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微视频英语演讲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40

微视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如今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以其“短、精、趣”等优势深受教师喜爱,也迎合了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微视频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也可有效消除青春期学生对传统教学的厌倦感。

一、课前导入,新课展现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始一堂课,精彩的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调动班级学习的氛围。在以往的导入教学中,教师惯用游戏、音乐、互动等环节开展,大部分学生乐在其中,但很容易产生一个问题:气氛是带动起来了,但是本课知识点的融入微乎其微,反而导致进入正式教学时,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微视频为我们的新课导入带来了全新的思路。

进入八年级下册的学习之后,学生对于新教学技术与新授课模式的接受度很高,很多学生与我分享,他们喜欢看《TED演讲》、《开讲啦》这样的脱口秀、演讲公开课。因此我在传统课堂结合了“微演讲”的形式进行了新课的导入,展示了本课的重点、难点,并以逗趣的方式与学生讨论、分享。

八年级下册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单元,本单元的重点是对过去进行时的掌握与运用。在课前预热环节,应该有意加入渲染,同时,对于UFO知识的科普也是我们导入的切入点。在课前的“微演讲”视频中我与学生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When the UFO arrived, I was using the restroom...为了引起学生的关注,我在录制这个 “微演讲”时,将场景安排在一个舞台上,并且穿上了正装,模仿起了脱口秀的主持风格。当我说到我以为窗外飞过UFO而激动地从厕所奔跑出去时,全班学生哈哈大笑。打在视频上的字幕体现出过去进行时的用法,学生也在无意识中有了初步印象。视频播放完毕之后,我在黑板上写下视频中出现的重点词句,譬如:while, land on, I was using...如此微视频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

二、课堂互动,师生表演

以往的教材对话教学,盛行的方式就是教师带读、学生跟读,随后合作对话演练,最后小组比赛检验。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进行巩固,但是,这样的“套路”学生很容易习惯,甚至觉得没意思,没新鲜感,那么教师所谓的情景互动就变成常规任务,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微视频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将对话演练作为课后作业,又将练习拍摄成视频,带到课内来观看、反思,更受学生欢迎。

八年级下册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中的对话场景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且关于“Would you mind...”的知识点比较集中,因此我决定以录制“微场景”视频的形式展开教学。为了完成这次“录制”,W生们做足了准备,平时懒于记忆单词的学生居然也熟记了情景演练的对话。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后录制时出现常识性错误,我也成了“演员”,与他们搭档操练。有的学生当“导演”,有的学生当摄影师,有的学生还自学当起了“后期剪辑师”。这一系列的准备,都是为了更好的课堂展现。

课堂开始,不参与录制的学生做起了评审员,分别就发音、语调、感情、表情、肢体、流利度等对表演小组进行打分。在这过程中,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评分者都仔细研究了每一个知识点,教学效果不言自明。

三、课外共享,家校互动

微视频的使用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它还能作为课堂的延伸与补充,让学生即使不在学校也可以随时学习,不翻笔记也可以随时复习。同时微视频也是家校互动的平台,让家长可以与学生共同学习,监督学生复习。

第2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Unit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Section A Period 2

2 设计思想

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Unit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Section A Period 2(听说课)本单元围绕现在完成时谈论过去的经历。而本节课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铺垫课,即现在完成时的引入,以曾经去过什么地方为话题学习Have you ever been to…·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在回答时运用Me too 和Me Neither。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学习了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过去将来时等的基础上在本单元学习现在完成时,他们对以前所学各种时态基本上了解其结构、意义、每种时态的陈述句 否定句及一般疑问句结构。因此学习本节课Have you ever been to…·有了一定量的句子结构知识储备。另外对本节课对话要求替换的地点名词如:park, zoo,aquarium 等在以前都已经学习过。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和憧憬,对各国的城市与名胜具有好奇心理。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单词:amusement park, water park, space museum

(2)掌握句子:Have you ever been to …·

Yes, I have. / No, I haven''t.

Me too.(Me Neither.)

情感与评价:

情感:①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如何去谈论过去的经历,增强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②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强烈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情感。

4 教学难点

Me,too./Me neither.的准确运用。

5 教学过程

Step1复习和导入:(5分钟)播放迪斯尼音乐Let''s play.用已学过的句型进行口语热身练习。创设英语氛围,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

Step 2新句型呈现(5分钟):用旧词汇图片

用同样的句型替换词汇zoo, amusement park, water park, space museum。加强对该对话的认识。

Teacher: Have you ever been to Sydney·

Students:No. What about you·

Teacher:Me neither..

Step3句型练习:(15分钟)学生看图片分小组练习对话,然后再按洋葱圈方法练习(五分钟)。练习完之后学生分组及按洋葱圈顺序展示对话。(5分钟)

然后学生一起听听力材料并作相关练习题。(5分钟)

Step4任务应用:(8分钟):让学生接受当记者采访他人的任务,利用所学句型对话访谈。

StudentA:Have you ever been to…·

StudentB:Yes,I have.(No,I haven''t.)What about you·

StudentA:Me ,too.(Me neither.)

Step5小结:(1分钟)师生共同总结所学句型与新词。并以练习题的形式巩固小结内容。

Step6书写练习(5分钟):让每位同学写出一段对话,完成语言输出书写的任务。让两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其他学生在笔记本上写,在教师走动给学生提供指导并给予评价。

Step7作业布置(1分钟)为了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并为了和下一节迪斯尼乐园的简介一文衔接,给学生布置两个作业:1.Describe a place where you have been.

2.Search the information about Disneyland.

第3篇

关键词:八年级英语;外研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第一,能运用本课有关友谊的新词汇和宾语从句的表达方式咨询信息,谈论友谊,进行口语交流。

第二,能听懂本单元所提供的听力素材,并完成听力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以下重点词汇:whether, personal, public,whether…or not, by the Way。

辨析短语:right now, at once, immediately, whether …or not 与if 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1.预习检测

(1)同义词

if= relation=

gift= lonely=

(2)词性变化

person(形容词)____________

worry(形容词)_____________

passed(同音词)____________

usual(副词)______________

2.导入

T: I worship reporters so much, I really wonder how they work. Well, I would like to ask you when you interview a foreigner, what will be the first question?

S1: …

3.听说训练

Now let’s listen to Activity1 for the first time, then find out how many people they are.

(听完第一遍后,学生说出听到的人数。)

(听完第二遍后,让学生起来说出他们的答案。)

(听完第三遍,确认答案。)

4.互动

(一听):

回答课本问题。

(二听)

T: Can anybody tell us what he has heard?

Who is your close friend?

Can you tell me where he comes from?

由此引出一系列关于亲密朋友的讨论,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三听):

What kind of questions are personal questions?

Who can go to a public concert?

Why does Chen Huan call Sally a foreigner?

(听完后,教师重新播放一遍录音,共同订正答案。)

5.练习

完成Activity6/7的练习。

6.课堂达标检测

(1)写出下列重点词组

个人问题___________

欢迎来中国_________

来自于_____________

事实上__________

学汉语___________

在学校乐队___________

最后一场公众音乐会___________

几个月以后___________

(2)你能运用所给提示词与组内成员复述对话吗?

If That’s whether…or notask sb. sthbe here with sb.studyinghave heard thatwill be heremiss sb.close to your friend

7.家庭作业

熟读对话,背诵所划下来的10个重点句子。

四、教学反思

本课时首先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是新单词和短语。因为是初二的学生,所以进行了拓展教学,在采用了归类、联想等教学方法的同时,可根据词根拓展词汇,如词根“per”代表“每一”的意思,除了“personal”之外,还有percent, permit 等;表示立刻、马上这一含义的短语除了right now,还有immediately, at once 等。

第4篇

从“数学知识”的分析讲解,到“能力培养”大行其道,再到“数学素养”如火如荼.我们的课堂什么都不缺,就缺真实.常态课应该是真实的,应遵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让学生真情流露,体会数学学习的真谛!

