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休闲渔业的发展范文

休闲渔业的发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休闲渔业的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休闲渔业的发展

第1篇

一、做好“特色”文章,进一步拓展休闲渔业的内涵和外延

休闲渔业是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当前尽管存在同质竞争的负面影响,但只要我们在做好休闲渔业特色方面下大力气,进一步拓展其内涵与外延,尚可以寻求发展的生机。前几年我们许多休闲项目大多由生产性项目改造过来,存在着规模小,功能单一,设施不配套,综合性不强,相关服务跟不上的问题,这相应也为休闲渔业的拓展创新找到了突破口。各地应以彰显当地特色为切入点,以协调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统筹考虑环境建设、生态建设、人文建设和渔区社会发展等因素,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地制定出本地特色休闲渔业发展规划,以指导休闲渔业规范发展和创新发展。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种独具特色的类型中寻求发展方向:一是养殖垂钓型。就是利用池塘、湖泊围栏养殖基地等渔业设施,以养殖鱼类为主,配备一定的设施,开展垂钓业务的休闲渔业。二是休闲垂钓型。就是利用专业垂钓园和设施较完备的垂钓场,开展以垂钓为主,集娱乐、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三是生态观光型。就是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水资源,集观景、休闲、度假、垂钓于一体的休闲渔业,这是目前休闲渔业各种类型中功能最强、项目最多、范围最广、利润最高的一种。四是观赏娱乐型。就是以观赏鱼的引进、养殖、经营为主的休闲渔业,其市场方兴未艾。五是节庆旅游型。就是利用渔业资源,举办与渔业相关的节日活动而形成特有的休闲渔业类型。

二、做好“绿色”文章,全面提升消费者消费信心和欲望

休闲渔业是从渔业衍生出来的新兴产业,势必与水产品息息相关,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因素是首当其冲的关键因素,消费者最关注的就是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当前,“绿色”、环保是所有农产品的王牌,是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一致选择。勿庸置疑,那些天然、无毒、无污染、无药残的无公害水产品也是最受垂钓者欢迎的垂钓品。垂钓品最终要供食用,当然必须注意食用的安全性,所以,休闲渔业发展必须抓好“绿色“这一大卖点,顺应消费者食用安全这个需求,使自己的经营品种达到无公害化。这就要求经营者再也不能抱有“以低价购进劣质水产品以供垂钓,从而获得暴利”这样一种心态。为此,对属于自养的品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无公害标准进行养殖经营,做到从池塘到餐桌全程监控,全面推行健康养殖;对属于外购暂养的品种,必须选择好进鱼渠道,确保购入的水产品绿色无污染。从目前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呼声不断高涨的大势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绿色”这一卖点是必须紧紧抓在手中的市场制胜法宝。

三、做好“品牌”文章,进一步提高休闲渔业的品位和效益

发展休闲渔业一定要培植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一要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形成连锁经营,按国际惯例提供配套服务;二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诚信意识、质量意识、推介意识,开展广泛宣传;三要实行品牌经营战略,唱响休闲渔业品牌,积极开展资源重组,鼓励资源向品牌企业集中,小企业向大企业靠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打造当地渔业品牌,加快渔业产业化进程。这里谈到的品牌,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渔业品牌,就是养殖品种的品牌建设。当前,多数休闲渔业场所观赏的品种多以常规鱼为主,名贵的金鱼、色彩斑斓的锦鲤和形状优美的热带鱼却很少;而垂钓多限于鳊、鲫、鲤和草鱼等少数品种,难以满足人们追求新、奇、特等品种的需求。就拿垂钓来说,垂钓品种是垂钓的核心,按照垂钓者的喜好,同一品种,规格越大越受欢迎;不同品种,品种愈优愈讨人喜爱;不同地点,特色独具方可引人入胜。对于垂钓者,除了尽情享受垂钓之乐外,还要将垂钓品食用或送人。当然,食名贵鱼、送名贵鱼与食常规鱼、送常规鱼,其营养、品味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像优质鲫鱼、黄颡鱼、罗非鱼、淡水白鲳、大口鲶等名优水产品和甲鱼、乌龟等特种水产品,不仅体色鲜艳,体形优美,而且营养价值高,易于垂钓,当然会深受垂钓者喜爱。作为经营者来说,只要你放养的品种优良,价格公道,并做好品牌的发展,你的品牌名声就会不胫而走,这样何愁没有消费者,何愁没有市场。所以,休闲渔业经营者应顺应垂钓者需求,抓好“名特优品牌”这一卖点,不断提升自身垂钓品种的品质,逐渐形成品牌优势,从而争取在垂钓行业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二是经营品牌,就是在休闲渔业经营中,结合当地的各项特色品牌资源,发展独具自身特色品牌的休闲渔业。

四、做好“休闲”文章,大力推进休闲渔业的提档升级和创新

像垂钓、旅游、观光等休闲渔业,既可让人们享受休闲的愉悦,又可满足人们运动的需求。如何通过垂钓与游乐的结合,全面提高垂钓业的品位,拓宽垂钓业发展的空间,从而实现垂钓业的提档升级呢?在具体的实践中,各地应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灵活抓好“休闲”游乐这一卖点,带动垂钓业向提档升级方向发展。如:将垂钓业与当地特色旅游业相结合,让游客既可饱览灵山秀水,踏遍古迹名胜,又可移舟把竿,垂钓碧溪,在游览中尽情享受把竿垂钓,收获劳动成果的快乐与满足;也可将垂钓业与水上运动相结合,任游客移舟把桨,扬钩于万顷碧波之中,享受休闲垂钓的超凡意境和无限情趣。另外,还可举办各种形式的垂钓比赛,以赛会钓友,以赛促钓业,或开办多种形式的“住渔村、钓渔村”特色旅游项目,以提高与休闲垂钓业相关服务业的效益。如有的水产养殖场利用自身优势兼办钓场;有的地方开办钓鱼旅游饭店;有的地方创办水上钓筏和钓台;有的渔民将渔船改装成游钓船,这些都是休闲渔业开发的典范。总之,要逐渐形成以休闲渔业带各行各业,以各行各业促休闲渔业的综合发展态势。这一切,关键在于要抓住“休闲”卖点,打出游乐特色,方可显露休闲渔业的无限生机。

五、做好“服务”文章,确保休闲渔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第2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逐渐开始从物质生活的满足向精神生活质量提高、回归自然及追求健康的方面发展,休闲渔业作为人们娱乐休闲的一种新兴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快、效益好、潜力大,所以应把发展休闲渔业纳入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格局中,认真研究制定休闲渔业发展的新措施,以休闲渔业发展促进和谐渔区建设。

一、长海县发展休闲渔业的条件及意义

我国近岸渔业资源不断枯竭的现状和经济发展迅猛的势头,迫切需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休闲渔业在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迅速发展,日益成为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个牵动力较强的朝阳产业。长海县是一个海岛县, 又是重要的渔业产业基地,具有独特的环境优势和现代旅游氛围,理所应当利用好自己独特的海洋景观和资源优势,来大力发展休闲渔业。长海县由142个大大小小的岛、坨、礁连成一片,陆域面积虽然仅11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却达7720平方公里,这里有丰富的水面及鱼类资源,适合海上休闲娱乐渔钓时间也比较长,自然环境条件优越。近几年,祖祖辈辈以渔为生的长海人,背负着沉重的渔业资源枯竭的负担,生活在爷爷吃孙子资源饭的恶境中,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县委政府在致力于拉长渔业产业链条的过程中,开始发掘宝贵的旅游资源,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坚持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发展方向,突出海岛生态和休闲渔业两大特色,全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使海岛旅游业正在逐步成为极具潜力的海岛经济增长点,仅2007年,全县就接待上岛游客82万人次,办理转产从事休闲的渔业船舶近200条,旅游综合收入达2.9亿元,休闲渔业市场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二、长海目前适用的几种休闲渔业类型

1、生产经营型:是指以渔业生产为中心产业,以垂钓为辅的生产经营模式。这是休闲渔业出现的最早模式之一,也是较为单一的一种类型。

2、休闲垂钓型:是指一些专业垂钓园和设施较为完备的垂钓场,以开展垂钓为主,集游乐、健身、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场所。

3、观光疗养型:是指以一些海边、别墅、渔家风情旅店,结合周围景点,综合开发水资源,可以“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观景、休闲、避暑、度假。

4、举办钓鱼节:长海每年都要举办国际性钓鱼节,加大宣传面,为广大钓鱼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垂钓环境,进一步展示长海的旅游资源。

三、长海发展休闲渔业的必要性

发展休闲渔业有利于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当前海洋渔业资源日益衰退,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发展休闲渔业是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举措。休闲渔业起步容易、见效快,它能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渔民收入、改善渔村环境、促进乡村文明。休闲渔业可以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自然风光、生动的人文景观、良好的环境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亦能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休闲渔业发展要创新思维加快发展,要将渔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与旅游结合起来,通过对渔民的家居和渔船进行改造,让游客真正贴近渔民生活,享受一种自然古朴的渔家风俗,给宾客一种全新的体验。游客通过与渔民合作,体验下海撒网拖鱼、停船垂钓、收网拣鱼、品尝海鲜等乐趣。选择有条件的沿海渔区、海岛发展休闲渔业,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消化吸收渔业转产劳动力、繁荣渔区经济等。

四、休闲渔业在运行中还存在着不规范不完善的问题

首先,休闲渔业船舶经营超前与管理工作滞后的矛盾突出。有些从事休闲渔业的船舶未经检验发证,安全救生、消防、通信导航等设备尚未核验、乘员数未经核准,作业方式及渔具尚未限定,存在无证开航、安全设备不规范、搭载人数随意、活动区域不定等问题。

其次,休闲渔业船舶活动方式单一,有较大的局限性。目前从事休闲渔业船舶的作业方式基本上都是单船底拖网,这种作业对渔业资源有一定的破坏性,如果盲目发展,势必造成休闲活动水域的渔业资源衰竭,从而限制了休闲渔业船舶的可持续发展。这种作业方式背离了发展渔业休闲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部分休闲渔业船舶存在安全隐患。现有的休闲渔业船舶基本上都是擅自改装的,其结构、布置及装修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尤其是较大的船舶,在主甲板以下设置包厢卧室,其通风、消防通道、逃生口设计不合理,给营运安全带来隐患。

第四,经营单位多,规模小,容易引起恶性竞争。我县现有经营休闲渔业船舶的有数十家,每家拥有的休闲渔业船舶多则三、四艘,少则一、两艘,各自揽客,无序竞争。在客源充足的情况下,矛盾不易显现,但在客源不足时,则很容易出现相互压价现象,影响经营效益,严重时甚至可能偏离正常的服务内容,成为违法活动的场所。

第五,人们保护渔业资源的意识及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休闲渔业虽然是以体验渔家生活、健康娱乐为出发点,但不少人仍然是以多捕鱼为乐,缺乏幼鱼放生意识和水生动物保护知识,在参加渔业休闲活动时随意向海里排放污水和生活废弃物,加剧了沿海水域的污染,破坏了鱼类的正常生存环境,将导致渔业资源的急剧衰退。

五、合理配置资源,全面完善休闲渔业

1、转变思想观念,制订活动规则。明确休闲渔业与传统海洋捕捞业的根本区别。休闲渔业作为新兴产业,其作业方式有些可能与现有渔业法规有抵触之处,但作为体验渔家生活和健康娱乐的一类活动,应当针对休闲渔业的特点,制定恰当的活动规则,只要是有利环保,有利安全健康,有利经济发展而不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就行。

2、规范作业行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既然休闲渔业是以运动、体验、娱乐为目的,就不能有通过捕捞渔获物直接获利的行为。因此,对休闲渔业船舶的作业方式、渔具数量与规格应当进行限制,推广有利于保护渔业资源的作业方式,将垂钓作为今后休闲渔业的主流来经营。现有休闲渔业船舶的主要作业渔具为单拖网,应当限制网口宽度及档水板尺寸,提高人们对渔业休闲的兴趣和资源保护的意识,促进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3、强化安全监督,严格船舶管理。对不符合审批条件的或无法通过船舶检验的船舶应当坚决取缔,以杜绝后患。对批准后的船舶,在船舶检验的要求上,应当充分考虑到,渔船上的作业人员都是青壮劳动力,而搭载休闲渔业船舶的多半是老人、儿童、妇女和不识水性的游客,自救能力相对较差,加强救生设备检查,杜绝安全隐患成为重中之重。我们要严把船、机、电检验质量关,强化通讯设备的配备,重把救生筏、救生浮、救生圈、救生衣、灭火器、烟火信号等按规定有效配备到位,并处于日常核查之中,并做好船舶、船员和旅客的保险工作。每艘船舶应当配齐配全职务船员和安全员。从事休闲渔业活动时,应当在指定的码头上下游客。加强休闲渔业船舶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大连市海洋休闲垂钓渔业船舶管理办法》,使休闲渔业船舶的活动切实做到限风、限时、限员、限区域。

