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要点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要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要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要点

第1篇

【关键词】中职;解剖学;教学;分析;探讨

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课程中的课时安排相对较少且教学数量被过度重视,教学质量则会被忽视,课时数量缩减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准则相违背,此时中职教师应该正视中职教学现状,不仅要向学生教授课本知识,还应该在立足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逐一举例,做到言传身教、授之以渔。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对基本教学内容和基本临床护理操作知识等熟练掌握,之后在此基础上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以至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一、解剖学基础教学中,应对运动系统体表骨性知识和运动系统肌性知识等进行重点讲解

众所周知,人体中有206块骨和大约600多块骨骼肌,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中,教师不必对所有人体骨和人体骨骼肌进行全面系统介绍。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应对各个小结中骨性标志知识和相关肌性知识等进行重点讲解,此时教师需要讲解的主要内容包括露骨骨性标志和躯干骨骨性标志以及对应四肢骨骨性标志等。颅骨骨性标志主要有枕外隆突、乳突、下颌角、翼点,躯干骨骨性标志则分为第七颈椎棘突、胸骨角、剑突、全部胸腰椎棘突和肋弓,四肢骨骨性标志与前者不同,其主要分为肩胛骨下角、桡/尺骨茎突、髂嵴、髂前上棘、耻骨结节、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

应该了解到,全身肌性标志有咀嚼肌、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腹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上述人体骨性标志和人体饥性标志均在整体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起到辅助定位作用,可以对人体深部器官位置和血管以及相应神经走向等进行准确判定,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穿刺定位提供科学合理依据。中职教师在教授解剖学课程时应对每个课时进行详细教授,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从自身部位中找到正确位置,这样即可有效联系到临床实践,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若找到体内三角肌且同时指出人体肌肉注射正确部位即为人体内部三角肌中部,通过此种方法能够有效突出此类标志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能够深刻记住这类知识。

二、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与相应临床护理流程相结合

此条中首要一点就是将人体消化系统、人体呼吸系统、人体泌尿系统、人体生殖系统中各个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和人体器官功能相互联系,在此前提下将人体器官功能和临床护理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将学习顺序安排妥当,为后续解剖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在四大人体系统教授过程中应该将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功能―临床护理相结合的课时教学放在第一位,教师在人体器官形态结构讲解时应将人体脏器体表投影知识等进行重点讲解,进而联系临床以至能够为护理诊断工作提供科学化依据与合理化依据。

1.顺序教学法

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顺序教学方法,此方法对学生掌握以及有效吸收知识更为有利,且使学生在课程思路方面更清晰,掌握更牢固。人体消化系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都会按照器官顺序进行讲解,其基本教学顺序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教师在讲授此类知识的同时也应重点讲解人体脏器形态结构知识和人体脏器功能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等。胃壁结构特点教学中,胃底腺主要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之后在此基础上会适时参与蛋白质分解功能,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胃底腺壁细胞会分泌出盐酸和内因子等物质,此时盐酸则具有杀菌功能和激活人体胃蛋白酶原功能,内因子会对将回肠维生素B12吸收效能提升到最大限度,教师要将临床护理进行课堂教学融入,当胃粘膜出现损伤状况时,胃酸分泌会有所减少且会出现消化不良等状况。细菌生产繁殖会使人体胃酸分泌过多,会侵蚀胃和十二指肠等部位致使溃疡病状等产生。

2.脏器大体形态结构基础教学及体表投影基础教学相结合

人体重要内脏形态结构知识讲解和相应人体体表投影讲解等显得尤为重要,便于内外科护理系统疾病诊断教学和系统疾病护理教学等,内脏体表投影记忆工作也会从中受益,内外科护理疾病诊断效率和诊断质量也会有所提升,二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和关系,这也是解剖学基础教学得以长足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单就人体脏内结构与人体内脏功能而言,人体器官毗邻压缩则最为适宜,综上所述,中职教师在讲解解剖学知识时要侧重于内脏大体形态结构知识教学及人体体表投影知识教学等,在消化系统中胃、十二指肠、阑尾、肝脏、胆囊、胰腺的大体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在呼吸系统中肺的大体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泌尿系统中肾、输尿管、膀胱的大体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生殖系统中、输精管、前列腺、卵巢、输卵管、子宫的大体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

三、人体神经系统教学和人体脉管系统教学综述

1.人体脉管系统教学要点分析

应按照以够用教学原则进行中职解剖学基础知识教学,人体脉管系统检测时,护理专业学生和专业临床医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别,中职护理专业需要重点掌握好人体全身血管分支和具体浅表静脉走行,细小人体血管动脉血分布知识和人体静脉学收集范围知识等,教师只要稍有提及即可,在教学中插入护理常用静脉注射部位及动脉止血部位,动脉血压的测量,丰富课堂教学。而对于心脏,在讲授中需侧重于讲授心脏的大体形态结构、入口与出口及心脏的体表投影,这样可以为临床护理内、外科心脏系统疾病的讲授打下基础。

