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历史解题方法与技巧范文

高中历史解题方法与技巧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历史解题方法与技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历史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1篇

一、认真阅读材料,抓住有效信息

读懂材料是解题的基础,找准信息是准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如果对材料一知半解时就去作答,容易造成观点以偏赅全。

历史主观性试题提供的材料一般是文字、图表、漫画等。

阅读文字材料,我们要把握全面、概括、分层、标注几个原则。全面,就是除了阅读材料内容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材料的标题和出处,它们可以给考生提供一些细节的提示,帮助考生对问题作出判断。概括,有些材料较长、信息量较大或者语意复杂,在阅读时需要概括每段材料的大意,找出中心句或中心词,为正确理解分析题意作准备。分层,阅读文字材料最好随手划分层次,这有利于分析一些概括、对比类的问题。标注,在阅读时对一些重要词句即有效信息作出标记,或画出横线,使线索更清晰,重点更明确。

对于图表材料,要详尽阅读图表标题、图表内容及图表注释,尤其注意图表中数据或图形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对于漫画材料,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因为题目中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背景信息;然后再认真阅读图画,注意画中人物的对话及行为,理解其寓意,领会有效信息。

二、审题清楚,抓住设问的中心词

审题的过程非常重要,只有审题清楚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法。如果不懂题意就盲目作答,往往会造成答非所问,这就如同写作文跑题一样,丢掉的分值是很大的。

审题时,要注意理解问句。有的问题简单明了,比如问原因、特点、影响等,那就结合材料围绕这些中心词作答。但如果有些问题语意复杂、句子较长,就需要认真分析问题结构。一个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即中心词、限定语、提示语。例如,“问题: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举措及其共同目标”。其中,“举措及其共同目标”是中心词,“政治上的”是限定语,“根据材料一、二”是提示语。只要学会分析问题结构,答题时就容易有的放矢了。

三、拟定提纲,组织重点

审题清楚之后,再将材料的有效信息和设问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简单列出答案要点,草拟答题提纲。

很多考生的答案往往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围绕一个要点写上很多,却忽略了其他要点的组织。这正是因为考生没有草拟提纲,才造成答题的条理不清,思路混乱,想一句写一句。所以,在组织答题要点时,要有一定的次序安排,比如分析某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就可分为根本原因、外部原因、直接原因等。

四、要点联系教材

一般来说,主观题设问往往让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相关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将材料观点和教材知识有效整合起来。教材知识是解题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将材料观点回归教材才能更加准确全面地答题。

很多考生答题时往往不能从材料中“跳”出来,围绕材料观点绕来绕去,就是写不出全面而又具体的答案。这主要在于考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临场发挥时不能灵活运用。所以,同学们平时要加强复习多做练习。在考场上,要认真回顾教材中与材料信息相关的内容,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写出相关知识点。

五、语言规范,条理清楚

在审题清楚并列出答案要点后,就可以用规范的语言来写出答案了。

历史专业语言包括教材语言(史学观点)和材料语言。教材语言是解题的理论依据,材料语言代表作者的实际观点。同学们切忌信马由缰,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也不要使用所谓的“文学”语言或者大白话。

在答题时条理一定要清晰,无论是纵向、横向或者类比作答,都要层次分明,切忌一段话写下来,标点不明,主次不分。

六、主观题答题的几个误区

1.以为写得越多越好。高考答题时间紧张,每道试题的分值有限,因此,考生组织要点时需准确、简明、全面,切忌长篇大论。

2.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材料观点之上。有些同学答题时会将“我认为”这样的个人观点强加于材料观点之上,从而忽略了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最终造成跑题现象。

3.天马行空发表“启示”或“感想”。主观题的几则材料之间总有某种线索将其联系在一起,回答“启示”或“感想”的时候不能抛开材料胡编乱造,而是要从几则材料中找出它们的联系或个性特点,再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作答。

第2篇

【关键词】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题;解题方法

一、分析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现状。

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教学的发展现状。历史在我国高中学生的学习课程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但是现如今我国高中历史教育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高考型”教学,一切为了高考的分数,这样对学生的深入学习造成了阻碍,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的深入学习,因此需要对高中历史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思考。很容易发现的教学问题就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最大的缺点就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历史教学中只重视分数,没有让学生学习到有用的历史知识,仅仅重视试卷教学与书本教学,导致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仅限于分数,大大影响了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影响学生终身投入历史的学习中。

二、我国开展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原因与重要性。

(一)进行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的重要性。我国新课标教学中要求对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带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认识,而利用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考试方法能够最大程度锻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与解读,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与理解的浓厚兴趣,完善学生的历史思维,大大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学素养,是考核学生历史能力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高考历史材料题的讲解,是我国高考历史教学改革的新手段与新方法。

(二)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教学目标与存在的问题。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的教学希望通过学生解题来带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带动学生整体实力的提升。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讲解下,充分理解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法,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及历史影响能够灵活运用,由于历史时代距我们生活的时代有着相当大的不同,因此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是不能太深入,因此我国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应当转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方面,通过学生对历史教材及工具书的使用,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达到如臂使指的地步,让学生的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能够了如指掌,这也是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所占分值巨大的重要原因。

三、探究我国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的一些解题方法及加强教学的手段与措施

(一)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老师绝对不能采用对学生灌输知识的方式进行教学,高中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如果得到优秀的教学指导,对高中学生学习的道路有极佳的作用。而如果教学内容枯燥无味,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率,从而影响老师进行教学的合理性。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历史教材及历史辅助书,积极备课,将历史教材的趣味性完全发挥出来,带动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投入到历史材料分析题的教学中来,全面进行历史教学。

1. 带领学生对历史材料的中心事件进行材料分析。这是对历史材料分析的首要方法,是需要老师带动学生来剖析整个历史分析题的中心事件,老师可以从历史材料中的某一事件或是关键词句进行历史事件的分析,从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入手,抓住解答的关键点,让学生去看到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的技巧,材料分析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需要学生从整个历史的宏观角度来评判该历史事件的功与过,不同的分析手段使历史材料分析题充满趣味性,应该让学生去努力发现历史材料的趣味性,带动学生解题的有效性。并且在进行某一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题过程中,可以由老师带动启发,将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串联与联系,锻炼学生的历史发散性思维。

2. 对评判历史人员的某一句化进行分析。通常在历史材料的后面都有某位历史评论家的一句话,来表达此人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与理解,应该让学生去认真研究这样的题面,对评论中的某个词或某个句子进行剖析,联想出学生对该历史评论家的理解,并辅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自身简介,这样的解题方法也叫做炼字,也是“小题大做”的一种解题手法,能够从侧面对历史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