第3篇

1.做好“特色”文章,拓展休闲渔业的内涵和外延 休闲渔业作为新兴产业,当前尽管存在同质竞争,但只要在特色方面下大力气,拓展其内涵及外延,是可以寻求到发展先机的。现有休闲项目大多由生产性项目改造而来,规模小、功能单一、设施不配套,综合性不强,相关服务跟不上,这也为休闲渔业的拓展创新找到了方向。可以彰显当地特色为突破口,发展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休闲渔业。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特色方向发展:一是养殖垂钓型,利用池塘、湖泊围栏养殖基地等渔业设施,以养殖为主,配备一定设施,开展垂钓业务。二是休闲垂钓型,主要是专业垂钓园和设施较完备的垂钓场,以开展垂钓为主,集娱乐、餐饮为一体。三是生态观光型,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水资源,集观景、休闲、度假、垂钓于一体,其项目最多、范围最广、利润最高。四是观赏娱乐型,以观赏鱼引进、养殖生产、经营为主,其市场方兴未艾。五是节庆旅游型,利用渔业资源,举办与渔业相关的节日以形成特有的休闲渔业。

2.做好“绿色”文章,全面提升市场的消费欲望 休闲渔业与水产品息息相关,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首当其冲的关键。那些天然、无毒、无污染、无药残的无公害水产品也是最受垂钓者欢迎的垂钓品。休闲渔业须抓好“绿色”这一卖点,使自己的产品达到无公害化。属于自养的品种,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无公害标准进行养殖经营,全面推行健康养殖。属于外购暂养的品种,必须选择好进鱼渠道,确保购入的水产品无污染。“绿色”这一卖点是必须早早抓在手中的法宝。

3.做好“品牌”文章,进一步提高休闲渔业的品位和效益 谈到品牌,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渔业品牌,就是养殖品种的品牌。当前,休闲渔场的品种多以常规鱼为主,名贵鱼却少;垂钓多限于鳊、鲫、鲤和草鱼等少数品种,难以满足人们追求新、奇、特的需求。就垂钓来说,品种是核心。按照垂钓者的喜好,同一品种,规格越大越受欢迎;不同品种,品种愈优愈讨人喜爱;不同地点,特色独具可引人入胜。对于垂钓者来说,除享受垂钓之乐外,垂钓品最终归于食用或送人,食名贵鱼、送名贵鱼与食常规鱼、送常规鱼,其品味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优质鲫鱼、黄颡鱼、罗非鱼、淡水白鲳、大口鲶等名优水产品或甲鱼、乌龟等特种水产品,会受垂钓者喜爱。作为经营者来说,应顺应垂钓者的需求,抓好“名特优品牌”这一卖点,提升垂钓品种的品质,形成特色优势,从而在行业中脱颖而出。二是经营品牌,就是在休闲渔业经营中,结合当地的特色品牌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休闲渔业。如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形成连锁经营,提供配套服务,提高诚信意识、质量意识、推介意识,开展广泛宣传。

第4篇

一、休闲渔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区发展及海域功能区划调整,我区积极引导传统渔业企业探索开展休闲渔业项目,逐步形成了以渔业生产体验、海洋垂钓观光、渔家餐饮、休闲度假等为主的休闲渔业发展模式。政策支持上,连续两年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休闲渔业发展的意见》,2016年2月,我区3处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成功获批。截止目前,我区拥有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处、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 处,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 处,2A级以上滨海旅游景点 处,小型垂钓场所  余处。我区休闲渔业形态可划分为四类:一是生产经营形态。主要是以海洋或水库垂钓、观赏捕鱼等为标志的生产经营形式,如  项目、  等。二是饮食服务形态。让游客更加贴近产地,直接品尝美味的水产品佳肴,建立起集鱼类养殖、垂钓、餐饮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新型经营形式,主要表现在市区周边以海、渔为依托的   渔家乐、   休闲渔业基地等。三是游览观光形态。结合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渔业资源,走进海洋、海滩等自然环境,“住海边、坐游艇、观海景、食海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游览观景、休闲度假,如   海上休闲度假游轮“   号”等。四是科普教育形态。主要是以水产品种、习性等知识性教育和科普为目的的展示形式,如   海洋文化馆、   展示馆等。2015年,全区涉渔旅游收入达   亿元,占渔业行业总产值的   %,休闲渔业已经成为我区发展现代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我区休闲渔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管理问题。休闲渔业虽是国家鼓励扶持的朝阳产业,但也具有其弱质性,需要凭借旅游资源优势和社会各方面合作。目前,在编制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标准、规范经营和管理行为等方面还比较薄弱,还未真正走上有序发展的轨道。 

(二)规模效益问题。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的休闲渔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很多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休闲渔业产业层次较低,特色和优势还不够突出。大部分休闲渔业项目主要集中在海洋游钓和渔家乐,起点较低,功能单一,品牌力不强。

(三)从业素质问题。部分经营者把休闲渔业简单地认为就是让游客吃好喝好,划船钓鱼,缺少让游客体验渔民生活,感受渔家文化方面的内容。从先进国家和地区经验看,休闲渔业除了这些内容外,还应该融入历史、文学、美术等诸多内容。同时,从传统渔业转移而来渔民,文化教育的程度偏低,知识涵养先天不足,与休闲渔业的发展要求还有差距。

三、加快我区休闲渔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推进休闲渔业发展作为我区加快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明确职责分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尤其是重点项目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考核;鼓励从业企业加入   休闲渔业协会,强化行业内部沟通合作与监督管理。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推广,为休闲渔业发展搭建平台,支持举办渔文化展示、垂钓比赛、水族器材(包括钓具、钓饵等)展销等各类活动,推广渔业休闲文化,增强行业的吸引力,促进休闲渔业做大、做强。

(二)加强规划引导。加强对区域自然资源禀赋、渔业发展状况和旅游需求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区域资源特色和市场发展潜力,合理确定优先发展领域,不断完善休闲渔业发展规划。以现有养殖区域为基础,结合现代渔村建设、人工鱼礁建设和滨海旅游开发,借助我区丰富多彩的渔文化、海洋文化和海洋景观,大力发展垂钓、观赏、娱乐、餐饮、住宿等功能齐全的休闲渔业基地,同时要避免一哄而上,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健全发展机制。要坚持发展市场自主选择、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建议支持设立多渠道融资、为股东负责的股份制企业(俱乐部),强化休闲渔业开发与经营;大力推广“公司+基地+渔户”的休闲渔业产业推广模式,扩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第5篇

【论文摘要】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既能为旅游服务,又能显示渔业自身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魅力。对于引导产业转向,促进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阐述了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并分析了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经济也出现了腾飞的新局面,成为第三产业的“大哥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渔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旅游渔业资源丰富,开发和利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在我国对部分江河湖海实行休渔、禁渔期间,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对于引导产业转向,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6]。因为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既能为旅游服务,又能显示渔业自身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魅力。本文试就如何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问题,谈几点设想。 

1.生态渔业与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基本内涵 

所谓生态渔业是以生物学、生态学、水化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科学和鱼类及特种水生动物养殖学为基础,应用渔业现代科学技术,吸取传统渔业精华,通过调整优化鱼类养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挖掘渔业资源利用潜力,实现水域生态系统能量物质的良性循环,从而使渔业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因此,生态渔业仍是属于单纯的物质生产体系。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则是融合现代高新技术、信息、经济、休闲娱乐、环保、城建城管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的渔业活动。它通过对渔业生态资源、渔业生产资源和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把渔业 

生产与休闲、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与渔业生产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第一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它既是旅游业中的重要内容,又是为旅游服务的物质产品,是一种充分展示渔业自身魅力的复合式渔业,是旅游家庭中的“新贵”,是当今世界旅游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能让旅游者在充满浪漫色彩的旅游观赏过程中,增长见识,陶冶心性,获得灵感,沉醉于大自然美妙的旋律中,从而焕发出崇尚科学、热爱自然、赞叹自然的情感。因此,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是推动现代社会文明和旅游经济的主动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纵观世界各国现代旅游业和国内旅游热门城市,主要是在“美、险、奇、特”四个字上下功夫。而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则是在“水”字上做文章,在“鱼”字上寻情趣,在“吃”字上图口福。因此,在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中,游钓渔业、观赏渔业、科技渔业和庭院渔业,便是这“三字曲”的乐谱。 

2.1 游钓、休闲渔业 

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近年来,休闲、观赏渔业的兴起不仅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还拉动了餐饮、住宿、娱乐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显著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受到专家和生产者看好。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和新加坡是游钓渔业相当发达的国家,大多数旅游城市兴建了人工湖或水上乐园,繁殖增殖优质经济鱼类,专供旅游者和城市市民垂钓。美国每年游钓渔业收入占其渔业总收入17%以上,游钓者每年消费300多亿美元。 

在我国,钓鱼业有悠久历史,其中“姜太公钓鱼”这个典故尽人皆知。近几年来,伴随着“农家乐”(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旅游的发展,“渔家乐”(住渔家屋、吃渔家饭、干渔家活)旅游也开始发展起来,“休闲渔业”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据统计,我国垂钓爱好者共有9000万人。就北京而言,全市拥有大规模垂钓园143个,垂钓大棚212亩,经营垂钓单位439家,每年接待垂钓者300万人次,垂钓收入亿元以上。2004年4月28日,广西北海爱浪休闲渔业旅游有限公司在北海银滩隆重举行了首航庆典仪式,100多名游客参与了此次“休闲渔业”旅游项目的首航体验之旅。“休闲渔业”作为北海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为北海旅游和沿海渔民托起了新的希望。它为游客提供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增强了趣味性和参与性[4]。游客乘上渔船,与渔民一同出海捕鱼,体验渔家生活的乐趣。活动内容包括出海前的祈祷仪式、下海撒网拖鱼、停船垂钓、收网拣鱼、品尝鲜鱼等,让游客完完全全下海当“渔民”,享受海上渔家风情。对于这种旅游方式,感触最多的还是咸田镇的居民,由于北部湾渔业资源已日渐萎缩,沿海渔民在近海已较难捕到鱼,“休闲渔业”旅游,为渔民解决了转产转业问题,同时也为北海增加了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正如一位渔家大姐所说,这个项目给渔民指引了一条出路,带来了致富的希望。而北海碧雅度假村也正努力向客人推荐这个新颖的旅游项目,以赢得更多更广的客户群体。洞庭湖畔,湘江之滨,也兴起游钓渔业。但在发展旅游业中,将游钓渔业纳入旅游范畴,供游人垂钓、野炊,以享口福;供市民垂钓,消除工作后的劳累,在绝大多数旅游城市,尚未进行有效开发。今后要更深层次地挖掘它的文化内涵,有更多的创新,可以增加一些更富渔家风情的节目来吸引游客的眼球。随着国内外旅游者与日俱增,垂钓、野炊爱好者兴起,游钓渔业将会日益兴旺发达,成为旅游业的热门项目。 

2.2 观赏渔业 

据有关资料统计,日本每年仅是出口金鱼一项就获利上亿美元;英国有14%的家庭饲养观赏鱼,每年需要1.4亿尾以上。我国观赏鱼类品种繁多,资源丰富,既有适宜家庭养殖的品种,又有适宜池养的品种。在我国历代宫殿式、园林式建筑群中,都建有观赏鱼饲养池,饲养着各种观赏鱼类,以装饰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我国也是观赏鱼出口大国,传统的创汇渔业,是世界各国观赏金鱼的“娘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迈入小康之门,不少家庭利用水族箱养殖了观赏鱼,以美化家庭生活,陶冶情操。据了解,我国部分城市家庭养殖观赏鱼类,已形成一种时尚。因此,当前是发展观赏渔业的有利时机,必将获得丰厚利润。 

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兴建的海底世界多姿多彩,游客趋之若鹜。我国大连、成都、长沙等地兴建的海底世界,也是门庭若市。游客置身其中,与鱼同乐,其乐无穷。每到黄金假日,总是赚得盆满钵满。我国拥有水族馆38个,年销售金鱼5亿尾。北京市去年共生产观赏鱼1.85亿尾,产值达1亿元,出口创汇483万美元。江苏南京、苏州、扬州、徐州较早地发展观赏鱼,品种有锦鲤、热带鱼、金鱼,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每年还有大量的出口、外销。江苏铜山县2005年观赏渔业创产值6500万元,户均盈利2500多元。 