2.人体神经系统教学要点分析

应该了解到,人体神经系统知识对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而言极为困难,本人从多年教学经历中发现,在进行解剖学基础教学中不能对人体神经系统知识进行盲目讲解,这样就不会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和预期教学质量,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屡不清头绪,基本知识也会难以掌握。教师在讲解人体神经系统内容时应对中枢神经系统答题形态和对应概念着重讲解,不必拘泥于临床护理关系知识讲解中,脊髓内上、下行纤维素知识、脑干内的神经核团知识、内脏神经、脑和脊髓传导通路知识等通通可以略讲,要详细介绍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周围神经的主要分布,这样就使神经系统一章浅显易懂,有利于学生记忆深刻。

结束语

解剖学基础课程是我们在进行整体中职护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从实际角度而言,其实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解剖学基础教学内容应该与具体临床护理需要等教学知识紧密相连,最为常见的即为护理注射技术教学、穿刺技术教学、插管技术教学和急救技术教学以及相应诊疗技术教学等,上述教学内容教授过程中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应用到解剖学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第2篇

引起变态反应的真菌主要为空气传播非致病性腐生菌,真菌的孢子及菌丝均有抗原性,同属不同种的真菌可有交叉抗原性[1],临床上以发作性喘息为主要表现,与支气管哮喘、COPD急性发作等难以鉴别。为了提高对真菌感染诱发哮喘的诊断及治疗认识,现将我院2004²07~2007²12收治的外院或我院首诊误诊的28例真菌感染诱发哮喘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8例真菌感染诱发哮喘中,男20例,女8例,年龄(14~63)岁,平均(48.3±2.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8个月。其中外院或门诊首诊误诊的例次为支气管哮喘26例,肺癌5例,COPD急性发作6例,肺结核3例,心衰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这组病例均否认既往明显哮喘发作史,均经3种以上抗生素、抗病毒或抗结核治疗以及舒张气道对症处理无效,甚至病情加重。

1.2 临床表现有明显真菌暴露史者3例,余无明显接触史。临床表现均有急性发作的喘息,伴咳嗽、咳痰20例(71.4%),伴畏寒发热12例(42.8%),伴痰血至大量咯血7例(25%),伴胸痛5例(17.9%),伴头痛、流涕、咽痒3例(10.7%)。体征:28例均可用闻及肺部哮鸣音,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12例,呼吸音增粗5例,浅表淋巴结肿大2例,严重唇紫绀3例。

1.3 基础疾病上述病例中,除2例明显职业接触史外,余26例均存在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其中COPD 6例,恶性肿瘤3例、类风湿性疾病5例、支扩4例、慢性血液系统疾病4例、支气管肺囊肿2例,糖尿病5例、肺结核2例、手术2例、慢性肾衰1例、HIV感染1例。

1.4 辅助检查

1.4.1 影像学检查X线和或CT示肺部浸润表现为主,斑片状阴影,肺叶、段实变影15例,弥漫小结节影8例,肺野肿块5例,空洞或不规则低密度影4例。

1.4.2 病原学检查痰涂片找到同一真菌属>3次9例,痰真菌培养+找菌丝孢子阳性>2次21例,气管镜刷检涂片真菌阳性19例,BALY培养真菌阳性25例。

1.4.3 组织病理检查经皮肺穿物六胺银染色找到菌丝3例,开胸肺活检特染真菌阳性1例。

1.5 诊断要点[2]

1.5.1 临床诊断 包括病史采集、体检检查、X线胸片表现。

1.5.2 真菌学检查 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有时需多途径、多次反复检查才能确诊。

1.5.3 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中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是诊断真菌病及检查病原真菌的关键。

1.5.4 辅助诊断 有血清学检测、皮肤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查,临床尚需进一步展开。

2 治疗方法

以上28例患者在确认肝肾功能耐受、血常规检查正常情况下,平均分为2组治疗,即:对照组和治疗组。

2.1 对照组以抗真菌治疗为主,方案:氟康唑静脉滴注400 mg/d,连续3 d,后改200 mg/d持续2周。

2.2 治疗组除以上抗真菌治疗方案外,予中药方剂治疗,可用下方:

①双花20 g,连翘10 g,黄芩10 g,黄连10 g,芦根10 g,土茯苓10 g,浙贝母10 g。有高热者可加生石膏100 g,生地20 g。1剂/d,水煎服。

②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2支/次,3次/d,口服。或鱼腥草注射液50~100 ml/次,2次/d,静脉滴注。

③扶正治疗,玉屏风口服液,2支/次,2次/d。

以上2组均同时辅以舒张气道及免疫调节,止咳祛痰、营养支持治疗等。

3 治疗效果

规范治疗2周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疗效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略)

