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术后病人的康复训练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摘 要 目的:运用非语言交流形式的训练,与喉癌术后暂时性失语病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方法:喉癌患者30例分成两组,对其中一组应用自制图片、自编手语、写字板及发音训练等手段进行围手术期的指导。结果:经临床观察统计,两组在提高沟通满意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非语言交流形式训练在喉癌病人手术康复中有显著意义,可提高暂时性失语病人的生活质量,扩展护士的知识内涵。
关键词 交流 喉癌 暂时性失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220
为了增强病人术后适应能力,探讨喉癌术后病人适合的非语言交流形式和沟通技巧,对30例喉癌病人进行非语言交流指导和训练,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喉癌患者30例,前15例为对照组,后15例为训练组。训练组男12例,女3例;年龄47~70岁,平均59.6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5例,初中以下7例,文盲3例;施行半喉切除术,均康复出院。对照组男13例,女2例,平均年龄58.3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4例,初中以下10例,文盲1例;按常规护理。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比例,文化程度等条件相匹配。
心理护理:多和病人及家属沟通,介绍成功的病例,建立互相信任、开放的良好护患关系,这是有效训练的根本保证。与病人进行有目的与特定专业内容的交谈、倾听他的叙述,表示同情、关心,使病人产生亲切、安全感,同时了解他的情感所需。
图片介绍:提供自制的图文并茂的图片,简便实用、内容丰富,包括生活、治疗、饮食等方面,分类排放,易于查找,即使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也能看懂、表达他的所需,而且半喉切除术后病人均留置气管套管,不能发音、点头,术后6小时内因取平卧位而不便写字,通过提供图片,他们可以用眼神沟通、用手势表示自己的需求。
自编手语:针对吃癌病人术后常出现的护理,护理对于较年轻、接受能力强的病人,教会用简单的手势及哑语对话。如“气管有痰”-用手指向气管套管;“切口疼痛-双眉紧锁”;“表示同意”-竖起大拇指;“不愿意”-伸出食示;“感到饥饿”-抚摸上腹部;“需上厕所”-示指弯向拇指,与其他三个手指形成“WC”的形状。对于病情危重、体重虚弱的病人,我们只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只需点头、摇头或睁眼、闭眼,我们就能领会他的意图[1]。
写字板的应用:适用于具备一定文化程度、术后病情相对稳定而又善于表达的病人,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及要求直接写在写字板上,让我们一目了然,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该方法能表达较复杂的信息内容,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发音功能的训练:半喉切除术后常留置气管套管,病人对暂时性失语顾虑较大,我们在术前就先用成功病例现身说法,即让病人对术后的自我形象及沟通方式有所了解。术后7~10天鼓励病人堵管说话。以食管代替正常语音,让患者深吸气,按住气管造瘘口,此时咽肌收缩,随后气体挤向喉腔,呈嗳气的方式挤送气体,使咽喉皱襞震动而发出咽食管音,然后经咽腔、口腔、舌齿、唇、鼻腔等参与呈现语音声[2]。发“咿”或“啊”的音,或数“1”、“2”音,使之逐步适应发音模式和语言功能的变化。拔除气管套管后由于存在气管瘘口,气道漏气,而且受手术操作的影响,发音仍受障碍,应鼓励病人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和勇气,放松颈部,头略前倾,使气管内的气流顺利送入下咽腔,应先易后难,先发单字,再练双音与语句,本组病人均顺利掌握发音技巧。
结 果
15例参与适应行为训练的病人应用沟通方式的情况,见表1、2。
讨 论
通过表1所示,对照组与训练组比较,在用体态语言、手语、暗语、图片等方式上有显著差异,而在文字的使用上无显著差异。文字方式只要求病人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便可使用,因此有无训练并不影响该方法的使用。而日常生活中极少单纯使用体态语言、手语来沟通,如未经训练,一般无法应用,但经过非语言交流方式的训练,病人一旦掌握,就能更简单快捷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满足需求,并增强自信心,缩短病人与医护人员、亲人之间的距离。
通过表2所示,经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两组在沟通满意度上差异显著,通过训练,对于提高喉癌病人手术后的沟通能力有显著意义。同时应该看到训练组中感觉非常满意仅1例,甚至有1例在沟通方面还是感觉不满意,这是由于护理人员的经验不足,同时也受病人的诸多因素影响。
非语言交流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因人、因病情而异,在训练中应有所侧重,如果病人接受能力较强,病情较轻,就可增加手语、体态语言等方面训练。
参考文献
1 曹佩珍.适应行为训练在喉癌病人手术后康复中的运用研究.中国基层医药,2003,10(6):488.
2 王萍.喉癌喉切除后发声和吞咽功能训练及康复护理体会.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0):787.
表1 各种沟通方式的应用情况[例(%)]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CPM 康复训练 早期
TKR后关节功能的康复训练,对提高手术疗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节CPM常被作为一种常规的康复手段,以提高关节活动功能[1] ;TKR后早期康复锻,可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 [2] 。为此,回顾我院于2010年8月~2011年1月先后施行TKR 患者18例20膝(其中双膝关节同时置换2例) 患者,早期使用CPM结合康复训炼进行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8例(20侧膝),入院诊断均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采用同一公司生产的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系统,其中18例为单侧关节置换,2例为双侧关节置换。其中女12 例,男6 例;年龄 59 岁~74 岁,平均 64.7 岁;术前患者膝关节屈曲0°~20°5 例;0°~30°13 例。
1.2 术前康复治疗
1.2.1 心理康复治疗
TKR的患者多年龄较大,承受较长时间病痛,对手术及术后锻炼存在恐惧心理[3]。掌握患者的心态,术前通过讲解术后可靠信息,相同病例手术效果。让术前患者与术后患者沟通,以减轻患者的顾虑,增强信心。
1.2.2 术前康复训练
入院即开始,使患者预先掌握术后康复的一般程序,健侧需同时进行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膝关节主动曲伸练习;指导患者自我按摩膝关节周围;指导并演示执拐行走的正确方法。
1.3 疼痛治疗
术后患膝予以加压包扎,并放置冰袋24h,患肢留置股神经阻滞泵,术前1d应用塞来昔布,术后给予塞来昔布0.2g晨服。
1.4 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康复训练主要是关节活动度锻炼,具体如下:(1)手术当天:回病房后予以自制凹型垫抬高患肢20°~
30°,麻醉清醒后即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2)术后第一天:进行踝泵练习及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等张收缩练习。(3)术后第二天:拔除引流管后开始以下锻炼:①床上主动和被动屈伸膝关节:取仰卧或坐位,尽力伸直膝关节,踝关节下方可置一小沙枕,维持5~10s;再尽力屈曲术膝。②抱腿练习:取仰卧位,患肢抬高,双臂抱于大腿中下段,利用重力使小腿下垂并用力屈曲膝关节。③压腿练习:坐于床上伸直患肢,足跟下置小沙枕,双手置于髌上,缓慢持续用力下压。(4)术后第三天:仰卧位直腿抬高练习:摄线片复查假置后,无痛情况进行,先用力使脚背向上勾,再用力将腿绷直,然后整条腿抬高,维持几秒钟后放下。每5个或10个为1组,每天3~5组。(5) 术后第四天:①坐位屈伸练习:患者坐于床边,双小腿下垂,主动屈伸术侧膝关节,并逐渐加大屈曲和伸直角度。②辅助下蹲练习:患者双手握住床头扶手,屈曲膝关节,缓慢下蹲。(6)步行:术后第5天,在护士或家属看护下借助行器或双拐下床行走,注意安全,逐渐脱离辅助器材。
1.5 被动活动器练习(CPM)
CPM 机应用于辅助关节恢复屈伸功能,它对关节内软骨的再生与修复有重要作用。开始时,起始角度为10°,终止角度为30°,每日2次,每次30~60min,以后逐渐增加角度5°~10°,持续使用1~2周,术后2周内屈膝超过90°。频率由慢到快,活动范围以患者无痛范围为准,并要考虑到患者恢复情况[4]。
1.6 出院指导
向患者进行自我健康宣教:保持情绪,合理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切口愈合。康复训练宣教:告知患者训练要循序渐进,原则上膝关节活动由小至大,关节屈曲为站-立-坐-蹲(3个月后),以不感疲劳或不适为前提。嘱患者尽量减少每天上下楼的次数及单次长距离行走,定期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年门诊复查。
2 结果
2.1 康复评价
2.1.1关节活动范围(ROM):是评价人工关节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以受累膝关节术后8~14天的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作为膝关节功能的评价方法,ROM<90°为差,≥90°≤110°为良好,>110°为优。
2.1.2 HSS 评分: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 [5] 。考评内容为7项,总分为100分,其中6项为得分项目:包括疼痛30分,关节功能22分,关节活动度18分,肌力,屈膝畸形和关节稳定性各计1分;另有1项为扣分项目,内容涉及是否需要支具内外翻畸形和伸直滞缺程度,依据评分将临床方案评定为优(≥85分),良(70~84分),和差(≤59分)三级。
2.2 评定结果
本组均获随诊1~3个月,共20个膝关节,术后3个月复查,优7例,良11例,其中2例病人生活完全自理,关节稳定性增强。
3 讨论
3.1 康复训练的作用:早期训练能促进患肢静脉血回流,减轻肿胀,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减轻周围组织粘连,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3.2 康复训练的原则[6] :(1)个体化原则:由于病人的体质、病情、主观功能要求、手术情况各异,TKR的康复应因人而异。(2)全面训练原则:TKR术后的病人大多是年老体弱者,膝关节只是负重关节中的一个,单纯处理膝关节并不足以改善病人的功能,必须兼顾病人的全面康复。(3)循序渐进原则:一般TKR病人的膝关节及周围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所以病人的功能水平只能逐步恢复,切忌操之过急,避免治疗中不应有的损伤发生。
3.3 持续性被动活动CPM 机:即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理念,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7],由加拿大著名骨科医生SalterRB提出,是关节术后康复中避免关节强直,恢复其功能十分有效的手段。CPM作为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辅助功能锻炼方法,其疗效一直存在争议。Lisa等[8]认为,可以增加术后膝关节的屈曲度,而Leach等[9]却认为并不能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并且存在增加伸展滞缺和固定屈曲畸形的趋势。我们的结果显示,早期CPM机结合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防止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周围组织黏连,增强韧带强度,并对肌力的恢复,髋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有良好的作用。
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TKR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和矫正畸形为目的的手术。传统观念认为,TKR后较长时间的制动可促进伤口愈合,而事实上,术后第二天就有新胶原组织形成,如不加干扰,胶原纤维将产生沉积,最终成为纤维组织,从而限制膝关节的运动[10]。
通过早期锻炼,使病人肌肉收缩,促进肢体静脉血及淋巴回流,减少关节粘连、疼痛、消除肿胀、促进伤口愈合、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利于恢复和保持正常肌力和关节灵活度,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从而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徐晓静,朱月英,杨胜武. CPM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9, 24 (3):279-280.
[2] 刘静,解雪, 张其亮,王升英, 冯莉.疼痛控制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12-514.
[3] 陈丽芳.全膝关节置换的康复训练与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5):693-694. [4] 徐卫东,吴岳嵩主编.人工关节手术与康复[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5.
