团队精神和争先意识。每一位任课教师每一周都可以对学生进行0~10分的素质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课堂规范、遵守纪律、学习态度、作业质量、突出贡献等。一周由班主任一汇总,以灵活的方式对表现优秀者进行表彰;对得分最低的学习小组,在班会课上,由全班同学一起来帮助诊断问题,找出对策,并对得分较低的学生采取结对的办法帮带。然后将每周得分一学期一汇总。在此基础上,评选出文明学生、三好学生,以及先进小组等,并把这一评价体系作为优良班集体创建的过程依据。

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要按照让更多的学生看到希望的原则来进行。每一次考试后成绩分析,需要用两个尺度来评价,一是绝对分数看成绩的差异,二是相对于上次考试的增幅看进步的多少。两者同等重要,而且更需要对增幅名次在前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学生学期成绩的评价应富有弹性,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仅用统一测试的成绩来评定学期成绩,可能就会不及格,致使学生失去信心,家长也会怀疑学校的教学质量。从实际出发,评价方案中可以有70%是学业考试分,30%是学生素质分,以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端正态度,注重良好素质的养成,也使学生真正懂得任课教师不是只管自己的学科成绩,还真正关注自己的形成性发展。由此,可以进一步改变“三好学生”的评比办法。除了学生身心健康和大家公认的思想品德以外,看学生的智育应有三条标准――成绩优秀,进步显著,特长明显,这三条符合其一就可以评为“三好学生”。

三、面向未来,追求学生更好地发展

当前,学校努力培养讲文明、懂礼仪、求合作、有特长、学习成绩不断进步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身心健康,是能顺应时代朝流的创新型、开拓型人才。为此,学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培养观念。

1 士气与信心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无论是学生军训、运动会、艺术节和各类素质评比,还是统一测试、会考、高考,学校都要抓住机会进行发动,鼓舞学生的士气和斗志,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一定能争取一流。从而让我们的学生人人明确,并信心百倍,坚信同等基础的学生自己成绩最优,进步最大。

2 自主管理、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主管理应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一般来说从自习课入手较为妥当,可以采取教师安排任务、学生自主管理、值日教师检查评估的方式进行。在相应的教学管理措施到位、积极进取的风气形成之后,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督促、相互比较、相互促进的氛围会更浓。在具体操作中,每周的班会课由班主任上课转向由班主任指导、学生自己来上,学生自己会把学校的任务一一分解,来共同寻找上周存在的问题,共同谋划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制订本周的目标。这样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团队意识、争先意识都会变得更强。

3 善于转变问题的处理方式

学生问题的柔性处理比刚性处理更人本化。对于学生在行为习惯、遵守纪律方面存在问题,不能简单地处罚,因为处罚不解决根本性问题,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并且容易造成对立。如果转变―下方式,用爱来关心、用心来感应、以理来服人,千方百计去做到让学生感激教师、感恩教师,以实际行为来回报教师,这才是转变学生的成功,更是教育的成功。

4 让学生懂得有效学习

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真正懂得认知的规律和认知过程,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标。学生认知有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知道是什么,第二阶段懂得为什么,第三阶段解决怎么做。通常,许多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会停留在第一阶段,教师认为讲得很清楚,学生也听懂了,但学生碰到题目,还是做不出。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懂得为什么,是教学的重点,强化有效训练和训练的反馈是教学的目标。为此,学校可以根据这类问题制定有效教学规范,并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推进。

第12篇

一、中学教职工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事档案内容不全。尽管目前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已经有所提高,但是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人事档案内容不全、所包含的信息量较少是其中的一项主要的问题。中学阶段的人事档案包含很多内容,包括人物自传、基本信息、考核资料、职评材料、职务信息、个人奖惩等内容,内容包含的信息不全,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档案中涉及的教学情况较为简单,个人教学能力的描述,职务内容和个人的技能专业等情况描述的很少,这样就会导致学校对教职工的信息了解的很少,在利用教职工时缺乏参考依据,给学校的人事管理带来不便。

