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贸市场经济效益范文

农贸市场经济效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贸市场经济效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贸市场经济效益

第1篇

一、我区城区市场管理特点

xx区现有各类市场64个,其中位于龙溪、龙山、龙塔、回兴、双龙湖、双凤桥街道的城区市场41个,位于其他镇街的农村市场23个。在城区市场中,农贸市场30家,工业品市场11个。另外还有600多家药店,餐饮业1020家。市场总体规模均不大,大多数市场的年成交额都不超过5千万元。

改革开放之初,主要由工商部门建设市场、经营市场。进入九十年代,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迎来了市场建设的黄金时期,“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政策应运而生,形成了包括工商部门在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投资办市场的热潮,市场起到了繁荣一方经济、富裕一方人民的重要作用。XX年,原先由工商分局兴建并经营管理的渝航市场、龙溪松桥农贸市场、两路农贸市场等先后出让,双凤水果市场、两路建材市场、沙坪农贸市场、石船农贸市场、统景农贸市场、洛碛农贸市场等,按有关政策规定整体移交给区商委下属的物管所管理。XX年后,大型连锁超市不断开办、市场周边门市及游摊不断增多,集贸市场发展趋于稳定,有的甚至出现萎缩态势,呈现出市场开办和经营管理模式多元化,市场管理“多龙治水”的特点。

市场主体多元化。xx城区既有国家开办的市场,如商委下属物管所(事业单位)开办的市场,又有企业开办的市场,其中企业开办的市场占绝大多数。企业开办的市场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往往对摊区摊位采取分零出售的方法,如华夏农贸市场,导致一个市场就有若干个业主,呈现出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特点。

经营管理模式多样化。市场开办者的多元化决定了市场经营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国家开办的市场,市场监管及卫生保洁由开办单位负责。企业开办的市场经营管理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市场开办者成立物管机构,自己经营管理市场,如华夏农贸市场、两路农贸市场等;市场开办者委托其他物管机构经营管理市场,如园区农贸市场、空港农贸市场等;市场开办者失去行为能力,市场业主们自发管理市场,如红金街农贸超市。

多头管理效率较低。例如商委负责市场建设的布点审批;市政委负责监督市场的环境卫生和临街商铺超出门窗外墙设置的摊位;工商负责经营登记和维护交易秩序;公安负责市场治安秩序和消防工作;交通和交警部门负责交通秩序、车辆停放和机动车非法运营;质检、卫生、动植物检疫等负责商品卫生和质量。

二、我区城区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城区市场建设先天不足

现有的市场由于大都是在90年代兴建,市场的配置和布局不合理,市场建设档次不高,占道经营游摊较多。

第2篇

一、概况

__县市场开发建设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场中心)成立于1994年,系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原隶属于__县工商局,后因市场管办脱钩于20__年划归到__县经济贸易局。市场中心现有1个联办市场--鹤城中心菜市场和8个自办市场--温溪菜市场、船寮综合市场、东源综合市场、山口综合市场、腊口综合市场、海口综合市场、北山综合市场、温溪小商品市场,上述市场除温溪小商品市场外其余都是农贸(菜)市场,分布在__县各主要集镇,这些市场大都建于80、90年代,当初总投资为772.38万元,运行至今都为当地经济建设、城镇化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市场中心在各市场均设有管理办公室,共有正式职工19人,临时工20人。从近几年的市场运营情况来看,基本能做到收支平衡,但随着市场维修费用增加和辐射空间的缩小,市场中心如不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将会出现运行危机。因此市场中心与工商部门脱钩后,就开始在经贸局领导下探索企业化发展之路,并通过一年多的努力,逐步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

--市场化步伐加快。主要反映在市场中心从以前的注重社会效益向现在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转变,运营方式也从过去带有行政色彩的摊位配置向现在的融有广告、营销等企业运营模式的摊位招租过渡。可以看到这种市场化的发展策略相当成功,20__年比20__年市场收入净增了32个百分点。

--市场中心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加强。随着企业化步伐的加快,市场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也有了相应的危机意识,另外伴随着一些外部环境的挤压,市场中心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这也是组成现今市场中心这支纪律严明、作风硬朗队伍的内在因素。

