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连锁 物流 信息化
一、物流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
连锁经营是现代零售业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近年来零售连锁化进程比较快,尤其是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和便利店。
1.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的特点
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系统既有一般零售物流的特点,同时又符合连锁经营的原则,呈现出如下特点 :
(1)变价快,即商品的进货价格变动快:通常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的快速消费品的价格随着市场供需会有较快的变化,同时生产商或零售商的促销频繁也经常引起变价。
(2)订单频繁:连锁零售企业店铺多,订单频率高,同时有时间要求。其中有些小型的连锁零售企业,如:便利店,甚至要求一天送货两次。
(3)拆零:供应商大包装供货,物流中心需要按照各连锁店的 订货要求进行拆零、分拣。
(4)退货:物流中心还需要处理诸如赠品、退货(正品、残次品)等问题,物流工作量大。
(5)更换:商品新增汰换的频率也很高――增新品,汰换滞销品。
(6)保质期:连锁零售企业销售的商品种类繁多,且每种商品通常都有不同的保质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保质管理。
简言之,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呈现了商品的多品种、小批量化、高配送频率、多配送点、快速配送要求,这些都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来支撑。
2.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是其发展的内在需要。
(1)提高服务质量的需要。由于连锁零售企业规模都比较大,卖场多且分布广,各卖场的销售状况不同,要保证各个卖场能得到全面、及时的商品供应,满足顾客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使卖场的情况能快速、准确的反馈到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中心或者仓库,及时反应。
(2)降低成本的需要。目前,连锁零售企业市场竞争激烈,在商品的种类方面差异较小,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然在价格和服务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利用物流信息化,使物流信息进行准确、及时的传递,使作业效率和速度大大提高,同时作业准确性也得到很大提高;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还可以进行并行作业,减少人力投入;同时,物流信息化可以减少在物流方面的一些不必要的步骤,减少费用,降低成本。
(3)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需要。“顾客是上帝”,连锁零售企业的服务是以顾客为中心的。连锁零售企业成功经营的一个关键是让顾客满意。顾客需要的处理的速度是顾客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通过物流信息化建设能使顾客的需要及时反馈给服务中心,由服务中心安排最合适的物流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同时,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以此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培养忠诚顾客。
三、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转变物流信息化建设理念。转变传统物流管理理念,主要指充分认识信息化对物流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结合自身实际状况,用自己所需,并自主创新
2.合理应用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包括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连锁零售企业应因地制宜的利用信息技术及其他交叉学科技术提升其综合管理水平。
3.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是要解决整个行业的信息化问题。公共信息平台是向各类用户提供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的开放式的网络信息系统,如物流信息的与共享,物流行业与其他相关机构的信息交互。这些信息化需求不可能由某一企业单独承担,而应该由外部的服务供应商或政府部门负责满足。这一层次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EDI网络服务中心等。连锁零售企业要更新旧观念,开放必要的信息,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及通讯技术等将各个企业收集到的信息公布在公物流共信息平台上,实现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内以及连锁零售企业之间的高度共享。
4.加快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在连锁零售企业的供应链中推广标准化的物流信息,使其在供应链中能最大程度的快速化、准确的传递,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就要求各连锁零售企业联合起来,使用标准的物流信息化信息,具体包括:专业术语、计量单位、基础模块等方面的标准化;合同、单据、标签、管理报告的标准化;业务统计指标、关键绩效衡量指标的标准化;客户开发、供应商选择、成本结算等业务流程规范化;采购、运输、储存、终端销售等操作流程与作业行为规范化等。
5.加强物流信息相关人才的培养。要解决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主要的办法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在培养中,一要加强物流企业与各高校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二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以便形成一支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具有开拓精神的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和物流经营骨干队伍;三要重视所有员工的基础培训、业务培训和观念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通过这三种方式,可以为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快速、持续的提供所需人才,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速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敏捷供应 物流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174-0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顾客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导致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着经营上的挑战。交货期、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和服务质量的竞争,使企业必须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响应。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物流管理被当作企业运营的重要方面。
当前,国内一些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还存在认识和操作上的偏差,比如对于物流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没有看到先进的物流管理对企业革新生产流程的重大意义;多数企业没有对物流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统一的管理,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等。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改进物流管理工作提供了必要支撑。企业通过提升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能够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增强应变和决策能力,大幅降低物流费用,并最终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该文将以敏捷供应为基础,分析企业实现物流信息化的途径。
1 企业物流管理中的信息流
在物流过程中,随着物流活动的开展会产生大量的动态数据,包括物流的输入和输出、流向和流量、库存数量、物流费用等,这些数据持续进行的传输和反馈就构成了物流信息流。在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过程中,如何确定恰当的运输方式、库存数量、运输路线等,都需要掌握详尽准确的物流信息。
1.1 企业物流信息的特点
在现代企业的运营中,物流信息具有重要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物流信息与商品、资金一样,对于企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物流信息具有的特点主要有:
(1)系统性。系统性指的是反应物流活动内容的信息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形成系统、有序的信息。
(2)动态性。动态性指的是企业内部物流活动中,多品种小批量、多频度小数量配送信息,使物流作业非常频繁,也要求系统能够动态处理相关物流信息。
(3)共享性。共享性指的是物流信息拥有者在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递时,并没有失去信息的享有,而信息的接受者又能够共享这一信息。这一特性能够提升物流信息的使用效率。
物流信息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企业物流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等活动,能够为决策提供依据,为物流活动起到支持和保障作用。
1.2 企业物流信息的作用
具体地,物流信息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主要是:
(1)沟通联系。物流信息能够建立起物流活动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细致、准确的信息能够降低物流管理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提升快速响应能力。
(2)协调配合。物流信息的快速、及时、准确分享,能够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供需平衡,提升各环节活动的协调性,促进企业各流程的相互配合。
(3)管理控制。准确、全面、及时的物流信息,能够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将物流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和控制。
(4)辅助决策。物流信息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物流活动中的决策既是一个对信息的深度加工过程,也有助于管理者进行物流管理方案的必选。企业管理者通过对物流信息的删选、评估,确定符合企业利益的市场策略、物流管理策略。
(5)价值增值。企业物流活动中产生的物流信息本身具有很大的价值,而在整个物流活动中,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物流信息也能够不断实现增值。
2 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所在省市的一些企业进行了调研,可以看出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2.1 现代物流管理意识薄弱
部分企业对物流的认识局限于传统的库存、仓储和运输、卸载等方面,企业的物流活动分散于各个不同部门,缺少对物流活动的统一、集中管理,缺乏对物流体系的规划和运作,企业管理层对物流管理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缺少供应链管理角度的思考、规划和实际操作。
2.2 信息化程度较低
在部分企业运营过程中,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主要应用在日常事务处理和办公自动化方面。不少企业没有对信息资源做出系统规划,也缺少可核查的信息标准,使得企业经营各环节所产生的各种信息不能够快速传递、共享并用以支撑决策。采购、销售和生产、库存、运输等方面相互独立,难以实现信息集成,信息的质量较低,实质上形成了推进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障碍。
2.3 管理手段落后
企业物流管理不够顺畅,造成时间和空间的极大浪费,物料搬运、流动路径混乱,产品供货周期长,废料回收不利,对企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也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拖累企业发展速度。在对物流的管理上,缺少先进的物流管理设备和技术,对EDI、POS、GPD、扫描等技术缺乏了解,更谈不上配送自动化和网络化了。
2.4 缺乏成本管理意识
企业对于物流成本控制缺少清晰的认识。多数企业更重视外部的各种显性成本,比如运输费用、仓储和装卸费用等,但对企业内部的各种损耗缺少重视,特别是在间接材料费、存货机会成本、信息维护成本等方面。企业对于内部的成本耗费情况缺乏整体了解,导致人员、物资和设备处于浪费状态。
2.5 流程不规范
企业物流管理的业务流程比较繁琐,出现了很多非增值环节,经常导致信息回流和业务等待现象发生,影响了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及时的沟通,以部门自身利益为核心,协调困难,在一体化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障碍。企业内部原材料和成品的库存管理、物料计划编制和成品检验等工作分布在不同部门,效率低,易出现把关不严、标准不一等问题。
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对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降低物流成本、赢得竞争优势,企业需要在物流管理方面采用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而其中,敏捷供应链管理(Agi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SCM)能够较好解决这一问题。ASCM可以整合资源实现信息集成和共享,改进企业经营模式和物流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竞争力。
3 基于敏捷供应的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方案
(1)敏捷供应的优点。
敏捷供应具有明显的优点:
①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和跟踪。通过互联网操作,客户、供应商和系统用户能够及时查阅信息、协同和信息共享。
②促进物流作业间的协同。通过统一的平台,企业能够集中完成采购、库存、销售、运输等任务,与上下游之间形成流畅的协同信息流,降低风险,快速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③优化物流决策。在信息平台的支持下,企业可以确定合理的库存量,对于运输途径、路线和批量也能够进行及时调整。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资源的集成、梳理和挖掘,能够为企业进行物流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④提升企业物流管理自动化水平。以以往依靠手工作业的方式不同,ASCM方式能够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差错,能够及时地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动态跟踪,提高管理水平。这一方式能够针对业务流程和单据信息的变化,进行快速应对,显著提升效率。
(2)基于敏捷供应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是建立实施ASCM系统的整体规划。从企业的物流战略入手,了解企业物流管理现状,明确业务信息化的优先顺序;确认实现企业物流战略的主要业务和流程,及相应的信息技术;诊断现有信息系统在满足企业战略和流程需要上存在的不足;设计出基于敏捷供应的新系统。在整体规划中,应当注重子系统结构的统一、产品代码的一致、资源的共享和信息反馈速度。
二是实现新系统与企业业务流程的协调。ASCM对企业的业务流程提出了重构要求,需要从整体出发,对原先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与供应链其成员协同进行流程改造,克服采购、配送、库存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敏捷管理和运作一体化。
三是技术层面的详细规划和实施。ASCM基于B/S和XML技术,能够动态重构,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开放性。在B/S结构和XML网络技术标准的支撑下,供应链各成员能够就生产环节各流程进行协作,完成网络化业务处理,优化物流管理决策。
4 结语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借助敏捷供应链管理的思路转换经营机制和物流管理模式。敏捷供应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信息集成,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外部各环节间的有效协调和沟通,减少物流管理中的环节浪费,提升运营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道平.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3(2):23-26.
