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老年医学的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诊断;治疗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逐步提升,据临床数据统计,在我国经过相关临床检查确诊高血压的患者接近一亿多人,其数据还在逐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担和痛苦。本文结合乡镇医院高血压患者就诊情况、病历资料和治疗情况等综合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的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1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由于老年人身体各方面功能比较低,一旦患上高血压病,其血压主要表现为:①血压波动大。对此在检查或者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期间,需要定期测量其血压,随时关注血压值变化,并根据其血压的变化调整药剂量。②血压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其舒张压表现为正常或者偶尔升高,患者脉压变化大。③根据患者的不同,血压变动也会有差别,有时会发生低血压。④因动脉硬化的影响,容易出现假性高血压。⑤由于其人脑功能低下,容易发生忧郁症,对此在治疗过程中可适当使用利血平、可乐定等药物,禁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药物,以免造成误食影响其身体健康。2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
2.1 诊断标准 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95mmHg便可以诊断为老年高血压。如果单纯的收缩压≥160mmHg,而舒张压
2.2 注意事项 由于老年高血压的血压具有不稳定、变化大的特点,对此,患者家中应具备血压自测器,随时监测血压值,并根据血压情况随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患者是否患有肾实质性高血压及内分泌性高血压[1]。3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3.1 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在药物治疗前就应进行,若同时在采用药物治疗,其一般治疗也不要间断。它是指患者做适当、规律的有氧运动,来减轻精神方面的压力,让患者保持平和、健康的心理,进而达到治疗效果。包括:①劳逸结合,修养身心。适当进行运动,做到劳逸结合,充足睡眠时间,修养身心,消除紧张情绪,帮助血压恢复。②减少钠盐的摄入量、适当摄入钾、钙和镁。③均衡饮食,控制体重。肥胖是引起老年人高血压病的原因之一,若能均衡饮食,减轻体重、控制体重,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对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吃高脂高蛋白食物,同时配合降血压药综合治疗,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④戒烟、酒,避免动脉硬化等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2]。
3.2 降压药物治疗 根据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在选取降压药物时一定要选择效果良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易于提高依从性等原则的药物,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其个体差异,结合不同患者身体其他部分的情况配合适当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临床上,治疗老年高血压常用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根据临床治疗情况,在这些药物中,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和利尿剂的效果相对较好。如果需要增强效果可以把利尿剂与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3]。4 老年高血压的防治
任何病症均重在预防,老年高血压也是如此,对此,在生活中,我们应以预防为止,防治高血压病症发生,或者防治其恶化。①定期检测血压水平,检查血脂、血液黏度、血糖、心电图、眼底等,全面了解自身心脑肾等器官情况,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恢复治疗。②坚持锻炼、劳逸结合,促进身体代谢。针对早期或者轻微高血压患者而言,要坚持使用非药物进行治疗,例如:生活规律、戒烟酒、适当运动等,从睡眠、运动、饮食等方面进行调节来治疗高血压。③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老年人,一定要定期服用医生开的药物,药量由多逐渐减少,药物的服用要科学,不能吃吃停停,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严遵医嘱。④定期复查。定期去医院复查血压、血脂、血糖浓度等情况,若发生异常,及时进行深入治疗。
综上所述,高血压属于慢性病症,由于老年人身体各方面机能已经开始老化,一旦患上高血压病,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影响其身体健康。对此老年高血压病,一旦发现确诊则需要立即进行治疗。同时,在治疗期间要多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适当的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华琦,谭静.老年高血压治疗的获益[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1(12):917-918.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特点,评价高血压患者的HRV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59例,其中单纯高血压组41例,高血压伴LVH的患者65例;伴肾功能损害者53例,选择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HRV时域分析。对入选者做以下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4 h动态心电图、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 和甘油三酯(TG)、血肌酐。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HRV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高血压;心率变异;老年人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持续时间越久,血压越高,年龄越大,靶器官受损的可能性越大,越容易产生并发症。而对于一个高血压患者而言,其靶器官的损害程度比单纯的高血压值对诊断更为重要。心率变异(HRV)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指标,它对于心律不齐、突发性心脏病以及突然猝死都是一个独立的风险因子。高血压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着密切关系,业已证实HRV 分析可作为反映自主神经对血压调节的无创性指标〔1〕。血压越高,器官损害越严重,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失衡亦渐明显,说明原发性高血压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与危险因子的参与及靶器官受损相关。有研究表明〔2〕高血压的早期和晚期均能看到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直接参与和促进高血压和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交感神经系统在高血压肾脏损害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加速高血压的发展〔3〕。