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生阅读培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阅读 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117-02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环节,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是提高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进行阅读训练,既可以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在阅读中,同学们还可以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达情感的方法,达到读中悟法,读中学写,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科学有效的训练,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
"揠苗助长"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那位可笑的古人以他的失败昭示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如禾苗的成长一样也是急不得的。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目前的阅读水平以及心理规律,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当循序渐进,才能终有所成。
康康上小学二年级了,他爸爸决定让他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培养他对书的喜爱。于是,父子俩拟定了一个读书计划:头一个半月里,父子俩每天一起阅读彩图儿童故事书,目的是养成读书的基本习惯,并且学会基本的读书方法;接下来的两个月里,由康康自己读彩图故事书,读完后爸爸请他讲一讲读了什么,有些什么词或句子特别有意思等等;然后,康康开始坚持自己读不带图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学期下来,康康读了好几本书,阅读兴趣和能力都提高了。无疑,康康的爸爸很好地运用了"循序渐进"的原理,对孩子的阅读能力进行了成功训练。
"循序渐进"的原理如何运用到指导孩子的阅读实践中去呢?我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则:先扶后放;先易后难;先单篇短章,后读成本书;先精读后略读;多多益善。下面分别作一些阐述。
先扶后放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经历从低到高的过程,需要老师、家长教给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进入阅读的"大门"。训练阅读能力的目标是使其成为独立的高效率读者,但这并不能一蹴而就。在训练开始之际,老师、家长应当通过示范、提醒、启发等方式"扶"他们一把;随着小学生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及阅读水平的提高,老师、家长则应当减少帮助与干预,慢慢地放手。
先易后难 小学生只有在尝到成功的喜悦之后,从阅读中找到了乐趣才会乐读,善读。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啃他们啃不动的"硬骨头",那么他们只会畏惧、逃避阅读,所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材料,由易到难是极其重要的。一般而言,阅读材料中的生字词不超过总数的5%.在体裁上,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应以记叙文为主,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为辅,意义明了、琅琅上口的短诗、儿童诗也可以。在文体上,童话、传奇、民间小故事也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另外也可以让孩子看报纸上的短新闻 。
先单篇短章,后读成本书 有时家长抱怨孩子读书没有耐心,一本书读了个开头就搁下了。其实,让小学生硬着头皮攻读"大部头"原本就是不恰当的。"大部头"中信息量大,其中关系错综复杂,要求读者有较好的记忆力、连贯能力,否则读到后面忘了前面,始终一团乱麻。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刚刚发展,即使读完"大部头",也不免糊里糊涂,不知所云。所以,应让小学生读单篇短章,再视具体情况指导小学生读"大部头"中的某些章节。
先精读后略读 精读侧重于阅读理解、领悟与分析;略读侧重于快速捕捉某些信息。精读与略读都是小学生最终应掌握的阅读方法。不过,由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待发展,而且其任务侧重于获得坚实基础,所以精读的训练更重要。精读训练基本过关,才可以进行略读训练;否则容易导致小学生一味追求高速度而影响理解与知识掌握。
多多益善 王芷君在班里可是个"小名人",她虽然才上小学四年级,可是不论谈"白雪公主"、"海的女儿"、还是说"恐龙"、"始祖鸟"、"神舟飞船",都是头头是道,知识竞赛的前几名准有她。同学们都说王芷君可神了。王芷君的妈妈一语道破天机:"我们王芷君的课外书看得多着呢?"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确实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完成。
相当一部分家长倾向于孩子读好课本、读好老师发的阅读材料就行了,反对孩子读小说、杂志等"闲书",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殊不知,许多"闲书"并不闲,而是开阔小学生视野,锻炼小学生思维,提高小学生能力的好书。如果对孩子看"闲书"的举动一味地管、卡、压,那无异于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抑制孩子阅读能力地增长。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一定要多训练。只要是思想健康、文句通顺的材料,就可以让孩子依照自己的喜好广泛地阅读。读得多了,孩子的头脑不断受新鲜事物刺激,不断自觉联想、思考,对知识的感悟性就会一步步提高,智力发展就能得到促进。
参考文献:
一、 快速有效阅读的意义
快速阅读,简称快读或速读,顾名思义就是用比平常人快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进行阅读,用一个成语形容就是“一目十行”。
快速阅读强调的是阅读速度尽可能加快,但绝不应是泛泛地浏览或不求甚解地走马观花。快速阅读不仅仅要求阅读速度快,而且要求理解率高,记忆效果好,这样才能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所以,快速阅读应该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以获取有价值信息为目的的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记忆过程,简单说,它是一种“去粗取精”式的阅读,也是人称为“扫描式”或“跳跃式”的阅读,虽然不太准确,但比较形象。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快速阅读就是“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也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并将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这就是说,读者可以把书中那些无关紧要的引文、图标、推理过程等“省略”或者“跳跃”过去,而使目光像雷达搜索和追踪目标一样,敏锐地抓住书中的重点、要点和脉络来阅读。所以说,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真正意义不在于阅读的速度有多快,而在于在快速阅读过程中获得快速理解和快速记忆,也就是说比较牢固地记住所看到的内容。因此,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重要作用是通过提高对知识和信息的鉴别能力、吸收能力和存储能力,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 快速阅读的训练策略
1.默读是一个起点
阅读分为有声阅读和无声阅读。学生往往习惯于有声阅读。有声阅读是眼、脑、口、耳四个器官的共同活动。文字符号反映到眼睛,经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大脑控制嘴巴发出声音,声音通过耳朵经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达到监听的作用,这样的结合虽有加深理解和促进记忆的作用,但速度慢。