于是笔者撷取几个教学片断,稍加反思与改进,全盘托出,与同仁共享之.

1 常态课应让学生有更多的“话语权”

片断一

一位老师执教九年级数学下册“抽签方法合理吗?”,呈现下面一个片断: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音乐会的门票,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公平、合理的方法,使小明、小丽和小华三人中有一人可以得到门票.

生:抽签(齐声回答).

师:很好,请同学甲来解决.

生甲:我设计了两种摸球的方法.

一种是:取三个形状、重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小球,其中一个红色、两个黄色,把它们放入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三个人依次来摸球,每人摸完均放回口袋中,则每人摸得红球的概率都是三分之一.

另一种是:取三个形状、重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小球,其中一个红色、两个黄色,把它们放入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三个人依次来摸球,每次摸完不放回口袋中,则每人摸得红球的概率也是三分之一.

师:你回答的第一种情况是另一种模型,这里我们就不说了,第二种情况是正确的,下面我们用树状图来证明第二种情况……

老师与学生“共同”证明了第二种情况并得出结论:抽签方法是合理的.

这时,我在后面听到有几位同学在窃窃私语(我相信上课的老师也一定听到了,但没有顾及这些学生的议论,仍然继续他的教学.):第二种方法不公平,假设第一个学生摸到红球,后面的人摸到红球的概率就为零;而第一个人没有摸到红球,后面人摸到红球的概率就大了,特别是前两个人都没有摸到红球,第三个人摸到红球的概率就为百分之百了.

反思

下课后我问这几位同学弄懂了“抽签是合理的原理”没有?同学说:“看老师在黑板上的证明,我们再详细阅读书上的过程,好像应该是这么回事.但这种摸球方式中,如果第一人摸得了红球,后面的人不是就不要摸了?如果第一个人没有摸到红球,后面人不是摸到红球的机会就大了?所以我们还是不怎么懂!”

事后我又与这位老师交流,我问他为什么对学生甲回答的第一种情况不做解释就简单地一带而过,对第二种情况学生的议论也充耳不闻,使学生带着遗憾走出课堂?他告诉我,确实感觉到了学生的疑问,因为怕影响教学的流程,加上课前没有预想到学生会有这样的回答,自己一时也不知道如何解释,就按事先的设想教学了.我告诉他,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很重要,但仅凭情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师生真实地对话,平等地交往,要把课堂作为学生认知、锤炼的场所.

学生对话的现象很多,虽然有的是非本质现象,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但都可以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在课堂上我们不但不能剥得学生“说”的权利,更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话语权”.也就是要教师要通过对话捕捉信息,并对捕捉到的信息有效利用,把学生错误的思路及时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正确的思路得到充分展示.课堂再也不能是教师的专属地,不能将平等对话作为形式,应让学生自由表达.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大胆交流,使学生在对话中厘清知识,在对话中产生思维,在对话中智慧起来,最终形成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改进

建议他以后上这个内容时可以这样进行:学生甲回答的第一种情形,可让学生讨论能否解决问题.事实上,学生经过讨论一定不难得到小明、小丽和小华三人依次摸得红球的概率均为三分之一,但是由于是要放回后再摸球,因此三个人都有可能摸得红球,则不能解决本问题.学生甲回答的第二种情形,也即是不放回后再摸球,其实要解释学生前面疑虑,只要给摸球有一个约定,就是每人在摸球时都不可以看球的颜色,当三人都摸完球时再同时观察球的颜色.这样就能公正、公平地解决谁去参加音乐会的问题了.

2 常态课应让学生身处“问题”之中

片断二

在学完七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公式”后,有位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

计算(2a-3b)2-2(2a+3b)(2a-3b)+(2a+3b)2.

此题一出,教师“生怕”学生没注意到题目的特点,马上说给学生解释道:“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式子第一项是一个数的平方,第二项是两个因式的乘积且前面有系数2,第三项是另一个数的平方,那它是不是符合完全平方公式呢?”

学生齐声回答:是.

师:好,下面请某某同学上黑板板演一下.

……

反思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常态课应该是自然状态下的呈现,就一定要让学生身处“问题”之中,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在平常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控制欲”过强,一个问题提出后,生怕学生答不上来浪费课堂时间,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就开始循循善诱:或把问题换一种方式问,或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再问,甚至有时会自问自答.就这样,本该是学生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体验,被老师的“强势”替代了.

其实,这样的课堂就好比一个魔术师在舞台上本该是给观众表演魔术,让观众享受其中的快乐及感受魔术的神奇魅力,但是如果他不是这样,而是“好心”给观众解惑,讲解他这个魔术是怎么怎么回事,那他不但是违背了“行规”,而且也让观众很失望.同样,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不让学生独自面对“问题”,而是教师不断地对“问题”的讲解,那么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就毫无价值,学生对课堂的感悟也就缺少深度.

改进

其实,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道题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刚学习了乘法公式,会很容易想到把本题的三项分别用他们熟悉的乘法公式展开.在学生自己得到两种方法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作小结:第一种方法把问题看成了三个部分,是从问题的每个部分即局部来观察的;第二种方法把三个部分看成一个整体,是从整体观察问题.因此,教育学生在观察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局部和整体两个部分来观察.这样不但教会学生如何观察,还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常态课应是一个有“问题”的课,让学生身处“问题”之中,在问题解决中其能力得到培养!

3 常态课应让学生在“观察”中前行

片断三

在八年级数学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一位老师的教学片段如下:

师:请同学们解不等式:2x+2>0.

生甲:不等式2x+2>0的解为x>-1.

师:请同学们解方程:2x+2=0.

生乙:方程:的解为

师:请同学们作出函数y=2x+2的图象.

生丙:函数y=2x+2的图象如右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看看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

反思

像上述这样的设计,其实是简单的平铺直叙,其过程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层次比较肤浅,很不扎实.事实上,像上述这样的提问方式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非常普遍,教师只是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作简单的罗列,这种方式只利于教师教学进程的实施,但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以记忆性问题为主,极少有创造性和探究性,学生齐答比例高,回答问题的方式单一,课堂效率十分低下.观察是思维的起点,常态课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观察,使学生在观察中分清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观察中习得看问题的方法,在观察中打开思维的另一扇窗.

改进

我们可以把上述设计稍加改动,请学生填写下表.

学生完成表格后,经过分析、比较和观察,容易发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根及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内在关系,学生在不自不觉的状态下得到了新知识,同时还形成了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4 常态课应让学生“跳出”束缚去探究

片断四

在八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一课中,让学生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一位老师设计如下探究过程: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在完成表格进,很容易就“发现”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反思

其实,以上过程只要学生用非常简单的知识就可以完成,是教师设下的一个“圈套”,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欲望,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既没有成功的喜悦,也没有失败的反思,可以说这样的探究是无效探究.

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常态课与示范课、评优课、展示课等相比,自然会少许多的“限制”或“约束“.因此,教师在常态课中更要大胆放手,要让学生在鲜活生动、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中,去充分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快乐,在失败中反思成长.

改进

上述设计,如果我们稍加改变,情形将会大不一样:

师:老师现在给每个小组5根小木棒,长度分别是3cm,4cm,5cm,9cm,11cm,请从中任意取3根小木棒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看哪个小组拼又多又快?

生:分小组拼搭三角形.

(学生忙得不亦乐乎)

不一会儿学生便纷纷举手,汇报自己实践的收获了.

