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要点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要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要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要点

第1篇

【关键词】中职;解剖学;教学;分析;探讨

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课程中的课时安排相对较少且教学数量被过度重视,教学质量则会被忽视,课时数量缩减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准则相违背,此时中职教师应该正视中职教学现状,不仅要向学生教授课本知识,还应该在立足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逐一举例,做到言传身教、授之以渔。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对基本教学内容和基本临床护理操作知识等熟练掌握,之后在此基础上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以至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一、解剖学基础教学中,应对运动系统体表骨性知识和运动系统肌性知识等进行重点讲解

众所周知,人体中有206块骨和大约600多块骨骼肌,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中,教师不必对所有人体骨和人体骨骼肌进行全面系统介绍。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应对各个小结中骨性标志知识和相关肌性知识等进行重点讲解,此时教师需要讲解的主要内容包括露骨骨性标志和躯干骨骨性标志以及对应四肢骨骨性标志等。颅骨骨性标志主要有枕外隆突、乳突、下颌角、翼点,躯干骨骨性标志则分为第七颈椎棘突、胸骨角、剑突、全部胸腰椎棘突和肋弓,四肢骨骨性标志与前者不同,其主要分为肩胛骨下角、桡/尺骨茎突、髂嵴、髂前上棘、耻骨结节、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

应该了解到,全身肌性标志有咀嚼肌、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腹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上述人体骨性标志和人体饥性标志均在整体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起到辅助定位作用,可以对人体深部器官位置和血管以及相应神经走向等进行准确判定,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穿刺定位提供科学合理依据。中职教师在教授解剖学课程时应对每个课时进行详细教授,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从自身部位中找到正确位置,这样即可有效联系到临床实践,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若找到体内三角肌且同时指出人体肌肉注射正确部位即为人体内部三角肌中部,通过此种方法能够有效突出此类标志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能够深刻记住这类知识。

二、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与相应临床护理流程相结合

此条中首要一点就是将人体消化系统、人体呼吸系统、人体泌尿系统、人体生殖系统中各个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和人体器官功能相互联系,在此前提下将人体器官功能和临床护理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将学习顺序安排妥当,为后续解剖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在四大人体系统教授过程中应该将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功能―临床护理相结合的课时教学放在第一位,教师在人体器官形态结构讲解时应将人体脏器体表投影知识等进行重点讲解,进而联系临床以至能够为护理诊断工作提供科学化依据与合理化依据。

1.顺序教学法

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顺序教学方法,此方法对学生掌握以及有效吸收知识更为有利,且使学生在课程思路方面更清晰,掌握更牢固。人体消化系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都会按照器官顺序进行讲解,其基本教学顺序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教师在讲授此类知识的同时也应重点讲解人体脏器形态结构知识和人体脏器功能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等。胃壁结构特点教学中,胃底腺主要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之后在此基础上会适时参与蛋白质分解功能,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胃底腺壁细胞会分泌出盐酸和内因子等物质,此时盐酸则具有杀菌功能和激活人体胃蛋白酶原功能,内因子会对将回肠维生素B12吸收效能提升到最大限度,教师要将临床护理进行课堂教学融入,当胃粘膜出现损伤状况时,胃酸分泌会有所减少且会出现消化不良等状况。细菌生产繁殖会使人体胃酸分泌过多,会侵蚀胃和十二指肠等部位致使溃疡病状等产生。

2.脏器大体形态结构基础教学及体表投影基础教学相结合

人体重要内脏形态结构知识讲解和相应人体体表投影讲解等显得尤为重要,便于内外科护理系统疾病诊断教学和系统疾病护理教学等,内脏体表投影记忆工作也会从中受益,内外科护理疾病诊断效率和诊断质量也会有所提升,二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和关系,这也是解剖学基础教学得以长足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单就人体脏内结构与人体内脏功能而言,人体器官毗邻压缩则最为适宜,综上所述,中职教师在讲解解剖学知识时要侧重于内脏大体形态结构知识教学及人体体表投影知识教学等,在消化系统中胃、十二指肠、阑尾、肝脏、胆囊、胰腺的大体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在呼吸系统中肺的大体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泌尿系统中肾、输尿管、膀胱的大体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生殖系统中、输精管、前列腺、卵巢、输卵管、子宫的大体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