(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教学课堂上,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老师的讲解是一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吸收度要重视,老师在解题方法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探究与提问,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探讨,增加学生间的沟通与合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思考意识。老师要通过教学来对学生来对进行解题思想上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个性解题思考,使学生的整体解题意识得到培训,使学生在解题中善于思考并发现问题。这才是历史材料分析题教学最根本的目的。

(三)积极进行教法改革,带动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教学的发展。高中历史老师要注意在解题教学的过程中制定教学计划,逐步进行教学。还有老师在讲解历史知识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的循序渐进性,而不是一个劲的灌输知识,使高中生们失去了学习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知识的兴趣与劲头,这是最不妥善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先从初步的工作历史知识与基础解题的知识进行教学,对高中生的历史材料分析思想先进行教育,再将那些不易理解的历史知识点进行具体的讲解,在历史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利用图画,声音等高科技教具的方式对高中生的头脑内感官造成记忆的刺激,有利于将高中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重点上,以加深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激发高中生的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教育,为我国培养未来的优秀历史知识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海川.怎样才能提高历史中考开卷考试的成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

[2] 叶尚杰.历史高考应试解题方法与技巧[N].福建科技报,2010年.

第3篇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试卷评讲 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4-01

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高中历史试卷的评讲,高中历史教师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又能通过历史试卷更为清楚地了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在当前的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上,很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调查研究显示,学生之所以不愿意上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是因为教师在制作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的课件时,未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能满足高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一、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误区

1. 对高中历史试卷进行通篇讲述

当前,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时,通常会对高中历史试卷的所有题型从头到尾地进行讲解,这种高中历史试卷的评讲方式是错误的。这种评讲方式,一方面会大大地延长教师的试卷评讲时间,造成课时的浪费;另一方面,毫无重点的评讲方式很容易会使学生无法耐心听讲,甚至厌烦听讲,导致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不高。

2. 仅仅核对历史试卷的答案,不进行详细讲解

当前,部分高中历史教师为了节约课时,通常在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上仅仅核对历史试卷的答案,而不对试卷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这是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中的一种误区。教师不对试卷进行讲解,学生就不理解为什么是这个答案以及这个答案是如何得出的,这不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于以往所学的历史知识的查漏补缺。

3. 对高中历史试卷进行重点评讲

对高中历史试卷进行重点评讲,就是高中历史教师挑出学生错误率比较高的的试题进行评讲。这种评讲方法比其他两种方式要好,但是也存在缺点。教师在进行评讲时,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是就题论题,学生不能触类旁通。

二、高中历史试卷的评讲策略

为了能够提高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的效率,本文认为教师在进行试卷评价时,应该采取以下评讲策略:

第一,在进行试卷评讲前,高中历史教师首先应该先对学生的试卷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进行记载。在对学生试卷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清楚掌握学生那些题目错误率比较高、在这些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中学生的答题倾向。通过对学生试卷的提前分析,教师能够清楚了解学生对于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对知识的掌握上存在哪些不足之处,由此,教师在进行评讲时,可以有的放矢,提高评讲效率。

第二,在进行高中历史试卷的评讲时,高中历史教师不能就题论题,应该注重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法的讲解。例如,选择题可以分为很多类型(原因型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以及复合型选择题),不同类型的选择题具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应该根据题型的不同进行解题方法的讲解。同时,教师还要在试卷评讲时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向学生讲授审题技巧。

第三,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试卷的评讲过程中保持心态的平和。当历史成绩出来之后,如果班级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教师不应该立即批评学生,必须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打击学生自信心。对于成绩比较高的历史试卷,教师也及时提出表扬,并以此为范本,让其他同学进行学习;对于成绩比较不理想的历史试卷,教师不应该立即对其提出批评,应该耐心地进行分析,并帮助学生进行纠正,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做到越挫越勇,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第四,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试卷的评讲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试卷的评讲课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改变以往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之间多交流。例如,在进行历史试卷的评讲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并对他人的试卷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制度。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号召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对于进步比较大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

三、结语

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的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上,很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注重高中历史试卷的评讲策略,避免高中历史试卷评讲中的几个误区,以提高历史试卷的评讲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尚海丽.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试卷特点及复习策略[J].沧州

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2] 孙艳香.如何上好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

育),2010(02).

[3] 章银杰,刘松柏.高中历史试卷讲评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

2013(02).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学法指导 教学衔接

目前高中课程改革在我省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各个学科在课程体系、课程编排、课程深广度、教法学法等方面的变化可谓很大,而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历史教师,我越来越感觉到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从初中到高中急剧下降。要解决这个问题,从高中学生的角度来讲,必须做好历史知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升级”,从而找到一把适合自己的打开高中历史学门的钥匙。

一、与时俱进,把握高中历史教材相对于初中历史教材的不同。

1.史实内容上。拿到高中历史教材,你会发现有很多的老面孔,但是对于这些老面孔的学习角度、把握程度显然是和初中不一样的,要求更高。如果说初中历史多为“知其然”的话,那么高中历史则更加注重“知其所以然”。由于高中生年龄大一些,思维更加成熟,历史的线索及其规律性还有不同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高中历史学习中更加注重的。

2.知识结构上。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兼顾了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系统性,高中则选取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纵深发展的知识,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它是在初中历史学得很好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专题研究,时空跨度大,更注重思维的连贯性和跳跃性,站得高,潜得深。

3.能力要求上。初中要求掌握基本的历史能力,比如: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历史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高中历史科考试的能力要求可以初分为历史事实、史学方法、史料解析、历史解释和文字表述。这五类不是各自独立,而是有相当多重叠的地方,每一类中还可以再分出若干小类。五类目标包含各种能力,如:记忆、分析、推证、想象、表达等,不是某类目标只测某种能力,而是一类目标往往可以测试多种能力。重点强调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探究的方法、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习的能力,等等。

二、自我升级,找到了打开高中历史学门的钥匙。

1.观念转变,抛弃“副科”之说。如今的高考形式,历史作为高考科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3+学业水平测试(必修+选修)”模式下,历史学科是选文科必选的科目,选理科,也要通过高二下学期时的学业水平测试,所以,学好每一门功课是高中生义不容辞的任务。虽然选修历史最终是考等级,但是江苏50万考生中要考到25万名之前才能拿到等级B,15万名之前才能拿到等级B+,10万名之前才能拿到等级A,2.5万名之前才能拿到等级A+,与报考本科院校直接挂钩。所以观念要转变,不是初中的所谓副科之说,只有战略上重视,才能打好每一场战役。