--管理向服务倾斜。从市场中心成立以来,它的行为模式就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市场中心采取了多种方法,强化了人员的服务市场理念,逐步打破了以往的注重管理的思想定势,为以后市场中心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软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市场中心相继对船寮、海口、山口等市场进行了整修和改建,使市场设施更为完善、摊位布局更为合理,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一个更为舒适的购物环境。在软件建设上,市场中心除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外,还引入电脑对各市场档案进行规范管理,并"以人为本"地强化了队伍素质教育,这些都为市场中心以后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主观认识存在误区,导致市场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从影响市场中心发展的几个有关方面主观态度分析,可分为三大误区:一是政府与有关行政部门的认识误区,主要反映在对市场定位模糊。我们从两种极端态度可见一斑:一种是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农贸市场也应作为市场主体放任自流,甚至认为可以以拍卖摊位方式把国资从农贸(菜)市场中撤出来。孰不知农贸(菜)市场与其它市场相比有着其特殊性,这样做将会产生以下几种后果:首先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为农贸(菜)市场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公共设施,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政府调节消费的重要中介,如在"非典"期间政府通过市场的调控能力就十分突出。其次是会出现管理混乱,摊位的分散拍卖将导致农贸市场出现多个主办主体,也就很难形成统一管理,市场环境也会随之恶化,象拍卖摊位后的丽水府前菜市场就是个很好实例,本来良好的菜市场又回复以前的占道经营严重甚至马路市场出现的状况,成为城市化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再次是导致农贸市场面临淘汰,各自为战、缺乏规划、专业化模糊、公用设施缺乏、发展意识薄弱等弊端都会给农贸市场带来致命打击,广大群众也会在这种混乱的局面面前无所适从且利益得不到保障的。另一种态度则是政府要积极参与管制市场,这样也会导致另外一种后果,那就是市场体制不顺、产权不清、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行为,真正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市场主体不能得以建立,将会产生市场竞争上的不公平或国有资产在计划配置中的损耗两种情况;二是市场中心职员认识误区,主要反映在缺乏市场经营理念上。可以看到市场中心工作人员中还普遍存在着以下两种认识误区:第一种是市场中心无忧论,许多人认为菜市场是群众所必须的,以农贸(菜)市场为主的市场中心可以排除市场竞争带来的生存危机,从而把它误认成永久的卖方市场。第二种是市场物业管理论,虽说市场管理已向服务倾斜,但仍旧摆脱不了物业管理模式,缺乏经营市场理念。以上两种认识将是市场中心发展的最大隐患,因为不思进取的市场肯定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面临覆顶之灾的;三是市场经营户认识误区,主要反映在经营户缺乏市场大局观。可以看到市场经营户习惯于各自为战,不关心市场发展,这就不利于树立农贸(菜)市场在消费者心目中良好的整体形象,将成为以后竞争对手所攻击的软肋所在。

(二)市场档次低、功能差、离散度大、管理事务多,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具体分析,有以下六方面不利现状:一是市场中心所属市场基础设施较落后,多数市场还仍旧是棚架式结构,"脏、乱、差"仍旧不能从根本上制止,发展受到制约;二是市场配套设施不完善,市场中心所属各市场均缺乏信息、仓储、运输、停车等配套服务设施,市场服务体系滞后;三是市场商品档次低,交易行为不规范,缺乏品牌化、系列化商品的经营大户;四是交易方式落伍。随着电子商务、连

