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老年人的睡眠护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

第1篇

1 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

1.1 老化因素 老年人的睡眠模式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出现睡眠时相提前,表现为早睡、早醒:也可出现多相性睡眠模式,即睡眠时间在昼夜之间重新分配,夜间睡眠减少,白天瞌睡增多[2]。

1.2 社会家庭因素 离婚率增高,子女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亲情关系的新模式等社会问题不断冲击着老年人固有的观念,当不能及时调整心理时,睡眠障碍作为一个不良后果,可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

1.3 躯体疾病 2003年国际基金会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睡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健康状况差,老年人的医学问题越多,睡眠问题越多[4]。

1.4 精神疾病 失眠与老年人的精神疾病相关,是诊断抑郁与焦虑有意义的特征,也是精神疾病早期临床首发症状[5]。

2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危害

睡眠除了可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疾病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6]。研究证实,持续的睡眠不足可导致思考能力及记忆力减退、警觉力与判断力下降,免疫力低下、内分泌紊乱、焦虑烦躁,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极易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情感性精神病,加重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中老年妇女冠心病周期性发作的危险因素[7]。由此可见,睡眠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躯体健康,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3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

3.1 睡眠状况的评估 护士通过对睡眠状况评估,可以扩大观察病情的眼界,开阔分析病情的思路,全面了解和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对医疗护理的疗效做出评价,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8]。

3.2 开展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在熟练掌握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需掌握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指导老年人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9]。纠正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

3.3 早期开展心理支持 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护理人员应指导家庭成员主动参与改善老年人睡眠的工作,帮助老年人妥善处理各种引起不良心理刺激的事件,争取家庭、朋友等社会支持系统的密切配合[10]。使老年人倍感亲切和安慰,情绪乐观,积极配合治疗。

3.4 应用药物指导 老年人服用催眠药物的比例较高,且长期服用者占多数,护士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作用、服药的最佳时间及方法,常见的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避免私自停药或改变药量,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依从性[11]。

4 小结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睡眠障碍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睡眠相关知识的培训,拓展老年人睡眠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从躯体健康、社会、心理等多方面采取干预措施,使老年人能树立健康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李志彬.住院老人 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广西医学,2004,26(10):1518-1519.

[2] 赵忠新.临床睡眠障碍学.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399-400.

[3] 王晶,马莉冰,杨品.163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现代护理,2005, 11(7):510-511.

[4] 叶瑞繁.失眠的评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207-209.

[5] 陈兴时,张明岛.加强睡眠障碍的临床监测工具研究.上海医学 2004,27(1):1-3.

[6] 叶光华.老年睡眠障碍的现代诊治及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8):2018-2021.

[7] 杨亚娟,蒋珍珍.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75-77.

[8] 王克芳,李绍枕,冯美丽.在基础护理中增加睡眠评估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1):58-59.

[9] 刘纯艳.社区护理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4-65.

第2篇

关键词老年人;睡眠障碍;相关因素;护理干预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睡眠异常及睡眠过度等症状【1】。在所有年龄组中,老年人是睡眠障碍高发群体,>90%的老人在一段时间里曾有失眠和白天睡眠过多的主诉【2】。而我国已于1999年10月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3亿,占人口总数10.6%【3】。长期睡眠障碍会影响老年人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4】。现就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老年人睡眠障碍特点【5】

老年人睡眠障碍特点表现为:①睡眠时间缩短,主要是夜间睡眠时间缩短,而白天存在短暂的间断睡眠或午睡时间较长。②睡眠浅,夜间易醒,老年人夜间一般要醒两次以上,连续时间较短,夜间醒后常感到疲乏,精神不振。③入睡困难或容易早醒,老年人就寝2小时未能入睡或凌晨醒来不能再次入睡,常感到睡眠不佳。

2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

2.1老化因素

老年人的睡眠时间一般比青壮年少,这是因为老年人大脑皮质功能减退,新陈代谢减慢,体力活动减少,所以所需睡眠时间也随之减少【6】。近年来,研究发现,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是昼夜节律和内源睡眠诱导因子,夜间褪黑素的分泌与睡眠质量和睡眠持续时间密切相关,老年人尿6-硫氧褪黑素显著低于青年人,其功能下降可能是老年人及老年性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的机制之一【7】。

2.2躯体疾病

王晶等【8】调查发现,84.7%的老年人因基础疾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导致睡眠障碍。躯体疾病包括内、外、妇、五官科疾病。老年人不论罹患任何一种躯体疾病,其病痛和心理负担均可影响睡眠和减少睡眠的恢复作用。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高血压药、抗组胺药也会影响睡眠功能,这类影响在老年人中尤其明显【9】。

2.3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患者经常出现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调查资料表明,精神疾病患者的患病率高达47%,远远高于正常人群10%~15%的患病率【10】。是诊断抑郁与焦虑有意义的体征,也是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早期的临床首发症状【11】。大约有75.6%精神病患者复发前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10】。

2.4睡眠卫生不良

与睡眠有关的生活习惯,包括晚餐与睡眠间隔时间,午休时间,三餐规律性,白天运动情况,睡前洗澡泡脚,城乡老年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农村老年人教城市老年人差【5】。

2.5社会、环境、家庭因素

由于环境的改变,如旅行时乘坐火车,飞机,或环境太吵闹,过度兴奋、焦虑等,均可引起失眠。同时老年人随着年岁增长,心理承受能力愈来愈弱,遇事不能调整好心态,会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发展为某些心理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12】。多数老年人离开了长期工作的岗位,生活状态从紧张有序突然转入松散、无约束、无规律,一时间难以适应,会有终日无所适事的感觉;经济收入因退休而明显降低,常会担心生活负担过重;同时年老多病或丧偶等会加重失落、抑郁的感受,这些都可能引起失眠【13】。

3护理干预

3.1睡眠状况的评估【14】

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情况,药物副作用,酒、咖啡因的应用,有无引起睡眠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与患者的床伴进行交谈,以确定患者的睡眠习惯,日夜睡眠情况,睡眠中有无打鼾,呼吸及异常行为等。

3.2开展睡眠卫生教育【15】

针对睡眠习惯不良的患者,应开展睡眠卫生教育,改变其不良的睡眠习惯,同时采用非药物治疗手段改善睡眠。方法如:①缩短在床上的时间。患者呆在床上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失眠。②建立规律的睡眠-觉醒时间表,尤其是规律的唤醒时间。这样能使患者每天在规定时间起床。③鼓励恰当的体育锻炼。参加恰当的体育锻炼的患者更容易睡好。④午饭后不宜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⑤建议睡前少吃点东西。

3.3睡眠行为干预

午休可以提高午休后的情绪和效果,但午休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最佳的午休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规律的三餐有宜于身体健康,促进睡眠;运动会促进血液循环,并能消除紧张情绪,提高睡眠质量;睡前洗澡和泡脚可消除疲劳综合症提高睡眠质量,尤其是用热水洗脚,可使血管扩张,引起血气下行,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老年人入睡时间缩短【5】。潘卫真等【16】研究发现,中药足浴按摩奇偶安神和助眠作用,通过中药的养神、解郁,达到宁心安神效果,同时通过足底穴位按摩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治疗失眠有肯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也无依赖性,安全可靠。同时睡眠姿势最好采用右侧卧位,四肢略为屈曲,躯体呈弓形。这种睡姿能使全身肌肉完全放松,有利于消除疲劳,聚集能量,不会使心脏受到压迫,并有利于排血【17】 。

3.4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3.4.1调整卧室环境【12】

老年人入睡较困难,应有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关灯或灯光柔和和暗淡;避免四周噪声,室内温度不宜过冷过热,温度不宜过高过低。睡前开窗通气,使室内空气清新,氧气充足。

3.4.2睡眠工具的选择【17】

床的高矮要适中,床垫软硬适度,可以保证脊柱维持正常的生理曲线,使肌肉放松,有利于疲劳恢复。枕头要求高矮适中,因为它直接影响睡眠质量,以不超过肩到同侧颈的距离为宜。枕头以稍长,略有弹性,软硬适宜,过硬过软均影响睡眠。

3.5用药护理

失眠药物的治疗服用安眠药,应遵从按需用药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睡眠需求用药,只在出现失眠的晚上用药。针对不同的失眠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对入睡困难的患者可以选用短半衰期镇静催眠药,如唑砒坦、三唑仑及水合氯醛;对维持睡眠困难的患者,应该选用延长NREM睡眠第3、4期和REM睡眠期的药物,上半夜易醒者可选用咪达唑仑、三唑仑、阿普唑仑等,下半夜易醒者可选用艾司唑仑、氯硝西泮和氯西泮等,对晨间易醒者可以选用长或中半衰期的镇静催眠药,如地西泮、艾司唑仑、氯硝西泮和氯西泮等。应注意个体化用药,使用最小剂量,注意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毒副作用【14】。如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药物作用较为温和,安全性好而广泛用于老年患者。氯硝西泮由于较强的肌肉松弛作用,服用时容易诱发跌倒应慎用于老年患者【15】。痴呆相关性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应当尽量避免使用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否则可能加重精神错乱与认知功能障碍【18】。

3.6心理调适【12】

保持乐观、知足长乐的良好心态,对离退休在家所带来的环境的转换,个人的得失等要有充分的认识,避免因生活上的改变和挫折导致心理失衡。自我调结,自我放松,可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也可反复计数等;有时稍一放松,反而能加快入睡。

4小结

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增至3.74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4.48%,进入老龄化高峰期【19】。睡眠障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加强对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治疗和护理将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能过一个健康长寿的晚年。

参考文献

[1]叶光华.老年睡眠障碍的现代诊治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8):2018-2021.