(二)学校对人事档案管理缺乏专业性,管理分散。一般情况下学校的人事档案不是单独管理的,而是由上级部门统一管理和收集,有些中学将人事档案依据管理职能的不同分配到不同的部门,比如教务部门的人事档案包括教职工的业务能力,获奖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等,科研部门的人事档案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确定,论文的发表等内容,行政部门的人事档案则主要是负责人员的招聘和选拔,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这样的人事档案管理不但无法综合利用,而且会导致档案管理过于分散,很容易使学校的人事档案丢失。

(三)人事档案的管理还存在着硬件滞后的特点。目前中学的人事档案管理的方式比较落后,还是纸质的形式,管理的手段和技术都落后,缺乏创新。还有一些中学的人事档案在计算机里,没有进行分类整合,查询和利用起来比较困难和繁琐,一些人事档案的查找只能够人工查询,信息落后,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还有些学校储存档案的环境较差,档案储存室的门不严实,经常有外人随意进出。或者是档案处于潮湿的环境,容易受到损坏。

二、中学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优化措施

(一)加强档案归档制度,使学校的人事档案更加完善。人事档案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很强,从实际情况看,需要专门的部门、专业的人员、用专业的手段来管理。为此我校成立了专门的档案室,负责全校教职工的人事档案管理。其次是制定档案室的管理制度,明确人事档案的归档范围,杜绝范围外的材料进档或范围内材料漏档的情况发生。学校人事档案中制定教学登记表,登记表中记录教职工的详细情况,包括教师的教学情况,工作能力,教师的学术研究内容和情况,这个登记表可以准确反映出教师的个人能力和教师的学术水平等。与此同时,还应该增加学校教职工的奖惩情况以及培训情况,充分了解教职工的业务能力。此外,为了提高人事档案的实用性,增加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学校应该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促进人事档案地位的建立,为学校对教职工的评价工作作出铺垫,使教职工有竞争的压力,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的竞争意识,促进学校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及时更新人事档案。根据学年安排,及时更新完善教职工档案的信息,补充相应的数据资料,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利用先进的软件对人事的信息进行登记和采集,个人信息的登记要完整、及时、有效,能够真实反映教职工的个人情况,而且根据教职工本人确定需要定期更新的信息和数据,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和设备,在学校的网站上更新内容,学校应该指派相关的人员定期审核,必要时设置访问权限,防止数据的任意篡改和删除。将静态管理变成动态化管理,使学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内容能够及时定期更新,使人事档案管理的数据库更加标准,保证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人事档案“好用、管用”。

第13篇

关键词:决策;空间;效果;人才

随着信息时代的加速发展导致知识迅速扩展,教育理念日益更新,这就要求学校尽快适应这种变化。“管理的核心取决于决策”是现代著名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提出的,这就指出学校的管理成败取决于决策的优劣。我校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原因,是在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和总结几个方面做到了细化。在科学的制度和规范中实现决策目标,学校一直坚持人性化管理。如此循环往复的良性运作让学校在创新中稳步前进,摒弃了封闭性、集权式、简单化的管理弊端。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还存在管理决策的问题,他们的应对策略还不够明确,教学水平和质量还停滞不前。如何解决当前学校管理的复杂性和创新性不能相适应的问题,营造良好的育才氛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学校管理决策势在必行

目前学校决策理解为校长个人决策,这种自由裁量权和“校长拍板算”的瞬间,看出了决策的制定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学校制订了计划,为了快速达到效果,决策过程趋向简单化,那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使得决策似是而非,产生大幅度的偏差。学校法人的权力没有实质性制度的制约,分工而不分权,缺乏有效的授权就会导致决策上的事情会因校长的情绪和偏见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我们会发现这种决策管理采取的方式和参与的程度往往也是个人决策的结果而非民主意见。学校教育的出现应运而生的是学校的管理,这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壮大。在当今社会学校从一个封闭的系统变成了关系复杂的社会系统,学校的职能在兼顾“育人”为目的的同时是“主其事为管,治其事为理”。一所好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是有素质、有能力、有管理水平,能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人。我们小学在建设校班子的时候秉承严格认真的工作作风,让每个管理岗位上的人都记住“有为才能有位,有位必须有为,无功便是过”。 一所学校就是一个社会缩影,教职工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分子。管理者如果不走访倾听老师的心声,肯定会脱离实际地制订一些决策。俗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管理者不为教职工打造舒适的生存和发展的最佳空间,势必会导致教学积极性的下降,只有打造出 “学生不怕学习难,教师不怕工作苦,领导不怕下属烦”的工作环境,才能留得住人才。我们小学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在这种管理难度增大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以校长为核心领导,副校长分科管理教育教学的指挥机构,这种层级式管理,相互之间分工又合作的目的是达到一级对一级负责,管理责权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我们学校的各科组长和干事都是经过学校的层层推荐,反复考核通过的,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创新能力。我校选的管理人员思想先进,教学有创意,工作有闯劲,有较强的责任感,能当好干群之间的纽带,能搭建起师生之间的桥梁。我们学校的管理决策是以“育人”为目标,在教育方向、目标、内容、原则上实现现有资源的最大效能。

