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学发展的动力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四川省委把工会组织建设等工作纳入到对市(州)党政目标考核内容,各地也纳入了年度目标考核。人大、政协把基层工会组建纳入执法检查、工作视察的重要内容。夯实组织基础,增强“凝聚力”,激发工会组织活力;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战斗力”,激发工会干部活力;优化会员服务,增强“吸引力”,激发工会会员活力。四川省委紧紧抓住这三个重点,为增强基础工会科学发展,大胆实践探索。并在增强“吸引力”,激发工会会员活力方面,注重提升会员素质,注重会员权益,注重加大会员帮扶。大大促进工会作用发挥。
夯实组织基础,增强“凝聚力”,激发工会组织活力
着力工会组建。省委把工会组织建设等工作纳入到对市(州)党政目标考核内容,各地也纳入了年度目标考核。人大、政协把基层工会组建纳入执法检查、工作视察的重要内容。省总制定了相关办法,把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纳入考核奖励范围,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全省基层工会组织达15.6万家,覆盖企业39.3万家,工会会员1937万人,工会组建率、职工人会率均达90%以上。
着力规范建设。出台工会规范化建设意见,规范建会程序、工作内容、工作管理。还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社区工会的意见》,每年安排5000万元工作专项资金,为发挥基层工会作用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全省基层工会组织阵地完善率达80%。
着力民主办会。以创建职工之家活动为载体,推行“会员评家”机制建设,依靠会员建家、评家、管家,直接激发会员参与动力。积极开展基层工代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推动基层工会会务公开,促进了基层工会作用发挥。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战斗力”,激发工会干部活力
强化班子建设。积极争取党委推进地方工会主席由同级党委常委担(兼)任工作,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总工会主席均由党委常委担(兼)任,4460多个乡镇(街道)全部实现由党委副书记或人大主席团主席担任工会主席,6500多个社区由社区支部书记或社区主任担任工会主席,为基层工会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
强化队伍建设。专门制发《关于推进社会化聘用工会专职工作者的意见》、《工会专职工作者聘用管理暂行办法》,采取省、市、县三级工会共同分担聘用费的方式,5年解决资金近1亿元,确保了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稳定。目前,全省专兼职工会干部达30多万人,聘用工会专职工作者1123人,工作3年以上的达80%以上。
强化机制建设。健全培训教育机制,加大培训力度,近几年培训基层工会干部1万多名。健全目标考评机制,对基层工会主席、工会工作进行量化考核,省、市、县总工会每年下拨本级收入达70%以上的经费用于基层工会。
优化会员服务,增强“吸引力”,激发工会会员活力
注重提升会员素质。全面落实《四川省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深入开展“三个两百万”活动,培训会员1352 7万人次;在796个工种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参与会员1776.3万人次,13.8万名职工获得技能晋级,15.1万名“首席员工(技师)”成为企业技能带头人。
建设“科技北京”,就是要充分发挥首都的科技智力优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把经济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就是要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推进高新技术成果在城市管理与群众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推动“科技北京”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发展方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地位是关键,惠及民生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本期特别报道《让自主创新成为首都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在大唐唱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全力打造自主创新高地》三篇报道,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向您揭示科技北京的丰富内涵。
“科技奥运”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在开幕式上得到了充分展现,北京向世界完美展现了一场精彩的文化视觉盛宴。奥运开闭幕式的总导演张艺谋曾感叹道:“天大地大不如科技大”。
当前,“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已被传承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新理念,使北京能够站在一个历史新起点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错综复杂的形势,依然沉着冷静,蓄势待发。日前,记者专访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伟光。
■ 科技北京的目标和任务
《数据》:建设“科技北京”是市委市政府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科技北京”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是什么?