2.3 科技渔业 

发展科技渔业的目的,一是满足国内市场对名、特、优水产品的需求,抑制对野生资源的滥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二是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渔业养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发展创汇渔业,赚洋人的钱,肥中国人的腰包[3]。发展科技渔业主要是养殖名、优、特、珍、稀有的鱼类品种和水生动物。据有关资料报道:泥鳅、鳝鱼、鳜鱼、河蟹、南方鲶、乌鳢、龟、鳖、虾等品种,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出口一吨泥鳅或黄鳝、河蟹等鲜活产品,可赚取外汇2—8万美元以上,或换取优质钢材20—100吨以上。江苏盱眙县依靠本地旅游资源,兴建大型龙虾城,每天消费龙虾1000多公斤,全县年消费龙虾5000吨以上;阳澄湖水产资源十分丰富,阳澄湖盛产七十种淡水产品,桂鱼、甲鱼、白鱼、鳗鱼、清水虾、大闸蟹为“湖中六宝”,其中素有“蟹中之王”美称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更是驰名中外。当地就有着“不是阳澄湖蟹好,今生何必住苏州”的感叹[7]。 

“鱼米之乡”焕发新活力,洞庭蟹不逊阳澄湖。面积9000余亩的鹤龙湖(洞庭湖流域)是湘阴县最大的内陆天然湖泊,通过引进外资合作开发大湖养殖基地,项目总投资280万元。在湖中心圈定河蟹养殖面积1500亩,其余面积进行芡食种植,预计今年芡食产值可达400万元,河蟹产值100万元以上。鹤龙湖大湖养殖基地的河蟹产品品质可与阳澄湖大闸蟹媲美,目前远销上海、武汉、长沙等地,打响了“洞庭湖螃蟹”或“鹤龙湖螃蟹”的名号,夯实了湘菜产业链下游产业的基础。湖南浏阳是重要的渔业基地,全市拥有各类渔业水域近10,000平方公顷,其中适宜开发成休闲渔业基地的水而有3000平方公顷,休闲渔业利润率是传统养殖渔业的3倍以上[2]。 

我们再以福建东山岛为例来欣赏科技渔业的无穷魅力。东海、南海交汇的独特海流,温和的亚热带气候,孕育着一座美丽富饶的东山岛:曲折的海岸线、漫长的金沙滩、星罗棋布的岛礁、多姿多彩的珊瑚、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网箱养殖基地和现代化鲍养殖基地……这些独特的“素材”使观光型渔业成为东山岛旅游的新亮点。碧波万倾,碧光普照,在鱼跃人欢的“海上田园”上,若你有幸乘水上“的士”,灵巧地穿梭于连绵数十里的“大街小巷”,或看海鸥飞翔,观碧波荡漾,听涛声阵阵;或登上小巧玲珑、色彩各异的浮筑木屋,体验“耕海牧渔”生活;或品尝“闽南功夫茶”,聆听优美渔歌,那份轻松与惬意,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能留给如织的游人去遐想。绵延在银滩外、掩映在绿林中,万亩虾池实行“蟹、虾、鱼、藻”生态混养模式后,重现无限生机与活力。亲驾扁舟,划行于生态虾池上,采收龙须菜,网起鱼蟹虾,劳动的伟大尽在不言中。现代化的陆上鲍鱼养殖场环境优雅、设施先进、亦园亦场两相宜。游人在尽享养鲍、赏鲍、抓鲍的乐趣之后,再品尝一道道鲍鱼佳肴,那番情趣自然引人入胜,回味无穷。时间与空间的巧妙配合,造就了东山岛奇特的海底世界,锯齿刺星、盾形陀螺、澄黄滨等8种珊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东山岛人立足于此开设了潜水观光游,让你在欣赏多姿多彩的珊瑚的同时,与海草共舞,与鱼虾同乐,实现海底揭秘、龙宫探宝的梦想。此外,利用岛礁众多、鱼虾繁多、海岸曲折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海钓大赛,让你迎海风,伴涛声,尽享悠然垂钓之乐……十足的海韵,独特的风光,无穷的乐趣,每年都有10多万五湖四海嘉宾来到东山岛与“鱼”同游。 

可见,发展科技渔业是大有作为的。但是,由于科技渔业知识含量高,是一项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须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才能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应。 

2.4 庭院渔业 

庭院渔业是一项立足千家万户、分散型的生态渔业工程。主要是利用农户庭院的空坪隙地、河溪边荒间地和低产稻田,建标准化小鱼池,发展养鱼生产。它既可养殖观赏鱼类,又可养殖经济鱼类,供家庭食用或家庭经济收入的一部分,若每户家庭兴建面积100m2的水池,以饲养泥鳅或鳝鱼为例,按每m2产鱼1公斤,则每户可产鱼100公斤。若每个村发展庭院养鱼50户,则年产鱼5吨。通过外贸部门建立长期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市场,每年可赚取外汇10万美元以上[3]。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庭院渔业是农村致富的好门路。

3.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是一项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是发展旅游业的新课题。如何将生态渔业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美雅共赏,独领的文化艺术品牌,必须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规划布局问题 

要根据各地旅游城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不同特点,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调整优化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旅游经济和渔业经济效益为核心,做好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建设的规划布局,建立旅游渔业景观、休闲娱乐、鱼肴美味品尝服务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机制与格局,充分展示“渔文化”的精华[1]。 

以休闲、观赏渔业为例,它们是作为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鲜事物,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专家建议,发展休闲渔业在规划布局上应与旅游景点的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化渔业、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相结合,与三产等服务业的建设相结合[1]。游钓休闲渔业应在风景旅游区和大中城市近郊展开。在各大中城市周边旅游风景区利用现有水面资源建成集游览、垂钓、休闲于一体的休闲景区;在水库、湖泊地区,可开展网箱垂钓、驾船、滑艇、渔家乐等项目;在近郊水产养殖基地,可发展垂钓、捕捉体验等休闲渔业。在经营上应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以渔业吸引客源,以三产服务创造效益;实施长短结合,养钓结合的方式,发展初期以养为主;近郊以钓为主,以养为辅;远郊以钓为辅,以养为主,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增加效益。 

观赏渔业应以观赏鱼传统养殖区为重点,以温室余热水养殖和市郊庭院养殖为基础,发展金鱼、热带鱼、锦鲤等观赏性鱼类。提高观赏鱼养殖的科技含量,不断引进、培育新品种。在城市中现有花鸟虫鱼市场基础上建设观赏鱼批发交易市场,同时带动与观赏鱼相关的产业,如水族器皿、饲料、药品、水草等 。 

3.2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问题 

水是一切生命物质的源泉,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核心。鱼儿离不开水,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水是命根子。其解决水源途径:一是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完善现有设施的维修配套;二是从大型湖库引水,修建引水渠道;三是选择水源充足场地,兴建蓄水工程。做好渔业用水无污染,排灌自如。 

3.3 科技渔业基地开发建设问题 

科技渔业知识含量高,技术难度大,须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才能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应。根本问题是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渔业基地。突出重点,一地一品。可采取“股份”制,“民办公助”制和引进外贸等多种形式建设开发科技渔业基地[5]。 

3.4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苗种繁育体系建设问题 

鱼苗鱼种是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物质基础。要根据渔业生产规模,抓好苗种繁育体系建设。要以繁育中档优质鱼类鳜、鲶、青、鳅、鳝、蟹、虾等品种为主,同时加速繁育观赏鱼和特种水生动物龟、鳖、蛙、鲵等品种,满足科技渔业基地及庭院渔业养殖的需要。 

3.5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景区景点建设问题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景区景点,一是观赏鱼类与游钓渔业公园,其建筑风格为古风古色、以园林式、宫殿式建筑艺术来表现“美、静、舒、雅”的情趣。配套建设工程水土乐园、水下龙宫,则应采取现代建筑艺术与古代建筑艺术相结合,使旅游渔业景区,成为人们怡神养性,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3.6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品牌建设问题 

打好信息牌,强化品牌建设,加强品牌效益。提高生态休闲型渔业知名度应着手建立休闲渔业协会,让这个社团组织成为休闲渔业的中介力量和信息中心,通过建设相应的网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全面推介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独到、特有的产品与服务,传播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休闲型渔业文化信息,形成定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平瑛.休闲渔业的规划设计[j].渔业现代化,2004,2. 

[2]刘宗庆.浏阳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内陆水产,2004,10. 

[3]平瑛.休闲渔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用发展对策[j].生态经济,2007,9. 

[4]蔡学廉.我国休闲渔业的现状与前景[j].渔业现代化,2005,1. 

[5]江明芳.当前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05,1. 

第6篇

【关键词】休闲渔业 必要性 现状 建议

一、休闲渔业的概念

休闲渔业是一种与现代人们的休闲生活、行为、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相联系的,依托渔业设备与空间、生产场地、渔业产品以及经营活动、渔业环境、人文等众多因素将休闲、观光、健身、娱乐结合起来的新型交叉产业。发展渔业休闲产业,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能降低捕捞强度,有利于环境恢复,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带动也能带动二三产业的一项重要的产业形式。20世纪60年代,休闲渔业诞生于拉丁美洲。20世纪70-80年代,开始美国、加拿大、日本、台湾等经济和渔业都比较发达的国家级地区盛行。我国休闲渔业得到迅猛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为带动渔民增收的新亮点,提出的休闲渔业发展潜力需要充分发挥,在产业规模和产业贡献有限的前提下,加快休闲渔业的发展是十分艰巨的任务。总而言之,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是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态势保持一致的,并且沿海地区发展优于内陆地区。

二、发展休闲渔业的必要性

(一)促进经济发展。可以有效解决“三渔”相关问题。休闲渔业可增加关联产业的就业机会。发展休闲渔业有优化美化、提高知名度的作用。也能切实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区稳定,为渔区发展带来新机遇。

(二)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海洋渔业资源锐减,效益降低。休闲渔业是将旅游、休闲、娱乐等产业融入到渔业生产的新兴产业,休闲渔业不仅满足游客旅游需求,增加旅游收益,也能解决休渔期间或转产渔民的生活问题。

(三)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人们能在休闲渔业中观赏到的自然、生物、人文旅游景观的同时又能享受休闲渔业场所提供环境与空间服务,满足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心情,也能舒缓压抑心情,放松身体和精神,有助于身心健康。

(四)完善经济服务功能。休闲渔业能够美化环境,增添旅游项目,使休闲旅游增值;也能带动带动交通、通讯、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依托海洋资源也能带动水产品加工业、市场流通业、海洋文化开发、房地产业等。

(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传统的捕捞渔业生产基地,大都是依山临水的江河湖海之滨,利用保留着原始的自然风光和渔文化,来发展旅游业、休闲渔业,能够促进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有效的转移安置转产的捕捞渔民,改善渔村环境,繁荣渔区经济,增加渔民收入,维护渔区稳定。

三、我国休闲渔业现状与优势

我国江河湖泊众多,岛屿星罗棋布,淡水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水质肥沃,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能够发展休闲渔业以及丰富的资源可供开发。我国幅员辽阔,气候适宜。适合休闲旅游的季节较长。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海洋文化是适宜开发和发展休闲渔业。我国人口众多,随着对外开放的脚步加快,也吸引着各国游客,所以说休闲渔业游者庞大的消费群体,因此可总结出,我国发展休闲渔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商机。

近年来,我国休闲渔业发展势头强劲,各具地方特色。如北京、卜海、大连、福建漳州等沿海地区结合,发展具有特色的休闲渔业。各地寻找地方特点与特色,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建立集郊游、垂钓、健身、竞技、文化等于一体的休闲渔业景区,吸引了大量旅游者参与。

四、发展休闲渔业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为休闲渔业的发展搭建各方平台,发展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实力强、经济效益好,能弘扬海洋文化休闲产业,制定政策,严格执行。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协调平衡产业之间关系,促进休闲渔业产业升级,政府要提供相应的项目资金补助、创新科技的税费减免等。

(二)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制定信贷支相关持政策,规范渔村的融资环境,协调好商业保险和互助保险,为休闲渔业产业的发展创造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加强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渔民入股等,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渔业转型相关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提高平台公司效率,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技能

从事休闲渔业的工作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知识技能和较高水平,然而,在现阶段从事休闲渔业的人员,多是世代相传的传统渔民,且老龄化高,知识水平有限,不能满足休闲渔业发展要求。由此保证休闲渔业的质量,是将加强宣传教育,大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性,能够提供给游客好的服务和指导。

(四)加强海洋文化研究创新

开发海洋文化,为休闲渔业创造多元化发展平台,加强海洋文化文化理论研究和创新,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发展休闲渔业提供理论依据和专业科学的系统指导,从而提高休闲渔业的服务水平与层次。

(五)完善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

加强休闲渔业的管理,落实管理职责,制定可行方案,落实监督管理。发挥积极性,共同发展,以保证其健康持续的发展。发展休闲渔业涉及多方管理工作,如饮食卫生管理、船舶审批手续的管理等。

综上所述,休闲渔业作为一种新兴经济文化产业,是现代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对经济发展有积极和推动的作用。发展休闲渔业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修养,提供较高层次的视听享受,也弘扬千百年来的渔文化。良好的海洋经济、文化等氛围,创造了一个幸福、娱乐的社会环境,更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平瑛.完善管理体制促进休闲渔业健康发展[J].中国渔业经济,2001.

