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地理网络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8—0086—01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门新的以教育学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用网络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用网络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奠定其终生学习的基础,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 地理文字信息的讲授
地理文字信息讲授法是地理教学的通用方法,是地理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给学生们传授地理知识的方法,也是地理教学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地理讲述法和地理讲解法两种基本类型。而这两种方法,教师都可以通过与电脑网络结合的方法进行讲授。在讲授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地理知识的属性不同,选用不同的内容,将它们输入学校局域网络或本课程局域网络中,同时辅以其他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进入这些系统,学习这部分地理教学内容;学生对教师呈现的教学知识进行感知、理解和记忆后,教师再通过输入内容后的相关问答以当堂测验或课后测验等方式进行不断巩固和检查,这样既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又可以扩展学生学习时间,加深学习效果。教师在实施地理文字信息讲授法时,讲授内容应力求准确、生动、形象、简洁、精练,要吸引人,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在课下多查、多了解。另外,巩固和测验结果要尽可能保密,只让学生本人知道并在其后给予反馈。
二 地理图片信息的讲授
从网络上能够搜索到不同题材的地理图片,这些图片不仅包括自然的地理现象,也要包括人文等不同题材的图片,搜集它们并对它们进行分类、注释,使其系列化,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做到信息量大、吸引性强、说服力好。当一张图片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时,要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要让学生们严格按一定的步骤去看图片,学习图片。首先,要看出图片提出的相应问题;其次,要把图片中相关的知识关系找出;最后,要尽可能找出与之相联系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就知道如何识别昼半球和夜半球,怎样找到太阳的直射点,怎样认识某一地的地方时刻,怎样比较几个地方的早晚了。从这三方面下手,学生们就不会无从下手,以后再遇到此类问题同样也不会发愁。学生们也喜欢看图片,了解图片,但大量的不同内容的图片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得到并充实他们。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知识点。同时,这也进一步启迪了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得愉快,记得扎实,理所当然地愿意深入学习,教学效果也会非常好。
三 地理视频的讲授
地理视频、音像资料也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它们比较形象、直观,信息包含量较大,学生也比较喜欢,但这类教学材料不容易搜集到,而且内容也各种各样,所以可以把网络地理视频教学作为一个辅助工具。
四 地图的讲解
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不只是从中简简单单地获得地理信息,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素质很有意义。
现在很多搜索媒介,如百度搜索、谷歌搜索等都有地图搜索功能,如果能对这些媒介进行深入学习,那学生的地图知识将会有很大改善。以百度搜索为例,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浏览想要知道的地理位置,可以全屏尽情浏览,还可以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同时,可以在地图上拖拽出截图框进行截图,将图片保存至本地电脑。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百度地图提供的公交方案查询、公交线路查询和地铁专题图三种途径满足生活中的公交出行需求。更有利的是学生在使用百度地图服务时,不仅能看到普通的电子地图,还可以看到三维地图,对于学生更有吸引力。在地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地图的习惯,提高使用地图的技能,这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教学课堂有着广阔的天地和博奥的内涵,它能够吞吐日月、包蕴万物,所以地理教师都应努力尝试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网络的地图与图表资源,使得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更加深入。
五 地理教学网页的设计
电脑网络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和研究的工具,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地理教学资源库为依托,利用不同的软件工具,采取自己建立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建成适宜于地理教学的网页。这其中,学习资源的建设应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为目的,注重营造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关注网络所带来的独特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对网络的态度。教师可以先用Word等软件制成电子文档,对其进行修改、整理,再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成多媒体课件,最后用FrontPage等软件制成网页,对学生进行讲解。地理教学网页要根据地理教学内容明确主题,利用不同的软件来创设情境,为学生进行探究型学习提供适宜的环境,指导学生对教学网站进行访问并阅读以掌握基础,进入网站的“自我测试”等环节自主完成相应的知识测验,使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的不同来查阅相关资料,以期得到提升。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实现教育体制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在网络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地理思维的独创性和地理素养的体现等评价可以提高到一定层面,这些都是今后地理教学的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网络技术;初中地理;多媒体
1前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初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教学和地图教学相结合的学科,传统的地图教学主要是通过课本插图、地图来进行,不仅形式单一,而且教学效果差,学生识图能力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足。而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地理教学的不足,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大大提高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效率[1]。但是,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还不容乐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城乡资源配置差距大由于我国城乡差距的存在,导致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信息化资源的配置差距大。在城市中学,几乎所有的教室都安装有相应的多媒体设备,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办公电脑,信息化资源配置丰富且较为齐全;但是在乡镇中学,学生与电脑以及教师与电脑的配置严重不足,信息化资源设备匮乏,很多学校只有一到两间教室安装有多媒体设备,而且教师没有自己的办公电脑,导致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受到局限[2]。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虽然很多学校的教室安装有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很好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说很多中学实现了教室信息化网络化,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比较突出,但是在软件建设方面不尽如人意。很多学校虽然建立了校园官网,但是网站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并不多,缺乏实用性,重形式、轻内容,有时往往只是摆设。只有少数中学构建了教学资源库,并购买了相应的网络教学软件。总的来说,大部分学校比较重视网络硬件设施的建设,而软件设施建设相对不足[3]。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利用率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还是不喜欢也不习惯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因此,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信息化教学还没有达到常态化。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首先,有的教师因为学校的信息化资源配置不足,所以很少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备课,因此难以得到时间较为紧张的初中教师的青睐;最后,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对信息网络技术还不太了解,还不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应用方式不正确,效果不佳调查发现,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师最常用的信息化教学形式就是PPT课件和视频,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而不注意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正确、合理地运用。还有的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运用PPT讲课时,只是把一张张PPT的内容念完,而不是详细、拓展性地去讲,从而导致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效果不佳,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4]。信息网络技术应用过度,适得其反在信息化教育推进过程中,一些教师过多地依赖信息网络技术,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之后,都不自己备课了,只是在网上找了与授课内容一致的课件进行教学;还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运用PPT讲课,重要的知识点也不在黑板上写下来,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并不深刻,该做的笔记也没有做,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改进措施