这种设计对学生就少了许多限制与框框,可以任意取3根小木棒来操作,在操作中有时取的3根小木棒可以搭成一个三角形,有时取的3根小木棒不能搭成三角形.学生在成功与失败中,经过同伴交流、思维碰撞中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收获到了成功的经验.有许多是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新发现,这是同学们在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中放开手脚所得之的成果.

用真实的眼光看学生,学生是聪明活泼的;用真实的眼光看自己,自己是个性鲜明的;用真实的眼光看教学,教学是朴素平常的.在一个真实的课堂里,学生是永远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力、富有生命力的.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导入;原则;方法

新授课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它是传授新课的“序幕”。心理学家认为:凡是新异的、直观形象的、灵活多样的刺激物或手段,都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良好的学习情绪。一堂课最成功、最关键、最令人关心的就是导入环节。导入技巧在成功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反思课堂教学导入,立足课堂实践,尝试、探索、研究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课堂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下面我介绍几种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一、兴趣式导入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可充分创设情景,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导入新课。

1.实物、图片、形态语言导入法

这种方法能马上导入课文,还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人入胜。如学习七年级上册 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时,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实物:banana,pear and apple. T: What’s this in English?

2.游戏导入法

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根据所授知识的特点设计游戏方案;制定游戏规则,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如单词复习,可采取同义词接龙比赛、同根词接龙比赛、头脑风暴等。

3.歌曲、视频导入法

音乐能活跃和丰富听者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敏捷和活跃状态。视频能使教学达到具体、形象和生动的效果,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任务型导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除了借助插图、各种媒体、学生的言谈、表演外,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法

这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巧妙的情境能激发兴趣,诱导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如导入七年级上册Unit10:Can you play the guitar?时,教师可以事先带上一把guitar到教室里弹奏,然后问一个同学,让同学互相表演,接着引出Can you dance/sing/speak English?等。让其他学生一起跟着动作说英语,进一步引出新的句型I can play the guitar, but I can’t play the piano….这种方法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直接“入境”,然后尽快地进入语言学习的最佳状态。

2.温故导入法

在每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或提问来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如在教学现在完成时态时,可以通过复习一般过去时来引出新知识。

3.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在上新课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案例:我在讲七年级下册Unit 10:Where did you do on vacation?这一课前,要求学生做一个小调查(Make a survey),询问全班同学的“五、一”节是怎样度过的,并制成表格形式,然后做一个简单的报告。

三、生活化导入

英语教学要贴近生活,从学生关注的话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方面来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能力。

1.联系实际生活导入

实践出真知。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事、物总有一种亲切感,因而他们愿谈、乐谈。如教九年级Unit10: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第一课时时,教师问学生What do you usually do before going to school in the morning ? Do you like mornings? Why or why not ? 然后教师谈到自己的a terrible morning,再谈到Tina’morning.这样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绝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背景知识导入法

用背景知识来预告新授课的内容,也能充实学生的知识。如教学八年级下册Unit4:Reading 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教师可事先通过多种途径找到有关志愿者去西部山区支教的材料或背景知识,把它们制成幻灯片来展示。

四、主体性导入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三分钟课前演讲、自由式谈话

把学生的值日生汇报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或让值日生汇报当天学生的出席情况、天气情况,或师生就日常用语进行问答。教师也可让一位学生上台演讲三分钟,演讲的内容可以是话题报告,也可以是看图说话。

2.课本剧表演

新编初中英语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可以编成课本剧。如教八年级下Unit3:What a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教师可事先让成绩好的同学将课文改写成简单易懂的剧本,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物,表演What are they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再由学生进行排练。教师从学生的表演中,逐渐地导入新课。

总之,“导入”是教学整个过程的开端,它不仅为整个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的确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它的灵活运用一定要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广大的一线英语教师应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逐渐形成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方法为主导、以交际使用语言为目的的新教学理念,如果做到了因地、因人制宜,做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就能顺利地调控整个教学过程、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

第6篇

教材版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

学生分析: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经过了一年半时间的地理课程的学习,已经学会了怎样读图析图、总结归纳知识点,进而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地理课程的项目。对于我国首都北京,很多同学都有一定的兴趣和了解,因此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没有压力,满怀期待。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中的文字说明不是很多,却配有较多的地图和图片,另外需要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活动题设计的也不少。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和相关图片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真正让学生“手动起来、脑学起来、思维活起来”。

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2、理解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3、知道北京的城市职能;4、激发热爱祖国北京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悠久历史和城市职能

难点: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以备课上展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问学生歌曲的名字?学生回答:《北京欢迎你》

教师:没错,是《北京欢迎你》。可以说自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以来,北京正在吸引世界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对这座文明古都又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简单说说你心目中的北京是什么样的?

讲授新课:学生述说对北京的印象

教师:大家眼中的北京美丽而又生动,同学们对北京的了解也涉及了很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是从悠久历史的角度来说的。但我们学习一个地区,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同时,北京作为我国首都,还有它特殊的城市职能。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着这三个方面,走近北京,对我们的首都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展示学案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说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主要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本和学案,哪位同学来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一方面它是多朝古都,金、元、明、清先后在这里建都;一方面它的名胜古迹众多,其中长城、明清故宫、天坛、颐和园、周口店猿人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注释: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名胜古迹图片并让学生对其中某一两处景点作简单介绍。

教师:大家对北京的名胜了解得真不少!其实除了这些古迹名胜,北京的旧城布局也能体现出它悠久的历史。(多媒体出示北京旧城图)结合学案内容和北京旧城图片,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北京旧城城市布局的特点?

学生:到讲台结合图片作介绍(城内建筑排列呈棋盘状,皇宫居于城市的中心,通过中心有一条南北延伸并使城市左右对称的中轴线,整体上呈凸字轴线型的城市格局)

教师:一回生二回熟!哪位同学愿意再来说说?(又一名同学台上展示)就刚才两位同学的表现,谁来点评一下?可以从语言、表情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评价。

学生:点评(一至两名同学)

教师:大家的点评很中肯。希望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能有更多的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你的风采!

刚才我们知道了北京旧城布局的特点,而我们此时看到的北京旧城,也是经过了几番朝代变更的(多媒体出示北京古代城区变迁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并思考图中的两个问题,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意见。

注释:问题1: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在空间上是怎样变化的?2:分析说明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学生:思考并与同桌间交流后回答问题(向东、北扩展;与水源越来越近)

教师:北京城城址的变迁是朝代变更的结果。几百年的沧桑岁月积淀了北京城厚重的历史文明,也给北京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人来北京故宫参观,给故宫的保护带来了很大压力。结合学案和课本24页活动2题,小组讨论怎样缓解故宫的压力。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并发表见解

教师:了解了北京的古城文明,我想问大家,为什么北京会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学生齐答多朝古都)为什么都选择北京作都城呢(学生齐答地理位置优越)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分析北京所处的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师:多媒体出示有关地理位置的图片及文字

学生:边读图边分析填写学案后台上展示。

注释: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1、纬度位置: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干湿适中;2海陆位置: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3战略位置: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西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教师:通过对北京悠久历史、地理位置和城市职能三方面的学习,大家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何呢?我们做几道练习题来检测(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学生:回答练习题

教师: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很不错。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北京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谁来谈谈你的收获和感想?

学生:积极发言、畅谈收获

教师总结:大家的发言很精彩!怀抱着对北京的浓浓情感,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够有机会去北京走一走、看一看,真实地去感受我们宝贵而又可爱的首都,伟大而又骄人的祖国!它正敞开双臂迎接世界的检阅,展现迷人的风采!愿我们同祖国北京一起,加油努力、共创未来!