[2] 瞿书涛.老年人原发性睡眠障碍.实用老年医学,2007,21(1):1.

[3] 刘新莲、戴红霞、曹艳冰.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护理杂志,2006,23(5):57.

[4] 李志彬.住院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J].广西医学,2004,26(10):1518-1519.

[5] 刘春格、陈长春、李健民、王静.城乡老年人睡眠现状及不良睡眠习惯的调查.护理管理学杂志,2007,7(5):16.

[6]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0.

[7] LuboshitzkyR,ShenorrZ,TzischinskyO,et al.Actigraphic sleep wake patterns and urinary6-sufatoxy melatoni exertion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J].Chronobiol.2001,18:513-514.

[8] 王晶、马莉冰、杨品.163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5,11(7):510-511.

[9] 瞿书涛.老年人躯体疾病患者睡眠障碍及处理.实用老年医学,2007,21(1):16.

[10] 高之旭.精神疾病的睡眠障碍及治疗.实用老年医学,2007,21(1):8-9

[11] 陈兴时、张明岛.加强睡眠障碍的临床监测工具研究[J].上海医学,2004,27(1):1-3.

[12] 玺.老年心理障碍个案与诊治.广州:广州出版社,2004.120-136.

[13] 冯正仪.社区护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65.

[14] 张美增、谢安木、章政 主编.老年神经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80-88.

[15] 谢帆.老年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及处理.实用老年医学,2007,21(1):14.

[16] 潘卫真、钱晓路、陆建平.中药足浴按摩对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分析.上海护理,2005,5(6):9.

[17] 刘占文 等 主编.中医养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9-81.

[18] 吴瑞枝、袁勇贵.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处理.实用老年医学,2007,21(1):14.

[19]张正华、肖蓬.人口老龄化和老年医疗保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3(12):706-710.

第3篇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6(a)-015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on sleep disorders in elderly patients.Methods 120 elderly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and in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and there were 60 cases in each group.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cogn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score on admission and after 4,8 weeks nursing interven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Compared with on admission,PSQI score after 4,8 weeks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same group (P=0.000).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PSQI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after 4,8 weeks nursing intervention,PSQI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Psychological nursing;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Elderly patients;Sleep disorder;Nursing

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良好的睡眠质量让人身心愉悦,但调查结果显示:93%的老年住院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入睡困难是老年患者失眠的主要类型[1]。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心理、住院环境、疾病影响引起睡眠障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诱发、加重躯体疾病[2];有的患者甚至由于?L期失眠而出现精神紧张、抑郁或者焦虑等负性情绪而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例如:夜间频繁起床而增加摔伤等意外事件发生[3]。目前,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是老年科护理工作中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途径之一[4]。因此,对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实施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心理护理能有效疏导患者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而认知行为干预(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着重改善患者错误认知,并结合行为训练,来改善患者的不依从行为[5]。本研究笔者进一步探析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前瞻性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有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患者的睡眠障碍所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江门市卫生局、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在患者或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前提下,前瞻性?x择2014年6月~2016年2月在广东省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120例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入院前均未使用抗焦虑药、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②入院后进行睡眠评定存在失眠者;③思维正常,意识清楚,能正确理解以及回答问题;④所有患者年龄≥60岁,发病后72 h内入院;⑤脑梗死或者脑出血的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排除标准:①重症精神疾病、器质性睡眠障碍、躯体疾病及药物使用等因素引发的睡眠障碍;②存有意识障碍,同时伴显著的焦虑和疼痛;③既往有严重的睡眠障碍史,例如周期性肢体运动、慢性失眠、睡眠呼吸暂停及不宁腿综合征;④存有显著的痴呆和认知障碍,且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65.00±73.00)岁,平均(69.00±2.19)岁;平均病程(12.10±6.23)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3.67±4.67)年。实验组中男32岁,女28岁;年龄(61.00±72.00)岁,平均(66.50±2.34)岁;平均病程(11.89±5.34)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2.67±3.7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受教育程度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为期8周(2个疗程)的常规护理措施,如为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病室保持安静,空气流通,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睡眠习惯。睡前热水泡脚,多喝牛奶促进睡眠,禁饮咖啡、浓茶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周期为8周(2个疗程),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心理护理 入院后第1周每晚18时给予患者心理辅导,消除因住院引起的紧张、焦虑,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生活。安排相处融洽的病友同室,减少住院寂寞感,指导患者自行心理调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1.2.2睡眠行为[6] ①松弛疗法:每晚20:00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松驰疗法,15 min/次。让患者保持身心、肌肉放松,利于患者尽早入睡、降低惊醒水平,促进深度睡眠。松弛疗法包括生物反馈治疗、深思训练、自身训练及进行性的松弛训练等。②认知疗法:一旦发现患者有不良睡眠习惯、对失眠的错误认知现象时及时纠正,建立有效应对睡眠状况的信心,告知患者对睡眠质量要求个体差异性大,重点在于睡眠质量并非睡眠时间,降低因想睡觉而失眠出现的焦虑。③睡眠限制:通过减少卧床时间,提高有效睡眠率。一般将老年患者睡眠时间限制在5~7 h/晚,计算患者的睡眠效率,>90%可适当增加卧床时间,

1.3观察指标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分,患者在入院时,护理干预4、8周后进行PSQI评分,PSQI包括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催眠药物等5方面,总分为0~21分,得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以>7分作为睡眠障碍的参考值[7]。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当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护理干预4、8周后PSQI评分的比较

与入院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4、8周后的PSQI评分逐渐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入院时,两组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8周后,实验组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各项因子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实验组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等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睡眠障碍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均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致使患者精神差、注意力下降,甚至导致老年痴呆,并加速人体衰老的进程,引发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严重者还会有自杀倾向[8]。研究[9]显示,老年患者睡眠障碍除与冠心病、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疾病有关联外,心理因素也是导致睡眠障碍的重要病因,随着年龄增加,患者生活中负性生活事件、家庭问题等可增加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率,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的表现之一。近年来的研究[10]显示,不良睡眠行为也是导致老年人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睡眠无规律、睡前饮酒、吸烟、长期卧床久坐、无午睡习惯等多种行为均可影响睡眠质量,认知行为疗法是美国睡眠医学学会1级推荐的非药物疗法[11]。本研究针对心理、睡眠行为等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采用心理护理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改变患者的睡眠的信念系统,发挥患者睡眠自我管理效能,多措施并举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

对失眠患者而言,失眠往往存在一个较典型的恶性循环,患者过度的担心能否安心入睡和夸大失眠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患者心理和生理的觉醒,使患者的失眠问题变得更加严重[12]。然而,患者常常认识不到自己错误的信念以及不良的心态均会影响到患者的睡眠,且不会乐意的接受改正信念能有效的改善睡眠的正确指导[13]。本研究通过调整患者心理情绪,改变患者对睡眠的错误认识,使患者建立起能够自主有效地应付睡眠障碍问题的信心[14]。当患者受到焦虑、压力、恐惧等因素困扰时,仅单一的放松训练效果不显著[15],在本研究中,患者常告诉护理人员当他们受到一些持续不断的想法所缠绕或者感觉到抑郁和焦虑时,他们会觉得放松训练很艰难,因此,联合心理护理和一些更积极的方法如集中思想、停止思维活动等训练会更适合这种情况[16]。

第4篇

[中图分类号] R5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由此而引起的各种问题正被人们所重视。而我国老龄人口是世界上绝对数最多的国家,目前已经超过我国人口总数的10%[1]以上,而睡眠与人类的生理、心理功能密切相关,睡眠障碍是老年人中常见的健康问题,蒋平[2]等报道59.4%的老年人有睡眠障碍。为此,本文对老年人常见的睡眠障碍进行及其干预对策综述如下,旨在为老年人能够拥有一个良好而安静的睡眠提供参考。

1 老年人睡眠的特点

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的调节机能下降,睡眠的质量也随之下降,在各种不良的情绪及心态下,更易出现失眠、多梦等现象,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其主要特点为:①睡眠时间缩短。②夜间易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干扰,觉醒频繁,睡眠变得断断续续。③ 容易早醒,睡眠趋向早睡早起。④浅睡眠期增多,而深睡眠期减少,年龄越大,睡眠就越浅.在多导睡眠图上睡眠纺锤波的完整性和振幅减少[3]。