关键词:BPR;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
1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进入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化需求大。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管理理念、作业流程规范化、信息化基础等方面无法拥有大型企业那样的优势,中小企业要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只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信息化建设是必由之路。目前,BPR正被企业界普遍接受,并象一股风潮席卷了很多国家。BPR被称作是“恢复美国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并将“取代工业革命,使之进入重建革命的时代。”笔者运用调查问卷方式,从业务流程再造角度研究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是非常必要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问卷的设计
为更好地解决企业信息化难题,笔者对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现有的物流信息化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文问卷调查采用了以下几个流程:(1)对于资金问题的分析调查。当前企业缺乏资金一直是困扰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最大问题,加之市场中物流信息系统管理软件不一,且不适应的风险大。投入过高,导致企业利润下降;(2)直接对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访谈;调查问卷共计10题,问卷填答方式采用Liker尺度衡量法,在问卷中“1”代表“极不严重”, “2”代表“不严重”, “3”代表“一般”, “4”代表“严重”, “5”代表“极其严重”。
3 样本研究
据目前的统计,我国实现信息化的中小企业中,比例还不到10%,普遍没有配套信息管理系统作支撑。中小物流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降低运价,导致整个运输市场低迷,运价低于成本,很多企业只能靠超载来维持生存。笔者针对某省的中小企业进行发放问卷150份。最后收回124份,回收率为82.7%。有效问卷116份,占收回问卷的93.5%。
通过以上研究样本基本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对象主要由部门(副)主管以上管理者和现场操作人员组成,其中部门(副)主管占了33.9%,现场操作人员占了54.0%。其中高层管理者占12.1%,对物流信息化有决策权,部门(副)主管处于企业中间层次,对企业的全面情况比较了解,企业的物流信息化也主要依靠他们进行决策和推动,而现场操作人员是具体操作者,也是物流信息化感受最深的,因此他们的意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总体来说,研究样本的抽取是成功的,符合目前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 调查研究
从调查问卷数据显示,通过对116份有效问卷中的“物流信息化存在问题”进行统计,并按照被调查对象认为调查项目达到“严重”程度的百分比进行排序,得到了表2。其中“严重”指被调查对象对该问题的打分“严重4分”或“极其严重5分”。从表2中可以看出,10个问题的比例相对比较高,说明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这些问题。
5 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存在问题分析
笔者主要针对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及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物流业务的信息化进行调查访谈发现,造成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业务部门之间信息得不到共享,形成信息孤岛。有59.5%的人认为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够,造成信息得不到共享。目前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还是以传统的职能划分,物流业务分割在各业务部门,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2)企业管理观念落后。调查问卷显示,调查过程中,发现有49.2%认为领导层对物流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中小企业管理层往往只关注于眼前利益,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缺乏长远的发展观念。(3)资金严重短缺,难以找到合适的物流信息化的解决方案。46.7%的人认为物流信息化普及不够主要是由于资金不足。(4)生产计划安排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44.6%的人在调查中表明灵活性不强,市场信息反馈滞后。生产业务流程没能跟随企业的发展和生产的扩大以及信息化的实施而持续改进。(5)销售业务流程不规范,市场信息反馈滞后。41.3%的人认为库存管理混乱,不能及时掌握实时库存信息。中小企业现有的销售业务操作不规范,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定,市场销售信息反馈比较滞后,管理人员无法准确及时把握市场销售情况,缺乏信息系统与运作效率匹配,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6 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实施对策
6.1 加强人员素质培训,转换经营观念。企业实施物流信息化,必须改变传统企业经营理念,培育鼓励学习、善于学习的企业环境。培训企业职员应积极接受新的业务流程,让员工都参与物流信息化流程中去。
6.2 进行物流业务流程重新设计。中小企业实施物流信息化,要重新设计物流业务流程,改善业务流程,使信息流变得通畅。进行物流业务流程重新设计是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实施的前提,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6.3 改善物流管理组织结构。中小企业须从传统物流管理组织及简单功能集合的物流职能型组织转向一体化的物流流程型组织,以减少组织的管理层级,提高市场响应性,改善企业物流业务流程的协调性,保证物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以提高工作效率。
6.4 构建模块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开发模块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按照企业销售、生产、采购、库存等基本功能进行模块化设计。这种模块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减少了投资,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改善了企业资源利用率、提高了企业运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了网络资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康业娜,魏士伟,等.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研究[J].物流技术,2007(2):171-173.
[2]李红,刘翠娟,等.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探讨[J].中国市场,2007(2):85-87.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信息化平台;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042-01
近年来,钢铁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成为企业效益增长的瓶颈。唐钢在吸取国内企业优秀物流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物流业务特点,建立了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加强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和信息共享,在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物流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涵盖了采购过程、企业内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大主业务,为保证该平台的构建能够顺利进行,彻底解决原有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系统对核心业务支撑度不高;业务之间衔接不及时;易出现信息孤岛等问题。项目组多次协调公司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方案讨论,并积极组织国铁、供应商、客户、承运商等业务相关外部挝蛔谈,充分交换意见,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以物流信息共享、利益双赢为原则。从加强物流组织部门管理、规范流程控制、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强物流数据分析等多方面着手,实现对物流业务的全过程管理。
物流综合管理系统作为平台的核心,接收企业ERP系统的物料信息、订单信息、客户信息、供应商信息等相关数据,维护承运商信息、车号信息、司机信息、线路信息、等数据作为流程跟踪和分析的数据基础。物流综合管理系统根据订单、近期物料需求、库存量等信息,创建运输计划,逐级审批,审批通过后形成运输任务单下传到公路或铁路系统,由公路或铁路系统按照运输任务单执行物流过程跟踪并反馈关键点状态信息。物流综合管理系统接收反馈信息,进行订单统计,库存量和在途量统计,物流成本分析,并提供综合的信息查询功能。物流综合管理系统集成企业级物流门户网站,构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网络沟通平台,包括承运商审批、运输合同台帐管理、客户评价等。客户可以通过登录平台获取相关物流信息,拉近企业与客户的关系。
公路管理系统作为平台子系统,主要完成公路运输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信息反馈。车辆在厂外运输过程中,通过车载GPS设备传来的信息,及时获取车辆的位置和货物信息,并具有车辆行驶轨迹回放功能。当车辆行驶异常时,系统自动报警,提示物流调度人员核实情况并处理。车辆进厂前司机选择任务单办理IC卡,此时公路管理系统将车辆和物料信息写入IC卡,并发送给门禁系统,计量系统,检化验系统,智能天车系统,司机驾驶车辆按照任务单指定的行驶线路依次刷卡通过门禁、磅房、化验室、库房、流程完结后,车辆出厂退卡。通过管理流程优化和系统间的协作,减少车辆在厂区内的停留时间,防止作弊现象的发生。
铁路管理系统作为平台子系统,主要完成铁路运输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信息反馈。车辆在厂外运输过程中,通过与国铁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及时获取物料在途的信息和到站预报、确报信息,为调度人员预先安排运输计划提供支持,有效降低路局车辆在厂区内停时。企业内铁路线路和自备机车生产调度管理,利用车载DGPS接收机获得精确定位信息,将车辆位置及特征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到调度中心,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将机车信息、车载货物信息、信号机信息以及铁路道岔信息显示在调度中心的显示设备上。微机连锁的信息和调度计划通过3G无线网络传送到车载计算机和手持终端,司机和机车链接员第一时间了解调度下发的作业计划,通过微机联锁,自动对完成的作业清钩并上传至调度中心,有利于铁路生产作业的集中管理,有效保障机车作业人员和设备生产的安全。
物流信息化平台作为企业物流信息的门户,主体程序采用Java编程语言和SSH集成框架开发,降低系统耦合度,提高了开发效率和可复用性。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均采用集群模式部署,任意一台服务器故障不会影响应用系统,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外网用户和内网用户分别通过不同的服务访问应用程序,外网Web服务器部署在DMZ区,通过防火墙安全策略严格限定用户访问权限,确保外网用户仅能访问外网Web服务器,对内网服务器进行有效隔离,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
2 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效果
物流信息化平台以物流业务为主线,将物流管控向供应商、车辆在途过程、销售客户延伸,形成一套完整的闭环物流链。做到对内规范物流作业流程,整合企业资源;对外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综合管理。物流既是企业成本的产生点,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通过信息平台,增强各部门间业务协同,最终实现优化物流结构,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
利用GPS定位信息,用户可以随时登录平台查询符合条件的车、物在途信息,计算车辆预计到达时间,结合库存情况合理组织生产,有效的降低库存资金占用。厂区内物流,以IC卡为信息载体,通过GIS地图、RFID射频技术、移动终端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包括计量、质检、装、卸车等物流业务的全过程闭环跟踪,使计划管理的审批流程化和电子化,物资流转全过程无纸化办公。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岗位人员数量。
物流信息化平台通过对物流过程的管理,积累了海量的有价值数据。平台根据各个业务部门的管理需求,提供各种灵活的、个性化的查询统计报表,实现物料仓储管理及低位报警、运输费用统计、车辆运行与维修统计、承运商评级等功能,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对集成的数据提供多维度分析,为用户提供准确的物流信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3 结语
传统物流只有融合信息技术才能称之为现代物流,钢铁企业物流只有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从而形成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唐钢物流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成功的打通了物流供应链,实现了物流信息共享,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煤炭;物流贸易;信息化;工作流
一、前言
煤电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能源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在国家计划控制下稳步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电纷争和博弈的矛盾日益尖锐。此种境况已成为每年入秋以来中国煤炭能源领域的最大新闻。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纷争的尖锐矛盾,如何才能保证中国煤炭能源的安全和有效供给。煤炭物流贸易体系的有效运转已经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保障。加快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化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化成为必然趋势。依托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建立与现代物流发展相配套的物流信息系统,并与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采购网和客户服务网对接,建立功能齐全、资源共享、服务便捷的物流服务网络,以客户订单信息流带动配送物流的实现,打造企业基于“市场链”的物流贸易平台。