2.高屋建瓴,记住编年史体系。因为高中历史是专题史,所以头脑中要先有一整套编年史体系,否则学起来会云里雾里,摸不着方向。最好先好好看看初中历史教材。如果连中国朝代更替顺序都搞不清楚,就学不好中国历史;如果搞不清楚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史的大概脉络,就无法记住相关史实,更无从做必要的横向纵向联系,更是无法做对题目。所以,记住编年史体系,是学好高中历史的前提。可以编成歌谣记忆,如:“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还有香港版本的:“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当然,还要记住基本的时间顺序,做试题时要用到。

3.重视基础,强化知识点记忆。历史作为文科,多背是应该的,必须把课本前的目录、单元结构、课文结构、基础知识都背下来。要不断与遗忘作斗争,就必须强化记忆。万丈高楼平地起,忽视基础就像空中楼阁一样是华而不实的,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达到质的飞跃。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只要持之以恒,有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就终会劳有所获。

4.讲究方法,做到事半功倍。一是先理解后记忆。强化记忆固然是需要的,但不理解就死记硬背有很多弊端,费力大,收效小,记不准,易混淆,记不牢,容易忘。二是尝试多种方法,如:特征记忆法、重复记忆法、回忆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归类记忆法、重点记忆法、对比记忆法等。重复是记忆之母。三是广泛阅读。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包罗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所以要多看书,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为历史服务,当然学好历史也可以为学好其他学科作好铺垫。

5.学会解题,提高解题能力。高考都是以考试的形式来考查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必须在多看书、多记忆、多思考、多联系的基础上动手练习,强化记忆,提高解题能力。要有针对性地做题,适当做一些典型习题,积累经验,提高解题能力。同时还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历史试题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要重视每一次考试,做到错过不能再错,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艳芬.现代历史教育呼唤新的理论成果――历史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观点[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7):4-7.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8.

[3]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5.

[4]叶小兵.历史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5篇

历史在高中很多人都学不好,感觉这门学科比较乱,知识点总是整理不好,以至于考试的时候拿不到高分,甚至有些同学的成绩会处于不及格,而导致对历史的兴趣也开始一点点的消失。那么,高中历史考试有什么技巧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做高中历史题的技巧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考试有什么技巧1、历史初期如何学

在刚开始学习历史的时候本人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例如学不进去,老师讲的重点记不住并且做练习题的时候总是答非所问,有的大题也做不上来,从现在开始把你的必须书拿出来,外加一个练习本,把你的历史书打开,把重点写在练习本上,我说的重点可不是一段话,而是例如某某年代,发生了什么事,某某人物在什么年代有什么成就。记住是把他精简到一句话,哪怕漏掉些也没事,因为现在只是开始。

2、巩固练习

在你用上述方法学一段时间历史以后,你会发现当你答卷的时候会写出一些重点,但是还不多,并且有时候看着题非常熟悉,但是就写不出来,这时你应该做的就是把你的小本拿出来,带在身上,在坐车或出去玩的时候拿出来看两眼,没事用电脑查查相关资料,这点非常重要,还有当老师讲历史的时候你就可以把小本子拿出来,看看知识点,把重点写下来,记住重点要精简到非常短,一会我给大家讲为什么要精简到非常短。

3、如何背知识点

在历史背诵方面,我不强调背段子,因为这样你只是生搬硬套,不能把自己的话语融合进去,你应该学习如何用自己的话语来叙述历史,而不是张口闭口都是教科书上的内容,你应该把小本子拿出来,你只需要记住那精简的重点,然后自己开始用嘴说,例如分封制,它确立与什么朝代呢?夏朝,它的作用是什么呢?能维护政治秩序,就这样一点点的猜想,你只需要把知识点缩短,然后自己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历史,这样不至于使你成为书呆子,一张嘴就是历史课本复读机。

4、如何考试

在你用了我上述的方法后,你对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将讲解下考试的技巧,在考试的时候选择题一般都是考书上一些简单的知识点,例如什么东西是哪个人发明的,什么人在什么时期有什么贡献之类的,所以这些题平时要看看,大题一般考察的是你对历史的理解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我之所以可以拿高分就是因为我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历史,这样会给老师一种你已经吃透历史的感觉,从而使你得高分,对了用自己话来写历史一定要掌握知识点以后,可别没吃透就这样写,那样会写跑题,切记。

5、多接触高考题

在高中很多老师都说,考试成绩考这么烂,等到高考,你们哪个能及格之类的话来吓唬我们,但是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高考题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我的高中属于重点高中,高考不乏一些学生考进清华北大、南开复旦之类的名校,但是他们都是从高一就开始接触高考题的,所以,你懂的!历年高考题可以去书店买,例如5年高考三年模拟就不错。

历史科目怎么得高分选择题

1.只要不是直接得出准确答案的,一定要翻书,且要快、准

2.把题干中的关键词划出来,比如时间、地点、人物、题目要求(如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3.时间排序的题目要把各项的时间写在选项旁边

4.选择题不能一下做出来、拿不准的题要巧用排除法

5.图片类型的题可将图片名称写在选项旁边

6.因果关系搭配类型的题可用因为…所以…去判断是否符合因果关系7.材料类型的题,要紧扣材料仔细思考

判断题

1.判断题不要翻书

2.判断题要看清楚时间限制,在材料中找到重要词语

3.对的、不涉及的、错的至少各有一个

4.判断题完成后,建议立即把选择题和判断题的答案涂好

填图题

1.答题卡一下来就把地图翻出来,仔细看有几个方框,不要答漏

2.看清题目要求,是填字母还是汉字

3.注意“据图指出…”要仔细看图例

4.填图题一定要翻书

材料题

1.先仔细阅读材料,再读问题

2.读题目时审清楚时间和空间,明确题目限定的范围、限定词,并在题干中勾出来

3.再带着问题去逐字逐句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4.在充分思考的前提下作答

5.“指出”类题,答案必须从材料中得出并摘抄

6.“概括归纳”的题答案从材料得出,但必须用自己的话说,不能直接抄

7.“用史实加以说明”既要举例,又要说明(时间、时间、影响)

简答题

1.审清楚时间和空间,明确题目限定的范围,在题干中把限定词勾画出来

2.审分值,看分答题

3.概述历史时间要有:起止时间、地点、对象、经过、结果、影响

4.列举题尽量多答

高中历史答题窍门步骤一,审问题。一般材料型的问答题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三种提示语:

第一种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

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

第三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步骤二,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阅读过程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

步骤三,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一般会在材料的开头和最后有提示。

步骤四,关注每段(种)材料。试卷所给每段(种)材料都是有用的。

步骤五,作答过程: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抄材料(照抄材料是很多同学经常犯的错误);要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提炼;要正确使用历史名词和学科术语;看分答题;多角度思考作答。

以上主要针对文字型材料题,近年图表型材料题也日渐增多。

图表型试题——主要是通过图片或表格的形式来呈现历史发展进程,并要求考生根据图片或表格,揭示、判断、归纳、概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名称、产生原因、目的、性质、特点、经过、结果和影响等内容。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试卷 评改 答题技巧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55-02

高中历史课程涉及到的内容繁多,很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背景等等很容易混淆,所以高中历史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而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所有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能够由点及面地进行知识面的有效拓展。概括起来说,学习历史课程的主要方法还是需要学生在记背的基础上,勤看课本,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弄清楚,并用自己擅长的方法将这些知识点联系、归纳和总结起来,并主动地将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在高考文综考试中,历史所占分数比例较大,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应试技巧和学习方法,本文就以高中历史试卷评讲为基础,分析历史试卷评讲的注意事项。

1 明确历史试卷评改目的,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考试真正的目的是:暴露教师“教”和学生“学”过程中的问题缺陷,以便能及时地补缺补漏,为的是今后更好的学。因此,教师善于发现试卷上所反映出来的真实情况,所以在每次考试之后,教师都先注意对特别典型和离谱的答案直接批改,并发现试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改卷主要是找出问题、明确问题、寻找缺陷而不是评分。问题和缺陷,从学生方面看:主要是知识的掌握、概念的理解、知识的迁移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再从学生在试卷中暴露的共性错误中寻找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缺陷,如:对知识讲解的侧重、详略得当与否、是否造成学生的误解,或因教学课时紧张而造成的要领讲解得不够深刻等。

发现试卷普遍存在的问题的目的就是:为接下来的讲评课做准备,为的就是能针对试卷中暴露的问题予以弥补,进行补缺补漏,为今后继续的学和教扫清障碍,教师能更好地教、学生能更好地学。同时教师要也要让学生明确考试的主要目的,使学生在考试失败时,淡化考试分数,重视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在考试顺利时,鼓励学生再接再厉,不断拓展自己的历史知识面。

2 及时评讲试卷,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试卷的评讲,教师要做到及时有效,因为对于刚考过的内容,学生印象深刻、求知求真的欲望强烈,探索探究的热情也极高。及时讲评,趁热打铁,使原本答对的内容,可以再次得到巩固,加深记忆和掌握;失误之处,也能顿时觉悟和纠正,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时,就会产生混乱现象,或还是按照原来的答案解答,这就不能达到评讲试卷的目的,所以及时讲评,在巩固知识、纠正错误方面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明确命题者的意图及教师的评分标准,并将各个给分点告诉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在解题时,应该联系哪些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收集和学习。

可以让学生以老师的身份批阅同学的试卷,这样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在答题时的书面整洁、字迹工整、内容准确等方面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批阅同学的试卷也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为保证学生评改试卷时的客观公正性,更重要的是检测学生在听教师评改试卷时的有效程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评阅的试卷上签名,这样可以再一次检测学生的听课质量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及时指导学生,并根据评讲试卷对学生听课效果进行分析

对于试卷的考试结果和评改结果,教师需要特别找出两类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一类是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试卷及成绩较差的学生签名改过的试卷;一类是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试卷及成绩较好的学生签名改过的试卷。课后找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交谈,当面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试卷,帮助学生找出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比如:是在基础知识点上,还是理解上或是表达上失分,以便今后有的放矢地进行补缺,并从该学生签名改过的别人的试卷中的批注记录与成绩较好的同学的答卷和改卷进行对比,由学生自己在比较过程中先总结原因,再从老师的角度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分析并指出:课堂的听课效率不够高是导致成绩不够理想的非常关键的原因。一般成绩较好的学生学习态度都比较认真,从成绩较好的学生的改卷批注记录,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成绩较好的学生听课效果较好,能把老师讲评试卷的关键信息,比如:切入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解题要点等很认真很详细地批注在别的同学的试卷上;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般批注比较少,字迹马虎并无法捕捉到老师所要求注意掌握的最重要的信息。

4 根据试卷评改规则,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历史试卷评改,主要就是为了使学生明确试卷评改规则并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明确给分点在哪里,才能准确的回答,特别是在历史考试的问答题和观点论述题中,它对学生的历史综合知识和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并且这些题型的分值也很高。比如在历届的文综考试历史部分中,观点论述题占的分值比例较大,在2009-2911年高考试卷中,历史观点论述题分值高达12分之多,针对这一题型,同学们一直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在做历史问答题和论述题时,只要答的内容越多,得分就越高,其实不是的,这样反而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其实只要抓住问题的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展开思考,回答出关键要点就可以了,其他过多的都是废话,反而会影响得分。所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把握论述核心部分,且要做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论据有力,对于观点论述题,首先。学生必须应该认真审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且用词一定要准确,而不能因为怕自己判断错误而用含糊其辞,观点混乱,所以在回答的第一句,就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此观点正确”或者“我认为此观点错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后,应该要用精炼扼要的语句阐述好自己的观点即论点;然后,学生需要采用强有力的论据还论证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能经得起推敲,论据也是回答观点论述题的关键部分,需要做到条理清楚,思路准确,论据有力,应该围绕问题的核心发散思考,以时间为核心进行事件归纳,总结那个时间段的出现的历史事件,以及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要7大主要因素,包括:历史、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个人主观因素。所有的历史事件主要是由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构成,所以学生在回答历史论述题时,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除此之外,学生在回答所有论述及问答题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这样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很好的印象,提高得分。

5 考后反思、认真归纳总结,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

对于历史试卷所反映出的结果,值得教师不断深思,以改革教学策略,探索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且能有效掌握的教学方法,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要主动去发现问题,根据学生的考试结果,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教师也可以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听取学生的教学意见,改变教学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考后结果分析和反思,认真归纳和总结考试技巧,全面拓展。在和学生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说回答的这些知识自己都背得,但是不知道应该回答到这里,所以,历史教学不能死记硬背,而应该学会灵活运用。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明确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不应该只根据考试内容而进行教学安排,而是要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当今热点话题对其历史进程进行讲解和拓展,这样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再加上,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生掌握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明确了如今的强大的中国是经历了怎样沧桑的变化和改革,这样可以有效激励学生更加奋发图强,树立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书写更加灿烂的历史。

参考文献:

[1]邓丽君.高中历史试卷评讲方法之我见[J].考试与评价,2013.01.