[5] 吕原山,主编.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45-347.
[6] 陆建仁.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治疗[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2,8(23):141-143.
[7] 葛宝丰.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04.
[8] Lisa A,Bennett etal.A comparision of 2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protocos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The Journal of A rthroplasty,2005,20(2):225-233.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 关节置换康复训练
疾病的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是现代医学的四大支柱,而康复治疗应贯穿疾病治疗的全过程,康复治疗的质量关系治疗的最终结果。从2008年5月开始针对我们骨科患者的康复训练,对10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的病人进行了个体化的康复训练,现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作一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男48例,女54例,年龄24~95岁,平均65.3±2.6岁。合并糖尿病者11例,高血压12例,冠心病2例,轻度老年痴呆1例。2 康复训练
2.1 第一阶段(术前康复训练):此期康复训练主要为术后锻炼做准备。具体方法:①加强股四头肌伸缩锻炼:足背屈,膝向下压紧绷5~10秒,放松再绷紧,重复进行,每次20分钟,每隔2小时可重复一次;绳肌锻炼:同法踝关节用力跖屈、背屈;髋外展肌训练:取平卧位,收紧下肢肌肉,膝关节保持伸直,平床褥缓慢、尽力向外侧拉伸后返回为1次,重复进行,每次20分钟,每隔2小时可重复一次,必要时行被动牵拉。②加强健侧下肢及双上肢的肌力练习:充分利用床头的吊环进行双上肢臂力训练,引体向上运动,同时教会患者深呼吸运动、有效咳嗽排痰运动、扩胸运动,每天4-6次,每次20分钟。③教会患者如何取外展中立位,如何使用拐杖及助行器,为术后行走作准备。
2.2 第二阶段(术后当天~出院前)具体如下:①患者麻醉未完全清醒,即手术结束返回病房时,髋部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及患者自我控制能力下降或无,所以搬动患者务必正确、安全――以肩背部、臀部及双膝为支点托起患者平移上床,移动时需保持患髋与患侧肢体在同一水平面并呈外展中立位,用软垫枕和“T”型枕使患髋维持于前屈、外展各15°中立位并给予约束,以防患肢内收、内旋。患者麻醉完全清醒后,再次嘱咐病人及陪护禁止患髋内收、旋转及过度前屈的不良动作,如避免盆腿、交叉腿,勿健侧取物等等,预防假体脱位。②静脉栓塞多继发于术后24小时,预防是主要思路和措施,本组病例在下肢知觉恢复后即指导其行踝泵功能锻炼,术后第二天行屈膝锻炼,指导多饮水,避免下肢静脉穿刺,病房内禁吸烟。病人下床站立、行走最早在术后18小时,最迟72小时,无压疮、肺系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第1~7天与骨科医师沟通良好和有效镇痛的前提下,康复训练旨在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①手术当天取正确(患肢外展中立位),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双下肢行股四头肌伸缩活动、踝关节的踝泵功能锻炼。同时指导其适当抬高床头30°左右适应性训练,同时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锻炼。②术后第1天起由专科护理人员根据病情指导、协助患者在卧位下进行患肢肌肉等长、等张收缩练习,兼顾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肌力训练,采用主动、被动、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形式。方法:股四头肌训练――大腿肌肉收紧,膝关节保持伸直5~10秒,再放松,每次20分钟,每隔2小时可重复一次;肌力足够时可行直腿抬高练习:膝关节保持伸直,足跟抬离床面20~30cm并尽力维持数秒钟,重复进行,每次20分钟,每隔2小时可重复一次;终末伸膝练习:患肢膝下垫一圆枕,下压膝关节,足背屈并使小腿和足跟抬离床面,膝关节伸直,保持5~10秒,放松再行,反复进行,每次20分钟,每隔2小时可重复一次。同法训练臀大肌、腓肠肌、髋外展内收、屈髋屈膝和伸髋伸膝(闭链运动)。③患者全身情况允许,术后第1~2天开始训练床边坐起,应避免患侧髋关节屈 曲大于90°,同时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非常重要。患者感觉良好,在专人辅助评估双上肢肌力正常下,被允许使用助行器下地站立训练,每侧肢体伸直练习脚趾抬高、脚后跟离地,手术侧逐步部分负重,练习股四头肌、臀肌收缩舒张,伸直髋、膝关节。情况允许可在室内移动数步、数十步。具体以患者不感到疼痛及疲劳为宜,量力而行。④术后3~7天,行卧―坐―立转移训练。要求动作规范有序,允许病人坐高椅,确保座椅牢固最好有扶手,预防跌倒,患肢免负重。适当加垫增加坐高,保持膝关节低于或等于髋关节高度,坐时身体向后靠不前弯,患肢腿前伸;双腿不交叉;不突然转身或伸手去取身后的东西。根据情况进行上下楼梯训练,坚持“好上,坏下”的原则。行走时应循序渐进,以前一天的训练状态来调整运动强度与方式,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术后第8~14天巩固和提高前一周的训练成果,一般骨水泥型固定术后7-10天可允许部分负重下地活动,而生物型固定由于早期下地负重存在微动,可能影响远期人工关节松动,故下地负重的时间可推迟到术后2-3周,患肢负重一般采用渐进性,即由不负重――少负重――部分负重――完全负重,为出院作准备。加强肌力训练:股四头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的抗阻训练,加强关节活动度训练。具体目标,出院时患髋能主动屈曲达到或超过90°,同时伸直位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完成髋内收、外展和内外旋运动。以免因肌力不足导致步态不稳。运动方案因人而异,随时调整,以不增加疼痛、略感困乏为宜。术后3周内绝对禁止患髋屈曲、内收、内旋的复合动作,以防术后关节脱位。
2.3 第三阶段: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手术第3周后)(1)指导患者继续步形、步态训练,抗阻训练。(2)木阶梯训练:将患足置于适当高度台阶上,患肢于屈髋、屈膝位进行压腿练习,据实际情况逐渐增加台阶高度直到髋关节屈曲度接近或达到正常为止。(3)功率自行车训练:开始时尽可能升高座垫,能骑满圈后,逐渐调低坐垫以增加髋关节屈曲度。车速开始时保持在24km/h,据情况逐渐增加,每次以15min为宜。同时加强身体前倾度来增加髋屈曲度;仰卧外展中立屈膝位,双膝并拢、分开来活动髋关节的内、外旋。以增加患髋内、外旋的活动度。(4)髋关节保护技术:为防止髋关节脱位,注意髋关节屈曲小于90度,内收不超过中线,避免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位。(5)避免不良资势:上身不要向前弯腰超过90°,手术侧膝关节的抬高不能超过同侧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不要交叉。(6)嘱咐患者及家属定期复诊,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医护人员也可不定期电话随访,以便了解康复情况,调整、修改计划。术后3个月可以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骑车、平地远足、仰泳、保健操。避免跳跃类运动、爬山和一些球类运动等,避免提取和运送重物。2.4 髋关节功能评定: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百分评分系统。临床疗效评定: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差:<70分。
2.5 结果:本组102例获随访3~12个月。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76例,良23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5.8%。
3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介入的时间对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过早活动与负重可能导致假体的松动、移植骨移位等;过迟可导致功能恢复不良。因此,把握适当的康复时机则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恢复,并使功能达到最佳的程度。训练时应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康复护理人员应在规范化、系统化、循序化、全面地实施训练程序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人的个体差异性,如疾病本身情况、全身状况、医生的手术技术操作及个体的精神状态,力争使每位病人获得其自身应有的最大限度的功能康复。具体应注重以下几点:(1)康复训练工作应由专职人员指导、实施,并且与医生、患者沟通良好。⑵强调早期主动的康复训练方法,耐心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多鼓励,忌指责,忌操之过急。(2)必须向患者及家属强调注意事项,有良好的安全意识-防脱位,防跌倒。早期在休息或睡眠状态时选择性的给予肢体约束。(3)对于特殊的全髋关节翻修的病人的康复训练由于骨量相对于初次全髋置换的病人来说其运动量的幅度应较小,下地活动的时间应推迟。(4)康复训练介入时要综合考虑到术前患髋病损的程度、手术行全髋置换固定的牢固程度、软组织术中损伤及术后修复的程度。(5)原则是由轻到重、由易到难、由被动到主动,并根据年龄、体质及耐受能力而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
参考文献
[1]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0611062.