[2]苏勇军.宁波市休闲渔业发展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7.

[3]柴寿升.休闲渔业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4]包特力根白乙: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态势及政策建议[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

[5]柴寿升.美、日休闲渔业的发展模式对我国闲渔业发展的启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

[6]闵宽洪.我国休闲渔业发展浅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6.

第7篇

    关键词:休闲产业 休闲消费 产业链建设

    休闲消费与休闲产业

    (一)旅游业发展拉动休闲消费

    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前景最为广阔的产业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访古探幽的兴趣高涨,旅游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旅游这种休闲消费把旅游情结、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三者融合在一起,很受各类人士的喜爱。这种休闲消费既使消费者增加了阅历、陶冶了性情,又享受了人生、健全了体魄。随着旅游业发展,休闲产业会更突显其多元趋势。

    (二)文化娱乐成休闲消费时尚

    近年来,广西各地文化市场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观光的重点。人们在休闲中追求文化品位、文化享受,感受文化氛围,接受文化熏陶。利用休闲时间进行文化娱乐是人们休闲消费最主要、最普遍的需求。在广西南宁、桂林等城市的市民常常选择在家观看电视、录像、家庭影院,或外出观看电影、观赏节目、听音乐、跳舞。还有的经常以亲朋好友为群体,或切磋棋艺,品尝茶艺,喝咖啡或尽情享受泡吧文化和网络文化的乐趣等。这些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不仅使人们得到高尚有益的休闲消费,而且还可以得到高雅美好的艺术享受。从文化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报刊、图书,还是电影、音像,近年来广西各地文化市场潜力巨大。

    (三)运动休闲消费市场发展势头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愿意把休闲时间和部分收入花在强身健体上,广西各地都市的游泳馆、网球场、羽毛球场、跆拳道馆、旱冰场、男子健身房、女子健美中心、台球厅、保龄球馆、瑜珈馆等,已经成为人们节假日或休息时间常去消费的场所。像高尔夫球高消费项目也吸引了不少顾客。至于观看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等比赛,更是多得不可胜数。由此可见,运动健身在广西各地都市的市场空间较大,这种休闲消费的市场前景看好。

    (四)商业街呈现休闲时特性

    现代的商业街里,商场、超市林立,各种专卖店、餐饮店、应有尽有。加之城市及城乡之间交通便利,在广西人们已将“逛街”看成首选的休闲方式,商场也就成为休闲产业最大的窗口之一。从中心城市到县城不少商厦和专卖店十分注重美化购物环境,许多商场引进盆景、鲜花、灯光喷泉、艺术雕塑乃至假山鱼池,使购物环境充满活力,成了温馨世界,让顾客在浏览购物之中得到美的享受。在南宁、桂林、柳州、梧州、北海等地不少商厦和购物中心特意辟出场地作为顾客的共享空间,实行开架售货、电脑管理,并设立咖啡间、休息厅、展览角、娱乐区等空间。还有更多的时装专卖商场推出流行服饰展览、名师获奖作品展、时装模特表演,让人领略到一种文化氛围,增添不少艺术渲染力,使顾客感觉不是单纯的购物,而是置身于特定的艺术环境中,成为一种享受。

    (五)休闲农业受到城市居民青睐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崇尚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因而出现了休闲农业。在南宁等地众多城市居民利用节假日和家人或朋友到近郊的农业园和农村去从事种地、观赏、采摘等活动,亲自感受辛劳,并获得田园情调的休闲度假和轻松、愉快、宁静的精神享受。这种耕作体验、品尝消费、疗养修身型的休闲农业旅游是近年广西城市居民主选项目之一。

    广西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产业化水平不高。首先,各旅行社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桂林、北海、南宁一些主要的旅游线路上,从促销宣传、人员组织安排及资金的投入上都重点向旅游热线倾斜,导致游客对旅游地点的选择过于集中。由于现有旅游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难免接待质量会出现问题,得不到保证。其次,旅游点营销手段太少,旅游产品品种单调,层次较低,缺乏休闲内涵。再次,各旅游景点在软硬件配套设施方面,在旅游信息传输协调等方面还欠缺很多。最后,旅行社无序竞争,使旅游市场竞相压价,旅行社生意火爆利润却平平。

    消费者消费不够理性。一是消费意识不成熟,存在盲从心理。表现在出外旅游对景点盲目选择,喜欢跟风,人家去什么地方游玩、观赏,自己也跟着去;购物时见商场打折让利就有购买冲动,只顾价格便宜,不管是否需要;休闲娱乐也喜欢随大流,不会寻找新的消费途径。二是消费权益保护意识不成熟,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缺乏正确认识。一方面不了解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当消费利益将遭受损失时,不懂得及时采取措施把未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三是消费观念有待提高。

    休闲旅游产业开发不足。目前休闲热仅仅是迈向追求生活质量的新阶段开始。温饱之后,不仅有享受可供追求,更有发展的需求和动力。广大消费者对身体健康的向往、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对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对职业技能的寻求同样有着迫切的要求。这些都是亟待大力开发的领域。在南宁、桂林、柳州、梧州等城市对民众的精神生活和身体健康等行业产品开发较好,但其他城市可供追求的产品仍缺乏。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例,较长的假日里,旅游胜地固然游人大增,但也有相当多的人利用这一良机为自己、为子女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而花钱。在发达国家的城市里,各类图书馆、博物馆为数众多,各具特色,成为市民乃至学生的第二课堂,让人流连忘返,百看不厌。这类场所,吸引的大多是附近居民,很少给假日的交通增添大的负担。由此而见,休闲产业,不仅要满足消费者旅游和购物等基本需求,从长远来看,还要满足人们休闲发展的愿望,丰富假日大餐的内容,真正把消费者在假日的各种消费需求挖掘出来并最大限度地加以满足,政府、企业、行业应予重视。

    促进广西休闲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 发挥旅游带动作用促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广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了一些现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景区外,许多景区由于长期以来产品开发欠综合考虑,又缺乏高水平的策划包装,加上财力有限,促销乏力,因而不能对国内外市场产生更大吸引力,造成广西旅游资源没能发挥更高效益。只要增加这些景区的基本配套设施投入,加大促销力度,这些景区就能产生强有力的吸引力,既能分流过热区的部分客源,又可以扩大旅游市场的需求总量。旅游城市要在提高自身承载力上下功夫,改变旅游管理体系中条块分割、职能弱化等弊端,使旅游管理一体化。此外,还应发展城市周边旅游和城郊旅游,以分散游人。引导本市居民在假日到郊外旅游,以便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外地游客。目前区内的旅行社大多处于小散弱差状态,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广西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一方面要扶优扶强,使具有优势的旅行社得以不断地发展扩大,另一方面要鼓励旅行社组建联合体,内部统一步调,规范运作,优势资源互补,推出精品,开辟特色,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强休闲产业链的建设

    1.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业。据调查,长假期间,市民的消费结构中文化消费占家庭、社会消费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市民花钱观赏文艺表演、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已越来越普遍。随着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应积极发展报刊、图书、电影、音像等传统文化行业,举办书市、花市等富有特色的广场娱乐项目,适当增加文艺演出,开展各种娱乐项目。广西有发展文化娱乐业的良好基础,如有日趋发展的消费群体,良好的市场环境等。因此,要不断增强娱乐性,注重参与性,提升假日的附加值,深化假日的吸引力。并适当增加运动场等青少年乐于参与的娱乐场所,使他们尽情享受娱乐文化的乐趣,在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提高营造能力,用丰富多彩的消费方式来创造消费、引导消费。

    2.重视体育健身业,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一是要兴建和改造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二是要正确合理地进行引导。关于前者,据统计,目前广西已拥有350个体育场馆,具有一定规模,但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不足1平方米,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兴建一批体育场馆,改造一批体育场馆,是很有必要的。应该看到,我们的体育健身休闲消费起步很晚,消费水平不高,要从现有的实际出发,合理引导这种休闲消费。

    3.抓好餐饮零售业, 带动休闲产业发展。首先,餐饮业要把握好以下几种节日服务型经营方式:一是主妇型。即饭店为市民家庭配送半成品节日套餐,饭店只收取少量的加工费。二是包办型。即饭店为市民预订到饭店就餐的节日家宴。餐馆酒店要本着勤俭节约、物美价廉、面向市民、为大众服务的原则,推出特色的个性化菜谱,扩大目标市场。三是系列型。为适应现代人的消费需求,餐馆酒店应推出面向家庭的节日宴席快送、“出租厨师”,向居民开放客房、游艺厅等休闲娱乐设施和场所,以吸引居民到酒店里自娱自乐过假日。同时,餐饮业的经营者,还应在文化品味上做文章,要以饮食文化搭台、在店内推出书面摄影展览、音乐欣赏、杂技魔术表演、名厨教授顾客“绝活菜”等活动,让顾客集食、饮、赏、览、听、玩于一体,吃的同时又得到精神享受。商场要在店内外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除了张灯结彩、披红挂绿等一般方法外,还要注意布置出自家的特色。节假日商家应以真诚回报顾客消费者为宗旨,开展打折销售、买大件赠小件、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促销活动要以“情”字当先,充满浓郁的温情,打动消费者的心。

    4.创品牌,积极发展特色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一种商品农业,要有推销商品的意识,通过广告宣传向城市居民输灌休闲意识,通过各种农事活动(如花卉展览、民族体育竞赛、民间舞蹈、民间绝技等)吸引游客。主动适应市场,积极争取市场。应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利用最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在为市民提供卫生、洁净、新鲜的农产品同时,为市民创造一个回归大自然的绿色生态环境,广西各地城市在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方面已取得较好成效,势头也好,在这基础上应创出品牌来。

    5.重视技艺培训。不少人希望利用假期难得的时间学习汽车驾驶、电脑操作、花卉栽培、投资理财、古董鉴赏、书法篆刻和体育、舞蹈、烹调等一技之长。社会各方面应当提供这些方面的机会,促进这些行业发展,以满足各类培训的需求。

    社会发展的现实表明,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正在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大中城市中,各类休闲活动已成为经济活动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尽管从历史的角度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制造加工业的繁荣,然而,如今城市的经济模式已经开始转向依赖于休闲活动的兴旺发达了。因而,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也越来越依赖于休闲要求的实现,这种休闲产业的发展在广西随处可见,诸如,在都市中河、湖、港口附近区域的商业开发、娱乐设施、餐饮服务、体育竞技,还有旅游观光、名胜古迹的开发利用,以及节假日和各类庆典场合的商业倾销,各类非职业技能培训式的成人教育,众多高雅艺术的蓬勃发展,所有这一切无不反映出经济模式在向以休闲为依托的经济转变。一个地区如果拥有并建设这些条件,那么,对于日后的经济繁荣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地方都把他们的娱乐设施、商业网点、鲜花草坪和休闲服务看作是经济投资的一部分,只要加强休闲消费引导,休闲产业将会迎来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休闲农业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资源条件,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娱乐等多种服务的农业经营活动。从农村产业层面来看,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旅游及服务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也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多功能的现代农业。

休闲农业是在城市化高度发展和人民经济收入较高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休闲农业的意义是,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因为休闲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生产、管理人员,而且还需要从事住宿、餐饮、交通、商业等服务人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休闲农业有利于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不仅使城市人了解和体验农业,而且也使农民转变观念和提高素质,加强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挖掘、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保护农村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休闲农业的功能特征

1、观赏性

是指具有观光休闲功能的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和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品种繁多,特别是那些千姿百态的农作物、林草和花木,对城市居民是奇趣无穷。这种观奇活动,使游人获得绿色植物形、色、味等多种美感。

2、休闲性

指依某些作物或养殖动物,构成多种具有观光、休闲和娱乐性产品,供人们欣赏和休闲。在不同类型观光农业区设计修建娱乐宫、游乐中心、表演场;在树林中设吊床、秋千;在海滨滩涂区踩文蛤、跳迪斯科舞;在水塘垂钓、抓鱼、套鸭子、;在草原区设跑马场,开展骑马、赛马等娱乐活动。