2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危害

老年人由于睡眠障碍而引起的危害主要有:①加重各种躯体及精神疾患[4];②白天嗜唾.情绪沮丧、焦躁、焦虑、抑郁;③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及社会适应性下降;④脑功能损害: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障碍;(5)诱发多种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内分泌代谢障碍等疾病[5]。

3 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

3.1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

杨亚娟[6]等研究报告中提示,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和行为是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和行为会破坏睡眠 - 觉醒节律,形成对睡眠的错误概念,引起不必要的睡前兴奋,从而导致和加重失眠,既是引起失眠的常见原因,也常常是失眠患者为了改善失眠而采取的不适当行为的后果。许多因素影响老年人的睡眠,李建民[7]等调查报告中显示44.2%睡前有打扫卧室卫生习惯,71.8%不能坚持睡前喝热牛奶,不坚持晒太阳者有42.1%,不规律睡眠者有21.1%等。

3.2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李建民[8]等调查报告中显示担心难以入睡、睡前想心事等影响睡眠质量;而徐继梅[9]的研究报告中认为社区老年人的睡眠与心理健康有关,指出抑郁与睡眠不足、焦虑与睡眠不足有关,该研究报告提示抑郁、焦虑等心理社会因素是影响老年人的睡眠主要原因之一。

3.3药物因素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普遍减退,易患多种疾病,某些病症常是干扰睡眠的主要原因,如睡眠呼吸障碍、搔痒症、咳嗽、喘息、疼痛、尿频等。上述病症需服用多种药物,有些会产生的副作用而影响睡眠,其中包括中枢兴奋剂利他林、苯丙胺、茶碱、降压药等;长期服用某种药物骤然停用会出现反跳性失眠,如镇静催眠、抗精神药等。

3.4环境因素的影响

睡觉应该有一个合适的环境,不良的睡眠环境会影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如卧室的温湿度、各东西的摆放及室内墙壁的色调等。

4 老年睡眠障碍的对策

4.1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①遵循生物钟的变化, 一是要适应生物钟的变化,早睡早起;二是要调节生物钟的变化,使睡眠的生物钟状态尽量与自然周期同步。此外,还要注意午睡时间不可太长,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②注意睡姿, 睡姿以“卧如弓”为佳,尤以右侧卧为好,可有利于肌肉组织松弛,消除疲劳,帮助胃中食物朝十二指肠方向推动,还能避免心脏受压。右侧卧过久,可调换为仰卧。③睡前避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及喝大量水;平时不要在觉醒状态下长时间躺在床上,睡前可用热水泡脚,做柔软操,听催眠曲等;睡前可适当饮少量热牛奶。

4.2注意日常饮食

①晚餐应该吃得早一点,宜安排在就寝的两、三个钟头以前,且留意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一些豆制品、鱼、蛋、肉、炒过的蔬菜等。②烦躁不安时,喝上一杯糖水,因为糖开水能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血清素,使大脑皮层受抑制而进入安眠状态。③睡前喝上一杯牛奶或者喝一小碗小米粥,能使人产生睡意。

4.3心理行为治疗护理

心理社会因素是影响睡眠形态改变的主要原因,分析其原因是:①老年人在家里因年事已高,身体健康状况欠佳,觉得自己不被家人重视是多余的人。②丧偶,时常怀念过去。③离休后感到前途渺茫,常觉得无事可干,缺乏生活自信心,思想负担重,导致入睡困难,易醒或睡眠维持时间短。因此,社区医护人员要针对这些情况,做好老人睡眠的个性护理,积极协助老年人及时疏泄其负性情绪,让他们知道保持情绪稳定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性,努力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4.4维持合适的睡眠环境

①卧室内不要摆放绿色植物、鲜花。睡眠时室内空气要新鲜、流通,使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②卧室内最佳温度为18-22度。人体在这个温度内感觉最舒适,所以比较容易入睡。③卧室墙壁的色调以淡色为主。淡绿色,红色等凝重的色彩容易让人兴奋,无法入睡,对于焦虑型失眠者更是大忌。抑郁型失眠者则应避开蓝色、灰色等使人消沉的暗淡颜色。④卧室窗帘选用厚实的面料可以遮光隔音。⑤合适的枕头。高15~20厘米的枕头最合适。

参考文献

[1]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 183.

[2]蒋平,裴应菊.社区老年人失眠原因调查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2005,13(7):47-48.

[3]杨东,冯永平,赵玉萍.老年人的睡眠及睡眠障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20(1):58.

[4]林冬岩,韩春姬.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的研究进展[J].2006,17(1):114-115.

[5]张文莉,壬士雯,李玉峰.不同年龄睡眠呼吸紊乱患者的心脏觉醒反应[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0,4(3):154-156.

[6]杨亚娟,费才莲,张军红.护理干预对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护理杂志[J].2006,23 (10) :14

[7]李建民,陈长香,等.不良睡眠习惯与老年人睡眠习惯相关[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J].2006,27(22).

第5篇

(一)老年人的休息的特点

(1)改变传统的休息观念。合理的休息是在整天的活动中穿插充足的休息。白天可适量承担打扫卫生,做饭,洗衣服等家务活,适当参与社交活动,适量看电视看书,听音乐等。晚上充分休息。

(2)老年人伏案工作;坐着看书学习;看电视等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4小时。需要不适调整,或卧床休息或站立活动。举目远眺或闭目养神。注意在改变时,动作应缓慢,以免发生性低血压或跌倒。

(二)老年人睡眠特点及护理

老年人的睡眠特点;老年人睡眠时间比中青年人明显减少,一般每天只需6小时左右。然而,老年人睡眠受个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卧室的光线,噪声、身体上的疼痛;睡眠呼吸暂停和呼吸困难;夜间尿多;环境改变;情感障碍或老年犹豫等。睡眠质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机体的功能状况,有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失眠,烦躁不安,焦虑等,甚至陷入疾病状态。

老年人睡眠护理:养成良好睡眠习惯。老年人睡眠习惯不同,但是应该提倡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使之符合人体的生物钟节律,保证白天的正常活动和社交。对于已形成个人特殊睡眠习惯者,不能强迫立即改变,需要耐心解释和诱导。对高龄老年人睡眠极不规律者,如昼夜颠倒者给予适当照顾,逐渐调整睡眠规律。

①适当调整情绪,保证睡眠质量:老年人大多较固执,思考问题需反复考虑。性格孤僻;内向的老年人更是遇事考虑再三,因而影响睡眠,对于老年人来讲,晚间睡眠前不宜交谈需作深入思考的事情。

②采取适当措施促进睡眠;对于睡眠欠佳患者,睡前可采取一些措施帮助睡眠,如散步、热水泡脚‘按摩足部、喝一杯牛奶等促进睡眠。对于失眠者可适当服用镇静剂,帮助睡眠。用药过程应注意用药剂量、效果、及副作用。

③治疗原发病;老年人患有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痴呆症、精神疾病及其他疾病时,可引起睡眠障碍,睡眠紊乱。应积极根治原发病,适量服用安眠药。

二、科学饮食的原则

(1)饮食要全面。保持多样化,不要偏食,五谷杂粮,各种蔬菜、干鲜果品等都要吃。

(2)饮食宜清淡。老年人味觉减退,喜食味浓的油腻食物,但此类食物不易消化,应节制。

(3)做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

(4)饭菜宜软烂。食物应切碎煮烂,烹调应采用闷、炖、蒸等方法。

(5)温度要适宜。避免过热过凉。

(6)食物要新鲜。避免腐烂变质。

(7)多食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

(8)水分要充足。每餐要有汤。

三、运动的护理

运动的作用,老年人适当运动,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应坚持不懈。

改善心肌的营养代谢,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增强呼吸功能,减慢肺组织纤维化过程。

促进机体的消化与吸收,改善肝功能。

改善尿失禁或尿残留,预防尿路感染。

其他,预防感冒和提高抗病能力,调节人体的情绪等。

(二)运动的方式及注意事项

(1)散步,选择在清晨有树木花草、空气新鲜的环境中散步。散步的同时可做些广播操。但对于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在清晨锻炼使用胰岛素患者宜在饭后半小时或在一个半小时以后锻炼。

第6篇

关键词 居家护理 失眠 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2-0034-03

Study of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home

nursing on the elderly insomnia in the community

HU Yanhong, ZHOU Qi, ZHANG Yifei, ZHANG Lin

(Chenjia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re of Changn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home nursing on the elderly insomnia. Methods: One hundred cases over 60 years old in Chengqiao Community were col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the number table method from Nov 2011 to Apr 2013. The intervention group of 50 patients was intervened with home nurs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intervened. The diversities of value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Athens insomnia scal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6.346, P