加大对信息化资源配置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即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因此,学校应积极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信息化资源的配置。另外,政府对于信息化教育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划分专门的财政拨款,加大对信息化资源配置的投入,尤其是乡镇中学和农村中学,要保证每间教室都有齐全的多媒体设备,而且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电脑,使得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得以满足,从而使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常态化和普及化,同时缩小城乡在教育上的差距。硬件建设同软件建设并重,丰富学习资源硬件设施是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以应用的基础和前提,而软件设施是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现有效应用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应对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设施建设给予同样的重视。在建设良好的硬件设施时,要注意软件设施的建设,如完善学校官网平台的内容,积极建立教学资源库及教育资源信息中心,并购买必需的网络教学软件,以方便教师获取教学资源,同时增强校园官网的实用性。此外,教师也可以将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设计等免费共享到网站的相应专栏,从而供学生观看和学习。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网络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以应用的关键,其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掌握及应用能力直接影响到信息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因此,学校应积极加强对地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从而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水平,实现信息化教学。首先,学校应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让教师了解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及要求,并通过实例展现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的优越性,从而使教师认识到信息网络技术与地理教学结合的重要性,进而转变他们的教学观念;其次,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网络技术相关的学习和培训,使得教师及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除了会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还应掌握一些其他软件如Authorware、Flash等的使用技能,并不定时地检查教师的掌握及应用情况。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合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效果与教师的运用是否合理有着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但是对目前的教学手段不是很满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时,应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运用。地理学科是一门重视思维过程的学科,需要教师一边板图或板画,一边讲解,并且要详细、深入地去讲;在讲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以便于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从而确定教学方式的可行性[5]。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并适度而行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在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时要合理、适当,不能只是形式化地进行,但是也不能完全依赖于信息网络技术,即教师应适度而行。如在正式教学前,认真备课、书写教学大纲,制作精美的PPT,适当地加入一些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详细地讲解PPT,也要将重要的知识点和内容进行板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记笔记,也会使得学生明白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课后,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去查阅与教学相关的知识,从而拓宽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4结语
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其将被应用于不同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其教学要求,只有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及学科特点相结合,将其运用于地理教学中,才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以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促进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新形势下,只有积极、科学、合理地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才能尽早实现信息化教育,促进教育的改革。
作者:刘存英 单位:青岛市黄岛区藏南中心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希锋.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6(5):114.
[2]严惠珍.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5(12):86-87.
[3]陆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5(23):78-79.
关键词:网络图片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图片是有效储存、直观体现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教师需要的任何教学图片几乎都能在网络上找到,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将“图片与网络”这两大工具结合,能够擦出闪亮的火花。本文通过具体阐述网络图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诸多应用向读者展示其重要性和广泛度,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与思考。
一、利用网络图片,充实教材已有内容。
课本是初中地理最直接的教学资源,毫无疑问,编书者在考虑视觉协调性时,一定在文字附近插入与之相关的图片,但由于篇幅的限制,教材中的图片只能起到丰富文字效果的简单作用,教师还需从网络上寻找并下载具有学习价值和讨论意义的图片,在课堂讲解时间内展示给学生观看,这样既充实了教材中的已有内容,又拓宽了初中生的眼界,满足了他们浓烈的好奇心理。例如:在学习《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时,教材中明显标注的只有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还有与其他地区降雨量的对比图。此外,为了更透彻地让学生了解热带雨林气候给当地造成的各种奇观现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图片向学生解说。师: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吗?生1:全年高温。生2:降水量明显多于别的地方。师:那你们知道这两大特点给当地居民创造了什么好处?又制造了什么麻烦呢?同学们都不太了解。因此教师便可以用植被的网络图片解释雨林的茂盛。
二、利用网络图片,培养学生的空间联想能力。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中存在的各种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的学科,是文科与理科相互交融的,很多初中生对地理学习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向学生传输地理学方面的知识。如何让初中生的地理学习别具一格呢?目前很多教师采用网络图片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发展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并推动教学目标的迅速实现。譬如:空间思维能力是初中生学习地理时必备的一项能力,因此空间观念教育才会在地理教学中占得一席之地,为了使初中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熟悉地理学科的空间性,教师可以用一连串的相关图片模拟一些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比如:正午时分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以下对话:师: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昼夜长短的变化,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一年四季昼夜时间不一样吗?生1:是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生2:还有黄赤交角的存在。师:那黄赤交角是怎么形成的呢?生3:它是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上面两个问题都提到了地球的公转?地球是围绕什么公转的呢?生齐答:太阳。师:好,你们都回答正确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可以利用网络图片展现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高度有何变化,这种方法既清晰又简便。同理,在讲解“褶皱与断层”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引入网络图片让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产生更加深刻、细致的了解,并加深他们的视觉影像。