[2] 贾勤.4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J].中华护理杂志,2005,3
体会进行总结,以期望提高临床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共收集病例56例,为本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入院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41-88岁,平均69.5岁。
1.2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常规宣教,依据术前患者的整体状况做术前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对术后的生活进行适应性练习,如在床上解大小便,卧位进食等。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解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及恐惧感,对患者耐心解释老年人骨质特点及术后康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进一步的术后护理奠定基础,术前常规备皮,留置尿管。措施如下
1.2.1术前健康评定:手术是否成功与病人的全身健康状况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术前要进行全身的系统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存的疾病,使身体重要器官功能接近正常,这样可提高病人的手术耐受力亦可促进机体更好的康复。
1.2.2心里护理: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和经历不同,对手术引起的心里反应也有个体差异,医务人员应给予患者最大限度的心里支持以消除他们的焦虑、紧张情绪与患者交谈时讲解手术的意义及方法,使其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护理,耐心的等待手术。
1.2.3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份丰富的食物,以利骨组织形成,多饮水防止发生便秘,食物色、香、味俱全易消化以适应老年骨折患者。
1.2.4牵引护理: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大多数术前牵引2-5天,这样既能起到固定和复位的作用也可减轻疼痛。牵引过程应做到以下几点(1)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30°保持外展中立位,牵引重量一般为2-5kg在牵引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状况,感觉及皮肤温度的变化,防止应牵引或绷带过紧而压迫血管导致青紫、肿胀、疼痛、麻木和运动障碍等。(2) 老年患者由于感觉较差对疼痛不敏感,护士必须细心观察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制度及时调整牵引或绷带的松紧度。(3)住意观察有无足下垂的情况并检查骨突出处等部位有无受压。
1.3术后护理
1.3.1术后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患者多合并有心肺等内科基础疾病,加之老年人器官系统机能减退,血压、血糖等调节能力降低,术后血压、血糖容易发生波动。因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尤其是血压,药物治疗,术后监测随机血糖,防止血糖过低或过高而发生意外。
1.3.2切口的观察与护理:术后第一个24小时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渗透情况,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敷料,术后引流管要保持通畅固定、搬动或翻身应注意保护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倾倒引流液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逆行感染,检查切口发现切口异常肿胀及有青紫瘀斑者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医生第一次常规更换敷料后,及时查看医生的操作记录,对于红肿有渗出的切口要严密观察。术后密切观察导尿管的引流量及尿液性状,引流尿液过少及时报告医生。术后24小时后关闭导尿管,间断恢复膀胱功能,常规导尿管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术后48小时拔除尿管,嘱其自行排尿,冲洗尿道。
1.3.3术后心理护理 :粗隆间骨折手术后常面临较长时间的卧床休养,患者不能生活自理,会产生巨大心理落差,因此对患者要进行必要的心里指导,针对病人因手术后疼痛及对手术后果的忧虑,应做好心理指导,主动与病人接触关心病人,耐心解释和提供有关保健康复知识。说明骨折及老年人本身的机体特点,加强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必要的康复训练,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甚至拒绝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影响术后的肢体功能恢复。
1.3.4并发症预防: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术后应有针对性的采用合理措施。对患者讲明咳痰的重要性及意义,对于自主性差的患者每日给予拍背、排痰,并注意痰液较多者要常规备吸引器,防止大量痰液涌出发生窒息,必要时行超生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帮助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指导病人按摩腹部增加肠蠕动防止便秘,术后臀部 及患肢关节部位加软垫,定时翻身按摩受压皮肤,促进皮肤局部的血液循环,并嘱患者主动变换,防止褥疮的发生,术后指导患者做早期的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注意倾听病人主诉,观察患肢感觉运动功能,有无下肢神经损伤,感觉障碍、肢体肿胀等情况并经常按摩肌肉,应用抗血栓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1.3.5术后康复训练:术后床铺要舒适柔软早期应用“丁”字鞋保持患者外展中立位,外展20-30°或行下肢皮牵引避免收外旋及髋部活动度大于80°,严密观察患肢末梢循环,术后依据病情开始康复训练,训练前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的愈合及对位切口,训练早期进行活动练习。由相邻的关节运动开始,首先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然后进行髋关节的小范围屈伸,轻微旋转及收外展动作,并嘱其不可反复进行同一动作的长时间练习,防止发生新生骨质的应力性断裂。术后4-6周进行负重练习,在家属及医护人员的辅助下进行站立、跨步等行走练习,辅助拄拐,防止肢体过度负重,康复训练开始及训练过程中,耐心同患者说明康复训练的意义及方法,防止患者抵触康复训练及过度训练,尤其在负重训练时防止患者过度负重,说明其可能造成骨折处断裂,防止康复训练过程中意外的发生。
2讨论与体会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髋关节骨折类型之一,DHS系统为粗隆间骨折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固定系统、与上世纪70年代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其特殊设计使髋部螺钉可滑动,在负重时使骨折端加压而负重,由于此类骨折多见于老年人,使其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老年人多伴有心肺等其他器官的内科疾病,在护理工作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工作的意外事件发生,对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患者,要给予足够的护理支持及密切观察,老年人的心里特点不同于年轻患者,对自理能力的变化非常敏感,常对手术有过多的顾虑,并对手术有过高的期望值,在手术前后常产生巨大的心里反差。因此,要给予充足的心理护理,改善老年患者的心里焦虑、忧郁、抵触等状态,防止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康复方案,影响治疗效果。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绝大部分伴有骨折疏松,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时间上要相对延后,负重练习要给予必要的力量辅助,要循序渐进,防止康复训练过程中发生骨折处断裂,影响术后的肢体功能。
总之,股骨粗隆间骨折有不同于其他骨折的自身特点,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要从基础护理到心里护理,从心里护理到整体护理真正体现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及效果。通过我们精心治疗和护理本组病人均未发生并发症,并且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已成为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1]。THA可以及时、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病人功能康复的重要方法。本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对8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男36例,女44例。年龄42~90岁,平均年龄69.5岁。骨折类型:头下型骨折36例,经颈型骨折40例,基底部骨折4例;Garden分型:GardenⅡ型21例,GardenⅢ、Ⅳ59例;20例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压、肺部感染等其它疾病。63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7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其中全髋置换组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20例,混台型6例,骨水泥型37例。
2 康复护理
2.1 心理护理:病人常担心切口裂开、出血、关节脱位、疼痛而不敢活动,我们主动与病人沟通,反复强调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只有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同时帮助病人控制和调节心理状态,告之乐观的精神状态有益于康复,使病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本组有7例病人急于求成,术后要求马上活动,我们指导其掌握合适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量力而行;5例过于谨慎的病人,术后不敢活动,我们消除其疑虑,鼓励并帮助训练,最终所有病人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2.2 饮食护理:60岁以上的老年人脾胃虚弱、胃肠道功能减退。易引起低蛋白血症、贫血,造成术后组织修复能力低下,致伤口感染或愈合不良,因此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是术前准备的重要内容。饮食中应遵循“软、精、细”的原则,适当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并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尿路感染。对胃纳差、进食少的患者,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改善全身状况。本组有12例患者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
2.3 术前康复指导
2.3.1 训练床上排便:术前3 d练习用便盆在床上大小便,以防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及便秘。使用便盆时,将骨盆整体托起,从健侧置人便盆,不可牵拉、抬动患体,以免造成假体脱位。
2.3.2 患肢康复训练:指导病人入院后即行患肢康复训练,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 s后放松,再绷紧一放松,如此循环。直腿抬高运动:伸直膝关节,背屈踝关节,足跟离床20cm,空中停顿10 S后放松10 S。小腿下垂床边的踢腿运动及踝关节的伸屈运动等。本组有9例因年龄较大直腿抬高运动做不到位,空中停顿时间
2.3.3 臀部肌肉训练方法:无外展受限的患者取健侧卧位,指导做外展髋关节的主动运动,外展受限的患者,协助其做外展髋关节的被动运动,30~50次/组,3~4组/d。
2.4 预防并发症
2.4.1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1~4 d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峰期,大部分发生在股静脉。本组80例均预防性使用速避凝,其中52例使用速避凝0.4 ml(0.4 ml/瓶)脐周皮下注射预防性用药3d,18例高危病人预防性用药7 d。同时麻醉作用一消失即进行踝关节伸屈运动,促进肢体血液循环。80例术后均未使用止血药,以减少因止血药可促进血液凝固而增加血栓危险的发生。经密切观察,本组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
2.4.2 预防髋关节脱位:术后避免患侧卧位,患肢保持外展20°~30°中立位。平卧时两腿间放置“T”形垫,患足穿“丁”字鞋,避免患肢内收内旋。搬运病人时,一人托住患侧髋部和下肢,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另一人托住健侧髋部和下肢,其余人协助,避免动作不协调而致髋关节脱位[2]。本组1例因病人不合作,患侧卧位后致髋关节脱位,经患肢胫骨结节牵引后复位。
2.4.3 预防感染:除术前及时治疗感染病灶外,术后重视各项无菌操作。与有感染伤口病人分开病室,防止交叉感染。每2h翻身、叩背一次。指导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对年老体弱者常规给予雾化吸入每天2次;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切口渗液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观察体温变化,监测血常规;对留置导尿管者应加强会阴护理,每天用碘伏消毒会阴,指导多饮水,定时开放导尿管,争取术后2~3d内尽早拔除导尿管口。本组有3例患者术后4d伤口红肿,予以碘伏湿敷换药后,顺利拆线。本组均无泌尿系感染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
2.4.4 预防压疮:病人因术后疼痛不愿多动等原因,全身骨突部位极易发生压疮,因此,术后应卧气垫床,每隔2~4 h让病人借助床上牵引架及健侧肢体轻轻抬高臀部,缓解压力,用50%红花酒精按摩或温水擦拭骶尾部及骨突部位的皮肤,保持床单位的干燥、平整。本组病人无压疮发生。
2.5 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2.5.1 手术当天麻醉作用消失后即进行患侧足趾及踝关节主动伸屈运动,按摩下肢肌肉3~4次/d,10 min/次,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及深静脉血栓形成。
2.5.2 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双上肢伸屈运动及深呼吸运动,以锻炼上肢肌力,保持呼吸功能正常。同时进行患肢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训练,30~50次/组,3~4组/d。
2.5.3 术后2~3 d拔除引流管后,将床头抬高45°~60°。练习坐位,4~6次/d,20~30 min/次。患肢开始做CPM机运动,一般从20°~30°开始,2次/d,2 h/次,以后每天增加5°~10°。术后2周要求达到屈髋90。(但不能>90°),本组除10例外均能达到。除CPM机运动外,还进行患肢直腿抬高训练,30~50次/组,3~4组/d。
2.5.4 术后3~7d练习床边站立,双上肢用力支撑练习步架上,双下肢稍后移,然后嘱病人抬头,挺胸,做骨盆前移动作,每日3次或4次,每次10~15min。骨盆左右摇摆练习:扶双拐或习步架,上肢负重,同时双下肢伸直,置轻度外展位,站稳后左右摇摆骨盆,使双侧髋关节交替外展,内收,每日3次,每次10~15min屈髋练习:患肢踏于一定高度的木凳上。上身慢慢前倾,每日3次或4次,每次15~20下,通过调整木凳的高度增加曲髋角度;术后8~14d可开始扶双拐或习步絮下地进行负重行走练习。每日3次或4次,每次50~100步.以后逐渐增加,每次步行后休息15~30min。需在医生保护下进行,以不使病人感到疲劳为度。骨水泥型术后1周后即可,非骨水泥型适当推迟l周。行走练习主要注重步态训练:开始时嘱患者双手持助步器,双眼平视,腰背伸直站立lmin。待站稳后向前行走,步态自然,行走时不要拖步,不要跛行。每日2次,每次5~10m逐渐增加,待助步器行走能保持平衡和稳定。
2.5.5 出院指导选择病人出院前1天及出院当天有家属在旁时进行出院指导。(1)指导患者坚持按出院前训练方法在床上或站立时进行,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2)术后3~6周可逐渐恢复轻微的日常活动,避免剧烈的体育运动;(3)术后6周内注意做到“六不要”,即不要双叉;不要患侧卧位,侧卧时患部前后各放一软枕;不要坐软沙发或矮凳子;不要弯腰拾东西;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不要使用蹲厕,使用坐厕时防止身体前倾;(4)3个月内扶拐免负重行走,穿防滑平底鞋,注意安全,防止摔倒;(5)加强营养调理,防止感染;(6)复诊时间为术后1.5~2个月,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诊。
3 结果