锁经营特别是可以经营生鲜果蔬的"超市"、"大卖场"这些新的经营业态的产生和发展给传统交易的农贸市场带来很大冲击和挑战,可以预见市场中心若不能未雨绸缪,会在不久的将来里会失去应有的市场份额;五是市场中心规模优势不能发挥。市场中心虽有遍布全县各主要集镇的农贸市场网络,但各市场间沟通和联系不够紧密,更不提形成群体物流效益了,这种独立于自我区域的市场形态与日趋发展的社会不相适应,市场间优势得不到互补,形不成规模效益;六是市场管理措施乏力,致使市场中心从管理向经营方向转移战略受到束缚。可以看到各市场摊位零散出租导致经营户龙蛇混杂,经营松散,管理难度大,特别是政府扶持开设的市场自产自销区矛盾更为突出,不断涌现的种植大户享受的摊位免租费、税费等优惠政策让市场固定菜摊在竞争中叫苦连天,更有许多些贩运菜钻农家菜无法检测的空子,假借农家菜之名混入自产自销区享受优惠政策,导致市场十分混乱。此外,马路市场的屡禁不止也是市场经营户与市场管理矛盾加剧的一个因素,虽经有关部门多次整治,仍是效果不大,甚至象鹤城镇的新建岭脚、花园降等街路还出现了固定市场雏形,没有市场行政管理职能的市场办公室只有疲于奔波有关职能部门协调,以确保市场安定。以上种种因素使得市场中心被动于管理、疲于管理,难以集中精力向市场商品经营领域进军。

(三)市场中心的市场先发优势减弱,__市场龙头老大地位受到动摇。我们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市场中心所处的位置。回顾80年代,市场中心因工商独家举办而得益,始创下今天规模,但是后来市场举办主体放宽使得企业、部门、乡镇、村甚至个人均可举办市场,呈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市场中心的地位因此受到冲击,市场中心所属的农贸市场因许多新市场的出现辐射半径受到削弱。更主要的是发展问题,虽说以市场中心目前实力可以参与竞争任何对市场中心有战略意义的新办市场,但是由于众多复杂因素,可能作为纯国有资产的市场中心与灵活主动的私人资本连公平竞争的机会都没有,更何况市场中心还要受计划约束向一些缺少收益、风险大的地方投资造成实力弱化,因此市场中心的拓展空间堪忧。以上是__市场业的"内忧",我们再来分析来自__外的"外患"。到现在为止,在__这种县级地方这份感觉应该还不是那么深刻,但像杭州、义乌等地都大呼"狼"来了的时候__就能熟视无睹、独善其身吗?"沃尔玛"、"家乐福"、"好又多"等许多大型超市纷纷抢滩各地市场,把原本在农贸市场贩卖的大米、疏菜、鲜肉、熟食等生鲜食品放在超市里经营,以国际化的采购、商场式的享受来改变消费者的购物方式。迫于此,中国许多地方也开始改变农贸市场因经营户松散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购物环境恶劣的经营状况,如福州、杭州、广州等地出现了"农改超"模式,义乌则联系本地实际引入了"农加超"模式,通过改变农贸市场经营业态来抗击外来竞争,而我们面对越来越近的"外患"又将如何应对呢?综上分析,可以清楚看到市场中心在__的原有垄断性优势不可避免的在逐渐丧失,发展空间也越来越狭窄,当务之急只有尽快扩展交易功能、提高交易效率来建立新优势,才免于被社会淘汰。

(四)市场品牌意识薄弱,发展缺乏信用体系支撑。长期以来,受卖方市场观念影响的市场中心对农贸市场的品牌意识就十分薄弱,认为市场中心以出租摊位为主的经营方式就注定了注重商誉是每个经营户的事,市场中心只有引导经营户文明、合法经营义务,这就导致了现今的主体颠倒现状。的确,在以前乃至现在市场中心的农贸市场的垄断地位可以不受市场形象制约,但是可以预见在商战纷起的将来没有一个良好信用支撑的消费终端不可能会有一个安然无恙的结果。再分析现在市场中心的社会形象,可以说是被消费者所忽略的,没有多少品牌价值,因为市场中心很少有形象宣传、品牌攻势。消费者已习惯把市场看成一个另散的主体,商品质量出了问题更多的是找经营户解决,这点我们从各市场很少动用经营户信用保证金就可见一斑。同样,市场经营户也不会把自己的所作所为看成市场信用体系的一部分,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践踏整个市场信誉。综上所述,市场中心自身观念、消费者思维定势、经营户信用淡薄构成了市场信誉度不高的现状,而面对"内忧外患"的压力,商誉显然已是作为市场中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重点,那么该如何建立自身商誉呢?那就是要走品牌兴市、信用体系支撑之路。