KEY WORDS home nursing; insomnia; the elderly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sorder of initiating and maintaining sleep, DIMS )[1]。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衰退、血管硬化等原因,造成大脑供血减少,继而发生失眠[2]。据统计失眠患者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56.7%[3]。经常性失眠的患者容易产生焦虑,而焦虑等又导致睡眠障碍,形成恶性循环。为探索社区失眠患者护理干预方法,2011-2013年我们在程家桥社区对失眠老年人进行居家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来源于2011年11月程家桥社区的失眠老年人。纳入标准:①本社区常住老人,性别不限;②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 AIS)评分≥4分;③本人自愿,并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的心、脑、肾、肝、肺及关节疾病者;②有镇静安眠药副反应者;③依从性差,不能完成全程干预者。符合条件的失眠老人共100人,其中男26人,女74人;年龄60~82岁,平均(72.92±8.56)岁。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组

①控制基础疾病 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和控制可以减轻老年人的病痛和心理负担,有助于治疗失眠;②提高睡眠效率 组织老年人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有利于提高夜晚睡眠质量;③改善就寝条件 分析老年人睡前不良刺激(如黑暗、噪音干扰、光干扰、寝具不适等),对卧室中的灯光、噪声、温湿度进行控制,尽量减少环境对睡眠的影响;④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不在睡前喝咖啡、浓茶,不观看刺激性强影视节目,不要强迫入睡,采用不定时就寝法,打破引起失眠的条件反射;⑤进行心理疏导 开展个别或集体心理辅导,睡前用温开水泡脚、听音乐、足底按摩、喝牛奶等方法,以缓解紧张情绪、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失眠症状,推广三线放松功锻炼[4];⑥进行服药指导 讲解镇静安眠药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加服抗焦虑药物;⑦开展健康教育 睡眠相关健康教育每月进行1次,电话个别指导每月2次,由课题组医师及护士负责讲课。干预时间为1年。

1.2.2 对照组

常规居家生活照护,社区护士电话咨询睡眠情况并记录好表单,门诊常规药物治疗,并做好用药情况记录。

1.3 评判标准

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进行干预前后评分。AIS包括入睡时间、夜间苏醒、比期望的时间早醒、总睡眠时间、总睡眠质量、白天情绪、白天身体功能、白天思睡8个问题,对过去1个月内遇到的睡眠障碍进行自我评估。采取4级评分,无得1分,轻度得2分,显著得3分;严重得4分。AIS评分6分为失眠[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检验,P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A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干预结束后,干预组AI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干预6个月和干预结束后,两组AIS评分比较,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居家护理是对需要照顾的个人及其家庭,在自己居家环境中,获得定期的专业健康照顾和护理服务,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及预防疾病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持续性医疗护理,使其能得到全面照顾[5]。居家护理工作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承担,指导老年人自己或家居家护理一些常见的慢性病是一种适合社区护理现状的方法。

失眠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容易诱发其他疾病。引起老年人失眠的因素,主要有社会、个人行为、不良睡眠习惯和心理因素等,这些因素联合作用导致老年人失眠且越来越严重[6]。开展居家护理对失眠老人进行干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失眠老人居家护理主要针对失眠的危险因素干预,这在综合性医院是难以做到的。指导老年失眠患者的家人,发挥社会和家庭力量,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通过对老年人或家属进行失眠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改变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和睡眠行为、开展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对睡眠环境进行改造等,来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在居家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老年人的诉说,对老人提出的问题和疑虑应详细解释和指导,用积极性语言达到护理效果。廖爱和等[7]的研究表明,心理干预能有效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对睡眠的影响[9]。三线放松功是我国传统气功从身体的三个侧面依次进行放松的功法。所谓三线,即把人体分为前、后和两边三个侧面,每个侧面为一条线。放松训练时,从每条线由上向下依次进行放松。三线放松功与国外的放松训练比较有以下特点:它不需要事先绷紧肌肉,而是直接进行放松;三线放松功着眼于宏观控制,不要求对个别肌肉逐一进行放松。三线放松功可加快疲劳的恢复过程,迅速有效地让老年人入静放松从而快速进入睡眠状态,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对失眠、恐怖、焦虑等心理障碍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易学、易会、安全的特点[8]。

阿森斯失眠量表是临床常用的睡眠障碍的评估量表之一,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对许多类型睡眠障碍能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与分类。采用该量表评估,能够获得睡眠障碍的量化依据,有助于分析睡眠紊乱的程度和评价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说明,居家护理干预能缩短社区老年失眠患者的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和提高睡眠质量,降低老年人白天思睡的发生率,并有助于提高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归燕, 计惠民. 失眠患者的护理[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4, 13(3): 103.

[2] 何伋, 路英智. 脑科症状学[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340-341.

[3] Katz DA, McHorney C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omnia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illness[J]. J Fam Pract, 2002, 51(3): 229-235.

[4] 陈静敏, 萧抒伶, 苗遒芳, 等. 社区卫生护理学[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17-206.

[5] 姚克裘, 达美君. 失眠[M]. 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4: 64.

[6] 庞宇渡, 张慧君. 睡前适量运动对失眠自疗功效的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1(4): 401-402.

[7] 廖爱和, 陈国伶. 家庭访视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4): 344-345.

第7篇

睡眠质量是对睡眠好坏的评估,良好的睡眠被认为具有康复性作用。比如:促进伤口愈合与康复[1]。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住院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大有裨益,而老年住院患者更是如此。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位,而老年患者多有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尤其是住院的老年患者[2]。老年人本身免疫能力降低,再加上睡眠障碍,更不利于他们体力和精力的恢复,这就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诱发和加重其躯体疾病[3]。对此,本文就有关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综述如下。

1 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

1.1病人方面

1.1.1生理因素 生理上说,老年人对睡眠的需求减少。从睡眠结构上看,老年人的浅睡眠增多,深睡 减少[4],这将会给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1.2病理因素 躯体疾病是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原因[4]。尤其是伴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

患者。其中有一种睡眠障碍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OSA老年患者如果监护不周,往往会威胁生命。

研究表明,OSA与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减低,Ⅱ型糖尿病存在正相关[5]。

1.1.3环境因素 患者对医院整体布局、医护人员以及病友的陌生感难免让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

尤其是CCU,ICU的老年患者。疾病的折磨,监护和报警器干扰等因素都会干扰他们的睡眠。

1.1.4医学知识匮乏 多数老年患者对睡眠与休息缺乏合理认识。缺乏促进睡眠的一些护理常识。我个人

认为,这有可能和老年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患者子女对其的关心程度有关。

1.2医院方面

1.2.1夜间治疗、护理操作的影响 人的睡眠分两个时相,即: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其中,前者一般持

续90min,后者持续约30min。人每晚大约有4-5个这样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相交替的周期。我们夜间的

护理操作过于频繁,势必会扰乱病人的睡眠周期,降低其睡眠质量,影响患者体力和精力的恢复。

1.2.2健康宣教不周全 健康宣教要贯穿于患者的整个病程,从患者入院时医院环境、设施的的介绍,直

到出院时对患者出院后的服药,饮食等方面的指导。

2 针对老年患者失眠的相应护理策略

2.1舒适护理疗法

2.1.1生理舒适 建立温馨病房,注意病房内温度、光线、音响、装饰等因素。夜间撤掉不必要监护,将报警器的声音关到最小[4]。护士夜间操作做到“四轻”,即: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开关门轻。

2.1.2心理舒适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随时掌握病人的动态心理变化。身为护士的我们,良好的沟通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及时,有效地沟通,有益于护患双方的熟悉和了解,更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2.1.3社会功能舒适 帮助老年患者重建和完善社会支持网络[6],调动其亲人、朋友、同事对患者的关怀与支持,帮助患者重塑战胜疾病的信心, 缓解精神压力,保持积极平和心态。

2.2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护士应富有责任心,耐心。多向老年失眠患者讲解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比如:睡前喝牛奶,温水泡脚,适度活动,睡前听轻柔音乐,睡前4-6小时不要饮浓茶,咖啡等。

2.3调整患者的日常活动 主要通过增加老年患者日间娱乐活动,提高日间觉醒程度,减少打盹时间,有助于改善其夜间睡眠质量。这里所说的娱乐活动主要包括音乐,棋类,手工艺和球类运动[7]。

2.4其他护理对策

2.4.1刺激控制疗法 所谓刺激控制疗法,就是建立床与睡眠之间的条件反射,从而改善睡眠[7]。通俗点讲,就是让床只发挥供患者休息的作用,不要把工作带到病床上。有研究表明,行为刺激疗法可明显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2.4.2中药足浴按摩 本身通过按摩,可以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达到安神和助眠的作用。再加上中药的养血安神,解郁,达到宁心安神效果。这对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很大功效[8]。

2.4.3 放松疗法 所谓放松训练就是通过一些活动使机体从紧张状态松弛下来的一种练习过程[9]。 其最终目的是使整个机体活动水平降低,达到心理上的放松,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尤其适用于一些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失眠患者。护士可以通过控制患者的日间睡眠时间,加强与患者的情感沟通,给患者一个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进而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