二、煤炭物流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煤炭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信息化物流运行体系等方面的工作。但是,大多数企业没有真正实现对物流贸易的综合信息化管理,市场上也缺乏针对煤炭企业设计的物流贸易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而且在物流贸易运行过程中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业务决策分析、规划能力,对重要项目潜在风险不能及时预警。
2.缺乏信息共享,各业务分公司与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共享,重复工作较多。
3.业务流程不规范,合同、物流、资金管理脱节。
4.资金、库存管控力度较低。
5.报表统计繁琐,各业务公司于财务部及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统计数据差别较大。
三、煤炭物流信息化的预期目标
为解决煤炭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系统建设需要将企业的客户、合同、资金、设备、采购、销售、物流运输等各种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以解决企业内部分散、孤立的“信息化孤岛”;通过Intrant和Internet连接到一起,实现企业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变;在经济效益方面,能够为企业减少库存、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等方面提高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为高层管理人员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提升对市场迅速做出反映的能力。通过煤炭物流信息化建立规范的供应链流程,实现各贸易部门的数据共享,使各贸易部门领导及时了解货物、资金、票据、合同执行等情况,使公司领导及时了解销售收入、利润等情况。具体应用目标如下
预算管理实现的目标:通过制作业务预算,对合同执行情况、毛利润的未来进行展望;通过制作资金预算,使财务部能提前制定资金准备计划;
合同管理实现的目标:实时了解与客户及供应商的合同签订及执行情况;实时了解合同的补充协议的历次变更情况。
物流管理实现的目标:通过下达指令的方式加强了各分公司对货物的严格管控;实时了解各站台、港口、仓库的库存情况。
资金管理实现的目标:实时了解与客户及供应商的往来款收付情况;实时了解与客户及供应商的票据开具情况。
信用额度管理实现的目标:实时监管客户信用额度情况,有效降低客户信用风险;实时提醒客户信用额度情况,提升客户管理水平。
四、物流信息系统构成框架
为了能够实时管理公司业务,实现公司资源共享,节能减排,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煤炭物流系统包括业务管理子系统、客户信用管理子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子系统、代码管理子系统等。
1.业务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内、外贸业务交易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单据,按照贸易类型、业务流程在系统中进行准确、及时的录入,通过方便快捷的数据查询和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为公司日常管理、各种战术、战略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和帮助。其操作模块包括项目管理、合同与单证管理、物流管理、资金管理、审核批准、数据分析、系统维护。
2.客户信用管理子系统将邓白氏国际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对贸易业务管理、风险管理、客户资信评估等先进的管理思想融入信息系统设计之中,主要是通过对客户进行客户信用等级与信用额度的评估,来有效提高客户服务质量,降低交易风险。其操作模块包括客户信息维护、评估和决策、系统指标维护。
3.代码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系统基础资料,如公司名称、用户、部门、币种、货币兑换率、单位名称、国家、地区、国内外基本港、包装方式、价格条款、付款条款、结汇(付款)方式、企业类型、运输方式、货柜类型、货品分类、保险条款、职位、库存调整原因、货品海关H.S.编码、贸易性质等进行统一的维护和查询平台进行管理,保证公司信息资源规范,并充分共享。
4.用户权限管理子系统主要是通过对用户的基本信息管理和用户的权限管理,包括操作权限,数据权限等管理,达到对所有应用系统用户进行统一管理的目的,使所有应用系统的用户及权限的管理标准化,统一化。
五、以工作流推动的物流业务设计
一般的信息管理软件都是靠用户从菜单项中找出需要工作的窗口,称之为“拖动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需要用户主动去发现,其缺点是很容易忘记或者丢失需要完成的工作,对管理工作容易造成反馈不及时、信息滞后,从而延误最佳的决策时机。
在物流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上加入工作流、审批流的理念, 将改变传统的拖动式管理。系统将需要审批的单据自动汇聚到首页,用户一打开系统就能看到需要处理的工作,能及时收到各级人员的信息,并通过系统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反馈,即“推动式的管理”。
在这种以工作流为基础的物流系统设计中,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管理模式自定义单据的审批流。提高企业对单据数据的管理规范化,使企业审批流程清晰,提高单据审批的效率。机构或人员变动时无需修改软件,企业能够快速地调整单据的审批流程。只要有单据审批,当上一个环节审核完毕后,系统会自动将单据发送到下一个审批人,督促审批。制单人或各个审批环节的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审批的过程及状态;只要具有同等角色或者权限的人都能够共享到单据处理的信息,以便让相关人员都能够知道某项工作的进展。企业的工作流变得更加清晰流畅了,而且根据分析各个流程环节的滞留时间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上的加强和流程再造,这样对企业的管理就能够做到高效管理。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企业信息化 应用服务提供商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迄今为止,世界范围没有一个中小企业的国际标准,不同国家使用各自中小企业定义,我国目前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小企业的明确定义,通常所说的中小企业,是根据企业固定资产、年营业额、上缴利税和企业员工规模划分的一类企业形态,当前一般是指那些固定资产低于1000万元、年营业额数百万至数千万元、企业员工不足500人的企业。
一、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化、提高企业生产、设计、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加强企业运作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我国物流各个环节如运输、仓储、配送的成本以及劳动力和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整个物流过程的综合成本却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就是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库存大,运力浪费。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已意识到必需在顺畅的信息流的基础上实现货物高效的流动,才能削减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因此,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未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长远规划,实际上已成为许多中小企业满足客户需求,赢取生存机会的一种现实的需求。
二、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原因
1、中小物流企业的现状
(1)信息化水平低。众多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不具备整体实施信息化的条件,物流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的专家们在2006年底,实地调查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及中部地区等10个省区市30多家企业,形成《关于我国现代物流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中提到“目前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普遍较低,在北京市,商业企业应用计算机系统的比例不到一半,服务业和运输业的比例更低,分别只有24.3%和18.3%。”在硬件上,许多中小物流企业也就是配备了一台或两台电脑,大多用于财务处理或数据存储,其它应用很少,也没有必要配备服务器。还有很多中小物流企业依靠电话和手工方式完成业务处理,连电脑都没有配备。
(2)信息化需求以底层基础信息化为主。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与大型企业不同,其信息化需求目前仍是以底层的基础信息化为主。中小物流企业只需要有数据,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能够提高决策水平,抓住眼前的商机。所以,中小物流企业并不需求那些大又全的物流信息系统。
2、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的原因
(1)信息系统软件集中于高端市场,价格高。完成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最大部分在软件开发上。目前,大多数物流信息系统的成本较高,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企业起步,价格便宜的信息系统。对于多数软件开发商来说,物流软件是管理软件,需求的个性化和生产的批量化是难以统一的,开发成本极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大量需求却找不到适合的产品,市场上的许多物流信息系统价格高,功能强大,却不适用。所以形成许多中小企业不敢投资或不愿投资的现象。
(2)企业管理者观念滞后。中小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因为生存竞争激烈,往往只关注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发展观念。对信息化的理解也仅停留在信息处理,打印服务等方面。对它未来能带给企业发展的动力理解不足,不愿对此大力投入。
(3)缺乏信息技术人才。长期以来,物流企业只重视那些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很少,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企业中的一般员工和管理人员往往来自传统物流行业,对仓储、运输、装卸、包装等专业知识精通,但是对计算机操作与应用知识缺乏。
三、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可以采用应用服务提供商模式完成信息化建设。
目前国内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通常采用三种模式,即自己开发,与IT企业合作开发,外包给专业公司。对于中小物流企业来说,成本较低的外包模式相对较为适合。
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是指在共同签署的外包协议或合同的基础上(包括价格、服务水平、商业机密等),客户将其部分或全部与业务流程相关的应用委托给服务商,服务商不仅要负责应用程序的建立、维护与升级,还要对应用系统进行管理。ASP作为外包租用的信息化方法,企业的信息化所需的硬、软件平台均由第三方提供,企业只是租用其中所需功能模块。ASP通过互联网实现,客户企业通过互联网登录第三方服务平台的主页,然后进入系统使用其中的各种应用功能服务,例如销售管理、人事管理、电子邮件等。
ASP成本低廉,物流企业只需承担租用费用,缓解一次性投资的压力。而且不需要承担对系统的维护和升级,不需要配备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然ASP对中小物流企业也有弱点,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注意避免数据损坏或丢失。对ASP商而言,中小物流企业市场机会较多,灵活性大,应注意在标准化模块的基础上,开发针对不同需求的个性化功能服务。
2、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局部解决方案或软件。
中小物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选择合适的软件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前文所分析的,目前物流软件供应商们过多关注高端市场,总是喜欢开发功能齐全的软件产品。较低价位、简单易用、适用于小企业的软件较少。有很多在信息化建设中进行投资的中小企业往往盲目建立一些大而全的信息系统,不能解决中小物流企业的现实问题,致使更多的中小物流企业不敢投入,造成恶性循环。因此,中小物流企业在进行信息系统的选择时,首先应做企业的评估和调查,分析企业的需求,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局部解决方案而不是全面方案。现在,也有一些企业已经注意到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这个市场空白点,针对中小企业需求开发相应的信息化方案。如IBM软件部向国内外合作伙伴推出中小企业解决方案快速启动计划,SAP一直贯彻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灯塔计划,金蝶推出了东方明珠计划。中小物流企业可以在这些供应商提供的方案中去选择适合中小企业简单作业需求的中低端信息系统软件,打造适合自身的信息化实施方式。
3、提升中小物流企业管理观念。
中小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战略及发展观念较为滞后,很多企业仍沿用传统的揽货、运输,装卸等运作方式运转,非标准的流程是很多的。信息系统意味着标准化,许多企业管理者总认为这种标准化降低了效率,所以中小物流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的积极性不高。后果就是使企业被限制在低水平运作的层面上。因此,要推动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让管理者提升管理观念,让中小物流企业管理者加入到建设进程中,明确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认识到信息化是提升企业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信息化的成果和过程有个合理的预期。
总之,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水平还不能满足未来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随着竞争的加剧,物流行业和现代物流需求的发展,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实施将成为未来竞争中的制胜法宝之一。
作者单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陈子侠,琚春华. 国内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分析与思考[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12:15-19.省略/Html/wenku/hyxxh/58753108413.html/.2007-8-6.