本组80例病人经过术后随访3~6个月,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有47例,生活能完全自理的有11例,生活能大部分自理的有20例,部分依赖的3例。80例患者均无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THA的目的在于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能状态,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护理中发现,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康复训练意识淡薄、依赖性强、主动性差,对医护人员的指导往往不能按期完成。在护理过程中要不厌其烦地向病人讲解康复训练的意义及主动活动练习的重要性。通过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康复训练意识,并采取辨证施护的康复指导方法,使病人按计划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才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髋关节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我科2012年1-12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 术后护理是成功保障,康复训练能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关节功能最大限度的得到恢复。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训练 重要性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髋关节骨折日益增多,由于老年人体内钙质丢失,骨质疏松,因此轻微的外力就可导致骨折的发生,骨折后愈合速度慢甚至不愈合,故需行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年龄大,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又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护理工作量大,要求也高,做好术后护理及正确的功能康复训练对促进尽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1]。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1~12月份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组,实验组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40-82岁,平均62.5岁,观察组25例,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62-89岁,平均75.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楼梯摔伤25例,骑车跌到摔伤10例。根据他们的局部表现,均表现为局部叩痛,髋部肿胀,肢体活动受限,肢体缩短畸形,故他们的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合理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每日只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日常护理外,每日还要进行康复训练,经过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分别统计痊愈、基本痊愈、无效人数,计算总有效率并比较。
1.2.1 对照组方法
a.一般护理术后当日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等,去枕平卧6小时,禁食6小时;密切观察切口出血,肢体血液循环等情况,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出现切口出血量多,患肢疼痛剧烈伴肿胀,肢端麻木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注意观察感染征象,如术后3-7天,出现切口疼痛,局部红肿压痛明显,则提示有感染发生,一旦形成脓肿则局部出现波动感,注意患者体温变化及白细胞计数是否升高等;留置导尿者嘱患者多饮水,夹闭导尿管定时开放,防止尿路感染。
b.患肢护理: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以防髋关节脱位;保持切口负压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破损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术后不宜过早进行直腿抬高活动,以免引起疼痛,可在两下肢之间垫软枕,以防髋关节脱位[2];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为预防血栓性静脉炎,鼓励患者用牵引床上拉手架抬起身躯,促进血液循环。
c.心理护理:突如其来的意外创伤,疼痛,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往往使患者处于恐惧紧张无助的心理状态,不良的情志变化对骨折病的发展、治疗、护理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应及时与患者沟通、交谈,掌握其思想动态,帮助其树立信心;引导患者开展读书活动及欣赏音乐等,以丰富其文化生活,分散注意力,解除不良心理状态,使之愉快的配合治疗。
d.饮食护理:均衡饮食,宜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机含钙磷丰富的食物,多饮水。
1.2.2 观察组方法
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术后1~3d 术后麻醉苏醒
即开始踝泵运动,同时进行股四头肌舒缩训练,促进患肢血液循环,防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每天训练10~12次,每次15~20min,持续3d;术后4~7d 开始膝关节主被动训练,要求患者在大腿下垫放软枕使髋关节屈曲45~60°的下维持伸膝状态,以增强股四头肌肌力,每天训练10~12次,每次15~20min,持续4d;术后7~10d 鼓励患者在保持患肢旋转中立位的状态下做患膝髋主动屈曲45~60°,并尽可能长时间维持这种状态,以增强髋关节和大腿内外旋肌群肌力及其力的平衡,同时增强屈髋屈膝肌力,每天训练10~12次,每次15~20min,持续4d;术后10~14d 患者移坐至床旁,屈髋不超过90°,鼓励伸膝锻炼,同时适应支具训练。每天训练8~10次,每次20~30min,持续5d;术后2~4周 扶助行器,下床站立,先以键肢负重为主,患肢负重为辅;3d后逐渐变为键肢和患肢均匀负重,每次时长20~30min,以患者身体负荷能够承受为度,每日3次,术后3周开始扶助行器行走,每次时长
1.3 疗效评价
经过3个月的康复训练,能弃拐行走恢复自理能力的视为痊愈,需扶拐行走部分自理的视为好转,仍需卧床不能自理的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对髋关节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假体设计不断改进,制造工艺不断改善,手术技术不断完善,目前,人供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髋关节重建的标准化手术之一。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生物材料替代与重建病损的髋关节,以缓解症状,消除疼痛,恢复与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髋部是老年性骨折患者好发的部位,由于髋部是人体的负重大关节,髋部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造成较大损伤,老年患者多不能耐受手术疼痛,导致患者不愿意进行术后康复训练,且老年患者髋部血运较差,若不注意术后的康复及护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而且还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2。此次在我科进行的调查中,对照组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患者康
复效果一般,痊愈率只有60%,而对观察组进行了康复训练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提升,痊愈率达到80%,其中20例已经基本痊愈,明显多于对照组的人数。经过后期随访,25例患者都能弃拐,生活可以自理,无需他人帮助,这不仅减轻了患者自身的痛苦,也为家人减轻了负担。
4 .小结
术后护理是成功的保障,康复训练能使髋关节人工置换术后病人的关节功能最大限度的得到恢复。强调自我护理,告知病人早期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病人树立正确的观念,消除顾虑,激发热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4],对促进尽早康复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罗凯燕,喻姣花,何伟.骨折护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1116.
[2]朱春燕,郭丽华,范丽,等。人工半骨盆重建术的护理配合[J].上海护理杂志,2012,12(6):1009-8399
【关键词】心理干预 全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效果 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01-02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股骨头、髋关节疾病目前比较成功、安全、疗效最好的一种大手术,是一种重大的应激反应,当应激反应导致心理变化发生异常而不能自行调整和应对时,则可出现焦虑等心理障碍。目前,很多文献强调术后开展康复锻炼,提高关节功能恢复,而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重视不足,使康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对30例行THA的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9例,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髋关节炎11例,股骨头无菌坏死12例,所有患者均首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骨科常规治疗护理,给以健康知识宣教,发放《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手册》,供患者及家属阅读,按照康复训练程序进行康复锻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健康指导、患肢及关节的康复训练。从患者入院开始由专人同患者进行面对面交谈,每次谈话时间30min,每天2次,至患者术后3天,并随时接受患者的咨询。具体做法是:(1)心理支持与解释 首先建立干预的基础,护士热情接待病人,做好自我介绍,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活动,用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耐心解释和开导,对患者的疑问给予及时解答,向病人介绍手术方法、效果及注意事项。并且介绍手术成功者“现身说法”,从而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减少术前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2)行为干预治疗 详细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嗜好、家庭状况、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防御方式、应对方式、情绪反映等,了解患者的行为方式与习惯,鼓励患者采取有效行为去面对现实,使患者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所预知,从而提高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能力。(3)术前训练手术前训练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护士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术前床上训练的情况,讲解术前训练的重要性。向患者现场示范股四头肌的等长舒缩,距小腿骨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督促患者每天多次练习,每次5-20分钟,以防止下肢深静脉栓塞、肌萎缩和关节僵硬。指导患者进行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全范围关节活动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坐在床边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活动幅度和力量逐渐加大。指导病人借助吊架和床栏更换。指导病人坐起、移动到轮椅上和行走的方法。(4)放松训练 让患者安静舒适的在病床上进行扩胸运动、深呼吸、有效咳嗽及全身肌肉分段放松训练,倾听轻松愉快的轻音乐。做好各项基础护理,让患者感觉到舒适,使患者身心放松,消除康复训练而致的紧张感和疲劳感。
1.3 评价标准与方法 (1)焦虑心理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与手术前1天和术后2周由患者自评。(2)采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进行自理能力的评价,选择个人卫生、洗澡、进食、穿衣、大小便控制、上下楼梯、行走、上厕所、床椅转移 等10个方面,采用0-15分评分,0分为最差,15分为最好,得分越高自理能力越强。评估时间为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3)患者满意度调查,使用自制表于术后2周进行,每个项目分5个等级,每个等级1分,分数从5分―1分分别代表很满意、较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对所得数据用x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表1两组患者焦虑心理评分比较例(%)
2.2 表2 两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比较(x±s,分)
2.3 两组患者康复护理满意度调查见表3.结果表明,在所有调查项目中,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护理满意度评分(x±s,分)
3 讨论
3.1 心理干预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信心,是进行康复训练的前提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提供心理干预。从术前焦虑自评结果看,患者因害怕疼痛或担心锻炼对关节不利,而不能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有效镇痛的前提下,从患者入院起就将心理支持和康复思想贯穿于治疗护理全过程,使患者得到关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表1结果显示,术后2周干预组的焦虑状况较对照组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说明心理干预有效。
3. 2 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并重是促进康复的有效方法从患者入院至术后3天,每天2次,30分/次的护患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根据患者年龄、体重、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社会经济状况、康复程度等不同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让患者具体地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护士根据患者心理问题针对性的解释,向患者作切实可行的保证,使患者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所预知,从而提高患者对术后疼痛耐受的程度和康复训练的配合。在医院内护患关系融洽,患者的依从性好,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康复行为,能在护理人员的指导督促和家属的配合下坚持进行锻炼,使患肢髋关节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自理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由表2Barthel指数自理能力比较得知,干预组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样说明早期心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不进行干预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好。
3.3 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干预,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通过沟通交谈,指导患者适应疾病带来的压力,提高对疾病的应对能力,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能以积极的心境进行康复训练,同时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从术后2周满意度调查看,两组差别有显著性(见表3),说明心理干预对早期康复的影响效果满意,优化了护患关系,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吕厚山. 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5-158.
