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新生儿如何喂养及日常护理范文

新生儿如何喂养及日常护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新生儿如何喂养及日常护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新生儿如何喂养及日常护理

第1篇

【关键词】新生儿;意外伤害;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81-01

新生儿期系指胎儿出生后断脐到满28日的一段时间[1]。新生儿期,特别是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婴儿死亡中的2/3是新生儿,

1 新生儿常见意外伤害及原因

1.1窒息

1.1.1新生儿没有自主活动能力,易被物品掩住口鼻而发生窒息,甚至死亡。

1.1.2夜间躺着进行母乳喂养,母亲堵塞新生儿口鼻而发生窒息。

1.1.3人工喂养,奶嘴孔过大,奶汁流速过快,呛奶而发生窒息。

1.1.4喂药时方法不当,发生呛药而引起窒息。

1.1.5新生儿取仰卧位睡眠,一旦发生呕吐,呕吐物易误吸而发生窒息。

1.2烫伤

1.2.1用暖水袋保温时,水过热或离宝宝过近引起烫伤。

1.2.2洗澡水太热或先倒入热水,不小心将新生儿放人热水中。

1.2.3喂水或奶过热引起烫伤。

1.2.4给新生儿“灸”或“烧脐风”导致烫伤。

1.2.5其他高温、高热食品或物品距离新生儿过近,意外引发烫伤。

1.3外伤

1.3.1新生儿指甲过长,护理不当,导致面部抓伤。

1.3.2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挤压导致乳腺炎;挑“马牙”致牙龈肿胀。

1.3.3衣被、手套、鞋袜上的线头缠绕新生儿手指、脚趾导致血流受阻,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1.3.4洗澡或换尿布时将新生儿跌落地上,引起摔伤。

1.3.5被猫、狗等动物咬伤。

1.4脱水

1.4.1新生儿喂养不足,导致脱水高热。

1.4.2棉被包裹太厚、太严,散热不良导致脱水高热。

1.5中毒

1.5.1食物、药物中毒,有的父母缺乏科学育儿知识,给新生儿喂食所谓的“清热”食物或生病乱用药引起中毒。

1.5.2 CO中毒,多发生在农村家庭,在居住环境内生煤火炉取暖,因废气排放不良引起中毒。

1.5.3有机磷农药中毒,偶见于偏僻农村给土炕上喷洒有机磷农药或用含有有机磷农药的器具给小儿洗尿布致中毒。

1.6医源性损伤

因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差或管理不当,造成新生儿意外损伤。

1.7其他意外伤害

2 新生儿意外伤害原因分析

2.1家庭因素

2.1.1家长缺乏安全育儿意识

在胡怡萍等所做的“新生儿家长儿童保健知识认知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中,只有36.4%的家长想了解小儿意外伤害的预防知识[4]。可见家长对新生儿意外伤害的防范重视不够,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农村家庭更为明显。在吕连菊“新生儿意外伤害五年回顾”调查中农村家庭发生的新生儿意外高达92%[3]。

2.1.2家长缺乏安全育儿知识

在新生儿意外伤害中还时常会出现因家长挤压新生儿导致化脓性乳腺炎;挑“马牙”导致牙龈肿胀;传统的蜡烛包方式导致新生儿高热甚至窒息;喂“大清热”食物导致新生儿食物中毒;给新生儿“灸”或“烧脐风”导致烧伤等案例,显示家长安全育儿知识匮乏。同时父母文化程度低,安全知识及育儿知识贫乏,也是中毒及窒息发生的原因[5]。防止新生儿意外伤害的发生,急需加强安全育儿知识的宣教。

2.2医源性损伤因素

2.2.1护士缺乏工作责任心

护士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工作麻痹大意,或为了图省事、节约时间,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护理,夜间巡视病房不认真、不仔细,未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又缺乏对新生儿家长的安全育儿指导,导致新生儿意外事件的发生。

2.2.2护理管理者风险意识较差

护理管理者对新生儿安全管理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未建立健全新生儿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护理管理过程的执行、监督出现漏洞;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导致安全育儿健康教育不及时;护士职责划分不明确,出现工作衔接不紧密或相互推诿等现象。

3 防止新生儿意外伤害的护理对策

3.1强化安全育儿意识,提高安全育儿技能

3.1.1孕期教育

将安全育儿知识宣教时间前移,在孕期健康教育中纳入新生儿安全知识宣教,让准父母提前掌握安全育儿知识。利用孕妇学校平台,专题讲解新生儿意外伤害防范知识,宣教内容包括:新生儿常见意外伤害的种类及情形,如何防范新生儿意外伤害等内容,可采取录像、幻灯片、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讲解,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和惨痛的教训,加强准父母安全育儿意识,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

3.1.2住院期间指导

结合孕期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指导,教会新生儿父母正确喂养知识和日常护理技能,重点指导如何防止溢奶、误吸和窒息,教会父母如何给新生儿穿衣、换尿布、洗澡等日常护理知识。在产妇出院前发放防止新生儿意外伤害宣传资料,弥补口头宣传的局限性,同时告知其联系电话,随时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

3.1.3出院后随访

产科专业护士在进行产后随访的同时,也应加强安全育儿知识的宣教。儿保科护士进行家庭随访时,应增强家庭护理安全意识,避免麻痹大意,同时对新生儿居住环境、喂养状况及日常护理情况进行评估,特别是农村家庭,要对其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指导,将新生儿意外伤害消除在萌芽状态。

3.2加强护士责任心

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在产科病房里新生儿意外伤害是对新生儿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严重威胁[6]。产科护士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新生儿服务的意识,关爱、重视新生儿健康,具备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提高专科护理技能,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护理管理者必须将新生儿安全放在首位,加强风险管理。健全新生儿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并进行培训和考核;举办安全知识和风险防控专题讲座;进行案例纠错法教育[7],让护士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找出问题根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明确各班职责,合理排班,严格交接班,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加强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注重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建立意外伤害处理预案,树立积极应对的态度,有利于问题圆满解决[8] 。

新生儿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关键是要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强化安全意识,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尽最大努力降低新生儿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3.第五版

[2]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第七版

[3] 吕连菊.新生儿意外伤害五年回顾.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23:113.

[4] 胡怡萍,周莹,张婧洁,等.新生儿家长儿童保健知识认知现状及健康需求调查.中国优生优育,2011,17:97-99.

[5] 李选侠,李妙丽,郑娜.新生儿意外损伤218例.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41-42.

[6] 叶雅机.产科新生儿住院期间意外伤害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当代医学,2009,15:34.

[7] 周芬芬,章红萍.纠错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J].护理杂志,2013,30(8):65.

[8] 訾聃,文平,刘林敏,等.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质量及防范新生儿意外伤害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4-115.

第2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6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34-02

新生儿科的健康教育对新生儿的康复起着延续性的推动作用,大多数新爸爸新妈妈,面对宝宝不知所措,缺乏新生儿护理知识,许多经验是靠亲属的指点,并不科学。如何帮助新生儿从医院过度到家庭的安全护理,我们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在临床工作中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健康教育方法

1.1 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是最主要的方法,一般采取个别交谈,交谈的内容根据家长的文化素质而定,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态度诚恳,善于举例,使家长易于接受和掌握,既要使家长思想上高度重视,是要避免造成心理恐慌。

1.2 文字图画教育 主要印发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的防病育儿的小册子。如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的彩色图片,下面配以适合的文字说明;正常新生儿的护理常识、各种常见疾病的病因、防治、治疗和护理知识等。

1.3 行为教育 主要是示范法,如指导一位母亲进行母乳喂养,让其他母亲模仿学习。沐浴时让亲属观看,并讲解沐浴的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1.4 入院宣教 接收患儿后,对病情做初步了解,然后向亲属发放防病育儿知识小册子,介绍主管医师,介绍科室的治疗护理程序,告知亲属探视时间、电话咨询时间及电话号码、医院规章制度、出院时注意事项,并指导母亲如何保持泌乳。视孩子病情让亲属了解各种检查化验知识,如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功能和其他生化检查等。对其进行医学知识教育,讲解一般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并给予安慰、鼓励,使其信任我科医生护士能治疗并照顾好孩子。

1.5 住院期间宣教 亲属按制度每天15:00-16:00探视,护士先向他们发放住院收费一日清单。在探视前做好基础护理,亲属看到自己的孩子整洁、舒适,就会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赖,这对培养亲属的遵医行为是很有帮助的。对每位亲属询问孩子的病情都逐一解答,对一些懂医学知识的亲属提出的详细疑问要耐心解答。对于问的很笼统的亲属,以对比的形式展开讲述孩子的整体情况。亲属对某些治疗护理手段不理解,如孩子输液已完而头上仍有留置针时;用呼吸机全身插满管道时,他们会觉得很痛苦,有的甚至要求撤走这些管道,对此情况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使他们认识到这些管道对孩子是利远远大于弊,自然接受。对收费有疑问的逐一解释。