三、利用网络图片,培养学生用图、看图的习惯。
在运用网络图片调动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应该带领他们开展看图、读图学习。不难发现,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图像占据了三分之一左右的内容,如果学生不具备识图能力,就容易造成理论知识理解与图片信息掌握两者不均衡现象的发生。从学生角度着想,教师理应督促学生要统筹兼顾,不能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问题的答案,而要会用图、看懂图,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例如:统计图是网络中常用来表示同类或具有相似性质的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的一种表现方式,它具有非常显著的对比性和说明性,学生很乐意观看这类图片,因为它们传达的信息通常直观而有效。它呈现出来的方式主要有:柱状图、结构图、曲线图、折线图、平面直角坐标图、三角形坐标图等六种,可以形象直接地体现出各类性质。在学习“世界人口增长趋势”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从十八世纪中期以来世界人口上升的统计表来说明。由上图可以说明,在产业革命期间,世界人口维持在15亿左右,但是从1950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世界人口便呈现出急剧增长的趋势,通过分析这张统计表,我们得出上述结论,但这只是结论,其中的原因我们还需深入探讨,比如为什么人口增多以后,发展中国家人口与发展国家人口比例逐渐失调?是什么原因导致世界人口增长的?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通过常规的训练和教师“点到为止”的提醒,学生树立看图、用图的思想意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要掌握了网络图片中的关键因素、提示信息和一般规律,就可以得出图中所示目标的大致地理位置信息、气候特征、地形情况等,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与图片教学总目标相吻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整合
初中地理新课标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多角度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与初中地理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在当前初中地理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常使用计算机与投影仪搭配进行教学,这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现代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以便增强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相整合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课程课改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从多角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其合理地与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进行整合,应该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地理提出了: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创新教学观念,遵循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主动投身到自主学习过程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这便要求老师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导学生广泛搜集资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内容时,老师则可以合理地将5.12汶川大地震的内容适当引入课堂。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全面搜集关于汶川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以及地震中的自我保护措施、受伤人员救助策略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网络设备搜集了大量的关于地震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地震知识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地震之后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救助受伤人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精心设置设计,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
由于大部分初中地理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地理课程中,能够为学生直观呈现地理知识,从而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此外,初中地理课程中有部分内容是需要学生进行记忆的,而这也正是学生头痛的部分内容,常常让学生感到记忆困难。因此,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有效整合起来,精心设置教学内容,合理地将地理课本教学知识转化为印象和图片,对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直观感受和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时,老师便可以借助网络设备,下载更多关于澳大利亚人们日常生活的图片,以及养羊业发展的资料,如:聪明的澳大利亚人还利用羊作出了绵羊油、羊毛被、羊毛毯等各种各样的分类产品,让学生能够直观了解澳大利亚人的正常生活。
再如:在学习“中东”内容的关于“丰富的石油资源”时,老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搜集更多关于中东石油资源的图片和资料,以及伊拉克战争的视频,向学生介绍更多关于中东石油资源丰富的原因,以及这些石油资源给中东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灾难,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中东地区的发展情况。
(三)借助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网络教学,丰富地理学习资源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电子教材内容。但是,在当前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并没有一套系统完善的电子教材,这便需要老师结合教学内容,不断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建立地理资源数字化素材库。此外,初中地理老师还应该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素质,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与声音的处理,自主完成地理课程的制作。因此,教师便可以借助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网络教学,不断丰富地理学习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降水的季节变化”内容时,老师可利用课前时间制作完善的电子教案,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季节变化的规律,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的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以及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综上所述,为使学生能适应时代迅猛发展、知识快速更新、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有效整合,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寓教于乐,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整合
随着网络教学的不断普及,不但为学习者提供了有效的资源,还可以改变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完善起着重要的意义。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才可以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这也才是有效的地理教学方式。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在把信息技术和初中地理有效地整合的时候,首先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中,要围绕学生如何开展学习来进行教学,这样才可以达到信息技术和初中地理课程整合的目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对自己所学的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来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班级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要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给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也使得课堂充满活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
在以前初中地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性,使得教师教学的手段相对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存在模糊不清的状况。因此,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在向学生介绍各种人文现象和自然状况的时候,也应该结合相应的地域性规律来进行总结,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想要做好初中地理和信息技术整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隋艳.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5).
