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微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利润范文

微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利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微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利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微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利润

第1篇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短期;长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56-02

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把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当作研究个量问题的微观经济学,认为微观以充分就业为分析前提。因而,两种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被纳入同一体系之中。这一理论体系在战后的西方经济学界一直居于正统地位,确立了西方经济学教材和教学的基本框架。但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使得两者共同使用的一些概念却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应用,例如“短期”与“长期”这一组概念。

一、“短期”与“长期”概念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1.微观经济学中的涉及短期与长期区分的理论。微观经济学中多个理论涉及到短期和长期的区分。例如生产理论中的短期成本理论和长期成本理论;成本理论中的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或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和长期供给曲线以及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或行业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等。这些理论的短期和长期区分并非如字面上简单表现为时期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理论含义的差异。以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厂商短期和长期均衡为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为短期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均衡条件下厂商的经济利润可能大于零、等于零或小于零;而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为长期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且等于市场价格,均衡条件下厂商的经济利润必定等于零。

2.微观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界定。微观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问题,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为了解决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便涉及“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如何生产”是指生产要素在企业内部的配置问题。企业调整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配置,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数量是否可以变动便是微观经济学中区分短期与长期的依据。微观经济学中常假设生产中仅使用劳动与资本两种要素,因此可以用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考察短期生产理论,假设资本要素固定,劳动要素可变,则有短期生产函数:Q=f(L,K)。理论上讲,我们也可以假定劳动要素固定,资本要素可变,则有短期生产函数Q=f(L,K)。特别说明的是,微观经济学所说的短期和长期并不是指具体时间的长短,而是以能否变动全部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作为划分标准,其时间长短视具体情况而定。

3.微观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区分的意义。微观经济学对短期与长期的区分主要体现在生产理论中。通过构建短期生产理论和长期生产理论,微观经济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刻画更为全面和准确。尤其是随着生产力的大发展,现代生产这样一种“迂回生产”方式,采用了大量的机器设备,资本规模在一个较长的周期中保持稳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在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面临的约束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要深刻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分别构建短期生产理论和长期生产理论显得非常重要。而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学习,理解短期和长期的区分,更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微观经济学通常会有的一个困惑就在于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很多的时候会觉得相关理论知识与生活中体验的现实好像并不一致。例如,通过对完全竞争市场均衡理论或垄断竞争市场均衡理论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每个企业长期均衡时的经济利润总是为零。也就是说,长期均衡条件下,企业家能获得的利润恰好等于企业家本人去其他企业打工的工资收入,不会高于这一工资收入,当然也不低于。这就产生了两个疑问:①如果创业和打工收入水平相当,为什么会有无数的创业者投身创业大潮;②为什么现实中,在类似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行业的无数企业利润并不一致,有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有的企业血本无归?以上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有赖于对市场均衡利润理论进行短期和长期的区分。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时之所以经济利润等于零,是因为短期中厂商会因经济利润与亏损的驱动而进入与退出一个行业。某一行业,短期中利润大于零时,会有新的企业进入行业,从而导致行业供给增加,行业经济利润减少趋向于零;短期利润小于零时,行业中会有企业退出,从而导致行业供给减少,行业经济利润增加趋向于零。短期均衡时,企业经营的利润可能大于零也可能小于零,而企业经济收益依赖的是短期行为而不是长期行为。正是追逐短期经济利润的勇气与实际能力,诱使了创业者投身创业大潮。也由于短期均衡时可能出现的盈利或亏损使得企业出现优胜劣汰。

二、“短期”与“长期”概念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1.宏观经济学中的涉及短期与长期区分的理论。宏观经济学中涉及到短期和长期区分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与微观经济学类似,相关理论直接区分为短期和长期理论。例如,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这些理论的短期理论和长期理论也不仅是如字面上简单表现为时期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理论含义的差异。例如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总是垂直的,而不同的宏观经济学流派对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描述是不一样的,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常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古典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第二章情况下,相关理论的短期和长期区分不是那么明显,对同一问题的短期和长期研究分属不同的理论。例如,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可分为短期国民收入决定和长期国民收入决定。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主要是运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AD-AS模型和IS-LM-BP模型四个模型分别介绍了不同条件下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而长期国民收入决定主要是指经济增长,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的代表性理论主要有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等。