3、参与性

让游人参与农业生产活动,让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比如对其有趣的观光农业项目,让游人模仿和学习,如嫁接、割胶、挖薯、摘果、捕捞、挤奶、放牧、植稻、种菜等,还可以开展当一天农民的活动,游客可以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的过程,从而了解农业生产,增长农业生产技术知识。

4、文化性

观光休闲农业主要是为那些不了解、不熟悉农业和农村的城市人服务的,因此观光农业的目标市场在城市,观光休闲农业经营者必须认识这种市场定位的特点,研究城市旅游客源市场及其对观光休闲农业功能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按季节特点开设观光休闲旅游项目。

三、休闲农业发展的态势

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十分重视。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1980-1990年是萌芽和兴起阶段,在少数改革开放较早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首先发展观光采摘农业;二是1991-2000年是初步发展和成长阶段,在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开始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三是2001-至今是较快发展和规范经营阶段,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休闲农庄和乡村旅游均发展起来,而且制定评定标准,走向规范化经营。回顾我国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过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休闲农业已从初期自发发展,进入有组织的规范性发展;2、休闲农业从小到大,从少到多,逐步向规模化发展;3、休闲农业产品从最早的采摘、农家乐发展到现在的休闲农庄、生态农园、休验农园;4、休闲农业功能从单纯观光,扩展到观光、休闲、体验、健身等多功能;5经营理念从单纯的生产经营,扩展到休闲与体验,增加了文化和生态内涵。

四、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类型

休闲农业发展受资源环境、区位交通、市场需要、农业基础、投资实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发展态势。

(一)按区位可分为4种类型:

1、城市郊区型。一般农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好,农业特色突出,市场需求大,交通便利,发展休闲农业条件优越。

2、景区周边型。一般靠近旅游景区,农业产品丰富,农村环境好,农民经营意识强,有利于休闲农业发展。

3、风情村寨型。一般具有民族民俗风情,地域特色鲜明,农村土特产品丰富,可吸引游客体验民俗文化,参与农业生产活动。

4、基地带动型。农业种养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等,可以让游客采摘、品尝农产品,参与农业活动,购买农产品。

5、资源带动型。农业资源有森林、湖泊、草原、湿地等,可以发展森林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生态休闲等休闲旅游业。

(二)、按产业可分为7种类型:

1、观光农园。利用花园、果园、茶园、药园和菜园等,为游客提供观光、采摘、拔菜、赏花、购物及参与生产等活动,享受田园乐趣。

2、休闲农园。利用农业优美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为游客提供欣赏田园风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生态及文化等活动。

3、科技农园。以现代农业生产为主,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水耕栽培、农技博物馆等项目,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学习、体验等活动。

4、生态农园。以农业生态保护为目的兼具教育功能而发展的休闲农业经营形态,如生态农园、有机农园、绿色农园等,为游客提生态休闲、生态教育、生态餐饮等活动。

5、休闲渔园。利用水面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为游客提供垂钓、观赏、餐饮等活动。

6、市民农园。农民将土地分成若干小块(一般以一分地为宜),将这些小块地出租给城里市民,根据市民要求,由农业园人员负责经营管理,节假日城里人去参与农业生产活动。

7、农业公园。利用农业环境和主导农业,营造农业景观,设立农业功能区,为游客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等活动。

五、发展休闲农业效益、问题与措施

1、发展效益。发展休闲农业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建立了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2、带动了运输、餐饮、旅馆、商业及相关服务业,有利于农民的转移和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3、促进了城市和乡村的联系和交流,推动了城乡互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4、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5、提高了农民的生态观念,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6、有利挖掘、保护与传承农业文化;7、增强了农民的市场观念,提高了农村资源和农产品的价值;8、加深了城市人对“三农”的认识,开辟了城市支援农村的新途径。

2、问题与措施。几年来,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虽然取得明显成绩,但由于缺乏经验,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产品雷同,特色不明显;2、规划滞后,业态单一;3、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健全;4、经营管理粗放,服务水平不高;5、功能单一,文化内涵和生态内涵不强;4、法规不健全,管理不规范;7、农民缺乏资金,发展受到限制;8、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客源不足。为此,建议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休闲农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主要措施:1、提高认识,积极引导和扶持;2、做好规划,突出特色;3坚持以农业经营为主,防止城市化和商业化;4、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5、调整产品结构,树立品牌;6、加强营销,扩大市场客源;7、制定法规,完善行业标准。

六、休闲农业发展的机遇与前景

1、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良好的时代背景和有利时机,这要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环境恶化,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希望在假日里到郊区乡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以改变环境,放松自己,恢复精力和体力。2、广大农村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二、三产业,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3、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居民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达到较高程度以后,就会产生精神生活的追求,外出休闲旅游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城市在岗人员有了双休日,又有私人汽车,这也为外出旅游提供了可能条件。4、广大农村一般远离繁华的城市,具有优良的农业自然环境,美好的田园风光,多样的农业生产活动,悠久的农耕文化,丰富的农家生活,这些都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前景广阔

第9篇

关键词:休闲农业;解放思想;扶持政策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既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也重视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紧张、繁忙、呆板、单调的城市生活,使人们越来越向往大自然;到市郊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活络活络筋骨,品偿无公害的农家美味佳肴,是件人生美事。这为城郊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机遇,打下了基础。这对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及广泛的影响。

1 临洮县发展休闲农业的区位优势及发展现状

洮河纵贯临洮县全境,临洮也因此得名。洮河两岸全年平均气温在7℃左右,非常适宜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临洮县交通便利,是省内南下北上的必经之路,兰临高速公路开通后,临洮更成为兰州的“后花园”、“卫星城”。

临洮县立足区域特色定位,充分发挥靠近兰州的交通区位优势和洮河贯穿全境的自然条件优势,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努力创新,大胆探索,创意农业成效显著。

临洮县文化积淀深厚,素有“中国彩陶之乡”、“中国花卉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该县水资源丰富,花卉、水产养殖十分发达,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发展“农家乐”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该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致力打造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风情以及特色农业生产为一体的精品旅游景观,吸引了本地城区群众及周边市县的游客,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临洮是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大县,该县坚持把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作为推动临洮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来抓,把文化资源与休闲度假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统一包装策划,挖掘整合资源,组装配套开发,着力打造以辛店文化、秦长城起首、老子文化苑、岳麓山森林公园为主的洮河以东旅游线,以蝉湖、马家窑文化遗址、寺洼文化遗址、南屏山为主的洮河以西旅游线。县上在成功举办老子文化国际论坛、首届公祭老子典礼等活动的同时,切实加大民俗民间文化艺人培养力度,着力挖掘傩舞、花儿等重点民俗民间文化遗产;加大岳麓山、南屏山等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洮河风情线建设,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乡村游等,做响“临洮农家乐”休闲度假品牌,吸引兰州为主的更多游客来临洮旅游。

临洮花卉栽培历史悠久,素有“陇上花园”的美称。现有新兴花卉园、美兰花卉园、临洮苗圃等集花卉种植、培育、加工为一体的万亩花卉基地,园区集花卉观光、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为“临洮县花卉高科技园区”。

2 临洮发展休闲农业的建议

2.1 对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也是合理开发农业资源、更快地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2 将休闲农业和旅游景点紧密结合

临洮县建立示范基地、特色园区将其变为当地的旅游景点,真正实现了将休闲农业与绿色经济、民族文化和旅游景点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当地农产品的特点,打造品牌效应,利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展现其蕴藏的文化资源,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生产在整体形成和谐与统一。

2.3 加大科技含量,提高休闲农业的品味与档次

要认真分析市场需求,解剖消费心理,提高产品品味,体现区域特色;积极引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栽培方式,种植名花异卉,特色果蔬,养殖珍稀动物,满足猎奇心理,增加观赏性,临洮农校要根据自身的优特点,主动参与休闲农业的开发,促进带动休闲农业的发展。

2.4 发展休闲农业,要解放思想

改变对农业的传统认识,借鉴外地先进的经验,组织、带动和发挥农户的作用,同时要树立创新的意识和理念,从本地本区域出发,积极谋划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

2.5 增加休闲农业中文化含量,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将农业优势与旅游资源、人文资源紧密结合,让游客“入乡随俗”,了解农村生活方式、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真正地领略到本地的农业文化,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旅游观光农业。

2.6 积极制订扶持政策

第10篇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2)02-0099-03

1.桂林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1.1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桂林市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以特色农业优势产业为基础,不断摸索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新农村建设与休闲农业相结合、地方传统文化与休闲农业相结合的路子,休闲农业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各项指标名列全区前列。

1.1.1起步早,精品多 早在2000年,桂林市就编制了《桂林市观光农业总体规划》,在全面分析全市旅游农业资源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方向、布局等进行了全面规划,为桂林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全市累计创建阳朔县世外桃源、恭城县红岩村等11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阳朔县龙潭门村、兴安县桐木冲村等28个自治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自治区三星级以上农家乐27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和星级农家乐的数量都名列全区第一。阳朔县、恭城县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是广西仅有的两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兴安县兴安镇、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龙脊村、阳朔县兴坪镇、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等4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创建兴安县兴安镇、阳朔县兴坪镇、灵川县大圩镇、龙胜县平安乡龙脊村、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等5个广西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在2011年全区休闲农业“三个十佳”评选中,恭城红岩村、龙胜大寨村获“十佳休闲农业名村”称号,恭城月柿、阳朔金桔被评为“十佳休闲农业名品”、恭城“桃花节”获得“十佳休闲农业名节”称号,获奖数占全区总量的六分之一。

1.1.2规模大,发展快 到2011年,全市共创建现代农业科技园、休闲农庄、农业观光采摘园、农家乐532个,比上年增加83个,增长18.49%,农业生态旅游产业接待人数663万人次,同比增加133万人,增长25.09%,实现收入7.56亿元,同比增加1.56亿元,增长26%,从业户数达到3.74万户,同比增加0.32万户,增长9.36%,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160元,增加1960元,增长17.5%;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数量逐渐增加,规模逐步扩大,部分农民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中的收入占到全年收入的30%-40%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逐步成为桂林市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亮点。去年12月4~6日,“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创新发展大会”在桂林市召开,桂林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成效和做法得到了与会400多名代表的高度肯定和称赞。

1.1.3构架好,线路精 桂林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一核三区”为发展框架:以雁山区为核心(辐射七星、叠彩、秀峰、象山四个城区和临桂、灵川两县),以阳朔(辐射恭城、平乐、荔浦)、兴安(辐射资源、全州、灌阳)、龙胜(辐射永福县)为副中心构建桂南、桂北、桂西三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区。从时间布局上看,重点打造“春之花、夏之凉、秋之实、冬之雪”为主题的“魅力桂林乡村农业四季游"26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这26条精品线路,基本涵盖了全市农业生态旅游产业的主要景点、景区,为市民及外地旅游者的休闲、旅游、度假、娱乐提供了很好选择,丰富了全市的旅游产品,促进了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1.2存在问题

桂林休闲农业在广西区内虽然处于领先地位,但和国外、以及国内其它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亟待解决和改善的问题:

1.2.1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较多 目前,桂林休闲农业尚未有完整统一规划和整体布局,各地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当地的一些资源随意发展,有的还是破坏性开发,没有形成良性循环。项目建设简单雷同,规模不大,主题突出的精品项目较少。产品结构单一,功能单一,同质化倾向严重。认知与体验项目较少,与游客互动的项目则更少,大多数停留在吃吃农家饭,或者到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观光的层面上,游客逗留时间短,淡旺季落差大,缺乏创意与文化内涵。

1.2.2政策扶持不到位 目前,国家、自治区、桂林市都出台了发展休闲农业的相关文件,制定了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但具有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不多,或贯彻不到位、不彻底,扶持资金无法落实,休闲农业投入多为农民或企业自发。同时由于项目的包装宣传不够,很多有创意、有前景的休闲农业项目处于无钱发展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休闲农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1.2.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大部分休闲农业位于城市郊区或经济水平较低的农村,安全、消防、应急、医疗、食宿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设备简陋,垃圾、污水的无害化处理问题严重。

1.2.4管理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桂林现有的休闲农业景区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体制。有些采取“行业协会”的组织形式对经营户进行约束和管理,如阳朔县成立“农家乐行业协会”;有些景点的经营活动则是由村委会管理,如兴安县桐木冲等,各地发展不平衡。从总体上看,大部分休闲农业点没有专门的经营管理团队,还没有完全形成有效的经营机制,分散的、自发的个体经营占主体,普遍存在单兵作战现象,市场竞争力较弱,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还难以适应现代消费的需求。有些景点游客可进入性较差,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令人担忧,安全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隐患,政府管理部门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还相对滞后。