第7篇

一.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一)导入新课

初中生的原有知识水平、社会阅历等十分有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太强,对比较深奥和心灵感悟的知识的理解则更加困难。直观教学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往往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借用多媒体导入,引人入胜。

如: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宇宙里有些什么》时,导入部分笔者是这样处理的:神州十号成功发射,表明了我国航天事业有了新的突破。航天员主讲的太空课堂吸引了全国的中小学生,所有的人都为之惊叹和喝彩。那么,茫茫宇宙里有些什么呢?想不想知道?然后,播放介绍银河系的记录片。学生被记录片深深吸引,探究宇宙奥秘的兴趣激发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

(二)创设情境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环境与当今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天壤之别,容易造成教学点与学生兴趣点的脱节。借助多媒体,将两者和谐地衔接起来。

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社戏》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连山,朦胧的月色,含香的水气,婉转悠扬的笛声,还有一大帮顽皮无私友好的农村儿童一起煮豆的经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但学习这一课时,如今的那些衣食无忧、娱乐生活十分丰富的孩子怎能体会到“偷罗汉豆、煮罗汉豆”的乐趣,怎能理解看社戏是多么的令人盼望。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表现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的图片和有关鲁迅童年生活的影片。学生了解了时代背景,兴趣油然而生,自觉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了。

二.巧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一)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遇到理解上的困惑。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图片动化处理方面具有高超的功能,利用这一功能,把抽象变具体,把静态变动态,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如: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核舟记》时,学生对微雕技术不太熟悉。核舟上雕刻着五个人,还有茶炉,船桨,佛珠,手卷等物品。人和物雕刻十分精巧,细致,人物表情栩栩如生。况且这些都建立在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核舟上的。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看核舟的体积,观赏核舟雕刻的艺术,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实现自主学习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随时可轻松地调出自己所需的信息,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先决条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如果你不选择学习,没有人会将知识灌输给你,如果你不主动、不积极学习,很可能什么新知识都学不到。常此以往,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交流方式。学生交流不再局限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展到学生与任何在网上交流的陌生人之间。

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唤起学生情感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是情感丰富的作品,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经历,无法体验作家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播放音乐是一种渲染情感的重要手段。把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结合起来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学习《紫藤萝瀑布》时,笔者一边范读课文,一边播放班德瑞的轻音乐,让那潺潺流水和清脆悦耳的鸟鸣来松弛学生的身心,给他们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感受紫藤萝瀑布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展示画面是另一种渲染情感的手段。如通过展示茫茫草地、皑皑白雪、湍急大渡河、摇摇晃晃的泸定铁索等画面,学生知道了的艰难,再读《七律・》,就能体会到“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背后蕴含的真实情感。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我们有时也会通过播放视频来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因素。

四.教育现代化设备要合理使用

第8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到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满堂灌”。课堂上只有教师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可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言。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出一个快乐情境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使学生在心境愉快,在情感交融的气氛中激发求知兴趣,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

音乐是一种流动的能量,比文字更为直接触动你的心扉。英语的语感与音乐的节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歌曲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语音、节奏。音乐教学的辅助作用比其他教学手段所产生的作用更为直接和深刻。

用音乐创设情境是一种极佳的方法。将音乐融汇于智力发展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形成一种内驱力,使学生轻松进入课堂,快乐学习新知。

上课班级:九(1)班

教学内容:Go for it!(9年级) 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Period1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为话题,并围绕关系代who、that的用法,通过学习由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让学生学习谈论自己的喜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本节课主要围绕the music that…这一话题展开思维、口语训练句型:I like music that…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精心挑选各种音乐,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案例片段

Step1.

T: Now it’s relaxing time. Do you like music?

Ss: Yes.

T: Most of us like music. Because music can make us relaxing and happy. And I like listening to music in my free time .

1) T: And now let’s listen to a song. (播放一段梁祝的小提琴协奏曲,美妙轻柔的乐曲响了起来,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下午的沉闷逐渐地消失了,他们渐渐进入状态了,学生跟着曲子哼着。)Do you know it? You can tell me the name of it in Chinese.

Ss: It’s梁祝.(全班笑)

T: Yes, You are right. We can call it classical music.

2)T: Now, look here. Who are they? (幻灯片打出一张图片)

Ss: SHE.(这是相当受中学生欢迎的一个演唱组合,选择学生熟悉的,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T: They can sing lots of pop music. Let’s listen to one of their songs. (play)(学生的情绪高涨,很多学生跟着唱,而且唱得很好,便于我引出本节课的一个词组:sing along with

T: What’s the name of the song?

Ss: Super Star.

T: Yeah, you know it well. Many of you can sing along with i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song?

S1:It’s loud.

S2:It’s energetic. (学生如我预期的一样,回答出了loud 和energetic这两个词。我设计这个问题是为后面的听力做铺垫,因为本节课的2b要求学生听并写出一些音乐的性质,语速很快,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提问先让学生打个底。)

3) T: Do you know this man? (幻灯片打出一位弹着吉他的美国乡村歌手的图片)

He’s a country singer. He played the guitar very well.

He made lots of famous songs like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班级有些学生借了我的英语歌曲录音带去听,听学生说起过有几个同学会唱好多首英文歌,且唱得很好。)I know some of you can sing this song. Now who can sing this song for the class?

Sicy 和Christine(此班每个学生都有英文名字)举手了(这两个学生口语很好,对英语很 感兴趣,嗓子也不错)

T: Please.

Sicy 和Christine: … …

(唱完之后,全体老师和学生热烈鼓掌,唱得确实很棒!甚至课后评课的老师还一直称赞这两个学生。)

T: So beautiful, thank you. Is it relaxing to enjoy country music?

Ss :Yes.

T:I like this song very much. Because it has great lyrics (words of a song). (引出生词:lyrics)

4) T: What’s the man doing? (打出理查德.克莱德曼弹钢琴的幻灯片)

Ss :He’s playing the piano.

T: Let’s listen to a piece of piano music.(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大多数学生报出了这曲子的名字)

T: It’s so quiet and gentle (soft). (引出生词:gentle)

5) T: What’re they doing? (播放flash: 随着音乐跳舞的人们)

Ss :They’re dancing.

T: They’re dancing to the music.(本节课的重点词组)

Step2.

T: So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that we can enjoy. But I prefer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 (引出生词prefer,并解释prefer = like…better)

T: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Tell me why.

(Two minutes later)

(学生发言积极踊跃)

S1: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Because I love dancing very much.(英语成绩一般,但很开朗、很活跃的一个男孩子)

T: So you can dance well, can’t you?

S1: Just so-so.(全班笑)

S2: I lov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 Because in my opinion, music brings pleasure to people not only in the way of listening to it, but also in the way of singing along with i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is one can feel it while listening.

(这个女生是本班英语能力最好的,她的回答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不由自主地鼓掌了。)

S3:I prefer music that is quiet. Because it’s relaxing.

S4:I prefer music that was sang by Jay(周杰伦),because he is creative.

S5:I prefer 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 Because … …

… …

(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 …

案例结果

教研组评议

整节课让人感觉像是在上音乐欣赏课而不是英语课,所选的歌曲都很到位,不管是轻音乐、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本节课重点词汇和词组都是由音乐自然地带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习得新知识,这种方法确实不错。

课后学生调查

Jackie(成绩中等,不是很勤快,上课有时会开小差):老师,这样上课真好!我这节课很认真听,没有开小差。以后最好也这样,最好天天这样!

Nacy(成绩非常优秀,每次英语测试总是最好): 这样上课让我觉得好轻松哦!我对英语更感兴趣了。我好羡慕Sicy 和Christine,她们唱得太好了,我要向她们学习。

Nick(成绩不好,经常不及格,对英语没什么兴趣):这样上课很有趣,我很喜欢,我很喜欢音乐,虽然一些英文歌曲的词我听不懂,但英文歌我还是喜欢。

分析与反思

学英语难,教英语更难。在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尽快地将学生带进英语之门,历来就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门槛”。本人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而精心挑选音乐并在某个教学环节中播放音乐,是创设轻松愉快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从事英语教学几年来,倍感音乐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在上七年级下册Unit 6 It’s raining!第二课时时,我挑了

How is the weather?

