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供应商财务风险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近年来,农业上市公司实施多元化经营的现象日益普遍,给企业财务风险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立足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现状,对多元化经营对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保持农业业务主导地位、优先选择相关多元化、谨慎选择新业务、加强财务管理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以帮助农业上市公司合理运用多元化经营战略,推动企业发展。
关键词:
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
一、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现状
截止至2014年底,我国沪深两市共有40家农业上市公司,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我国整体的农业经济和各地区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为了分散经营风险和提高绩效而纷纷开展多元化经营。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30家农业上市公司实行不同程度的多元化经营,占农业上市公司总体的75%,多元化经营现象非常普遍。农业上市公司所涉及的行业主要包括:农业(狭义概念)、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房地产业、商业贸易业等。其中,涉及农业(狭义概念)的公司最多,为18家,占农业上市公司总体的45%,包括雏鹰农牧、隆平高科、登海种业、荃银高科等;涉及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有18家,包括好当家、壹桥苗业、东方海洋、獐子岛,占总体的45%;涉及畜牧业的为12家,包括福成五丰、西部牧业、华英农业、罗牛山等,占总体的30%;涉及渔业的有10家,包括好当家、开创国际、国联水产、东方海洋等,占总体的25%;涉及商品流通业的有9家,包括獐子岛、中水渔业、北大荒等,占总体的22%;涉及林业的6家,包括福建金森、景谷林业、香梨股份、永安林业等;涉及饲料加工和屠宰业的分别有3家;而涉及餐饮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的分别有2家和4家。可见,我国农业上市上市公司多数延产业链条方向进行延伸,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而进行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则较少。农业上市公司经营涉及的行业数量方面,涉及行业数量为5以上的(包括5)的有9家,包括雏鹰农业、香梨股份、罗牛山、獐子岛等;涉及行业数量为4的有10家,包括好当家、壹桥苗业、中水渔业等;涉及行业数量为3的有8家,包括大康牧业、东方海洋等;涉及行业数量为2的有3家,包括天山生物、吉林森工等;进行专业化经营,即行业数量为1的有10家,包括牧原股份、星河生物、神农大丰等。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平均行业数量为2.89,程度适中。
二、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财务风险影响
(一)财务风险种类系统风险。又称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某行业市场整体的波动而对企业造成的风险,这些因素通常发生在企业外部,属于不可控因素,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来减少风险,其给企业造成的影响通常较大。如宏观经济政策、财政税收政策、通货膨胀等则属于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又称非市场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内部或者与企业相关的外部因素变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因此,非系统风险与个别或部分公司相关,是由其内部或外部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引起的,且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及人为控制来规避风险。如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则属于非系统风险。
(二)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财务风险的积极影响1、分散非系统风险。第一,自然风险。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来自自然气候的极端变化,如沙尘暴、旱灾等,以及来自于各种疫病的发生及传播均会农业上市公司造成影响。企业分散经营能够有效分散自然风险,增加企业抵御自然灾害损失的能力。第二,市场风险。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且其受到多种政策制约而限制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空间,而原材料供应市场也受多种因素制约而不太稳定,因此进行多元化经营能够使农业上市公司的多种业务波动进行对冲,使企业整体经营波动得以平缓。第三,政策风险。政策风险通常具有直接性、重大性和不可逆转性。农业上市公司享受政府多种补贴收入,且对于一部分公司,该补贴收入在公司运转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进入WTO后逐渐取消补贴政策,农业上市公司对政策风险影响更为敏感。因此,进行多元化经营能够缓解国家政策变化对企业的影响。2、提高企业整体效益。我国农业投资回报率低,资本回报周期长,农业产品的毛利率低于其他行业,且受到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众多风险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行业。此外,农业受产品的需求弹性和价格弹性均较低,发展空间小。因此,农业上市公司纷纷进行投资于资金回报率较高的非农业行业,以提高其整体收益性和成长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3、充分利用企业剩余资源。农业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取得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等,难免存在或多或少的剩余资产。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尤其是相关多元化经营,无疑将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部分工序或工人可形成经验曲线或学习曲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此外,产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并不会造成企业管理成本的增加,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管理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财务风险。
(三)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财务风险的消极影响1、融资结构不合理,企业财务杠杆失衡。根据行业标准值,农业行业资产负债率保持在58.9%左右较好,而农业上市公司2011年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38.18%,2012年为41.25%,2013年为44.80%,2014年为44.26%,可见总体上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未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融资成本较高,投资回报率较低。2、财务协同困难,子公司发展难以协调。企业多元化经营中涉及的行业相对独立,有各自的经营特色,协调各个经营业务的发展存在困难,且不同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无法实现财务制度的有机统一,则无法准确为企业整体发展做出科学财务评估与预测,第三方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评估也面临困难,堵塞企业的内外部融资通道;另一方面,集团更倾向于将优势资源和资金投向具有竞争优势的子公司,而相对较差的子公司相较于非多元化企业则会面临更少的发展机会,各个子公司之间难以实现财务协同,造成企业整体效益差,多元化经营优势难以显现。3、分散企业现金流,扩大财务危机。农业项目投资周期长,项目风险大,多元化经营要将企业有限的现金分配到不同的业务中,以维持各项业务的经营。但是如果一项业务不能为企业提供多余的现金流,则必然会分散企业现金流,且若一个子公司出现资金问题,则与其有财务往来的其他子公司也会受到牵连,扩大财务危机的影响,甚至危及到企业整体。4、庞大的组织结构使企业不能实现科学管理。过于庞大的组织结构会使企业信息传递缓慢,使高层与下属沟通困难,容易造成信息失真,难以保障决策实施的效果;会钝化高层对各个业务单元和部门协调的敏感度,容易造成管理失控,甚至制定错误的决策;组织结构设置不当,是对企业人力、物力的消耗,存货周转率下降,占用资金增多,企业资产周转率降低,增加企业管理成本,增大财务风险。5、增加的业务单元增加企业面临的系统风险。各个行业都有各自的系统风险,农业上市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通常不能分散系统风险,反而会因为涉及行业的增多而面临更多行业的系统风险,增大企业整体系统风险。
三、对策建议
(一)保持农业业务竞争力农业上市公司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仍应当保持农业业务的主导地位。农业通常是农业上市公司最为擅长的业务,拥有更多的技术和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农业上市公司要对农业领域进行持续的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投入,开发不易被对手轻易得到和模仿的品种、技术,保持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一旦农业领域竞争力减弱,不仅使得企业整体声誉和品牌影响力下降,不能够为其他业务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以帮助其发展,还会使企业整体陷入财务危机。因此,农业上市公司要始终保持农业业务在战略和发展的优先地位。
(二)优先选择相关多元化农业上市公司应当延产业链条方向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在相关产业拥有共同的销售渠道、生产工艺或顾客群体,充分利用企业原业务的优势,也提高了新业务经营成功的可能性。在原业务处于衰退行业等其他原因难以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时,可考虑进行非相关多元化,以转移企业的经营重点。
(三)谨慎选择新的业务农业上市公司应当对其新业务的风险收益、相关政策、行业竞争、技术环境、自身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对项目的发展进行规划和实施权限恰当审批,最大可能降低新项目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此外,由于各个企业面临的具体环境不同,不可盲目跟随其他企业的选择。
(四)加强财务管理为合理控制多元化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农业上市公司应当加强财务管理。第一,提高各项资产周转率,减少占用资金,提高经营效率,保持现金流的充足与持续;第二,加强各业务的财务融合,科学确定相关会计政策,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第三,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降低资本成本,同时严格控制目标资本结构,控制财务风险;第四,为各业务的发展制定科学规划,合理分配企业资源,协调不同业务间的发展,为农业上市公司的整体发展奠定良好的财务基础。
参考文献
[1]姜付秀,陆正飞.多元化与资本成本的关系.会计研究,2006(6).
[2]魏然.多元化经营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3(2).
[3]王良华.企业多元化经营与财务风险控制探讨[.J].财会研究.2011(7)
[4]吕文豪.公司多元化经营与财务风险关系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
【关键词】 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
一、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影响公司治理效率,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规模及影响的扩大,一些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频频暴露。归纳起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包括以下几种。
(一)公司治理结构失衡,财务决策失控
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是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基本前提。而我国多数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失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导致董事会权利的董事长化,监事会形同虚设,独立董事不独立,为数众多的中小股东丧失了监督权和管理权,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决策屈从于最终控制人的利益,最终控制人集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于一身。最终控制人由于受观念、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局限,在缺乏完善的治理结构条件下必然造成财务控制失灵,财务风险膨胀。
ST啤酒花公司正是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弊端而引发财务风险的。ST啤酒花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新疆恒源投资公司和第二大股东新疆轻工业有限公司共持有ST啤酒花46.01%的股份,而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的实际控制人都是自然人艾克拉木。除第一、第二大股东外,其他股东的最高持股额只有2%,形成了家族个人绝对控股,一股独大的格局(何陟峰、张培娟,2004)。公司的大小事务都由最终控制人说了算,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股东没有了解公司事务的任何可能。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突出体现了最终控制人的意志和愿望,企业的投资、筹资和财务分配由个人决断,最终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二)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结构不合理
负债根据偿还期限的不同,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一般来说,流动资金短缺,需要通过短期借款、发行短期债券、商业信用等流动负债方式来筹集,而且流动资金一般只能用于短期项目的投资。企业的长期资金应采取长期贷款、发行长期债券等长期负债方式去筹集,而且固定资产投资、收购兼并等长期投资项目所需要的资金来源应该用长期负债加以解决。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由于受到融资条件限制,造成资金来源单一,财务杠杆功能运用不够,往往用短期融资来进行长期投资,以“短融长投”支撑起资本结构和资金结构;而且由于融资手段存在较多的违规和一定程度的违法,这是导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例如,2004年,用友软件公司中期财务报告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没有银行贷款和长期负债;又如前身为太太药业的健康元2004年的中期报告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7.84%,但是流动负债率为100%,没有一分钱的长期负债,公司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资本结构极为不合理(省略/chinese/zhuanti/2004ssnb)。
(三)违规担保严重,导致财务危机
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仅要看其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更要关注其担保项目,因为若被担保的公司不能按时偿债,上市公司将要承担连带责任,这样就会形成担保公司的或有负债。因此,应该关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以防止因违规担保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其母公司及其关联方进行违规担保的现象非常严重。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性股东往往通过构造企业系,采用金字塔结构控制一系列上市公司,形成复杂的内部资本市场,把上市公司当作“提款机”,迫使上市公司为满足控股股东的资金需求进行违规担保和抵押,致使上市公司资不抵债,形成巨额的债务黑洞,陷入财务困境。
例如,鸿仪集团旗下的国光瓷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嘉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因为违规担保而陷入财务危机的。鸿仪集团是由一系列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构成的一个庞大的民营企业集团,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湖南国光瓷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嘉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了满足鸿仪集团的资金需求,控股股东强迫旗下的上市公司进行违规担保。截至2004年末,鸿仪集团及其关联方迫使国光瓷业为其提供2.90亿元的巨额担保,占2004年末国光瓷业净资产的8.32倍,导致国光瓷业2004年净利润以及净资产收益率急剧下降。采用同样的手段,鸿仪集团迫使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嘉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其提供贷款担保4.61亿元,导致嘉瑞新材资产负债率和银行借款节节攀升,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急剧跳水,使其陷入财务困境(黎来芳, 2005)。
(四)盲目投资理财,放大财务风险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由于受到母公司的控制和影响,投资活动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合理的约束机制,导致投资决策失误,投资活动失控,投资风险膨胀,财务资源流失。
由于盲目投资导致财务风险的典型案例有托普软件公司。2003年8月,托普软件公司受母公司的支配,改变了原定募集资金的投向,以总计2.7亿元的价格收购成都托普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9000万股股权。每股净资产仅为1元的托普教育竟然被托普软件公司以每股3元的买价收购,这次投资行动极大地损害了托普软件公司的利益,造成了大量资金流失。据2003年年报显示,托普软件公司从股市中募集到的9亿多元资金,已全部花光用完(http://newsl.省略/news/2004-07-05)。
二、加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改善财务风险管理内部环境
首先,优化股权结构,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外部化,从而形成有效的财务制衡和财务决策机制。其次,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摆脱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对独立董事的束缚,增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发挥独立董事对企业财务活动过程的监督和评价作用,营造良好的财务风险控制环境。
(二)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系统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应设置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可以分为最高管理层、中间管理层和具体操作层三个层面。在董事会下设最高层次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其职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负责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传递、报告和反馈等工作;二是负责捕捉和监视各种风险迹象,识别和发现各种风险,进行风险预警,履行财务风险管理预警职责;三是对风险动态进行跟踪监督与控制,向董事会提出财务风险对策。企业各业务部门是财务风险的中间管理层和具体操作层,可以根据各部门业务特点和需要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小组,对本部门所涉及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监督,并向企业最高层次的风险管理部门报告(徐旭,曾玉春,2006),最终使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功能逐级具体化,在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中实现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
(三)强化财务风险意识,确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战略目标模糊,盲目多元化投资。针对这一现象,民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应树立风险意识,进行投资环境分析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价,将资金投放于企业的核心产业和拳头产品,提高投资回报率,避免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和损失,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与收益性。此外,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由于违规担保而导致的财务风险较为严重,因此应严格控制对外担保产生的债务风险,尽量避免因或有负债形成的债务黑洞。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控制机制不健全,潜在的财务风险大,因此应加强对风险的识别、预测和监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确保公司经营安全。
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变量模式,即运用个别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危机。另一种是多变量模式,即建立多元线性函数公式,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数值来预测财务危机(王芳云、吴广山,2006)。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可借用美国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Altman提出的Z计分模型来预测财务风险。Z计分模型的表达式是Z=1.2X1+1.4X2+3.3X3+0.6X4+1X5,其中,X1=营运资本/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股本市价/负债总额;X5=销售收入/总资产。Z值越大说明公司财务状况越好;反之,Z值越小说明公司财务状况越差。可以根据Z计分模型的破产临界值来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状态。当Z<1.81时,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危险;1. 81<Z<2.675时,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Z>2. 675时,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破产可能性极小。由于Z计分模型没有考虑现金流量因素,故在使用时企业应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来配合使用。
【参考文献】
[1] 黎来芳.商业伦理、诚信义务与不道德控制――鸿仪系“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5,(11): 8-14.