[2]李志华.浅析新课改下改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策略[J].新课程,2011.07.

第7篇

关 键 词:高考 历史 复习 地方史

一、巩固基础知识 指导学生积累

新课程的改革虽然对高考的考试方向有细微影响,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考试方向无论如何改革,但也脱离不了教学文本,只不过是考题的形式改变而已。所以基础知识的积累仍然是教学内容关键所在。

为了能使学生对高中历史知识系统地、有效地复习,这就要求老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务必要紧扣新课标和考试大纲,有条有序地、全面地、扎实地复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借助图片资料并联系文中的知识来分析历史事件;指导学生会运用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历史事件;指导和帮助学生把高中历史课本的知识点进行归类,从时间、相似事件、相同性质以及相关联的考点等方面加以纵横的联系,使学生理清知识点,加深记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高中课本的历史知识有了全面的、系统的和深入的了解,在解答问题时才能有条不紊,应对自流。例如:我在复习《从中日到八国联军侵华》此章节时,通过网络搜集到四幅图,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观察这些图,并思考下列问题:

二、讲练结合,指导解题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如果仅仅满足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所以在指导学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多层次,多题型的讲练方式结合,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以及如何解题等技巧。因为高考复习的时间有限,所以讲练时要选择典型的题目,要精练,精讲。坚决不浪费学生的时间,会做的题目不让学生做,不会做的题目,不但要让学生反复做,并且在讲解时一定要精讲,使学生彻底理解,理清解题思路,并尽可能举一反三。如下题:改革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改革会使社会制度发生变化,是转型的改革;而有些改革只起着补偏救弊、拯救危局的作用。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就上面所提及的改革列举中外改革一例加以说明。未讲解此题前,我要求学生审题时一定要仔细,如果审题不当,也许一个关键的字或词就会使题目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绝然不同。而此题的关键词为:改革、社会进步、转型、补偏救弊、拯救危局、中外和加以说明。在讲解时,我首先要求学生们把古今中外改革的例子全部筛选一遍,并指导学生对这些改革的事件分析,归纳。再根据题目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例子加以分析。总之,在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时,一定要引导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不然。同时还要对有些题目一题多练,多角度全方面进行练习,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练习才是真正的有效。

三、关注地方史,指导考点归纳

第8篇

历史是高中文综中相当重要的一门课,好比是理科中的物理,有的文科同学为怎样学好历史而头疼。那么,高中文科历史怎么学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怎样学好历史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中怎样学好历史方法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1.读目录.

2.读章前提示语.

3.读每一节的标题.

4.读课本正文.

5.读课本小字、注释、图表、引言。

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解题方法与技巧:

1.解答历史选择题的方法.

2.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方法与步骤.

3.解答问答题的方法.

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

1.能从语文的角度找出(概括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把每一段划分为几个层次,能简明扼要地叙述出每一层的含义。

2.识记课本中或者试卷的答案中一些精辟的语句。

3.做练习的过程中,先自己组织语言,然后再与答案相比较,力求答案最精炼。

二.高中历史怎么考高分1.历史基础知识是根本。

将大事件按照公元纪年的方式按顺序记录在纸上,随身携带方便记忆。纸张不用过好,反复背诵默写有助于加强记忆。

2.选择题型:在大型考试中,基本杜绝了靠选项排除选项的可能,但排除法依然十分好用,首先将错误项排除,提高正确率。

3.论述题:一般情况下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展开论述,若分值较高还需要从历史、地缘、科技、军事等多方面论述以囊括得分点。

每一小项记得分条论述。

4.检查:试卷完成后在检查阶段中基本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只加不减。

意思就是即使同一题中的两小项互相矛盾也没必要删掉一项,因为阅卷只看有没有得分点。选择题切忌在交卷之前临时改换答案。

5.在对历史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去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因谁而起,因什么事情而起,又是在当时什么样的社会情况影响之下。

历史是事件的组合,一个个的事情,还是很有意思的。

三.如何学好高中历史一、全面归纳历史阶段特征,贯通基础知识。为了贯通基础知识,学生们应全面归纳总结某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以及下属相关知识点。基本维度大致包括该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政治制度沿革、思想文化变迁、科学技术创新、世界形势变幻以及选修相关内容等。

二、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提高解题能力。现行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是"知识抽样,能力覆盖".只有大量知识而缺乏解题能力无法取得高考最终胜利,因此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要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

应重点训练在给定时间范围内、在较为紧张的状态下、较为快速准确地将题目答完;应重点训练正确解读、充分利用给定材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以及欧化语言材料的能力;应重点训练分析能力;应重点训练概述能力;应重点训练比较能力;应重点训练评述能力;要在答题角度上下功夫;要在关键词上下功夫;要在训练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历史答题方法。

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历史 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202-01

我国颁布了新课标以后,明确要求高中历史教学应该重视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网络,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而不仅仅是让他们掌握历史知识和解题技巧,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教学中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中历史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与历史有关的问题,通过学习历史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实现新课标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目前历史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不足,导致课堂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和问题,并且滞后的教学观念严重阻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决定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学生基本没有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不如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而目前历史教师不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有效提高。(2)不重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中非常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投入自己的情感,而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水平。如果教师只知道传授理论知识,不重视学习历史的本质目标,就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这也是目前历史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3)不重视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建立历史知识体系,注重归纳整合教材知识和教学信息,这样学生在教材中能够获取更多信息,并将已经掌握的知识构建为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或者学习新的历史知识时,能够快速调动自己的知识网络,对知识有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解题效率也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新课标下转变高中历史教学观念的策略

显然,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需求,也难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历史教学,转变高中历史教学观念,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构建趣味性课堂,激发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课堂氛围枯燥沉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会被降低,教学效率也就难以提高。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作用应该是引导者,而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不断增加历史知识储备。要激发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比如通过多媒体素材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来导入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

(二)以新课标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历史事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运用这些历史事件,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克服困难等良好的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决落实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感受历史事件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继承千百年来形成的优秀的民族精神,通过学习历史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实现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目标。