本研究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进行HRV与靶器官损害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HRV可否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危险性评估的一项有意义的指标,通过判断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评估靶器官受损程度和预后,从而识别高危人群,采取有效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59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2005年10月至2008年4月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男85例,女74例,年龄60~85〔平均(67.14±6.8)〕岁。所有患者均为初诊或停用降压药及影响心率药物3 d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1999年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SBP) 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即为高血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非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外周大血管畸形等疾病。高血压心肌肥厚均符合下列条件: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符合左心室肥厚(LVH)标准,即超声心动图(ATLUK6型)检查示左室质量指数(LVMI)≥134 g/m2(男)或≥110 g/m2(女)(Penn法)。其中单纯高血压组41例,高血压伴LVH组65例,高血压伴肾功能损害组53例,同时选择健康者50例作对照组。
1.2 方法
超声检测:采用美国HP5500型彩色超声仪,患者取45°~90°左侧卧位,平静呼吸。M型和B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空腹测量静脉血浆血糖(FPG)、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常规生化法测定肌酐,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1.3 HRV分析
受检者实验前夜及当日禁饮咖啡、茶、酒,禁吸烟,并禁用影响心血管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保证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实验前休息30 min。采用由欧洲心血管学会和北美起搏电生理学会共同组成的HRV专题委员会推荐方法及指标,自第一日上午8:30~9:00至次日上午8:30~9:00,使用美国PI200AB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应用3.4版HRV分析系统对每个QRS波群进行识别标记,通过人机对话方式去除异常的RR间期,观察24 h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 ,相邻RR间期大于50 ms的百分比(PNN50%)、连续5分节段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平均RR间期标准差指数(SDNNI)。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两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样本资料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HRV各项指标比较
高血压组SDNN、SDANN、RMSSD及PNN50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2.2 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肾功损害组和对照组HRV比较
高血压组SDNN、SDANN、RMSSD及PNN50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 论
心率变异是指窦性心律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的现象,是反映交感、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且是预测猝死敏感性的独立因子〔4〕。HRV可反映机体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分为时域和频域分析法,两者均反映HRV的基本特征,实质是等效的。我们采用时域指标,其中SDNNI主要反映交感神经活性,而rMSSD和PNN6反映副交感神经活性,SDN N和SDANNI反映自主神经整体功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4 h动态心电图的HRV分析用于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特别是HRV的频谱分析,可定量评估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已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定。高血压左室肥大(LVH)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包括心性猝死,这些事件的发生率是无左室肥大(NLVH)组的10倍〔5〕。本结果显示高血压组的HRV各指标均减低,伴LVH及肾功能减低者更明显,说明HRV分析对高血压患者的病程及预后有一定的判断价值。临床资料表明,EH患者存在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脏自主神经失去了迷走神经对心肌的保护作用,HRV降低;LVH病人心脏压力负荷过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血液灌注相对不足,使冠状动脉储量减少,出现心肌缺血损伤,迷走神经活性减低造成HRV值下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心肌肥大和间质纤维化,心肌排列紊乱,以致心肌重构,是EH并发心脏损害的结构基础,HRV减低程度随左室重构过程的进行而逐渐加重〔6〕。
多数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病HRV 降低,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所致,而且迷走神经活性降低可能更为突出〔7〕,交感神经受损会引起肾脏微循环自我保护机制受损;副交感神经受损会导致交感、副交感昼夜节律失常,引起夜间血压升高或下降幅度减少,从而加重肾损害。本研究中发现高血压伴肾功损害者 HRV明显降低。随着高血压的不断发展,器官损害趋于严重,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失衡亦渐明显,说明原发性高血压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与危险因子的参与及靶器官受损相关。因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率变异分析不仅有助于判断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识别高危人群,而且可以评估靶器官功能受损的程度和判断预后。
通过本研究,我们认识到在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时,不仅要将血压降低至理想血压范围,还应着力于逆转左室肥厚,改善肾功能,提高HRV,促进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李泽林,孙华保,李小珠.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7):8923.
2 Arnljot F,Ivar K,Sverre E,et al.Sympathoadrenal stress reactivity is a predictor of future blood pressure:an 18year followup study〔J〕. Hypertension,2008;52(2):33641.
3 Grisk O,Rettig R.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ympathetic nervoussystem and the kidneys in arterial hypertension〔J〕.Cardiovasc Res,2004;61:2382461.
4 Mancia G,Seravalle G,Grassi G.Sympathetic nervous factors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organ damage in arterial hypertension1〔J〕.Ann Ital Med Int,1997;12:2172221.
5 刘志远,张金盈,张彦军,等.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9:6468.