杨伟光: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战略全局出发,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于今年4月出台了《“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促进自主创新行动》,为“科技北京”建设做出了战略谋划,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核心引领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推动“科技北京”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发展方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地位是关键,惠及民生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行动计划》提出,推动“科技北京”建设,必须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通过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大力实施科技振兴产业工程,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通过提升民生科技在首都城市建设、社会管理、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服务水平,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做出切实贡献。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2812科技北京建设工程”。其中的“2”指“2项对接”,通过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增强首都自主创新能力;“8”指“8大科技振兴产业工程”,集中力量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环保、装备制造、汽车、文化创意、科技服务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等8大产业集中支持一批产学研用项目,努力在重大关键技术上形成突破,到2012年,力争新增产值超过5000亿元;“12”指“12项科技支撑工程”,即:信息基础设施工程、食品安全工程、农业科技工程、医疗卫生与健康工程、科技交通工程、节能与新能源工程、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工程、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工程、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城市安全与应急保障工程。要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带动形成新的市场需求、改善民生的成熟技术和产品,提升科技惠民能力。
■ 建设科技北京的重要举措
《数据》:建设科技北京,我们的自身优势有哪些?近年来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创新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
杨伟光:建设科技北京,我们具有非常坚实的工作基础,概括起来看具有两大优势。首先,北京具有雄厚的科技资源优势。大家都知道,北京是世界少有的科技和智力密集的地区之一,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家科技项目落在北京,两院院士有一半以上工作、居住在北京,众多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和一流的科学家使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科技优势,每年产生一大批优秀科技成果。据统计,2008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610.9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5.8%,占到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4570亿元的13.4%。 2008年,北京技术市场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交额1027亿元,占全国成交额的比重约为38.5%。其次,北京具有鼓励机制体制创新的政策优势。1988年,国务院批准在中关村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高科技园区,从此拉开了建设国家高新区、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序幕。20年来,中关村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文化创新,成长为全国最大、最有实力和竞争力的科技园区。今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先行先试,进行一系列政策创新,将会极大地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步伐。
近年来,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激发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促使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关键性措施:
第一,集中优势力量解决重大关键问题。每年组织一批重大项目,每个项目经费支持强度在千万元以上,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促进产学研优势力量的组合,解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在重点产业领域支持大唐电信、京东方、中芯国际、同仁堂等骨干企业围绕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区域发展方面,按照“一区一品”原则重点支持各区县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例如平谷的大桃、大兴的梨产业。房山的食用菌产业,带动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在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奥运筹办等领域围绕一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组织相关委办局开展科技攻关,建设示范工程。如官厅水库的综合治理、大气污染治理、门头沟等区县的生态修复、智能交通建设、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和新能源利用等项目都取得重要成果,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北京市人大制定了《中关村园区条例》、《技术市场条例》等科技法规,市政府陆续出台了鼓励软件、集成电路、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科技奖励等方面的政策,全方位覆盖科技创新主要过程和重要环节,极大地调动各类创新主体和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2001年至2007年,全市通过落实技术市场政策,共支持4.5万个项目落实免税额达到38.6亿元,为3.4万个技术买方机构落实奖酬金184.7亿元。在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积极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工作中,2001年―2007年间共通过软件增值税退税累计118.7亿元,双高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累计获奖人次超过43406人,得到将近5.1亿元的专项奖励。北京市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被首批认定为全国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积极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优良的金融环境。探索建立了市场化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到目前建设了分布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农业与农村建设、新材料、文化创意、先进制造、社会发展等领域条件平台及大型仪器、实验动物等基础条件平台共20个,汇聚了价值61.5亿元的可共享科技资源,为2万多家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了专业服务,有力支撑了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专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超过70家,在孵企业数量总计超过6000家,拥有12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数量全国第一。孵化器的科技条件、技术转移、科技咨询以及专业融投资等专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第三,积极探索鼓励自主创新的新机制、新模式。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的要求,加大机制体制创新的力度,完成以大学院所为核心、以技术为导向的科研体制向以企业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科研体制的重要转变,探索实施了吸引国际国内投资者在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资源招商”模式,建立了鼓励实现联合创新的“产业联盟模式”,发展了鼓励资源共享、协作创新的“市场化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模式,支持建设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村科技协调员”、“创新型乡镇”工作模式等等,一系列机制体制创新催生了科技创新,开创了科技工作新局面。例如,为有效解决病毒性肝炎的防治问题,市科委自2003年启动“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的一体化研究”项目,共组织了17家中央军队、地方医院96位高水平专家共同参加,建立了统一的研究平台和专家会诊机制,大范围整合了医学研究资源,项目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推广到全市近200家二级以上医院,为国家《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肝衰竭指南》的起草与推广提供了重要支撑。
■ 支持中小企业以科技促发展
《数据》: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在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复苏和发展壮大方面,在贯彻执行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行动方面,北京市科委将采取哪些措施?
杨伟光:当前,国家把加强科技支撑能力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加快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步伐,对动员组织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作了全面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市科委将负责对科技北京行动计划进行任务分解,推进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科技发展更多地面向市场,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加速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让科技在化危为机中彰显巨大作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建立“北京市科技型企业”帮扶机制,市科委会同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中关村管委会、亦庄管委会等部门积极研究完善认定辅导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政策落实工作,重点做好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内年收入过1000万元且未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2951家企业的“一对一”辅导服务。与此同时,根据北京市企业实际情况,对确有科技含量和市场前景但暂不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办法规定的企业设立培育期,拟认定为“北京市科技型企业”,对培育期内企业25%法定税率与高新技术企业15%优惠税率的差额部分予以补贴。