休闲农业经营者大多数是个体工商老板转行或当地农民,缺乏长远的发展意识和现代经营管理意识,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和教育,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较差,影响了桂林休闲农业经营和管理的水平。从业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总体素质较低,难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需要。

2.发展方向

2.1差异化发展

近年来,桂林制定并实施了漓江、桂江、资江、湘江四大流域现代农业规划,优势产业明显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业产业的区域性特点鲜明,阳朔的金桔、恭城的月柿、荔浦的芋头和马蹄、兴安和资源的葡萄、灵川大圩的草莓、大岭山和海洋山的桃子、越城岭的罗汉果等,都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风貌改造的扎实推进,广大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交通、卫生等条件大大改善,给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同时,桂林又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有世界知名的乡村休闲目的地地――阳朔西街,有国际知名的民族文化景观――龙胜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风情和龙脊梯田文化景观;也有一大批特色乡村主题的乡村建筑群落一大圩古镇、江头洲村、渔村、兴坪古镇、秦家大院等等。桂林乡村田园风景和谐自然,有“山水田园”、“诗境家园”之美誉。因此,桂林休闲农业的发展,应充分利用好农业与旅游资源和基础,把现代化的服务和设施与农业产业、农业体验、农村古朴民居、民风、民俗紧密结合起来,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差异,城乡文化的差异,因地制宜地设计项目开发旅游产品。

2.2品牌化发展

随着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推进,未来桂林休闲农业的发展应着眼于“品牌化、国际化、时尚化”,彻底改变乡村旅游吃吃农家饭、住住农家院、干干农家活的低端产品定位,充分利用桂林农业产业基础好、森林生态条件佳、山水田园风光秀、国内外游客多等各种有利条件,以乡村为背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国外游客为主要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养生等需求,积极开发、深入挖掘、策划、包装休闲农业产品,全面推进“农家乐”、农产品采摘、农业生产体验、农村踏青赏花、新农村观光、生态休闲探险、漂流等多种形式休闲农业发展,增强亲和性、知识性、参与性,形成个性鲜明的休闲农业产品,创建休闲农业品牌。重点打造一批乡村主题酒店、乡村主题会所、主题农庄、主题度假园等,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比如,可以依托桂林农业产业基础,建设有机蔬菜观光农园、兴安葡萄大庄园、资源红提生态农庄等农业观光农庄;依托百寿镇寿文化基础和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花坪自然保护区、龙胜温泉等生态资源开发乡村休闲康体、养生保健旅游产品。

3.对策措施

3.1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各级政府应抓住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区域建设的有利时机,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工作,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和班子,具体负责制定全市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工作目标、奖励政策及宣传报道等日常工作。

休闲农业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各级各部门必须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的工作局面。比如,发改委部门要把休闲农业项目纳入重点项目给予立项和向上申报,争取更大的扶持;农业、林业、畜牲水产部门要加快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旅游部门要做好休闲景点(景区)打造、旅游设施配套建设及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交通局、新农办负责乡村道路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等等。部门之间要强化配合联动,发挥部门职能,加大对休闲农业建设的扶持力度,把农业、旅游、交通、新农村建设、改水改厕、农村饮水、清洁能源、城乡立面改造工程等项目充分整合到休闲农业建设工作中来,在资金使用上向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景点景区倾斜,形成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3.2因地制宜,制订规划

规划是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性文件,发展休闲农业,必须规划先行。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开发有序、持续利用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桂林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各县(区)也要根据各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自然资源和文化特性、基础设施、旅游市场的需求、规模和发展趋势等,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以农业主导产业为基础,以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优良的生态条件为依托,加快发展富有文化内涵和鲜明地域特色、民族风格的休闲旅游农业,特别要重点加强26条精品线路周边乡(镇)、村休闲农业示范点、接待点的规划,认真谋划好一批休闲农业项目,切实抓好各项措施落实,促进健康有序发展。

3.3创新机制,加大投入

建立“政府主导、业主开发、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开发建设机制,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业主开发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项目经费打捆使用的模式,多渠道投入。各级政府要制订优惠政策,在贷款、税收、土地利用等方面给予优惠;设立休闲农业发展基金,扶持休闲农业发展壮大。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基础上,鼓励社会资金以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投资开发休闲农业项目;鼓励农民集资入股或以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方式参与休闲农业投资开发;大力开展重点地区、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引导大型旅游企业参与开发和经营,推动休闲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3.4加强宣传,做好促销

一是建立桂林市休闲农业网站,大力宣传桂林休闲农业,为旅游者提供服务指南。二是大力兴办主题鲜明、文化内涵深厚、特色突出的休闲农业节庆活动,加大休闲农业的宣传力度,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壮大。三是在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桂林电视台、《桂林日报》、《桂林晚报》、《桂林广播电视报》、其它地区主要新闻媒体及市内公交车、旅游车船上开辟休闲农业宣传专栏,播放宣传片,推介精品线路及景点、景区。四是与旅行社建立良好关系,把休闲农业景区、景点纳入桂林大旅游圈,进行休闲农业促销。五是在主要旅游景点(景区)路段、交通要道上设立休闲农业指示牌、宣传图板,引导游客消费。六是各园区、景区、景点针对性地制作小传单、小册子、图册、宣传片等宣传资料广为散发,多渠道宣传。

第11篇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目前的存在问题及发展现状,借助我国目前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带来的机遇,确立人们健康的休闲运动观念,全面推进我国休闲体育的产业化发展,并针对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

关键词 休闲体育产业 发展 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具有了足够的财富和时间去参加各种休闲体育活动。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随着发生变化,花钱买健康、花钱买快乐的消费意识越来越浓,休闲体育活动正逐步成为人们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从而休闲体育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空前繁荣。同时,庞大的消费市场产生了无限的商机,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利润[1]。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加大开发我国丰富的休闲体育产业资源,那么休闲体育产业将是21世纪国内最具有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并且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休闲体育产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发展中存在着不足之处,针对其目前的现状提出几点合理发展的建议。

一、目前休闲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性人才的缺失

由于我国的体育制度是“举国体制”,当时为了在国际重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国家重点培养了大量的体育竞技人才而忽视了对体育产业经营人才的培养。目前的休闲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是从其他方面改行过来的,真正经过系统培训和学习的从业人员少而又少。经营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2]。

(二)经营管理机构的落后

现在社会当中的休闲体育产业经营者往往只是满足现状,对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很难提出什么创新性的方法和改革措施。经营方式过于单调、陈旧,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经营方面各自为营,导致了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无序状态。对于管理机构,大部分的休闲体育产业还是由政府单位进行管理,这样很容易造成休闲体育产业脱离市场。不紧跟市场形势,休闲体育产业永远无法走出发展的困局。同时,经营者在发展方面缺乏经验,商业运作水平低,竞争意识弱等将会严重阻碍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对于休闲体育产业的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核心产业不突出、缺少竞争力。体育中介服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除了几种高档次的休闲娱乐产业发展的好之外,大众化的休闲娱乐方式发展过于缓慢。一些传统的休闲娱乐项目有的已经处于边缘消失的状态,比如毽球、珍珠球、打陀螺、高脚竟速等。休闲体育的中介服务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尤其是休闲体育劳务市场和技术市场。劳务市场是缺乏专门从事休闲体育项目的人员,技术市场则包括技术指导裁判员等,比如,钓鱼运动已经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开展的相当成熟,但是在我国具有国际级钓鱼裁判的人员还不到五人,远不能满足我国休闲钓鱼活动的需要。

(四)民众的休闲意识不够高

在以往的生活当中,我们更多的关注工作时间安排而忽视了休闲娱乐活动。在休闲的意识、形式和内容上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沿袭着传统,只是用更多传统意义上的休息(而非休闲)来充填新的闲暇时间[3]。目前我国国民的休闲意识普遍庸俗化,以为休闲只是看看电视、串串亲友、吃好玩好等。很多人甚至把睡懒觉、看电视、搓麻将当作了休闲的主体方式,具有这样意识的人,其生活满足感和幸福指数永远都不能达到一个新的层次面上。

二、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现状

经济高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自己必须不断的去学习才可以免被社会淘汰。在这样快节奏的紧张生活之下,压力自然而生,人们不断地去寻求新的方法来调剂生活和减缓压力。对于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休闲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在休闲体育的发展出现了一片大好的前景,并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一)人们对休闲体育的认识逐渐提高

现代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原来需要人工操作的机器已经达到了智能化水平,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样人们的空闲时间就更加充裕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认识也就不仅仅局限在吃的方面,逐渐去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慢慢形成了一种投资健康的行为观念。平时下班吃过晚饭后去跳跳舞、散散步已成正常的生活习惯,假期间去参加爬山、钓鱼等一些休闲活动,缓解一下工作的压力,放松愉悦自己的心情更是随处可见。目前深受人们欢迎的休闲娱乐项目有太极拳、健美操、交谊舞、钓鱼、台球、户外运动等,对于一些“贵族运动”高尔夫球和保龄球等休闲健身项目也逐渐走向大众、走进普通人的领域当中。特别是在奥运会举办之后人们更加的关注体育,理解体育,增强了休闲体育的消费意识,当时修建的运动场馆和体育设施为以后的休闲体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带动了整个国家的休闲体育的发展。

(二)休闲体育市场逐渐变的合理化

最近几年来休闲体育产业持续快速增长,产业市场逐渐系统化、规模化,随之的配套服务体系也开始建立起来,服务的内容、模式、方法逐渐变的更加具有吸引力。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使国际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我国引入的一批国外新兴休闲项目既有平民大众型的也有高档次的,使之丰富了我们的休闲体育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足够成熟,为我国休闲体育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休闲体育市场的可塑性较佳。政府部门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大力支持,也给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良好空间,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更加的合理化和规范化。

第12篇

关键词:休闲农业;旅游;意义;问题;建议

1.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

休闲农业是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新型经营模式,与其他产业不同,它是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于一体,对于农业转型升級、培育新型消费业态、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1发展休闲农业是优化和调整农业结构的新途径。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打破了传统农业以及二三产业的界限,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将现有农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拓展和提升,实行区域化布局、设施化种养、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特色化动作、功能化配置、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营销,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现代产业体系。从而优化了农业资源要素,提高了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拓展了农业发展功能,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1.2发展休闲农业是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的新渠道。休闲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用农民自有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开展餐饮、采摘、垂钓、娱乐、休闲等经营服务,对就业人员的从业技能要求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就业门槛,在吸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民就业方面具有优势,休闲农业成为农民转移就业的良好载体。

1.3发展休闲农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新发展。传统的农业是“就农业抓农业”,局限于农业生产范畴。休闲农业是满足休闲者“吃、住、行、游、购、娱”需求,在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整体规划布局和工艺设计,加上一系列的配套服务,为人们提供休闲观光,增长农村知识,了解和体验农村民俗生活。由于休闲农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关联度大的特点,它除了直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外,还带动农旅产品加工业、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餐饮宾馆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1.4发展休闲农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休闲农业是一种开放型产业,也是一项沟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农业与休闲旅游业的复合型产业。一方面为城市居民提供走进农村、亲近自然、体味田园之乐的机会,加深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接触和了解;另一方面也给农村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再一方面大量城市居民前来观光旅游,将先进理念、城市文明、市场意识、生活方式融入农村,促进农民思想观念更新,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市场意识增强,文明程度提高,缩小城乡差距,形成城乡互动发展的局面。

2.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我国应该说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诸如在产品、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竞争力。

2.1从产业内部看,一是布局简单雷同。一些休闲农业项目雷同,如建些小木屋、种些果树、搞点垂钓等,缺乏创意和特色,未能形成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完整体系,体现不了规模效应,抗风险能力较弱;二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休闲农业经营者多为农民,生产技能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导致在产品质量、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安全卫生等方面达不到规范与要求;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休闲农业相关的道路、停车场、旅游公厕、住宿地及其他必要的公共设施过于简陋,或建设不到位,难以满足休闲旅游者需求。

2.2从产业外部看,一是游客过渡集中。来休闲农业的游客,主要以单位客户和家庭客户为多,时间大多集中在法定假日和周末,但在工作日,则往往门可罗雀。游客过渡集中,使农业休闲设施和利用效率大大下降,增加了接待成本;二是对休闲文化理念发掘不够。现实中能够合理挖掘农业文化内涵的休闲农业点还不多,各地在发展休闲农业时盲目跟随的现象比较普遍,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也难以真正达到休闲、娱乐、体验的多重功效;三是缺少配套政策。休闲农业要进一步发展,尚需在信贷、税收、用地、土地流转、建房等方面予以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