三、人体神经系统教学和人体脉管系统教学综述

1.人体脉管系统教学要点分析

应按照以够用教学原则进行中职解剖学基础知识教学,人体脉管系统检测时,护理专业学生和专业临床医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别,中职护理专业需要重点掌握好人体全身血管分支和具体浅表静脉走行,细小人体血管动脉血分布知识和人体静脉学收集范围知识等,教师只要稍有提及即可,在教学中插入护理常用静脉注射部位及动脉止血部位,动脉血压的测量,丰富课堂教学。而对于心脏,在讲授中需侧重于讲授心脏的大体形态结构、入口与出口及心脏的体表投影,这样可以为临床护理内、外科心脏系统疾病的讲授打下基础。

2.人体神经系统教学要点分析

应该了解到,人体神经系统知识对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而言极为困难,本人从多年教学经历中发现,在进行解剖学基础教学中不能对人体神经系统知识进行盲目讲解,这样就不会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和预期教学质量,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屡不清头绪,基本知识也会难以掌握。教师在讲解人体神经系统内容时应对中枢神经系统答题形态和对应概念着重讲解,不必拘泥于临床护理关系知识讲解中,脊髓内上、下行纤维素知识、脑干内的神经核团知识、内脏神经、脑和脊髓传导通路知识等通通可以略讲,要详细介绍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周围神经的主要分布,这样就使神经系统一章浅显易懂,有利于学生记忆深刻。

结束语

解剖学基础课程是我们在进行整体中职护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从实际角度而言,其实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解剖学基础教学内容应该与具体临床护理需要等教学知识紧密相连,最为常见的即为护理注射技术教学、穿刺技术教学、插管技术教学和急救技术教学以及相应诊疗技术教学等,上述教学内容教授过程中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应用到解剖学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第2篇

引起变态反应的真菌主要为空气传播非致病性腐生菌,真菌的孢子及菌丝均有抗原性,同属不同种的真菌可有交叉抗原性[1],临床上以发作性喘息为主要表现,与支气管哮喘、COPD急性发作等难以鉴别。为了提高对真菌感染诱发哮喘的诊断及治疗认识,现将我院2004²07~2007²12收治的外院或我院首诊误诊的28例真菌感染诱发哮喘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8例真菌感染诱发哮喘中,男20例,女8例,年龄(14~63)岁,平均(48.3±2.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8个月。其中外院或门诊首诊误诊的例次为支气管哮喘26例,肺癌5例,COPD急性发作6例,肺结核3例,心衰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这组病例均否认既往明显哮喘发作史,均经3种以上抗生素、抗病毒或抗结核治疗以及舒张气道对症处理无效,甚至病情加重。

1.2 临床表现有明显真菌暴露史者3例,余无明显接触史。临床表现均有急性发作的喘息,伴咳嗽、咳痰20例(71.4%),伴畏寒发热12例(42.8%),伴痰血至大量咯血7例(25%),伴胸痛5例(17.9%),伴头痛、流涕、咽痒3例(10.7%)。体征:28例均可用闻及肺部哮鸣音,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12例,呼吸音增粗5例,浅表淋巴结肿大2例,严重唇紫绀3例。

1.3 基础疾病上述病例中,除2例明显职业接触史外,余26例均存在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其中COPD 6例,恶性肿瘤3例、类风湿性疾病5例、支扩4例、慢性血液系统疾病4例、支气管肺囊肿2例,糖尿病5例、肺结核2例、手术2例、慢性肾衰1例、HIV感染1例。

1.4 辅助检查

1.4.1 影像学检查X线和或CT示肺部浸润表现为主,斑片状阴影,肺叶、段实变影15例,弥漫小结节影8例,肺野肿块5例,空洞或不规则低密度影4例。

1.4.2 病原学检查痰涂片找到同一真菌属>3次9例,痰真菌培养+找菌丝孢子阳性>2次21例,气管镜刷检涂片真菌阳性19例,BALY培养真菌阳性25例。

1.4.3 组织病理检查经皮肺穿物六胺银染色找到菌丝3例,开胸肺活检特染真菌阳性1例。

1.5 诊断要点[2]

1.5.1 临床诊断 包括病史采集、体检检查、X线胸片表现。

1.5.2 真菌学检查 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有时需多途径、多次反复检查才能确诊。

1.5.3 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中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是诊断真菌病及检查病原真菌的关键。

