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范文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

第1篇

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推动了中学CAI的发展,网上教学和远程教学已在许多学校展开。开展CAI使传统学校教育发生了根本变化。[1]

1 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现代信息技术呈现教学资源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呈现形式,是地理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除了传统的印刷教材、视听教材以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技术的迅速发展,内容丰富、各种媒体信息都同时具备的现实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教材不断涌现,使地理“教课书”并不只局限于书本化的教材,而是指呈现课程内容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就是指将教材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形式呈现出来,将声音、直观图像和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网络实现教学的交互性,即异地交流,达到地理教学信息的海量呈现和即时呈现,能够使地理事象真实性地呈现。

1.2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凸现个性化的自主性学习

教师根据不同认知水平、不同生存环境、不同文化特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程序化教学模式,利用计算机的教学设计软件轻松实现程序化教学,为不同学情的学生个体学习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计算机的普及与因特网、校园网的连通,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并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学习内容,也能与教师和伙伴实现即时交流,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过程得以真正体现。

1.3 地理事象的情境虚拟与直观化

基础教育过程中,对于生活阅历浮浅的学生而言,地理课程所呈现的地理知识是复杂的,也是抽象的,许多地理事象比较难以理解。就有些地理事象而言,直观形象思维很难建立,例如,大气环流、城郊环流、水循环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技术可以对这些难以理解的地理过程和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进行模拟,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如通过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CAI创作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动画模拟城郊环流,通过媒体信息图解演示“热岛效应”所产生的“城郊环流”,使学生可轻松掌握有关城、郊地面温度差异所产生的气压差异不同,进而认知了地面大气、垂直方向大气运动、补偿效应的特点,理解了“城郊环流”形成的有关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地理问题探索的兴趣。[2]

2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

地理课程中明确要求“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显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不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也是摆在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面前光荣而艰巨的重任。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不是地理课程与计算机技术的简单相加,而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媒体、资源和手段。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计算机媒体技术必将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非常适合地理学科信息容量大、知识开放性高的特点,对于解决地理学科知识时空跨度大的教学难点非常有利。多媒体地理教学(MGT)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地理教育中的主要应用方式。多媒体地理教学是教师将地理教学信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与学生构成的一组地理教学交互系统。教学中,教学信息用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方式以一定的结构形式在计算机中交互呈现,使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给出的提示识记教学信息,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媒体对信息加工、获取、传递的速度慢、容量小、方式单一落后的教学特点,而以立体、交叉、高速、便捷和美观的显著优势而受到欢迎。实施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往往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自身风格、学校教师设施和拥有的教学资源、素材的多寡、设计许多课堂教学事件(例如,开讲的导入事件、学习某一知识点需要学生指地图、教师板演或板画),地理知识的某些内容。例如,“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探讨”,教师利用常规的口头、文字、板画教学方式,使学生很难掌握和真正理解其知识,但CAI教学对这样一类地理知识进行动画模拟,并且放大、放慢帧速夸张表现“泥沙在黄河下游河床内沉积……”防止汛期河水泛滥而加高河堤,河床沉积促使河床继续增高,河床最终高于地面而形成地上河的形成过程,比如此类地理知识信息的教学事件的设计采用CAI的模拟方法,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3]

3 结语

第2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探究活动;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教师都应“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引入地理探究过程,凭其功能多元化、资源海量化、信息可筛选等优点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探究活动,将促进教师角色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促成更大范围、更多人参与的交互学习、合作探究的空间和环境。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探究活动中的应用

1.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探究活动教学的设想

探究性教学活动一般以任务为驱动实现问题解决,包括提出任务或问题、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交流研讨、评价与反馈。组织形式有课堂探究活动、完整模块探究活动、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探究活动。

设想:(1)创设恰当的探究任务: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情境,引导他们主动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2)进行探究活动:作为信息传播工具和学习支持系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3)促进表达和交流活动:搭建交流平台,为学生表达、反思探究过程和结果,交流经验,确保活动目标的实现提供条件。

2.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探究活动教学中的实践

(1)在课堂探究活动教学模式中作为信息传播工具

课堂探究活动是教师为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利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开展短时探究活动,便于控制。需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设计好探究问题并确定呈现的契机,提供可能需要的信息资料。

在提出问题的环节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贴近学生认知的问题情景,由教师或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使学生明确任务,尽快进入状态。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使用联系实际的文字和声像资料、电子课件、地理事象录像等,既节省时间,又能启发和帮助学生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并构建知识体系。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完整模块探究活动中作为信息资源收集源

完整模块探究活动是教师为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利用完整的课堂教学时间开展的探究活动,包括发现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获得结果、表达与交流等环节。课前准备学生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课上也要有较充足的时间方可顺利实施,通常是一种研究过程的模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活动,但开放程度大,对教师要求高。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与学生探讨方案、培训小组长、准备可能需要的各种资料,耗时长,不宜多搞。