[2] 王芳云,吴广山.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预警[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6,(3):50-51.
[3] 徐旭,玉春.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系统的建构[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4):43-46.
[4] 王连娟,龙成凤,孙琦.民营企业上市实务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57-305.
[5] 魏国雄.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J].银行家,2007,(7):35-36.
[6] 易畅,张一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与分析[J].财会通讯,2006,(12):20-22.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引言
根据风险在经营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将财务风险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财务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认为公司的风险是由负债引起,简而言之认为没有负债就没有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认为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融资的不当使公司存在可能无法按期支付的负债、融资所应负担的利息,从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落的风险。例如企业如果因为呆帐过多导致其现有资金不足以支付利息,或者举借了更多的负债,所得利润不足以偿还负债等。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危机,而不可能完全消弭危机。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的打开给中小型创新企业和广大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融资和投资的平台,但从其成长之初的七年多的历程来看,不仅很多中小投资者在投资中受到重创,众多上市公司的业绩也是大起大落,究其原因是多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较大并且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较低。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阐述
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从宏观经济学方面的运行环境到微观经济学方面的主体行为等影响因素,都可能从不同的层面直接或间接地诱发企业财务风险。从宏观经济学方面来看,目前我国创业板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资本市场的动荡极易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运营;另一方面,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其发展受到国家扶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约束,当国家政策有利于行业发展的需求时,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相对降低、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升高;相反,当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约束时,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相对较高、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也较低。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角度来看,内部因素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表现的更为直接,微观因素主要包括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资本结构、创新能力等。由于本文意在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展开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研究,因此本文重点分析微观影响因素。下图为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关系图。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关系图(一)公司规模创业板上市公司多为中小型公司,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小,但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程度的一个首要因素。公司规模一方面体现了企业的财务实力,另一方面体现着企业组织结构的健全程度。企业规模越大,所具有的经济效应就越好,外部融资成本就会下降,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低,爆发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就会越小。相反当企业规模越小时,所具有的经济效应相对较差,外部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当外部市场环境发生动荡时,企业极易受到影响,并且当企业规模较小时企业的组织结构也相对简易,财务风险预警信号不易被及时察觉,因此公司规模较小时,企业财务风险程度较高。本文以资产的对数衡量公司规模并用S代表,即S=年末总资产账面价值的自然对数(lnC)。(二)股权集中度股权集中程度是股份制公司的全部股东因持股比例不同表现出来的股权集中还是分散的衡量股权分布状态的指标。股份制公司收益权和控制权是由每位股东根据自己的出资比例决定的,股权的分布状态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如何分派股东的控制权,股东可以根据自己掌握股份的份额对公司的决策实施干预,股东不同的行为方案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成果也截然不同。股权的过度集中会产生控股股东,他们可能乱用自己的控制权,与经营者协谋侵占上市公司和小股东的利益,从而导致管理效率下降,财务风险产生。据统计截止2015年12月,创业板中第一大股东及其关联人持股30%以上创业板公司就有233家,占总数的49%,大股东股权高度集中成为创业板的一大特征。本文用Z指数衡量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程度,Z=第1大股东持股比例/第2大股东持股比例,该比值越大说明股权越集中。(三)资本结构企业的资本结构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即来自债权人的债务资本和来自投资者的权益资本。企业的债务规模决定着企业财务风险的程度的高低。企业资本总额中自身持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所占比例不合理对收益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形成的财务风险。企业资本结构中借入资本所占的比例越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就越高,财务杠杆利益也就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因此债务融资是否合理、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配比关系是否合理,影响着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财务杠杆的使用程度从而影响着企业财务风险的高低程度。本文以资产负债率衡量企业的资本结构,即R=年末负债总额/年末资产总额。(四)创新能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密切的影响,具有较强能力的创新型企业与一般的普通企业相比,企业在管理理念、产品、技术开发和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方面都高于普通企业,所以这类企业的发展能力很强,而且企业的筹资能力也比一般企业较强,自然面对的企业财务风险也较小,或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的财务风险。创业板主要服务于成长型、创新型企业,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企业核心能力的创收性,而创收性越强企业的竞争力越大,企业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相反若企业的创新能力薄弱,创收性低,企业就面临被淘汰的可能,因此也会遭受很大的财务风险。本文采用高技术超额利润率指数衡量创新能力,即D=高技术利润率/市场平均利润率。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及样本选取根据上述分析,将各影响因素设为解释变量,以创业板公司财务杠杆系数Y为被解释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Y=β0+β1×S+β2×Z+β3×R+β4×D+ε其中:β0为常数;βi(i=1,2,3,4)为自变量系数;ε为随机误差变量;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国泰安统计年鉴数据库和和讯网披露的数据。选取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484家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二)回归分析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数据输出,其模型的回归方程表达式为:Y=1.573-0.875×InC+1.029×Z+0.767×R-0.057×D表1模型汇总表由表1、表2可知,在样板属于面板数据的情状下,R2为0.553,拟合优度较好,自由度为4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自相关性。根据回归数据表3,从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可以看出,公司规模(C)、股权集中度(Z)、资本结构(R)均在0.00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创新能力(D)在0.00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如下:公司的规模的大小和其创新能力的高低与企业财务风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的高低与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与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理论分析是相符的。四、降低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若干建议(一)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创业板上市公司应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来积极地防范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枢纽中,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测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二)创建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企业的财务危机是由企业财务状况的不断恶化生成,因此要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来预警可导致财务恶化的早期信号,及早的解决那些可能会危及企业生存的危机。(三)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结构管理的核心应该是将企业的资本、负债和投资的结构保持在合理的比例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企业平常运营能力的正常进行。(四)加大企业主行业的科技投入力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业板公司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为利润源泉的。主业的发展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必须将高新技术与主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主业角度着力研发高新技术,提高企业的创收能力,使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最大化,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沈莉莉.基于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原则[J].中国外资,2011(24)
[2]刘兰兰.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导报,2011(13)
[3]宋剑茹.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前沿,2007(12)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针对财务指标利用生存分析中Cox比例风险模型建模,筛选出影响上市信用风险的重要财务指标。结果表明:影响最大的三个财务指标依次是现金流量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和每股收益。银行可利用这些财务指标对贷款企业的信用风险做出初步判断,并针对不同的贷款企业实施差异化的管理与服务。
关键词:
财务信息;信用风险;Cox模型
一、引言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是风险管理。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的研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因此对信用风险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价和管理对于银行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意义的信用风险指交易对手直接违约或履约能力的变换造成资产损失的风险。传统的信用风险主要源自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这一点对于主要业务利润来自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更是如此。贷款企业能否到期还本付息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准确评价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财务危机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的关键。
二、Cox比例风险模型
(一)基本概念
生存分析方法是一种可以将是否违约和生存时间两个因素结合起来考虑的统计方法,能处理删失数据,充分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对生存时间的分布进行描述、比较,对影响生存时间的多因素进行分析。1972年英国生物统计学家D.R.Cox提出的Cox比例风险模型是生存分析中进行多因素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无需假设生存时间的分布,模型要求满足比例风险(proportionalhazards)假定,简称PH假定,即相对危险度或风险比是一个固定值,与时间t无关。很多研究受经费和时间等多种因素制约,研究时间段是固定而非无限延长的,即存在研究对象的某些个体在最终观察时点不能确定特定结果是否发生,这种不完全数据称为删失数据,反之称为完全数据。生存时间指从起始事件到某终点事件所经历的时间,可延伸理解为某状态所持续的时间。“生存”和“死亡”表示两类结果互斥的事件,“生存”表示某状态的持续,“死亡”则表示某状态的结束,即研究个体出现研究者关心的特定结果。生存时间的起点和终点有严格的定义,便于计算生存时间。生存函数S(t)又称生存率、累计生存概率,表示个体生存时间T≥t的概率,即S(t)=p(T≥t)。风险函数h(t)又称危险率函数,表示生存时间已达t的个体在t时刻死亡的瞬时风险率,h(t)=limt0+1tp(t<T<t+t|T>t)。Cox比例风险模型中风险函数常用λ(t)表示。风险比又称相对危险度RR,表示同一时点的风险函数之比,与时间可能无关,也可能有关。风险比与时间无关是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前提条件,即满足PH假定。
(二)Cox比例风险模型