1.5.4 辅助诊断 有血清学检测、皮肤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查,临床尚需进一步展开。

2 治疗方法

以上28例患者在确认肝肾功能耐受、血常规检查正常情况下,平均分为2组治疗,即:对照组和治疗组。

2.1 对照组以抗真菌治疗为主,方案:氟康唑静脉滴注400 mg/d,连续3 d,后改200 mg/d持续2周。

2.2 治疗组除以上抗真菌治疗方案外,予中药方剂治疗,可用下方:

①双花20 g,连翘10 g,黄芩10 g,黄连10 g,芦根10 g,土茯苓10 g,浙贝母10 g。有高热者可加生石膏100 g,生地20 g。1剂/d,水煎服。

②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2支/次,3次/d,口服。或鱼腥草注射液50~100 ml/次,2次/d,静脉滴注。

③扶正治疗,玉屏风口服液,2支/次,2次/d。

以上2组均同时辅以舒张气道及免疫调节,止咳祛痰、营养支持治疗等。

3 治疗效果

规范治疗2周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疗效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略)

根据统计学原则,治疗组好转比值X2≈8.325 1,P

4 讨论

由于真菌孢子很小(常

综合28例患者诊断和治疗,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注意:①发病以男性为多,且大多有长期吸烟史,吸烟指数>800年支18例(64.1%)。考虑香烟中有害成分致支气管上皮纤毛受损,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肺泡吞噬细胞功能减弱,使得真菌吸入感染机率增高。②合并有基础疾病或机体免疫低下,尤其是接受大量广谱抗生素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目前真菌发病率显著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③既往无明显哮喘发作,且首次发作症状严重,迅速发展到低氧血症至呼吸衰竭者。④经阶段性抗生素、抗病毒或抗结核治疗并配以解痉对症处理无效,甚至病情加重。⑤一般治疗后影像学检查示肺部病灶无吸收,甚至进展。对于有以上特点的临床病例应加强诊断意识,提高实验室检测,准确诊断原发病,积极有效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 钟南山.支气管哮喘-基础与临床,第1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98

[2] 赵蓓蕾,施 毅,桑 红.现代肺部真菌病学,第1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1.

第3篇

资料与方法

例1:患儿,女,1岁10月,因“咳嗽,气喘3天”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粗,胸前偶可闻及少许哮鸣音,胸片提示为支气管肺炎,给予抗感染、止咳、祛痰、平喘综合治疗5天,疗效差。追问病史,患儿发病初有流涕、轻咳病史,咳嗽,气喘加重前,在玩耍时曾有口服瓜子史,有可能误吸瓜子仁导致支气管异物,即转上级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诊治,确诊为右侧主支气管异物(瓜子仁)。

例2:患儿,男,6岁,因“咳嗽,咳痰1个月余”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音,辅查胸片提示为支气管炎,查血常规、支原体抗体均大致正常,外院已静滴头孢呋辛钠及利巴韦林针剂11天,疗效欠佳,追问病史,该患儿婴儿期曾有面部湿疹病史,近1个月余咳嗽时轻时重,偶有灰尘吸入时,咳嗽加重,经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沙丁胺醇溶液0.5ml+糖皮质激素布地耐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1ml时,患儿咳嗽明显减轻,经静滴细辛脑针,患儿咳嗽症状渐消失,确诊为儿童变异性哮喘。

例3:患儿,男,5岁,因“咳嗽、咳谈5天”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音,查胸片提示为支气管肺炎,血象不高,查支原体抗体阴性,经头孢类+利巴韦林+氨溴索综合治疗10余天,病情无缓解,经上级医院查支原体抗体阳性,确诊为支原体肺炎,并给予红霉素针抗感染治疗7天,患儿病渐愈。

例4:患儿,3岁7个月,因“反复发热半月余”入院。查体:咽红,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音,心腹检查未见异常,辅查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查血常规、支原体抗体,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培养、胸片,报回均为正常,经头孢类抗感染治疗4天,患儿仍发热,体温37.5~39.5℃,复查胸片提示患儿为结核性胸膜炎,改用抗结核药物治疗5天,患儿发热渐好转。