1.6 出院指导 进入新生儿科的孩子有的是刚出生,有的是父母刚带了几天就住院,亲属都缺乏护理经验,担心出院以后难以胜任角色,有些要求孩子多住几天。根据这些情况出院时指导亲属如何护理婴儿,疾病康复知识,出院带药,定期复查等。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指导家长正确面对疾病 新生儿大多来自产房,也有部分来自外院转入。孩子一生下来就转入儿科治疗,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表现为焦虑、无助、不知所措。此时,护士认真细致地护理孩子,讲解有关护理孩子方面的知识,如新生儿的护理、病理、心理特点,疾病的原因、症状、治疗、护理以及疾病与转归等,使家长对孩子的疾病有一全面、正确的认识,能理解及积极支持配合孩子的治疗和护理。

2.2 指导家长正确观察孩子的生命体征 新生儿各项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呼吸暂停、青紫、呕吐、腹胀、腹泻、便秘、低温和发热等。护士从解剖、生理、免疫等方面向家长讲解各系统的特点,观察时应注意哪些变化,出现哪些情况视为异常,怎样解决等。循环系统又有哪些特点,血液是怎样分布的,正常心率是多少等一系列问题,使家长做到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2.3 指导家长认识特有的生理现象 护士要告知家长什么是生理性体重下降,什么是生理性黄疸,乳腺肿大是怎么回事,何为假月经,哪些属于正常反射等,指导家长如何辨别正常与异常现象,使家长护理孩子时充满自信,避免惊慌失措。

2.4 指导家长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特点:新生儿的皮肤角化层较薄,表面缺乏溶菌素,若稍有护理不周,即可擦烂、感染。接触孩子要洗手,患感冒、腹泻、皮肤感染者不要接触孩子。喂养时注意卫生,奶具、用具应定时消毒。新生儿衣着应柔软、宽大、舒适。尿布及时换,做好臀部护理,防止红臀。做好脐部、口腔护理。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洗澡时注意水温,动作轻柔,防止水溅入眼、耳、口、鼻中,防止吸入,及时擦干皮肤,防止着凉。护士教会家长对孩子进行抚触,以确保孩子出院后得到一个正确的护理,促进孩子的正常发育。

第3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 产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02-02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学科。我们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孕产妇及家属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系统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使患者乐于接受治疗和护理,并积极配合,以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了其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性,切实地提高了临床疗效。现在我们科室多年来实施健康教育的方式及体会介绍如下:

1 实施方法

1.1 产前健康教育

孕妇入院后,向孕妇自我介绍,然后介绍病区的环境、制度,病区护士长,主管医生和科室主任。让她们感觉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关心,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护士以口头健康教育为主,书面的相关资料为辅,每天对孕妇进行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临产的分娩知识,胎儿自我监护方法,营养卫生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并针对病情实施个体化教育。如妊高征的病人需要安静休息,避免声光等一切不良刺激,饮食以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讲解左侧卧位,间歇吸氧,自数胎动的意义和方法。

1.2 分娩过程的教育

产妇进入代产室后,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免会产生忧虑,孤独与担心,因此,我们尽量做到一对一的全程陪护、关心、体贴她们,告诉她们分娩知识,使她们知道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消除恐惧心理。同时鼓励产妇的丈夫陪伴分娩,他知道产妇的爱好,可以在产妇疼痛不安时给予和安慰,给予感情上的支持。以缓解其紧张恐惧的心理,减少了产妇的孤独感。助产士应该严密观察产程,进行系统监护,并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满足其需要。同时讲解母乳喂养相关的知识。或者利用电视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知识,最大限度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指导产妇在分娩时正确应用腹压,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顺利渡过这另人难忘的关键时刻。

1.3 产后护理与指导

产妇送回母婴同室,护士立即对其进行身心评估,简单的讲解母乳喂养和产后保健指导。内容包括:①产后食物应富有高热量,高蛋白质,多吃水果,蔬菜和多喝汤,以利于乳汁分泌。剖宫产后的产妇禁食6~8小时后进食汤类再逐步过渡到半流饮食,普食。②注意产褥期卫生,产后6小时内应及时尽早自解小便,交待病人注意会伤口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勤换纸。鼓励产妇下床活动,促进恶露排出。③做好产后的心理护理,以防发生产后抑郁。

1.4 母乳喂养指导

①向产妇及家属宣教母乳喂养技巧,喂奶姿势,挤奶手法,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等。护士手把手的把这些知识教会产妇及家属。②每天播放产后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让所有“新妈妈”们及家属尽快掌握其相关知识。出院前再向她们进行示范性教育,对于新生儿护理的操作技术,如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新生儿抚触,新生儿黄疸观察情况等。当面示教,让她们掌握其知识,强调注意事项,防止出现常见的操作错误。

1.5 出院指导

①提供24小时的热线电话,按需哺乳,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告诉“新妈妈”们出院后的第一个月,有我们的专业人员去家里访试,以及时了解新生儿护理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②出院后如何保持足够的乳汁分泌,如何办理婴儿出生证明。注意休养,饮食与营养,活动与休息做好避孕。③告诉产妇及家属及时办理婴儿预防接种手续。

2 体会

2.1 护士的自身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我们不断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学习,并每月进行护理业务查房,因为,只有不段的学习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为不同层次的产妇进行沟通,帮助她们科学坐月子,科学母乳喂养等正确的生活方式。

2.2 密切了护患关系

病人对护士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当病人遇到困难时也想到找护士为其排忧解难,从而也重新树立了并且提高了护士的社会地位。产妇及家属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的满意率由原来的90%提高到了100%。 2.3 从开展健康教育以来,护士的责任心以及学习的自觉性大大的提高,同时观察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2.4 降低产妇的住院费用

母婴同室纯母乳喂养率达到了100%,降低了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产妇及家属都能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增进产妇及婴儿的健康。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新生儿科;优质护理;示范活动

1科室每个护理人员要明白优质服务的含义

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我们认真组织学习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活动"相关知识。为了强化新生儿科的护理服务,科室首先从服务抓起,换位从家长、患儿等角度出发,提出如何更好地实施护理服务,做好基础护理,当好新生儿的"母亲"。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2.1强化法律意识,保障护理安全,在护理活动中,一起遵循护理规范操作。

2.2护士分配上,我们采取双向选择,经考核、试岗合格、科室认可方可上岗。

2.3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我们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培训、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

2.4创造机会使在职人员继续深造,提高在职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

3优化人员素质,开展特色服务

3.1塑造良好的护士形形象,许多小宝宝呱呱坠地就被送到了新生儿科,全身还没有来得及清洁。到了我们科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士阿姨们就会主动的为他们洗头、洗澡。

3.2提高护士实际操作水平,练就高超的专科技术,每周五早晨交班后由护士轮流进行小讲课,内容结合临床问题进行;如: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知识的系统培训,进一步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质量。为了使新生儿科每一个宝宝都得到最优质的静疗服务,在日常的护理活动中随时进行教学,不断学习如何更好地进行穿刺及各类导管的维护,从而减轻宝宝的痛苦。

3.3每周下午的健康教育时间除了关于疾病的宣教,还对患儿父母的手卫生健康进行宣教,全员参与,关爱健康,使新生儿病区内所有人员掌握了六步洗手法,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

3.4科室护理人员为患儿和家属制作了各式各样的温馨提示卡、健康教育小画册,促使患儿和家属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4护理人员需管着患儿的心理状态

我们科室的护理人员关注的不仅关心小宝宝们的身体变化,而且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用抚触--这一相互之间的特别语言,与宝宝进行特殊的沟通,总是尽可能为患儿创造一些良刺激。

5改变病房管理模式,落实责任制护理、全面履行护理职责

病房实行责任护士负责制,每位责任护士分管8~10张床,实行24 h负责制。

6落实基础护理,体现人文关怀

工作中,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仔细地观察患儿病情,精心的喂养、耐心的换尿布及清洗臀部,以保证新生儿不发生呛咳和感染,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质量。

7强化专科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2次/d给新生儿进行沐浴、抚触、及时做好预防接种注射,实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护理。给予患儿全身温柔的接触,能减少热量散失,维持早产儿各项生理指标的稳定,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让患儿安静舒适,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缩短了住院时间。

8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健康教育

8.1沟通的方法 利用每周二、周五工休座谈会、新生儿探视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向她们讲解新生儿的相关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语言传递温暖,微笑是我们的"武器",每次面对宝宝的家长,护士总以微笑示人、热情、耐心地接待,灵活的技巧,委婉的语气,礼貌的用语,详细的讲解,使家长心中得到安慰,从而得到她们的理解与信任。新生儿室走廊装扮一新,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教育形式,提高了患儿家属的认知水平,广泛受到患方的好评。

8.2健康宣教的内容 ①第1 d: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吸吮、按需哺乳的意义,母亲正确的喂奶及婴儿含接姿势,母婴分离的情况下如何挤奶,如何保证充足的乳汁,新生儿安全教育知识。②第2 d:纠正母亲喂奶及婴儿含接姿势、新生儿沐浴、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的方法、讲解新生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况的观察。③第3 d: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及内容、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菌接种。

9做好新生儿的出院指导

9.1在危重症新生儿出院前几天,特别邀请宝宝的家长来到科室,进行"手把手"的宣教,让宝宝家长掌握出院和宝宝的喂养、沐浴、抚触及日常的护理,让宝宝回家后依然得到很好的照顾。

9.2需要复诊的宝宝,在出院时和家长预约复诊时间。

9.3出院时责任护士向家属交代清楚下次预防接种。

10建立患儿出院随访卡

每1例患儿出院我们护士都将留有科里电话的随访卡送到患者手里,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护理服务,与患方建立了更加融洽和谐的关系。

通过我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我们护理人员注重了服务细节,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明显得到了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增强了。在服务过程中,把患儿及家属视为亲朋好友,主动关心和帮助,护患关系更加融洽了[3]。我们护士用周到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患儿家属的信任和赞扬,使她们对我们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谭其玲,谷波,马登艳.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相结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J].护理研究,2011,4(25):915-916.