How is the weather? It’s a fine day.

How is the weather? It’s a cloudy day.

How is the weather? It’s raining.

… …

这首简单易学的英语歌曲,以学唱歌的形式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句型,并让学生编写weather song ,这样的复习形式,调动起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音乐与英语相结合,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增强记忆力,减轻学生的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倍添课堂教学的魅力与风彩。通过运用音乐渗透文化意识、练习听力和口语。

美妙的音乐容易使学生从有意注意转向无意注意,避免大脑皮层的疲劳,使他们轻松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种方式的要求是教师所要教的歌曲曲调是学生所熟悉的,比方说是学生以前学过的中文歌曲的曲调,而歌词是学生这堂课所要求掌握的内容。这样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巩固了当堂的新内容,一举两得。比如:在上八年级下册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的第一课时时,我选了

If you are happy

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

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never be afraid to show it

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tomp your feet

… …

这首歌引入本课的教学重点,因为这个单元主要是讲由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这首歌的旋律跟中文版的《如果高兴你就拍拍手》一样,学生非常熟悉 ,这首节奏轻快的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经意地习得新知识,而且效果显著。

当然,我们不可能让每一节英语课都“仙乐飘飘”。不过,我们要利用好音乐这个工具,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这无疑对教师是个挑战,教师必须对课本烂熟于心,必须对教材钻研深刻,必须搜集并掌握一定数量的通俗易唱的英文歌曲,必须有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对教师来说要让英语教学在音乐中快乐飞扬,绽放它的光彩,功夫还在课外。

第9篇

一、“微型课题式”学习在历史活动课中的意义

历史“微型课题”式学习以课题研究为教学的切入点,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运用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做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学生在课题式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研究、分析、评价历史现象、人物、事件的正确方法,是一种方法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满足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

二、历史活动课“微型课题”式学习的操作实践

“微型课题”式历史活动课的具体实施包括确立课题、制定目标、小组分工、搜集资料、成果展示、评价总结六个环节,整个过程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体的创设、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激励与评价机制的反馈来提供支持和保障,并自始至终伴随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指导评价。

1.课题的确定

确定课题是整个探究过程的起点。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下自己提出问题,形成课题。如在讲授完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教师播放《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歌曲,在音乐声中展示了两组幻灯片:改革开放前中国的落后、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巨变,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我们的家乡在改革开放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有的学生从吃的种类谈、有学生从穿的款式谈、有的学生从交通工具谈、有的学生从居住条件谈。此时学生感觉自己对家乡了解还不够,于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认知需求和兴趣确定一些子课题:如《从家乡的交通变化看改革》《从家乡居住环境变化谈改革》《从家乡学生学习条件说改革》等。

教师的情境创设一定要巧妙精彩,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对学生的选题要进行适当的指导,课题要符合创新性、可行性、科学性的原则,对不符合初中生实际的、价值取向不正确的、大而空的课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将课题中相似和接近的进行合并、重组。总之,要在选题阶段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扬长避短,发挥乡土课程资源的优势。

2.设计课题达成目标

历史活动课课题目标设计,应紧扣《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课题目标。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在“微型课题”式教学中要达成下列目标:(1)初步学会搜集、整理相关历史资料的途径和方法,锻炼用历史资料佐证自己论点的论证能力。(2)学会展开社会调查的方法,能根据自己的调查统计,撰写调查报告,分析家乡变化的原因,认识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及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3)锻炼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培养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团队精神。

3.小组分工

在确定课题主题和明确目标后,接下来一个步骤就是进行分组。分组时可以由教师根据本班同学的情况进行分组,也可以在保证学生能力平衡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合。分完组后,各小组成员要对探究的课题进行分工,选定自己在小组中承担的角色,明确自己的任务,确定自己搜集材料的内容。

案例:《从家乡交通巨变看改革》小组分工表

4.课题研究阶段

课题研究阶段是开展“微型课题”学习最重要的阶段,直接关系着课题研究的成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利用学校电脑房上网搜索、调查访问、实地考察、人物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相关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的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查、自己找、自主发现、自主思考。同时也要发挥教师主导性的作用,成为学生的指导者,教会学生怎样正确识别材料、筛选材料,去伪存真。以《从家乡教育的变化看改革》这个课题组为例,教师可以就如何制定问卷调查表、人物访谈录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在调查访谈时要告诉学生访谈的注意点:举止要大方、谈话要礼貌,访谈前要设计合理的提纲,访谈时要做好记录,可以拍照、录音留下资料;提醒学生上网搜集资料、查阅资料的范围,对于查阅到的资料如何去粗取精、辨伪存真;帮助学生确定调查对象、部门,实地考察地点等等。

5.成果展示

活动成果展示是活动课课题研究的重要一环,它将学生研究结果形成成果在全班或年级进行交流。成果展示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课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尽量要让每一个课题组都有展示的机会。

在《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这节活动课中可以采用这样一些方式进行成果展示:如举办《家乡的昨天、今天》图片展、举办《家乡巨变话改革》演讲比赛、制作《家乡的变化》校园专题网页、举办《日新月异家乡颂》历史小报展、出一期《家乡新貌》黑板报、举办新闻杂谈《家乡变化之我见》等。

6.评价总结

第10篇

1.音乐课堂中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意义

音乐可以作为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音乐教学更要以此为基准原则,关注学生情感的释放。音乐老师作为音乐教学的具体实践者,首先老师在课堂上要充足饱满的热情,让自己的积极情绪去感染同学们,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对于音乐教学的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对学生传授音乐审美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对音乐有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表现与创作等能力,并且还要能够采用一些具体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感染与教育。在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课堂,学生才会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来。在欣赏《扬鞭催马运粮忙》一曲时,首先介绍这是农民丰收了,骑着马儿去交公粮情景,然后让学生欣赏一遍音乐,感受到速度的变化,听完后找几位同学模仿骑马的动作,他们很生动地将电视、电影看到的骑马动作模仿出来,甚至有的同学会很自然的跳起了"骑马舞",一下子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教师再根据他们的不同动作,让同学们来选择激烈的音乐选择哪种骑马动作,缓慢的音乐选择哪种骑马动作,同学们情绪高涨,都在试着做动作。这时,老师有表情地带领学生随着音乐作不同的动作,整个课堂非常活跃,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实践证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营造音乐课堂气氛的几种方法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以内,音乐课堂的教学更多是以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模式,缺少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会极大的影响音乐课堂气氛的营造,针对此种情况,我们通过研究和实践得出以下几种方法:

2.1以情感共鸣的方式对课堂气氛进行烘托。不同的音乐表达了不一样的情感,它带给同学们的情绪体验也是不同的,对于那些节奏比较平稳、速度和力度较为舒缓的音乐,会让人感觉到一种宁静与和谐,从而让人心情能够更加平和;对于那些旋律比较轻快的音乐,由于其本身节奏感较强,同学们的心情也会随之变的愉快与爽朗,所以更容易将同学们带入其中。只有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同学们才会更快的进入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就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第一单元来说,本单位的主题为青春的旋律,其内容也与初中生的年龄、性格等特点相契合,本单元所选取的乐曲和歌曲具有鲜明的青春气息,比如对于青春舞曲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欣赏一下《掀起你的盖头来》作为新课程开始之前的导入,通过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的方式,让同学们感受一下歌曲所呈现出的少数民族舞蹈的魅力,经过了热身阶段的学习,下面就是对正式课程的导入,播放青春舞曲的音乐,通过这首音乐欢快的的节奏可以很快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对这首歌曲的曲调、旋律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充分的感受,使同学们的情感与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达到一个呼应共鸣的状态,从而让学生进入到课堂的氛围之中,接下来就是对歌曲的练习与演唱了,这个过程老师可以以分组的方式将同学们分为不同的小组,采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同学们参与歌曲演唱的热情,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的目标,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音樂性的活动,比如关于歌曲的民族性特征以及相关乐器的特色让同学们根据自身的兴趣去主动的探索与研究。