2.宏观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界定。宏观经济学研究资源利用问题,涉及到以下几个相关的问题:一是产出是如何核算、如何决定的;均衡产出条件下的要素约束问题。二是为什么有时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如何保证全社会的稀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增大国民收入,改善人类福利的问题。三是如何用既定的资源实现生产能力的长期可持续增长问题。四是如何实现通货的稳定,如何实现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的增长问题等。资源的充分利用实际上就是指各类生产要素都实现充分就业。在市场机制下,各类生产要素能否实现充分就业,关键在于市场上要素价格能否迅速波动调整从而实现要素供求均衡(市场出清)。而宏观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界定的主要标准就是看能否通过价格的波动调整实现市场出清。短期内由于价格刚性(粘性)会导致宏观经济中生产要素供求不均衡,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长期内价格总可以得到调整使得宏观经济中生产要素供求均衡,实现充分就业。例如,凯恩斯主义认为短期内名义工资水平不变,物价水平上涨导致实际工资下降,生产利润提高将推动企业扩大生产,总产出增加,因而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长期名义工资水平可以自由波动调整,劳动市场供求均衡实现充分就业,总产出维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而不受价格变化影响,因而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宏观经济学中对于短期和长期的界定还有第二种情况,货币主义对于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解释运用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长期菲利普斯垂直。货币主义中短期和长期的差异表现为居民的适应性预期差异。货币主义认为居民依据以往经验而对经济变化形成适应性预期,短期适应性预期往往不能准确预期经济变化,但长期经过修正可以取得准确的预期。当物价上涨时,短期内居民低估物价上涨幅度高估自己的工资,导致劳动供给增加失业率下降,从而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长期内居民准确预期物价变化,劳动市场供求均衡,失业率维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而不受物价变化影响,从而菲利普斯曲线垂直。

第2篇

一、关于企业沙盘模拟的简介

所谓的沙盘模拟,是通过利用简单的教学工具将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活动进行简化,从而让学习者能够清楚的理解企业的内部资源管理和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在部分划分中包括总裁、财务部门、生产部门、物流部门以及营销部门等,这些部门相互合作、相互探讨,规划企业的经营战略,从而使得企业在三年、五年等时间内实现盈利最大化。这些经营活动涉及到广告费用的投入、销售市场的选择、专利技术的投入、产品生产的选择、原材料的采购等等方面,通过将这些方面充分考虑之后,了解企业决策的依据与方式。将企业沙盘模拟应用到教学当中,能够很好的将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从而避免微观经济学当中缺乏实践,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的了解到企业的运营方式,更加有利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开展,提高学生的主观感受与现实动手能力。

二、企业沙盘模拟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理论课程中加入微观实践课程的时间

在高等学校的教学中,由于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主要以理论课程的学习为主,所以并没有专门的安排实验教学课程,所以要将企业沙盘模拟引入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需要将微观经济学的课时安排中加入实验课程的课时,为企业沙盘模拟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提供现实条件。在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由于经济学的理论知识都十分抽象,一般的课堂安排并没有什么实验教学,而是采用教师课堂教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缺乏现实体验的基础,导致了学生在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偏差,使得教学的成果较为有限。而通过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加入企业沙盘模拟的教学方式,能够在讲授生产者行为时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理解程度。

(二)对企业沙盘模拟的规则进行适度调整

企业沙盘模拟作为一种与现实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较为吻合的模拟方法,与微观经济学??中的抽象理论存在着一些程度的不同,比如企业内部的生产部门之间的合作与生产关系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当中并没有体现出来。在古典经济学当中甚至将企业看做是一个黑匣子,并不考虑企业的内部关系,而是将企业仅仅是当做生产产品的地方,而之后的新制度经济学开始研究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之后才开始注意到企业并非是一个黑匣子,但新制度经济学目前并不是主流经济学。所以,在微观经济学的课堂之中引入企业沙盘模拟之后需要对企业沙盘模拟的部分内容进行调整使得企业沙盘模拟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相吻合。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处于充分竞争的市场中,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过多并不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价格垄断,所以造成了生产者并没有关于提高价格的冲动,导致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利润为零。但在沙盘模拟中企业需要发展,企业发展需要扩大生产规模,而在企业选择生产线时就存在着产品的差异而导致企业拥有一些定价的权力,使得企业获取了重要的利润。所以在将企业沙盘模拟引入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当中时,需要对生产线进行假定,生产的产品相同知识技术水平不同之类的,从而使得两种方式并存。

第3篇

微观经济学不仅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一些非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微观经济学因其理论抽象、图形复杂、专业术语众多、数学知识使用频繁、逻辑性强等成为理解和讲授的难题。