讨 论

支气管异物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占绝大多数,由于该年龄段儿童进食喜嬉戏打闹,吞咽功能发育不全,故易出现异物吸入,加之年幼无知,不能确切表达是否吸入了异物,深部异物由于只阻塞叶、段部,肺功能失代偿,异物史更易被掩盖,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对于患儿家长提示可能有异物吸入史,有咳嗽,气喘症状,查体单侧呼吸音减低,辅查胸透示纵隔移向健侧或有纵隔摆动现象,或有肺不张,均应考虑支气管异物,对于支气管异物吸入时间长,体征不典型时,经抗感染治疗效果差时,仍应仔细追问患儿有无异物吸入史,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注意与此病鉴别。

变异性哮喘患儿,多有刺激性干咳,可无典型呼气相哮鸣音,辅查胸片可无肺实变,常有湿疹、过敏性鼻炎病史,对抗生素治疗无效,对沙丁氨醇溶液及普米令舒溶液雾化吸入效果明显,均要考虑此病,需进一步查肺功能测定及过敏源,避免呼吸道感染,一经确诊,应严格按照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呼吸道管理。

受基层医院条件所限,支原体肺炎患儿不可避免的可能检查不出支原体抗体阳性,或未在支原体感染阳性率较高的第2周抽血化验,故应根椐临床患儿咳嗽时痰黏稠不易咳出,咳嗽重而肺部体征轻,体征轻微但胸片阴影显著,对青霉素类、头孢类疗效差,对大环酯类药物治疗有效,仍应考虑到支原体感染所致肺炎,并注意抗支原体感染疗程应>3周,谨防患儿病情反复。

对于发热待查患儿,应充分考虑新疆地区为结核感染高发区,既使患儿无典型的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感染中毒症状,仍应注意排除此病,发热持续14天以上,均应常规复查胸片见典型胸膜增厚影,了解病情演变情况,同时也应注意,感染结核时,也可出现高热,并予试验性抗痨治疗有效,也可印证为结核感染,不应被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而掩盖,结核菌素试验假阴性反应也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所致。

以上案例,能较好地提醒我们应集思广义,考虑周全,应努力掌握各种呼吸系统疾病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才能尽量避免误诊治,才能运用自如,药到病除。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临床护理路径; 干预

中图分类号 R56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9-0106-03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生率极高,为肺组织终末支气管远端充气过度、膨胀过度形成容积增大,其弹力减退而形成的疾病。大多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因其他慢性肺疾病、支气管炎发展后形成[1]。患者主要有咳痰、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甚至可能出现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危及生命。临床治疗难度大,甚至可能造成生命危险。针对患者病程及病情发展程度不同,需要给予针对性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促进患者机体康复,对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中,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诊断标准[2]。将9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61~79岁,平均(71.2±5.6)岁,合并肺部感染21例,肺心病9例,单纯肺气肿17例。对照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60~80岁,平均(70.7±5.2)岁,合并肺部感染20例,肺心病11例,单纯肺气肿16例。纳入标准:自愿参与本组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疾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心、肺、心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患者;免疫性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给予一般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及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方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建立护理路径小组 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及患者具体情况,组建护理路径小组,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与护士长均积极参与。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制定护理程序,制定护理实施流程,对护理实施日程进行安排[3]。同时做好对患者检查、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等各项护理工作分配,并对日程进行计划和安排。

1.2.2 护理路径内容 (1)入院1 d:为患者实施入院指导,介绍医院的住院环境、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师,医院的管理制度等,促使患者可多了解医院情况,消除陌生感;通过与患者交流,对患者心理及生理状况做大致评估。(2)入院3 d内:针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机制及发病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告知患者各项检查的目的,相关注意事项,如何与临床配合等,促使患者对疾病有进一步了解。在口头进行健康宣教的同时,也需要发放健康手册,设置健康专栏等,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介绍。(3)住院期间:将讨论、示范、讲解等方式结合,促使患者与家属能够对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加深了解。向患者讲述雾化吸入药、氨茶碱、孟鲁司特钠等药物的用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随天气增减衣物,适当运动,指导患者肺功能锻炼、吸氧,促进患者排痰,指导排痰技巧。(4)出院指导:出院3 d内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不良习性,指导相关注意事项。加强实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保持清淡饮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