第8篇

[关键词]养老院;老年人;睡眠;调查

[中图分类号]R1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1-0008-02

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对其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老年人自我报告睡眠质量差非常常见,估计超过50%的老年人对他们的睡眠不满意。研究显示,老年人睡眠质量差或白天思睡与健康状况受损、体力活动少、日间活动受限、身体机能差及抑郁症状密切相关。对此,我们对社区养老院的部分老人进行了相关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湖州市碧浪湖、红丰、墙壕里社区养老院的老年人100名,年龄均在60岁以上,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56人,占57.73%。

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养老院老年人睡眠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影响睡眠的相关行为等,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湖州市碧浪湖、红丰、墙壕里养老院100名老年人进行走访调查,采取访谈、自行填表等形式,进行有效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7份,其中男45人,女52人,回收率97%。

2、结 果

调查对象中有59.79%的老年人存在入睡慢、入睡困难、易醒等睡眠问题。其中调查对象中69.07%的老年人睡觉时间超过9 h;30.93%的老年人睡前有喝茶的习惯;48.30%的老年男性夜尿多、排尿困难影响睡眠;17.53%的老年人服用药物超过5年。

3、讨 论

3.1 影响睡眠质量的原因分析:养老院的老年人一方面由于身体机能差,常感到疲乏、倦怠,另一方面由于养老院很少有特定为高龄老年人安排组织的活动,加上子女不在身边,无人陪伴、聊天,常常在晚饭之后稍作休息就上床睡觉,这样大大延长了其躺在床上但没有睡意的时间,会导致老年人思前想后、入睡困难,影响睡眠;其次,部分老年人睡前有喝茶的习惯,由于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能使中枢神经兴奋,导致老年人不易入睡,甚至失眠;老年人随着各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部分老年男性由于膀胱肌肉萎缩、前列腺增生等泌尿系统的退行性改变和疾病出现夜尿增多、排尿困难,影响正常睡眠,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此外睡前饮用大量的水,也会导致夜尿多;由于养老院医疗服务系统不完善,老年人的安全用药护理不到位,加上高龄老年人缺乏相关知识,极大部分的老年人存在滥用、乱用、长期使用镇静催眠药的问题,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非但没有改善睡眠问题,反而带来新的问题;此外,高龄老年人离开子女,独自一人在养老院,由于不常参加群体的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缺少沟通交流,体力活动少,加上不适应养老院的群体生活等多种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而影响睡眠质量。

3.2 干预对策

3.2.1 加强卫生教育,养成良好习惯养老院应积极开展老年人睡眠卫生教育,通过宣传册、宣传栏、讲座、教育栏目等帮助老年人了解生活方式和习惯如食物、锻炼和药物以及环境因素如光、噪声和温度对睡眠的影响,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睡眠质量。常见的教育内容包括:了解年龄相关性睡眠时间的改变,以降低睡眠期待;早起早睡,按时睡觉和起床;午后不要喝茶和咖啡,不吸烟;晚上避免饮酒;睡前避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睡前避免喝大量水;有规律地锻炼,但不要在上床前3-4 h内进行;睡前不要打盹;不要在觉醒状态下长时间躺在床上,等真正有睡意再上床睡觉;保持卧室内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使光、噪声和高温等对睡眠的干扰最小化;保持床褥柔软、平坦、清洁、厚薄适中,枕头高度适宜;睡前可用热水泡脚、做柔软操、听催眠曲等;睡前可适当饮少量热牛奶。

3.2.2 加强自我意识,及时正规治疗许多老年男性对起间尿频、尿流细弱、排尿困难等现象不以为然,认为老年人气虚,排尿不畅是正常现象而置之不理。实际上,中老年男性出现这一现象多是由泌尿系统疾病如前列腺增生等引起的,所以应指导老年人:一旦出现排尿异常、夜尿增多,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接受正规检查及科学的治疗。

3.2.3 加强用药指导,合理使用药物高龄老年人一方面机体内环境稳定性减退,中枢神经系统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镇静药易引起中枢过度抑制;另一方面高龄老年人常因缺乏医药知识,擅自服用、滥用镇静催眠药,用药次数和剂量不当,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养老院应加强高龄老年人的用药指导。使用催眠药、镇静剂类药物,一是避免滥用;二是用药时间不要过长,恢复正常的睡眠节律后应改为间断服药,逐渐停药;三是剂量不要过大;四是服药前后不要饮酒,因为酒精与安眠药有协同作用,易导致过度的镇静,引起呼吸暂停、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第9篇

1 农村社区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

1.1排泄问题:在机体老化的过程中,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可出现生理功能减退,老年人的排泄形态发生改变,如便秘、腹泻、尿失禁、尿滁留等。

1.2睡眠问题:失眠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睡眠问题。失眠是指睡眠不足,导致正常睡眠受到扰乱,失眠不仅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还会影响情绪,甚至使意外伤害的危险性增加。因此,老年人的失眠既涉及健康问题又涉及社会问题。

1.3安全问题:由于衰老,老年人可出现意识模糊、失去方向感、判断力减弱、记忆力减退及应变能力降低,老年人自我防御能力明显下降,对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显得更为迫切。老年人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跌倒和用药问题。农村老人存在用药较随意,缺乏科学性。

1.4健康知识缺乏问题:农村老人普遍文化层次低,自我保健意识差,获取信息途径局限。所以他们往往缺少有利于健康这方面的知识。

1.5角色改变的适应问题:进入老年期,面临离退休问题,这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离退休后,生活规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长期习惯的作息制度被打乱,许多老年人一时难以适应,常常会产生颓丧情绪和失落感。另外大多的农村老人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他们随着逐步劳动能力的丧失。担心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变化而变得敏感,显得罗嗦、唠叨、固执,造成家庭气氛紧张。

2 农村老人护理要点

2.1老年人因神经系统反应迟钝,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很容易延误诊治,因此护士不但要掌握老年人发病的一般规律,还要注意观察细微的病情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使老年人得到及时的救治和护理,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2.2护士可通过一切与老人接触的机会进行有效沟通,收集正确完整的资料,从而做出护理评估,为准确、及时、完整地实施良好的整体护理打下基础。评估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能否有效呼吸;能否维持身体各部位组织的血液循环;营养状况;大小便排泄是否正常;肢体活动能力及协调程度;休息与睡眠状态;感觉器官的功能;记忆力、智力及人格类型;适应能力;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自我照顾能力及安全情况;护理需要等。

2.3农村老人普遍健康知识缺乏,所以健康宣教就显得犹为重要,可通过集体讲座、利用传播媒体讲座和社区健康咨询等形式来指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另外,在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要注意语言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医学用语,态度谦和,尊重听众。

2.4重视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做好饮食、排泄、休息与睡眠、安全用药等方面的指导,以满足老年人基本的生理需要;改变老年人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健康管理能力;对日常生活技能进行指导,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85-01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日趋增多,老年期精神疾病的护理愈来愈受到精神卫生工作者的重视。

老年期精神病是以慢性精神衰退,情感淡漠,思维贫乏,被害,罪恶妄想,行为障碍,晚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为特征的精神障碍。临床发现老年期精神病人具有体质差,对疾病抵抗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不易合作,对药物敏感易产生药物副反应,常并发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给临床诊治和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状态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自我防卫能力相对减退,遇到生活事件较易导致心理失衡。

下面就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的护理经验作一些回顾性总结。

1 生活护理

老年人的器官机能减退,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尤其是消化吸收、代谢功能、排泄功能及循环功能减退。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长期服用镇静类药物,药物副作用对机体功能的损伤加速了器官机能的减退,在生活上需要更为细心的护理。

1.1 饮食

由于老年精神病人消化功能的减弱,易出现拒食,故应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刺激食欲。同时要求质地柔软、营养丰富、易消化。进餐时要防止食物堵塞造成窒息。对受精神症状支配和个别药物反应或动作迟钝的患者给予 喂食,对不知饱者限制食量,对拒食者诱导劝解及喂食,必要时鼻饲流质饮食。

1.2 睡眠

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尤其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是较常见的,一些情绪抑郁的患者因失眠而更加剧焦虑和抑郁情绪,在精神症状较重、影响睡眠的情况下,给予副作用相对小的抗精神病药物诱导睡眠,同时做好精神安慰,及时解除身体不适,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保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睡眠症状逐渐得到改善,每晚睡眠时间可达5h以上。

1.3 个人卫生

定期给予洗澡、更衣、理发等,要保证体弱和痴呆患者保持空口腔和皮肤清洁。注意排泄情况,鼓励患者多活动、多吃富含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2 安全护理