[2]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48.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镜手术;康复护理
随着关节镜手术理论和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关节镜设备、器械和方法的改进,关节镜手术已成为膝关节病患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安全性好,诊断准确率高,对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术中出血少、恢复快、术后痛苦少等优点。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做好膝关节术后康复护理,是获得手术预期疗效至关重要的。现将我院186例膝关节手术病人的术后康复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86例,其中男101例,女性85例,年龄在10岁-68岁,平均年龄在54岁。其中半月板切除及部分切除38例,半月板修补手术42例,交叉韧带重点术25例,游离体摘除16例,滑膜切除25例,外侧支持松解18例,关节腔清理22例。
1.2治疗方法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常规膝关节镜检查,明确诊断后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包括半月板修整或部分、大部分切除,骨性关节炎清理术、关节粘连松解术、增生滑膜切除术、膝交叉韧带重建术等。术后关节腔内注射施沛特2ml,以关节腔,减轻疼痛。
2术后护理
2.1心理护理
术前与患者交流沟通,多数病人因手术后怕疼痛和担心重建韧带松动或断裂,不愿接受早期功能锻炼。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讲明如不早期活动,约4d左右即可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损伤关节固定2周即可有可能致结缔组织增生粘连,关节功能丧失[1]等,让其了解手术过程,有针对性地解答患者心中的疑虑,让其知道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防止股四头肌萎缩可能出现的髌骨半脱位或脱位,有利于患
肢肿胀消退,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可有效地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使患者从心理上得到安慰,从情感上得到支持,这样可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实施术后的康复训练计划。
2.2
取平卧位,抬高患肢15°-30°,外展10°-20°中立位,关节适当屈曲,此可使膝关节处于松弛状态利于血液回流,以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及患肢肿胀。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后垫软枕,保持患肢屈曲5°-15°,这种可以使前交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移植后的韧带张力最小,有利于起止口的愈合。
2.3局部冷敷
术后即可开始以减轻肿胀及疼痛,用0-4℃三升袋冷敷于患肢30min更换一次,如此重复冷敷24h,可有效减轻疼痛,降低水肿程度及关节腔内出血。
2.4观察患肢肿胀及疼痛
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术后8-24h内患肢有轻微的疼痛,一般可忍耐,不需要镇痛剂,如果有剧烈的疼痛,根据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首先考虑是否有并发症所致,否则要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镇静剂。
2.5观察患肢远端运动、感觉及血运情况
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会影响血液循环,加之运动量减少,血液循环速度较慢等因素,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和严重的肿胀导致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因此术后膝关节加压包扎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肢远端的运动、感觉及血运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应注意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松紧要适宜,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3合理指导病人术后康复训练
膝关节镜术后早期开始康复训练是保护新移植韧带、维持改善膝关节稳定功能,加强膝关节与膝周组织的运动协调性,增强关节本体感觉功能以至最终恢复正常运动水平的关键措施[2].可防止关节软骨及软组织粘连,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利于水肿和积液消退。功能锻炼要因人而异,以不劳累为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护士要向患者解释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锻炼时间、方式和强度。
3.1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股四头肌收缩是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的一种早期康复手段[3]。术后清醒后即可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锻炼方法:①踝泵运动:踝关节背伸,膝关节伸直,收缩股四头肌,持续3-5s后放松为1次,10-15次为一组,每日练习4-5组,根据病人体质情况,适当加减次数。②做直抬腿运动,患者取平卧位,健侧膝关节屈曲,患侧膝关节伸直慢慢抬高患肢30°-40°,在空中停顿3-5s为1次,连续做10-15次为1组,每日练习3-4组。股四头肌对膝关节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直接关系到关节镜手术后的远期疗效。
3.2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当日即行腿部的肌肉按摩,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按摩方法:用两手掌心由患肢远端做向心性按摩,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3.3终末伸膝锻炼
在膝下垫一枕头,保持屈曲约30°,绷紧股四头肌并伸直膝关节,使足跟抬离床面,坚持5s,然后缓慢地将足跟放回床面。如此反复进行,每天2次,每次15-30分钟。
3.4被动肢体关节训练机(cpm)被动训练
膝关节的被动锻炼主要通过cpm机进行,以缓解损伤或手术引起的疼痛,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活动,消除关节粘连,改善关节活动角度,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自身修复。最终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Cpm机的使用方法:术后6h可将患肢置于cpm机上,开始时角度宜小,机器运行速度要缓慢,角度控制在20°-30°,以后根据情况逐渐递增,1-2h/d,要求患者无明显疼痛,并防止造成过度活动。一般应用两周,以后以主动活动训练为主。
术后第二周,康复重点为恢复膝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达0-120°开始进行股四头肌抗阻锻炼,3次/d,5-10min/次,逐渐增加到4-6次/d,15-20min/次,踝部阻力视患者情况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在患肢张力和活动范围得到基本恢复,股四头肌有力能抬腿且膝关节无肿胀时,可以扶拐下地行走,要求股四头肌要恢复到4级以上,因为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以前,膝关节的稳定性较差,如果过早负重就有可能造成膝关节内壁的损伤。
术后3-4周,鼓励进行比较强烈的锻炼使患肢张力和活动范围完全恢复正常。逐渐进行膝关节正常范围内活动度训练,同时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训练及股四头肌抗阻等长收缩锻炼[4],使患者恢复正常活动。可以弃拐下地行走,为患者肌张力和活动度恢复到适当的范围时,方能进行体育锻炼。
术后2个月,进行功能康复训练,促进患肢完全恢复正常活动功能。逐步增加股四头肌抗阻力锻炼的踝部阻力,开始进行正常体育锻炼。如骑自行车、游泳和跑步等。但要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要达到完全康复约4-6个月的时间。
结果:186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其关节稳定程度及活动范围均恢复良好,可正常生活和工作,无感染、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小结:关节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膝关节腔病变的临床诊治。在膝关节镜手术的术后康复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使其掌握正确的、系统的功能锻炼方法,从而有效地防止膝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尽恢复膝关节功能。良好的护患沟通,精心的心理护理和术前宣教,细心的术后观察、有效的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正确的出院指导是膝关节镜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 膝关节外科的基础和临床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22
[2] 敖英芳 膝关节镜手术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24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7年4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骨科手术病人287例,男180例,女107例。年龄18~87岁,平均年龄(44.8±12.9)岁。病人住院时间10~18d,平均住院时间(14.9±3.2)d。其中,股骨颈骨折39例,上肢骨折58例,股骨干骨折53例,胫腓骨骨折38例,腰椎间盘突出56例,骨肉瘤21例,半月板损伤12例,结核性骨折10例。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学历76例,高中及大专学历98例,初中及中专学历为59例,小学以及以下学历为54例。职业:农民87例,工人102例,干部73例,学生22例。将所有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167例,对照组12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疾病构成、职业与学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病人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骨科护理路径,其主要内容如下。
1.2.1术前护理
病人收治入院时,主动与其进行交流,使病人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过分的担忧。介绍科室情况,何时进行相关检查与治疗,检查的相关注意事项。
1.2.2术中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发展,手术器械的多样化,术中护理配合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性日显突出,我们对试验组护士定期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相关手术器械的拆卸、使用,从而达到术中与医师完美配合,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
1.2.3术后护理
无论病人采用何种手术固定方式,均密切观察病人术后肢体运动以及血供情况,经胸腹手术的病人保持引流通畅,对病人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控。
1.2.4心理支持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出现焦虑、恐惧的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及时鼓励和支持,提高病人治疗信心。在术前教育中,重点考虑病人的心理接受能力。对不同年龄病人,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提高病人心理承受能力,降低病人心理恐惧程度。
1.2.5康复训练
对病人讲解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指导病人肢体制动情况下如何进行合理锻炼,并对病人及其家属强调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而消除病人对康复训练的恐惧。对卧床时间长以及肢体活动受限的病人进行肢体姿势的摆放,使病人保持良好的生理曲度,身体得以放松,缓解身体疲劳。
1.2.6健康教育
对病人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使其明白病人术后家庭护理内容以及康复训练的指标。
1.3随访
病人随访8个月~2年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年7个月。
1.4评价指标
分别于病人入院时、手术前、术后1周以及6个月后随访时对病人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病人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价[3],并对病人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在本临床研究中我们主要对病人肢体肿胀消退情况、患处的感觉、肌力以及关节活动度等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并对病人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比较。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评分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病人HAMD量表评分比较(表1)
2.2两组病人HAMA评分比较(表2)
2.3两组病人相关并发症比较(表3)
2.4两组病人疗效比较对两组病人术后进行X线片检查,并根据术前以及术后X线片比较,对病人疗效进行评价见表4。
3讨论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0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57-01
全髋置换是解除髋关节疾患患者痛苦的良好技术手段,病人大多是60岁以上伴有心血管、糖尿病等不同程度的疾病,术后并发症较多,老年病人全髋术后康复训练及临床指导与预后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现将从2009年至今207例60岁以上患者的术后康复训练与临床指导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207例,其中60-70岁患者88例,女性46例,男性42例;70-80岁患者91例,女性44例,男性47例;80岁以上36例,女性22例,男性14例。本组病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91岁,以68-75岁尤多。
2一般护理
2.1心理护理疼痛活动受限,对疾病认识不足,增加家庭负担,老年患者身心都极为痛苦,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不利。因此,医护人员和家属都应体贴关心病人,耐心细心地作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讲明病情及预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精神愉快。
2.2注意居室的环境居室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内颜色协调和谐,灯光明亮适宜;居室内要早、中、晚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以保持病人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对其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2.3科学的膳食安排根据老年病人饮食习惯,提供合理均衡营养促进骨折愈合的饮食,多吃些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食物和含钙高的食物,必要时根据医嘱口服补钙药。还要多吃些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食物。注意排便情况,科学调整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经常变换饮食花样,增加食品种类,饭菜力求清淡,多饮水,每日1500-2000ml,不宜吃过于油腻和过咸的食物。
2.4术后必须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术侧肢体下方和两腿间垫软枕,使髋关节稍屈曲,穿防外旋鞋。搬或移动患者将整个髋关节抬起,不能只牵拉抬动患肢。避免术侧髋关节置于外旋伸直位。发现患肢缩短,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及时摄片检查是否脱位。坐起时动作轻柔缓慢,以免发生性低血压。
3术后康复训练
因病人长期卧床,缺乏活动,易发生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所以在医院期间我们医护人员要认真耐心指导协助病人功能锻炼,出院教会家属按要求,帮助病人在床上进行适当的活动,或鼓励病人主动活动,主要活动非固定关节、股四头肌、腰背肌等,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肌张力,保持关节活动。具体锻炼方法如下:
3.1术后早期(术后当日至5日内)术后当日即可进行患肢向心性按摩,足趾、足踝关节主动、被动伸屈锻炼。术后第2-3日,拔除引流管。去防外旋鞋。进行髋膝关节屈伸、髋关节伸展和旋转练习,至术后1周左右。屈髋位臀部不能离床。加强上肢肌力练习,以便更好地使用拐杖。
3.2术后中期(术后5日至2周)术后5日左右,以主动和抗阻力训练为主。
3.2.1卧位锻炼锻炼屈髋肌的最好办法是髋关节半屈曲位主动或主动抗阻力屈髋练习。主动直腿抬高,宜在术后7d后进行。
3.2.2坐位锻炼术后5-6日,由于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和半脱位的,因此,坐的时间短,每日可坐4-6次,每次限半小时。
3.2.3立位锻炼术后6-7日,患者由坐到站的位置,并进行扶拐立位练习。患肢垫高屈膝,上身前倾,通过调节板凳高度训练屈髋;站立位令健侧下肢前后移动锻炼术侧髋关节内外旋。
3.2.4步行锻炼术后开始下地行走和负重的时间因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程序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骨水泥固定者可早下地活动,2-3日后逐步负重行走。非骨水泥固定者术后1周在不负重情况下扶双拐行走。行走时,双下肢步幅一致;行走或站立术侧膝关节伸直,挺胸伸腰;上下楼梯要求健侧先上,术侧先下。
3.3术后晚期(术后2周以内)此期关节已不易发生脱位,应加强患髋外展,外旋和内收功能锻炼。还要训练走斜坡,上下楼梯等,增强肌力和ROM,加强平衡力和协调力,提高ADL。
方法 将54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自护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而自护组采用Orem护理模式护理。结果 自护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关键词]自我护理模式;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手术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4-0396-03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07
Orem护理模式是由美国护理理论家奥瑞姆(Orem)提出的一种临床护理模式,是围绕护理目标即最大限度地维持及促进患者的自理而组织的。根据患者的自理需要、自理能力和护士的职责范围将护理系统分为3个部分,即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及支持教育系统[1]。合理而有步骤的应用自我护理理论,可发挥患者最大的自理潜能,以便能更好的自我照顾和锻炼,有助于疾病康复,更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老年人常患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疼痛和功能不同程度的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节镜手术由于治疗费用偏低,手术创口小,手术精细,术后疼痛相对轻,已广泛应用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而关节镜术后的康复护理尤为重要,可以提高手术效果及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我们尝试将Orem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护理中,发挥患者的自理潜能,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和自护能力,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收治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4 例,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 55~72岁,平均 64.5岁,病程6个月~4年。临床表现为反复患膝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爬坡上楼尤其明显,伸屈活动时患膝关节摩擦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自护组2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54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50例为单膝,4例为双膝选择症状较重一侧,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关节镜手术治疗,手术效果满意。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自护组按照Orem自理模式实行规范化管理,应用自理理论模式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根据手术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和自理缺陷,分别给予完全性补偿护理、部分性补偿护理及提供支持教育系统。