(1)模型的结构。Cox比例风险模型将生存时间的多个影响因素作协变量,风险函数作因变量,对生存时间进行多因素分析,而非直接考察生存函数与协变量的关系。一般形式为:λ(t)=λ0(t)exp(β1*X1+β2*X2+…+βm*Xm)λ(t)表示t时刻暴露于各危险因素(X1,X2,…,Xm)状态下的风险函数。λ0(t)是基线风险函数,表示所有的危险因素状态都为零时的风险函数。λ(t)/λ0(t)=exp(β1*X1+β2*X2+…+βm*Xm)即ln[λ(t)/λ0(t)]=β1*X1+β2*X2+…+βm*Xm基线风险函数λ0(t)的形式不限,不要求服从特定分布,具有非参数特点,使模型如同非参数法一样适用范围广泛;模型中含有参数β使得其统计效率接近参数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将非参数λ0(t)与参数β相结合,使其成为生存分析中适用范围广泛而备受青睐的半参数模型。由基线风险函数λ0(t)可计算基线生存函数,最终计算出生存函数,由生存函数可绘制生存曲线以及进行预测分析。(2)参数的统计学意义。若X表示连续型协变量,λ1(t)、λ2(t)分别表示X=k+1,X=k两种状态下的风险函数,则风险比RR=λ1(t)/λ2(t)=λ0(t)exp[β1*(k+1)]λ0(t)exp[β1*k]=exp(β)。风险比RR是Cox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时最关注的问题。显然,参数β表示X每增加一个单位时风险比的自然对数值。β>0表明协变量的增加将加大特定结果发生的可能性;β<0表明协变量的增加将减少特定结果发生的可能性;β=0表明协变量与特定结果无关。(3)参数估计。假设n个研究个体的观测数据为(ti,δi,Xi,),i=1,2,…,n,其中ti是生存时间;在研究期间特定结果发生,记δi=1,即该个体的生存时间是明确的;在研究期间结束时特定结果未发生,记为δi=0,即该个体的生存时间不明确,称为生存数据的删失;Xi(t)是第i个个体的协变量向量。将n个个体生存时间升序排列为t1≤t2≤…≤ti≤…≤tn,ti之前处于研究过程中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危险集Ri={j:tj≥ti},参数向量β=(β1,β2,…,βp)的偏似然函数估计为:L(β)=∏i=1n{exp(β'Xi(t))j∈RiΣexp(β'Xj(t))}δ(4)比例风险假定(PH假定)。风险比RR保持恒定比例与时间t无关是Cox比例模型的前提假设。Cox(1972)提出通过引入构造的时依协变量可以判定PH假定是否成立。具体做法是,当检验协变量X是否满足PH假定时,在Cox比例风险模型中加入一个含时间的交互作用项,如X*ln(t),检验协变量X与其时间的交互作用项X*ln(t)的回归系数显著性,依据p值判定协变量X是否满足PH假定,一般的交互作用项的p>0.05时满足PH假定。该方法称为时协变量法检验PH假定。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将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将上市公司是否被特别处理作为是否信用违约的界定标准,被特别处理包括ST、*ST和退市的公司(以下统一称为ST公司)。考虑到后续研究所用协变量都是财务比率指标,可有效消除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公司的差异,使其具有可比性,因此本文对公司所处行业和规模不进行分类讨论,而是将沪深两市A股所有ST公司和非ST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源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2)生存时间的界定。生存时间定义为上市公司从特定的时间开始到首次被ST的一段时间。研究期间段非ST公司的数据为删失数据,即该公司到研究期间段结束时仍没有被ST,生存时间记为整个研究时间段;研究期间段的ST公司数据称为完整数据,生存时间记为特定开始时间到首次被ST的时间段。样本的研究时间选定为2008~2012年。以2008年为生存时间的起点,当上市公司在2009年出现违约时,生存时间记为1年,当上市公司在2010年出现违约时,生存时间记为2年,当上市公司在2011年出现违约,生存时间记为3年,若至2012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仍没有违约,则为删失数据,生存时间记为3+年。
(二)协变量的选取及筛选
(1)协变量的选取。就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而言,偿债能力是指贷款企业从银行贷出的款项及由此生成的利息到期偿还的能力,在银行信贷风险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就企业而言,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即建立在对企业现有资产进行清盘变卖基础之上的清算偿债能力分析。而实际中持续经营的企业若不准备破产倒闭,就不可能将其资产变现用于偿债,往往偿债是依赖企业稳定的现金流入。因此,本文特别增加现金流量分析用于银行信贷风险评价,以补充仅用偿债能力分析的不足。此外,考虑到仅从偿债能力角度分析视野较窄,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本文还选取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全面了解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以确保分析结果客观准确。综上所述,本文参照已有文献、专家意见并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从偿债能力、现金流量分析、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等五个方面,共选取18个财务指标作为协变量进行建模分析。(2)生存时间、数据类型(删失与否)与财务指标时间的匹配。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前1年年报公布和当年公司是否被ST的时间非常相近,所以采用当年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建立预测模型会高估模型的预测能力,不利于影响因素分析。因此,本文采用上市公司前2年年报中的财务指标数据做协变量。例如,2009年的ST公司使用2007年的财务指标,非ST公司也使用前2年的财务指标。(3)协变量的筛选。财务指标的选取需满足两个原则:一是所选指标在ST公司与非ST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所选指标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生存时间的上市公司,差异不显著的指标将被剔除;二是所选指标彼此不线性相关,避免多重共线性对后续回归分析造成影响。将同时满足这两个原则筛选出的指标作为生存分析模型的协变量。首先,进行差异性检验。本文采用kuskal-wallisH(k)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差异性检验,分组变量为生存时间,表示该指标在99%的置信水平下可显著区分不同生存时间的上市公司,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偿债能力指标中除利息保障倍数X6外,其他指标均不显著;现金流分析的各项指标都显著,这充分说明在传统分析偿债能力基础上,引入现金流分析指标的必要性。最终将差异性不显著的X1-X5和X14指标剔除,对其余12个显著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对X6-X13和X15-X18共计12个指标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剔除部分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后,保留利息保障倍数X6、现金流比率X8、每股收益X10、净资产收益率X11、应收账款周转率X13、流动资产周转率X15和资本积累率X18共计7个指标进行建模分析,这7个指标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显然指标间已不存在较强的共线性。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PH假定的检验运用
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必须满足比例风险假定。若协变量不满足PH假定,将直接影响最终结论的可靠性,甚至得出错误结论。本文利用spss软件生存分析中的coxw/time-depcov过程采用时协变量法检验PH假定,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保留利息保障倍数X6、现金流比率X8、每股收益X10、净资产收益率X11、流动资产周转率X15共计5个指标满足PH假定,可做为协变量用于Cox比例风险模型建模。
(二)模型建立过程
本文采用Wald向前选择法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从没有变量的零模型开始,将上述5个指标逐个进入模型,运用Score统计量做变量的加入选择,运用Wald统计量做变量的删除选择。每一步操作中对新加入的变量进行Wald检验,验证其是否会影响已存在于模型中变量的显著性。若新加入变量的Wald统计量显著水平超过删除标准,则该变量不能进入模型。若所有变量都不符合删除标准,则在还未进入模型的变量中继续添加新的符合Score统计量标准的变量。重复上述加入与删除操作,直到所有变量没有可以进入或删除为止。本文将加入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取值为0.10、删除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取值为0.05,最终模型的预测变量共有3个,详见表4。
(三)模型结果分析
由表4可知,cox比例风险函数λ(t)为:λ(t)=λ0(t)exp(-0.108*X6-0.086*X8-2.514*X10),变形后得:RR=λ(t)/λ0(t)=exp(-0.108*X6-0.086*X8-2.514*X10),或ln(RR)=ln[λ(t)/λ0(t)]=-0.108*X6-0.086*X8-2.514*X10。βi表示Xi每增加一个单位时风险比的自然对数值,exp(βi)表示Xi每变化一个单位时上市公司被ST的风险倍数。例如,A公司的每股收益X8是30,B公司的每股收益X8是29,则A公司的危险率(被ST的可能性)是B公司的81%,即exp[-0.086*(30-1)]=0.081。由表4可知系数β的显著性检验P值都小于0.05,说明利息保障倍数X6、现金流量比率X8和每股收益X10这3个协变量对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由β绝对值或者exp(β)的大小可知,协变量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现金流比率X8、利息保障倍数X6和每股收益X10;由β为负号可知利息保障倍数X6、现金流量比率X8、每股收益X10都是保护因素,其数值的增加有利于降低风险函数的取值,增加生存函数的取值。相反,若是危险因素,其数值的增加会加大风险函数的取值,降低生存函数的取值。
五、结论
本文将沪深两市2008~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中所有ST公司和非ST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建模分析,其结论具有广泛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判断一个上市公司是否被ST主要看高度概括的三个财务指标即可做初步判断,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分析指标)、利息保障倍数(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和每股收益(盈利能力指标)。特别需要说明是,目前许多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建模分析的文献没有进行PH假定检验,其分析结果是值得怀疑的。
参考文献:
[1]沈沛龙、任若恩:《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和方法的比较研究》,《经济科学》2002年第3期。
[2]姚潇潇、余安乐:《模糊近似支持向量机模型及其在学院分析评估中的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3期。
我国的民营企业指的是由某一个民间集体共同拥有或个人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并直接或者间接去加以经营的经济实体,其中包括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我国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开始萌芽的,在8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发展,从90年代至今属于快速发展阶段。深交所的建立使得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开始进入了资本市场,但是相对于其他国有企业来说,我国的民营企业还是微乎其微。90年代中期,由于中国股市经历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熊市”,使民营企业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发展步伐放缓,甚至出现了停滞的状态。2000年的时候,我国第一家主要股东由民营企业构成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即民生银行)在上交所上市,这件伟大的历史事件使得我国民营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截止到2012年,我国民营企业经济在我国的国民收入中占有大部分比重,这让我们看到了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
二、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在发展中的问题
(一)在投资者中的诚信度不高
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就存在了很多不足,内部控制制度漏洞百出,内部管理不规范,员工自身的专业素质不高。以上问题在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和媒体的曝光后,很多群众对民营企业的信任度已经大大降低,投资者由于看到了这些问题就不敢投资,使得民营企业实收资本极度缩减,大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只能掏空上市公司,并私自更改财务报表,使得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受到极大创伤。
(二)财务风险居高不下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为其关联公司提供担保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比如当关联公司出现违约负债等情况的时候,担保公司就必须要站出来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担保公司自身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纠纷,关联公司的债权人就会对上市公司进行追偿甚至是提起诉讼,上市公司的财务就会面临极大的风险。
(三)对民营企业的限制过多
我国的金融、石油和电力等垄断性行业,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对原材料的垄断,于是设置的门槛很高,民营企业很难进入这样的行业,垄断使得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同时,垄断行业内部的服务水平难以提高,高价也让许多消费者选择少消费甚至是不消费,从而难以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三、民营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盲目追求高速扩张
很多企业现在都是为了规模上的扩张而进行大量收购兼并,事实上,这样的兼并知识一种粗放式的兼并,只能在形式上看到企业的规模在扩大,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让企业的实力真正得到提高,加上企业的自身管理水平跟不上表面规模的扩大,这就会导致企业运营管理上的很多问题,企业投资者盲目投资。
(二)融资困难
由于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我国民营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长期的借款,更不用说从商业银行获得债券。所以,短期融资是我国民营企业上市发展的一种方式,但是短期融资后形成的资本属于流动性资本,流动性资本过高就会导致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用短期的借款去弥补长期的负债,只会让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
(三)竞争激烈的市场
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为了占有更大的市场和扩大销售量,许多民营企业采用赊销的方式出售产品,应收账款过大,企业许多的资金收不回来,坏账出现的概率也大大增加,严重影响了公司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
四、对民营上市公司防范财务风险的建议
(一)提高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财务预防系统
民营企业要想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必须改掉自己之前那种随意的决策方法,只有科学的决策方法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避免盲目投资。同时也要建立财务风险防范系统,对民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监控,一旦发现就及时解决。
(二)规范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机制和权利制衡约束机制
让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企业管理层之间相互监督,明确规定他们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只有他们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企业的相关工作才能落实到位,只有完善的法人机制和相互制衡的权利机制,才能让民营企业在运营时更加规范。
(三)加强上市公司资产管理,提高企业运营能力
资产在一个企业的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加强民营企业资产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严格的资产管理办法有利于防止上市公司发生资产的损毁和认为破坏,从而保证资产的完整性。只有企业的资产在运营过程的规范和畅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
(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并找到应对措施
风险是时时存在的,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重调查客户的信任程度,对于信用程度低的客户,应该杜绝赊销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坏账的产生。企业还应该定期检查资金使用的效益,使存量资产能够加入使用,通过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来提高自己使用的效率。
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高管;职业风险
1.富安娜公司罢免财务总监事件回顾
2011年8月29日,富安娜公司(股票代码:002327)公告,解聘该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梅连清的职务,同时罢免其董事职位。公告称,由于梅连清未能完全履行其作为公司财务负责人应尽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存在严重失职,并严重违反公司相关制度规定的情形,致使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无法及时追究责任,不再适合担任公司有关职务。
公司方面所称的重大损失,是指内审机构在对公司下属的圣之花事业部近3年存货盘点情况专项审计时,发现2009年5月存货盘亏475万元,未查明盘亏原因直接调减了当期损益。梅连清的失职在于,一是未上报总裁办查明盘亏原因,追究责任;二是未遵循公司内部制度规定报总裁办审批,擅自批准调整账务。
2.关于罢免原因的分析
梅连清从17年前某学院副教授的职位离开后先后担任过4家民营企业的CFO,他被公认为是富安娜成功上市的幕后功臣。他于2007年初进入富安娜后,牵头加速完成了包括23家子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并规范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引入了新的ERP系统,从财务、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全面实行规范化管理,其中大刀阔斧地对子公司的存货实行定额管理,对资金实行总部集中化管理和加强对加盟商的信用管理,成为其系列改革的点睛之笔。