本文从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与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有机整合的必要性出发,两者有机整合的方法与注意问题,较为全面地解决了整合教学活动平台中的实践操作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教学的日渐普及,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供选择的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等全方位的变革。
面对信息社会到来所造成的强烈冲击,初中地理教学也应在汹涌而来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走在时代的潮头。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发生转变,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进而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发展。
它的教育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它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促使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必要因素
1.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通常我们对地理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但其却庞杂繁多,数不胜数。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的文件检索功能,使广大师生拥有浩如烟海的地理资料及快速查询资料成为可能。
2.《新课标》的实施赋予了地理学科教学新的内容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学习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其核心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变教师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
3.地理教学同样担负着新的教育使命
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很多知识在我们尚未认识清楚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了。地理学科教学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于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方略
1.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地理CAI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学习探究过程。采用计算机技术集动画效果、视频影像、声音等为一体,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地理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可能。
2.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由于客观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一套较为成熟的初中地理教学配套的电子材料出版发行。要经常性的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象、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3.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地理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地理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地理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地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四、中学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角色的多元转换
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是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地理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2.地理教学方法的转换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地理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则,注意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制作CAI课件及网络教学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灵活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转换,注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多元素质的和谐发展
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多元而广阔的教育平台,我们在地理教学中也要落实我们的最终教育目标,重视学生多元素质的和谐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1.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强,围绕一个地理知识重点或难点进行集中讲解,教学主题比较突出,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2.初中地理微课程一般由画面、文字与音乐组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知识学习,也可以丰富其想象力,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3.初中地理微课程方便灵活,教学时间较短,受限制的因素较少,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也可以有效的利用零碎时间,十分便捷;教学空间较为灵活,学习场所几乎不受限制,除了教室也可以选择在室外,并且授课方式多样化,包括手机、网络等。最后,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与无线网络的逐渐普及,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也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在线学习与远程学习模式,学习地理知识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二、初中地理微课程的具体设计
1.制作初中地理微课程。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首先需要精心设计,制作一个良好的初中地理微课程,在通常情况下所使用的工具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麦克风与绘图板等。
(1)需要确定教学主题,微课程一般只对一个知识点进行专业教学,主要是初中地理知识中的难点或重点,像时差计算、气候差异、读取地图和降水分布等,也可以是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知识点,像地域文化、地形河流与人文环境等。
(2)设计教学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导入环节、讲解环节、点拨关键点、归纳总结、生活情境等。
(3)准备素材,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搜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素材,包括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等。另外,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特别是在确定主题时,可以联合其他地理教师共同参与讨论设计,促使整体学生都能够学习到优质的地理资源。
2.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
一节优秀的初中地理微课程不仅需要教学设计精美,同时还应该融入部分具有一定冲击性的视觉元素,或者是活泼而优美的动画,当然这需要初中地理教师拥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与教学资源。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熟悉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与技巧,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与技巧,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使教学内容具有自身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在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中,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或者涉及到空间现象与概念,像纬线和经线、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形成、气温的变化等,这些地理知识内容都是设计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最佳整合点。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动画元素,使教学内容变得惟妙惟肖、形象具体,灵活展现给学生,让其仿佛置身其中,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探究地理知识。
3.注重微课程教学细节。
在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过程中,要重视各个教学细节,并且对其进行仔细研磨,从而设计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深度而完整学习与掌握地理知识内容,同时引发学生对其进行深思。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时,对地理知识或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时,都需要加入部分微问题,教师使用逻辑思维方法对地理知识进行整体规划,把一些地理知识重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对它们进行精心设计,从而设计出多个微课程。例如,在进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设计出多个微课程,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与洋流因素等,让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精细简要,并且降低了学习难度,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总结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了教学领域,推动了新的教学改革。作为一种新生事物,E学习平台得到了蓬勃的发展。E学习平台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基本学习能力,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然而课堂E学习不能纯粹化,因此E学习平台与传统课堂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E学系平台为基础,开展混合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
E学习平台;初中地理;混合式教学
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有了更多的方式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也对现代教育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谓的E学习指的是E-Learning(ElectronicLearning),也就是网络化学习、电子化学习、数字化学习。纯粹应用E学习平台来进行教学又会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交流,因此将传统课堂教学和E学习平台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被视为一种更为科学、更为实用的教学模式。
1.混合式教学模式
E学习平台的出现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E学习,又被翻译为网络化学习、电子化学习和数字化学习,不同的翻译方法也表明了对E学习的不同观点,而这3种观点都强调将网络资源和数字化内容结合起来,通过数字技术来对教育进行引导,从而实现快速学习和网络传播的目的,逐渐向无纸化教学、虚拟化教学的方向发展。然而纯粹应用E学习平台进行教学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E学习平台中在线交流的模式忽视了最快捷、最基本的交流方式,减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正面的语言交流,从而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被逐渐拉大。而且E学习平台在一些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学中也并不适用,因此一些教育学者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1]。也就是将网络学习和课堂学习混合起来、将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混合起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混合起来。
2.基于E学习平台的初中地理混合式教学策略
2.1将网络学习和课堂学习混合起来