非法人实体源自事业部制组织运营模式,是按产品、业务或地区设立事业部,每个事业部各有较完整职能的机构。非法人实体在集团最高决策层的授权下享有一定的经营权,集团赋予非法人实体负责人自主权,企业中各非法人实体之间的协作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烟草工业企业非法人实体物流中心的建设,是对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但相对独立运行的业务模块所开展的一种准事业部制的新型管理模式,在保障企业核心业务高效运营、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专业化生产与管理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一、烟草工业企业物流中心推进非法人实体化运作的重要性
(一)响应行业管理要求、行业整体的调控
烟草一直属于高利润垄断行业,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及世界控烟形势的日益严峻,同时国内烟草行业竞争也十分激烈,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成为每个烟草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为此国家烟草局提出要把物流打造成为行业核心业务的目标,这是站在国家的高度上的战略举措,是为了应对将来烟草行业的全面开放,是为了使高度垄断的烟草行业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对于省市级公司而言,何尝不面临着这些问题?为提升烟草行业工业企业物流中心和商业企业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成本意识、运营能力和竞争水平,2013年10月25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印发意见要求,在工商企业开展物流非法人实体化运作。烟草物流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业务,蓄势踏上了现代物流建设的新征途。其中,物流中心非法人实体化运作的推进实施,无疑是烟草工业企业现代物流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对国际竞争
烟草行业已形成电话访销、网上订货、电子结算和具有先进信息技术、先进运输工具及高效、快捷的物流系统。但是在新的环境下烟草物流环节并没有形成物流业务本身的核心竞争力与核心业务。在行业即将面临的烟草市场的逐步开放,面对已经适应市场竞争的外国烟草企业的挑战时,我们应该推进烟草行业物流中心非法人实体化建设,提升企业物流业务竞争力。
(三)优化资源配置,保障企业高效运营
通过非法人实体建设,烟草工业企业物流中心建立统一的业务运作体系,提高了物流中心凝聚力,突出物流中心个性特色,搭建了与技术、生产、营销等部门的议事沟通协调平台,既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作业流程及标准的统一,又可避免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现象,提高了各部门协同合作的能力,增强了企业活力。
(四)应对潜在的物流竞争对手
由于烟草专卖的限制,烟草行业在物流业务运作上目前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但是不少社会先进物流和国际潜在竞争对手都在完全市场化的运作下发展壮大,随时可能成为直接的竞争对手。专业的物流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网络,拥有丰富的物流资源,并且精通物流业务。零售行业也是烟草行业的潜在竞争对手之一,因为它们拥有渠道,可以直接和终端客户打交道。现在卷烟在专卖体制下只能在专门的卷烟零售户销售,一旦零售行业获得许可经营卷烟业务,将是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
二、物流中心推进非法人实体运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统一的物流管理
目前我国烟草工业企业在物流运输管理方面还较为落后,通常是每个环节以自我为中心点,呈发散性向四周辐射,仓库定位不合理,不符合规模运输经济原则,浪费大量物流资源,缺少大型、统一的配套运输设备,尤其是在原料供应环节的运输过程中会给烟草工业企业的供应物流带来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生产中断。
(二)相关人员存在认识障碍
部分单位领导和物流从业人员认为开展非法人实体工作主要是要整合人员、整合业务,担忧整合人员后的编制、工资分配等问题会打破现有平衡,担忧物流中心人员过度集中,增加管理难度。
(三)物流工作不平衡
省级系统物流管理水平不平衡,较多市州公司还是按照老的运作模式,基础设施水平不平衡,有的市公司已完成了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的市公司才开始投入使用,而有的市公司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则较为落后,或正在筹备改建之中,中转站建设的进度也偏慢。
(四)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虽然烟草行业自2012年以来对于物流信息技术给予高度重视,将各种先进信息技术成果应用于烟草行业物流领域,行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但是信息化建设的进度与物流发展相对滞后,物流管理综合平台在很多省工业公司还处在试点阶段,没有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应用,利用信息化对运输路线的优化软件还没在全省推广,这些都将成为物流管理和运行水平提升的瓶颈。
三、物流中心推进非法人实体运作的策略
(一)明确物流中心“物流经营者”的职能定位。
在非法人实体模式下,物流中心是集团物流整体解决方案的制定者和经营者,承担集团物流经营管理和物流业务执行的责任,在集团的直接授权和服从其指挥的前提下,接受集团的业务指导、考核评价和管理监督。集团应授予物流中心相对独立的经营决策权、财务管理权、干部管理权和人事劳资管理权等,以确保物流中心拥有灵活开展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各项权利。通过为集团和相关方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物流服务,支撑集团可持续发展。经营者的定位,要求物流中心站在集团的高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视野覆盖集团生产经营全过程,从满足生产所需、保障市场供应的物流专业属性,扩展到物流效率、物流服务、物流成本、物流安全等物流经济属性上来。
(二)创新物流中心管理模式,不断提升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
烟草工业企业需要联系实际、积极探索、推进符合自身特色的物流中心非法人实体化运作模式。可以尝试把原来分散在集团各部门和省内所属卷烟厂的物流业务、资源和人员,一次性划转到物流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开始实体化运作。明确集团对物流中心的考核和监督权利,同时授予物流中心相对独立的经营决策权、财务管理权、干部管理权和人事劳资管理权等,以确保物流中心拥有灵活开展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各项权利。年终集团综合考核物流中心的经营绩效和规范化水平,干部职工的收入水平取决于集团税利完成业绩和物流中心的经营绩效。
(三)建立统一的物流业务运作体系
根据供应链管理思想和物流整合的要求,通过整合资源,集中采购,信息共享,消除重复与浪费,最终构建一种节能高效的供应,生产、配送物流体系,物流中心对集团下各烟厂物流业务进行整合,实现对所有物流业务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监督考核,有效提升市场反应速度和资源利用效率,最终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
(四)建立精简、扁平、高效的物流组织机构
物流中心需按照精简、扁平、高效的原则,大力推进非法人实体建设,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机构,理顺内部关系,消除管理障碍,激发发展活力,积极打造富有效率、充满活力、行为规范的物流中心。重新建构企业流程,让市场竞争的压力直接传递到企业内部,并且建立相应的传导机制,才能不断提升物流中心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是企业提升基础管理能力的技术支持。目前烟草工业企业物流中心普遍存在信息传递缓慢、循环机制不良等问题。物流中心应运用好信息化平台,寻找到一条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缩短管理距离、提高管理效率的技术途径,解决好循环机制不良的问题。
(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物流队伍
全面分析物流人员队伍结构,根据人员特点合理制定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程,选择培训师资和教材,建立多层次的员工培训体系;通过与高校合作办学、选派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发展潜力的骨干学习MBA的课程等形式培养专业型人才;利用行业内技术骨干,努力培养自己的内训师资队伍。同时,统筹处理好岗位提升与能力提升的关系,积极引导物流队伍的每一名员工正确看待岗位和能力的关系,使他们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能着眼全局、提升能力、尽好责任。
(六)加强物流中心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推动创新的有效手段、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必要保障。物流中心要以支撑“管理创一流”活动、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目标,以建立健全符合行业工作实际且运行有效的标准化工作机制以及覆盖主要业务和基础工作的企业标准体系为重点,以标准化示范企业建设为引领,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确保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落地实施、发挥作用。
[关键词]: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 物流 板块 EDI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在由生产、流通、消费组成的经济社会中,流通领域(由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四部分组成)将起到愈来愈大的作用,特别是物流产业的发展有可能代替商流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因为没有比物流更能消除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时间与空间障碍的了。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跨国、跨地域、跨行业的物流日趋繁忙,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与传统运输、仓储相比,现代物流更加重视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同步运用,信息化建设成了物流企业实现运营管理现代化的核心问题。
在如此情形下,我国的物流企业应该知道怎样按信息化、网络化来调整自己的战略,即从观念上的信息化到与企业内部管理、运营的信息化、网络化,再到与企业外部联系的信息化、网络化。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物流运营管理信息系统。从功能上说,应包括数据交换功能、信息服务功能、会员服务功能、在线交易功能、智能配送功能等;要涵盖信息技术、信息流、信息传输、信息集成库等。通过建立这样的物流信息系统,形成一个现代化的集数据采集、加工、存储、检索和输出于一体的数据处理中心及其配套传输网络,是实现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条件。
二、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就是全球化和信息化,这给企业的竞争环境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向所有传统企业提出了新的竞争规则。传统的物流企业如何向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新型企业转型也就成了有识者的必然选择。
在信息化时代,创造财富最多的产业是服务业;价值比高的产品是软件,而不是硬件。同时,传统产业的价值明显处于下降态势,其创造的价值也在变小。目前,就我国物流业来说,虽然只要有仓储、运输等设施就还能赚到钱,但信息化对企业的人才、创新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带来了新的价值增长方式。比如说,人们日渐了解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有的有少量的仓库或运输车辆,有的则什么储运设施都没有,但是它们却能创下比仓储、运输企业多几倍、甚至多更多倍的销售额。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的正是管理信息系统和销售网络系统创造价值,而具体的储运作业则外包给别的仓储、运输公司,这就是创新的信息化软件系统所带来的价值。传统的物流企业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会落伍,甚至最终被淘汰出局。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传统的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大概会经历三个变化期:第一是以网络技术为先导的先进物流企业相继出现,传统的业界竞争规则、竞争秩序受到冲击和破坏。第二是传统物流企业由于受到冲击而感受到整个经济模式的变化而开始变革,并逐步走向适应新的信息时代。而没有先期准备的企业改革起来会很难。第三是,传统的物流企业靠自身完成信息化变革,或者和网络企业合作,真正融入新的企业时代。应当说,现在所有的传统的物流企业都处在这个向现代化物流业态的转型和发展的潮流中。对此视而不见、抱残守缺而不能转型的企业会感到钱越来越难赚,到后来难免会走向被挤出市场的结局。
三、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前的业务内容多数仍停留在仓储、运输和搬运上,从硬件到软件与企业要求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服务还有很大的差距。当前,国内能够做到提供综合型物流服务的企业尚不普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的功能还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从有关调查来看,作为物流现代化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统日益成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瓶颈”,物流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是物流需求企业选择物流供应商的主要因素。我国只有39%的物流供给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说明我国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1]
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使我国物流企业在经营技术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尽管我国的物流信息软件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资金投入不足,使技术进步缓慢;另一方面则在经营理念上未能跟上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步伐,大多数物流企业不愿意在发展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上投入资金,而且即使已经建立了一定档次的信息管理系统,也未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四、物流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
物流企业应注重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的能力以及物流的专门知识,对物流系统进行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从发达国家来看,现代物流重视功能式设计、执行以及管理客户供应链中的物流需求,其特点是依据信息和物流专业知识,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
物流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针对环境带来的挑战而做出的基于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它是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管理思想、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所开发的信息系统。[2]它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知识等资源,实施物流业务、控制物流业务、支持物流决策、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以提高物流企业业务的效率及决策的科学性,其最终目的是形成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物流信息系统正在向信息分类的集成化、系统功能的模块化、信息采集的在线化、信息存储的集中化、信息处理的智能化以及信息处理的可视化方向发展。
信息系统首先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提高了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发运、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使订货、保管、运输、流通加工实现一体化;其次,物流企业可以更方便地使用信息技术与需求企业进行交流与协作,企业间的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我国加入WTO形势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背景下,企业的物流活动日益国际化、全球化、网络化和标准化,“生产零库存”、“JIT”、“供应链管理”、“到线结算”、“供应商管理库存”等国际新型物流管理模式已在广泛应用,而这些模式的开展是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分不开的。
五、建设信息系统的目标体系原则
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战略目标是围绕从生产要素到消费者之间时间和空间上的需求,能够处理从制造、运输、装卸、包装、仓储、加工、分拣、配送等各个环节中产生的各种信息,使信息能够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快速准确传递到现代物流供应链上所有相关的企业、物流公司、政府部门及客户或公司。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要紧密结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
物流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的、极其复杂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涵盖了多种不同的作业方式,为了与业务发展同步,物流企业建设物流信息系统遵循的原则是: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可操作性强。因为物流流程信息系统规模大、使用周期长,所以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必须要具有前瞻性,同时又要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建设物流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应同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信息系统战略规划起点要高,不宜反复修改,避免投资损失,符合现代物流的要求;二是信息系统规划要力争纳入本市或本区域城市总体战略规划,适应本市或本区域战略发展要求;三是建设信息系统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好高骛远,做到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六、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框架模式
