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范文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

第1篇

一、家庭教育中的几个误区

误区1.只管物质,忽视思想。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社会的思想体系和道德准则的指导下,人们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2]。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之一。因此,作为家长就要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即教会孩子如何做人。然而现在有的父母认为“有钱走遍天下”,父母赚钱只要让孩子在物质方面获得极大的满足就算尽到了应尽的责任,而对于孩子初中阶段的思想变化却从来不管不问。父母如果存有这种教育理念,就会追求物质利益和对孩子的物质欲望的满足,从而忽视了孩子的思想的变化。殊不知,在初中阶段是孩子的思想波动最大的阶段,如果父母只管孩子的物质生活,而不管孩子的思想变化,就很容易使孩子的价值观、是非观发生改变,使孩子产生攀比心理,这样就会妨碍对孩子美好心灵的培养,从而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甚至会使他们产生心理扭曲,养成不良习惯。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要对孩子进行物质方面的教育,更多的是还要关注孩子的思想、行为的变化,使孩子“要成才必先成人”。

误区2.只顾成绩,忽视心理。在现行的社会,大多数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发展方向,成绩优异,各方面都表现优秀。初中阶段,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其心理健康也一样重要。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成长发育期,成人意识不断增强,情绪容易波动,存在逆反心理[3]。家长在此时期内,若不注意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且不能加以正确引导,往往会使教育失败,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苦恼。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马加爵事件是一个悲剧,可悲剧的成因在哪里呢?是心理阴暗和缺乏良好教育的结果。很多父母可能都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这样的教育,容易造成孩子成绩优异,但其他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不会生存,不会生活,使人格、心理产生扭曲。另外,特别是对于一些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来说,由于家庭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使得这些家庭的孩子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产生一些变化。如果家长不能够正视现实并加以正确引导,不注意此阶段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就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和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产生敌视他人的行为。因此,在此情况下,家长首先要能够从思想上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使其身心健康,然后再注重其学习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误区3.只知优点,不问不足。由于今天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作为家长难免会对孩子娇生惯养,有些情况下甚至会放纵孩子,如果长时间这样,定然会平添他们不少的娇气、自私与霸道。作为家长若只看到孩子的优点,甚至将优点放大,而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不及时纠正,甚至看不见孩子的缺点,这样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滋生很多不良习惯和行为。大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毒药,如果仅仅是为了爱,连老母鸡都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作为家长要及时观察孩子的语言行为,正确对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对于他们的缺点和所犯的错误,家长要及时指出并纠正,使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负责任、有所为的中学生。

误区4.只重结果,不管过程。过程与结果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好的过程,一般必有好的结果。然而在家庭教育中,一部分家长不注意对孩子的过程管理,只注重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不管学生的成绩是如何得到的。就像有的家长对孩子这样承诺,你要是在期终考试中考到那个名次,我将……,但平时家长却很少去过问孩子的学习过程如何,不知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学习状态如何,结果就导致孩子生活散漫,学习没有动力,没有榜样。误区5.只重说教,缺乏沟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家长把重心放在了工作上,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沟通。家长仅仅是感觉到孩子越来越不愿听大人的话,并且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仅仅流于口头上的唠叨,家长也没有深究孩子不愿听大人讲话的原因,其实,最主要的是家长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没有掌握孩子此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再者,家长认为自己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什么都懂,所以当孩子在和家长讨论一些问题时,总觉得孩子的想法不对,从而轻视孩子的见解。另外,由于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和所学到的知识,在和孩子沟通时,不知从何说起,从而产生了沟通的障碍。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第一,学会理解与尊重。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最好的教育教学方式。教育要以人为本,而尊重是人本主义的最基本的思想[4]。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互动的、朋友的关系。家长只有和孩子在平等的关系条件下,彼此之间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家长也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到孩子的思想动态和真实情感。只有尊重孩子,才能促进其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因此,家长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对他们进行尊重教育,使他们从生活中学到对他人的尊重与宽容这样的美德。作为家长还要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能偷看日记、偷拆信件、偷听电话等,要给孩子留有个人的空间。父母若不尊重和理解孩子,有可能造成逆反心理。再者,家长要做好言传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好。因为家长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都很大,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学会赏识。赏识教育创始人周弘说过:“如果我们注意孩子的长处,孩子的身上就闪闪发光;如果我们老盯着孩子的缺点、弱点,孩子的生命就变得暗淡无光。”若家长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只会挑剔,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其他孩子的优点来比,就永远不会使孩子得到赏识。过多的训斥批评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孩子自信心丧失,永远生活在自卑的阴影里。孩子需要鼓励和赏识,不需要“激将”。只有适时的鼓励和赏识,才能使孩子不断进步。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作为家长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适时地、客观地评价孩子,指出其优势与不足,全面地评价孩子的能力与性格等,这样不仅肯定了其优点,也指出其不足,为其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也是合理选择培养方向与目标的前提。