默读是大脑对文字的思维反映,只运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从而理解文字的意义。整个活动在大脑内部默默进行,省去了口的发声和耳朵的监听,因而速度快得多。
阅读时出声虽然是一般人常犯的毛病,但是经过自我约束,多数人是能够做到无声阅读的。不过,出声阅读还会以其他不同形式表现出来,一是唇读,即嘴唇微动的读法;二是心读,就是在内心深处始终自言自语,清晰地发着并听着每个字的字音。
2.丢弃逐字阅读的习惯
我们平时阅读习惯逐行逐字地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地看过去,在学习快速阅读的时候,这种拣豆式的阅读方式必须改变。事实上,我们一眼能看清的远不止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当我们看一张熟悉的脸,只需要一瞥,就能认出是谁。当我们将视线投向身边的报纸,一瞥之下也能轻而易举地看到三五个字,甚至更多。
人在阅读时,眼睛只能处于两种状态,即固定状态和移动状态。人的眼睛一天所固定的次数大约可达10万次。孩子在看书时,眼睛每小时停留在书本上的时间大约为57分钟。因此,提高阅读速度的实质,就是提高眼睛在停顿的单位时间里接收的信息量和减少眼停的次数。在阅读时,我们不妨将眼睛的注视停顿放在几个字的中间,争取一瞥之下能同时理解停顿点左右两边的几个字,吸收一个字群或有意义的字群,这样只需要三四个注视停顿就可以阅读完一行字。眼睛移动的时间减少了,在单位时间内的阅读字数增加了,阅读速度就显著提高了。只要我们坚持训练,我们的阅读速度和效率将会突飞猛进。
3.让阅读在轻松快乐中进行
有些人在阅读时心情之所以不能保持轻松,主要的原因是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特别是那些为生活奔忙的上班族、从事商业工作的生意人,就连学生也不例外。有时候适度的压力能提高学习效果,强迫自己不断地接收、再接收,但是,如果长时间置身于压力中,不仅心理上会出现郁郁寡欢,对周围事物提不起精神,连身体也会生病。
阅读时能否保持一种轻松自在的好心情极为重要,怀着一种轻松的好心情阅读可以缩短学习时间,让信息更快速而有效地被吸收。当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站起来深深地吸一口气,呼――吸――呼――吸,直到感觉心跳平稳、呼吸顺畅为止,然后再回到书桌前继续奋斗。
轮换读书也能提高阅读效率。马克思每天要读大量的书报文件,轮换读书是他消除疲劳、提高阅读效率的好办法。他非常喜欢阅读名家的小说,他往往两三本小说同时开始,轮换阅读。或者有时快速阅读一会儿小说,而后又大声朗读或背诵一会儿诗歌。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综合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35-01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阅读中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一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范文讲解的过程中,可通过模仿范文的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二是要求学生阅读中掌握范文结构,注意文章的段落、写作特点。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某一问题的标准答案,而是更加注重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既需要大量语言素材的积淀,又需要个人语言思维能力的辅助。阅读是个性化活动,只有真正走进文章的内容里,纳入个人认知范畴之内,才能让阅读真正成为用语言表达思维的一把“钥匙”。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要科学安排阅读内容,做好语言表达的日积月累的工作,并且蕴含语言表达习惯、表达类型、表达意义等多种要素。实用性和趣味性应成为安排阅读内容的两大原则,趣味性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知识接收心理,实用性则是为语言实践活动而服务。为了兼顾学生不同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应保证内容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在选材料的时候可以找些散文、小说、诗歌等材料。与此同时,阅读内容要不断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时代气息。阅读内容可以包含人文动向、社会热点、名人名言等。总而言之,这些阅读内容既可以成为学生语言表达的素材,又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语言素质,由此显现出阅读对语言实践活动的支柱作用。
二、在阅读中培养写作能力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要求学生养成写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喜爱读书的学生读书笔记声情并茂,不爱读书的孩子听到别人的读后感也增加了自己读书的乐趣,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多多少少都能从中得到自己有兴趣的东西。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什么书,在笔记上记下篇名、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阅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还可以让他们给文字配上插图,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一朵小花,或一课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鸟兽虫鱼。老师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周一次进行反馈评价,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笔记,借此指导阅读方法,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阅读中获得审美能力
阅读教学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并引导学生将文字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生活的点滴感受作品的美,从而个性地发现阅读作品的美,因为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会将作品描述的情感与现实相照应,感悟生活美。另一方面,阅读中的美因人的情感体会不同而使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美的感受和体验。如的《沁园春・雪》,有的学生会感到词作精炼的语言之美;有的学生会感受到北国壮丽山河之美;有的学生会感受到作者博大情怀之美。教师要提倡学生在个性阅读中发现美,并让他们在感悟诗中的情境美和情感美时不断发现和提高对景美、情美的认识。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展对美的认识;在合作探讨中,深化审美认识,提高审美能力。
四、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短小精美、寓意深刻、情感细致、散发着令人陶醉的芳香。阅读与学习这些课文,学生不但能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还会激发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张,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因此,我们应当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通过挖掘短小精美、寓意深刻、情感细致的课文的精彩部分,启迪学生去展开想象的空间。例如,在对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抒情散文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让学生根据课文情景进行情景再现,回味朱自清的父亲过铁道为朱自清买橘子时的动作描写,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当他们自己新学期报到时,父母因为担心他们有忘买的东西而四处穿梭购买时的场景。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父母的艰辛和对他们的关爱。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就会理解得更加准确、体会得更为深刻。以后在遇到相类似的文章,学生也就具备相应的迁移基础。
五、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