所以教无常法,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情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个人表现、教学语言、肢体语言和板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交流。而基于E学习平台的在线教学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体现良好的人机互动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这两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例如初中地理《降水的变化和分布》这一章的教学中,要对降水和人类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充分应用E学习平台的分组讨论功能,设计一个“我想对你说”的教学环节,教师先通过分组研讨功能在E平台上向学生一些极端降水的数据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心理波动,然后再让学生选择一种极端降水天气,向受极端天气影响的人们送去自己的关心和祝福。这个教学环节既使学生对极端降水的天气有了一定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细节予以关注,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将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混合起来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就要用到现代媒体,也要应用到传统媒体,二者的混合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信息技术和黑板板书的结合,能够创造一个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教学环境。一直以来在教学的过程中都非常强调积极应用各种现代媒体,例如多媒体、EDA技术、多媒体CAI课件等,这些现代媒体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真实、生动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各种天气现象,展示世界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音乐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但是教师要考虑到如果只使用现代媒体,学生也可能因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而感到疲劳,或者被过多的无效信息所干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传统的,黑板板书也不可偏废。在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多媒体课件中的一些知识重点进行总结,并将其制作成为简明扼要的板书[2]。
2.3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混合起来
以学为中心和以教为中心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比较重视教师的教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在西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出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但是带来了学生学习过于散漫、随意的问题。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该结合这两种教学观点,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教学达到和谐的境界。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适当地组织课堂教学,维持学习的高效性和有序性。而学生可以以教师设计的问题为依据进行讨论交流和自主探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3]。
3.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E学习平台为基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将所有的学生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也可以通过E平台的展示功能来畅所欲言,进一步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李妍 单位:常州市新闸中学
[参考文献]
[1]门路,王祖源,何博.MOOC本土化的可行性和关注点———基于MOOC平台的大学物理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5(01).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初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11302
初中地理学科的许多知识,诸如地形部位的辨识、山脉河流的走向、地球自转公转等,都需要学生通过形象化的感知来产生理解,深化记忆。但是,在传统地理教学课堂,由于教学时间与教学设备的限制,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更多的是依靠书上的图画与自己的联想来尝试理解,有时并不能对事物形成正确的形象联想,从而影响学生之后的地理学习进程。微课的产生,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还能够为学生提供音频、视频与图片等形式各样的素材,实现了学生地理学习时间与空间的延伸。加上当前“互联网+”模式的逐渐成熟,将“互联网+”与微课相关联,可以使微课教学更加便利化,充分发挥W络信息多样化、传播快速化、互动性强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更多的信息渠道。
一、“互联网+微课”概述
1.“互联网+微课”的内涵
“互联网+微课”是指在“互联网+”模式下,采用视频的方式,将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融合在一个小视频里进行讲述,视频长度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被称为微型课程。微课的制作者和者通常为一个教师团队,微课制作完成最终会被到网络平台供自己的学生以及网络用户学习和参考,这也就是最终的“互联网+微课”。
2.“互联网+微课”的特点
“互联网+微课”具备以下三个特点:课程短小,针对性强;微课视频兼容性强;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首先,“互联网+微课”注重的不是长篇大论的全面性知识讲解,而是针对某个或某几个知识点进行集中讲解。微课的产生是由于在网络媒体的日益普及背景下,人们更加趋向于接收碎片化信息,这种微型课程的方式能够适应人们信息接收的习惯,并且微课教学的针对性强,更加便于人们依据自身知识结构缺陷进行课程选择。其次,微课视频兼容性极强,不仅能够在电脑上观看,还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上播放。由于视频时间较短,即使在没有有线网络或无线局域网的情况下,用户通过移动数据流量也可以进行观看学习,不会产生较大的流量消耗。再次,微课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想学,就能够进行在线学习,或者还可以提前将视频下载到电子设备上,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学习。
二、“互联网+”模式下微课应用于初中地理学科的优点分析
1.顺应时展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互联网对当前初中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入的。初中生接受着网络时代的熏陶,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成为初中生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大多数学校都是禁止初中生在学校使用电子设备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电子设备对于学生学习的辅助作用。微课是顺应互联网时展的产物,而且随着“互联网+”模式的不断推进,“互联网+微课”已经成为课程教学的一大趋势。初中地理教学应该紧跟这一趋势,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可以接受微课教育的机会,帮助学生将电子设备转换为自己的学习工具,可以在学校随时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微课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初中地理学科特点要求
初中地理课程所涵盖的内容极为丰富,上至宇宙下至地球的山川河流。而且,初中地理的学习难点不在于对地理知识的背诵与记忆,而在于许多知识都需要学生在脑中联想,这对于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而且,在没有相关知识背景的前提下,对某个地理知识进行空间联想,很容易造成联想错误,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微课的存在及时弥补了这一缺陷,学生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可以通过观看微课形象化与直观化的知识讲解,促进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此外,初中地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所学知识都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长时间不接触某一知识点后,学生难免产生遗忘,因此,可以通过观看微课来不断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同时也对之后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了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点。
3.适用范围广
微课的使用可以贯穿于上课前、上课中以及课堂之后的任何阶段,适用范围十分广泛,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了便利。在上课前,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来进行课前预习,并了解教学难点和重点,为之后的课堂学习提供侧重点指引。在上课中,教师也可以将微课作为一个教学工具,通过微课进行课前引入,迅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可以通过微课对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在课下,学生既可以通过微课进行知识点巩固学习,也可以选择一些课外拓展的微课来进行自身知识拓展。
三、“互联网+”模式下微课在初中地理学科中的应用策略
1.课前预习
在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微课学习,并将自己观看微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评论的形式到微课评论区域。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学生评论,掌握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为教师之后的课堂教学提供方向。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与欧洲》中河湖的内容为例,其中主要涵盖了一些需要记忆的内容,比如亚洲与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世界之最等无须进行特别讲解的知识点。教师的微课可以将本节需要记忆的知识点都涵盖其中,最好采用地图的形式,将亚洲与欧洲标记出来,并且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河流、山脉等都进行标示。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可以将本节课中河湖与地形地势及气候的关系作为重点,进行初步了解。接下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进行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展,以此来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面。
2.课中学习
在上课过程中使用微课,并不是允许学生自己随意进行微课的观看,而是需要在教师的整体掌控下,进行集体性微课学习。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中“经线纬线”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利用微课为学生播放关于地球的真实形态,让学生了解经纬线不是真实存在的,并利用经纬线将真实的地球进行分割,让学生了解到这一形象化的分割画面。之后教师在讲解经纬线的过程中,不需要反复向学生强调经纬线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学生已经理解了经纬线作为辅助线的存在意义。如果教师自己没有时间制作微课,可以通过课堂联网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其他教师的微课进行观看,将“互联网+”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3.课下复习
课下复习是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下拖巴揪督衔单一,并且受到一定的时间空间限制,在地理课本和参考书不在身边时,很难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学习。而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课下复习途径呈现出丰富多样性,其中最有效的就是通过上网观看微课的方式来进行课下巩固。因为微课是自己的老师的,与自身的学习需求契合度较高,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复习需求。此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观看其他老师的微课视频,以此实现自身地理知识结构的全面化。以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秦岭―淮河线》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制作微课,将秦岭―淮河分界线南北两侧地理差异进行标示,将气候差异、降水量差异等都集中在一张图片上,让学生通过观看此微课能够对自己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巩固。