根据统计学原则,治疗组好转比值X2≈8.325 1,P

4 讨论

由于真菌孢子很小(常

综合28例患者诊断和治疗,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注意:①发病以男性为多,且大多有长期吸烟史,吸烟指数>800年支18例(64.1%)。考虑香烟中有害成分致支气管上皮纤毛受损,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肺泡吞噬细胞功能减弱,使得真菌吸入感染机率增高。②合并有基础疾病或机体免疫低下,尤其是接受大量广谱抗生素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目前真菌发病率显著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③既往无明显哮喘发作,且首次发作症状严重,迅速发展到低氧血症至呼吸衰竭者。④经阶段性抗生素、抗病毒或抗结核治疗并配以解痉对症处理无效,甚至病情加重。⑤一般治疗后影像学检查示肺部病灶无吸收,甚至进展。对于有以上特点的临床病例应加强诊断意识,提高实验室检测,准确诊断原发病,积极有效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 钟南山.支气管哮喘-基础与临床,第1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98

[2] 赵蓓蕾,施 毅,桑 红.现代肺部真菌病学,第1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1.

第3篇

资料与方法

例1:患儿,女,1岁10月,因“咳嗽,气喘3天”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粗,胸前偶可闻及少许哮鸣音,胸片提示为支气管肺炎,给予抗感染、止咳、祛痰、平喘综合治疗5天,疗效差。追问病史,患儿发病初有流涕、轻咳病史,咳嗽,气喘加重前,在玩耍时曾有口服瓜子史,有可能误吸瓜子仁导致支气管异物,即转上级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诊治,确诊为右侧主支气管异物(瓜子仁)。

例2:患儿,男,6岁,因“咳嗽,咳痰1个月余”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音,辅查胸片提示为支气管炎,查血常规、支原体抗体均大致正常,外院已静滴头孢呋辛钠及利巴韦林针剂11天,疗效欠佳,追问病史,该患儿婴儿期曾有面部湿疹病史,近1个月余咳嗽时轻时重,偶有灰尘吸入时,咳嗽加重,经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沙丁胺醇溶液0.5ml+糖皮质激素布地耐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1ml时,患儿咳嗽明显减轻,经静滴细辛脑针,患儿咳嗽症状渐消失,确诊为儿童变异性哮喘。

例3:患儿,男,5岁,因“咳嗽、咳谈5天”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音,查胸片提示为支气管肺炎,血象不高,查支原体抗体阴性,经头孢类+利巴韦林+氨溴索综合治疗10余天,病情无缓解,经上级医院查支原体抗体阳性,确诊为支原体肺炎,并给予红霉素针抗感染治疗7天,患儿病渐愈。

例4:患儿,3岁7个月,因“反复发热半月余”入院。查体:咽红,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音,心腹检查未见异常,辅查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查血常规、支原体抗体,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培养、胸片,报回均为正常,经头孢类抗感染治疗4天,患儿仍发热,体温37.5~39.5℃,复查胸片提示患儿为结核性胸膜炎,改用抗结核药物治疗5天,患儿发热渐好转。

讨 论

支气管异物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占绝大多数,由于该年龄段儿童进食喜嬉戏打闹,吞咽功能发育不全,故易出现异物吸入,加之年幼无知,不能确切表达是否吸入了异物,深部异物由于只阻塞叶、段部,肺功能失代偿,异物史更易被掩盖,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对于患儿家长提示可能有异物吸入史,有咳嗽,气喘症状,查体单侧呼吸音减低,辅查胸透示纵隔移向健侧或有纵隔摆动现象,或有肺不张,均应考虑支气管异物,对于支气管异物吸入时间长,体征不典型时,经抗感染治疗效果差时,仍应仔细追问患儿有无异物吸入史,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注意与此病鉴别。

变异性哮喘患儿,多有刺激性干咳,可无典型呼气相哮鸣音,辅查胸片可无肺实变,常有湿疹、过敏性鼻炎病史,对抗生素治疗无效,对沙丁氨醇溶液及普米令舒溶液雾化吸入效果明显,均要考虑此病,需进一步查肺功能测定及过敏源,避免呼吸道感染,一经确诊,应严格按照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呼吸道管理。

受基层医院条件所限,支原体肺炎患儿不可避免的可能检查不出支原体抗体阳性,或未在支原体感染阳性率较高的第2周抽血化验,故应根椐临床患儿咳嗽时痰黏稠不易咳出,咳嗽重而肺部体征轻,体征轻微但胸片阴影显著,对青霉素类、头孢类疗效差,对大环酯类药物治疗有效,仍应考虑到支原体感染所致肺炎,并注意抗支原体感染疗程应>3周,谨防患儿病情反复。

对于发热待查患儿,应充分考虑新疆地区为结核感染高发区,既使患儿无典型的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感染中毒症状,仍应注意排除此病,发热持续14天以上,均应常规复查胸片见典型胸膜增厚影,了解病情演变情况,同时也应注意,感染结核时,也可出现高热,并予试验性抗痨治疗有效,也可印证为结核感染,不应被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而掩盖,结核菌素试验假阴性反应也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所致。

以上案例,能较好地提醒我们应集思广义,考虑周全,应努力掌握各种呼吸系统疾病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才能尽量避免误诊治,才能运用自如,药到病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