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生理功能的下降,加之精神症状,常可能发生意外,因此,安全对于护理老年患者尤其重要。首先,老年精神病患者易受精神症状支配产生自杀念头,护理人员应保持高度的警觉,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巡视,掌握患者自杀行为前表现,重点监护夜间睡眠不好的患者并严格保管危险物品。其次,老年患者由于步态不稳或药物副作用,行走时可跌倒且易引起骨折,故平时要保持地在清洁,对步态不稳的患者,起床、如厕均要有人搀扶,并保证患者在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内。再者,部分老年患者有嗜烟习惯,应在规定地点吸烟,并随时检票督促烟头熄灭情况,以防发生火灾。

3 心理护理

第11篇

【摘要】 目的 对22省老年人的睡眠障碍现况进行分析,发现老年人睡眠存在问题,为采取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按比例男女、城乡分层抽样的方法对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 102份,PSQI平均得分为7.19±3.84,睡眠质量差者1 048人,占49.9%,总体分析南方、女性、农村、文化水平低者、目前正在工作者,老年人睡眠质量差。结论 老年人睡眠质量差,应该重视老年人的睡眠问题,改善其睡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

【关键词】 老年人;睡眠障碍;影响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睡眠质量会逐渐下降〔1〕,而睡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2〕。研究表明〔3〕,睡眠障碍是其他潜在情绪或躯体疾病的早期症状之一,但老年人睡眠障碍经常被医师忽视,失眠症状被伴随的躯体疾病掩盖〔4〕。因此,了解老年人睡眠障碍现况及其不可干预和可干预的影响因素,可为采取非药物应对措施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间采用按比例男女、城乡分层抽样方法对22个省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2 200(100份/省)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 102份,回收率为95.5%。受访对象年龄60~106岁,平均年龄(67.26±6.26)岁,其中男性1 075(51.1%)人,女性1 027(48.9%)人,城市1 043(49.6%)人,农村1 059(50.4%)人;小学及以下1 134(53.9%)人,中学721(34.3%)人,大专及以上247(11.7%)人;退休前从事职业为主要脑力劳动者437(20.8%)人,主要体力劳动者1 107(52.7%)人,脑体兼有者325(15.4%)人,不工作者233(11.1%)人;北方1 347(64.1%)人,南方755(35.9%)人。

1.2 调查工具 ①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用来评判睡眠质量,量表按照要求经综合分类成7项,每项按0、1、2、3分记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PSQI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差的标准〔5〕,单项得分>1分,表明该项存在睡眠问题;②自行设计影响因素调查表,量表经预实验的重测信度为0.92。

1.3 质量控制 调查员由44名本科生担任,调查前统一培训,明确调查项目,并培训睡眠健康教育知识,经考核合格后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并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统计。

2 结 果

2.1 老年人整体睡眠状况分析 2 102名老年人中1 048人总分>7分,占49.9%。PSQI各因子得分情况:睡眠质量(1.18±0.71)分,入睡时间(1.25±0.95)分,睡眠时间(0.74±1.01)分,睡眠效率(1.13±1.21)分,睡眠障碍(1.29±0.59)分,安眠药物(0.25±0.63)分,日间功能(1.33±0.79)分,总分(7.19±3.84)分。睡眠质量项>1分者637人,占30.3%,入睡时间项>1分者739人,占35.2%,睡眠时间项>1分者477人,占22.7%,睡眠效率项>1分者771人,占36.7%,睡眠障碍项>1分者685人,占32.6%,安眠药物项>1分者170人,

占8.1%,日间功能项>1分者780人,占37.1%。

2.2 老年人PSQI得分的一般因素分析 见表1。PSQI得分总分与各单项因子分与地区、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目前是否从事工作等有关,南方、女性、农村、文化程度低者、目前正在工作者、老年人睡眠质量差。

2.3 老年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表2显示的是依次顺序,其中R2值越大,自变量对应变量的影响越大。表1 老年人PSQI得分的一般因素分析表2 老年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次调查发现,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9.9%,平均总分高于7分,单项中5项平均得分高于1分,提示老年人睡眠存在一定的问题。而睡眠障碍会使老年人免疫力降低,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神经衰弱、感冒、胃肠疾病等。应重视老年人的睡眠问题,改善睡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PSQI得分总分与各单项因子分与地区、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目前是否从事工作等有关,南方、女性、农村、文化程度低者、目前正在工作者老年人睡眠质量差,差异有显著性。南方差于北方可能与南方地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缺乏与子女交流及存在某些与睡眠有关的生活习惯有关;女性差于男性可能与老年女性对家庭关系、儿女前途、甚至第三代人的生活琐事较男性更为关心,处于家庭生活的中心,容易受家庭生活影响有关〔6〕;农村老年人中大多是文化层次较低,对于如何保健和如何科学睡眠等缺乏相应的了解和学习,这也是造成睡眠差的主要原因;目前正在工作者老年人睡眠质量差,与工作压力有关。

进一步分析发现,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依次为身体状况>睡前想事情>睡前想如何入睡>患病情况>南北方>年龄>文化程度>是否规律三餐>退休前职业>性别>距离晚饭后睡觉时间>灯光亮度>睡前是否泡脚>睡前是否喝饮料>是否固定时间起床>是否午休>睡前情绪状况>城乡>现在职业>睡前洗热水澡>晚饭情况>睡前活动情况,提示应关注老年人睡眠的影响因素。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老年人正常的睡眠改变,不需要特殊治疗,在应用镇静催眠药之前,首先试用非药物治疗,包括放松训练、生物反馈、控制刺激、睡眠限制等〔4〕;也可采用中药足浴按摩达到养血安神、解郁的效果,同时通过足底穴位按摩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安神和助眠作用,对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障碍有肯定疗效〔7〕。

参考文献

1 赵 瑛.老年神经精神病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108.

2 陈长香,岳静玲,李建民,等.离退休老年人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4):5367.

3 关月嫦,黄如意,梁娜红.离退休老年人1000例睡眠卫生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5):312.

4 刘永华,伏杭江,葛才荣.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1903.

5 内山真,谭 新.睡眠障碍诊疗指南〔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2549.

第12篇

传统观念认为老年护理是尽善尽美地服侍老人直至死亡。[2]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人们认为老年护理是重新燃起老年人对生活的热爱,最大限度地激发老年人的独立性,训练老年人独立生活的信心和能力,重返家庭。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让老年人及其重要关系人共同参与护理活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适时给老年人及重要关系人以护理知识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而不是让老年人被动接受护理,从而避免心理上产生“无用”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及重要关系人的参与,使老年人出院回归社会后仍能获得连续的自我护理及家人的护理。Orem的自我护理模式认为,必要的护理介入只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自我护理能力,护理干预的宗旨是帮助患者参与自我疾病管理,自我护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老年患者(非卧床者)表示不需要护士提供更多的生活护理,充分反映了老年人自我护理的需要。经由自我照顾而满足自身生活需求则有助于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交的健

康。因此,老年护理要尽可能地维护个体的独立,容许老年人最大限度地独立,对老年人可以自己完成的护理活动,无必要包办代替。Jaarsma[3]经对179例平均73岁的重症心衰患者随机实验性研究发现,给予支持性教育干预的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明显增强。因此,应重视强化个体自我照顾能力,不能为了有效地完成工作而完全代劳,但当其无法独立完成需求时,在尽可能保持个人独立及自尊的情况下提供协助,适时给予全补偿、部分补偿的护理服务。总之,认识到老年人的自我护理需求,通过护理干预提供有关信息,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1世纪的护理范围在扩大,为与医学社会化的趋势相适应,老年护理走出医院,深入社区和家庭,[4]从老年人家庭单元的角度来评估老年人,不仅维护老年人的健康,而且重视其家庭成员的健康,提供健康体检与咨询及家庭护理服务,进行健康教育,从而使家庭及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更适当的生理需要,更多的情绪支持与安慰。老年人在家接受护理,不受医院各种制约,精神放松,能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完整性。

2老年人常见特殊问题的护理

2.1睡眠异常:老年人一般需较长的睡眠潜伏期,有时夜间醒来难以入睡,白天喜欢上床休息或较长时间的午睡。总睡眠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延长,其中夜间的睡眠时间减少。多失眠和易醒,早醒。对失眠者,首先要了解患者睡眠和觉醒的习惯,鼓励患者保持一定的生活节律,参加社会活动,进行阳光浴和户外活动,夜间避免过度饮酒和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而影响睡眠,建议白天适量短时间睡眠,来保持头脑的清醒。必要时合理选用安眠药,避免不断地增加安眠药量,慎用导致昏睡的药物,以防摔伤、骨折。用安眠药者,夜间不宜下床入厕排尿,需将便器置于床旁。

2.2跌倒:老年人易发生跌倒,轻者引起软组织损伤,重者发生骨折、硬膜下出血,危及生命。跌倒由多因素共同作用而致。主要原因:一是生理功能的变化,老年人走路步态改变,腿抬不高,肌肉控制能力差,视力减退,平衡能力差,遇路滑不平更易跌倒。二是疾病原因,性低血压,心源性昏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骨软化症,帕金森病等。预防跌倒首先需通过安全体检判断老年人的稳定平衡能力及步态分析。针对老年人不服老、不愿麻烦别人的特点,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反复提醒患者及陪护人员注意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加强巡视。老年病房及老年人居室要有安全设施,报警装置,夜间有地灯照明,配备床档,穿防滑鞋,有拐杖助行,起坐要稳而慢。一旦跌倒,要做详细检查。