二、学校管理决策规范可行

学校教育工作要结合现状。成功决策的前提是有准确的认知,认识老师对学生、教育与社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等基本关系,规避一些实际行动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只有准确地掌握了这种现代关系,在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中才能做到教学相长,触类旁通。学校的管理实践是检验决策理论的唯一标准,正确的管理能推动学校的发展进程。我们小学在提高教师的理论学习上大下功夫,让教师知行达到合二为一,教师会用理论学习成果去检验决策实践的正确与否。我校在调整控制教育行为的时候真正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这几年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学校领导班子进行各种形式的调研和学习。在教师培训、交流演讲、名师讲座、骨干进修的活动中,提高了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思想觉悟。我校通过职代会充分征集意见,完善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在绩效挂钩方案、课时奖励方案、创新改革制度、优秀科研等方面投入资金,吸引优秀人才,打造名师队伍。利用现有条件提高教职工的物质生活,在其他方面加强对教职工的精神激励。管理策略用对路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这学期我们把小学生贪玩问题同小学生好动的个性联系起来认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学校的管理者把学校放到社会系统的整体中去权衡教学模式,以整体系统的总目标来调整学校的教学目标。目前,我们学校的决策执行者在教学管理方面有非常高的积极性。当个体参与决策活动并依靠集体的智慧进行决策,就实现了学校的民主化,这是所有学校管理的必然趋势。现在的管理讲究科学化原则,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发展中,为学校的其他各项管理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们姜家镇中心小学全体教职工通过团结协作,构建了和谐的群体关系。在学校的不断发展中为教职工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管理者不但把决策作为一门科学,还把学校决策视为一门高雅的艺术,用爱岗敬业的精神做决策,用与时俱进的艺术眼光看决策。我们把学校打造成培养学生的摇篮,用正确的管理决策打造卓越的管理团队,齐心协力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让学校的发展目标达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滕秀平,王维昌.浆塑立美茗香育人――江苏省句容市边城中

第14篇

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教师的工作热情,把学校各项工作做出特色和成效,是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因此,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应该掌握每位教师的心理特征,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给予鼓励、赏识,对教师的工作给予激励与肯定,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赏识每位教师 发挥其“长”

自知是教师重要的心理特征,因为能够时时自知的教师,才能准确判断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充分发扬自己的特长。自信是建立在自知基础上的,所谓自信,就是对自己始终抱有充分的信心,保持足够的勇气。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既有自知之明,又有十足的自信。自知使其能够把握自己,自信使其有持之以恒的动力。校长要善于发现每位教师身上的自知与自信的优秀心理品质,力争在工作中让他们处在最佳状态并发挥最佳水平。如可以根据教师的特长及工作需要,让组织能力较强又擅长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教师兼任学校政教处工作,有效管理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教学能力强,工作踏实能干的教师协助教导处完成教学管理工作;让具有组织和策划能力的教师参与学校各项竞赛活动的安排部署工作;让具备一定文字表达能力的教师担任办公室工作,撰写学校计划、制度、总结等文件;让比较勤快的教师担任学校的总务处工作,有效完成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用赞许的眼光、赏识的语言激励每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及兴趣爱好,使每位教师都能在校长的赏识下享受成功带来的

快乐。

二、宽容每位教师 善用其“短”