根据信息系统应具备的五类功能,即数据交换功能、信息服务功能、会员服务功能、在线交易功能、智能配送功能,按照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建设近期功能(数据交换功能、信息服务功能、会员服务功能、在线交易功能)项目,再建设远期功能(智能配送、GPS货物跟踪等功能)项目。这些项目涉及现代物流宽带网络系统、物流业务信息系统、现代物流中心内部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及商务信息系统。
1、数据交换功能板块
数据交换功能板块是信息系统核心功能,是指对电子单证的翻译、转换和通信,包括网上报关、报检、许可证申请、结算、缴税、退税、客户与商家的业务往来等与信息系统连接的用户间的信息交换。在这个板块,所有需要传递数据的单位都与信息系统相连,要传递的单证信息先传递到信息系统,再由信息系统根据电子数据中的接收方转发到相应单位,接收单位将收到的电子单证信息经转换后送到内部系统处理。
2、信息服务功能板块
信息服务功能板块包括水、陆、航空、多式联运价格体系、新闻和公告、电子政务指南、货源程序和运力、航班航期、空车配载、铁路车次、适箱货源、政策法规等。在这个板块应建立内部管理信息服务系统,组建局域网并通过DDN或拨号方式与信息中心联网,同时在服务现场端,配备工作站,实行计算机全程管理,及时、搜集、下载有关信息。
3、会员服务功能板块
会员服务功能板块主要包括会员单证管理、会员的货物状态和位置跟踪、交易跟踪、交易统计、会员资信评估等内容。在这个板块中要建设接口系统,接入合作伙伴信息、客户信息系统及业务管理系统,实行订单管理,物流查询及物流信息反馈。
4、在线交易功能板块
在线交易功能板块即交易系统是为供方和需方提供一个虚拟交易市场,各方可和查询供需信息,对感兴趣的信息可进一步洽谈。在这个板块,要建立商务信息系统。以电子数据处理、互联网络、数据交换和资金汇总技术为基础,集信息交流、商谈、订货、发货、运输、报关、保险、商检、动植检和银行结算为一体,加速业务开展,并规范整个商贸业务的发生、发展和结算过程。
5、智能配送功能板块
智能配送功能板块:一是要建设GPS货物跟踪系统。用户能随时随地通过电话或互联网查询自己货物的状态和位置,并可动态提供最佳路线。二是建设与结算支付相关的金融、保险、税务运行系统,以真正实现一体化的网上交易。三是EDI及互联网系统。EDI专线方式业务费用很大,大部分中小企业无力承担,但如果将EDI的应用移植到互联网上,则会大幅度降低费用。因此,通过互联网也能获得EDI服务。
七、结论
物流企业实现运营管理信息化既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实物流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又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物流运营水平的关键。随着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推广,不仅会带来整个行业的升级,而且也会有利于形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生产加工企业之所以热衷于搞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有物流,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企业与物流需求企业之间信息闭塞,物流需求无法与外界进行适时沟通。只有利用信息化管理和网络技术,才有可能使企业将物流需求信息迅速传达物流企业,从而得到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进而达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目前,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被各级政府提高到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推行,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加快物流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软件实现高效率的集成化管理,最终目标将是尽快组建起全社会范围内的大物流和大流通,从而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增强我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竞争力提供有力的现代物流产业支持。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104-03
21世纪,世界物流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立技术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已成为现代国际物流的关键。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在我国已呈现了迅猛增长的势头,第三方物流企业也逐渐发展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但要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适应国际物流的潮流,必须加快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物流信息化是实现现代物流系统化、国际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最基本的技术支撑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
1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是在利用现代通信工具和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贸易等现代商务活动,实现了商品交易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减少了商业的中间环节,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率。电子商务过程包含着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银行的发展,前“三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已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实现,而物流除了少数数字化商品和服务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外,大部分商品要通过实实在在的物流来完成。物流是产品实体从供应地向接受地流动的过程,只有通过物流,将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到需求者的手中。因此,物流效率是客户评价电子商务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当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通过互联网高速实现后,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将成为顾客选择企业的决定性因素,它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向物流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电子商务下,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物流的运动方向,而且也决定物流的运作方式。物流的信息化可以有效实现物流的实时控制,实现物流的智能化和合理化。其次,网络对物流的实时控制是以整体物流来进行的。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并通过条形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应及有效的客户反映、企业资源计划等技术实现。因此,电子商务时代,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
2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的20多年来,我国物流行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物流信息化市场近期呈现二元结构发展:即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少数先进企业为主要客户群的高端市场和以国内中小企业客户为主,通过逐步信息化来完善自身物流业务的低端市场。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EDI系统进行物流数据交换,实施物流作业活动和相关增值业务;条形码的应用为连锁配送的信息管理打下了基础,GPS车辆跟踪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刚刚起步,普遍采用的是电话跟踪模式。一些较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设立了软件开发部门,外资企业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带动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国内软件开发商开发了综合物流信息系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提供了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初步条件。至今,已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干线传输网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创造了基本条件。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应用在基础信息层面,高层次的应用如促进流程改造与优化、支持决策等提升物流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环节仍然相当薄弱。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活动信息化程度还很低,不能打破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是信息化问题的根本所在,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导致配送决策的制定往往不是全面的,也是不合理的,不能最终实现合理化资源配置,缺乏适合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完备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这导致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效率低下和服务水平低,运作成本高,作业速度慢,物流信息难以获得,让电子商务企业很难获得竞争优势。
3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及其分析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影响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主要障碍及其分析如 下:
(1)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企业规模偏小,物流活动自营组织完成。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格局,除了新兴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外,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2)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环境制度有待完善,物流技术标准化滞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物流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和物流标准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作业工具和技术方法等方面还未形成能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信息采集交换、信息系统及信息平台运行等缺乏统一、有序的技术规则。因而,导致物流资源严重浪费,效率和效益普遍不高,很难实现物流多功能、一体化运作,也难以与国际物流活动接轨。
(3)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不足,还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形式轻实效”等倾向。国内物流企业在信息系统中的投入只占其销售额的0.1%~0.3%,而国外一般占到1.2%~2%;国内物流企业在信息系统中投入的硬件与软件之比为5∶1,国外一般是1∶1或1∶1.2,这样的投资结构,不能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
(4)信息化建设协调不完善,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目前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普遍存在“信息孤岛”,信息资源的社会交换、开发与利用水平很低。物流信息系统工程复杂程度高和技术难度大,建设初期企业没有根据自身实际与发展目标,进行总体规划,考虑技术引进和二次开发的关系。
(5)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低,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受观念和条件的限制,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没有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尚未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对物流过程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如货物组配方案、最优库存管理、运输最佳线路等还处于人工、半人工状态,使整个物流过程的技术支持比较落后,所提供的服务在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等方面还处于较低水平。不少第三方物流企业仍然依靠电话、传真、手工单证等传统物流手段,进行物流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极低。
(6)人才问题。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国家列为12类紧缺人才之一,物流专业技术研究和应用人才相当缺乏。我国极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工作人员往往是学校的老师或计算机公司的工作人员,他们对企业的物流管理业务缺乏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很难对整个物流系统流程做出合理的功能需求分析。另外,企业管理人员中较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弱。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中严重缺乏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多类型、多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和系统性、综合性的复合型人才。
4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策略
4.1政府着力营造并优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生存环境
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物流发展的细化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改善现行管理体制,打破条块分割、行业垄断、地方封锁、企业之间毫无关联的局限,建立条块之间物流工作的联系会议制度,加强协调,做到全面统筹、整体布局,设计能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存量资源,又能优化增量配置的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物流产业发展规则,并充分依靠市场活力、不随意干涉市场自我运行规律。相应地,各地方政府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引入竞争机制,整合、简化行政管理的手续,不该管的坚决不管,制定恰当的价格和税收、市场准入政策及相应的法规制度,并与国际物流法律秩序保持衔接和一致。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以弥补市场机制不足,做到市场竞争秩序的公平、公正、公开和统一,使整个产业合理配置、协调发展。政府不仅要踏踏实实改善硬环境,加大基础设施与物流园区建设,而且要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服务管理体系,促进物流活动向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4.2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创造适合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的物流信息化的应用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示范与领导,统一规划,在商业信息化、物流标准化、现代物流建设中的共性技术等方面政府要予以经费支持。同时,政府应重点支持公益性的数据库和电子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建立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制定相应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数据库和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特别是联结生产企业、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政府及其他配套服务业的统一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交换。其次,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形网络,如果企业规模较大、资金较雄厚,又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可自建经营网站;如果仅有零星业务,或者资金紧张、技术力量薄弱,或考虑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共建或共用网站;还可与大客户合资或合作,共建网站。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建立信息网络,利用互联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企业自身的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对与物流相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储存和传递来达到对物流活动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为企业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提供迅速、准确、及时、全面的物流信息是现代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4.3建立一套科学且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激励机制