第5篇

【关键词】床旁护理;新生儿;母婴同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大家对新生儿护理方式的进一步要求,这使得新生儿床旁护理的诞生。新生儿床旁护理是指在产妇分娩之后,由产妇及其丈夫还有家属共同与护士一起进行护理的方式,而且所有的护理都在产妇的床旁进行。新生儿在出生之后,产妇由于身体的孱弱,照顾新生儿的责任就落到了其丈夫和家属的身上,但是由于其护理知识的缺少,所以不免会产生些错误的发生。在实行新生儿床旁护理之后,由护士向产妇及丈夫传授护理知识,更好地照顾新生儿。本院自从开展新生儿床旁护理之后取得了很大的效果,现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1月到12月在我院产科正常分娩的200例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8.5岁,其丈夫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0.6岁,文化水平都在初中以上。然后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床旁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两组产妇及其丈夫的年龄等都没有太大的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传统护理组

对传统护理组实行传统的母婴同室的护理方式,就是新生儿出生后与产妇在一个病房,但是其所有护理都由护士完成,比如新生儿的沐浴,肚脐的按摩,还有疫苗的接种等等都在沐浴室完成,之后再送往产妇的病房,住院的第三天后统一对产妇进行指导,入院时会每人发一本手册,让其进行学习,其中有许多新生儿的护理知识,比如产后指导、母乳的喂养等。

1.2.2 床旁护理组

采用新生儿床旁护理的方式,就是从产妇住院就一直由护士手把手教产妇丈夫如何护理,一直到产妇顺利出院。在产妇分娩后到病房由护士教对产妇的护理,还有新生儿的护理方法及技巧,包括更换婴儿尿布的方法,母乳喂养的知识,睡姿等,第二天教导婴儿洗澡、抚摸的方法,先让其看宣传手册,再让护士进行操作,产妇的丈夫先看后学;与此同时也要对产妇的其他家属进行指导,当然教会产妇丈夫掌握相关的方法与技巧。第三天的时候对新生儿进行的疫苗接种等治疗性质的护理都要在产妇的床旁进行,进行的时候对产妇及其家属做一些健康知识的普及。这些上述的护理在学习之后由产妇丈夫独立进行完成,护士在一旁进行指导,纠正其错误。在出院的前一天要对其进行出院的指导,发放一些须知手册。

1.2.3 评价的方法

在出院的时候给产妇及其丈夫发放问卷调查表,满分为100分,其内容包括产妇及其丈夫对护士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对护士的接待的感觉,对护士的整体的评价,产妇对丈夫的评价等,从中收集资料,分析,其中满意度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为十分满意,乙级为较为满意,还行,丙级为不满意;还有新生儿护理知识的问答,其中包括母乳喂养的注意点、婴儿的睡姿等,根据丈夫的答卷,对其护理知识的掌握度分为ABC三个等级,A为熟练掌握,B为掌握的一般,C为掌握的还欠缺。

2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的结果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秩和检验和t检验的方法,以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表1 产妇及其丈夫对护士的满意度

组别

例数

甲级

乙级

丙级

P值

传统护理组

100

94

6

<0.05

床旁护理组

100

67

26

7

<0.05

表2 两组产妇的丈夫的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组别

例数

A

B

C

P值

传统护理组

100

87

11

2

<0.05

床旁护理组

100

45

21

34

<0.05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进行新生儿床旁护理的护理组产妇及其丈夫对护士的满意程度要高,而且其丈夫的护理知识掌握得要比传统护理组好很多。

4 讨论

对产妇而言,从妊娠到分娩是一个漫长而极为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妇既要进行身体的恢复而且还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当一位母亲,如何使她更好地做好这个转变,作为产妇的家属,尤其是丈夫在这个阶段处于重要的地位。因此开展床旁护理不仅可以使产妇学会如何进行新生儿的护理,而且可以使丈夫学会如何照顾妻子和孩子。新生儿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摒弃了传统的只有护士参与护理的方式,采用由产妇及其家属一起参与到护理之中,由护士指导其学习护理的方式。在实行新生儿床旁护理的时候,将婴儿的日常护理都放在产妇的床边进行,产妇可以直接看到护士如何对婴儿进行护理,并且进行学习,而且护士在护理时,可以向产妇讲解知识,这样更加有助于其学会科学地为孩子护理,如果产妇身体允许的话,也可以加入到其中,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在同时,护士还会教产妇的丈夫如何护理产妇和孩子。

进行新生儿床旁护理,可以促进产妇及其家属对护士工作甚至是医院的工作的评价,新生儿的护理的要求更高,开展床旁护理,产妇可以就直接看到护士进行护理,而且还可以与护士交流,这样可以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新生儿床旁护理还可以促进产妇夫妻之间的感情,在实施的时候,产妇和其丈夫一起参与到婴儿的护理之中,一起关注自己的爱情结晶,在护理之间使感情更加和谐。进一步,开展新生儿床旁护理可以促使产妇及其丈夫学会科学的护理方法,这样可以使其逐步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孩子。最后,开展新生儿床旁护理还可以提高护士的素质,在护理的时候,护士需要手把手地教产妇及其丈夫学习护理,讲解新生儿护理的知识,这就要求护士自身的技术娴熟,知识扎实,就会促使她们自己去进一步研究护理知识,提高自己的水平。

综上所述,母婴同室下的新生儿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体现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现代护理理念人性化的产物,可以帮助产妇及其家属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提高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创建很好的医院环境。实施这样的护理方式,需要护士更高的护理素质和沟通的技巧,对护士进行多元化的培训,并且考核合格之后再上岗,就可以进行更好的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文贵子.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3,(06):92-93.

[2] 张兰英,章玉玲.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2,(02):51-52.

[3] 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中华护理杂志.2010.1097-1098.

第6篇

【关键词】护理 健康教育 产妇 新生儿 产后访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47-03

产后访视是住院分娩服务的延续,产后保健对于母亲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做好产妇产后和新生儿访视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产妇产后和新生儿的访视可了解产妇的生理、心理、喂养及护理新生儿情况,以及新生儿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社区健康教育指导,促进宝宝健康成长,利于母亲身体恢复健康。我院自2008年7月挂牌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社区卫生服务要求推出产后上门家庭访视保健服务,产后访视保健服务重点围绕“四看四问四听四查四指导”进行。四看:一看孕期、产时的第一手资料,有无高危情况,现为产后多少天;二看休养环境如何,产妇和婴儿的被褥是否合适;三看婴儿一般情况,精神状态,吸吮能力等;四看产妇的一般情况,精神面貌、情绪状态是否良好,有无贫血面容。四问:一问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大小便及一般情况,二问产妇及婴儿有关内容,三问上次访视后、本次访视前有无异常情况;四问近期疾病发生情况等。四听:一听产妇的有关情况;二听婴儿有关情况;三听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并给予解答。四听增进母婴沟通和亲情交流情况。四查:一查婴儿体温、体重测量,面容是否红润、黄疸有无消褪、有无湿疹、脐带有无出血、有无分泌物渗出、有无红臀,大小便是否正常;二查母乳喂养的、含接姿势是否正确等;三查有无红肿、硬结、有无裂伤、乳汁量的多少;四查身体恢复情况。四指导:一是指导产妇及家属开展婴儿抚触。二是指导产褥期卫生保健知识;三是指导母乳喂养知识和合理膳食知识;四是指导避孕知识,心理调节知识,形体康复知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8年7月始开展产后社区访视工作。范围是社区中心所辖区域内且在我市各级医院住院分娩出院回家休养的产妇386例,年龄在21―40岁的初产妇及经产妇。文化程度最低为小学,最高为本科。人群包括城镇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工薪阶层、个体户等。民族包括汉族、彝族、回族、白族、苗族、等11个少数民族。居住面积从10―350平方米,环境从建筑工棚至别墅不等。新生儿390人(包括4对双胞胎)。分别在产后7天、14天、28天进行产后上门家庭访视保健服务。

1.2访视内容:

1.2.1 产妇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精神状况、饮食、睡眠、大小便、子宫复旧情况;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有无红肿及分泌物,恶露的颜色、量、性状、气味是否正常;剖宫产者,检查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有无红、肿、热、痛;母乳喂养的是否正确,有无红肿、硬结,有无皲裂,乳汁量的多少、乳腺管是否通畅等情况。

1.2.2 新生儿的一般情况:了解新生儿体温是否正常、面容是否红润,精神和反应状况;询问并检查黄疸程度,黄疸消退时间,皮肤有无湿疹、感染和臀红;口腔是否正常,食欲、喂养、营养及生长发育情况,大、小便及睡眠情况;脐带是否脱落,有无出血及感染。