(1)完全补偿系统的护理 关节镜治疗术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在手术后6 h内,生命体征不稳定,在身体、精神上完全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没有自护能力,这时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完全补偿护理,帮助患者完成所有的护理工作、以补偿其自理缺陷,满足其治疗性自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 脉搏、 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术后6 h内取平卧位,术肢膝关节伸直抬高位,膝下不能垫枕,防止关节挛缩,促进静脉回流;术后第1天即可用冰袋置于手术的关节周围,1~2次/d,每次30~60 min,以利于消肿和减轻疼痛[2];适当加压包扎防止关节腔内渗血、渗液[3]。
(2)部分补偿系统的护理 患者在术后康复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理能力缺陷,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训练自理能力,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洗脸、刷牙、梳头、进食等。利用健侧肢体支撑改变、保持患侧肢体于功能位、正确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患者在术后 6 h即可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活动,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以利于肿胀的消退和积液的排出,并为抬腿运动做好准备。从术后第2天起,应每天进行直腿抬高运动,如果关节腔内积液消退,可做膝关节的屈膝锻炼和压腿运动,术后第5天开始关节活动训练。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要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原则及重要性,使其主动配合。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遵循循序渐进、个别对待、主被动形式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训练后及次日的反应给予增减运动量,患者易于耐受,能够主动配合康复锻炼,从而保证了锻炼的效果。
(3)支持教育系统 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的功能
恢复程度与肢体功能锻炼的正确与否有直接关系,但多数患者担心疼痛,惧怕或拒绝功能锻炼。护士应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康复教育和心理疏导,使患者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帮助病人恢复自理能力。告诉病人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帮助病人克服心理障碍,让病人从被动锻炼转为主动功能锻炼。讲解进行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先被动后主动、主被动相结合、循序渐进并以不疲劳为原则。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出院后仍要坚持关节的康复训练,这样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患者出院前要做好出院指导,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活动范围,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直至关节疼痛消失,下肢行走恢复正常为止。由于膝关节术后一年内的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故指导患者出院后1个月及手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要按时复查,给与患者专业指导。我们还选取治疗前、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6个月等时间段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通过对照比较,了解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从而保证康复训练的质量。做到电话随访或门诊咨询,解答疑问,指导膝关节的康复训练。
3.效果评价 ①观察两组患者下地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出院时患者满意度情况。②选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6个月等时间段进行HSS膝关节评分[4]评价膝关节功能康复程度。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畸形、稳定性6个方面,总计100分,得分越高,功能康复越好。
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Ъ煅,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以P
结果
1.两组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自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例数下床活动时间(天)术后住院时间(天)满意度[n(% )]
对照组274.0±0.88.4±1.219(70.4)
自护组273.7±0.66.5±0.726(96.3)
tЩ颚知2-1.5597.1064.800
P->0.05
2.两组患者HSS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出院时、术后3个月、6个月HSS评分依次显著高于前一时间段(P0.05),而在术后3个月、6个月自护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患者HSS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例数治疗前出院时3个月6个月
对照组2740.64±4.5767.53±4.5480. 38±4.5286.34±4.58
自护组2741.88±4.4269.78±4.6986.56±4.1093.24±4.75
t-1.1611.7115.2625.434
P->0.05>0.05
注:同组依次与前一时间段相比,P
讨论
美国当代著名护理理论家奥瑞姆 (Orem)在 20世纪 70年代提出的自理理论认为:人与生俱来具有照顾自己的能力、需求,当个体的自理能力受限或缺失时,可以由他人帮助其建立、提高自理能力。自理模式的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在疾病状态下学会自我护理、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促进疾病的康复[5]。Orem自理模式激发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护理。同时Orem自理模式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丰富了职业内涵,护理人员在通过应用自理模式对患者帮助、教育、指导、训练的过程中,增加了接触和了解护理理论的机会,加快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使护士的责任心和爱心得到升华。护理人员在实施Orem自理模式时亲切的语言、热情的态度以及不厌其烦地进行解释和指导,加强了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交流,因此患者与护理人员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本研究采用Orem护理模式对关节镜治疗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护理,结果显示自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
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患者的自我护理需求。Orem自理理论指出,护理人员应认识到患者的自理缺陷,弥补患者的自理缺陷,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护理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维持和恢复个体的自理能力[6]。护理人员把患者的自我护理需求和行为纳入到护理工作中来,这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提高卧床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促进作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的功能恢复程度与肢体功能锻炼的正确与否有直接关系,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出院后仍要坚持关节的康复训练 ,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Orem护理模式给予患者详尽的康复训练计划,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活动范围,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直至关节疼痛消失,下肢行走恢复正常为止。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可通过电话随访,门诊复查等形式指导锻炼,解答疑问。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随时间而逐渐好转,在出院时、术后3个月、6个月HSS评分依次显著高于前一个时间段(P
总之,Orem护理模式充分发挥患者的自理潜能,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和自护能力,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我们重视与推广。おおお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2]戴 红, 关 骅, 王宁华,等. 康复医学[M].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194-203 .
[3]赵艳红,全明花. 膝关节镜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锻炼[J].吉林医学,2006,6(27):632.
[4]Insall JN,Ranawat CS,Aglietti P.A compareison of four models of total knee replacement prostheses[J].Bone Joint Surg (Am),1976,58 :754.
[5]殷 磊,崔 焱,丁亚萍 ,等.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0-42 .
【关键词】 自我护理模式;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手术
Orem护理模式是由美国护理理论家奥瑞姆(Orem)提出的一种临床护理模式,是围绕护理目标即最大限度地维持及促进患者的自理而组织的。根据患者的自理需要、自理能力和护士的职责范围将护理系统分为3个部分,即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及支持教育系统[1]。合理而有步骤的应用自我护理理论,可发挥患者最大的自理潜能,以便能更好的自我照顾和锻炼,有助于疾病康复,更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老年人常患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疼痛和功能不同程度的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节镜手术由于治疗费用偏低,手术创口小,手术精细,术后疼痛相对轻,已广泛应用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而关节镜术后的康复护理尤为重要,可以提高手术效果及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我们尝试将Orem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护理中,发挥患者的自理潜能,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和自护能力,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收治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4 例,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 55~72岁,平均 64.5岁,病程6个月~4年。临床表现为反复患膝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爬坡上楼尤其明显,伸屈活动时患膝关节摩擦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自护组2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54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50例为单膝,4例为双膝选择症状较重一侧,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关节镜手术治疗,手术效果满意。
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自护组按照Orem自理模式实行规范化管理,应用自理理论模式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根据手术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和自理缺陷,分别给予完全性补偿护理、部分性补偿护理及提供支持教育系统。
(1)完全补偿系统的护理 关节镜治疗术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在手术后6 h内,生命体征不稳定,在身体、精神上完全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没有自护能力,这时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完全补偿护理,帮助患者完成所有的护理工作、以补偿其自理缺陷,满足其治疗性自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 脉搏、 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术后6 h内取平卧位,术肢膝关节伸直抬高位,膝下不能垫枕,防止关节挛缩,促进静脉回流;术后第1天即可用冰袋置于手术的关节周围,1~2次/d,每次30~60 min,以利于消肿和减轻疼痛[2];适当加压包扎防止关节腔内渗血、渗液[3]。
(2)部分补偿系统的护理 患者在术后康复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理能力缺陷,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训练自理能力,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洗脸、刷牙、梳头、进食等。利用健侧肢体支撑改变、保持患侧肢体于功能位、正确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患者在术后 6 h即可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活动,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以利于肿胀的消退和积液的排出,并为抬腿运动做好准备。从术后第2天起,应每天进行直腿抬高运动,如果关节腔内积液消退,可做膝关节的屈膝锻炼和压腿运动,术后第5天开始关节活动训练。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要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原则及重要性,使其主动配合。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遵循循序渐进、个别对待、主被动形式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训练后及次日的反应给予增减运动量,患者易于耐受,能够主动配合康复锻炼,从而保证了锻炼的效果。
(3)支持教育系统 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的功能恢复程度与肢体功能锻炼的正确与否有直接关系,但多数患者担心疼痛,惧怕或拒绝功能锻炼。护士应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康复教育和心理疏导,使患者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帮助病人恢复自理能力。告诉病人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帮助病人克服心理障碍,让病人从被动锻炼转为主动功能锻炼。讲解进行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先被动后主动、主被动相结合、循序渐进并以不疲劳为原则。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出院后仍要坚持关节的康复训练,这样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患者出院前要做好出院指导,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活动范围,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直至关节疼痛消失,下肢行走恢复正常为止。由于膝关节术后一年内的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故指导患者出院后1个月及手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要按时复查,给与患者专业指导。我们还选取治疗前、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6个月等时间段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通过对照比较,了解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从而保证康复训练的质量。做到电话随访或门诊咨询,解答疑问,指导膝关节的康复训练。
3.效果评价 ①观察两组患者下地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出院时患者满意度情况。②选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6个月等时间段进行HSS膝关节评分[4]评价膝关节功能康复程度。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畸形、稳定性6个方面,总计100分,得分越高,功能康复越好。
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以P
结 果
1.两组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自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2.两组患者HSS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出院时、术后3个月、6个月HSS评分依次显著高于前一时间段(P0.05),而在术后3个月、6个月自护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讨 论
美国当代著名护理理论家奥瑞姆 (Orem)在 20世纪 70年代提出的自理理论认为:人与生俱来具有照顾自己的能力、需求,当个体的自理能力受限或缺失时,可以由他人帮助其建立、提高自理能力。自理模式的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在疾病状态下学会自我护理、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促进疾病的康复[5]。Orem自理模式激发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护理。同时Orem自理模式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丰富了职业内涵,护理人员在通过应用自理模式对患者帮助、教育、指导、训练的过程中,增加了接触和了解护理理论的机会,加快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使护士的责任心和爱心得到升华。护理人员在实施Orem自理模式时亲切的语言、热情的态度以及不厌其烦地进行解释和指导,加强了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交流,因此患者与护理人员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本研究采用Orem护理模式对关节镜治疗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护理,结果显示自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
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患者的自我护理需求。Orem自理理论指出,护理人员应认识到患者的自理缺陷,弥补患者的自理缺陷,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护理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维持和恢复个体的自理能力[6]。护理人员把患者的自我护理需求和行为纳入到护理工作中来,这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提高卧床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促进作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的功能恢复程度与肢体功能锻炼的正确与否有直接关系,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出院后仍要坚持关节的康复训练 ,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Orem护理模式给予患者详尽的康复训练计划,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活动范围,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直至关节疼痛消失,下肢行走恢复正常为止。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可通过电话随访,门诊复查等形式指导锻炼,解答疑问。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随时间而逐渐好转,在出院时、术后3个月、6个月HSS评分依次显著高于前一个时间段(P
总之,Orem护理模式充分发挥患者的自理潜能,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和自护能力,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我们重视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2]戴 红, 关 骅, 王宁华,等. 康复医学[M].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194-203 .
[3]赵艳红,全明花. 膝关节镜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锻炼[J].吉林医学,2006,6(27):632.
[4]Insall JN,Ranawat CS,Aglietti P.A compareison of four models of total knee replacement prostheses[J].Bone Joint Surg (Am),1976,58 :754.