(三)加强历史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渗透

历史与语文、数学等很多学科都有紧密的联系,高中历史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哲学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适当渗透语文、物理、数学等学科的知识,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重要作用,还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让学生能够将知识点联系起来,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和学科知识网络,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不仅能够改善历史教学的质量,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综上,新课改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对新课改有全面的、科学的理解与认识,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学生失分的普遍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1. 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能力的指导,使学生在已给的材料信息中本该拿分的部分丢分。可以说,一部分学生阅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足,是近年高考失分的首要原因。

2. 部分学生判断、归纳、比较、概括能力较差,尤其是评析题思路不清,历史思维能力和论证历史的能力不足,是近年来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如,40题的评析题和41题的比较题。

3. 有的学生对主干知识、重点内容、历史概念理解不透,掌握不牢固,如33题的联邦和邦联体制。

4. 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高考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如35题稍微后延一段苏联历史,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5. 有些学生的文史知识等学科素养贫乏,如24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学常识。

6. 有的学生不会审题,不能准确把握题意,缺乏答题技巧和文字的规范性等。

二、改进措施和建议

1. 宏观上讲,高三教师要对整个教学与复习阶段有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使每个阶段的复习具有预见性、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2. 教师在备课时要处理好教材、课标、考纲与高考命题的关系,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悟透考点。

3. 加强“材料”教学,采取有效措施,如把教材当材料和补充经典材料增加学生阅读量,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4. 加强专题史下的通史复习,注意知识的拓展、延伸以及古今中外历史关联,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的关联,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地认识历史。

5. 有效进行实战演练,精选试题,上好试题讲评课,有针对性调整教学,指导学生仔细审题,掌握解题思路,答题技巧和应考策略。

6. 强调历史的时序性,找规律,勤反思,提高历史复习效率。

7. 对优等生的辅导工作要有针对性,根据其薄弱处进行指导。向其提供一些阅读书目,如《中国通史》、《新全球史》等书籍。

8. 关注最新历史记录片和时政新闻等热点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对历史的现实感悟,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领。

9. 教师要研读史学概论,用新史观与史学理论指导高三历史复习。

10. 树立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加强兄弟学校间的互动交流,信息互补、资源共享,提高高中历史复习的整体水平。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 高效课堂; 有益讨论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08-001

现在的学生们,喜欢接触新事物,同时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如何将它们的好奇心引入到高中的历史课堂上,让他们高效地接受高中历史、理解高中历史,为使历史教学走出困境,应明确历史、现实生活、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并非死记硬背,并不是学习无用的知识,而能通过历史更好地认知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多视角、多层面、多形式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领略历史学习的魅力所在。那么,想要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就要把历史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一、高效课堂的前提

1.首先,一个优秀的教师,第一是要熟知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理清每节课堂的知识脉落、重点和难点,并挖掘其知识结构的内涵和外延,再从基础上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方案,克服教学中的单一性和约束性。解决了吃饱和吃了的问题,使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课堂上取得高效的历史学习。

2.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一要了解各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的智力水平、对课程的兴趣程度。然后再对症下药,精心策划课堂教学的方案,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方面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去研究教材、探索教法,多观察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态度,最后整理出一套适合本班同学实际情况的个性化教学,否则,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有时候只会弄巧成拙。对于那些著名专家的教学方法我们只能去借鉴,而不能盲目的依照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不能直接应用到自己的学生身上。因为有些时候我们往往只学到其形,而未能领会到其中精神实质。所以即使使用了,教学效率不一定就会提高。

3.现在的高中考生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高考,十年寒窗苦,就为“高考”做准备,甚至仅仅一场高考就能决定每个人的未来和命运,所以高中学生对每一年的高考试题都会很重视。教师必须研究每一年的高考试题,然后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研究,再用这些重点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能找到重点去学习,使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热情更加高涨,同样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4.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需要记的东西很多,除了历史还有很多课程需要去记忆,尤其历史大部分都是需要去记的,而历史知识往往都是一件历史事件,一般需要记的是: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和重要人物等等。因此学会掌握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巧是有必要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们编一些关于历史事件的顺口溜,这样可以将提问变得更加有意思,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分析历史,学以致用,归纳重点

1.教学首先要侧重于归纳历史知识点,并以重点为例教学,让学生学会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窍门。高中历史知识基本体系是由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组成的,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阶梯,掌握不好基本的历史知识,就积累不起来历史素养的基础。

2.例如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史,联系到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例如回顾中国的对外政策,实现了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再者追本溯源,到现在的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然后进行这些话题讨论,调动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3.每个高中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不是都感兴趣的,有些学生只是为了高考才去学习历史这门课程。因此,教师要通过钻研教材,找到突破口,然后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障碍,并引导他们产生好奇,当学生急于揭开这些问题时,就意味着他们开始对其进行思考,就会实现高效的历史课堂。

三、高效课堂的益处

1.高效的课堂气氛,能够给所有学生自信。当所有的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心,就会对课堂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2.高效的课堂学习气氛,能让学生们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这时候学生们对学习历史的热情也会提高。如果课堂一直都死气沉沉的,那样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没有活力,甚至会感到困倦,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3.高效的课堂学习气氛能让学生具有自我控制力,让他们明白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可以自我控制,从而不影响他人。

4.最后高效的课堂学习气氛可使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在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在平时的提问中,让学生对于教师所提的问题感兴趣,让学生们都积极起来,同时高中教师应该偶尔放松一下学生的紧张氛围,可以通过举办关于历史性问题的辩论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历史所学知识量大。所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学会思考,同时也要会查阅有关的资料,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总的来说,高效课堂的益处很多,而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率,让学生更多地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1]章晓镭.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之我见[J]浙江档案,2011(12)

[2]林李花.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提问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6)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由自己做主,自己说了算,别人不能进行干扰和支配,通过听课、阅读、观察、研究和实践等手段使学习的个体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等方面得到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学会自主学习,在不被老师督促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目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科目有了兴趣,就会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就不会感到厌倦,就不会认为学习历史是一种额外的负担,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动力长久的保持下去,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此,老师在进行历史课的学习前,一定要采用一些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自觉自愿地自动学习历史。

2.构建教学情景

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有的学习是自觉地学习历史的,而有的学生却对历史的学习不感兴趣,这就要求历史老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为学生构建起某种情景,为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的教学搭建平台,学生在这个感兴趣的情景下,就能激发起他们学习历史的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的教学中去。