2.3尿失禁、尿潴留:排尿障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便,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尿意感而不能排尿,易引起发怒、生气等精神症状;夜间尿频妨碍睡眠;排尿障碍亦可使患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护理应以有效排尿为目的。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设置专用厕所,使患者能独立安心排泄,在厕所安装水冲洗装置和能自动用水冲洗的感应装置。如需诱导排尿,则可用手按压耻骨上部、温水清洗外阴。若需留置导尿,则需指导尿管管理,不因留置尿管而影响其社会活动范围。为防止因长期留置尿管而引起尿道括约肌功能丧失,小膀胱及逆行感染,注意无菌操作,并根据患者的尿意或膀胱充盈度决定时间。

2.4误吸: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咽喉部感知觉减退,协调功能不良,吞咽反射降低,减弱了防止异物进入气道的反射性动作,容易发生食物误吸。食物误吸症状视吸入物的大小而异,轻者引起呛咳,重者发生吸入性肺炎,吸入较大异物阻塞大气道者可突然窒息死亡。有文献报道,[8]由于误吸酸性胃液所致的化学性吸入性肺炎是ARDS的最常见原因。提示我们应该重视老年人,特别是高龄患者误吸的预防,以减少吸入性肺炎及意外窒息。预防的关键是要根据不同个体发生误吸的主要危险因素予以指导,如: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吞咽困难的患者应告知其选择合适的食物,避免进食汤类流质及干硬食物,而应将食物做成糊状。进食不宜过快过急,要咽下一口,再吃一口。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休息,而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30min以上,以避免胃内容物反流。咳嗽、多痰、喘息的患者,进食前要鼓励患者充分咳痰,最好吸氧15~30min,以减轻喘息,避免进食中咳嗽,导致误吸。特别应注意老年人进食后不宜立即刺激咽喉部,如口腔护理、口腔检查、吸痰等操作,以免引起恶心而误吸。不能经口进食者应尽早采取管饲维持营养。当误吸发生时,现场急救尤其重要。一旦误吸,应拍背协助患者尽快咯出异物,亦可握拳放于患者的剑突下向膈肌方向猛力冲击上腹部,造成气管内强气流,使阻塞气道的食团咯出。备用纤维支气管镜,必要时采用紧急气管镜下吸出异物,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2.5便秘:据统计,在65岁的老人中,便秘者占30%左右,老年人便秘多属机械性便秘。常见便秘原因为:食物过于精细、缺少机械和化学刺激物如纤维素、食物过少、饮水不足、脂肪食物过少、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或突然改变环境、不良的排便习惯、常服泻药减弱了直肠的敏感性、缺乏体力锻炼、久病卧床、精神抑郁、过度激动等。因此,应鼓励老人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适量饮水,多运动,不要改变排便习惯,排便时集中精力,定时按摩腹部增强结肠蠕动,必要时服用通便剂,从而预防并减轻便秘。

2.6老年痴呆:老年痴呆者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多方面的智能障碍与人格改变,记忆、思维、理解、判断、计算及言语功能均受到损害,由此而影响工作、社交及生活自理能力。有记忆障碍者,物品找不到时会认为别人偷了,已用过餐仍坚持未进餐而纠缠不休;有感知障碍者,常不能认识自家的门、自己的床位,甚至于连镜中自己的形象也不能认出,在熟悉的街上迷路;情绪起伏不定,行为举止古怪。老年痴呆者大部分在家中由家属照顾,足够的护理知识与技能和心理道德上的支持是照顾痴呆者的关键。可采取“现实定向”措施,在室内设置明确的标记,熟悉的日常用品,用标牌图画提醒患者。创造一个温馨简洁的环境,以热情温柔和简单缓慢的语言与其交流,不与其争辩。若出现无目的的日夜游荡,可设置一个“安全区”供其自由走动。[10]当痴呆发展至晚期患者长期卧床时,则需保持良好的肢置,被动运动,防止废用综合征。变换,预防褥疮,特别注意防止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

2.7老年人的心理异常: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因生理健康状况、家庭、社会环境、个人素质、文化修养和自身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老年慢性病人常出现焦虑、内疚、忧郁沮丧,认为病魔缠身,给社会、家庭和他人增加了负担,产生悲观厌世念头,易产生老年忧郁症。离退休人员面对原有工作、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社会中角色的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很难适应,研究表明,[11]约有1/3离退休老人不适应,感到孤独、焦虑、抑郁、烦躁,有失落感、衰老感、紧张感和疾病恐惧感,有的伴有血压波动、食欲不振、疲劳和睡眠障碍等不适,称之为“离退休综合征”。这些负性情绪势必降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Wheder[12]亦发现50%~80%的老年就医者的不适与其情感调节障碍有关,国内亦有调查发现,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个体常并存情绪障碍,[13]这使护士面临更为复杂的护理环境。提示从事老年护理的护士需特别重视老年人情绪障碍,综合采取观察法,访谈法,认知功能评价及心理测量问卷调查的方法,确定不同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性质、程度以及心理失衡的原因,采用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的方式,以病人为中心,护士、家属单位之间互为桥梁,共同分析病人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获得可能的社会支持,鼓励其与家属联系、相处,参与社会活动,使病人获得更多的倾诉、求助渠道,更多的情感和经济支持;[14,15]听取家属的见解、希望和要求,与病人及家属尽可能多地进行非医疗活动的接触,使病人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更好地自我调节,超越情绪的影响而更加理智达观,增加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病人常因缺乏知识而焦虑,对老年人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使其在学习中增强信心,逐渐地改变错误认知,在健康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支持。总之,心理护理正是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心理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延缓心理功能衰退,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消除或减轻不良情绪导致的心理障碍,增进其心理健康。

第13篇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记忆障碍;睡眠障碍;社会活动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人健康问题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1]。与老年人健康有关的睡眠问题和认知功能的研究,本课题组前期已经作了大量工作,发现其影响因素较多。但对于能反映认知功能的敏感指标记忆功能的研究尚未着手研究。对于社区老年人参加活动与否对睡眠和记忆的影响情况进行进一步研究,为采取社区干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随机选取唐山市城市社区60岁以上常态老年人(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内科疾病;存在影响测验实施的视觉及听觉障碍;药物或酒精依赖症;既往有精神或神经疾病病史)200名,男80名,女120名;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8±7)岁。

1.2 方法

采用目前国内外最新版的记忆测验工具,英国rivermead康复中心设计的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the rivermead behavioural memory test second edition,rbmtⅱ)[2]进行记忆功能测试。rbmtⅱ是评估正常生活所需的记忆功能,包括12个项目,分17个步骤合理安排、相互穿插评定,每1项都经由初步积分,再换算成标准分,满分24分,标准分分级为:22~24分正常,17~21分为记忆轻度障碍,10~16分为记忆中度障碍,0~9分为记忆重度障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e sleep quality index,psqi)[3]进行睡眠测试。按照量表要求经综合分类成7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日间功能。每项按0、1、2、3分记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psqi总分0~21分,>7分为睡眠障碍者。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区老年人rbmtⅱ评分情况

回忆故事(即刻)(4.2±2.0)分,图片再认(9.8±0.5)分,回忆路线(即刻)(10.8±0.6)分,信息回忆(即刻)(2.6±0.6)分,面部再认(4.8±0.5)分,定向(8.4±0.8)分,日期(1.8±0.5)分,回忆预约时间(1.1±0.7)分,回忆故事(延迟)(3.6±1.8)分,回忆路线(延迟)(10.8±0.9)分,回忆信息(延迟)(2.7±0.6)分,回忆姓名(2.4±1.4)分,回忆被藏物品(3.4±1.0)分,总标准分(17.7±3.7)分。

2.2 社区常态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情况 200名被测试者中,睡眠障碍者53名,占26.5%。

2.3 社区常态老年人记忆障碍发生情况

200名被测试者中,无记忆障碍者23名(11.5%),轻度记忆障碍120名(60.0%),中度记忆障碍50名(25.0%),重度记忆障碍7名(3.5%)。存在记忆障碍者177名,占88.5%。

2.4 参加社会活动与老年人睡眠及其记忆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见表1。表1 睡眠及记忆功能在社会活动不同频率中比较

3 讨论

结果显示老年人睡眠障碍率26.5%,记忆障碍率88.5%。不参加社会活动的老年人记忆障碍和睡眠障碍发生率均高于参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循序渐进的运动能使患者在精神上产生欣,身体的轻度疲乏状态能有效的促进入睡,而定时定期规律的运动能合理调整作息时间,增加有效睡眠时间及提高睡眠质量,使之进入良性循环状态[4]。老年人不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导致生理节律和睡眠的改变。短期的参与轻松的社会活动和轻度的早晚体育运动就能很好的改善睡眠,也改善了老年人的认知性能[5,6]。建议家庭成员、经常往来的亲戚朋友、有着良好关系的团体成员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网,能对老年人提供社会支持[1]。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居委会等组织的活动,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学一两项技艺,诸如书法、图画、摄影、园艺、烹调、弹琴等,用以调节情绪,稳定生理节奏,使晚年生活充实而充满朝气的同时,改善睡眠,降低记忆障碍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长香主编.老年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4.