宽容与信任是校长必备的心理素质,宽容不仅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技巧,它体现了优秀校长理智、自信的心理品质。认识每位教师,掌握每位教师的性格,熟悉每位教师的家庭情况,这在管理过程中尤为重要。只有对每位教师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了解,在工作的安排与落实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校制度的制定也才能科学合理。

在分配工作时,对那些体质较差、个人或家庭存在困难,提出要求的教师,校长要充分信任他们并给予宽容与理解,适当给予照顾,充分发扬管理民主,让每位教师都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对那些有明显个性特征的教师,在安排工作时,要利用他们各自的特点,有效发挥其个性特征。可以让“斤斤计较”的教师去当学校的财务管理员,学校的公共财物就不会被损坏或遗失;让性情急躁、争强好胜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班级管理就会有特色;让爱“吹毛求疵”的教师管理全校的日常卫生事务,管理效果会更佳。人无完人,每位教师有特长,但也有其缺点,如果校长能够巧妙地利用这些“短处”,将能使其发挥积极的效果,有效地提高学校的管理工作效率。

三、激励青年教师 燃烧激情

青年教师具有勇于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这种品质表现为不断进取的精神,胸怀大志的气质,敢于拼搏的勇气,不怕失败的毅力。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在教学技术方面较为自信,但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智慧相对不足,在职业理想与教学现实之间会遇到很多问题和矛盾,因此他们的情绪容易波动,有时会感到迷茫和失落。针对这一问题,校长应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以良好的心态从事教学;应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通过开展教坛新秀评选、青年教学能手评选、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研希望之星评选、最具魅力班主任评选等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拼搏的擂台;通过开展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青年教师“三字一话一技”教学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才艺展示大赛等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班主任交流大会、高三毕业班誓师大会、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赛、教师趣味体育运动会等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可启动“科研式”教师业务成长模式,在教师队伍中开展课例研究、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专题研究、教学技能培训等活动,从而使教师的意志得到磨练,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促进个体成长,实现自我超越,最终形成一支激情燃烧的青年教师队伍,激情满怀地去工作。

四、激活骨干教师 引领示范

骨干教师都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他们能有意识地调节自己,自觉地确定奋斗目标,并根据自己制定的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表现出坚定、果断、自制、独立精神以及勇敢大胆、恪守纪律、坚持原则的意志。校长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也应考虑心理学中的“木桶理论”,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就要尽可能地增加“短板”的长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队伍的力量。校长必须防止教师队伍中“四十而衰,进高就停”现象的发生。

学校要每学期进行一次对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模范教师、学科名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等教师的表彰和奖励,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吃苦耐劳的骨干教师队伍,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激活他们的奉献精神,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青年教师作指导。指导就是服务,学校工作不是单兵作战,而是集体战役,成功的团队没有失败者,教师队伍建设中要体现团队精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力资源是青年教师队伍,且大部分青年教师对骨干教师都怀有敬畏之心和羡慕之情。所以骨干教师一定要态度平和、虚怀若谷,经常通过示范课、观摩课、展示课等活动,营造民主高效的教学氛围,培养中青年教师的合作意识。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活动,让教师之间能深刻感觉到相互支持的快乐,让每个教师都有“走远了可以一起回顾,走累了可以相互支撑,痛苦时可以一起拥有,快乐时可以一起投入”的感觉。骨干教师这个群体是有生资源,一定要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引领、带动、辐射的功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让他们感受到奉献的快乐与幸福。

第15篇

摘要:高等学校物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的整体发展。文章针对本校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优化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探讨。

关键词:高等学校;物理试验室;优化管理

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如何强化管理,真正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服务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体系,是每一位实验室管理者面临的问题。