2 结果

2.1产妇存在的问题: 子宫复旧不良19例,占4.92%,产妇大便干燥15例,占3.89%,乳汁不足38例,占9.32%,皲裂5例占1.29%,乳汁瘀积9例,占2.33 %,腹部切口愈合差5例,占1.30 %,会阴切口愈合差4例,占1.04%,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9例,占2.33%,产褥感染2例,占0.52%。

2.2 新生儿情况:消化不良11例,占2.82%,臀红26例,占6.67%,体重不增加12例,占3.1%,黄疸31例,占8.03%脓疱疮2例,占0.52%,鹅口疮1例,占0.26%,脐部感染3例,占0.77%,头颅血肿1例,占0.25%,新生儿硬肿症1例,占0.25%,母乳喂养374例,占95.9%,混合喂养14例,占3.59%,人工喂养2例(乙型肝炎大、小三阳各1例),占0.52%。

3 健康指导和促进

3.1产妇社区健康教育指导

3.1.1环境及个人卫生指导: 因产妇文化背景, 风俗习惯及经济条件, 年龄职业不同, 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同,针对访视中发现部分产妇以遵循传统“坐月子”的习惯 ,门窗紧闭,穿着厚厚的衣服,戴着帽子,只见面部露在外面,在“坐月子”内不梳头、不洗头、不洗澡等。针对这些情况,向产妇及家属讲解产后修养环境及个人卫生对产后康复的重要性。产妇需要一个冷暖适宜、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并维持室温在22―24 ℃为宜。室内空气要保持新鲜,经常通风换气,但应避免直接吹冷风。产妇出汗多,应经常用热水沐浴,但禁止盆浴避免上行感染。坚持每天梳头,选用软牙刷温水刷牙,保持口腔清洁,预防龋齿及牙周炎。清除口臭,增加食欲,预防口腔感染,防止并发症。保持会阴清洁干燥,经常更换会阴垫,便后用温水冲洗,会阴有伤口者可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每日2次。每天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及气味,轻柔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每次哺乳前应清洁双手及。

3.1.2饮食指导:产妇经过怀孕和分娩,能量消耗大,需要有足够的营养来补充。同时为促进乳汁分泌,满足泌乳活动所消耗的热能及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产妇的饮食应为高蛋白的平衡饮食,不需增加脂肪的摄入量。 因产妇活动少,孕期体内储备了一定量的脂肪。但也不能过少,因为高质量的脂肪有利于婴儿大脑的发育,产妇应多吃汤类,如鱼汤、鸡汤等也应摄入一定的纤维素等饮食补充热能、蛋白质、钙、铁、脂肪等。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烈性酒,禁烟、禁饮咖啡及禁忌药物。

3.1.3心理保健指导:由于产后激素分泌的剧烈变化,分娩的疲劳和痛苦,感情脆弱,依赖性增强,产后对孩子的担心,生活环境的改变,家庭关系的变化等因素,使一些产妇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严重者可发展为产后抑郁症。因此指导产妇注重休息和营养,尽快恢复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鼓励家人随时关心和理解产妇的心理特点和变化,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防止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发生。

3.1.4帮助产妇顺利完成母亲角色的转变:有的产妇会因胎儿娩出的生理性排空而感到心理上的空虚,可能因为婴儿的外貌及性别不能与理想中的孩子相吻合而感到失望,也因现实母亲的太多责任而感到恐惧,还可因为丈夫注意力转移至新生儿而感到失落。因此为了使产妇早日进入母亲角色,指导产妇对新生儿的喂养及日常护理,鼓励产妇亲自护理新生儿,给婴儿换尿布等,对产妇的一些母亲角色行为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赞扬,对该新生儿给予恰当的赞美,这些都会有效改善产妇的情绪与兴趣,激发产妇积极的心理反应,使产妇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

3.1.5产后活动与锻炼指导:产后早运动能促使产妇全身各器官功能的恢复,加快子宫收缩和恶露排出,锻炼腹壁和骨盆底肌肉,促进肠蠕动,增加食欲。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小时后即可起床做轻微的活动,如上厕所等。于产后第二天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再按时做产后保健操。行会阴切开或剖宫产的产妇,可适当推迟活动时间,等拆线后伤口不感疼痛时,也应做产后保健操。产后保健操包括能增强腹肌张力的抬腿,仰卧起坐动作,锻炼骨盆肌肉的缩肛动作,锻炼腰部肌肉的腰肌回转动作,产后2周时开始加做膝胸卧位,以预防和纠正子宫后倾,产后15天可做些轻微的家务劳动。产后1个月可恢复正常活动。

3.1.6计划生育指导:产后6周内禁止,6周后采取避孕措施。告知产妇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

3.2新生儿健康指导

3.2.1 新生儿日常护理指导:指导产妇每天给新生儿测体温2次,若出现病情变化,及时送医院就诊。另外告知产妇每天给新生儿沐浴1次,以清洁皮肤,同时进行体格检查,注意观察皮肤是否红润、干燥、有无皮疹、脓疱疮等,新生儿黄疸是否消退等。每次沐浴后把新生儿头上及身上的水擦干,尤其是皮肤皱折处,然后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抹上爽身粉。保持脐部干燥清洁,每次沐浴后,脐带用75%酒精消毒,一般新生儿脐带于生后3―6天脱落,脱落后仍需护理3天,观察脐周有无红、肿。若发现臀红,用鞣酸软膏涂擦患处,及时更换尿布。另外时常保持新生儿眼睛,面部的清洁,若双眼出现分泌物可用生理盐水棉签从内向外清洁,出现脓性分泌物,到眼科就诊。观察口腔有无鹅口疮。沐浴后,教会产妇给新生儿进行抚触。抚触可以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有利于母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3.2.2新生儿啼哭的观察指导:新生儿刚娩出时,因环境温度突然改变,产生本能的反应―啼哭,以后随着大脑皮层和感觉器官的发育,啼哭逐渐和情绪联系在一起,如饥饿、过暖、声响、受刺激等皆能引起啼哭。当新生儿伴有导致机体痛苦不适的任何疾病时,亦可出现不同形式的啼哭。如面色正常,哭声洪亮,哭久后声音逐渐变弱,哺乳后哭声立即停止,此系饥饿性啼哭。如出现烦躁而颤抖的尖声哭叫,并有难产或分娩损伤史者,常提示颅脑损伤。哭声低弱、伴有面色青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应警惕有心肺功能异常或衰竭的可能。根据哭声高低、强弱、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其他伴随症状,分析啼哭的原因,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常能有效地挽救新生儿生命。

3.2.3新生儿大小便的观察指导:新生儿生长发育有赖于良好的喂养,而大便的性状能提示喂养情况。故每天更换尿布时都要观察大小便次数,大便性状及量,如消化不良时,大便呈黄绿色、稀薄状,次数多且粪少分开;如摄入蛋白质多时,大便硬结、块状,粪臭味浓;进食不足时,大便色绿量少,次数多;肠道感染时,大便次数多,溏薄或水样,或带黏液,脓性,粪便腥臭,此时新生儿厌食、呕吐、腹泻、烦躁不安,发热甚至嗜睡脱水。

3.2.4母乳喂养指导:母乳喂养是婴儿最理想和最适宜的天然食品,既经济、卫生、方便、温度适宜,又宜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免疫抗体,保护婴儿预防感染;婴儿吸吮可刺激宫缩,有宜于产妇子宫复旧,母婴皮肤接触可促进母子感情。指导产妇按需哺乳,采取舒适的,坐位或卧位进行哺乳,先喂空一侧再喂另一侧,婴儿吸吮时要把大部分乳晕含入口中,防止皲裂。若未排空,用湿毛巾热敷,柔和地按摩,并用手挤出乳汁,预防肿胀及乳汁瘀积。

4 体会

产后访视及健康教育指导是护理工作的延伸,它克服了产妇住院期短的不足,将护理工作延伸到产褥期结束甚至更远。护理人员深入社区、走出医院、步入家门,使健康教育与临床实践一体化,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指导,鼓励并指导产妇及家属参与健康护理,使产妇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帮助,有效解决各种健康问题,让产妇、新生儿真正受益,提高了产褥期保健质量。产后访视的开展满足产妇及家属对产后健康保健和育婴知识的需求,解决了产妇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通过加大产后访视力度,不仅融洽了社区医护人员与产妇和家属之间的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及社会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满意度,彰显了社会效益,真正体现了公共卫生均等化的服务需求。同时还能让产妇出院回家休养期间得到科学的健康指导,减少母婴患病机会,提高围生期生活质量,保障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产科护理;重要性

1 健康教育内容

1.1产前健康教育 ①首先由责任护士热情接待孕妇并做好入院宣教:向孕妇自我介绍,介绍病区的环境、安全告知、病区护士长、主管医生和科室主任,其目的使住院患者积极调心态,消除陌生及紧张的感觉,尽快适应医院环境,配合治疗,促进康复,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②其次,收集并评估孕妇的个人信息,包括: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既往健康状况,生育史、家族史、有无慢性病等身体健康情况、职业、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背景及心理健康状况。③然后,根据孕妇的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逐日实施,如正常待产孕妇根据需要宣教:胎儿自我监护的方法,左侧卧位的好处及饮食、卫生、活动的注意事项,临产先兆;有妊娠合并症的孕妇根据病情做好相关宣教,如子痫前期重度的孕妇应告知安静卧床休息的重要性,避免声光等不良刺激,饮食以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等;④同时做好产前的心理护理,对孕妇进行持续性心理安慰、感情上的支持、生活上的帮助,使孕妇在产时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以保证分娩时能良好配合,为顺利分娩创造了条件。