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和实务经验的梅连清,此次竟然栽倒在自己亲手规范的内控制度里,让人感到蹊跷之余,免不了一些唏嘘。探究其罢免原因,如下三种可能尽可囊括。
可能一,公司公告属实。公司董事会不能容忍公司内部任何人破坏公司业已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特别是对作为设计者和推行者的CFO,更需从严从重处理。
可能二,公司公告部分属实。造成公司重大损失另有其人,梅连清沦为“替罪羊”。
可能三,公司公告失真,背后另有隐情。这种可能下又会有三种不同情形:
公司上市后,董事长林国芳与梅连清在公司治理、内部管控抑或盈余管理、纳税事务等方面矛盾不断增加,双方已无上市前的默契,林认为梅不再适合担任CFO;
梅连清在企业伤筋动骨的全面改革当中伤及某些人特别是家族人群的利益,被后者群起攻之;
梅连清利用手中职权行事不检,遭致高层集体反对。
3.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高管面对的职业风险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和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及实践的行进,财务高管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从过去的法人管家角色,已然成为企业中积极的决策参与者、管理监督者、业绩和价值的评价者。可以说,他们的位置已变得相当重要。
伴随着这种位置的变化,财务高管职业面对的风险也在明显加大,而民营上市公司既有与一般民营企业和国有上市公司相似的特点,又有与他们显著不同的特点,相比较而言,前者财务高管的职业风险更大。基于前述富安娜罢免CFO事件及原因假设的分析,结合民营上市公司的特点,笔者认为,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高管的职业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A.环境风险
a.外部环境风险
一方面,中国政府监管依赖于准则和制度下的会计体系,以上市公司配股为例,在这一环节里,所有的关键指标都以会计为基准。比如,配股定价、配股资格等,指标达不到就不能再度募集资金,所以,经常会发生监管诱导下的盈余管理,即做假账,这已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另一方面,因安然事件背景而由美国国会颁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世界各国会计职业监管、公司治理和证券市场监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2年以来,中国借鉴该法案,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弄虚作假、违反规定的公司高管的惩戒愈来愈严厉,上市公司财务高管锒铛入狱者并不鲜见。
b.内部环境风险
我国大多数的民营企业经营机制比较灵活,充满竞争活力,但现代企业制度的缺失、管理的不规范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很多民营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其中一些像富安娜这样的公司便借助上市契机修补这些短板,尽管变革的阻力很大,但在上市目标的积极影响下,公司对制度化和合规化的要求十分迫切,故而大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民营企业上市后的管理哲学、组织纪律观念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却是一个长期性、艰苦性的工作,具体到家族式治理、一言堂管理、权责分配和激励约束公平机制、纳税观念、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是否真正进入规范的轨道,现实当中还是一个疑问。事实上,较多数民营企业上市成功之后,其制度化、规范化的意愿和动力已不复当年。
B.内控制度风险
民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是其财务高管牵头设计并推行的,当该制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企业遭受损失时,财务高管自然难咎其责。这种风险具体表现在:
一是制度建立不当。主要原因在于,对外部环境和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方式、组织体系、资产、技术的状况、信息沟通和管理过程了解不够充分,不能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内控制度;制度条文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职责划分不清,授权批准权限模糊等。
二是制度执行不力。在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例外事项过多,执行力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是内部监督和评价不到位,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不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中的偏差;权责不对等,使得相互制衡的内控制度有名无实;企业对待内控制度的态度不够严谨,往往是变通有余,而刚性不足。
如果财务高管在推行内部控制制度时没有以身作则,例如前述富安娜公告所称的梅连清违背内部控制之授权审批控制制度,对于重大事项未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以及3年才开展一次对某事业部的内部专项审计,那么由此带来的职业风险更为可怕。
C.信任风险
在民营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公司老板希望向着现代企业制度迈进,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但又担心会失控。这实际上反映了一个社会信任度的问题。中国目前是一个低信任度的社会,互相对对方都持有怀疑态度,一旦对方做出一点不太符合利益的事情,也许是好心,但往往会引起猜疑。因此,信任在某些时候比职业能力更为重要。
一方面,作为民营上市公司的财务高管,受到内部环境影响,很多决策并不是由他来做,但他却是各方利益的争夺者,总是处在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浪尖。各种利益相关方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都势必来“影响”财务高管,通过财务高管来实现。
而另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上市以后依旧习惯一切老板说了算,这使得职业财务高管总是处在一个微妙的位置。
自从有了职业经理人,就有了委托问题。如果公司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任建立不起来,很多工作便无法开展。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用人机制更为灵活,但同时因为“灵活”,职业风险也就更大。
D.职业道德风险
关键词:营运资金融资 财务风险 控制点
从价值目标与价值风险的角度来看,营运资金融资的资本提供者和传统模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企业使用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来为之构成各种不同的财务风险控制点。在本文中,文章试图以理论的角度,来对各种融资模式情况中,资本投入者需要应对的财务风险作出对比,找出差异,并找出各种财务风险的关键控制点,以期为企业的营运资金融资作出简单的参考。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受融资模式影响的内在逻辑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在产业资本从资本循环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企业所依赖的,一般都是长时间投入的大量长期融资,并因此而使得其包含了传统的银行模式与市场模式这两种基本模式。通常来说,当其从生产循环开始的时候,供应商垫支的资本在经过销售循环之后,会再回到生产循环阶段,而在这个过程中,产业的资本主要是由供应商所提供的,并以此来使之形成应付账款融资。如果资本从销售循环开始时,那么,顾客所提供的资本就会在经过生产循环之后,回到销售循环当中,产业的资本主要是顾客提供的,以此来形成预收账款融资。
二、企业营运资金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营运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还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出现混乱问题。此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个别人员对企业的营运资金进行随意的挪用,使得企业的总财产受到严重的影响,并为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再加上企业对于营运资金使用情况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记录,导致其在进行账目的核对时,难以对企业的盈利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价,为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
(二)营运资金内部管理环境差
在企业的管理中,由于对营运资金管理的不重视,导致其管理的内部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差,再加上其内部组织结构的安排存在明显缺陷,往往只关注企业的经济发展,对于企业的文化建设步骤重视。此外,在企业的内部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并没有一个较高的地位,难以发挥其自身的影响作用,导致企业的员工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不高等。
三、营运资金融资模式及其财务风险控制点
(一)顾客资本融资模式
事实上,顾客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提供者,而从本质上来说,其所提供的资本,不但是资本循环过程完成的重要标志,同时也表示其为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针对于顾客的预付资本,不是用现金来偿还的,而是要为之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也就是说,顾客本身要面临的风险,主要还是难以按期收货或者是在规定的期限内接受服务。如果存在这种问题,那么其将会对顾客对于企业的忠诚度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并且会对日后的资本周转与投入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应当对以下几点风险进行严格控制: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储备,确保生产运营的正常进行。严格控制产品与服务的质量,确保其能够为顾客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对销售规模进行严格控制,以此来保证其能够按时交货。
(二)供应商资本融资模式
从本质上来说,供应商的资金主要是短期占用的形式,由于其流转的时间比较短,且其有着明确的用途,从而风险相对来说比较低。不过,在短借长用之后使之形成一定资本,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风险程度。在大多数情况下,供应商资本的财务风险,关键在于货款能不能在规定期限中收回,而这一问题也将会严重影响到资本的再投入,导致其虽然有利润,但是并没有现金,因此难以继续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现阶段,就针对于大多数的供应商而言,其在供应链当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为了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就需要相关的管理者必须要全面降低营运资金融资风险,具体包括:应当选择一些现金流回收比较快,且投资回收期比较短的项目。应当强化对现金流量的控制。强化对生产、销售等阶段现金流量的控制,促使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经营周期、回收销售货款。完善渠道资本,通过渠道资本的建立,来对固定供应商之间的合作进行有效的维护。提高在市场中的信用,并以此来获取供应商的信赖,并寻找更长的信贷周期。应当完善供应链,并坚持以供应链的共赢为基本目标,强化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关系,促进合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要有融资,就有风险。所以说,企业必须要对财务风险进行强化控制。不过,就针对于不同的融资模式来说,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将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强化对财务风险控制点的合理分析,主动降低营运资金融资风险,以此来通过风险控制的方式,实现管理成本的降低,进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摘 要 如何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防范,是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风险特征、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路径及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效应。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传导 特征 路径 效应
企业财务风险是在企业筹措资金、使用资金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产生和扩大的,并且具有很强的传导性。企业财务风险的界定存在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企业全部资本中,由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所引致的风险,这一风险可以通过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加以控制,一般指企业筹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而广义的财务风险本质上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它是企业在特定的客观环境下和特定的期间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受企业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资金运动的效率降低和连续性中断,进而使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与预计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产生负面影响或不利结果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是指存在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中的风险源所释放的财务风险,依托于一定的载体,经由一定的路径或渠道,传导和蔓延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业务功能节点和业务流程,甚至整个利益链企业网络,从而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偏离预期目标而遭受损失的过程。笔者通过分析企业财务传导的风险特征,论述了企业财务风险传导路径及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效应。
一、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风险特征
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也日益复杂。若以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为基础,对财务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细分,财务风险可以分为这样几种不同的形式:
(一)资金筹集风险
在金融市场发达的情况下,不同筹资渠道、不同筹资方式的筹资难度、筹资成本以及各种筹资方式所筹资金的弹性大小、功能宽窄、资本结构的合理度都会影响企业的筹资数量、时机以及资本结构目标,从而使企业面临风险。资金筹集风险突出地表现为筹资数量不当风险、筹资时机不当风险以及资本结构恶化风险。
(二)资金使用风险
在资金数量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的任务是合理配置有限的资金资源,尽量管好用好资金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提高企业的收益。资金使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现有资金的配置;二是内部投资;三是对外投资。由于企业财务活动环境、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企业在运用资金过程中也存在着风险。
(三)资金回收风险
回收资金是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资金不断循环周转的至关重要的一环。以资金回收为载体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具体情况:结算资金回收风险;投资回收风险;预付、出借资金回收风险;外汇风险;对外担保风险。
(四)资金分配风险
资金分配主要表现为税后利润在投资者和企业留用之间的划分。不同的分配指导思想会导致不同的分配结果。就风险而言,主要体现在分配后形成的新的资本结构方面。
二、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路径
企业财务风险传导在财务关系网络中是普遍存在的。可将企业财务风险传导分为以下层次:第一,企业内部层次的风险传导,如筹资、投资、营运、利润分配环节间的财务风险传导。第二,企业供应链层次的风险传导,如企业与其供应商或客户之间的风险传导。第三,企业外部层次的间接的风险传导,即具有间接利益关系的企业间的风险传导。如企业与客户的客户、供应商的供应商之间的风险传导。据此,将财务风险传导路径具体细分为:
(一)部门间直接的风险传导
企业各部门之间紧密的业务联系可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但由于各自受利益驱动或联系不紧密,导致信息不畅通,可能会使一个部门产生的风险传导到另一个部门。如筹资环节与营运环节就有着直接联系,如果发生筹资风险,自然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生产要素,产生营运风险。
(二) 部门间间接的风险传导