3.休闲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实际,要促进休闲农业健康发展,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点建议:

3.1统筹规划,健康发展。发展休闲农业,首先要因地制宜、制订好发展规划,明确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尽量避免盲目发展、无序发展,并根据地方自然资源特点和人文特点,深度挖掘其蕴藏的文化资源。其次,休闲农业的项目规划应充分了解地方的经济状况和消费水平,根据市场需求,体现出地方特色和农业资源的整合功能。第三,制定休闲农业规划时应体现四个结合:一是与当地人文背景、自然资源相结合。二是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加工企业相结合。三是与美丽乡村、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四是与其他旅游景点相结合。不断加强休闲农业与其他行业的相互渗透,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使休闲农业形成一个与周围环境紧密相联的共同发展产业。

3.2注重特色,农旅结合。发展休闲农业,必须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把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要注重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业相衔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人居环境,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社会效益。要通过开展各类文化节、采摘节、传承文化、民俗风情活动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促进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区应注重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景”的规模化生产格局。在休闲农业项目建设上,要突出农味,体现出“农”的生活、“农”的风情、“农”的文化、“农”的教育等内涵,精心打造原汁原味、返璞归真的大自然产品,营造一种放松自我、乐在其中的氛围。

3.3加强管理,规范发展。发展休闲农业,服务是核心,安全是保证,必须规范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游客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要制订行业管理标准和服务管理办法,做到有标可查、有章可循,有制度执行,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3.4优化环境,联动协作。休闲农业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领域广泛,其发展离不开健康的环境,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支持关心和联动协作。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重点扶持特色明显、运行规范、前景广阔的休闲农业,同时要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开发,建立起“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金融部门要优化信贷结构,应把休闲农业建设纳入支农重点,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并给予贷款利率和时间上的优惠。农业部门要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采取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国土部门要鼓励通过废异园地、林地、荒山等进行开发,盘活存量土地,对休闲农业管理配套设施用地安排一定的建设用地指标,实行用地倾斜。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及时报道先进典型,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营造休闲农业发展氛围,推进休闲农业有序、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其他有关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职能,为休闲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农林工程)孙伟东金华锋

[2]《发展休闲农业,构建和谐社会》福建省龙岩市农业资源区划办黄学龙时间:2014-12-16

第13篇

[关键词]休闲需求结构;休闲消费行为;休闲产业发展导向;休闲产品发展导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7-0013-05

一、基于休闲需求结构的分析:城市休闲产业的发展导向

休闲需求是指人们对在休闲时间里所参与的使自己身心得到放松、愉悦的休闲活动的需求,包括对在家庭里的休闲活动的需求,对在户外的休闲活动的需求和对离开自己居住地一定时间与距离的旅游休闲活动的需求。

按照产业经济学的原理,消费需求结构变动将引导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变动,投资结构变动是改变已有产业结构的直接原因。因此,本文从以下3方面展开对休闲需求结构变化指引城市休闲产业发展方向关系的研究:第一是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人们需求结构变化带动产业结构变化的视角展开;第二是运用有关统计数据对上述研究的结论进行验证;第三是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说明城市休闲产业发展的方向。

1,经济发展阶段与休闲需求结构及其特征

依据美国学者沃伦・J・基肯(Warren J・Keegan,2002)的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前工业化、欠发达、工业化与后工业化四个阶段,判断一个国家已经处在哪一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一个国家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与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1所示。

依据美国学者詹姆斯・A・菲茨西蒙斯和莫娜・J・菲茨西蒙斯(James A・Fitzsimmons and Mona J・Fitzsimmons,2001)的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或三种社会类型:第一个阶段是前工业化社会。在前工业化社会里,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是维持生存。第二个阶段是工业化社会。在工业化社会里人们生活的基本特征是追求更多数量的物质产品。第三个阶段是后工业化社会。在后工业化社会里,人们生活的基本特征是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包括健康、教育和娱乐3大方面。各种社会类型的基本特征可以参阅表2。

从休闲需求结构变化带动休闲产业发展视角研究,我们可以将上述三位美国学者沃伦J・基肯和詹姆斯・A・菲茨西蒙斯及莫娜・J・菲茨西蒙斯的观点结合起来思考,得出下列基本结论:(1)当一个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低于785美元时,它就处于前工业化社会,人们的主要需求就是维持生存;(2)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在786美元到9655美元之间时(本文将中低收入的欠发达阶段与中高收入的工业化阶段归在一个阶段里考察),它就处于准备实现工业化或正在实现工业化社会,人们的主要需求就是追求更多的物质产品;(3)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大于9656美元时,它就处于后工业化社会,人们的主要需求就是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休闲产业就得到了巨大发展,休闲需求主要表现为对健康产业、教育产业与娱乐产业的需求。这些休闲产业的特征就是能在休闲时光里,使人们的身心更健康、愉悦,能满足人类不断探索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的需要。当然,在上述每一个阶段里,由于存在拥有不同收入、文化与兴趣的社会阶层,因此,在社会上会出现不同的休闲生活方式。例如,维也纳人休闲时喜欢喝咖啡与欣赏音乐,德国人休闲时喜欢喝啤酒与旅游。

日本的发展历史为上述结论提供了例证。在日本,目前休闲产业已占国民收入的10%到15%。依据日本国民生活白皮书,日本国民对服饰、家用电器、饮食、住房以及休闲生活的关心度的动向看,1975年上述各个方面分别为3.1%、5.9%、20.7%、26.0%和6.5%,而1998年为1.3%、3.2%、19.3%、23.7%和35.1%。日本国民对休闲生活的关心程度随着经济增长而提高,这是与他们的劳动时间的缩短以及收入增加成比例的。

2,美国居民休闲需求结构的验证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劳工部门的调查,美国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消费支出结构如表3所示。表3中的数据可以用来验证前面所提到的经济发展阶段与休闲需求结构关系的基本结论。

表3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随着美国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护理用品的绝对消费支出额在提高:从家庭收入1万到1.5万美元水平(以1.5万美元计)时的1320美元的消费额,上升到家庭收入3万到4万美元水平(以4万美元计)时的2240美元,再上升到家庭收入7万美元以上(以7万美元计)时的2590美元。同时,娱乐消费支出的比重与绝对额都在大幅度提高:从家庭收入1万到1.5万美元水平(以1.5万美元计)时的735美元的消费额,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4.9%上升到家庭收入3万到4万美元水平(以4万美元计)时的1920美元,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4.8%,再上升到家庭收入7万美元以上(以7万美元计)时的3780美元,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5.4%。

上述不同家庭收入水平,也可以被看作是处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家庭的不同收入水平。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代表休闲需求的健身护理产品与娱乐产品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或绝对额及相对比例不断增加,基本验证了经济发展阶段与休闲需求结构之间的关系。而教育随着家庭收入水平提高而普及化,则是公认的事实。

3,研究结论:城市休闲产业发展方向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认为,休闲需求主要是由健身护理产业、教育产业与娱乐产业构成的。因此,城市休闲产业应该重点发展健身护理产业、教育产业与娱乐产业。考虑到人们对娱乐需要既表现为对娱乐产业本身的需要,又表现为对其他相关产业增加娱乐体验价值的需要,因此,对其他相关产业增加娱乐价值的再开发,也是城市休闲产业的发展方向。例如,上海建国中路8号原来是旧厂房集聚区,现在发展成艺术、休闲展览创意区,被称为上海8号桥。再如,以英国为例,当地政府实施推动创意产业的政策后,这一经济领域在1997年至2001年期间,平均每年增长8%,远高于整体经济的增长率;同期,创意产业的总就业人数平均每年增长3%,高于整体的1%的增长。

二、基于休闲消费行为分析:城市休闲产品的发展导向

在认识了经济发展阶段与人们需求结构关系,特别是休闲需求结构以后,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认识:(1)由休闲消费行为的共同特点所决定的一般休闲活动及休闲产品谱系;(2)由不同地区的目标休闲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点所决定的不同地区休闲消费者的休闲消费活动与产品的类型;(3)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认识城市休闲产品的开发导向。

1,休闲消费者共同的休闲活动需求及休闲产品谱系

依据美国学者查克・Y基(Chuck Y・Gee)的观点,我们可以将休闲消费者的共同的休闲活动需求与相应的休闲产品谱系概括为:(1)各种娱乐活动产品;(2)美食产品;(3)舒适与整洁的住宿设施;(4)出色的和个性化的服务;(5)具有吸引力的地点,这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具有不同的含义;(6)组织的活动;(7)在胜地度假期间逛街选购物品,正成为越来越普遍的行为,但要求物品的价格和价值的关系显示出具有良好的性价比;(8)拥有与自己类似的或较高社会、经济地位人物见面的机会;(9)文化吸引物与观光活动;(10)家庭的气氛;(11)有吸引力的自然环境;(12)宜人的气候。

休闲产业或产品的分类,与传统的产业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不同,前者是基于休闲需求的视角,后者是基于产品供给特征的视角。基于休闲需求的视角,参照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所倡导的旅游卫星账户对旅游产业分类的原理,可以将休闲产品分为两大类:(1)特征休闲产品,是指受休闲需求影响大的休闲活动产品,如娱乐产品与健身产品,像在上海马戏城演出的时空之旅表演产品,在上海黄浦江上的夜游产品。(2)关联休闲产品,是指人们平时也需要,但是增加了休闲元素或气氛以后人们需求更大或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休闲活动产品,如热带雨林咖啡厅、主题购物街、中央商务游憩区等,像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购物街、新天地中央商务游憩区、8号桥创意产业区等。事实上,第二类关联休闲产业或产品的开发比第一类特征休闲产品开发的潜力更大。

2,不同地区休闲消费者的休闲活动需求与休闲产品类别

我们选择美国居民、到欧洲旅行的游客、到香港旅行的游客与上海的休闲消费者为研究的典型样本,说明不同地区休闲消费者的休闲活动与休闲产品需求类别。

(1)美国居民最流行的休闲活动与休闲产品需求

美国人口调查资料发现,美国居民最流行的休闲活动如表4所示。美国居民最流行的休闲活动主要是健身活动与成人再教育活动。

(2)对到欧洲旅行游客的休闲活动与休闲产品需求的调查

表5的调查统计数据反映了前往欧洲旅行游客的休闲活动与对休闲产品的需求情况。与美国居民最流行的休闲活动――健身与再教育活动不同,前往欧洲旅行游客最喜欢的前十项活动是:①在餐馆就餐,占游客总数的86.2%;②购物,占76.2%;③参观历史遗址,占67.5%;④参观小镇,占53.6%;⑤城市观光,占47%;⑥游览乡村,占47%;⑦参观艺术馆或博物馆,占40.1%;⑧参观文化遗产遗址,占38.3%;⑨参观夜总会或舞蹈表演,占21.4%;⑩参加有导游解说的游览,占21%。这些活动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是对异域独特的历史、生活、文化、建筑、艺术的欣赏;第二是能将上述元素融入餐饮美食中、融入旅游纪念品中将受到更大的欢迎。

(3)对到香港旅行的游客休闲活动与休闲产品需求的调查

香港旅游发展局对世界各地前往香港旅行的游客最喜欢的休闲活动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参阅表6。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①对前两位的选择,各国与各地区的游客都是一致的,即选择购物与到太平山顶登高远望,在免税的自由港购物和纵览异域美丽景色;②对第三位的选择,美洲、欧洲、北亚、南亚、日本、中国台湾的游客是相同的,即逛露天市场,他们喜欢观赏中国式的集市贸易市场;③中国内地游客第三位选择的是海洋公园,他们喜欢观赏海洋动物;④中国内地游客的第四位选择是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这说明他们喜欢参观现代化的设施;⑤南亚及东南亚游客第四位的选择是海洋公园,他们也比较喜欢观赏海洋动物;⑥美洲与澳、新及南太平洋游客的第四位选择是赤柱市场,欧洲、非洲及中东游客第五位的选择是赤柱市场,这说明他们对中国式的廉价购物市场比较感兴趣;⑦欧洲、非洲及中东游客第四位的选择是夜总会酒吧,美洲游客第五位的选择也是夜总会酒吧,说明他们在这方面的爱好相近;⑧北亚游客选择的第四位,南亚及东南亚游客、日本游客选择的第五位,是前九广铁路总站钟楼,说明他们对历史性建筑感兴趣;⑨中国内地游客与日本游客对浅水湾都作为第五位选择(日本游客有两个项目并列第五位),这说明他们喜欢有山有水的景色环境;⑩中国台湾游客第五位的选择是兰桂芳,这说明他们喜欢中外酒吧集聚的主题街区。