1.2.3 护理路径的实施 对于护理干预路径实施质量,可通过建立质量监控小组进行监督与指导,小组成员包括主管医师,护士长等,通过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指导,提高实施质量。同时,护理干预路径采取分工合作模式,通过各级护理人员共同完成,加强协作。对于本组所选患者,相关护理人员在其入院时,需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护理路径相关流程,并对细节进行说明,建立良好护患观察,保障患者护理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采取自制调查表,比较患者健康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情况。对患者干预前后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74%(45/47),健康知晓率为91.49%(43/47),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2.34%(34/47),健康知晓率74.47%(35/47)。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FEV1及FEV1/FVC比较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FEV1为(74.9±5.3)L,FEV1/FVC为(67.1±3.8)%,均高于对照组的(62.3±3.1)L、(58.2±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的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1.23±3.61)d,住院费用为(4322.51±123.52)元,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4.68±4.56)d,住院费用(6242.32±136.54)元。观察组上述指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发展,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致死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4]。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主要为终末期肺组织支气管远端部分膨胀或过度充气,导致肺组织容积增加,并使肺组织弹力减退而引起的,其发病较缓,且病程迁延,治疗难度大,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且随病情发展,可能会导致患者呼吸系统衰竭,造成死亡。

大多数患者病程较长,必须长期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给予良好的护理措施,是协助患者完成治疗,改善预后的关键。临床护理路径为有计划、预见性实施护理的最新护理模式,针对患者需求,制定护理目标,从而激发护理人员积极性,也能使患者获得更多健康教育时间,加深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的了解[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及健康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

同时有学者认为,临床护理干预路径实施,可有效针对患者病情,制定有计划的护理措施,可避免护理人员盲目性,能有效改善症状,促进患者恢复[6]。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肺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从而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护理路径方案,确保护理有计划执行,从而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避免不必要住院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

综合上述,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案护理,可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减少医疗费用支出,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英,张美萍.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24(11):205,213.

[2]赵珍.32例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J].中外健康文摘,2012,25(38):404-405.

[3]么燕芬,贺英.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自发性气胸的诊治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7):125-126.

[4] Pauwels R A,Buist A S,Calverley P M A,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4,163(5):89.

[5]张志英,安娟,卢亚玲,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护理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331-332.

[6]上官兰.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9):90-91.

[7]赵文英,王国花,洪静宜.临床护理干预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9):70-71.

第5篇

【关键词】 临床药学质量监控; 抗菌治疗; 耐药率

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136-02

临床药学作为一种新型领域,逐渐成为医院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临床药学工作深受人们的重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表明,各医疗机构的药学相关部门必须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不断创新药学工作管理模式,落实合理用药核心工作,为患者提供相关的药学监控与服务工作,为各种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1]。在实际的医院运营中,其医疗制度、临床药学方面发展并不均衡。在正常的医院运营中受到抗菌治疗的不规范问题的影响,不利于临床疾病的正常治疗。增强临床药学工作的规范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医院工作于疾病治疗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分析临床药学质量监控对抗菌治疗效果的影响,2013年2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将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在临床药学的指导下用药和未经临床药学指导下用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36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5.66±5.88)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6.44±5.7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资料均完整,均符合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标准[2],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在临床药学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首先专门安排资深的临床药师,定期展开细菌性肺炎患者查房工作,增强患者与临床医师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为患者临床提出个体化、针对性的建议,特别是积极参与疑难病例会诊过程。第一,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知识,严格控制药物服用剂量、服用方法、服用疗程等,结合患者疾病种类、性质、有无药物过敏情况等,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如发现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副作用,采取及时的处理方案,按照医嘱进行用药,确保用药安全。第二,建立患者用药档案,登记患者联系方式、疾病用药情况,保存成完善抗菌药物使用记录,对患者用药的全过程进行药物监测,为相关科室提供充分的依据等,综合评价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等。第三,应用循证药学的理论,分析该药物在该种疾病的治疗效果,根据细菌性肺炎患者个人情况,指定药物使用方法,并开设专题学习班,全面提高临床药师水平。第四,定期抽样检测细菌性肺炎患者的痰液,明确致病菌的生存状态。分析记录两组细菌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耐药率。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改善,实验室指标明显较治疗前好转;有效:临床表现有所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不显著;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无好转。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2.2 对比两组患者耐药率