二是推进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按照《关于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开展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市科委会同发改委、建委、工促局、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抓紧组织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认定792家企业的1816个产品为北京市第二批自主创新产品;认定20家单位的20个产品为北京市首批政府首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第二批政府首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
三是开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工作。市属研究院所、高校和高新技术企业等14家单位被列为首批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单位,将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进一步创造多方主体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局面,推动中关村示范区重点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四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工作。会同市农委启动“首都籽种产业发展科技行动”,开始建设占地2万平方米的北京国际种业交易中心,建立作物制种、林果苗木、动物良种繁育等三大籽种基地,加快全市籽种更新换代步伐;积极推进全市创新型乡镇建设,形成了多种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依托全市7000多名农村科技协调员,形成与农民经济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紧密结合的工作网络,进一步强化成套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京郊农民增收致富能力。
关键词:强化执行力;综合素质;智能电网
中图分类号:U223 文献标识码:A
据资料显示:成功企业的发展有20%归功于企业的策划,而80%则来自于企业的执行力。这足以说明强化执行力对于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强化执行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统筹。
一、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员工的素质是决定企业执行力最为关键的因素,强化执行力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借助卓有成效的教育培训工作大力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1.要抓好思想教育,解决责任心不强的问题。
通过思想教育的有力开展,让员工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司的社会责任、公司所面临的形势以及员工个人在公司中应承担的具体责任和公司发展与其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使其懂得珍惜企业、爱岗敬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思想从“要”转变到“我能干”上来。
2.要抓好业务培训,解决工作本领不高的问题。
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光靠有好的态度还不能解决问题,有一支能力出色、本领过硬的员工队伍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要将强化业务培训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在培训的内容上要力求适用化,要根据工作性质、岗位特点、工作需要实行分层次、差别化培训:对于决策层,要着重对政策法规、形势任务等方面进行培训;对于管理层,要加强其对管理艺术、业务知识和同业先进经营理念等的培训;对于执行层,着重要对作业流程、业务技能等进行培训。在培训方式上要力求多样化,要在沿用好的传统方法的同时,积极创新培训手段。
二、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规范员工工作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实现工作规范化和管理程序化的必要保障,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基础。只有依靠健全完善的制度,才能增强员工的执行意识,约束员工行为,从而形成层层落实、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司其职的工作运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执行力。完善的制度体系应该覆盖工作的全过程,要充分发挥保证体系、责任体系和监督体系的作用,积极探索AA角工作机制,从事前到事中,再到事后,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形成空档。
1.要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
决策决定执行的方向,决策失误往往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在公司决策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和决策制度。应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集思广益,实行决策前的论证制、决策中的票决制、决策后的责任制以及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做到权利与责任相统一,保证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
2.要建立及时有效的事中控制制度。
形成常态化检查机制,随时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并对执行情况作出准确评价,及时纠正执行中存在的偏差。检查应坚持督查与自查相结合、领导与职工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依靠职工群众的力量,边查边改,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在持续改进中提高执行的水平。三要建立严格规范的责任追究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要逐步建立人对户的服务责任体系、片警式的服务方式。对不落实工作、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或只说不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给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和损失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严厉惩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要提高公司执行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不难想象,一个士气低迷、员工处处被动应付的企业,其执行力和工作的状况会是什么样子!而要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员工对工作充满信心,对事业充满希望,使其真正感觉到在企业中“有奔头”。激励的手段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应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实施不同的激励政策,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和方法。
1.要建立科学的薪酬激励体系。
将薪酬分配倾斜生产一线和艰苦岗位,建立优秀人才奖励基金和重大贡献奖励基金,适时进行兑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2.要建立完善的精神激励机制。
对优秀员工和为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不仅通过公司系统报纸、局域网、橱窗等多种渠道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报道,树立典型,扩大影响,同时还可根据情况,给予休假或旅游观光等特殊奖励,让其充分感受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有效增强其工作干劲。
3.要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
本着“按岗选人,人岗相适”的原则,推行竞争上岗,合理流动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科学配置,创造人事相宜、才位匹配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让想干事的人有舞台,能干事的人有机会,切实把作风过硬、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优秀员工提拔到领导岗位,使其有“成就感”,并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建立健全的考评体系,促使员工职责到位
严格的考核是促使员工职责到位,提高执行力的有效手段,而科学的考核又是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之上的。建立客观的评价机制就要结合岗位职责、工作性质等因素,努力改进考评方法,定期开展工作绩效考评,并推行考评公示制。同时,要努力拓宽考评渠道和考核面,积极建立指标考核与民主评议相结合、上级评定与职工群众评议相结合的考评体系。要适应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细化考评程序,更多地关注事件的过程和细节,杜绝只凭结果下结论的笼统做法,认真区别把握实绩与虚绩、显绩与潜绩,做到去伪存真,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准确。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评价结果严格进行考核兑现。对成绩突出的,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表彰奖励;对绩效一般的,在反馈考核结果时要帮助其分析原因,为其指明努力方向;对绩效较差的,给予严肃处理。通过严格考评,让优秀的干部有成就感、平庸的干部有压力感、不称职的干部有危机感,从而在企业内形成一个比、争、赶、超良性互动的工作氛围。
五、营造和谐的执行文化氛围,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一个充满和谐与温馨的执行氛围是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重要前提。只有员工的工作热情饱满,其工作才有积极性,执行力才有保障。营造和谐的氛围关键在于领导,必须从领导的行为和表现抓起。一是领导者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事事处处做出榜样。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要做好;要求员工不做的,领导自己必须不做。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员工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认可,树立起领导威信,做到令行禁止。二是领导要关心和尊重员工。只有领导把员工装在心里,拉近与员工的距离,员工才会把领导当成知己,从而自觉地听从指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领导者既要从思想上关心员工的进步,也要从生活上关心员工的疾苦,经常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理解他们的情绪,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突出员工的重要性,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力不断地激发出来,形成一种新的、更强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