部门之间也存在间接关系,会使一个部门的风险经由一定路径传导到另一个部门。如筹资环节与利润分配环节看似没有直接联系,但筹资风险直接导致营运风险,而营运风险又导致利润分配风险的产生。
(三)企业与外部企业间直接的风险传导
财务风险传导体系中,以某个企业为研究对象(本文将它称为核心企业),其与外部系统会发生直接利益关系,如企业与其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的关系。两个系统中,其中一个系统产生的风险会通过物流、信息流或资金流传导到另一个系统,使另一个系统产生风险。
(四)企业与外部企业间间接的风险传导
经济运作的宏观体系中,企业不仅与直接财务关系发生者(如直接供应商和客户)产生财务风险的传导,而且可能将财务风险传导至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
(五)外部企业之间的风险传导
企业财务风险传导体系中,核心企业以外的企业(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之间也会产生财务风险的传导。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效应
(一)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认为,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而巨大的连锁反应,如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以引起龙卷风。财务风险传导的蝴蝶效应说明:企业理财微系统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控制和疏导,将会引起整个财务关系网络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信用销售增加企业的应收账款,是企业经营中司空见惯的理财行为,若对此管理不善,由此造成的财务风险传导将会产生蝴蝶效应,导致整个复杂系统受损。
(二)多米诺骨牌效应
该效应就是损失控制应重视人为因素管理,以杜绝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行为。大量财务风险传导事件的发生,都源于人或是以人为载体进行的。基于传导的企业财务风险预控体系中,同样要重视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基于财务风险传导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断绝财务风险传导路径中的一个财务关系,就不会使财务风险继续传导下去。
(三)耦合效应
耦合,物理学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耦合效应,是指两个子系统通过中介环节的关联和相互作用产生既有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又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而产生增力的现象。在企业财务风险传导过程中,由于财务关系网络中各节点企业或理财环节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相互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各节点在财务风险传导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使财务风险的性质和强度在传导过程可能会发生改变。所以,根据财务风险传导的最终风险强度是否可以改变,可将财务风险传导耦合效应分为纯耦合效应、弱耦合效应和强耦合效应。如果风险传导产生的是1+1=2的效应,则为纯耦合效应,企业财务风险流量和强度在传导过程中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或者只在一个微小的区间波动。如果风险传导产生的是1+1>2的效应,则为强耦合效应。授险源风险在传导过程中,由于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财务风险的正耦合效应使得财务风险通过传导路径产生逐级放大效应。当耦合效应达到一定阈值时,授险源风险的性质和强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相反,如果风险传导产生的是1+1<2的效应,则为弱耦合效应。在财务风险传导过程中,如果及早发现财务风险可能发生传导,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切断财务风险传导的路径,授险源风险的强度就会逐渐减弱,呈现财务风险传导的弱耦合效应。
(四)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财务风险的控制环境具有强烈的诱导性和示范作用,只要存在第一扇无人管理的“破窗”,这扇破窗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其他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迫于竞争的压力,企业会以信用(赊销)方式扩大它的销售额以占领更大的市场。假如一个企业有多个直接的客户,当其中一个客户到期不归还货款时,如果企业出于种种原因没去制止这个客户的行为,给其他的客户造成的心理暗示就是该企业的应付账款可以不急于去还,而且由此造成的“破窗”成本很低,其他客户就会一个个模仿“破窗”行为,给企业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增大形成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如果这些应收账款最终都成为坏账,该企业就会发生资金短缺,产生筹资风险或利润分配风险,而且会由于资金短缺影响到自己的供货商,形成财务风险的传导。作为特殊的企业形态,金融企业所产生的财务风险具有明显的破窗效应。银行贷款业务中的破窗效应是因为某些银行不断给违规贷款者提供资金,这些企业可以不考虑还款问题而坐收其利。在某种心理暗示下,后来违规贷款者不断涌入,直到把银行掏空。
参考文献:
[1]马丽,张光明.供应链风险预警管理研究.价值工程.2008(02).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风险应对
1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概述
根据国家2018年最新对生产型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人员少于1000人和营业收入低于4个亿,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占有很大的分量。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包括活动成果即收益,财务状况即偿债、营运、获利能力等,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经济损失的机会性或可能性。财务风险是所有企业都会遇到的,相对于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中小企业无论是在筹资方式、融资手段、财务运营管理、资金分配再融资等方面有相当大的局限性,预防财务风险可以带来以下好处:(1)随时了解企业资金动态,是否需要筹备资金。可以根据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市场竞争、企业状况等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企业是否要对现有项目扩大经营规模和产能;是否新建项目以追求未来企业价值最大化。(2)多方了解融资渠道、融资成本信息,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融够企业需要的资金。了解到融资方式、渠道、成本等信息,可以防范资金短缺的风险、甚至借新债还旧债、最大限度保障资金供应。(3)在满足日常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和变现能力。例如,企业的存货在财报上作为流动资产管理,变现能力虽强但是过多的存货会占用资金;查看供应链的债权债务,及时催收回款和按时付款维持良好的信誉。(4)有针对性地对利润进行再分配。根据企业的营利情况合理留存多少盈余公积、分配多少利润以防范资金不足带来的财务风险。(5)可以提高管理者的经营能力,科学做出符合企业战略的决策。根据企业资金运作情况,合理制订资金预算计划、有效使用资金、不偏离资金运行轨迹,防范其他财务风险、制定最合适企业的战略战术等。
2中小企业的主要财务风险
2.1筹资风险。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贯彻着企业的命脉,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不管是股东自有资金,还是银行借款、未付供应商货款、员工未付款等各方借贷资金。资金的多少决定着企业规模、筹融资能力,在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压力,融资的渠道有限,相对于大型企业,融资成本太高,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筹集资金的压力和风险很大。2.2投资风险。在证券市场里常有一句话: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也常听说某某买股票被套牢或者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消息。当然也有投资股市赚了不少收益的消息,等等。总之,风险是把双刃刀,损失与收益共存,风险与利诱同在。中小企业在选择对外进行投资时,如果一味地追求利益,可能会有投资失败的风险,如果刚好遇上现金流不足的话,资金断链,会引发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后果,甚至于倒闭。2.3资金运营风险。生产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是从供应商处采购原材料回公司,购买设备办公用品、从事生产加工出成品卖给客户。供货、生产管理、员工工资、公司治理、运输公司、客户关系等环节,一环扣着一环,资金在这些环节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循环利用,某一环节资金出现差错就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资金运营风险。2.4资金分配风险。企业从客户手中收到资金,扣除必要生产经营、国家税费等成本费用支出,剩余的利润是扩大规模再生产,还是全部进行分配。这些都要进行合理的筹划,资金链不足将会引来上述各种财务风险。2.5股东及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风险一词自古就被人们提及,从我们出生到成长乃至老去,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我们生活中每时每秒都有未知的风险,如吃鱼会有鱼刺卡喉风险、坐车有撞车风险、走路还伴随着摔跤的风险等。有些风险可以防范、有些风险可以控制,风险是伴随收益而生,有风险的地方就会有收益,就像硬币的正反面,高风险同样可能伴随着高报酬,关键在于股东和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和对风险所持有的态度。
3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持续低迷的内外部环境,物资贸易公司面临的压力很大,与此同时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励政策,也使物资贸易公司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物资贸易公司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除随时应变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调整管理理念、组织方式、预算和预案外,还必须通过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帮助企业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和运作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广珠铁路物流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现状
广珠铁路物流开发有限公司是珠海市国资企业珠海交通集团旗下的一家综合性公司,公司注册资金2.7亿,主要经营建材批发、零售和多式联运、仓储配送、库存管理、保税物流、供应链管理和物流信息服务等,公司目标是成为一个集等多功能于一体,立足于珠海,服务珠三角,辐射华南、西南的区域性物流贸易中心。因公司占地3100亩的珠海西站物流园正在陆续开发建设当中,目前主要业务还是经营建材批发、零售。
作为成立时间较短的新兴企业,公司依托珠海交通集团,围绕珠海及中山、江门、汕头周边城市,围绕中交、中铁、各省属大型国企等集团所属重点企业开展了相关物资贸易采购配送服务,由于具备较强的物资贸易管理团队、先进的企业财务控制能力和强大的集团实力支持,目前公司已经挤身于珠海物资贸易的先进行列,主营的钢材、水泥和沥青物资贸易业务规模和实力已在珠海名列前茅。经过近几年对物资贸易市场的开发经营,广珠铁路物流开发有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采取的多种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有效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销售业绩每年20%以上的稳步增长,未发生一笔坏帐。
二、广珠铁路物流开发有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资金集中调度管理,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为提高集团的偿债能力和经营资金的使用效率,广珠铁路物流开发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交通集团于2011年底成立了集团财务中心,统一资金集中调度和内部管控,实现了整个集团的资金供需平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广珠铁路物流开发有限公司的物资贸易资金来源,增强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和信用扩张能力。由财务中心统一内部信贷管理,对集团所属企业实现内部贷款制度,合理调节集团内部资金流向,为集团内部各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贷款支持,同时保证了闲置资金的保值增值,其内部贷款利息保持与商业银行贷款同期利息相同水平。除内部资金调度外,公司根据发展需要,向商业银行办理贷款,统一由母公司珠海交通集团提供对外担保,强大的集团实力支持,大大降低了资金成本和信贷风险,提高了公司的筹资效益。
(二)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培育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因市场瞬息万变,物资贸易企业的财务经营风险较大,必须树立风险管理意识,以降低经营风险。公司除了建立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外,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强化了财务管理风险控制。
1.实行全员风险意识教育
使风险管理得到全员的支持,通过经常性的市场分析、会计收支分析和经验交流,不断增强全员职工的风险管理认同度,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在整个公司内部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
2.成立公司风控小组
及时研究处理经营中的风险问题,加强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广珠铁路物资贸易业务开展之初就成立了由董事长担任组长的公司风控管理小组,对经营出现的管理风险、财务风险等逐一进行研究和决策。风控小组成员分别由公司总经理、分管物资贸易的副总经理、物资贸易营销总监、财务经理、主管会计、物资贸易部主管、核算部主管和相应的物资贸易营销人员组成。
3.加强员工法制和道德教育
规避员工违法违纪风险。公司制定了详细的物资贸易采购销售内部控制制度,强调了互相审核牵制。同时公司根据党支部正在进行的“八项规定”和“三严三实”教育,与公司各部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形成人人讲诚信、合法合规经营的风险管理文化,对违法违规和不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徇私舞弊、渎职不作为、做人不实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规定,并将其与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相结合,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员工的违法违纪风险,减少了财务风险。
4.加强员工风险知识培训,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公司人力资源部每年制定培训计划,适时增加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特别针对物资贸易和财务风险控制的培训,增强了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实际风险控制水平,提高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能力。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大大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
(三)全面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
应收帐款的管理是物资贸易企业会计非常非常重要的控制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下行,物资贸易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各企业应收帐款都居高不下,大额应收帐款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形之下,企业能否及时收回应收帐款是公司能否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关键。广珠铁路物流开发有限公司对应收帐款十分重视,制定了严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制度。
1.事前
由物资贸易部对客户进行实地考察,并负责收集客户的信誉、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等资料,建立了客户的信用台帐,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按公司有关制度针对性地授予一定的信用额度,杜绝了客户蓄意欺骗,有力地加强了风险预控。
2.事中
除供销合同条款对应收帐款进行严格的规定外,还有专人跟踪货物的收货地、用途和使用情况,防止客户违反合同骗货倒货,加强对风险的掌控。
3.完成供货后
公司财务部根据核算部提交数据,每周及时更新应收帐款台帐,并每周一定期反馈到公司分管物资贸易的副总经理、营销总监和物资贸易部,物资贸易部相应的销售人员根据合同条款相关规定及时催收。未能及时收回的应收帐款,公司财务部会对营销总监和物资贸易部及时发出应收帐款催收的提醒通知。某个客户应收帐款超过其信用授信额度或应收帐款逾期超过二个月,公司财务部及时通知物资贸易部停止对该客户的一切供货,并由公司总经理带领营销总监等人员组成专门催收小组,专门负责对该客户的催收工作,跟踪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减少风险的扩张。