探究活动是学生利用各种手段和工具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方便、快捷地搜集、分析信息,对信息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帮助学生方便、快捷、高质量地完成探究任务。

地理事象探究是科学探究在地理教学中的一种模拟,是地理教学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探究活动,是落实科学素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以事象为基础的地理教学的集中体现。这时信息技术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播放一些无法在课堂演示的地理事象的视频资料来帮助学生完成探究过程。

(3)课外探究活动相结合的模式中――搭建交流平台

这种探究活动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基础上,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拓展课内学习内容而布置的,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互联网上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及影像资源,方便快捷的检索途径和方式等特点,会极大地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例如,汶川地震后,通过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查找灾情信息,获得了不少防灾减灾避灾抗灾的知识。

这种探究活动的特点是围绕特定专题或任务,将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研究能力融为一体,一般需要经历:提出/发现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与信息整理、交流研讨。活动过程完全开放,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但耗时太多。

交流汇报环节是整个探究活动过程的总结、归纳和提升,是在学生进行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完成的。现代信息技术使讨论交流具有快速、灵活等特点,能丰富师生交流的形式和内容,促使讨论交流更广泛、更深入、更开放,提高学生表达成果的质量,从而巩固深化成果,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信息技术可作为表达探究成果的工具。如,Office或WPS完成文字处理;PowerPoint、BLOG等完成学习展板;QQ的群组功能更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随时交流、资源共享等。

这种模式相比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更适合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生活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弥补传统方式的不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取、交流信息,通过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将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发展并最终以电子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地理探究活动的优点

转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导权,提高学习兴趣。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及必要性。

第3篇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运用于现代教育教学领域,带来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契机。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将一系列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借助多样的形式来将那些原本抽象、枯燥而深奥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对地理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探究热情,更能有效地突出重难点,便于学生的理解。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符合高中地理学特征,能实现高效教学。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谈如下几点体会。

1 加强地图教学,提高学生识图能力

地图在整个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是重要的地理学习内容,同时也是主要的地理学习方法。加强地图教学这是地理学科的内在本质需求。尽管现行地理教材图文并茂,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到了插图、图册、挂图等,但是地图数量有限,教学相对静止,并不能充分而灵活地将这些地图进行叠加或拆分,并不能全方位、多角度、动态地进行展示,空间感不强,这一直是传统地理教学的一大瓶颈问题。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充分满足地理教学的空间分析要求,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在充分运用课本插图与地图册的基础上,强化教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与效果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加强地图教学,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讲授,强化学生的理解水平,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地图实现对新知的真正理解与掌握,学会读图识图,是掌握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

例如,“黄河”这一节内容,传统的口述加地图式教学,教学枯燥,并不能直观而立体地来展现相关知识点。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利用其特有的图文、声像表现效果,整合地图、图片、历史资料、视频截图等,向学生形象而动态地展现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包括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黄河的主要支流,等等。这样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逐步演示,可以将这些繁琐而零碎的知识点集中于直观的地图之中,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这正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2 动态模拟演示,引导学生掌握其本质

地理是一门涵盖知识面广,阐述各种地理事物及现象的产生、分布,反映各种地理事物及现象的相互联系、地区差异,探索地理事物及现象的发展规律以及和谐人地关系的学科。而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是通过教师的单纯语言描述,很难将地理事物及现象的运动变化过程动态地再现于学生眼前,而只能让学生从图片、教材以及教师的语言描述中来获取信息加以理解,这在无形中增加了知识的难度,学生并不能深入本质进行理解,理解只是浮于表面,只能是死记硬背,而并没有真正地形成技能与能力。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模拟演示功能,可以整合图片、声音、文字等多种地理素材与信息,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将教材中那些用静止而抽象的文字来阐述的事物规律转换成精彩的视频,将整个过程展现出来,从而能够有效地解决地理空间的广阔性和课堂教学局限性的矛盾,使得学生能够深入地理事物与现象的本质,从而达到对这些知识的本质性理解。例如,在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这一节时,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是这一节的重难点,运用挂图并不能将其形成过程直观地展现出来,为此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模拟河流横纵剖面的水流动态,再加以教师必要而精炼的语言点拨,这样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从中获取大量直观的感性材料,这样更容易上升为理性认知、本质理解。

3 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开阔学生地理视野

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机械地按照教材,学生的思维与视野完全限定在教材上,所学知识有限,不利于见闻的增长、视野的开阔与自身能力的整体提高。而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可以彻底地打破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学习。互联网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库,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与共享,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更为宽广而自由的学习平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畅游于神奇的地理世界。

一方面教师可以收集更多的信息,丰富教学内容。我们可以依托互联网这个强大的资源平台,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类素材,如图片、视频、历史资料等,充实课堂,让学生身在教室就可以接触到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真正实现地理教学与生活同步,与社会接轨,这样的地理教学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以此为平台来展开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这是新课改下各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我们可以布置适当的课题,让学生利用网络的查询功能来收集与整理所需要的各种资料,丰富学生的表象思维,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进而掌握所学知识。这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