首先,政府要建立一个好的评价体系,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做得好的,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奖励,并通过多种媒体向外界进行宣传,介绍他们如何重视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以改进当前的物流管理水平,做出更好的物流决策,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不但要使第三方物流企业保持较高的服务质量,还要激励他们有动力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创新,为自身与委托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其次,要积极发挥中介机构(特别是物流协会与信息监理部门)的作用,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甄别。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应用人员建立一个好的考核标准,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等多种考核方式,对企业物流信息化有创新的人员给予奖励,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相关人员晋升职务、职称等的重要依据之一,激励员工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4.4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和强化培训机制
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是要有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管理者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整体的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政府应当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协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和在职培训工作,特别是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物流领域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人才。同时,加强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强化物流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并将参加职业培训及获得资格证书作为信息化从业人员上岗的基本条件。另外,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重视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促使员工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以满足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媛媛,罗立宁.技术创新与第三方物流信息化[J].科技与产业,2006(4):41-44.
[2]董雷,刘凯.信息化进程与现代物流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6(5):17-19.
[3]梁登攀,赵一飞.我国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1):115-119.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 信息化 建设 应用
一、对现代物流企业信息化的认识
现代物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是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核心是突出系统整合的理念,对分散的储存、运输、装卸、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物流配送最有效、经济的方式是通过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与传统的物流配送相比,现代物流配送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使管理涵盖物流配送的全过程,实现了物流配送高效、便捷、安全、准时。
一般认为,物流企业信息化指物流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物流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过程。物流企业的信息资源包括企业间、企业内和物流配送过程中所产生数据的全部记录,由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必须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信息系统储存的信息必须具有易得性。一个方面信息系统应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将各类基础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信息系统应能向信息需求方提供简易、快捷地获取信息的方式。其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必须保证精确性。该信息必须能够准确反映物流配送中心处理货物的状况,以衡量物流配送的整体业务运作能力。第三,信息系统处理信息必须及时、快速。当物流配送活动发生时,该活动在信息系统内应及时有相关信息反馈。
二、现代物流配送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
物流企业要想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物流配送的管理与控制,必须在物流配送中心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实现各种信息资源共享。物流配送中心通过信息系统快速反馈的信息流来控制和调节物流,对运输车队实施有效控制和最优化管理,提高运输车队的货物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
物流配送中心既是信息管理中心也是生产调度中心,是物流配送企业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汇点,物流企业和供货商家之间、物流企业与需求客户之间的信息流在此汇总管理,物流配送企业所接订单的货物进货、分拣、运输、装卸等任务在此进行调度。为了实现以上职能,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必须包含以下信息数据库:
一是客户信息数据库,包括供货商家信息数据库和需求客户信息数据库。供货商家信息数据库中包括供方的基本信息,如单位名称、地址、负责人、联系方式、历史往来记录、等级评价等客户关系基本信息;还应该包括订单要配送的货物信息,如货物名称、数量、供货地点、供货时间、负责人、联系方式等。同样,需求客户信息数据库中也包括需求客户的基本信息,以及订单要配送货物的目的地信息。
二是物流配送企业运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包括运输车辆和驾驶员信息数据库。运输车辆信息包括物流配送企业所能支配的所有运输车辆的信息,如车辆型号、载重量、车况、车辆联系方式、车辆目前所在地等具体信息;驾驶员信息应该包括驾驶人员的相关信息,如个人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行车记录、事故记录和业务能力等。
三是道路及天气信息数据库。道路交通信息包括物流配送企业业务范围内交通状况的详细信息,如业务范围内各地点里程数据,道路安全指数,收费站情况,各种道路行车所限的吨位,桥梁所限的载重量等;天气状况包括业务范围内地区的近日天气形势,行车安全指数。
四是运输车队运行动态信息数据库。运行动态信息包括在途车辆的定位和监控信息以及驾驶人员途中反馈的即时信息,如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位置,车队是否按照预设运输路线运行,驾驶人员反馈的路途异常情况等。
五是辅助信息数据库。库中记录相关参考信息,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参考信息包括收录所经过地区的各种交通法规和安全行车规定,车辆过去的运行历史记录,突发事件处理案例信息;数据统计分析包括对空载、满载、延时、准时以及运行成本的统计分析等。
三、现代物流配送企业信息化管理内容
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将为现代物流企业内部管理、车辆调度、客户服务三个方面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强大的支持,使物流企业对物流配送的管理实现精确性、全程性、经济性、灵活性、可靠性和及时性。
首先实现物流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物流企业分析研究市场,开展针对性的市场营销,受理客户货物运输服务订单,编制货运计划,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货运计划进行监控,形成货运计划、资源调度、配送跟踪的全过程物流管理,充分发挥运输工具的效能,建立快捷货物运输管理体系,完成经营目标。信息化使物流配送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管理与运力有关的资源,如车队、车辆、司机,并根据客户需求自动查询、快速调用运力资源,保证客户订单及时、准确的得到处理。物流配送企业还可以进行业务跟踪,将调度运单与运输任务执行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实现对运单完成过程的监督。
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突发事件的处理效率。配送车辆发生故障是运输过程中最常见的突发事件,为了降低和减小由于这类突发事件而产生的损失,可以为配送车辆安装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移动通信系统,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该系统随时监测运输中的车辆情况,保持即时联络;可以为驾驶员配备移动通信工具,保证车辆驾驶员与配送中心的实时联系,当发生意外情况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保证货物的安全。
现代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对跟运输效率有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为企业提高运输效率提供参考;统计运力资源消耗的成本,如车辆行驶里程及油耗等,可以为结算、对账和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参考;根据车辆运行的历史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为司机的稽查或考核提供参考等等。
其次是实现配送车辆调度管理信息化。根据物流配送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供方信息、需方信息、车辆信息、道路交通信息,并通过对货物的分析,配载的计算,以及最佳运输路线的选择,进行优化整合,可以设计出最合理、最优的物流配送车辆调度管理方案。同时物流配送中心还可以根据各种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信息进行配送方案调整,或者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对配送车辆进行重新调度,将损失降到最低。如根据供需方信息和及时更新道路交通信息合理优化配置物流配送车辆和物流路线,达到物流配送过程时间最少,路径最短,实现资源最合理的利用;当出现供需关系变化、道路交通状况变化、车辆性能故障、驾驶员身体状况等突发事件,对原来的配送方案产生不利影响时,物流配送中心及时变更物流配送车辆调度方案。
第三是实现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管理信息化。物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物流企业要高度重视客户服务,必须跟踪记录与客户有关的详细信息和业务合作情况,以便与客户保持长期的联系,并通过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物流企业还可以根据客户价值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等级的客户实施不同的服务策略。为了增强客户的信任感,物流企业可以提供客户实时查询服务,使客户随时了解到货物的运输状态信息,以及货物运达目的地的整个过程;还可以在货物到达目的地后主动发送信息通知客户,使客户在第一时间知晓货物到达信息。
参考文献:
[1]黄梯云:信息管理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2]张瑞芳:我国汽车物流的发展趋势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05,(1):32~34
[3]李宗豪:论现代综合物流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1,(7):34~39
[4]李枫林杨小平: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及其挖掘研究[J].情报科学,2002,20(11):1215~1219
[5]王景恒:情报科学[J].情报科学,2006,24(5):709~712
关键词:物流企业;第三方;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当前,虽然我国的一些大中型国有物流企业如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外运集团等已经认识到信息服务的重要性,但我国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为此,我们研究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一、 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1)现有系统不能适应第三方物流进行全球物流供应链管理的需要。现代物流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不是当前单独某个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所能及的。由于传统的运输业、仓储业等各自为政、独自经营,相互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形成服务效率低下,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2)信息系统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由于物流信息系统是一项大型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涉及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工作基础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其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都很大。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期应根据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发展目标,进行总体规划。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物流服务企业业务存在很大的迥异性,国际上找不到一套完全适应各企业的通用软件。
(3)信息基础建设薄弱,缺少规范系统的信息结构。虽然大部分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在信息基础建设方面做得并不理想,这也为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后期的信息化建设制造了巨大困难。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不仅包括要对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各种资源建立一个规范统一的编码,而且信息的采集渠道和方式要规范、通畅、稳定;同时,还要研究对信息进行科学、合理、深入的加工处理流程方式。
(4)缺少信息化人才储备。基础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先决条件,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数据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设备、程序和数据问题,还要以人为本。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用计算机与其说是技术问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即人们常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二、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
物流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枝术(如EDI、INTERNER、GPS等)、信息平台、信息装备等,围绕物资的生产、采购、运输、储存、保管、分发、服务等物流全过程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传输和处理,实现物资的供应方、需求方、储存方等的有效协调和无缝连接。实现物流信息化体系主要由信息化标准、基础信息技术及设施、事务处理系统、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资源计划系统等构成、物流信息化枝术支撑体系是以信息化标;以信息技术和设施为基本元素,以办公或业务自动化等事务处理系统为基本应用,以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信息与决策系统实现物流供应管理与控制,以电子商务系统(包括电子采购、电子分发等)实现生产企业和物资需求者的供需关系,而通过资源计划系统实现与政府经济系统、企业作业系统接口。预测不同模式下物资资源需求,制定全面的资源计划。
三、 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要进行战略规划
在目前处于激烈竞争的物流市场上,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其受资金、硬件、人才等方面的约束,不可能成为综合物流提供商。因此,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要生存的话,必须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制定信息化战略必须从服务的角度出发,必须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这就要求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改变以前以规模效应获得经济效益的观念,而应该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的新服务。
四、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物流
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第三方物流在国外的物流市场上已占据了相当可观的份量,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日本约为80%;同时,欧州有24%、美国有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已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欧洲62%、美国72%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再增加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营运成本和效率,远远优于企业自营物流。它可以帮助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精干主业,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 因而,作为后发物流产业和物流市场大国,应树立新观念,立足于高起点,力争实现我国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璐遥.信息化建设中的基本原则浅析[J]. 四川兵工学报, 2003,24(5):25-27.