第三,为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不要以为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为孩子树立榜样,要创建和谐和睦、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受到熏陶,这样有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和树立自信心[5]。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是生活或学习,这样就将德育教育寓于生活之中了。另外,要在家庭中形成学习的氛围,建立学习型家庭。在家庭教育中,通过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学习,形成一种孩子和家长互动互学的局面。这样,家长才能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才能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若家长没有教育意识,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依然我行我素,长期使孩子在家庭中受到不良习惯的影响,最终必然使孩子感染这样的不良习惯。

第四,学会合理期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正确估价自己的孩子,只要尽心尽力,不必强求。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能力不同,也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作为家长就要摆正期望的天平,不企求孩子成为“全才”,也不要过分苛责孩子不成器。若对孩子提出一些超出孩子能力的要求,就会使孩子的自信心和兴趣受到挫伤,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引发心理的悲观和怀疑。若对孩子的期望恰到好处,就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提高其做事的积极性;若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不切实际,那么这种期望就会变成一种压力,成为孩子前进的障碍。因此,作为家长,要时常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以指导,使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断地锐意进取,取得骄人的成绩。

第2篇

【关键词】甩包袱 方法不当 思想落后 责任心 科学的方法 提高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52-02

常言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家长的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但目前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尽到父母应尽的责任,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视而不见,好像和他们完全没有关系。

一、主要问题

1.家庭“甩包袱”现象严重

现在农村家庭条件好了,许多父母认为只有让孩子衣食无忧就可以,所以把孩子从村小转到中心校或市里,在老师家里住宿,孩子的一切事情都交给老师了,由老师全权负责。这样,孩子平时不完成作业或者在学校惹事,老师不用在给他打电话了,可以安心在家打麻将了,孩子的学习完全和家长没有关系了,父母只负责每月拿钱就行。这样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试问家长,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和你们真的没有关系吗?现在甩手不管,当初为什么要生他们呢?

2.农村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1)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作为老师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要有一个正确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有的家长,针对孩子不完成作业,或者考试成绩不好,回家对孩子一顿暴打,这样的现象,在农村也很普遍,家长认为“不打不骂不成人,打打骂骂成好人”的教育很适合农村孩子。认为孩子不怕打,不怕骂。这种不恰当的方法,给孩子的思想造成了很大负担,孩子的心理会产生不良影响。

(2)另一种现象是家长额外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她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观念,每学期开始,会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辅导材料。如:《单元测试》、《期末大闯关》等,也不管孩子需不需要,统统买回来,整体逼着孩子去完成,孩子的空闲生活过的暗无阳光,不能出去玩,不能看动画片了,整天在题海战术中遨游,白天在学校上课,放学回家做父母给买的资料。孩子没了自由,就像小鸟在笼子里一样,失去了快乐。久而久之,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过重得学业负担。也许孩子会对学习再无兴趣,一见到作业题就反感,一见到书本就头疼。

3.农村家长的思想落后

(1)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了,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对各个方面都有了很高要求,尤其是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但是在农村,一些家长认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见到那些养殖大户、种地大王、小摊贩子、卖菜的、屠户都纷纷的富了起来,于是认为不读书也有饭吃,也会成为暴发户。他们的内心观念是只要有“本事”,照样赚大钱。加上这几年,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高达六、七百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竞争激烈。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一时难以找到工作,这种现象造成一部分家长认识上偏差,认为读书将来找工作太难了。

(2)在农村,人们思想落后,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家长身上依然存在。我们了解到有好的家长认为女孩子学习再好,知识再多,将来也是别人家的。有的甚至干脆让女孩子中途辍学,外出打工,供养家庭或者供弟弟念书,把家里一切好的东西都给弟弟。在农村,一个家庭三、四个孩子非常普遍,生了很多孩子,就是想要男孩,导致超生,家庭人口众多,经济负担沉重。经济负担重导致许多家庭面临分离,母亲忍受不了这样的日子,和父亲离婚,在农村,离婚率很高,大部分都是母亲扔下一家人,自己走了。这样的现象,更加导致家长对孩子教育不够重视,有很少一部分家长偶尔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多的家长从未问过孩子的学习。有些家长从来不到校或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情况,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更不清楚了。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心灵停靠的港湾。家庭教育的优劣程度,父母的责任心,父母的耐心,父母的陪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请父母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二、有效途径