2.2培养发展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爱好。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一角度来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需要特别关注与重视的,着重发展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不仅能激发起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动力,同时又能保障学生音乐情绪情感的持续。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就特别指出要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的享受音乐,培养学生用音乐来提升人生价值的的理念。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同样如此,老师一定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际实践过程中,让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灵活的思维方式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从而使音乐的情感情绪保持更加持久有效。就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电子空间站主题来说,教材内容更具创新性与时代感,与现实生活相贴合不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新意,同时有效的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老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从单一到复合的线索为基础,对于不同的曲目如《西班牙斗牛舞》、《丝绸之路》、《雨林》等突出它们的地域性特色差异,以学生的认知程度为基础,尽量做到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化到多元化,将多种元素相结合,从而调动同学们的好奇心,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3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环境有效制造课堂的气氛。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对于积极健康的课堂气氛的保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让同学们在走进教室的一刹那就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音乐氛围,引导其释放出音乐学习的热情,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场所,对音乐教室加入一些设计性的元素进去,能够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音乐的情境中,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程的梨园风采中有涉及到京剧的曲目,大家都知道脸谱是京剧艺术中一个比较有特色的部分,老师可以准备一些人物的脸谱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将同学们带入到京剧的氛围之中以此作为京剧课程的开场,激发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再者还能据此开展一个脸谱的制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自身对相关角色的认识,自己动手绘画脸谱,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可以让同学们对于京剧中的不同人物形象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有效激活了课堂氛围,让同学们在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音乐艺术的创作乐趣,对于创建积极乐观的课堂气氛是非常有利的。

第11篇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优势 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英语教学,可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同时,多媒体教学通过把有关文字、图形、图表、声音、音乐、语言等按一定的逻辑次序,根据预先的安排或现场反馈把这些资源逐步呈现给学生的方法,使英语课收效较低的现象得到极大的改观。

一、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多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模拟仿真各类情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 8 Section 1a-1c时,我首先放了一首轻松愉快的英语歌,把课堂的气氛变得很热烈,再放了几段人们在餐馆就餐的视频,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由被动到主动,轻松地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

二、突破重难点,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率

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过程。要准确地把握使用多媒体的良好时机,处理好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要有适当的课堂讲解、板书、师生交互和学习反思过程。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可用动画模拟现实全过程创设情境,化静态为动态,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以不同的方式恰当地表现和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如,在教学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4 Section 1a-1c时,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理解起来很难。首先我播放了多段视频,再板书视频中的几个例句,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个重点内容,接着听录音材料,让学生完成1b,并检查答案。在屏幕上出示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顺口溜,让学生迅速记住。接下来学生做Groupwork。最后,老师总结,我运用多媒体使这堂课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三、多媒体教学可以扩大信息容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由于互联网的应用,网上信息丰富而新颖,可以从网络及其他信息源中获得大量的相关知识,根据教师的提取、整合,得到最新、最全面且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这样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从而增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非常利于学生的学习。多媒体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提高了教学效率,这是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

四、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

在制作课件时,教师要多在网上查阅资料,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及学生情况进行筛选和修改。教师设计、制作或选择适合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多媒体课件,始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为指导,要注意课件的修剪,尽量做到简洁明了。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声像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弥补教师的不足。例如: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 7时,因为我们是农村学校,学生们根本没吃过西餐,所以我认真制作了课件,把与本单元有关的食品通过图像和动画的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们理解由困难变容易,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了中西方不同的餐桌礼仪。

五、使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重学生们的课前预习,让他们有心理准备,课件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2.课件仅仅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一种辅助或补充,要充分考虑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依据教学对象的变化不断改变教学方法,统筹全局,引导学生适时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在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设计相关的评价,结合学生的反思,促进学生对自身认知结构中缺点和优点的认识,从而优化认知结构。

现代教育技术的革新,要求老师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发挥出更大更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华.浅谈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利与弊,2010-08-10.

[2]朱文瑞.浅议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2011-08.

[3]李小凤.巧用多媒体地理课堂添生机,2010-11.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媒体教学 应用和反思

一直以来我很羡慕能运用自如用多媒上课的老师,清晰的画面,震撼人心的音频效果,完美的动画,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确实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1.多媒体语文教学的优势

1.1 录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声音是人类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课时,老师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放录音,学生聆听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谁着古筝的音乐和作者一起陶醉在那富春江的美景中心潮会随着作者的情感激流而澎湃,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课文录音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听录音无声读,伴录音轻声读,跟录音试着读……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录音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利用投影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投影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只要运用得当,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的《三峡》一课时,课文不仅画面生动而且文字优美,但学生无法通过形象的对比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学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出水流湍急的三峡,凄冷的山谷和素湍绿潭以及站在山谷上不断啼叫的猿,用投影片进行展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受山峡山水的特点。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以上两点近些年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上的运用越来越多,但是我认为它有利也有弊。下面是几点我的观点:

2.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弊端

在多媒体课件广泛运用于教学的同时,一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也随之产生,关于这方面目前讨论已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文将着重点放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局限性。

2.1 多媒体不能取代语文个性化教学。

语文课的特质要求语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通过生动富于魅力的朗读,去诱发课文中的美,去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以诗人般的激情,创设课堂的美的氛围,同时将自己感受到的美去感染学生,并通过师生的思维互动,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而这一切,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代的。但是,目前大多数语文课,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语文教师注意的是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学生眼睛盯的是多媒体的演示屏幕。师生人际情感交流已被冷冰冰的机器所取代,如何体现语文个性化教学?

2.2 多媒体的滥用与误用,直接导致了语文课教学诗意的苍白。

在一些科目上,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问题形象、直观,重点难点突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语文不同,我们知道,文学语言就不同于其他语言,它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隐喻性、象征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因而采用多媒体的直观视觉形象是难以传达文学语言的内涵的。

因此,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韵味是网络或一个课件难以演绎的,绝不能以生动的图像和音乐来替代学生自己对语言的领悟。教师不能过于依赖以声像功能为主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而应该让师生之间面对面的共同研读与欣赏,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准确和意蕴丰富等,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3.我之见解

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主要目标。使用多媒体与否,关键是看能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能否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即以教学性为出发点。如果不根据实际,只是一味地赶时髦,不仅不能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反而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

所以我们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物理等学科,语文教学更是一种情感教育。如果语文课上没有了语文教师富有激情、充满个性化的声音。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就必定索然寡味,学生的积极性又从何而来?因而,我们必须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切忌滥用或不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否则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甚至将原来的优良传统也丢掉了。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中国的语言文化传承下去,不能盲目攀比或迷信所谓的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我们要吸其精华却其糟粕,因为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手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教学质量。

第13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形式与方法;初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09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涉及到学生会意,发挥学生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教学方式。在这种行径时,学生的注意力主要在言语的意义上,而不是言语的形式上,@与语言演练讲授有本质的区别。它注重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介入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取的体味。

教师要在讲授目标的指引下教学,使学生能在任务型教学方法下感觉获胜后的愉悦,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情感经历和调解学习战术,构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综合语言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在新方针英语“任务型”策划过程中依据学生的特征,灵活运用课本,为学生创设生动的、与其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任务行径,让学生用大脑、用手去思考,创造多种设计,挖掘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参与完成好教师所布置的真实任务,达到实现各单元的教学所规定的要求。

一、图表实践法

了解到Book2 Unit 2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Period 2 笔者设计了“看病”的任务,围绕这个话题,用手指着身体的某个部位,边指着边教学,告诉学生身体各部位的英文名称,并展示人体模型,让学生掌握身体、头、眼、耳、鼻、手、脚等部位的英语生词。然后,笔者制作好一张表格供学生分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或去图书馆,了解身体部位和常见疾病的各个部位,并按要求填写表格。策划这个任务的目标是增强相关身体部位及常见疾病的英文名称,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趣味性与生活化。

See a doctor

Body Pails

head...

illnesses

headache...