四、“互联网+”模式下微课在初中地理学科中应用的建议
1.“互联网+微课”需要团队合作
微课的制作不仅仅包含教师的讲课内容,还包括一些3D讲解视频的制作、视频的录制以及视频的剪辑等。教师由于自身教学任务重以及受专业性限制,虽然能够参与到微课的内容讲解过程中,但是可能没有较多时间参与到视频的后期制作过程中,而且地理教师们对于一些视频剪辑以及3D建模等技术层面的操作并不擅长。因此,想要制作出优质的微课,就需要成立一个合作团队,包括主讲地理教师、视频制作专业人员等不同专业的人员,每个人各司其职,共同为制作优秀的微课而努力。以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为例,其中包括我国重要的油田、煤铁矿、有色金属等资源的地域分布,微课教学应该将所有内容都涵盖其中,将中国不同的自然资源分布区域在同一张地图上进行叠加标示,让学生发现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这需要技术人员通过软件绘制出地图,并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区域标示。只有团队共同合作,才能够完成微课的制作。
2.“互联网+微课”要注意因材施教
微课的制作也应该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现状,为学生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并与其学习能力相符的微课视频,注意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微课真正为学生所用,发挥其对学生地理学习的指导作用。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微课的讲解可以体现出一定的深刻性,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知识拓展,以此满足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针对学习成绩普通的学生,微课的内容设置要尽量围绕课本展开,加上简单的练习,保证这类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并且能够熟练运用。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微课的内容要尽可能简单,一次不要讲述太多知识点,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做到既有针对性又不会太过深刻,以此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
“互联网+”模式下,微课在初中地理学科中的应用具有众多形式,但不管采取哪些形式,都不能使微课失去其教学育人的重要属性。因为初中地理微课面向的是广大初中学生,因此,即使在“互联网+”战略下,初中地理微课也尽量不要收费,以保证学生接收免费微课渠道的便利性。微课只有做到了为学生所用,才能够真正彰显其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石建光,吴林妹. 地理学科“微课”分类开发之初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14).
[2]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 上海教育科研,2014(8).
[3]罗天兰,王忠华. 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7).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发生转变,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进而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发展。它的教育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它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促使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必要因素
1.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通常我们对地理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但其却庞杂繁多,数不胜数。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的文件检索功能,使广大师生拥有浩如烟海的地理资料及快速查询资料成为可能。
2.《新课标》的实施赋予了地理学科教学新的内容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学习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其核心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变教师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
3.地理教学同样担负着新的教育使命
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很多知识在我们尚未认识清楚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了。地理学科教学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于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方略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地理CAI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学习探究过程
采用计算机技术集动画效果、视频影像、声音等为一体,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
这类课件多用于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它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
3.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地理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可能。
(二)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由于客观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一套较为成熟的初中地理教学配套的电子材料出版发行。要经常性的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象、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三)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地理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地理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地理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地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四、中学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角色的多元转换
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是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地理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2.地理教学方法的转换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地理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则,注意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的CAI课件及网络教学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灵活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转换,注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教学整合;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教学的日渐普及,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供选择的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等全方位的变革。面对信息社会到来所造成的强烈冲击,初中地理教学也应在汹涌而来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走在时代的潮头。
1. 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发生转变,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进而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发展。它的教育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它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 促使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必要因素
(1)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通常我们对地理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但其却庞杂繁多,数不胜数。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的文件检索功能,使广大师生拥有浩如烟海的地理资料及快速查询资料成为可能。
(2)《新课标》的实施赋予了地理学科教学新的内容。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学习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其核心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变教师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
(3)地理教学同样担负着新的教育使命。 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很多知识在我们尚未认识清楚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了。地理学科教学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于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
3. 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方略
3.1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地理CAI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学习探究过程。 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 这类课件多用于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它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
(3)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地理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可能。
3.2 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由于客观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一套较为成熟的初中地理教学配套的电子材料出版发行。要经常性的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象、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3.3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地理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地理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地理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地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4. 中学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角色的多元转换。 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是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地理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2)地理教学方法的转换。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地理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则,注意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的CAI课件及网络教学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灵活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转换,注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多元素质的和谐发展。 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多元而广阔的教育平台,我们在地理教学中也要落实我们的最终教育目标,重视学生多元素质的和谐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1] 钟万书.《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2009
[2] 刘玉冰.当前地理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教文汇,2008
关键词:初中地理信息技术整合