[5]殷 磊,崔 焱,丁亚萍 ,等.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0-42 .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日益增多,如何减轻高龄患者骨折后的创伤反应,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已日益引起关注。现就近年来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和护理概况综述如下:
1手术治疗
1.1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按固定材料有单钉、多钉、鹅颈钢板等,按术式有切开内固定和经皮内固定。单钉和鹅颈钢板由于对组织、骨和血液循环损伤大,操作复杂,近年已很少使用,逐渐为多钉所替代。经皮或小切口多钉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对患者生理、心理干扰少,有人称之为“有限开放”手术[1]。术中用C臂X光机监测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复位满意率,且多钉内固定具有立体加压固定作用,稳定性好,患者术后疼痛迅速得到缓解,可以很快进行功能锻炼,减少了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1.2假体置换假体置换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可以解决由于股骨颈骨折引起的骨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引起的髋关节疼痛及功能受限,可以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时间长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假体置换的并发症增多,如松动、假体断裂、髋臼磨穿、关节周围异位骨化等。近年来由于材料技术的不断改进,手术技巧的进步及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假体置换的应用日益广泛。假体置换分半髋即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人工股骨头亦分单极股骨头和双极股骨头。选择全髋还是半髋置换目前意见不一,盛璞义等[2]认为全髋置换功能恢复优于股骨头置换,应首选全髋;许鹏等[3]认为结合我国实际及老年患者的要求,手术安全性等,高龄患者应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杨维权等[4]对三种假体置换(单极、双极、全髋)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三种置换效果评定满意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半髋较全髋置换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高龄患者活动相对减少,术后髋臼磨损相对较轻,股骨头中心脱位较少见,认为对高龄患者不强求全髋置换,人工股骨头尤其是双极股骨头置换也可望得到良好的疗效。
2手术护理
2.1心理护理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因生理健康状况、家庭、社会环境、个人素质、文化修养和自身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而存在差异[5]。护士应根据病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讲解股骨颈骨折的有关知识、手术目的、术后效果及可能发生的问题,使其在学习中增强信心,逐渐改变错误认知,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导致的心理障碍,增进其心理健康。心理康复决定肢体功能的康复[6]。
2.2饮食调护大量研究指出股骨颈骨折患者摄入量减少会造成负氮平衡,而营养不良可以导致并发症的发生,造成骨折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从而影响患者的顺利康复[7]。而高龄患者多并存其他慢性病,对饮食有一定的限制,术前因人制宜,因病制宜,指导患者做好饮食调整,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术后根据骨折病人的代谢与营养特点,给予饮食指导。术后前3天食含盐食物,少食甜食,有利于减少便秘[8]。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有效地预防便秘及泌尿系结石、感染。术后早期指导病人食低脂、高维生素、高铁、含水多的清淡味鲜易消化的食物;术后康复期,督促病人食高蛋白、高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高锌、高铜的饮食,有利于骨折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对糖尿病、肾病或肝病等疾患的骨折病人,饮食原则必须兼顾,避开不利于整体恢复的饮食[9]。
2.3术前护理
2.3.1术前评估术前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对手术耐受性进行评估,把握手术时机,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做好各种相应检查,全面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包括心、肝、肺、内分泌、血液、营养等系统的功能状况,评估患者术前髋关节功能,心理状况及学习能力等。
2.3.2加强老年慢性病监护[10]高龄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应详细了解既往史,积极治疗并存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合并有糖尿病的病人,注意监测血糖,了解入院前胰岛素的用量或降糖药服用情况;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了解病人服用降压药的情况,监测血压,并注意观察降压药的毒副作用;有冠心病的病人,了解病人的心功能情况,注意监测病人的心率及脉搏。
2.3.3术前康复指导术前康复指导是让病人了解手术目的及术后康复训练的作用,消除思想顾虑及恐惧心理,使病人积极主动地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术前康复指导内容包括:指导,说明术后为防骨折移位或假体脱位要采取正确的;训练引体向上运动,训练床上排便习惯,指导下肢肌锻炼方法,包括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关节活动训练,指导正确使用拐杖等[11]。同时加强呼吸训练,改善心肺功能。
2.3.4一般护理对术前行患肢制动牵引者,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等并发症发生。常规备皮,术前12h禁食,4h禁水,以防术中呕吐,术前晚可酌情给予镇静剂。
2.4术后护理
2.4.1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病人手术回病房的交接工作,及时向医生了解手术情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高度重视心血管功能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注意伤口出血量和渗血情况,谨防失血性休克;注意患者意识状况和患肢血运情况,观察患肢皮肤是否发红,皮温是否正常,有无疼痛、肿胀,触及条索感等,同时加强并存病监测和护理,防止并存病加重。
2.4.2引流管护理[12]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和负压状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防止引流液倒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行假体置换者一般术后1~2h内出血量在200~400ml以内,若术后10~12h内持续出血量超过1000ml,应引起重视,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4.3护理[7,9]的舒适问题是患者面临的一大难题,长期平卧可产生肺部、皮肤疾病等并发症,而延迟患者的康复。因此要加强术后护理,使患者自觉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肢外展30°,足尖向上,髋关节、膝关节各屈曲30°)。只要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其他三肢包括患肢的髋关节皆可变换。告知患者坐位可以解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包括进食、大小便、清洁),且坐位使坐骨结节持重。教会病人正确的翻身方法。
2.4.4并发症护理
2.4.4.1预防感染术前及时诊治所有感染病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重视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尽量让病人自解小便,有导管者应加强会清洁,指导病人深呼吸及作有效咳嗽,定时给予拍背排痰。注意保持伤口引流通畅,观察伤口渗出液情况,对伤口愈合不良,持续渗液者应谨慎对待。注意观察病人体温变化及有无突然的剧痛等。
2.4.4.2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DVT形成是髋部损伤术后重要并发症之一[13]。有学者提出[14]“预防优于治疗”,采取药物疗法和机械性疗法两种预防措施,有效地预防DVT形成。DVT预防对策:①术前评估,做好高危人群的健康宣教,实施个体化护理方案。②术后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吴玉霞等[15]报道将垫枕改进为长80cm、高30cm,用于临床使病人的肿胀消退时间缩短,减少DVT的发生。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静脉回流。适当锻炼可减少静脉血栓发病的75%~77%[16]。适当功能锻炼可加快下静脉血液回流,且对心率、血压、伤口渗血无明显影响[17]。锻炼原则是早期开始,循序渐进,被动和主动结合,等长和等张相结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多饮水,防便秘;预防性抗凝治疗和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DVT的形成。超级秘书网
2.4.4.3预防脱位假位脱位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假体置换术后另一重要并发症,其原因有多种,但与术后外展中立位的保持不当有很大关系[18]。为了改善假体置换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的方法,罗辑[18]制作了防外旋鞋及梯形垫;雷小容等[19]制作外展枕以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变换时髋关节内收或内旋,避免了传统皮式牵引固定的不便,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2.4.5术后康复指导先进的材料,精湛的技术只有结合及时的术后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20]。因此制定一个有效而可靠的康复计划,以减轻患者痛苦,预防术后并发症,防止肌肉萎缩,增加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能力。郑淑梅等[21]报道通过康复训练后病人的关节活动度、坐位耐久性、疼痛程度有很大改善。张瑞芳等[22]报道术后康复训练主要分为术后早期(术后当天~5天内)、术后中期(术后5天~2周)、术后晚期(术后2周以后)和出院家庭康复指导四个阶段进行。术后早期以进行患肢主、被动踝关节伸屈,股四头肌收缩,髋、膝关节的伸屈训练,同时加强上肢肌力练习,以便日后能较好使用拐杖或助行器;术后中期开始转移训练:先由卧位到坐位,由坐到站,由站到行走训练,以恢复ROM,进一步提高肌力,练习独立坐起和扶拐行走;术后晚期加强患髋外展、外旋和内收功能锻炼。出院后注意预防居家意外跌倒,不宜过早负重,继续加强平衡力和协调力训练,早日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国清,李小如,杨辉芳,等.有限开放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26(3):277.
[2]盛璞义,瘳威明,李佛保,等.假体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折术前准备及术式选择[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6(6):410.
[3]许鹏,靳卫章,姚建锋,等.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1,7(3):168.
[4]杨维权,刘大雄,孙荣华,等.三种假体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3):163.
[5]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59-961.
[6]戴燕,裴福兴,沈彬.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门诊康复指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A):31-32.
[7]张王月,计惠民,田淑芬,等.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疾病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29-31.
[8]张莉.骨科围手术期病人饮食指导与减少便秘的发生[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102-103.
[9]陶于凤.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的健康指导[J].中医正骨,2004,16(1):62.
[10]农连英.股骨颈骨折死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9):692-693.
[11]公洁,王式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1B):134~135.
[12]朱彩香.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4):47-48.
[13]沈素红,陈柯,张江涛.髋部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医正骨,2004,16(1):7-8.
[14]张瑞芳,许红璐,周雪梅,等.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28-29.
[15]吴玉霞,王海桃,王惠.改进后垫枕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0):9.
[16]杨济.下肢骨折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J].中国骨伤,2001,14(9):555.
[17]王晓红,薛立景,滑志娟,等.功能锻炼对下肢关节置换术后血流速度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1008-1010.
[18]罗辑.全髋置换术后保持外展位方法的改进[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706.
[19]雷小容,李秀霞,郑小敏,等.自制外展枕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06.
[20]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25-235.