1.2分娩过程的健康教育 产妇的分娩过程需要家人及医护人员的鼓励和情感支持,因此,可允许家人陪伴尤其是产妇的丈夫全程陪产,给予产妇有力的心理支持;另外,也可采用一对一陪伴导乐分娩模式,即由一名有经验的助产士全程陪伴,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帮助产妇有意识的放松,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最大程度地调动产妇的主动性,指导产妇正确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度过分娩的整个过程。

1.3分娩后的健康教育

1.3.1 产妇的护理与指导 产后由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身心评估后对其及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包括产后食物应富有高热量,高蛋白质,多吃水果,蔬菜和多喝汤,以利于乳汁分泌;剖宫产后的产妇禁食6~8h后进食汤类再逐步过渡到半流饮食,普食;注意产褥期卫生,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产后6h内应及时尽早自解小便,交待患者注意会伤口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纸垫;做好产后的心理护理,以防发生产后抑郁。

1.3.2 母乳喂养指导与新生儿护理 ①责任护士向产妇及家属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用模拟婴儿示范母乳喂养技巧,喂奶姿势,挤奶手法, ②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学习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教会为婴儿更换尿布,并做好臀部护理,脐部护理,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沐浴,观察新生儿的精神、反应、哭声、吃奶情况及大小便的情况并做好相应的处理。③特别要指导新生儿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如吃奶后睡觉应头偏向一侧以防呛咳窒息,不要母婴同床以防发生意外,不随意涂擦非婴儿用品以防皮肤过敏,不擅自使用热水袋以防烫伤,防范棉被包裹太严,散热不良导致的新生儿高热等,防止进入新生儿护理的误区。

1.3.3 出院指导 ①提供24h的热线电话,按需哺乳,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②告知产妇于出院后42d到门诊检查身体恢复情况,新生儿于出院后30d到儿保科门诊做体检并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③出院2w内有责任护士打回访电话,以及时了解产妇及新生儿护理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④出院后如何保持足够的乳汁分泌,饮食与营养,活动与休息;⑤做好避孕;⑥告诉产妇及家属及时办理新生儿出生证及预防接种证。

第8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新生儿黄疸作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177

近年来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及诊治呈上升趋势,我科统计显示:2006年98例,2007年175例,2008年284例。针对患儿家长的恐慌、焦虑情绪,护理人员注重与患儿家长沟通,实施了系统化全程健康教育。

系统化全程健康教育

认识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黏膜黄染,病因复杂[1],是新生儿的多见病,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2%,故易出现黄疸[2],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生理性黄疸对人体危害不大;病理性黄疸的原因与原发病的不同而异,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常可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包括因窒息、感染、红细胞酶的缺陷等肝前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先天性胆管闭锁及发生在新生儿溶血病后的胆汁淤积等肝后性黄疸,尤其当新生儿处于饥饿、缺氧、胎粪排泄延迟、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等状态时,黄疸加重。

护理:①了解黄疸程度,鉴别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黄疸,一般生理性黄疸在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至生后3~4周,除皮肤及巩膜黄染外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病理性黄胆出现早(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超过12~15mg/dl或每日上升5mg/dl,黄疸退而复现。②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皮肤、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以判断黄疸发生的时间及进展情况。③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如体温、神志、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注意保暖维持体温恒定。④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⑤做好光疗和换血治疗的准备及护理工作。⑥合理喂养,保证热量、营养及水分供给。⑦及时纠正缺氧、低血糖、酸中毒,避免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影响血脑屏障功能。⑧遵医嘱给予肝酶诱导剂和白蛋白,前者可诱导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加速未结合胆红素的转化排出;后者能结合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而减少其通过血脑屏障的机会,从而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健康教育的实施:①护理人员一对一向患儿家长介绍新生儿黄疸的有关知识,指导其对黄疸的观察,消除紧张恐惧心理。②指导正确尽早的喂养,以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③利用版面、宣传手册等形式介绍新生儿黄疸的有关知识,使家长了解一些简单的疾病知识以及如何观察、判断黄疸程度,注意黄疸出现时间、发展情况、大便颜色,有无发热、拒乳、皮肤或脐带感染情况,鼓励其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就医。④指导患儿家长正确对待新生儿黄疸,既要重视又不能过度恐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⑤详细记录患儿资料,做好出院随访工作。

讨论

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学科体系[3],护理人员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另外,系统化全程健康教育把住院期间与出院后的健康指导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使患者及家属获得全程的医护帮助。通过全程健康教育,使患儿家长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理,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诊疗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对新生儿黄疸的诊疗及预后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毕丽云.新生儿黄疸.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手册,2004:299.

第9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母乳喂养;护理

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也是临床护理需要不断完善和深入的重要课题。我科开展健康教育以来,采用产前、产后健康教育以及指导产妇自我护理,收致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实施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09年9月—2010年10月间来我院分娩的产妇作为健康教育组,共643例,实施健康教育,将2003年9月—2004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作为历史对照组,共532例,非健康教育。两组产妇一般情况相似,其平均孕周均为(39±2.9)周。平均年龄:健康教育组(26.48±2.56)岁,历史对照组(26.36±2.93)岁。文化程度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1.2.1制定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笔者发现母乳喂养知识是产妇最渴望得到的健康知识,也是产妇护理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对产好实施健康教育,提供有关知识,减轻其心理负担,使之自觉自愿哺乳,成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我科针对产妇具体情况,按照护理程序制定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包括: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早吸吮,24h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喂奶的正确姿势及婴儿的含接姿势,挤奶的正确手法,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吃饱,如何保证有足够的母乳,饮食、活动指导,新生儿沐浴的顺序,脐带护理及换尿布方法等。

1.2.2护理人员需具备的健康教育能力 实施健康教育,探讨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这不公要求护士掌握专科护理知识,现代护理理论,交流沟通技巧等,还要掌握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及技巧。因此对本科护理人员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卫生部妇幼卫生司母乳喂养培训教材,加强护理人员对实施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的认识,为确保母乳喂养取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1.2.3具本实施方法 产前健康教育采用集中授课、观看电视录像、发给书面资料、宣传栏、床旁讲解协助母乳喂养等形式,对每位来院分娩的孕妇进行环境、制度、人员介绍后即应用护理程序对其产前认知进行评估,针对评估情况制定护理和教育计划,做好母乳喂养的身心准备。产后健康采用讲解、示范、协助的方式,待产妇分娩后回到病室即进行身心状态评估及产后保健指导,顺产病人产后30分、剖宫产术后第1天协助 母乳喂养并指导直至掌握。指导内容:饮食活动伤口护理喂养指导新生儿日常护理,乳房护理 等提高产妇的自护能力,促进母乳喂养。产后第3天由专业护士评定完成“认知、参与”的程度。出院前2d进行自护能力的测定,对未掌握的项目进行指导,使之掌握并成为自觉行动国。

2 通过出院回访发现健康教育组的母乳喂养率比历史对照组超过27%及减少了产后患乳房病发生的情况

3 讨论

3.1增强了产妇产前认知水平 实践证明,产前健康教育明显增加了产妇的前认知水平,她们能够准确回答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的正确及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势,早吸吮,24h母婴同室等有关母乳喂养产科病房的有关规定,为产后哺乳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产前认知水平的提高是提高纯母乳喂养的先决条件。

3.2提高了产妇的自护能力,保证了母婴健康及母乳喂养的效果 产前健康教育使产妇建立了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产后实行早吸吮不仅可练习、巩固吸吮反射,有助于母乳喂养成功,而且还可使产妇脑垂体释放催产素和催乳素,后者刺激乳腺泡,可提早乳房充盈,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健康教育完成了产妇的角色转变。掌握自我康复护理外,还学会了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及母乳喂养技巧,表现出一系列的良性反应,保证了母乳喂养的成功。

3.3消除了心理因素对泌乳的影响 心理因素既是致病的原因,也是致病的条件,并是防病的依据。产妇紧张、焦虑的情绪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腺的调节发生变化,而泌乳与心理应激相关早已被认识,紧张、焦虑情绪可使泌乳减少。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护士与产妇密切接触,对产妇害怕疼痛,害怕体型改变,担心婴儿健康等焦虑、恐惧、担心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健康教育指导,树立母乳喂养信心,保证了母乳喂养的成功。

总之实施健康教育,以产褥期母婴健康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适用于每个医院,每一位产妇。

第10篇

    1新生儿的特点及优质护理方法

    1.1让每个人心中都明白优质服务的含义;为了强化新生儿科的护理服务,科室举行了以“心目中的优质服务”为主题的讨论会,换位从家长、患儿等角度出发,提出如何更好地实施护理服务。认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从点滴做起,夯实基础护理,当好新生儿的“母亲”。

    1.2许多小宝宝呱呱坠地就被送到了新生儿科,全身没有来得及清洁。到了这里,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士阿姨们就会主动的为他们洗头、洗澡。