一、让愉快教学再次重现于课堂
使愉快教学再次重现于课堂,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体现了课改地理在教学中最讲究图文的运用,通过读图、析图来获取知识、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理解、推理解决疑难而扩张思维。传统的教学所使用的地图是静止的平面图,而图中所扩展的知识都是由教师口头描述补充,学生去进一步想象。教师言语中描述的过程,这是一个虚拟的过程。教学幻灯片中的抽拉式的动画,虽然可以使虚拟的教学过程变得现实一点,但仍有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解决了这一虚拟的教学,正所谓的“一切尽在无言中”。如讲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借助资料库中的实况录像,让学生观看,达到了形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一饱眼福。在讲四大洲、七大洋及板块构造学说时,运用教师收信集整理好的网络辅助教学课件,让学生在局域网上的相应课件中操作鼠标,填出七大洲、四大洋及六大板块的位置,并自测相关的练习。对于测试不满意的同学,通过自测,发现不足,重新更正,再次练习,以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效果。在填绘练习中,同学的互助、互动,教师对学生作品的展示,和学生运用网络获取新知识的展示以及师生的对话丰富了课堂的教学,让大家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了知识、品尝学习中获取知识的快乐。
二、化难为简,强调重点
在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地理知识因其时空跨度较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理知识和规律掌握的难度,学生在单纯的文字介绍和描述中很难做到对地理知识和规律的掌握。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简单的演示将地理知识结合进去,能够使学生很容易的理解地理知识及其概念。比如,在有关《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课程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将我国四个不同区域中的各个方面:气候状况、地理位置、矿产资源、经济水平、人口组成以及城市发展情况等一一介绍,从而使该内容的学习由难到易、化繁为简,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节课内容学习的难点。在有关“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将它们依照不同作物的种植类型将其分为不同的图形,教师在内容的讲述中要逐一介绍,这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要经常性地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像、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四、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的整合
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地理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地理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学科“整合”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整个课件中的教学思路、设计、环节等都是围绕着学生是如何来“学”这节课而进行的,一切都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等等的培养。教学课件要方便实用,切忌花哨繁琐;要考虑如何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何启迪学生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技巧……因此,教师设计课件时,要转换角色,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设计课件,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上课时,要使课件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起,形成一个艺术的整体。如我教学《地球运动》这一节课时是在网络教室进行的。学生根据教材中的难点、重点,选择课件中的内容自主学习,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多思善问、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又引起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从而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让学生大胆想象:假如黄赤交角由现在23度26分逐渐增大到90度,地球上的五带会发生什么变化?同学之间可以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同教师探讨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氛围。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的整合,为地理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教具,为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创造了条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
作者:马荣霞 单位:秦皇岛市卢龙县印庄乡印庄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一、新课程中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中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处于一个双向互动的环节,学生课堂学习成绩的好坏及其成效的大小不仅跟自身因素的高低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也跟老师的素质和教学方法有关,下面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深入的分析。
(一)教学手段落后,缺乏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
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于很多初级中学来说,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村初中来说,眼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缺少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也缺少必备的现代多媒体信息设备用于改善教学质量,对于这些学校来说,语文、数学、英语等正科尚且没有足够的条件保证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的教学,地理的教学只能依靠地理老师的嘴巴进行口头传授以及双手的粉笔描写了。即使是具备多媒体信息设备的学校,在日常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某些老师也会出于认为地理是不重要的学科这样的观点,而并不使用多媒体信息设备进行教学。
(二)教学方法落后,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对于大部分的初中地理老师来讲,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很多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侧重于对学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很多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指导学生去思考,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和学生的互动,学生要么是死记硬背地理老师教授的概念和理论,要么是大量练习地理老师给出的试卷,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给予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们更加地感到地理学习的恐惧,更无从谈起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三)观念陈旧落后,对地理教学的重视度不高
由于地理课程相对于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课程而言,在地位上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加之初中的地理课程又是一门知识体系庞大且繁琐的课程,学习的内容要点既包括天文现象、自然灾害、自然现象,又包括人文社会现象,并且在教学设计中不能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对于那些习惯运用逻辑思维的男学生来言,地理的学习无疑是一件极其痛苦和枯燥乏味的事情,上课的时候他们难以提起兴趣认真听讲,下课后也不能顺利完成家庭作业。
二、改善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的对策
新课程改革之风愈演愈烈,《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全新的发展机遇。为解决上述在新课程大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并最终提高学生们对于初中地理的热爱度,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求知的激情,寻求改善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总体而言,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借助信息技术的便利,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网络发展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早已经到来,初中学生们大多从小接触电脑和网络,他们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甚至在某些时候超过了老师,老师可以查询到的知识他们可以查询到,老师查询不到的知识他们也可以查询到。因而,初中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形式来加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印象。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一自然地理中关于地球自转的知识点时候,地理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地球自转的模拟画面和动态图画展示给学生们,这样可以加强学生们对于地球自转规律的理解,地球自转的动态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二)加强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自己动手
现代教育心理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认为,单凭学生靠脑子记忆知识的效果是很小的,学生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容易忘记;记住的,也容易忘记;但是自己动手实践过的,却是不容易忘记的,因而,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初中地理的学习同样可以在动手实践中进行,比如,地理老师在讲授人教版初中人文地理中关于“印度”一节的知识点时,可以模拟一个具体情境,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担任印度、中国、英国的代言人,分别向台下的同学展示自己国家的历史、交通、语言、人口、风俗、风景等方面的ppt,动员台下的同学到自己所代言的国家参观访问和旅游,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们不仅仅学到了关于各个国家的知识点,还在这种相互交流中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了解,有效地提高了地理学习的兴趣。
(三)地理的学习要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地理世界的神奇
初中地理是一门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于生活的学科,其中的很多知识都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息息相关。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将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点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能让学生们提高对于初中地理学习的兴趣,也能更好地诱发他们掌握这部分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自然地理中关于“气温”一节的知识点前,地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去思考诸如“台北的纬度比广州的高,但是为什么台北的冬天比广州的冬天暖和?”“为什么台湾水果丰富,被誉为祖国的宝岛?”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踊跃地回答问题,由此很容易因势利导地讲述气温变化的影响因素,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大背景下为了充分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老师们就要从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生活教学等几个方面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新课程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2]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任长松.走向新课程[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根据预测,复习初中地理大约需要40个课时,每周为二个课时,加上晚自习,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但力争在13周时结束复习。所使用的教材是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写的人教版地理老教材。虽是老教材,但得按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进行教学,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培养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力争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作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应对初中升学考试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顺利地通过升学考试。