(四)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制度,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审计是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作为企业财务运作的一种有效监督方式。广珠铁路物流开发有限公司的母公司--珠海交通集团于成立之初就组建了审计法律事务部,该部门只对集团董事长负责,独立于集团其他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公司,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审计法律事务部主要对集团各二级公司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财务收支情况、公司管理情况、经营管理者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等专项审计,同时加强对重点业务、重点问题的审计,并向集团董事长及时提交审计报告,评价公司制度建设、财务风险,评估经营管理风险,实现反馈控制向事中实时反馈以及事前反馈,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管理政策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强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五)推行零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和财务风险
在实际销售中,公司推选零库存销售,由客户下单后直接由生产厂家运抵客户,节约了库存成本,减少了库存损耗,加速了资金流通,同时把次品、退货的风险转嫁给了供应商。
三、广珠铁路物流开发有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公司物资贸易业务开展以来,逐步制定了一套有效的制度、流程,财务内部控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也有一些不足,容易引起财务内部控制风险的发生,必须采取以下相关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内部运作环境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日臻完善的重要基础,包括有效的组织机构、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良好的文化氛围。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还应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建立科学规范的经营决策机制,坚决杜绝个人超越制度的特权,特别要做到权责分明、相互制约和监督,减少各种内部控制风险。
(二)加强对商品采购环节的供应商选择,减少质次退货等引起的财务风险
公司在销售环节制定了事前、事中和事后跟踪的相关制度,但在对供应商的选择方面应逐步做到好中选优,优先选择那种价廉物美、信誉高、实力强的优质供应商。在商品采购环节,建立供应商信息系统,对供应商的商品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市场业绩等指标组织风控小组进行打分,根据打分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供应商预付货款审核,应严格做到有客户书面确认的下单计划,对于大额的预付款必须落实财务人员专人实行定期追踪核查,及时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实行严格的付款分级审核审批制度。另外,公司在零星小额采购方面,也做到向三家或三家以上的供应商询价,力保商品采购质高价优。
(三)严格控制担保行为,减少货款风险
因市场经济的复杂性,经常出现公司互相提供担保的现象。目前广珠铁路物流开发有限公司对外的物资销售合同中,对货款担保现象越来越多,但担保合同或担保函是否能真正有效且能最终执行到位,需要加强对专门审查控制,把回款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因公司前期主要客户为大型国企或省内优质企业,虽然有担保也有个别逾期现象,但也及时收回了货款,没有产生严重的坏帐损失。为减小公司经营风险,公司应制定详细的担保制度,明确担保审查责任制和决策程序,加强对担保人资格、财务实力和书面承诺的审查,尤其是担保人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防止担保人无法提供真正的担保,避免风险引起的财务资金损失。
关键词:企业物流;物流外包;风险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在认清物流外包业务实质和分类的基础上,对企业物流外包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战略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信息风险等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加强企业物流外包过程的社会控制、完善企业发展战略、监督合同的制定与执行、完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方法,为物流外包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企业物流;物流外包;风险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对一体化多渠道市场需求的增长和物流服务供应商服务能力的扩充和完善,物流业务外包服务正在逐步被社会认识、了解、认可和进一步采用。
1 企业物流外包
企业物流外包是企业业务外包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质资源配置的一种新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对外委托和外部协助,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发展供应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生产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资源和精力在自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把自己不擅长或没有比较优势的物流业务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运作。可见企业物流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过程和合同履行方式,所以物流外包虽属年轻行业,但发展十分迅速,乃至成为一种趋势,在世界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物流外包业务从实施的程度上可以分为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全部外包是指企业将全部物流业务都交给外部服务供应组织来承担,其形式有两种:一是企业完全放弃物流自主经营,将所有的物流相关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二是企业在成立时就不具有物流经营功能,将物流相关业务委托给外部的物流服务供应商。部分外包是指企业只把部分物流相关业务委托给物流服务供应商,其余物流业务还是由自己企业承担,其也有两种形式:一是企业自身拥有一定的物流经营能力,只不过由于企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物流经营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因此企业将自身无法完成的物流相关业务委托给外部物流服务供应商;二是企业自身的物流能力虽然可以满足经营发展的需要,但为了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优势,将非核心业务部分的物流业务交给外部物流服务供应商来承担。
2 企业物流外包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企业物流外包作为一种加速物资流通、节省物流成本和提高资金周转率的有效手段,能给供求双方都带来很多的便利和收益,但在实际业务过程中企业实施物流外包时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2.1 企业物流外包的环境风险
企业在实施物流外包过程中会不断收到外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经营过程。如受到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按时完成既定目标的自然环境风险;国家经济状态和实力变动、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给物流外包过程带来不确定性的政治经济风险;是否具备健全、明晰的法律制度和相关政策来保证物流外包过程顺利进行的法律政策风险;与物流外包业务相关的市场需求状态、行业成熟度及市场竞争程度中资源价格、服务质量、人力资源等众多因素诱发的市场风险。
2.2 企业物流外包的战略风险
每个企业在开展业务、作出决策前都需要进行企业战略规划,企业战略制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所有企业要开展物流外包业务,首先就是一个战略选择,是否需要进行物流外包,能否在这个价值供应链系统里充分获得最大化的利益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选择性风险,这影响到物流外包能否顺利实施。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是企业物流外包过程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服务供应商能给企业带来很好的发展机会,但是我国目前高质量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还比较少,而且在选择过程中人为因素和信息的不准确性等因素都会导致企业并没有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企业在进行物流外包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自身的实际情况,准确地掌握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分清楚可以进行外包的非核心业务,避免将优势的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而带来的巨大损失。
2.3 企业物流外包的管理风险
选择外包的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都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因此在双方的合作中存在着企业文化的差异、管理制度的不同、战略宗旨相悖等问题,这会导致企业实行物流外包后与服务供应商在合作上出现风险。双方企业在经营过程的发展目标、运作模式、经营类别不同,如果双方都以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必然产生管理和业务方面的摩擦,导致整个物流外包过程失败。同时,企业外包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对服务供应商控制力度失调,供应商自身能力不足而导致服务能力下降,企业对服务供应商过度依赖等方面的问题都会增加物流外包过程的管理风险,给双方企业都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4 企业物流外包的财务风险
企业外包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物流外包后由于主观或客观的诸多因素而产生的投资回报低于预期回报的风险。在实施物流业务外包后,企业经营的重点和所处的环境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合同签订的周全与否,汇率的波动及通货膨胀等经济因素都影响着企业物流外包的整个过程,导致投资的回报低于预期。另外,企业在联系合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时,在谈判磋商和监督服务过程中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属于增加的隐匿成本,如果不对此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就会导致企业物流外包的投资不能为其带来更多的利润,使企业无法实现既定经营目标。
2.5 企业物流外包的信息风险
企业物流外包过程其实应该是一个信息流动的过程,外包企业的大量信息如客户资料、产品信息、管理程序等都要与物流服务供应商进行共享。但在实际操作中,双方往往会为了自身利益而保留核心信息,这就出现了信息不对称,随着物流外包过程不断深入,就会产生信息沟通不全和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很难保证物流外包的服务质量,影响双方各自的利益目标。同时,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物流外包中的信息传递、资源共享也加剧了企业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信息泄露的风险,从而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3 企业物流外包过程的风险防范
3.1 加强企业物流外包过程的社会控制
物流业务的发展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物流外包业务能够整合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增强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物流外包的平稳发展,应加强企业物流外包过程的社会控制策略,政府应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与引导,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加强物流网络运输平台、仓储配送及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物流外包发展提供平稳、良好的外部体制环境。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建立专门的物流业务管理研究中心,帮助各企业在物流外包过程中进行管理和监督,减少不确定风险的产生。各企业也应联合建立物流企业联盟或专业物流行业协会并设立行业风险补偿基金,能使面临同样风险的企业在一起共同解决风险所带来的问题,更好地管理和防范物流外包面临的各种外部环境风险。
3.2 完善企业发展战略,选择合适的物流服务供应商
企业应具备战略发展研究组织,准确定位自身核心竞争力,明确业务范围和发展方向,广泛联系相关企业建立战略发展联盟,对进入物流供应链的时机和外包的业务作出合理决策。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从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能力大小、客户满意度、基础硬件能力、管理水平、经营状况等决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合作目标进行单项和综合评价,来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物流服务供应商。与选择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摊的合作机制,这样对于减少供应链系统中的不确定性,避免道德风险和责任风险都有一定的好处。另外,尝试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多地域、多方位、多客户的分散物流外包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
3.3 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监督合同制定与执行
成立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管理小组,对物流外包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价、控制和处理,这将有利于物流外包风险防范的制度化和正常化。与物流服务供应商协调合作建立管理风险突发应急机制,采取事先制定好的应变措施对风险进行处理,有效地降低突发风险对企业带来的损失。规范合同的签订与执行管理,企业应委派具有经验的人员,邀请律师、财务顾问、谈判专家等专业人士与物流服务供应商进行磋商,认真拟定合同条款,明确合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要周密考虑物流外包的技术、经济、法律等环境因素,而且应将其具体量化为合同指标。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也要严格要求供应商能够按照合同的要求完成物流业务,约束物流供应商遵守承诺,不违反合同,保证外包活动顺利进行。
3.4 完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应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充分发挥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聘请专业的会计、审计团队,跟踪物流外包的全部过程,分析和评估物流外包过程的战略价值与效益成本,更完善、更全面地控制企业物流外包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确定物流外包的绩效评价指标,重点分析物流外包费用和服务质量。物流外包费用指标包括业务过程中的投入、成本、收益等费用。服务质量指标包括物流供应商的完成业务的满意度、及时率、准确率、货损货差等因素。制定的绩效指标要尽可能的清晰、明确,从时间、数量、质量、成本、收益等方面反映物流外包过程的运行状况,有效反映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企业的整合状况,降低供应链系统中的牛鞭效应,控制物流外包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3.5 加强合作交流,完善物流外包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物流外包业务涉及的双方有各自不同的企业文化,因此必须加强企业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双方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市场环境当中。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联合风险防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控制物流外包信息风险的目标。双方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对生产、运输计划、费用、需求等关键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为物流外包过程提供预警显示和应对风险策略的动态信息管理,并保证这些信息的及时、准确、有效,同时采取相应的信息保密管理措施,这样才能保证物流外包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周立军. 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J]. 物流技术,2010(11):119-121.