1. 做一个负责任的家长

在孩子小学阶段,他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尚未养成,自控能力比较差,这就需要父母的参与和陪伴。做一个全面陪伴的父母,在孩子放学回家时,家长要耐心的陪伴孩子写作业,即使对孩子的作业,你一窍不通,那也需要你在旁边陪伴,在陪伴的同时,希望家长不要玩手机游戏,聊微信,请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2. 家长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在陪伴孩子做作业时,孩子有不会的题,家长不要大打出手或者对孩子大喊大骂,要耐心的辅导,可以打电话询问老师或者上网搜索,不要把所有的责任怪罪到或者身上。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他也需要父母的尊重。孩子学习不好,父母的责任最大,是你平时不管孩子,放任自流,把责任推到学校老师身上,孩子学习不好,和你的教育密不可分,所以家长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来耐心的教育孩子。

3.家长要提升思想观念

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决定着孩子将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因此,家长应该积极参加家庭方面的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观念,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儿童观、亲子观、评价观等科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让孩子共同成长,科学、系统的教育好孩子。家长要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可以向老师询问一些积极地思想观念,让老师来引导你正视孩子的问题。你也可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如:家长可以观看一些教育专家讲座、或者多看教育频道,多看一些新闻,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打破守旧的思想。家长的思想观念、态度是家庭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第3篇

一、“独生子女” ――关注新问题,关注教育研究新方向

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比有多个孩子的家庭经济上更宽裕,能保证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独生子女的父母有较充裕的时间对孩子实施教育,培养孩子的思想、意识、性格等。但一个孩子也会有其它的问题。比如说,父母对独生子女有时会过分溺爱、过分偏袒、过分放纵、过分照料、过分刺激,这会妨碍孩子的成长,使学生产生性格缺陷。因此,独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长,关键在于是否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独生子女的重要特点就是一个“独”字,随着这一特点而来的是种种特殊条件。这些条件有利也有弊,因此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尤其是在中国农村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自古以来的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家庭教育。一个孩子继承两家香火,导致孩子备受关爱,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心理疾病,所以一定要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十分关注“隔代养”所带来的严重问题和后果,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孩子健康成长。

二、“身正为范”―― 家长良好的素质有利于孩子性格养成

从总体上看,农民的受教育程度都比较低,对新知识的了解不足,因而在教育子女时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农村远离城市,接受知识的速度要缓慢得多,一些腐朽的思想依然存在,对农民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往往会与学生的思想产生冲突,在冲突中,家长往往会借助其在家庭中的地位采取暴力手段对孩子进行打压。长此以往,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兴趣会大大降低,思想逐步走向封闭,产生一定的心理疾病。我们可以这么来形容,一个整天脏话不断的家长绝对不可能教育出一个文明程度很高的孩子。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影响效应,这就是家长素质对孩子的影响。

三、“目标坚定”――家长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差距日益加大,农民在封建思想长期束缚下会产生一种很强的自卑感,因而很多家长产生了一种要使孩子“跳出农门,进入城市”的思想。所以,学生通常会把学习当作家长的事情,认为自己是在为家长争光。而另一些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对金钱的认识比较极端,总是喜欢用金钱观来衡量事情,来教育孩子,使孩子产生了“上学没有用,不如去赚钱”的错误思想。

错误的思想只会对孩子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对孩子进行学习理想目标的教育,帮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家长千万不能把孩子学习的目标仅仅归结为提高学习成绩,而是要扩展到具备学习能力上来;不能把学生的学习目的归结为替家长争光,而应该是追求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温馨关爱”――关注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构建和谐家庭

有些父母将自己对孩子的责任已经简单地定为为孩子的学习提供物质基础和经济条件。在农村学生的父母看来,教育学生、与学生沟通都是教师的责任。孩子回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拿钱、休息。有些家长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学校的表现。家长既不到学校与老师沟通交流,也不在家里和学生沟通。一旦出了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找学校、老师,殊不知最大的问题是出在家长自己身上。因此,大多数农村孩子与家长之间都存在很大的代沟。长期无法沟通使学生觉得家庭里没有温暖,在家只会感到压抑,从而产生了心理疾病。

另一方面,家长不懂得如何和孩子交心,他们只知道要维护长辈的权威,从来不愿意以朋友的身份去和孩子交谈。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很简单,除了粗暴就是粗暴。所以在很多农村家庭里,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非常紧张的,甚至是对立的。我们希望家长多学一些知识,改变一下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