三、发展市场中心的一些思考

(一)市场中心发展的目标方向

基于上述分析,市场中心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交织在一起的转折点上,前面就是一个十字路口,我们该何去何从呢?笔者认为只有树立发展才是生存之路的思想,要清晰前面要走的方向,要用强烈的危机感来推进我们"市场再造"步伐,要明确并有条不紊的实现一系列阶段目标,才能使市场中心立于不败之地。

市场中心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现代商贸经营技术的改造,成为农贸(菜)市场经营专业化、经营规模化、信息现代化和经营机制灵活、品牌优势明显、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__市场业航空母舰。

市场中心近期努力方向:围绕发展总体目标,通过实施重组战略、业态升级战略、功能创新战略、规模战略和品牌战略,在五年时间内,用现代技术把市场中心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初步实现市场中心的转型和提升。

(二)近期市场中心发展的具体措施

1、实施重组战略。根据国家有关精神和参考其它先进县市市场中心的做法,我们认为市场中心要具备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体质,应该通过以下四方面实施重组战略:一是运行机制重组战略。市场中心要通过国有独资或股份制形式建立经营管理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化管理、公司化经营,并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市场中心以后的经营方向也要从面向政府计划走向面向市场,要以经济效益为取向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市场重组战略。要统一各市场目标标准,对规模不大的市场进行合并管理以增加管理力度,变目前市场中心与各市场的纵向星状结构为横纵交错的网状结构,从而达到信息共享、资产互补、管理互助,进而使市场中心成为有资产、信息、功能积聚优势的紧密市场集团;三是结构重组战略。市场中心以后的发展思路要突出重点,走专业化市场之路,根据目前市场中心以农贸(菜)市场为主的实际,我们认为以后的发展要以农贸(菜)市场为重心,收缩战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大农贸(菜)市场这块蛋糕,并最终形成有规模优势的农贸(菜)市场群;四是市场中心队伍重组战略。在严格把好进人关的前提下引入企业必须的经营管理人才,以优胜劣汰整顿现在中心这支队伍,从而强化经营理念,把市场中心锻造成市场经济浪潮中的生力军。

2、实施业态升级战略。随着经济发展,商业业态间的竞争很激烈,各业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已成为一种重要变化趋势。市场中心走摊位制为特点的物业管理型向商贸制为特点的经营型转变之路已是顺应形势变化的必然,那么该走福州、上海等地的"农改超"之路还是该走义乌的"农加超"之路呢?根据市场中心各农贸(菜)市场实际情况,我们更倾向于近似义乌"农加超"业态并带有自身特点的"农转超"业态,也就是说分多步将农贸(菜)市场业态平稳地转化为超市或商场业态。具体做法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一两年时间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市场整体形象,包括要求经营户统一使用印有市场中心名称、广告的包装袋,实行市场中心统一的商品质量承诺制等;第二阶段是用两三年时间培育市场内各行业经营大户,即鼓励有实力的经营户通过兼并其他小而散经营户成为大户。这样做有利于降低成本,在经济区域内形成竞争态势,使消费者得到实惠。当然也会带来淘汰许多经营散户的阵痛,但这是避免市场在"内忧外患"环境中灭亡的唯一道路,也是市场中心实现发展目标过程中最平稳的过渡方式;第三阶段是市场中心组办经贸公司,利用各市场闲置摊位切入市场商品经营,先从米、油、冷冻食品、净菜等市场边缘商品入手,再逐步拓展到日用品等,在外来超市未入侵前建设好"先下手为强"的格局,把握竞争上的主动性;第四阶段是通过以上三步打好基础后,全面实行市场自身经营化战略,包括通过吞并经营大户或要求经营大户向市场入股来实现市场主体单一化、通过农 贸市场进行超市化、商场化改造来实现业态升级、通过引进连锁店、专卖店、品牌店来提升市场档次、通过统一收款统一结算实现公司化运作、通过各市场统一采购来实现市场中心规模化经营等。