2 郭华珍,恽小平.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介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909910.

3 关月嫦,黄如意,梁娜红,等.离退休老年人1000例睡眠卫生调查.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3132.

4 潘秩晶.运动疗法干预睡眠障碍疗效观察.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458459.

第14篇

关键词:老年人睡眠疾患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b)-0232-01

睡眠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大约40%的老年人存在一种或多种睡眠疾患[1]。很多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睡眠的需要就会减少,因此有些睡眠疾患容易被忽视。长期的睡眠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则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从而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此,本文在查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对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睡眠疾患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防治措施,旨在为改善老年人的睡眠,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借鉴。

1 老年人的睡眠疾患

1.1 失眠

失眠现象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很普遍,约有30%的人有此问题,7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79%出现睡眠效率降低[2]。世界卫生组织对失眠下的定义是[3]:(1)辗转无法入眠;(2)无法持续睡觉;(3)多次反复睡、醒;(4)半夜醒来后,无法在入眠到天亮;(5)以上各种情况交替发生。具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可能表现为夜间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等。次日精神差,食欲减退,日常活动减少,白天打盹,从而影响其日常生活功能及膳食营养状况,并产生负性的心理感受,直接影响了心理卫生和生活满意度,使生活质量下降[4]。失眠可以与很多因素有关。80%以上的老年人因基础疾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导致睡眠障碍[5]。心理因素也是导致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消极情绪积压能够导致老年抑郁症与相关睡眠障碍等[5]。

1.2 鼾症

鼾症即是在睡眠过程中打呼噜,轻度的打鼾基本不影响身体健康,若是在睡眠过程中伴有暂时性的呼吸完全停止的鼾症则要加强重视。在大于65岁老年人中,睡眠打鼾的发生率可高达60%,其中有20%~40%发生呼吸暂停[1]。具体在老年人表现为睡眠过程中频繁打鼾,有时出现暂时的呼吸完全停止。

1.3 睡眠颠倒

睡眠颠倒是一种昼夜节律失调的表现,也是老年人常见的睡眠障碍中的一种。它表现为白天精神不佳,易疲劳、打瞌睡,而晚上则表现为无睡意,无法入眠。这一定程度上与老年人睡眠结构、生物钟的改变有关。

1.4 白天打盹

白天适当的打盹可以恢复体力、缓解疲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晚上的睡眠不足,是一件有益健康的事。但若白天常打盹就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白天嗜睡并不是老龄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1]。常表现为每日打盹次数多,醒后感到头晕、疲惫、视物模糊等,有时在看电视时、说话时或是坐着时也会打盹。出现这些现象时因提高警惕,及时就诊。

2 老年人睡眠疾患的防治措施

2.1 健康宣教

宣教有关睡眠障碍的相关知识,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属对其的认识及重视。在平时生活中要有适当的锻炼和适量户外活动。睡觉时选择右侧卧位和软硬适中的睡眠用具为宜。打盹时不宜坐着,以免因脑血供不足和醒后立即站立走动而增加发生跌倒的危险,同时也容易着凉而引起感冒。睡前用温水洗脚,听比较柔和悦耳的音乐使浮躁的心态得以平和等都有助于睡眠,但切勿观看暴力刺激的影片影响睡眠质量。在饮食方面,根据老年人饮食特点制定品种丰富,易消化的低盐、低脂食谱,戒酒[6]。睡前避免食刺激性食物和饮咖啡、茶等能增加兴奋性的饮料,可以饮适量热牛奶帮助睡眠。

2.2 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

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对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也十分重要。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包括环境的色调、睡眠用具、温湿度、声音以及光线等因素。一般睡眠环境的色调可以选择深蓝色或绿色,有助于安定情绪尽快入眠。睡眠用具则根据季节选择舒适的、柔软的以棉质为优,因为棉质布料更适合于老年人的皮肤。环境湿度在60%~70%,温度在28度左右,有助于睡眠时舒适感的提升。环境光线宜暗不宜亮,在暗环境下更有助于进入睡眠状态。

2.3 心理护理

大量资料表明,不良的情绪对睡眠有严重影响[6]。所以及时给予家中老年人适当的心理干预,消除不良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保持愉悦的心情,是改善老年人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不管是退休后的角色转变还是子女不在身边的寂寞亦或是老伴早去的孤单等等都影响着老年人心理、情绪的变化。因此平时多与老年人聊天,关心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并给予适当的疏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2.4 按摩治疗

取足三里、大椎穴、气海穴、内关等穴位,每天按摩2次,用推、揉、搓轻手法按摩表面和四肢[6],调整与失眠关系最为密切的心、脾、肾和脑的功能,调畅气机、健脾养心、调整脏腑、平衡阴阳、安神定志,使机体各部机能协调平衡[7],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2.5 建立正常的睡眠周期

想要建立一个正常的睡眠周期就要养成一个良好、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白天做适量的体力劳动或运动,晚上准时睡觉不熬夜。睡眠-醒觉紊乱的患者,要有意识地建立规律性睡眠-醒觉模式,平时无特殊情况不要卧床,只有在有睡意时才上床[2]。每天下午在固定的时间小憩,避免白天多次小睡,有助于获得理想睡眠[8]。

2.6 指导用药

在非药物治疗都不起作用时应遵医嘱接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一般在患者上床后给药,以避免在药物发生作用时增加老年人跌倒损伤的危险因素,保证患者的安全。服药前后切勿饮酒,酒可增加安眠药的药效,从而产生生命危险。患者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擅自长时间服用或增大剂量,以免机体产生抗药性和其他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 韩芳.重视对老年人睡眠疾患的认识[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10(1):1-2.

[2] 韩方.老年人的睡眠谁做主[J].家庭医学,2010(8).

[3] 谢英彪.失眠[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8.

[4] 李颖军,孙晓春,王琼,等.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2009,12(6):615-617.

[5] 王敬兰.老年人睡眠障碍原因分析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12-213.

第15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的寿命也在不断的延长,老年人的比例在人群中逐渐增大,所以对老年人的医学保健和疾病的防治与护理工作,也得到了医学工作的重视。

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1.1 呼吸系统的特点老年人的呼吸功能降低,支气管和肺的弹性降低,肺泡增大,加之胸部呼吸肌萎缩,易形成肺气肿,肺活量明显底下,免疫功能底下,咳嗽,反射功能迟缓,气管内分泌物不易排出,因易患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甚至造成严重的呼吸衰竭。

1.2 心血管系统的特点

老年人心血管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心包脂肪增多,心肌动脉血管类脂质沉着,形成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心脏的传导系统亦有改变,导致心排出量下降,心率变慢,冠状动脉血流减少,这些变化都是老年人易患心脏病,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1.3 精神系统特点

老年人的大脑皮层细胞逐渐衰退,数目减少,神经功能系统底下,可出现易疲乏,记忆力减退,由于听神经生理退化,听力也下降,注意力也不集中,对外世界事物反应日渐迟钝。

1.4 其他

细胞上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结合,能力降低,造成血糖升高,容易诱发糖尿病。

2 老年人的护理

2.1 精神护理

护士是给病人带去幸福的天使,尤其是老年病人,更应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快乐,要尊重他们,待他们似亲人,语言要诚恳,态度要和谐,不要用床号代替他们的姓名,不要勉强改变他们长期形成的习惯,采取老人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工作,由于他们听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和他们讲话时,要反复讲,直到听清楚为止,并要耐心解释工作,经常向他们讲解,介绍长寿老人,延长寿命的科学道理和方法,从而增加康复的信心。

2.2 临床护理

2.2.1 生活环境

老年患病时忧虑和焦急的心里特别明显,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所以有一个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对他们来说由其重要,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湿度适中,根据天气变化的情况,随时提醒并协助他们增减衣服,消除各种噪音,保持室内安静,病床要略低,便于老年患者下床,地面要平坦,不滑,院中无青苔,以防患者摔倒。

2.2.2 充足睡眠

老年患者晚间睡眠较差,大多数不易入睡,间断睡眠或失眠,所以他们必须有充足的时间睡眠,使体力积累的代谢产物得以分解排除同时减少体力能力的消耗,以加快机体的康复,为了使他们得到更好的休息,必须解除一切影响睡眠的不良因素,向患者讲明睡前不要看报纸和书,避免情绪激动和多梦,护理人员要做的说话轻,走路轻,进出关门动作轻。

2.3 加强观察,自觉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