[2] 魏众,申金升,陈继军,等. 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形成机理及防范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5-58.
[3] 魏晓玲. 物流外包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J]. 商业研究,2006(24):146-148.
【关键词】 供应链; 企业财务风险; 传导路径; 传导效应
供应链的财务风险是指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及财务决策所引起的节点企业自身的财务损失以及由此所引起的整条供应链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结果损失的不确定性。Michael G. Hertzel(2008)等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供应链企业自身的财务困境会对与其有紧密联系的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的财务产生影响。
研究企业财务风险在供应链中的传导路径及传导效应,可以进一步认识供应链企业财务风险传导规律及传导结果,进而可以更好地控制供应链节点企业财务风险和整个供应链的财务风险。
一、供应链企业财务风险传导路径
供应链企业风险传导就是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财务风险源通过一定的载体,沿着特定的路径,先在企业内部进行传递,并通过关联交易对企业以外的供应链成员产生影响与作用,促使其产生风险或风险加剧的过程。企业财务风险传导载体运载财务风险因子进行传递所经过的路线就是财务风险传导路径。
供应链节点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路径可以分为:1.供应链内部传导,即财务风险在供应链内部各企业间的传导。2.供应链外部传导,即供应链企业财务风险在供应链外部无直接利益关系企业间的传导。具体可细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供应链内部企业直接风险传导
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存在相关的利益关系,在企业间进行各项直接经营往来的同时,一个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通过不同的载体(资金、信息、购销合同等)传导到另一个企业,使另一个企业产生财务风险。
(二)供应链内部企业间接风险传导
在复杂多变的外部运行环境中,供应链节点企业不仅与一些企业直接发生利益关系,并且同时还与其他企业产生间接的经济联系,一旦其中某个企业产生财务风险,可能会通过间接联系的企业将风险传递给另外一个企业。
(三)供应链外部企业间风险传导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多元化,导致企业风险不仅在某一供应链上进行传导,也有可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密切联系的供应链上传导。如在服装产业链中,是沿着棉纺厂、印染厂,再到服装厂这条供应链,而其中印染厂的机器设备又由机械制造厂供应,财务风险先在服装供应中传导,又由印染厂与机械制造厂的联系可能传导到另一条供应链。图1描述了这种供应链之间的财务风险传导的原理。
二、供应链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效应
财务风险的产生、传导到最终的风险暴露是供应链节点企业各种风险因子以及由之产生的各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财务风险流的迸发释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风险源中蕴含风险流的大小超过了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另一种则是指风险源中风险流的变化速度超过了企业风险承受能力。
财务风险最初存在于企业的一个特定的封闭空间,A企业的财务风险在某种风险动力的推动下依附风险载体将财务风险传递给B企业。A企业发出的财务风险被风险载体植入B企业后,传导后的风险的表现形式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不变。其大小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不变,传导的最终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由于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供应链企业财务风险传导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
供应链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效应主要有连锁效应、蝴蝶效应、破窗示范效应、锁定效应与耦合效应等。
(一)连锁效应――积聚传导风险
在一个存在内部联系的体系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在供应链内,各企业业务相互关联,当节点企业出现财务风险时,可能会通过相关业务波及到其他关联企业,从而引发财务风险在供应链内部进行传播。供应链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关联连锁效应主要表现为前一个企业会将财务风险因子通过业务联系传导给后一个企业,上一个企业将隐藏的财务风险因子传导给下一个企业。这种关联连锁效应在缺乏有效风险调整与监控机制的情况下,会使财务风险不断递进和累积,直至蔓延至整个供应链,并且可能会和其他风险汇合,进一步扩展整个供应链的风险。
(二)蝴蝶效应――放大风险
蝴蝶效应认为,事物之间不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且还具有种种发展演变的连锁效应。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而巨大的连锁反应,如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以引起龙卷风。蝴蝶效应显著地体现在供应链企业财务风险的传递过程中,尤其是供应链企业的业务存在明显的依存关系时。供应链企业理财微系统一个微小的坏的变化,如果不加以及时控制和疏导,将会引起供应链内整个财务关系网络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比如,供应链内制造企业的成本上升,其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经销商,制造企业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或减少补贴返点等方法将成本转移,如果这种转移成本的做法在供应链内持续进行,将及大地增加供应了供应链企业的整体成本,对链内企业财务状况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因此,供应链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微杜渐,以避免因资金管理瑕疵而导致重大的损失。
(三)破窗示范效应――助推风险
破窗示范效应告诉我们,任何系统,不管多么严密,只要存在第一扇无人管理的“破窗”,由于环境具有强烈的诱导性与示范性,这扇破窗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其他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如果能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破的窗户,那么更多的窗户将会幸免于难。
如在供应链内信用销售中,A企业作为B企业的供应商,如果制造商B企业出现财务问题而无法按合同还款,A企业可能会因此出现资金流周转困难,如果A企业对B企业的失信行为没有进行及时处理,就会给其他相关业务单位造成心理暗示,进而模仿,会给企业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增大形成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进而可能发生资金短缺,产生财务风险。
“破窗效应”引致的财务风险传导是一种非理性的风险传导,可以看出,如果对供应链内企业的不良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造成财务风险在供应链内无限制地增大蔓延。
(四)锁定效应――加剧风险
锁定效应是指行为主体当前的决策选择受制于前期的决策行为,从而导致行为主体的利益受到相应的影响。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旦形成行为规划就很难改变这种规则的现象称之为锁定效应。“锁定”的本质是将来的选择受到今天选择的限制,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锁定效应。供应链企业间由于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间对业务的处理有固定的操作流程和处理方式,对于新出现的供应链企业财务风险事件,供应链企业会遵循原有的思维模式解决,而缺乏变通和灵活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导致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从形成机理角度看,供应链企业财务风险的“锁定效应”包括技术创新锁定效应、业务锁定效应、顾客锁定效应等。这种风险锁定效应在引起供应链企业财务风险的同时也强化和加剧了财务风险的强度。
(五)耦合效应――改变风险
耦合效应,是指两个子系统通过中介环节的关联和相互作用产生既有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又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而产生增力的现象。在企业风险传导过程中,风险流传导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耦合,包括企业内部各风险子系统、企业外部和内部风险子系统以及企业间各风险子系统在传导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各风险流所蕴含的风险流量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化。在企业财务风险传导过程中,由于财务关系网络中各节点企业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从而导致各节点企业在财务风险传导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财务风险的强度和性质在传导过程可能会发生改变。
根据财务风险传导的最终风险强度是否改变,我们将财务风险传导耦合效应分为财务风险纯耦合效应、财务风险弱耦合效应和财务风险强耦合效应。假设供应链在运营过程中面临n个风险,我们可以用标准差来反映供应链各种风险之间的风险状态。
协方差δij的计算公式为:δij=rijδiδj,式中,δp为整个供应链所面临的风险状态,δi为某一风险子系统的风险状态值,Ai为风险系统i在整个风险子系统组合集中的权重,rij指风险子系统和子系统的相关程度。相关系数rij反映了两个随机变量的相关程度。即各个风险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系数。它是由企业功能节点间的关联度和风险性质匹配度决定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小于1,即-1≤rij≤1。图2可以揭示rij的不同取值所带来的风险传导中不同性态的耦合效果。
图2―①中Wi、Wj分别为供应链财务风险风险传导过程中的两个功能节点,其风险状态分别描述为Oa1c1b1和Oa2c2b2,我们称之为供应链子风险系统。图2―②中,rij≌0,此时两个子风险系统之间几乎不相关,财务风险耦合程度几乎为零,我们把这种耦合效应称为“纯耦合”。图2―③中,-1≤rij≤0,此时,两个子风险系统之间呈负相关,风险耦合程度较低,此时风险子系统i与风险子系统j在传导过程中相互融合和抵减,使供应链总体风险减小。我们把这种耦合效应称为“弱耦合”。图2―④中,0≤rij≤1,此时两个子风险系统之间呈正相关,耦合程度高,我们把这种耦合效应称为“强耦合”。由于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供应链财务风险的强耦合效应使得财务风险通过传导路径在供应链中产生逐级放大效应。当耦合效应达到一定阈值时,授险源风险的性质和强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在财务风险传导过程中,如能及早发现财务风险可能发生的传导,并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阻断财务风险传导的路径,财务风险的强度就会逐渐减弱,呈现弱耦合效应。
【参考文献】
[1] Michael G. Hertzel,Zhi Li,Micah S. Officer,Kimberly J. Rodgers. Inter-firm linkages and the wealth effects of financial distress along the supply chain[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8(87):374-387.
[2] 范丽红,等.供应链企业财务风险传导路径研究[C]//未来工业工程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ICFIEA).2010.
[3] 叶建木.企业财务风险传导路径及传导效应[J].财会月刊,2009(2):88-89.