3、实施功能创新战略。目前,市场中心的各市场功能主要停留在为买者和卖者提供固定的交易场所,即交易功能上,其它对接时代的信息功能、集散功能、配套功能等都得不到很好发挥,制约了市场中心发展。为了能在今后的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市场中心必须从以下五方面入手实现功能创新:一是配套服务功能创新,从而为其它功能创新夯实基础。具体措施就是要为市场配备一流的加工、运输、仓储、保鲜、包装等设施,为市场发展提供可靠平台;二是集散功能创新。主要方式有建立经营大户与市场经济联合体,发展现代化物流技术等;三是交易方式创新。主要做法是改现今单一摊位交易方式为商品展示、连锁经营、、专卖、仓储式批发等多种现代营销方式;四是信息功能创新。要建立各市场间信息互通的计算机网络,并接轨义乌、温州等发达地方市场中心,以此扩大信息容量,提高信息利用率,降低商品成本。并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商品销势、价格趋势、品种结构等数据库,以高科技来指导市场发展;五是功能综合化发展。在市场各项功能进行创新并得到发挥基础上,要将它们进行有机融合,引导市场中心走集商品展示中心、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加工中心、配送中心、保鲜中心等多功能的规模经济之路。

第3篇

关键词:农村;食品安全

农村问题一直是我们党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农村的持久稳定关系到国计民生。食品安全是农村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把涉及千千万万老百姓的身体健康问题放在首位。目前我们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立法和监管工作也进一步加强,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向监管难度较大的农村转移,城乡结合部、偏远农村成为食品造假的重灾区。同时,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相对闭塞的状态使得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管比在城市的监管难度更大。

一、农村食品安全的现状

1.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假冒伪劣食品盛行

农村地区是我国的不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总体偏低,导致对价格很敏感,对于食品更是如此。一些不法商贩抓住农民贪图便宜的这一弱点,将一些假冒伪劣的产品销售到农村,这种假冒伪劣的食品严重影响食品工业的发展,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大部分假冒伪劣的食品质量堪忧,会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发育造成的损害,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2.乡镇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重

农村集贸市场是农村集市贸易市场的简称,是指一种传统的农村商品交换场地,是场内经营者集中进行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等现货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农贸市场是农民朋友集散农产品的重要场所,是乡镇中农副产品、日用品销售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卫生安全条件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在我国的乡村地区,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很薄弱,其卫生条件较差,到了夏季异味明显。大部分商贩处于散乱经营的状态,使得农贸废弃物的处理极不合理,肉食、蔬菜、副食的位置安排缺乏合理的规划,很容易导致食品的污染。一些不明来路的农副产品很容易进入农贸市场,老百姓在购买时也很少去关注产品的来历,这些因素导致乡镇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存在很大的风险。

3.农村土地污染严重,间接造成农产品的污染

耕地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国政府一直强调要保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人多地少的现状决定了只有保护耕地才能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我国农业多年来连续增产,农业发展取得了傲人的成果,这与政府长期以来的农业支持政策密切相关,也离不开农民朋友的辛勤耕作。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我国农业的农药化肥使用量连年增长,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农药的使用量呈快速上升的趋势。1991年,我国农药使用总量为76.53万吨,2013年迅速增长到180.19万吨,增长了135.5%,年均增长率高达7.4%。同期,中国农药行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农药生产和使用总量均居世界前列。农药使用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农药施用强度也在不断增加,按农作物播种面积来算,农药使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增长速度,是同期农作物播种面积增长速度的9倍。工业废水的随意排放造成大量的土地和地下水污染等。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我国农村土地污染的现状,进而使得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农作物的重金属严重超标,食品安全在源头上就得不到保证。

4.不规范的养殖业在畜产食品源头上造成严重问题

随着农民发家致富心理的推动,大量的农民开始发展小规模的养殖业,以养猪、养鸡为代表,农村养殖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很多问题。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饲料,饲料是促进肉、蛋、奶等养殖业商业化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的间接食品,一些农民为了提高养殖的效益往往大量甚至过量地使用抗生素以及饲料添加剂。一些劣质饲料和有毒有害的物质被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注意。