3.师生角色互换

对于历史基础较好,历史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进行了充分的备课和老师的指导后,可让这些学生勇敢地走上讲台,当一次老师,让这样的老师给学生讲课,可就某个问题讲解,也可讲解某个专题或某个历史人物等。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对专题的学习,对历史人物的观点基本上是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识的,这样的教学形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效果明显。与学生当老师相反,老师也可以作为学生进行听讲,在听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进一步的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以提高他们对所讲内容的认识。

二、精设教学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历史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在教学中,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培养和提高的。这就要求历史老师要能从“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的角度出发,依据“学是教的主体,教是学的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好历史课的教学过程。

1.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处理

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要让学生先温习学过的与新知识紧密相连的旧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在强化旧知识的前提下,基本确定新知识的学习目标,通过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从而顺利地掌握学习的新知识。

2.课堂提问应精心设计

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习惯,就需要老师能精心设计出高质量的历史问题,只有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才能使学生更多地理解和掌握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课本知识,也才能促进学生对此问题的积极思考和展开思维的联想。精心设计要在问题的关键处多下心思,关键处往往是学生不容易掌握或有疑问的地方,如果学生能顺利的解答了此问题,那么学生的历史解题能力就会得到提高,也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

3.进行指导和总结

新知识的掌握和内化是一个由点到面,再到结点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历史老师对新知识的结点进行总结,让学生在总结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式逐渐转变到自主学习式,经过老师长时间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和总结,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通过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良好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高效地学好历史知识。这就要求历史老师在教学中,要能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和渗透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的技巧。比如在讲解某道题的过程中,老师要告诉学生解答这道题或这类题时,首先应认真分析题目的要求,其次应根据题目联想将要用到的知识,最后根据题目和知识的结合,写出正确的答案。经过多次的讲解和让学生反复练习,学生就会从中领悟到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历史老师要时时刻刻想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感兴趣,在教学中经常动手动脑,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总之,在新课标实施的大环境下,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需要,我们的老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大胆地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才能进一步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2.张凯;浅谈高中历史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5年03期.

第13篇

【关键词】培养;解题技能;教学;时间概念

一、引言

高中历史教学的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很多学生平时感觉掌握的不错,但是每次遇到考试成绩总是上不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题技能

1.培养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首先,教学过程中把每一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后,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列出结构提纲。其次,在各节知识结构形成的基础上,要对某一历史阶段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如封建社会的每一个阶段应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形成对封建社会的整体认识和理解。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也可采用此法。在第二轮复习中,宜打破第一轮横向形成的知识结构,形成纵向的专题结构,如中国的近现代化作为一个专题,可按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近代化等形成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处理材料的能力

材料处理是学生高层次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如何培养此项能力呢?首先应该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时先读材料,再从正文中概括出史实去证明材料的内容是正确或是错误,然后,再考虑怎样深化。此外,通过了解析题,总结出解题方法与技巧。学生要吃透教材,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尽管材料题一切皆“新”,但所提供的内容总是教材的“影子”,必然与教材中某些知识发生联系,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读懂题目,明白其所问,答其所问。

3.培养学生历史阐释的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比较和概括能力,这些能力是在知识结构形成中培养出来的,要求学生能够对各个方面的史实进行高度概括。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主要是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观点和方法。评价要全面,要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去评价,不能超越时代背景;要指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不能超越阶级;指出其历史活动的影响;结论要正确。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主要从背景、条件、性质、影响等方面进行评论。

4.培养学生文字表达的能力

解题中的文字表达包括语言内容的组织、语言内容的表述特点和使用历史语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答好考题的关键。历史问答题的文字表达理应运用历史语言陈述,但文史不分家,语文的一些解题方法,如归纳段意法、总结中心法,也可用在历史解题中。此外,历史问答题答案并不是课文原话,但又源于对教材内容的归纳、概括和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知识结构形成过程中养成归纳、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对每个知识点尽量用最简明的语言予以表述。总之,学习有法但无定则,应视其情况而灵活运用。

三、加强时间概念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1.介绍教材中各种时间概念的表达方式,使学生掌握纪年的基本知识

教材中最常见的是公元纪年法,如公元前841年、公元25年等,如果要表示一个较长的时段,通常用××世纪××年代的说法,100年为一个世纪,公元1年到99年称公元1世纪,公元200到299年称公元3世纪。在一个世纪中,又经常会有初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等表示法。一般而言,初期指前二十年,早期、前期指前三十年,中期指中间五十年,后期指后二十年,末期指后十年。每个世纪又以10年为一段,分若干年代,习惯上前20年不采用年代纪年法,就用××世纪初表示,20- 29年称二十年代,以此类推。在教学中也应该适当向学生解释清楚。

2.常用串联法和对比法,帮助学生树立准确的时序观

新课程采用专题体例编排,同一个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事件和现象被安排在不同模块中,也就是说不在同一本书中,对于没有较好通史基础的学生来说,这些事件和现象就容易被割裂、被孤立,不易形成对历史全面系统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经常用串联法把这些孤立的事件和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建立系统的记忆,树立和强化时序概念。这一点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内容时尤为突出和重要。

3.注重对历史时期的解释,使学生养成对历史时间的阶段性认识

在教学中,每开始一个单元前,甚至每一个模块前,都最好能向学生把这个单元(或模块)所处的历史时期解释清楚,让学生对历史的阶段性有清晰的认识,增强对历史时间的敏感度。从大的历史时期看,综合起来一般可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以生产力为依据可分为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又可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又可分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在高中历史考试中,学生的解题技能是很重要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解题技能的培训。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解题技巧;历史解题;有效性

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答卷上写得密密麻麻,得分却很低。原因有多个方面,笔者认为,答题方向偏失,表述不规范、不严谨是此类问题的根源。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解题技能,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一、以研题为前提

研究考题是开展教学(尤其是复习教学)首先要做的事情。浙江近几年的历史学考选考的非选择题试题,呈现出三个特点:第一,材料篇幅短小,信息量不大,内容不新,与课文贴近,无阅读障碍;第二,问题设计比较平常,角度比较熟悉;第三,答案主要来自课本,材料所占比重不大,表述简洁。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形成考题意识,避免做无用功,真正找到教学对路。

二、借析题,获技巧

非选择题解题涉及的主要方法一般有粗读、审题、精读、作答,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在此基础上,笔者整合为审题(审清题意、审明设问类型)、建模(因题而异,建构答题模板)、反思(强化训练,反思错题记录)三个环节,指导学生解题。

解题技巧的提升只靠教师的讲解还不够,应从问题出发指导学生解题。学生要学会解题,知道自己是怎么解题的。只有发现自己解题的局限,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解题思维方式。解题指导贵在打通学生的思维关节。

首先,教师应将问题展示给学生,不要忙于分析、讲解,而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弄清题意,并告诉学生:你由“材料”能想到些什么?你由“设问”又想到些什么?