    1.3婴儿与成人相比由于其大脑及其他系统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不具备语言能力,不能很好地与外界交流;因此在婴儿护理上便产生了一种误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即只重喂养,只关注单个疾病的护理,而不去考虑婴儿作为一个人的全方位的需要。在这里,护理人员关注的不仅仅是小宝宝们的身体变化,而且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用抚触——这一相互之间的特别语言,与宝宝进行特殊的沟通;总是尽可能为患儿创造一些良刺激。

    1.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优化人员素质,开展特色服务。人是生产力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现代社会人才已经成为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一个组织之所以能够实施管理,首要的条件就是人员的素质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为了优化和提高人员素质我们采取如下几点措施:①塑造良好的护士形象;②提高护士实际操作水平,练就高超的专科技术,每周五早晨交班后由护士轮流进行小讲课,内容结合临床问题进行;如: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知识的系统培训,进一步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质量。为了使新生儿科每一个宝宝都得到最优质的静疗服务,在日常的护理活动中随时进行教学,不断学习如何更好地进行穿刺及各类导管的维护,从而减轻宝宝的痛苦。③强化法律意识,保障护理安全,在护理活动中,一起遵循护理规范操作。④在选人上,结合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采取双向选择,经考核、试岗合格、科室认可方可人岗。⑤巩固基础知识,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⑥创造机会和机会提高在职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

    1.5改变病房管理模式:落实责任制护理、全面履行护理职责,病房实行责任护士负责制,每位责任护士分管5~8张床,实行24h负责制。

    1.6落实基础护理:从点滴做起,仔细地观察病情,精心的喂养、耐心的换尿布及清洗臀部,以保证新生儿不发生呛咳和感染。

    1.7强化专科护理:一天2次给新生儿进行沐浴、抚触、及时做好预防接种注射,实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对早产儿实施“鸟巢护理”;鸟巢式护理能给予患儿全身温柔的接触,能减少热量散失,维持早产儿各项生理指标的稳定,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让患儿安静舒适,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缩短了住院时间。

    1.8加强沟通,做好健康教育1.8.1沟通的方法:在每周二、五下午新生儿探视过程中,以满腔的热忱,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设身处地地为患儿家长着想,理解家长对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沟通从心开始,语言传递温暖,微笑是我们的“武器”,每次面对宝宝的家长,护士总以微笑示人,热情、耐心地接待,灵活的技巧,委婉的语气,礼貌的用语,详细的讲解,使家长心中得到安慰,我们也得到他们的理解与信任。

    1.8.2健康宣教的内容:①产后第1天: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吸吮、按需哺乳的意义,母亲正确的喂奶及婴儿含接姿势,母婴分离的情况下如何挤奶,如何保证充足的乳汁,新生儿安全教育知识。②产后第2天:纠正母亲喂奶及婴儿含接姿势、新生儿沐浴、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的方法、讲解新生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况的观察。③产后第3天: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及内容、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菌接种。

    1.8.3出院指导:①在危重症新生儿出院前几天,特别邀请宝宝的家长来到科室,进行“手把手”的宣教,让宝宝家长掌握出院和宝宝的喂养、沐浴、抚触及日常的护理,让宝宝回家后依然得到很好的照顾。②需要复诊的宝宝,在出院时和家长预约复诊时间;③出院时交代清楚下次预防接种的时间和地点;④需要跟踪的宝宝,科室会电话回访,进行跟踪护理,解决家长的疑问并进行正确的指导。

    1.9优质护理中的细节1.9.1改变护理人员被动服务意识,护理服务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护士有了自己的患者,患者有了自己的护士,这种明确的对应关系对保证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更为有利。

    1.9.2新生儿室走廊装扮一新,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教育形式,提高了患儿家属的认知水平,广泛受到患方的好评。每周下午的健康教育时间除了关于疾病的宣教,还对患儿父母的手卫生健康进行宣教,全员参与,关爱健康,使新生儿病区内所有人员掌握了六步洗手法,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

    1.9.3根据科室患者的具体情况,组织病友会,让患有相同疾病的患儿家属相互进行交流;每月一次的公休座谈会议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患儿家属讲解各种疾病知识,解答了患儿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促进了医患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医患友谊,使医患沟通零距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还为医患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理解和信赖的桥梁。

    1.9.4在患儿出院时将留有科里电话的随访卡送到患者手里,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护理服务,与患方建立了更加融洽和谐的关系以上都是随手可以拈来的“细节”,但细节深处见真情,这些细节方便了患方,和谐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

    2结果

    .1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注重服务细节,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明显提高了,在服务过程中,把患儿及家属视为亲朋好友,主动关心和帮助,护患关系更加融洽了。护士用周到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患儿家属的信任和赞扬,使患方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2.2降低了护患纠纷优质护理服务中的细节服务,使护士的思想转变了,改变了服务模式,加强了护患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从而提高了患方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减少了纠纷。

    2.3提高了护士的整体形象和素质护士的形象是一种组织的整体形象,它是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总体认识和评价,优质护理服务中担任责任护士的都是学历高、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强的护士,所以护士们自觉学习相关知识和专业知识,护理技能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更加娴熟、规范,从而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2.4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由于护士的专业技术提高,护患沟通的加强,观察病情更加仔细,执行医嘱更加正确。因此,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了。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036-0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主要负责接收病情危重的患儿,治疗与观察过程中需使用各种导管,由于新生儿身体各器官组织较为脆弱,机体内环境稳定性不足,故在置管及导管维护时操作较为困难,易引发非计划拔管,中断治疗,增加院内感染风险,危害生命健康[1]。集束化护理是利用一系列护理措施处理难治性疾患,最大程度的优化医疗护理服务,提高医疗质量[2]。本研究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旨在探讨其对非计划拔管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胎龄34-41周,平均(3741±207)周。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7例,女23例;胎龄35-41周,平均(3753±212)周。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书。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管道护理,胃管留置患儿佩戴小手套、喂养前检查胃管刻度并通过回抽内管观察其内容物,做好交接班工作。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具体内容为:①培训:加强对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培训,学习最新管道护理技术与并发症预防;②导管标识改进:由医院统一制作导管标识纸,不同导管以不同颜色代表,并备注药物名称、日期等,并规定标识纸贴放位置;③中心静脉管理分级护理:由专人负责更换敷贴,由高资历护理人员正确掌握脉冲式冲管手法实施日常护理,并在患者床头粘贴不同导管维护方法与使用注意事项,正确使用管道安全评估表评估其风险,做好评估记录,加强管路巡视;气管插管时,患儿出现烦躁、哭闹等情况时,应轻轻抚摸其背部,并用轻柔的语言安抚;根据需要,及时吸引清理口腔与气道分泌物,及时更换有松动现象的固定胶布。

13评价指标①比较两组不同类型管道非计划拔管率,包括输入性管道、输出性管道及综合性管道。②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Ⅱ度臀红、鹅口疮、七部感染、管道堵塞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非计划拔管观察组输入性管道、输出性管道、综合性管道的非计划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具有发病急促、病情发展快且危重等特点,患儿需接受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及针对性护理措施,但在既往护理过程中,常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影响治疗的持续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威胁患儿生命安全,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原因与拔管评估意识差、患儿肢体缺乏约束、导管固定差等有关,因此,如何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非计划拔管率已成为目前科室面临的重点难题之一[3]。

第12篇

分娩是妇女一个正常而特殊的生理过程,产妇的精神及心理状态会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所以产科医务人员应认识到影响分娩的因素除产道、产力、胎儿外,精神心理因素也很重要。

1.产妇心理特点

1.1 恐惧和焦虑心理

分娩对初产妇是重要的时刻,她们大多对分娩有种渡难关的感觉,尤其是临近分娩,更觉大难将至,难免产生几分恐惧和焦虑,怕痛、怕大出血、怕难产、怕剖宫产、怕婴儿畸形、还有的担心胎儿的性别不理想、或听到其他产妇分娩时的痛苦、喊叫,或目睹过难产的场面,联系自己而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当然,这种心理因人而异,或轻或重。

1.2 陌生和孤独感

孕产妇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特别照顾,成了“重点保护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她们过分依赖的心理。住院后环境的改变,自我患者角色的转化,使她们感到陌生和孤独,对自身和婴儿的安全感到不安和缺乏自信,常常表现为夜间失眠、食欲减退、情绪不稳定、感情脆弱等。

1.3 家庭背景的影响

有些孕产妇,受传统的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迫切期望生一男孩,临产后精神紧张,不进食、不饮水。另外,还有人认为手术生孩子聪明,不影响自身体形,希望剖宫产。

2.妇产科临床心理护理

2.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心理护理方法主要是支持疗法,这种疗法是通过母亲的安慰,支持,咨询,指导和监管方法,是产妇在医务人员的互动。医患关系一旦建立,助产士按照产妇的性格,文化水平,家庭状况和孕次,深入了解产妇的各种情况,并通过她们自己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得到助产士产生信任,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性。

2.2 有针对性有做好心理护理

一是自卑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给予患者关心以及开导;其次要适当的选择时机向患者介绍病情的治疗以及预防的重要性,尽可能的消除患者悲观、绝望的心理,从而使患者可以重新树立信心,放松心情,接受治疗。二是紧张、害羞心理护理:通过暗示、转移以及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把患者当成是自己的朋友、家人一样对待,给她们宣传讲解关于女性生理的知识,并提供相关书籍给她们进行阅读。在进行注射、换药、导尿、阴道冲洗的时侯,要尽量的让异性回避。三是焦虑、恐惧心理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医护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开导,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以热情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关系。告诉患者关于手术的信息,使患者能够对病情以及手术过程等情况有足够的了解,从而有效的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