【关键词】烟草企业 业务流程整合 信息化
为了更好的提高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经营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烟草企业业务流程整合信息化势在必行。通过对各烟草烟草企业业务流程整合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好的推动整个烟草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一、对烟草企业业务流程信息化的研究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各烟草企业在实际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用到的工作流产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国际厂商的商品化软件,这些软件可以为广大烟草企业提供较为全面和多样化的服务,具有十分明显的应用优势。但在具体工作的应用过程中,烟草企业无法利用这些软件来对系统流程进行有效的集成。另一种产品是烟草行业应用软件的集成商自己开发出来的一些工具产品。这些产品大多是针对特定的烟草企业的,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不能将这些软件应用在其它业务系统中。所以,现有的工作流产品在进行单独应用的时候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因此无法很好的支持整个企业级的流程系统,于是导致各种情况的出现。
二、烟草企业业务流程整合信息化的作用
(一)实现对相关信息的密切观察。面向企业级的烟草企业业务流程整合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对相关信息的全面把握。及时的发现企业具体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并对企业的信息系统予以优化。
(二)实现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全面把握。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面向企业级的烟草企业业务流程整合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企业的管理者更好的把握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帮助企业更好的控制自身的实际生产和经营过程,深入分析实际运行效率。并能够很好的了解到各项运行指标等具体情况,实现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
三、面向企业级的烟草企业业务流程整合信息化建设
(一)建设目标。烟草企业实现业务流程整合信息化建设,可以构建起统一的业务流程管理平台,并实现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多层次、多视角的企业流程整合和监控,以满足信息管理者、业务管理者和业务操作者的流程管理需求,并集成代办任务、预警信息等相关内容。
(二)功能建设。建立起统一业务流程管理平台,并对各具体功能进行建设:1.查询功能。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的流程定义视图,随时在统一业务流程管理平台上查询到某个用户在某段时间内参与的具体业务流程的情况,以及某项工作正在处理的工作人员的数量。另外,还可以十分快捷的查看到系统节点和某项具体的工作等;2.合并功能。在进行烟草企业业务流程整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可以将系统分散的多个不同的流程进行合并,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大流程,并保证跨系统流程之间的良好衔接;3.监控功能。实行烟草企业业务流程整合信息化建设,要实现粗粒度的业务阶段监控,实时关注企业的具体业务情况。例如各专卖下的具体待办事项等情况,以及各种预警任务的具体情况等。另外还可以对各个业务流程实例的运转情况进行全程的监控,例如某个具体的流程正处于哪环节,已运行的环节有哪些,某个具体环节是由哪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处理的等。
(三)设计实现思路:1.各独立系统流程管理引擎在驱动本系统流程运转的同时,通知统一业务流程管理平台: 当前流程从哪个环节运转到哪个环节,环节参与者是谁等;2.统一业务流程管理平台收到通知后,相应地驱动本系统的流程实例的运转,使之与子系统的流程运行同步;3. 统一业务流程管理平台可以采用主动获取各独立系统流程实例数据,也可以读取各独立系统推送过来的通知,来驱动本系统的流程实例运转。
(四)设计要点。在企业业务流程整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烟草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一些建设要点:1.企业应具备基本的信息化架构(SOA)。企业要积极的构建起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础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保证企业的信息系统可以很好的将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和基础系统的任务连接起来,保证系统中的各项服务可以使用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企业的 IT 资源;2积极提高改造能力。企业对自身已有的信息系统的改造能力要具有充分的认识。并对原有各应用系统的流程管理工具需要少许改造,以便和统一业务流程管理平台集成。同时,对于企业已有的各开发商的流程引擎,可继续沿用,以保证整个系统中各子系统流程的正常运转;3.树立循环管理理念( PDCA)。要实施烟草企业级的业务流程整合,企业要积极的树立流程战略、流程设计、流程实施和流程监控的循环管理理念( PDCA)。企业要注意做好P (Plan)―计划;D (Design)―设计;C (Check)―检查;A (Act)―行动四方面的工作。(1)制定流程的战略。将战略指标分解为业务流程的目标体系,并通过流程实现战略的落实;(2)按照具体的流程战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设计,并予以优化;(3)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信息系统,具体落实各个业务流程;(4)对各业务流程进行合规管理,并监控流程的实际绩效和执行情况。
四、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信息化与企业发展形成了越来越密不可分的联系,信息化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工作效率、工作方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也了解到,面对企业级的烟草企业业务流程整合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对企业日常业务流程的高效控制,对各烟草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姚宇红.一种实现企业级业务流程整合的信息化建设思路[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1, (4):124.