研究组中耐药患者2例,耐药率为5.56%;对照组中耐药患者8例,耐药率为22.22%。两组患者耐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临床用药选择范围越来越广泛。目前,不合理用药现象相当泛滥,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对医院形象造成影响。抗菌药物作为广泛应用的一类药物,具有高效、广谱、低毒等特征[3],成为防治病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死亡率。在临床药学具体工作中,主要是结合药学工作和临床疾病的诊疗工作[4],进行总结疾病治疗的药物应用规律,深入分析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师参与到临床查房过程,积极参与疑难病例会诊,进行分析药品不良反应,从而为患者提供与药学相关的负责监护。同时,药师参与医护人员工作,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药物。药学监护功能在于及时发现潜在的用药问题,进行循证分析药物使用情况,确保用药安全等。

临床药学质量监控工作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系统性,可从根本上保障患者临床安全用药。临床药学在我国医疗发展中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医院的临床药学建设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日趋泛滥,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引发各种不良事件,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单就单纯的感冒治疗而言,在部分区域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70.00%,抗生素滥用在造成细菌耐药的同时,引发各种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甚至会产生大量超级耐抗生素细菌,难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相关专家在研究中发现,抗生素耐药将会造成喉部真菌的生长,引发喉真菌病[6]。因此,需要提高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才能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确保良好的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陈筱云[7]回顾性分析实施干预措施前后的150例外科手术资料,针对抗菌药物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抗菌药物管理措施,结果发现,干预后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为46.67%,明显高于干预前的14.67%(P

以上研究表明,针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采取用药安全监护、建立患者用药档案等药物监护措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耐药率分别为83.33%、5.5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耐药率分别为72.22%、22.22%;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耐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宋敏,张宏伟,李耀军,等.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9):4119-4121.

[2]中华预防医学会.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相关疫苗应用技术指南(2012)版[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11):1101-1111.

[3]王培兰,王金亮,孙建新,等.临床药学监测对优化抗菌治疗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0(14):2074-2076.

[4]黄冠新,廖丹,莫云.2009-2010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1(9):2387-2389.

[5]周文.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临床药学服务质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临床药师情况简介[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0,2(11):105-106.

[6]李艳春,宋广群,李楠.中药临床药学应注意的几个要点[J].中国伤残医学,2013,8(24):490-491.

[7]陈筱云.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4(13):164-165.

第6篇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1-0079-02

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先天性良性心血管肿瘤,常见于口腔颌面部,影响面容美观,甚至因瘤体迅速增大造成呼吸道梗阻和大出血。目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干扰素、平阳霉素、激光、冷冻、放射性同位素及手术等,但是由于它们的适应症限制或不良反应严重,疗效欠佳。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有效,随后有许多国内外学者[1, 2]研究萘洛尔治疗血管瘤,并取得较好效果,现已成为治疗血管瘤的一线药物。近年来我科对婴幼儿血管瘤采用萘洛尔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内容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科室收治的血管瘤患儿16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4-23个月,平均8个月;体重6.5Kg-13.4 Kg,平均体重8.7Kg。疾病诊断采用Wanner和Suen[3]分类方法,浅表型血管瘤8例;深部型3例;混合型5例。病变位于头颈部9例,四肢和躯干7例。

1.2治疗方法: 治疗前签署家属知情同意书,同时对患儿进行瘤体局部彩超、心脏彩超、胸片、心电图、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检查,排除哮喘、过敏性鼻炎、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及急性心力衰竭疾病。遵医嘱予口服普萘洛尔1.0mg/(kg·d)开始,分3次口服,若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则日剂量以0.5mg/(kg·d) 的幅度,逐渐增加剂量至2.0mg/(kg·d),服药后观察患者口唇有无发绀,有无腹泻及睡眠改变,监测心率和血糖的变化。另外,为预防普萘洛尔停药后的反跳作用,一般要求采用2周以上的时间跨度缓慢减少剂量直至停用。

1.3评价指标: 以观察或治疗2个月时的结果为准。显效:瘤体缩小≥26%或表面病变皮肤颜色较治疗前明显变浅;有效:瘤体缩小0-25%或表面病变皮肤颜色较治疗前变浅;无效:瘤体较前增大、表面病变皮肤颜色较治疗前变深。

1.4结果: 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0天,出院后门诊随访,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