其次,教师把学生的答案投影到幻灯片上,让学生当“评卷员”进行讲题:给出得分,说出理由,说出错误答案的原因。

最后,把学生答案和参考答案都投影到幻灯片上进行对照解读,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答案漏掉了哪些内容?为什么会漏掉?针对这种类型的试题,我可以用到哪些答题模板?答题模板的使用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思维问题。

三、强分类,增敏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必须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训练,增加题型敏感性。选择题可按照考点考察的难易度分为记忆类、理解类、分析类、综合类,也可按照题目呈现的形式分为文字类、图片类、表格类、折线类等。非选择题可以根据设问类型分为背景类、过程特点类、影响类,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类问题的解题技巧。

例如,浙江省2017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第31题中有几个问题:“概括这种机制(编者注: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参考答案: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试题。解题路径是问什么、有什么、答什么。

问什么,即考生要准确理解试题考察的意图: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作用及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有什么,第一,有材料。学生要根据设问要求充分获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材料关键信息有“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第二,有所学。解读历史教材,获悉周王朝通过祭祀或占卜决策政治事务以主宰国政的事实,而且“周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得出早期政治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点。第三,有答题模板。影响类试题模型一般有:“当时+后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

答什么,即要求考生规范表达。比如,在答案角度上做加法,发散思维;在语言组织上做减法,话要短。

四、思错题成常态

解题后分析与研究是反省解题的结果和方法,对解题中的关键因素及类同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推广,帮助学生从中提炼出历史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解题技能,笔者认为,历史教师首先要提升研题意识,形成考题直觉,真正做到教学对路。其次,精细讲评试题,主要是奈侍獬龇⒅傅冀馓猓让学生发现自己解题的局限,打通学生的思维关节。最后,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因题而异,建构答题模板并进行分类训练,在错题反思与领悟中逐步提升解题的有效性。

第15篇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一、新课程改革与高中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考试而已,它在贯彻和实践新课改理念和实现新课改的目标中有重要作用。历史教学能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打造高效历史课堂,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如何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1.提高教学艺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在这十年的教学中,有过一些感想和心得,我觉得历史教学是一门深邃的艺术,有着它独特的力量和美。

(1)语言的艺术。教学语言要具有时代性,艺术性,准确使用历史概念,还要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幽默,音量适中,富有变化,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从而使学生对历史充满兴趣,让学生听懂,听得入神,能跟着自己的思维走,在这种氛围中记历史基础知识,理解历史,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板书的艺术。运用PPT课件的展示,辅之以黑板的板书,让知识点一目了然,简明扼要,直观地给学生留下痕迹,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必要的时候用图示法,把零乱的知识变得系统,把繁琐模糊的知识变得扼要、清晰,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情感的艺术。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把自己对祖国、人民、民族优秀文化的爱,对英雄的仰慕,对侵略者的憎恨,用富有激情的语言、生动的表情、恰当的手势,感化学生,使学生深入其境,这样才能与学生激起感情上的共鸣。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的互动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首先,师生互动,如果没有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接触、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也就根本谈不上教学相长。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与细节,教师要机智地接过学生的答问或提问,引发更多的思考与探究,从而创造性地达到教学目标。其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当前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又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建立学习小组、帮扶结对子等形式开展,共同学习,彼此促进。通过这两种互动,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知识和思维的共鸣与抗争,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继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3.设置历史探究性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亚里士多德)。站在学生成长成材的角度,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使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感知要学的内容,诱导他们在似乎知道一些,却又不完全理解时产生对教学内容觉得有必要问一问、搞个明白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探究。在操作层面上,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如何设问呢?

(1)在导入课堂内容时,设计好开场白,在表述时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置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每一节课的导入都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古今联系设置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充满时代感中去学习、感悟历史。

(3)史料教学,通过史料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发现历史中的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史料研习中,激发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并提高对史料的分析归纳能力。

(4)创设历史情景,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真实的历史。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情景中最重要的刺激,更有利于抓住问题的关键而解决问题。

4.落实好课堂的有效性,打造真正高效课堂

这一问题无疑是历史高效课堂的核心问题。在教学中我们总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些知识不是讲过吗?这些问题不是分析过吗?这些题目不是做过吗?学生怎么就是记不了,就是不会分析,就是拿不到?此类问题都是课堂有效性的问题。什么是高效的历史课堂?我的观点是,课堂不是表演,课堂的有效性就是使学生在知识、思维能力、学习方法、解题技能上能有所收获,否则就是无效的课堂。

那么如何落实课堂的有效性呢?以上谈了三个方面: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课堂的互动性,设置历史探究性问题,共同目标都是为了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在历史课堂中,如何让学生收获知识、学习方法、解题技巧、提高思维能力等方面,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1)授课:好课让学生记住了知识:老师需吃透教材,该记的知识点不用夸夸其谈,把时间还给学生去记忆,对重点难点要重点展开讲述,使学生吃透来龙去脉。

(2)思维能力培养:每当涉及过程、方法教学时,不要将方法生硬地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先感知,先体验方法产生的过程,循循善诱,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学到方法,养成历史学科基本的思维模式。

(3)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机械性地去完成教学任务,课堂的有效性就会极差。而且学生的学习也并非停留在课堂上,还包括了课前的预习和课后复习,包括了知识的获得和知识的延伸。因此,应当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听课、如何观察,如何搜集材料、研习史料、运用证据、探究问题、评价历史、记忆历史、整理归纳的方法等,既提高课堂的效率,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解题技能的提高:高效课堂离不开训练,训练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首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训练的具体内容,真正做到练在关键处;其次,练的内容和难易要适度。特别要注意训练的梯度,使学生逐步达到训练的目标;再次,要及时进行反馈,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千万不能局限于形式,为了练而练,为了完成而完成,重点在于对学生的指导,在于方法上的归纳,上升至同类的问题如何分析,否则也形成不了解题的方法,下次同类的其他问题又不会做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打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需要了解和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课堂的互动性,设置历史探究性问题,落实课堂的有效性,方能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时代在发展,教材也在更新,教师作为知识的引领者,要精心备课,加强集体备课和课后反思,亦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不断探索教学的艺术,不断去了解学生的心理,不断地吸收历史科学领域研究中的新成果,这样能更好的提升自身能力,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完成教学事业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 单树增编著.《先学后教,学会学习》.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