A. 必备的词汇和句型1. tooth, head, ear, stomach, eye, throat, leg, neck, sore, fever, cold...2. What’s the matter/trouble?What’s up/ wrong with you ? I have/had...How long have you been like this? For two days.

B. 提出建议

(1)Don’t stay up late. (2)Lie down and have a good rest. (3)You’d better drink more hot water. (4)See a doctor. (5)See a dentist.

“看病”是学生熟悉的话题。

因为所有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这种经历,安排学习任务围绕这个明确的话题。因此,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不仅有话题可说,而且根据所提供的内容,学生可以轻松流利地表达出来。

第二个任务是life habits,这个任务的目标是除温习与巩固身体部位与疾病的生词与句型外,还能使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使用学校资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通过填写下列表格,使学生懂得“how to keep healthy and have good habits”。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形成一份更加合理的饮食结构。

have/ eat more fruit and vegetables

eat less beef, pork, lamb, etc.

drink more water

dink more tea

drink less cola and coffee

sleep early

get up early

play sports every day

have a good rest

以上这一设计合理利用学生的认知情感与体验来完成所要学习的知识,又能通过这一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如何关注、解决与照顾自己的身体健康的实际而又有利的问题。

再如,Unit 9 when was he born? 这个单元的拓展课上采用了姚明的简历的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描述姚明,增加自己的评价。

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描述姚明提供了大量的关键信息,然后根据关键字构建自己的文本。然后,呈现范文,落实和帮助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When

What

Sep. 12th,1980

was born

At the age of four

Had/got his first basketball

18

Worked /played for one's national team

2002

went to the USA

played basketball

in the NBA

二、图片实践法

七年级下册Unit11本单元主要是关于旅行,而写作的要求就是旅行日记。先让学生听一首有关旅行的歌,再师生间谈论有关天气、人和事件等引出本课的主题,然后由学生问教师问题,继而操练一般过去时的句型。如:“Were there...? Did you see...? Did you go...?” 接着,过渡到Section A 3a 完成设计谈论以往发生的事,回顾自己以往趣味的体验,起到巩固作用,最后,帮助学生用过去时态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让学生可以谈论自己的旅行,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乐趣。再通过Section B 的图片,通过呈现图片来阐述自己的过去经历与感受,完全放开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自己想要的东西。在这种教学过程活动中,笔者也在反思问题是,当文本创建一个半开放式的结构好呢?还是完全开放式结构好?我们总觉得按照难度的程度来确定,我们比较难用半开放式,如果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事阐述熟练的话,那么学生更容易接受我们采取完全开放式的图片实践法,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

比如假期这一话题,学生都比较熟悉和熟练,所以我们采用的是完全开放式图片法来学习运用一般过去时。笔者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张出游的图片,伴着轻松愉快的音乐,介绍This weekend, I went to...I did...I saw...来引入本节课所涉及的话题以及过去时态的语法知识。实践表明,这类轻松怡悦的授课模式,能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营造出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对新知识的探索打下心理基础。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更能活跃学生的思S,求知欲更旺盛,并敢于表达、敢于提问、乐于提出质疑、勇于探究创新,使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创新意识更能充分体现出来。

三、关键词实践法

以八年级下册Unit 3为例,本单元围绕“Do chores”,教师边做动作边引出列举有关一些生活琐事的关键词:do the dishes,take out the rubbish,fold your clothes, sweep the floor, make your bed, clean the living room 等来开展教学活动,并如何学习用情态动词could来有礼貌地提出请求及回答。如:“Could you take out the trash? Sure.” 如何有礼貌地请求允许自己做某事,并做出得体的回答。如:“Could I borrow your bike? Sorry, but I need it.”学习如何写留言条以请求他人的帮助,要求学生经过自我评价和个性化的学习,进一步熟识有关日常生活、社交礼仪等方面的话题。所以,我们通过肢体语言来提供学习一些有关做生活琐事的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的教学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争取做到如何理解与运用,便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以游戏化、生活化为背景,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运用接龙、编故事甚至借鉴娱乐节目的游戏编排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喜闻乐见又能够积极参与的形式对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事半功倍。

通过创设情景,以学生为核心,鼓励学生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不严格按规定使用语言程序,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实践性广泛,方法灵活多元化。有贴近现实的元素,学生会更感兴趣。通过交际过程或活动,学生学习英语创设语境是教学的基本前提,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要学习有效地拓展,以及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把单词及关键词作为句子的操练的前提,作为辅助训练手段,以及英语的系统语言。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大大降低学习表达英语的难度,从而使学生获得易于表达英语的成就感与愉悦感。通过这种成就感与愉悦感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充满自信与主动性。在交际需要、兴趣和意义的语境中确定学习顺序,流利性、熟练性、得体性和接受性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这一特点与新课程的任务型教学相吻合。《英语课程形式》明确指出,任务是促进教学形式,运用归纳语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促进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学习,实现任务成功的有效途径,并强调学生可以用英语互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于是,笔者在课堂上采用以教学关键词来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为突破口,把关键词串联创设一个情景模式来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突破创新,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填空格

Gap-filling即“填空格”。在新课程任务型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以八年级上册Unit 6 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围绕谈论个人特点和比较人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与设计。通过听、说、读、写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本单元第一课时warming-up中Gap-filling得以运用。在听力之前,对听力类似短文进行操练。采用Gap-filling,利用间隙填充,创建一个半开放的文本结构。具有这样的文本结构的学生,能够快速对话。同时,加深对比较等级的语法现象的理解与应用。能初步应用语言结构进行交流,为后面Section B 的教学作强有力的铺垫。通过Gap-filling 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在接近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可以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和良好的学习状态以及态度。同时,使学生能进一步巩固比较等级的应用。通过在听力训练中运用Gap-filling 这一教学方式来引出比较级及用法。这种听力训练模式不仅对知识的巩固,而且输入相应的材料为下一个任务做铺垫。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精神,能在情景中合理利用现在进行时来运用于交际和落实本节课的要点,继而难点一一突破,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敏锐,概括比较等级的构成形式。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升。

笔者以为,在采用Gap-filling 的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带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每位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踊跃介入课堂中,易于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品质,使学生积极学习接受知识,便于学生得到更全面的提升。课后,笔者也反思,其实这种设计应该改进。也可以在第二课时采用其他明星进行形容词比较等级的教学与巩固。同时,把形容词的比较级挖空。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的思维与参与积极性得以更高的发展。

语言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需要不断操练和娴熟地输入。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多数的生词需要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会意与巩固。总之,如何创造性地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生活物资,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因此,如何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提升,是教师应该面对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 杨杰瑛,林 晓.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角色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

[2] 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14篇

一、自主学习教学案例

本人在一次英语听课中,对老师进行的自主学习的案例进行了总结分析:那次课的主要内容是新目标八年级“Unit 10 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alyer.”上课伊始,老师就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提出以下几个问题:A.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B.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然后让学生开始进行自主学习。接下来,有的学生在认真看教材,有的学生在自己思考这个问题,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借着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别的学生说话……最后只有极少数学生真正意义上完成了自主学习。