2护理

2.1服药间的护理: 告知患儿家长普萘洛尔的禁忌证:心脏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哮喘、过敏体质和过敏家族史,肝肾功能不全、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急性感染,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对该药过敏的患者。口服普萘洛尔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支气管痉挛、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血糖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皮疹、睡眠改变、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四肢冰冷、肝功能损害等。且在治疗初期应频繁喂食,并加强对重要生命体征(如脉搏、心率、血压等)与血糖水平的监测力度,以尽量避免以上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2.2心理护理: 向患儿家长扼要介绍血管瘤的治疗现状。口服普萘洛尔为近年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种新方法,并让其了解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优点、效果和常见不良反应,消除其疑虑。使整个治疗过程顺利完成。多与家属交流沟通,耐心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家长们都表现出对医护人员放心。积极配合治疗。

2.3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2.3.1哮喘: 服用普萘洛尔后可能诱发哮喘。本组1例患儿出现气促、喘息,肺部闻及大量哮鸣音,患儿无哭闹,追问患儿无哮喘病史,但是患儿有特异性体质,母亲有哮喘病史,考虑诱发哮喘。给予停药及平喘后,症状消失。因此,用药前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尤其重要,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2.3.2心律失常: 普萘洛尔可致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休克、低血压及急性心力衰竭等严重情况。本组中2例心率减慢55-95次/min,发生时间均在24小时内,无明显规律,未见发绀等心功能改变引起的症状,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氧饱和度95%,报告医生,暂停服药后心率恢复正常。刘海燕[4]等报告的病例中服药0.5h出现心率减慢,2-3h心率减慢最为明显,服药6h心率开始上升。12h后达到服药前水平。其他研究[5]显示服用普萘洛尔后出现心率加快,经检查为先天性心动过速。由此,为了使用药安全,积极完善各项辅查,严格把握用药指征。

2.3.3低血糖: 口服普萘洛尔可出现低血糖,但是正常人则不会。本组病例中未出现低血糖病例,为了防止低血糖的出现,可在口服普萘洛尔前半小时喂奶。

2.3.4腹泻: 本组1例出现腹泻,推测可能与普萘洛尔致副交感神经兴奋有关系。腹泻多数发生于服药24小时后,症状轻,患儿每日排便3-5次,稀水样便,嘱多饮水,预防脱水。未作止泻处理,该症状约10天后渐缓解。

3小结

普洛萘尔治疗血管瘤的机制目前还不明确,Leaute-labreze等[6]认为可能的机制为:①血管收缩致使瘤体局部颜色变暗,质地变软;②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瘤体消退;③加速瘤体增生内皮细胞的凋亡。Storch和Hoeger[7]认为通过3个途径来完成,早期效应通过抑制肾上腺素β受体,引起血管舒张的一氧化氮合成下降从而导致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使血管瘤颜色变浅、质地变软;中期效应由阻断血管形成的信号通路导致血管瘤生长停止;长期效应以诱导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而引起肿瘤退化。本组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小儿血管瘤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强,与其他研究一致[8]。尽管如此,对普萘洛尔用药可能存在的心动过缓、低血压、低血糖等严重不良反应,亦不可掉以轻心[9,10]。通过对16例服用普萘洛尔治疗小儿血管瘤的观察和护理,我们认为加强服药前对患儿的评估和对家属的健康宣教,完善用药前的各项检查,严格把握用药指征以及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并作及时相应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从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对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金英姬,金哲虎,崔笑怡,金玉姬.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9): 688-690.

[2]Hogeling M,Adams S,Wargon O.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propranolol for infantile hemangiomas. Pediatrics.2011.128(2):e259-66.

[3]Waner M,Suen JY.Hemangiomas and vascular malformations of the head and neck[M].New York:Wiley-lass.1999:1-12.

[4]刘海燕,金德芹,刘敬芹,秦中平. 应用普萘洛尔治疗108例婴儿血管瘤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 574-575.

[5]林萍萍,吴桂清,林洁.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11.26(22):96.

[6]Leaute-Labreze C,Dumas de la,Roque E,et aL Propranolol forsevere hemangiomas of infancy[J].N Engl J Med,2008,358(24):2649-2651.

[7]Storch CH,Hoeger PH.Propranolol for infantile haemangiomas,insights in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ction[J].Br J Dermatol,2010,163(2):269-274.

[8]汤建萍.普萘洛尔治疗40例婴幼儿血管瘤疗效初步分析[c].广州,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