1 物联网与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全球正面临着一次全新的物流信息化革命。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无线传感等方式,实现对物的智能化的管理、跟踪、监控等。目前,在多数发达国家中,都将物联网作为国家的战略体系之一,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科研院都对物联网以及相关领域进行科学和产业化攻关,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地位。随着RFID、传感器、软件、网络等关键技术的普及,物联网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但是,企业物流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异。在物联网技术背景下,在企业物流中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物流的效率,降低物流的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我国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但是发展方向明确,技术一流的企业总的来说比例还是较少。在发达国家中,企业在制定物流方面的决策时,大多会用计算机辅助决策,而在我国应用的企业则较少。目前很多企业仍旧处在网络建设以及应用软件建设的层面,对于业务流程以及操作方面的优化,仍旧处在起步阶段,信息化程度不高。根据我国物流企业的情况看,物流信息化存在创新体系不完善、应用领域较少、层次较低等问题,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虽然我国物联网的研究起步较早,但是在企业物流信息化方面的建设总的来说仍旧处在初级阶段,特别是一些规模不大的企业,对于物流的信息化管理接触的较少,发展不均衡;第二,大多数中小规模的物流企业仍旧在对基础网络以及应用软件系统进行建设,在整体管理上能力有所欠缺,信息化建设面临各种阻碍,企业上下游之间沟通不够,物流成本较高;第三,物流服务的功能比较少;第四,我国企业的物流结构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地区差异使得各地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进程不统一,总体有待提高。
2 物联网环境下物流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主要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现实中的事物和互联网相连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现实中的事物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空间,是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物联网的基础上,推进物流信息化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第一,物联网建设缺乏系统的标准。企业在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时,首先要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根据资源情况建立统一编码标准。同时,采取合理的数据采集方式进行信息采集时,还要研究信息的处理流程方式。
第二,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系统难以适应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需要。在物流的实践过程中,物体大多处于运动的状态,因此,物流企业必须要保证实时掌握物体所处状态,良好的系统可以保证物流过程的高效率实施,提高物流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在进行物流信息化管理时,要将系统建设作为核心建设工程。
第三,企业资源没有有效共享。企业中的运输、仓储、装卸仍旧处在单独运作的状态,没有将各个部门协调起来,形成联动机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第四,商业模式有待提高。目前很多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商业模式不够完善,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再加上信息化应用规模小,难以发挥物联网的智能性特点。
第五,物流设备制造方面。目前大多数物联网设备都是在国外制造的,国内的专利技术较少。
3 物联网环境下提高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相应的政策与标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进,想要加速我国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有相关的政策体系保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便利和方向指引,推动企业物流重视和加快信息化建设。同时,统一的标准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要建立相应的标准规范,使得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有章可循。
3.2 加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企业在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时,要分析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加快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整合各个企业中的资源,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在信息化平台上,可以将分散的货主和车辆进行匹配,从而提高企业物流的工作效率。
3.3 加快新型物流电子信息平台建设
通过电子标签、二维码等方式,实现对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和跟踪,实现人和物品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企业物流电子信息平台的建设,优化业务流程,梳理形成相应的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4 加强新技术研究
根据目前已有的信息系统,对系统中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减少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复性。我国大多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设备以及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因此,我国应当加强新技术研究,从政策上为企业指引发展方向,普及物联网关键技术,加强企业物流中物联网技术的实践作用,提高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进而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5 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
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效率低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人才。所以,应当加强对复合型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视物流培训,技能鉴定。可以通过校园引进、内部培训、人才招聘等多种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管理
一、物流信息化的意义
(一)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物流信息化首先要对物流活动中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信息共享将超越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的边界、企业的边界,使得供应链上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根据充分的信息来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市场定位,进行规范化的运作。
(二)流资源的整合
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物流的很多技术手段是停留在设施能力和设施水平的提高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特别是供应链形成以后,更重要的不是单一的设施水平的提高,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把资源整合到一起,来提高整体的运作效率,也就是说,信息处理的能力和信息管理的能力决定了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决定了对顾客提供高效率高水平服务的能力。
(三)多重价值的实现
1.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与普通的制造类企业不同,物流企业的业务承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体现出很强的非计划性。在项目接单后,又体现出极强的计划性,即整个项目必须遵循作业规范,一丝不苟地按规范执行,信息管理能力最直接地体现着一个现代物流企业的项目实施水平。任何一个物流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一方面信息流涉及的领域和地域不断扩大,而另一方面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对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企业落后的信息管理手段与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之间矛盾的唯一途径。
2.体现在物流企业的经营需要。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逐渐开始注重服务和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要素就是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客户需求信息获取、支持、反馈和交易的电子化;实现售后服务的自动化和长期化,从而保证长期而稳定的客户资源和利润空间。现代物流企业要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向客户提供及时快速的仓储、配送等专业服务和实时的货物跟踪服务等个性化信息咨询服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3.体现在物流企业物流合理化、物流效率的提高。物流信息化使物流企业接受订货和发出订货更为省力,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并防止发货、配送出现差错;使库存适量化,提高了资金利用率;缩短了从接受订货到发货的时间,提高订单处理的精度,提高搬运作业效率和运输效率;使物流合理化———物流一体化系统成为可能,而物流一体化系统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
二 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
(一)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太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总体运行质量不高,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我国物流活动的运行效率太低。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和发达国家相比,一直占据高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大约在10%左右,而我国已接近20%,约是发达国家的两倍。究其原因,物流信息化建设缓慢,物流信息沟通不畅首当其冲。据调查,在现存的物流企业中,以中小企业居多,它们规模小、资金少,由于本身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发展物流信息技术,再加上少数企业管理者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意识相对薄弱,这就直接导致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滞后,制约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二)基本的物流信息技术运用滞后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物流信息技术提供的良好平台,基本的物流信息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且运用较为广泛。比如条码技术,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条码技术在物流活动中的运用率已基本达到100%,但在我国,相关数据显示,只有大约25%的企业储运单元和货运单元有条码标志。另外,由于开发成本较高,且很多企业本身的信息基础较差,导致RFID(射频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十分有限。
(三)专业化物流信息技术人才欠缺
专业的物流信息化技术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也是制约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当前,许多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仓储和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其员工的思想认识、学历以及知识结构都还停留在传统物流发展的阶段,这离现代物流对专业化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急需培养一批既懂物流管理又掌握较高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三 推进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物流企业不但要把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而且还包括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等。物流企业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要求物流体系必须采用信息化运作方式,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即时传递,货物的自动识别、分拣和跟踪,以及生产、仓储、运输等各环节的协调。随着物流业地位的提高,它在国民经济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表现,物流活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使得物流信息化问题变得十分迫切。物流必须尽快实现信息化,提高自己的效率以适应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否则就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一)健全体制,转变观念,为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平台
企业物流信息化实施的成功与否与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流程、资金投入等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体制和观念是最主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管理者不仅要在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更要完善相应的制度来促进信息化工作的进展。其次,企业管理者观念转变也很重要。信息化必然带来流程的标准化,企业管理者应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将标准化带来的短期损害降到最低,否则,标准化就有可能损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管理就会进入“死胡同”。
(二)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物流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但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利用网络飞速发展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企业物流信息安全、稳定运行已迫在眉睫。在 进行信息化建设前,企业应有明确的规划,确保物流软件系统的规划安全性和运行安全性。一方面,应从战略上考虑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进程,不仅要考虑物流软件系统的实用性,而且还应注重其前瞻性和可扩展性,给将来物流业务的发展预留空间;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运行过程中本身应有强大的安全防范措施。除从用户鉴权的角度保证使用者具有合法的身份和权限外,还需采用防火墙和VPN等技术,以保证数据安全[3]。
(三)加大对员工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为企业物流信息化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物流信息化的顺利实施是在物流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发现、解决并处理问题,逐步进行优化而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强有力的信息技术人才是企业物流信息化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但相关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因此,短时间内就保证物流信息系统非常完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企业物流作业网点多,为保证每个信息环节都畅通,一线操作人员应时刻保证规范操作,这样才能促使信息化管理平稳接入。标准化的信息化引入必然需要改变员工传统的作业方式,所以,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的了解和自身网络技术操作业务素质的提高对物流信息化的成功实施意义重大,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才能保证日常工作的平稳运行。要保证物流信息系统的平稳运行,就必须加大对员工信息技术培训的力度,使之成为专业化的一线操作人员。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物流信息化系统
企业的物流信息化要以物流业务需求为前提,不仅考虑企业内部的物流体系,还要考虑与整个供应链的衔接,要改变“大而全”的传统思想。不少企业一进行信息化建设就什么都想上,既不切合自身实际,也不注重市场需求,往往引发一系列问题,看似非常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转,不仅浪费了大量资金,而且建设物流信息化的初衷也难以实现。判断物流信息系统的好坏,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应用效果。有的系统可能非常适合这个企业,但放在另一个企业身上却完全行不通。只有企业使用量身订制且符合其物流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系统,才能真正实现物流信息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物流信息化系统进行改进,物流信息化才能完全发挥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物流活动服务。
四 结语
物流信息化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而物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总之,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及时而准确地掌握各种信息,调动自己的可用资源,构筑起一体化的信息网络,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 石军刚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及途径分析[J] 中国商贸 2010,(9)
关键词: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问题;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发展,推动了物流业的迅速发展,所谓物流是指贯穿在整条产品供应链中,将原材料、产品等物品从供应地运送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整个过程有机的结合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1物流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将物流过程中的部分或全部信息进行采集、处理、识别、跟踪和查询等一系列活动。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调度系统改造成为现代物流企业重要工作,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2近些年来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制约了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科学分析现代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合理改造物流调度系统,促进物流企业的稳定发展。本文分析了现代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调度系统改造提出相关建议。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物流调度信息化水平较低,现有的物流调度信息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人工记忆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这种方式不仅容易出错,而且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使得货品供销存环节效率低下,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二是使用电子标签完全取代货品上条码的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这种方式虽然加快了出入库的流转速度、增加了查询和盘点精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标签的价格昂贵,远远高于条码,这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因此一些企业不愿意采取这种电子标签。3
(二)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性
一些企业在进行物流调度信息化系统设计时,没有注意到物流调度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这导致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无法为企业的物流系统以及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由于企业物流调度信息系统缺乏整体性,不利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市场预测,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也受到很大影响。4
(三)物流信息化化建设人才匮乏
进入21世纪,人才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依靠大量的相关领域人才,因此,加强人才的引入成为物流企业调度系统改造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匮乏,具有相关经验的人才较少,导致企业信息化改造进程缓慢,效果甚微。
表1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调度系统改造措施
(一)加强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
企业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平台是基于信息网路技术构建的物流公共服务体系,它主要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构建的物流公共服务系统,平台的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信息网络的构建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主机服务器等,数据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包括数据库和数据交换处理系统,物流呼叫中心、应用软件系统和网站门户以及数据外端接口。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平台是以呼叫中心和网站门户为入口的,该平台以呼叫中心和门户网站为人口,以应用服务系统作为平台的功能支撑,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信息和业务的综合服务。所有信息都会进行数字化处理,存储到数据库中,并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将应用系统和网站门户、呼叫中心以及外部系统联系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进而实现物流信息一体化处理和物流服务的全程跟踪。5
图2 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平台系统图
(二)加大先进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
为了加强企业物流调度系统的改造,企业应该加强对物流信息技术的引入和运用。随着物流信息化建设技术和研究与开发,一些高水平和高性能的物流信息化技术不断出现,并逐步应用于实践。现代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物流信息标准化平台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提升了物资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企业应该加大投入,积极引进相关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物流调度系统改造的顺利实施。6
(三)引进高素质人才,促进物流调度系统改造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逐渐成为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应该注重引进信息化人才,建立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企业应该积极的引进高素质物流信息管理人才,弥补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改造人才不足的困境。同时,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企业应该加强与高校的互动,积极吸收年轻的高素质人才,促进物流调度系统改造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开发与研究,企业物流调度系统改造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因此,企业必须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引进力度,加强物流调度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促进物流调度系统的信息化改造成功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初建.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9 (10).
2、欧阳苏腾.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通信.2011 ( 6).
3、刘筱兰.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统集成[J].物流技术, 2004(3).
4、任贺英,张锡英.构建电子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考[J].物流科技, 2005(2).
5、麦强盛.浅谈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J].物流科技,2008(4).
6、吴青.我国物流信息化的措施[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