二、农村食品质量安全的原因分析

1.经济收入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在收入和消费支出上有明显的差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对较低,尽管每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在10%左右,但是对比城镇而言,农村居民的收入还是偏低,这就导致他们在选择食品时选择价格低廉的。在食品监管上,经济因素是重要因素,我国香港特区之所以能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体制,这与其强大的经济投入密切相关。我国农村居民收入较少,导致一些假冒伪劣的食品流向农村地区,而且农村地区处于监管的薄弱地带,所以形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2.农贸市场为农民生活带来的便利使得人们忽视其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农贸市场是农民朋友进行买卖食品的聚集点,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便利。农产品在这个市场上流通的时候面临的约束很小,多数农产品的产销地点并不明确,形成很大的安全风险。工商局、食药监局在农村的监管力量严重不足,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造成现在农贸市场的无序发展。

3.短期行为造成土地污染

过去三十年,我们过度重视经济效益,没有考虑可持续发展,对耕地过度使用严重。单纯地追求产量导致化肥农药超标使用,使得土地板结,产量下降,还使得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严重。随着城市地租的进一步上升,一些工厂大规模布局农村地区,工业用地的增加本身就减少了耕地的面积,再加上工业废水未经处理随处排放,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残留问题,主要是砷、氰化物、汞、镉,铅、锌等,这些污染物的随意排放主要是处理成本高,监管不到位造成的。土地污染比水污染、空气污染更难以治理,这些短期行为严重影响我国的长期发展。

4.不规范的养殖业造成的问题

养殖业是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地区致富的重要手段,在发展的初期,农民一拥而上,分散养殖,不注重科学管理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在养殖过程中,滥用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的现象屡见不鲜,疫病虽然减少了,但是却对人体造成了间接损害。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公布的中国第一份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单显示,2013年中国抗生素使用16.2万吨,其中51%为兽用,在36种常见抗生素中,兽用抗生素的比例更是高达84.3%。复旦大学一课题组通过对1000多名学校儿童人群尿中抗生素的生物监测,证实我国儿童普遍暴露于多种抗生素下,并发现兽用抗生素主要通过污染水及食物进入人体,而兽用抗生素暴露与儿童健康有明显的联系。目前,从兽用抗生素滥用程度上看,主要集中在乡村的家禽养殖和散养户,他们用药知识相对贫乏,过量购买、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比较普遍,由此产生的耐药性和食品安全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1.开拓思路,加大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发展的焦点问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可以为食品安全提供基础保障。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农民结合市场需求改善种养结构,适当增减不同作物种植规模,积极推进农产品收购储存改革,保障农民合理收益。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托管,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建立规范化的农贸市场,实现双赢

农村地区村落分散,需要农贸市场为广大老百姓提供农产品的买卖。建立规范化的农贸市场,不仅能够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可以为商家提供良好的经营场所。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将农贸市场的生、冷、鲜、熟的食品划区分开经营,对于农贸市场的公共卫生安排专人打扫、清理。规范市场上商户的进货渠道、销售途径,做到经营有执照,进货有登记,销售有记录,让一切行为有据可查。在监督上,要定期、不定期抽检,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做好事前控制。

3.加强土地监管,创新保护机制

我国土地辽阔,但是真正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少,更应该珍惜。一些农村出现很多强占耕地、工业废水污染耕地的现象,应该坚决杜绝。基层政府须提高觉悟,严格审批制度,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不能为了短期的财政目标就引进一些污染企业,放松环保的要求,耕地的保护一定要摆在突出位置。农业用地就要在农业的范围内找出路,不能挪作他用。环保、国土部门要切实履行责任,保护好土地资源,造福人民,造福后代,只有土壤健康了,农作物才能健康,人民群众的健康才能得到保证。

4.推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业

分散养殖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造成了监管上的困难。地方政府应该大力发展集中养殖,科学选址,鼓励大规模、集约化建设养殖场所。这样既可以方便农户统一销售,合理经营,而且方便对养殖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管,也可以集中宣传科学的养殖知识,减少滥用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的现象。综合来看,我国农村的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就要全面推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食品安全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不能让农村成为薄弱地带。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裘若莹.农村集贸市场假冒伪劣商品现状及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6(9):124-125.

[2]陈晓明,王程龙,薄瑞.中国农药使用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