二、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8、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9、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0、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教学课时安排
课题
课题内容
课时
1
地球
2
2
利用经纬网定位
2
3
地图
2
4
大洲和大洋
1
5
世界五种主要地形
1
6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1
7
东亚
1
8
东南亚
1
9
南亚
1
10
中亚、 西亚和北非
2
11
欧洲西部
1
12
欧洲东部和北亚
1
13
美洲
2
14
大洋洲
1
15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
16
中国的地形
1
17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2
18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
19
中国的自然资源
2
20
中国的农业
1
21
中国的工业
1
22
中国的交通和旅游业
2
23
中国的区域地理
5
总复习
【关键词】地理教学 信息技术 有效整合 建构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67-02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很多方面的意义,首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开发地理学习资源,丰富地理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其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观察地理事象,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降低学习地理的难度。再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表现地理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初中地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地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考方式,学会利用地图分析相关区域的地理情况、气候温度等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高度,而信息技术通过声像技术、视听技术等,将图文、动画、视频等合理的结合在一起,更为直观和形象的为学生展示地理发展变化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
二、目前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有效整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然而,由于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二者的整合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难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科学融合。很多教师都误解了课程整合的概念,认为在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就是进行了课程整合,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来运用,不能很好地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二是过度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授,盲目追求先进的信息教学手段。三是忽略教师的课堂组织功能,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误区,盲目追求信息技术的使用,不能达到设备与教学的优化组合。四是用课件演示来代替学生的实验活动,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忽略了教师本身的主导作用,导致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互动的缺失。五是地理数字化资源建设不足,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较低。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理论分析
3.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该理论强调学习者是对外来的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和适当加工的。学习的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有时会出现一些冲突,包含着学习就是对这些冲突所导致的对认知结构进行重组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地理知识的获取以及地理能力的运用,通过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环境,让学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为了消除个体所做出的非期待反应,最有效的方法是对个体的反应施以强化。该理论的主要思想有七个方面:一是反馈和即时的强化;二是个体必须积极主动地做出反应;三是反应从简到繁;四是个体做出的错误反应要逐渐减少;五是回答必须与正确的反应完全相符;六是个体可以自定学习速度;七是必须详细说明终点行为。将该理论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地理信息,创造良好的地理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自行构建地理问题模型和进行地理探究。
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
4.1 改革传统地理课堂教学方式,使学习过程由被动转为主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只占50%,师生互动产生的内容占40%,学生自行创造发挥的内容占10%。因而,教师需要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将地理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改为动态的传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增大学生的信息输入,使地理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和知识性,从而有效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方式,让初中地理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由被动吸收转为主动思考、自主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2 利用好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一方面,现在的初中地理教材融入了很多信息技术知识,比如说火山、地震、人造卫星照片等等,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另外,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解释地理概念、地理现象以及地理规律,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动态化,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具体化。从而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以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讲述“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时,传统的教学方式由地理教师利用地球模型或者在黑板上描绘,有误差的描绘容易让学生形成误解,空泛的理论知识讲解对学生的学习意识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也造成阻碍,从而教学目的无法达成。而笔者利用动画演示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使古海洋消逝,陆地挤压后隆起而成。学生在动态的图文展示中掌握准确的板块运动知识,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对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主动思考、合理质疑、发展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3建立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资源库,丰富地理课程教学资源
目前,我国地理教育现代化的重难点是建立地理课程资源库,其重点就在于地理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入库管理与检索,地理信息资源库的资源包括两类:一类是地理教材以及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图片资料以及其他一些校内资源,另一类是各种媒体图书馆专家学者互联网等校外资源。地理信息资源库的资源需要通过多种信息渠道收集,需要保证资源广泛性有效性和深度性以及代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多媒体为核心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能反映地理科学发展的地理教学内容。
4.4 创造适宜的地理教学环境,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社会生活环境,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社会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还可以丰富和活跃现有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说,在教学有关“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课题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关于山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山区道路交通状况和地质灾害等的相关媒体报道,以及对山区地区带来的经济及环境的影响等,让学生们对山区面积广给当地社会带来的利与弊有了初步的印象;导入新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开发和保持山区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课中,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如九寨沟、拉萨、天山等关于山区旅游点和山区的蜀道、吊桥、山区常见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泥石流等真实场景,让学生感同身受;课后,讲一些山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4.5掌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多媒体教室讲授演示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讲授。此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的课件演示,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二是多媒体网络教室主导研究学习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能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制作出多媒体课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知识辅导作用,教学任务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三是多媒体网络讨论研究模式,教师组织引导,提出问题,师生利用网络上的交流工具,在线讨论或离线讨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能及时被所有参与讨论的人看见,有利于学生的技能、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四是网络研究性学习模式,教师和学生共同确立学习方向,通过各种资源实现课题的目标,并发表研究成果,形成互动探讨。
五、结论
总之,地理学科是一门思维综合能力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地理教学注入新的生机、活力、方法和思路。作为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掌握教育技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效整合的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许彩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J].教育,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