(4)对到上海旅行游客休闲活动与休闲产品需求的调查

在对到上海来的游客在上海“最喜欢的”休闲场所调查中,发现游客的休闲消费具有下列特点:①选择旅游风景点者最多,占游客总数的50%。②仅次于风景点的是“步行休闲街”,占34%。③以下分别是“观光+娱乐+饮食+购物的场所”,占29%;自由市场,占27%;综合性商店,占26%。这说明除观光外,游客在上海的旅游活动中的主要部分是购物。④选择各种类型文化娱乐设施的排在购物之后,选择影剧院、音乐厅、歌舞厅者,占21%;选择博物馆的,占20%;选择公园和园林专类公园者占19%;游乐园的占13%。⑤在文化娱乐中,对体育和杂技的兴趣度比其他类型小,选体育馆的,占8%;选杂技馆的,占7%。⑥游客对上海度假区的兴趣度也很低,选择度假区的占8%。

有代表性的旅游风景点仍是上海休闲旅游的主要支撑点,国内游客和海外游客对休闲娱乐场所共同的偏好是“旅游风景点”,选择这一项的人数最多。

海外游客对风景点、博物馆和自由市场的偏好大于国内旅游者,而国内旅游者对步行街、综合性的商店和公园与游乐园的偏好大于海外游客。

国内旅游者对专类公园的兴趣要高于入境旅游者,而入境旅游者对杂技馆和博物馆的偏爱要高于国内旅游者。这个结果与上海旅行社与导游反映的情况是一致的。

对于公园和游乐园之类的休闲娱乐场所,国内游客偏爱的程度是大于海外游客的。对于上海的度假区,中外游客的偏好程度都很低,这说明上海郊区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对游客还未产生较大吸引力,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及上海周边地区。

总的来说,海外游客较偏爱能反映上海传统文化的休闲景点,而国内旅游者更倾向欣赏能体现上海现代化特点的旅游景点,表明相对于海外游客来说,上海是中国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上海的特色表现就构成了对他们的吸引力。

3,研究结论:城市休闲产品发展的导向

基于上述对休闲消费者共同的休闲活动需求与休闲产品谱系的分析,以及对不同地区休闲消费者的休闲活动需求与休闲产品类别的分析,有关城市休闲产品发展的导向,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第14篇

一、基本现状和成效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工作。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纳入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新兴产业进行培育打造。2013年,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超过86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65亿元,培育乡村旅游景点3000多个,特色乡村旅游资源近1600个,发展农家乐20000家以上,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就业人数70余万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人数20余万人。在“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率管理”的思路指引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成为联系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改善的纽带,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成果的示范展示平台。

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优化布局,突出区域规划。重庆市农业农村“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五大农业主体功能区”,规划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布局,突出休闲观光、旅游等服务功能,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2013年,市委市政府科学划分全市功能区域,形成“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大功能区域,各级政府围绕各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以及“巴渝”民俗民风,发展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和节庆活动。

三是完善要素,服务能力提升较快。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突出自身特色的同时,旅游功能要素日趋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是加大投入,社会资本参与度高。市农委、旅游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协调沟通,整合力量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支持。市农委与市旅游局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市政府即将《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3-2020)》。政策的引导带动大量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促进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二、突出与高山生态搬迁相结合

2013年,重庆启动实施22件民生实事,“高山生态扶贫搬迁50万人”作为第一件实事提上日程。具体任务是:2013年启动20万人,2014年启动15万人,2015年启动15万人,到2017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搬迁任务。民生实事与休闲农业发展相结合,成为新的战略课题和突破口。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就是要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人口下山、产业上山、游客进山、产品出山,将搬迁地打造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一是人口下山。鼓励居住在深山高寒边远地区、重要生态修复保护区、生产生活基础条件难以完善地区的农户,自愿选择转户进城、相对集中安置、旅游安置、五保户集中供养以及投亲靠友、异地安置等多种形式搬迁下山。制定了政府补一点、“地票”攒一点、农户出一点“三个一点”的搬迁安置投入政策,市里按每人8000元落实到区县,由区县根据搬迁对象贫困程度、安置条件的不同实行差异化补助。突出抓好相对集中安置,以城镇郊区、产业园区、景区周边、农村集镇为重点,采取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用地调配、统一房屋风貌设计、统一配套基础设施、统一竣工验收及分户单建和联户共建相结合的“五统一建”模式,建设集中安置点。安置点基础设施实现“六通六有”,即通道路、供电、给水、排水、广播电视和通信,有休闲小广场、便民商业网点、医务室、垃圾收运站、农家书屋、幼儿园。同步建设污水收集管网、人工湿地处理工程、联户沼气等环保设施,做到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生态宜居。

二是产业上山。由迁入地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农户退出耕地、土地流转等方式,妥善解决农业安置搬迁户“菜园地”等生产用地。对规模在100人以上的搬迁农户集中点所在村,引导发展1~2个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主多业”的格局,促进搬迁户安居乐业,增收致富。三年投入农业发展资金3亿元以上,支持搬迁集中安置点所在村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对发展特色产业的贫困搬迁户,给予不少于1000元的扶持。

三是游客进山。依托高山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和特色经济作物园区、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重点打造成渝走廊农业观光体验、渝宜高速原巴渝、渝湘高速民俗风情体验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构建渝东南、渝东北和秦巴山、武陵山、大娄山“两带三山”乡村旅游格局。采取政府补助方式,支持农户利用搬迁后居住环境条件的改善发展农家乐或开展避暑休闲接待,促进搬迁户在换居住环境的同时,换思想观念、换生产生活方式、换生活卫生习惯。

四是产品出山。积极引入龙头企业,支持发展农民合作社特别是股份合作社,做到与产业发展、扶贫搬迁同步。用好高山农产品绿色、生态、环保、安全这张“名片”,打好“山货”牌,培育知名品牌。采取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组织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走出去展示展销、发展农超对接和配送直销、网上销售等多种渠道,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结合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农产品产地加工、地方特色产品加工和商贸流通,把农产品当旅游产品卖,促进山区农产品卖得远、卖得久、卖好价钱。

三、发展多形态休闲农业模式

总体看,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题之一,多形态的发展模式逐步出现、社会资本和度逐步提升、发展模式和规模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相联、各具优势的都市型、城郊型、远郊型格局初显等基本特征。

为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要着力抓好“四结合四配套”。

四结合:

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发挥新农村建设“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的引领作用,连点成线、以线扩面,不另搞一套。坚持新农村建设“五句话”宗旨,更加注重生态环保、文明传承等,打造新农村建设“升级版”。

二是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围绕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以115个市级示范村和各区县确定的示范村为载体,大力推进城郊游、高山游、民俗游、观光游,把休闲农业培育成农村新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推动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淳朴的乡风民俗、浓郁的乡土文化。

三是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结合。调整农业结构,突出发展资源节约、生态高效、环境友好型特色效益农业。强化农业科技支撑,重点推广高产高效与生态环保相结合的实用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传授种养技术、市场知识和营销理念,又传授健康卫生、文明礼仪、道德法律、生态环保等知识。

四是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结合。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推进房前屋后、荒山荒坡、公路河道等绿化。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村卫生改厕、库区移民农村环保示范等项目,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农业投入品包装回收利用、人畜粪便处理利用等,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四配套:

一是农业产业配套。坚持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之路,重点发展粮油、蔬菜、畜牧、柑橘、渔业、林果、中药材、花卉、茶叶、蚕桑和烟叶等11个产业。支持区县着重培育1~2个“举旗产业”,打造产业带,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带动休闲农业的梯次发展。

二是基础设施配套。大力推进水、路、电、气、市、村镇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农田建设,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因地制宜建设农民新村,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环保设施,改善居住环境。

三是体制机制配套。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构建完善人转城、地转活、钱转乡的政策制度。推广“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基地农户入股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第15篇

关键词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现状;问题;对策;安徽广德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335-01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一个亮点,涌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农业观光旅游对促进旅游业和农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安徽省广德县历史悠久,名胜众多,气候宜人,素有“七善之城”之美誉。其青山绿水、奇石怪洞和历史古迹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十分契合现代旅游者的多样性需求,奠定了广德旅游发展的良好基础。一次创业使广德开发了一批观光旅游产品,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一批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随着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等诸多机遇,广德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机遇,强力调整产业结构,将休闲旅游业确定为广德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进行农业休闲旅游二次大创业,通过承接长三角经济圈旅游产业转移,给广德带来众多旅游客源,实现广德休闲旅游的发展与腾飞。

1 广德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德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机遇,依托良好的休闲资源优势,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满足城市人们对乡村田园风光和宁静生活回归的需求,培育了一批以“休闲度假、观光游乐、采摘垂钓、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为主要内容,在经营上则表现为产、供、销、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广德旅游景区中自然风景名胜主要有: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太极洞,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天然溶洞;富有浓郁祠山文化的横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的卢湖竹海;桃姑迷宫(天然溶洞)、古朴的天寿寺塔、雄伟壮观的鼓角楼、四合乡灵山大侠谷、响水滩瀑布、柏垫镇茅田山风光等。全县休闲农业观光景点210多家,规模以上有80家,农业观光园20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22家。全县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其澳台、国外有1万人次,从事“农家乐”经营的农民已达10 210人,实现总收入8.2亿元。近年来,广德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迅猛,先后被国家和省授予“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旅游经济强县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县推荐单位”。2011年获得全国“中部百强县”、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十强县”、全省绿色食品十强县,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

2 发展优势

2.1 区位优势

广德素有“三省通衢”之美誉,位于苏、浙、皖3省8县交界处,东临“杭嘉湖”,北倚“苏锡常”,是安徽经济东向接轨长三角的门户。广德交通便利,基本形成了便捷快速的交通网络。

2.2 资源优势

广德青山秀水,气候宜人,生态优越,植物覆盖率高,荣获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板栗之乡称号。景点众多,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太极洞和横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卢湖、万顷碧波的大竹海、源远流长的祠山文化以及乡风浓郁的“农家乐”等,独具特色的风景风情吸引着四海宾朋。

2.3 政策优势

一是旅游业被确定为广德县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广德县促进旅游业发展优惠政策》等政策性文件,“合力兴旅”的社会氛围已开始形成。二是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广德旅游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 发展目标

以太极洞、卢湖和祠山文化为核心,茅田山为新亮点,以山水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文化生态旅游为三大产品体系的广德旅游目的地建设,加速广德旅游由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转型,由过境旅游发展为目的地旅游;把广德县打造成旅游形象鲜明、综合效益明显的全国旅游强县,成为国内有影响的绿色休闲度假和会议旅游目的地[3-4]。

4 广德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旅游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广德县旅游企业市场竞争力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旅游饭店档次不高,没有国际著名品牌饭店。饭店结构不均衡,中高档饭店偏少,与旅游发展的要求有差距。二是旅行社整体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缺少大型旅行社落户,尚未形成良好的旅游中介机制。三是整体旅游服务水平不高,大多数旅游企业和旅游接待人员缺少与国际接轨的服务意识和职业技能。

4.2 旅游景点分散,县域内旅游通达性较差

广德县地域广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分布在各个乡镇,从县城到各旅游景点,以及各旅游景点之间,基本没有供游客观光使用的公共旅游交通工具,以自驾游、团体游为主。

5 广德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措施

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主动承接环太湖旅游圈辐射,以文化+景区+产品的大思路,发展大旅游,把旅游业培育和发展成为广德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

5.1 努力打造精品名牌

提升品牌质量,在做优做精的基础上,培育若干具有知识产权、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形成旅游整体竞争优势。

5.2 致力提升文化内涵

旅游是文化型经济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为了提升文化内涵,主要采取以下2个方面措施:一是重点突出祠山文化、太极文化和竹乡文化,通过对这些优势文化的时尚化、产品化、市场化重组,提升广德旅游的本体价值和附加价值。二是通过全面的形象设计,树立广德旅游业鲜明的个性形象,提升旅游的品位和内涵。

5.3 整合资源,联动发展

一是以整合整个城市资源为抓手,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相关行业的联动发展;二是和广德周边地区旅游联动发展。建立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机制,共同开发旅游市场、旅游线路对接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旅游合作格局;三是积极参与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的建设,在长三角旅游开发与联合的大格局内,实现自身的高速发展[1-2]。

6 参考文献

[1] 陶海滨.全力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强市[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2(6):53-55.

[2] 张义杰.河北:树立示范引导带动休闲农业大发展[J].中国乡镇企业,2012(5):27.