物理实验室的管理同其他实验室的管理一样,必须从学校工作的整体出发,确立“服务于教育,发展于需要,一切为了育人”的指导思想,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物理实验室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所以,如何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国内高校普遍对实验室工作、实验教学及实验课教员重视不够,认为实验室只是教学的辅助部分,实验教学是理论课的附属手段,由于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实验教学工作长期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与依附地位,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过:“科学毕竟有90%的是实验活动,科学的基础是实验。”实验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进行科学研究和提高办学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探索性是其它教学环节所无法取代的,对培养学员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具有特别的优势,在影响学员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长期以来,高校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认为实验只是理论课的辅助。同时大多数实验教师都是理论教师兼职的,存在重理论的现象,而实验技术人员由于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制约,也不能很好的承担实验教学,更谈不上积极性了。随着社会与教育科学的发展,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要快速适应新形势,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不仅是实验教师的事,还要将之融入到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树立人人有责的管理理念,每个人都应关心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每位实验教师,都必须明确岗位职责,增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自觉性,确立服务意识和为素质教育服务的宗旨,做好本职工作。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根据物理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建立实验员的岗位规范和实验教师职责;仪器、设备、药品的保管和使用制度;仪器维修、损坏赔偿制度和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制度等。一些重要的制度更是要放大后悬挂于实验室醒目位置。做到在使用中逐步完善,在完善中自觉执行,一切按制度办事、运行,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确保实验工作能正常有序的开展。例如:作为实验员,我每学期都参与物理备课组的备课活动,配合任课教师制定《学期实验教学计划》。物理学科备课组长应在学生分组实验前一星期将《学生实验联系单》交给实验员,演示实验也应提前三天将《演示实验联系单》交给实验员。实验员则会根据实验联系单,做好实验室的安排和实验器材的准备工作。如无实验联系单的,实验员有权拒绝准备实验,并逐步形成一种固有的制度。实验后实验员应如实填写《实验记录册》并及时收回所借出的仪器。如有丢失或损坏,应及时填写《仪器报损(赔偿)单》。学期末,实验员应将任课教师所有的实验联系单装订成册,并保管好《实验记录册》,为学校评估提供依据。同时,学校应经常组织实验员到先进的学校学习交流,参观取经,开阔视野。

三、实行规范的管理模式

物理实验员的中心工作是使仪器、设备处于正常可使用状态,安全可靠,能满足物理实验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实验员一定要在实验室的管理上下功夫。实验仪器设备是学校的固定资产,也是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因此,物理实验室及其设备不得以任何借口挪为他用,以免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实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应按照教学要求实施。各类仪器应分门别类排放,仪器应分橱分层定位存放,做到不挤压、不堆放。各器材除易损易耗外,都应有相应的编号。对各种新购入的仪器经验收合格后编号人橱,要将各类仪器说明书交给学校的财产管理员以便以后查用。对实验室的仪器存放,应遵循“科学、规范、合理、美观、方便”的原则,并做好防尘、防潮、防锈、防腐蚀、防霉变、防变形等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使仪器的性能经常处于完好的可用状态。这样可减轻仪器损耗的程度,延长使用寿命,是提高仪器利用率的重要前提,也是实验教学开展的重要保障。

凡是进出物理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药品、材料,应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应建立固定资产、低值耐久和低值易耗品的帐册,仪器借用使用归还情况也必须登记在册。每学期末应对各种器材、药品进行一次清点,列出报废、报损的清单,经领导审核后消帐,使之一目了然,做到帐目清楚,帐物相符,帐帐相等。在物理实验室内由于使用的仪器设备、操作过程的复杂性,致使其中隐藏着不安全的因素,如触电、燃烧等,因此物理实验员应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防护工作放在首位,定期检查更新消防设施,检查用电是否安全,检查实验过程中是否存有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四、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实验室信息化是在传统实验室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相关的信息,加工处理传播技术,将现实实验室中的各种实验资源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它能协调人员、设备、仪器药品、资金、实验教学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使管理工作协调有序。信息化管理后的实验室是集实验教学、实验教务管理、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仪器药品管理、实验室资料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它的优点是:改变传统实验室繁杂的管理方法,引进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实验室达到了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可以大大改善原有的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充分提高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效率。

物理实验室的管理是搞好物理实验教学,顺应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物理实验管理工作中的制度化、规范化、服务化、信息化是有机的科学管理体系,能够大大提高物理实验室的利用率,为实施大学素质教育提供了基本保证。物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因此实验员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在工作中培养技能,在工作中形成技巧,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为学校的实验教学及育人工作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