【摘要 】总结35例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的康复护理。护理重点是制定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按康复护理程序进行功能锻炼。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按康复护理程序进行早期、有计划、分阶段的功能锻炼,达到关节镜手术的治疗效果,对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的恢复起了重要的作用,为病人重返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护理;康复训练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较为常见而又严重的运动性损伤,在军事训练、竞技性体育比赛和交通伤中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损伤后难以自愈,产生明显的膝关节不稳,继发关节软骨和半月板损伤,导致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必须及时进行修复。过去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但并发膝关节功能障碍及关节不稳定的比率较高。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利用微创技术来修复或重建交叉韧带已成为目前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的重要手段。而术后的康复训练则是巩固手术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功能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骨科2009 年1 月-2010年3 月在关节镜下对35例病人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对术后病人制定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进行康复训练,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 1一般资料:35例中,男30例、女5例,年龄15~47 岁,平均31. 5 岁。左膝21例,右膝13例。其中运动损伤20例, 交通伤10例,坠落伤5例;合并内侧侧副韧带损伤12例,半月板损伤18例, "三联征"(即前交叉韧带合并内侧侧副韧带、内侧半月板损伤)8例。术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 试验均为阳性。35例均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18例同时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或次全切除术,受伤至手术时间15个月~5年。本组病人均获随访3个月~12个月。
1. 2手术方法:①移植物取材及处理。取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将半腱肌腱重叠成3股,股薄肌腱重叠成2股,两端分别分两次毯边缝合,做成重建韧带备用。②骨隧道制作和植入移植物。在关节镜监视下,经定位器分别用空心钻顺导针钻出胫骨和股骨隧道,将备用的移植肌腱从胫骨隧道拉入,经关节腔拉入股骨隧道,并保证在股骨隧道内有1. 0~1. 5cm 长度。③移植物固定。关节镜下观察重建韧带位置良好后,分别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检查Lachman 试验阴性后缝合皮肤切口。
2 护理
2. 1 术前护理
2. 1. 1 心理护理:本术式采用患者自体多股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及家属缺乏对手术及预后相关知识的了解,加之此类病人关节不稳定,伸屈及负重功能障碍,病人饱受疾病的折磨,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迫切希望通过手术来恢复肢体的功能,解除痛苦,但又对手术效果和安全性不了解,对手术是否成功抱有疑虑、恐惧情绪。护理人员针对其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此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方法的区别,由于采用自体肌腱且在关节镜下进行,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同时告诉病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康复过程,强调手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及思想顾虑,从而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2. 1. 2术前康复指导: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心电图、胸部X 线摄片等,以了解患者有无手术禁忌证。术前1 d 术区皮肤准备,禁食12 h、禁饮8 h ,必要时留置尿管,术前30 min 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向病人讲解术前功能锻炼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功能训练后达到的效果。指导病人手术后出现的疼痛等不适,及对付办法,教会病人锻炼股四头肌肌肉收缩、足趾、踝关节、膝关节伸屈、直腿抬高运动和下肢蹬腿训练,以增强肌力、张力及关节活动度,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及注意事项,让病人心中有数,主动配合。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因不适应而造成排便困难。术前康复物品的准备:①带铰链式长腿支具,铰链活动度0°~120°; ②根据病人身高调节好拐杖长度,并教会病人使用等。
2. 2术后护理
2. 2. 1 一般护理:术后6 h 内取平卧位,观察局部有无渗血及伤口疼痛,并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因膝关节手术后易出现关节腔积血、积液,故术后需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保持膝关节伸直(膝下无任何支持物) 抬高30°,不但利于静脉血回流,防止下肢肿胀,还可减轻关节积血[1]。如术后将患膝固定在半屈膝位容易造成伸膝受限[2]。术后膝关节处放冰袋6 h 可减轻关节内渗出反应及关节肿胀、疼痛。
2. 2. 2预防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有关节内出血、关节内积液, 术后24 h 最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4]。术后抬高患肢,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肿胀程度,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若渗血较多,应及时报告医生更换敷料,并应用抗生素5~10 d。少量的关节内出血或积液会在短时间内自行吸收,不影响关节功能恢复,量大时则会导致膝关节明显肿胀,关节内积血还会伴有剧烈疼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如有发生需立即行关节腔穿刺,抽出积血后加压包扎。若不及时处理,一旦血肿机化可影响关节功能恢复,本组患者无此并发症发生。
2. 3术后康复训练①第一阶段(术后当天至2 周) :术后当日麻醉清醒后即开始指导病人行股四头肌和绳肌等长收缩锻炼,方法:尽量伸膝,但不产生关节活动,背伸踝关节,收缩股四头肌,持续5 s 然后完全放松为1 次,每日锻炼200 次左右,分4次或5 次做完,嘱病人最大限度地有节奏地伸屈踝关节,频率不宜过快,动作必须到位。此方法能有效地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力,为后续的训练打下基础。术后第1 天嘱病人开始踝关节训练、髌骨推移活动、直腿抬高训练。直腿抬高训练时先协助病人将腿抬高10°左右,然后慢慢放下。从被动到主动将腿抬高35°左右,不超过45°,每天3 次或4 次,每次15 min~20 min。在早期被动活动髌骨可以增加伸膝,还可以防止髌上囊的粘连,利于术后关节活动度的恢复[5],该项训练每天2 次或3 次,每次训练15 min。术后第4 天配合被动关节器锻炼膝关节被动活动度,开始一般从0°~30°开始,每天增加10°,频率以2 min 一个伸屈周期,视病人的耐受程度逐步适当加快,每天2 次或3 次,每次30 min ,逐步增加屈曲角度,术后第1 周,被动屈膝达90°;术后2周被动屈膝达100°~110°。支具伸直位固定1 周后可指导病人被动屈膝活动。②第二阶段(术后第2 周~第12 周)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患肢肌力锻炼及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要求股四头肌收缩每日需达500 次,直腿抬高200 次,根据肌力情况逐步增加抬起角度和维持时间;术后2 周~4 周持双拐患肢30 %负重下地活动,负重力逐渐增加,至第4 周弃拐完全负重行走;术后4 周~6 周后可以主动伸屈,由小到大,在床边自然下垂慢慢伸直,6 周后主动屈伸0°~90°;术后7 周~10 周,继续膝关节的主动伸屈活动外,增加半蹲屈伸膝训练,以增加膝关节屈曲角度,每天3 次,每次屈伸膝各30 次;术后8 周~10 周可增加下蹲屈曲训练,重心在健肢,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上身挺直,两手抓住床栏,保持稳定后下蹲;术后第11 周、第12 周指导功率自行车抗阻力训练,每日3 次,每次15 min。③第3 阶段(术后第13 周至6 个月):强化膝关节运动的重要性,要求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达到0°~140°,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达到0°~120°;强化各种功能性训练,如平衡训练、上下台阶训练、髋关节训练器抗阻训练等速耐力训练股四头肌力量,并可进行骑自行车、游泳、快步走等运动,但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及"急停急转"动作。
2. 4出院指导及随访出院后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遵循个体化、力量、安全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病人继续进行患膝康复程序的功能练习,以增强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度。全部病人均于术后1 个月、2 个月、3 个月、6 个月、9 个月、12 个月门诊复查及随访并进行功能评分。
3小结
关节镜下膝关节韧带重建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手段,它具有创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痛苦少等优点。但精湛的手术只有结合及时的术后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术后康复的目的是让病人通过功能锻炼恢复到损伤前的运动水平,即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度、肌力及关节稳定性[6]。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按康复护理程序进行早期、有计划、分阶段的功能锻炼,达到关节镜手术的治疗效果,对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的恢复起了重要的作用,为病人重返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组35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 患者术后无关节感染、关节粘连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 12个月,平均10 个月。膝关节不稳及无力症状消失,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Lachman 试验34例阴性,1例弱阳性,无明显关节不稳。术后半年均能完成日常生活,1 年后可进行正常的体力劳动及体育活动,复查X线片示骨道愈合,膝关节无退变,未见膝关节不稳定及内固定松动脱落现象,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李巍,潘洁,丛芳,等. 关节镜下LARS 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康复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08 ,23 (6) :549-551.
[2]赵金忠,蒋. 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前十字韧带后的康复训练[J]]. 中华骨科杂志,2002 ,22 (2) :95.
[3] 谢小梅,张小梅,吴萍.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功能锻炼[J]. 新疆中医药,2004 ,22 (3) :26.
[4]朱通佰,戴克戒. 骨科手术学[M]. 第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87.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173-01
1临床资料
本组71例患者,男34例,女37例;年 龄 64岁~85岁,平均73.5岁;有67例是股骨颈骨折,4例是股骨头坏死。合并有高血压29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糖尿病11例。入院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经过精心的的护理和功能训练,本组71例患者手术后恢复较好,没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恢复良好且能行走,生活方可自理。
2护理
2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沟通
老年患者,心理脆弱,患病时极易产生消极情绪。 护士要经常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通过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更好的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心理状况,向他们耐心的讲解手术的目的、安全性、以及手术后的效果,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放松心情、调整好心态、增强对手术的信心,以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1]。同时,家人是老年病人的精神寄托,护士应该积极与患者的家属联系,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家属给予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同时给予病人精神上的鼓励和关怀。
2.1.2 预防并发症
手术的同时应积极治疗以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如对有高血压的患者应让他们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降压药降压,注意睡眠,饮食清淡,避免情绪激动 ,保证血压正常;注意冠心病人的心率、心电图、心律的变化 ,调节静脉输液的滴速,防止发生意外;对糖尿病病人,注意血糖变化,给予患者饮食方面的指导,以防血糖升高,必要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兼并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适当应用抗生素治疗,护士应指导患者戒烟,避免感冒,调整呼吸,改善肺功能,避免手术后肺部感染。
2.1.3 术前训练
为了手术后患者更好的康复及避免并发症的的发生。护士应注意知道病人进行术前训练。术前训练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一、术前康复训练。进行术前康复训练,是让患者熟悉锻炼的内容,以提高患者的肢体肌肉力量,以为手术后病人下床训练做好充分准备。二、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正确引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深呼吸、腹式呼吸、并通过吹气球等训练肺功能,提高肺活量。三、指导 。为了避免术后股骨头脱位,护士应向病人极其家属宣传讲解正确的搬动及卧姿,要求患者穿防旋鞋。四、训练排便。让患者保持平卧或半卧位的姿势进行多次排便训练,有利于患者术后顺利、舒适的排便,从而避免患者因排便不适而造成伤口疼痛、情绪低落等不良状况引起的便秘、尿潴留等并发症[2]。
2.2 术中护理对策
首先应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进入手术室后患者与其家属分开,患者的情绪容易波动,护士应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耐心回答患者的每个问题,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减少其恐惧感,增强其自信心。其次,护士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应融洽,避免窃窃私语,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免给患者造成不良刺激[3]。另外,老年患者的身体脆弱,在进行移动时动作要轻便,并时时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调整姿势。最后,应做好急救准备,防止意外发生。
2.3 术后护理要点
2.3.21护理
手术后,患者的姿势很重要。平卧位是手术后患者采取的一般姿势,应放一个软枕或者T形枕在患者两腿间,患者应该穿防滑鞋拖,患肢应外展30°。患者在排尿、排便时患肢应外展中立,并适当的伸直和屈曲,以免发生假体脱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2.3.2 预防伤口感染
手术后患者康复的关键是预防感染。一般老年患者,常伴有其它疾病,体质较差,一旦感染后果很严重。护士应及时换药,注意伤口的清洁、消毒及杀菌。另外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注意清洁卫生,让他们养成保持良好卫生的习惯。
2.3.3 术后预防并发症
目前,医疗水平逐渐提升及医疗设施齐全,大部分患者术后能够康复,但是仍有少数患者在术后发生不同的的并发症。因此为了预防老年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护理人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术后在将病人托运到床上时给予指导,确保病人以正确的姿势上床及休息。二、注意引流管的护理。务必确保其畅通,留心其中液体的颜色、粘度及流量,及时更换引流袋。三、防止肺栓塞的形成。此种并发症在术后病发率较高,危险性大,应给予重视。四、定期让患者锻炼其呼吸功能,避免肺炎等并发症。
2.3.4 指导患者康复功能锻炼
术后的康复锻炼是患者早日康复的保障,只有及时锻炼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护士应在手术后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功能锻炼方法,让患者尽早的运动锻炼。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便可进行适量的运动,以促使血液回流。手术后1-2天,鼓励患者进行肌肉及关节活动。术后14天家属可帮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护士应给予正确的上下床技巧指导[4]。
2.3.6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应向患者详尽的讲解注意事项。患者出院后应对人工股骨头给予特别护理,进行持续的功能锻炼,利于肢体尽早康复,90天之内患者不能侧卧。应注意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多吃粗粮及水果蔬菜。另外,应叮嘱患者定期检查,有问题应及时就诊。
3小结
综上所述 ,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其它疾病,手术有一定风险,容易产生并发症 ,对护理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术前全面的准备,术后的综合治疗与精心护理,适当有益的锻炼是确保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顺利通过围术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高晓宇. 加强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围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J]. 护理研究: 下旬版, 2011 (5): 1382-1383.
[2]任金平. 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J]. 全科护理, 2012, 10(30): 2841-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