2.3 正确的知识宣教

医护人员还应该合理的为患者安排病房,让老病友的经验可以轻松的转变成新患者在手术前的心理指导,这对于缓解患者手术前的恐惧以及焦虑状态是有良好效果的。对于处在分娩期的产妇应该细心、耐心、诚心、关心、热心,利用自己的这些心去解除产妇的各种心理问题,并做好正确的知识宣教工作,告诉孕妇有关于正常分娩的知识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症状,在胎儿出生后应该在第一时间告诉产妇婴儿的相关信息。尤其是对于高龄产妇,护理人员更应该给予她们多一些的关心以及帮助。

3.加强教育指导

3.1 做好产前健康教育

孕妇入院后,向孕妇自我介绍,然后介绍病区的环境、制度,病区护士长,主管医生和科室主任。让她们感觉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关心,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护士以口头健康教育为主,书面的相关资料为辅,每天对孕妇进行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临产的分娩知识,胎儿自我监护方法,营养卫生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并针对病情实施个体化教育。如妊高征的病人需要安静休息,避免声光等一切不良刺激,饮食以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讲解左侧卧位,间歇吸氧,自数胎动的意义和方法。

3.2 做好分娩过程的教育

产妇进入代产室后,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免会产生忧虑、孤独与担心,因此,要尽量做到一对一的全程陪护、关心、体贴她们,告诉她们分娩知识,使她们知道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消除恐惧心理。同时鼓励产妇的丈夫陪伴分娩,他知道产妇的爱好,可以在产妇疼痛不安时给予和安慰,给予感情上的支持。以缓解其紧张恐惧的心理,减少产妇的孤独感。应该严密观察产程,进行系统监护,并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满足其需要。同时讲解母乳喂养相关的知识。或者利用电视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知识,最大限度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指导产妇在分娩时正确应用腹压,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顺利渡过这关键时刻。

3.3 做好产后护理与指导

产妇送回母婴同室,护士立即对其进行身心评估,简单地讲解母乳喂养和产后保健指导。内容包括:一是产后食物应富有高热量,高蛋白质,多吃水果,蔬菜和多喝汤,以利于乳汁分泌。剖宫产后的产妇禁食6~8小时后进食汤类再逐步过渡到半流饮食,普食。二是注意产褥期卫生,产后6小时内应及时尽早自解小便,注意会伤口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勤换纸。鼓励产妇下床活动。三是做好产后心理护理,防发生产后抑郁。

3.4 做好母乳喂养指导

一是向产妇及家属宣教母乳喂养技巧、喂奶姿势、挤奶手法、新生儿日常护理、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等。手把手的把这些知识教会产妇及家属。二是每天播放产后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让“新妈妈”及家属尽快掌握其相关知识。出院前再向她们进行示范性教育,对于新生儿护理的操作技术,如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新生儿抚触、新生儿黄疸观察情况等。当面示教,让她们掌握其知识,强调注意事项,防止出现常见的操作错误。

3.5 做好出院指导

第13篇

[关键词] 早产儿;随访管理;出院;早期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5(b)-016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ollow-up manage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and effect of early intervention on the growth.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58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order with 29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discharge guidance and regular subsequent visit,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adopted the follow-up management and early interven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mastery of health knowledge of parents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master rate of development, living nursing, feeding knowledge, common problems handing and vaccination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93.10%, 93.10%, 100.00%, 89.66%, 100.00% vs 62.07%,65.52%,72.41%, 65.52%, 72.41%),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s; Follow-up management; Discharge; Early intervention; Effect

早产儿指的是孕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签法,从该院收治的早产儿中,方便抽取58例到此讨论中,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两组,29例对照组和29例研究组。58例早产儿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满足《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早产儿的判定标准[3-4]。对照组出生时间为1~39 d,平均(15.86±7.14)d;出生时体质量为1.5~2.8 kg,平均(1.87±0.33)kg。研究组出生时间为1~37 d,平均(15.92±6.97)d;出生时体质量为1.5~2.8 kg,平均(1.79±0.34)kg。排除标准:①需氧气支持或先天畸形者;②代谢性或先天性疾病者;③严重感染、核黄疸、产伤;④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者;⑤原发性呼吸暂停者;⑥严重并发症者。两组研讨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早产儿院内护理方法以及对家长健康教育方法一致。对照组:出院时予以出院指导,早产儿出院后,定期进行复诊评估。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出院后采取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主要包括:①家庭生活环境的相关要求,最好居住在阳光充足和朝阳的房间,确保空气清新;②日常护理相关知识,大小便、臀部、脐部、眼部、口腔、保暖、皮肤等护理知识,并指导家长如何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测量、呼吸观察等;③喂养知识,最好母乳喂养,并指导正确的哺乳姿势,对新生儿含接姿势、挤奶方式进行讲解,指导其不足之处,还有如何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同时添加强化剂等等营养物质,来增加新生儿的营养;④普及家庭预防感染的方式,向家长普及常见的异常症状表现及其相关处理方式;⑤确定免疫接种、复诊和体检时间,每次提前通知病人。

1.3 指标判定

了解勺榧页そ】抵识掌握情况(使用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喂养知识、生活护理、感染预防、常见问题的处理、预防接种等),总分100分,知晓为80分以上。观察两组早产儿智力发育状况(社交、语言、精细运动、适应性、大运动)和体格发育状况(身长、头围、体质量)[5]。

1.4 统计方法

将该研究后得出的相关数据整理至SPSS 13.0统计学软件内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数据用[n(%)]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x±s)表示,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家长健康知识掌握状况

研究组的家长在生长发育知识(93.10%)、生活护理(93.10%)、喂养知识(100.00%)、常见问题处理(89.66%)、预防接种(100.00%)方面掌握率均比对照组(62.07%、65.52%、72.41%、65.52%、72.41%)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比两组早产儿智力发育和体格干预状况

研究组早产儿出院半年后的身长和体质量增长速度均比对照组快,各项智能发育评分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3 讨论

可采用网络调查和访问的形式,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和范围,并按时早产儿的身体各项指标和体质特征[6]。这样,能够增强早产儿相关信息的透明度,以便于家长第一时间知情和掌握早产儿的动向和身体发育趋势,既有利于早产儿的身体恢复,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家长对于那些危重早产儿能够恢复的信心。加强了院方和早产儿家属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换,从而共同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早产儿恢复环境,促进了早产儿的进一步恢复及体能锻炼[7]。在早产儿的后期护理中,母亲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产儿的恢复状况,这种焦虑情绪如果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控制和缓解,将会直接导致早产儿恢复的失败,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母亲焦虑――早产儿恢复失败――母亲焦虑。如何化解这种焦虑,及时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让母亲第一时间共享孩子的情况,从而缓解了母亲的不安和紧张,也有利于对早产儿的进一步恢复和治疗。将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出院随访干预中,明显提高了早产儿家长对早期护理干预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从而促进了早产儿的智能和身体的发育。叶玉清学者[8]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出院后随访管理以及早期干预的患儿在3个月和6个月MDI值变化情况与常规护理干预组的患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9个月和12个月时患儿MDI值均比对照组要高,由此可见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智力发育。此次纳入58例早产儿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家长在生长发育、生活护理、喂养知识、常见问题处理、预防接种等方面掌握率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将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出院随访干预中,可提高早产儿家长对早期护理干预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从而促进了早产儿的智能和身体的发育,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清清,李振香,任香娣,等.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3):1227-1228.

[2] 周志勤.早产儿家长对出院延伸护理依从性的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1):4829-4830.

[3] 吴丽娟,廖少玲,敖当,等.以微信为媒介的信息支持对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22):3561-3563.

[4] 冯琪.早产儿出院后营养管理及随访[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3):171-174.

[5] 莫静金,范凤仪,高沛云,等.电话随访对早产儿出院后健康促进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1):2964-2966.

[6] 程亚颖,冯琪,王颖,等.三级医院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6):401-407.

[7] 王小娟,刘晓梅,韩宇枫,等.微信平台在早产儿出院随访干预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30-132.