二、教学反思

听过这次课后,我本人也对这次课以及英语教学中的自主学习问题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思考,体会到这次课例的自主学习之所以不是很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首先,自主学习应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才能开展,否则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其次,老师还应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最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好引导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去。为此,本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也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很多尝试与探索,提出了以下几点自主学习的认识和建议:

1.让学生参与制定学习目标

学生可以以学习内容为依据,根据个人实际水平制定听、说、读、写的学习目标,所制定目标要求应高于实际水平。比如有位学生为自己制定了这样的目标:能听懂正常语段录音,找出主题,抓住语段主要内容;能用简洁的语言对图片或资料进行描述;可以流畅而又连贯地阅读课文,能够理解文章大意,找出相关信息;能进行简短文段的编写,如常用的规则、指令等。听和读属于理解技能,说和写属于表达技能,他们在学习语言和日常交际中是彼此促进,紧密相连的。当然,为了实现上面的目标,学生必须参加大量的实践活动,在综合性的活动中形成并发展语言能力,为日常语言交际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问题

在开展自主学习中,老师只有提出有引导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才能真正为学生下一步的自主学习打好基础。例如,在教学新目标初二英语“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skateboard/read/watch TV ...?”“Do you think you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Why or Why not?”经过问题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频率副词的相关用法。由此可见,要想提高问题的有效性,一是把握正确的提问时机,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重点处、难点处,纠正学生思维偏差处,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处等;二是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三是提问的方式要灵活多变;四是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只有把握好这几点,所提出的问题才能有效果,才能为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3.营造轻松愉快的自主学习氛围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尝试解难释疑,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例如,在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中主要讲述了西方国家的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这个话题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烦恼。首先提出问题:“Do you think you are under great pressure?”“ can you tell me how do you relax yourself?”然后将时间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自己的生活体会与同学进行分享,比如有一组学生就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烦恼进行了交流:

S1: I failed my Maths exam. My parents will be angry.

S2: You should tell them the truth and study harder.

S3: I feel stressed out, because I’ll have a big exam tomorrow.

S4: Why not listen to some light music to get relaxed?

S5: My brother had a fight with his friend yesterday morning.

S6: I think he should say sorry to him.

这样一来,教学活动就能全面展开。另外,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家校合作,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将自己要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写下来,以书信的形式交给父母,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承受的学习压力,从而配合教师工作,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生活中养成说英语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

4.广泛开展课外活动

第15篇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培养 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才能自觉、主动,许多教师都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但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就我将多年来的一些教学经验呈现给大家。

一、情景设置

李吉林老师说:“情景教育就是给孩子添翼,用情感煽动想象的翅膀,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快乐地飞向美的智慧的无限光明的童话般的王国。”我们应通过情景,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灵感,让孩子在一定的情景中放飞想象,将绘画元素的点、线、面及色彩随意组合、任意打散,在不经意间,千变万化的创造中,呈现意想不到的精彩。

1.确定主题,设置情景。将课程内容设计成一定的主题,使教学活动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如将《我喜爱的书》(湘版八年级上册)一课设置成给自己的日记或自己写的书设计一幅封面。在教学时,一切教学活动,如封面的表现形式、布局、文字的主次虚实、字体的选择、图案的运用、材料的选择、技法的运用等都围绕给自己的日记或书设计封面这一主题进行,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2.情景感知,创造形象。感知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途径。所以在学生绘画之前,先让学生仔细地感知。如《美丽的花》一课,我先让学生用小手摸一摸娇嫩的花瓣,闻一闻花儿的香味,看一看花的形状、颜色。学生感受得越多,积累的感知材料就越丰富,越具体,越全面。这就为创作独特的造型奠定了基础。

在感知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否则会流于形式、肤浅。教师要按一定的顺序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用优美的、引人入胜的语言塑造出美妙奇特的意境,让学生将真实的观察上升为心灵的感动,转化为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让孩子用真实的绘画语言去传递去表达,自然呈现出自我的造型语言。

教师给学生提供范画要慎重,不能让学生去临摩范画。有个小女孩画的全是上面呈半圆形的房子,我问为什么不画其它形状的房子?如楼房、平顶房或其它形状的房子。孩子的回答是这些房子的画法老师没有教。范画会先入为主,让孩子缺省了感知,省略了观察,限制了表达的自由和空间,蒙住了孩子敏锐的观察,限制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的能力,画得再像再漂亮又有什么用呢?让孩子大胆地去寻找造型语言,自主创造主观形象,这种形象就不再是单一的、雷同的、概念化的,而是灵动的、鲜活的、独一无二的。

二、美术与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渗透

1.美术与音乐的融合渗透。许多抽象派画家都致力于将音乐注入画面,康定斯基更是这方面的典型,他认为形与色彩本身组成足够表达感情的语言因素,正如音乐的声音直接影响灵魂一样。在美术课堂上配以合适的音乐,可以创设出具体真实的环境氛围,显现和谐、鲜明的形象,促使学生的感知觉发展,诱发他们创造性的想象,还能延长注意力、兴趣持续的时间。

《线的秘密》一课就可以选用不同节奏旋律的音乐,如节奏强烈的《命运》和轻柔舒缓的《高山流水》,让学生从旋律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中感受折线的跳跃起伏,曲线的平滑婉转。

《音乐会》(六年级美术下册第五课)是用绘画去表达乐曲的感受,是流行歌曲、乡村音乐、独奏《汉宫秋月》,还是狂想曲?用线条、形状、色彩的不同排列与组合表达不同的音乐感受。用音乐的和谐美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根据旋律的起伏变化去作画。学生的创作随节奏、节拍的变化,东一笔,西一划,创意出的画面既稚拙、粗犷,又浑厚、简练。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发展了,兴趣也提高了,使美术课做到了“声中有画,画中有声”。同时,学生又激发了灵感,发展了思维,陶冶了情操。

2.美术课上渗透语文知识。中国画十分重视绘画与文学的结合,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的就是绘画要有诗的意境。在作画前,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学生在自己说和听别人说的过程中,不断清晰自己的思路,补充完善自己的设想。况且有些美术课程的按排,就是将语文与美术课程整合在一起的,听、说、写本身就是教学的一部分。如六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小记者》就是要求学生先与同学相互交流身边值得关注的人或事,并策划一份采访计划书,再根据计划书去采访相关的人物或事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用摄影、绘画并结合文字的形式进行报道,而摄影和绘画只是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日记画》一课则要求学生用画画出主要情节,并用文字说明。将语文知识渗透到学生的绘画中,可以拓展学生的作画方法,活跃思维,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资源十分贫乏,除了听老师介绍外,学生几乎没有信息来源,所以教学只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但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美术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可以根据需要下载图片,搜集资料,在有意识地选择组织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了知识,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我们还可以运用电脑中的一些绘图软件,将平时绘画中的涂色、复制、翻转等繁难技法变得轻而易举,运用图片制作软件中的一些特殊工具,瞬间就可以将画面处理成各种特殊效果,使绘画变成了一种游戏,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三、要实行多元的、多维的、发展的评价方法

随着美术教学由强调单纯重视传授知识转向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强调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锻炼,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培养,因此美术课程的评价体系也应是多元的、多维的、发展的。

1.主体评价方式应以自评、他评、互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反映教师本人的观点,还应通过学生对自己在美术课程中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促使学生产生“过去学得怎样,现在学得怎样,哪些学得好,哪些学得不满意,今后该怎样学?”等一系列思维方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2.个体评价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成长环境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不同,年龄、自身因素等的差异,注重他们努力学习的过程和表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