在微观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一直令人感到困惑的事情是:为什么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上完美无瑕的图表和公式提不起学生太多的兴趣?为什么学过微观经济学的学生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社会问题的时候往往显得不得要领?为什么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也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读了罗伯特·弗兰克的《牛奶可乐经济学》才发现,微观经济学教学需要的是与时俱进的,与当代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同时,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积极地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寓理论于实际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在于教师搜集了大量真实的经济事例,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考。合适的案例来自现实的经济生活,有充足的数据和大量来自媒体的评析。学生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运用创造性思维,将大量刻板僵硬的课堂体验上升到感性的高度,进而能灵活地将理论工具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当中。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原动力。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是抽象化的理论和实证化的原理,通过案例教学这一载体,可以培养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枯燥生硬的学习变成其乐融融的求知欲。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经济学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而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大量现实问题的分析,加深同学们对抽象的经济理论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处理复杂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更是要向学生传输一种思考方式和分析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一)要选取本土化和生活化的经济学案例

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的案例教学都是一种舶来品,因此我们在借鉴国外微观经济学案例的时候一定要鉴别和选择,要选择适应中国的风俗习惯传统等等,这样才能更快地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经济学原理。但是坚持本土化,并不排斥对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的引用。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米德在论述外部性的发生和补偿时,给读者讲述的是“蜜蜂和果园”的例子;同样论述外部性,庇古的举例更为浪漫和优美,是“火车与飞鸟”的故事。因此在坚持本土化原则的同时,也要大胆借鉴国外成熟的经济学案例。

(二)案例选取要“与时俱进”

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案例多数是直接摘自国外的教材,由于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学生很难进入案例情景中,这样的案例教学效果甚微。或者使用的案例过于陈旧,很难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我们既要引用那些能够充分说明相关理论、被反复引用的通俗易懂的经典案例。同时,案例教学过程中更要关注我国现实经济运行下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案例要体现学科关联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微观经济学之所以作为高校经管类的核心必修课,是由它的基础性地位决定的。它与经管类的其他课程如市场营销、管理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学等等都有密切联系,同时,经济学的很多概念和方法来源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案例教学不能孤立于其他学科之外。如对需求概念的讲述时,可使用“如何向爱斯基摩人销售电冰箱”的案例来进行,该案例可以将微观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结合起来。这样在进行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时候,就能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对其他课程和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的了解。

四、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案例的作用,发挥案例教学的功能,避免陷入案例教学的误区。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是为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避免忽视案例的倾向,又要避免仅介绍案例,而忽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及其运用。因此,案例教学是微观经济学理论教学的辅助方法,理论教学是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基础和依据,二者相辅相成。

(二)案例教学中教师经验不足和教学方法不当成为发展瓶颈

案例教学对教师要求相当高,除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外,还要能够将案例灵活准确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目前,高校中的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不当,仅仅将案例纳入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中插入简单的几个案例,这样并不能改变学生理解经济问题的思维方式,因而案例教学也没有能够起到辅助理论教学的作用,往往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

(三)学生参与度不够

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一般为介绍案例+小组讨论准备+课堂讨论+效果评估+成绩考核,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最终用所学理论来解决问题。目前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对案例的运用仅限于课堂中对理论的补充说明,对案例平铺直叙,缺少设计,缺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环节,案例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

五、对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案例教学中要有效地利用视频资料

微观经济学课程中图表和公式繁多,理论既抽象又枯燥,很多学生一开始接触微观经济学就会出现逆反心理,笔者认为利用与案例相关的视频资料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网络和影视产业迅速发展,视频资源比较丰富,收集的难度也不是很大,短短的几分钟视频能够比学生反复研读教材和参考书的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在讲授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时,可结合观看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中关于斯密的片断,让学生对这一理论的产生背景以及对英国经济的影响有比较直观的理解。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搜集和讲述案例

大学扩招使学生大幅增多,减少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机会,学生成为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如此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方式,效果可想而知,长时间持续如此,将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来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紧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先搜集相关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案例资料,做成PPT,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来讲授,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讲授内容加以点评。让学生主动搜集和讲授案例,比单纯地让学生听教师讲授,效果要好很多。

(三)针对不同的理论应选取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学组织方式

在系统讲完某一理论后,可通过案例讨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比如在讲完成本概念后,可通过案例组织学生讨论经济成本和会计成本、显成本和隐成本、沉没成本、机会成本、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在某几章的理论问题系统讲授后,教师选取跨章节的综合性案例,以小组讨论和组长代表发言的形式进行案例教学。比如讲完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后,可组织学生专题讨论房价问题和城市最低工资制度,并在消费与供给的框架内分析房价和工资的问题,结合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分析政府压低商品房价格的一系列后果,通过讨论让学生给政策制定者提供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刘志迎,程瑶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07(3).82-84

2、扈立家,唐雪漫.经济学案例教学问题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5)

3、刘礼花,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编排,[J]黑河教育2012(10)

4、罗伯特·弗兰克,牛奶可乐经济学[M].闾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周怀峰.普通本科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1).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