第14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 探索

1 工作开展

1.1 健康教育和儿童保健工作是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不是可有可无的,不能把两者截然分开,健康教育贯穿在儿童保健的全过程。每年在爱耳日、预防出生缺陷宣传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爱眼日、爱牙日等重点时间点,我们向托幼园所老师、各级计生主任、妇女主任及乡村医生等重点人群,通过报纸、电台、宣传车、标语及深入群众心贴心、面对面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等妇幼卫生法律法规,尽可能地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及时宣传到千家万户,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开创儿童保健事业发展提供舆论支持,动员全社会关注、支持儿童的早期发展,开创儿童保健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1.2 日常工作中,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向全社会积极宣传儿童健康促进、疾病的预防、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技术,转变家长的理念,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使健康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使儿童保健的观念深入人心。重点针对准备要孩子的未婚、已婚夫妇及家庭的亲朋好友,介绍如何孕育一个健康聪明可爱的宝宝?应该在身心状态、膳食营养、家庭环境等方面注意什么?对已经怀孕的夫妇及家庭,在建立了保健手册来院进行孕情查体时,我们主动和妈咪课堂协作,为他们讲解如何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怎样避免孕育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了解怎样迎接孩子的出生?科学的护理、母乳喂养知识,早期儿童保健的内容和流程,让“准父母”为新生儿的平安降临做好思想上、客观条件上的准备,为科学养育儿童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在“准父母”入院待产时,我们把儿童保健的内容和流程通过温馨提示的宣传页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在紧张、欣喜的时刻,熟悉家长的职责和任务,明明白白地了解何时、何地做听力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注意事项;待新生儿出生后,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如何观察新生儿的正常生理表现、科学护理、异常变化的处理及何时母乳喂养?如何喂养?在新生儿首次预防接种时,我们给予建立健康档案,发放手册,向家长宣传0-6岁儿童保健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注意事项,让家长感受到全新的保健理念,切实对儿童保健重视起来,把新生儿访视到421体检的内容全程记录,使祖国的未来接受规范的、系统的、全面的、连续的全程健康追踪服务。

1.4 在开展0-6岁儿童系统化保健的各个时间点,我们都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把健康教育规范化、常态化,从最初落实儿童保健手册要求的教会家长做婴儿被动操这种群体化宣教,逐步完善到开展一对一的婴儿被动操和婴幼儿抚触,我们的理念就是让儿童在保健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异常,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方案,接受贵宾式的保健服务,儿童保健医师既是战斗员又是宣传员,从而带动家长由转变理念到育儿知识、技术的提升,提高群众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完成了多少场次健康知识的讲座和宣传活动,更重要的是每次都要达到实效,开展宣传活动不一定都是我们讲,最好的形式是和服务对象展开互动,他们提问题,我们回答;我们定期对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进行效果评估,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和建议,收集群众的疑惑,作为我们的宣传内容。我们通过科室邮箱和服务热线,解答群众的问题,接受家长的咨询,不拘一格、不拘形式来实现健康教育的最大成效。

第15篇

关键词:产后角色调适;Rubin分期;自然分娩;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5-0021-03

如何使产妇在产后尽快接纳新生儿,承担起家庭角色的功能是产科护理工作重点之一。为完成这一工作使命,产科护理工作除应了解产妇产后生理功能恢复过程,还需识别她们的产后行为调适过程。根据产妇产后的心理、行为变化,Rubin 将产后母亲调适过程分为三个时期:接受期、执行期及释放期[1]。由于Rubin分期产生于60年代早期,随社会变迁及产科护理发展,以后测试的产妇行为调适过程均较Rubin 分期缩短。目前国内尚无产妇产后适应分期的报道,而国外已将产后行为调适作为促进产妇重返工作岗位的重要研究项目。为此,我们对产妇产后适应分期进行了调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2月,我院产科产妇124例,其中剖宫产60例,经阴道分娩64例;产妇均为初产,平均年龄27.3岁;产后无并发症,可供正常哺乳(剖宫产6h后进半流食,排气后进普食)。新生儿胎龄37~42 周,体重>2500克,Apgar评分均为10分。

1.2 方法

1.2.1 产后母亲行为调查内容及分期标准

参考最近国外有关论述,设计产后母亲行为调查表,包括20 项条目问答,内容均与产后母亲调适行为相关。根据Rubin分期定义[1]确定各期标准如下:

接受期―即依赖行为时期:注重自我、对照顾新生儿不感兴趣;沉思于分娩经验过程;口述对睡眠与食物的需求;日常生活、行为表现为被动、依赖护士的帮助。

执行期―介于依赖与独立行为、母亲恢复活动时间之间;注意力从自我扩大到新生儿;在护士的帮助、指导下可进行独立的自我照顾活动,经常口述自体机能与自我新生儿的关系;开始接受学习自我和新生儿护理,但有时缺乏信心。 释放期―产妇承担母亲新角色责任的时期:照顾自我及婴儿独立性增加;能区别对待婴儿与自我;掌握了母乳喂养方法、婴儿护理技巧。以婴儿为纽带与社会支持系统有交往沟通、重新调整家庭关系。

1.2.2 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发放调查表85 份,有效问卷80份。按各期标准调查表进行分析,确定产妇入执行期的时间;将60 例剖宫产产妇与64例阴道分娩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时间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2.1 剖宫产组产妇进入执行期情况(表1)

剖宫产组产妇进入执行期时间最快者为16.1h,最长者55.2h;平均为30.4h(每例产妇进入执行期的具体时间略记)。60例剖宫产中,44%的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时间在平均时间30.4h左右。

2.2 经阴道分娩组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情况(表2)

经阴道自然分娩组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时间最快者仅需3.0h,最慢者23.0h,平均为12.2h(每名产妇进入执行期的具体时间略记)。其中大多数产妇(60%)在分娩后12 h内进入执行期。

2.3 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产妇进入执行期时间比较(表3)

比较60例剖宫产妇与64例阴道分娩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时间。结果表明,两组产妇进入执行期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3.1 我们所测试的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时间较国外分期(1~2日)[1]有明显缩短。通过产前教育,母婴同室父亲介入等各种措施积极推动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角色。

3.1.1 产前教育 我科积极开展产前教育,每位产妇听课3次以上,为分娩及产后母亲的调适做好了准备。产前教育使孕妇及其家庭成员对分娩过程、经验,特殊技巧态度及心理等方面有充分准备。待产家庭对生产不仅有充分物质准备,而且有充分心理准备。分娩的积极态度有利于母亲调适过程。

3.1.2 母婴同室 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产后均严格实行母婴同室,有专门护士24h负责指导宣教工作,如早吸吮、早开奶。专门护士会监督指导每例产妇学会哺乳,将母婴同室后母乳喂养的好处宣传到位,产妇在护士的指导下不仅增强了信心而且很快掌握了自我照顾和婴儿护理的技巧,严格的母婴同室(母子分离每日

3.1.3 产前父亲的参与 准父亲作为核心小家庭的重要成员,起着孕妇相似的角色,与孕妇共同承担责任。产前鼓励和安慰产妇,产时进行陪产,产后丈夫的陪床使产妇感到温馨。在分娩后回到病房的最初30min,丈夫们按着护士的要求帮助婴儿进行早吸吮。对于婴儿来说这30min是宝贵的,他们此时最聪明、记忆最深刻,为今后母乳喂养的成功打了基础。有丈夫陪同的温馨环境可促进产妇平静,增加其安全感。总之,产前准父亲与产后父亲的参与促进了产妇产后康复和心理调适。

3.1.4 民族文化背景 中国妇女有吃苦耐劳,承担家庭重担习惯和精神,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也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手术创作,经历剖宫产的产妇需要较长时间进行生理及心理功能调整,因此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

3.2 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由于产后心理及生理反应不同,产妇进入执行期的时间具有较大差异。

3.2.1 自然分娩产妇分娩后半小时内将断脐的新生儿放在母亲前,与母亲皮肤接触30 分钟以上,并且帮助婴儿吸吮母亲的,母子间皮肤的接触,让产妇触摸自己盼望已久的劳动成果,会感到增加泌乳量,婴儿的吸吮可刺激母亲的子宫收缩,促进胎盘娩出,减少产后出血。而剖宫产产妇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h,因麻醉镇痛泵等影响,产妇嗜睡新生儿哺乳时间延迟,加上活动受限,排尿排便困难,隔日伤口换药等,诸多身体上的不适,所以对婴儿的照顾护理极少,导致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量比自然分娩产妇少[3],需要长时间适应母亲角色,而且剖宫产早期泌乳不足,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3.2.2 为了缩短产程,加速分娩减少产后出血,目前多采用催生素和手术方式结束妊娠[4]。但这些措施给产妇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和副作用,而针对不良心理因素特定的心理护理方法较少见。剖宫产手术可给产妇带来诸多不利心理和生理反应,术后疼痛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疼痛刺激可严重影响产妇的休息和情绪,并不利于产后机体恢复。术后疼痛刺激可对产妇机体内诸多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产生广泛的影响,包括对产妇的休息睡眠和情绪反应影响,包括对产妇的休息睡眠和情绪反应的影响,常导致产后的失眠、焦虑、抑郁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心理问题,术后疼痛还可引起产妇交感神经兴奋和内源性活性物质如儿茶苯酚胺、醛固酮皮质醇等释放。并对机体的泌乳、宫缩和胃肠功能等生理机能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产妇术后康复进程的延缓。剖宫产会大大增加产后抑郁的发生率[5]。

3.3 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应于产后6~12小时内起床稍事活动于产后第2日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再按时做产后健身操。行剖宫产的产妇,可推迟到产后第3日起床稍事活动,待拆线后伤口不感疼痛时,也应做产后健身操。尽早适应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有助于体力恢复,排尿及排便,避免减少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且能使骨盆及腹肌张力恢复,避免腹壁皮肤过度松弛。

参考文献

[1] Rubin r.Puerperal change.Nuer out look,1963,9:753.

[2] 方玲俐,郑修霞,郭艾兵. 影响母乳喂养因素调查[J].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66,8(2):98~101.

[3] 王宝华,李淑文.自然分娩,剖宫产与泌乳量的关系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