【关键词】丙戊酸钠 癫痫 血药浓度
中图分类号:R7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250-01
我国是癫痫患者较多的国家,据调查,在我国,癫痫患者发病率在0.5%。临床治疗癫痫患者,一般采用抗癫痫药物,以控制发作为主要治疗方法。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卡马西林、苯巴比妥、丙戊酸钠、苯妥英钠等,其中丙戊酸钠是临床治疗癫痫患者的常用药物,副作用较少。但是,对于抗癫痫药物来说,其不良反应和对患者的疗效,与患者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如何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特异性用药,需要医生加以关注。为了能更好地对丙戊酸钠进行应用,我院进行了本次试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老年癫痫患者80例。其中男38例,女42例,患者年龄在63~82岁之间,平均(69.56±4.67)岁。患者被明确诊断为癫痫症状4个月~32年,平均(18.78±11.52)年。患者中,原发性癫痫61例,继发癫痫19例。发病类型包括:全身强直痉挛52例,简单部分性发作28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影像学检查和脑电图检查。患者均服用单纯丙戊酸钠进行癫痫治疗。
1.2 方法
采用化学光酶免疫法对我院80例服用丙戊酸钠的老年患者血药浓度进行测定。患者口服丙戊酸钠,每日在固定时间服用。取稳定的用药浓度,一般在5-8半衰期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ml。用化学发光酶免疫自动分析仪和丙戊酸钠试剂盒进行检查。将血液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离心5min,离心后取上层血清,进行药物浓度测定。监测完全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
血药浓度监测结果:<50mg/L为低于有效浓度,50~100mg/L为治疗的有效浓度;>100mg/L为药物中毒浓度。
1.3 患者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1979年青岛会议制定的癫痫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判定。显效:患者服用药物后能很好地控制癫痫发作,发作次数减少>75%;有效:患者服用药物后能控制癫痫发作,发作次数减少50%~70%;可能有效:患者服药后控制癫痫发作较未服药时减少25%~50%;无效,患者服药后,癫痫发作次数减少25%以下。
1.4 不良反应观察
观察患者在服药后,有无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注意力差、手颤动、走路不稳、易困、失眠、易激惹或皮疹等情况。
2 结果
2.1 药物浓度与疗效
80例患者中,药物浓度在有效范围却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有6例,低于有效浓度却能很好控制的有2例。有3例患者需要高于血药浓度的药物才能控制临床症状。80例患者的疗效,随着血药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升高。但是,血药浓度在超出100mg/L以后,疗效是否有进一步改善,仍有待商榷。患者血药浓度与患者服用药物的疗效,见表1。
2.2 药物浓度与不良反应
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血药浓度越高的患者,服用药物后不良反应越高,经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的方法,对比不同药物浓度患者的不良反应,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不能排除例数过少,个体差异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3 药物浓度与服药剂量
丙戊酸钠不同的血药浓度与药物剂量的关系,见表2。
表2 不同血药浓度与患者服用药物剂量的检测结果(x±s)
从表2中可看出,除1.25g/d剂量组的患者血药浓度较低外,其余组别的患者,其血药浓度随着服用药物的剂量的增多而增多。血药浓度与服药剂量有较高的相关性。但是,这种关系是否呈线性相关,由于本组试验的例数较少,无法确定。
3 讨论
丙戊酸钠是临床一线的抗癫痫药物,药物经患者口服,与血浆蛋白充分结合,能起到较好的作用。该药主要经过肝脏进行代谢,代谢物从尿液中排出。其代谢属于一级动力学,药物自身无诱导或者饱和代谢,半衰期适中,一般为9~18个小时。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与药效相关性较高,但是并非完全相关。
丙戊酸钠在质量癫痫发作时,能增加患者抑制性神经递质中GABA浓度,减轻患者天门冬氨酸浓度。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的衰退,对丙戊酸钠吸收代谢也会有较高的影响,老年患者药物吸收减少,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减少,对药物代谢产物的清除能力也有所降低。
因此,临床对老年患者使用时,一般采用较小的剂量,患者不良反应较少,药物作用好。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老年人的特殊心理特征,很多老年人依从性较差,对医生开出的药物不能按照剂量服用,甚至听信各种虚假广告,盲目服用某些药物。这样就导致药物之间发生竞争,对药物代谢和药物作用产生影响,进而使血药浓度减少,疗效改变。很多老年人由于合并其他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内科慢性疾病,对药物的作用也可能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药物作用。在本组使用的80例患者中,药物浓度在有效范围却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有6例,其中4例为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影响药效;2例患者合并内科疾病。
另外,经过我院的多年临床经验,我们发现,老年患者比中青年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尤其表现在药物对人体的神经毒性方面。本组80例患者,有10例患者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易困、头晕等。
我院对老年癫痫患者丙戊酸钠的药物使用,认为应遵循以下几点:药物使用剂量应相应减少,尽量在能有效控制癫痫时保持最低血药浓度;药效不佳时可通过使用其他药物提高治疗效果。提高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兰为民.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23):162-163
[2]赵俊东.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病的临床血药浓度监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4):118-119
[3]王育红.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及个体化给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2):108-109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