类金融模式的实质是实业加资本的混合运营,在该模式复杂的关系网中,最核心的关系是商品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学界称其为类金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该模式与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大同小异。其具体方法为,商品销售企业在收到消费者的款项后,短期内延迟支付供应商的商品货款,增加企业账面现金流。这种零成本或低成本的融资方式能够给予企业足够的资金动力,减少扩张发展道路的阻碍,从而帮助企业的更快的更好的实现长远发展规划及目标。
但是该模式要想成功运营,并且起到理想化积极效果,该商品企业自身的信用等级以及和相关供应商的关系需要保持着良性且较高的水平。国美电器作为中国第一家较为成功的运用类金融模式的商品企业,其与供养商的关系却不断面临危机与挑战。
二、类金融模式面临的风险
1.资金财务风险
类金融模式无成本或低成本的融资模式,并不意味着其资金财务风险的消失。相反,此模式恰恰是一把双刃剑,无论在销售的上游和下游,都极易产生资金链动荡乃至断裂的情况。资金流动正如公司的血液流动,商品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的自身造血的能力,或是找到充足的外部血液输送源泉。通常,企业财务人员及外部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析类金融模式下的融资收入和商品正常销售收入的比例来探究该模式在该企业的稳定程度。就具体操作层面而言,可以通过企业的年度报表或内部报表中的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及应付票据等会计科目的数据,可以汇总得出类金融模式下的融资收入。
以苏宁云商为例,在2010-2015五年间,(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销售收入)的比率较为稳定,在0.3左右,其波动幅度也小于0.05。?比例在上升阶段时说明,苏宁云商占用的其下游供应商的资金比例在逐步提升,竞争及议价能力在逐步扩大,该模式也呈现较为良性的发展状态,苏宁云商的竞争优势也处于扩大阶段,但资金风险也在逐步扩大;该比例在下降时,除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作用外,也可能由于公司自身战略模式发展调整以及长远规划调整。
2.与供应商的关系
供应商关系的稳固与良性发展对于类金融模式的成功运营可谓是至关重要的。以国美为例,作为国内第一家类金融模式的引用和运营者,近些年,其余供应商的关系却在不断恶化甚至有不可挽回之势。国美电器对于供应商资金占用的比例之大、时间之长都成为了负面因子,若长此以往,大部分供应商与其选择逆来顺受,都会更愿意去寻找新的商品企业以获得更充足的资金动力来满足自身的发展。
同时,若与供应商关系持续走低,商品企业面临重多且重大的风险,除了被迫减少融资金额及比例之外,还面临着丢失优质供应资源的威胁,其正常商品的销售丰富程度、销售种类以及竞争优势都会受到挑战与风险,企业自身造血的根基能力也会下降。如何维稳与优质重要供应商的关系,同时最大化类金融模式的收益,是正在以及渴望采用类金融模式的商品企业必须考虑以及慎重处理的问题。
三、可采纳的应对防范措施
1.多元风险意识
对任何行业、任何类别的企业,树立充足且适度的风险意识始终是管理层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以及需要攻克的基本难题。尽管商品企业可以通过类金融模式高效获得低成本资金,但管理层首先要警示、提防任何盲目扩张的意图及决策,对于,财务分析人员,债务结构的分析与控制不得疏忽,良性的债务结构才能帮助企业尽可能介绍资金情况突然恶化的风险。
同时,类金融模式不应该成为公司唯一依靠的融资模式,多渠道融资、多元化来源也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拓宽有效融资渠道,探索开发全新融资方式,都讲帮助企业减少突然崩塌的风险,最大化类金融模式的稳健收益。
供应商融资,它不仅是一种融资方式,还是一种直接增加财务受益的商业模式。然而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运用供应商融资的企业,也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其中最突出的是供应商挤兑风险。因此,在不斯运用供应商融资的同时如何有效地降低风险,同时达到供应链条上的共赢。就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本文拟通过结合A公司的供应商融资案例,对A公司横向比较过程中如何运用供应商融资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风险的改进措施。
二、A公司基本情况
A公司属国家大型一类制造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建于建国前.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内燃机厂。在60多年的创业历程中,曾创造过多项国内第一,如诞生了国内第一台“无钢柴油机”;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风冷柴油机”、“无人值守电站”;浇铸出国内第一根“球墨铸铁曲轴”。2001年起,开始了第三次创业,确立了实现“三化”(生产现代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圆好“三梦”(品牌梦、赶超梦、走向国际梦)的宏伟目标。2002年创下了单系列柴油机销量第一的佳绩。继2007年产销突破20万台大关后,2008年25万台、2009年实现37万台,创造了新的纪录,标志着A公司真正踏上了规模经营的新平台。A公司的主要经营业绩和财务数据如下表:
在内燃机行业面临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竞争白热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A公司的销量和净利润始终保持着稳步、健康的增长。其中.2009年较2003年同期相比,主营收入增长了2倍多,净利润增长了近2倍。A公司7年来的有息负债率在逐步降低,2009年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低度0.可见A公司的融资在2008年后几乎回避了融资成本高、财务约束较强的有息负债融资,以“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供应商融资为主导,这也使得A公司的财务费用大大降低。
三、A公司的财务特征
现金周期短、营运资本少、净现金需求低、财务费用为负是企业运用供应商融资方式的四大特征。A公司近七年来的现金周期如下表:
从以上表数据中可以看出,A公司的现金周期、营运资本、净现金需求处于较低水平,是典型的供应商融资需求的运用者。成功的融资方式在给A公司带来较好的业绩表现一净资产收益率保持稳步、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以下是对A公司运用供应商融资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风险的三太改进措施。四、A公司案例分析
(一)、加快流动资产周转是风险控制的有效防线。
现金周期短是供应商融资的特点之一。现金周期短,表明企业运用供应商融资时间长。从A公司近七年的现金周期表来看,追求较短的现金周期有两个方面:一是降低应收账款、存货的周转天数;二是延长应付账款的支付时间。一个硬币是有两面的。在运用供应商融资的同时伴随着财务风险,即延时支付应付账款会增加企业的流动负债,使得短期偿债风险加大。如果能加快应收账款、存货的周转,就会大大减轻A公司流动资金的占用,使得现金供应增加,能够应对延时支付供应商货款存在的潜在风险。
从A公司的现金周转指标来看.A公司运用供应商融资的能力在2005年达到高峰为62天,说明A公司应收账款、存货资金的占用不仅完全由供应商解决,而且还无偿占用了供应商的流动资金,最长达62天。
(二)、适度的现套存款是企业资产安全运营的保障。
运用供应商融资的第二道安全防线就是要有一定的现金存款。现金存款最能直接反映企业应付账款的偿还能力,如果拥有充足的现金存款,企业就可以有效防范供应商的挤兑风险。下表是A公司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从A公司的流动资产占用情况来看.货币资金占用平均保持在3%.而应收账款和存货两项资金的占用平均达到48%,最高达到56%。较低的现金持有水平也远远低于同行业的水平,高流动负债却持有较低水平的现金,无疑增加了A公司的营运资金风险。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现金为王”的理念,仍被每个实体企业奉为圣旨,A公司必须在以后资金回笼的控制中,确保现金回笼比例的上升,降低商业承兑汇票的回笼比例,才能有效防范营运资金的风险。
(三)、确保正的经营现金流。
正的经营现金流是一个企业持续健康、和谐、稳定发展的保证,尤其是致力于运用供应商融资的企业。下表反映了A公司近五年的经营现金流量情况。
A公司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从近五年来看,始终保持正数,但增长幅度不大,这主要是因为A公司产品销量由2005年的11万台上升到2009年的37万台,增幅达236%,但产品结构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A公司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增长幅度。从经营性现金流增长率及经营性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的比率来看,A公司的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大.但造血功能尚可.有一定的支付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A公司在适度运用供应商融资方式时,优先考虑的是风险控制.而确保流动资产周转率、持有一定的现金存款、正的经营现金流量是控制供应商融资风险的三大基本措施,除此之外,A公司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提高公司产销率。坚持以销定产。准确把握产品市场动态,加强市场形势预测,科学合理组织生产,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有效缓解公司库存压力。要主动配合国家相关政策,充分发挥现有的营销网络优势,拓展国际国内营销区域,消除营销盲点,努力扩大区域销售份额,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2、强化合同订单管理,提高预收账款比例,减少预付账款金额。针对新增市场.要严格执行审批发货制度,加强货款回收管理,落实催收责任。提高应收款的周转速度。强化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风险预警预报.密切关注配套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适时调整销售策略和方式,严格控制因赊销带来的坏账风险。
3、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力度。以L项目和M项目的上马为依托,为开拓高端动力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财务管理;规范高校食堂;有效策略
随着高校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对食堂管理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食堂管理者如何提高经营风险的防范能力,提供给师生更安全、健康的食品,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高校食堂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是规避风险的核心所在,食堂财务管理与食堂其他领域、环节联系密切,对监督日常经营、推行细致化服务、实现精细化管理意义重大。所以,从财务管理角度规范和完善食堂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一、加强采购环节管理,降低财务风险
采购环节是食堂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加强其管理可有效降低财务风险。通过改善采购策略、优化采购流程、规范采购管理,可以预防采购过程中各种弊端,从而达成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的目标。采购环节主要包括供应商的确定、采购流程管理、配送模式和监督管理。1.供应商的确定先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最终每类商品确定两家以上供应商;2.采购流程管理采用集中上报、集中采购形式,减少或避免零星采购,杜绝私自采购;3.配送模式选用供货商统一配送形式,压缩单位采购配送机构,降低采购成本;4.为保证采购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必须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执行定期询价制。定期对供应商服务、采购价格、质量进行评定,依照评定结果择优选择供应商。对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原材料,通过市场调查、网络询价、高校间询价等形式,及时调整采购单价,并公示询价信息,做到采购的透明化。
二、规范出入库管理,控制财务成本
随着网络时代来临,学校食堂应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的物流管理平台,将采购、仓储、餐厅、核算等节点联接起来,完成信息的空间传递,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突出提高效率、数据及时传输、远程实时监督的作用。建立物流平台,应以《财务核算制度》、《食品原材料索证索票制度》等相关规定为依据,采取详细的供应商信息台账和原材料分类台账,采取逐日登记的方式,让库存台账全面、真实、准确的反映食堂物资进、出、存情况。建立相互制约的出入库管理机制。物资采购、验收由采购组、保管组、食堂管理者三方组成,入库时三方对所购物资的质量、数量、价格进行检查核实,并在送货单上签字确认。物资出库由食堂各部门提出,管理员根据当日成品出品量审核原材料出库单,控制出库成本。库房严格遵循无联合验收的物资不能入库,无审批签字的货物不能出库。科学控制库存,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库存存量;对生鲜食材采取直达、零库存管理;及时清理临近保质期及不常用物资;每周对库存盘点做到账实相符。
三、强化内部控制,健全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可降低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违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纠正错误、防止弊端。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人员控制、组织控制、财务控制和实物控制。高校可根据食堂规模合理设置管理岗位、配备管理人员,结合实际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对不相容岗位予以分离(即餐厅管理员、保管员与采购员岗位分离;核算员、出纳员与保管员、采购员岗位分离);建立统一采购制度,执行集中采购、统一保管和结算;制定详细的采购、出入库及资金结算流程;严格执行的供应商准入、退出机制;严格实行双人采购、换人验收、定期轮岗制度;严格执行定期盘点不定期抽点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形成各岗位之间的互相制约和监督机制,从而显著降低食堂的经营风险。
四、完善管理资料,规避管理风险
食堂资料的建立是确保食品安全工作的前提,为提高食堂精细化管理提供信息和依据。资料来源于食堂每一部门与生产环节,贯穿于食品采购、制作、出售的全过程。全面、完整、准确、系统的收集食堂资料,确保整个经营生产过程得到有效的记录。食堂资料大致可分为:1.政策法规类。如上级文件;规章制度;劳动合同;安全协议;管理机构组成人员名单等;2.原料采购类。如中标通知书;供应商相关资质;原材料索证索票资料;询价记录;出入库单据;盘点表等。3.生产销售类。食堂每餐的食谱、价格确定的方案;成本核算记录;各项安全检查记录;每月销售结算清单等。4.人员档案类。如个人履历、健康档案、鉴定及考核材料,奖惩材料,人员工资表,培训情况等。5.日常管理类。工作计划、报告、总结、会议记录;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的会议记录;食堂获得的荣誉证书、奖励等材料;上级领导视察照片及指示材料等。全面收集、有效整理和完善资料,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合理规避管理风险。
五、规范核销票据,降低财务风险
规范食堂票据管理,是完善食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规范食堂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为正确、完整、真实地反映食堂经营活动,核销票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购物资必须索取正规发票,印章要齐全,有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发票监制章,并加盖开票单位发票专用章或财务专用章;2.发票内容要齐全:单位名称、日期、品名、单价、数量、金额等项目填写齐全,字迹清楚,金额正确,大、小写相符,票据不能涂改;3.原材料采购报销时须附有入库单和购货清单,按照各校审批程序进行签字报销,购货清单上须有两个以上采购员签字确认;4.所有款项支付采用转账付款、电子支付等非现金形式,付款单位必须与发票及购货清单印章相符;5.尽量减少或不使用采购周转金,如必须使用的,建议半学期归还一次;6.与委托经营食堂结算时,必须打入对方对公账户,并索取正规发票。总之,在高校后勤改革背景下,只有加强食堂财务管理,强化内控制度的落实,解决管理问题,创建高素质的食堂管理队伍,才能保障高校食堂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楠.浅谈高校食堂集中采购的过程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